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败诉原因分析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机关败诉原因分析

行政机关败诉原因分析 篇1

2010年至今,**法院共审结行政诉讼案件73件,其中判决撤销和确认无效的有22件,占总审结案件数的30.13%。审结行政赔偿案件13件,其中判决赔偿的有10件,判决赔偿率为76.92%。

我院所审结的行政诉讼案件和行政赔偿案件中,行政机关败诉的案件主要集中在行政强制措施类案件和行政登记类案件。

行政机关的败诉,在某种意义上说明行政机关的有些具体行政行为没有严格依法进行,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究其败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违反法定程序,忽略了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

现代行政不仅要求实体公正,而且要求按照法定程序实现公正。而有些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随意简化程序或不履行程序。我国《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程序作了明确规定,违反这些程序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就是行政违法行为。

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对行政相对人做出某项具体行政行为时并未告知其有提起复议的权利或诉讼的权利、期限,不给相对人申辩和陈述等权利。例如在原告***诉被告 1

**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劳动教养行政决定一案中,在程序上,**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并未告知原告享有申请聆询的权利,属程序违法,遂判决撤销。

二、适用法律错误,量处失当

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必须依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规定。但是,有些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对法律法规等知识学习的不够深入,导致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适用法律错误。例如原告**诉被告**市公安局**分局强制隔离戒毒行政决定一案中,原告的情节不属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而被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对其作出强制隔离戒毒二年,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遂依法予以撤销。

三、对申请资料的审查不严,认定事实错误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行政登记类诉讼案件中,由于行政机关在办理应申请行政登记行为时,对申请人提交资料的审查流于形式,也由于部分出证机关不负责任,随意出证,导致登记事实与客观事实错误侵害了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利,引发诉讼争议。比如在(2010)寿行初字第00021号原告**诉被告**民政局婚姻行政登记一案中,**民政局在***(实为许**)、***申请的基础上,对申请登记结婚的男女双方只进行了形式上的审查,违反了《婚姻登记条例》第七

条关于对当事人的相关情况进行询问,而导致错发结婚证。

针对以上问题,具体有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

由于部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依法行政的认识不到位,所以造成了程序上或实体上的一些错误。因此,必须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树立“法治观念”、“责任观念”,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其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摆正“主人”和“公仆”位臵,履行告知、听取申辩等义务,让行政相对人能够依法享受应有的权利。

二、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行政机关败诉原因分析 篇2

嘉兴海盐司机舒先生就闯了一次黄灯, 结果吃了一张罚单。

但舒先生以“处罚无法律依据”为理由, 把交警部门告上了法庭。这一案子, 成为全国第一例“闯黄灯”行政诉讼案。

日前, 此案一审宣判, 海盐法院判原告败诉。舒先生不服, 向嘉兴中院提起上诉。

《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黄灯亮时禁止通行”这一条

事情发生在去年7月。

舒先生当时驾车行驶在海盐县勤俭路上, 在经过秦山路路口时, 眼看就要到停止线了, 黄灯却亮了起来。舒先生的解释是, 他一时来不及刹车, 就闯了黄灯:“当时的绿灯闪了3下变黄, 我如果急刹车很危险。”

这次“闯黄灯”被监控拍了下来。几天后, 舒先生收到海盐交警部门的罚单:理由是“不按交通信号灯规定通行”, 罚款150元。

较真的舒先生发现,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的第38条是这样规定的:“ (一) 绿灯亮时, 准许车辆通行, 但转弯的车辆不得妨碍被放行的直行车辆、行人通行; (二) 黄灯亮时, 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 (三) 红灯亮时, 禁止车辆通行”。

因此, 他的理解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没硬性规定黄灯亮时, 未越过停止线的车辆不能通行。因此按照‘法律不禁止公民就可为’的原则, ‘闯黄灯’不属于违法行为, 交警部门也不能罚款。”

于是舒先生向海盐县公安部门提请了行政复议, 但海盐县公安部门复议后维持原处罚决定。随后, 舒先生便以处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无法律依据为由, 在2011年9月份, 将海盐县交警部门告上了海盐法院。

