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工俭学的论文(精选8篇)
专业:农村区域发展班级:四班姓名:罗美玲学号:102250003137
勤工俭学(或勤工助学)本是指一边工作,一边过着节俭生活的求学历程。现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促进德、智、体、美等品德全面发展,增长才干,并通过兼职或假期工作的报酬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关于南平校区的勤工俭学概况
我校勤工俭学活动由校大学生资助中心统一组织和管理。坚持 “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宗旨,按照“学有余力、自愿申请、信息公开、扶困优先、竞争上岗、遵纪守法”的原则,由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开展。校大学生资助中心具体负责全校学生勤工俭学的日常管理工作,配合校财务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筹措经费,设立勤工俭学专项资金并制定资金使用与管理方法。
(1)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
设岗原则:以工时定岗;岗位类型:固定岗位、临时岗位
(2)勤工俭学活动的管理
学生申请条件;岗位招聘原则;岗位招聘程序;校内各用工单位遵循“谁用工,谁负责”原则;上岗学生管理事宜;经费管理及酬金发放
(3)现况
自2010年10月开始用人岗位招聘,计39人,本学期部分人员略有变动。工作时间因工作内容而定,酬劳8元/小时。
二、关于南平校外勤工俭学介绍
在南平供大学生选择的勤工俭学的方式并不多,据调查显示,主要集中在家教、兼职、零工等几种类型:
(1)家教。特别是女同学可在校区附近中小学提供家教助学。
(2)兼职。目前因为客观条件受限,较少人选择兼职。他们选择兼职的原因大概有:工作比较稳定,报酬相对有保障;为了锻炼自己与社会接触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做演习。
(3)零工。零工主要是相对节假日而言的,主要方向有发传单、送报纸、去肯德基或麦当劳做服务员等等。
三、关于我的勤工俭学经历
大学里的生活相对轻松自由,有较多的可分配时间,参与勤工俭学活动,不仅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色彩,更充实了我的大学生活更为我的人生上了宝贵的一课:再简单的事也需要用心去做。
屈指算来,我在校区图书馆的勤工俭学时间也近一年了。刚刚开始工作时,对什么都很陌生,图书馆的构成,有哪些工作地方都很不熟悉,关于工作流程方面更是搞得一团糟,总是忙得晕头转向,显得青涩、紧张、冒失,略显笨拙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一年的成长。
而今,积累了不少经历,学会很多技能也更懂得了珍惜,更坚定了我奋斗的目标。我很庆幸了,可以争取得这个岗位,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工作,真的是一件乐事。“学生馆员”这个光荣的称号,让我自豪,在这宁静的校园内可以找到这样相对轻松,时间相对灵活,安全有保障,同时在实践锻炼中能获得适度的报酬,我觉得这份工作特别值得珍惜。每月150元人民币的酬劳,加上贫困生补助每月400元人民币足以支付我一个月份的餐饮开销,能够实现经济上的独立是我在大学里最引以为豪的事。而且,特别是在父亲节、母亲节,可以不用父母亲的血汗钱准备礼物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同样的,我想更值得我去珍惜的是这次锻炼的机会。在岗期间,楼下的叔叔阿姨经常给我们指点工作技巧,这个地板要怎样拖更省力,拖把要怎样洗才会更干净……很琐碎,但阿姨依旧细心地教着,细微之处最值得感动。虽然除了新书上架,其他工作都相对容易,但连阿姨都教得这么仔细,我有什么理由不用心去做。
做个有心人必将收获更多,假设你在上书时多留个心眼,就不难发现其实刚刚插上的那本就是自己前几天找得死去活来都没发现的那本,至少你会很清楚哪一类的书的大概位置,方便自己也可以服务别人。除此之外,做个有心人绝对要守时,一般情况下候机会不会等你。总之,不论事情简单还是复杂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四、关于我对勤工俭学的建议
(1)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观念必须要改变
正确的理论能更好的促进实践的科学发展,勤工俭学活动也需要以正确的理念来引导。在促进勤工俭学活动发展的过程中,组织者和学生都要树立勤工俭学新理念。 解决贫困与自我锻炼
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仅是解决部分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要达到自我锻炼,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培养人才方式,是当前勤工俭学的组织者应有的思想。
自立自强,立志做大事
经济困难是暂时的,有志气的人生才更精彩。在勤工俭学中,要坚持注重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精神的培养,爱拼才会赢。
综合能力培养,形成正确三观
在勤工俭学中,“减轻家庭负担”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方面,紧抓这种思维方式会大大降低了勤工俭学的意义。应该看到勤工俭学与自身素质的提高,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2)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勤工俭学学生的心理辅导
1 勤工俭学的意义
1.1 缓解经济问题, 提高自信心
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 学费和生活费也在逐年增加, 这对于一个经济状况不乐观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的偏远地区, 有很多家庭, 为了供一个孩子上大学, 父母就要卖房卖地, 年近中旬的父母背起行囊远离家乡去打工。大学校园里贫困生所占的比例不小, 他们省吃俭用, 节衣缩食。这些变化无疑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甚至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 一些贫困大学生因此产生了自卑和焦虑的心理。勤工俭学不仅能够帮助贫困大学生减轻经济负担, 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减轻心理压力。
1.2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中, 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 在家庭中都很少参加劳动, 更遑论参加社会劳动和社会实践了。他们的饮食起居几乎被父母包办, 他们只需要好好学习即可, 因此, 他们往往非常娇气。很多大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 做事情缺乏条理性, 沟通能力较弱。更有些学生缺乏社会经验, 适应能力差。这些学生如果能参加社会活动的话, 不仅仅能获得劳动报酬, 更能够通过社会劳动和实践克服自身的不足, 从而提高沟通能力、理解能力、接受事物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勤工俭学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也能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有益于大学生的成长
勤工俭学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 对于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学生来讲则是历练自我的平台。成长于富裕家庭的大学生早已舒适惯了, 根本不知道父母赚钱养家的艰辛。当他们参与到勤工俭学工作后, 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 理解了父母的艰辛, 开始懂得勤俭节约, 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勤工俭学使富裕大学生有了忧患意识, 激发了学习热情、生活热情, 在工作的过程中培养了时间观念, 学会了自强自立。
