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评课记录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研活动评课记录(精选8篇)

教研活动评课记录 篇1

根据学校的要求及我系教学活动的安排,我们共同课教研室全体教师开展了互相听课、评课的教学活动。

通过互相听课,大家普遍认为,听课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为教学人员提供了互相学习,采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机会与展示平台。听课、评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辨别分析)。它们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敏锐意识。通过听课活动,促使教师们对总体教学模式、教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各教学环节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益的。听课这一教学活动增强了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也增加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从不同的教师那儿学到了可取的教学方法。

在听课期间,大家都做了听课记录,记录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之后在教研室活动时间参加听课的教师对授课教师的课程讲授做了分析评价,指出了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长处与不足,并及时对授课教师提出了一些改进教学的建议;也有个别老师的听课记录未能反映出听课的目的,评价较笼统模糊。

从听课情况来看,几位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基本的教学素质都比较好,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有条理,语音清晰,对教材内容都比较熟悉,能合理安排板书,有教案,课堂气氛较好,与学生也有一定的交流。无论是在本班教室还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老师,都能利用电脑、网络等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现以教研室整体角度从以下几方面对这次活动做一下总结和评价:注重导教引练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明了. 2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弊病,使课堂气氛较为活

跃,有效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英语教学的意识得到强化,全体授课教师都有课件,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王御鹏、袁佳奇两位青年教师做得更为突出.把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李明悦老师每次上课之前,都做好精心准备,设计大量英语练习题,结合习题讲解语法内容,收到良好效果。在遵循共性的教学模式前提下彰显了个人的教学风格,发挥了各自的教学特长。如:杨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学习记忆单词的方法,培养朗读意识,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教研活动评课记录 篇2

新教师刚站稳讲台,评课应以鼓励为主。评课时多提一些能促进其成长的建议,从课堂教学常规着手,着重评价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从教师的口令、体育术语、讲解示范、队伍调动、场地布置和器材运用、教材的处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中的随机应变能力、安全措施的设计、教学方法等有没有违背体育运动规律和生理规律等方面进行评课。

如,新教师张老师上了一节《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课,张老师讲解详细, 徒手练习充分,但实际练习投篮动作的次数却不到二十次,在主教材内容教学完成后,他将全班分四个场地进行定点投篮比赛,再进行运球投篮接力比赛,再做俯卧撑练习,最后放松与小结环节,关键是所有内容完成后还有五、六分钟剩余。

张老师的课虽然上得很一般,练习次数少,时间把握不准,临时增加教学内容, 但笔者出于对新教师的鼓励进行了评价, 尽量寻找执教教师的优点如声音洪亮、示范正确、队伍调动有序,在上课时间把握不准的时候能及时应变,增加了游戏比赛与素质练习的内容。提出的建议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计算练习时间,精讲多练,少一些徒手模仿练习,多一些自主进行的对空投篮练习,如无篮筐的躺姿投篮练习、坐姿投篮练习、站姿投篮练习和两人合作的无篮筐投篮练习,尽可能地提高练习次数,有效提高练习密度。

二、骨干教师:侧重达成效果

评上了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教学业绩上已有一定的建树,在专业发展上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评这类教师的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评教学目标,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二是评教师主导,看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否基于学情进行有效地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及师生互动是否突出;三是评学生主体,看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有没有被激发,课堂气氛如何;四是评教学新意,看课堂教学有没有给观课者留下新意及思考的问题,有没有值得他人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三、名优教师:以教学风格为主

不管是名师还是特级教师,他们在学科领域均有一定的造诣,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他们已是学者型的教师。他们往往能做到理念新颖、设计科学、课堂流畅、效果突出、场面大气有影响力,并能体现个人的教育魅力和教学艺术风格。评这一类教师的课,首先应说值得学习的地方;其次是将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观点的疑问抛给听课教师一起探讨并请授课教师答疑;最后,评课人针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偏颇也可以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供大家商榷。