一审司机败诉

今年1月17日, 该案在海盐法院正式开庭。

控辩双方在庭上激烈争论, 最后, 海盐法院一审判决舒先生败诉。

败诉的舒先生不服, 向嘉兴中级法院提请上诉, 嘉兴中院于2月29日开庭审理此案。

有网友把这一案件的审判结果发到了当地论坛上, 引起网友们的关注。

记者就此采访海盐法院和本案原告, 但对方均以二审尚未开庭, 不便发表观点为由, 没有向记者透露一审的判决原因和相关细节。

不过, 舒先生表示, 即便二审败诉, 他也打算把自己的案例写成调研报告, 上交给有关部门。

海盐县公安局法制室主任姚凤良接受了记者采访, 他以舒先生的案件为例, 向记者详细解释了“黄灯亮时”的正确理解:“我们认为黄灯是一种过渡, 目的是为了把两条交叉道路的公共区域清空。车辆到了路口, 没越线前就看到黄灯, 理应主动减速停车。不然, 黄灯亮的整个过程中, 如果车辆依然通行, 那么其他方向的指示灯变绿, 路口就会发生堵塞, 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姚凤良说, 如果黄灯亮起, 不管有没有越过停止线的车辆都还可以继续通行, 那么和绿灯又有什么区别, “法律条文制定时要求简明扼要。比如交通法还规定车辆行驶时要靠右行驶, 但也没强调不能靠左行驶, 如果有司机非要理解成靠左行不违法, 那就变成钻牛角尖了。”

省交管局:绿灯时车不动, 也属违法

记者和浙江省公安厅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聊了聊这起“闯黄灯”的案子。

这位负责人也说, 根据交通法规的规定, 机动车驾驶人应根据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红灯是“禁止”通行, 黄灯是“限制”通行。“限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黄灯亮时, 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 反之则不行。若在黄灯亮后越过停止线, 这是不允许的, 等同于闯红灯, “这些知识, 在驾驶员考取驾照时就应该掌握的”。

浙江省交管局负责人表示, 他们鼓励机动车驾驶人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困惑, 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交通法规。“如果理解有误差、有误解, 这在行驶过程中是非常危险的事。”

行政机关败诉原因分析 篇3

1、自作聪明

有些当事人,遇到纠纷之后,就在报纸、电视、网络上收集一些法律信息,有的当事人还买很多法律书籍看,一时间,认为自己把法律搞懂了,自以为是地打官司,结果是一错再错,本来是可以打赢的官司,结果输得一塌糊涂。可悲的是,这些当事人到最后还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输的官司。而且这样的当事人输了官司后总是迁怒于法官。

2、永远只说自己想说的

打官司,不是只说自己想说的和爱说的话,而是要说法官想听到的、对方不想听到且无法反驳的话。只说自己想说的话,往往是在帮助对方。这些当事人把打官司当成了吵架和拉家常。

3、用生活的经验代替法律的逻辑

生活和打官司完全是两码事,生活只要守住底线,人就是自由的,但官司,更多的是五花八门规则下的各种环节与程序,这种环节与程序稍纵即逝。官司不是一个饭局,今天不能来还可以下次再聚,官司是:你今天不来,你就输了。

笔者遇到一起自诉案件的当事人:老师将学生打得骨折,构成轻伤,老师面临坐牢失业的风险。事发后,老师吓得要命,给当事人下跪,镇教育站领导出面说情。作为家长的当事人自认为事实是铁定的,这场官司是赢定了,在没有请律师取得证据的情况下,用不扎实的材料向法院起诉。结果被告人和知情人结成联盟,全面反水,等他醒悟过来,取证的最好时机已过,再也无法取证了,他始终想不通,法院怎么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判他败诉,他的案子实在是太冤了!

4、到处咨询律师

现在有这么一些当事人,遇到法律问题后,到处咨询律师,而且这种咨询往往是免费的。他们咨询之后,以为掌握了法律的技巧,其实不然。一个成熟的真正的律师,法律的技巧永远只会在他的内心而不是口头。

5、把希望寄托在关系上

一个官司打得面目全非,被对方完全占据了主动,这个时候,你找关系也没用了。其实所谓的关系并帮不了什么忙,最多只是个顺水人情。当你的官司被动得要输的时候,关系也帮不了你了。真正给你结果的是法院,现在,还有几个法官为了真心帮你而丢掉他的饭碗?甚至是坐牢?

6、找律师是为了让律师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不少当事人找律师,不是为了听律师的建议,不是为了得到法律专家的帮助,而是为了找一个律师来赞同自己的观点,找一个专业人士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如何的正确。这样的当事人,我遇到了无数个,他们要委托我,我总是说:你没必要委托律师,因为你并不需要律师。

7、不愿意花钱请律师

有人认为花钱请律师没用,有人只愿意用廉价的钱请律师。我常说,在能力许可的情况下,不愿意花钱请律师请好律师,不是一个理智的做法。

8、不信仰法律

不信仰法律的人,从来打不赢官司。你要法律给你一个结论,你就要信仰他,你是真心向佛还是假意向佛没关系,但你必须要拜佛才行。

9、盲目信仰法律

对其他任何事物的信仰都可以是单纯的,唯独对法律的信仰需要技巧。法律通过程序才能实现公平正义,但程序其实就是技巧。忽视专业技巧就是轻视程序,轻视程序就是对法律盲目信仰,盲目信仰法律就要输官司。

