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日企文化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了解日企文化

了解日企文化 篇1

梁杰

◆ 作风严谨,工作氛围相对紧张;

◆ 重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鼓励员工终身为企业服务;

◆ 突出等级,倡导论资排辈。

日企文化与众不同

外资企业中,日资公司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与创新活跃、雷厉风行的欧美企业文化相比,日本企业文化外柔内刚,严谨有序,选拔人才时特别注重求职者与企业文化的相融。如果求职中能体现日本式职业精神,应聘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重规矩,责任心强

严谨认真是日企文化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他们注重责任感,每个员工都很明确自己的份内职责,老板极其重视下属的工作态度。做事要一板一眼;计划性很强;对鲜活的创意鼓励不足。员工请假,不仅要提前向上司申请,也不能忘了向同事表示歉意和感谢,因为由于你的空缺,同事不得不顶班做原本不需要做的事情。

●等级“森严”

日企等级制度比较清晰,按资排辈。“后辈”总是从基础、简单的事做起,要虚心请教,凡事要多报告、商量。“前辈”则有义务教授指导,承担责任。开会时的座位顺序以及谁先坐下都有讲究。

在工作中,上级的命令需要无条件执行,没有还价的余地。如果工作完成得糟糕,老板说发火就发火。这种森严的管理制度,会让不熟悉日本文化的人感到不舒服。

●强调忠诚度

与欧美企业员工随时面临被“炒鱿鱼”的危险相比,日企员工的“饭碗”相对稳定。只要没有触犯“天条”,日本公司是不会轻易炒员工“鱿鱼”的。尽管本土人才升迁的机会不是很多,且时间较长,但只要工作态度好绝不会失掉目前的位置。这与日企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有极大关系。在日本企业家眼中,一个对以前公司弃若敝履的人,绝对不值得信赖。●经验胜过能力

在日企,有时经验比能力更重要。他们认为,再优秀的人没有经过岁月的熏陶也不算优秀,磨练越久,积累的经验越丰富,未来晋升、加薪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想踏踏实实地在一家企业做下去,并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日企应该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提醒:

应届生需要关注的潜规则

稳居中游是最优策略。这条规则尤其适合初进职场的大学毕业生。要在日本公司里长期发展,必须具有耐心。在很多日本人的潜意识中,“不落后于他人”是最佳状态。如果一个人过分热衷于自我表现,不但会招致同事的反感和抵制,而且上司也可能感觉受到威胁从而无情打压。

注重团队合作。日企非常看重团队精神,强调分工协作。希望早日出头,在工作中追求个人成绩,缺少奉献精神,这是日资企业所忌讳的。企业对刚进公司的新人的观察考核细致入微,甚至包括吃饭、打电话,太过追求个性,是无法在日企生存的。

招聘面试重视细节

日企一般不喜欢参加大卖场式的人才招聘会,认为那样既影响公司形象,又容易在人多眼杂的场合中暴露公司机构设置。日本企业习惯于利用专场招聘会、猎头服务或通过求职网站发布招聘信息。

在人才选拔方面,招聘者在提问求职者时,最想搞清楚的是———求职者是否能够在这里长期工作。

宏威职业顾问首席咨询师郭策告诉记者,基于这一目的,日企在招聘过程中的提问非常细致,细到你的生活习惯、性格和爱好等。日企招聘者比较注意求职者简历上的工作经验,或应届生的实习经历,会一一询问求职者离职的原因或实习情况。一些求职者在两份工作之间有一段时间是空白的,招聘者会对这段“空白”表现出极大兴趣。

另外,日企招聘者非常希望在交谈中双方能够互相充分了解,不仅是招聘方对求职者提问,还包括求职者对招聘企业的了解,日企希望求职者通过对企业的了解,自己判断是否能够长期工作。

不过,在面试过程中也有诸多忌讳,最忌轻言自己报考过多个公司或者已在多个企业工作过,这样说非但不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反倒会给招聘官留下见异思迁、喜欢跳槽的负面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企业十分重视面试中的第一印象。而对第一印象构成重大影响的因素是应试者的才学和气质,其次是衣着和长相。

提醒:

应聘日企的小细节

简历真实:日企选拔人才重细节,对简历中涉及到的信息会认真了解,任何虚假的成分都有可能在面试中暴露。有一说一,绝不可自我吹嘘,要实事求是地介绍。

态度谦虚:在应聘过程中要面带微笑,表现得谦虚。

着装正式:日本人的观念是,严格的着装反映出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并且是一种礼貌。应聘最好穿得正式些,男士可着西装、系领带,女士可着职业装。

守时守约:准时守时在日企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质,不管你有多少个理由,都不能改变因为你的迟到,而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不守时不仅指迟到,还指早到。

详述工作经历:日企非常注重求职者的工作经历。求职者在做自我介绍时,要多介绍一些自己的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介绍自己实习时做的项目。

话语流畅:回答问题明了简洁,条理清楚,配合一些恰当的手势等,给面试官留下积极明朗的好印象。

注重礼节:面试过程中的礼貌尤其重要。开关门要轻,进门后要鞠躬致意,轻声打招呼“打搅了”。面试结束后,礼貌告辞,轻轻退出。

本土员工晋升空间拓宽

一般人认为,在日企中,中国员工的上升空间非常有限,因为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是从日本总部直接派来的,而国内员工能提升到部门经理的屈指可数。这种状况正在改变。据介绍,在很多日企中,本土员工做到中层管理岗位已是司空见惯,而本土出身的总经理也在增加。在日企工作已近10年的李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日企特殊的管理文化,在用人方面,中国员工晋升的空间尽管已经拓宽,但升速较为缓慢。这一点也是沿袭了日本企业论资排辈的思想。他介绍说,即使是非常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从一张白纸到系长(科长)的职位,起码也要4年以上时间。

日企公司在招聘和试用期间,就会对员工有一个定位,有综合值和一般值之分。综合值的员工将来是做管理岗位的,上升空间可能要大一些。

伴随日企本土化逐步深入,日资企业也在“入乡随俗”,寻求适应本土人才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塑造人才竞争力。相信更多的本土人才能在日企找到发展空间。

企业培训全面覆盖

应届毕业生在获得日企offer这个环节上将会很辛苦。但是,一旦能够进入日本企业工作,将会得到比一般企业多得多的培训机会。

日企对员工培训可谓是不遗余力,这已经成为日企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企业培训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和管理技能培训,还包括企业成员人格培养和企业道德文化的培养。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有2万多名雇员,65家子公司。该公司于2003年设立了一个虚拟的东芝中国教育学院,由这家“学院”来为其企业提供教育服务。该公司总裁平田信正向记者介绍说,到2006年3月为止,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东芝白领,在这里接受了培训教育。

