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图(精选8篇)
在风光漪丽景色宜人的龙泉山上兴建了一座气势雄浑的龙泉禅寺。为了给宝刹增添风采,寺院的`住持从京城重金聘来名画师,准备在大殿前壁上画一幅“九龙升天图”。
画师胸有成竹一丝不苟,先在画壁上打底,再按照九条龙的身姿,用粗线条描出简单的轮廓。
几个好事者充作内行,纷纷围上前来指指点点评首论足。
其中一个讥讽说:“您这是在画龙吗?我看倒有一点象蟒蛇。”
另一个接口揶揄说:“那么长的角,似乎在画牛,那么尖的爪,又象在画山鸡,你该不会画一个‘四不象’出来吧?”
第三个不甘落后,跟着挖苦:“这样的技艺敢登这大雅之堂,算你有胆量,不吹牛,如果换成我闭上眼睛,画的不会比你差!”
三个人神色飞舞嘻嘻哈哈的,极尽嘲笑讽刺之能事。画师一言不发,只顾专心画画,对身边的奇谈怪论卖弄是非者一概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几天以后,“九龙升天图”终于画成。画壁上的九条龙各俱姿色,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张牙舞爪腾云驾雾;那身上的鳞片色彩斑斓千变万化;灯泡似的大眼睛炯炯有神烨烨生辉。整个画面栩栩如生形象十分逼真,大有令人如入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1蒲公英绘本故事屋活动举办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童书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绘本阅读在国内受到家长、学校和图书馆界的广泛重视。绘本是图画和文字的完美结合,图画充满了想象空间,内容轻松、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孩子喜爱“读图”的习惯,深受小读者们的欢迎。绘本讲读活动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日渐展开,图书馆把重点培养和提升图书馆馆员的讲故事水平提上了议事日程,各公共图书馆纷纷举办绘本故事会,主要以讲读绘本故事为主要形式,让幼儿和家长以多种形式分享绘本故事,让幼儿享受阅读乐趣。另一方面,各大图书馆通过各具特色的绘本讲读活动来打造自己的阅读推广服务品牌,一大批优秀的绘本讲读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在业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深圳少儿图书馆梧桐树下的故事屋、重庆少儿图书馆的亲亲悦读会,河南洛阳市少儿图书馆的萤火虫故事会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在国外,美国讲故事协会(MSC)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全国故事大赛,要求图书馆馆员一人讲一个故事,长期坚持,馆员素质会得到提升。
2蒲公英绘本故事屋活动案例具体情况
每场活动在举办之前,讲读人员从大量国内外绘本作品中精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前期扫描和后期加工,制作成精美的课件。活动举办时,由一名或多名讲读者一边在电视屏幕上展示课件,一边与小朋友和家长分享故事。故事分享的形式突破了单纯讲述的局限,引入讨论式与启发式的绘本阅读方式,加强了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鼓励小朋友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在分享故事的同时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另外,每次活动时,故事会都会准备各种各样的奖品,对参与互动的孩子进行鼓励。从2013年12月~2015年8月,其中馆员讲读32次占62%,志愿者讲读15次占29%,出版社机构讲读5次占9%。内容选材多样化:如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图书馆狮子》、《爱心树》;原创本土绘本《妈妈,买绿豆!》、《小石狮》、《一园青菜成了精》、《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等等。
3蒲公英绘本故事屋活动案例特色
(1)坚持调动感官体验,让孩子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来进一步理解绘本。
(1)与实物相结合。这种教学直观明了,方便易用,一是可以成功地再现书中场景,让孩子们能真切地看到摸到甚至尝到,从而使延伸活动变得自然贴切,趣味盎然;二是很好地培养了小读者们观察能力;三是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小读者们参与活动积极性;比如在《妈妈,买绿豆!》这本书中,主人公可爱的阿宝特别喜欢绿豆,故事会开始之前,我拿出了一个神秘的罐子,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声音,并打开盖子让小朋友闭着眼睛闻一闻,再让孩子们背过身去用小手摸一摸,最后让他们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还没等我揭晓谜底,聪明的小读者立刻猜出是今天要讲故事的主角——绿豆。再如我通过《小年的故事》向大家介绍了有关过小年的习俗,其中包括剪窗花、扫尘、贴春联、制作传统食品——糖瓜等,为了加深孩子们对过小年的印象,我还特别准备了一些糖瓜与小读者们一起分享品尝,孩子们都高兴得合不拢嘴,甜甜的糖瓜真正甜到了他们心里。通过以上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味觉来体验故事情节。
(2)与音乐相结合。与音乐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保持愉悦的心情,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安静下来,进一步融入到故事中去,加深小读者对故事内涵的情感体验。有一次我为小读者们带来两个好听的故事:《做我的朋友吧》和《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胡萝卜味的苍蝇?》。这两个故事都是围绕着友谊展开的,在故事会开始之前,先用《找朋友》歌曲开场,活动最后又用《友谊地久天长》结尾。故事会结束了,但犹如余音绕梁,小朋友们久久不愿离去,留恋绘本加音乐的魅力。
(3)与游戏相结合。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绘本讲读活动以集体游戏的方式重新演绎绘本故事,在游戏参与过程中,锻炼小读者的反应力、注意力,并享受一起协作的愉快感和成就感。比如《月亮的味道》,这个故事讲的是一群小动物们采用“叠罗汉”的方式搭起了天梯,一点一点向月亮靠近……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亲自体验叠罗汉的乐趣,我拿出了积木让孩子们进行叠叠高尝试,他们互相协作,互相启发,搭出了高高的积木塔,不少大人也童心未泯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大家都玩得很尽兴。
(2)坚持多渠道合作,联合馆内外优质资源,提高活动质量。培养了一批爱绘本、爱阅读的家长,促进了社会对绘本阅读的关注、认同与推广。
(1)与故事妈妈合作。我们少儿分馆招募到一批故事妈妈,她们不辞劳苦,牺牲自己的节假日为小朋友讲故事,用自己满满爱心和浓浓书香浸润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心灵。
(2)与馆员合作。在今年九月份,蒲公英绘本故事屋为小朋友们讲故事的全都是陕图的青年馆员们,他们为了故事会反复排练,充分准备,不仅向大家展示了陕图人的风采,而且为阅读推广找到了更宽广的平台。
(3)与出版社合作。陕图少儿分馆曾邀请乐乐趣童书推广人“小月姐姐”,为家长和小朋友们奉上一堂精彩的阅读分享课。活动中,小月姐姐不仅向小朋友们展示出版社特制的地板书和其它优秀立体书,还让孩子们以书中主角为蓝本制作出漂亮的手工作品,把阅读的快乐带给了大家。
(4)与社会机构合作。2014年少儿分馆特别邀请幸福树少儿美术机构的专业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公益美术课,小读者一边听宫西达也的作品——《喵呜》一边学画画,期间参加活动的小读者和家长们学习热情高涨。
(5)与部室合作。比如有一次活动,我们不但邀请故事妈妈杨波,为大家分享本土原创绘本故事《雪狮子》和《小石狮》,还与本馆地方文献部的丁洪玲老师就陕西地方的炕头狮文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互动,小读者和家长们都觉得增长了见识,对陕西地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与家庭合作。我在分享故事《好大好大的鸡宝宝》时,由于这本书是运用漫画风格,书里人物多,对话多,特别适合分角色朗读,于是我就提前邀请两位小朋友和她们的爸爸妈妈一起进行配音朗诵。为了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一位小朋友的妈妈还亲手设计制作小鸡头饰;孩子们在配音时还加入陕西方言对作品进行了演绎,小读者们完全被她们幽默有趣的台词、生动夸张的表演逗乐了。
(3)坚持与孩子交流互动,激发孩子的思考力,让孩子参与讨论,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读人不急于对故事情节和结局给予过多评价,而是通过开放性问题,一起和孩子讨论来激发思考,把表达的机会尽量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或碰撞出思想火花。比如在分享绘本《犟龟》时,让孩子们说说如果自己是犟龟或者是旁观者又会怎样做呢?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人认为犟龟傻,有人认为如果自己是犟龟就享受当下,还有人认为犟龟守信用,做得对……每个人的看法几乎都不一样,故事听完了,但故事带给小读者的思考并没有结束,这就是绘本的魅力,没有教条,没有束缚,没有标准答案。
(4)坚持让孩子们采用戏剧表演方式演绎绘本,让他们通过表演绘本来体会绘本的深刻含义。剧本由绘本故事改编而成,以家庭为单位共同表演绘本故事,从而锻炼孩子的肢体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故事内涵,培养合作意识。2014年间,陕图少儿分馆就先后举办亲子绘本体验剧《鲁拉鲁先生的院子》、《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我是霸王龙》等等,小演员们自带道具服装倾情表演,感动了所有来看演出的家长和孩子们,整个少儿分馆大厅座无虚席,热闹非凡。特别是少儿分馆与安妮鲜花英文图书馆共同合作排演的英文绘本剧《咕噜牛》深受小读者和家长们的欢迎,孩子们流利的英文表述与生动有趣的舞台表演,让在场的家长和孩子赞叹不已,此剧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发的全国优秀绘本故事三等奖,少儿部也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5)坚持原创绘本阅读推广,让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蒲公英绘本故事屋活动开办以来,非常注重中国原创绘本的阅读推广,先后讲读过《拍花萝》、《妈妈,买绿豆!》《一园青菜成了精》、《安的种子》等等。希望通过这些中国风的绘本,能让孩子们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这些充满中国味道的故事,带给孩子们丰富的民族文化滋养,在努力开拓国际视野的同时,在笑声中接受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李娜老师在讲读《安的种子》绘本时,还特别介绍了作者黄丽是我们陕西西安人,绘本的创作原形也是我们西安的古老寺庙——兴教寺,这些信息让孩子们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6)坚持让孩子们动手做手工,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活动通过手工形式,让小读者们大胆想象、讨论交流并亲手制作,充分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知识,在老师的鼓励下获得自信,快乐成长。故事《世界上最美最美的粑粑》通过一场粑粑造型艺术的比赛,在幽默中体现了小动物们的智慧,可以让孩子在欢乐之余体验智慧的力量。
(7)坚持制作精美课件,加入多种表现元素,提高故事的生动性和表现力。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绘本讲读中可适当加入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资源,吸引小读者,创造新的兴奋点,让孩子们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进行《月亮的味道》延伸活动时就让孩子们观看了优质视频短片《月神》,再如《恐龙嗷呜吼》延伸活动让孩子们观看《恐龙派对》的动画片,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8)坚持推介相关书目,履行图书馆员职责,进行更深更广的阅读推广。每个图书管理员都是阅读推广人,在讲读活动中,每次我都会向小读者们推介相关馆藏书目。有时是与主题相关联:比如春天来了,我就推介关于春天的系列绘本,如果是父亲节就推介关于父亲的系列绘本;有时是与著者相关联:比如介绍安东尼·布朗的所著所有绘本;有时也与书中主角相关联:比如很多孩子对恐龙比较感兴趣,那就介绍关于恐龙的系列绘本。
如果说阅读是开启孩子智慧的窗户,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是一个人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成长的重要渠道,那么作为图书馆员就是开启快乐阅读之旅的掌灯领路人。开展绘本讲读,滋润稚嫩心灵,蒲公英绘本故事屋只是阅读推广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希望有更多孩子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爱上绘本爱上阅读,爱上图书馆。
摘要:笔者以陕西省图书馆少儿分馆蒲公英绘本故事屋活动为例,就开展绘本讲读活动背景及方式进行探讨,通过分析绘本阅读对儿童多元能力的培养,主张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教育职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活动,联合社会力量加大推广绘本阅读活动,让更多少儿从绘本中获得阅读的快乐,健康成长。
关键词:绘本,推广,故事屋
参考文献
[1]冯莉.图书馆馆员绘本讲述的综述[J].
