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篇1

关于传统节日春节的调查报告1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调查时间:

xx年x月x日

调查目的:

现如今,大家都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进行春节习俗的来由进行调查,是期望大家能够经过对春节习俗的了解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调查人员:

郝慕伦

调查方法:

上网搜索

为什么要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完美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明白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

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头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

为什么要守岁

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她爱上一个穷小伙子。玉皇明白后十分恼怒,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受罪。多亏王母娘娘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封了穷小伙

“灶王”一职。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玉皇对此十分生气,就规定灶王爷夫妻一年只能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

为了能从天上多给人们带些东西回来,灶王奶奶是想尽办法收罗,今日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馒头,大后天打酒,一向到除夕晚上,才将东西收罗的差不多。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灶王奶奶连夜赶回人间。家家户户的人们则是一夜不睡觉,点起旺火、香烛、燃响鞭炮,迎接灶王奶奶回到人间。

关于传统节日春节的调查报告2

1、办年货

这段时间,集市非常热闹,各种年节所需的食品、用具应有尽有,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小吃点心。

2、蒸馍、炸货

除了办年货,大人们要忙两件大事:一件是蒸过年的馍,一般每家要蒸好多。蒸好的馍上都要点上大红的梅花点,以示喜庆。馍都放在馍篓里,到吃的时候再热一热。这蒸的馍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所以叫过年馍。放在贡桌上的馍还要插上馍花,馍花多用塑料纸制成,绑在细细的竹签上,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增添了节日的喜庆。炸馓子这种工作是亲戚朋友互相帮着炸。把搓好的面条放进装满油的大乌盆里,再一圈一圈地挽在胳臂上,把面条拉得又细又长。一定不能断,否则不吉利。放进热油锅里反复地炸,炸到焦黄为止。炸完馓子就是炸丸子。把萝卜、豆芽、老豆腐、虾仁分别剁碎,放入大盆里,加入调料拌匀,再加入面粉,做成丸子,丢入油锅,炸至表面金黄即可。除了这两样,还有炸一些鱼块或鸡块。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香飘满院,充满着浓浓的年味。据老人说,家里厨房炸东西的时候,小孩子是不能进的,以防毛手毛脚碰坏了东西,不吉利。

3、上坟

在这段日子里任选一天,家里的男主人买上火纸、鞭炮,带着孩子到自家田里给已故亲人上坟。

关于传统节日春节的调查报告3

(一) 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以此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渲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

年廿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供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丰足及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廿八洗邋遢: 年廿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气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去病。

年三十晚要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日,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意义。晚上,一家人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得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正,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后,晚辈向长辈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或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或盆具,如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说例如「碎碎(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年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 年初二是出嫁女而回娘家的时候,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年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家拜年亦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诸神由天界重返人间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重临人间。

年初五开市日: 年初五可将供奉神位的供品收起。做生意的人可以拜神开铺,发红包,以求大家工作顺利,而一些过年的禁忌都可以解封,过回平时的日子。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

贴窗花: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的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

关于传统节日春节的调查报告4

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方式,询问长辈。

2、跟爸爸妈妈打理家务,亲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妈妈早早把我叫起来,叫我和她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庭院的旮旮旯旯彻彻底底地清扫一遍。我很疑惑,问妈妈为啥打扫这般早哩?

妈妈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不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在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听妈妈这么一讲,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习俗寄托着人们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妈妈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妈妈,‘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傻孩子,这是因为‘福’到来了。”

“妈妈,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用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豆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聚在一起守岁,共同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聚,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家人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在这个激动的时刻,我们边看春晚,边吃东西,谈笑风生。

4、放爆竹

第二天一大早,哥哥就去点响了爆竹,“啪”“啪”… …声音真响,我赶紧捂住了耳朵。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巴巴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质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

5、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穿着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兔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互祝贺,称为“团拜。”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拱手作揖,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

五、调查结论

我们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当然不止这么几种,但唯有一个是不变的,它承载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关于传统节日春节的调查报告5

目的:

调查莱州春节民俗

过程:

过年走亲戚时,调查亲戚朋友

内容:

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而在春节的起源地―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腊月二十三日是辞灶节,又叫扫尘节。

扫尘节,也叫扫尘日。据说此节源于尧舜时代的“扫年”习俗。原本是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到了唐代,“扫年”之风盛行,成了祈求新岁平安吉祥的一种活动,以后才发展成为扫尘节。由于是一种清洁卫生和除害灭病的文明习俗,所以便流传下来,久而不衰。

扫尘节,北方叫“扫房”或“扫屋”,南方叫“掸尘”或叫“打洋尘”,东北叫“大洗(喜)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洗刷家俱,粉刷墙壁,糊窗户,贴窗花,挂年画,除陈布新,迎接新春佳节。扫尘节又叫小除夕、过小年。

胶东人过年,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家家都要蒸大枣饽饽。饽饽表面十字挑出“鼻”,嵌入红枣。 菜州一带,春节上供要制作大枣饽饽,茧饽饽。枣饽饽用来供祖先,财神,菩萨。天地众神。五个饽饽叠放,腊月三十接神,正月初三撤供品;正月十五供五个茧饽 饽和三个大圣虫饽饽。供奉时中为祖先,右供财神,左供菩萨,意为多财多子。圣虫头部为一圆馒头形,鸡冠,黑眼睛,红舌头,躯干做蛇盘状。祖先,财神,菩萨面前各放一碗粮食,圣虫放在盛粮食的碗里,供奉完后,茧饽饽食用,圣虫放大粮囤中,直到二月二由孩子们分食之。圣虫“的”圣“,胶东谐音”剩“,意为”剩余“,寓意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福山,牟平等地还将”圣虫“做成公母刺猖状,口含红枣,放在米面缸中,钱柜衣橱里,祈求财物增多,使用不尽。 胶东至今保窜着七夕用模子磕 ”乃果“的习俗。莱州沿海一带做巧果是在面里掺上七种食用色磕成,然后油炸,串成串取悦孩子们。中秋节的月饼不仅用于供奉,食用,还用来馈赠亲友,互祝团圆,表达祝福。莱州人做月饼时,饼上捏出兔子捣药的图案,夜晚,儿童捧着月饼对月唱到:”圆月了,圆月了,一亩地打一石了;月高了;月高了,一年一遭了"。婚后一年内新媳 妇,也要从娘家带回炸面鱼,花花巧饼,包子等到婆家,以示祝福。

