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质量保证措施(精选8篇)
试验室是专门从事检验测试工作的实体。试验室工作的最终成果是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就是试验室的产品,有一个质量形成过程。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以确保检测报告的质量,就必须明确它的质量形成过程和过程的各个阶段可能影响检测报告质量的各项因素。具体过程及措施如下:
一、明确检测依据
接受某项检测任务,首先要明确检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熟悉和正确掌握它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条件。必要时,在完全理解检测依据的基础上,编制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检测程序和方法。以防止在掌握检测依据上出现偏差,保证具体操作上的一致性,避免发生质量问题。
二、样品的抽取
为了使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且真实完整,应制定合理的随机抽样方案,明确抽样、封样、记录、取送方式等各项质量要求或严格按检验规程规定进行抽样工作。
三、样品的管理和试样的制备
为了保证样品的完好,不污染、不损坏、不变质,符合检测技术要求,应编制样品的交接、保管、使用、处置的质量控制措施。需要制备试样时,还应制定制备程序和方法,对制样的工具、模具等也应进行质量控制。
四、外部供应的物品 对检测工作需用的从外部购进的材料、药品、试剂、器件等物品。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进行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
五、环境条件
应有满足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作环境,并有必要的监控环境技术参数的技术措施。
六、检测操作
检验人员要依据技术标准和检验规范规定的方法,正确、规范的进行检测操作,及时准确的记录和采集检测数据。
七、计算和数据处理
依据检验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检测数值进行正确的计算和数据处理,并经过校对验证,以确保结果正确无误。
八、检测报告的编制和审定
采样关系检测数据的质量。若采样方法不当操作者再细心、实验室分析再精确、质量保证和控制再严格, 也不能得出准确的测定结果。采样时要明确规定采样时间和地点、采样周期和频率及采样方法和仪器;还应取得采样时的气象参数或有关气象资料。才能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均匀性和稳定性。
1.1 采样的质量保证措施
1) 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要对采样系统进行气密性进行检查, 不可漏气。2) 采样系统流量要能够保持恒定, 采样前后应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系统进气流量, 误差不可超过5%。记录校准时的大气压力和温度, 一般要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流量。3) 在一批现场采样中, 要留有两个采样管不采样, 按照其他样品管对待, 作为采样的空白检验, 如果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 这批样品则作废。4) 在计算浓度时要把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5) 采样时应对现场情况、各种污染物及采样表格中采样日期、时间、地点、数量、布点方式、大气压力, 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作出详细记录, 同时采样者进行签字确认, 随样品一同报到实验室。6) 采样前要准备好各种采样工具, 严格遵守样品采集的操作规程, 并记录在“检测申请单”上, 采样后由被采单位有关人员签字。采集的空气样品要采取措施, 避免变质、损坏和丢失。7) 为体现公正性、避免弄虚作假, 样品采集要有二人以上参加, 一面采样, 一面记录, 采样后应在相应栏目处签字。
1.2 样品的保存措施
样品的保存包括运输过程和储存的容器及条件, 若保存不当可能被污染或被测组分会损失和变质等。1) 保存样品对容器的要求。保存样品容器的要有良好的密封性, 不可漏气;保存样品容器的化学组成, 不可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保存样品容器的材质, 不可吸附样品中的物质。2) 保存样品对时间的要求。室内环境监测的样品存放时间不可过长, 应当日分析完。对符合采样要求的, 样品性状和数量都能满足保存需要的, 确实需要保存的样品, 要有明显标志, 标明送样人、接受人、样品名称、编号、保存期 (保质期) 、留样终止日期等。保存的样品要按照样品性状和保存要求保存于样品室, 不可变质、损坏、丢失, 外人勿随便进入。保存未拆封样品。保存期从报告之日起15天, 特殊样品要申请延长保存期限, 而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
1.3 采样效率保证措施
1) 用液体吸收管采样。在方法测定范围内, 采样效率要在90%以上, 不然要串联较多的吸收管或改变吸收液。2) 用填充柱或浸渍滤料采样。运用洗脱剂洗脱法。要分别测定采样前后两段填充剂中或浸渍滤纸上被测物质的含量;运用热解吸法, 要串联两支填充柱, 或用两张浸渍滤纸采样, 采样后分别测定前后两支管或两张滤纸上被测物质的含量。采样效率, 前段填充剂或前支管或前张浸溃滤纸上被测物质的含量占总量的百分数在90%以上的采样方法可以接受。3) 用滤料采集颗粒物用不同滤料前后交换串联进行试验, 选择效率最高者。或用已知采样效率高的方法同时采样, 或串联在后面进行比较得出。采样效率要在90%以上。不同采样效率试验被测物质含量要在0.5~5倍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含量下进行, 每个含量为6个样品, 精密度要在允许限内。采样方法和仪器选定后, 有效掌握和使用才能发挥作用。按照操作规程采样, 是保证有较高采样效率的重要条件。
2 标准检测方法和标准化
1) 标准检测方法。制定国家标准或地方 (行业) 标准检测方法是因在测定同一项目时, 不同的分析方法具不同的灵敏度、干扰因素及不同的操作要求等, 其测定结果一般不具备可比性。在环境检测中是不允许的, 因此, 必须对各个项目的分析方法作出强制性的规定, 并采用标准检测方法。此方法又称检测方法标准, 一般由某个权威机构组织有关专家编写, 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编制和推行标准检测方法是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平行性、再现性和准确性, 不仅要求同一实验室的检测人员检测同一样品的结果应一致, 还要求不同实验室的检测人员检测同一样品的结果也应一致。标准检测方法的选定要达到所要求的检出限度, 提供足够小的随机和系统误差, 对各种环境样品要得到相近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又要考虑技术、仪器的现实条件。2) 检测方法标准化。这是具有高度政策性、经济性、技术性、严密性和连续性的工作, 一定要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 按照一定规范进行。
3 检测方法的选择
方法选择不当, 就可能使全部检测工作无效。对推荐统一的方法或标准方法要取慎重态度。推荐统一的方法首先是确定其方法的准确度, 要有权威机构和实验室、专家与有经验的检测技术人员密切合作进行。
3.1 选择要求
对一种测试指标各实验室要使用相同的一分析方法, 而此方法一定要达到环境卫生标准所要求的准确度和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 此方法又包括采样和样品处理等操作的统一。方法一定要达到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最小的结果。要考虑方法的检出限和影响结果偏差的因素, 如:取样方法和样品代表性问题, 气样采集后的稳定性问题, 各种干扰因素问题, 所选择的方法对被测物在各种形式中测定的效果问题, 校正曲线等。对所制备样品和检测步骤应与处理空白和做校正曲线的方法相同, 条件一致。确定方法后, 要对该方法的每一操作做全面的明确的说明或注解。方便没有操作经验的人员也可按照规定的条件得到有效的结果。