[2]李新娥.少年儿童图书馆讲故事活动实践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108-109.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蒋兆和先生的代表作《流民图》的数度展出以来,其人文内涵与精神力度依旧不减当年地震撼人心。他的“为人生而艺术、执著于人文关怀”的绘画艺术作为一面旗帜或者是一种精神,给予当代中国画坛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重新审视。经过八年的筹备和发展,“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于2007年4月在北京成立;2009年4月3-11日,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民生•生民——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暨纪念蒋兆和先生诞辰105周年”展览,展出蒋兆和先生的代表作《流民图》以及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70余件人物画作品,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近三十年来,有关蒋兆和的研究专著(含学位论文等)及画册、全集等,相继问世,推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向前开展。笔者每次参观画展、欣赏画册和拜读研究著述时,不时被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所震撼,被其坎坷一生的经历所感动。惟其生活经历的坎坷与所处特殊时期、地域的复杂性,方才造就了“一只秃笔”“为民写真”的一代水墨人物画大家。反之,正是由于这种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史料和档案的封尘,也为研究者的评析失当带来了伏笔。有些专著或研究论文,置基本史料于不顾(是否查阅过这些史料也很值得怀疑),或采取全然否定的武断态度;或出于为尊者讳而采取有意遮蔽淡化史实的处理方式;或囿于成说对基本史实不做认真探究核实,以讹传讹甚或妄加杜撰,这样的研究态度和方法,诚为史学研究之大忌。针对当前学术研究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史料的倾向,对全面考量人物生平事迹和艺术思想、创作将产生一定影响,故而对其生平、艺术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也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有关研究蒋兆和先生论著中发现的几点史实问题,参照查阅史料,略加辨析和征引,撰此小文,以为研究者参考。疏漏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也谈蒋兆和在北平的首次画展
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材料来看,几乎都认同1937年6月12至19日在中央饭店举行的“蒋兆和绘画近作展览会”为其在北平首次举办的个人展览。这并不奇怪,即使仅时隔八年后的评论文章作者,也记得这是他首次看到蒋兆和在北平的展览②,更何况时隔半个世纪之后,在相关资料短缺的情况下,所见所知所下的结论呢!
然而,当笔者查阅到1936年7月上旬北平《华北日报》、《京报》的相关报导后,被学界公认的蒋兆和第一次画展时间,将面临改写。
这是两篇以特讯文稿方式刊登的新闻报导:其一见于7月2日《华北日报》第六版中央位置偏左处,一行“艺术家蒋兆和举行作品展览”文字及附图(脚注作《齐白石塑像》的侧面图版)煞是吸引眼球。文稿如下:
【本报特讯】艺术家蒋兆和,精于西画,对于雕塑,尤所擅长,曾任上海美专西画系教授,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多年,于去秋来平,在东城大方家胡同十五号,组织画室,从游者极多。最近,蒋氏应友人之请,集得个人近作数十幅,计有油画、素描、雕塑等,定于五日下午三时至六时,在大方家胡同十五号,举行展览。同时,并举行茶话会,邀请各界参加,请柬昨已发出。
随即在6日,几乎是同样的版面位置,我们又能看到这样的记录:
《蒋兆和艺展,昨在无名画社开幕》
【本报特讯】艺术家蒋兆和,于昨日下午三时至六时,在东城大方家胡同十五号无名画社,举行艺展,同时,并邀请文艺界同志多人,举行茶话会。陈列作品,共分两室展览,第一展览室,为蒋氏个人作品,计分油画、素描、雕塑等,共五十余幅;第二展览室,为学生作品,计分油画、素描等,共四十余幅。到艺术界同志王青芳、王石之、储小石、张丕振、陈启民、夏承枢、安敦礼等,共三十余人。首先举行茶话会,由王青芳、安敦礼、蒋兆和等,分别报告开会意义,并定以后每半月,或一月举行茶话会一次,欢迎艺术界同志参加。晚七时全体聚餐,直至十时,始尽欢而散。又该艺展,因昨日天雨,参观者多被雨阻,今明两日仍继续展览云。
《京报》则刊登了敦礼《介绍蒋兆和先生》短文,向社会推荐这位南来的艺术家。
蒋兆和氏名雕刻家也,北地人士知其名者尚鲜。氏早年居沪,专攻雕刻,尤精绘画。二十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教授,及中央造币厂技师。一二八战起,于枪林弹雨之中,为蒋蔡二将军画像,各界交相称赞,名噪一时。前年之春,漫游白下,寓徐悲鸿先生宅,开办工作室,从事塑像工作。计先后塑成蒋委员长戎装像,总理立像,及其他名人像多件,深为江南人士所赞许。客岁之冬,应友人之邀,来平游览,曾为齐白石翁塑成胸像一座,神采奕奕,允称杰作。蒋氏现开设画室于东城大方家胡同十五号,广招生徒,指导后进,诸生在其画室每日工作达六小时之久,咸由氏亲加指导,从无倦容,故从其游者甚众,成绩已斐然可观也。
蒋氏于1932年冬为淞沪抗日将领蔡廷锴、蒋光鼎所绘油画肖像,曾由上海良友出版社大量印刷发行全国;1934年春在南京为国民政府征集孙中山铜像,曾居住在徐悲鸿寓所,这是早为人所知的事情,而此期还为蒋委员长塑过戎装像,前所未闻。想来当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科从徐悲鸿学习绘画的安敦礼,是不会言而无据的。此说可为蒋兆和早年雕塑创作内容添一史料也。
以上史料表明,在蒋氏到平不及一年间,故都友人就援手帮助他在画室中就地举办小型作品展,这种采取师生合展形式举办的展览,一方面说明教师的艺术水平、学员的受教成绩,他方面也起到为画室招生广告宣传的作用。自然,这样的举动本身也能体现出主办者们因经济的拮据,租不起正规的展览场所之实况;蒋氏首次向北平艺术界展出的五十余件作品内容,因无展品目录或品评文字留存,已不可考。但从提早刊登的为齐白石塑像图版来看,或许有此作在内吧?在那两间面积不算宽阔的平房里,容纳着冒雨而至的三十几位艺术界人物,想必也有一番热闹的景象。他们的出现,对初来乍到还未站住阵脚的穷画家而言,是何等的鼓励与支持。至于那每半月或一月一次的茶话会,也许是对外国艺术沙龙形式的一种憧憬和模仿,对这些穷画家们而言,恐怕仅仅是留存心头的一种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吧。正是故都北平所释放出来的包容胸怀,有了这样一群以艺术为生的画家们的人脉关系,使得蒋氏随后离平赴川、半年后再次返京的理由,得一新的索隐。
再现挖补前的代表作《卖报童》
蒋兆和的代表作之一《卖报童》,创作于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日,时值作者居重庆,目睹民众庆幸此事结局,纷纷抢购报纸,上街游行,希望政府抗战之动人情景,遂以纪实手法,通过报童叫卖形象和叫卖之口,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拥护抗战的态度。这幅绘于包装纸上的即兴画作,主题突出,笔墨流畅。原题识为:“呵,要快看好消息,蒋委员长脱了险。兆和写于渝市。”该作曾在1937年6月间于北平中央饭店大礼堂举办的《蒋兆和绘画近作展览会》中展出,受到参观者的瞩目。然而,至今我们看到收录画集或相关研究著述中的这幅代表了作者由油画向水墨人物画转型期的作品,多是将题款中“蒋委员长脱了险”一句挖补之作,不免深感遗憾。对于此举有两种说法:学者刘曦林称:“50年代,因恐政治运动所累,将末句从原画挖去。”③而欣平则认为系北平沦陷之初,为躲避敌伪搜查、迫害而为之:
面对《卖报童》,半年前与现实一起共鸣和燃烧的激情现已成记忆,当下的现实是那样的严酷,冷峻得彻骨,他自己现在茕茕孓立,形影相吊。人性中毕竟是有脆弱的一面,他感到了无助的担忧。他琢磨画上题词的下半句“委员长脱了险”,日本兵看见了,会不会……?他越想越紧张,怎么办?撕了?烧了?绝对舍不得。他要保存这幅画。他必须马上设法,说不定明天就会来搜查。匆促之中不及多想,他急中生智,小心地把画浸湿,揭掉裱糊的纸层,轻轻地把“委员长脱了险”那几个字挖去,撕一条颜色、质地与画纸相仿的纸补上去,再刨一刨毛边。重新揭裱过的《卖报童》上挖补的痕迹不太明显。题词剩下了半句:“啊,要快看好消息。”一幅得意之作迫不得已被改动了。④
解开这个谜团的手法并不复杂,只要查阅一下1941年作者自费出版的那册由容庚题签、齐白石等题词、撰自序两篇之《蒋兆和画册》第一集就可以明瞭,画册目录中作品项排列编号20者,正是署名《卖报》的这幅作品,那上面的题识文字,分明已经挖改修补过。
蒋兆和的这次近作展览,是他抗战前规模最大的一次个展,当时平津报馆也为配合画展做了广泛宣传,刊发了作品图版和评论文章。
《京报》(12日)称:“名艺术家蒋兆和,出其最近作品一百余件,在中央饭店西餐部大礼堂,举行展览会,自今日起至十九日止共展览一星期,蒋氏初自四川归来,目睹川中惨状,故此次所有作品,多半为描写四川灾民生活,藉以唤起世人同情,踊跃救济川灾云。”
《华北日报》(13日)报道画展开幕情景:“艺术家蒋兆和,最近自四川来平,携来西画近作七十余幅,计分写生、素描、及油画等三种,自昨日起,至十九日止,在东长安街中央饭店,举行公开展览八日,昨日下午三时正式开幕,到各界观众陈绵、孙福熙、王青芳等约三百余人,由国画家杨伴墨、李长楫等担任招待,并负说明之责。观众对于蒋氏所作,均极赞赏,今日为星期日,预料前往参观者,当更踊跃。”
评论文章有幻云《怵目惊心一画展》、彦《蒋兆和画展参观记》、贾仙洲《灾庶福星蒋兆和》、仲翁《看蒋兆和先生画展后》、王青芳《蒋兆和作品介绍》、吻玉《介绍蒋兆和先生》等。天津《北洋画报》刊登了蒋兆和展览作品之《缝穷》、《卖小吃的老人》、《爸爸挑水我卖线》等作品,《天津商报画刊》则发表了由王青芳赠刊的画家蒋兆和作品(即《卖报童》),使这幅令人期待的作品原貌,终于在消逝半个多世纪后重现于读者的眼前。
展期八日,参观者共两千余名,其中多为中外文化界教育界人士。这在当时算是极为成功的画展了。难怪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展览精神的收获颇多,拟暂不离平,并拟于八月间,假中山公园再举办一次画展。报上也刊登消息:蒋兆和画室定于七月五日开班。但,好事多磨,随着卢沟桥事变爆发,画家的梦想随着隆隆炮火和日寇的铁蹄践踏而来,陷入迷茫。
北平沦陷期间的美术活动及佚
针对北平沦陷期间的美术活动研究,长久以来一直受到意识形态的干扰,研究者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尚存在一定局限。由于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结论后的分歧在所难免。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一种现象到了新世纪初期,随着文艺政策的逐步调整和艺术史学观的转变,学术界对北平沦陷区美术活动作了重新审视,给予较为客观公正的评述:
在北平沦陷八年的日子里,曾经相对自由的北平美术界被迫进入殖民文化统治时期,五四以来形成的现代美术格局既有所延续,也发生了演化,其最大变化是日本侵略者通过文化艺术进行奴化教育,以“兴亚”和“中日亲善”为名举办“兴亚美展”,预图制造表面繁兴,并以“尊重汉文化”为策略,设各种名目笼络中国美术家,利用美术做侵华反共宣传,以助其在“治安强化运动”中“肃正思想”,但北平美术家绝大部分顽强操守民族气节,不曾泯灭其民族自尊。有不少美术青年投奔抗日前线;兼事教育之美术家不甘为奴,部分随校南迁;困居北平者,身为“亡国奴”,但内心深处不肯屈服,或杜门谢客潜于民族艺术之研究,或不与日伪合作而遭迫害,或以艺术直面人生,揭露战争灾难,寄予渴望光复,渴求和平之情怀。北平的画家们经八年磨砺,证实了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繁衍生息的民族凝聚力,使他们不仅未被异族恶魔所吞噬,而且以壮丽的实绩写下了与所谓“大东亚共荣圈”抗争的篇章,证实了中华民族文化之整体不可摧毁的生命力,此正一民族、一国家万劫不亡之精神支柱。⑤
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我们再来探究蒋兆和在沦陷期间参与的美术活动,一方面可以补充作者履历,充实年表史料;他方面将会加深对其人生观、艺术创作观的了解。兹就笔者所查见的相关资料,撮其重要者,开列如下:
1938年5月下旬,京华美术学院校董教授在水榭举行书画展览,张大千、邱石冥、齐白石、蒋兆和、吴光宇、周怀民、黄宾虹、汪慎生、赵梦朱、周养庵等作品出展,全部共售一千二百余元,其中齐白石、蒋兆和、吴光宇、周怀民各二件。
1938年9月19-25日,在稷园(即中山公园)举办之中日美术家会同油画展览会,参展作者三十名,中方参展画家有严智开、卫天霖、王石之、郭柏川、林乃干、张剑锷、蒋兆和、刘荣夫、张秋海、曾一增、关广志、李瑞年、陈启民、郭志云、刘风虎、李永海、熊唐守一、魏石凡等。其中“以蒋兆和所绘之人像最令人叹为观止,《换取灯》《小姑娘》,几凝活人现于纸上,较摄影所得又精神多矣。”
1938年11月7-9日,蒋兆和西画展在燕京大学举行。计有油画、水彩、木炭、素描等五十余件。参观人数达两千余,极得好评。
1938年11月14-15日,京华美术学院十五周年纪念,特展览中西画成绩。展览出品,计校董黄宾虹、周养庵,教授吴镜汀、吴光宇、赵梦朱、汪慎生、周怀民、蒋兆和、张剑锷,校友张振仕、庞曾瀛、刘锡永、田世光等。
1938年11月,漫画展参加者有蒋兆和、于墨林、傅敬俨、曾一橹、张志远、谭正曦、陈缘督、汪慎生、寿石工、张大千、王青芳、侯子符、杨伴墨、杨景濂等,作品约五千余件。“五日间,售出画品,两万余元,空前盛况,为近年所未有。”
1939年1月1-4日,艺术研究社在中央公园董事会举行展览会。该社导师蒋兆和(西画组负责人之一)、于墨林、李苦禅、杨景谦、侯子符、杨伴墨、王青芳、傅敬岩、王美沅、李绣珊、陆鸿年、饶煜林、郭大钟、王井西及社外张大千、罗泽农、邢莲溪等,共展出作品一百五十余件,极为精彩。“参观者尤为踊跃,出品大半为人购去。”
1942年9月30日,第四届兴亚美展太庙隆重揭幕,展出作品四百余件,蒋兆和有国画作品参展。
1943年5月22日,经华北美术界中坚王石之、蒋兆和、梁津、傅嵩楣、窦宗滏、王仲、陈金琨、吴一轲、穆家麒、李大成、孙之俊、谭沫子等发起组织,华北美术协会举行成立大会,通过简章,并推举负责会务人员,计理事王石之、蒋兆和、孙之俊,总务干事吴一轲等。“该协会之成立,乃以民众团体之组织,完全为发扬东方美术,并期达成国际间美术之交流。”
查蒋兆和年表1939年项内:“兼任北平艺专图案系素描教师,至1945年”。⑥而笔者据1938年11月14日的《晨报•艺术周刊》第二期“艺坛报导”中对蒋兆和介绍文字内,就已有“蒋氏历任国内各大学艺术科教授,对于艺术教育,尤有研究。现执教于国立北京艺专,每日于教授课余暇,仍努力作画,孜孜不倦”之记载。办刊者系蒋氏友人,恐不至于误植。参照同时期相关档案资料,蒋兆和于1938年任教“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图案系的史实,应可确认。
另有文章称蒋兆和作品很少在展览会中出售,可能依据《蒋兆和画册•自序二》中作者自道“素不卖画”一句而来。从上引资料中可知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即使是遭遇“被出售”。
至于蒋兆和赴笈东瀛举办画展的时间及归国后所发表的言论,以及时人发表的有关评介蒋兆和其人及艺术的文章等等,也有进一步发掘、分析和研究的必要。
笔者认为上述材料中的蒋兆和在燕京大学举办西画展一项,很是值得重视。理由为:一,这是目前所知他在北平沦陷时期内唯一的个人展览(自然不含赴日举办画展)。二,展览结束后,蒋兆和应邀在该校举行讲演,讲题为“什么是艺术”。对于艺术与人生之关系,以及艺术家应有的认识与态度等,阐发极详。该演讲稿经作者校正后,发表于1938年12月12日北平《晨报•艺术周刊》第六期。查刘曦林编《蒋兆和论艺术》一书不见收录,当是目前所见蒋兆和最早的一篇谈论艺术的文章,相信对深入研究作者的思想转变与艺术发展观,有着重要的价值。兹不顾篇幅已显冗长,再做次文抄公,恭录于后,想必会得到编辑和读者的谅解吧。
什么是艺术?
