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节语文课
一、自我介绍电话QQ号
二、语文学习的意义
1、中考比重占几分之一 :总分的五分之一-----120分!
2、让我们拥有诗意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例子
(一)一个小伙子,登上了北京八达岭长城,不觉感慨道:“啊,长城!”旁边的人以为他诗性大发了,就很有兴致等着听他的下文,谁知他却说:“咋就这么长!”——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词汇的贫乏,常常会带来思想情感的苍白。
四、学习方法
1、贵在坚持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5、养成好的习惯
A、预习复习的习惯;B、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C、查字典的习惯;D、读书的习惯;E、记忆的习惯
五、其他规范
A、课上认真听讲,要控制自己不趴桌子
B、足够大足够厚的积累本
C、作业本摘抄生字,默写课文
D、作文本
E、检测本错题积累本,默写时容易错的字也可以写在上面
F、初中古诗词必背蓝皮书
G、黑笔、红笔、蓝笔
H、考试说明
六、要求
A考试、作文、作业一律用黑色水笔工整书写。(目的:规范要求,养成习惯)
B课本、检测本课前放在桌子上
C每节课前复习上节课内容
D 作业:
认真完成七、课后作业
你在新学期有什么新设想?语文的弱项在哪里?什么原因?想怎么解决?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对老师有什么要求?(结合你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谈谈。写在随笔本上,我阅读后回复)
附激励故事:
一个灰心丧气的青年人,因科举没考上,便颓废不堪,一蹶不振,整天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 年青人喃喃:“往下跑。” 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说完便飘然而去。(——只有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战胜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学习亦如此。)
一、第一节课非同寻常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这“一切可能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跃跃欲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告诉我们:“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怎样点燃这个火把呢?答案就是夸美纽斯的“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什么时候点燃火把呢?答案是“在一切可能的时间”。那么“在一切可能的时间”中间有没有一个“最佳时机”呢?我想是有的。我认为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就是教师“点燃火把”的最佳时机。
首先,第一节课是学生适应新学期、新环境的重要时间。学生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假期后,其注意力很难从各分散点立刻集中到课堂上来,兴趣点也很难一下子从电视、电脑、小说等方面全部转移到语文的课堂学习上来。学生需要一定时间来调整自己以适应新学期、新环境的学习。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机会进行修复,仅靠学生单方面的努力还是很不够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此时的不适应性,利用第一节课的先机帮助学生适应新学期、新环境的学习,使他们尽早度过这段过渡时期,调动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暂时不投入的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已经基本投入的学生更加快乐地投入。
其次,第一节课是新学期的重要开端。“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是学生从假期自主学习向课堂互动学习的心理适应过程,是教师正式进入课堂、介入学生学习的第一时间,其内容很可能会对学生这一学期的学习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此时,如果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激发,形成新学期蓄势待发的局面,就会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作用。
最后,第一节课也是教师展现语文魅力的重要时机。如果把一个学期看成是一条线段,那么第一节课就是这条线段的起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美感诱发点。学生重新回到课堂,对新的———最起码是新阶段的老师,对新的语文课满怀期待,此时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正是因势利导、趁热打铁的最佳时机。如果教师所上的第一节课,能够展示出语文学科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趣美,就能释放出语文艺术的迷人芳香,那么学生就会如沐春风,像一瓶老酒醉了乡愁。这种沉浸、熏陶,就会使学生对语文课“一见钟情”,“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样,学生的热情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这种积极的心态对下面语文课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相反,如果教师陈词滥调,毫无新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而有了这样的第一印象,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不是变被动为主动,而是变主动为被动。
由此可见,新学期第一节课将对整个一学期的学习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确实可以说是“点燃火把”的最佳时间。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细致分析,灵活设计,重课堂质量,投学生之所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充分发挥第一节课的积极作用,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有趣、有益,从而乐而为之。
二、分门别类精心设计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新学期第一节课的作用,让第一节语文课大放异彩呢?我经过一些尝试后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门别类地精心设计:
1. 新生班的第一节课应重在熟悉和适应。
当学生刚刚升入新的学校,进入一个陌生的班级,难免有些陌生感和无所适从。这样第一节语文课的重点就应是尽快地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熟悉起来,让学生迅速适应新语文课堂的氛围。比如,在教初一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时,教师可以用精心准备的、风趣幽默的语言进行自我介绍,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可以鼓励一些胆子大一点的学生主动到讲台上来做自我介绍;之后,还可以顺势指导他们设计名片。这样,学生就会兴趣十足,不仅会在名片上写上姓名、爱好,还会设计出有创意的展示个性的图案。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找同桌”。学生摸到写有谁的名字的纸条,就和谁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寓教于乐,符合初一学生好动好玩的天性,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合作,很快就会让师生、学生之间互相亲近起来,形成活泼开放的语文课堂氛围。而如果一开始就单调地讲解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要求,自然不会收到如此效果。
对于高一或五年制高职的新生可以采取更深入的方法。比如,有位特级教师,只要是给新生第一次上课,总是要讲一讲自己的工作成绩,给学生看一看他获得的奖状和自己出版的书,谈一谈他为此付出的辛勤努力。他这样做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另有目的。第一,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学生要有所追求。在追求理想的漫漫长途中,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任何人都不会不劳而获,告诉学生“路漫漫其修远兮”,要“上下求索”。第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生会想:老师能取得如此成绩,说明老师是一位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师,他一定能教好我们,我有信心学好语文。这样平等、诚挚的谈话式上课,更像一种成人间的交流。这样,在第一节课里,师生间就会有初步理解和信任,为以后师生间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方法看似平淡无奇,但现身说法,最易折服人心,应该说是一堂成功的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
2. 普通学期的第一节课要注意拓展与深入。