10、不总结输官司的教训

有的当事人的官司一审败了,如立即总结教训是可以在二审中转败为胜的,但遗憾的是,这些当事人没有能力总结教训,而是愚蠢而固执地错误到底。更遗憾的是,他们永远以为自己是对的他人是错的,法官是糊涂的。(文/仇少明 来源/中国律师网)

行政机关败诉原因分析 篇4

(二)超越法定职权实施行政行为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履行职责的;

(四)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五)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

(六)滥用职权的;

(七)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明显错误的;

(八)涉诉部门消极应诉,不积极主动配合法制部门做好应诉工作,不在法定期限内提交应诉材料的;

(九)涉诉部门不主动出庭应诉或出庭后不充分履行代理人职责的;

(十)依法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

不许业主封阳台物业败诉 省高院 篇5

然而发生在江苏南通的一起安装封闭阳台纠纷中,当上被告的业主却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起被江苏高院视为经典的案例说明:物权高于所谓的“小区整体美观”,业主有权安装封闭阳台。

[案件] 封闭阳台惹出官司 朱女士是南通天安花园小区的一名普通业主,入住之前她并没有想过要安装封闭阳台。“房檐过窄,一下雨阳台就有积水。另外,我的房子靠着马路,噪音大、灰尘多,对我的生活质量影响不小。”朱女士说,为了美观起见她特意安装了无框阳台。

然而即使是无框阳台,也让她和物业的矛盾闹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物业拿出了朱女士在领取钥匙时签订的《天安花园物业管理公约》和《补充协议》。《补充协议》第六条明确约定:“本小区统一不得封闭阳台、改变立面”。而且,在朱女士与开发商签订的购房合同上也写着:“不得擅自封闭阳台”。

朱女士承认自己在合同上签过字,但是她也有想不通的地方:“房子是我买的,我在自己家阳台上安装,怎么就不行了呢?” “你作为业主对阳台有支配权,但不代表你有任意使用的权利,阳台从设计到交付,都是不封闭的,这符合国家规范和阳台的功能,能够满足业主的需要。”

物业方面解释说,“阳台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晾晒等,你要求阳台具有‘安全、防尘、防噪音’的功能,是对使用阳台权利的扩大。”

在物业看来,白纸黑字的合同,还有朱女士的亲笔签名,这还有什么好说的?由于朱女士拒绝拆掉阳台,物业以违约为由将她告上了法院,要求将阳台恢复原状、确认《补充协议》条款的合法有效。

[法院]3个要点判决物业败诉此案经过两审,法院均判决物业败诉。在三个判决要点上,法院将道理说得非常透彻。

要点一 格式条款不能限制“物权” 朱女士是这套房子的所有权人。阳台作为附属于房屋主体的特定部分,在构造和使用上均具有独立性,应确定为房屋的专有部分,朱女士享有专有所有权。《补充协议》以格式条款禁止封闭阳台,排除了对方的主要权利,根据《合同法》规定,应属无效。封闭阳台本是业主行使“物权”范围内的行为,而物业公司以位阶较低的物业管理权以未经协商的格式条款排除了业主位阶更高的“物权”,导致双方权利义务的失衡。

要点二 封闭阳台没损害他人利益 朱女士封闭阳台符合行使“物权”的正当性要求。她因居住安全、防尘、防噪音的需要封闭阳台,采用的方法已经顾及小区环境的整体美观,而且没有损害小区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其目的、方式和结果正当,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业主从事的行为。

要点三 物权高于“整体美观” 业主基于“物权”而享有的居住利益应得到优先保护。建筑物和小区外部美观、整体风貌的保护也属法理和通常意义上的正当利益,理应得到维护。这与将阳台封闭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然而利益衡量之下,业主因“物权”而享有的居住利益比建筑物和小区整体美观这样的表层利益等次更高,也更为重大,应得到优先保护。

[说法]利益博弈让业主能装封闭阳台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资深法官认为,当今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社会主体的权利冲突也日益加剧,法官在裁判时必须考虑审判结果对于权利保护、社会效果可能带来的影响。这起案件就是双方当事人、小区和社会等各方利益的一场博弈。