什么是艺术?艺术究竟是作什么用的?这问题,好像很不容易解答。如果从字的表面来讲,那么,“艺”者技也,术者法也;以吾人敏慧的心机,而表现美术的方法,据物象之形色,而显出生命之精神。这种解释,虽不能算错,但未免太简单了。因为艺术的意义既很广阔,同时,功用又很伟大,对于国家、民族,以及社会,都有莫大的关系。艺术不但能够发启吾人之思想,且能促进国家之文化,代表民族之优劣等,艺术是一切情感的表现,一切生命的灵魂。我们要想知道一个国家的文明,民族的优劣,只看他的艺术作品,就可以明瞭了。
不过,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因为文化和历史的不同,同时,加以思想的变迁,时代的演进,一般艺术的创造者,就形成了种种的派别。因此,吾人对于艺术,不求甚解,而亦不可解。况且人类的思想,各有不同,时代的演进,又颇复杂,吾人对于艺术的观念,不免有些神秘。以为他是哲学,是诗歌,又似乎是幻想的,超然的,不可思议的东西一样,这也就因为是思想和时代的转变,而形成了艺术上的各种派别的关系,如中国画,自唐宋迄今,每朝均有几位杰出的画家,各具风格,自成一派。尤以西洋艺术的派别,为最繁奇,如十九世界以前的古典派、写实派,后来的印象派、野兽派等等。艺术的派别,既是如此分歧,而吾人欣赏艺术,也就颇为不易。所谓艺术大众化,就更不可能了。尤其是中国的艺术,多少年来,和民间隔离很远。因为中国画,自唐宋以后,向来是重超然的表现,神韵的象征,偏于写意,而不写实,非是胸中据有丘壑,有所怀抱的人,不能有此超凡入圣的表现。同时,这种艺术,也非是士大夫之流,文人逸士之辈,不能玩味。至于庸夫俗子,民间大众,就没有鉴赏的可能了。因之,艺术究竟是作什么用的,什么是艺术?对于吾人,未免就成了一个莫大的疑问了。
吾人学习艺术,往往苦于不得其门而入;同时,派别既分歧,更不知何所适从。往往为各类派别所惑,以致将自己的天才、情感、个性等,完全埋没,一世也不能发展。结果,只能追随于前,步人之后,既失去自己的情感、个性,则永无新径可寻,又岂有艺术的表现?吾人研究艺术者,如果陷入此境,其不以为自怜耶?
艺术既是一切情感的表现,一切生命的精神,而情感与生命,又都与时代的现实环境,有着绝对的联带关系,所以无论是在任何派别之下,如果要表现自己的真情感,真精神,那么,就不能不站在时代的路上,抓住现实的环境。无论是文学,音乐,戏剧,都是一样。如果一个纯粹的作家,没有现实的环境,就没有他自己真实的情感,那么,也就不能有热烈的情趣,像火焰那样照耀在一般人的眼前。所以艺术之能感人至深者,是须要有现实的环境,来表现出真实的精神,活泼的生命。否则是不会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与同情的。
因为艺术既与国家、民族、社会有莫大关系,所以他是需要一个现实环境、时代的精神,来表达他的使命的。虽然艺术并不是作任何的工具,然而他的生命,却是绝对的产于时代的环境。因为艺术的创造者,不是以往,亦并非未来,仅仅是他目前的情感,他所看见的,是些什么,所感觉的,又是些什么。只要他能忠实的描写出来,自然会给人们以真实的同情,与充分的安慰。所以艺术之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民族的优劣等,皆因其真诚忠实,无丝毫假借空虚,反映出一切的真理,光明灿烂,如日月之照耀于宇宙,而使人们朝夕所追求的,也就是这个灿烂的真理。所以一个艺术的发达的国家,可以看出人民的自然,活泼的情趣,处处都表示有生的精神。一般所谓高尚文明的国家,恐怕绝不是仅仅靠着科学的发达,物质的充裕,所能成功的吧!?
至于情感,又从何而产生呢?因为吾人有思想,有灵慧,思想与灵慧,又是产生于外来的环境。吾人既不能单独的存留于社会上,势必要有多方面的接触,在这多方面的环境中,觉得苦或是乐,于是就产生了情感。做一个简单的比喻,例如:打你则痛,骂你则恨。如果打你骂你,你都不觉得什么呢?那末,你还是不能单独的生存着,你总要找着你精神上的寄托。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一般修仙成佛的和尚们,虽然并不需要怎样一个现实的环境,可是也不能不算是一种情感的美现吧!?
在艺术的观点上,我们认清了是由真实的情感构成的,而情感又是由时代的环境产生的,那末,艺术就是一个时代的表现者了。从某一个时代的艺术中,我门可以看出某一个时代的思想与情感,究竟是怎样的精神。譬如在原始时候的人们,是茹毛饮血,穴居野处,洪水猛兽,弱肉强食的时代,简直说不上甚么思想与文明。后来出了黄帝,才有国家,才有政治,使人想有一个组织,因为要使这组织坚强稳固,所以作诗书,订礼乐,治生理,渐渐的进化到了现在。今日的文明,今日的幸福,也不是偶然的。经了数千年来的变化,各方面的演进,在每一朝,每一代的过程之中,都有一个真实的环境,时代的精神,因之,才产生了艺术的情感。
当唐宋之时,人民都是很古朴的,宗教的信仰,也最深强,而艺术上的描写,自然也是很忠实。流传至今的许多佛像人物等,都是慈祥的面孔,敦厚的表情。就是画一幅花瓶吧,对于线条轮廓,也是非常规整的,而没有一丝苟且的地方。至后来几代,见见的就大不同了。因为环境与思想上的变迁,受不了一切的约束,绘画的风格,固然另有趋势,这也由于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各种不同的情绪使然,于是就造成了艺术家的笔墨,如奔放,苍茫,雄健,清秀等等的笔触,其表现之超然,寓意之抽象,都不外为气韵生动,以象征一切万物,而很少将万物的形体,以写实的方法描写出来,只凭主管的感觉,而不重可观的同情,施以神韵的技巧,来表现个人的情趣,这也就因为是时代的演进,人们的思想,随着复杂的一种现象。所以中国画,渐渐的脱离了一般人们,而不用意使人瞭解,欣赏,其原因也就在此。同时,文艺的颓落,也未尝不是因为这个原故。
中国一般的艺术家,向来是孤僻自信,清高自赏,仿佛不屑与庸夫俗子往还,隐居山林,怡然自得,当窗明几净的时候,则铺纸挥笔,一洩胸中的怀抱,怡然自得,与世无关,于是艺术和一般人们,自然就隔离开了。再有一般俊秀之士,因为命运乖违,有志不能达到,或因事业失败,退隐苟安,于是就寄情于诗琴书画,以资修心养性,这些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不过,大家如果都这样的作起来,艺术还有发展的一天吗?