如,杭州市某区体育教研员某老师点评一名上课教师为特级教师的《正面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一课时。该点评教师采取先总后分的形式进行评课:“本节课给大家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和新的启发:语言丰富,富有激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法多样,层次分明,场地器材新颖合理,能体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的体育与健康常态课的七个标准。”接着,该点评教师从《纲要》中体育与健康常态课的七个标准进行评课。他高度评价上课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并非常诚恳地提出一点建议:“辅助教材练习时间2分56秒,若能增至4~5分钟,学生体能锻炼的效果则会更好。”最后,该点评教师抛出一个问题: “本节课趣味化的游戏能在初中体育课中运用得如此有效,这是本节课上课教师的个人魅力所在。

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普通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游戏与比赛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这要考虑到小学生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有利条件,特级教师能做到有趣、有味、有效,但普通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心理特征,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评课活动的五大误区 篇3

[一]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评课活动,对于开课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教技提高,思想历练的大好时机;对于听课教师来说,也不失为一次学习和借鉴的机会。然而,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有的教师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听课时,心不在焉;评课时懒懒散散,表现出极端冷漠的心理,他们抱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心态,“出工不出力”。有的听课教师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敷衍了事,即使评议,也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地应付几句。这样做,既是对开课教师的不尊重,也失去了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听课而不评课,乃课堂研讨的一大忌,不评课,听课就失去意义。

[二]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有的教师喜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评课时对开课教师极力吹捧,甚至“无中生有”,把课说得“天衣无缝”,十全十美,无懈可击,几乎要把开课教师“捧上了天”,还虚情假意地表示要认真学习和吸收,回去后巩固和消化,表现出一副十分虔诚的态度,精神可敬。

一旦到了背后,就“说风凉话”,什么这种课是“作秀”的课,是“盆景”罢了,只不过做给别人看看而已,不切实际,我们学不来;或这里不对,那里不足,把课说得一无是处,简直是非得将开课教师“打入十八层地狱”才算过瘾;有的教师还表现出“同行相轻”的面目,甚至指责开课教师,“就他那课,讲得还不如我呢,有什么听头?”将刚才的评课态度来个180度大转弯。也有的听课教师当面一声不吭,背后却牢骚满腹,评头论足,议论纷纷。

[三] 缺乏主见,人云亦云

在平时的评课活动中,有的教师不动脑筋,缺乏主见,人云亦云。“别人说好,他也说好,跟着附和;别人说不好,他也说不是”。或者懒于深究,习惯于将历来评课活动中的“套话”搬出来应付,几年如一日地套用“目标明确,观点正确,思路清晰……”等“老掉牙”的套话。缺少自己的真知灼见,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发现,失去自己独特的眼光和个性化的评价,评课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深入。

[四] 有色眼镜,感情用事

有的教师在评课时,习惯于先入为主,戴着有色眼镜进行评课,以个人的喜好代表客观事实,感情用事。如果开课教师是一位名教师或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在评课时,尽往好的方面说,甚至可以“无中生有”,违心地进行表扬。

而如果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教师,则“鸡蛋里挑骨头”,横竖不顺眼,尽挑缺点,把“芝麻小的缺点说成西瓜大”,把课说得一无是处,打消教师的积极性;而如果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或与自己有点摩擦的教师,则想方设法进行恶意报复和攻击,将人“一棍子打死”,使其永世不得翻身。

[五] 不负责任,片面虚夸

如今的评课活动,虽然在各地搞得轰轰烈烈,但实质上大多没有实质性的效果,更多的是走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大凡是教师开完课后,听课教师坐在一起开开“茶话会”,聊聊天,为了照顾情面,“他好、你好、我也好”,“好”声一片,毕竟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好话人人爱听,做“老好人”。评课时,想尽一切赞美之词,尽往优点上说,吹得天花乱坠,将缺点避而远之,“忽略不计”,即使指出不足,也是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在一次评课活动中,有一位教师明明课都没有听,在评课时,却头头是道地评出了十二条优点,岂不成了笑话。

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耿显涛 篇4

上课教师:

上课内容:等腰三角形

上课时间: 星期四 第2节

上课地点:八(4)教室

听课参加人员:学校领导和数学组全体教师

评课过程:学校领导和全体数学教师

1、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进行说课。

2、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首先是路校长给这节课进行了点评;(1)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的比较好,难点突破自然。