东芝中国教育学院每半年公布一个教育计划,下属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报名参加培训。人事部总负责人翟永久说:“普通培训往往致力于教授一种知识,东芝中国教育学院更多的是为企业职员提供提高技能,解决现有问题的能力。”

了解日企文化 篇2

一、归属感建设———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企业奇迹般地复苏、崛起,奥秘在于把东方的哲学思想与西方技术和管理理论与日本的传统的文化结合起来,加以改进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正是这种企业文化的作用,把日本企业职工凝聚起来,产生了1+1>2的整体效益,引发了经济奇迹的出现。

员工归属感建设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员工归属感是指员工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在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对企业产生了认同感、公平感、安全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最终内化为员工的归属感。归属感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一旦形成后,将会使员工产生内心自我约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调动员工自身的内部驱动力而形成自我激励,最终产生投桃报李的效应。归属感受到以下因素影响:有效沟通、公平、创新、领导示范、规范的习俗和礼仪、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些方面,日本企业无不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日本企业员工归属感建设如何可能

美国前驻日大使赖肖尔指出:“日本人那种诚挚的忠于集体的思想,是促进增产,提高效率的动力。”

日本企业员工归属感建设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

日本工业专家认为,企业总经理的最大责任是把工厂家庭化和娱乐化。对于每位新进的员工,上级不仅要向他介绍企业的情况,还要向他征求对工作的意见,了解他的特长、爱好和长远打算。上级需要记住员工的生日,要当天祝贺并赠送生日礼物;要经常下到基层了解情况,与员工谈心、娱乐。

2、问题决策的民主化

日本企业为集思广益、缜密考虑问题,实行的是“一致同意”的决策方式。这种方式使员工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即“人人是经理”,以此协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强调集体智慧与团队合作

在日本企业中,领导不过分表扬个人成绩或强调个人责任,注意加强集体管理和集团奖励。因此才会有,当企业受困时,员工集体要求降薪,共渡难关。

4、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日本企业对职工大多使用终身雇佣制,没有大的变动,无特殊情况,公司不会开除或解雇员工。退休以后还可以领到相当于5-6年工资的退休金。因此,员工会有很高的安全感。在日本,工作履历中如果频繁出现换工作的经历,会被企业雇主所排斥。

三、日本企业归属感建设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针对以上日本企业对员工归属感培养的经验,我们在今后校园和谐文化营建及学生归属感的培养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大环境认知管理

明确学校定位,增强学生对学校精神文化的领悟。学校精神文化是影响学生归属感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涉及的学校精神、学校教育思想、学校目标都属于大学精神的范畴。学生只有很好的领悟“大学精神”,才能在更深层面上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而归属感的建立又可以推动大环境的发展,它们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多数来源于对学校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因此,应建立各种渠道,多方面宣传,使学生真正了解学校、掌握学校最新动态、从而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过程。此外,还需要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物资充沛的校园会使学生较快产生归属感。

2、工作指导理念更新

“不突出表扬个人贡献,不强调个人责任,积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文化”应该逐渐成为我们管理及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指导方针。当下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淡化,合作精神不足,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现象甚为普遍。强化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是培养大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3、辅导员队伍建设

大学生归属感的培养不能单一地从学生角度出发去讨论,还要注意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建设。学生归属感的培养一样离不开工作在思政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1)经常开展一些体现团队合作和团队意识的活动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合作意识。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关心学生,让学生体验到被关心、被关注;(2)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让学生愿意找老师解决问题,找老师倾诉。

构建良好的大学生归属感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努力,归属感一旦形成,将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会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摘要:在众多国家的特色企业文化中,日本企业对员工归属感的培养是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归属感,大学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杨贵英,宋丽娟,张涛,等.某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泸州医学院学报,2008,(2):200-202.俞大森.大学生归属感初探.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1)

[2]林休休,丁虎.大学生归属感的构建.现代企业教育,2009,(11)

日企如何将好习惯变成文化 篇3

但我们常说的企业文化,在日本企业里的体现却是单纯而又朴实的——就是培养并强化员工的好习惯,并将好习惯系统化、制度化,直至将这些习惯变成血肉化的东西。正是由于重视好习惯的作用,鼓励员工养成和坚持好习惯,日本企业普遍成功地激发了员工的活力,由此获得并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日本企业里,都有哪些被奉为圭臬的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又是如何推动企业发展并促进员工成长的呢?

“微笑”被当作规矩

笔者初到日本一家企业工作时,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员工都是站着工作,等待比干活要难熬得多。这让笔者痛苦无比,脸上不觉流露出沮丧、懊恼的表情。不想,一位课长走到笔者的工作台前,沉稳而坚定地说:“即使是等待也不可有这样不耐烦的表情,您这样就会传递给其他员工一种不积极的、压抑的信号,会带坏其他员工的情绪。”

对于这一“指责”,笔者当时大吃一惊:难道日本企业对没有笑容也要管?!

没错,这家企业就是认为,保持“微笑习惯”是所有员工必须的行为。而没有好习惯的人就算不上高素质的人,而且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此,日本企业的制度基本都是围绕引导员工形成好习惯、保证员工坚持好习惯、鼓励员工发扬好习惯等来确立的,并且在考核员工时也以能否坚持好习惯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正因如此,员工在工作中愁眉苦脸会被认为违反了企业的“规矩”。

如果企业里所有员工都面带笑容地工作,不仅在组织内部呈现出积极乐观的氛围,对外界更是传递出一种欣欣向荣的企业活力。所以,“微笑习惯”应该在企业里“被养成”一种员工始终如一遵循的正向行为。

好习惯不仅仅在企业里如此受重视,还是日本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共同珍视并合力培养的东西。他们普遍认为,拥有好习惯的人才是高素质的人。事实上,日本社会对好习惯的培养是从孩童时代就已经开始的。曾有人问及一位日本友人日本幼儿园有何特色,对方淡定地回答:培养孩子良好的素质,就从培养微笑和打招呼的习惯开始。

沟通,80%取决于怎么说

一些看起来只是程式化的行为,在日本企业里,员工却通过习惯的培养赋予了它们真正的内涵。日本人特别信奉一条,那就是:与人沟通要想取得好的效果,20%取决于你说什么,而80%取决于你以什么态度说。

基于此,日本企业特别强调员工使用礼貌用语,并且要求在工作中时时讲、处处讲、天天讲不停!

笔者最初对此也不甚理解,但后来在接受礼貌用语培训时,日本指导老师的一句教示让我觉得犹如醍醐灌顶,他说:“您要是把‘谢谢、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拜托您了’等礼貌用语以爽朗明快的态度一天说50遍以上,就是人格的升华!”