1.4 缺编岗位的必要补充
有些事业单位缺少编制, 但是工作量非常大, 他们就需要一些年轻的大学生做必要的补充。据笔者观察, 有的大学图书馆就聘用一些大学生来参与到日常维护工作中来, 大学生反应迅速,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与同学沟通方便, 很适合成为高校图书馆的补充工作人员。还有一些学院的院办公室, 聘用一些学生助理, 他们在学习之余, 帮助教师完成一些繁琐的常务工作, 大大缓解了办公室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问题。而且大学生思维活跃, 有独到的见解, 常常对工作人员有启发。而且学生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 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 增进了师生感情, 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使学生能在其中愉快地学习, 教师也能轻松地工作。
2 对待勤工俭学的态度问题
首先, 贫困大学生要端正勤工俭学态度。笔者的调查显示, 不乏有一些贫困大学生总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尤其是找到一份不算体面的工作, 碍于面子不愿与同学和老师讲, 自己找到工作后就闷头苦干。其实, 劳动没有贵贱之分, 贫困大学生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完成学业, 不仅没什么不体面, 反而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在西方社会, 即使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 到了大学后, 他们大部分人也是靠自己打工维持学业, 有的甚至在上大学前先找份工作, 赚够了学费再去上学。即便父母愿意出钱帮他们完成大学学业, 孩子也只是向父母借款, 完成学业后会主动偿还给父母。另外, 社会也应正视勤工俭学的问题, 营造和谐宽容的环境, 以助贫困大学生毫无心理负担地从事相关的工作。
其次, 大学生应该具有足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不能只看重钱, 要衡量我们的付出与劳动所得是否成正比。所得与付出比例差异过大时, 难免会是一个大陷阱, 要理性地分析、判断。端正了勤工俭学问题的态度后, 我们可以多和同学交流, 向老师请教, 以免上当受骗, 把风险降到最低。另外, 大学生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 都要采取合法合理的解决措施, 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最后, 勤工俭学不仅以赚钱为目标。笔者曾与几位参与勤工俭学的学生交流过, 他们不假思索地告诉我:“如果不是为了赚钱, 才不想去勤工俭学呢。”而且还列举了诸多困难, 如找一份工有多难;做家教的话, 找到一个通情达理的家长、一个好教的孩子有多难;不管是不是我们大学生的问题, 都容易遭到雇主的责备, 甚至直接被“炒鱿鱼”……没错, 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们而言, 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们反过来想想, 有一些大学生只顾着赚更多的钱, 他们上当受骗的几率会大幅增加, 甚至做一些大学生不该做的兼职工作, 后果会是什么?既荒废了学业, 也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
3 学校与社会应如何对待勤工俭学
3.1 学校应完善勤工俭学的运行管理机制
学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第一个责任体, 要重视勤工俭学问题。学校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平台,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 负责勤工俭学工作。我们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 学校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 根据往届毕业生的去向, 联系相关单位, 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让我们的大学生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实践, 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历练和提升, 这不仅给大学生创造了勤工俭学的平台, 也在社会舞台上教育了他们。大学生们在校园里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使他们更了解自己还有哪些欠缺, 并付出相应的努力。另外, 很多老师都有一定的课题项目, 很多老师在做项目的时候往往要雇佣社会人员, 如果把我们的大学生直接安排给这些老师, 做老师的“临时工”, 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经济问题, 还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对老师而言, 节省了寻找相关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岂不是双赢吗?
虽然这两种方式切实可行, 但执行起来仍然困难重重。因为一旦学校和老师给同学搭建了平台, 他们会因为工作来得太容易而怠慢了这份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的学校是否可以考虑对勤工俭学实行打分制度?对大学生制定勤工俭学的基本要求, 从机制上给予支持。这一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3.2 社会应为大学生勤工俭学提供必要的保障
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入社会, 社会首先要给大学生们提供基本的支持和保护。比如健全大学生勤工俭学法律法规, 即使大学生只找份家教工作, 社区工作人员都应该进行登记和定期查访。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供求关系的平衡, 也可以对大学生给予相应的公平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维护大学生权益,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 维权意识也变得更为强烈, 政府和高校都应该对大学生的维权活动高度重视, 不能一味地搪塞和压制, 而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4 结语
总之, 随着国家教育环境的日益优化, 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和发展, 高校和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切实可行的勤工俭学策略和机制, 加强对勤工俭学问题的科学管理。只有高校和社会切实做好勤工俭学的相关工作, 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 才能让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实现健康成长。
摘要:勤工俭学一直被认为是贫困大学生用以维持生计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当今社会, 竞争激烈、英才辈出的形势下, 勤工俭学也不失为一个提升大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并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 使勤工俭学不仅是大学生的经济来源, 更应成为大学生历练自我的舞台。
关键词:勤工俭学,意识形态,策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智, 辛勤, 辛怡萱, 苑博, 牛研, 刘安康.正确认识勤工俭学及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经济研究导刊, 2014.235 (17) :133-134.