关于传统节日春节的调查报告6

1、贴春联

有一种说法,春联一贴,就不能讨债。不论欠多少钱,也不论多么急着用钱,也只有等到出了正月再要。不然那叫“抠”人家的门神眼,对双方都不吉利。一些欠债户,甚至早在二十七八就贴好春联了。 主门上贴好春联后,就贴一些什上。什么物贴与其相关的字,床上要贴“身体健康”或“身卧福地”等;堂屋后台上方要贴“赠

福财神”或“金玉满堂”等;后台香炉窝上要贴“满斗香火”等;腊台两边上要贴“大吉大利”;箱子柜子上要贴“满箱衣裳”等;锅台墙壁上要先贴请的灶王爷,再在两边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是“一家之主”。水缸上要贴“水泉四海”;石磨上要贴“下面如雪”;院内外树上要贴“满院春光”、“抬头见喜”、“春光明媚”等;猪圈羊圈牛棚上要贴“六畜兴旺”等;架车和自行车上要贴“日行千里”等。如粪堆、红芋窖、柴垛上等,要插上花花绿绿的纸条子。

要是头年家里有老人去世,过年是不贴春联的。第二年,只贴绿纸或蓝纸春联。只有到第三年才贴春联。临泉旧时的对联有许多讲究,各姓有各姓的联话。如姓张的是:“金鉴名臣第,春钱学士家。”姓程的是:“军容周司马,理学宋名儒”。姓宁的是:“科名高北斗,家世本两清”。姓岳的是:“汤阴分世业,颍水振家声”。

贴对联的同时,旧时还要贴新灶君像,挂年画,挂中堂字画,张堂名灯。堂名灯就是大红灯笼,灯笼上写金字、堂名。堂名灯也是根据姓氏有别的。如姓王的堂名灯是“三槐堂”,姓章的堂名灯是“全城氏”,姓周的堂名灯是“友竹堂“,姓贾的堂名灯是“瑞之堂”。

关于传统节日春节的调查报告7

调查背景: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一、调查对象:

本村村民

二、调查方法

聊天

三、调查地点:

自己家,村民家

四、调查时间:

春节期间

五、调查人:

李玲玲、房子雯、王泓力等

六、调查准备:

笔、信纸、照相机

七、调查经过:

1、上网了解并搜集图片,较全面地了解与新年有关的知识。

2、访问附近的街坊、亲戚朋友,学会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进行分析问题。

3、了解当地春节习俗,并写下详细的调查记录。

4、最后总结资料,说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调查结果。

1、春节的起源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有扫尘、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除夕守岁、放鞭炮、发压岁钱、拜年等传统习俗。

3、家乡的春节

在家乡,除夕贴春联,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我们孩子就放烟花,快快乐乐的迎接新年。

老话儿说得好 “初一初二满街走。”除夕夜后,就是大年初一,人们穿好新衣,清晨来来往往的拜年人络绎不绝。大街小巷都是拜年声,小辈给长辈拜年,不光小孩,就连老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笑容。大年初一吃饺子象征了团圆和福气。主妇在包饺子的时候会在饺子里放硬币,谁要是吃到了就是最有福气的人。吃完饺子人们都各自出门拜年,给压岁钱,街上还会有一些奶奶们跳舞、扭秧歌,此刻,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

八、调查结果:

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通过这次的关于潍坊春节习俗的调查我对春节习俗的由来和演变也有了更新一步的了解。感受我们节日悠久的历史,人们在过年时的开心,加强了过年的味道。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地很多的春节习俗尽管在形式上有了不少变化,但大致上都是在春节讨个大吉大利的好彩头,为新的一年做个好的开始,寄托了人 们对将来的希望,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九、我的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本次调查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春节文化,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领略中国文化魅力,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节日,发扬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象征着美好、幸福。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由于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旧习俗也有了新的变化。但不管生活变得多么现代化,春节依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我希望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璀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关于传统节日春节的调查报告8

调查目的:

了解本地节日传统及风土人情,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调查时间:

20xx年12月

调查地点:

临泉以及周边县市

调查对象:

老乡、教师以及专家、学者

调查方式:

走访、查阅资料 、网络等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临泉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为热闹和隆重。

一、传统流程与习俗

腊月初八

农村有句俗话:“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所谓“腊八饭”,即一种粥,因此“腊八饭”又被称作“腊八粥”。制作很简单,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登。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

祭灶

所谓“祭灶”,即祭祀灶神,灶王爷。俗语有:“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这后两句带有玩笑骂人之意)因此,临泉地区祭灶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贡品以当日晚餐为主,辅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枣。农村地区做饭用的灶称为“地锅”,灶台称为“锅台”,主人做好晚餐后须先盛一份放在锅台上,再摆上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蜜枣。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

各家专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给他糖和蜜枣吃,就可以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话,以保来年富贵与平安。贡给灶王爷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许碰,只有在晚饭过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会遭到大人的训斥。

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近几年,“双十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双十一”来临之前,很多人大都已经做好了抢购的准备,甚至提前开始安排11月11日的行程安排,这种情况与我们在传统节日来临前的表现大概一致,基于此,为了了解当下大学生对于“双十一”和传统节日的不同看法和态度,我们展开了这次调查。此次进行的关于大学生对“双十一”和传统节日的看法的调查活动,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于“双十一”和传统节日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更全面地了解电子商务的成长及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分析“双十一”和传统节日各自的价值所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于“节日”的定义和理解。

二、调查方法

对于此次调查,我们采用了普查法,并进行了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是不记名问卷,共下放632份问卷(所有问卷均是有效问卷),收回问卷后,经过统计各个问题的选项的数目,然后再经过计算得出相应比例,将数据处理成图表形式,接着对单项数据和交叉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调查结果。另外,为了获得更详细的信息,我们还进行了口头询问和上门采访。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1、时间:2015年11月;

2、地点:长安大学渭水校区;

3、对象: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学生;

4、调查人:田琳,王雨婷,张琛蓉;

