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作文
同时,陪伴了我们整个网上课程的数学张老师,终于在今天与我们相见了。
第一节英语课下课后,我准备好课本,便出门休息了。过了一会儿,只见张老师赶到了我们班。赶紧回到座位上,我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但没想到,后面却出了岔子。
开始上课了,老师简单的跟我们说了些事情(关于网课),又说明了一下自己的状况,便开始上课了。“请拿出你们的基础训练。”老师说着,将标准答案展示在了电脑上,我顿时慌了神,自己可只带了七本课本,其余的书全都在自己屋里睡觉呢,这该如何是好?我可不想在第一节课便被老师批评。可总不能变出一本基训吧,我左右看了看,无奈之下只好与同桌一起用一本。
“千万别低头!千万别朝我这看!”我只能在心里祈祷着,紧张的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忽然,我注意到,老师正盯着我与杨子宸。稍微停顿了一下,张老师低下了头,看着座次表,询问到:“杨子宸没带基训是吧?我只好举起了手,对老师说出了情况,老师只是提醒了我一下,又看了一眼我的名字,“张家宇是吧”。
一、架起心桥, 倾诉数学学习心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去, 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和运行,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已成为一种共识。数学作文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新的交流工具, 它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心灵交流的平台, 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实现教和学的同步。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作文能使学生敞开心扉, 教师在阅读学生数学作文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喜怒哀乐, 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个性品质, 看到学生的成长足迹和心路历程。在广泛、深刻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就可以根据学生数学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数学学习信息,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而愉快。如有的学生在数学作文中坦言自己的某些数学知识点还未弄懂, 请老师给予指导;有的学生写下了听课后的收获;还有的学生提出自己对数学课的建议等。数学作文就如一面镜子, 可使教师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顾、反思, 从而提高教学能力。而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评语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及时调整数学学习方法, 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 并在教师的肯定中得到快乐和信心。
二、再现生活
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数学作文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 让学生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育由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学”的今天, 它还是学生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 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作文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当教师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的时候, 当学生把生活中司空见惯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 当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时候, 数学和生活便融合了。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以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 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名学生在学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后, 写了这样一篇数学作文:
“星期六, 奶奶带我去买运动鞋, 大东运动鞋门口挂着打七折的牌子。我一看乐了, 拉着奶奶进去, 看中了标价130元的一双鞋, 不等售货员开口, 我就算出了打七折后的价钱是91元。售货员用计算器算出卖价后, 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并且竖起了大拇指。奶奶不解地问我怎么算的?我说打七折的意思是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七。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今后我要加倍努力学习数学。”数学作文使学生更细致、更广泛地了解现实生活,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 又到生活中去。
三、自我评价, 在反思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提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 而学生能自为探究, 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数学作文也是一种个性化的自我评价方式。在写数学作文的过程中, 学生要叙述自己学习数学的苦与乐, 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分析学习中的成与败, 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 进行批判性的总结。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达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的目的, 最终能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尤其在单元、期中、期末考试后, 根据批改后的试卷,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数学作文中反思。学生可以找出试题错误的原因, 也可以叙述试卷中最感兴趣的问题, 还可对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进行评价, 以达到自我更新的目的。教师在批阅数学作文时, 也能及时发现问题, 进行个别辅导。有位学生在期中考试后总结出了自己失败的三个原因:“一是马虎大意, 计算题失分太多;二是没有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三是答完试卷东张西望, 没有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这种自评方式, 主动反思, 自觉发现问题, 更乐意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
四、拓宽视野,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作文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 了解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 对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 并通过调查研究, 以数学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 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如:在教“生活中的大数”之前, 我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生活中的大数”的资料, 然后让他们用数学作文的形式写下来。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自主获得了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 课堂上都争先恐后地汇报起来:“我到商店看见电视机的价格有5300元、笔记本电脑的价格是5600元, 构成一个人体需要500万亿个细胞, 中国的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中国最快的列车是上海磁悬浮列车, 速度是每小时430千米……”学生在课堂中俨然是学习的主人, 知识的发现者。他们与同伴分享了课外发现知识的快乐, 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发展语言, 促进思维条理化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交流的能力, 而写数学作文无疑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当学生把观察生活的过程、把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 也展现出了他们的思维过程,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后, 我让学生用纸板制作长方体, 一位学生在数学作文上详细记录了制作材料、步骤及过程, 不但巩固了长方体的特征, 还提高了有序思维的能力。
数学作文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乘上了一叶轻舟。通过写数学作文, 有利于实现教学互动,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有利于学生梳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评价,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作文是学生倾吐学习心声的一片晴空, 让更多的学生在这片晴空中享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吧!