3.2 创新方法
实验室为提高操作效率, 对已确定的原分析方法需变换时, 要与原确定的方法比较, 应有连续的可比性, 而不是偶然次数, 同时应实现以下几种实验要求:1) 精密度检验。一般测量精密度的方法是标准差, 应通过多日的检测, 计算结果的标准差。进行多日检测所得结果随时间变化的重现性, 真正具有代表性。在质量控制中精密度检验是核对所有测定值精密度。如果样品和标准对新方去检测的精密度近似于原确定的方法, 就可相信这个方法。新方法与原确定方法进行比较时, 不但在实验室要对标准样品进行比较, 还要用现场气样进行比较。每一样品至少进行平行检测, 检测数量按照具体情况而定。还要了解新方法受到的干扰。2) 准确度的检验。把各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加到实际样品中后, 测定回收率。每个浓度的回收率取重复7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测定回收率的方法可检验检测方法的准确程度, 估测干扰物质是否存在及影响状况, 并可同时求出精密度, 因此, 回收率测定是常用的方法。但做回收率并不能使检测结果加上一个校正系数, 而是评价某个检测方法是否适合提供实验依据。对一方法测定样品时, 对它的可靠性有疑时才做回收率, 做回收率的方法可看成是消除怀疑的手段。回收率样品具体做法是把已知量的被测物加到几份样品中, 每份样品的量应相当于分析时所取样品的量, 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要足以能克服分析方法的误差极限。不能太少, 但也不可过多, 即估计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和原样品中被测物的总量不能超出标准系列的范围为准。
摘要:本文提出了采样的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分析了标准检测方法和标准化, 阐述了检测方法的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本文从洞内渗漏水、衬砌裂缝、拱墙背后脱空、限界受侵以及喷射混凝土支护不平整等这几方面来分析隧道的常见质量问题,并提出了各种隧道检测技术,包括地质雷达检测、激光断面仪检测、回弹法检测、声波反射法检测以及火焰检测等等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公路隧道;质量問题;检测技术
随着我国隧道规模越来越大,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病害或质量问题,为我国的公路隧道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工程师和建设者要正确面对隧道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认真研究隧道质量检测技术及解决方案,保证公路交通的安全运营。
1、公路隧道的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公路隧道在它与众不同的功能性及结构性要求下,往往比其他建设工程的施工难度要大。而且,会出现很多质量问题,比如:洞内渗漏水、衬砌裂缝、拱墙背后脱空、限界受侵、喷射混凝土支护不平整等等,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成因及现象,才能找出解决办法。
1.1洞内渗漏水
公路隧道在建设的过程中以及建成之后,多少都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如果支护技术不成熟、衬砌密度不够、混凝土中间存在空隙、振捣不到位,隧道的墙、拱就会出现滴水、渗水、漏水现象,隧道路面也会出现冒水现象。这种情况会对行车安全带来隐患,甚至威胁到衬砌结构稳定。
1.2衬砌裂缝
衬砌开裂通常都是因为多种原因综合作用导致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设计局部不符合实际地形,隧道的结构设计受力不均。二是施工方法不规范,管理不当。其中,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因为拆除模型时间过早、基底清理得不够干净、混凝土灌注速度不对、衬砌厚度不均匀等原因。
1.3拱墙背后脱空
拱墙背后脱空是拱墙与初期支护之间存在空洞,导致隧道表层结构不稳定。其原因是由于预留的防水卷材不足、混凝土水灰比调整不及时、没有有效堵塞初期支护与堵头模型间的空隙。
1.4限界受侵
建设公路隧道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比较松软的地层,围岩在较大的地压时会产生很大的变形,不当的施工方法或不及时正确支护都可能造成塌方。通常施工人员会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而急于修筑,从而忽视了断面界限,使界限受侵。也有可能因为在混凝土浇筑衬砌过程中模板刚度、强度不足而走模,导致限界受侵。
1.5喷射混凝土支护不平整
用混凝土喷射支护表面时,经常会出现波浪状、葡萄状或丘陵状等凹凸不平的现象。支护表面不平整,严重影响到防水板等防水材料的铺设。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超挖过度,又没有使用光面爆破的原因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为混凝土本身质量不合格或钢筋网、钢拱架和格栅拱不平的原因。
2、公路隧道质量检测的有效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公路隧道的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发达。各种各样的检测技术层出不穷,不但可以精确地检验出隧道存在的质量或环境问题,而且,对完工隧道的损坏也越来越小。我国在发展公路隧道修建水平的同时,对隧道的检测技术也颇有研究,特别是无损检测技术,在公路隧道质量检测中得到广泛运用。隧道检测技术为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营做出了巨大贡献。
2.1地质雷达检测技术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光谱电磁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检测技术。地质雷达主要由主机、两根天线以及配套软件三部分组成,其中,发射天线发射出的高频脉冲电磁波向地下传播,它的电磁场强度、途径及波形都会因所通过的介质介电常数不同而变化,并反射一部分电磁波由接收天线接收。雷达主机则对这部分反射波进行处理,从而推断出介质结构。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检测隧道初期支护、混凝土不连续面、二次衬砌的厚度和背后空洞上有很好的效果。
2.2激光断面仪检测技术
隧道激光断面仪检测法是以某个物理方向为起算方向,间隔一定的角度或距离连续测定断面仪旋转中心与开挖的实际轮廓线交点之间的矢径,以及该轮廓线矢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实际开挖的轮廓线即所有矢径端点通过依次相连形成的曲线。若对隧道轴向间隔一定距离的数个断面进行测量,还能够计算出欠挖方量、超挖方量等数据。隧道建设在完成临时支护和初次衬砌后,以及隧道二次衬砌完工后的现场检测中,都要用到激光断面仪检测技术在同一里程处进行检测,以得到断面轮廓的数据资料,掌握隧道施工情况。
2.3回弹法检测技术
隧道工程在完成二次衬砌的修建后,通常采用回弹法对隧道质量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检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测区范围内,每两个测点之间至少相距30mm,一个测区中设置16个回弹值,分别去掉3个最大值和最小值,再以其余10个值得平均值为该测区最终回弹值,最后,换算并推定测区二次衬砌的混凝土强度。由于回弹法操作的可能性限制,一般是在隧道拱墙上端布置测区,将回弹仪安置成水平状态,正常情况下不必调整角度或修正浇筑面。
2.4声波反射法检测技术