师生、同学之间已经相处一学期或一年之后,新学期第一节课的内容还可以和假期的语文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和所上研究课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从而拓展语文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学生假期的时间比较充足,活动范围也较大,能够完成在校期间不能完成的一些较复杂的、耗时较长的语文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一项户外调查,也可以是一项集体研究等。教师在放假前要拟好计划,把任务布置下去,然后利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对这些活动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总结,应该说这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简单些的可以是名著欣赏的交流会,是假期得意之作的朗诵会;复杂些的可以根据现行大纲的要求,结合要上的研究课,有目的地让学生在假期展开某些课题的研究,把第一节课上成“研究课题总结报告会”。
如在一次放假前我了解到:学生在暑假里都有旅游计划,于是我就布置了一项暑假作业,要求他们在开学初,以自己的方式向大家讲述一下旅游的收获。在下一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课堂活动的标题,拉开了新学期语文学习的帷幕。学生准备得很充分,纷纷争着上台来讲。有的画了线路图,绘声绘色地当起了“小导游”;有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许多照片,一边讲解一边展示当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形象又直观;爱好写作的已经用笔记录下所见所闻,一篇游记配乐朗诵出来,真的非常清新喜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你能说这不是语文课吗?这是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交相碰撞激发出的美丽火花。
再如,当今新的词汇层出不穷,学生往往在假期中会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接触到大量的新鲜词汇。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再加上新鲜时髦的语言更符合年青人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需求,往往会在假期中积累一批这样的词汇,不吐不快。于是,我为学生设计了《我们今天说什么》的课题,要求学生开学后的第一节语文课,专门谈一谈这种语言现象,说说他们假期里接触到哪些时尚词语,谈谈他们的理解和感受,谈谈透视这些词语背后所凸现出来的社会现象等。这又是一次非常有趣、非常受欢迎的语文活动课。
由此可见,要想学生有创造性,教师首先要有创造性。其实只要教师能做个有心人,许多新闻信息、身边发生的许多事情、周围的许多现象都能为课堂所用。
3. 临近毕业学期的第一节课可以进行鼓舞与激发。
在临近毕业的学期,根据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较重的特点,第一节语文课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来安排。我曾在毕业班上过这样一节课,唱主角的是两个伟大的人物———贝多芬和凡高。我收集了凡高的一些著名作品的图片,如《向日葵》、《乌鸦群飞的麦田》等。这些画作的特点是色彩浓烈,充满理想主义的热情,能从视觉刺激学生敏感的神经,使他们振作。我还从家里带去了两本书:《凡高传》、《贝多芬传》和一张贝多芬《命运交响曲》CD。上课的程序安排为:师生共述二人生平;读二人传记中精彩片断,凸现人物形象;赏析凡高画作,感受人格之美;静听贝多芬慷慨激昂的《命运交响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多舛的命运、顽强的意志、执着的追求,无不闪耀着光耀千古的人格的魅力和理性的光辉,它极易鼓舞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上下而求索”。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为学生排忧解难。这样的第一节课就是为他们呐喊助威,激发其勇气,“使他不惮于前驱”。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壶好茶,香气越芬芳,招引的顾客就越多。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能迅速激发阅卷老师的好奇心,扣住读者的心弦,也能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所以,“题好一半文”,要闯过高考作文关,使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一见心动,拟题好坏举足轻重。一个好标题的诞生,有的是精雕细琢,有的是妙手偶得,有的厚积薄发,有的灵光乍现,考场作文拟题则必须掌握一些创新技巧。
拟题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体裁出发,做到准确、简明、醒目、新颖。这就要求考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与媒体中有特色的语句。如引人注目的美伊战争,广州某报曾经发表了一则《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评论,这个标题就是巧借了柳永的词。
当然,标题也只是文章的眼睛,与全文的内容相比,只是个“引子”而已。但是,没有好“引子”,读者、老师就懒得往下看。作为应试作文,这势必会影响到考生的命运。所以,广大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上,千忙万忙也不要忘了给拟题留一点时间,不要到交卷时才匆匆写下题不对文、大而无当或毫无特色的标题。尤其要注意避免一个容易犯的错误——不写或忘写标题,那失掉的将不止是表面上扣的两分。
好的标题,首先应该切合话题,显示审题立意的准确。
好的标题应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应该独辟蹊径。应该小而巧。这里有三位考生拟的文题:“昭君的选择”“谁知红颜为江山”“干载琵琶作胡语”。这三个标题都是对昭君出塞的一种重新审视,可谓标新立异。第一位考生的文章记叙昭君深明大意。主动选择出塞的故事,歌颂昭君崇高的品质。第二位考生的文章是对“红颜祸水”观点的反叛。第三位考生的文章是写昭君心灵发人深省的歌唱。
标题应该讲究语言的锤炼,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文题新鲜活泼,言简旨远,美不胜收。我们看看三位考生的标题:“选择,是心灵的歌唱”“西部山水西部人”“站在心灵的十字路口”。第一个文题用了比喻,活泼新鲜。第二个文题用了反复,有整齐匀称美。第三个文题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好的标题应该优雅,有文化品位。拟题时,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借用诗文名句,也能使文题生辉。
技巧1:物象点染
就是选取生活中震撼过自己心灵的物象,并从声音、色彩、形态、情感等方面进行点化,以色彩鲜明、情味浓郁、动感强烈,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物象作为标题。如,2006年高考上海考生拟写的“流泪的日记本”“滴露的康乃馨”,河北考生拟写的“别让雨下进灵魂里”等。
这样的题目能够点染全篇,在物象的个体身上投射作者的情感、观点、好恶。
实例借鉴
樱桃红了
河南一考生
去年春天的一个清晨,我家门前的樱桃树第一次开了花,美丽极了。
那天,我穿着新式检察官服,第一次参加提审犯人。
没想到还真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怎么是你,玲?”我脱口而出。我实在没有想到,我第一次审问的对象竟是我高中时的同桌——玲。
上学时,玲对我很好,每年她家樱桃红的时候,她总是一大早就捧着樱桃在我上学必经的路口等着我。那艳如红玉的樱桃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那是我对玲的甜美回忆。
而今相逢,我们竟然近在咫尺却身处两个世界里。
毒品的侵蚀,已让玲的眼睛变得混浊,干裂的嘴唇透着青色,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神采。看着可怜的玲,我一句也没有再询问她,从头到尾都是老赵一个人问的。我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玲手捧樱桃的笑靥和那张痛苦的脸却总是在我的脑海里交替浮现。
后来,玲被拘役5个月。出狱那天,我去送她,把手机号告诉她,叮嘱她稳下来给我打个电话,并说:“玲,我家也种了一棵樱桃树,等樱桃红了,我也送樱桃给你吃。”
玲没有给我打电话,一切都像门前树上的樱桃花一样随风飘散了。
今年春天里的一天,翻开卷宗,我再一次惊呆了。因为玲的名字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她是这起绑架案中唯一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一天傍晚,我正坐在窗前看着雨点打在开满樱桃花的树上,电话响了,是玲打来的。“我该怎么办呢?……”她抽泣着说。“你只有一条出路,回来吧……或许,等樱桃红了……”电话的那端忽然没有了声音,玲的声音最后听起来细如游丝,我拨她打来的手机号码,却无人再接听。
樱桃花落了,露出一个个绿豆大小的青樱桃。我忽然发现门前树上远远看去已经一大片红了,我从树上摘下几颗樱桃,我要把它们送给昨晚已经回来自首的玲。
樱桃红了。
名师点拨
这是一篇匠心独运的散文。“樱桃红了”是文章的标题,又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一个美丽的物象,且有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仔细品读全文,“我”不就是成熟的“红樱桃”吗?初次审问的对象是“我”高中时的同学玲,“我”是那样的动情和不安,竟一句也没有审问,因为“我”还是一小朵初绽的樱桃花。而今接到玲的电话,我是那样的沉稳坚定,同学之间感情犹存,但它已经丝毫不再影响我对事物的判断。标题牵动全篇,而又韵味深远。
技巧2:画龙点睛
任何一篇文章的题目都绝非信手拈来,它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龙虽画得栩栩如生,但是要让它真正地腾飞,还需要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
“画龙点睛”就是用概括、点化、升华文章主题的方法拟写文章标题,语言精粹,切中肯綮,并能给文章增加灵动的色彩。如,2006年高考黑龙江考生拟写的“书香盈满人生路”,甘肃考生拟定的“绿化心灵”,山东考生拟写的“美,距离的忧伤”等。
实例借鉴
守护心灵的明镜台
河南一考生
是什么时候,“人之初,性本善”的歌谣遗落在烈烈的西风之中?