摘要:数学作文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 使他们的课外作业既有个性色彩, 又有人情味。笔者尝试将数学作文引入到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中, 为学生的数学作业注入了活力。
写研究过程,呈现充分参与课堂新知识的探究过程。数学作文的内容之一就是让学生记叙研究课堂新知识复杂曲折的探究过程。
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我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体体积演示器,自己演示让圆柱体变成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圆柱体模型变成长方体,并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圆柱体底面积与长方体长与宽的关系,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高的关系。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课后,我让学生自拟题目把推导公式的过程写成作文,有学生写出了“巧变形,找公式”的数学作文。
写心得体会,以便学生充分涉猎课内外数学知识。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也是无尽的。数学作文的另一目标就是让学生把探究知识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感受写下来。
如在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充分探究,讨论用多种方法解答,然后畅谈自己解题时的新发现、新感受。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感触最深的内容写成数学作文。学生写出了“巧用多种方法解应用题”的数学作文。
写错题分析,让学生找出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写数学作文,就是让学生把对错题的分析记叙下来,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查漏补缺,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我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90÷6÷3,有个学生这样做90÷(6÷3)=45,我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明白了自己错误的原因。课后,我要求学生把分析的过程记录下来,写成数学作文,于是这个学生写出了“正确用性质,才能算正确”的数学作文。这以后,这个学生再也没有在同样的问题上犯过错。
通过几年的尝试,我体会到写数学作文有以下好处:
它能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探究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开始他们只会用口头语言作表达交流,接着用书面语言作记载进行反思。在后一过程中,学生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学会了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数学中的公式、概念、方法、法则。
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思考、操作、表达交流的机会,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养成了顺想、逆向联想、猜想等多种思考习惯,学会把学习中感受最深的知识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促进了思维的条理性与深刻性,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
它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写数学作文,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数学成绩得到了提高,对数学更感兴趣了。
它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要写出丰富多彩的数学作文,学习的知识就不能仅局限于课本,除了要专心听老师讲课内知识,他还要阅读课外书籍,主动获取新知识、新信息。通过这些主动学习,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掌握的知识也就更丰富了。
可数学老师第一句话就是:“欠作业的站起来。”一些同学只好站了起来,老师又说:“组长站起来。”我们组的金宇晰站了起来,还有别的组的数学组长也站了起来。老师说:“不欠作业的人拿着书去草坪那看书去吧。但是别说话,不然就影响别的班上课了。”同学们欢天喜地地像笼子中的小鸟获得了自由一样“飞”出了门。我们先看了会书,我想:我语文补充习题还没写完呢,我便去拿去了。回来一看,她们已经在玩“真心话大冒险”了。我赶紧写完了作业,开始玩游戏。我选择大冒险,,比如:学着体育老师的步伐围着花坛走一圈,她们打了一个死结,由我来解开。拿掉黄舒阳的笔再还给他,把戚恒远的鞋带解掉。唉,没办法,这就是游戏规则,并不是我干的。结果,弄得他们哈哈大笑,肚子都笑疼了。我回头一看,咦,那儿怎么围着一大群人。我跑过去一看,戚恒远正在望着一扇门缝呢。结果,不知是谁拍了下门,门自动晃动起来,吓得戚恒远直拍胸脯,一边走一边说:“门怎么动了。”我哈哈大笑,他看我笑了,自己也莫名地笑了。把刚才受过的惊吓拍之脑后了。
现在我们又跟着大部队来到了男女厕所,心想:这里有什么好来的。结果有一些男生惊讶的说:“这窗怎么没关?”我回头一看,只见戚吴钰往女厕所走去,她对着窗户招手,学着机器人的口吻说:“大家好,我是女厕所。”我在后面哈哈大笑,弄得有些男生想翻窗而入,进入厕所。戚吴钰和我看着戚恒远抱着盛宇轩想翻窗进入男厕所,吓得有些女生都尖叫起来。结果没成功,程智豪他们喊我们回教室了。哎,好戏没看成。
快上课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到了多媒体教室。呀!这里的人可真多啊,大概有二十多排座位,每排也总有几十个座位,里面坐满了听课的老师。在会场的最后挂着一条大红的横幅,上面写着:“草根本色,同课异构,协同教研”十二个大字。