由锚杆、围岩和混凝土砂浆组成的结构中,若从锚杆端点处发射弹性波,波会沿着锚杆传播并向四周辐射能量,并在锚杆和砂浆、围岩和砂浆之间的界面进行反射或透射。变截面杆是对锚固体系的简化,通过对其研究可以发现:当变截面杆的截面材料或面积不一样时,在之上传播的弹性波会在这个截面上发生反射及透射,并且反射波纹与透射波纹因材料类型或截面面积不同而不同。锚杆、围岩和砂浆的波阻抗差异很小,所以,当它们之间接触密实的时候,由锚杆发出弹性波几乎完全透射进入围岩,少数反射回来的能量信号也非常有规律。但当这三者之间没有均匀密实地浇灌时,砂浆中就会出现空腔等不密实段,弹性波就会在这些空腔与砂浆、锚杆与空腔的界面上产生变化较大、能量较强的反射。根据这个原理,用仪器接收锚杆上反射回来的信息,分析各个界面反射波的强度及反射时间的长短,即可测定锚杆长度和锚固的整体质量。锚杆质量检测仪就是进行声波反射检测的常用仪器,一般具有设置参数、采集数据和存储的功能。但对数据的精细处理还需借助相应的软件。
2.5火焰检测技术
隧道火焰检测技术从检测距离上分类可以分为接触式检测和非接触式检测两种方式。前者主要以温度和烟雾浓度为参数,后者则是利用红外线或紫外线测温技术和视频技术进行检测。隧道火焰检测技术是火灾检测的重要手段。
3、结束语
公路隧道质量问题是事关公共安全、经济稳定的重要问题。受人为、自然、技术等因素影响,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性。为了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公路隧道质量问题,必须在公路隧道从设计到施工保养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积累经验,因地制宜,探索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隧道施工水平,以确保施工安全及隧道质量,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黄廷,伍毅敏.特长公路隧道斜竖井设计施工关键技术[J].湖南交通科技,2010(03)
[2]成飞.关于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04)
[3]郑守仕.浅析公路隧道施工质量管理重点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8)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提升,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立足根本, 不仅决定了企业的各项效益, 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久发展。因此, 在日益复杂的建筑市场环境下, 建筑企业将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 才可以从源头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所以, 加大对建设工程原料的检验力度, 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2 建筑材料检测概述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检测时, 需要针对实际工程施工原料展开全面科学检验, 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材料的实际参数与建设要求相符合。在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时, 保证每一个检测步骤都能够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材料自身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因为建筑材料的自身质量关系着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 所以对于原料的实际情况需要准确的进行反应, 因此科学的对原料见证取样和及时检测是保障工程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 必须要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全部建筑原料进行取样复试检测, 从而对施工工程原料的质量进行有效保证。其次, 对于现场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相关构配件也要进行复测检验, 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各种材料的质量都满足实际建设需求。此外, 还需要对建筑工程中实体部分实施强度检测工作, 这样能够使整体建筑结构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作为整个工程现场建设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必须要不断的创新技术, 加强对一些新型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效率的提升, 从而能够使建筑工程材料检测适应各种情况, 真正的使建筑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杜绝一切影响建筑质量的材料进入现场使用。
3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
3.1 检测取样不符合规范
当下在建筑工程原料检测和质量控制过程中有很多的不足, 其中检测原材料时, 对材料取样就十分的不规范。首先, 建筑工程原材料的取样过程中随机取样的比例较低, 一些检测的样品都是材料厂家报送的, 这样使得对整体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得不到很好的控制, 并且还有的企业存在偷梁换柱的现象, 从而使实际的检测结果不够准确。此外, 在进行原材料的检测取样时, 检测人员自身对取样工作不够重视, 从而没有真正的将一些重点样品信息进行全部获取, 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 甚至还会出现检测人员造假的行为, 从而使建筑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效果降低。
3.2 检测仪器手段落后
在中国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原材料的检测能力不断提高, 但建筑行业在材料测试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 对于某些先进的复合材料, 相关的测试设备是落后的, 不能够准确的将建筑材料的实际参数进行准确检测, 造成在应用过程中发生材料数据失实的情况, 对整个施工质量安全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3.3 检测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差
随着对工程原料检测与质量控制的要求不断提升, 原料检测人员对于一些先进设备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很多检测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检测能力, 导致对检测设备的操作及检测标准掌握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在原料检测过程中, 一些操作人员由于缺乏检测的经验, 导致很多的原材料检测缺乏责任心, 无法及时处理检测中的问题, 导致结果不符合正常标准, 使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应用到工程实体中, 给实体工程带来无法预知的后果。
3.4 建筑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管理不善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利用项目支持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检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顺利通过部级质检中心授权考核和国家计量认证。探索总结了其成功筹建实验室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筹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07.3;X3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9-0336-02