是什么时候,“与人为善”的美德褪色成发黄的书页? 是什么时候,菩提寺里的“暮鼓晨钟”声不再激起心灵的涟漪?
失落了泪珠的人们的心开始沙化……
有一偈子云:“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然而,菩提树繁华尽逝,明镜台亦非明亮。
原始森林鸟兽的哀鸣唤不醒残忍的人们,猎枪依旧;圣诞节的烛光里竟传来战机的轰鸣,令人悚然;失去自由的动物园里的熊也难逃劫难,使人震惊!
孩子会唱着“小鸟小鸟我爱你”然后“幼稚”地把鸟儿锁在笼子里;路人已经对马路上行乞的残疾人不顾一眼,故作文明的人们谓这曰“骗子”;失学的儿童学会了用怀疑的目光打量“善意”的捐助者。
究竟,人类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化?
人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迷失了自我,可为什么还在寻寻觅觅。在寻找着什么?人类大阔步走在新世纪时为什么还不时地回望过去,去找寻失落在历史深处的心灵“佛光”?是否人类在丢弃
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后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
回来吧,迷途的羔羊。
归来吧,“佛心”不死的人们。
让我们用悔的泪水擦亮心灵的明镜台,然后静待菩提甘露的降临。
古老的歌谣再度响起;
发黄的书页又现光泽;
碧海青天,风激水面;
圣歌渺渺,仙乐悠悠,严冬之后,又是春天……
名师点拨
标题闪亮动人,用“心灵的明镜台”昭示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品德,并能彰显文章的主题,画龙点睛,精彩灵动。作者阐述自己对人性的深层思考和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反思,省察人类社会“道德退化”的现实,热切地呼唤人们“用悔的泪水擦亮心灵的明镜台,然后静待菩提甘露的降临”,呼唤人类善性的回归,呼唤人们尽快绿化心灵的荒园。
技巧3:引用化用
就是引用、化用(略加改造)具有形象性、意蕴美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标题。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比如:“诚信”话题一“众里寻它千百度”,“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都是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涵深刻的双关含义。“环保”话题一“我想有个家——只小鸟的心声”,“宽容”话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理解”话题一“对面的老师看过来”,分别引用和化用大家熟悉、喜欢的歌名,活泼而有趣。“亲情”话题——“世上只有妈妈好”,“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引用的都是影视剧名,新颖而别致。“学习”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个性”话题一“将个性进行到底”,则是引用经典名言,典雅而深刻。这些标题,贴近生活,使人喜闻乐见,让人读来倍感亲切。
实例借鉴
莫怨山重水复,求得柳暗花明张芸芸
从远古的洪荒时代走来,刀耕火种,茹毛饮血,蒙昧,落后……从今日的信息世界放眼,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恐怕已不是几个单薄的形容词能描述的了。就像自然世界在一场接一场的浩劫之后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复苏,我们的先人在一步一步走向今日的坎坷崎岖之中,用生命的探索告诉他渴求进步的子孙——事物是曲折前进的,莫怨山重水复,求得柳暗花明。
我看见过金蝉蜕变时挣扎的苦痛,也同时领略了它获得重生的美丽;我看见过花朵在秋霜摧残下折断的腰身,也欣赏过它次年重新怒放的缤纷;我看见过一只蚯蚓被蹂躏捏断成为两截,我更叹服它们那惊人的生命——它们各自去寻找着生命新的方向,竟最终成为两个鲜活的新生命。自然物尚且如此,那万物之灵的人更应深谙这样的生存法则——没有曲折,便没有进步;没有坎坷,终不会有坦途。没有黑暗,振奋人心的黎明又从何而来?
走过一片荆棘,开拓者的足迹更加坚定有力。司马迁忍受身陷囹圄惨遭极刑的屈辱,鲁迅冲破黑暗势力的重重包围,爱迪生按捺住屡次失败的焦虑,法拉第承受着成功前不被人重视的寂寞……他们的人生道路,曲曲折折,但他们宁愿光着脚走过那片荆棘,匍匐着爬过那片沼泽,坚守着生命的执著,终成就了千古传颂的事业。谁说生活在牢笼中的生命就是卑微,谁说笼罩在阴霾之下的心灵一定绝望,谁又能说一千次的暗淡之后没有一千零一次的辉煌?
走过一片火海,真知者的思想熠熠闪光。忘不了罗马鲜花广场熊熊燃烧的大火,火光中真理的凤凰扑打着涅槃的翅膀;忘不了教会黑暗的地牢,黑暗中真理如金子般闪闪发光。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到布鲁诺的舍生取义,从伽利略的缜密研究到开普勒的“行星三大定律”,真理这块真金在血与火的熔炼中才显出它的本色,人类社会才真正开始“拨开云雾见太阳”,真正揭开认识探索宇宙的帷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曲折中前进,新事物必将展示出其最旺盛的生机。纵然病毒肆虐,吞噬健康的肢体,我们藐视它暂时的嚣张得意;纵然国际风起云涌,和平举步维艰,我们藐视它片刻的淫威……我们坚信,没有比足迹更遥远的旅途,没有比脚步更高大的山峰。莫怨山重水复,只求柳暗花明!