朱女士对阳台加以封闭,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房屋部分立面外观,对建筑和小区的整体和谐造成一定影响,但如物业公司在没有合法依据情况下因此限制她封闭阳台,又会侵犯她的正当权利,两者显然存在利益冲突。住宅是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又是满足人类生活质量要求的享受资料,因此,由此派生而来的业主的居住利益,包括住宅不受侵犯、合理利用改造以提供生活质量等权利应当获得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而建筑物和小区整体美观如何保护,法律并无明确规定。一般认为,只在特定情况下,如处于风景名胜区、城市主干道等,方能凌驾于业主意志之上。因此,就本案而言,依“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较取其重”的衡量原则,业主基于物权而享有的居住利益比建筑物和小区整体美观这样的表层利益等次更高,也更为重大,应得到优先保护。

律师观点:

1、业主委员会定 物业没有权利定政策;

2、只要在阳台范围内进行封闭,不影响他人或者他人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那么业主有权利封闭阳台。物业对封闭阳台有监督的权利,但没有禁止的权利。

3、物业无权限制,应当由业主委员会决定。

4、如果不侵犯他人权利,物业无权,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5、封阳台并没有超出自家产权面积,也没有侵占公用空间,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无权干涉。

行政机关败诉原因分析 篇6

——评聊城市中级法院(2014)聊民一终字第208号《民事判决书》

泰安市岱宗公证处 肖文

【案情】

2011年6月2日,原告武XX因借款纠纷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法院起诉郭X、郭XX,东昌府区法院以(2011)聊东商初字第1575—1号《民事裁定书》,查封郭XX位于东昌府区鼓楼街道办事处北关朝阳胡同66号房产(聊房权证古字第004347号),该查封令送达至东昌府区房管局。2011年7月,郭XX以原房产证丢失为由申请挂失补发新证,房管局为其补办了新房产证,房产证号为古字第0111014399、0111014340号。10月14日,法院作出(2011)聊东商初字第1575号《民事判决书》,判决郭X偿还借款本金50万元及利息,郭XX承担连带责任。判决生效后,原告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在执行过程中裁定终结执行,原因为:2011年10月,马XX因借款纠纷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法院起诉郭X、郭XX,法院于10月18日作出(2011)聊东民一初字第2814号《民事裁定书》,重复查封了郭XX位于东昌府区鼓楼街道办事处北关朝阳胡同66号的房产。12月15日法院作出(2011)聊东民一初字第2814号《民事判决书》,判决郭X偿还马XX借款本金1050000万元及利息,郭XX承担连带责任。

2012年5月24日,马XX持聊房权证古字第0111014399、0111014340号房产证到聊城市鲁西公证处申请办理以房抵债协议公证。公证员到东昌府区房管局对聊房权证古字第0111014399、0111014340号房产证权利状况进行查询,房管部门查询系统显示,第0111014399、0111014340号房产只有东昌府区法院因马XX案进行了查封。

债权人马XX与债务担保人郭XX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因该房产面临拆迁,协议规定:郭XX将第0111014399、0111014340号房产中的184.5平方米的房产所有权益转让给债权人马XX。聊城市鲁西公证处出具了(2012)聊鲁西证民证第904号《公证书》。马XX持公证书将拆迁安置人变更为本人。

2012年6月21日,债权人魏XX与债务人郭XX达成顶账协议。协议约定:郭XX在东昌府区鼓楼街道办事处北关朝阳胡同66号有房产一处(聊房权证古字第004347号)。该房产被山东创伟置业有限公司拆迁,补偿安置面积212.57平方米。债务人同意将该安置面积顶账给债权人。聊城市鲁西公证处出具了(2012)聊鲁西证民证第1079号《公证书》。魏XX持公证书将拆迁安置人变更为本人。2013年1月30日原告武XX以公证损害赔偿为由在东昌府区法院对聊城市鲁西公证处提起民事诉讼。对一审判决,公证处不服上诉到聊 1 城市中级法院。

【法院判决】

一审法院认定:聊城市鲁西公证处为已被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无效转让协议出具公证书,违反了《公证法》的规定,为不真实、不合法的事项出具公证,存在过错;根据《房地产管理法》38条第2项规定,被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其它形式限制权力的房地产不得转让。因此,被告理应要求申请人及被申请人对该标的物是否属于上述限制流通的情形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对证明材料的真实、合法、充分性进行审查。但被告在公证过程中未尽到上述审查义务,亦存在过错;由于被告的公证行为导致原告申请查封的标的物在拆迁安置过程中被转移到他人名下,致使原告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案件因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被终结执行程序,给原告造成了损失,且损失后果与被告的公证行为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判决:聊城市鲁西公证处赔偿原告武XX损失49万元。