[2]刘成, 肖运红.完善我国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4.27 (3) :423-427.
[3]井国骞.浅谈大学生勤工俭学.长江大学学报, 2009.32 (1) :214-21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
近年来高校招生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图书馆的读者群体不断壮大,图书采编借还量飞速增长;同时由于校区分散馆舍面积增大,人性化的借阅开架服务,服务时间延长等问题,使得现有工作人员数量跟不上业务更新的速度,无法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勤工俭学学生的加入解决了高校图书馆人员不足运转不畅的问题,同时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对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锻炼学生沟通理解,自立自强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自立自强。高等院校的学生超过20%来自于贫困家庭,为帮助他们国家及高校都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为这些贫困生创造了条件,让他们可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而辍学。勤工俭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俭学的学生需要付出自己的劳动,用自己勤恳认真的态度才能获得相应薪酬,这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沟通理解,自立自强的能力,对于培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重大意义。在校勤工俭学学生大多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而且他们在工作中更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更好的发展。
(二)有利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由于高校扩招与扩建,图书馆面临着读者人数大量增加,文献借还量成倍增长的窘境。在读者不断壮大,服务时间不断延长,服务的内容不断创新发展的前提下,图书馆的业务水平跟质量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图书馆在学校严格控制教辅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并没有同步的增加。图书馆每天都处于紧张而高效率的运作中,时间长了工作人员身心疲惫,工作滞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学校有关部门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图书馆各部门长期招聘勤工俭学的学生。合理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帮助图书馆完成常规常工作,使流通部,阅览室的工作时间大大延长,每周开放时间达到108小时,极大的方便了读者。
二、高校勤工俭学常见的问题
(一)固定工资,没有奖惩。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学生的管理不一样,但工资却相同,干好干坏没有区别。高校图书馆的各个部门不在同一个楼层面,图书管理员之间缺乏交流,造成他们管理勤工俭学学生的标准不能一致。从而出现勤工俭学学生之间互相比较、对工作挑剔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一些任务重、劳动强度大的部门的工作没有学生愿意干,而工作量小的部门则都争着抢着去干,最终结果是勤工俭学学生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效率不高,影响图书馆的整体工作。
(二)学生工作的自主性太大。一是由于学生勤工俭学具有自主性,时间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上课时间来决定,有时因为考试、补课或实习等情况需要请假,打乱了图书馆工作的正常秩序。二是学生流动性大,有些学生只做一两个月就不再干了,这就导致图书馆要不断招收新学生,不断地做岗前培训工作,加大了馆员的工作负担,不利于管理,影响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学生工作意识不强。高校图书馆目前勤工俭学设置的岗位基本局限于体力劳动,如图书分类整理上架,卫生打扫等,缺少技术含量。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思想上存在偏差,认为勤工俭学就是学校为了帮助解决自己的经济困难,参加了就不会辞退。直接导致学生不珍惜工作机会,对待工作缺乏责任意识,甚至有时会发生错架、迟到早退、不听指挥,把工作量堆积给下一位同学等不良现象,影响了本部门的服务质量。
三、解决常见问题的相关措施
(一)设立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系统。图书馆应建设勤工俭学管理系统,方便管理。勤工俭学管理系统应包括档案信息管理和岗位信息管理,工作信息管理(包括工作记录,工作评价,统计查询三个部分),信息交流管理(用以发表馆内信息,馆内交流,疑难问题解答)。通过勤工俭学管理系统,图书馆可以更加系统规范的管理学生,以期提高学生的工作态度及责任心,更好的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二)人性化管理勤工俭学的学生。图书馆本着“以人为本”理念,建立“人性化”管理机制。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均来自于贫困家庭,很多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但内心都渴望关心和尊重。日常管理中创造一种平等尊重,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加强馆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提出对提高图书馆服务有关的建议;图书馆职工身体力行用模范带头作用感染学生,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图书馆感受温暖,健康成长。
(三)严格筛选学生,做好岗前培训。图书馆招聘本着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学生通过图书馆网页获得招聘信息,下载勤工助学申请表,本人签字经辅导员签字学院盖章后交给图书馆办公室。图书馆通过信息审核,面试考核等多项手续遴选关心图书馆工作,喜欢图书馆氛围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录取后首先由图书馆组织公开培训图书馆文献管理知识,其次在日常的工作中让快到期学生做好勤工俭学学生的“传帮带”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图书馆馆员对待新生要耐心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馆员要注重言传身教,做到以身作则,和勤工俭学学生共同努力做好每项工作,努力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建立和健全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是对勤工俭学学生最好的管理条例,建立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学生职责是较行之有效的手段。各部门都要按照岗位需求制订学生馆员管理细则,在日常管理中可以照章管理。同时学生也可以依章工作,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权责明确。图书馆要配备专人来负责管理学生,按照学生不同的系别及个人情况来分配工作内容,不只是图书整理卫生打扫,还让他们参与一些信息技术的工作,调动学生的工作兴趣。同时应当做到奖惩分明,让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如今,勤工俭学对图书馆、高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并成为高校图书馆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高校勤工俭学队伍的不断壮大,勤工俭学工作特色的不断体现,未来高校图书馆工作将达到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胡蓉.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学生管理工作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2009.