近年来,广西利用项目支持机会,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新建了实验室,购置了一批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引进、培训和锻炼了高素质的检测技术队伍,检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顺利通过农业部部级质检中心审查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较好地完成了提升实验室能力建设的任务。现将其筹建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商榷。
1措施
1.1科学布局,精心装修
要建设好一个实验室,必须从实验用房开始设计、规划,保证建设效果满足使用要求[1]。按照实验室建设国家标准,派出了考察组到国内实验室建设、运行一流的单位学习、取经,在综合了多家实验室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整理出实验室的功能和分区要求与大楼设计方充分沟通,确定实验室的初步规划。综合大楼基建完成后,属于实验室的7、8、9楼内部分隔开始施工,按照检测区域、管理区域分开的原则,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保证光线、通风、排气达到了理想状态的出发点,实验室采用玻璃窗开放式分隔,设置色谱室、天平室、样品室、标准溶液室、前处理室等20多个功能不同的分区,达到了设置规划要求。
实验室内部装修:一是水电通讯布置。根据功能分区估算用电功率并考虑安全系数,实验室电路分照明、空调、大功率仪器设备、一般仪器设备、通风排风等分别考虑安装,3条独立接地系统;独立排污系统,建立三级净化排污管路。二是实验室设备招标安装。公开征求装修方案。三是通风排气系统。采用无级变速全自动控制玻璃钢风机,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自动调节抽风功率大小,达到节能减耗的效果。四是安全防范设施。配备了发电设备和蓄水装置,根据不同类型的隐患配置了干粉、二氧化碳和沙箱、石棉布等消防器材,满足实验室各种应急需要。五是环境监控维持设施。在天平室、标准溶液室等需要进行环境监控的功能区配备温湿度计、抽湿机和空调,以保证质量检验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1.2采购仪器设备,确保硬件过硬
仪器设备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建设方案,中心陆续购置了气质联机GCMS-QP2010、PE AA 800原子吸收仪、AFS830原子荧光光谱仪、GC7890N气相色谱、Waters1525液相色谱、Gilson XLi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等50多台套各类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适合开展农药残留、金属元素、农药产品等检测任务。所有重要设备均采用政府采购专家评标的办法来把关,确保购置的设备满足先进、精密和质量稳定可靠的采购要求。仪器设备到位后,按照实验室的管理要求,逐台按照采购技术指标检查验收,并邀请计量检定部门上门检定或测试,全部合格后分别建立档案,制订操作规程、期间核查、维护保养等文件,然后移交检测室管理并办理启用手续。
1.3加强学习,增强本领
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派出人员参加转基因检测技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药质量检测技术、元素检测技术、色谱光谱仪器使用维护技术、质量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验收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实验室每年制定人员培训和考核计划,每3年制订中长期培训计划,建立人员技术档案,完善技术人员管理方式[2]。在引进和配备人员方面,根据岗位需要的学历、专业技术经历、职称和工作经验,陆续引进了4名硕士研究生充实检测技术队伍,整个实验室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达到7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80%。为了确保各岗位技术人员能够胜任工作,成立技术考核小组,由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方案,并按要求开展质量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化知识、质量体系文件等方面的培训和考试、实验技术操作考核。技术考核小组根据考评结果,书面向农业部质量办公室申请给每位成员办理了工作证和上岗证,内部办理上岗聘用手续。为了加快实验室认证认可筹建进度,派出多名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内审知识培训和考取证书,同时还派人参加资质认定评审员培训。
1.4编制文件,完善管理
管理体系文件是实验室依法参加认证认可,保证质量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构建体系和编写文件中,采取统一领导、理顺关系、分步编写、边写边改的方式逐步完善,直至通过认证认可现场评审。一是体系文件编制和宣贯。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查认可细则》,参考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人员编制了《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规范了上墙管理制度和仪器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针对各个层次体系文件,在领导的组织下,开展了宣贯培训,讨论并修订了《质量管理手册》,补充完善了记录表格、仪器期间核查、质量监督、质量监控等文件,使各岗位人员理解并执行。二是档案管理。在计量认证档案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人员、培训考核、仪器设备、报告和原始记录、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质量监督、体系运行等各类档案,编制了档案目录,并由专人管理,启用了借阅、复制、领用制度,对受控文件、资料加强了管理。三是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依据《质量管理手册》等体系文件要求,在试运行期间开展了1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和1次管理评审。在内部审核当中,发现12个基本符合项,开出了不符合工作单和观察项报告,内审总结会上将所有基本符合项整改要求落实到人;在管理评审中,会议对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和方针的适宜性做出客观评价,对质量体系与实验室内外在变化的适应性做出评价,并对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予以评价。经过内审和管理评审,初步建立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机制,使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得到不断的改进,促进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服务的承诺。
1.5开展方法研究,提高检测能力
