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质量监控教学论文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临床医学质量监控教学论文(共12篇)

临床医学质量监控教学论文 篇1

1、后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组成及职责

建立科学、完善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实现教学工作有序运转、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障。我院本着“以督促管,以督促教,以导促建,以导促学,管教建学结合,重在指导”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组建由医院院长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由教务学生科牵头、医务科及临床科室协调配合,由教学质量控制管理部门、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院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部门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教务学生科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等组成。主要职责是对全院教学工作进行决策、指导、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和评估工作,协同其它部门做好师资建设的规划,统筹安排教师的培养和进修,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教学人员的业务考核,做好教师的教学、进修、培训的档案管理工作。教学指导委员会由7~11名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能从全局出发全面考虑本科教学工作的在职或离退休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担任。其主要的职责是对本院教学方面的重大事情、重要环节(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优秀教师奖评选、教学成果奖评选、优秀教材评选等)和有关业务工作提供咨询和进行审议;对日常教学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正意见;对违犯教学秩序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和建议;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管理措施提出建议并参与决策;参与和教学有关的各项评估工作,对我院教学评估体系实施和总结进行监督指导等。教学督导组由我院的正副院长、书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各班的学习委员组成。督导组负责我院教学督导条例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督导组下设教学督导办公室,主要由教务学生科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师督导员、学生督导员组成,具体负责日常教学督导工作。

2、后期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依据

我院接受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数量较大,为了完成临床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综合管理制度、带教老师资格规定、临床教师讲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案制作标准、督导专家听课制度、教学管理干部听课制度、实习生管理制度、教学查房制度、教学讲座制度、出科考核、考试制度、实习生岗前培训制度、评教评学制度、督导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制度、考试考核制度以及各种教学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等。使我院的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效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运行。

3、后期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3.1保证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序运转,进行层层严密质控对实践教学工作各环节严密管理与监控,通过教学会议、院报、研讨会等形式对实践教学监督系统与教学评价系统反馈的结果与信息进行整理统计、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改进和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工作方式,解决实践教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3.2教学检查贯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除了经常性检查以外,坚持期初、期中、期末实践教学检查与评价制度,以实践教学评价为突破口,坚持评价与经常性教学工作相结合、日常监控与周期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全程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3.2.1实习教学期初检查阶段重点监控临床实习教学工作计划、实习大纲、实习考核办法、实习分组、实习轮转表、实习带教老师的资格审核、实习科室的教学条件等实习教学服务落实的情况,以确保实习教学计划的落实和临床教学实习工作能正常运转。

3.2.2实习教学期中阶段主要是通过座谈会、教学查房、调查问卷、考核等形式,检查督促临床实习教学计划的贯彻与落实情况,监控实习教学目的与内容是否与专业培养目标体系要求一致,临床实习教学过程各环节是否能达到专业目标的要求标准,督查临床实习教学一线的工作状态,审查或考核实习带教老师职责履行情况,掌握教师带教和学生实习情况,研究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对其进行跟踪监控。

3.2.3实习教学期末阶段每一届的毕业生实习结束后我院的教务学生科组织教学督导组成员、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带教老师和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填写评价意见;对实习教学进行效果评估,及时统计、整理,做好实习教学质量分析,找出实习过程中的不足和主要问题;剖析具体实例,写明改进措施,对临床实习建设等提供各种帮助信息,通过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及教学主管领导,抓好实习教学质量控制[2]。借助这种教学交流平台,做好教学总结,研究和改进临床实习教学工作。

3.3做好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3.3.1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教学评比活动近年来我院开展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临床见习带教比赛、教学查房比赛、教学课件/教案比赛等活动。各教研室高度重视,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优秀教案、先进教学单位。同时开展“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临床带教老师”“、教学研究先进个人”的先进评比活动。

3.3.2实行学生评教制度要求学生在每一科轮转结束后都填写《实习带教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实习小课教学质量评价表》及《实习教学查房质量评价表》。教研室收集后,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由教研室主任或教学秘书及时反馈到教师个人,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跟踪检查,督促改进[3]。

3.3.3发挥教学督导作用由教学及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精力充沛的离退休专家及各个教研室主任、各班的学习委员组成教学督导组,对各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深入学生实习科室进行教学检查是实践教学督导员的主要和常规工作,是获得实践教学工作信息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院的教学督导员积极深入到各个临床带教科室实地了解掌握各科的教学查房、实习小讲课、学生的基本技术操作、老师带教的实际情况。检查后及时与教师交流反馈,遇到重要问题及时与教务学生科沟通。在教学督导过程中,一旦发现好的现象和典型,就加以推广,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带帮作用。定期召开教学督导座谈会,督导组和各个教研室、教务学生科交流近期教学督导基本情况,发现督导组和我院教学管理工作的不足,确定下阶段的工作重点,提出工作建议。这样的教学督导座谈会既加强了督导员的联系和团结,又监督了督导员的工作,也调动了督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每次教学督导座谈会会后,都要形成书面和电子的工作汇报上报给教学主管院领导和教务学生科。

4、实施的成效

4.1巩固和提高教学工作在我院建设中的地位在传统的医院发展模式中,医院处于快速扩张发展的时期,教学在医院建设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自负盈亏的生存压力,医院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对医学教学的经费支出往往不会达到应有的比例,而学校的教学经费投入也很有限,医院在生存、发展和竞争面前,必然产生重视医疗、轻视教学的倾向。近年来我院从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到各个教研室整体教学意识明显增强,医院也在教师的课酬、教学设备、教学科研上逐步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各科室在医疗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保证教学人员的落实,实行专职教学制度,每学期抽出一部分主治医师以上医疗水平高、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专职教学,强化集体备课,保证教学重量。

临床医学质量监控教学论文 篇2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针对医学专科学校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 以制度规范教学, 将教学全过程及相关因素纳入监控范围, 提高医学专科人才培养质量,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 准确定位医学专科学校, 确定教学质量标准

医学专科教育属高等职业教育范畴。在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专业设置和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其专业设置完全取决于社会的需要, 主要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设置专业。科学、准确的办学定位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质量标准的基础和前提。从目前情况看, 医学专科学校定位于立足地方, 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高技能医学专科人才。应以此确定教学质量标准。一般来说, 教学质量是指教学过程中, 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 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既定人才培养目标的程度。教学质量的保证始于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 教学质量监控也必须以教学质量标准为依据。

2 医学专科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构建医学专科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合格的医药人才。坚持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解决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优化教学过程, 使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医学专科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组成。

