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期测试试卷分析(共10篇)
11月11日上午,我校各班举行了中期测试,下午各年级组组织评卷。为了查漏补缺,将后半期工作做得更好,现将我班此次考试情况作如下总结。
成绩情况分析:全班71人参考,及格人数63人,不及格8人,最高分97分(杨洁),最低分33分(向林林),90分以上10人,80—89分20人。
学生试卷测试分析:
一、填空部分,学生对旋转和平移这部分内容掌握较好,判断准确,错误率低。对克和千克、吨这部分内容个别学生存在问题。如3000千克+7000千克=()千克=()吨,学生把前一空填成了1000,后一空自然也就错了。还有些同学在填一些较小的数时喜欢口算,不检验,造成了失分。如()-27=35,应该填62,却算成了72。
二、选择题部分失分较多。如1小题1000千克和以下哪个一样重。()选项有A、2个500克 B、2吨的一半 C、D、很多同学选的是A,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把1000克和1000千克的单位搞清楚。3小题280×3()12×70比较大小,主要原因是没有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值得欣喜的是有学生会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如把70看成7个十,12×7个十=84个十=840,12×70=12×7×10=840,12×70=70×2×6=840。从这点看,个别孩子的创新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都不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挖掘这些孩子的潜能,发挥其特长。
三、计算部分。大部分学生会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会正确列竖式,不足的是有些孩子做题不细心,把“×”看成了“÷”,或者忘记了加进位的数,估算和笔算发生了混淆。这说明孩子的遗忘性比较强,平时还要加强计算训练。
四、活动中心分布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测试的是孩子们对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本部分学生失分较多,失分原因有两点,一是在辨别方向时以谁为中心没弄清楚,二是对旁边的注解没认真阅读(注:两点间的距离为20米)。从这些情况反映出部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性掌握不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平时要求孩子认真读题,要多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解决问题部分。这部分失分主要是4、5小题,4小题大部分孩子会列算式,主要是孩子们不会计算160×15,这是超出教材的范围。因为在发试卷时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没有改变数字,就是想看看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用已学知识去解决不懂的问题。在改卷时着实让我欣慰,全班竟然有10多个孩子算对了,而且他们各有各的方法。如付颜培用的是160×8=1280,160×7=1120,1280+1120=2400;郭芳用的是160×9=1440,160×6=960,1440+960=2400;管锐用的是160×3×5=2400,还有的同学是15个160连加……,虽然大部分孩子这次没得到高分,但从他们的身上,我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闪光点。我要让他们这些闪光点更亮,更多,这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希望,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责任。5小题是一道与统计表有关的实践题。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对统计表没读懂,不懂面值和张数之间的联系,平时对这部分内容练得较少,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让孩子们去了解生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从此次测试中,让我看到了平时教学当中的不足,也让我明白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多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还要和家长多沟通,做到家校配合,双管齐下,才是育人的根本。
附:
2011年11月15日
三年级三班校讯通短信摘录
张利民老师留言:各位家长朋友,中期考试已结束,请各位家长根据孩子的试卷情况让孩子查漏补缺,给孩子定个短期目标,随时检查是否达到这个目标,再制定下一个目标。
我的学生也是如此, 今年初三了, 有些孩子还是有这方面的意识的, 但是一部分是没有的。这学期期中考试刚落幕, 我拿着学生的考卷很是发愁。从108分到十几分, 成绩都不理想。没有达到每个学生自己应有的学习程度。恰逢周末, 我决定给孩子留一个作业———期中数学试卷反思。
给学生留完作业, 明显看到有些学生挠头, 小声的说, 怎么写呀。这么低的分, 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呀!我有点窃喜。说明他们很在意这个分数。我想这样的作业对他们也是触动, 周末里我也没有好好休息, 把统计学生试卷错题的本拿出来一道题一道题地分析, 一个错误一个错误地看, 我先把学生错的问题挑出来。我想孩子们也是这样吧。
到了下周一, 作业交了上来, 我认真地看了每个孩子的反思, 很是出乎我的意料, 他们通过这次反思找到了很久以来在学习中欠缺的仔细, 在考试中欠缺的认真, 在生活中欠缺的责任。
他们多数满篇写的是对于他们最亲爱的老师的歉意。还有说作业做的不是很好。其实, 真正成熟的心灵, 是可以调控好自己的。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孩子们自然是多向老师承认错误。我一直对孩子们都是疼爱有加, 他们也和我亲近, 觉得在我的课堂上诙谐幽默。读完反思, 我选了基本典型的给他们班的班主任过目。目前他们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时间分配问题。我打算以后的重点工作就是交给孩子们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 以及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学生成绩。
下面我选了几个例子分享给大家。
例一:经过我的仔细反思, 我的数学考卷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 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 很多计算上的小错误让我丢掉了不少分数。例如, 这些都是我会的题, 12分别人都是很轻松的拿到手, 而我才得了2分, 这就是我与别人的差距!我要改掉我的坏毛病, 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的坏习惯。有时我往往看着前面的题目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 但是却错了很多。这和我的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 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中认真审题, 认真读题, 把题目看准, 看好。
通过这次考试, 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样的题目, 感觉不出来什么。从这次考试之中吸取教训, 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 打好基础。
例二:通过这次考试, 我知道了自己在考试时的缺点和不足, 我在考试前没有复习好和准备好, 在考试前没有复习好和准备好, 在考试的时候也没有过于认真的查卷子, 以为会答的就对, 以至于这次考的分数比以往的分数都要差, 我在以后的考试中会让自己的成绩有所提升。
例三:卷子答完了, 我也没有去检查, 而在那里玩, 若是我不玩多检查几遍, 那么就不会错这么多了。若是看到计算题多算几遍, 也就不会错了, 若是看到字数多的题, 多读几遍, 再好好分析, 也许有这次的失败, 才会有下次的成功!