凡是民间大众的艺术作品,无一不含有深刻的人生意味。在国家太平的时候,人民都安居乐业,度着快乐的生活。在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已看见了许多这样的图画,如田家之乐,播种的农夫,牛背上的牧童,高山幽径樵夫,寒江独钓的老叟,夕阳映照的茅屋,窗前纺织的妇孺,这些是怎样安闲的做着他们的工作,又是怎样显示出一个农业立国的国家!然而这些情景,现在都已经过去了。因为自从海禁大开,新文化的输入,将我们数千年来靠以统治的文化、礼教、经济等,都打破了。所以农村破产,民不聊生,老弱贫病,孤苦无依,这许多现实的情景给予我们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而给予艺术的路上,又该是怎样的一种趋势呢?我不知道我们中国目前的几位自命为文艺复兴的大师,尚在那里画几幅风景,或几张走兽,而眩耀于一般达官显者之前,是否可作文艺复兴的基础?诚一大疑问也。
【注释】
①欣平著《〈流民图〉的故事》,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②灼灼《记蒋兆和氏》:“在五六年前的一个初夏季节,似乎是在东长安街的一个饭店里,开了一个画展,……这便是蒋兆和先生第一次在北京所开的人像个展了。”(北平《三六九画报》3310期,1945年6月3日出版)
③刘曦林著《中国名画家全集•蒋兆和》P.26脚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④欣平著《〈流民图〉的故事》P.22,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⑤北京画院编《20世纪北京绘画史》第四章《抗战时期的北平绘画》(1937-1945),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从前有一对国王和王后,他们有三个异常美丽的女儿。他们每天从早到晚一直想着的,就是怎样让孩子们过得开心、幸福。
一天,公主们对国王说:“亲爱的父王,我们很想出去郊游,想到乡下去野餐。”
“好极了,孩子们。让我们好好安排安排一次野营吧!”国王回答说,他马上下令把一切准备妥当。
午餐准备好了以后,立即被装到一辆马车上,国王一家上了另一辆马车,就朝乡下出发了。走了好几里地后,他们来到了属于国王的一处房屋,还有花园呢,旁边就是他们最爱的午餐之处。一路颠簸之后,他们都饿了,大家胃口都很好,最后把所带的饭菜吃得一干二净。
吃了饭之后,公主们对国王和王后说:“我们现在想在花园里走走,你们要是想回家了,就叫我们。”于是她们就自己跑去玩了。沿着一片绿地,她们来到了一个花园。
可是,她们刚刚穿过篱笆,一团乌云就聚拢了过来,笼罩在她们头上,整个天空黑压压的连路都看不清了。
与此同时,国王和王后正懒洋洋地坐在花丛中。很快,一两个钟头就过去了,太阳就要下山了。他们觉得该回家了,于是就呼唤公主们,可是他们喊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没人应答。
国王和王后吓坏了,赶紧细细查找每个角落,花园、屋子、邻近的树林,可是,全都不见女儿们的踪影,感觉就像土地爷把她们吃了一样。他们绝望了,王后一路哭着回去,回到皇宫后还伤心了很久。国王随后颁布了一道圣旨:谁要是能找回他走失了的女儿们,就可以娶其中一个为妻,还能继承王位。
这个时候,有两位年轻将军正住在宫里,他们听了圣旨以后,就盘算开了:“咱们去找公主吧!说不定,我们运气好呢!”就这样,他们骑上骏马,带上换洗的衣服和一些钱就出发了。
他们每经过一个村子就仔细查问,可是没有一点有关公主们的消息,渐渐地,他们的钱花光了,他们不得不把马卖了,否则就只能放弃继续寻找公主们。然而,他们卖马的那点钱也没撑多久,他们除了把带的衣服卖掉之外别无他法,因为他们连吃饭都成问题。他们把系在马鞍上的换洗衣服卖掉了,到一家小馆子去讨点吃的,他们真的太饿了。但是,当他们吃喝之后该付账时,他们却对老板说:“我们没有钱,除了身上的衣服之外,一无所有。这些衣服是您的了,拿几件破衣服给我们穿就可以了,求求您让我们留下来,帮您干活吧!”老板对这笔生意很是满意,于是把他们留下当用人使唤。
与此同时,国王和王后留在宫里,非常想念自己的孩子们,可是不仅没有公主们的消息,连出去找寻她们的将军们也杳无音信。
在王宫里,国王有一位忠实的侍从,他的名字叫本叔达图,他侍奉国王已经很多年了。本叔达图看见国王那么悲伤,就对国王说:“国王陛下,让我去寻找您的女儿吧!”
“不,不行,本叔达图,”国王回答说,“我已经失去了三个女儿、两位将军,我怎么可以再失去你呢?”
可是,本叔达图又说:“陛下,让我去吧!相信我,我一定把您的三个女儿带回来!”国王没办法,只好依了他。于是本叔达图动身了,他骑马一路奔驰,最后来到了那家小饭馆,他下了马,要了些吃的。上菜的正是那两位将军,尽管他们穿的破烂不堪,本叔达图还是一眼就认出他们来了。本叔达图非常吃惊,问他们究竟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他们把自己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本叔达图叫来老板,对他说:“把衣服还给他们,他们欠下的债算在我头上。”店老板照着本叔达图说的做了。两位将军换上自己本来的衣物,发誓要和本叔达图一起继续寻找国王的女儿们。
三个人骑马走了很久,来到了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天就要黑了,他们害怕在这荒郊野外迷路,于是抓紧时间赶路,最后他们看见一座小屋的窗子透着一丝光亮。
他们上前敲了门,立刻有人问道:“谁呀?”
“好心人,可怜可怜我们,让我们在您这借住一宿吧!”本叔达图回答道,“我们是三个过路的,我们迷路了,我们累坏了。”
门开了,一位老妇人示意他们进去,她问道:“你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好心人,我们有要紧的事,”本叔达图回答,“我们必须找到国王的女儿,把她们带回宫去!”
“噢,你们可真不幸啊!”老妇人哀叹说,“你们不知道公主们被一片乌云卷走了,谁也不知道她们现在在哪儿。”
“好人,如果你知道,就请告诉我们吧!”本叔达图哀求她,“我们的命运可全在她们身上。”
老妇人回答说:“就算我告诉你们,你们也救不了她们。要想救她们,你们必须到一条很深的大河那里去,公主们就在河底,你们去了就能找到她们。两个大些的公主被两个巨人看守着,而小公主则被一条七头大怪蛇看着。”
两位将军在一旁听着老妇人的话,心里害怕极了,恨不得能马上回家,而本叔达图却很坚定,他说:“我们既然已经吃了这么多苦,就应该坚持下去。请告诉我们那条河在哪里吧,我们要尽快赶去。”老妇人于是告诉了他们,并且拿出了一些奶酪、面包,还有酒,免得他们饿着。他们吃饱喝足以后,很快就躺下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起床了,告别了好心帮助他们的老妇人,骑着马向前奔去,来到了老妇人说的那条大河旁。
“我年纪最大,”一位将军说,“该我先下去。”
另两个人就在他身上捆了根绳子,给了他一个小铃铛,把他放进河里。他的脑袋刚刚进到水里,他就听到了可怕的声响,耳旁雷声隆隆。他吓坏了,赶紧摇铃铛,这么吵吵嚷嚷的,他生怕上头的人没听见铃声,那就完了。还好,绳子慢慢地往上拉了,他如释重负地回到了岸上。
接下来,另一位将军下水了。他也好不到哪儿去,很快就回到了岸上。
“哼,你们可真是‘勇敢’的一对儿!”本叔达图一边把绳子绑在自己腰间,一边挖苦他们,“看我来试试!”很快,他也听见了雷声和周围嘈杂的声音,他心里想:“再弄大声点儿吧!我才不怕呢!”他的脚够着了河底后,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宽敞而明亮的大厅里,在大厅中央,坐着大公主,她面前有一个庞然大物般的巨人,睡得死死的。大公主一眼就看见了本叔达图,她朝他点点头,使眼色问他怎么到这儿来的。
本叔达图没有出声,拔出剑来,要砍掉巨人的脑袋。大公主赶忙制止了他,示意让他躲好,因为巨人正要醒来。“我闻到了生人的味道!”巨人一边伸懒腰一边嘟嘟囔囔。
“怎么会呢,谁能跑到这河底下来呢?”她回答,“你放心睡吧!”
于是,巨人翻了个身,又睡着了。公主马上暗示本叔达图快动手,说时迟那时快,本叔达图挥剑砍去,巨人的头颅就滚到角落里去了。公主的心怦怦直跳,她给本叔达图头上戴上金色的王冠,称他为救命恩人。“快带我去见你的妹妹们,”本叔达图说,“我也要救她们。”
大公主打开了一扇门,带着本叔达图到了另一个大厅。二公主正在里面呢,又有个巨人把守着,不过他睡得死死的。二公主看见他们,示意他们赶紧藏好,因为巨人看起来就要醒了。“我怎么闻着有人来了?”巨人睡眼惺忪地嘟囔着。
“怎么可能呢?有谁能下到这河底来呢?”二公主反问说,“接着睡吧!”
巨人刚一闭眼,本叔达图就蹑手蹑脚地出来了,挥起剑来,使劲的一砍,巨人的脑袋滚呀滚呀,滚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二公主不知道怎么感谢本叔达图,她也拿了顶金色的王冠,放在本叔的手上。“快带我去找你们的小妹妹吧,”本叔达图说,“我还要救她呢!”
“唉,我怕你是救不了她呀!”两位公主叹着气说,“她被一条七头怪蛇守着呢!”
“带我去,”本叔达图答道,“我倒想见识见识!”
于是,二公主也打开了一扇门,本叔达图穿过门,发现到了另一个大厅,比起前两个大厅还要大些。小公主站着,被铁链牢牢拴在墙上,在她面前,有一条长着七个脑袋的大蛇,样子可怕极了。本叔达图刚刚靠近了一点,怪蛇就扭动着它的七个脑袋朝他扑了过来,想一下把他抓住。本叔达图拔出剑来,左劈右砍,一会儿工夫,七个脑袋就都在地上打滚了。本叔达图扔下剑,奔向公主,砸断了铁链。小公主太高兴了,抱着他痛哭起来,她把自己的金色王冠从头上取了下来,戴在本叔达图的头上。
“我们该回到上面去了。”本叔达图说,带着小公主来到河底,另两位公主正等着他们呢。本叔达图把绳子先绑在大公主腰上,摇了摇铃铛。地面上的将军们听见了,慢慢把她拉了上去。然后,他们解开绳子,扔回到河底,很快二公主也上了岸。
现在,只剩下本叔达图和小公主还在河底下。“亲爱的本叔达图,”小公主说,“求求你,让他们先把你拉上去吧!我怕那两位将军会背信弃义害你。”
“不不不,”本叔达图回答说,“我绝不会把你丢下的!不用担心,我的朋友不会害我。”
小公主说:“好吧,我答应你先上去,但是你也必须上去,并且娶我为妻。否则,我发誓,我一辈子不嫁人!”本叔达图把绳子绑在她身上,两位将军把她拉了上来。
可是,两位将军很是妒忌本叔达图,他既勇敢,运气也不错,眼看着就要成功了。所以,他们并没有再把绳子沉到河底,而是转身离开了,留下本叔达图一个人自生自灭。不仅如此,他们还威胁几位公主,逼着她们承诺回去后告诉国王和王后,正是他们救了她们。他们还对公主们说:“要是他们问起本叔达图,你们就说根本没见过他!”三位公主害怕他们杀了自己,答应了他们说的每件事。于是,他们就一起回到了宫里。
国王和王后见到亲爱的女儿们,高兴极了。两位将军急忙绘声绘色地说着事先编好的故事,还有他们一路上遭遇的许多凶险。国王当
即宣布,要好好感谢他们,作为回报,大女儿和二女儿将分别成为他们的妻子。
可怜的本叔达图现在怎么样了呢?
