卫生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汇报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卫生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汇报(精选12篇)

卫生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汇报 篇1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药品招标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李俊任组长、副局长张安君、纪检组长张应珍为副组长的药品招标工作领导组,同时,认真召开了筹备会议,对药品招标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市医院由院长亲自挂帅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并且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为药品招标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搞好摸底调查,为招标工作打好基础

我局责成专人负责,协助市人民医院对现有用药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归纳,根据市院《基本用药目录》,从招标的目录中,精心筛选药品125个品种,卫生材料5个品种、130个规格。并拿出了初步工作方案与实施计划,为工作开展打好了基础。

三、认真参加招标,确保药品招标落实到位

由副局长张安君、纪检组长张应珍、市人民医院院长肖银法带队,由市院药剂、财务、办公室人员组成药品招标工作组,认真参加了运城市招标会,积极参与招投标。在工作中坚持看药品价格、看药品质量、看厂家信誉的“三看”原则,通过比价位,比质量、比信誉,严格筛选,圆满完成了招投标任务,共签订合同16家,招标药品125种,占到了全院药品的60%以上。

四、严格执行药品招标合同,切实让群众受益

为了规范招标药品的使用,局纪检组、监察室多次深入市医院检查、指导,市医院在采购药品中做到了“四核对”,即核对药品种类、核对药品企业、核对药品产地、核对药品价格。在平时使用药品中,严格使用招标药品,严格执行合同价,确实保证群众享受到了质优价低的服务。

卫生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汇报 篇2

1 小品种的一厂一价, 给采购工作增添难度

江苏省统一招标是针对医院使用的所有药品, 而且实行一个厂家一个价格, 这样给药品采购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尤其是一些小品种, 使采购更为困难。统一招标以来, 已经造成医院小品种采购难, 执行价格更难的局面。这些小品种大多都是基本药物目录内的品种, 也是临床必须使用的药品, 这些价格低廉的小品种利润空间很小, 很多厂家不愿意生产, 公司也不愿意销售, 所以医院从网上固定的渠道采购就会困难重重, 有的品种连续采购多次都不能到位, 常常会造成药品供应不及时 (如他巴唑、炉甘石洗剂等) 。还有一些用量小、专科性很强的小品种更是采购难, 无法到位 (如氟哌啶醇片、舒必利片、利凡诺针等) 。

以前扬州市招标实行5元以下小品种可以网下自行采购, 不同厂家的相同规格品种统一作价的原则, 这样, 医院选择的余地就要大很多, 价格执行起来也不会乱, 采购时如遇到一家公司缺货现象, 可以询问多家公司进行采购, 反而便于药品的采购。

2 招标机构工作中有盲点, 网上配送不稳定

目前, 江苏省招标机构也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是网上配送单位不是很稳定, 常常出现一些品种供货渠道时有时无, 飘忽不定的现象。现实工作中常常是本周采购还很正常, 下周采购时, 就已经没有了原先的供货渠道可以选择。而我院一直以来对所有使用的品种和配送公司, 都经科室主任讨论后相对固定好药品的采购渠道, 一般不可以随便更改, 其目的也是为了防止造成药品市场的混乱。所以, 即使网上有其他配送公司也不能选择, 必须等待厂家自己去找招标机构协调后, 省招标网上重新出现原先医院选择的配送公司后, 才能采购药品。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厂家自己征得科室主任同意更改配送公司后, 才能正常采购药品, 这样一来一去势必会造成配送时间上的耽搁, 从而导致临床药品供应的不及时 (如丽迪兴的配送广陵医药公司、欣坤畅和锋替新的配送泰州医药公司等, 都已出现过多次这样的情况) 。这种由招标机构工作中的不严谨, 而造成医院药品采购工作困难的状况急需改进。

3 提高配送企业的服务意识, 加强沟通和信息反馈

目前, 新一轮的招标刚刚开始执行, 由于很多品种配送公司的更改, 不少公司有了配送权又没有及时组织货源或备足一定的存量, 势必会造成医院采购药品时, 部分品种不能及时到位, 进而导致临床使用药品断断续续, 影响临床用药, 临床科室主任怨声载道 (如眼科用药:氧氟沙星眼药水和氟美童眼药水等) 。各配送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商业利润, 必须适当考虑一下药品这个特定商品的医院需求和患者需要, 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此外, 需要加强医院和配送企业的沟通, 把医院的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给企业。比如, 一些医院正在使用的品种落标以后配送公司需要替换, 如果是同厂家、不同规格或不同包装的药品, 那么替换工作相对顺利, 不会耽误临床使用 (如亚莫利、思连康等) ;但有一些普药落标以后, 想要替换新厂家的品种就存在很多困难, 有时, 很多品种计划发出去半月甚至1个月之久, 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 没有消息 (如软骨素片、加巴喷丁等) 。所以, 加强和配送企业的沟通, 把医院的需求信息不断反馈给企业, 显得迫在眉睫。

4 中标品种网上没有执行的零售价, 造成采购困难

江苏省集中招标采购以来, 往往会出现一些省招标已经中标的品种但网上没有执行的零售价, 医院被迫停止采购, 导致治疗中断。这种情况, 就需要科室领导和招标机构进行咨询和协调解决, 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 无论是从销售利润或患者需求的角度出发, 都是一大损失, 也会造成临床对药剂科工作的质疑 (如核黄素磷酸钠、幼儿百服宁滴剂等) , 尤其是幼儿百服宁滴剂, 幼儿没有相同剂型可以选择。此外, 还有一些中标品种, 省招标网上至今都没有配送企业, 造成采购困难, 常常等到缺货状态才从以前的招标网上采购, 这样使得临床用药时常中断, 并且这样采购是否符合规定也值得商榷 (如喜疗妥) 。还有一些品种属于全国市场紧缺的, 确实很难做到满足临床供应, 只能做到努力争取货源 (如白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人血纤维蛋白原、红霉素针等) 。

以上四种情况都是省招标工作执行以来, 药剂科在药品采购的实际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也是造成临床部分药品供应不畅通的主要原因。

5 目前的解决方法

卫生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汇报 篇3

为彻实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本院的顺利实施,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网上集中采购配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要求,本院自7月下旬开始实施药品网上采购工作现就本院药品招标采购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

一、准备工作

为做好本院药品招标采购工作,本院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精心布置,有效安排,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其具体表现为:

1、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基本药物知识和药品网上采购相关事项及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

2、规范医师基本药物处方,制定本院用药目录。

3、制定本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招标采购和实施办法。

4、成立药品招标采购管理领导小组。

5、与中标配送企业签定药品购销合同。

二、实施阶段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本院7月下旬实施第一次网上采购药品,由于是试运行阶段和本院具体情况,第一次采购金额较小(1000元);但是第一次成功采购,为以后的网购工作奠定了基础也检验了我们的准备工作是行之有效的,网购交易平台操作是可行顺畅的。配送企业积极配合及时配送药品,操作人员对操作程序的了解和撑握都为今后

实施采购工作提供了保证,我院将继续按照政策要求,实施药品网上采购工作。

三、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本院自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以来人民群众看病费用切实有了一定降低,为了有效保证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国家实行药品招投标和网上采购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在保障降低药品价格,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本院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在群众得到实惠同时也存在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3点:

1、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过少,未能满足医院用药需求,本院原有药品中基药品种所占比例不足50%,导致医生开处方受到限制,不能针对性的对症下药,病人用药也受到制约,常常出现病人走出医院进药店的现象,把从医院“省”下来的钱花到了药店,这样的折腾群众有怨言。

2、中标挂网药品生产厂家少,配送企业库存中标厂家药品少,造成配送企业不能满足医院的采购计划,医院药品供应,病人用药出现短缺直接影响群众看病就医。

3、过渡时期挂网药品厂家(7月31日前)与新的挂网药品厂家(8月1日后)未能有效衔接,原来的厂家走了,新的未能及时补充,这就直接造成医院买不到药,药商有药不能卖的境地,而按规定,7月31日前中标的库存药品又必须在8月31日前使用完毕,这给医院造成很大压力和困难。

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院在实施药品招标采购工作中,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1、增加目录品种,拓宽用药渠道。

2、对过渡期中标生产企业药品品种使用期延长至药品有效期。

3、督促配送企业完善库存中标生产企业药品。

4、尽早出台更多的基药中标药品生产企业和更完整的基药品种和剂型。

本院自实施基本药物目录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集中招标和网上采购,各项工作以来医院医疗业务,药品供应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也受到不小影响,为了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减轻医药费用,我院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和精神的同时,力求寻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措施和方法,同时也希望上级部门多下基层,多了解目前出现的困难,制定出相应的政策,解决药品招标采购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切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院的顺利开展,尽早体现基本药物制度的惠民政策目的,让群众满意,促进健康和谐的社会医疗服务体系。