……
他们平时就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 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 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准备不充分。毛主席说, 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 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 他们就是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 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还有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自己有很多兴趣, 作为一个人, 一个完整的人, 一个明白的人, 当然不应该同机器一样, 让自己的兴趣被平白无故抹煞, 那样不仅悲惨而且无知, 但是, 如果因为自己的兴趣严重耽搁了学习就不好了, 不仅不好, 有时候真的是得不偿失。
他们还总结了一些提高成绩的方法:
一、课内重视听讲, 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 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 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 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 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 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 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 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勤于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讲, 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 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 一时难以解出, 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 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 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 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 多做题目是难免的, 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 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 反复练习打好基础, 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 以帮助开拓思路, 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 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 可备有错题集, 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 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 使大脑兴奋, 思维敏捷, 能够进入最佳状态, 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 越到关键时候, 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 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 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 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 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 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 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 认真思考, 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 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 思路有条不紊, 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 永远鼓励自己, 除了自己, 谁也不能把我打倒, 要有自己不垮, 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 练练常规题, 把自己的思路展开, 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 也要尽量拿分, 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 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通过这次试卷分析, 我的孩子们是有进步的, 看着孩子们点滴进步, 我感到真的好欣慰!也相信孩子们一天比一天棒!
摘要:通过学生对期中考试的试卷分析, 总结知识点, 体现学生的进步。学生在试卷分析的时候总结了一些提高成绩的方法, 即课内重视听讲, 课后及时复习;适当多做题,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调整心态, 正确对待考试。
一、统计比较
2016年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有25个省区。使用全国Ⅰ卷有: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10个省区;使用全国Ⅱ卷的有: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重庆等11个省区;使用全国Ⅲ卷的有: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4个省区。
本文从试卷结构、知识考点(自然地理与地图、人文地理包含区域可持续发展、选作部分)两大部分做统计分析。
1.试卷结构(表1)
2.知识考点统计分析
说明:对考点交叉、综合的试题,一是分开统计,二是以主要考查意图为准(表2、表3、表4)。
☆分析解读
对比分析三套全国卷考查的知识点,可见,知识点考查的侧重、变化趋于一致。
(1)自然地理侧重水体环境,规避地球运动。从分值比重上看,自然地理中水体环境类试题的占比,约3倍于其它知识(参见图1)。水为媒,联系着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等,深刻影响着城市、工业、农业等,以水为切入点,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特点。三套卷均未涉及地球运动知识的考查。
(2)人文地理侧重工业生产,人口考查较少(参见图2)。从三套试卷的统计看,人文地理中工业的内容均占绝对比重。从内容上看,结合产业转移,既考查不同区域工业区位的对比,又考查工业聚(集聚)散(分散)的原理、影响。作为人文地理主干知识的人口、城市,考查较少。