(2)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看图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3)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4)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及时纠正,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5)整节课关注学生,面向全体,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课堂效果明显。

(6)与低年级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两位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动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保证。因此这两节课都上的不错。

学校张校长评课:

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总体呈现六大亮点:

一、两节课的课前引入比较有新意,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真正体现了数学组集体备课的功能。

二、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帮助。

三、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重难点突出,备课比较到位。

四、学生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两位老师的课中,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五、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两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六、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学校李校长评课;

如果就每一节课而言,我认为两位教师各有所长,每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赵红霞老师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付成田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上的很精彩。同时能够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对新知的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和自学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两位老师的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整堂课给人的感受是稳重、老练。

教务张主任:两位教师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先后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课堂小结,反思升华”与“布置作业,深化新知”五个环节展开教学,各环节间层层紧扣,逐步深入,放手学生合作交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五环节用时分别为5-10-15-8-2-5。两位教师在上述五环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中,教师在教学“垂径定理的内容”后,有创造性从做题中提出“垂径定理的推论”,从正反两面让知识发生有效碰撞,吸引学生积极讨论,使学生更清晰理解“垂径定理的三种语言及应用”这一关键,从而顺利地突破难点;另外,在“ 巩固练习,深化提高”环节中,教师通过“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与应用题”等多种题型,全面构筑练习梯度,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使学生们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收获成功的体验,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组长:

本节课中,教师始终注意到自己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上课的语态、形态自然、亲切,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求异,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的思考方式,确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相信这节课将高效地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与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教学目标。

刘老师;本节课显然是一节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不是多人,多次排练的结果,不是“课本剧”的再现,课堂上通过知识间的碰撞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小组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思想、新理念,学生也因此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链,使问题之间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并能放手学生自学,充分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本节课的课件实用性强,富有美感,有较强的表现力,能把各种抽象的、静态的、枯燥的知识,直观地、形象地、鲜活地呈现给学生,真正起到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目的;教师学科知识储备不错,控制课堂秩序能力较强,这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两位上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两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两位教师都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当然,我们每位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所以就上午两节课在以下几方面还值得进一步加强改进和研讨。各位领导和老师也给两位上课的老师提出了珍贵的意见:

一、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分工情况、参与率、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

二、课堂中各环节过渡不够自然,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只顾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三、课堂预设不够细化,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没有得到发展。

四、课堂细节关注不够全面,比如在课件制作、板书、教态及专业术语的使用上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拓校长做了总结发言:

总之,两位老师通过精心准备,分别为我们奉献了一节精彩的示范研讨课,从这两节课中我们既看到了课改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和每位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的有力步伐,同时又为我们后阶段的课改方向指明了航标。我想,我们中学的全体教师一定会以本次活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加大课改力度,逐步探索课堂教学创新的新路子,为了让我们的课堂达到民主和谐、轻松高效而共同努力。

听评课记录 篇5

丁章萍

本节课授课教师自然流畅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阅读、分析、思考和讨论。教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很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

2.本堂课教学重点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握故事性文章的先后顺序这一阅读策略,使学生学会通过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去梳理文章的脉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pre-reading ,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三个环节,有层次地渗透阅读技巧,采用听读法,结合学生活动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3.教学形式多样。先以大家熟知的运动员图片轻松导入,简单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师生对话,小组讨论等,完成了语言的输入到输出。

4.通过视频分享,让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实现了教育学生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一情感目标。

本堂课虽然达到了教学要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教学节奏上显得前松后紧,时间安排不是很恰当;教师语言素质较好,但教学语言还有待丰富,学生的口语水平也有待提高。

评课记录 篇6

11月13日,我们研修组在铜石中心校听了我的《生物的启示》校本研修课,对于本节课的评价有如下: 张

敏: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边的热空气上升做铺垫。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清晰,回答问题的思路很强,语言概括能力和实验习惯养成都很好。

董恒斌:

鼓励性语言是贯穿在整个课堂当中,及时性和过程性都体现了。学生汇报环节,语言简练概括性强。乔

红:

实验过程,学生的安全意识很强。

尹启林:对于本节课的思考,时间短就意味着要对教材的内容有所取舍,实验的逻辑性的设计就要清晰和增强。比如卫生香和纸蛇的实验对于热空气的性质不是很好理解,而塑料袋上升的实验就如同模拟热气球上升实验一样,学生理解就变得容易起来。

田春华:这堂课整要注重细节,源于“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的环节设计就是要想的很周到才行。

张富国:先从多个实验入手让学生经历、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发现热空气会上升。

张颖:本课极大的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玩的专注、玩的兴奋、玩的愉快。这符合中低儿童心理特点,誉教娱乐、事半功倍。

谢秀芹: 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内容,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更佳效果。

孙彦芹:我们看到有目的玩也是一个动态的探究发展过程,而且这样的玩让孩子更乐学、好学。

记录人:阚

教研活动评课记录 篇7

问题一:发言不主动

措施:事先安排重点发言人

一些教研组在评课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们怕评不好, 或者是不愿“抛头露面”, 或者是出于其他种种顾虑, 大家你推我, 我推你, 谁都不愿发言。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在听课前就安排好重点发言人。最初几次活动可选择那些上进心较强的老师作为重点发言人, 之后可轮流安排每个教师作为重点发言人。重点发言人最好有发言稿, 至少应有发言提纲。这样, 通过重点发言人的榜样示范, 打破僵局, 以点带面, 营造“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的良好氛围。

问题二:话题散乱

措施:聚焦一个主题

一些教研组在评课时发言主动, 讨论热烈, 但不免东扯西拉, 话题散乱, 各种问题都触及了, 但每个问题都研究得不充分、不深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每次活动的主题不能贪多, 聚焦一个就行。教研组长在听课前口头或书面告知老师研讨的主题, 这样才能保证评课时话题集中, 对主要问题的研讨比较全面、深入。

问题三:一团和气

措施:一针见血揭出问题

有些评课者碍于情面, 怕得罪人, 也有一些授课者心胸狭窄, 听不得“逆耳之言”, 于是评课时“你好我好大家好”, 优点牵强附会一大堆, 缺点只字不提或轻描淡写。这样的教研组, 务必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首先, 教研组长身先士卒, 评课时一针见血揭出问题, 为全组成员做好示范。其次, 积极开展自我批评, 要求每个授课者在评课时要做自我反思, 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不饰美, 不隐瞒, 坦诚抛出, 虚心请教。第三, 要求评课者不能只是歌功颂德, 必须实事求是找出问题, 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问题四:苛求完美

措施:树立三种意识

在评课活动中, 有的评课者抓住授课者枝节问题不放手, 或者随意夸大, 将小问题说成大问题;或者任意拔高, 将偶然说成必然;或者“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由否定一点进而否定全部。对这样的老师, 教研组长应引导他们树立三种意识。一是学习意识:任何老师的课都有优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二是辩证意识: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完美的课堂只存在于理想中, 一个教师, 不管他名气多大, 水平多高, 他的课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三是研究意识:评课者的主要任务不是评定课堂教学的优劣高下, 更不是定等级或打分数, 而是与授课者一起研究问题, 对其中有价值的做法进行拓展、深化, 对不科学的做法进行剖析、改进。

问题五:评课者误解授课者用意

措施:听、评课前让授课者说课或反思

评课中有时出现这样的情况:评课者对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等不甚了然, 曲解授课者设计意图, 虽滔滔不绝却不关痛痒, 虽口若悬河却离题万里。要根除这种现象, 就必须在听课前安排授课者说课, 或者口头交流, 或者印发书面材料;也可以在评课前让授课者做自我反思, 梳理教学思路, 提出问题与困惑, 总经经验和教训。通过以上方式的交流, 评课者充分理解了授课者设计意图, 评课时才能做到“言授课者所思, 讲授课者所想”。

问题六:评课者思考肤浅片面

措施:听、评课前进行相关研究

在评课活动中, 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评课水平远远低于授课水平。这是为什么呢?一般说来, 授课者对公开课是十分重视的, 为了上好公开课, 他会提前准备一段时间, 了解学生, 研究教材, 查阅资料, 反复试讲, 力争上出最佳效果。因此, 在该堂课所涉及的许多问题上, 授课者水平高于评课者是必然的。试想, 较低水平的评课者点评较高水平的授课者, 能给人多少有益启示?又怎能令人折服?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在听课或评课前引导或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研究, 如研读教材、教参、教案、相关理论文章, 研究相关音像材料, 了解班情、学情等。这样, 评课者才会具备与授课者进行对等交流的学术平台, 才不会说“外行话”。