卫生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汇报 篇4

集中采购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11年11月14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按照会议安排,我将*县近两个月以来在药品三统一方面所做的工作简要作以回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今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的重要内容。*县现有乡镇卫生院13个、村卫生室247所。药品“三统一”集中采购工作实施以来,成效初步显现,群众就医药品费用负担大幅减轻。我县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做好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方面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9月14日全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省、市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之后,*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调研,迅速拿出贯彻意见。9月16日,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县卫生局起草的《关于实行药品三统一工作急需解决事项的意见》。一是成立了县药品采购结算中心。中心主任由卫生局局长兼任,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8人,隶属卫生局管理,人员由卫生系统抽调,拨付工作经费10万元,确保工作迅速开展。二 1

是批准拨付“三统一”药品月周转垫付资金150万元,11月1日起开始实施统一支付。三是落实乡镇卫生院零差率后县级兜底补助资金,由卫生局、财政局协调解决。

二、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车、流动板报、发放宣传单、举办药物合理使用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对药品“三统一”制度的认识,并贯彻执行。促使医务人员尽快改变用药习惯,促进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安全使用,积极推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三统一”工作在我县的全面落实,使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三、按时启动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采购结算工作

10月18日,我县药品采购结算管理中心开始工作,制订了实施方案、工作细则,印制了基层卫生院药品采购清单、药品配送入库清单、药品审核结算清单等相关表册。明确了工作流程及结算办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在10月底前对13所乡镇卫生院药房进行了盘库清点;并组织乡镇卫生院对所辖村卫生室进行盘库清点,核实药品数量。从11月1日起,新配送药品实行统一结算,每个乡镇卫生院建立标准化药库,村级卫生室统一在卫生院领取药品,杜绝乱采购现象。此项工作已紧张有序开展,目前运行良好。

四、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层层抓好落实

县“三统一”办公室制定了考核办法,负责对乡镇卫生院考核。乡镇卫生院负责对各自管辖村卫生室进行考核。将

药品集中采购与各项补助挂钩,并下发责任追究办法,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县13所乡镇卫生院、247所村卫生室,全部启动实施了药品“三统一”工作,均与配送企业签订了配送合同,覆盖100%。乡镇卫生院“三统一”中标药品配送率达到80%,村级卫生室药品配送率达到90%。

五、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公示监督制度,确保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三统一”办公室组织各成员单位进行了4次全面检查和抽查。基本药物规格、名称、计量、价格全部制作了公示牌,悬挂在医院醒目位置公示。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和新农合报销。公布了三级举报电话,接受媒体和群众监督。

六、存在问题

1、少数村级卫生室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对经济利益追求偏多,还需宣传引导。

2、药品配送企业和“三统一”办公室协调配合不够,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订单传送和配送企业接收工作流程还不规范、高效,这项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3、“三统一”办公室对药品配送企业监管不到位,提出的要求无约束力,只能单方面管理医疗机构,对配送企业存在的问题,无能为力。

4、药品配送企业中标药品储存不足,出现断送,中途出现废标,不能及时补充,影响医院正常治疗工作。

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卫生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汇报 篇5

现将《XX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贯彻和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措施。自2003年以来,我市己进行了两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在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对规范药品采购行为,降低虚高的药品价格,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对市级药品集中招标认识不到位,对国家和省、市关于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的政策和法规不学习,也不了解,不能较好的贯彻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政策;有的医疗机构隐报、瞒报药品采购量,招标后存在替代药品规避招标,甚至不采购中标药品;医疗机构不按合同采购药品、付款不及时,有的长期拖欠,个别企业不按合同及时供药;有些医疗机构未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中标药品临时零售价,未将招标降价的好处让利于患者;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监督不到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效果。为了贯彻执行卫生部、国纠办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卫规财发[2004]320号)的文件精神,在认真总结过去两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望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齐抓共管。纠风和检察机关要加强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和查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发挥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推动作用,对医疗机构的采购活动依法监管,配合药监部门对中介代理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价格主管部门要及时核定中标药品的临时零售价,加强对违价行为的查处;经贸部门要依法对中标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管;药监部门要加强对药品质量及投标企业资质的监管和审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管,严肃查处商业贿赂等不正当行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严格对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的审查,凡不参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取消其医保定点资格。确保全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

附:

1、XX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

2、XX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监督委员会

3、XX市医药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委员会

4、招标机构目录

XX市纠风办 XX市人民检察院 XX市经贸委

XX市卫生局 XX市物价局 XX市工商局

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六年六月十九日

附件

1XX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根据2006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和纠风工作会议要求,依据国务院纠风办等六部委下发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试行)》(卫规财发[2001]308号)、《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纠办发[2001]17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卫规财发[2004]320号),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和《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原则

(一)积极推进,依法采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文件规定,规范药品采购工作;

(二)坚持质量第一,依照质量价格比优先原则并兼顾服务、信誉,确定中标药品;

(三)遵循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

(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以集中招标采购为主,集中议价采购为辅;

(五)坚持医疗机构是药品集中采购的主体原则,采取委托医药电子商务代理机构招标的形式。

(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网上开标、网上评标、网上采购全过程的信息化。

二、参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医疗机构

全市14家较大的县级以上公立医院。

三、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范围

除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国家特殊规定以外的全部临床用药。

四、组织形式

为加强对药品招标采购的组织领导,保证工作质量,在“XX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委员会;成立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一)XX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药品招标采购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工作。

(二)XX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监督委员会由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

1、协调各职能部门,根据分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监督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当事人的行为,并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全过程依法进行监督;

2、受理当事人的投诉,纠正和查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3、在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强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日常监督工作。

(三)XX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委员会主要由参加招标的医疗机构负责人组成,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五人,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其主要职责:

1、组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

2、制定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程序;

3、确定招标品种范围;

4、遴选招标代理机构;

5、起草招标文件;

6、负责组织开标、评标或集中议价活动;

7、确定专家抽取办法、制定评标细则;

8、审定中标候选品种;

9、审定中标通知书;

10、组织各医疗机构与中标企业签订购销合同;

11、及时向领导小组成员和监督委员会通报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进展情况;

12、负责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相关活动。

(四)药品评标专家委员会按6:3:2的比例,由药学、临床医学和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评标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标小组,负责集中招标采购的评标(议价)工作,确定中标候选品种等。

五、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形式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方式为公开招标,按照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签标、执行合同和网上交易的程序进行:

(一)招标

招标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范围;

2、编制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包括:

(1)投标人须知;

(2)合同条款及前附表(招标采购的合同期原则为一年);

(3)招标药品目录及附表;

(4)投标函格式和投标报价表;

(5)合同格式;

(6)资格证明文件;

(7)药品价格文件资料。

3、发布招标公告,其内容有:

(1)通过互联网发布招标药品名称和规格;

(2)投标资格要求;

(3)获取招标文件、投标、开标的地点和时间;

(4)其他必要的内容;

招标公告应在本地公开发行的报纸、电视台、信息网络上发布。

4、进行资格预审、受理投标文件、出售招标文件。

(二)投标

投标人通过资格审查之后,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进行投标报价,并于投标截止时间之前发送到指定的信息网站。

(三)开标

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时间内进行网上开标,并将开标结果通过XX市卫生局网站向所有投标人公示,开标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监督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对开标全过程进行监督。

(四)评标(议价)

从专家库中按规定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标小组,严格按照评标办法和标准进行评标,从抽取评标专家到开始评标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4小时。评标专家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之前应当保密,并抽取足够数量的预备替补专家。原则上,每一招标药品应区分为专利药品和优质优价中成药(简称专利药品)、进口和单独定价、GMp认证药品三个质量层次,确定中标生产厂家,专家组撰写评标报告,经过所有专家签字后生效。对于同一药品,不足三个投标人的品种或其它原因评标结果不能确定的,将自动进入议价程序,由评标专家和投标人面对面谈判,产生议价中标结果。

(五)定标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公室应将专家组的评标报告上报招标采购工作领导小组、招标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审定后,在互联网上公示评标结果,定标后,向中标商发出中标通知书,招标采购办公室在发出中标通知的7日内,将药品中标价格报市物价局,由市物价局按有关规定审批。

(六)签订和执行合同

招标采购委员会每三个月组织一次集中采购订单会,所有参加招标的医疗机构应根据中标药品和临床用药要求,与中标商洽谈,确定采购数量,并依据《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文件规定的内容签订合同,按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招标人和本行政区内未参加集中招标采购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均应在价格主管部门公布临时零售价之日起,14日内执行临时零售价。