5、问卷情况:此次调查,我们共发放了632份调查问卷,并且632份问卷全部回收,全部问卷都是有效问卷。

四、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的632人中,男生占了绝大部分,达到了大约70%的比例。在此次调查中,约7成的人选择了在“双十一”这天正常学习生活,另外,购物和约会、游玩或者聚会等活动也占有相当有部分比例,经过现场询问我们了解到,部分人认为购物,约会,游玩或者聚会等活动并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他们一般会把这些活动选在休息时间或者课后进行,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理性对待这一节日,能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会在晚上熬夜进行商品的抢购,不过这类学生中女生居多。

在一般的传统节日当中,同学们选择约会,游玩或者聚会等活动这一选项比例更高,约达80%,另外有小一部分同学表示在传统节日中,除了约会,游玩或者聚会等活动,同时还会进行购物,不过很多时候是父母进行节日商品的采购,并且他们表示过节并没有打乱他们的生活节奏,所以仍然保持着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经口头询问,我们得知一部分同学不热衷于在传统节日进行走亲戚等其他活动,除了与亲戚相距较远之外,很多同学更希望在节日里进行休息或者与同龄人一起活动。

在此次调查中,大约40%的同学知道“双十一”的由来,大约60%的同学不知道“双十一”的由来,经询问后我们得知,表示不知道由来的同学更大程度上的意思是“不太清楚”,“模棱两可”,他们能够大致说出“双十一”的由来,但是并不敢肯定自己的答案,另外我们还得知大部分同学对于传统节日的由来、历史或习俗较为清楚。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双十一”狂潮的掀起是由商家的销售策略和互联网及物流的发展共同推动的,他们认为商家生产出供应量巨大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数量多且各具特色的商品由于其实用性和独特性,创造出了巨大的需求量,带动了消费。还有60%的同学认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是掀起“双十一”狂潮的原因之一,需求促进生产,从而带动消费。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表示,这一狂潮的掀起其实是三者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除了以上三个原因之外,还可能有政府的支持等原因存在。

另外,大部分同学更喜欢传统节日或者表示无所谓,没有绝对得好恶,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表示更喜欢“双十一”。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双十一”这一人造节日在目前看来其价值具有争议性,并且在此次调查中将近7成的同学认为“双十一”引领的潮流是有利有弊的,虽然物美价廉,但是也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另外,几乎很少一部分同学单纯的认为,“双十一”引领的潮流是绝对好的或者绝对坏的。仅有3%的同学认为这一潮流的好坏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还表示“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完全可以解释这一潮流的存在。

在此次调查中,90%以上的同学认为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并且可以休假,好好放松自己,与家人团聚,进一步联系感情,还有一部分同学表示,除了以上三个看法外,他们还认为,传统节日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历史,认为传统节日在更深层面上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大约90%的同学认为传统节日与“双十一”最大的区别在于过节的方式不同,经询问后我们得知,同学们认为传统节日的度过方式更加温和温馨,并且具有一种民族性的仪式感,而“双十一”同学们认为更加物质化,度过的方式较为随性,浮躁,是一种商业化的仪式感。另外,还有一大部分同学认为在传统节日和“双十一”时,他们的消费内容不同,传统节日消费更多的是节日性的物品,比如节日的特色食物(饺子,粽子,月饼等),而“双十一”消费更多的是杂七杂八的物品,吃穿用全部囊括。还有一大部分同学认为人们对于传统节日和“双十一”的认可程度也是他们的区别之一,大家对于传统节日的认可度更高,对于“双十一”普遍带有噱头感和片面感。约90%的同学认为,双十一不可能会成为传统节日中的一员,他们表示,“双十一”更加物质化,商业化,利润化,给人一种浮躁,肤浅的感觉,并且它存在的时间还不够长,不能够在短时间内与传统节日比肩而立。还有个别同学认为,“双十一”加入传统节日的队伍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2015年的“双十一”,天猫与湖南卫视在北京水立方共同举办了“双十一春晚”,这种庆祝方式与传统节日更加接近,能够进一步缩短“双十一”与传统节日在人们心理上的距离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电商的发展,这种可能性将会越来越高。

我们将数据进行交叉统计分析后发现,在对待“双十一”和传统节日的看法和态度上,男女生存在一定差别。从“双十一该如何度过”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的度过方式没有较大的区别,大家主要还是以正常的学习生活为主,同时在节日的氛围的影响下,有一定的购物行为,其中女生更喜欢购物。在传统节日中,男生和女生的过节方式同样是几乎没有差异,这与传统节日的文化影响的普遍性相关。在对“你如何看待‘双十一’?”这一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发现75%的男生知道“双十一”的由来,并且认为这一节日实际上是“人造节日”,认为其与传统节日最大的差别在于“时间”这一方面——“双十一”的出现时间是在20世纪以后,存在时间较短,而传统节日存在时间较长,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更有文化底蕴。

另外,有63.33%的女生表示不知道其由来。对于“双十一”和传统节日,50%的女生更喜欢传统节日,而50%的男生则表示无所谓,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女生对于传统节日的心里认同感还是较为强烈的,而男生则无较大的明确喜好,这与男生较为理性的思维有关系,而女生更为感性。男生和女生都认为“双十一”的兴起与商家的销售策略和互联网物流的发展有关。男生在面对新兴事物时由于自身探索精神的促进而更加喜欢去了解一下它背后的深层文化,而女生比较喜欢享受它带来的好,较少地去深入研究。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会时代的关注程度普遍较高,对于“双十一”的兴起有一定的了解和自己的看法。在谈到传统节日与“双十一”的区别时,男女生都比较关注过节方式和人们的认可度,可见,人们对于“双十一”这种“人造节日”从心里仍有隔阂感和距离感,在度过方式和认可程度上还是根本区别于传统节日,这可能与传统节日先入为主的观念和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有关。

对“你认为传统节日与‘双十一’有何区别?”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双十一”50%的男生认为它有一定的好处,物美价廉,而73.33%的女生认为它有利有弊。从数据来看,女生对“双十一”的看法更为全面,而男生可能思维更直接,对于“双十一”利弊的理解较为片面。我们分析后认为,这与女生日常生活的习惯有很大关系。通过对女生们的口头询问和上门采访我们发现,女生比较喜欢购物,而且经常性地网购,这方面较男生有更多的经历和经验,所以对于这一问题有比较详细和深入的了解,认为利弊共存,而不是单纯的以好坏去评价。男生较少网购,在面对“双十一”狂热的促销时,认为这一活动期间的物品都是物美价廉的,它有利的一面展现的更为直接和明显。对于传统节日男女生看法大体一致,都认为它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可以家人团圆和休假,所以对传统节日大家的看法更为一致和传统,无较大的性别差异,这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社会氛围的衬托密不可分。