二审法院(2014)聊民一终字第208号《民事判决书》终审认定:鲁西公证处办理第904号《公证书》及第1079号《公证书》时,未进行充分核实,尤其在办理第二份公证书时,为同一处房产重复办理公证,并且未去房产管理部门核实有无被查封或抵押情况,主观上存在过错。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例评析】

这是一起公证证明权试图介入国家司法执行权领地的不成功案例,这是一件应引起公证界警惕的负面案例,这又是一起存在诸多值得探讨疑点的复杂案例。本案意义并不在于聊城市鲁西公证处的终审败诉,而在于公证能否介入司法执行和解?公证处是否尽到谨慎核实义务?谁该为公证处的错误买单?

本案疑点

一、(2011)聊东商初字第1575号生效《民事判决书》为何无端终结执行?终结执行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已经开始的强制执行因发生某种法定的特殊情况,不能继续进行,因而法院裁定结束执行程序。执行终结就是执行程序的完全结束,裁定执行终结后,债权人不能再请求执行,执行机关也不再采取执行措施,执行程序到此结束。《民事诉讼法》第257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1)申请人撤销申请的;(2)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3)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4)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5)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6)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终结执行的本质是该案件因申请人原因、执行凭证无效或执行标的灭失等原因,导致法院无法执行。虽然在终结执行方面法院有自由裁量的权力,但原告武XX诉郭X、郭XX 2 案,郭XX的财产仍处在有效查封状态,不存在法定的执行终结理由。《民事诉讼法》第247条规定:“财产被查封、扣押后,执行员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拍卖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不适于拍卖或者当事人双方同意不进行拍卖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托有关单位变卖或者自行变卖。”聊城市东昌府区法院应当按照生效判决,依法对原告武XX诉郭X、郭XX案查封的财产强制执行。如果法院依法继续执行,本公证错案就不会发生。

终结执行后,原查封裁定还是否有效?法院民事查封是有明确的期限的,不动产为两年;效力也是有限的,只至生效法律文书执行时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9条规定:“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4条规定:“诉讼前、诉讼中及仲裁中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进入执行程序后,自动转为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聊城市东昌府区法院对本案终结执行,那么(2011)聊东商初字第1575—1号《民事裁定书》对郭XX查封的房产还有没有法律效力?这是一个有极大争议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30条规定“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人民法院未办理延期手续的,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消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已经被执行拍卖、变卖或者抵债的,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消灭。”虽然本案被法院无厘头地终止执行,但郭XX被查封的房产没有被执行拍卖、变卖或者抵债,从法理上讲第1575—1号《民事裁定书》的查封决定继续有效。东昌府区法院的终结执行产生以下两种滑稽的法律效果:

1、(2011)聊东商初字第1575号生效《民事判决书》不再执行。

2、聊房权证古字第004347号房产继续查封。

本案疑点

二、东昌府区房管局为何违规为郭传喜补发新房产证?建设部房《屋登记办法》第7条规定:“办理房屋登记,一般依照下列程序进行:(1)申请;(2)受理;(3)审核;(4)记载于登记簿;(5)发证。”换发新证属于登记范畴。第22条6款规定房屋被依法查封期间,权利人申请登记的的,房屋登记机构应当不予登记。2011年6月原告武XX因借款纠纷起诉郭X、郭XX,并申请查封郭XX聊房权证古字第004347号房产。7月郭XX以房产证丢失为由申请挂失补发新证,对于郭XX的房产被依法查封的事实,东昌府区房管局是明知的,根据建设部房《屋登记办法》规定,东昌府区房管局不应为郭XX违法补发新证。

《屋登记办法》规定第24条规定:“房屋登记簿应当记载房屋自然状况、权利状况以及其他依法应当登记的事项。”第25条规定:“房屋登记机构应当根据房屋登记簿的记载,3 缮写并向权利人发放房屋权属证书。”即使东昌府区房管局工作失误为郭XX补发新证,也应按规定将第一次法院查封的事实记载于新房产证权属资料里,但东昌府区房管局继续延续失误,没有在新证上记载权利受限状况。这是导致公证错误的直接原因。

本案疑点

三、东昌府区法院发现房管局违规行为为何不进行纠正?2011年10月,东昌府区法院在审理马XX诉郭X、郭XX借款纠纷一案时,已经发现了房管局违规为郭XX焕发新证的事实。东昌府区法院仅仅是对焕发的新证进行了再次查封,并没有要求撤销郭XX的新房产证。