实验室首次认证认可申请项目375项,其中农产品85项、农药产品类177项、农药残留参数类77项、元素类34项,其他类2项,比原计量认证项目多了2个专业198个项目。针对申请要求,结合已有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特点,收集了国内最新制订实行的新标准、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所有申请产品、参数的技术练兵试验操作[3]。为了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减少人员之间的差异,加强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在实验室内部开展了多次人员之间、仪器之间和方法之间的比对试验。针对农药残留检测,还组织了区内多家检测单位开展了1次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试验,比对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在已参加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元素能力验证试验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结语
一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成功筹建实验室的根本保障[4]。为了筹建实验室成立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筹建工作,制定了筹建工作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为建设高质量、高水平、上档次、上规模实验室做了充分保障。二是资金投入是必备条件。项目开始实施后,自治区农业厅决定在此基础上实施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2个项目增加投资约2 000万元,为采购先进的仪器设备提供了资金支持。三是制定与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同样重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开展工作的依据,把文件内容宣贯到位使每一位员工明白自身的职责是执行有力的途径。重制订轻宣贯往往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形同虚设,最终严重影响质量目标的实现。四是技术队伍建设是筹建成败的关键。除引进、聘用必要的技术人才外,还加强技术练兵,充分利用比对、能力验证等技术手段来检验实验室和人员的技术水平。
3参考文献
1目的
为确认质量体系要素是否得到控制,评定现行质量活动和相应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判断质量体系的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质量体系各要素的审核和质量活动的开展与管理。3 职责
3.1 检测中心机构负责人负责批准内部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
3.2 质量、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内部审核计划,质量负责人主持内部审核的实施;
3.3 内审组长组织内审员实施内审,提出纠正措施要求,对纠正措施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验证;
3.4 内审员负责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并组织实施内部审核的具体工作; 3.3 其他部门配合内部审核的实施,提出的不符合项的整改工作。4 工作程序
4.1 审核的对象和准则
审核对象为:与质量体系相关的部门、各要素的质量活动与过程,审核准则为质量
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等。4.2 审核的范围和频次
每年至少一次对检测中心所有部门、所有要素进行完整的审核,确保体系有效性。
4.3 审核人员的资格
4.3.1 内审员应经过有关部门内审员资格正规培训,获得证书的有资格人员。4.3.2 审核人员应与被审核部门无关,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部门,保持其独立性和公正性。4.4 审核计划
4.4.1 质量负责人每年编制《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目的、依据、范围、时间、人员安排等,《内审计划》需经检测中心机构负责人审批后实施。4.4.2 根据《内审计划》的安排,质量技术负责人在审核前10天落实内审组成员,任命审核组长。
4.4.3 审核组长编制《审核实施计划》,落实本次审核的目的、依据、范围、审核人员和过程的安排。
4.4.4 《审核实施计划》经质量质量负责人审批后,分发到被审核部门进行准备。被审核部门若对审核计划的内容有疑问,应提前五天提出,进行协调。4.4.5 内审组成员编制《审核检查表》,内审组长对《审核检查表》的内容检查,确保能覆盖审核的范围。4.5 审核实施 4.5.1 首次会议
内审组长主持首次会议,宣布审核计划,提出内审要求和注意事项。4.5.2 现场审核
内审员对被审核部门是否根据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操作的证据进行抽样检查,如实记录审核发现的事实。根据审核准则判断检查事实的符合性,当发现不符合时,应及时通知被审核部门进行确认,并向被审核部门提出纠正的建议。4.5.3 审核组会议
审核完成后,审核组成员碰头,相互交流审核的情况,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分析,对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系统性的问题和偶然发生但情节严重、危及检测工作的问题,判为不符合项。对个别的、偶然的、轻微的不符合问题,判为缺陷项。根据审核的情况,提出审核结论,编制《内审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计划》和《内部质量审核报告》。《内部质量审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b、审核的实施情况; c、审核所依据的文件;
d、审核组成员;受审核部门代表;审核日期;
e、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分布情况,提出的纠正措施计划; f、前次审核后纠正措施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g、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运行的有效性的改进意见。4.5.4 末次会议
内审组长主持,并宣布审核结论,总结审核的实施过程、质量体系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内审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计划》。
4.5.5 《内部质量审核报告》和《内审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计划》经质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发放到各相关部门,责任部门根据不符合的项目,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原因,确定时间,实施纠正措施计划。
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 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已开展5年多。本人总结了几方面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分别为:内部质量控制措施, 纠正、预防与改进措施, 设施与环境的监控措施, 计算机及自动化设备的质量监控措施。
2 质量控制措施
2.1 内部质量监控措施
其目的是使检测单位自身的检测水平不断改进, 不断进步, 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及公正性。适用于检测内部质量监督、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
监控措施有:
⑴日常监督, 包括:
人员:检测人员的数量要根据检测工作项目的种类来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及主要的注册技术人员资格与检测工作的项目相适应。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是否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使用, 一般的检定周期在一年, 有的是半年, 要看清楚检定或校准证书上的周期, 三色标志是否符合要求。仪器设备是否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日常使用记录是否完整。
工作环境:检测环境条件, 例如温度、湿度、清洁度、使用面积是否满足仪器设备、规范和样品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检测环境条件要满足仪器设备及检测人员的安全, 还要满足健康、环保的要求。
检测方法:检测方法、规范是否按现行最新的使用;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偏离或问题, 是否做到及时记录和处理, 重大质量问题是否及时向质量负责人汇报。
样品的准备:样品的标识是否符合要求;样品的检验状态是否适合检测。
检测记录:检测的各种原始记录是否符合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检测原始记录中的各种数据涂改是否规范。
检测报告结果:检测执行标准是否正确;对有异常的检测结论有否检查;检测报告一般要有标准格式;检测报告编号是否唯一, 是否存在打印错误。
⑵计划监控
实验室要编制年度质量控制计划:质量监督员应每年年初或有需要时编制, 内容包括选用的监控方法、参加的人员、时间及地点等。可以选用的校核方法有:定期使用标准物质进行能力校核;参加实验室比对;利用方法或人员比对;利用留样复检。
⑶内部审核
实验室每年至少一次对管理体系的管理活动和检测活动进行全面的内部审核。质量负责人每年年底应制定下一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应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部门, 对各部门负责人履行职责情况也应进行审核。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如发现检测结果已受到影响, 由办公室以书面形式通知客户。内审员根据审核结果作出公正的评价, 编制内部审核报告。
2.2 纠正、预防与改进措施
其目的是消除检测工作或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不符合项原因, 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 分析并消除潜在的不符合项原因, 采取预防措施, 防止再次发生不符合项, 通过纠正、预防措施来采取改进措施, 保证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
2.2.1 纠正措施
⑴不符合项的识别与提出: (1) 当在检测工作中发现不符合项, 由技术负责人对其进行评价, 认为需采取纠正措施时, 由检测室对产生的不符合项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质量负责人对其实施跟踪验证。 (2) 由于客户投诉而发现相关部门存在不符合项时, 由质量负责人提出, 相关责任部门对不符合项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3) 当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不符合项, 由内审组提出, 相关责任部门对产生不符合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内审组对其实施跟踪验证。 (4) 各部门负责人对管理体系日常运作状况进行检查, 发现不符合项时, 由质量负责人提出纠正措施的要求, 并实施跟踪验证。
⑵原因分析: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到相应纠正措施要求后, 应立即组织部门有关人员, 从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测量溯源性、样品的处置等因素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属重大、复杂的问题, 可申请相关部门协助, 管理体系运作方面的由质量负责小组负责调查分析, 技术运作方面的由技术负责小组进行调查分析。
⑶纠正措施的制定:必须明确相关责任人和纠正时限。责任部门提出纠正措施时, 应考虑到不符合项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大小相适应, 对于技术运作方面重大复杂的纠正措施, 由技术负责人协调相关部门制定, 管理体系运作方面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协调、批准。
⑷纠正措施的实施和监控: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组织落实人员进行跟踪。
⑸纠正措施的验证: (1) 质量负责人、内审组分别负责对相关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有效性进行验证。确认责任部门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全彻底地执行了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的采取是否有效防止类似不符合项再发生。对效果不理想的纠正措施重新发出纠正措施处理单, 需要时成立问题解决小组, 重新调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 制定纠正措施, 经确认后实施, 直到有效为止。 (2) 当偏离和不符合项的性质比较严重, 导致对管理体系的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的规定产生怀疑时, 应进行附加审核, 此附加审核应在纠正措施实施后进行。
2.2.2 预防措施要做到以下方面:
⑴质量信息收集和分析: (1) 客户投诉和客户调查信息: (2) 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反映的信息; (3) 检测过程所得到的信息; (4) 内、外审所反映的信息; (5) 纠正、预防措施执行记录; (6) 环境作业安全、环保情况。
⑵预防措施的制订和实施:质量负责人需每半年期召集各部门负责人通过对各人、机、料、法、环境、抽样等因素分析, 提出预防措施需求, 确定需采取预防措施的项目。预防措施项目批准后, 由检测室制定预防措施实施计划, 规定预防措施的实施方案, 经质量负责人确认后实施。责任科室按预防措施实施计划规定的时间、方式等要求实施预防措施, 并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2.2.3 改进措施有以下方面:
⑴日常的改进活动:各部门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通过日常对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提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进行日常改进。质量监督员通过对所监督的项目进行日常监督和定期监督, 提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进行日常改进。
⑵较重大项目的改进:
(1) 改进策划的启动:管理评审的输出中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进;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实施、评审、修订和改进;内审结果出现重大不符合项的;客户的投诉;其他认为有必要作改进的。
(2) 编写改进计划:质量负责人收集有关改进的文件资料、各种信息。质量负责人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 (如检测方法、仪器设备的配置及环境条件的改善等) , 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 制定改进计划, 报领导批准后, 予以实施。改进计划一般包括:改进项目的总体目标及要求;分析现有检测工作状况和客户的建议的合理性, 确定改进总体方案;实施改进的时间。
