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超声成像技术与方法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维超声成像技术与方法(精选6篇)

四维超声成像技术与方法 篇1

作者:魏晓光

来源:安太医院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革命化的进步被融入超声诊断系统,使得三维容积成像的速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得到了极大提高,目前已经发展到能够进行动态的四维成像。

高分辨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技术进步是超声诊断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尤其是在妇产科的应用,成为无可替代的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近年来四维超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非侵入性的诊断技术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四维超声技术能够克服二维超声空间显像的不足,成为二维超声技术的重要辅助手段。四维超声的进步体现在能够迅速地对容积图像数据进行储存、处理和动态显示其三维立体图像,并且能够得到多平面的图像,而这一功能以往只有CT和MRI技术才具备。目前四维超声尚不可能完全替代二维超声,但它的确为一些复杂声像结构的判断提供了大量辅助信息,并对某些病变的诊断起到二维超声无法替代的作用。它的应用潜能正随着经验的积累被逐步开发出来。

一、四维超声技术简介

三维超声是将连续不同平面的二维图像进行计算机处理,得到一个重建的有立体感的图形。早期的三维重建一次必须采集大量的二维图像(10~50幅),并将其存在计算机内,进行脱机重建和联机显示,单次三维检查的图像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达数十兆字节,成像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时间。近年来三维超声与高速的计算机技术的联合使其具备了临床实用性。三维表面成像在80年代首次应用于胎儿;90年代初期开始了切面重建和_一个互交平面成像;容积成像则开始干1991年;1994发展了散焦成像;1996年开始了实时超声束跟踪技术,而最新发展的真正的实时三维超声可以称作四维超声(four—dimensional ultrasound),数据采集和显示的速率与标准的二维超声系统相接近,即每秒15~30帧,被称作高速容积显像(high speed ultrasotlnd v01umetri clmaging,HSUVI)。真正实现实时动态三维成像,将超声技术又提高一个台阶。新景安太医院拥有4台四维彩超,专业的四维彩超检查医生,此技术已经在我院临床使用4年多,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四维超声成像方法有散焦镜法、计算机辅助成像和实时超声束跟踪技术。

(一)散焦镜方法(defoctJsi rlg lens metriod)也称厚层三维图像,方法简单,费用低。装置仅需在凸阵或线阵探头上套上一个散焦镜。用此方法可以对胎儿进行实时观察,然而胎体紧贴宫壁时图像就会重叠,使胎儿图像辨别困难。

(二)计算机辅助成像 是目前首选的三维成像方法,成像处理过程包括:获取三维扫查数据;建立三维容积数据库;应用三维数据进行三维图像重建。

(三)实时超声束跟踪技术 是三维超声的最新技术,其过程类似于三维计算机技术但可以立即成像。仅仅需要定下感兴趣部位的容积范围就可以住扫查过程中实时显示出三维图像,可以提供连续的宫内胎儿的实时三维图像,例如可以看到胎儿哈欠样张口动作等。

二、四维超声成像方法

四维超声的临床实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对此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只有了解四维超声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熟练掌握四维超声诊断仪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才能充分发挥三维超声的最大作用。

(一)四维成像的主要步骤与成像模式 常规四维成像包括以下步骤:

1.自动容积扫查 以三维容积探头进行扫查,获取三维数据。三维数据是通过超声探头扫查平面的移动而获取的大量连续二维断面图。现有的三维探头都配有内置的凸阵或扇形探头,探头内电磁感应器可以感应出每一断层的相对位置和方向。每一断面的二维图像信息连同其空间方位信息都被数字化后输入电脑。实时二维扫查是基础,根据感兴趣区域的空间范围,任意调节断面的角度、扫查深度和扫查角度,确定三维容积箱(volume box)的位置和大小后进行扫查。任扫查时可以根据感兴趣区的回声和运动特征调整扫查速度。对运动的目标可选用快速扫查,但获得的图像空间分辨力低;低速扫查图像分辨力最高,但易受运动影响;正常速度扫查的空间分辨力介于两者之间。

2.三维数据库的建立 探头扫查获得的数据是由许许多多的断面组成的合成数据,作为三维数据库输入电脑,可以通过滤过干扰信息改善数据的质量。三维数据库包含一系列的体积像素,每一体积像素既是灰度值也是亮度值,见图1—2一l。