对“你如何看待‘双十一’与传统节日的联系?”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在对于“双十一”在未来是否可能会成为传统节日的问题上,男生和女生中大部分人均认为不会,由此可见,对于传统文化大家有强烈的认同感,而“双十一”这类人造节日在目前还没有非常地深入人心。经过询问后,我们结合数据分析认为,这与“双十一”存在的时间的长短、影响程度的大小、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等有一系列的关系。

通过对男女生对于这四类问题的看法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男女生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心理差异,并且这种差异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虽然我们的调查对象中男女生比例偏差过大,男女比例不协调,但我们可以由此及彼,进行小范围的分析推理。

五、调查结论及建议

1、结论

“双十一”使现在的销售关系发生了巨大改变,由a2a(区域对区域),发展到b2b(企业对企业),在发展到现在的c2c(在线离线或者线上到线下)。“双十一”与传统节日相比,“双十一”更加的物质化、商业化,所以,传统节日在目前来说仍然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双十一”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人造节日”,这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尽管这一节日的出现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浪费时间和金钱,影响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利大于弊。传统节日在宏观层面来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微观层面来说是联系感情的仪式;“双十一”在宏观层面来说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在微观层面来说是人们购得物美价廉的商品的一个平台。“双十一”潮流的兴盛使光棍节从单纯的单身者的节日变成了消费购物的节日,使得人们的购物方式和习惯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了传统节日中的购物方式和习惯,使得电商从异类发展为主流,使得网购从小众走向大众化。

2、建议

“双十一”这一节日是一个巨大的创新,推动了我们经济的发展,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传统节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更是不可忽略的,正是传统节日的存在,使得“人造节日”的出现有了样板,有了效仿的模式。所以,大家在电商化的消费时代,不要忘记传统节日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要过度物质化和浮躁化。我们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对待“双十一”这类人造节日,正确处理它与传统节日的关系,趋利避害,让它们为我们带来更多便利和好处,同时又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附:

长安大学学生对双十一与传统节日看法的调查问卷

摘要:“双十一”使现在的销售关系发生了巨大改变,由a2a(区域对区域),发展到b2b(企业对企业),在发展到现在的c2c(在线离线或者线上到线下)。“双十一”与传统节日相比,“双十一”更加的物质化、商业化,但传统节日在目前来说仍然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传统节日在宏观层面来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微观层面来说是联系感情的仪式;“双十一”在宏观层面来说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在微观层面来说是人们购得物美价廉的商品的一个平台。“双十一”是具有创新性的人造节日,正是传统节日的存在,使得“人造节日”的出现有了样板,有了效仿的模式。在电商化的消费时代要理性对待“双十一”这类人造节日,正确处理它与传统节日的关系,趋利避害,让它们为我们带来更多便利和好处,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关键词:长安大学,学生,双十一,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汤元珠.传播仪式观视角下的网络节日营销研究--以淘宝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为例[D].西北大学,2015.

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学科教学   传统文化   调查

以2013年山东曲阜谈话为起点,近年来习总书记连续十余次谈及当今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青少年中弘扬优秀传统的实践中,学校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人才培养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其所具备的文化功能。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承担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使命。这种使命体现在它促使民族优秀文化世代相传,帮助公民树立深厚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形成振兴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因此,各个历史时期的国家都注重通过学校教育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达到保存、延续和发扬本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的目标。

新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学科教育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情操的陶冶、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深入研究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问题,我在我校的各个年级进行了有关方面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我校对高一、高二两千余名在校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表现在四个方面。

1.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前途,有较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94.5%的学生认为:“中学生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

2.社会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总体上,正确的价值观仍居主流。大多数人能较好地处理公私、义利关系。71.1%的中学生认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个人应服从集体”;52.9%的中学生认为“需要大力提倡为人民服务”;88.76%的中学生把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人生理想,他们期望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现人生价值。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意识的倾向表现更为突出。

3.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得到发扬。57.73%的中学生认为雷锋值得学习,61.26%的学生认为应尽力帮助別人。

4.多数学生的民主、竞争、公关意识和效益观念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当代中学生中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1.缺乏远大理想,学习目的不明确。3.42%的中学生不明确人生价值。11%的中学生认为人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享受。

2.缺乏大局观。部分学生认为应尽量做到公私兼顾,但当出现矛盾时,选择优先考虑个人利益。

3.缺乏对奉献精神的正确认识。个别学生认为雷锋只是个好典型,但是要做到很难;少数学生认为奉献精神已经过时了。

4.勤俭意识、劳动观念淡薄。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不乐意做家务劳动。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现代教育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公民,是学校教育无法推卸的迫切任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在于树立正确的文化选择。文化选择不是为简单的要或是不要,而是发扬和抛弃的统一。历代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于前者要继承和发扬,对于后者有的需要坚决摒弃,有的则需要根据实际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对于传统文化的选择取向要坚持两点:一是发展,要有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二是育人,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根据这两个点,正确的文化选择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科学性,要传播科学与文明;二是时代性,要体现时代精神;三是民族性,要有民族特色和精神;四是主体性,要适合大众主体的需要;五是客观性,要从本民族、本地方的实际出发开展活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在于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对传统文化的选择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此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导向。

其一,立足学校实际,发挥学科优势。根据现有学科的具体特点,结合各阶段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逐步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融入其中,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和培养正确的民族情感。

其二,立足本地实际,加强文化建设。近年来,我校根据地区和学校及学生具体特点,把教育寓于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活动规划等各种文化形态之中。通过建立主题文化墙、校史展览馆、陈挹芬校长纪念碑、校史广场等设施,并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构建起丰富、完整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实现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精神的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促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实现现代教育目的和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而学校教育则是这条大路上的跋涉者。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长春出版社,2003.