2.1 外部监控

外部监控主要由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社会等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进行的监督、检查、评估, 以规范其办学行为, 促进学校加强教学管理, 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水平评估以及工作状态数据, 就是医学专科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外部监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 内部监控

内部监控是医学专科学校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等实施的自我监控, 由学校督导室从整体上规划、指导、协调和实施。教学督导是由教学督导人员依据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标准, 对学校内部教学活动进行检查监督、诊断评价、指导帮助、信息反馈的一项工作, 这是医学专科学校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2]。建立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可使学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工作机制。但长期以来, 我国普通高校内部教学工作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混为一体, 职责不明, 教学督导组织机构不健全甚至不存在, 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缺乏必要的监控, 这直接影响教学管理的成效。教学督导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处于监控与指导地位, 是相对独立的, 是教学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校教学督导室通过对教务处、系 (部) 及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专门监督、检查、评价、指导, 可以全面了解基层教学单位的具体情况, 为决策者提供全面而及时的反馈信息, 使决策更切合实际;同时对决策实施情况进行监控、指导,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 整个教学管理就形成了决策、执行和监控完整的管理系统, 可以确保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2]。另外, 学校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以此反映用人单位、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结果为依据进行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 如调整专业结构、修订教学计划、改善课程设置等, 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3 医学专科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

教学质量是教学效果的体现, 是教学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学质量的高低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用控制论的观点分析, 质量内涵就是状态输出水平、状态控制水平、状态输入水平三者的统一。即如果状态输入水平不变, 状态输出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状态控制水平, 即学生 (产品) 质量是由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质量决定的。质量管理是指对形成产品质量的诸因素所实行的一种行为控制方式, 而教学质量管理则是从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入手, 对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工作及其过程所实行的质量控制方式[3]。以教学质量为核心, 对教学进行全程监控, 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3.1 教学前监控

理论课教学前监控, 主要从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试讲、教研室集体备课、授课计划及教案检查等方面入手, 把好教师入口关, 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 监督教师备课, 提高备课质量,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前期保障;实验课教学前监控, 以实验项目及人员的安排、仪器设备的准备、动物准备、指导教师的落实等为重点, 保证实验课教学效果;重视课间见习和毕业生产实习计划的可行性、学习内容的实用性, 确保实践教学得到有效落实。

3.2 教学中监控

为做好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制度, 每学期期末对所有授课教师, 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测评, 量化排序, 作为对教师教学考核的重要依据。测评标准的制定要遵循教学规律, 符合医学专科人才培养特点, 并且要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坚持校领导、教学督导室人员随堂听课制度, 使教学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学校的教学状况、教风和学风。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 在每班设1~2名信息员, 每周上报一次课堂教学情况, 通过他们及时收集、汇总、反馈教学一线信息, 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提供参考, 对课堂教学进行全程监控。

毕业生产实习是医学专科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实用技术的重要手段。在毕业生产实习教学活动中, 建立由学校、实习单位组成的管理网, 学校派专人到实习单位监督、检查, 对实习过程实施全面控制, 从而保证学生毕业实习收到实效。

3.3 教学后监控

完善考试制度, 加强对考风、考纪的监控与管理。通过加强对考试工作各环节的管理, 为师生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使考风建设带动学风的好转, 以严格的考风形成优良的学风。完善成绩分析制度。每门课考试结束后, 要求各教研室教师进行试卷及成绩分析, 并按要求写出成绩分析报告。在授课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召开座谈会, 认真听取学生对本门课程及其授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以此改进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

4 医学专科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保障机制

4.1 领导挂帅, 全盘指挥

教学决策、执行和监督3个系统的协调配合, 是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三者缺一不可。因此, 领导挂帅, 全盘指挥, 完善教学运行系统, 可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4.2 明晰责任, 明确目标

督导室作为学校独立设置的教学质量监控部门, 要认真履行监督、评价、指导、反馈及协调职能, 采取听课评教、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反馈、调查研究等方法, 对教学管理、教学活动、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实施督导, 有效进行督教、督学、督管, 做到“督”有依据, “导”有方向。

4.3 协调配合, 促进提高

教学质量监控是为了减少或纠正教学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需要教学部门共同努力、协调配合, 才能促进学校教学工作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切实提高医学专科学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富增.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比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徐金寿.教学督导与教学质量评价[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5.

临床医学质量监控教学论文 篇3

附属医院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临床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学毕业生的质量。附属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基地,必须重视临床教学管理,加强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才能确保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我院在临床教学管理上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临床教学质量控制办法及激励机制,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建立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是指根据预定的目标及标准,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各个环节或主要观测点进行监测和控制,以便全面、准确了解教学信息,及时调整管理方式,确保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的实践活动或行为。它是实现教学管理良性循环机制的重要保证。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原理,“质量形成于生产全过程”。临床教学质量控制不仅应包含临床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包含了对教学运行过程中各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我院以全面质量观为理论基础,遵循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原则,依照大学、学院对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结合医院教学工作特点,制定出了一套全面动态的监控体系,主要框架由监控指标、监控内容、监控机构、监控依据、监控方法、反馈机制组成,该体系各项指标明确,可操作性强(见图1)。

二、实施监控

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步骤包括:目标的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统计与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参照医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院建立了由医院科教部、临床医学系、临床教研室组成的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小组。科教部全面负责制定教学监控计划、考核指标、考核标准,印制各类检查记录本(表),如教学意见反馈表、教师试讲评价表、学生评教表、见习带教质量评议表、同行听课评价表、专家评价表等用于教学检查材料;按计划组织管理人员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检查督导,由5名专职教学秘书定期向学生发放教学评价表,保证教学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1.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1)开学前阶段

科教部对各科室教师的教学日历、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料的准备情况进行逐一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其改正。规定每学期科室开展青年教师试讲、集体备课、教学法学习、同行听课等均不得少于2次。督促各科室制定好各项计划,认真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对各项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给予及时公布。未按时完成工作的在《医院质量通报》予以通报。

(2)期中阶段

重点检查教学秩序和授课质量。实行专职教学秘书负责制,严格执行各项教学纪律规定,通过秘书的反复督促和提醒,促使授课教师转变自由随意的教学态度,杜绝无故调课、换课、旷课和不带教学资料上讲台的现象;配合学院督导专家定期随堂听课,收集听课专家意见,定期反馈给授课教师;教学秘书按计划组织学生对分管科室授课教师进行评教,各科室被评教师不得少于授课教师总人数的50%。学期结束由科教部统一汇总并予以公布。