3.三维图像重建应用三维数据库可以重建出各种图像,包括三维切而重建和立体三维的观察。

(1)切面重建:成像最简单,通过旋转三维数据库可以选定任意一个平而的二维图像,进行多平面图像分析。尽管得到的是断面图,有时对诊断却非常有用,冈为许多平面(例如子宫的冠状面)是二维超声难以观察到的。

(2)容积成像(volLime rendering):是一种基十体积像素(voxel)的三维数据库的视觉工具。一个像素(pixel)是二维图像的最小的图像信息单位,一个体积像素则是三维容积数据中最小的图像信息单位。在二维的有立体感的图像L的每一个像素都代表着一组三维体积像素,沿着投射线的多个体积像素经过分析处理后

1)表面成像模式:采用此方法能够建立组织结构的表而立体图像。通过旋转三维立体数据库选择感兴趣区域进行成像,非感兴趣区可以去除;采用合适的滤过功能,可以滤过周围低回声,使图像突出,例如去除羊水内的低回声,突出眙儿表面高回声,滤过高时还可以突出胎儿骨骼结构,显示出高回声结构的立体图像;应用图像自动回放的旋转功能,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像;另外还可以调节图像的明亮度和对比度,使图像立体感更强。

2)透明成像模式:将实质性的组织结构的所有三维回声数据投射到一个平面上,选择性地显示出高同声或低回声结构的特征。采用这种模式要求感兴趣结构的回声特征较周围组织回声高或低,例如骨骼、血管或囊性结构。此模式能够产生类似x线照片的效果,但与x线照片不同的是,可以通过回放旋转功能从各个角度来观察图像。

3)彩色模式:在扫查中采用多普勒方式,可以进行血管内彩色血流三维重建。三维多普勒能量图不但能够观察组织结构内的血流情况,还可以提供一定容积内血细胞量的间接资料,三维血管成像方法能够跟踪血管走向,区分重叠血管,见图2一l一

10、图2一l一19等。三维彩色直方图是最近开发出来的能够客观定量分析血流的一个新指标,是指单位体积内代表血管化程度的彩色成分的百分比和代表血流量的平均彩色幅度值,它为定量评估生理和病理情况卜的血管生成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二)容积成像的步骤与方法 在数秒钟内完成扫查和建立三维数据库后,可以立即进行容积成像操作,也可以把数据储存入仪器内,过后再调出分析。容积成像的基本步骤

(1)确定成像范围:在所扫查的三维容积资料中选定出感兴趣区域(即容积箱),任容积箱外的结构将不会被成像。

(2)选择成像模式:根据感兴趣区域的回声特征合理选择成像模式,以能够突出病灶特征为原则。

(3)图像的滤过处理:表面成像时利用滤过功能对周围低回声结构进行适当的抑制,以突出表面结构特征。

(4)旋转三维图像:进行图像定位,使立体图像处于最佳显示角度,从而得出最佳三维图像。

(5)立体电影回放:采用电影回放的功能可以从不同角度动态地观察图像,立体感更强。

(6)电子刀的选择:利用电子刀的功能能够去除与感兴趣结构表面无关的立体回声结构,以及不规则的周边,使图像从任何角度上看都更为清晰、重点突出。

三、四维技术的优点

最新四维超声系统在妇产科应用的主要优势在于四维容积扫查方式的进步和四维数据处理方式的进步。

四维成像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能够获得任意平面的图像,并标明其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有利于对图像进行仔细分析,减少主观因素干扰。

2.具有精确的体积计算功能。常规的二维超声只能获取一个组织结构的三个切面,通过三个切面的径线粗略地估测体积,当目标形态不规则时则无法估计。三维超声可处理多平面资料,模拟出组织的形状,利用特定的容积计算公式得出体积大小,使体积的测量更为精确,尤其对不规则形器官或病灶体积的测量更具优越性。新近应用的在体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virtual 0rgan compute卜aidedanalysis,VOCAL)具有自动测最各种形态结构之体积的功能,能够描画和显示任何形态的组织器官外形特征,并计算出其体积,为不规则形结构的体积估计提供了最佳的手段。