[2]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论与实践[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篇4

经常听老人说起节日时的民族风俗,像中元节的放河灯,端午节的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等,其中有一些我很熟悉,但是也有很多习俗,我根本没听说过,更别说见到了。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节日时尊重并延续这些习俗呢?我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调查。

调查对象:家人,同学,邻居等

调查时间:12月7日至12月13日(一个星期)

调查地点:学校,家中,小区

调查问题:1.你知道那些节日风俗习惯?

2.你家在节日时有哪些习俗?

3.你认为这些风俗习惯该保留吗?

调查方法:1.口头询问;

2.问卷调查;

3.电脑查询。

调查结论:

一:节日传统民俗。

1.春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

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清明节:清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

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

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

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7.腊八节:腊八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

8.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

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

二:人们对这些习俗的了解。

在我调查的人中,知道这些的人数,占不到20%,而且大多是老人。同学中,90%的人只知道几个,家中有这些习俗的只有几个人,而且有很多父母都不知道。

据老人说,在以前,这些风俗很多都被人们重视,像端午节插茱萸,春节贴春联年画等,使人们一直不会错过的。但现在,只有极少数家庭还保留着一部分,有很多人觉得,这些不科学的习俗,应该废弃掉。在调查过程中,仅有30%的人觉得保留习俗,是应该的。但有很多人觉得,这些风俗是一种迷信,像一些青年人就这么认为。

调查思考:这些习俗的确像有些人说的一样,是一种迷信。但是它不是那

种坑蒙拐骗的人编出的,而是古时候的人,对生活的一种期望和

祝福,并没有理由一定要杜绝。这些习俗,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我们要做的不是杜绝,而是发扬,正确

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篇5

篇一:中秋节调查报告

三年级六班:刘泽中

一、中秋节的起源: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粮食和瓜果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将8月15日定为中秋节进行庆贺。从网上搜索了解到,大约从唐朝开始过中秋。

二、中秋节习俗

全家团圆一起吃月饼赏月亮

三、中秋节诗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四、中秋节的传说和故事

1、月饼传送消息

蒙古族统治中原,对汉族很残暴。汉族老百姓想联合反抗蒙古族统治,但蒙古族管得特别严厉,一直派人检测,给每个村庄都安排了统治者,很难传递消息。最后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想了个办法,让人在月饼里包上纸条,纸条上写着:8月15日一起集合杀蒙古人,通知老百姓吃月饼时注意月饼里面。到了8月15日,老百姓真的把村里的蒙古人都杀了。计策成功了,朱元璋很高兴。-----爷爷讲得故事

2、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很早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骄阳似火,庄稼枯死,老百姓饿死很多。有个叫后羿的英雄,一箭射下九个太阳,大地又恢复了常态。王母娘娘奖励他一包神药,吃了之后可以长生不死。

一天后羿出门后,有个人拿着宝剑来抢神药,嫦娥知道自己打不过他,就一下子把所有的神药吃了下去,吃完后就飞起来了,升到月亮上。起飞的时候因为惊慌还抱了一只自己养的兔子。

后羿回来后想杀掉那个坏蛋,可是他已经逃走了。他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那天正好是8月15日,后羿就在后院里摆了一些嫦娥喜欢吃的点心纪念她。8月15日赏月的习俗就这样诞生了。

篇二: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习俗的调查小报告

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几个对中秋节特别感兴趣,所以成立了一个小组,选择了研究子课题《瑞安民间中秋节习俗的调查研究》。经过大半个学期的调查研究,我们查找收集了许多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对瑞安民间中秋节的习俗有了许多了解,现在,我们的调查研究活动即将结束,经我们组里成员的讨论,我们将调查研究的过程和自己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我们小组的成员:

组长:陈天乐;副组长:陈彤瑶;组员:缪群翔、蔡亚兴、郭舒怡、缪镇远、吴奕墨、虞舒雯、王彦超、郑林亦心、李深涵、黄瑞

荣、谢尚栋

二、我们的研究任务

了解中秋节起源;了解各族中秋节的习俗;了解中秋节饮食习俗;了解人们在中秋节期间还进行哪些其他活动;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词和传说故事。

三、我们研究的过程

第三周到第五周:确定研究子课题,确定小组人员;明确小组分工、商量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根据研究内容组成研究小小组,确立小组长。

第六周到第十一周:根据研究内容分头进行研究;小组定期开展研究情况交流;小小组分头自查资料,分析不足之处,再继续研究。

第十二周到第十五周:各小小组整理资料;组员写研究活动的心得体会;各小组长写研究报告;小组在组内交流(每人都发言)。

第十六周:写小组研究报告。

四、我们研究的方法

我们小组通过上网,上图书馆、书店看有关书籍、问家长老师以及有经验的老人等方式进行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实践中,我们还用照相机记录了我们部分研究活动内容。

五、我们研究的成果

(一)中秋节的起源

经过我们组成员上网、上阅览室上书店查阅课外书,了解到了有关中秋节的起源说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

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有人则认为,唐朝

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至明清时,中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成了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二)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唐代,宋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但人们最主要的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在唐代,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吃着月饼,共同赏月叙谈。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三)我们看到的中秋节

现在的中秋节被各种月饼填满了。月饼越做越好,包装越来越豪华,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节日前夕,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月饼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增添了不少节日的气氛。

中秋节这一天,妈妈和我拎着月饼早早来到了外婆家。晚饭时分,外婆外公在家里摆开八仙桌,接着在桌上面放置了十只高盘,分别盛放花生,柚、五味香糕,绿豆糕,杏仁酥、苹果、桔、梨等果品。听外婆说有的家庭还将收藏的古玩、花卉、盆景、玲珑奇巧的玩具摆放出来,俗称“小摆设”。瑞安城关中秋节小摆设在温州是出了名的呢。此外“炒粉干”“吃番鸭”“吃芋头”也是咱瑞安人过中秋的传统习俗呢。可是现在,大家不兴吃这些东西了,而是喜欢摆一桌酒席,大家聚一聚。

不一会儿,大家都放下了手头的事情赶来了,家里变得好热闹。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吃着外婆准备的丰盛的酒肴,品尝着精美的月饼,一边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只是遗憾的是这天是阴天,没有月亮,否则,那“分外明”的中秋圆月,一定会给我们的聚会增添许多诗情画意。

六、我们的收获与体会

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如了解了中秋节的起源,知道了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个传统节日,又称“八月节”“团圆节”“拜月节”“月夕”等等,还知道了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的中秋节习俗。此外,我还收集了不少中秋节的传说和诗词,发现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对月”独酌,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月下独酌》《关山月》,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苏轼的《中秋月》等。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还提高了我们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我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篇三:关于高二五班如何度过中秋节的调查

陆紫依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它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

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刚刚过去不久,热闹喜庆的氛围似乎仍停留在眼前。为了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是否被良好传承以及大家对中秋节的发展起源是否熟知,我采取了个人逐一询问和问卷的方式,对高二五班学生关于如何度过中秋节进行了以下调查:

一、在您心目中,中秋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您知道其发展起源吗?