他耐心地等了很久很久,也不见绳子下来,他明白一定是两位将军背叛了自己。“唉,我再也回不去了。”他自言自语道。但他是一个勇敢的人,知道唉声叹气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他站起来,开始到三个大厅里仔细寻找,希望能找到些有用的东西。在最后那个大厅,他看见一个盘子,上面装着食物,他这下才想起自己好饿,于是坐了下来,边吃边喝。
几个月一晃就过去了。一天早上,他正在几个大厅里走过来走过去,突然,注意到墙上挂着一个小袋子,以前可从来没看到过呀!他把袋子取下来,里里外外好好检查了一遍。正准备把它扔掉了,一个声音从袋里传来,把他吓了一跳,“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呢?”
“噢!快带我离开这个鬼地方,回到地面上去吧!”很快他就到了河边,手上紧紧握着那个小袋子。“现在我想要一艘最华丽的船,必须是手工做出来的,马上出发!”船变出来了,桅杆上悬挂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三冠之王”。
本叔达图上了船,朝着公主们居住的城堡驶去。到了码头以后,本叔达图又是打鼓又是吹号,引得大家都跑来看个究竟。国王也知道了,他看见了美丽的大船,心里想:“船上一定是位伟大的君王,要不他怎么会有三顶王冠呢?要知道,我只有一顶而已。”于是,国王急急忙忙上前迎接,并且邀请客人参观自己的城堡,他心里想:“把小女儿嫁给他,这可是件大好事!”一直以来,小公主都没有嫁人,她对挤破了门槛的求婚者们根本懒得答理。
本叔达图离开王宫太久了,国王压根儿没想到,这个衣着不凡的陌生人正是自己一直深深悼念着的本叔达图。“尊贵的君王,”国王说道,“请接受我们的宴请,尽情享受吧!当然,如果您愿意,请娶我的小女儿为妻吧!”
本叔达图很高兴,大家都坐下来享受丰盛的美食,快乐极了。只有小公主闷闷不乐,因为她一直挂念着本叔达图。大家吃完后都站了起来,这时,国王对她说:“我的宝贝女儿,这位尊贵的君王愿意娶你为妻。”
“哦,不!父王,”小公主回答说,“求求您,我还不想嫁人!”
然后,本叔达图看着她说:“如果我就是本叔达图,你还是这样回答吗?”
她呆呆地盯着他看,本叔达图又说:“是的,我就是本叔达图。我来告诉你一切。”
国王和王后听着本叔达图的历险故事,心里七上八下的。他刚一说完,国王就拉着他的手说:“亲爱的本叔达图,我的小女儿就是你的妻子。还有,我死了以后,我的王冠也是你的。至于那两个背叛你的家伙,他们将被赶出国门,再也不许回来。”国王于是下令安排婚礼。
1想一个主意
每一个家庭成员各自自由发挥一番,为一个超级创造性的神话故事想一些好主意。这些主意不妨取一个名字(越离奇越好),或许可以定几个中心人物(动物、蔬菜、外星人或者甚至人类)!
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想法念出来,然后大家投票表决,选一些名字或者人物用作今天的集体故事名字。也许选一个最好的比较困难些,可是,总可以把其它一些好名字也留下来以后用的。
2各人自由发挥
再取一张新纸,每个人都来画选好的中央图像或者人物,花约二十分钟的时间做一个快速的思维导图点射,把想起来的第一批念头设进去,让故事有新意、扣人心弦、与众不同。
3里构与修正
每个家庭成员现在都来选一个基本顺序思想,最好包括下列一些内容:
•情节
•主题
•背景
•语言级别
•色彩
•图片
•寓意
•感情
•结果
这些东西形成重构和修正后的思维导图的主干。小孩子们可以从父母那里求得一些帮助……只是要解释清楚,人物是“故事当中的人”,情节是“故事中发生的事情”,等等。这些思维导图里面应该有图形和色彩,而且应该花三十到四十分钟来做。
4沉思
到这个时候,你应该准备好休息了!玩一玩游戏,休息,喝点东西,或许小憩一会儿,再花约三十分钟看看彼此的思维导图,再讨论一下。这可能是非常有意思,也很令人吃惊的—人们经常发现家里的人比他们平常有想象力得多!可是,
请记住,对每个人的想法一定采取支持的态度。在这个阶段,任何批评或者打击都会极大地减低个人的自信心,也会引起不快。
5制作第一张集体思维导图
选一个抄写员出来,或者也可以让每个成员轮流画一部分思维导图。先画一个多色彩、多维度的中央图,再选择并合并最好的基本顺序思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轮廓。可以从中央图形上面随意分出许许多多的概念来。
6讲故事
围绕着完成好的思维导图坐成一圈,每个成员轮流讲一部分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在任何地方由下一个人接着讲,可是,还是应该在“稍有悬念”的地方接,让下一个讲故事的人想一个非常具有想象力,超凡脱俗或者机智的接头来。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尽力让故事奇幻动人,每一轮都富于想象力。这会鼓励全组的思维去利用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基础,以建立一个真正有创意的幻觉之塔。
把这个阶段的故事用录音机录下来是个非常好的主意。
7制作第二幅集体思维导图
小学生作文“动态构思法”实验研究基于以下理论的思考:
1、教育心理学关于心智技能的培养理论认为,心智活动来源于实践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心智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内化”实现,实践活动本身以及“内化”都是动态的过程。我认为,小学生作文的过程既是练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作文构思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技能。
2、根据控制论、信息论观点,小学生作文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观察、思维、表达的紧密结合。作文“动态构思法”就是让学生的写作技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动态生成,具有过程性、渐进性、活动性的特点。
3、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富于互动性和个性的过程。作文“动态构思法”模式具有生成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包含着师生互动、共建的过程。
4、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从儿童的独立人格、独立的精神生命,以及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无不证明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必须做到“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精简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大量地进行自主的习作实践活动,促进自身的感悟,并在内化中掌握写作规律。
为了建立“动态构思法”实验模型,我找到了英国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Mindpapper /Mindmanager)作为呈现构思的绘图工具。利用“思维导图”图文并茂、脉络清晰、容量巨大、脉络分明,可无限散发拓展,结构清晰、节奏分明,融文字、图象、色彩于一体,直观形象等优点,引导学生建立写作“素材库”和“方法库”,促进其大量阅读和生活体验;另一方面,运用“思维导图”组织、呈现与完善作文细节与 篇章的构思,激发学生构思的兴趣与创造力。与此同时,我找到的【美】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似乎与之相匹配,但是如何把两者融合在一起,互为支撑,我总觉得很难,毕竟已经涉及到我所不熟悉的心理学知识。我需要弄清楚隐藏在思维导图背后的极其丰富的内容,那些到底是什么呢?我又如何用它们来支撑我所构想的作文“动态构思法”这座面目依然模糊的“摩天大厦”呢?
当陈老师讲到陈述性知识的时候,我感到豁然开朗,因为陈述性知识的贮存方式与思维导图的建构方式高度吻合!