3.能力考查统计分析
说明:地理高考考试说明的“四项能力”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两大项能力,从三套试卷看,100%考查,尤其是选择题,更是每题必考的最基本、最基础的能力。本项梳理统计,以综合题为例,将“描述与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两大项能力进行更具体的拆分统计(表5)。因各题所考能力皆有交叉,故以体现最为明显的能力为主。
☆分析解读
比较上述梳理统计,可见,三套全国卷对较高层次的“描述与阐释,论证与探讨”两大、四小项能力的考查具有较强的定式。
(1)描述——描述地理事物特点及其分布等。从试题看,气候特征(温度高低及时间分布、水分条件)、地形特征(走向、高差)、河流水文特征(汛期、径流变化)、地理事物分布及变化等是考查的重点。
(2)阐释——比较说明地理事物的差异、优缺点等。通过比较的方式,对地理事物的差异、优缺点进行简要说明,是考查的重点。如对气候特征的比较说明、对河流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比较说明、对不同资源特征的比较说明。
(3)论证——论述并证明地理事物的优劣势、独特性、影响等。从试题看,论证能力是考查的重点,是对既成地理现象、特征等事实的论述及证明。结合试题的答案等逆推,论证类题目考查的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能否有理(地理原理)有据(所学知识、试题信息)、有因有果、全面完整分析问题的能力。
(4)探讨——可能的影响、可行的措施、可能的目的、可能的方向、可能的原因等。试题对探讨类问题的考查具有开放性,多对应于事物的未来发展情况。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结合现有材料,对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能成因、可能影响等进行合理、科学推测的能力。
4. 图表类型统计分析
☆三年7套全国卷图表类型及数量统计(说明:复合图拆分统计、合计时去重,表6)
☆分析解读
(1)图表数量大幅减少,无图题大幅增多。地理无图不成题的坚持被打破。
(2)复合等高线、经纬线的区域图始终是最基本的载体。2016年三套卷,6道综合题,均以区域图为载体,其中3道涉及复合等高线、经纬线。
(3)示意图逐渐成为主流。自然地理中,取材于专业文献、论文的示意图,如河床断面图、磷累计图、贝壳堤图等成为主流。
(4)统计图地位稳固,不可或缺,但趋于简化,复杂的数据、变化解读减少。
(5)单一功能图弱化。如光照图、天气系统图、单纯的等值线图、简易的景观图等,因联系的考点少,可供考查的能力少,有所舍弃。
另外,从题型上看,选择题以示意图、统计图为主,承载事物分布、变化,以对原理、规律及图示信息的提取、解读考查为主。综合题以区域图为主,主要承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背景等信息。
5.热点背景统计分析
☆热点背景梳理统计(表7)
☆分析解读
解读上述梳理统计可见,2016年三套全国卷对热点的考查思路具有一致性。
(1)对热点素材的选取,如产业转移、人口城市等案例类型相同;对热点的考查方向,如比较差异、探究成因、论证优势等思路相仿。
(2)热点选取以长效热点为主,淡化时事类热点。从统计看,往年多有涉及的新颖性素材,如大型会议、突发事件、重大活动等均未涉及。热点的选取,回归地理教学主题,以服务于地理学习、便于设问、利于考查等因素为关键标准。不强调材料的新颖性,不刻意求新。
(3)热点背景宏大,关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新现象、新问题。
(4)热点选取案例化,案例信息多样化、真实化,信息利用充分化。
6.命题选材统计分析
从命题角度看,2016年三套全国卷选材新颖、设问精细、统筹兼顾,对备考复习,具有较强的导向性。
1. 命题的选材特点
☆2016年三套全国卷命题选材一览表(表8)
☆分析解读
(1)人文地理选材的案例化。所选案例多为人文地理知识交汇、融合的案例(详见热点解读中案例一段)。这种选材特点,既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所致,又是文综试题题量较少、覆盖知识点尽可能多的客观要求决定的。
从三套卷选取的7个热点看,均是典型、完整的案例,如佛山陶瓷产业转移案例、科尔集团产业转移案例、安溪铁观音茶庄园案例、日本家电企业转移案例、风电场案例等。每个案例都有详实的文字清晰交代案例的时间背景、数据变化、差异对比等信息。案例取材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围绕案例,一般是一题三问,对案例信息充分利用。
(2)自然地理选材的专业化。从自然地理的选材看,选材多来源于专业的研究文献、论文资料等。如全国Ⅱ卷河床断面研究、长白山冻害;全国Ⅰ卷渤海湾贝壳堤地貌(地质学研究成果)、四川某山地的磷积累;全国Ⅲ卷流域植被、青藏高原冰期。素材均来自于专业领域的研究。这种命题选材特点,凸显命题人的专业视角、身份背景(大学教授、专业研究人员)及对地理学科专业素养考查的重视。
(3)区域地理选材的互补化、特色化。综合题均以区域地理为载体,两道试题从宏观(大区域、广视角)、微观(小区域、小切口),国内、国外等进行互补,统筹兼顾。具体问题的设计上,又都以区域特色地理事物入题。如全国Ⅰ卷的茉莉花、熊出没,全国Ⅱ卷的“野河”——罗讷河、大熊猫,全国Ⅲ卷“泾渭分明”的亚马孙支流、陆上三峡的瓜州等,再往前追溯,如速生桉、鲈鱼、卤虫等,思路成熟,趋于固化。
全国卷这种选材特点,突出显示命题人选材上的宽广视野,又体现其对专业素养的重视。既是便于综合考查、设置命题的需要,也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高考内涵所决定。
二、总体特点
从2016年三套全国卷的统计分析看,三套卷呈现出较为共性的一面,如对立德树人的贯穿、对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视、对创新理念的倡导、对试题命制的匠心打磨等。体现了全国卷试题命制的特色与水准,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备考具有导向意义。
1.彰显立德树人理念
地理学科德育实施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建设美好家园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如选修的环境保护;Ⅰ卷中城市绿心;Ⅱ卷中生态化茶庄园、河流生态保护、大熊猫的保护;Ⅲ卷中森林植被保护、清洁能源开发等,皆贯穿了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另外,Ⅰ卷中的景德镇瓷都、横县茉莉花、扶贫开发,Ⅱ卷中的茶、大熊猫、篁岭晒秋,Ⅲ卷中的棉农利益保护、风电开发、香榧游等,将地理之美与人文精神、壮美山河与家园建设融为一体。
2.贯穿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也是试题考查的核心与重点。如Ⅰ卷中人与城市,Ⅱ卷中对于河流整治中人(整治活动)与河流生态、人(工程建设)与生物保护,Ⅲ卷中人与植被等,都基于人与地(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对于综合思维,虽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内容在高中地理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但从三套试卷对知识的考查上看,却是必考、分量较重的考点。另外,综合题的考查,也多将自然、人文内容糅合在一起考查。就区域认知看,区域图始终是最重要的图表载体,综合题都基于区域,考查对区域环境特征的解读、原因的分析、问题的应对等。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地理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Ⅲ卷熊拍摄一题,即是对地理实践能力考查的体现。