清脆的铃声响了,赵老师和蔼可亲地说:“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接着赵老师出示出了几张图片,又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把这一道题读一下。”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非常认真地读一遍。等我们读完了,赵老师马上提了个问题:“售货员阿姨说一只火腿肠需要5.98元,请问一只火腿肠要几元几角几分?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顿时,同学们“叽哩呱啦”地讨论开了。我第一个举起手来,胸有成竹地说:“一只火腿肠要5元9角8分!”赵老师竖起大拇指夸奖了我。
课中,我们不断地抢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和同学们都觉得很高兴……
时间过得很快,快到下课时,赵老师又放映了一段影片——“小数的历史”。看完片子,老师问:“你们有什么感想?”“我觉得非常快乐,我了解了小数的知识!”我情不自禁地说。
先简单介绍课堂环节和内容。黄老师的课堂环节主要概括为四步:
(1)自然导入:“生活中经常会有丢东西的事情发生,选你印象最深的一次丢东西的事来交流一下。”
(2)按要求写作并交流评价:“写出那样丢失的东西的样子,让人感受到你的确很在意那样东西。”
(3)进一步丰富内容并交流评价:“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侧重写丢失以后的心情和寻找的过程。”
(4)主题提炼:“丢东西这件事让你有怎样的生活感悟。”
黄老师的这堂作文教学课看似平常,实则蕴意丰富,笔者从中悟到了作文教学的双重境界———“本色”“深度”。
一、这是一堂凸显本色的作文教学课
有人用“貌不惊人的本色小老头”来形容黄老师,倒也颇为贴切,但笔者更想谈谈这个本色小老头的本色教学方法。这种本色蕴含的是一种功底,体现的是一份智慧,彰显的是一种主张。“语文教学应该富有语文味儿”,那么作文教学更应该体现作文味儿。这就是作文教学的本色。黄老师的课在这方面的做法很独到。
(一)教学手段显本色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黄厚江老师就这样用几近原始的教学手段上了整整一堂课。没有稀奇古怪的图片,没有动人心弦的音乐,没有吸人眼球的动画视频,却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该注意的要点也清晰地呈现出来了。整堂课教师的指令是简单明确的,而学生的感悟和生成却是丰富多样的。试问有几个人敢于这样上展示课?教育现代化催生了很多教学辅助手段,没有多媒体,没有配乐,没有视频,怎么还能上课?笔者就碰到过一次因停电而取消教研活动的事情。究其原因,恐怕是担心没有教学辅助手段,教师诸多的指令会模糊,或者课堂会沉闷吧。
(二)教学过程践本色
“作文课要立足于写”,“要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体验”,这些都是黄老师极力倡导的作文教学主张,而他也是这样践行着他的主张。整堂课以写为主,写评结合。在学生原生态文字的基础上,黄老师尝试让同伴评价,再适度引导,使学生逐渐明晰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加以改进。一堂课设计了三次写作:第一次按要求写作,要求写出特征和情感;第二次写丢失东西后的心情;第三次写寻找的过程。三次写作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的写作思维向纵深发展。
(三)教学效果现本色
在听课中,笔者明显感受到了学生的进步。比如在课堂的第二个环节“按要求写作并交流评价”中,黄老师让多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并就近让同学作出评价。学生有写“丢小乌龟”的,有写“丢杯子”的,有写“丢魔方”的,有写“丢画”的……大家都明确写了丢的是什么东西、这样东西是怎么来的、丢失后的心情。黄老师让学生来评价:“以10分计,最多可以得几分?哪里写得不够好?”开始时,学生还没发现问题所在,觉得同伴或者自己的文字写得还不错。这时黄老师没有批评学生,而是慢慢引导:“你觉得这段文字中哪几句是描写?”学生渐渐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即没有完全符合老师的两个要求:一是“写出丢失的东西的样子”,就是要仔细描写这样东西的特征;二是“让人感受到你的确很在意那样东西”,是要表达自己丢了东西以后的情感。当学生发现自己跑题之后,黄老师又引导:“那么你觉得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呢?”学生就在原有的思路基础上加以描写。当学生的思路出现“短路”时,黄老师还十分机敏地帮一把。如一个学生写把好朋友送她的画丢了,黄老师追问:“画上画了几个人?几个男的,几个女的?长得一样吗?他们在干什么?……”学生一听就知道了,原来要表现一样东西的特征,需要从各个角度去描写。经过这次交流以后,学生明显认识到了自己文字的不足之处,好几个学生站起来的第一句话是:“我写的文字缺少了描写。”这足以证明学生已经领会了老师的意图,并以此观照自己的文字,发现了问题。此时学生所认识到的问题是发自内心的,并直接作用于后续的写作任务之中,可见教学效果十分明显。教师的目的性很明确,知道自己要引着学生走到哪里去;而学生在教师的不断指引下,一步步前进,拓宽了自己的思路,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效果是通过反复地写和评得来的,不掺杂任何一点假象。
黄老师自己对“本色”进行过阐述:“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也不是无为。本色,不排斥其他风格;本色,不反对创新;本色,更不放弃更高的追求。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很远,但这里是出发地。”他用一堂课演绎了他的观点。
二、这是一堂体现深度的作文教学课
说起课堂教学的深度,很多人马上想到这应该是阅读课的范畴,一般针对某篇课文主旨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讨论中某个问题的思考深度等。以前笔者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听了黄老师的课,蓦然感觉作文教学课未尝没有深度可言。这种深度主要体现为教学活动的深度,是一名教师高超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一)学习活动的层递性