本案疑点

四、对于司法执行领域的和解协议公证为何介入?执行和解是指在法院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与执行申请人双方经过自愿协商,达成履行义务协议,并报法院审查备案,义务履行完毕,从而结束执行程序的活动。《民诉法》第230条规定:“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87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和解协议合法有效并已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作执行结案处理。”依据法律规定,执行和解以法院为主导。

传统理论认为公证对非诉讼领域民事协议的真实、合法性可以予以证明,对诉讼及司法执行阶段的民事协议,除非法院同意,否则公证不应介入。聊城市鲁西公证处为执行和解协议办理公证,可以说是在司法雷池领地里跳舞,就本案而言,该处公证创新的做法并不成功。面对公认的公证行业禁地,多数公证处是不越雷池一步,聊城市鲁西公证处却为何敢在禁地里拓荒?个中缘由值得深层思考。

据笔者了解,聊城市鲁西公证处是个自收自支的事业编公证处,该市经济不发达,公证市场狭窄,公证资源匮乏,自身生存压力山大。与该处一位资深公证员探讨本案时,笔者问:“为何对执行和解协议进行公证?是法院要求的吗?”答:“不是法院要求的。‘法无禁止皆自由。’为何不能做?”从法理角度讲,对于公民私权利范畴,有法无禁止皆自由之说;对公权力范畴,则奉行法无授权皆禁止原则。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自愿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是公民个人私权利范畴,如果要求公证证明,则属于公权力范畴,启动证明公权力必须有法律规定。民诉法明确规定执行和解协议在法院的主持之下进行,公证处并无介入的法理依据及具体的法律规定。对于鲁西公证处勇闯禁区的行为,笔者归纳为两个原因:

1、公证证源不足,发展压力巨大。

2、办证理论存在严重误区。

本案疑点

五、公证处是否尽到了谨慎核实义务?一审及二审法院认定两份公证书为错证的理由是:公证处未尽到谨慎核实义务。谨慎核实义务是公证员作为法律专家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5项规 4 定:公证机构在公证过程中未尽到充分的审查、核实义务,致使公证书错误或者不真实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公证机构有过错。第5条规定:“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公证致使公证书错误造成他人损失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公证机构依法尽到审查、核实义务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未依法尽到审查、核实义务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公证处谨慎核实义务是指公证员对办证所依据的证据资料应当谨慎、认真、仔细地审核。《公证法》第28条、29条规定:公证处应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真实、合法,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充分进行审查;按照有关办证规则需要核实或者对其有疑义的,应当进行核实。鲁西公证处在出具第904号《公证书》时,对顶账的聊房权证古字第0111014399、0111014340号房产证进行了查证核实,房管局资料显示该房产权利因马XX案被司法查封。应当认定鲁西公证处尽到了充分的审查、核实义务。

郭XX持第一个房产证(聊房权证古字第004347号)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与债权人魏XX达成安置补偿权益顶账协议,鲁西公证处到房管局对安置补偿权益的权利状况进行了核实,资料显示该权益无司法查封限制。可以认定鲁西公证处进行了仔细审查、核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24条规定: “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灭失或者毁损的,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及于该财产的替代物、赔偿款。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作出查封、扣押、冻结该替代物、赔偿款的裁定。”郭XX位于东昌府区鼓楼街道办事处北关朝阳胡同66号房产被拆迁后,东昌府区法院按规定应及时对查封财产的拆迁权益进行再次查封,因为区法院的消极不作为,才给郭XX留下了可利用的法律漏洞。

答案:错证是如何造成的?虽然笔者认为鲁西公证处在出具上述公证书时,履行了谨慎核实义务,但这无法改变第904号《公证书》及第1079号《公证书》是错证的法律事实。如果对本案前因后尾进行生动复原,就可以看出一个应引起行业人员深刻反思的公证案例的产生过程。

首先,当事人瞒天过海的移花接木伎俩。郭XX(本案主角人物,一个将房管局、公证处、区法院玩弄于股掌的大忽悠。)因与原告武XX债务问题,导致其东昌府区鼓楼街道办事处北关朝阳胡同66号房产(聊房权证古字第004347号)于2011年6月被区法院查封。2011年7月,郭XX申请挂失补发新证,房管局违规为其补办了新房产证(房产证号为古字第0111014399、0111014340号),对于该房产的被查封事实,由于失误,并未在新证上及房管局查询系统予以记载。郭XX成功地对被查封的房产进行了洗白。从房产系统权利查询资料上及新房产证上看,该产权凭证洁白无瑕。