3.能够对感兴趣结构重建三维立体图像,使结果直观。清晰的立体图像可以产生以下效果:

(1)对胎儿异常的观察更为细致,对了解病变的全貌优干二维超声检查,例如对胎儿唇裂的诊断等。

(2)对初学超声诊断者,有助于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理解图像的能力。

(3)胎儿异常的三维立体成像使母亲及其家属容易理解,避免医务人员解释不清所造成的不便。

4.四维扫查在瞬间完成,获得的容积数据可以全部被储存起来,数据可以在患者离开后随时调出来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存储数据,由此带来的优点是:

(1)不必匆忙对疑难病例下定论,可以在充分讨沦后得出更准确的判断。

(2)减少了病人因检查时间长而造成的不适,降低了超声检查时间长对胎儿的可能损害。

四维超声成像技术与方法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9例, 均来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进行子宫畸形诊断患者。其中对患者采用四维超声技术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进行子宫畸形确诊。患者年龄20~42岁, 平均31岁。其中原发性不孕患者8例, 占比20.5%, 继发性不孕患者6例, 占比15.4%, 流产或反复流产史患者15例, 占比38.5%, 人流不全患者5例, 占比12.8%, 所有患者均以宫腔镜以及腹腔镜的手术诊断为参考依据, 且无子宫肿瘤以及宫腔变形情况。

1.2 所选仪器和操作方法

超声仪器采用美国phipils公司生产的HD-15及GE公司生产的Voluson 730 Expert超声诊断仪, 以RAB2-5和4C-A作为经腹部容积探头, 其中阴道探头使用5~9 MHz频率探头进行操作。实时四维超声成像依赖于探头对子宫矢状面以及内膜的清晰成像, 在成像过程中患者膀胱具有良好的充盈, 根据整个子宫的内部情况和表面模式为依据, 进行四维容积调整, 确保四维超声成像容积边缘贴近子宫内壁且与子宫内膜成平行状态。等到四维成像清晰完整以后, 进行及时的图像观察和存储。四维超声实时成像的诊断标准参考美国生育学会关于先天性子宫畸形分类标准。

在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操作前, 医护人员需对所有待诊患者进行生殖系统感染情况筛查, 确保在其月经3~7 d后无性生活情况下进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成像检测前对患者进行阿托品注射, 并确保患者取截石位和消毒铺巾。当子宫形态在影像上呈现梭型时, 应进行多角度转动球管进行成像, 确保子宫旋转倾斜下无梭型假相出现。观察子宫颈是否发育正常。对于术后进行的实时透视, 应根据需要进行抓取图片, 此时无需曝光。所有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检测和四维超声成像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且以宫腔镜以及腹腔镜手术诊断为依据。

2 结果

本院39例待诊断子宫畸形患者中不完全纵隔子宫患者13例, 完全纵隔子宫患者9例, 双角子宫患者2例, 双子宫患者5例, 10例为单角子宫患者, 造影组共有29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或者明确诊断患有子宫畸形, 其中漏诊完全纵隔子宫5例, 误诊3例不完全纵隔子宫患者, 双角子宫误诊2例, 单角子宫无漏诊, 2例双角子宫诊断为单角子宫。经四维超声成像技术检测不存在漏诊和误诊现象。详细结果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先天性子宫畸形是主要女性妇科疾病之一, 对于女性的身体健康等带来极大的危害,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 子宫畸形的种类划分和界定是诊断治疗医师确定合理治疗方案的首要前提, 通常情况下, 女性子宫畸形的种类大致包括不完全纵膈子宫、完全纵膈子宫、单角子宫、双角子宫以及双子宫等几种类型, 每种子宫畸形在实时四维超声成像过程中其病理形态具有各自的特点[2]。众所周知, 子宫畸形对女性患者的危害极大, 其主要表现为患者两侧副中肾管因融合而生成双子宫, 纵膈子宫的形成与患者子宫内间隔的形成有关, 因其造成吸收障碍而产生。其中纵隔子宫分为完全纵隔子宫和不完全纵隔子宫, 单角子宫的生成大多是由于患者两侧副中肾之一出现生长发育停滞而造成的。据相关临床跟踪研究发现, 四维超声成像对于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确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比于二维超声成像和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子宫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实时四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子宫畸形诊断方面较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医生可以根据子宫外形、宫底部有无切迹、切迹的深度、宫腔形态以及子宫内膜生长状况等情况准确的诊断出双子宫、完全纵隔或不完全纵隔子宫、双角或单角子宫等大部分子宫畸形。此外临床实践中, 子宫经常出现因位置偏移而导致过度屈曲和前后倾斜, 以及子宫内膜厚度不足, 甚至处于增生早期以及肌层和内膜无法对照等复杂的医学情况, 四维超声成像技术则针对上述情况能够直观、形象的为患者和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子宫畸形确诊过程中, 四维超声成像技术能够提供相对优质的图像, 为医生判断残角子宫、单角子宫等子宫畸形症状提供有力的图像分辨支持, 临床诊断医师在判断残角、残角内膜、回声与子宫内膜的一致性等均以子宫内膜的影像为判断标准, 由此提高子宫畸形诊断的准确性。