纵观整堂课四个环节,我们发现黄老师是由易到难逐层推进的。各个环节之间有机联系,层层深入,最终指向整体目标。第一个环节拉家常式的导入其实蕴含着深意。黄老师先跟学生说自己的钥匙丢了,找来找去找不到,心里很着急。然后话题一转:“你们有没有这样丢东西的经历?”看似很普通的一个引入,却极具智慧。黄老师首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记忆中搜索印象最深刻的事,实际上是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这个话题比较普遍,学生都有话说,而且情形各不相同。因此,学生说出来的内容各不相同。这正是黄老师倡导的“生活感受+写作冲动”。第二个环节要求写出“丢失的东西的特征以及内心的感受”,是在第一环节基础上的深入,实现从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转换,要对事物进行具体描写,要求比第一环节要高。第三环节要求在对丢失的东西作外形描写的基础上,加入对“丢失后的心情”和“寻找过程”的描写,是进一步的拓展。第四环节是对习作主题的关照。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不能弱化主题,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文章的描写再细腻生动,也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黄老师最后安排的“主题提炼”环节,意在传达一个“全局作文”观,“写东西”“写过程”“写心理”都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写作的重中之重是“围绕主题”。这样的安排使得前三个环节有了依附的中心,整堂课的深度得到最大的提升。
(二)方法传授的无痕化
在一般教师的意识中,作文教学课就是方法传授课,教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实用的写作技巧。这固然没错,也是作文教学必须达成的目标。但是怎样来达成这个目标,方法可就五花八门了。概括来说,大部分教师充当的都是“传道士”角色,纯粹讲方法,比如:写作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要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法;要使语言生动,要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其实学生从小到大,这些教师讲得还少吗?那为什么能写好作文的人却寥寥无几呢?这说明纯方法论是低效或无效的,得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环境中学会运用。
黄老师的课没有专门的环节讲方法,而是将方法的传授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当中,并在学生遇到瓶颈的时候适时加以引导。比如就丢了东西以后的心理描写,最初让学生简单说说,学生说到“失落”“伤心”“心疼”“着急”……在第三环节中,黄老师问:“怎样才能更具体地描写出当时的心情?”学生的思维就被引向深入,觉得用单一的词不足以表现,还要写出心理的变化过程,比如“起初不相信丢了的侥幸”“找过后不见的紧张害怕”“确定丢失后的懊恼失落”。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具体的方法。又如关于怎么把寻找的过程写丰富,黄教师引导:“丢了东西,你会怎么去找?”有的学生说翻箱倒柜地找,有的学生说角角落落里去找。黄老师追问:“用什么方法写找的过程呢?”学生说描写找的动作,还可以将心理描写穿插其中。黄老师进一步启发:“丢了东西你会告诉老师吗?想象一下老师会有怎样的反应。”学生就已有的认知展开想象,设想各种情形。在整个环节中,黄老师用几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可以用动作、心理、想象、设置矛盾冲突等方法来进行具体描写。整堂课没有刻意传授方法,却处处落实方法,真正做到了方法传授无痕化。
反观我们的写作教学,教师往往站在高坡上向学生传授经验:选材应该怎么选,立意应该注意什么,语言怎么才能生动形象……教师自以为将方法传授给了学生,但实际上学生没有具体的写作体验,不知道该如何操作。不要说学生,就是常常向学生传授经验的教师,真正拿到一个作文题现场作文时,平时自己所津津乐道的“方法和技巧”竟也融不到作文里去。所以作文教学不能只讲方法,不要夸夸其谈向学生说教,而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体验。一堂作文教学课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一次写作体验。
(三)主线贯穿的整体性
主线贯穿式教学更多地被运用于文本解读中,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能熟练驾驭的很少,黄老师可算个中翘楚。这有他的经典课例“写出人物的特点“为证。此次亲身感受他的课堂风采,笔者对这点的认识更直观、更清晰。黄老师对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匠心独运,单个环节看似不怎么出彩,但听完以后再回头看,会发现其中暗藏玄机。开头的导入为什么让学生谈丢东西的话题,这是一个铺垫,为下面的教学张本。尤其可贵的一点是,大多数教师的导入只为引出某个话题,之后就弃之不顾了。黄老师做到了从这个话题进去,又从这个话题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了质的飞跃。第二环节写丢失的东西的样子和自己的心情,是紧紧围绕教学的主题“记叙文中的描写”设定的,通过引导,让学生自我认识到文章中缺少了描写以及可以从哪些方面描写事物的特征。第三环节则对描写进一步深入,在外形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描写和过程描写。前三个环节,黄老师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向外延伸,最后一个环节精练收束,所有的记叙和描写都要为中心服务。这难道不是写作教学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吗?细细品味黄老师这堂课,“丢东西”成了贯穿始终的一条线,整个课堂不蔓不枝,和谐统一。
程振理老师在论述语文学习活动的实施是否有价值时,把活动组织形式是否提升了语文学习的实效作为重要的考量2标准。[1]以此点观照黄老师这堂作文教学课,学生的收获有目共睹。从起初的审题模糊到后来的逐渐清晰,从起初的浅层认识到后来的深层思考,这是写作思维的蜕变过程;从起初的单点思考到后来多样方法的运用,从起初的片段训练到后来的整体构思,这是写作能力的提升过程。一堂课能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是多么不容易的事,而黄老师以他本色的教学实现了深度的课堂,值得一线教师学习。
摘要:黄厚江老师执教的《记叙文中的描写》一课,体现了他作文教学的双重境界——“本色”“深度”:“本色”体现在“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深度”表现为“学习活动的层递性”“方法传授的无痕化”和“主线贯穿的整体性”。
关键词:本色教学,黄厚江,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一、什么是数学作文?