(七)网上交易

根据《XX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网上交易管理办法》,将全部中标(成交)药品、备案药品以及其他方式向医疗机构销售的药品全部通过专用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采购。

六、工作纪律

(一)行政机关不得有下列行为:

行政机关不得利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谋取经济利益。

(二)医疗机构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1、对应当公开招标采购的品种不进行公开招标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集中招标采购活动;

2、向他人泄露已获取招标文件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或者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其他与招标、评标、定标有关的情况;

3、提供虚假的药品采购历史资料;

4、发布中标通知书后

卫生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汇报 篇6

1 我院药品招标挂网采购工作的实践

1.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药品采购效率,缩短药品采购周期

在传统药品采购模式中,采购人员必须在逐一核定药品库存情况,凭经验估算用量,制订采购计划后再通过纸质的计划单或电话报送药品计划。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时间成本高,工作量大,准确率低,必然导致药品供应迟滞。我院计算机管理程序采用移动平均数法(移动期数为3个月)自动计算并生成药品采购计划。药品采购人员在修正采购计划数据后,只需将包含有药品名称、规格、计划量、协议价格、生产企业等信息的药品采购计划按默认的配送企业分类后,以传真、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递到相应的药品配送企业,药品采购的计划报送阶段就算顺利完成。在医院药品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避免缺药为前提,通过多频次、小批量的采购策略,大大提高了药品采购人员的劳动效率,缩短采购周期,减少了资金积压,避免了药品采购信息的传递误差,提高了药品配送企业的响应能力。

1.2 建立挂网药品遴选机制

药品挂网后,同一个药品,可能有多家药品生产企业挂网。特别是自2007年5月1日起,卫生部新《处方管理办法》开始执行后,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管理办法》做出了“同一通用名称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两种”的限制性规定。为防止可能引发的医药企业“低质品种替换”等不公平竞争行为,避免可能出现的挂网品种“二次攻关”以及“一支笔”现象,我院建立了严格的药品遴选机制,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从医院药品评审专家库中临时抽调3~5人,组建遴选小组。遴选小组根据入选品种遴选指导原则来负责入选品种品牌的选择和配送商业的确定等遴选工作。以保证药品选择上的阳光操作。

1.3 “定单式”的药品配送,供货品种相对固定,提高了药品配送企业配货积极性

实行全省药品统一招标挂网后,医院可通过四川省卫生厅网上采购平台,以“药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检索到生产企业、价格、质量层次等相应的挂网药品信息。我院充分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尽量选择具有较强品种生产保障能力的大型药品生产企业的品种,交由相对固定的一家药品配送企业进行配送。

对当前临床必须、用量较少、市场紧俏的药品品种,医院的采购难度大。我院针对这类品种的特点,采取与药品配送企业签订年度采购计划,分次采购实施,由医院承担滞销、过期损失的策略。

对医院采购的新品种,充分考虑药品配送企业的配送能力,先征得药品配送企业的配送确认,并签订《新品种配送协议书》。

这种“定单式”的药品配送方式,保护了药品配送企业的配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医院临床药品供应。

1.4 与药品配送企业建立药品供求反馈机制

我们发现,药品配送企业不能及时反馈药品供应情况,医院在完成集中入库后,虽发现药品配送企业的缺药情况,但已无法及时重新组织购买,这是导致药品供应延迟的主要原因。我院与药品配送企业商定,药品配送企业在收到医院药品配送计划后,必须先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确认,同时将临时不能配送的药品品种信息反馈给医院,由医院根据情况另行组织采购。若由于商业渠道改变,该药品配送企业失去配送权的,原配送企业应及时反馈给医院,以便及时取消对该品种的配送。

同时,医院也将停用药品情况、品种结构调整情况等可能导致药品滞销的信息及时告知药品配送企业。

1.5 尽量选择一级经销商

医院选择药品配送企业,除了药品质量和价格因素外,还包括稳定的货源、方便快捷的配送服务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药品的一级经销商,区域总代理商,由于其经营规模大,市场覆盖广,从生产企业获得的利益也大,往往可以提供更强的货源保障和配送以及售后服务。因此,医院应尽可能的选择知名厂家的药品并通过一级商业渠道进行配送。这种短渠道的直接药品配送,避免了商业企业间品种的调拨。减少了药品流通的环节,加快购进时间,稳定了供货渠道,也避免了药品流通中层层加价的弊端,为药品零售价格的降低提供了空间。

2 对药品挂网采购工作的体会与建议

2.1 改变作价办法,提高医院对药品招标的积极性

国家八部委《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的意见》(发改价格(2006)912号)规定,药品价格实行顺加作价。很明显,医院药品赢利将随着药品消耗基数的增加而增加。“没有买方获利就没有招标采购”[1],实行加价率管理之后,医院在主观上已经没有了主动降低药品采购价的积极性,并且为获取相对较高的收益,医院必然选择价格较高的药品,并通过增加检查和治疗收入来降低药品比例。现行药品加价政策,必须采取更加细致、严格的辅助措施,否则必然导致在一定程度上的卫生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过度使用。

日本在药品价格管理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以前也是采用顺加作价的方法管理,出现了医疗机构高价采购药品、药费攀升等问题。近年来,日本逐渐转向根据实际的市场价格实行动态政府定价的政策,即若医疗机构采购的药品价格低于政府定价,医疗机构就会赚取两者之间的差价;若采购价格高于政府定价,则医疗机构就会亏本,这样医院采购药品时就会有动力来压低采购价格,这在客观上也为政府的价格调整摸清了底[2]。

2.2 统一药品编码规则

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药品编码,对医院而言,真正意义上的药品电子商务尚难实现。《四川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医院必须按月上报药品阳光采购数据。然而,医院、药品配送企业、招标机构、行政监管部门尚未实现在一个数据平台上完成对药品购销数据的在线传输,给药品采购数据上报及其它药品数据信息统计、交流带来诸多不便。制定并实施统一的药品编码,有助于在药品招标采购框架下的药品电子商务系统的尽快实施[3]。

2.3 进一步完善药品招标挂网采购数据平台功能

四川省药品阳光采购数据平台,为医院用药选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其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增加“一级商业信息”、按“品种类别”分类检索同类品种信息、“价格调整记录查询”等功能模块;在保障品种供应方面,对紧俏药品,开通绿色通道,主动引进,并建立生产企业及配送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将有助于医院对品种的选择和采购。同时,完备的数据平台功能也有利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药品紧急调运。

2.4 “第三方”的作用有待加强

现行的药品阳光采购模式重在加强药品购销中的监管。而药品使用环节的管理仍然以医院自我管理为主。随着我国医疗保险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普遍推广,医疗保险机构作为医疗费用主要支付者的“第三方”,应该更多的参与到医院药品采购、使用等诸多环节的监督管理上来。建立有效的医药费用分担机制和药品费用制约机制,通过提高“第三方”的“拒绝支付”或“不全支付”行为能力来约束和规范医院药品的管理。

在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上应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探索变 “按服务项目付费”为“定额付费”的支付方式[2]。

2.5 建立医疗机构由于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所减少的收入的补偿机制

实行药品招标采购,特别是实行药品顺加作价后,大幅度地削减了医院在药品上的既得利益。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通知》(卫规发[2001]208号)也规定,将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来实现对医院因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所减少的收入的补偿。然而到现在,医疗机构并未得到合理的补偿和扶持。由于补偿机制没能得到有效运行,医院对药品招标采购主动性不够,药品招标采购的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

2.6 提高药品配送准入门槛

医药行业是一个强制性管理的行业,应对药品配送资格进行严格的限定,只有那些具有较强药品配送能力和渠道覆盖能力,并且持有生产企业或区域性营销商相应授权的配送企业才能参与全省统一招标挂网药品配送。一方面这有利于规范药品流通渠道,打击“过票”,保障药品货源,避免来自非正规渠道的药品借招标挂网之名合法进入医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药品生产企业对我省药品招标挂网工作的主动参与意识,促使药品生产企业以及区域性营销机构承担起药品流通渠道的管理责任。

2.7 督促医疗机构做好药品招标挂网采购的履约责任

良好的市场运行状态需要市场各方诚信参与。按照《四川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川药招组[2007]4号)的规定,医院药品回款时间从货到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60天。药品回款成为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中最要的履约责任。目前,药品配送企业对医疗机构普遍实行资信管理。资信管理的重点即是药品回款,若医院回款不及时,药品配送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必将采取不提供没有或较小利润空间的药品;不提供临床必备的紧俏药品;不执行或减量执行医院药品计划等措施。这些都可能导致医院药学服务质量的降低,最终损害患者利益。