(3)期未阶段

重点检查试卷出题质量、阅卷评分质量,检查试卷分析、课程总结情况。实行教研室主任负责制,教研室主任要做好把关工作,对于不按规定出卷、阅卷的教师必须责令其改正。

2.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由科教部全面负责临床实践教学检查和督导工作。要求各科室明确带教规范,规定各科室每周开展教学查房、教学病案讨论、实习生小讲课均不得少于1次,我们制定了各项实习带教记录本包括:学生考勤本、医德医风教育记录本、教学查房本、实习生小讲课本、教学病案讨论本、出科考核本等。教学秘书要对分管科室实习带教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实习生每轮完一个科室,要对带教科室及老师进行无记名打分和意见反馈,科教部定期收集汇总意见及评分结果,在《医院质量考核通报》上进行反馈。

3.教学改革与研究情况监控

年终对科室教学研究及教学成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统计,内容包括:教改课题申报数、立项数、教学论文发表数、教学比赛获奖人数、教学成果获奖数、教学法改革试点数、参加教学观摩人次数等,对其加权量化,作为科室及个人年终绩效考核及评先选优的依据。

三、监控结果反馈

只有对监控结果进行及时反馈、有效落实,才能确保临床教学各环节质量真正得到控制,从而达到监控效果。因此,我院科教部每月利用医院《医院质量考核通报》、《临床教学通迅》、院内局域网等信息平台反馈教学检查结果,使各科室及时有效的获取教学质量信息,也使各科室及临床教师从比较中发现自身不足,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四、制定相应奖罚措施

要想达到质量监控的目标,不仅要有一个健全、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惩罚办法,才能达到奖优罚劣、确保质量的目的。为此,我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奖励措施

在大学和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医院每年投入30余万用于教学补贴和奖励。为了强化医院教学管理意识,医院实行了教学管理津贴制,明确了责权利,对参与教学管理的教研室主任、科主任、专职教师按照工作量及质量发放相应津贴,医院还规定教研室主任、科主任必须上讲台,科室必须安排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担任本科班教学任务;为调动临床兼职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积极性,我院通过组织青年教师授课比赛和优秀临床教师评选活动,对成绩突出的教研室和临床教师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在医院营造出了一种公正、公平的教学环境,大大激发了临床教师教学热情;医院规定凡申报教学改革课题、教材编写、课件制作的均给予奖励,对教学课题立项、获得教学成果奖的,医院再给予一定奖励,凡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教学论文的一律报销版面费,从而调动了临床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对开展双语教学、留学生教学的,除课时费翻一番外,再给予额外补贴;每年年终医院对科室全年教学质量监控结果进行一次汇总,加权量化后做为科室年终综合考核指标之一,并直接与科室及个人奖金挂勾。

2.惩罚措施

对于不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不履行教师职责、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教研室、科室和教师,给予经济处罚直至取消教研室主任、教师资格和待遇;对发生教学事故的教师给予全院通报批评,视事故等级,予以扣除课时费、延缓晋升等处罚。

五、成效

1.稳定了教学秩序,规范了临床教学过程

通过实施这种动态的质量监控,密切了我院与大学及学院的沟通和联系,实现学院与医院的连动,推动了医院各项教学工作与学院步调一致、协调进行,彻底改变了过去临床教学工作滞后、秩序不稳、随意调课、换课、旷课的局面,使各项临床教学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2.增强了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质量意识

通过实施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临床教师整体教学意识明显增强,医院逐渐形成了积极参与教学的良好氛围,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临床教师参与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2007年,医院有5项教改课题获得大学立项,年均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

3.促进了临床教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我院临床教师授课水平及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大学专家及学生评教反馈中,我院临床教师优秀率达85 %以上;近五年来我院共有34名教师在大学、医学院授课比赛中获奖,占学院总获奖人数的50%;有2名教师获大学教学名师奖,2名教师获大学教学质量奖;有3门课程获大学精品课程。7门课程获得大学一类课程,有3门课程获自治区精品课程。

4.提高了医院教学管理效能

通过建立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医院临床教学管理由过去的经验式管理转入到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大大提高了医院教学管理效能,充分发挥出了附属医院教学管理对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丽华.附属医院教学质量监控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10):437-439.

[2]傅燕,郑军,彭义香.临床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4,(10):434-436.

临床医学质量监控教学论文 篇4

作者:贾国葆吴建胜黄智铭

论文关键词:教学技巧 教育质量 “对比式”教学 记忆窍门

论文摘要:结合消化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与实践,探讨了如何运用“对比式”教学、记忆窍门等医学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做法。

作为临床带教教师,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改善医学教学技巧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医学教学技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与医学教育质量密切相关。该文结合消化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从运用“对比式”教学和记忆窍门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改善医学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1对比式教学

“对比式”教学是改善医学教学技巧的有效手段。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科学,也符合哲学的规律,包括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因此,医学的探索过程也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过程,而真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权威经典的教科书也有“与时俱进”的过程,新观点、新资料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式”教学。所谓“对比式”教学是教师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对新旧教材进行总结及对比,让学生了解医学的演变和探索过程。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为例,至今己出版第七版,每一版的内容都有较大差异。而这些内容的差异反映了医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因此,“对比式”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让学生了解了旧版《内科学》的观点,也让学生明白了医学观念演变更新的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探索兴趣。比如:在讲解急性胰腺炎时,第41版、第52版《内科学》的急性胰腺炎的定义是“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而第6版、第74版《内科学》的急性胰腺炎的定义是“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胰腺水肿、出血、坏死性炎症”。第4版、第5版强调的化学性炎症是片面的,因为急性胰腺炎病理上可以有水肿、出血、坏死性炎症;而坏死性炎症包括无菌性坏死和感染性坏死。感染性坏死是化学性炎症所不能包括的。因此,第6版、第7版《内科学》对急性胰腺炎的定义更科学。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上,第4版《内科学》认为,血清淀粉酶超过500苏氏单位有重要诊断价值;第5版《内科学》认为,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的5倍可以确诊;第6版、第7版《内科学》认为,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的3倍可以确诊;由此看出,血清淀粉酶的诊断值从绝对值(500苏氏单位)到相对值(5倍、3倍)的变化反映了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的不断探索过程。第4版《内科学》认为,尿淀粉酶在发病后8-12h开始升高,维持时间较长,连续增高时间可达1-2周,因此适用于就诊较晚的病例,超过300苏氏单位有诊断价值。而第6版、第7版《内科学》则认为,尿淀粉酶对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不大,基本上否定了尿淀粉酶的诊断价值。但是,临床上有一个问题尚未完全阐明,就是有一部分急性胰腺炎病人腹痛缓解,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很长一段时间后仍有尿淀粉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因此,对尿淀粉酶的`认识并不彻底,仍有悬案,尿淀粉酶的诊断价值会不会在新版的教科书中重新再评价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会问,为什么很多权威经典的教科书观点会有出人呢?比如:《内科学》与《实用内科学》观点就不尽相同。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科学,也符合哲学的规律,包括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因此,医学的探索过程也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过程,而真理是相对的,真理不是绝对的。权威经典的教科书也有“与时俱进”的过程。这就是每一版内科书教材的观点都有变化的原因。