3.创新特色鲜明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升级的关键时刻,创新已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培育创新精神、创新人才,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试题的命制处处体现对创新理念的重视。如Ⅱ卷的特色茶庄园建设、我国家电企业的发展之路、特色旅游的开发,Ⅰ卷中荷兰城市的绿心设置、民宿旅游,Ⅲ卷的科尔集团的美国建厂、香榧游等,都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创新之举。试题所选的素材,都是与教材、与以往所学不同或变化了的,但又适用所学的基本原理解释的问题,这就是高考对创新的关注。
事物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变化的,但其所反映的基本原理、规律是相同的。此类问题的考查,对所学原理、规律的运用能力的要求更进一步,更高端,也符合新时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4.命题匠心独具
随着2016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工匠精神”一词红遍大江南北。“工匠精神”也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试题从素材的选取、加工,设问的命制、打磨,处处体现精益求精,值得点赞。
试题中精心选取新颖、案例化的人文材料,体现了对运用所学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社会问题的能力的重视。试题中精心选取的专业化自然地理素材,体现了对考生地理专业素养的重视。此外试题选取的材料,综合性强,既能扩大对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又能全面的考查综合能力。
别出心裁的发现、提取材料中蕴含的地理信息并进行考查。如Ⅱ卷中全球变暖与冻害的反向关系;Ⅰ卷中贝壳堤形态信息的提取、磷累积图表的判读、堪察加熊的拍摄,Ⅲ卷中科尔集团美国建厂、内格罗河少桥的特点等,显示了命题人挖掘材料地理信息并进行设问的功底。
信息简洁化。在试题信息提供上进行了精心的打磨,使语言简洁有效,文字量适中。既充分交代试题的信息,又不过分加大考生的阅读量。体现了命题人对材料加工的精益化。
设问精细化。设问对作答进行了多重限定,如Ⅰ卷综合题对气候条件的考查,基于比较;对茉莉花种植条件的考查,基于地形对比;对扶贫开发的考查,基于特色农业。多重限定的设问方式,既充分考查考生基于区域特征进行精准化分析的能力,又规避死记模板、押题、猜题的低效复习方式。同时,因限定多、信息复杂,故考查的能力层次多,使试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以Ⅰ卷第36题设问为例(见表9)。
三、备考启示
结合以上解读的全国卷选材、设问特点,以及知识侧重、图表变化等趋势,在今后的备考复习中,应有所应对。
1.精益求精,提高质效
随着高考命题能力立意、素养贯穿理念的成熟化,求新、求变、选拔综合人才及反押题的内在需求,使得精细化设问成为必然趋向。在这种精细化面前,死记模板、题海战术、猜题押宝基本失效。 “三精准”是有效的应对策略(见表10)。
2.透析、转化、回归
从三套卷的命题看,命题人选材、设题,都受其专业背景——地理科学的专业语境,社会背景——成人环境等所影响,使得试题选材专业——与中学地理主干相游离,设问成人化——与中学阶段相异。这易使考生产生畏惧心理,不利正确调动所学思考,成为考生解题作答的关键障碍,也使得高考一结束,诸多师生就发出3年地理白教、白学的感慨。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客观的,在备考复习、研读高考真题时,就要一透析——解读命题人考查的意图,不管怎样的语境、设问,根本目的还是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转化——将专业的设问、社会化的设问,转化为日常训练的常规设问;三回归——回归到所学地理的主干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3.突出主干,合理取舍
从宏观看,自然地理以水体为重点,人文地理以工业为重点。具体看,自然地理围绕水的循环、特征、影响、利用等进行考查;人文地理重点围绕区位分析,如试题对工业、农业、交通的考查,均需运用或依据区位的理论进行分析解读。
同时,对于地球运动的复习,可根据学生的学情——思维水平、学习力较高的学生,为培养地理素养,适当加强;学习力稍低的学生,可以适当回避难度较大的光照图判读等——合理进行取舍。
4.整合、联系、建模
应对高考命题从单一的知识点与线向面与思维能力过渡的特性,要注重对知识的整合式复习,如分别以“运动”、“区位”为切入点,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进行“横向整合式”复习;或围绕某水体、某生物、某产业等进行前连后引的“纵向联系式”复习。应对逻辑推理和文科思维能力的考查,就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建模而非硬记模板。掌握解决此类题的规律、方法,善于将问题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分析解读。
5.培养思维,提升综合素养
应对高考命题选材的案例化及对长效热点的关注,不仅仅要选取类似案例进行针对化训练。还要培养学生地理眼看世界(发现其所具备的人文、自然地理特征等)、地理脑思考世界(运用地理原理、规律尝试解读、辨析等)的习惯。善于运用地理知识,以地理的眼光、地理的思维,认识与辨析纷繁、芜杂的社会问题。对身边平凡的日常现象、事件,多用地理原理、规律作深层次解读,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
6.静心读书,强化专业发展
高考命题所体现出的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案例的关注,对自然地理专业素材的挖掘,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便捷等,都使得静心读书成为地理教师的必须。
读书——把握新课改的核心理念,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如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创新培养、核心素养的养成等。
读书——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当前社会重大、突出的新现象、新问题,尝试用地理专业知识解读并能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储备、更新最新的案例,为教学提供鲜活的第一手材料,提高地理学科对当前社会现象、问题的解读、解决能力,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使命感等。
读书——阅读、研究一些地理专业论文、论著等,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前沿,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四、商榷建议
近年,尤其是近三年的全国卷,命题理念新、立意高、学科性强,质量之高,得到公认。结合以上统计、比较以及中学地理教与学,仅提几点不成熟的思考与建议,与大家商榷。
1.专业语境应与学生发展客观阶段相适应
思考:受命题人的专业背景、选拔综合性人才等因素的影响,试题所选材料越来越专业化,试题的设问越来越成人化。一味强调考生、教学适应命题人的语境,是否有所偏颇?是否违反中学生所处的客观的身心发展(育)阶段?