据我调查统计,有80%的同学只知道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它的发展史毫无所知。只有20%的同学在了解中秋节的

基础上并对其有一定的初步深入。然而对中秋节的发展和起源有全面认知的同学却是0人。这充分说明了大家都并不怎么重视中秋节。近年来,随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外国节日传入中国,新颖的过节形式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人群,他们逐渐热衷于过外国节日,慢慢地就淡忘了祖国的传统节日。这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为了改变这种社会风气,我认为我们要大力宣传祖国的传统节日,让更多的人熟知并了解到传统节日是不可替代的。

二、您在中秋节赏月了吗?

据我调查统计,有10%的同学表示“忘记看了”,而有90%的同学赏月了并拍摄了照片。这充分说明大多数同学还是对赏月很感兴趣的。月亮是柔和与光明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赏月是人与自然对话、沟通的良机,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我认为,我们要传承中秋佳节的风俗,号召更多的人在月光分享亲情和友情。

三、您在中秋节吃月饼了吗?

据我调查统计,100%的同学都吃了月饼,这充分说明大家对中秋节吃月饼这一习俗已经牢记于心。在中秋夜,沐浴着同一轮月光,共享着象征着团圆的月饼,品尝新收获的瓜果,是多么享受的一件乐事。我认为大家要再接再厉,在品尝月饼的美味之余,也要意识到月饼代表和象征的团圆意义。

为了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是否被良好传承以及大家对中秋节的发展起源是否熟知,我做了这份调查。通过这份调查,我发现大多数人还是很重视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但对于其发展却不怎么了解。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大节,蕴含了中国人家庭团聚、分享亲情、向往美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篇6

截止到4月28日为止,总计有550位大家说网调地带会员参与此次调查,其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占比53%,而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比例到达57.5%,但基本也处于一个较均匀人的人群比例中。

三分之二受访者的故乡重视传统节日

大家说网调地带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5.1%,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故乡比较重视的中国传统节日,而有32.7%的人选择了一般,只有2.4%的受访者以为他们很少重视中国传统节日。可见,事实上尽大多数的地方还是会重视传统节日。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有39.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知道7个以上的中国传统节日,在各选项中比例最高,知道3-5个和6-7个的关注比例分别有30.1%和26.1%,只有4.7%的人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少于3个。

传统节日意义内涵最重要

在被问及喜欢传统节日的缘由时,有69.7%的观众以为传统节日的风俗有趣,节日有着意味意义(此选项比例最高),有52.9%的人以为传统节日自古便有魅力,有着独特的内涵。另外有45.6%的人觉得由于有假期而喜欢传统节日。可见,大多数人喜欢传统节日还是由于特殊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但最近几年来国家制定的传统节日假期对人们重视、喜欢传统节日也有着一定的帮助。在坚持传统节日风俗方面,有60.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能坚持其中的大部份,有23.5%的人表面能全部坚持,视情况而定已不坚持的比例只有16.2%。在被问及缘何中国传统节日不受欢迎时,61.7%的人表示跟年轻一代寻求新鲜感有着很大的关系,有54.4%的受访者以为西方节日的冲击是重要的缘由。

传统节日爱好度优于西方节日

在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传统节日的偏爱题目中,有80.3%的选择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以压倒性的上风克服了西方节日的比例5.1%。也就是说固然现在中国传统节日正承受着来自西方节日的.冲击,人们仿佛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度不高,但单从喜好度来看,人们还是对传统节日的更加喜欢。有39.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相对来讲会更关注一些重要的比较重大的节日,有31.2%的人说自己会在一些节日保存原来的风俗,只有27.9%的人会记住传统节日并期待他的到来。

传统节日的未来较为乐观

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篇7

(一) 人们对春节的认知不深刻

在调查中发现, 大众普遍表示对春节及其习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具体深入的内涵都不怎么清楚。同时, 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 洋节的流行使得春节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遇到了瓶颈。因而, 提高大家过春节的积极性, 或者说使春节变得有意义、有意思是关键的一步。

(二) 春节习俗的继承有待改善

在回收的387份有效问卷中, 有300人以上至今仍然保留着大扫除、祭祀祖先等传统习俗, 然而, 诸如贴春联、守岁等传统习俗的保留程度较低, 同时, 对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央视春晚的关注度也不容乐观。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的节日文化也一直处于变迁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的冲击, 电话拜年、短信拜年以及电子邮件拜年逐渐被人们接受。同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地春节民俗中的宗教迷信成分不断减少, 出于安全考虑, 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 鸣放鞭炮也日益受到限制或者被取缔[1], 春节传统习俗中传统文化韵味越来越淡了。

(三) 春节传统习俗的重要性分析

解析本次调研数据得出, 虽然现在春节传统习俗有所削弱, 但是在潜意识中, 多数人认为春节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展是必要的。大家都表示, 春节的传统习俗是我们的财富, 是不可替代的。然而, 春节传统习俗的变迁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也考量着人们对春节传统文化的一个坚持。此外, 也有人担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东西方交流的日益密切, 西方文化的入侵会不断动摇着春节的地位。然而, 在本次调研中发现, 中国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西方节日。

二、分析建议

(一) 搭建文化桥梁, 发扬春节文化

春节传统节日的存在是继承和发展春节传统习俗的载体, 但要想使春节焕发勃勃生机, 还需要文化学者、文化部门以及我们自己的不懈努力, 研究和探讨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一座有机延续的文化桥梁, 在保留传统文化要素的同时, 为传统节日注入新鲜血液, 使之充分适应于时代, 赢得时代的青睐。同时, 也借助各种方式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承传统文化的进程中来。