学生学数学的感受、疑惑;作业练习的得与失;看到某些现象联想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刻苦钻研、巧妙解决难题的过程等,都可以用作文的形式写下来。这些与数学有关的日记、小论文等就是“数学作文”,如数学童话、数学课堂、数学知识、数学故事、数学人物等。
二、写数学作文的好处
1、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常把生活情景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周围。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勤于观察,动脑思考、仔细分析的习惯。因有生活为基础,来源于亲身体会,学生很喜欢写这类题材的作文。
2、展示学习知识的过程。
当一知识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学完后,让学生回顾一下,尤其是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学习过程,有侧重地选择自己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一点叙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学知识时关注重点攻克难点,很好地掌握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有限,所以有学生认为数学难学。让学生写“数学作文”,能增强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学生每天都接触数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想法,我们现在不是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吗?写数学方面的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写好数学作文,学生不仅要动手动脑,做实验、做调查、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还要学习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实践能力得到极好锻炼。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5、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每一次试卷发下来后,总是有喜有忧。让学生把答题的得失、应吸取的经验教训、今后的奋斗目标写出来,可以了解学生内心变化,及时调整他们的心态,便于对心存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避免学生取得成绩时骄傲浮躁,遇到挫折时消沉低落。数学作文是师生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
6、活跃思维,丰富课外生活。
许多人都认为学数学很枯燥无味,整天陷在题目堆里。其实不然,比如有效引导参加《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大王》、《时代学习报》等的续编工作,会使学生在奇妙的数学王国中快乐邀游。
三、注意事项
1、要求不能过高。以培养兴趣和初步提高数学能力为主。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有一整理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一刀切。要遵循“四个结合”,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1)引导与放手相结合。
(2)指导与自改相结合。
(3)多种展示与交流相结合。
(4)编印文集与作品投稿相结合。
2、给予写的材料。如预习工作中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还不懂;学完新知后尝试把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看图编题、补写条件、补写问题等。
3、不可占用课内时间。对学有余力的可鼓励多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对不愿写的多和他交流,提示内容,告诉方法,久而久之,他可能就想尝试了。总之决不能使其成为学生的负担。
4、整合资源。用好家校网络平台,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几年有心尝试,本人取得了可喜成绩:有12篇数学作文在《时代学习报》发表,3篇在《小学生数学报》发表,8篇获《小学生数学报》优秀小论文评比一、二、三奖,5人获《小学生数学报》“故事大王”、“小故事家”和“挑战大王”光荣称号。
我将继续探索,使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我坚信:写写数学作文,将使三年级学生更“爱”学数学,更“会”学数学。
最近我们学了除法,除法很好玩,我还知道了除法可以对应四道算式,两到除法,两到乘法,特殊算式对应一道除法,一道乘法,除法可以表示3个意义。比如:18除以2等于9,意义分别是:18是9的2倍或把18平均分成2份,每份9个、把18按照2个一份,有9份,接着学了倍数,比如:20是4的5倍,这就叫倍,而且列完了算式不能加单位名称。
以后我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做数学题的时候要细心,看好题目问的问题,在解决,改掉粗心的坏毛病。
叮铃铃!叮铃铃!“呀!要上数学课了呢!”我开心的说道,心里充满了期待。班上的同学们全部都静悄悄的等待刘老师的大驾光临。刘老师快步走进教室,严肃的说:“上课”!伴随班长的“起立”声,大家齐刷刷的站占了起来,大声齐声回答“老师好!”数学课真的开始了。我好开心呀!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积的变化规律。”“请大家看黑板,八除以二等于几?”刘老师一边说就一边问。“等于四,”我们大声回答到。“那么我们再看看八十除以二等于几?”、“等于四十”;“八百除以二又等于几?”等于“等于四百”。师生这样一问一答之后,刘老师又加深了提问的难度,而且,不再要求同学齐答,而要求某一个同学回答,看看大家有没有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从这三个例子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请金子能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了金子能,之间他从容的站了起来,稍微的整理了一下思路,大声而清晰的回答到:“这三道算式中有一个数始终没有变化,就是除数2;还有,从被除数来看八和八十相差十倍、八和八百相差一百倍…”
当大家正在知识海洋游弋时,说时迟,那时快,一支褐色的大马蜂居然从窗外强飞了进来,难道它也被数学课吸引,想进来当刘老师的学生,和我们做学伴不成?我还正在胡思乱想之际,下课铃声伴随马蜂嗡嗡作响的声音,煽动着那丑陋的翅膀响起来了,刘老师也来不及说下课,立马组织同学们赶走大马蜂,一边喊到:“同学们注意保护自己,不要被马蜂蜇着;有能力的用书或者衣服把马峰赶到窗外去!”在刘老师的鼓励下,上一秒还在躲闪的同学们,用手中的“武器”-文具、衣服和书本等等拼命的赶着马蜂。结果,还是“大力士”马厚成同学“技压群芳”用衣服使劲全力狠狠的打向那只马蜂,马蜂犹如一坨泥巴般掉在了地上,其他几个胆大的男生赶紧上来恶狠狠的猛踩几大脚,大马蜂秒变烂泥!同学们都打舒了口气,刘老师确认马蜂已经彻底死了,安排了同学们清理了现场,安慰了胆小的女生之后,才大歩离开了教室。
我又高兴又心有余悸的准备开始上第四节课了,突然,我发现大马蜂的头居然在我的书包里,顿时我哈哈大笑了起来,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等我解释之后,全班都笑了,幸好,这时候上课铃声才想起来,我们调整好之后,老师才来呢!万幸呀!否则,后果很严重呢!其实,我很委屈,刘老师只是要求大家合力赶走大马蜂,并不是要你们打死它呀!要是他没被打死,它的头就不会莫名其妙的掉进我的书包里了!
[关键词]多媒体;文教学课
面向二十一世纪语文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很明显,中学语文教学把发展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基本任务之一。有哲人说: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就会失掉一半。作文教学中,如果忽视或抽掉了美的熏陶,将会苍白无力。要使学生作文脱离低级趣味,识别假恶丑并具有抵御能力,首先要让多媒体作文课美起来。
“刘翔的轻轻一跃,向世人展示了我们中国人的实力;刘翔的轻轻一跃;让世人领略了我们黄种人的骄傲;刘翔的轻轻一跃,让世人从此不再小看中国……刘翔,你是我们的骄傲,你是我们的自豪。”“女排哭了,这是胜利者的笑;这是坚持者的激动;这是永不言败者的欢庆……”
也许,你认为这些语言并不美,可是,这些语言是我们作文课上学生的即兴语言。为什么学生能写出这样的语言,不是我们的学生优秀;也不是我们的学生有语言表达的天赋,因为他们的入学语文成绩都不是太理想。我们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我们采用了多媒体的作文教学,多媒体作文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达了美;多媒体作文教学让我们的作文课别具风采,作文课“有声有色”;多媒体作文教学让我们的作文课不再死气沉沉、不再枯燥无味;多媒体让我们的作文课美了起来。正如一位学生感叹道:“作文课也可以这样上,真是太美了。我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上过作文课。”
如何运用多媒体已成了我们语文界讨论颇多的话题之一。我认为先进的技术只要运用合理,它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作文课运用多媒体也不例外。
1.要有阅读的材料:材料的选择可选自课内或课外,国内或国外,过去或现在。材料既可以是书目材料也可是图画材料。但必须具备一定的哲理或有深刻的含义。
2.要组织学生对材料进必要的探究。通常情况下应当设计以下几个必不可少的问题:(1)你从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2)你从材料中能提炼一个什么样的相关主题?(通常情况下不止一个)。(3)围绕你提炼的主题,材料中有限定范围吗?只能从那些角度突出主题?(4)围绕这样的主题和范围,考虑到文章的表达方式,从整体上可构成那几种写作思路?