建议:在选拔综合性人才这一基本前提的基础上,适当考虑中学生、中学地理教学所处的客观阶段,命制既能选拨人才,又能适当顾及中学阶段性特征的试题。
2.三套试卷应基本一致
思考:从统计比较看,2016年三套全国卷在试题的立意、难度、考向等基本一致,可以说基本没有明显的区别。既然没有区别,对比分析也就失去了意义,为不同区域命制不同试卷也就失去了依存基础。
建议:要么全国一张卷,以减轻命题团队的压力,进一步提升试题的精彩程度,更利于全国一盘棋的高考录取等工作。要么针对不同区域,命制各具鲜明特色的试题,以为高考命题做出更好的探索、尝试。
3.原创试题应关注学科本质
思考:设计原创新题,应对社会猜题押题的需求,使得个别试题选材偏狭,区域小微化、冷僻化,堆砌材料等,且与地理主干知识相背离。
建议:图表等素材上,可遵循新颖、原创、简约、实用的原则。区域考查上,要弱化区域定位要求,强化区域分析方法。不宜选取小尺度的微观、冷僻区域,淡化记忆性考查,坚持以“理”为主,围绕人地关系设问,关注学科本质,正确引导中学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向“轻负增效”发展。
4.精心打磨试题
思考:虽然三套全国卷在试题的选材、材料加工、设问等方面都经过了匠心的打磨。但具体考向、答案组织等,还是欠缺更进一步的打磨、优化。仅以Ⅱ卷为例:如第8题题干缺少主语“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第9~11题题组缺少“河床”、“潮流”等概念的铺垫。第36题⑴设问缺少“特点”二字。设问问“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而答案给出的却是“汛期”,且表述不完善。第⑶答案未加打磨,采分点不明确。第⑷问学生缺少“河流生态”的认知,答案表述不够精炼。第37题⑴答案要点与分值分配难以把握。第42题设问为“开发的有利条件”,答案却为旅游价值大的原因。表述不够专业,没有基于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等等。
建议:虽然不提倡对高考试题的过度解读,但全国卷的客观地位无法回避。建议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将全国卷打磨成设问严谨、参考答案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系统条理、叙述规范,极少出现瑕疵的精品,为中学的教、学、考提供一个真正的标杆、示范。
5.增强问题的“开放”性
思考:从试题看,开放性试题主要有两类,一是二选一类,有伪开放之嫌,徒增考生的阅读量。二是赞同何种观点类,分值低,有肤浅化之感。
建议:学习发达国家开放性、灵活性的命题设计。增加如项目可行性分析、假设性的推测论证、解决方案类试题等。
本词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考察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难易适度,是一份很不错的试卷。
一、考试的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二年级共有184名学生参加考试,及格率99.8%。
二、本次考试的整体分析
这次考试共设计七道大题,包括了二年级下册所学内容,题型多样,涵盖面广,有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时间、对称、统计与图形、解决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从卷面来看,学生的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书写非常认真,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
三、具体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方面:学生只要是对平时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完全理解这道题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大部分同学都得了满分。本题满分22分,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20分以上的好成绩。
第二大题判断:出错的孩子都是不认真读题,没有完全理解就动手做导致错误。本题5分,平均得分4.68分。
第三大题选择题:第3题出错的较多,也是本次考试中出发问题的一个难点,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分析问题不透彻理解错误造成错题。本题5分,基本没有失分,失分学生基本是第3题。
第四大题按要求,做一做:考察学生的平移、对称和时间。本题学生掌握的都很好,有少数同学在时间问题上出现了错误,希望有错的同学今后能吸取教训多加练习。
第五大题想一想,猜一猜:第1题解决的时候主要应用的是排除法,根据题意逐一排除数字的可能性,直到剩下最后的正确答案。错误的同学基本都是出现在马虎考虑不周。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只有少数同学没能推导出正确答案。第2题完成的非常好,基本没有丢分情况发生,能够挑选出最佳成绩,并能排列好从高到低成绩顺序。失分情况几乎为零。
第六大题计算。分为:口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和列式计算,四部分,这里重点是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先后运算顺序。失分较少。
第七大题解决问题。这部分题出的非常好,基础、全面、灵活,考察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生做的特别好,有个别学生因抄错数字和列式时没有注意运算顺序最后导致得数出错。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理解不够,没能兼顾题意要求。本题25分。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个别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2.少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具体反映在第五题,学生运用知识及分析、能力有所欠缺。
五、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注重实际应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常举行口算、计算、等单项竞赛,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4.在教学时要多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有效的结果,课堂上精讲多练。练计算、分析、解决、口语表达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同等生互相学习,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学。给那些没有课后巩固新知环境的学生提供便利。
金家小学 傅彦明
试卷分析及整改措施
吴家井小学 高兴龙
2014年5月6日,我校进行了各年级的期中测试,在本次的期中考试中,四年级的试卷内容丰富,题目形式多样。主要以基础知识为重要内容,难易相结合,试卷都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给学生以亲切感,让四年级的小朋友对半学期以来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复习和巩固。
一、考生分析
四年级有15名学生,此次参考人数为15人,总分985分,平均分是65.7分。优秀率是13.3℅,及格率是80℅
二、试卷分析
第一题填空题,考小数的读法、写法、比较大小及位置与方向的确定;第二题判断题,考察小数的性质及简便运算;第三题选择题,考察小数的性质及简便运算;第四题计算题,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第五题按要求做题,考察小数的性质及生活中的小数的写法;第六题解决问题,考察学生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及解题计算的综合能力。