2记忆窍门

记忆诀窍也是改善医学教学技巧的有效手段。医学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对医学知识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巧记医学知识,从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贬低记忆作用的偏见,认为当今是要求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时代,不应强调记忆,应该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实际上是把记忆和思维对立起来了。要知道没有记忆提供的充足材料,思维活动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很难想像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会有高效率的思维活动。如果光记不思,必然是茫无所得,如果光思不记,结果仍然是没有效果的。总之,不要把记忆等同于死记硬背。相反,科学的记忆就是要反对死记硬背。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记忆窍门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在这里,重点介绍4种记忆窍门在医学教学中的运用,即理解记忆法、口诀歌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联想记忆法。 2.1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良好记忆的基础,通过理解加深记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学生反映医学中的很多知识点记忆难度很大,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只知死记硬背而忽略了记忆材料的本质、相互关联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识记材料,努力弄清它的本义、引申义和内容等。例如: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比较多。其中,激素能诱发白内障,白内障的产生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晶状体上皮Na+一K+泵功能,导致晶体纤维积水和蛋白质凝集有关;激素也可诱发或加剧消化性溃疡;其他副作用如紫纹、高血压、感染、骨坏死(无菌性)、生长迟缓、骨质疏松、糖尿病、肌病、脂肪沉积,少数患者可诱发胰腺炎。如果概括成Cushingodmap就不难记了(C-cataracts白内障;U-ulcer溃疡病;S-purplest即e,大家记住S就行了紫纹;H高血压;;I感染并发症;N骨坏死(无菌性);G-grow生长迟缓;0-oste-骨质疏松;D-diabetes糖尿病;M肌病;A-adioi脂肪沉积;P-Pancrea胰腺炎)。

2.2口诀歌诀记忆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枯燥的医学知识变成“顺口溜”、歌诀等以简化复杂的识记材料,增强零散、少联系或无联系的知识点的联系来加强记忆效果。比如:肝硬化的十大病因可以概括成一句不易忘记的顺口语:毒酒淤胆血代谢,药物养虫免疫无;慢性胰腺炎五联征:胰腺钙化上腹痛,腹泻囊肿糖尿病;五联征者不多见,常以一种为表现;传染病从发病到出疹的时间分别是:水痘1d,猩红热(仙)2d,天花3d,麻疹(莫)4-5d,斑疹伤寒(悲)Sd,伤寒6d,即:水仙花莫悲伤。

2.3数字记忆法

医学中要记忆的数字很多,我们有必要将毫无意义的数字转化成有意义的事物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这就需要运用数字记忆法。比如:用于诊断肝细胞癌的甲胎蛋白(AFP)的标准为:血清AFP动态变化测定,如AFP>500pg/L持续4周,或AFP>500,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或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并且在排除活动性肝炎、妊娠、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础上可以诊断肝癌。对于上述数值,长期记忆有一定困难,但是运用数字记忆法观察斜体的数字后,可以用“五四青年”、“芳龄二八”等来记忆。这样,长期记忆也就不会有困难了。还有对于肝功能的child评分,长期记忆更加困难,即使是临床的消化专业医师对child评分也是屡记屡忘,childA级为5-8分,childB级为9-11分,childC级为12-15分,大家知道child评分最低分为5分,最高分为15分,只要记忆了childB级的分值,childA级,childC级的分值自然也就记住了。我们观察childB级为"9.11”分,与美国的“9.11事件”是如此的巧合啊。

2.4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是将记忆的材料在头脑中加以联系从而加强记忆的一种学习方法。在第6版《内科学》教材中,为了突出幽门螺旋杆菌及甲胎蛋白的重要性。论述中出现了“两个凡是”,分别为:凡是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无论是初发还是复发,活动还是静止,有并发症还是没有并发症,都应该给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凡有肝病史的中年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如有不明原因的肝区疼痛、消瘦,进行性肝大者,应作甲胎蛋白测定和选择其他检查,争取早期诊断。运用“两个凡是”,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还有,在记忆肝硬化的并发症时,前5版《内科学》肝硬化的并发症共有6个,分别为:肝性脑病(hepaticcoma)、原发性肝癌(hepaticcancer)、上消化道大量出血(bleeding)、感染(infection),肝肾综合征(肾脏的英语为kidney)、电解质紊乱(electrolytedisorders),取斜体的首字母,为ccbike,记忆的诀窍为茜茜(公主)的自行车。而第6版《内科学》肝硬化的并发症共有7个,增加了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syndrome),取斜体的字母,为ccpbike,记忆的诀窍为cc牌自行车。这样既实现了双语教学,又避免了学生屡将腹水、脾肿大等作为肝硬化并发症的错误。

作为一名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找差距,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一定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临床医学质量监控教学论文 篇5

提高和保证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科技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应用多媒体技术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之一.对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的原因进行探讨,将对今后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 者:顾友祥  作者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刊 名:陕西教育(高教) 英文刊名:SHAANXI JIAOYU(GAOJIAO) 年,卷(期): “”(11) 分类号:G64 关键词:生物化学   教学质量   多媒体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篇6

检验人员应经常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做到日、周和月保养, 并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性能评价, 以保证仪器功能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 一旦仪器出现问题, 就要及时通知供应商进行修理或者更换仪器。

同时也要加强检验科医技人员的培训工作, 防止检验工作人员因为对仪器的不熟悉导致人为操作错误, 影响检验结果。

3。 2 检验试剂准备 检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检验试剂, 必须保证检测合格, 严格管理检验试剂的时效和保存环境, 启用前应注意试剂的生产日期和防保质期, 防止因为检验试剂发生变质或失效导致检验结果的错误。

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医学检验试剂使用和保管制度, 确保试剂的安全、效用, 确保医学检验结果的精确和准确。