3.写作思路:(1)若写成记叙文,你会怎样写作?(2)若写成立论文,你会怎样写作?(3)若写驳论叙文,你会怎样写作?(4)若写成散文,你会怎样写作?(5)若写成其他文体,你会怎样写作?(6)你还会有什么创新呢(内容、形式、结构)?
4.范文亮点:这点其实是教师在学生刚才范文讲评的基础上,把学生的评析结果进行总结和升华,帮助指导学生学会提炼和总结。
5.素材超市:这个环节是拓展学生视野的主要渠道。教师针对出示的材料反映的主题,应把关于反应这一个主题的相关材料收集展示给学生,材料要琳琅满目,使学生有一种进入超市购物的感觉,通过展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
其次,多媒体作文课件的制作要精美起来。情感需要有生活的感受和认识,而感受生活的前提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美的眼睛。法国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人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就在教会学生感受美认识美,使之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写出美文。引领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可以说作文课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制作精美的课件,让美的生活再现、让感人的事再现,让学生用心去发现、体会、感受这些本来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却被忽略的美。美的课件不仅是画面要美,而且幻灯片上的句子也要美,更重要的是主题美。本着这一目标,我们的课件的设计就不能忽视以下几个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是我们课堂的主体,教师只不过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作文课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触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学生写作时才有话说,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课件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每次作文课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例如,我们在初一上学期《散步》作文课件的设计中,分析学生的当时情况是:“散步” 人人都做过,学生们都熟悉,但面对文中的情况却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过的难点。于是,我们以此为重点,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出发点,设计了“猜猜看”、“长大的感觉”、“令我感动的一瞬”等环节。美的画面、美的语言,学生怎能不陶醉于其中。课堂上,学生在踊跃参加活动的同时,学会了如何去“表现”,如何能表现得更生动、更感人。“美”就这样“随风潜入夜”,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单一主题的原则。每一次作文都应该有一个主题,这也是我们说的目标明确的原则。只有目的明确,训练才有效果。主题的选定主要依据课本,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初一刚开始,很多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比较,认为自己的学习不好、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力等,学习的热情不高。为此,我们制作了一个《我是幸福的》课件。课件上有“母亲轻放的一杯茶”、“爸爸风雨中的接送”、“校长弯腰捡拾校园的垃圾”、“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落后地区渴望读书的孩子的眼神”、“伊拉克地区的断壁残垣”“地震中的同龄人”……这一切的一切,反差之美震撼了学生,让他们从内心里感觉到自己确确实实是“幸福的”,我们不应苛求一切,而应该多付出一些什么。从课后交上来的作文里,我们知道:这节课是成功的。
3.材料精选的原则。课件的美不美,当然取决于精选的材料。主题确定后,我们就利用网络,围绕这一主题搜集需要的有关资料。资料的搜集并不在于这一时,平时我们就做这方面的有心人,可以说,我们资料库里的资料非常丰富。可是,课件的制作并不是材料的聚集,而是精选的材料的组合。可要可不要的尽量不要,力求课件的紧凑,无一多余之笔。这一环节一定要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单兵作战是不行的。选用的材料一定要与主题关系密切,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让他们产生共鸣,这样效果将更好。
4.多媒体作文课的知识容量要大。一节精美和成功的多媒体作文课,知识容量要大,要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海洋的浩瀚,日积月累的重要。使新课程理念和教学三维目标都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总之,一节成功和优美的多媒体作文教学课,除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外,应当包含一定的教学环节,贯彻执行一定的教学原则,应在作文课怎样上和课件怎样精美制作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多媒体作文课教学不仅能使知识得到落实,精美美观,吸引力强,既创设了作文情境,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训练学生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其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面向二十一世纪语文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
[2]当代教育和教育艺术.
[3]新课程指南.