一:关于学生勤工助学和管理办法的实施方案
一:勤工助学的目的勤工助学的开展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读书缴费,自主择业的改革措施,要求大学生不仅在经济上能够自立,而且要求在素质上得以全面发展。
勤工助学的开展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是大学生将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联系的契合点。大学生在获取一定的经济资助的同时,可以将所从事的活动与专业学习和自主精神的提高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可以体验生活,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充实自身、双向受益,有利择业,激励社会责任感。既使学生树立起劳动光荣的观念,提供自力的经济基础,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增强自主成才的自信心,有效加快青年人的社会化进程。
二、勤工助学管理方面
1、用人部门在安排工作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定时定岗的工作制度。
2、用人部门须指定专人负责安排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并指导学生上岗,按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工作量、劳动表现等情况进行考核、记录。
3、对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既要关心爱护,又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工作作风。对在工作中弄虚作假、怕苦怕累、不负责任的学生要予以批评教育,并把情况报送学工部,以便及时处理;对在工作中诚实劳动,表现突出的同学要作好记录,报学工部予以奖励。
4、各部门的领导对学生的劳动考核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负责的做好考勤工作。要走好勤工俭学之路,首先有靠周密的组织和法律安全保障,单线联系和散兵游勇似的单兵作战模式往往是靠不住的。要走好勤工俭学之路,关键还要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三:勤工助学管理的注意事项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管理,各系要专人负责、精心组织、服务到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做好勤工助学学生管理工作,要对留校学生进行资格审查,对留校勤工助学学生加强管理;要加强勤工助学学生安全教育,注意强调工作纪律及工作安全,特别要做好防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雷击、防受骗等教育,确保学生安全,并关心留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四:对助学学生的监督和考核
为了使勤工助学活动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合理的监督考核制度。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常年进行跟踪调查,用人部门及时反馈信息。班主任每学期应将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学习情况报送中心。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总结、调整,将表扬奖励和批评教育相结合。注意选择适合的工作时间、工作性质和种类。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
6: 迎新活动完成后进行评价
项目做完了,大家做鸟兽散,很可能连告别的时间都没有,但是这个评价一定要做的,既是对他们的负责,也是对移动公司的负责。通过对他们的工作情况的考核,给予正确的评价,对于工作中的一些建议可以发给本人,对于书面的评价发给相应部门负责人,同时自己对于项目组成员要有一个明确的评价,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要一起工作呢。这样大家都能一起进步根提高。
二:如何管理好一个团队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情况下,单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可谓兄弟齐心,其力断金!集体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那怎么能把自己的小团队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呢?
1:要管理好自己,要成为一个优秀团队的管理者,自己在各方面一定要做得最好,是团队的榜样,要让大家对你信服.要把优良的工作作风带到团队中去,影响到每一位团队中的成员,作为一个精英团队的管理者要有海阔天空的胸襟,要有一个宽容的胸怀,给别人一次机会同时也是给自己一次机会,.用真诚去打动每一位成员。把团队中的成员当作是自己的
兄弟姐妹一样看待.。
2:在团队中培养良好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每一个同学明白,管理工作是服务于他们,而非高高在上,是为了锻炼自己,而非娱乐他人,不是为了出风头而去谋取权力满足自己私人欲望.要端正好良好的工作态度.态度是成功的关键
3:积极的发觉团队成员的优点,个性及处事方法,工作中积极的激励他们的潜能,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严格的目标约束及多变的外部环境,正管理必须运用各种激励方法对团队成员进行适时的激励,鼓励和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力。
4:.充分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团队凝聚力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将一个团队的成员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的看不见的纽带。团队的凝聚力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识的
价值观,是团队精神的最高体现。一般情况下,高团队凝聚力带来高团队绩效。团队凝聚 力在内部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和团队的士气。人是社会中的人,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高效团队的润滑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和亲和力,形
您好,现在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参加勤工俭学与兼职的现象越来越多,对于这其中的利与弊也受到社会的关注,我想通过调查了解社会对这种现象的观点。对于您的参与,我表示真诚的感谢!
1. 您曾经或现在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吗?()
A.参加过B.想参加却没有找到合适的C.没参加过
2.您身边的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的多吗?()
A.很多B.一般C.很少
3.您或者您身边的同学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是为了什么?()
A.挣钱B.锻炼能力C.二者均有
4.您认为参加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兼职能锻炼他们的能力吗?
()
A.能B.不能C.多少会锻炼点
5.您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有必要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吗?()
A.有必要B.没有必要C.看学生个人
6.您认为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与大学生的学习冲突吗?