3。 3 提高医学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现代检验仪器设备高、精、尖, 检测原理多样, 虽操作不难, 但对结果分析和仪器性能判断, 则要求检验人员具备一定的临床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 应加强检验人员业务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 熟悉仪器检测原理、操作规程、干扰因素、检测结果数据、图形、报警的含义以及调试、保养和维护, 掌握仪器的校准和性能评价, 降低操作失误。

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 结合自身的技术水平, 能够对患者的疑惑作出合理的解释。

医学检验工作人员应主动加强与其他临床科室的联系交流, 了解患者的临床病情,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判断医学检验结果是否准确, 并从中提高自己的检验能力[5]。

3。 4 开展室内质控, 参加室间质评 在对患者标本进行检测之前, 必须进行仪器校准, 开展室内质控, 确定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和各项检验参数在控的情况下, 才能检测患者标本。

如失控, 应做好失控记录, 并查找原因和纠正后, 方可继续检测患者样本。

注意质控品的日间、批间精密度, 确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医学质量监控教学论文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8级、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运用文献综合分析法和设计问卷调查表, 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从而设置合理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监控点; (2) 通过系统分析论证、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科学的量化评价指标; (3) 完善实验教学信息网络, 建立实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 (4) 分析整理资料,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并将该质量监控体系运用于临床本科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通过设置实验组 (实施实验教学监控) 和对照组 (未实施实验教学监控) , 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操作测试、实验理论测试成绩、5次平时实验中的实验成功率、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实验室安全卫生评分, 从而评价该系统实施的成效。

2结果

根据反馈信息设计出了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2], 并将其应用于我院2008级、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结果显示:实验组 (实施实验教学监控) 期末操作测试、实验理论测试成绩、5次平时实验中的实验成功率、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实验室安全卫生评分均远高于对照组 (未实施实验教学监控) (P<0.05) 。

3讨论

3.1 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开展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现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解决轻视实验教学的必要措施。根据评价指标, 还可以优化课程设置,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更新实验教学手段, 增强创新意识, 促进个性发展,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 通过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还可以根据实验课程和教学环节中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提供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培养过程的重要依据, 有利于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3.2.1 确立全员质量责任意识。

全体人员都要确立质量意识, 树立维护质量的自觉性, 认识到: (1) 实验教学质量贯穿于从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室管理、实验项目论证、实验准备、实验授课整个过程, 而不仅限于授课环节。 (2) 实验教学质量应当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改进来实现, 应该把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质量监控结合起来, 进行动态管理。

3.2.2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专家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1) 专家评价:建立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 让专家从实验教学准备、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态度、实验教学效果等方面, 客观、公正地评价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对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作出判断, 并及时反馈。 (2) 学生评价:学生的评价主要针对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两个方面。学生对实验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主要是对实验室环境、实验用品的准备、实验内容、教师的教学态度、执教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学管理部门评价主要是, 对学校在实验教学开出的条件保障方面, 如实验室面积、实验设备台套数、实验设备先进性以及实验室开放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的评价能将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同实验室建设结合在一起的, 是提供给教学管理部门最直接的反馈意见。 (3) 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评价: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涉及对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及相互间的评价。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学生的评价体现在每一次实验课的授课过程, 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 从实验预习情况、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科学严谨的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效果等方面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经费投入、激励机制等方面。教师是实验教学实施的直接组织者, 他们依据课程目标和实验室的条件制定实验教学目标, 设置实验内容, 组织实验过程的实施。实验教学教师最清楚实验条件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 实验教学教师对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是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改进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方面。实验教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主要是对实验准备工作的评价, 包括仪器设备的状态、实验用品的准备、药品配制的精确度、实验环境的整洁与否等。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教师的评价主要是责任心, 对学生整个实验过程能否起到积极主动的指导作用等。

3.2.3 建立实验教学信息交流系统, 完善实验教学信息监控体系。

建立和健全实验教学信息反馈体系, 全面准确地收集实验教学信息是对实验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的前提和基础。建立一支学生信息员队伍, 让他们发挥学生、教师与实验室的纽带作用, 并及时地把实验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到教师和管理部门。

总之,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 它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实验教学管理部门的大力合作。校领导和实验教学主管部门的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监控体系中的各要素间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充分发挥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整体监控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各因素的重要性, 尤其是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实验教学直接参与者、实验室人员重要地位与作用。根据整体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 实验教学独立于理论教学, 要注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提高实验室人员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引导其尽早走上实验教学的“前台”。同时,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当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验教学实际, 与学校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与学校整体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 使各类教学活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在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 还要正确处理好监控与被监控对象之间的关系, 做到“以人为本”, 以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中心, 不断激发实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目的不是对某个部门或个人工作态度的置疑, 而是通过监控加强教学管理部门、实验教师及实验室人员、实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及时掌握实验教学动态, 深入了解教学活动中的长处与不足, 不断总结, 积极修正, 促使学校的整体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钦凤, 李伟, 徐惠, 等.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8, 28 (6) :99-100.

临床医学质量监控教学论文 篇8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024-02

高等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着高等医学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障和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结合学分制的教学要求,构建具有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所谓学分制,就是以学分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它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学习进度的权利。对于学生来说,学分制教学给了学生广泛的自由空间;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基于这一思考,本文拟对学分制背景下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展开研究。

一、学分制背景下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检验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首要原则就是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目标。确立了正确的目标,才能够有效指导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二)坚持以人为本

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以人为本,在这里指的是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确保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

在整个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客观、公正、公平、公开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做到评价指标客观科学、评价主体广泛、评价过程透明、评价结果公开。

(四)充分发挥教学部门的主体作用

在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各个环节中,教学部门是主体。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出教学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自己的本职力量,才能构建科学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医学院校教学部门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工作方法,比如充分听取学生、专家的意见,确保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客观有效。

二、学分制背景下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具体设计

在学分制背景下,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具体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分制的教学特点和医学教育的特殊性,要不断扩大评价主体,完善原有的优秀经验,确保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真正科学,发挥出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应有的教学质量监控功能。

(一)坚持学生评价的基础地位,创新学生评价的方式

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其对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在学分制背景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教师、自由选择课程内容。学生评价的方式也要因此而有所改变,这样才能适应学分制的要求,也才能真正的确保评价的效果。

首先,创新学生评价方式。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主要有调查问卷、网上评价等。实际上,传统的评价方式只能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分制背景下,需要创新评价方式。比如在坚持网上评价的优秀经验的同时,扩大网络评价的权限、延长网上评价的时间,确保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评价。

其次,积极调动广大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由于在学分制背景下,学生比较自由,所以,要想把学生组织起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评价就非常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医学院校就需要采取各种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比如对学生加强教育和管理,让学生意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养成自主评价教学质量的良好习惯。或者也可以把评价教学质量作为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等。总之,高校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评价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为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实基础。