一、用趣味数学作为新课的引入, 成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1. 逻辑用语部分
在讲逻辑用语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歌德是18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文艺大师, 一天, 他与一位文艺批评家“狭路相逢”。这位批评家生性古怪, 遇到歌德走来, 不仅没有相让, 反而卖弄聪明, 一边高傲地往前走, 一边大声说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面对如此尴尬局面, 但见歌德笑容可掬, 谦恭地闪在一旁, 一边有礼貌地回答道:“呵呵, 我可恰恰相反!”结果故作聪明的批评家反倒自讨个没趣。然后分析故事中两位主人公所说的话, 告诉同学们这两个人都用了逻辑知识, 鼓励同学好好学习, 勤加练习, 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和幽默。精彩的引入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 下面的新授内容也就很容易进行了。
2. 圆锥曲线部分
在讲圆锥曲线时, 我给同学介绍了麦比乌斯带的知识, 让学生每人准备两张纸条, 将一张纸条的两端粘上, 成为一个纸圈, 用笔沿着外面的中心线画一圈, 笔还在圈的外面。将另一张纸条拧一下, 然后把两端粘上, 用笔沿着外面的中心线画一圈, 你会发现这条中心线特别长, 而且是把两面都画过一次, 最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后一个纸圈就是19世纪德国的数学家莫比乌斯创造的奇特的立体图形。
“莫比乌斯带”在生活和生产中已经有了一些用途。例如, 用皮带传送的动力机械的皮带就可以做成“莫比乌斯带”状, 这样皮带就不会只磨损一面了。如果把录音机的磁带做成“莫比乌斯带”状, 就不存在正反两面的问题了, 磁带就只有一个面了。
还有纪塔娜女神的故事、地上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等。
学生在学会玩莫比乌斯带和听故事的同时, 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同时也增加了他们想了解更多有关圆锥曲线的知识。
3. 等比数列部分
古印度国王非常喜欢国际象棋, 他要奖赏发明者, 可以满足发明者的任何要求。发明者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要求———用麦粒来填棋盘:第一个格放1个麦粒, 第二个格放2个麦粒, 第三个格放4个麦粒, 以后每个格放的麦粒都是上一格的两倍。国王满口答应, 经过大臣的计算, 原来发明者的“胃口”大得很, 他要了国王全国几十年麦子产量的全部。发明者要的麦粒个数为:S=1+2+22+23+24+…+263, 这个和S怎样求出呢?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必然尽力听讲。
4. 函数部分
到五金商店里买1 000个钉子, 售货员是如何做的呢?是一个一个地数吗?肯定不是, 那他采用什么方法呢?答:先拿出10个钉子放在台秤上, 然后记下其重量, 从木桶中取出钉子使其重量正好达到10个钉子重量的100倍, 这样就会轻松数出1 000个钉子。
登山时常常会说这样的话:“每升高100m, 温度会降低0.6摄氏度。所以根据山的高度, 在山底就可以估算出山顶的温度了。
这两个实例都是与函数有关的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实例, 学生能马上感受到函数是很有用的, 勾起了他们想研究函数的好奇心。
二、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加入趣味数学, 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
由于数学课内容的单一性, 再加上职业高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要短一些, 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 适时地调动一下课堂气氛, 这时就可以借助趣味数学, 内容、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有趣的智力题、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趣味短信里的数学等。
三、在课后思考题中使用趣味数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讲完逻辑基础知识后, 我又采用了一个逻辑小问题作为课后思考题:三条领带。
黄先生、蓝先生和白先生一起开会。一位系的是黄领带, 一位是蓝领带, 一位是白领带。
系蓝领带的先生说:“你们注意到没有, 虽然我们领带的颜色正好是我们三个人的姓, 但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的领带颜色与他自己的姓相同。”
“啊!你说得对极了!”黄先生惊呼道。请问这三位先生的领带各是什么颜色?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的逻辑知识进行分析推理, 很容易地得出正确答案。
总之, 笔者认为, 趣味数学从广义上来讲, 还应该包括更多的方面, 如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演示数学动画等, 只要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知识, 都应该属于趣味数学。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师, 为改善当前职业高中学生学数学难的现状, 我将继续尝试引入趣味数学, 将更多的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美妙无比的数学世界中。
摘要:为改善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尝试在课堂上适当地引入趣味数学,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本文分别从新课引入、课堂教学、课后思考题三个方面举例说明。
星期三的第二节数学课。我们学习面积。我觉得这个单元非常难,但老师说这单元很简单,这不是和我唱反调吗?
上课了,老师告诉我们,1平方厘米有指甲般大小;1平方分米有电盒般大小;1平方米有教室的地板般大小。然后,老师出了几道题目,是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有多大。但我这记性,什么事情都记不好,老忘记,还做组长呢。我们拿起本子,来填写这些题目,我想来想去也没想到,最终,想到了1题:1平方厘米有指甲般大小,,过了一会儿,老师叫我们全班的四人小组或三人小组讨论,我们的组员都在大声地讨论,只有我二话不说但我也在听他们讲,也在思考,寻找自己的思路。又过了一会儿,思路找到了,我并填写在本子上。
老师还教了我们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这次,我在死记硬背,终于记熟了,老师又在黑板上出了一些关于这些内容的题目,我们全班拿起本子,把题目抄在本子上,我马上做完了,然后进行讨论,我把答案告诉他们。讨论完后,老师请了我把题目做完,我马上把题目做完,我把思路告诉他们。
彷如白驹过隙,一周的时间就像眨眼般迅速,开学新一周,和朋友们的欢笑声、老师布置下的令人费解的难题、体育课上挥洒的汗水,一幕幕地翻过,停在了这独特的一页上。“二次根式,就是形如根号a,a大于等于零的式子……”没错,这是一节充满奥秘的数学课,王老师正让我们把定义划出来,我托着下巴,拨弄着笔,看着屏幕上刚刚做过的几道题发着愣。“看哪,那是什么!”忽然,我的耳边响起一声尖叫,我回了回神,撩起眼帘,抬头向着前方一看,最前方的窗帘上正有一只黑色的小动物费力地向上爬行,看着它黑色的身躯,像是长了一层细细的绒毛,它还有四只小小的尖爪子,正牢牢地抠着窗帘。“那是什么东西呀?”“黑乎乎的,像只老鼠呢!”“什么老鼠啊,我看啊,像只癞蛤蟆!”“癞蛤蟆能爬那么高吗……”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都注视着它,它像是不好意思似的,伸出小爪子抓住窗帘,换了个位置,我们当中发出一片唏嘘声。