事实的确如此。以礼貌用语与人交往变成自然而然的习惯,甚至于做到不管别人态度怎么样,自己若不说礼貌用语就会感到不舒服,就会深感这一好习惯对自己身心健康的改善乃至教养方面的提升都会产生无形的推动力量。

所以,日本企业要求所有员工都要在点点滴滴的工作中养成、贯彻、强化好习惯,而且要兢兢业业地一直做下去,让“谢谢、对不起、麻烦您了”等这样的好习惯变成像洗脸刷牙一样的自然言行。通常来说,好习惯一时做不到位的员工,就会在晚会总结时被指出来,并被要求一定做到尽善尽美。终有一天,员工会切实感受到:自己才是好习惯的真正受益者。

换位思考卖产品

公司,在日语中被称为“会社”;会社,就是一个缩小了的社会。企业,应该是社会的缩影。创办企业,其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盈利,更应该着眼于为社会培养人才,致力于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育人育心,也同样体现在日本企业对推己及人等好习惯的强调和引导形成上。“减少利己之心,扩大利他之心,把每一天的感动扩大”,是他们推己及人的精神内核。

以笔者从前所就职的一家日本某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例。一次在对出厂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有个部件按照常规检查虽属优良品,可就是感到和以往有些不一样,听声音有点怪怪的感觉。因为拿不准是该放其出厂还是作为不良品扣下,于是就请教了领班。

领班当即不假思索地反问:“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是你,要不要买这个产品?”

我当即回答:“不买,因为还有更多比这个感觉好的。”

“那就废弃!万一它是个不良品,对企业来说只是万分之几的不良率,听起来不算什么,可是一旦被客户买去,就是100%的不良!”领班义正辞严地说。

对一些感觉不踏实的产品要马上废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客户那里也是100%的良品率,这显然已经超越了企业管理的范畴,而完全成了育人育心的社会工程——就是要把培养好习惯做到员工心里去。

面试:需要了解企业文化 篇4

企业的正式员工有时也没有融入企业的文化。因为文化不是一个实体,它包含企业的精神,见证企业的发展,也预示企业的将来。企业的理念、价值观、团队合作都是其中一部分。

大公司凭借自己的实力,总是有机会在很多场合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应届生们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了解。但公司的宣传词通常比较概括、简洁,单凭此无法真正获得对公司的了解。公司的文化是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了解公司的详细的发展历程是应聘者应该做的。公司招聘新人,是它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链条。或者公司原有的业务需要扩大规模,或者公司需要开展某项新的业务等,招聘新人是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服务的,并非是公司每年有义务地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把公司招聘看成是整个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步棋,求职者便更容易把公司的需求和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判断自己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而在面试的时候就能使自己思考问题上处在和面试人员同等的位置,提高自己求职成功的命中率。

通常在几名候选人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具有与公司的文化相融的个性的求职者是最后的成功者。比如新东方学校招一个秘书,可能会选一个有培训教师潜质的人,而不是一个只纯粹做文秘工作的人。

大公司有着完整的制度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公司自然有专门的人来建立和推广自己公司的文化。小公司一样也没有,其实小公司是要等你进去后,与所有的员工一道在创业的过程中去逐步完善公司的制度,形成公司的文化。你在这里进行的是创造。小公司的招聘不像大公司那样有那么多的考试,往往是老板亲自面试你,当然也有特别的要求,如你的实习经历。但最主要的是员工的勤劳的品质,所有的小公司都特别看重这一点。企业在初创阶段,框架刚刚形成,需要所有的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尽量少的人力资本完成尽量多的积累。你是按照一个会计的岗位招聘进去的,但实际上却有可能让你去帮忙跑营销。周末老板和别的同事在那干活你也只好加班却不好提加班的报酬。员工的忠诚是小公司老板对求职者的重要要求之一,员工跳槽对大公司影响不大,却很容易打断小公司的整体规划。

应该了解的冬至文化与诗歌 篇5

冬至在民间俗称冬节、交九,从这天起就开始“数九”了,进入一年中的最冷时节。有民谚称“冬至进补,立春打虎”,可见冬至还是一个进补的好日子。

“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在北方,冬至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饺子最早名“娇耳”,唐代曰“汤中牢丸”,元代叫“时罗角儿”,明末为“粉角”,清朝改称“扁食”,并延续至今。相传,张仲景冬至那天给百姓发放“祛寒娇耳汤”,又于冬至日去世,人们为纪念医圣的施药救命之恩,冬至吃饺子就流传了下来。如今,在中原地区如果小孩冬至不吃饺子,大人们还会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吓唬他们。

与“冬至饺子夏至面”相仿,有种说法叫“冬至馄饨夏至面”。据说,冬至吃馄饨与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有关。按照惯例,冬至当天吴王要接受百官的朝拜,并宴请大臣。宴席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丝毫没胃口。西施猜透了吴王的心思,就到御厨做了一碗面点献给吴王。吴王品尝后觉得味道无比鲜美,就吃了一大碗。吃完后问是什么美味,西施暗自嘲笑这个无道昏君混沌不开,就随口答道“馄饨”。如今很多地方还保留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并且在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称呼:江西叫清汤,湖北名包面,四川呼抄手,广东称云吞,新疆人美其名曰曲曲。冬至文化不仅仅是上面的吃,而且还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历朝历代的文人吟咏,让冬至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既然是自古以来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自然也会引得无数文人雅士诗兴大发,以独特的感触吟咏之。现如今,友人相聚于冬至日之时,也会谈论起关于冬至的文化,而冬至古诗词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赏读间使人感受到冬至的文化韵味。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朝中为官时,面对宫中欢度冬至之景,有感而发,作有《小至》一诗: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全诗情景交融,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将宫女冬至之日绣花添线、吹琴娱乐的场面再现于读者眼前,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全诗紧紧围绕“小至”的时令,叙事、写景、抒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开篇二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作者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与冬至的诗题紧扣,作为总起。中间两联:“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是分承:颔联,直承首联“冬至”的自然节令特征;颈联,直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最后是尾联:“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结。在这无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让儿子取酒来尽饮吧!“事”、“景”、“感”三者烘托,从中可自然地悟出诗人写的只能是“小至”时令,而断非其他什么节候,这正是诗人感受敏锐,立意高远,选材典型,热爱生活的不俗体现,正是:“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了。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一年冬至,在外为官的他只身来到吉祥寺,周围景色令其诗兴大发,信手拈来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的雅致。而与其同时代的另一位诗人朱淑真作有另一《冬至》诗。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冬至节的喜庆热闹:击乐声声,阳气回升,葵影移动,寒梅花开。而在大诗人陆游的眼中,冬至却显得寂静清贫,这一点在他的《辛酉冬至》一诗中可以看出。