名师点拨
这是一篇以“曲折中的前进”为话题的考场作文,当时阅卷老师给了59分的高分。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莫怨山重水复,求得柳暗花明”是化用耳熟能详的诗句而成的,再恰当不过地体现了话题所蕴涵的题旨,做到了观点鲜明,这是最抢眼的一点;其次借助金蝉蜕变后的美丽、花朵折身后的缤纷、蚯蚓遭难后的重生进行类比联想,引出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惨遭屈辱、卑微暗淡、舍生取义后的辉煌,并引用诗句和名言巧妙联系现实,紧扣题旨缜密构思,过渡自然,逻辑性强,尤其在简练的排比句、恰当的词语、灵活的句式等方面的选用更有独到之处。在时间紧迫的考场上,能有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实属难能可贵。
技巧4:妙用修辞
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反问、借代等修辞手法拟题,追求标题的新颖含蓄、精练生动。如,2006年高考河南考生拟写的“扬州,别哭”,浙江考生拟写的“给心灵安上翅膀”,2005年高考河北考生拟写的“暴风雨后的彩虹”等。
这种方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比如:“心愿”话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诚信”话题——“守住你的金矿”,一个用明喻,一个用暗喻,二者均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生动形象。“生态”话题——“老鼠对猫的秘密挑战书”,拟人,色彩鲜明,表意丰富。“故乡”话题——“千年月色万年情”,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文化”话题——“‘文化快餐’真的不足取吗?”反诘,加强语气,增强效果,发人深省。“青春”话题一“长发长,短发短”,对偶,表意凝练,琅琅上口,抒情酣畅。“环保”话题一“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呼告,语气有力,振聋发聩。这些题目,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所以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又像一块块磁石,吸引读者的心。
实例借鉴
流泪的红莲花宋文娟
我是一只貂,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貂。严寒冰冻没有使我冷酷无情,白雪晶莹赋予我善良的性情。然而,这种善良却被猎人利用,利用我对他付出的善良,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
我才两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哥哥接二连三地被善于伪装的猎人捕杀,我眼在流泪,心在滴血,谁来安慰我的孤独和凄凉……狡猾的猎人总是利用我们善良的本性,佯装冻死,引诱我们上当。我们珍视生命,同情每一个遭遇厄运的生灵,为此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遇到躺在雪地里的猎人,我们总会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他,于是猎人腾身而起,用一把尖刀刺进我们的心脏。猎人就是用这种卑劣的手段谋杀了我的三位亲人……
有一天,我和我死去的三位亲人一样看到一个冻倒在冰天雪地里的猎人。我知道,我离死亡只不过几步距离了。因为,我知道自己一定会去
救他,我不会也不能拒绝善良。他可能是装死,但他如果真是冻倒的,我不去救他,我是不会原谅自己的。
就这样,我一步步走近他,也一步步走向死亡。当我用自己的温热去温暖他冰凉的身体时,我多么希望温热的不仅仅是他的身体,还有他的灵魂,我闭上了眼睛,等待他灵魂的苏醒……也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突然,我感到心口一阵绞疼,睁开眼睛,血从我的胸中往外涌流,流到洁白的雪地上,就像一朵盛开的红莲花,在白雪的映衬下,那么耀眼,那么刺目……我丝毫没有挣扎,我知道挣扎是徒劳的,我在迷茫中听见了猎人的笑声,“哈哈哈……傻瓜,又一个傻瓜……”是呀,我真是一个傻瓜!
在我临死那会儿,我也没有想清楚到底谁是凶手。是人类的残忍狡诈,还是我的善良仁慈?
秋天的大街上,一位贵夫人身穿一件貂皮大衣,你听见她身上发出的呜呜悲鸣了吗?那是我的心在哭泣!朋友,请你仔细听听,或许你就会想到雪地里那朵盛开的红莲花,流着泪的红莲花。
名师点拨
“流泪的红莲花”是个含有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它关乎文章的中心情节,极具形象性、情感性。雪地里“流泪的红莲花”是一个凄美的形象,是高尚,也是哀伤,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全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诉说“自己”为猎人付出善良而被残害的遭遇和内心的哀伤,而标题则通过妙用修辞有力地渲染了这种伤感。
技巧5:设置悬念
这种方法,就是以奇特的物象、反常的组合、感情化的动作、离奇的事物、新奇的观点或出人意料的判断为标题,以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如,2006年高考福建考生拟写的“箭锋上的友情”“我就是戈多”,2005年高考吉林考生拟写的“我的吆喝。母亲的泪”等。简单来讲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引导读者去追寻。比如:“素质教育”话题——“十六岁,老朽了!”“素质教育”话题一“考试魔鬼定律”,“男孩女孩”话题——“三个女生一台戏”,“人与自然”话题——“两只流泪的爱情鱼”,“人与自然”话题——“一只老鼠的手记”,“网络与生活”话题——“谁的眼泪在飞”。
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怎么变得老朽了?“考试”还有“定律”?并且“魔鬼”?三个女生到底能演出一场什么样的好戏?两只鱼怎么流泪了?怎么还有“爱情”?老鼠还有“手记”?这家伙究竟在里面记了些什么事?在“网络年代”,到底有多少人的眼泪在风中飞舞?这些题目,任谁也会眼花缭乱,任谁也想探问究竟。
实例借鉴
哥,是捡来的吗湖生
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头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劳力。
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
哥真是捡来的吗?在无边的黑夜里我问着依然闪烁的群星,也许它们知道哥是不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哎!想起娘,想起我一问她哥是不是捡来的,她就偷偷抹泪的样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心痛而又无奈的样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捡的吧。群星无语,只有无边的思索融化在无边的黑暗里。
然而,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
全村都愕然了,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一样斜依在门槛上,银发中央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地挣脱亲生父母温暖的手,冲向走田,阳光下哥黝黑的脸上滚动着颗颗水珠,是泪?还是汗?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滥,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哥”。
哥傻笑看看着我,说:“回去多陪陪咱娘,她为你牺牲了不少。”
娘,娘为我牺牲了不少,是的,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一头牲畜。
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我对娘说:“这不公平!”娘只笑笑说:“你上学要营养。”
原来,我现在才明白,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娘亲,还是我跟娘亲,娘为什么要这样做?