实时四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子宫畸形的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 在医学临床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实时四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突出的优势, 能够帮助医师准确判断和观察女性子宫的内部情况, 如宫腔内部结构、宫低外部轮廓, 对于子宫内膜形状、宫颈管的形态、宫低部切痕深度以及宫腔内纵隔的长度、厚度等的测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临床研究发现, 在患者月经后期进行四维超声成像技术有利于诊断和鉴别先天性子宫畸形, 同时有利于缩短患者确诊时间, 帮助患者减轻因外来因素影响子宫畸形诊断而带来的痛苦。总而言之, 四维超声成像技术在患者子宫畸形确诊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 在提高先天性子宫畸形确诊率的同时有力的缩短了患者确诊的时间周期, 减轻了患者因子宫畸形检测而受到的伤害和痛苦, 相比于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在子宫畸形确诊中的准确性, 四维超声成像技术具有价格低廉、成像简单、快捷、具有可重复操作性、同时对患者而言无创伤且子宫畸形确诊率高等优势, 因此, 在子宫畸形临床医学诊断过程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凡桂, 周毓青, 隋龙, 等.三维超声C平面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27 (6) :432-434.

四维超声成像技术与方法 篇3

1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优势

我国对于压力容器检验的关注度较高,而且在很多技术的选用上,都表现为严格的特点。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优势,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针对压力容器检测的多项指标有效明确,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不会对检测质量造成问题。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操作,能够与计算机技术、超声技术、成像技术等,均能开展有效的联合操作,这就很容易在压力容器检测的过程中,将各项指标有效的体现出来,减少疏漏。第二,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操作,在自身的难度上并不高,而且经过长时间的优化、革新以后,还增加了自动化、智能化的理念,这对于未来工作的开展,将会提供更多的保障。

2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原理

四维超声成像技术与方法 篇4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在该院进行常规建卡并进行产前筛检;②孕中期(21~28)周在该院接受二维超声、四维超声技术检测;③胎儿均经引产后尸检或产后随访获得;④该研究获得患儿家长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产前超声资料不完整;②未能最终确诊的胎儿。

1.2 研究对象

整群选取该院超声科2010—2015年初步筛选的879例高危孕妇产前进行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进行产前筛查,孕妇年龄21~39岁,平均(26.9±5.0)岁,产检孕周21~28周,平均(24.7±2.3)周,引产后解剖确诊32例、产后随访及超声心动图诊断7例,共确诊39例先心病胎儿。

1.3 检测方法

四维超声检测仪器logoiq500型(购自美国GE公司),探头频率设置为3~5 MHZ,SEQAII型二维超声检测仪器(购自美国GE公司)探头频率设置为3.5~5.0MHZ。孕产妇采取仰卧位或者侧卧位,探头涂抹耦合剂,明确胎儿心脏位置,启动3D图像,调整为三纬成像状态,并选取4D,在常规切面的基础上重点观察四腔心切面,同时包括双房切面、心室短轴切面、主动脉五腔切面等,观察胎儿心胸比、下腔静脉入口、卵圆孔瓣位置、室瓣、心房、心室、肺动脉与主动脉,并观察房室瓣以及大动脉起始部,确定有无大动脉转位,最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叠加处理,观察大血管有无分流或者房室瓣膜处的分流。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在SPSS 9.2统计学软件中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法;P值<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维超声、二维超声检查及金标准结果情况