了解日企文化 篇6

报告绪目:1 沃尔玛企业文化的学习2 部门的实践 3 沃尔玛的经验与反思 4 学习之外的经验 5后记

概要:通过2个月在沃尔玛的学习与实践,深入了解沃尔玛的企业文化,商业运营,团队的构建及凝聚力作用的发挥,销售沟通技巧等方面。旨在发现自身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去学习与专业挂钩的东西,明确学习的目的,为以后学习和生活提供经验与方法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沃尔玛的企业文化

谈到企业的文化,我想借用下日本销售之神--松下辛之助的一句简单而深刻的话:企业的文化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生命力,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象一具行尸走肉,没有思想,没有目标,更谈不上发展。

每次到沃尔玛商场购物,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情景;商场人头攒动,员工热情似火,但商场繁忙尔有序的场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这个商业大机器,而运作这太大机器的人的力量从何而来,这是我在没进入沃尔玛之前的一个思考。

将近俩个月实践的实习,我脑子里答案慢慢浮现。

而在提到沃尔玛的历史文化时我们又不得不提到与之相关的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沃尔玛商店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先生。可以说他为这个服务业巨头注如了最原始,也最具生命力的东西。即山姆。沃尔顿先生身上的良好品质,这些东西至今仍对沃尔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节约每一美元”——节俭是他身上闪光点之一。不管是在创业初期还是后来沃尔玛驶上奇迹的快速车道,他用一生来实践这一“诺言”节约节约每一美元也是沃尔玛的一个承诺,并在商业运营上始终坚持。如天天平价[e d l p }原则,在运营上沃尔玛采用统一配货[dc]由深圳洪湖统一配货,用企业的货车运货,配套先进的卫星跟踪系统。货源上,沃尔玛直接与生产商联系,减少供应环节,在节约企业成本上可谓下了功。“相信我们的同事是最优秀的”沃尔玛在快速发展时期中的一年1986年,曾跟同事打赌,如果在86那年销售额超过8%,他将自己的,在美国华尔街上跳草群舞。不辛的是,他输了。但还是兑现承诺。所以在后来,每当沃尔玛有值得欢庆的事情事,跳草群舞成了沃尔玛的规矩。我们十分幸运,与我们的沃尔玛员工一起欢庆了安全运行九百天的活动,亲眼看了管理层跳的蹩脚的草群舞。相信沃们的同事是最优秀的也可以引申到其他地方去,如团队的建设上,我相信这将使我们的团队更加的和谐,更好的做事,发展自己,并实现共赢。

了解日企文化 篇7

关键词:职高英语学习,背景文化,必要性

目前,职高英语课程非常重要,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困难,许多学生付出了较多的努力,收获却有限。其实,英语学习不只是学习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还有另一项更重要的内容,即背景文化知识。毕竟,语言是文化的结晶和凝聚。只有很好地了解了英语的背景文化知识,才能准确理解英语,学好英语。

和了解西方社会在文化、思想、社会与政治制度、宗教、艺术、文学、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概况,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促进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目前我校开设语言与文化课程数年,学生出勤率高,反应良好。开设英美文学欣赏、圣经故事等课程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熏陶。

2.综合英语课堂

综合英语课程是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英语的最主要课程,占时长,比例大。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学生精读课程的学习,事半功倍。教师可以结合日常教学各个层面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可以在词汇、语用、语篇、文体等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敏感性。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讲授法、任务法、讨论法、对比法等方式,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照片等;还可以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其中含有大量有声与无声、有形与无形的社会文化知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弥补书本文字的不足。以董亚芬主编的《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Unit 10 Going Home为例,系黄丝带乃英美风俗,被视为家人回家的欢迎标记,尤其用于欢迎由于不得已原因羁留在外很久的人。还有流传甚广的歌曲《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在学习此文章前,可以对学生作这些方面的介绍,辅以精美图片和实例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扩大他们的英美文化视野。再以董亚芬主编的《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Unit 1 The Dinner Party为例,学生刚刚看过红极一时的印度电影《Three Idiots》,里面有很多关于印度的内容,关于教育体制的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兄弟感情,爱情等,还有印度严重的阶级及自杀问题,如果能结合这个背景讲解课文中发生在印度的这次宴会,就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看到课文时,脑海里的就不仅仅是这篇文章,而是丰富的印度背景文化知识。

3.引入阅读材料

一、学习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性

1.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大多数学生看来,英语就是无数个单词密密麻麻地塞满了整个头脑。他们经常对英语感到头疼,特别是职业高中学生,因为学生的专业不同,基础和层次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学起英语来存在很大的困难,总觉得英语比较乏味,甚至有的学生存在一提到英语就发困的情况。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他们不了解西方背景文化知识。

现在职高用的英语教材内容广泛而丰富,包括中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人文、现代科技等各个领域。只有了解了中西方背景文化知识,学生才能真正走进英语,引起学习兴趣。例如,刚接触Cultural heritages这一单元时,学生有点茫然,他们对文化遗产这方面了解太有限了,连最基本的任务,把中西方历史遗迹的名称和图片配对都有困难,这时我就适时增加了对其背景文化知识的介绍。从中国最出名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开始,讲到埃及的金字塔、宙斯神像、巴比伦空中花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徜徉于文化的海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

阅读是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输入手段。在教学中有选择地引入涉及这些西方国家文化内容的书籍和报纸杂志作为阅读材料,以增加他们文化知识的广度和他们对知识文化了解的深度。与此同时,提倡学生阅读有关历史、人类学及社会学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能够体现其他国家文化的具体实例,而且能掌握一些与文化有关的概念。

4. 实践体验法

在课堂内营造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或者用视频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让学生扮演角色,学习操练在这种背景下的交际能力;或是进入课堂外的社会文化实境,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比如与外国朋友交谈,积极参加与外国学校的交换培训,等等。或定期请外教、外国专家作相关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的专题或系列讲座。

四、结语

在教育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培养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只有形成对自身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正确意识,才能客观地认识文化,才能避免在交往中出现文化误会和障碍,实现真正的交流。

参考文献: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郑化.跨文化交际教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高三理科班英语学习策略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陈卓琦

(吴江市盛泽中学,江苏吴江

摘要:作者使用学生学习策略量表调查本校高三理科班部分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情况,结果表明:高中生学习策略使用水平一般;高分组学生在元认知和情感策略上的使用水平均高于低分组,学习习惯更好,善于计划和监控自己的学习,自主学习意识强;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显著相关,元认知策略与认知策略影响大。

关键词:高三理科班英语学习学习策略

一、研究背景

高三阶段有些学生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不少,也很用功,可成绩就是上不去。不少人认为他们基础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释问题———很多英语学习成绩欠佳的高三学生也很努力地学习英语。学生英语学习好不好,根本的原因是在智力条件、心理状态相差无几的状况下,学习策略是否正确有效。