此刻我方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它像一股叮咚的来水,滋养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我前进的力量。我多想问问娘,我比她的儿子更重要吗?也许不必了,因为娘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娘这个最最善良的人对事物的认知。
名师点拨
标题“哥,是捡来的吗”于反问中留下悬念,是一个极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考生围绕这个悬念,构筑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初一看,会以为这篇记叙文的主人公是“哥”,直到读者明白真正“捡来的”不是“哥”而是“我”时,才知道文中真正要写的人是“娘”,“哥”只不过是用来衬托“娘”的无私罢了。母亲的伟大精神,拨动着读者的情感之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就是利用事物间的相关性、相似性,联想到与已知事物在形式、内容、性质、特征等方面相通的其他事物,从而拟出别开生面的题目来。如,2006年高考湖北卷要求以“三”为触发点,写一篇文章,考生拟写的标题有“把握三角形的支撑”“韩信三思”“三岔口”“三生有幸”等。
这样的题目相比较于那些中规中矩的题目,显然多了吸引读者眼球的力量。题目可能比话题含蓄了一些、曲折了一些、耐人寻味了一些,但是,没有关系,耐心读来,会发现题目以一种更加独到和形象的方式再现了话题的要旨。一旦明白了这层意思,题目就显得妙不可言。
实例借鉴
给自己鼓掌李小倩
一个人走路,实在有些累,烈日、风雨、泥泞、荆棘……还有那无孔不入的孤独。在那长长的漆黑的夜里,在那茫茫的渺无人烟的荒原上,最盼望的是一点人的声息。那就给自己鼓掌吧,在那艰难的行程上,在那孤寂的天空下,用自己的鼓掌慰藉自己干涸的心灵。
不是喜欢浮躁的喝彩和炫目的鲜花,为自己鼓掌,是为了继续那脚步下的路。那路长呀,那路难呀,掌声,还非得是自己的掌声,才能使自己鼓起最后一丝的力气。
会有那么个时候的。你走了很久,也走了很长的路。风尘爬满了额头,两颊印满了沧桑。
你累了,嘴唇裂了,嗓子也哑了,两腿更像是灌满了铅。你看了看,前面还满是泥泞,还是望不到头,还是看不到一个人的影子。你的心动了,你想找个有水有革的地方,洗洗面庞,润润嗓子,然后躺在草地上歇歇。——为自己鼓掌,用掌声唤回你快要迷失的魂灵。上路吧,你已经耽搁了一会儿了。
你又在往前走,路面宽阔了起来,他们看到
了你的乱发和破烂的满是泥土的衣服。有人在笑,对你指指画画。你终于看见了许多人,然而也看见了许多不想看见你的人。你脸红了,头低下去了。——该为自己鼓掌了。你不属于他们,把力气都用在双脚上,它是你借以远航的生命之舟。
也会有那么个时候。你已经走得够远了,你甚至到达一个本来就挺不错的地方。与你心中的那地方相比,差不了多少,要差也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儿的天空也很蓝,这儿的草地也很茂,这儿的小鸟也在无忧无虑地歌唱。你停下了步子想留下来看风景了——给自己鼓掌,用掌声唤醒你的记忆:还有一个地方,那儿的天空蓝得像海,那儿的草中间盛开着鲜花,小鸟的歌喉更悠扬婉转。差一点毕竟是差一点,继续你的路吧,你要找的地方还在前头。
掌声该是给别人的,自己给自己鼓掌,会不会……会不会不太好?你不怕?……好。更热烈地为自己鼓掌吧!你觉得有些不好?也没有关系。——还是给自己鼓掌吧!在那些需要掌声的时候,在心里鼓掌,一个人用心去听。
你生来就是走路的,生命有多长,路就有多长,你注定付出永久。为了那美丽的地方,给自己鼓掌吧!在自己的掌声中走过风高月黑,走过雨雪冰霜。
名师点拨
这是以“生活奖赏”为话题写的一篇习作,考生由“奖赏”这个抽象的话题,联想到生活中一种具体的“奖赏”方式——鼓掌,而“鼓掌”一般是奖赏别人的,考生却能改变视角翻出新意,拟出“为自己鼓掌”这样新鲜的标题,并以此句为全文“立骨”:经过一番努力,成功遥遥无期,倍感疲惫,当你想放松、懈怠时,该为自己鼓掌;面对别人对你苦苦奋斗的不理解,对你巨大付出的讥讽和鄙视,该为自己鼓掌;取得一定成绩,获得一定成功,该为自己鼓掌。
金牌教练集训
真题体验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浙江卷)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莽丛林间,玛雅文明湮没了;丝绸之路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拟题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6年浙江卷)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方式。(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到来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有所息/生无所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拟题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关检测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浓密的胡须铺垂近腹,一次,一位朋友好奇地问他:“您睡觉时,胡子是放在被子里面还是被子外面?”张先生一愣,想了半天才说:“明天再告诉你吧。”晚上就寝,张大千先生将胡子放在被子里头,感觉不太对头;放在被子外面,又觉得不自然。辗转反侧,彻夜未眠。他想: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怎么现在成了件头痛的事了?
张先生烦恼的根源在于把平时熟视无睹的小事太当回事了。生活中,我们太在意他人无意的评说,太在意朋友间的小摩擦,太在意老师偶尔的批评,太在意与父母的一些争执,这样,我们负重前行,总是疲惫不堪。
透视琐事,忘却烦恼,藐视挫折,这就是给心灵减负,这就是升华人生境界。请以“心灵释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拟题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根据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新闻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时,问道:“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对方回答说:“在幼儿园。”
请你揣摩这则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拟题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好!终于又见到大家了。首先,请允许我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在马年马到成功,梦想成真,学习进步!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说声抱歉,在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两天时间内,我共收到201条节日祝福短信,其中有一部分是大家发的,可是我未及时回复,一是因为部分同学的手机号我没有,发到我手机上的时候也没有署名,但那句“老师,新年快乐”足以让我温暖好久,谢谢大家的厚爱;二是我回复了其中多数短信,但到了年三十晚上七点,让我不得不停止回复短信,以确保手机信息畅通,希望大家谅解。你们所发的每一条短信我都认认真真看过,我把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知道的不知道的温馨与感动都转化成奋斗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共同进步,共创2014年新的辉煌!
今天外面很冷,屋顶上的雪丝毫也没有要化的意思,但我身处教室,站在讲台上,真的感到很温暖。我依然要老生常谈,给大家带来新的时政信息。索契冬奥会开幕了,钓鱼岛问题更复杂了,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雨雪来了,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评选结果昨晚出炉了……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至于怎么关注,今后的日子,我将会和大家一同来研究。
在这里,我们不妨谈一谈自己的寒假生活。你觉得你的寒假过得充实吗?都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是否坚持了自己的计划?你完成了多少自己的计划?你是否一直在鞭策自己?你又是否帮父母做过家务,做了多少?你有没有不听父母的话,和他们吵过架?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懂得平等、理解、感恩和爱!这是我新学年送给大家的第一句话,希望大家牢记!