第三,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在学分制背景下,医学院校可以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对教师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不定期地向教学督导及教学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反馈、咨询等,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有效地监控。

(二)扩大二级学院教学部门的评价权限,制定详细的评价细则

二级学院的教学部门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主体地位。对此,要在学分制背景下科学构建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需要二级学院教学部门发挥出应有的、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要扩大二级学院教学部门的评价权限。从以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来看,二级学院教学部门的教学评价都是依照高校制定的标准进行的,或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处于次要地位,仅仅是配合高校的评价工作。在学分制背景下,二级学院教学部门以往的评价权限和评价地位已经不能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对此,医学院校要不断放宽二级学院教学部门的评价权限,比如允许二级学院教学部门依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或者开设课程的基本情况自主制定评价细则,让二级学院教学部门充分实施教学评价。二级学院教学部门权限的扩大,主体地位的加强,对于科学构建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二级教学部门也要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价细则。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二级学院教学部门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评价细则是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比如可以把同一科目的教师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评价,也可以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参与到评价中去,制定符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实际的评价细则,同时上报高校教务部门备案。

此外,二级教学部门还要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保证学院的各项教学改革和管理工作顺利推进,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推进学科、学风和专业建设,加强对教学及其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指导,从而达到对教学质量的宏观监控。

(三)创新专家评价方式,达到监控与指导的目的

传统的专家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专家听课的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督导和评价。在学分制背景下,专家评价依然是一个需要坚持的选择,但仅仅采取专家听课的评价方式是完全不够的。因此,要创新专家评价方式,达到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指导的目的。

第一,创新专家评价方式。一方面,要创新专家来源。传统的专家大部分是来自本校的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但是在学分制背景下,还需要不断扩大专家来源。比如可以通过邀请外校专家来校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另一方面,要创新评价内容。传统的评价内容主要有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艺术等。在学分制背景下,必须细化每一项评价指标,或者请专家提供一些优秀的经验,使得评价内容更加符合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需要。

第二,切实发挥专家的监督与指导功能。评价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每一次评价完成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学分制背景下,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与进步。由于专家拥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学行业的佼佼者,因此,要充分发挥出专家对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的监督与指导功能。一方面,通过专家评价,切实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一方面,通过专家评价,可以从专家那里学习到更加优秀的教学经验,接受专家的指导。

学分制背景下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逐步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朝红,徐光兴.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分析与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3(7).

[2]刘蒙壮.关于高校“学生评教”的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

[3]郑葵阳等. 加强教学质量意识 构建长效监控体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

[4]穆敬雯,国伦书.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

[5]李雪梅等.浅析医学院校教学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9(6).

[6]刘涛.医学类专科学校分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大学教育,2012(5):33.

[责任编辑:陈明]

临床医学质量监控教学论文 篇9

因为其检测结果为各类血液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因此,血液细胞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加强检测质量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月~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同种血型患者46例。

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33±6.47)岁。

1.2方法 在实现开始前,首先进行抗凝剂的配制,方法选用静脉采血。

将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不同的稀释比例,23例患者的血液稀释比例为1:10000,另23例患者则为1:50000,将稀释比例相同的静脉血液混合摇匀后,平均分为46份,最后进行上机检验。

其次为样本储存质量的控制,方法同样应用静脉采血,在获取血常规标本后,将46份血液均匀的混合,并将其平均分为46等份。

所有血液标本放在室温22℃的房中保存,30min后进行15个标本的检测,3h后再检测15个标本,最后的16个标本在6h后检测,详细记录所有的检测结果。

2 结果

2.1不同比例配比抗凝剂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 分析应用不同比例抗凝剂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形成的影响,发现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有所改变,见表1。

2.2放置室温相同但时间不同的标本检验结果 分析放置室温相同,而时间不同的血液标本的准确性,可发现不同的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形态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放置时间越长,血液细胞的形态变化也更加明显,从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形成影响,甚至失去准确性,尤其是促使红细胞的分布发生重大的变化,见表2。

3 讨论

在血液细胞的检验过程中,需要注重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首先检验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检验人员需要具备全面的血液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以及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

医院应在上岗前,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并且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待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操作。

其次是在血液细胞检验单中,必须使其具备唯一的标志,例如姓名、科室、年龄、住院号和标本采集时间等。

对于存在部分体征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患者,对于白细胞的参考值范围,应采取多种[2]。

在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方面,首先是对采血时间的.控制。

由于人体内部的活动总处在不断变化当中,因此相关的血液指标也存在周期性的变化,所以在血液采集时,应尽量统一采血时间;其次是抗凝剂的配置比例极为重要,若是配置比例不同,其检测结果也不相同,并且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目前,一般采用的抗凝剂为EDTA-K2[3]。

最后,标本的放置时间和放置温度,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变化。

另外,在检验开始前,需注意对仪器的校准和监测,并且不同的仪器需要选取不同的试剂进行检测。

要求检验人员需要根据厂家提供的试剂开展检测工作。

如果在后期的监测中,发生测定值在检测范围之外的情况,需重新进行校准,校准系统的计算方法为新校准系数=校准液给定值实际校准液测定值×旧参数[4]。

待监测完成后,还需要注重对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核对试剂匹配性,以及检查仪器是否存在运转差错。

通常仪器放置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8℃~22℃,可采用2个仪器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应用不同比例抗凝剂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发现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有所改变,由此可看出,用以检验的血常规管应根据2.0ml的试管剂量规定。

血液的稀释比例应为1:100000,若是稀释的倍数过低,将会造成细胞缺损重合,但如果稀释倍数过高,则会造成内细胞数量过少,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精度。

分析放置不同时间的血液标本的准确性,可发现若果放置的时间越长,血液细胞的形态变化也更加明显,从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形成影响,甚至失去准确性,尤其是促使红细胞的分布发生重大的变化。

综上所述,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需要对检验全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

为此,需要形成统一的检验标准,以及形成整体的质量控制体系,注重检验前的血液标本制作和抗凝剂制作,以及对仪器的校准,同时加强对检验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提高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为疾病诊断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罗远忠.血液细胞检验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探讨[J].求医问药(学术版),,3(9):207-208.

[2]陈爱梅.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3):402-403.

[3]彭贤贵,王平,刘思恒.做好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室内质量控制要素分析及改进 [J].检验医学与临床,,2(4):309-310.