(二) 调整相关政策, 保护传统民俗

燃放烟花爆竹在春节习俗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应该重新认识烟花爆竹的文化功能。为了安全起见, 城市中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已越来越紧。在这一现实状况下, 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 在保证安全的同时, 设置部分的烟花爆竹燃放点, 让普通大众到指定的地点燃放烟花爆竹, 体验春节氛围。这不仅保证了大众的安全, 也使得春节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新的传承。

此外, 也可组织学术界加强对于全国各族人民春节民俗的全面调查, 总结春节民俗在民族认同、价值观培养和美学方面的意义。[2]

(三) 开展文化教育, 推动文化发展

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 应该对在校学生广泛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比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举办有关春节等传统文化的讲座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 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成每位大学生的基本素养, 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精英,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同时, 在现代化通讯工具不断发展的今天, 也可通过各种媒体, 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扬。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将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人们心中。

三、结束语

春节传统节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 是大家共有的精神家园。总结本次调研, 普通大众对春节传统习俗的继承情况较好, 但是人们对于春节传统习俗的认识不够深刻。大众应自主加强对春节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 相关部门也应该适时地对大众进行春节传统习俗等方面知识的普及, 促进春节传统习俗的推广和春节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因为这是集体的精神财富, 只有每一个人都意识到春节传统习俗的重要性, 开始承担起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任, 中华文化才能在新时代勃发生机。

摘要:春节是我国民间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 但有许多人认为现在的春节传达的传统文化的味道淡了。作为当代大学生, 我们应当重视春节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努力弘扬民族文化。通过此次调研, 了解当前春节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现状,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 解析民众对春节传统习俗的认识和重视度, 为弘扬传统文化, 振兴中华文化, 继承与发展春节传统习俗提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春节,传统文化,继承,发展

参考文献

[1]巫肇胜.文化社会学视野下中国春节习俗与文化变迁[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8, 31 (04) :105-114.[1]巫肇胜.文化社会学视野下中国春节习俗与文化变迁[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8, 31 (04) :105-114.

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篇8

作为晚会的最大赞助商,雅戈尔当仁不让地彰显其宁波服装界龙头老大的地位。尽管旗下的产业已经多元化,但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却在不同场合多次声称:“惟有服装主业可以成就我的梦想。”

“几大企业都在寻求升级和改变,服装产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宁波市服装协会秘书长张晓峰告诉本刊记者。

六大品牌形成方阵

提到雅戈尔,宁波人会说,雅戈尔不仅仅是服装。

这是一个庞大的民营企业,近年来,这家以服装业起家的公司,成功地进行了多元经营,在金融投资、房地产业务上做得颇有成效。在业内,许多企业家形容雅戈尔有三驾马车拉着快步前进。

在三大业务板块形成鼎立格局后,让外界对雅戈尔的服装主业印象模糊,并认为雅戈尔可能已经丢失其服装主业,转型成为一家资产投资公司。

但是,在本次服装节前夕,一向低调的李如成却频频亮相媒体,对外坚定声称:“惟有服装主业可以成就我的梦想。”

在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0年严厉的宏观调控后,这位经验丰富的老舵手坦承,自己当年曾经有过彷徨,但是如今却坚定从容,服装主业才是他的最爱。

在本届服装节上,雅戈尔集团副董事长李如刚表示,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服装业作为中国的传统产业,需要进一步做精做强。雅戈尔是他一手创立的服装品牌,要在今后5至10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几年来,雅戈尔一直在追求品质。”

雅戈尔转型升级最大的亮点,是从制造者到品牌创造者的转变。经过数年的精心打造,雅戈尔通过自主创意和创新,成功构建出六大品牌方阵,提炼出独特的品牌内涵和文化,并通过雅戈尔的营销渠道,逐步在国内市场打开。

值得注意的是,雅戈尔旗下的六大品牌形成各自的品牌定位和产品风格。目前雅戈尔有设计师200多位,主打品牌YOUNGOR突出功能性;高端品牌MAYOR旨在打造中国的量身定制品牌,低调奢华;GY品牌以时尚风格构筑年轻人的概念世界;CEO代表英伦海岸风情;HANP健康、环保,清新淡雅源自天成;Hart Schaffner Marx则传承美式休闲风。

据李如刚介绍,如今的雅戈尔品牌工作室与日本、欧洲等一流的设计团队合作,并已经在意大利等地筹建设计中心,采集时尚信息,及时吸收新鲜理念。

销售渠道的畅通是雅戈尔多品牌经营成功的保证,也是雅戈尔品牌自我超越的法宝。目前,雅戈尔销售团队有10000多人,国内专卖店有400多家,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网,能保证产品的快速销售。近年来雅戈尔国内市场销售劲增,销售额年均增长20%,利润增长超过38%。

早在2000年,雅戈尔就在全国各大城市的黄金街区置业,开设自己的服装专卖店,目前,雅戈尔有自营店25万平方米。当年购买的店面,如今的市值和租金已翻数倍,旁边都开有珠宝等奢侈品专卖店,但是雅戈尔却发文要求销售公司,自有物业必须保证一楼是雅戈尔品牌销售。

以雅戈尔在上海南京路的店面为例,这一店面当时买入价是1. 5亿,现在价值7亿,但是这一店面做雅戈尔的销售不过2000多万元,远比出租收入低。“物业自用对企业利润来说,可能有一定的代价,但从企业的整体品牌和价值来看,这是值得坚持的。”雅戈尔集团副董事长李如刚表示。

打通产业链

在宁波服装界人士看来,雅戈尔对品质的追求永远是孜孜不倦。

追溯历史,从雅戈尔的前身青春服装厂开始,雅戈尔就是一个制造型的服装企业,早年具有丰富的OEM经验。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雅戈尔以“北仑港”为品牌,做出高质量的衬衫,打入全国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起,雅戈尔品牌创立,并开始控制产量,提高工人素质,健全营销渠道,设立各地的营销分公司。

到本世纪初,服装业产能逐渐过剩,销售市场也逐步转型。在服装行業买方市场形成后,如何来突出品牌的个性成为雅戈尔追寻的目标。

在产业工人技术日臻成熟的情况下,服装面料问题成为当时雅戈尔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时,李如成就认为,男装的发展会高度同质化,面料成为男装发展的瓶颈。雅戈尔甚至一度寻找国外的面料供应商,希望为雅戈尔单独开发面料,但是这一举动遭到对方的拒绝。