()
A.冲突B.不冲突C.一般不冲突
7.您认为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可以占用上课时间吗?()
A.可以B.不可以C.可以占用不重要的课
8.您对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和兼职持什么样的态度?()
A.赞成B.反对C.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9.您通过何种方式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
A.学校介绍B.中介介绍C.自己寻找
10.学校有没有向学生提供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的机会?()
A.有B.没有C.有,但不多
11.您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的工资怎么算?()
A.按小时计算,当天结清B.按天结算C.按月结算
12.您认为现在勤工俭学和兼职的工资怎么样?()
A.高B.低C.一般
13.您曾遇到过拖欠勤工俭学和兼职者工资的事情吗?()
A.有B.没有C.听说过,没经历过
二简答
1.通过勤工俭学和兼职您做过哪些工作?
2.您做勤工俭学和兼职的平均工资是多少?您认为什么样的工
资水平最合理?
3.您认为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有什么好处与坏处?
4.在您参加勤工俭学和兼职是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5.您认为你目前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勤工俭学和兼职工作做的怎
本人来自
以下是我上了大学第一个寒假勤工助学的实践报告。时间是2010年1月25日至2010年2月20日。
上大学之前经过了几次的勤工助学亲身实践,我深刻的感受到在助学过程中所得到的乐趣与收获。因此,我决定在今年的假期依旧去做一些事情来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依旧去当家教。
这是我大学生涯的第一个寒假,我也想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好好地团聚一下,因为毕竟五、六个月没有见面了啊,但是由于自己的实践爱好和家庭状况所限,我经过和父母商量后决定了去离家十里的一个小区去勤工助学。当然,这毕竟也是我难得的一次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相信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学到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我想,我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潜移默化的提高起来。经过前几次的家教实践,我愈加感觉到自己在工作的过程中获益良多:不仅在为人处事的能力上有所提高,而且在实践经验上也越来越多,我相信,这对我的将来的帮助肯定不小。当家教还可以得到一笔不算小的收入,可以用来补贴家用或者积攒起来留作开学后的生活之用。我相信今年的家教实践也会让我获益匪浅的!
我来到小区兼职公示板前,认真的阅读上面的需求信息,想从中能够找出一两个合适自己的工作。就在此时,有两位中年人朝我走了过来,粗聊之下,我喜出望外,因为他们是这个小区的,想看我是否是来找家教工作的,并且想让我去教他的上初中的儿子外语。我问他们为什么选中我,他们的回答让我有点惊讶:“不知为什么,今年我们小区对家教的需求特别的大,而偏偏今年来当家教的大学生却少之又少,只有两三个,今天大家正巧相遇,就算有缘吧!”。于是,我高兴地答应了。说实话我真的不怕遇到骗子坏者更坏的人,因为我是带着知识前去的。
来到他们家,我亦有些吃惊,本以为住在这样豪华小区里的人定会有一个十分阔气而且豪华的家,他们家却给人一种朴实与简朴的感觉,没有光怪陆离的灯光,没有我想象中的一用俱全,给没有我数见不鲜的大大的书房或偏厅,一切是那样的普通而合乎逻辑,让人身心自在而不敢小视。见过我的“学生”,喝下一杯淡茶,与大家闲聊几句后我就和我的“学生”在一个陈旧但是干净而整洁的茶几上开始了我的第一天的工作。随着我们进度的延伸我愈加的感觉到我这回的这个衣着简朴的学生是我所教过的几个中的最强的,强的让我有些惊讶,因为他的“成就”比我当年要好许多,要不是我的学历比他高,真不知道我能否胜任。看着他如饥似渴的求知眼神,我也是心情舒畅,决定,提升难度,尽我最大的力量帮助他,把握的正在积蓄中的知识连同我这么多年的学习经验一并交给他,这也许会使他少走不少的弯路。
教高手的感觉就是爽啊,哈哈,不用去逐字重复那些枯燥的单词,在和他共同学习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我把我的学习的一点点的新的,和学习的个人体会统统教给了他,同时在他的身上我也找回了我那险些被我遗失了的朴素与坚毅,我也受益良多。
有一天早上,天气晴朗,白白的云朵在浅蓝色的天空里泛起小小的白波,广
阔无垠的大地上仿佛还留着晨曦的余恨,我像往日一样登着脚踏车,吹着和
缓的清风,向于楼市区驶去,在路上我碰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同学,寒暄之下得知,他和我一样,也是到附近当家教的,而且我们都是在同一个居民楼里,我一下子记起我在找工作的第一天,两位中年人对我提起的此楼中还有几个家教的事。自从我们考上大学后,就各自的奔走他乡,实在是难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偶遇,实属难得。我们畅谈了一路,到了后也只好各自的去工作。这真是我假期实践中的一个小插曲。天气还真是变幻不定,早晨还是个大晴天,到了中午却窸窸窣窣的下起雨来,虽说不算太大,但我明白,等我回到家后定会浑身湿透的,因此,我也就不必心存侥幸了,准备接受这个事实。于是,我对我的“学生”说把我的书和手机放在他的家了,然后准备回家吃饭去。就在此时一股饭菜的清香飘了过来,紧接着传来的是吃饭了的声音,他的母亲端上来了清香的饭菜,对我说:“今天天气不好,就在这迁就一下吧,正好和小柯一起玩会!”,在阿姨的诚恳目光,小柯的坚决挽留之下,我在电话通知我母亲之后,便开始了我们的午餐。我没有说过多的感激的话,但是我的心早已经暖暖的、充满了感激。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更是无法用物质的力量交换的,这是我在这个假期里的另一种收获。
经过十几天的家教生活,不仅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了提高,就是我自己在学习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我知道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只有通过契而不舍的努力才能达到的高度。也许学生先前出现的所有问题在这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里不能全部得以改正,但是我坚信只要坚持住,契而不舍的努力一定助以成功。下面是我觉得在学习过程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合理得处理好,学生学习才能得到飞跃。
在当家教的慢长而短暂的过程中,我在有着丰厚的收益的同时,也渐渐的有了对这个社会,对世间的人生百态的淡淡的认识,了解到了亲情的温暖,友情的可贵,师生情的难得,真可谓我收益颇丰!