新课程改革在江苏省已实施多年,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重点强调了语言学习策略和策略教学的重要性。我使用学习策略量表对我校高三理科班部分学生进行相关研究,找出学习策略使用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了解自身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引导其监控与反思自身学习策略,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领着他们发掘中国三星堆遗址,参观美丽的丽江古城,感慨金字塔的宏伟。了解了这些背景文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也随之提高了许多。各个教学环节也进行得非常流畅,因为学生已经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反应较快,整个课堂气氛也显得轻松。

2. 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英语的方法很多,但要学好英语必须有足够的“输入”,那就是阅读。只有通过足够的阅读,学生才能学得更多、更好。但是面对一篇篇短文,学生表现得有些力不从心。有些文章即使单词都认识,不了解背景文化,也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因为学习者受到母语的牵绊,只是看到字面意思,而不能领会含义。相反,若背景文化知识已充分理解,理解全文则轻松多了。做起阅读理解中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的意思,推断出什么等题目也比原来容易了,容易了就会想要读得更多,了解多了,阅读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3. 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职高英语教材内容广泛,如果每一个领域都让学生接触到,他们的知识面就会扩大,视野拓宽。了解中西方背景文化之后,学生会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也会佩服西方伟人。学习了礼貌礼仪之后,学生也会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男生变绅士了。学习了奥运会之后,学生更能体会奥运精神。学习了安徒生之后,学生走进了他的童话世界。学习了西方的名人逸事之后,学生树立了伟大的理想,并为这一理想而奋斗。

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他们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在情境对话中,我经常创设各种语言情境,让学生做出最恰当、最礼貌的选择,他们选对了答案,提高了自身素质,也学会

二、学习策略综述

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使语言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国外,上世纪70年代,Rubin和Stern开始对善学语言者进行观察;90年代后以O’Malley,Chamot及Oxford等为代表的研究者结合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研究,语言学习策略的教学成为研究重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语言学习策略研究;1996年文秋芳博士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论述语言学习策略的专著《英语学习策略论》;2002年程晓堂和郑敏出版的《英语学习策略论》指出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在我国进入新的阶段。本文参照文秋芳所述,将英语学习策略分为六部分: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国内外对二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形成一定体系和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具有借鉴意义。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对象是成人英语学习者,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研究极少,而中学生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占大多数。因此我试图探索高三学生英语学习规律,寻找适合高中生的有效学习策略,有效增强学习效果,并通过对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促进教师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研究调查内容方法与结果分析

1.调查内容与方法。

以学生学习策略量表(Oxford’s SILL)对苏州市盛泽中学101名高三理科班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1份,回收99份,有效问卷95份,采用Spss v12.0软件进行统计。调查内容主要了怎样与人交流沟通。

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背景文化知识

1.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理解词汇的真正内涵。

词汇作为英语基础的一部分,需要学生花费很大精力记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词汇的涵义不能被很好地理解,成为很大的绊脚石。例如,“一位老人”经常被翻译成“an old man”,殊不知old在英文中暗含极其年老的意思,而old的比较级older用法也和中文有区别,虽然older是指年纪较长的,但有时候比old老的程度还差得远。而关于和动物有关的词组就更多了,不理解文化差异,就会引起误会。外教经常说:“Don’t be such a chicken.”“Who will be the lucky dog?”学生就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能把我们和动物相提并论呢,后来才知道是鼓励我们多说英语。看来,只有看清差异,领会内涵才能准确把握英语。

2.多方面获取背景文化知识,学以致用。

文化在英语中无处不在,单单课堂上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从多方面,以各种形式获取文化知识来学习英语,最有效的是课外阅读和看原声电影。同学们在课外多读多看,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其他人分享,这样效率提高了,合作也更紧密了。看原声电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各方面以全新的视角诠释英语。学生会听得更亲切,体验得更彻底。当然,学生一定要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勇于开口说英语,用于创造机会与别人沟通。

了解日企文化 篇8

SAT考试是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最初所面对的考生都是美国人。所以对于国际学生,尤其是文化差异比较大的中国考生来说,备考SAT考试最重要的积累就是了解美国的文化背景,并把这样了解应用到自己的解题过程中去。小马过河国际教育

SAT,全称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中文名称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由美国大学委员会(College Board)主办,SAT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

SAT推理测验(SAT Reasoning Test)是美国大学录取中的一个标准化测试,属于由非盈利性机构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由美国大学理事会出版、完善。之前由教育考试服务(ETS: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进行命题、印刷和评分。现在,ETS仍然承担SAT的命题工作。SAT推理测验旨在考察学生的能力是否足够适应大学教育。

SAT考试总时长3小时45分钟(225分钟),共有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数学(Mathematics)和写作(Writing)三个科目。

既然是美国高考,考题中当然少不了“美国文化”,要和命题者“搭上脉”,考生最好多了解一些美国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一点在阅读和写作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SAT考试中的阅读部分题目内容涉及面广,既有历史背景,也有时政评论。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及时搜集时政信息,广泛阅读。尤其对于中美文化所存在的差异经常进行“热身训练”。

建议考生可以上网阅读一些美国知名时政评论家的观点、讲话,阅读一些历届美国总统的经典讲话,同时也要关注美国时政新闻,社会现状等,对于新闻中出现的“新名词”也要保持敏感。

美国名校往往看重考生广博的知识背景,对事物的看法和总结,因此考生不妨在平时多进行知识汇集、整理,答题时自然就会表现出来。

了解日企文化 篇9

主题由来:在学习《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身边的传统”时,学生们的漠然反应体现了他们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知之甚少。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了解中华文明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了这样一个主题。活动目标:通过学生有目的地参加春节的一些习俗活动,感悟春节中的伦理、情感、文化、信仰等内涵。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活动内容:参与并描述春节某一个习俗活动的过程,然后谈一谈对这一习俗的看法,最后自拟题目写成一篇短文。活动方式:以个人参与活动为主。活动过程:积极参与“过春节”各项活动,有选择地确定某一习俗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并查找资料明确这一习俗的发展变化。交流汇报:假期回来以班级为单位,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评出最佳,然后在全年级展示。活动评价:能够积极参与春节习俗活动,描述过程具体、不掺假,要有自己的真实体会和想法。附过程管理表格:活 动 主 题姓 名时间参与活动描述习俗 来 历你 的 感 想(适合八年级学生用)“来自家乡的报告”活动方案蓬街中学 罗永才主题由来:《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课程所设计的“综合探究”活动是专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适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市级重点课题《路桥历史与社会地方课程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利用好这些乡土资源让学生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如何把这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于是就有了这次尝试。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了解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知道描述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收集材料,能初步分析材料中的数据和提取有效信息,并能与人合作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初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撰写“来自家乡的报告”。活动过程:第一阶段:活动准备学习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四“来自家乡的报告”,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及调查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一课时)第二阶段:分配任务,开始活动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确立小组长,协调组员开展活动,每个组员都要有一定的任务,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问、实地考察等形式收集资料。第三阶段:分析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准备以多种形式展示调查成果。(以上2个阶段大致需要2-3个星期)交流汇报以班为单位,各调查小组在课堂上展示本组调查报告,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选,选出最佳的调查报告,在全年级段展示交流。活动评价