经历彷徨后,雅戈尔决定进军服装的上游产业:棉纺和毛纺。2003年,雅戈尔投资10亿在宁波建设纺织城,面料供应得到保障后,雅戈尔的服装产业战线得到进一步延伸,并开发出各类高端面料的防皱抗皱衬衫和西服。

如今,面料革新在雅戈尔又有新的意义。

在雅戈尔六大品牌之一的汉麻世家工作室,雅戈尔在新疆租用大片土地种植汉麻原料,并雇佣科研人员对汉麻面料开展了创新性的研发,用丝光处理工艺来处理汉麻,让汉麻面料表现出凉爽、透气的特点,并消除了麻类面料所具有的粗糙、刺点多的劣势。这一技术让汉麻面料呈现出纹理细腻光洁、外观光泽华贵、手感柔软、不起毛起球、强力弹性好的特点。

这一名为“高支汉麻双丝光针织天然多功能面料”被列入2011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并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扶持经费,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除此之外,雅戈尔在混纺面料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目前雅戈尔已经研发出了一款由大麻和绢丝交织的混纺面料,这款面料既保留了麻类面料环保、透气、凉爽的特点,又具有手感柔软、悬垂性好、不易褶皱的优点,非常适合女装和贴身服装使用。

宁波服装界曾流传一个段子,某次服装企业行业会后,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和杉杉集团总裁郑永刚闲聊时,一身轻松的郑永刚开玩笑地对李如成说,你现在都去新疆种地了,难道以后还要放羊不成?李如成一本正经地回答,这个还真有可能。

宁波服装协会秘书长张晓峰沉浸宁波服装行业已经有20多年,他认为,雅戈尔是一个庞大的企业,李如成是一个有追求的服装人,“他所追求的理念值得业内尊敬。”

杉杉商社

同样是宁波的服装企业,杉杉集团如今却走出一条与雅戈尔截然不同的路。

2011年9月23日,杉杉联手三井不动产株式会社共同开发的宁波杉井奥特莱斯商业广场开业,在当天的见面会上,杉杉集团掌门人郑永刚高调宣称,杉杉将转型升级做中国商社。

这是三井财团在中国开发的第一个综合商业项目,杉杉作为中国合作者,也再一次成功转型。开门迎客的杉井奥特莱斯名品折扣购物广场汇集了时装、鞋帽、饰品等15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包括巴宝莉、普拉达、范思哲等众多一线品牌,名品折扣店铺全部由国际品牌直接开设。

除了该项目外,杉杉与日本财团伊藤忠商事共同投资的城市地标综合体宁波中心设计方案也首次亮相。回望2009年,杉杉与伊藤忠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首次联手进军商业地产。按照目前的规划,宁波中心是未来宁波新城的地标性建筑,预计2017年全部完工,建成后将集高端购物中心、超白金五星级酒店、国际甲级写字楼和酒店式公寓为一体。

在当天的亮相会上,杉杉集团总裁郑永刚保持一贯的高调。在郑永刚眼里,全球做奥特莱斯最好的一个是美国的切鲁西,一个是日本的三井,杉杉都接触过,但日本三井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机会愿意进入中国,杉杉选择了与三井合作。

按照杉杉的规划,未来十年还将在国内布局15家到20家奥特莱斯,引导都市人群新的生活方式。杉杉的目标是立足中国市场整合全球资源,利用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帮助国际知名品牌将库存资源变现。

“这也是中国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案例,我们正在为内需消费升级做准备。”郑永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商社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杉杉有把每一个产业做到最顶级的决心,下一步不排除收购欧洲一线品牌的计划,现在正在谈判之中,估计两三年就可能成行。

此次亮相,被誉为杉杉的高调回归。自从1999年杉杉将总部迁往上海之后,杉杉逐渐淡出宁波人的视野,但是杉杉在宁波的影响力从未消失。

“这几年来,我们的新能源和商业地产,一直都做得很不错,中国商社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郑永刚在当天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

他甚至不希望别人提杉杉西服,“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别人见到我后,不会再说这个人是做西服的,就像一个人已经长大成人,别人总提他小时候的事。”

:服装界的电商之星

2011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年度大促销“双十一”。业界呼声最高的男装品牌JACK & JONES在电子商务的火海中被拉下马,与冠军宝座失之交臂,屈居第二。冲击市场成功上位的,是宁波本土化的一家法国英伦休闲品牌GXG,它的名号如同它的品牌精神一样低调。

作为一家本土的宁波服装企业,GXG是轻资产运作的典型。宁波市服装协会秘书长张晓峰告诉本刊记者,如果雅戈尔和杉杉等大企业是在市场中打阵地战,那么GXG是打运动战。

张晓峰介绍,GXG是在电商领域最成功的宁波服装企业,它成功的经验无法复制。“以余勇为首的团队,对整个服装行业都有比较强的把握能力,他们非常勤奋,长期出差在日本和韩国,用借鉴的方式吸收韩国和日本的最新服装款式。”

除了好的产品外,GXG还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电子商务销售团队,这也是GXG能取得“双十一”大胜的法宝。

GXG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李淑君告诉本刊记者,GXG在电子商务上取得的成功,与GXG过硬的产品质量是分不开的。“线下第一,线上也理应获得第一”。

但是,她还是对整个电子商务团队给予高度的评价,这是一个由135人组建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6岁,在短短的一年半内,组建完成的客服体系和线上销售体系。

“我们的团队有小资情结和草根精神。”李淑君这样总结他们的团队。

“服装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只有小资情结的人,才能理解品牌的意义,做出品牌的溢价效应,如今的电商环境竞争十分激烈,很多人都在做电商,互联网无国界,必须24小时做客服,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需要草根的精神。”李淑君告诉本刊记者。

在GXG电商团队中,李淑君谈得最多的是理想。在她看来,现在的团队有凝聚力是因为大家都在为事业理想奋斗。她向本刊记者畅想团队的理想,从远期看,要将GXG电商公司打造成一个品牌运营公司,从中期看,她希望电商公司能承担其他品牌的运作,并都能做到线上销售的前三位。

上一篇:激情点亮事业下一篇:初中班主任工作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