临床医学质量监控教学论文 篇10

当今社会经常会出现该种现象,患者比较多,而医院的床位稀缺。

一些患者为了能够第一时间看病,甚至愿意在医院的走廊加床。

在医院患者多而设备少的情况下,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导致了患者家属的情绪波动较大。

临床医学的减压设备并不会购置太多,患者需要排队等待检验。

在检验数量庞大,但设备却迟迟得不到更新的情况下,患者的检验报告就会出现误差。

2.2医疗人员缺乏沟通

医院的制度导致医疗人员之间的沟通较少,尤其是检验人员与医师之间几乎不会有时间交流[2]。

检验科室中的检验人员按照分工的不同,其所负责的工作也不同。

部分检验人员负责完成患者的检验工作,而另一部分检验人员需要调试检验设备以及参与患者检验结果的分析。

在分析患者的血液等信息时,检验人员不能凭借自己的感觉完成鉴定,而是应该与负责患者的医师沟通交流。

但检验科室中检验人员的思想往往比医师更加创新一些,检验人员愿意尝试一些比较先进的医疗检验方法,但医师并不赞同该种方法。

这种情况在长时间的积累中导致了检验人员与医师之间的沟通不慎,二者的合作关系也不亲密。

2.3缺乏检验技术考核

检验技术的考核是临床医学检验当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般来说,医院应该多设置考核,以此来监督检验人员的工作,不仅能督促其更加认真负责,还能有效地改正检验结果中的事物。

但医院方面只是重视了检验技术的发展,反而忽略了检验技术的相关考核。

检验人员的意识中认为只要完成检验工作就算是完成了工作,而很少有人愿意比对检验结果中是否会存在误差。

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质量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质量;提高;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0-0000-01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理教学查房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检验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学生独立的护理病人,并提高自学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一种形式,而教学查房形式直接会影响到查房的效果[1]。为了探讨和分析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质量,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护理科收取的165例实习学生作为研究主体,效果令人满意,做如下总结。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护理科于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取的165例实习学生作为研究主体,依据学生入科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学生为84例,乙组学生为81例。学生均是全国普招生,其学制为4年。甲组学生中男性为16例,女性为68例;年龄在20-24岁之间,平均为(22.14±0.57)岁;乙组学生中男性为14例,女性为67例;年龄在21-24岁之间,平均为(22.52±0.38)岁。甲乙两组学生上述资料的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2.方法。乙组教学查房方法以教师主讲:具体为教师讲述查房相关的知识。甲组教学查房方法以学生主讲:收集病人的资料,学生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医疗病历以及查询数据等,仔细观察主任查房。确立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并结合所学的生理、解剖、心理以及行为等知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确立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资料检索,这是寻找理论基础的阶段,资料找寻到之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探讨,作出诊断并构建护理措施,之后撰写病历。实施查房,学生主讲查房,由教師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并由组长进行评价。

3.观察指标。在学生查房结束之后,带教老师对查房活动以及护理病历做综合评价和打分。在实习结束之后,由带教组长以及教师对成员护理诊断的正确率、护理措施的正确率以及撰写病历的优良率进行总结。

4.疗效评价标准。病历撰写质量优:得分超过85分;良:得分在80-84分之间;中:得分在65-79分之间;差:得分少于64。总优良=优+良[2]。

5.统计学分析。由SPSS19.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做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来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对比甲乙两组学生护理诊断的正确率以及护理措施的正确率。如表1所示,甲组学生护理诊断准确率、护理措施正确率均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学生所撰写的病历优良的对比。如表2所示,甲组学生撰写病历的优良率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临床上传统教学查房的形式是教师准备,病例选择、资料查找,记下所有的内容,之后按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把理论照本宣科的讲解下去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护理措施,在最后演示。此种模式中心为教师,教学内容比较僵化,不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寻找护理的问题,也无法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不佳。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发现和诊断问题的能力,并增加护理措施构建的正确率,撰写优良的病历,培养了学生推理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充分锻炼了学生。为了探讨和分析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质量,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护理科收取的165例实习学生作为研究主体,结果为甲组学生护理诊断准确率优于乙组,甲组学生护理措施正确率优于乙组,甲组学生撰写病历的优良率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小组讨论为主的临床护理教学形式的应用效果很好,增加了学生护理诊断的正确率以及护理措施的正确率,并提高了学生所撰写的病历优良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玲.以临床护理教学路径为引导的护生教学查房模式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34(36):4443-4446.

[2]李永英.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的问题分析与思考[J].医学信息,2015,27(26):9-9.

临床医学质量监控教学论文 篇12

1 技能竞赛所折射出的问题

临床技能竞赛检验了医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及附属医院的临床带教水平。在准备和参加技能竞赛的过程中,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1.1 临床教学工作重视不足

与临床、科研相比,教学工作不容易出成绩,而且也无明确的考核及衡量标准。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优良的带教传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各项临床工作都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临床教学工作往往成为医务人员的“额外负担”,他们不愿主动承担临床教学工作。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不强影响着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1]。

1.2 医学生临床能力训练不够

在临床上,实习学生采集病史时思路不清、顺序不当,体格检查手法不规范、不系统,病历书写不规范,对主要症状、体征变化及病情演变,不善于观察、归纳和分析。扩招及医疗环境现状,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少,临床思维局限,基本诊疗操作不熟练,不善于与患者交流、沟通,不注意保护病人隐私,这些均表明学生缺乏足够的临床技能训练。

1.3 医学生人文素养欠缺

高等医学院校中存在医学生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发展的情况。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阶段,也常常将“病”与“人”分离,关心的是病而不是人,技能训练及操作中动作粗暴,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对待患者及家属态度生硬,与患者及家属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医患关系协调能力差,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同情心,缺乏医学人文关怀。

2 技能竞赛对临床教学的推动作用

2.1 引起各方高度重视,构建临床技能培训体系

大连医科大学及附属一院高度重视医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训,建立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教研室、临床科室的综合临床教学技能培训保障体系,创建临床诊断学技能实验室、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购置大量先进的、智能的模拟教学模型,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校的临床教学处、医院的教务部全面负责学生临床实践的管理工作,临床教学指导组承担学生的临床实践指导工作。教研室主任担任临床教学指导组组长,科室主任担任培训专家,抽调各科室骨干教师担任培训教师,在师资上保证临床教学工作的开展。由具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老专家、老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定期检查、督导临床教学工作,严把教学质量关。