1、各个小组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有具体的活动安排,调查过程描述清晰。

2、调查报告主题明确,调查内容详尽,报告中要充分体现主题特色,报告形式多样(文字、图片等),能够以幻灯片形式或网页的形式展现更佳。附过程管理表格:主 题组 长组员分 工活动过程(适合于七年级学生)

了解日企文化 篇10

调查的背景

泰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象征,泰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泰山山体的视觉形象端庄凝重,雄伟壮丽。泰山融汇五千年中国文化,历来被视为天下安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明和信仰的象征,“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郭沫若说。

泰山处于中华文明圈发祥地的核心位置。在广袤空间内,从东海之滨往西、从黄河顺流向东,泰山在地理上处于平原、大河、海洋的关键结点。正如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言:“泰山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

泰山的山体形象,给人以高大、厚重、敦实、坚毅、稳固、安定、壮观、壮美的感觉与审美效果。这是作为“国山”、作为“中华国山”应有的要素、必备的要素、不可缺少的要素。这是一个东方大国的国山啊!正因如此,汉武帝临泰山才发出肺腑的最强音:“高矣!极矣!大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作为一位名声显赫、功业卓著、不可一世的汉代君王,八次来泰山,如此动情,如此感慨,虽然情中交织着迷惑不解,但那强烈的倾情赞叹和崇敬之意,记录下来,实在是跃然纸上,让人如临其境,如观其山,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又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佳句,让泰山更加熠熠生辉,为世人所知。这里也是历代君王封禅之地,更体现出它的价值。

泰山文化的底蕴、内涵博大精深,多元一体:

泰山,融儒学、道家、佛教于一山一体,这就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文化内涵、底蕴、根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其“多元一体”的特性、特质、特色和状态。泰山文化所特有的这种包容性成就了泰山文化作为“国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容乃大,有了包容才有了博大所带来的精深。这也叫做“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正是和谐文化、历来有生命力或者说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当代泰山文化繁荣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首先,推动当代泰山文化繁荣发展,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泰山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泰民安”的内涵和自强不息、包容开放、融合和谐、开拓创新的特质,正是推动民族文化复兴中需要发扬光大、传承创新的重要优秀品质。因此,繁荣发展泰山文化,对深化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提炼聚合民族文化优秀特质、推动民族文化复兴意义重大。

其次,推动当代泰山文化繁荣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要。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会当凌绝顶”的攀登意志、“稳如泰山”的价值取向(周郢语),是中华精神文化的载体,也是推动中华文化、中国精神走向世界的重要资源。发展和弘扬好泰山文化,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推动泰山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为提升国家和民族文化软实力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人心浮躁,这种精神是否还在延续,是否还在流传,这个值得我们思考,也值得我们了解。

一.泰山文化及精神的意义

泰山文化与儒家文化一脉相通。泰安与曲阜、泰山与孔子同处一个共同文化空间,是中华民族文明摇篮。从泰山中轴线穿泰安城区中轴过岱庙,经古驿道,过云亭山,越大汶河古石桥,至曲阜少昊陵,基本处于南北一条主线上,历代帝王尊孔文祀到泰山祭祀都要经过这条路,可以说是是一条文祀之路。儒家推崇的所谓内圣外王,泰山已经成为其物象代表,可谓“泰山,山中之孔子,孔子,人中之泰山”完美结合。

泰山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林林总总,其内容包括帝王封禅文化、平民祈福文化,石敢当镇宅保平安民俗文化,一山三教合一宗教文化、石刻文化、古建筑文化等等。在区域空间内有大汶口文化、福寿桃文化、水浒文化、大禹治水传说、“和”文化等等。泰山文化影响极其深远而广泛,全国各地、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都建有泰山东岳庙。泰山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26处、摩崖刻石3000余处。历史名人、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不朽名作,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等传颂至今。北朝经石峪、宋代天贶殿、泰山书院等等文物遗迹灿若星河。凡此种种,都是泰山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载体,都是泰山文化的分支。

泰山文化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国泰民安”。“国泰”是国与家的概括,是家国情怀。其始于原始部落对于自然山川崇拜和敬畏,先民们通过祭拜泰山以求天下太平和子嗣繁衍,慢慢的形成了群体共同心理认同、共同记忆和价值取向,演变成为共同行为习惯。“泰山与中国情感、民族心理的形成息息相关,堪称是中华民族心理的结晶,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杨辛语)。统治者顺应民众心理,历代帝王通过国家层面封禅祭祀以求“天下太平,江山永固”。“民安”是平民平安文化,是百姓对幸福、平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泰安县志》所谓“贫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求嗣”,其民间具体表现为祭拜碧霞元君,许愿、还愿。祈求石敢当镇宅辟邪。“国泰民安”其本质上是“国求安泰,民求幸福”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天下情怀。

泰山文化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包容天下的气度,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泰山文化儒释道三教并存,相互交融。泰山文化历史、人文共存,水乳交融。文化与自然“情景交融”,体现了尊重自然的 “天人合一”精神,多元一体的“和而不同”精神。“泰山安则天下安”、“稳如泰山”的团结统一情怀,与中华民族融合和谐的人文精神相契合。二是源远流长、兼收并蓄的胸怀,是中国文化开放性的体现。泰山文化涵盖了从远古先民智慧、大汶口文明之光、文人志士著书立说、宗教文化到现代文明成果集于一体,兼容万物、海纳百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三是泰山文化拼搏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性,是中国力量的体现。泰山雄伟的气势显示了阳刚的力量。泰山挑夫传说这个非遗项目体现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意志力,“泰山顶上一青松”的生命力等等,可以说集中反映了这种自强不息精神和坚韧品格力量。四是具备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是中国精神家园。泰山文化五千年来一脉相承,没有断代、不断发展的文化现象,具有时代的、历史的特点,它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变化发展,推陈出新。五是泰山文化是主流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重要支柱之一。泰山文化的内核“国泰民安”与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相吻合。石敢当习俗体现了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的担当精神,凸显了对人民的责任与担当。六是卓尔不群的文化禀赋,显示其独立性、独特性特质。泰山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规定性,体现着鲜明独立性、不可通约性。因为不同的人群在泰山自然环境、生存空间内,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创造,构成了其独立性、独特性的基础。