三、今后要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1、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学具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使教学更具生动性、具体性。
2、注意对后进生的课后辅导,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能渐渐赶上来。
3、对学生的练习形式要多样化,题型灵活,要做到检查评改及时,4、小数的相关知识和简便运算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正确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5、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还很不够,在以后的平时练习当中我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
6、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清晰,做题时认真细致、静下心做题目,学会理解题意,学会检查。
一、基本情况:
本次测试参考人数126人,优分率23.8%;及格率69.0%。学生总体考得不好,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不扎实。.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普遍出现计算错误率高,不是因为计算法则没有掌握,而是计算的灵活性和应用性不够。
2、听课效率太低,平时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学过的知识是边学边忘,即使做过好几遍也有部分同学根本没掌握。
3、解题时能力有待加强。试卷中大部分些习题在平时的练习中都出现过,有些题目不止讲过一遍,但学生的审题和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和没有养成读题认真分析题意的习惯,分析数量关系不熟练,所以错误率也很高。在本次测试中,解决问题中的第三题:一辆小汽车4/5小时行驶了32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车11/8小时可行驶多少千米?这题学生学生不会根据如“速度=路程除以时间”“路程=速度乘时间”来解答,造成错误非常多。
4、概念性的知识容易混合,填空题的错误率也很高。比4吨多1/6是吨;5/18吨是2/5吨的(/)这一题,竟然很少有学生做对。除法的意义,看起来,真有一部分同学理解不透啊。另外在选择题里,一台压路机压路3/4千米要2/3小时,这台压路机每小时可以压路()千米,因为学生不会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来解答,导致失分太多。还有选择题第5题,甲乙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1:2,那么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比是()。学生出错也很多,也许是平时对这种题目的练习太少的缘故,在今后的备课和上课中,应加强对考题的研究,让学生多接触各类题目。
5、试卷题量多,学生没有很好的`计算习惯,平时所学不扎实,还暴露出平时作业有抄袭的现象,平时作业不是独立完成,完成作业后是互相对一下答案,自己没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所以平时作业正确率高而考试错误率高的现象,
三、努力方向
1、计算教学要加强作业的独立性,不能认为太简单就轻视,不能认为很容易就一笔带过,还得扎扎实实的学习,而且要经常进行巩固练习,每天让学生做几道计算题,不断加强计算的正确率。
2、加强应用题的教学,注意讲清楚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注意对算理的教学,切实掌握解题的实质。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40分钟出质量,减负不减质。
4、加强对后进生的培养,利用合理时间进行辅导和谈心。
试卷是考试运行的重要载体, 其质量的高低是能否很好检验教学质量真实情况的关键, 它不仅直接影响着考试的可靠度和准确度, 往往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在教育部各项评估指标中, 试卷质量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试卷质量分析是教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数理统计的方法, 对我校生物、管理类高等数学试卷进行定量分析, 以期达到检验试卷质量、评估教学水平, 并最终达到对今后的考试试卷的编制提供依据和方向.
二、衡量试卷质量的指标
主要检验指标有难度、区分度、信度与效度.
1. 难度
难度就是衡量试卷与试题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一般试卷难度以0.3~0.5为宜, p>0.7为难题, p<0.2为易题.
2. 区分度
区分度:指试题对学业水平不同的考生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区分度分析主要以效标为依据, 考查被试在每个题目上的反应与其在效标上的表现之间的相关程度.所谓效标是指衡量测验或题目有效性的外在标准, 题目分析时一般以测验总分为效标.
其中rj表示第j题的区分度, Hj, Lj分别表示高低分组第j题的平均分, 高低分组可各占样本量的25%~30%, 其中以取样本量的27%为最好, 试卷总区分度用r表示, 则
一般认为区分度在0.4以上的试题为优良题, 位于0.3~0.39之间的为良好题, 位于0.2~0.29之间的为一般题, 0.2以下的为劣等题.
3. 信度
信度指可靠性或可靠的程度, 试卷信度就是指试卷结果的可靠程度.即考试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考生的实际水平.每个考生的考试分数 (Xt) 通常包含两部分:真实分数 (X∞) 和误差 (Xe) , 即Xt=X∞+Xe, 当测量次数足够大时, 误差的总和应该为零.对于考试所得分数的方差δt2也可表示为真实分数的方差δ∞2与误差的方差δe2之和, 即δ2t=δ2∞+δ2e.
同时对信度进行方差分析, 检验信度的显著性:
4. 效度
效度是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定的功能或达到其测量目的的有效程度, 即试卷准确地测量了考试目的的欲测内容的多少.具体地讲就是试题的覆盖面和权重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 能否有效检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反映教学大纲完成的情况.效度主要是靠专家或教师来评判, 没有确定的数量指标来衡量.而专家判断法, 则是由专家组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对所测验题目与考试目的或预期目标, 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作出符合性的判断, 以检验试题“样组”的内容的效度.
三、实例分析
现对我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生物、管理类高等数学试卷进行试卷分析.从总人数1621中, 按A班20%, B班50%, C班30%的比例随机抽取200人, 200人的分布如下, 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1. 难度
抽样试卷各题的分值与平均得分情况如下:
第i题的难度为:p1=0.203 p2=0.257p3=0.397
本套试卷的第三大题为计算题, 分值较大, 占48分, 难度为0.397, 结果较理想, 选择、填空、证明及作图的难度不大, 今后可适当增加难度, 而区分题难度较大, 今后可适当考虑降低难度.
试卷总难度为:p=0.350说明试卷整体难度适中, 出题把握度较好.