2.3 设施与环境的监控措施
与检测工作相关的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要进行监控,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为检测工作而配置的环境条件、安全应急设施、办公通讯设施等各种设施必需满足检测过程的正常和安全开展。
⑴设施与环境条件要求: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和见证取样检测类的办公、试验面积应满足检测业务需要。
见证取样检测类试验场地及环境要求:
(1) 水泥物理性力学能检验:不少于30m2。
(2) 钢筋物理性能检验:不少于40m2。
(3) 砂、石常规检验:不少于20m2。
(4) 混凝土、砂浆性能检验:不少于40m2, 其中要求恒温恒湿的标准养护室不少于10m2。
(5) 简易土工试验:不少于20m2。
检测室根据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样品及健康、环保的要求提出试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配置要求及设计或改造方案, 由技术负责人审核, 并经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后, 由检测室负责组织具体实施。
⑵检测的受控区域与检测人员的办公室应不能安排在一起, 以防对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及科学性产生不良影响。
⑶如工作区域要满足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的 (如标准养护室、天平室等) , 其设施的配备不能超过规范、标准规定的要求。具体要求按下列规定执行。
(1) 混凝土试样标准养护室环境温度保持在20±2℃, 相对湿度≥95%, 水泥试件带模养护温度保持在20±1℃, 相对湿度≥90%。在标准养护室内按水泥不同品种配置储水池使养护池恒温, 室内应配备冷气机、加热装置、水雾化器, 并采用自动控制装置进行温湿度的控制。标准养护室应较封闭, 具有良好的隔热防湿功能。
(2) 天平室要设在温度变化较小和周围干扰较小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单面受冷受热受潮。室内不应有气流、震动、腐蚀性气体等影响。
(3) 水泥室的环境温度在进行检测时, 控制在20±2℃, 相对湿度≥50%, 应配备冷热空调。
(4) 力学室环境温度要保持在10~35℃之间, 保持室内通风。
(5) 室外作业检测:
检测所用仪器设备应在规定的环境温度、湿度条件下使用。同时应该进行防尘、防水、防震动和防止阳光直射等防止和干扰检测的防护措施;
应保证电源稳定, 必要时配备不间断电源。
⑷检测过程所用到的易耗性材料和标准物质的贮存应有相应的措施保证材料不会损坏和变质。
⑸样品从收发、制备和储存过程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特别是有剧毒的样品应由两个以上的人来保管钥匙, 防止样品丢失。
⑹如果检测项目在检测过程中有产生烟雾、废气的, 应在通风柜内进行试验。使测试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并使检测人员的身心健康得到保证。如产生废水的应经过处理后方可排入下水道。
⑺各种检测设备均应配备良好的接地装置, 保证仪器的稳定和工作的安全。
⑻检测过程中, 遇到突然停电、停水时, 应立即停止检测, 采取措施保护可能受到危害的仪器设备, 并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事后评价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取适宜的措施消除这种影响。
⑼对有恒定温度湿度要求的检测, 应配备备用电源。
⑽为保证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应配备足够的办公室、通讯、复印、传真等其他服务设施, 并按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在本固定设施以外进行的检测工作, 其设施和环境也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控制。
⑾监控设施
(1) 若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和仪器精度有影响, 应按影响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具体措施和配备要求由检测科室提出, 报技术负责人审核, 最高管理者批准, 由检测科室具体实施。
(2) 对水泥养护室等有环境检测装置的实验室, 应做好录环境条件的监控记录。
(3) 标准养护室应早晚记录一次, 温湿度计每年要进行一次检定或校准, 以保证监控数据的准确性。
(4) 检测科室应按要求做好各种设备的日常维护, 定期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环境条件的符合性, 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2.4 计算机及自动化设备的质量监控措施
目的是对计算机及自动化设备检测数据的采集和数据传递等进行控制, 以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要做到以下几点:
2.4.1 设备管理
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站的计算机及自动化设备。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未经许可不得拆装、移动;若设备需要维修时, 应由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
2.4.2 软件与数据管理
单位内软件与数据由办公室统一管理。操作者严禁随意删改机内系统文件,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谨防电脑病毒侵入, 如发现病毒应立即报告综合办公室, 以便妥善处理。办公室应监督全单位磁盘数据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计算机数据的备份和软件升级等管理。在电脑里面的文件要进行双备份, 对比较重要的资料还应刻录光盘保存。各部门应定期 (一般半年) 把数据光盘刻录给办公室存档, 以防电脑硬盘突然损坏或数据遭电脑病毒入侵而损坏。严格执行密码制度, 操作系统和数据系统的密码由系统管理员管理, 操作密码由操作员自行保管, 操作员不得将密码随意存放或将密码告知他人。由于工作疏忽所引起的事故由操作人员负责。由办公室定期清杀计算机病毒, 确保信息安全。
2.4.3 软件适用性验证
检测室要对设备附有的软件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和设备制造商声明进行验证。当软件所依据的检验标准发生了换版或变化, 办公室和检测室应对这部份软件进行升级和验证。
2.4.4 检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使用自动采集设备时, 检测数据应有唯一对应的编号和检测日期。采用计算机存储, 电脑打印的记录, 填写的内容应真实、齐全、及时、清晰、明了。对于电脑打印和以电子文档留存的原始记录, 其记录人和审核人应由相关被授权的人员进行, 在电脑上直接进行记录和审核, 并留下证据。电子记录审核的权限应严格管理, 其记录及时备份保存。电子记录的应由授权人员进行更改, 并保留修改的证据。
3 结语
以上是本人在实验室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上述可见, 质量控制措施比较多, 试验室要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 这样整个体系才能逐步完善。
摘要: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5年多, 本文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及资质评审准则的要求, 就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质量控制措施,内部审核
参考文献