永远清楚,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你的同学陪着你,你的家长陪着你,你的老师也陪着你。人生若没有一段想起来就热泪盈眶的奋斗史,那这一生就白活了。拼一个春夏秋冬,搏中考无怨无悔。
这一学期很重要,我也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知识大餐。语文,我们将把文言文复习贯穿始终,同时解决补充古诗文的背诵,接着我们将进行语文专题知识复习(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最后进行语文中招强化训练与指导。政治,我们首先以中招详解为依据,分专题进行快速复习,接着进行开卷训练,再接着对政治开卷试题答案组织、分析,进行归类研究,最后进行中招指导及训练。
今天是我升入初中正式开学的第一天,第四节是语文课。
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姓谭,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师。我本来就喜欢上语文课,再加上她那有趣的课堂,更加深了我对语文的喜爱。
谭老师的课堂不同于其他老师的课堂。我印象中语文老师的课堂都是:一位严肃端庄的语文老师走上讲台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严肃地问学生“大家有没有预习这本书啊?”接着开始讲课。
而谭老师先让我们谈谈对“语文”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让我们猜想一些名人是用什么语言巧妙地化解了一些挖苦或是嘲讽;又给我们讲述了神奇的甲骨文与汉字之间的联系;最后为我们朗读了一首小诗,那首小诗写得很优美、很豪迈,每个文字都是一幅亮丽的图画。
今天的第一节语文课,虽然我没有学课文,但是我有了更大的收获,这个收获不单单体现在我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增加了我对语文、语文老师的喜爱!
我希望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考,为即将开始的新一轮学习设定一个大致的方向,或者构建一种共通的理念,或者一种习惯。
这个学期也不例外,我给了学生四个关键词。
1、成长。
每个人都在面临成长的困惑,学生们也一样。
也许现在的他们所面临的成长压力、成长环境要远比我们那个时候更为苛刻和艰巨,所以我始终觉得他们应该获得更多的关爱,而人在关爱中总会得到更好的成长。
我和学生们说,成长不仅仅是形体的长大,体重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心智的成熟,思维的独立和生活的自主。
成长过程会遇到许许多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挫折和困难,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和困难,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如果把挫折和苦难当做一种经历和财富的话,我们就会始终相信自己,始终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我们就会更深刻地理解忍耐和坚持的含义。
对于过去和苦难,有人选择忘记,有人选择铭记。
但是忘记并不是单纯的遗忘,而是铭记后的忘记,在痛苦中的挣扎和解脱,痛定思痛后的重新开始。
于丹在参加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会时谈到“苦难”,她说:“无论忘记还是铭记,都是一种成长。”对于生命而言的确是这样。
我说,你们现在需要的也是成长,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而耿耿于怀,不要因为暂时的挫折而一蹶不振,因为生命是一个长跑,而不是短跑。
在你们心中要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选择铭记,然后忘记,不断地完善自己,终究会不断地成长。
2、目标。
对于刚开学的孩子们来说,在开学初需要树立积极的目标和信念。
对于语文这个学科来讲,有着相当一部分学有困难的学生。
他们也许并不是不热爱语文,而是我们并没有把语文内在的美给学生解读出来,或者说没有坚定这些学生的信心和信念,亦或者没有帮助他们找到合理的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的方法。
针对这个情况,在每个学期初,我都会给学生施以足够的信心,让他们坚信,语文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只是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或者我的某些行为习惯还没有达到语文学习的要求。
其实,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如果我们将之扩大,整个生命的过程和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致的。
生命中我们都需要明晰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
没有目标会让人堕落,没有信念会让人畏缩。
长此以往,生命便没有质量可言,生活变得索然无味。
有了这个目标和信念的指引,每一个学有困难的学生都会被重视,得到关注,在课堂上,在自习时,他们不太适宜的动作和习惯都会被我及时地纠正和引导,同时他们每一次课堂回答,每一次作业,都会得到我鼓励和赏识性的评价。
我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其实,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在不断的小成功面前,每一个人都会一点一点建立信心,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3、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在教学中,我会经常重复和强调这个意识,希望这样的意识能够持久和深入地贯彻到学生的心里。
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们总结好的习惯模式,做到的和还没有做到的,诸如积累的习惯、自由阅读的习惯、写的习惯、预习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不抱怨的习惯、课前三分钟进入状态的习惯等等。
通过交流和探讨,学生们明确了哪些是好的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哪些是需要强化的习惯,哪些是即将要学习的习惯。
通过习惯意识的培养和行为的落实,每一节课,每一个自习,学生和我都在努力地执行着这些好的习惯,时间一长,他们自然体会到了它的好处,从而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效果的取得有时候的确需要形式的实施。
通过集中的探讨,共同的执行,用集体的力量来约束和感化。
4、大事化小。
一件大事的成功往往是由无数小事的完成成就的。
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能力的飞跃,语文130分,甚至140分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
它一定是一点一滴,细致入微不断积累的结果,所以语文能力的提升这件对于高中生的大事一定要细化在每一天的语文学习上。
把大事化小,其实正是这样一种态度,真正把每一天细化,内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比如,每一个细微的知识点的摘抄和积累;每一篇经典文章的精读,细读;每一个自习的自我反刍巩固等等都是这种思想和态度的具体体现。
老子说“为学日益”,强调学习上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也正是这个道理。
语文学习上,如果具备“大事化小”的态度,语文便可以学好;生活中如果具备“大事化小”的态度,我们就会把事做好。
总之,从这节课上,我希望告诉学生,语文和生命一样都是一个习得的过程。
我们要做的是在这种习得和坚持中,做最好的自己。
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当米开朗基罗创造出《大卫》的时候,记者问他,你是如何创作出了这么伟大的作品?米开朗基罗说,很简单,我到采石场,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我从中看到了大卫。
我要做的只是剔除多余的部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伟大作品的内在潜质,只是我们还没有深入发现和挖掘。
关键词:质疑,探究活动,复习课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 “提出问题”则是这一学习方式的首要环节, 高层次的探究活动更要求学生能够主动质疑、合作探究、思变创新.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大胆设疑问难, 探究释疑, 有利于学生追根求源、思维创新,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本文拟从一节初三复习课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质疑问难, 开启探究起点
课堂教学中的质疑是指学生依据事实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或对某一既定结论重新思考, 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它重点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发问、追问、异议, 同教师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探究活动始于问题的发现.只有生疑、质疑, 探究才有意义, 教学才有方向, 因此, 质疑问难是探究活动的起点, 教学活动的归宿.在九年级上《图形与证明 (二) 》复习课中因学生的质疑问难而开启了意外探究:
问题:如图1, 在正方形ABCD中, 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点E在AB上, EG⊥AC, EF⊥BD, 垂足分别为G、F.四边形EFOG的周长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长有怎样的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在正方形的大背景下, 抽象出等腰直角△AOB这个模型, 并发现它是由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组成, 利用这些图形的性质顺利证明了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长.笔者进步追问:若点E在线段AB上运动, 结论还成立吗?由此, 将问题转换为探究EG+EF是否为一个定值.就在学生成功解决此问题而打算进入后面的内容时, 生3举起了手.