金标准共确诊39例先心病胎儿,检出率为4.44%;四维超声检出41例先心病胎儿,检出率为4.66%,二维超声检出43例先心病胎儿,检出率为4.89%,3种方法先心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5,P=0.903>0.05)

2.2 四维超声、二维超声检查的诊断学评价

四维超声共正确检出38例先心病胎儿、漏诊1例、误诊3例,诊断的灵敏度为97.44%、特异度为99.64%、漏诊率为2.56%、误诊率为0.36%、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948;二维超声正确检出35例先心病胎儿,漏诊4例、误诊8例,诊断的灵敏度为89.74%、特异度为99.05%、漏诊率为10.26%、误诊率为0.95%、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847。

3 讨论

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另外有少部分患者畸形轻微、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而无需任何治疗,但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校正畸形[5]。虽然多数患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手术治疗,但花费巨大,患儿家庭的经济压力较大,而通过产前规范化的筛查,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可以进行引产,进而降低先心病患儿的出生率。采用三维容积探头进行图像的连续性采集,便于观察胎儿心脏立体结构,同时根据时间的连续性变化,进行四维立体功能成像,可以降低因为超声科医师经验不足导致的先心病的漏诊的发生[6]。

四维超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二维超声作出了补充,可提供大量的胎儿心脏容积数据,四维超声采用时空关联成像的技术,通过间接移动的门控式扫查,将患儿心脏图像的采集有效的融合,避免了二维超声更多地由超声医师大脑中建立主观影像来进行先心病判断的局限性[7]。普通二维超声对于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以及大动脉转位等复杂型的先心病难以全面判断,四维超声可以对于血管短轴切面、主动脉弓切面、五腔心切面、动脉导管切面、四腔心切面等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的观察面进行异常心脏结构的筛查,提高早期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8]。该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样本统计量,并以最终的引产解剖或者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于四维超声筛查的诊断学指标进行了分析。

四维超声技术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临床确诊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四维彩超检查快捷、操作重复性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维与三维彩超的缺陷,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霞,田青,陈峰,等.肺部超声指导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41):3347-3350.

[2]李守军.先天性心脏病的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现状与展望[J].中国循环杂志,2015,24(11):1033-1034.

[3]赵建霞,邵华,任晓美,等.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病死原因及变化趋势统计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5):8-10.

[4]曾施,周启昌,周嘉炜,等.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全脑血流灌注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22(8):661-664.

[5]Araujo J E,Tonni G,Chung M,et al.Perinatal outcomes and intrauterine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fetal intervention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6,24(6):90-93.

[5]Paladini D,Alfirevic Z,Carvalho J S,et al.Prenatal counselling for neurodevelopmental delay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The results of a worldwide survey of experts'attitudes advise caution[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6,24(6):102-105.

[6]鲍海华,孟莉,谢冬梅.小儿高原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磁共振表现[J].磁共振成像,2015,6(12):927-931.

[7]杨岚,茹彤,顾燕,等.细化四腔心切面筛查技术对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率的价值[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17(8):570-572.

四维超声成像技术与方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2014 年于我院因甲状腺肿块就诊并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74 例, 其中男29 例, 女45 例;平均年龄 (41±1.3) 岁。常规查体见甲状腺结节均≤2 mm, 无其他不良反应, 本组74 例患者均于我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且恢复良好。

1.2 纳入标准符合甲状腺肿的常规诊断标准[3];常规查体可见患者颈前部有明显结节, 且≤2 mm;患者年龄在35 岁~50 岁之间;试验需征求患者同意方可进行, 签署知情同意书, 符合伦理学标准。

1.3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心脏、肝脏以及肾脏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患有严重神经功能病症的患者予以排除;不能配合至完成试验的患者予以排除;患有恶性肿瘤患者予以排除。