当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侧重于维护医疗机构的利益,而对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制约,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机构的买方垄断地位,使得本来就处于买方市场强势地位的医疗机构与药品经营企业间形成了“强势愈强,弱势愈弱”的态势,极易引发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5]。作为药品招标挂网采购工作的管理部门,应积极督促医疗机构规范各种采购行为,做好“公平、公正、公开的引进药品”、“按约回款”等各项履约责任。

2.8 严格挂网药品价格的制订与审批

药品价格是一个社会关注度特别高的敏感话题。虽然药品招标挂网的初衷是“降低药品虚高价格”,然而药品价格在招标挂网之前就注入了太多的价格水分。目前,在挂网药品中,有的挂网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格的现象已严重影响了药品招标挂网的公信力。因此,药品招标挂网管理部门应与药品价格主管部门协调,建立全新的药品定价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5]。

3 结 语

综上所述,我院紧紧依托四川省药品招标挂网采购工作,积极探索医院药品采购管理思路,在规范药品采购行为、降低药品价格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解决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领域的诸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药品招标挂网采购不过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措施,其作用不宜扩大化。我省统一的药品招标挂网采购的实际运行效果与预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遏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岳,等.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再度”异化”与因应之道[J].中国药房杂志,2007;18(7):481.

[2]、[4]卫生部.关于日本药品价格管理和药品采购的考察报告[EB/OL].卫生部规划财务工作信息.2006-04-24.(http://www.moh.gov.cn/newshtml/11910.htm)

[3]章萍,等.电子商务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杂志,2007;18(13):991.

卫生室集中采购药品流程 篇7

和零差率销售流程

一、卫生院召开嘎查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启动会议。

二、迎检嘎查村卫生悬挂启动实施宣传标语“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启动实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

三、制作药品价格公示板,公示通辽市基本药物二次议价品

规价格。

四、清点药房库存药品,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分区摆放,库存药品按进价销售,集中采购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

五、规范药品采购流程:

1、嘎查村卫生室每周向卫生院上

报药品采购计划表,卫生院汇总嘎查村卫生室上报的采购计划表,并集中向药品配送定点企业订购药品。

2、卫生院对采购药品进行入库登记,并及时将采购的药品分发(出库登记)到各卫生室。

3、将药品采购单据和清单及时上帐装订到凭证本内。

4、嘎查村卫生室对采购药品进行入库验收登记后,及时向卫生院返还药品货款。

六、保证药品采购清单价格与处方划价一致,不得违规加价

卫生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汇报 篇8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转发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门《药品集中采购监

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皖纠办〔2010〕11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纠风办、卫生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监察局、财政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现将国务院纠风办、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国纠办发〔2010〕6号,下称《监督管理办法》)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加强药品购销行为监管、降低药品虚高价格、从源头遏制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的重要措施。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门《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为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深入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监督管理办法》。要通过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参与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政府部门、单位、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相关人员的教育。要建立健全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机构,结合实际制定监管细则。要对照《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开展本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整改工作,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要限期改正。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切实规范药品集中采购工作。

安徽省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安徽省卫生厅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徽省监察厅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0一0年八月二日

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以政府为主导,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药品集中采购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工作遵循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惩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加强监督与规范管理相结合。

第三条 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工作实行分级负责、以省级为主,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法定权限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四条 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公开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办事程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监督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会议负责全国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的组织协调,依法监督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正确履行职责,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上级关于药品集中采购的决策部署,检查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情 2

况,调查处理药品集中采购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区实际,确定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基本职责。

第六条 监察机关和纠风办负责对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参与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察,对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中的行政机关公务员以及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或选聘的其他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医疗机构执行入围结果、采购用药及履行合同等行为。

第八条 价格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的价格、收费行为。

第九条 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相应的财政监督。

第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药品集中采购中的商业贿赂、非法促销、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十一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参与药品集中采购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依法对集中采购的药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章 监督管理的对象、内容和方式

第十二条 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的对象是:

(一)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政府部门和公务员;

(二)实施药品集中采购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和选聘人员;

(三)参与药品集中采购的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其工作人员。

第十三条 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一)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执行上级部署、相互协作配合的情况;

(二)执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有关规定的情况;3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原则的情况;

(四)相关单位和个人遵纪守法和廉洁从政从业的情况;

(五)医疗机构参与药品集中采购并按照合同约定使用入围药品的情况;

(六)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参与竞标和履行采购配送合同的情况。

第十四条 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的主要方式是:

(一)组织网上监管、专项检查和重点督查;

(二)受理投诉、申诉和举报;

(三)纠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问题,通报典型案件;

(四)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机构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可以依法查阅、复制相关文件、资料、账目、电子信息数据等,要求有关单位或人员就相关问题作出解释说明,商请有关职能部门或者专业机构给予协助。

第四章 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

第十五条 负责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政府部门、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监察机关和纠风办会同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理:

(一)拒不执行上级机关依法作出的决策部署的;

(二)违反以政府为主导,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规定组织开展药品集中采购的;

(三)违反决策程序和规定,决定药品集中采购重大事项的;

(四)违法违规进行行政委托,或者设置歧视性规定、条款的;

(五)违反回避规定,或者操纵、干预药品集中采购的;

(六)泄露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秘密,或者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的;

(七)违规设定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或者摊派的;

(八)索取或收受钱物,谋取单位或个人不正当利益的;

(九)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六条 负责实施药品集中采购的政府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和选聘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监察机关和纠风办督促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理:

(一)违反药品集中采购方式、程序、时限要求和信息发布等有关规定实施药品集中采购的;

(二)在文件材料审核、药品评审遴选等方面疏于监管或设置歧视性条件的;

(三)违反规定建设、管理和使用专家库的;

(四)违反有关信息维护和安全保障规定,或者谎报、瞒报、擅自更改药品采购数据信息的;

(五)对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违约情况调查处理不及时的;

(六)接受可能有碍公正的参观、考察、学术研讨交流等,索取或收受钱物,谋取单位或个人不正当利益的;

(七)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七条 参与药品集中采购的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法给予处理:

(一)规避药品集中采购,擅自采购非入围药品,或者不按规定程序组织选购药品的;

(二)提供虚假药品采购信息的;

(三)不按规定签订采购合同,或者不按时回款的;5

(四)不执行集中采购药品价格,二次议价、变相压价,或者与企业再签订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补充性条款和协议的;

(五)在药品采购、销售、使用和回款等过程中收受回扣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六)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八条 参与药品集中采购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价格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依法给予处理:

(一)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的;

(二)采取串通报价、操纵价格等手段妨碍公平竞争,或者以非法促销、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的;

(三)公布药品采购品种后,非因不可抗力撤标或拒绝与医疗机构签订采购合同的;

(四)不通过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交易的;

(五)在采购周期内,擅自涨价或者变相涨价的;

(六)擅自配送非入围药品,不按合同约定配送药品,或者违反有关规定配送的;

(七)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九条 政府部门、单位和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的,应当责令其纠正错误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纪依法对有关领导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行政机关公务员、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或选聘的相关人员、医务人员违反本办法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卫生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汇报 篇9

为贯彻落实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业氧代替医用氧事件的通报》(卫医秘[2010]469号)、市卫生局《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淮卫秘[2010]44号)文件精神,决定开展全市医疗机构医用氧、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专项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内容

1.全市医疗机构医用氧、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情况;

2.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落实情况:包括成立组织、制定方案、落实责任等;

3.今年上半年药品、医用耗材中标目录执行情况; 4.今年上半年药品、医用耗材网上采购情况;

5.今年上半年药品、医用耗材购销合同签订执行情况; 6.今年上半年药品、医用耗材款项结算情况; 7.今年上半年合理用药管理情况;

8.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采购、管理、使用情况;

9.濉溪县、相山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执行省招标目录、网上采购、零差率销售情况。

二、检查方式

1.检查分为医疗机构自查自纠,县区卫生局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市卫生局联合市纠风办组织抽查。2.检查和抽查,以实地(查看库房、药房、财务等)核查药品、医用耗材中标目录执行情况、医用氧、医疗器械、特殊药品安全使用情况为主,听取汇报为辅。

3.各医疗机构自查自纠后要形成书面材料,并填写相应检查表格。(详见附件,可在淮北卫生网下载)

4.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自查自纠书面材料(纸质和电子版各一份)直接报送至市卫生局;县区卫生局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检查汇总形成书面材料报送至市卫生局。