没等我们停止议论,,那黑色的小东西竟然张开翅膀飞了起来,“啊!”这着实吓了我们一跳,尖叫声此起彼伏地响起。我瞪大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它,它那尖尖的四只小爪子收了起来,却伸展开了有棱有角的翅膀,这时我们才看清了它的全貌,原来是只蝙蝠!它在教室里左冲右突,在讲台上的老师也不得不弯下了腰,生怕被这小蝙蝠撞到。这时忽然有人回了神:“开窗户,开窗户!”“哐―当”几声,几扇窗户都大开着了,这只蝙蝠却没有发现出去的通路,继续在教室里盘旋,有几次飞的很低,仿佛要擦着我们的头发飞过,我们连忙伏下身子,倒抽了一口冷气。胆大的同学则趁机怪叫着:“蝙蝠侠!蝙蝠侠!”教室里乱作了一锅粥,张澍弯着腰跑出去拿用来清理房顶灰尘的长扫把了,班里也有人把笔丢出去驱赶那只小蝙蝠,它像是受到了惊吓,又打了个旋儿,重新回到了窗帘上,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静静挂在了上面,我们缓缓直起身,不约而同地长舒了一口气,终于能消停会儿了!正在这时,小蝙蝠稍作休息,又卷土重来,在教室里打旋儿、滑行,教室俨然变成了它的“舞台”,我们这些“观众”可不买它的帐,尖叫声仍然是不断地响起。小蝙蝠又飞行了几圈,终于,它发现了出去的通路,转了个弯,施施然飞了出去。“耶!”我们爆发出一阵欢呼,这个“不速之客”终于飞走了!这时候,张明扛着大扫把,悠哉悠哉地出现在教室门口,“哈哈哈哈!”教室里响起了一阵大笑声,传了好远好远……
这是与众不同的一节课,一节独特的数学课。
一、教学方法“活”,调动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所谓“教学有法”,即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创新教育的逐步加强,数学教学务必要抛开传统的固定且单一的教学方式,转而从教学任务、教学手段及教学对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在课堂上融入主动思考和创新探索的时代要求,以实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作为儿童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最初阶段的启蒙人,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尽可能地保证教学方法的灵活,使其成为学生探索求知和不断创新的知识旷野,成为学生在往后的学习征途中至关重要的稳固根基。只有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研究性的学习探索,在教材的理论平台上,加入师生互动的实践环节,进行自主研究,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课堂沉闷的消极效应。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5的乘法口诀”为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作色彩鲜艳、活泼有趣的视觉画面,并充分应用现代的教学多媒体手段,比如可以为学生卡纸和水彩笔,播放《手指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自己的手指进行简答的乘法计算。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手掌并向学生提问,比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多少个手指?”“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同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卡纸上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画出手掌,并将每次的手掌数量和手指数量汇总在一个表里,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字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引导学生列出计算列式。
二、精神状态“活”,挖掘学生不竭的学习潜力
精神状态活跃意味着摆脱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活泼的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让整个课堂充满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进而才能够实现儿童身上生机勃发的朝阳一般的精神和气质得以激发的目的。学生在保持活泼的学习状态下,能够同时产生自内而外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过程就由以往的被动式塞入变成了主动吸收,从而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观察物体”为例,教师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引入常见的实物把原本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化和直观化。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正方体和正方形各12个,每两个同桌分发12个小正方体,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对手上的物体进行不同方位的拼摆,其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观察,并鼓励学生上台演示,把课堂教给学生进行无拘束的交流和探索。学生的认知往往是不完整的,因此,教师要在整个活动中抓住适当的机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补充。最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物体进行动态且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在合作和动手实践之后加固自己的认知。
三、思维过程“活”,提高学生无限的创新意识
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在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扩展视野,拓宽思想维度,成为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儿童群体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未来的接班人,对其探索和创新的精神的培养,自然要从小抓起。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对开发智力和培养想象能力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教师务必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尤其是对中等生和差生,既要自己对她们提供必要的思维启发,也要鼓励优等生跟他们互帮互助,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多数学生思维过程的活跃。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变式训练的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以及性质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和不同背景作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结论的形式或内容发生变化,但本质特征不变。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千克的认识”为例。首先,为学生引入红枣和膨化食品争论谁轻谁重的情境,并以台称作测量工具,鼓励不同小组的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并进行比赛。在掌握基本概念以后,让学生进一步体验1千克,比如“一千克鸡蛋有多少个?”“2千克鸡蛋大约是多少个?”。其次,再进行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用千克作单位的物体,同时,也可以引入“净含量“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把一袋标注净含量为5千克的大米放在台秤上称量,其结果是否就是5千克,并寻找其原因。
【数学课作文】推荐阅读:
难忘的数学课作文300字参考11-19
数学课上的趣事(350字)作文10-18
一堂难忘的数学课五年级作文300字09-10
数学作文《植树问题》06-08
数学的初一作文07-27
新数学老师作文09-13
高二学生数学建议作文06-01
紧张的数学考试作文06-05
数学考试一年级作文10-22
数学考试300字作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