问题七:领导占时过多

措施:教师展示为主

许多评课活动, 领导占时过多, 往往是领导讲, 教师听, 领导千言万语, 教师“万马齐喑”。我们反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 为什么不反对领导在评课会上“满堂灌”呢?这种领导评课的满堂灌至少有三大弊端:一是专业引领十分有限。领导不一定是教该学科的, 就算是教该学科的, 也不一定是水平最高的。二是剥夺了教师锻炼成长的机会。领导评得再好, 也只能代表领导者个人水平, 而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 主要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一个称职的领导应该千方百计引导、鼓励教师自主研讨交流。三是打击了教师的研究积极性, 培养了思维惰性。一些教师虽有研究兴趣, 但苦于没有展示的机会;另一些教师本来就不愿意思考, 领导满堂灌, 他们乐得清闲。正确的做法是:增强专业人员的话语权, 教师展示为主;不一定每个参会领导都发言, 如果发言则以鼓励鞭策、宏观导向为主, 不要在细节上纠缠耽误时间。

问题八:主持人“再点评”水平不高

措施:找足亮点、矫正问题

主持人一般是教研组长, 也可推选其他教师担任, 还可由组内教师轮流担任。主持人的点评包括对该堂课的点评以及对评课教师发言的“再点评”, 而难点是“再点评”。再点评需要较高的研究水平, 较强的应变能力。再点评既要找准、找足亮点, 又要发现、矫正问题。就亮点来说, 可以从评课教师的知识功底、理论水平、评课内容、评课方法、言谈风度、人格魅力等方面入手。就问题矫正来说, 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偏离主题的发言要“拨偏返正”; (2) 对片面的观点要补充拓展使之全面; (3) 对肤浅的观点要补充深化使之深刻; (4) 对停留于感性认识的发言应提炼升华为理性认识; (5) 对空谈理论的发言应结合课堂实践落实到教学环节与细节之中; (6) 对错误的观点和不准确的材料应巧妙指出并即时矫正; (7) 对大家都感到困惑的地方应提炼成问题, 引导老师们思考; (8) 对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应梳理总结并鼓励老师们借鉴。

问题九:单向传输

措施:多向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反对信息的一味单向传输, 主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同理, 评课活动中, 领导与教师、主持人与非主持人、教者与评者、评者与听者不应该只是“你说我听”的单向传输信息, 而应该让他们互动起来, 展开讨论或辩论, 在信息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中生成新思想, 发现新方法。

问题十:活动超时

措施:限时发言

评课活动常常超时。对此, 老师们深有感触。我们知道, 课堂教学忌讳拖堂。拖堂, 它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权利, 是非正常的。同理, 评课“拖堂”也是不对的, 如果影响了教师吃饭和正常休息, 那也是不合理的。较好的做法是:限时发言。不论领导还是教师, 主持人还是非主持人, 授课者还是评课者, 根据其发言内容的主次轻重, 一律限定时间。要安排专人控制时间, 对有可能超时的发言者, 要采用口头或纸条等方式提醒, 对那些已明显超时仍滔滔不绝的发言者, 如果不是内容特别精彩或有其他特殊原因, 应该当场叫停。

问题十一:止于提出问题

措施:将有价值的问题课题化

评课活动中, 老师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评课结束, 这些问题也就“冷”在那里, 成了“永恒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精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把这些问题升格为课题。这里所说的课题, 不一定是国家、省、市、区、县规划课题, 主要是微型校本课题, 它可以是学校级别的, 也可以是教研组级别的, 甚至可以是由一个或几个老师承研的, 但不论微型到何种程度, 都应纳入教务处或教科室统一管理。只有这样, 评课中提出的问题才能做深、研透, 才能转化为课堂再实践的指导思想与推动力量。