三、检查时间及要求

1.7月13日至18日,各医疗卫生单位组织自查自纠。

2.县区卫生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于7月23日前将检查汇总材料、自查自纠书面材料和检查表(附件

一、附件二)报送至市卫生局。

3.7月26日至30日,市卫生局、市政府纠风办将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检查。

4.全部检查结束后,市卫生局、市政府纠风办将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四、联系方式

1、市卫生局:蒋相立 电话 0561-3119585;电子邮箱:hbwsjygb@126.com

卫生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汇报 篇10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集中采购中心紧紧围绕“三公”原则,按照“三依”要求,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实现了增量见效,具体如下:

一、建章立制,夯实工作基础

为了使政府采购程序规范化、制度化,采购中心着手对《中方县政府采购中心内部业务操作规程》、《政府采购五种采购方式操作规程》和《政府采购投标、开标工作程序》,进行了科学的修整完善,完善了《项目派单执行制度》、《项目验收办结程序》,严格执行中心人员“八不准规定”:一不准泄露应当保守的工作秘密和商业秘密;二不准发表影响采购结果公正性的言论和意见;三不准误导采购人采购某种品牌或型号的商品;四不准在采购活动中收取报酬;五不准参加有能影响公正性的宴请和娱乐活动;六不准收受采购人或供应商的好处费或回扣;七不准在采购人处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八不准向采购人或供应商提出与工作无关的要求。为贯彻落实省、市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及县财政局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有关要求,切实抓好我中心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我中心研究制定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政府采购工作特点,求真 1

务实的提出防范商业贿赂的自律机制,夯实了工作基础。

二、规范程序,提高服务质量

在采购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县财政局批准的采购方式,再有局分管领导把关,审批后交采购中心执行。所有项目都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会商制、信息反馈制、限时结办制、责任追究制。大型集中采购项目招标公告要在政府采购等指定媒体上公开发布,在招标公告期限内进行资格预审后发售标书,并及时组织招标答疑会、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在县纪检委、县财政局采管办、采购单位的监督下规范操作。中标结果要在指定媒体上进行公示,在确认投标书所提供各项资料均属实并有履行合同能力的前提下组织供需双方签定政府采购合同,真正做到采购程序公开和纪检监督、财政监督、采购单位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使政府满意,采购单位满意,群众满意。

政府采购中心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内强素质、外强形象、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规范和完善采购程序,营造“公平、公正、公开、和诣”的政府采购环境。此外,政府采购中心还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如上网询价,限时现场竞价,限时传真报价等方式最大限度提升服务水准,实现政府采购的经济目标、廉政目标和政策目标。

三、开拓创新,延展政府采购触角

根据我县的采购环境和现状,采购中心坚持调查研究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开拓创新,大力拓展政府采购范围,扩大采购规模。在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过程中,中心在认真总结完善货物类集中采购的经验和做法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工程、服务类采购活动,努力促进各项政府采购业务全面发展,充分发挥集中采购优势,掌好实现政府采购应有的经济、廉政、政策目标的肮向。截止到2010年11月底,采购项目包括日常办公用品、现代办公设备、办公家具、体育器材、电梯、交通工具、农业检测仪器、办公网络系统、办公空调、建设工程等,涉及到货物、服务、工程三大类共 个项目,执行政府采购总金额 万元,节约采购资金 万元,节支率 %,其中询价采购 万元,竞争性谈判 万元,公开招标 万元,单一来源万元,经网上公示采购项目 个,共万元,显性的经济效益令采购单位拍手称好。

在今后的采购工作中,采购中心将积极协调、汇报,要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思路,自觉适用科学理论研究政府采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政府采购业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摒弃那些不适应职能改变需要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方法,多研究问题,在业务上努力创造条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调研,内部学习交流等形式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使采购中心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中方县政府采购中心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 篇11

近几年来,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推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各地发展不平衡、采购政策不统一、采购办法不完善、中介服务成本高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使其在保证药品质量、控制虚高药价、整顿购销秩序、治理商业贿赂、纠正不正之风、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中央纪委第十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对纠风工作的要求,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实行政府主导、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

药品是维护人民健康的特殊商品,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各级政府对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立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非营利性的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确保采购平台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并对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机构的人员编制、经费补助等给予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财政全额补助的集中采购机构,具体负责药品集中采购的实施工作,形成政府组织推动、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企业通过采购平台直接免费交易的购销方式。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要以省(区、市)为单位组织开展。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等所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全部参加药品集中采购。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参加药品集中采购活动。药品集中采购要充分考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药需求特点。集中采购周期原则上一年一次。

全面推行网上集中采购,提高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透明度。医疗机构按申报集中采购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通过药品采购平台采购所需的药品。

二、规范集中采购药品目录和采购方式

各省(区、市)要制定药品集中采购目录。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定执行。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等少数品种以及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等可不纳入药品集中采购目录,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不纳入药品集中采购目录。除上述药品外,医疗机构使用的其他药品原则上必须全部纳入集中采购目录。

对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药品,实行公开招标、网上竞价、集中议价和直接挂网(包括直接执行政府定价)采购。对经过多次集中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的药品,可采取直接挂网采购的办法,具体品种由省级集中采购管理部门确定。

三、建立科学的药品采购评价办法

集中采购药品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办法,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合理划分药品类别,加大质量分权重,并考虑临床疗效、质量标准、科技水平等因素,对药品的质量、价格、服务和信誉等进行综合评价。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汇总提出本地区有关医疗机构集中采购药品的品种规格和数量,保证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用药需求。进一步做好专家库建设和专业分类管理工作。

四、减少药品流通环节

药品集中采购由批发企业投标改为药品生产企业直接投标。由生产企业或委托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向医疗机构直接配送,原则上只允许委托一次。如被委托企业无法向医疗机构直接配送时,经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部门批准,可委托其他企业配送。

五、认真履行药品购销合同

医疗机构要与中标(入围)药品生产企业或其委托的批发企业签订药品购销合同,明确品种、规格、数量、价格、回款时间、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采购数量要以医疗机构上的实际药品使用数量为基础,适当增减调整后确定。

药品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法》等规定,履行药品购销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合同周期一般不低于1年。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药品购销合同确定的品种、数量、价格和供货渠道采购使用药品,不得擅自采购非中标(入围)药品;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时回款,回款时间从货到之日起最长不超过60天。药品企业未按合生产供应药品或医疗机构未按合同规定采购药品以及逾期不能回款的,都应支付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具体比例由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机构确定)。情节严重的要公示警告并依法追究责任。积极探索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方式规范医疗机构货款结算。

六、规范医疗机构合理用药

医疗机构要加强处方开具和药品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纠正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滥用药物的问题。强化监督检查,推行医疗机构药品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处方点评等制度,坚决查处大处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对于部分常用药、廉价药,医疗机构可按照政府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销售,具体品种由省级集中采购管理部门确定。

七、落实部门责任,严格监督管理

各地区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大监管力度。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并负责对医疗机构执行中标(入围)结果和履行合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物价管理部门负责对收费行为、中标(入围)药品零售价格的核定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药品集中采购及招投标过程中的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药监部门负责药品企业的资质认定,并对中标(入围)药品的质量和配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风部门负责对药品集中采购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受理有关药品集中采购的检举和投诉,并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各地区有关部门要通过采购平台,对医疗机构采购药品的品种、数量、价格、加价率、回款、使用和药品企业参与投标、供应药品等情况进行动态监管,使药品采购全过程公开透明。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及时受理并认真调查处理有关投诉。对在药品集中采购中违反有关政策和规定的机构和有关人员,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责任。

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研究 篇12

前言:质量安全、价格合理的药品是公民健康权乃至生命权、财产权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为降低药品价格,逐步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实现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建立了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药品集中采购的制度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围绕它的质疑和争议始终不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对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实事求是地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就十分必要。

一、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的历史沿革

1993年2月,原河南省卫生厅发布了《关于成立河南省药品器材采购咨询服务中心的通知》,决定成立河南省药品器材采购咨询服务中心,开启了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医药器材集中采购试点的先河①。其后,药品集中采购从地方性探讨到全国性试点并逐渐推广完善,其间经历过两次大的阶段性调整规制,再到2010年7月15日原卫生部《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的颁布实施,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这20年间也是在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医改的各项措施和争论不断出台和延续,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矛盾日益突出、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逐步展开的。20多年药品的集采制度也经历了一个由地方性探索到全国性试点,到地方性再探索,中央政策再统一的一个反复摸索、逐步规制和完善的两次轮回。概而言之,20年的药品集中采购历程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阶段。1.地方自主积极探索阶段(1993年〜2000年)