第一,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的方式贮存于人的大脑中,就像一张网,把分散、凌乱而又相互关联的知识,通过联想,建立直接联系,并不断地拓展延伸开去。思维导图也叫大脑地图,只有找到一个主题,相关的记忆就会随之呈现,相关的路径也会出现,并形成层次分明的网络。我试图让学生建立起一个个这样的主题网络,并学会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观察、体验,透过生活现象把握生活的本质,从两个方向进行建构,一是主题发散,根据主题辨析生活,广泛收集与主题相关的素材;二是聚类组织,从众多的生活现象中归纳、提炼主题。这就解决了“审题”的问题
第二,如此说来,用思维导图积累写作素材就与人积累陈述性知识相一致,学生就能够积累数量巨大的写作素材,生活经验也可以充分得到唤醒,打开思路,从而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第三,根据陈述性知识的提取方式,知识点之间建立的联系越是直接,提取知识就越快捷。思维导图可以使作文素材极其关系得以显化(可视),让学生更加清楚了解其中的联系,对于学生筛选素材无疑是有帮助的,这又解决了“选材”的问题。
第四,小学生习作主题指向深广的生活,然而,其习作的要求又不等同于文学创作,只是掌握最基本的观察方法,练习写作规范,于是,长期以来,序列化训练的研究比较充分,但是序列化训练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冲突的弊端又显而易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冥思苦想的。学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作家,我始终觉得写作与人的天赋、人的心理特征、人的个性气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心思细腻的人对人对事很敏感,观察自然会细致入微,做人也如此,写出来的文章也如此,与他的政治觉悟无关(例如我就是个对政治毫不感冒的人),但是我们的作文又常常为主流文化所控制。因此,提炼主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个难点,这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判断。引导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也许也是思维导图所要思考的,因为收集写作题材的角度是多个的,可以从主题出发,寻找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也可以审视生活中的事物,从中提炼主题,我想,一般的小学生更适合前一种引导的方式。所以,通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与平时的生活交流,引导学生看待社会看待生活至关重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那么,这与人的记忆本身的主题网络建构应该是相吻合的,只是其中还有很多复杂的心理机制。
学生在我的技法“灌输”下阅读与习作,不断地读课文,读课外书,不断地写读书发现,他们发现,书其实是可以自己读懂的,只要读够一定的次数,次数当然因人而异。每次开课前,我总要他们读够了才上课,再根据他们的读书程度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深了很多。我往往会把习作悄然提前,让学生在日记本中,在谈读书发现时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类似的人与事,带着主题去观察和回顾生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细节辨析(对照5+1)再仿写细节片段,再现生活情景,努力也做到5+1,在学生互评作文的时候也如此,学生对5+1逐渐熟悉起来。不知道这样做是否违背写作规律?我只知道班上学生不怕习作了,开始很不愿意写作文的学生大多都可以写了,区别就在于先做到与后做到的问题,有些学生要老师跟他一起回忆细节才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学生还是未能把生活与主题很好的挂钩,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细节描写的选择,哪里该作细致的描写,哪里该做简洁的叙述,“5”如何恰当选择,“1”该出现在何处等等。对于语言的使用也有细腻生动与枯燥贫乏的区别,于是,我又要在语言积累上做文章,如阅读课中的词语教学,挖掘词语蕴含的生活空间与情感意味,《挖掘词语功能,加深文本体验》已在广东教育杂志社主编的《师道》20第12期发表。
Pro/E是一个参数化的实体造型软件,其三维模型将用户的设计思想以真实、具体的形式在计算机上展现出来。当零、部件的形状确定时,可用一组参数约束几何图形,赋予不同的参数值时就可产生新的几何图形。此外,Pro/E软件还可进行精确的模型分析、模拟装配、运动分析、干涉检查等。强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为产品模型的可变性、可重用性及并行设计提供了途径,从而达到缩短设计开发周期,减少重复劳动,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当前,在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达到由CAD直接到CAM的程度,因此,还需由三维对象生成二维工程图用于加工过程。二维工程图的生成可以直接在Pro/E软件中完成,但由于这些进口三维CAD软件在二维工程图的标注等绘图习惯及表达方式与我国有所不同,往往需采用一些相应的处理方法,如对相关绘图环境系统变量重新赋值等。AutoCAD软件在我国仍至全球有着很高的使用普及率,其在二维工程图的表达及标注方面具有很强的功能,具有支持国家标准的方便灵活的二维表达和标注。所以,相当的工程设计人员将两种软件组合使用,在Pro/E软件中进行参数化驱动的三维设计,数据转入AutoCAD软件,完成二维工程图的绘制,两种软件灵活完美地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开发周期。在Pro/E和AutoCAD之间如何进行可靠的数据交换,以保证其完整性及可用性,也是本文将涉及的内容。
1 在Pro/E中出二维工程图
1.1 环境系统变量的设置
(1)整体工作环境系统参数的设置[1]
Pro/E软件具有多个影响其工作环境的系统变量,用户可根据需要设置变量值,每个变量具有针对性的控制作用,有的是对某个模块而言,有的对所有功能模块的相同项具有影响。
对于每个具体的模块,如:绘图模块或格式模块等又可进行其特有工作环境的设置,为了避免重复设置,用户应将第一次的变量设置保存(如:“C:proewildfirepro.dtl”)。
Config.pro文件中的系统变量用于控制Pro/E中所有功能模块的相应环境,定义Pro/ENGINEER处理操作的方式,如长度单位、视图的显示、数据输出、公差标注方式等。生成Config.pro文件步骤是:“工具”/“选项”,在“选项”对话框中按照国家标准修改各参数并保存在安装目录下。在Config.pro文件众多的系统变量中尤其要注意为Pro/E进程设置缺省绘图设置文件(格式设置文件)的选项“drawing_setup_file”(“format_setup_file”)设置与实际环境相匹配的值,即:“drawing_setup_file”值为“C:proewildfirepro.dtl”,系统将自动定位该目录为工程图文件目录。同理,赋予“format_-setup_file”的值要与格式模块的格式设计文件匹配。
(2)二维绘图环境系统变量设置[2]
Pro/E是美国PTC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产品,其中相当部分系统变量的设置并不符合我国工程制图标准而需要修改,如:视图投影方式、尺寸格式等。表格1列出了在利用Pro/E绘图模块出二维工程图需要设置的系统变量及其参考值(适于A3、A4图幅)。
Pro/E格式模块中的环境系统变量较少,且与绘图模块中的部分变量相同,可直接将绘图模块中设置产生的dtl文件直接打开应用于格式模块环境中。当然,在格式模块中也可以重新设置产生dtl用于影响格式模块的环境。
1.2 视图产生的流程
(1)格式文件的建立
新建文件,选择Pro/E格式文件模块,取文件名,新格式对话框中指定模板为空,确定图幅方向及大小。进入格式文件工作界面,点击按钮将图幅边框线进行偏移;用下拉菜单“编辑”/“修剪”/“在相交处分割”对偏移线进行修剪,得内边框;利用修改图线属性方式改变内、外框线宽或颜色等;应用绘图及编辑命令完成标题栏的绘制;使用下拉菜单“插入”/“注释”填标题栏内的内容;保存文件frmA4.dtl。
(2)绘制二维工程图
在Pro/E中用零件模块将三维模型制作完成并保存(如图1)。新建文件,选择drawing模块,在New对话框中取消选中的Use default template复选框,点击OK按钮,在出现的New Drawing对话框中点击Browse按钮选择用于产生工程图的三维模型文件。在Specify template部分根据需要做出选择,在此选用Empty with format,点击Browse按钮,调用格式文件frmA4.dtl,在Standard Size下拉菜单选择需要的图幅A4,点击OK。
进入工程图环境,如果之前没有设置绘图环境系统参数,则需要通过下拉菜单“文件”/“属性”/“绘图选项”,在选项对话框中按有关工程图的国家标准进行参数的设置;按照前面所述保存为dtl文件,并对系统配置文件config.pro的drawing_setup_file做相应的设置,那么,之后产生工程图无需再进行这些设置。
点击按钮,确定视图放置位置,弹出“绘图视图”对话框,运用对话框中的各项功能View type(视图类型)、Visible area (可见区域)、Scale (比例)、Sections (剖面)、View states (视图状态)、View display (视图显示)、Origin (原点)、Alibnmen (对齐)完成所需要的各个视图。视图生成后用手动或自动方式进行尺寸的标注。(如图2)
(3)在Pro/E出工程图的技巧
用于生成二维工程图的三维模型以mm为单位,“新建”对话框中选择绘图模块,取消缺省模板选用公制的图幅大小(如:A4),对绘图模块中的环境系统变量按国标要求进行设置(如前面所述)。这样生成的视图与所选图幅是协调的,之后显示的尺寸与视图也是匹配的。如果三维模型使用默认的英制单位,生成的二维工程图将会以较大的缩小比例显示,不然与选用的公制图幅不匹配。这对后期的工作有较大的影响。
在“新建”对话框中选择“A4”与模板中的“al_drawing”结果是不同的,前者只是提供了A4图幅而已,环境系统变量值都是英制设置。后者的环境系统变量是按公制来设置,但还是要修改。如:投影是第1视角,但3视图的放置位置不附合我国的国家标准等。
用AutoCAD软件将文件保存为dxf格式,在Pro/E软件的绘图模块中通过“插入”/“共享数据”/“自文件”输入或用Pro/E软件直接打开该文件都可以,直接打开“*.dxf”文件,图形会调入工程图模块。如果是使用中文版Pro/E软件,被调入文件中的中文只需修改文字的宽高比即可。
2 AutoCAD软件中出工程图
2.1 数据导入
在Pro/E中,进入绘图模块,设置环境系统变量“projection_type”为“first_angle”,设置“drawing_units”为“mm”,将三维模型生成需要的二维视图,无需做任何标注及注释,选择“文件”/“保存副本”存为dwg格式。
在AutoCAD软件中,打开生成的dwg文件,随着数据的输入将带来一些附属的信息,如“01 PRT_ALL_DTM_PLN01”图层等,打开“图层”对话框,对图层按需要进行修改。之后,绘制边框和标题栏,完成尺寸标注、其他视图内容的注释,得完整二维工程图。
2.2 出工程图的技巧
(1)完成的三维模型必须是以“mm”为单位的对象,在绘图模块要取消缺省模板选用公制的图幅,将绘图环境系统变量“drawing_units”设置为“mm”。此两项选择“mm”为单位缺一不可,不然,将二维图形转到AutoCAD软件中进行标注尺寸,尺寸长度将不是我们想要的数值,而是以“inch”为单位的尺寸值。
(2)在Pro/E中将文件保存为dwg文件前,为避免产生AutoCAD中不需要的图层、图线信息,关闭基准平面、基准点、基准轴及基准坐标系的显示。同时注意不要进行哪怕一个尺寸的标注,否则随着数据的调入,在AutoCAD软件中将产生一系列不需要的图层和标注样式。
3 结束语
Pro/E基于特征的参数化设计使其三维造型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由三维模型自动转化成二维工程图,流程简洁,视图生成与尺寸标注都具有较高的智能化。
参数驱动的三维模型设计与灵活方便、功能强大的二维图形绘制与编辑两者的结合,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设计途径。
采用dxf格式文件是Pro/E与AutoCAD之间数据交换的较好方式。特别是数据由AutoCAD软件导入Pro/E软件绘图模块,通过dxf格式来实现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李月琴,何培英.Pro/E环境下快速生成符合国标工程图的方法[J].计算机时代,2005(7):39-40.
[2]何惠彬.Pro/E工程图标准化的探讨[J].机电技术,2004(2):9-10.