[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 检测 措施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把好材料关尤为重要,这就需要重视材料质量的检测工作。通过科学的检测,才能准确的鉴定建筑材料合格与否,能否适用于建筑工程中,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1、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
1.1取样检测。
①材料性能的检测报告是通过对所取材料样品进行检测得出的,检测报告得出的数据准确与否就在于样品的取用是否规范。因此,要科学、规范的取样,以保证相关检测人员能准确的检测出材料的性能,并做出正确科学的检测报告。
②代表性取样是进行检测的关键环节,取样量过少或取样部位、取样方法的偏差,都会造成检测的误差,从而影响整个材料的质量检测。因此,取样的过程中还要取用有代表性的样品,这就需要从数量、取样方法等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取样。一般情况都是从同一批材料中的不同部位进行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钢材必须从规定部位抽取)。然而,在真正的实践检测过程中,都存在着抽取的样品没有代表性或取样数量没达到标准、取样方法不符合规范等的不良现象。故材料抽取样关一定要加强。
1.2环境温度与湿度。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材料检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严格按照养护标准和检测标准进行养护和测试,这样才能得出具有可比性的检测结果。例如,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人温度为20±2“c,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1.3加荷速度。由于快速的加荷速度和荷载,在常温条件下对水泥材料进行性能测试时,测试出的材料强度值就会高出材料本身的强度值。但在进行芯样混凝土等试件的抗压强度测试时,常温下的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测定结果却不同。例如,在进行混凝土试件抗压实验时,就可以发现,加荷速度过快,材料裂纹扩展的速度就慢于荷载增加的速度,从而应使得测得的强度值偏高。故要严格按照材料标准和正确的操作程序进行加荷速度,并在标准范围内取最低值。
1.4试件尺寸及精度。试件必须要按照标准的尺寸和精度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例如,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的试件标准为边长150mm的正方体。若尺寸和形状都在要求范围之内,这就说明了该试件为标准的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会受到其试件的精度高低的影响检测结果。例如,因为不够平整引起偏心受压从而导致由强度会下降5%左右。
1.5检测误差。检测结果会受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材料的匀质性、设备仪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其因素差异,都会造成检测出现误差。因此,要严格按规范、标准、规程规定进行检测。一般造成检测误差有3种情况:①平行检测误差,就是用同种方法同种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段式样检测时,得出的结果会有误差。它偏重于材料的匀质性,在相关的规定里一般不允许有这样的误差;②同组试件之间的误差,它主要是考虑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差异,并有一定的误差范围;③再现性误差或对比检测误差,此误差是在用不同设备对同一材料、同一样品进行检测时所得出的误差。该误差是对所有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考虑,其也有允许误差,并规定误差范围在3种误差中是最大的。
1.6数据处理。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同组试件测试时得出的数据结果离散性较大。因此,只有对材料的测试结果规定标准的取舍要求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对水泥胶砂进行强度抗压、抗折测试时有3种情况:①如果在三个强度值中的其中一个超过了平均值±10%的需要去掉该超出值,将剩余两项强度值取平均数来作为最后的测试结果;②如果在三者中有两项两个强度值超过平均值的±l0%,这时就以剩下的一项作为测试结果;③如果三项测定值都超过平均值的±10%,这时就需要进行重新检验。在对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测试时其平均值的计算都有不同的取值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两者的计算方法不是简单的相加,其计算后的数据要按照CB/T8170 - 1987的修約的方法来进行,尾数按照四舍五入单双法进位,还须保留数据的位数。由于测试结果在进行测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比预期值要高或过低,即便是在对同组试件,其得出的数据也会相差很大,或是在对同试件进行各项性能指标测试时也会出现相互矛盾等现象。因此,在数据的处理上要认真对待,找出出现不良现象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再次测试。
2、提高措施
2.1严守建筑材料三证关,加强对材料的检验是保证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制定和完善各项设计标准和检测标准是检验的重要保障。故用于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等必须要符合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并有相应的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这些材料、设备在进场验收时,一定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严格审查。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产品,要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在选购这样的产品前需对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原件进行检查,以为防止伪造产品。在进行招标或采购时,产品样品、投标书、合同等重要文件资料有要专人保管,同时甲方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也要要全面掌握这些资料内容,当材料到达施工现场时要按照该资料进行检查,检查产品的型号、规格、性能指标、产地、数量,外观质量,严禁接收不达标的材料。在较为重要的设备、仪器验收时也需要甲方去现场检查监督生产过程。因为这项工作是甲方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如果建设单位材料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在进行整个操作过程并没有及时向监理工程师上报,也没有给该监理工程师相关的复印资料,或是当货到现场后没有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来进行检测验收,而是由材料部门或工地未经标准验收方式直接接收该材料,这样的不良现象都会造成问题材料的出现。因此,一定要严守验收环节,才能首要保证工程质量。
【检测质量保证措施】推荐阅读:
检测质量提升活动方案06-05
实验质量检测中心09-25
房屋常见质量问题检测11-02
高一语文质量检测12-02
期中质量检测考试班级综合质量分析07-02
四年级数学质量检测06-24
集成吊顶质量检测报告07-04
照明产品质量检测报告07-22
教学质量检测工作方案09-06
六年级数学质量检测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