医院不断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实施教学质量千分制考核制度,从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教学管理三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各三级学科年终评优、临床带教教师晋级等重要参考指标。制定相应政策,将教学优秀及对教学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与临床、科研突出的人员给予等同待遇。对参加临床教学、培训的教师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包括奖金上的补贴、相应的荣誉,并在晋级时同等条件优先考虑等,提高教师参与临床教学的积极性。

2.2 搞好内涵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临床教师队伍

技能竞赛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能力,也考查临床教师的带教水平。临床教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临床教学的质量。“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存量与知识更新应具备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临床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我院要求年青医师必须完成1-2年的三级学科临床轮转,轮转过程中带教见习医生,轮转结束后带教住院医生,带教临床诊断学、外科手术学教学,担任科室教学助理,此间先后做专科总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工作。教学督导团考核指导,统一规范这批教师的临床基本操作,选拔出若干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临床技能竞赛。

针对各教学环节,成立临床技能组、教师理论授课组、教学查房组等,定期进行培训及督导,开展示范性系统体格检查、病志书写、授课及教学查房等,促进教师规范带教。举办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大力倡导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提高了教师授课水平。利用青年讲堂、医院文化节等平台,加强教师医德医风教育,增强了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

2.3 丰富教学方式,提高临床技能培训效果

见习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熟悉临床基本诊疗技术规范、诊断技能及临床思维过程。与理论授课同步,设置临床见习课程,确立学科见习教学的目标,安排各科室高年资的住院医师进行临床见习带教,主要涵盖基本临床技能操作与典型病例学习两类项目,为医学生进入实习阶段打下基础。

充分利用实习阶段学生参与临床医疗实际工作的机会,通过丰富的临床病例资源,采取督促学生自学、教师查房示范、病例讨论、大会诊等形式,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来分析病情,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能力,从而养成科学、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临床工作能力。认真筹划,积极制作各项临床技能教学视频,购置名校的教学视频,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库,组织学生观摩教学视频,使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更加标准化与规范化。并按照教师示范教学-观摩教学视频-模拟训练-进入临床实际操作的教学步骤,强化学生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对于临床上学生动手机会少,甚至无动手机会专业的学习,任何接触病人的操作,尤其是一些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有创的临床技能操作,如胸穿、腹穿、切开缝合、拆线、换药、妇科检查、心肺复苏、静脉采血、导尿、洗胃等,一律先在临床培训技能中心,借助先进的综合教学模型,模拟临床场景,进行临床技能模拟教学,技术熟练、操作规范通过考核后,再接触病人。模拟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还可以弥补临床真实病例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难题[2]。

2.4 利用多种渠道,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应该向人性化、人本化、人文化回归。医学教育本身应该是包涵着伦理学、哲学、美学、法学、心理学等的教育[3]。我校近年来不断增加医学教育和相关人文课程设置,开设有针对性的人文素质教育及思想道德、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从入学开始即对医学生开始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理想情操等教育,利用学校及医院文化建设的平台,组织学生向优秀医务工作者、优秀教师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及文明的行为举止,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及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临床实践期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4]。在见习、实习阶段,利用临床上的典型病例,对学生进行医学素质教育的讲座及案例分析,将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引导学生从医学、道德、法律、政治等不同方面去思考和解决医疗问题。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培训时,要求学生面对模具应视同为患者及家属,操作前及操作过程中必须给予适当的人文关怀,态度温和,操作轻柔,没有把它们当“人”看的学生考核单项否决。使学生认识到临床实践不仅是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也是不断学习和应用医学人文知识的过程,只有实现了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才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灵魂[5]。因此,要强调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导师,更要做人格的表率,并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医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临床实习阶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确保医学生将来适应现代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在临床实践中,医院的老专家、老教授、主任们言传身教,带教教师以身作则,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病人,时刻为病人着想,待病人如亲人,最大程度解除病人的疾苦,用行动给学生做出了榜样。

医患沟通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前提,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一名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生所不可缺少的技能[6]。把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工作中,在床边、病房亲身示范如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结合一些涉及医患关系的医疗纠纷病例及相关法律如《侵权责任法》等,使医学生重视医患沟通,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需求,引导他们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灵活的沟通方式,并尝试在教师带领下让学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提高医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

3 技能竞赛带来的成效

在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上,我院代表队代表大连医科大学参赛,参赛选手依靠他们坚实的基础理论及娴熟的临床技能,发挥出色,荣获二等奖,名列所有参赛院校的第十名,显示出了我院临床教学的实力与水平,扩大了影响。

通过准备和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各级领导对临床教学工作更加重视了,制定了日常教学奖惩制度,加强了教学管理、教学考核等,保障临床教学高质量运行。通过竞赛指导、参加培训,带教教师都成为各学科临床一线培训其他教师及学生的骨干力量,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师人才团队,教师的教学热情也被调动起来,教师的整体素质及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技能大赛中的比赛和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在日常的见习、实习中以及课外练习中,自觉地加强了临床技能操作的练习,规范了问诊和病历书写,增强了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为今后真正踏入临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能大赛的准备阶段,培训教师集思广益,精心备课,建立大量的试题库,参加东北赛区比赛及全国总决赛时都进行全程录像,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可供临床教师使用和借鉴,而积累的培训经验也对今后的临床技能培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带动临床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综上,技能大赛对临床教师素质、学生基本技能及人文素养、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将不断推动医学教学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准备和参加技能竞赛,增强各方对临床技能培训的重视度,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提高了医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优化了临床教学质量。继续按照教学管理高要求、临床教学高质量、医学人才高素质的标准,使临床教学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并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及方法,如先培训考核教师,选拔临床经验丰富、操作规范、教学好、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带教,确立教师资格,树立带教光荣的风气;改变临床教学思路,变临床见习为模拟医院的实习,建立模拟医院,模拟内科、外科、妇产科、急诊科、儿科及神经科等场景,学生经过多站式临床考核后再进入临床实习等,使学生在教学中获益、在实践中提高,以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摘要:临床技能竞赛反映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了各方对临床技能培训的重视度,培养了一支优秀的临床教师队伍,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了临床教学质量,并将不断推动医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临床技能竞赛,临床教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宇彤,刘辉,王国林.提高教学医院临床教师教学意识的探讨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6):821-823.

[2]孙经武,刘成霞,马莲环,等.基于实训中心的模拟教学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3):413-415.

[3]邱秀华,杨棉华.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0):982-983.

[4]袁伟,蒋晓君,郭旭尧,等.临床实践期医学生人文素质特点与结构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552-555.

[5]邹飞燕,唐志晗,张新华,等.临床技能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43-145.

上一篇:《汤姆索亚历险记》心得体会800字下一篇:王昌龄——《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