[关键词]思维导图 句子教学 第一学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21
在语言学中,句子是语言最小的交际单位,是表达“文从字顺”的基础。于是,写好一个句子就成了学生学习书面表达的第一步。现行的人教版一、二年级教材里,经常在一篇文章或一组文章后面出现“读读说说”或是“我会读”“说一说”之类的题目,将这一课或是这一组课文中出现的某一个句子(句式)摘出来,请学生读一读或是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这其实就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一个常规项目——照样子说(写)句子,其本质就是一种模仿。学生通过模仿句子的成分、语序来认识句子,并学习用完整、规范的句子进行表达。只是,照样子说(写)句子中的“样子”究竟指什么呢?
显然,学生需要模仿的这个“样子”不仅仅是指外在呈现的某一个具体的句子,更是指内在蕴藏的抽象的句式。对这一点,教师都是“心中有数”的。只是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第一学段的学生大多看到的是句子的表象而不是内在。师生之间的这一认知差距,使得照样子说(写)句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有目标无方法、有要求无指导,教师对写一个完整、规范的句子“心中有数”,学生却“眼前无路”。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实现句式从抽象概念到形象表现的跨越。此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示工具,既契合第一学段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迎合他们对“图”的喜爱和解说能力,又在抽象与形象之间架起了互通的桥梁。于是,借助思维导图辅助句子教学就应运而生。
思维导图有多种绘制模式:辐射模式、聚敛模式、环状模式、线性模式和综合模式等。而用于辅助句子教学的多是线性模式。同时,在第一学段的语文课堂里,教师也可以直接用不同颜色的词卡代替绘图。进行句子教学时,“思维导图”这个高度概念化的名称也可以用简单的“图”来代替,甚至可以省略不提。
一、呈“图”识句式
第一学段的句子教学,重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句子概念,尤其是引导学生认识单句的基本句型,一般以主谓句为主,如“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以及是字句、把字句、被字句、有字句等句式。对此,思维导图清晰的条理性,能直观地呈现句子的构成,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句子概念。当然,对第一学段的学生不能进行机械的分析,而要通过大量同类句式的举例和对比,让学生自行比较、发现、归纳,并最终认识句式。因此,导图的呈现方式,就需要教师动点小脑筋。
(一)逐“格”出示拼成“图”
拼图玩具多是由一格一格的碎片按照一定的顺序拼贴而成。而在“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这样的二素句中,每一个词语或是短语就像是一格。思维导图就可以像玩拼图玩具一样,一格一格地有序出示,最后拼成一个完整的“图”。
例如,人教版教材第一册《在家里》一文中的“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就是非常典型的二素句“谁干什么”。在这之前,这一形式的二素句已经出现了好几次了,而这篇短文的后面,教材还附上了这样一道问题:“说一说: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并放了五幅图片供学生参考。显然,二素句“谁干什么”就是这一课中最需要关注的句子。
在指导小朋友读好了教材中的语段之后,教师与学生玩“对口令”的游戏。
师:谁在看报?
生:爸爸在看报。
(教师板贴红色词卡“ 爸爸 ”)
师:爸爸干什么?
生:爸爸在看报。
(教师板贴蓝色词卡“ 在看报 ”)
师:谁在看电视?
生:妈妈在看电视。
(教师板贴红色词卡“ 妈妈 ”)
师:妈妈干什么?
生:妈妈在看电视。
(教师板贴蓝色词卡“ 在看电视 ”)
师:仔细看看这些词卡,原来红色的词卡都在告诉我们——
生:谁。
师:蓝色的词卡都在告诉我们——
生:他在干什么。
如此多个回合的师生互动,加之黑板上呈现的红、蓝两色对比鲜明的词卡,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讲“谁”和“在干什么”。这样,他们就对构成二素句的这两个主要元素有了初步的认知。而此时黑板上所呈现的红、蓝两色词卡,也已将“谁 + 在干什么 ”这一句式清晰地图解了出来。
(二)选“格”组合配成“图”
是字句、把字句、被字句、有字句等句式中,都有一个标志性的内容,如“是”“把”“被”“有”。拎出了这个关键元素,其他句子元素只要经过挑选、合理组合,就能搭配成一个相应的句子。这就像用合理的组合方式,把彼此适宜的“格”搭配成“图”。
如,人教版教材第二册《小白兔和小灰兔》,课文中出现了五个把字句。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了小白兔和小灰兔在故事中的不同表现后,教师强调:很多小朋友在介绍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用到了一个神奇的字——“把”。
(PPT出示词卡:地、白菜、窗户,吃完、打开、翻松)
师:仔细看哦,这个神奇的“把”字开始要发挥它的魔力了。
(PPT中,“地”被吸到“把”之后)
师:瞧,第一个词被它吸过去了,第二个词很快也要被吸过去了,该是谁呢?
生:翻松!
(PPT中,“翻松”跟到了“地”的后面。教师继续用这样的方式带学生连词成短语:把窗户打开、把白菜吃完)
师:如果我们在前面加个什么人,这就变成了——
(PPT中,“小白兔”出现在了“把”之前)
生:变成了一个句子。
师:瞧,这个“把”字不仅能把一个个词语组合起来,还能轻轻松松地变成了一个句子,帮我们把话说清楚。这样的句子,我们就叫它“把字句”。
通过选“格”组合,实现了“词→短语→句”的演变。在一步步展现把字句构成的同时,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模模糊糊地意识到,“把”之前会有一个主动支配的人物,“把”之后就是什么东西怎么样。如此,也就逐步建立把字句的句式结构“ 谁 + 把 + 什么 + 怎么样 ”。
二、读“图”说句子
呈现思维导图,使学生对“图”所蕴藏的句式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用思维导图,为学生积累语言创设平台,使句子的读与写之间、概念的抽象与形象之间联系更为紧密。
(一)以“图”找句
从句子到导图,是一个归纳、聚焦的过程;从导图到句子,则是一个演绎、推移、转嫁的过程。如,在呈现把字句的思维图示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归纳的思维图示,去找课文中、教材外的其他把字句。在说“图”找句的过程中,学生对把字句的感知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对句式的认知也更为牢固。
(二)拼“图”说句
如果说,以“图”找句中的句子是既定存在的,那么,拼“图”说句中的句子,就是学生自己创生的。
在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秋天的图画》一课中,出现了多个主谓复合句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课后,教师给了学生四人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橘子、棉花……“挂起、露出……”“金黄的灯笼、雪白的肚皮……”等词语(短语),让学生小组内进行拼“图”游戏,拼成功后,将句子说给大家听。
当然,像这样的拼“图”游戏还可以不断翻新花样。比如,教师提供三个词语袋,分别是“谁”“哪里”“干什么”。学生随机抽取三个词语袋中的词卡各一张,然后组成一个“谁在哪里干什么”的三素句。如果组合的句子搭配得当、构成合理,那么其他学生鼓掌通过,游戏成功。
无论何种形式,在游戏中,学生总是一次次地经历着“图式复现——转图为句”的认知过程,为接下来能够有效地实践和运用句子铺设台阶。
(三)读“图”换句
当构成句子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时,就组成了一个规范的句子;有时候,当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换,句子就可以发生改变。为了丰富学生的表达句式,提升表达能力,语文课堂上经常会进行句式的转换练习。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学习“是字句”和“把字句”的转换。这时候,机械的操练和生涩地讲解显然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句子转换的秘妙,而思维导图却能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将转换的秘妙直观有序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下图:
■ (是字句的转换)
从上图中,学生能够非常直接地发现,原来“是字句”的转换,其实就是前后两个句子元素调换一下位置而已。又如下图: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
当然,由于词语自身外延的范围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句式都可以进行这样简单的转换。比如,是字句中,“我是中国人”这类的句子就不可以实现转换。这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导图让学生明白这一点。
三、绘“图”促表达
从“图解句式”到“图说句子”,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初步感知了句式的内在逻辑,也能尝试着说(写)一个句子,但这还不够。思维导图的介入,其最终目的是要避免重蹈传统仿写“一还是一”的覆辙。因此,让学生由依靠“图”发展为绘制“图”、运用“图”,这是思维导图辅助句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人教版教材第四册《三个儿子》中,有一道“读读说说”课后题,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语言,写一组句子:
一个(只) 。
一个(只) 。
一个(只) 。
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做了一次小练笔。
第一步:盲写。教师不做提示,让学生自己根据题目写句子。教材给出的例句中,每个句子都包含了三个内容: 谁 + 干什么 + 干得怎么样 。但是,大多数学生只能发现前两个内容,而容易忽略后一个内容。这样的句子就只能实现完整、规范,而做不到具体。
第二步:绘图。教师将学生的盲写语段与课文例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绘制出例句中隐含的“图”,并最终呈现如下结果:
一个儿子 翻跟斗 像车轮
一个儿子 唱歌 真好听
一个儿子 跑到跟前 接过水桶 提着走了
谁 干什么 干得怎么样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较为直观地看出自己盲写语段中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修改做好铺垫。
第三步:修改。学生依据自己绘制的“图”,修改自己的练笔。到这一步,学生已经能较为自如地写下三个完整而又具体的句子,形成了一组较有画面感的句群。
有了思维导图的辅助教学,学生学习句子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大大降低了将句子说(写)完整、规范,甚至说(写)具体的学习难度。这既是学生进行有效表达的需要,更是出自引导学生清晰自身思维路径的考量。如此,离实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更进一步了吧。
[ 参 考 文 献 ]
[1]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 张敏华.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