生3:如果背景图形换成矩形, EG+EF还是一个定值吗?
学生的这个问题让我始料未及, 完全在我的预设之外.学生敢于质疑的行为得到了我的充分肯定与赞赏, 他提出的问题也引起了我的好奇, 为了能更好的保护好学生们的质疑热情,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我和学生进行了“意外探究”.
二、追根溯源, 引发知识生长点
探究教学应是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在探究过程中, 既有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解决策略的选择与优化, 也有数学思想的理解与渗透, 这一过程正是理解数学、知识生长的过程.
师: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 生3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 同学们, 那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如图2, 在矩形ABCD中, 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点E是AB上的一个动点, EG⊥AC, EF⊥BD, 垂足分别为G、F.随着点E的运动, EG+EF是定值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对于全新的问题, 结论已不是那么明显, 同学们显得无措起来.
生1:我觉得EG+EF不是定值, 在矩形的大背景下, 第一题中的等腰直角△AOB这个模型已经变成等腰三角形了, 它被分成两个普通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不具有第一题中的特殊性了, 所以我认为结论不成立.
不少同学对其表示了赞同, 都期待着我的表态.
师:你们有方法验证EG+EF是不是定值吗?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研究问题的方法:度量 (实验) →猜想→论证→结论.
生2:我们可以量一量, 看看EG+EF是不是定值.
师:对于一个未知的问题, 我们探究的过程往往经历“操作实验→发现猜想→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的过程.那么, 我们就拿起手中的尺子量量看, 点E在运动过程中, EG+EF的值是否发生变化?O
不一会儿, 有学生发出了惊奇声, 陆陆续续有学生发现EG+EF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会是多少呢?我将背景图形抽象了出来 (图3) .
一会儿, 生4举起了手, 他好像有了发现.
生4:我一开始以为EG+EF也等于OA, 后来通过测量发现两者不相等.我给点E选了一个特殊位置, 当点E运动到点A时, EG+EF就等于点A到腰BO的距离AM了.
生4表述完, 很多同学通过操作也发现了这个结论.
师:我们通过操作、猜想, 发现了EG+EF=AM, 那么, 我们能验证这个结论吗?
生5:如图4, 延长FE到点N, 使NE=GE, 连接AN.可证△GAE≌△NAE, 得∠N=90°, 再证四边形ANFM为矩形, 可证EG+EF等于AM.
原题探究内容的本质是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上的动点到另外两边的距离之和是否为定值.在理解这一本质之后, 当学生提出将题目中的背景图形由正方形转换为矩形时, 其本质就是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上的一个动点转换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动点.学生经历对数学模型 (基本图形) 的抽象, 由复杂向简单图形过渡, 由表及里, 并形成探究问题的一般策略, 即“操作实验→发现猜想→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探究的全过程是学生对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加深理解与应用的过程, 是对数学内在知识追根溯源的过程, 也是数学知识生长拓展的过程.
三、思变创新, 培育思维发散点
数学探究活动主要是通过数学思维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变创新, 积极思维是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鼓励学生从新角度去看旧问题, 从多角度去看同一问题都是培育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师:除了生5的方法, 你们还有其他论证的方法吗?试试看!
教室里再次热闹了起来.
生6:我也构造了一个矩形.如图5, 过点E作EN⊥AM, 垂足为点N.易证四边形ENMF为矩形, 再证△ANE≌△E-GA, 可证EG+EF等于AM.
师:生5采用的是“补”的方法, 生6采用的是“割”的方法, 两种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很不错!
生7好像又有了新的突破, 高高的举起了手.
生7:老师, 我有更简单的方法, 我用面积法.如图6, 连接OE, 由S△OAB=S△OAE+S△BOE, 可得OB·AM=OA·GE+OB·EF.因为OA=OB, 所以EG+A EF等于AM.
由于AM是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 而EG与EF也可以看作腰上的“高”, 因此自然想起利用三角形的面积代换来论证结论.
因为有了学生的大胆、主动质疑, 就有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参与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课堂才能真正做到开放与高效.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取特殊值等方法去认识其中的数学问题, 并尝试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 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做到解一题、会一类、通一片.
这个问题刚告于段落, 不出预料, 同学们又将目光转移到了“背景是菱形”的情况.学生们满是探究的热情与对结果的渴望, 于是, 一场新的探究之旅又开始了.
这次的进展显得非常的迅速, 很快就有学生通过测量发现EG+EF不是定值.
生8:如图7, 在菱形的大背景下, 抽象出直角△AOB, 要证明EG+EF不是定值, 只需说明点E在两个位置时E1G1+E1F1≠E2G2+E2F2即可.我取了AB中点作为E1和任意另外一点E2, 易知四边形G1G2E2M与四边形ME1F1F2是矩形, △ME1E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但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E1M≠E2M, 易证E1G1+E1F1≠E2G2+E2F2, 所以EG+EF不是定值.