问题十二:经验教训束之高阁

措施:推广经验, 戒鉴教训

有的评课活动组织得相当精彩, 总结出了一些可贵的经验, 梳理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教训, 但评课活动一结束, 这些经验教训也就束之高阁, 没有充分发挥其实践价值。《尚书》云:“为山九仞, 功亏一篑。”推广经验, 戒鉴教训就是这最后“一篑”, 由于这最后一筐土石没有加到山顶而导致“功亏”, 实在可惜。如何推广经验?可以安排教师、班级试点, 由点到面推广;也可以全组连环跟进研究, 由浅入深推广。如何戒鉴教训?可以选择相同或相近内容, 由同一老师或其他老师再讲课, 教研组再评课, 如此循环, 直到问题彻底解决。

问题十三:活动成果未整理

措施:编写校本教研专集

许多评课活动, 会议主持严谨巧妙, 评课发言精彩纷呈, 经验总结典型性高, 教训梳理富有价值, 但未能在活动中认真记录、活动后精心整理, 评课结束, 一切也都烟消云散。其实, 教研组的管理, 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 不仅包括组织层面的文化管理, 还包括知识层面的文化管理即对文化产品的管理。较好的做法之一是编写校本课程。以评课活动为例:在听、评课过程中, 我们可以录音、摄像, 可以做听课笔记和评课记录;在听、评课结束后, 我们可以收集授课老师教案和评课老师发言稿或提纲等等, 这些资料经过适度加工, 系统整理, 就是极好的评课案例, 将某个阶段或某个方面的评课案例编辑成册, 就是富有借鉴与研究价值的校本教研专集。

教研活动评课记录 篇8

一 建立一套动力机制

个别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通过个人的内驱动力来实现的,而多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则需要外部动力系统的支持。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动力机制主要有:外出学习制,对在教学、管理、科研方面有成绩的优秀教师给予外出进修机会;学历提升制,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和学识水平,对参加学习的教师,学校按比例报销学费,保障福利待遇;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对教师学习、教学、考勤、科研、学生评价等各项内容进行综合考核,作为评先、评优和晋职的依据;目标管理制,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职称的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挑战性的管理目标,如师德建设、科研任务、观摩课及研讨课等,激发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 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三 通过理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首先要给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氛围。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在学期初,学校根据各位教师的状况,给每位教师一套教育教学刊物。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本学期教材,让教师学有可学,说有可说。

其次要给教师创造学习的空间。从本学期开始以来,学校每周晚上都进行一定时间的集体理论学习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政治理论,努力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再次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思想水平的提高,我校每周组织教师进行理论业务的学习,从思想上认识教育的本质,从思想上认识中国教育的教学方针,让他们认识到目前教育的困境和现状,不断认识自身在教育事业中的位置。从而让教师在思想上不断认识教师肩负的使命,使他们能够在平时的工作中兢兢业业,目前他们的理论学习笔记每个人除了达到学校的要求外,还有部分教师的理论学习远远超过学校的要求。使他们的教育理论和政治理论上不断提高。

四 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为了改变教师的专业素质的真正成长,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向先进学校,在学校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分别派出教师到,东冶、三小、洪上等学校去观摩模范教师示范课、同堂异构课、远程教育实践课、能手送教下乡课等公开课。每次听课回来后让参加听课的教师写出自己的感受,评价每位讲课教师的得失,让听课的教师上范例课,让没有参加听课的教师通过模仿性的课堂了解现在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教学水平。再组织教师集体来评价讲课教师的整体状况,通过评价不断提高讲课教师的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观摩教师的专业水平。随着派出教师的增多教师的教学水平随之得到很大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会变的更加成熟。

五 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养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方式的改变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引導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新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生成性资源处理能力、设计开放性作业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组织差异教学能力、评价学生行为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和促使学生自我发展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长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必须在学校适时开展培训,组织必要的能力提升竞赛活动,推行有效课堂评估制度,申报相关的研究课题,让教师全部参与到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之中,在实践和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

实践表明,听课、评课是有效地促进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听课评课不仅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管理功能,促进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群体的成长,促进具有生命活力的合作文化和探究文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余本祜主编《普通教育学》,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上一篇:时空二作文下一篇:饮酒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