2. 区分度
将样本数由高向低进行排序, 取前54名和后54名同学计算各题得分平均分:
每题区分度:
试卷区分度为:r=0.447
此份试卷区分度较优.试题的区分度越高, 测试对达到与未达到教育目标的被试区分度越准确.但试题的选择不能仅局限于区分度好的题目, 如本试卷中的区分题, 虽区分度仅为0.081, 但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优秀学生能够脱颖而出, 区分题取到了择优的作用, 像这样的题虽然区分度较低, 但也不应被删除.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区分度较优, 信度理想.说明此次考试覆盖知识点全面, 重点突出, 既考查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又考查了考生的做题技巧.此试卷可为今后出卷提供借鉴.同时由于考试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并具有不确定性, 而这一切均会对试卷的质量分析产生影响, 所以今后需要对试卷进行不断的监测, 并为最终建立试题库提供依据和方向.正确地评价试卷的质量, 不仅可不断改进试卷的质量, 较好反映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 同时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及学生学习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江山, 梁莉芳.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试卷分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2 (6) :10-13.
[2]杜强, 贾丽艳.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565-570.
整个七年级教材的主题确定和单元安排是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展来设计的。
七上:学生的个体成长,自我发展 学会交往,自我与他人 七下:自我与集体——自我与社会
本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第二单元:情感世界第三单元:无序与有序 第四单元:我们的权益第五单元:走进社区
其教材各单元安排的具体内容是:
第一单元安排“共同的责任”由于一个学期之后,同学之间基本熟悉,出现较多小团体,而对集体的热心程度下降,适合对学生集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关心集体、建设集体的意识。
第二单元安排 “情感世界”这个时期学生逐渐成熟,青春期到来,开始出现比较多的情绪情感问题。培养健康的情绪和情感非常必要。
第三单元“无序与有序”进入第二学期,学生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纪律问题,社会交往关系也开始复杂起来,因此,需要集中进行规则、纪律和初步的法律教育。
第四单元安排“我们的权益”在这个时期,学生最为关心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权利问题,因此,意在帮助学生形成维护权益的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第五单元安排“走进社区”暑假即将开始,为学生在社区和社会中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做一个比较充分的准备
中期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共五道大题,23个小题.,分为17个选择题,2个简答题,2个辨析题,1个分析说明题,1个活动探究题。
考核内容在忠实于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多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其思想行为。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全班54人中,最高93分,最低33分,80分以上的有16人,60分以上的有37人,平均76.5分。
大部分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可为什么是不可为。但在实际生活中,个别学生“知”、“行”不一,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七年级三班教师 向天福
填空。
1.917÷7所得的商是( )位数。213÷5所得的商的最高位是( )位。
2.平年的第一季度是( )天,闰年的第一季度是( )天。无论是平年还是闰年第( )季度和第( )季度的天数相同,都是( )天。
3.去年南京市中、小学的暑假从7月4日开始,到8月31日结束,暑假一共有( )天。
4.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0;86×23的积的最高位是( )位,积是( )位数。
5.4分米=( )米=( )厘米 20吨=( )千克
7500米-7千米=( )米 2千米40米=( )米
4吨-3000千克=( )千克 17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6.饲养小组养白兔8只,黑兔3只,白兔只数占总数的( ),黑兔只数占总只数的( )。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占总数的( )。
7.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 )厘米;拼成一个正方形,周长是( )厘米。
8.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9.0.8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和它相邻的两个一位小数分别是( )和( )。
10.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2分米,它的周长是( )。和它周长相等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面积是( )。
11.对于 和 ,从( )面看形状是不一样的,从( )
和( )面看形状是一样的。
12.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二、判断
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相加的和。 ( )
2.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轻。 ( )
3.20个梨,5个小朋友各吃了,每个小朋友吃了4个梨。 ( )
4.如果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的周长小。 ( )
5.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 )
6.把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小正方形的4倍。 ( )
7.被除数中间有0的,商中间一定有0。 ( )
8.2月份最多有4个星期日。 ( )
9.25个12相乘可以写成25×12。 ( )
三、选择
1.在下面的公历年份中,是闰年的有( )
A.18 B.1982年 C. D.
2.时针走两圈,分针要走( )圈。
一、试题设计着重情境构建
PISA数学素养强调个体在各种背景下进行数学表述、数学运用和数学阐释的能力。[2]在认知方面,从数学情境、内容领域、数学过程三个维度构建了数学素养测试框架。 数学情境具体包括个人的、 社会的、职业的和科学的四个类别;数学内容包括变化与关系、空间与图形、数量、不确定性和数据四部分;数学过程包括数学化表述,运用概念、事实、 步骤和推理,阐释数学结果。
基于上述PISA测试理念和测试框架, 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情境式试题成为PISA试题的重要特色。 试题的设计着重情境构建,PISA数学试题为主题单元结构, 即以文字或图表描述一个真实的情境,测试问题则从情境材料中挖掘,与情境材料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主题单元。
范例1:攀登富士山[3]
问题1:富士山只在每年的7月1日至8月27日对外开放,这期间大约有200,000人来攀登富士山。 平均每天有多少人来攀登富士山?
A.340 B.710 C.3,400 D.7,100 E.7,400
问题2: 从御殿场到富士山的登山步道长约9公里( km) 。 游客必须在晚上八点前完成来回18km的路程。 山本估计自己可以以平均每小时1.5km的速度登山,并以两倍的速度下山。 此速度的估算包含用餐和休息所花费的时间。 按照山本估计的速度,他最迟要在何时出发才能在晚上八点前回来?