勤工俭学属于学校的一种教育活动, 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是我国青年学生必须传承的优良的革命传统。勤工俭学, 简单来说, 指的是在校学生一边求学, 一边工作。
随着留学生的大量回归, 我国的勤工俭学活动日趋成熟。同时勤工俭学管理组织的雏形开始形成, 如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成立, 这是近代较早的、成形的、管理勤工俭学的民间组织。在此基础上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国家提供助学金、社会和学校倡导“生活节俭, 课余勤工”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又想通过勤工来继续求学的贫困学生的勤工俭学新局面。
至此勤工俭学发展成为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并且将原来的“俭学”的内涵丰富、发展为“助学”。在财政部和教育部的原则性规定中正式把“勤工俭学”称之为“勤工助学”, 并把“勤工助学”界定为“本是指一边工作, 一边过着节俭生活的求学历程。现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 促进德、智、体、美等品德全面发展, 增长才干, 并通过兼职或假期工作的报酬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行为。有些地方也称称之为工读或工读生, 半工半读或半工读。”
二、农耕文明中勤工俭学道路的孕育
勤工俭学活动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奴隶社会。在奴隶社会中, 奴隶主阶级占有绝对的财富, 他们理所当然的占有全部的教育资源。而奴隶阶级则处在被剥削、被压迫的边缘, 根本不会占有任何教育资源。这一时期形成的“学在官府”的局面正是这一史实最有利的佐证。由于奴隶主阶级极其鄙视、排斥“勤工俭学”行为, 整个社会也没有“勤工俭学”得以萌芽的土壤。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极端的教育的不公平, 催生了奴隶阶级对教育的渴望。事实上, 这种不平等越严重, 这种对教育的渴望也就越演越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最终促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和较宽松的学术环境。
公元前551年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鲁国诞生, 他“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和其招收学生不分贵贱的实际行动, 使受教育者范围得到了扩大的同时, 也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促进了私学的兴起。他和后来的孟子虽然一直强调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消费事业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要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发展教育, 但是确不主张在教育上进行投资, 所以历代国学的规模都比较小。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求学指数, 更多的个人开始办学。在那个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年代, 勤俭办学、勤俭求学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中国最早的勤工俭学者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被背景下出现的。
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同时期的墨子却和孔子的教育主张有所不同。由于墨子出身贫贱所以他更加推崇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的做法。因为墨子的这一主张反映的是下层劳动人民的诉求, 特别是广大手工业者的心声, 所以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并且成为我们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工俭学发展道路的一条最主要线索。
随着科举取仕制度的逐步的确立, 广大下层的劳动人民开始纷纷踏上这条虽然艰辛, 但是却可以使自己晋升为上层统治阶级的漫漫长路。尽管教育已经变得大众化、世俗化, 但自身经济上的贫困成为制约求学者的主要因素, 此时, 勤工俭学活动应运而生。
早期的勤工俭学不外乎砍柴、放牛、种田之类的体力活, 随着农耕文明的不断演进和农耕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勤工俭学方面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壮举, 一个是“学田”制度的出现和发展, 这是政府自发的对学校和家庭困难学生的一种补助方式;另一个是“耕读”文化形成, 它开启了古代家境贫寒的知识分子半耕半读的生活模式。
首先我们来看“学田”制度的出现和发展。
虽然井田制逐步瓦解, 土地私有制开始盛行, 但是政府还是划拨出专门的土地给书院和州县官办学校, 希望以此作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维持、醋精社会学校教育的发展。“学田”制度最早萌芽于南唐, 在宋代得到推广, 在元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各地方的“学田”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时期。“学田”制度主要是通过租佃制的经营方式获取地租, 以地租作为教师的工资和补助读书人的各项开支。此外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委派专门的人员来管理“学田”。这些早期的“学田”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为勤工俭学活动的组织化、制度化、体系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学田”制度本身也成为了早期的、政府自发的资助行为的源头。这在一定程度上, 促进了勤工俭学活动的不断发展。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耕读”文化的形成。
早在春秋时期, 井田制就走向了崩溃的边缘。到了战国时期, 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从经营土地中获益的、较富裕的自耕农开始接触书本, 寻求知识, 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有限, 他们不能完全“脱产”专门求学或彻底从事学术研究, 必须一边耕作, 一边求学。在这些较富裕的、乐于求知的自耕农当中, 有一部分通过一定的途径成为了官员, 在这部分官员中有人不习惯仕途中的某些规则, 从而弃官归隐, 成为单纯的从事耕读的隐士。那些经历过种种磨难仍然在职的, 则由于先前从耕读中收益颇多, 倡导“耕读”, 格外关心农业。不管是靠“耕读”成功后依然推崇“耕读”的官员们, 还是从事“耕读”的隐士们, 他们都对“耕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伴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 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 农耕经济在古代的中国成为了经济的重中之重。那些人数众多、家境贫寒的下层农民遭受的压迫和剥削日益严重。他们在寻求解脱时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科举考试。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寒门学子开始了“一边求学, 一边耕作”的生活。早期的个人自发的勤工俭学形式也就出现了, 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演变。
摘要:勤工俭学作为学校的一种教育活动自古就有, 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关键词:勤工俭学,发展道路,学田,耕读
参考文献
[1]《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4期|陈程, 向德富.《论清代学田制度下书院的奖助学机制》
[2]《价值工程》.2012年第19期|申晓佳.《古代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创新——宋代学田制》