三.调查的方法

1.实地考察及走访游客。2.文献查阅。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泰山文化及精神的现状

泰山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林林总总,其内容包括帝王封禅文化、平民祈福文化,石敢当镇宅保平安民俗文化,一山三教合一宗教文化、石刻文化、古建筑文化等等。在区域空间内有大汶口文化、福寿桃文化、水浒文化、大禹治水传说、“和”文化等等。泰山文化影响极其深远而广泛,全国各地、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都建有泰山东岳庙。泰山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26处、摩崖刻石3000余处。历史名人、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不朽名作,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等传颂至今。北朝经石峪、宋代天贶殿、泰山书院等等文物遗迹灿若星河。凡此种种,都是泰山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载体,都是泰山文化的分支。

泰山文化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国泰民安”。“国泰”是国与家的概括,是家国情怀。其始于原始部落对于自然山川崇拜和敬畏,先民们通过祭拜泰山以求天下太平和子嗣繁衍,慢慢的形成了群体共同心理认同、共同记忆和价值取向,演变成为共同行为习惯。“泰山与中国情感、民族心理的形成息息相关,堪称是中华民族心理的结晶,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杨辛语)。统治者顺应民众心理,历代帝王通过国家层面封禅祭祀以求“天下太平,江山永固”。“民安”是平民平安文化,是百姓对幸福、平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泰安县志》所谓“贫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求嗣”,其民间具体表现为祭拜碧霞元君,许愿、还愿。祈求石敢当镇宅辟邪。“国泰民安”其本质上是“国求安泰,民求幸福”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天下情怀。

泰山文化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包容天下的气度,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泰山文化儒释道三教并存,相互交融。泰山文化历史、人文共存,水乳交融。文化与自然“情景交融”,体现了尊重自然的 “天人合一”精神,多元一体的“和而不同”精神。“泰山安则天下安”、“稳如泰山”的团结统一情怀,与中华民族融合和谐的人文精神相契合。二是源远流长、兼收并蓄的胸怀,是中国文化开放性的体现。泰山文化涵盖了从远古先民智慧、大汶口文明之光、文人志士著书立说、宗教文化到现代文明成果集于一体,兼容万物、海纳百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三是泰山文化拼搏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性,是中国力量的体现。泰山雄伟的气势显示了阳刚的力量。泰山挑夫传说这个非遗项目体现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意志力,“泰山顶上一青松”的生命力等等,可以说集中反映了这种自强不息精神和坚韧品格力量。四是具备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是中国精神家园。泰山文化五千年来一脉相承,没有断代、不断发展的文化现象,具有时代的、历史的特点,它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变化发展,推陈出新。五是泰山文化是主流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重要支柱之一。泰山文化的内核“国泰民安”与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相吻合。石敢当习俗体现了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的担当精神,凸显了对人民的责任与担当。六是卓尔不群的文化禀赋,显示其独立性、独特性特质。泰山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规定性,体现着鲜明独立性、不可通约性。因为不同的人群在泰山自然环境、生存空间内,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创造,构成了其独立性、独特性的基础。

综上可知,泰山有着优良且由来已久的文化底蕴。夜爬泰山时其实我对泰山文化并没有特别深厚的体会。但是,当我走过那长长的望不到头的十八盘,数着那一级级险陡的台阶,经过1789道磨炼终于见到了那耀眼的日出,我想这便是泰山的文化吧。

(二).泰山文化及精神的影响

泰山文化的精华可谓“泰山精神”,其本质特征可概括为:崇高求美、厚德尚法、艰苦奋斗、端庄稳重、和谐本真。国泰民安、重于泰山是其象征意义。泰山文化的精华可谓“泰山精神”,其本质特征可概括为:崇高求美、厚德尚法、艰苦奋斗、端庄稳重、和谐本真。国泰民安、重于泰山是其象征意义。

泰山地处山东中部,现代科学测定,生成于25亿年前的地球造山运动,由于山前出现造山断裂带,所以山势陡峭山形集中,加上周围地势相对较低,从而使先人对泰山产生雄大、厚重的感觉。黄河流域经常发生大水,先民借泰山以躲避水灾,在他们心里泰山是他们生命、种族、生活的地理依托,形成了依靠泰山的心理,泰山的保佑使古人产生敬畏,渐渐被神话;从历史上看,由于先人活动范围和泰山在这个区域的第一高度,使泰山出现祭天崇拜,这种崇拜并没有随生产力和知识的进步消失,反而因为中国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不约而同的宣传“神权天授”的理论,为了使这种理论得以证明,便有了封禅泰山的活动,使泰山祭天的作用得以延续,封建统治者的这种行为让泰山在人们心中的神山的地位进一步强化,随后成为每代帝王一生必须的大事之一。虽然到宋朝之后不再进行封禅,但崇拜活动却进一步扩大,黎民百姓无不知神山泰山。

人类利用泰山环境及实物所进行的一切能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活动感受认知及古迹遗存等,均可视为泰山文化。泰山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个朝代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与泰山有联系。泰山作为一种形象和精神已经根植于中国社会的演进之中。泰山在我国人民心中是高大,神圣的象征。从古至今的许多为人熟知的成语及典故中,常引用泰山作比喻,来形容稳定和重要的内容。例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天地交泰”,“人心齐,泰山移”,“有眼不识泰山”等等,这一切都说明泰山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这也正是泰山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历史使然,泰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意识的载体,一个不可替代的象征物。一个中华民族传统理念的标识物。

泰山位置是崇高的。泰山突起于华北大平原,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相对高差达1300多米,与周围平原、丘陵形成高低、大小的强烈对比,在视觉效果上显得格外高大。群峰起伏,主峰突起,明代皇帝朱元璋描述泰山的气势时写道:“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几千百里”。基础宽阔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上述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古代,特别是夏商以前,当时,东夷人认为,这里是天的中央部位,所以叫天脐,天脐流出来的水,就是天的肚脐流出来的水,所以它的温度比较高。从天脐渊(民间)祭天到泰山(帝王)祭天,这是个发展的过程,是人们的视野逐步扩大的过程,对大自然的认识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过程。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面向东部沿海的半壁江山,有一条新月形的环太平洋古文化圈,在这个文化圈里,最高的大山就是泰山,古人把天地之中的陆地称为齐州,齐就是脐,也就是肚脐眼,中国古称齐州,中国人是居住在天地的肚脐眼上,据史书记载,泰山位于齐州正中,是众心所向的天地肚脐眼上的天柱。当文明的曙光从天地的肚脐眼上升起的时候,泰山作为肚脐眼上的天柱,就理所当然的成了中华民族先民的神山,一座最有凝聚力的祭天圣坛。