问题1关心的是每日登山者的平均人数,是一个常见的社会话题,也是学生比较熟知的情境。 该题对学生的认知要求应是将真实世界问题转换到数学关系,而不是在于整数的简单计算。
问题2关心的是攀登富士山的用时问题,也是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 学生需要通过洞察力去捕捉试题文字描述中的有效信息,理解该题是在一天速度平均的假设前提下进行推理和分析,利用距离和速度的信息, 分别算出上山与下山的时间,进而从结束时间推出开始的时间点。
从范例1中可以看出,试题考查学生的主要认知表现是将真实世界的信息转换到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结构、表征,即所谓的“ 数学化”的过程,再运用数学概念、步骤和推理解决数学问题,获得结论并解释,突出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计算并非重点。
目前,国内的数学试题普遍形式单一,基本都是非常纯粹的理论数学题,缺乏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因此,我们应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加大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情境试题,并通过考试引导教学活动, 加大数学建模和数学在各方面应用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意识和相关潜能, 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重视考察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
PISA测试非常重视考察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的测试。 在数学素养测评试卷中,作为四大内容领域之一的“ 不确定性和数据”,即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的测试题约占总量的1/4。 同时其还与另外三个内容领域的试题大量交叉考核。[4]不仅如此,PISA阅读、 科学也有较大比例试题涉及图表, 上海PISA2010报告指出:“ PISA2009阅读测评中三分之一的内容涉及图表、表格、清单等内容”。
PISA有关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内容不仅题量大,题目覆盖知识与技能面广,还重视考察体现统计素养的基于数据的分析、归纳、建模、解释等智慧技能和思想方法等。 PISA对数据图表应用、对概率统计的重视,反映出信息时代发达国家对概率统计的认识。 事实上,英美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就将概率与统计知识引入中小学课程,重视联系实际问题的研习,加深学生对概率统计知识和概率统计思想观念的发展。[5]
目前, 我国概率统计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尽管在2001年颁布 《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后已大幅度地增加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但总体教学内容偏少,考试题偏重考察简单计算,得分容易。[6]未来的数学教育应进一步增加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使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内容结构更加合理, 同时要加强概率统计与其他数学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联系。
三、开放性试题注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
PISA2012数学试题使用四种题型: 选择题、多重是非题、封闭式问答题以及开放式问答题,其中开放式问答题题量约为1/3。 PISA开放式问答题的主要目的在于测量较高阶段的数学思考、推理及较复杂的数学历程。 学生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一步计算、说明理由和数学论证等。 此类题目的特点是答案没有绝对的标准, 评分标准具有多元性,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数学信息,进行合理的解释或论述。[7]PISA数学试题采用较大比例的开放性试题体现了PISA测试理念,即重视学生基础知识, 更关注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问题解决能力。
开放性试题有利于考察较高思维能力人的思维水平,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挥,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发挥创造性、展示个性,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题策略、推理过程等思维品质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8]
我国的数学教育一直比较重视“ 双基”,数学评价更强调公平,因而有固定答案的选择题、填空题和封闭式问答题应用较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专家以及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开放题的价值和功能,积极探索在教学和考试中的应用。 近年来,在中、高考等关键性考试中也逐渐从试题命制、使用、评分及对评分结果的解释等角度开展研究。 今后,在继续加大开放题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拓展各类考试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发挥开放性试题的优势,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 双位编码评分收集学生的思维过程信息
PISA开放式问答题的题目设计精巧、评分标准宽泛、双位编码评分科学。
PISA评分双位编码既区分得分情况( 包括满分、部分得分、零分) ,又区分作答反应类型。 具体双位编码规则是:第1位数字为学生应得的分数,第2位数字为学生的作答反应类型,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用的策略或是错误作答的不同错误类型。 如范例2,问题1的评分标准中编码21、22、23、24分别表示四种答题均正确,得2分,因解题思路不同编码的第二位不同;编码11、12就属于答案不完整,可得1分,也因答题错误类型不同编码的第二位不同。
范例2:DVD出租[3]
晓珍在DVD和电脑游戏出租店工作。 在这家店里,一年的会员费为10西德兰元。 会员租借DVD的价格比非会员便宜,如下表所示。
问题1:会员至少要租多少片DVD,才能抵销会员费的成本? 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评分标准
满分
编码21:15[正确推理的代数解法]。
3.20x=2.50x+10 x≈14.2
但是答案要求是整数:15片DVD
3.20x>2.50x+10[计算步骤与前面相同,但用不等式表示]。
编码22:15[用正确推理的算术解法]。
租一片DVD,会员可以节省0.70西德兰元。 因为每位会员已经在一开始就付了10西德兰元, 他们应至少省下这个会员的金额才划算。
10/0.70≈14.3
所以是15片DVD。
编码23:15[利用有系统的尝试错误法正确解题]
10片DVD=32西德兰元(非会员),
25+10=35西德兰元(会员)。
因此再试一个比10大一点的数字:
非会员15片DVD要54西德兰元, 而会员要37.50+10=47.50西德兰元。
因此再试一个小一点的数字:
非会员14片DVD要44.80西德兰元, 而会员要35+10=45西德兰元。
因此,答案是15。
编码24:15。 其他正确推理过程。
编码11:15,没有写出理由或计算过程。
编码12:计算正确,但四舍五入错误或没有考虑真实情境进行取整数。
1414.2
14.314.28
零分
编码0:其他答案。
编码9:没有作答。
【数学中期测试试卷分析】推荐阅读:
六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分析与反思07-23
高三数学试卷分析10-03
第一学期数学五年级期末考试测试题试卷说明06-13
五上数学期中试卷分析09-19
月考试卷分析数学10-25
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07-08
数学试卷分析范文300字07-25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06-01
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全国1卷)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