中炮进七兵对反宫马
红巡河炮式1、炮二平五 马2进3
2、马二进三 炮8平6
3、车一平二 马8进7
4、兵七进一 卒7进1
5、炮八进二(图1)…………
因过河车的攻法受到了黑方有力的对抗,红方遂调整战略方针,现进炮巡河变急攻为缓攻,徐图进取。如图1形势,黑方主要有两种应着:1、炮2平1;2、象7进5。现分述如下:
第一种走法:炮2平1
5、………… 炮2平1
平炮通车,力争主动。
6、马八进七 车1平2
7、车九平八 象7进5
红方出车蓄势待机,正着。如急于兵三进一兑兵,则炮6进5,炮五退一,车2进4,红方无利可图。黑方补象利于防守,如改走车2进4,则马七进六!象7进5,兵七进一!车2平3,马六进五,马3进5,炮五进四,士6进5,炮八进五,红有攻势。
8、车二进六 车2进4
升车巡河,限制红方八路炮的活动。如改走士6进5,则车二平三,车9平7,炮八进四,红方占有空间优势。
9、马七进六 士6进5
补厚中路,坚守待变。如改走马7进6,则兵七进一,车2平3,马六进五,红方子力位据前沿,伏有多种攻势。
10、兵七进一 车2平3
11、马六进五 马3进5
12、炮五进四 炮1平2
13、炮八平五 卒1进1
14、相三进五
红方主动。
第二种走法:象7进5
5、………… 象7进5
飞7路象保留左车从象位线开出,可起到抑制红方挺兑三兵的作用,是工稳的应着。当然,黑方此着也可先走马7进6,红马八进七,黑再飞左象,所成形势与主变殊途同归。
6、马八进七 马7进6
7、车二进六(图2) …………
第6回合红先上左马布子均衡。如欲控制黑方跃马河口而改走车二进六,则士6进5(改走炮2进1亦佳),车二平三,车9平7,马八进七,炮2进1!红车孤军深入,易遭伏击。现红车压境,姿态积极。如改走(1)马七进六,马6进4,炮八平六,车1平2,车九平八,车9平7,以下黑有卒7进1及炮2进4等多种反击战术,红方先行之利轻易丢失;(2)车九进一,卒1进1,车二进六(如车九平六,卒1进1,兵九进一,车1进5,车六进四,马6进7,伏卒3进1逐车,黑方满意),士6进5,车二平三,马6进7,炮五平六,车9平8,炮六进一,马7退8,车九平二,卒1进1,兵九进一,车1进5,相三进五,炮2进1!此变红方虽可依仗双车的快速出动对黑方左马进行攻击,但黑方右车可乘机从边线杀出,顺势解除了右翼被封锁的不利态势。最后一手黑方炮2进1,可有效地逼退红方过河车,总体来看,应该说黑方比较满意。
如图2形势,黑方主要有士6进5和士4进5两种应法,现分甲、乙局列后:
甲、士6进5
7、………… 士6进5
8、车二平四 马6进7
9、炮五平六 …………
平炮调形,孤立黑方过河马,以便随时加以利用攻击。如改走马七进六,则马7进5(随机应变之着。虽然步数上吃亏,但可以破坏红方的整体棋形结构,否则让红方抢到炮五平七的好点后,黑方右翼压力徒增),相七进五,卒1进1,下步车1进3,黑方阵形固若金汤,红方难讨便宜。
9、………… 车9平8
直接亮车,正着。如改走车9平7,则相七进五,卒7进1,马七进六,卒7平8,马六进七,卒8进1,车九平七,红方双车活跃,局面占优;又如改走炮2进1,则车四退二,车9平8,相七进五,炮2进1,车四进二,卒1进1,马七进六,以下红有马六进七和炮八退一等有力的后续手段,红方优势。
10、相七进五 卒1进1
挺边卒,为右车的出路开一扇“小窗”,这是类似局面下的典型出子方式。
11、马七进六 车1进3
对峙局面,红方稍先。
乙、士4进5
7、………… 士4进5
补左士,形成“花士象”,着法新颖。
8、车二平四 马6进7
9、炮五平六 车9平8
10、相七进五 卒1进1
11、炮八退一 …………
不成熟的攻击,并招致黑方的反扑。应该走马七进六顺势出子为宜。
11、………… 马7退8
12、车四平一 卒7进1
红车吃兵,随手,改走车四退二较稳。黑方弃卒,好棋,由此拉开反击的序幕。
13、相五进三 炮6进5
14、炮六退一 …………
明知退炮有自乱阵形之嫌,但形势所至,却也无奈。如误走马七进六?则炮2进3串打,红方更难应付。
14、………… 车1进1
15、仕六进五 车1平4
16、炮六进三 炮6进1
红方阵形不整,黑方易走。
小结:本局红方巡河炮式,既可从容跳起左正马,又能伺机兑兵活马,属于较为稳健的布局。从黑方的两种应着来看,第一种平炮亮车虽有积极的一面,但放出红方九路直车后,黑方有得不偿失之感。第二种飞左象再跃河口马,阵形工稳且有弹性,符合反宫马“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布局特点。
红过河炮式
1、炮二平五 马2进3
2、马二进三 炮8平6
3、车一平二 马8进7
4、兵七进一 卒7进1
5、炮八进四(图3)…………
进炮射卒,先声夺人,是中炮方一种简明而积极的构思。
如图3形势,黑方主要有两种应法:1、士4进5;2、象3进5。现分述如下:
第一种走法:士4进5
5、………… 士4进5
常见的应着。实战中也曾出现过士6进5补右士的应着,简介如下,供读者参考:士6进5,马八进七,车1进1,马七进六,车1平4,马六进五,马3进5,炮八平五,象7进5,车九平八,车4进4,车二进六,红方主动。
6、炮八平五 马3进5
7、炮五进四 炮6平5
还架中炮对抢先手。如改走象3进5,则马八进七,卒3进1(如车1平4,兵五进一!红优),兵七进一,车1平3,车九平八,车3进4,马三退五,车3进2,车二进六,黑方右翼空虚,红方占优。
8、炮五退一 …………
正着。如误走炮五退二?则炮2进3!相七进五,炮2平5,兵五进一,车1平2,马八进七,车2进6,红方兵线过早开放,弱点明显,黑方反夺先手。
8、………… 车9进1
9、车二进六 车9平6
10、车二平三 …………
平车压马,有利于控制局面,着法细致。如改走车二平七贪吃一卒,则车6进3(如车6进6,车九进二,黑方落空),炮五退一,车6平5,兑炮后红方虽然多兵,但兵种不全且双马不够活跃,红方不能满意。
10、………… 车6进3
11、炮五退一 车1平2
12、马八进七 炮2平4
13、相七进五(红方较优)
第二种走法:象3进5
5、………… 象3进5
先飞右象是步改进着法,与(甲)变补士有微妙的差别。
6、马八进七 …………
红如仍走炮八平五,则马3进5,炮五进四,士6进5(补左士可加强右翼防务,是黑方上着走象3进5的目的所在),马八进七,卒3进1,兵七进一,车1平3,黑可对抗。
6、………… 士4进5
7、炮八平五 …………
红方炮夺中卒,策划弃子抢攻。如改走马七进六,则车1平4(如卒3进1!兵七进一,车1平4,车二进四,车9平8,车二平四,象5进3,炮五平六,马3进4!黑势具有弹性),马六进五,马7进6,兵五进一,车4进6,黑方足可一战。
7、………… 炮6进5
8、马七进六 车1平4
9、前炮平九 车4进5
10、车九平八 炮2进5
11、炮九进三 车4进1
12、仕四进五 车4平1
13、仕五进四 炮2平6
14、车八进九 士5退4
15、车八退二 车1退6
16、车八平七 车9进1
以上一段,双方攻守俱见紧凑,至此形成各有顾忌之势。
【初三第一节语文课】推荐阅读:
初三新学期的第一节课09-21
高二第一节语文课09-29
九年级第一节语文课10-14
高三语文老师第一节课07-09
第一节作文课范文12-08
初三语文复习05-27
初三语文周记12-02
天一中学初三语文07-27
初三语文辅导计划10-01
感恩初三语文作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