原河南省卫生厅最早开展试点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药品采购的成本,提高药品采购的质量,当时的文件要求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河南省医药公司等7家药品批发企业为药品采购定点企业,要求22家省直属医疗机构必须在定点企业采购药品,试点当年有效地降低了药品采购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药品采购的价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要求自1995年1月起所属43家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活动必须在“浦东新区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信息中心”场内以公开采购信息、集中交易、“货比三家”、自主洽谈的方式进行,严禁场外私下交易,以此来规范区域内医疗机构的药品购销行为,并取得显著成效。此后,药品的集中采购形式迅速推广,辽宁、四川、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市也相继开展了自主自发的药品集中采购、联合采购的探索和试点工作,这一阶段没有中央层面的指导性原则和统一要求,但正是由于这些地方的不断摸索,为下一阶段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集采制度奠定了基础。

2.全国性药品集采政策的尝试和逐步规制阶段(2000年〜2004年)

全国性药品的集中采购试点工作是在贯彻执行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精神下开展的,意见明确要求要“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整顿药品流程秩序”并“规范医疗机构购药行为”,责成由原卫生部等多部委根据2000年1月1日生效的《招标投标法》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工作试点,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提出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具体办法”,自此拉开了我国药品集采制度国家层面试点并逐步探索建立全国统一规则的序幕。根据试点工作的进展,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过程。

(1)部分省市试点,积累摸索经验,构建制度框架(2000年-2001年)为切实贯彻“指导意见”精神,2000年4月原卫生部即下发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前期地方探索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出了原则性的要求。随后,原卫生部、国家计委等五部委先后联合下发了《关于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的若干规定》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计划》,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原卫生部也印发了《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及监督管理办法》,由中央层面推动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在海南、河南、辽宁和厦门4省、市正式拉开序幕。随着试点工作的逐步深入,试点中的问题逐步暴露,2001年国家计委就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后药品的价格政策、药品价差分配比例以及药品招标收费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原卫生部等六部委也对试点中最重要的有关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主体、组织形式、采购药品的范围、评标标准等八大问题进一步重申和明确,六部委2001年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到2001年底,争取在地级以上城市普遍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2001年11月,第一个具有部门规章性质的、系统地就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的运作模式和法律责任进行全面规范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试行)》正式发布,同时发布的还有《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集中议价采购文件范本(试行)》,作为规范的操作性文件,供各地在开展工作时使用。国务院纠风办《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随后发布,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从药品集中采购的实体、采购方式、组织实施、程序、合同管理、价格、监管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初步构建了药品集采制度的完整架构。

(2)全国推广,迅速推进和进一步完善细化(2002年〜2004年)

2001年《医疗医物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实行)》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集中议价采购文件范本《的出台,以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从2002年开始,以市(地)为最小组织单位、以县级及以上的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等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但随着集采制度的广泛实施,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并日益突出:中标后的购销合同不确定采购数量,医疗机构大量使用替代药品规避招标,出现所谓“中标就死”的现象;合同执行不严格,医疗机构不按合同规定采购药品、不及时付款,企业不按合同及时供药等②.;招标程序过于繁琐,中介机构收费缺乏规范,企业投标负担过重③;中标后药品价格政策执行不严,未能将招标降价的好处让利于患者;相关政府部门监督缺位,对不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规则的医疗机构、企业和中介机构等查处不力④等,一时间社会反响强烈,对集中采购制度的质疑声不断„。为此,2004年9月,原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发改委专门下发了《集中招标采购药品价格及收费管理暂行规定》针对集中采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回应和调整,在强化前期试点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和完善了有关需进行集中采购药品的范围、集中采购的合同管理、明确和规范代理中介收费等具体规定内容。

(3)政策目标调整,地方集采模式探索创新阶段(2005年〜2009年)2005年以来,社会大众对“看病难”尤其是“看病贵”的反映日趋强烈。在顺差作价的价格政策和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政策不能改变的条件下,企业、医院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利益日益趋同,药品价格虚高愈演愈烈,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对原有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目标从转换采购模式,调整为降低虚高药价、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减轻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等方面⑤。政策目标的改变,以医疗机构为主导、以全国制度统一为特征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在具体的执行过程和社会的广泛质疑声中发生了嬗变。相反,地方对药品采购模式的积极探索热情高涨、五彩纷呈。据业内专家归纳统计,到2008年各地开展摸索的药品集中采购招标模式达20余种,其结果是“招标模式从全国统一演变为地方主导,招标主体由医疗机构演变为政府部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被政府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平台代替”等等,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以非营利性网络集中采购平台为方向的新的采购模式逐渐成为这些探索中的亮点,被中央政府肯定并被不断介绍推广,新的统一规则不断孕育并逐步成型。(4)全国性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进入新的统一和规制阶段(2009年至今)2009年1月,原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改委、工商总局、药监局、中医药局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经过各个地方几年在自主模式探索与创新之后,药品的集中采购工作表现出地区发展不平衡、采购政策不统一、采购办法不完善、中介服务成本高等问题,“为规范和推动新形势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突出了要全面实行以政府主导、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以网上集中采购为模式的制度设计。2010年7月原卫生部又正式颁布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至此2001年以来施行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试行)》终于完成其历史使命。与之相同命运的还包括2001颁布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被国务院纠风办2010年7月新颁布的《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所取代。我国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从地方摸索到统一规则,再到地方演进创新重又回到了全国统一规则上来,实现了药品集中采购制度不断改进,从而不断完善。

二、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的现状分析 1.优势、特点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试行)》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1)药品招标集中度高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区范围的集中。原有模式以市(地)为最小组织单位进行,各地在实际操作中也基本上都是以市(地)为单位组织开展;而现行模式明确以省(区、市)为单位组织开展。另一方面是组织时间的集中。原有模式下,中标药品的采购周期不得少于 6 个月,同品种药品集中招标一年最多不超过 2 次;而现行模式规定,药品集中采购的周期原则上不少于 1 年。地区范围和组织时间的集中,减少了药品集中招标的次数,有助于减轻药品企业往返各地参加招标投标的费用,从而降低交易成本。(2)政府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从 2000 年开始试点药品集中采购以来,加强政府对医药购销的调控作用就是一个基本趋势。在第一阶段模式下,政府在药品集中采购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集中采购政策、制定药品目录和加强监督管理上,不得包办代替或者直接从事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具体业务活动,不得为医疗机构指定药品招标代理机构和配送机构。医疗机构可以参加卫生行政部门按行政区组织的集中招标采购活动,也可以自主选择跨部门、跨行政区的集中招标采购活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领导机构由参加集中招标采购活动的医疗机构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成立,经办机构由参与招标的医疗机构联合组建,或由其共同委托药品招标代理机构承担。由于医疗机构自行组建经办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存在困难,实际工作中多采用后者。

所谓药品招标代理机构,是指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取得中介代理机构资格证书的社会中介组织。这些社会中介组织是营利性机构。按照原国家计委《关于药品招标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其收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向投标人收取的定额的招标文件费,二是按照中标合同金额收取的招标代理服务费,具体费率为 0.1%-0.6%。也就是说,药品采购成交金额越高,招标代理费越高。现行模式中,政府主导作用更加突出。除了继续加强在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外,政府负责成立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非营利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第一,省级政府组成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作为领导机构,负责研究决定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第二,由各省(区、市)成立专门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机构或者依托当地政府采购工作机构(实际工作中以前者居多)承担招标组织工作,这些机构的性质是政府管理下的事业单位,而不再是营利组织。第三,政府建立非营利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和监督管理平台,并拥有平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免费为投标企业和医疗机构提供药品交易服务,其运行费用由政府财政予以保障。现模式实际上将社会中介机构排除在了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之外。

(3)药品流通环节大大压缩

原有模式下,参与药品集中采购投标的既可以是药品生产企业,也可以是药品批发企业,没有对药品流通的环节作出明确规定。现行模式下,为了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避免因环节过多造成的层层加价,实行药品生产企业直接投标。同时,明确规定中标后原则上每种药品只允许委托配送一次,而且配送费用包含在中标价格之内。也就是说,由于药品采购价格已定,药品生产企业委托配送的层次越多,其所能获得的利润就越少,以此倒逼生产企业减少配送层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地方进一步实行了集中配送,通过政府招标确定配送企业,进一步压缩配送环节。