这些原因,促使封建帝王不断东巡,封禅泰山。帝王封禅泰山,使泰山的地位至高天上,加之神道设教,泰山的宗教活动也日益昌盛。泰山的景观建设因此带有“天人合一”的浓重色彩。

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具有一贯性。自古至今,一直为中国历代帝王所推重。远古有七十二君封泰山之说。封建社会有十二个帝王亲至泰山。近代伟人也是由登临。泰山是中国文明的一个缩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当中,泰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过去历代皇帝都来祭泰山。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封,即在高处筑坛祭天,禅,即在低处辟基祭地。封禅泰山有史可考,是由秦始皇始。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清楚地看到东方六国君主的残余势力对秦政权的不利影响,因而登临泰山,举行封掸,加以震慑,所谓“东南有天子气,因东游以厌之。”汉武帝刘彻七次到泰山封掸,他既想以此来祈求边境战争的胜利,又企图升天成仙,长生不死。被史学家半誉半毁的唐玄宗李隆基,举行泰山封禅时,正值开元盛世。玄宗的封禅队伍备有千乘万载,仪仗长达百里,浩浩荡荡由长安行往泰山。所过之处,“原野为之震动,草木为之风生”。行礼时,群臣高呼万岁,声音撼动山岳。宋代以后,帝王封禅渐渐演变为神道设教,而清帝的东巡泰山,则更带有浓重的游览色彩了。封禅文化是泰山最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泰山的显赫名气正是源于此。

泰山丰富的文化举国上下,老幼皆知。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也很大。正是因为泰山具有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宗教文化,封禅文化以及建筑文化使得泰山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座神圣的山。自从舜帝在泰山之巅点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把象征凝聚统一的柴望之火,四千多年来,无论是盛世时报功,还是衰弱时求安,不管是时代变迁,还是朝廷更换,上至帝王君主,下至庶民百姓,在历代中国人的心目中,泰山象征民族统一,国泰民安的圣火,始终没有熄灭,有学者统计,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封禅泰山两千多年来,全国统一的时间是1400多年,封建割据的时间只有600年左右,由此推论,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民族统一是主流和大趋势。

泰山,它和中国大一统的局面联系在一起,在人们心目中,慢慢形成五岳独尊的形象,而不仅仅是说泰山雄伟,高大,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含义,显得更深刻了,泰山本身就具有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从最高统治者到平民百姓,登泰山留下多少足印,而且泰山鼓舞了我们中华民族多少人。今天的中国人,不再像古时候那样把泰山看成是天地肚脐眼上的天柱了,也不会再有人到泰山极顶,燃起祭祀太阳的柴火,然而,登泰山观日出的人却越来越多,尤其是每年五一节、国庆节期间,登泰山观日出的人,已由起初的几千人,几万人,逐步发展到十几万人。人们从五湖四海,带着心中的泰山来了,又带着心中的泰山走了,不少人走了又来,来了又走。

泰山是一种文化的凝聚力,他代表共同的心理,共同的要求,很多海外人都来寻根,有的到故乡去,那是根,父母,祖父母,出生地,但是文化的根从哪来,周围有很多地方,有很多点可寻,但是有代表性的就是泰山,黄河泰山。

不管是重大节日,或是一个平凡的日子,每时每刻都有人在登泰山,漫漫山路,茫茫长夜,巍巍泰山吐纳过多少人生命的气息,背负过多少人的希望和祈求。每当走过漫漫山路,渡过茫茫长夜,站在拔地通天的泰山之巅,迎着朝阳,披着霞光,在天人合一的境界里,舒展纵观古今的高远气概的时候,才能真切的体味到,什么是历史的流动,什么是凝聚的魂魄。

(三).泰山文化及精神的延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核心,它为当今中国未来发展提出了不同层面的要求。就公民层面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价值可以在泰山文学中得以体现,泰山作为“政治山”、“宗教山”的主体地位相对应的泰山文学几乎都以崇山祀岳相对应。

“爱国”:对祖国的依恋、爱护,它不仅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还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和祖国的灿烂文化。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都体现了公民要具有爱国的品质。泰安市革命烈士陵园建在泰山南麓,烈士陵园里埋葬的大都是在抗日战争英勇牺牲的革命战士。泰安烈士陵园内每年有十万余群众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缅怀祭奠革命烈士。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理解到了幸福的来之不易,从而实现了对游客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及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因此,泰山成为了泰安市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并获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荣誉称号。

“诚信”:诚实守信的行为方式。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离不开交往,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要贯彻“诚信”这一传统美德,做到不说谎、守信用。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体现了公民要具有诚心的品质。在泰山的民间信仰中,碧霞元君是民间信仰影响最广泛的文化之一。传说中,碧霞元君可以惩罚恶人,祈祷子嗣、保佑善人、弱者。因此,在碧霞祠内到处都挂着“平安锁”等物件,人们怀着一种精神寄托,来到泰山碧霞元君面前,虔诚的祈祷,并及时还愿。当然这只是民间信仰中的传说,但是恰恰能警示人们为人处世要讲求诚信,因此泰山这个充满仁爱的山也是一座诚信山。

“敬业”:兢兢业业行为方式。它是每个公民从事劳动时所必须践行的传统美德。诸葛亮的《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公民要具有敬业的品质。古代由于没有高山运输设备,所以处处需要人力。当今社会,泰山上仍可以看到挑着扁担的登山者,他们朴实善良、吃苦耐劳、埋头苦干,也许会有怨言,但是在工作上他们仍然保持一丝不苟的态度。挑夫们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鲁迅称埋头苦干的人为民族的脊梁,从一定意义上说,泰山上的挑夫便是民族的脊梁。

“友善”:友爱和善的交往方式。人与人之间要坚持“友善”的处理方式,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价值理念。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体现了公民要具有友善的品质。从公民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想达成和谐的状态,必须要学会用以邻为善的方式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具有包容精神的泰山文化中,儒释道三教能够做到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友善方式去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三教合流,并以儒家文化为主。这些都可以为公民的友善价值准则的培育起到促进作用。

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它可以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五.结论及建议

泰山是我国著名历史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一座屹立不倒的文化精神丰碑。去了解泰山,感受泰山,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缩影,泰山已成为中国文字语言“稳重安定”的具象隐喻;泰山文化已成为一种中华民族家国情怀共同价值取向,而泰山也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意识的载体。泰山文化不仅是具有泰山区域地域性文化特征,而且具有中华文明的文化共性,是全民族层次上、国家战略层次上的文化共同价值,和儒家文化、齐鲁文化一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是中华民族文化凝聚的魂魄。

成员信息表

上一篇: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下一篇:研究生会竞选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