2011年10月,马XX因债务纠纷申请查封了郭XX上述房产,房产系统权利查询资料上显示古字第0111014399、0111014340号房产因马XX诉讼案被区法院查封。12月法院作出民事判决,要求郭XX承担债务责任。执行过程中,郭XX与马XX达成和解协议,商定以聊房权证古字第0111014399、0111014340号房产部分产权抵顶债务。2012年5月,双方向聊城市鲁西公证处申请办理以房抵债协议公证。2012年6月,债权人魏XX与债务人郭XX达成顶账协议,以古字第004347号房产的拆迁补偿权益顶账,并申请公证。

其次,信息孤岛引发的系列工作失误。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由于新旧系统的变化,新系统对旧系统信息不兼容,会造成信息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被称之为计算机的信息孤岛效应。信息孤岛效应引申到社会领域,指在一个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完全孤立,各种信息无法顺畅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流动。本案中郭XX申请挂失补发新证,房管局由于计算机的信息孤岛效应(亦称程序漏洞),并未将旧房产证被查封的信息自动输入到新房产证权利资料里,这是本案错误的肇端。

对于被执行人郭XX的同一处房产新旧房产证,东昌府区法院因两个案件先后进行了两次查封。东昌府区法院应当先执行第一个生效判决,但该院对第一个判决终止执行,将第二判决转入执行程序,实在是令人费解。对于执行和解,法院有着主导权,郭XX与马XX公证的执行和解协议是一个李代桃僵的乌龙协议,东昌府区法院应当予以否定,并可以向公证处提出司法建议。东昌府区法院对于该公证和解协议放任自流,在一审原告武XX起诉公证处的时候,才采用了事后诸葛亮的处理方式。

再次,最后一次拯救命运的机会在公证处手里悄然溜走。在郭XX两次为公证处挖坑的过程中,第二次破绽最大。2012年6月,郭XX持第一个房产证(聊房权证古字第004347号)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与债权人魏XX达成安置补偿权益顶账协议,并申请公证。这次他冒了前功尽弃的风险,因为公证处有可能对聊房权证古字第004347号房产证的权利状况进行查询,从而使本案真相大白。不幸的是鲁西公证处只是中规中矩地对第004347号房产的拆迁权益进行了查询,未进一步对该房产证的权利状况查询核实。应该说从公证调查核实的角度看,鲁西公证处尽到了核实义务,因为第004347号房产因为拆迁已不复存在,当事人申请以拆迁补偿权益顶账,公证处只查明拆迁协议补偿权益的权利状况也算是尽到了审查义务。

揭开本案的重重迷雾。通过对以上本案五个疑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案是由于当事人的忽悠外加多个单位一系列工作失误的连锁反应造成的。本案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如下:

1、郭XX欺骗房管局补发新证→

2、东昌府区房管局违规补发新证,首次查封信息在新证档案资 6 料中无记载→

3、东昌府区法院在马XX诉郭XX一案时,发现了房管局违规补发新证的事实,没有进行司法纠错。而是无端终止了武XX诉郭XX一案的执行→

4、鲁西公证处由于理论误区,对马XX诉郭XX一案的执行和解协议进行了公证→

5、东昌府区法院对错误的执行和解协议没有纠正→

6、郭XX被查封的房产被拆迁,东昌府区法院没有对拆迁权益依法及时进行司法查封→

7、鲁西公证处在办理债权人魏XX与债务人郭XX的拆迁补偿权益顶账公证时,只对第004347号房产的拆迁权益权利状况进行了核实,没有对该房产证的原始权利状况进行核查,失去了矫正错误的最后一次机会。

结论:鲁西民字第904号《公证书》及第1079号《公证书》是错误的公证书,推究错误发生的原因,房管局、法院、公证处都有责任,这是多个部门一些列错误叠加的后果。郭XX位于东昌府区鼓楼街道办事处北关朝阳胡同66号房产及其新旧权利凭证,由于处在司法查封状态下,就好比一棵毒树,在没经过法院许可的前提下,对该房产的任何方式处置,都是毒树上的果子。虽然笔者认为房管局、法院存在严重错误,但这都不是导致被查封房产及拆迁权益产生物权变动的直接原因。鲁西民字第904号《公证书》及第1079号《公证书》才是导致朝阳胡同66号房产的物权变动,拆迁权益被第三人善意取得的直接原因,最终由公证处为错误买了单。

本案给公证行业同仁的业务警示是:

1、诉讼执行阶段的和解协议,因为无法律规定,公证处不能轻易介入。

2、对涉及不动产转让协议的公证申请,公证处必须对房产权属状况履行核实义务;对拆迁权益处理的协议,不仅要查询拆迁权益的权利状况,而且要核实原始产权证的权利状况。

行政机关败诉原因分析 篇7

我们在进行诉讼的时候,什么时候是败诉方承担律师费用的情形的呢?这些情形主要的特点是怎么样的呢?需要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一般律师的费用是如何计算的呢?下文将会详细分析,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若协议中未明确律师费,法院判决对诉讼请求中的律师费是不作处理的。但依据我国现行相关司法解释,在以下九类中,明确规定由败诉方承担胜诉方合理的律师费:1)人身损害赔偿、名誉侵权、交通肇事案件:2)法律援助案件;3)著作权侵权案件;4)商标权侵权案件;5)专利侵权案件;6)反不正当竞争案件;7)合同纠纷中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案件;8)担保权诉讼案件;9)仲裁案件。

(一)法律、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由败诉方承担胜诉方合理的律师费。

(1)、人身损害赔偿、名誉侵权、交通肇事案件:《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第3款规定: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早在2000年作出的 “关于印发 《关于民事案件审理的几点具体意见》的通知中针对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提出 “律师费在性质上属于财产利益,原则上可作为损失。”

(2)、法律援助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民事法律援助工作若干问题的联合通知》第7条:“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所需差旅费、文印费、交通通讯费、调查取证费等办案必要开支,受援方列入诉讼请求的,法院可根据具体情况判由非受援的败诉方承担”。因此律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建议将律师费列入诉讼请求,要求被告方承担。

(3)、著作权侵权案件: 《著作权法》第48条规定: “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6条的规定,“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具体案情,可以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

(4)、商标侵权案件:《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明确规定: “商标法第56条第1款规定的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案件具体情况,可以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

(5)、专利侵权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22条规定: “人民法院根据权利人的请求以及具体案情,可以将权利人因调查、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计算在赔偿数额范围之内。”

(6)、不正当竞争案件:《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7)、合同纠纷中债权人行使撤销权诉讼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6条明确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所支付的律师代理费、差旅费等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第三人有过错的,应当适当分担。”

(8)、担保权诉讼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21条规定: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及实现债权的费用。” 分析:债务人如约履行债务,债权人的权益即能得到实现,由于债务人不履行义务,债权人不得不通过诉讼的方式来实现权利,由此所支付的律师费是当事人为实现其债权而支出的费用,属于当事人的财产损失,《担保法》第21条规定的 “实现债权的费用”应当包括合理的律师费。

(9)、仲裁案件: 仲裁可对律师费由败诉方承担的仲裁请求予以支持。1994、1995、1998、2000版本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简称《贸仲规则》)都有类似规定,仲裁庭有权在裁决书中裁定败诉方应当补偿胜诉方因为办理案件所支出的部分合理的费用,但补偿金额最多不得超过胜诉方胜诉金额的10%。在实践中,此费用也包括律师费,但有胜诉金额10%的比例限制。而最新的《贸仲规则》(2005年版)则取消了此10%的限额规定,第46条规定:“费用承担:(一)仲裁庭有权在仲裁裁决书中裁定当事人最终应向仲裁委员会支付的仲裁费和其他费用。(二)仲裁庭有权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裁决书中裁定败诉方应当补偿胜诉方因办理案件而支出的合理的费用。仲裁庭裁定败诉方补偿胜诉方因办理案件而支出的费用是否合理时,应具体考虑案件的裁决结果、复杂程度、胜诉方当事人及/或代理人的实际工作量以及案件的争议金额等因素”。显然,这给了仲裁庭更大的自由裁量权。

(二)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律师费由败诉方承担。

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只要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有约定律师费由败诉方承担,则在起诉或仲裁时,关于律师费的诉讼请求一般都会得到支持。2003年6月12日,某银行南京分行与刘某、李某等人签订借款合同一份,并就利率及还款方式、违约责任作了明确约定,其中特别提到如借款一方违约,须承担合同项下的律师费、诉讼费和执行费等;李某等3人为刘某的上述借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自合同签订后,银行如约向刘某发放了贷款,但刘某自去年6月起就未再按约还款,李某等亦未按约承担保证责任,银行多次催要未果,故诉至法院。法院审理认为:原告银行与被告刘某、李某等人签订的借款合同系各方真实意思表示,被告刘某接受原告借款后,未按约归还借款本息,其行为已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原告有权按约解除合同并提前收回全部贷款本息,被告李某等3人应承担连带保证还责任。为此,法院一审判决:原告某银行与被告刘某、李某等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解除;被告刘某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一次性偿还原告借款本金206041.63元,并支付利息和逾期利息,并按规定支付罚息;被告刘某一次性支付原告银行律师费9700元;被告李某等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上一篇:2018开学第一课下一篇: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