(4)对具体工作要求更加明确、合理

现行模式在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原有模式作了改进。第一,采购方式更加多样和科学。原有模式主要规定了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集中议价三种方式。现有模式下增加了直接采购的方式,针对经多次集中采购价格已经基本稳定的部分廉价常用药,这是针对工作实践中有的企业因药品价格过低而放弃生产的情况,为保证临床用药需求而新制定的办法。第二,对医疗机构货款结算时间提出了明确要求。原有模式对此没有明确时间要求,现行模式明确规定“回款时间从货到之日起最长不超过 60 天”。第三,建立了不良记录管理制度。原有模式对违反药品集中采购的行为如何处理未作详细规定,现行模式设立专章,规定了不良记录管理制度,对药品企业和医疗机构在药品集中采购中的违规行为设立了处理方式。第四,明确禁止医疗机构二次议价。所谓二次议价,是指医疗机构在采购中标药品过程中,不按集中采购形成的价格执行,而要求供货商再次降低价格的行为。总体来说,相比之前模式,现行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做了很大改进:提高招标活动集中度,减轻了企业负担;强调政府主导,取消了中介机构,招标活动免费进行,进一步减低了交易成本,而且排除了中介机构从中作祟的机会;压缩流通环节,缩短了流通链条,避免了层层加价;明确回款时间、建立不良记录制度、禁止二次议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防止不正当竞争。这些都是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的。2.问题

从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自身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立法形式不完善

我国是一个成文法国家,任何法律制度的正当性,首先体现在立法形式上。由于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一直处在不断变革、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其立法形式一直显得“不伦不类”。虽然药品集中采购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以《招标投标法》作为依据,但实事求是讲,由于药品和药品市场的特殊性,药品集中采购也具有了自己的特点,这不是《招标投标法》所能够涵盖的。因此,实际上支持药品集中采购的主要法律文件,就是卫生部等部门制定的《工作规范》和《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从我国立法体系来讲,这些文件只能归入国务院部门联合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行列,连部门规章都算不上。法律位阶偏低,是药品集中采购在立法形式上最重大的缺憾,由此造成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权威性不够,在面对一些质疑的时候“腰板不硬”(2)招标过程没有采购数量的规定

采购数量是促使药品企业降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集中采购的优势所在。但是,现行制度在招标过程中没有对采购数量的承诺,作者认为这是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设计中存在的最大缺陷。由于采购数量不确定,中标结果不唯一,中标与采购之间失去了必然联系,集中招标采购在此陷入了一个性质上的尴尬:本应定性为政府主导的合同行为,实质上异变为以质量和价格为标准的行政许可行为。企业中标只是获得了在当地销售药品的资格,最终能否实现销售仍然取决于医疗机构的选择。这也是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被很多人所诟病的招标与采购脱节问题。⑥既然中标不必然走向销售,为了中标后能够有足够能力与医疗机构谈判,药品企业在投标之时就必须预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报价就会被抬高,药品集中采购的效果就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3)保证医疗机构按时回款的机制不健全

《工作规范》第 37 条明确规定“回款时间从货到之日起最长不超过 60 天”。但是实现这一要求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对于医疗机构不按时回款如何处理没有明确规定,卫生行政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手段和处罚措施,对医疗机构无故拖欠货款的行为难以进行有效惩处。在实际执行中医疗机构不按时回款问题比较普遍,有报告指出,当前多数省(区、市)医疗机构的回款时间长达 5—6 个月⑦。回款不及时造成企业资金链拉长,成本升高,影响了企业降价的积极性。(4)评标专家管理制度不健全

评标是药品集中采购的关键环节,评标专家承担药品集中采购评标、议价和对企业申诉的讨论等工作,对形成中标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评标专家管理制度还很不健全。首先,专家库构成不合理。《工作规范》第 68 条规定“专家库应当包括药学和不同级别的医学专家等”,缺少与价格相关的药物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专家,容易造成重视质量评价而忽视价格评价。其次,专家评标规则不明确。《工作规范》明确了专家委员会药学和医学专家的组成比例、抽取、人数等,但是没有规定专家评标的流程、规则特别是专家委员会意见的形成方式和使用方式。再次,专家行为规范不健全。《工作规范》要求“专家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不得私下接触企业,不得收受企业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规定了回避制度,但总体上来看不够全面、系统,约束力不强。最后,法律责任规定欠缺。《工作规范》仅在第 72 条对专家不遵守回避制度的责任作出了规定,无论是应当承担责任的行为种类,还是承担责任的方式,都不适应工作要求。

(5)评标方法不完善

药品集中采购的主要制度功能着眼于价格,优势也体现在价格上。但由于我国药品质量参差不齐,药品集中采购在制度设计中不得不侧重质量因素,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因而造成评标方法不完善。首先,评标标准过分倾向于药品质量。《工作规范》第 66 条明确规定对药品实施综合评价时,“质量要素实际权重一般不应当低于总分的 50%”,而“价格要素实际权重不应当低于总分的30%”。其次,药品质量层次划分过细。《工作规范》没有对药品质量层次作出统一规定,各地在工作中普遍将同一疗效的药品分为专利药、原研药、单独定价药品和普通 GMP 药品等多个层次,每个层次有若干企业中标。最后,由于质量层次划分过细,造成中标药品数量过多。北京市 2010 年度药品集中采购中,投标药品达4 万余个品种规格,虽然经过层层竞争和筛选,最终中标成交药品仍有 26992 个。⑧数量巨大,品种繁多,无法形成唯一中标结果。(6)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不科学

医疗机构的收入从来源看有三个方面:政府财政投入、医疗保险支付和患者个人支付,因此药品费用的付费方为政府财政、医疗保险和患者。在一个设计科学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里,这三者都应当参与其中并充分发挥作用。遗憾的是,现行制度中定参与机制还不够科学。首先看医保部门。《工作规范》是由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工商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七个部委联合制定的,医保部门并没有参与其中,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领导机构也没有将其列为成员单位。然后看财政部门。财政部是《工作规范》的制定部门之一,但是规范第 16 条对其职责定位是“负责安排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所需必要的工作经费”,只是“服务员”,对药品的评价、采购等实质工作难以发挥作用。最后看患者。《工作规范》没有涉及患者参与,各省(区、市)在实际工作中也鲜有邀请患者代表参与的做法。财政部门、医保部门和患者这三个最有降价“冲动”的付费方缺位,是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在参与机制上的重大缺陷。

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是医药卫生法律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挥作用受制于整个制度环境的影响。目前医药卫生法律制度中存在不少问题,给药品集中采购法律制度功能的发挥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和制约。(1)新药注册法律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医药创新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具有投入多、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国际上研发成功一个新药需要 8-12 亿美元、10 年左右的时间。⑨因此,为了鼓励企业创新,世界各国普遍赋予新药研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垄断性的专利权,新药价格明显高于仿制药。同时,各国对新药的认定标准都很高,因此新药品种很少。美国是世界上医药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2005 年只批准81 种新药上市。⑩1998—2002 年共批准 415 种新药上市。⑪反观我国,每年新药注册数量十分惊人。2005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到 4000 多家企业提交的 3 万多份注册申请要求,批准新药 1113 个⑫;2006—2009年批准新药生产申请 2445 件。⑬我国新药如此众多,并非因为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强,而是因为我国新药认定标准不科学,门槛过低。国外评价一个药品是否新药,是依据其化学成分构成,以及应用效果是否有明显改进。而在我国,旧药新的使用方式也被归为新药申请,改变剂型、规格、包装方式都可以注册为新药。如此一来,很多根本不具有新药特征的药品通过注册成为了所谓“新药”,而新药在药品价格政策中就可以享受到单独定价的优待,比原来的药品价格高出很多。药品企业为了获得暴利,在药品低价中标后却不组织生产和配送,而是通过改变剂型、规格或者包装等方式改头换面,重新注册为新药,由此来规避药品集中采购的降价效果。

二、域外药品采购制度的经验

1.在美国,大约有 72%的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活动是通过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 GPO)进行的。GPO 是医疗机构完成药品采购的中介机构,它接受医疗机构的委托集中订单统一向供应商要约,通过大额度的订单量来寻求价格折扣,保证参与采购的医疗机构能普遍降低 10%—15%的购药成本。GPO 不是行政机构,它通过以采购合同所完成的销售额为基础而向卖方收取的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来维持日常的营运。目前全美具规模的 GPO 大约有 30 家,排名前三的为 Novation、Premier、Ameri Net,它们享有的订单量达到总量的 60%。还特别值得说明的是美国药品价格的确定机制,一般来说联邦政府并不对制药企业处方药的价格作出特别的规定或设定限制,但联邦法律规定制药企业需为联邦机构和部分经过选择的公共部门采购商所购买的药品提供规定比例的价格折扣,如用于医疗救助计划的 AMP 价格以及适用联邦供应计划的 FSS 价格。