[3]《福建乡土》.2013年第1期|张敏熙, 林兴华 (图) .《耕读起家话长洋》
勤工俭学 光照千秋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847年前后,就有来自中国的学生自费到法国留学,1872年首批官派生赴法学习,辛亥革命以后,各种形式的留法学生大量出现。尤其是1920年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风靡全国,在中国近代留学史和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后来,其中的许多人成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创业者。
中国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是当时中国的知识青年追求新思潮,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进行的一次尝试。在这次大规模的学西方活动中,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当时中国的广大青年。后来,又以其学人们在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以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建立的特殊功勋,使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光照千秋。
说到中国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不能不提到李石曾先生和他创办的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李石曾先生祖籍河北省高阳县,其生父李鸿藻是显赫一时的晚清重臣。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少年李石曾亲眼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种种罪行,立志要救国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认定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先学西方国家的科技成果和改革制度。
1902年8月,李石曾先生到了法国,原计划学习军事,由于身体条件不足,而改学农业科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进入著名的巴斯德学院,师从柏尔唐教授。之后,又入巴黎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在这期间,他特别注重对大豆的研究。1909年初,李石曾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巴黎西郊创办了“巴黎中国豆腐工厂”,并从中国老家招募工人来厂做工。为了提高工人的文化素质和工艺技能,他在工厂内办了一个工艺技校,并亲自编写教材和上课。这就是他后来发起勤工俭学运动的最初社会实践基础和基本构想的来源。李石曾先生利用早年赢得的财富,创办了大量社会公益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大半生都奔波于欧洲和中国之间,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借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布里村位于华北平原李石曾先生的家乡河北高阳县境内。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是中国国内第一所专门培养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学校,创建于1917年夏。学校共招了3期学生,第一期60余人,第二期80余人,第三期100多人。学生主要来自湖南、河北两省,按照籍贯的不同分为南方班和北方班。南方班是湖南新民学会派来的学生,北方班河北学生最多。后来为了扩大学校的规模和交通的方便,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停办,部分学生迁往保定育德中学内的附设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到1921年夏,总共办了4期,入学人数213人,赴法137人。
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河北最早建立预备学校。1918年以后,全国各地的留法勤工俭学培训机构相继而起,虽然名称各不相同,招生的对象略有差异,但基本性质相差不多。在北京、上海、四川、湖南、广东、福建、陕西、山东等地的留法预备学校达20余所,留法勤工俭学热潮风靡全国。在这场大规模的留法浪潮中,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是办得最早的学校;北京的法文专修馆是最大的一所学校;湖南新民学会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活动是最有生机和活力;四川是参与留法勤工俭学人员最多的省份。
上海的任务重点是为全国的赴法勤工俭学生提供方便。那时赴法留学生绝大多数人要经上海港乘船出去。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19年3月至1920年底,蔡元培、李石曾先生领导的华法教育会共送走学生20批(每走一船算一批,不计人数多少),有据可考的人数在1600名以上。如果连同政府的公派生在内,这期间的留法总人数大概在2000人左右。
当时法国的大环境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非常不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批复员军人需要进厂安置工作,新安排中国学生进厂做工非常困难。为了解决学生们的困难,李石曾先生充分利用自己在法国政府的上层关系,以及巴黎、里昂、蒙达尼等官方人士和教育界的好友,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人入厂入学。
在中国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留学方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留学画卷,中国近代史上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无疑是最光辉灿烂的篇章之一。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后来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如,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有积极领导和参与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后来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先烈,如,赵世炎、刘伯坚、蔡和森、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等同志;毛泽东、刘少奇同志也曾积级参与早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但因特别原因未能赴法。
包括其它留学形式在内的留法学人中,还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他们同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尊敬。其中,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成绩斐然,成了我国在特定学科的带头人,如,严济慈、钱三强、汪德昭、吴文俊等先生;有一批著名社会科学家,后来成了我国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如,王力、侯外庐、盛成等先生;有一批著名的文学大师,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巴金、钱钟书、艾青等先生;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如,徐悲鸿、吴作人、刘开渠、吴冠中等先生;还有更多的留法学人工作在外交、教育、卫生、科研、传媒、生产等实践岗位上,他们做出的宝贵贡献同样是值得称道的。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中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1983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保定育德中学旧址建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1992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该处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继往开来 崭新一代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同时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使得中法两国各种交流活动的开展成了可能,中国政府果断决定,向法国派遣留学人员。