1.4 方法常规超声检查:患者首先取仰卧位, 枕后可根据需要放置高度不同的靠垫, 以便暴露颈部方便检查进行, 身体保持放松状态。使用仪器探头对甲状腺进行扫描, 移动探头对患者甲状腺的回声、大小以及外形进行检测并记录, 必要时采取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测。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常规超声检查后予以患者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令患者暂时控制呼吸动作与咽部活动, 按压仪器探头, 对肿块部位进行详细观察诊断, 通过计算机处理出肿块组织的二维图与弹性图, 并计算出图中病理组织的面积。通过5 分法对患者进行分级, 若病理组织部分观察到大面积绿色, 则评定为1 级;若病理组织区域观察到大面积绿色和小面积的蓝色, 则评定为2 级;若病理组织区域观察到大面积的蓝色与小面积的绿色, 则评定为3 级;若病理组织区域观察到大面积的蓝色, 则评定为4 级;若区域内, 只可观察到极少的面积呈蓝色, 则评定为5 级。

活体检查:检查后全部患者均进行手术, 将甲状腺肿块部分切除, 并做病理培养, 诊断具体肿瘤情况, 检验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 加以比较并记录。

1.5 诊断标准常规超声诊断标准: (1) 患者检查见肿块周边呈不规则态。 (2) 肿块表面出现钙化现象。 (3) 肿块中可见低回声态。符合上述标准其中一项以上, 则可诊断该患者为恶性肿瘤, 若未出现上述症状, 则诊断为良性肿瘤。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标准: (1) 患者的病理组织评级为4 级或5 级。 (2) 经计算后, 肿块的病理部分在弹性图中面积与在二维图中面积比值>1.5。上述标准符合一项则可诊断该患者为恶性肿瘤, 反之诊断为良性肿瘤。

1.6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病理组织结果:对74 例甲状腺肿块患者进行切除手术, 切除后统计肿块的性质情况, 记录如下:74 份病理组织中, 恶性肿瘤占24 例, 良性肿瘤占50 例。

常规超声检查诊断结果:对74 例患者予以常规超声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对肿瘤的性质进行诊断, 诊断结果如下:恶性肿瘤24 例, 良性肿瘤50 例。与术后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原诊断24 例恶性肿瘤中有11 例为恶性肿瘤, 13 例为良性肿瘤;原诊断50 例良性肿瘤中有13 例恶性肿瘤, 37 例良性肿瘤。通过计算可得常规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64.86%。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74 例患者予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对肿瘤的性质进行诊断, 诊断结果如下:恶性肿瘤25 例, 良性肿瘤49 例。与术后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原诊断25 例恶性肿瘤中有24 例为恶性肿瘤, 1 例为良性肿瘤;原诊断49 例良性肿瘤患者均为正确诊断。通过计算可得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准确率为98.65%。与常规超声检查比较, 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率明显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5.92, P<0.05) 。

3 讨论

甲状腺肿块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症, 患者主要感觉吞咽困难, 呼吸障碍等, 一般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时, 患者前颈部外观症状明显, 一般就诊较为及时。患有甲状腺良性肿瘤概率远远大于恶性肿瘤, 若恶性肿瘤患者未及时发现, 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4]。由于治疗时医师以常规诊断方式对患者的肿瘤性质进行分析, 存在着主观的错误概率。若医师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的诊断不准确, 导致进一步的治疗也发生偏差, 对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选取合适准确的诊断方法成为甲状腺肿块的治疗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常规的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触诊法和常规超声检查法, 触诊法主要针对患病局部的形状、大小、硬度及患者的感受进行检查, 存在严重的主观错误的概率。常规的超声检查法为目前使用率最高的检查方法, 但也存在一定的误诊概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出现, 不断得到医师及患者的一致好评[5]。该技术可准确地监测到甲状腺肿块的大小、位置、结构、性质等情况, 为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试验中, 常规超声诊断的24 例恶性肿瘤中有11 例为恶性肿瘤, 13 例为良性肿瘤, 50 例良性肿瘤中有13 例恶性肿瘤, 37 例良性肿瘤, 通过计算可得常规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64.8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25 例恶性肿瘤中有24 例为恶性肿瘤, 1 例为良性肿瘤, 49 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正确诊断, 通过计算可得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准确率为98.65%。与常规超声检查比较, 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率明显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弹性力学的基础上, 通过超声的成像功能将其与数字信号相结合, 更准确地监测甲状腺肿瘤的性质, 对疗效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对74 例甲状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 证实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甲状腺肿块方面较之常规超声有明显优势, 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甲状腺肿块患者74例, 予以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参照,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的24例恶性肿瘤中有11例为恶性肿瘤, 13例为良性肿瘤, 50例良性肿瘤中有13例恶性肿瘤, 37例良性肿瘤, 常规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64.8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25例恶性肿瘤中有24例为恶性肿瘤, 1例为良性肿瘤, 49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正确诊断,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准确率为98.65%。与常规超声检查比较, 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率明显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准确诊断甲状腺肿块的性质, 与常规超声诊断法比较准确率明显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诊断,超声弹性成像