美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药品采购方面更看重的是药品的商品性以及市场经济原则的自主影响,药品采购更多的被理解为一种经济行为而非政府行为,除了对供应给特殊对象的药品进行必要的价格限制外,政府对药品价格的形成并不会施以更多的行政调控,这保证了药品市场的竞争活力,但同时意味着无法更有力的控制药品价格随市场波动的幅度和频率,美国因此成为药品价格普遍偏高的国家之一,然无法否认,在进行药品监管的过程中,对其商品性的重视是必要的。

2.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对公营医院的相关事务履行管理职责的是香港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基于《医院管理局条例》而成立,是一个法定的法人团体组织,其主要的宗旨就是就公众对港内公立医院服务的需求及应付该项需求的资源,向政府提供意见,务求在可得资源的条件下,提供充足、有成果、有成效、物有所值及具有国际水准的公立医院服务,改善医院环境,使病人获得利益。医管局下设有一个总药剂师办事处,由医管局分管药剂服务的行政总裁直接管理,在办事处内工作的 6 个高级药剂师中有一位即是专门负责中央药物统筹与管理的,在招标采购中,该办事处主要负责对药品的品种和质量进行评选,而医管局下设的另外三个机构也在招标采购中发挥作用:中央药物采购组,负责制定并执行采购程序;投标书评估小组,负责的是对投标书的核实、评议和推荐工作;中央投标委员会,则具体负责对推荐投标书的审批工作。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以医管局制定的药物名册作为依据,根据合同金额的大小,具体分为了三种采购方式:其一,对每年使用金额超过 100 万元港币、用量稳定、可承诺使用量的药品采用的“中央”供应合同的方式确定采购,即集中招标采购,其中专利药品采用单一招标方式采购,而专利权已过的则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这种“中央”供应合同一经订立,其合同期限一般维持两年,据统计,2007 年到 2008 年,采用这种集中招标采购方式采购的药品有 634种,占所有使用药品的 20.3%,这部分药品的整体交易成本约占总成本的 72%;其二,对每年使用金额介于 5 万到100 万港币之间的药品,由医管局出面,以全港普遍用量作为基础数据,邀请供应商报价,并经谈判确定交易价格,这是“中央”统筹报价的采购形式,2007 年到 2008 年,经由这种方式采购的药品有 603 种,占所有使用药品的 19.3%,整体交易成本占总成本的 21%;其三,对每年使用金额小于 5 万元港币的药品,则直接由各医院按照《物料供应与管理手册》的规范进行采购,2007 年到 2008 年,由医院直接采购的药品达到 1702 中,占所有使用药品的 54%,交易成本占总成本的 7%左右。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于采购量大小而划分采购方式的做法,抓大放小,实现了药品采购的层级管理,突出了采购方式的灵活性。

二、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的对策趋向

1.很长一段时间,医疗机构的药品收入一直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2006 年平均每所综合性公立医院药品收入 2559.4 万元,占医院总收入的 41.52%,到 2009 年平均每所综合性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增加至 4846.8 万元,占医院总收入的 42.16%,药品收入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一个医院的整体效益,医院在药品购进价的基础上加成向患者收取药费,成为医院创收的主要、方便而又势在必行的选择,这进而导致医务人员在诊治疾病时,为了增加收入不合理地为患者开出“大处方”,刺激对药品的消费,2006年住院病人人均药费为 1992.0 元,占医疗费用的 42.67%,门诊病人人均药费 65 元,占医疗费用的 50.51%,到了 2009 年住院病人人均药费增加至 2619.8 元,占医疗费用的44.02%,门诊病人人均药费 74 元,占医疗费用的 46.39%。可见,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对药品价格绝对值的降低,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患者感受“药贵”是缘于“大处方”带来的总体用药负担,并不单单在于单个药品绝对价格的高额。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劳动损耗进行弥补又是绝对必要的,如此才能保证医疗机构维持正常的持续运转,因此平衡医疗机构对药品收入的依赖,建立完善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是控制药价虚高,缓解患者用药负担至关重要的手段。2010 年 2 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施行,新一阶段的公立医院改革拉开序幕,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就成为此次改革试点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着力于探索实现医药分开的具体途径,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将对公立医院的补偿途径由三个转变为两个,即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途径转变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途径,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疗机构因此而减少的收入,采取增加设置药事服务费、合理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给予补偿。

2.对药品的销售价格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控制,是防止药品市场无序竞争抑制药品价格不合理高涨的必要手段,若能够限定患者购买药品的实际价格,也就是对医疗机构药品购进价格的限定,因为医疗机构无论如何不可能高于规定的药品零售限价购进药品,也就是说,只要能有效控制药品最终的销售价格,那么医疗机构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药品的采购就只是一种形式的选择。通过政府规范定价的方式,为药品零售价格设限,既能控制药品最终的消费费用保持在规定的低位,降低患者的用药负担,又能保证药品市场公平、开放的竞争秩序,实现在最高零售价格调控下生产企业基于成本与效率的考虑而进行的自主定价和生产企业与医疗机构之间价格协商等经营行为的自由。实现这一功能,最关键是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定价药品的范围,二是政府药品定价的规则。一般而言,归入政府定价价格管理范畴的药品都是临床使用量大、疗效稳定、适应症普遍的常规诊疗用药,像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障用药以及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特殊药品都进入了国家药品定价管理的范畴,而其他药品则实行市场调节剂,政府不具体限定这类药品的销售价格,这样对药品价格管理范围进行划分,既能保证基本用药的价格稳定,又能促进药品的研发创新,突出对基本药品的价格管理。对基本药品的政府定价并不等于越低越好,即便是保障民生的基本药品,在最高零售价的确定上也需要遵循基本的规则,药品的价格首先必须反映基本的生产成本,销售价格要对药品生产的成本支出有必要的补偿,药品的销售也需要满足生产企业合理盈利的要求,否则生产企业无以维持持续发展,基本药品的政府定价也需要适应供求关系这一价格机制的约束,同时鉴于基本药品的民生性,在价格制定上也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群众承受能力、国家宏观调控及产业发展政策、药品临床价值等因素。3.医疗保障制度或称医疗保险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保险原则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从实施主体来看,医疗保险大致可以分为由政府主导建立的福利性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和由保险公司经营的盈利性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医疗保障制度中重要的一环,保险支付可以及时补偿患者的医药费用支出,直接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对于药品而言,关系到保险支付的就是对国家确定的医保药品目录的适用。在医保药品目录中,确定了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两类,患者消费甲类药品的支出可以由国家医疗保险全额报销,患者消费乙类药品无法获得医疗保险的全额报销,需要由患者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由于在报销比例上的差别,甲类医保药品和乙类医保药品的区分,可以更好地指导医师开具处方,若更多地选用甲类药品,那么患者的用药负担自然可以尽可能地降低。现有的 587 种医保甲类药品涵盖了常见疾病用药,可以满足基本的诊疗需要,另外 2300 种医保乙类药品,在更大范围内保证了对患者用药负担的相应降低。医保药品是实施价格控制的药品,再加上患者可以按比例报销药费,若能够将更多临床常用药纳入医保支付体系,那么患者实际的用药费用就可以得到最为直接的降低,从根本上解决药价高的问题。这需要依靠整体上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和国家财政对医疗事业的强有力支持,最大程度对患者用药费用的及时补偿,才是降低药价,缓解患者用药负担的根本出路。引用文献

①李宪法.政策与模式——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策述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16.②袁小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亟待进一步规范[J].中国药业,2004, 13(8):4 ③黄竖航.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海峡药学,2004,16(3):148-149.④韩希成.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的监督管理亟待加强[J].中国药房,2005,16(13):964-966.⑤耿鸿武.对我国现阶段药品招标模式的分析[J].中国招标,2008(44):22-24.⑥朱幼棣.大国医改.[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1,1,第 1 版.⑦陈文玲、李金菊、颜少军等.药品现代流通研究报告——中国药品现代市场体系研究与设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9,第 1 版.⑧王君平:北京实行药品同城同价,《人民日报》2010 年 12 月 2 日,第 16 版.⑨王君平:我们的创新药为什么这么少.《人民日报》2011 年 9 月 16 日第 13 版.⑩陈文玲、李金菊、颜少军等.药品现代流通研究报告——中国药品现代市场体系研究与设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9,第 1 版.⑪王耀忠.药品价格管制的经济分析——中国医药市场的成长之谜[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5,第一版.⑫陈文玲、李金菊、颜少军等.药品现代流通研究报告——中国药品现代市场体系研究与设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9,第 1 版.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6—2009 年统计年报数据汇总计算,年报载于http:///ws01/cl0108/

上一篇:年度先进评选办法下一篇:乔迁主人答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