1964年秋,新中国第一批留法学生来到法国,1965年秋,第二批留法学生又来到这浪漫的国度,两批合计200人左右。很荣幸的是,我就是其中一员。这些同学到达法国后,住在巴黎浩班松区玫瑰泉新村。按计划大多数人在预科班学习一年,然后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只有那些进修生们直接进入法国的大学从事自己的研究工作。本科生学制4年,进修生学制2年,毕业后或者留在法国继续深造,或者回国参加工作。
由于大批中国学生的出现,使美丽的玫瑰泉新村增添了许多魅力,当地人都把这里亲切地称为“中国村”。一些华人华侨和外国朋友时常慕名而来,采访、座谈,甚至唠家常,使这里成了中法两国乃至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化交流和相互沟通的重要窗口之一。
由于长期的相互隔绝,互不来往,许多渴望了解中国的法国人对新中国的情况充满着好奇和神秘色彩。我们每到公众场合,只要听说我们是北京来的,就像外星人降临一样,立刻有许多人聚拢上来问长问短。有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一番,惊奇地说:“噢,中国人这个样子了!”因为当时在许多法国人眼中,中国是老牛破车,男人留辫子,女人裹小脚。
法国人民十分珍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这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1966年春,我们参观当年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法勤工俭学时到过的一个咖啡馆,意外得知老板娘保存着她的前辈同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合影。虽然历经风风雨雨几十年,却完好如初,令在场的同学们激动不已。大家纷纷模仿老一辈革命家的样子,在此处留下了风华正茂时的青春倩影,并且将这张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照片珍藏起来,作为中法友谊的历史见证。
同学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从事各种交流活动,通过广交朋友的方式继承和发展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在1966年春季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巴黎地区的全体学生参加了中国展馆的建馆工作,并且在展出过程中担任展品讲解任务。中国学生的耐心讲解、热情态度,受到法国社会各界的好评。当时中国展馆是众多展馆中最受欢迎者之一,法国初步出现的“中国热”迅速升温,并且像春风一样向西欧各国蔓延开来。
但因为“文革”爆发,在经历了一段艰难的选择期后,教育部和外交部联合发文,将全体在外留学生调回。从此,在当时严峻政治环境下,中国外派留学生工作中止达10年之久。这样,1964、1965年中国政府派出的留法学生,成了自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的漫长时期里少有的留法学人。
改革开放 生机盎然
改革开放政策带来出国留学生机盎然的春天。现在留学的国内外环境、规模、方式、专业种类等,都是过去任何时期无法比拟的。
1979年中国政府向法国派遣了100名公费本科生,1980年在继续派遣本科生的同时,派出了50名研究生。截至1999年底,公派留法学生人数达到6607人。同时,另有大批自费生远赴法国读书求学。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公派学生的专业以自然科学为主,后来逐步增加了法律、金融、企业管理等社会科学科目,以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自费留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有很大地回旋空间,法国在文化、艺术等领域有很强的优势,这为自费留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就业前景更加丰富多彩。
历代留法学人中都有“回国者为国效力”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实行改革开放后的20年,留法学人平均回国率为70%,而且随着国家对留学政策的逐步完善,回国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在当今出国的留学生中,这个回国率是比较高的。
当代的留法学人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群体。这种情况,不但反映了法国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以及经济管理、金融、法律、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水平是比较高的,而且说明了中国学生有尊师重教,勤奋好学,作风扎实的良好传统。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极大的鼓舞了海外学人回国创业的热情。
近年来,在法国留学生中成立了“留法青年考察团”、“留法学者支持贵州建设服务团”、“留法学者支持陕西建设服务团”等,准备为祖国的西部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1997年以来,留法科技工作者协会的25位博士,经过一年的准备工作之后,踏上了赴我国甘肃省的征途。4年中他们带给当地的“小麦锈病防治”、“油葵推广种植、蕨菜栽培”、“纳米技术磁学”、“计算机化学教学”等56个项目获得成功,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新一代留法学人也正在显示出不凡实力。1980年公派的50名研究生大部分学成回国,成为我国科技战线和教育战线上的重要骨干力量或带头人。
2000年中国科学院聘请了72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裔“海外评审专家”,其中留法学人9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留法学人在法国科研、教学机构工作的有200多人,许多人获得过法国不同等级的奖项;有150多人在法国的17家跨国公司从事研究工作;在法国从事经商的学生,往往在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岗位工作。他们利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奉献于法国的发展事业,续写着中法友谊的灿烂篇章。
在我们国内的科技、教学、经济、文化等领域,留法回国学人所取得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在现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有7人是改革开放以后学成回国的留法学人。现在,在中国由法中两国政府资助或校际合作建立的试实验室有5个,正在建设的实验室2个,主要领导人全部是留法回国人员,工作运转情况都比较顺利。
中法两国人民在长期相互交流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历代留学生队伍是这种友好交流的最重要的使者群体之一。现在这支队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中法两国政府的支持,队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壮大、工作也更为活跃和更有成效。这支队伍广阔的发展前景,必然会迎来中法友好关系光辉灿烂的未来。
【关于勤工俭学的论文】推荐阅读:
关于征集勤工俭学论文的通知12-03
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报告06-01
关于勤工助学岗位的调查报告10-22
素质教育为勤工俭学论文10-31
我勤工俭学的那些日子10-21
勤工俭学职责12-03
勤工助学的申请书09-14
勤工俭学工作要点06-09
应聘勤工俭学自我介绍07-19
勤工俭学个人总结50字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