参考文献

[1]陈立斌, 许幼峰, 曹涌, 等.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肿块的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 21 (4) :268-270.

[2]陈林, 陈悦, 詹嘉, 等.灰阶超声、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应用鉴别诊断甲状腺肿块[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27 (2) :291-294.

[3]程柳柳, 李俊, 仲飞, 等.液基细胞学技术在颈部非甲状腺肿块针吸细胞学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4, 43 (17) :2748-2750.

[4]韩红霞, 宁春平, 田家玮, 等.弹性成像评分法与应变率比值对甲状腺肿块鉴别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1, 20 (5) :402-405.

四维超声成像技术与方法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经病理手术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28例, 男88例, 女40例, 年龄38~78岁, 平均 (62.3±3.8) 岁。患者临床表现为门静脉升高及肝功能减退。引起肝硬化的诱因:病毒性肝硬化62例, 酒精性肝硬化25例,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16例, 胆汁瘀积性肝硬化11例, 其他原因肝硬化10例。

方法:患者入院后经常规门诊病史询问后, 对患者行血常规、肝功能、病毒学以及生化指标检查。采用电子胃镜检查患者食管胃底是否发生静脉曲张, 并对患者静脉曲张程度进行分级, 了解患者出血发生风险, 并对已经出血的患者进行止血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及侧卧位, 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患者脾静脉内径大小、门静脉主干及脾脏厚度。

观察指标:根据胃镜诊查结果将胃底静脉曲张分为无、轻、中、重等4个级别, 正常为门静脉主干内径0.8~1.3cm, 轻度增宽1.4~1.5 cm, 中度增宽1.6~1.7 cm, 重度增宽1.8~2.1 cm。脾静脉内径正常0.6~0.8 cm, 轻度增宽0.9~1.0 cm, 中度增宽1.1~1.2 cm, 重度增宽1.3~1.7 cm。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门静脉高压的诊断结果:胃镜检查发现128例患者中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02例 (79.69%) , 其中轻度38例, 中度40例, 重度24例。腹部超声诊断发现:门静脉主干增宽84例 (65.62%) , 脾静脉内径增宽82例 (64.06%) 。

门静脉主干与食管胃底静脉的关系:经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发现, 静脉主干内径随着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 其检出率显著增加, 两组呈显著正相关 (r=0.412, P=0.000) , 见表1。

讨论

肝硬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 门静脉高压是晚期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2]。门静脉高压可引起患者多种严重并发症, 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尽早对患者门静脉高压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临床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胃镜是临床常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手段, 但由于其具有创伤性, 因此部分患者耐受性差, 影响诊断结果[3]。由于在门静脉高压早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尚没发生, 因此导致诊断困难。腹部超声作为无创、可重复性操作工具, 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

本研究中, 通过应用超声及胃镜对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检查, 通过检查发现, 门静脉主干增宽及脾静脉主干增宽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 从而表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能有效判断门静脉高压发病时的临床病理特点。

注:与无曲张组相比, χ2=3.986、4.785、5.021, *P<0.05。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旨在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经病理手术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28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术前均经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 分析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评价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脾静脉内径、门静脉主干及脾脏厚度间关系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胃镜检查发现128例患者中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02例 (79.69%) , 其中轻度38例, 中度40例, 重度24例。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能有效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变情况, 可为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前诊断提供指导。

关键词: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肝硬化门脉高压,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高茹, 高峰, 郝建宇, 等.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 2011, 31 (1) :21-23.

[2]郑浙悦, 王晓, 金国栋, 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4) :570-571.

上一篇: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一篇:县委书记在全县招商引资表彰奖励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