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试卷(共8篇)
语 文 试 题
(本卷共18小题;满分:150;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6分)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在泉州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化遗产举世瞩目。海丝史迹、宗教圣迹、古建筑奇观历经岁月洗礼,风雨沧桑,每块青砖绿瓦都铭刻着古城人民的智慧,闪耀着城市文明的光芒。徜徉在如此诗意、如此魅力的城市,无不感受到她的风姿和神韵,无不感受到她的底蕴和历程,无不感受到她的内涵和气质。(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名胜 莫名其妙 B.举世 举重若轻 C.奇观 洋洋大观 D.神韵 韵调悠扬 ........(2)下面所列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沧桑”中,“沧”字读音是cāng,笔画数为7画。B.“徜徉”中,“徜”字读音是cháng,部首为“彳”。C.“海丝”中,“丝”字读音是sī,部首为“一”。
D.“诗意”中,“诗”字读音是shī,最后一画为“”。
(3)下面两个句子,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2分)①能感受到她的风姿和神韵、底蕴和历程、内涵和气质。
②无不感受到她的风姿和神韵,无不感受到她的底蕴和历程,无不感受到她的内涵和气质。
2.诗文默写。(10分)
①问君何能尔?。
② ?留取丹心照汗青。③海日生残夜。
④,西北望,射天狼。
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⑥令初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按提示填空。(4分)
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让我们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从不平凡的科学家邓稼先的事迹中,学到了 ;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认识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 ;从小说人物李京京身上,学到了当美好的愿望遭到拒绝时,;从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中,领会了。4.综合性学习:桥文化。(7分)
桥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增进对它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参与“桥文化”的探究,感受它的艺术魅力。(1)【桥之名】按提示,说出下列各式各样的“桥”。(2分)①用石头砌成、桥洞呈弧形的桥叫做 ②使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的桥称为 ③传说中,喜鹊在天上搭的桥名曰
④雨后彩虹被称为
(2)【桥之美】展开与联想,感受诗句所表现的桥之美。(3分)
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在 ②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美在 ③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美在(3)【桥之韵】生活中还有许多无形的桥,请参照示例,另写一句。(2分)示例:严复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搭建了通往西方文化的桥梁。
5.名著阅读。(8分)
(1)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感受,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只有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一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生才有意义。”保尔用自己的人生实践了这一意义。
B.祥子是个悲剧人物。当他的幻想破灭后,自甘堕落,结果只能是“痛苦地活着,冤屈地死去。”
C.如果将孙悟空放置在《水浒传》中,他也是好汉一条,因为他和大多梁山好汉一样武艺高强、嫉恶如仇。
D.“水浒”中的孙二娘是个母夜叉,拦路剪径、杀人越货、卖人肉包子,违反了《刑法》和《食品安全法》。
(2)阅读下面有关《鲁滨孙漂流记》故事情节的叙述,按要求作答。(6分)
a.鲁滨孙舍弃安逸的生活,多次航海冒险。b.有一次,由于遭遇土耳其海盗的劫持,他历经艰险逃了出来。c.不料,当船航行到大海上时,遇上大风暴,巨浪将船打翻,唯他幸存。d.他被海浪抛到一处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的时光。①情节有误的是第 句。
原著的情节是(概述):
②在荒岛上,鲁滨孙靠什么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请概括说明。
二 阅读(5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5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7.解释加点词。(4分)①余拏一小舟: ②见余大喜: ③及下船: ④客此: ....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5分)
9.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4分)
每天进步一点点 赵华
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博士传授了成功最简单的方法——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地琢磨一下:每天、进步、一点点,那简直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
撑杆跳高王子布勃卡的记录是一厘米、一厘米升高的;110米跨栏飞人刘翔的速度是0.01秒、0.01秒加快的。一个骄人的成绩就来自于一点一滴的进步,有赖于一步一步地积累。
每天一点点地进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天天都有目标,时时都能努力,人人都可为之,仅此而言,已弥足珍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最初也许只有一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产生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平时进步积累的多与寡。每天自学一小时,一周就是七小时,一年累计365个小时,几年下来就可以完成大学本科课程的学习。每天用5分钟改进自己的工作,每周5个工作日都这么坚持改进,几年下来就会从成为这个行业的行家里手。虽然每天只进步一点点,但每天都超越了昨天,如此日有所进、月有所变,用心写好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加号,不论钻研什么学问、从事什么工作,都能享受胜利的喜悦,达到理想的高峰。
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并不容易,因为任何丝毫的进步都不会从天而降,都不能唾手可得,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贵在每天,难在每天。“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要耐得住寂寞,不因收获不大而心浮气躁,不因目标尚远而情移心摇,而应具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就要顶得住压力,不因面临障碍而畏惧退缩,不因遇到挫折而垂头丧气,而应具有攻坚克难的勇气;还要扛得住干扰,不因灯红酒绿而分心走神,不因冷嘲热讽而犹豫停顿,而应有专心致志的定力。
每天进步一点点,使每一个今天充实而又饱满;每天进步一点点,终将使一生厚重而充实。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2年第7期)
10.促使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三个先决条件是什么?应如何克服所遇到的困难?(6分)
11.“每天进步一点点”具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4分).. 12.在论述过程中,作者是如何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的?(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26分)
父子的母校 韦如辉
1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渣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
2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3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
4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5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
6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下儿子的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7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8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
9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10儿子似乎很有眼色,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身体弯曲的痛苦。
11父亲夸,好儿子!
12儿子笑了笑,两颗俏皮的虎牙闪动在父亲的眼前。
13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
14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
15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
16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
17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得翻过两条河,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达啊。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了一串长音。18儿子想说,爸,别说了,您已经说过无数遍了。然而,儿子没有说,儿子怕父亲不高兴,怕父亲改变主意,怕父亲不带自己去他美丽的母校。
19风吹到脸上,夹杂着雾气的潮湿,多少有点儿刺骨的感觉。
20但儿子身上很快淌了汗,而且额上的汗珠已如小虫子似的爬来爬去。21父亲转过身来问,累吗?爸驮你一会儿。
22儿子咬紧牙关说,不要!然后把胸脯挺得树一样直。23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
24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来没去过县城,儿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
25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一场兴奋,眼睛里放射出万丈光芒。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26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
27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师哩。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那个门,看见了没有?
28儿子当然看到了。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满意足了!
29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那家伙!
30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
31后来,儿子真到县城读书。儿子对父亲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那家伙!
32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
33儿子什么都清楚了。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父亲心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来的。
34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呢?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1期)
13.依次填写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6分)
→ → →儿子明白了父亲其实没有“母校”
14.8-12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父子的母校”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5分)
15.儿子对父亲怀有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感?(5分)
16.下列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有符合人物身份的,也有不符合的,试作分析。(4....分)
①“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②“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 ③“信不信?那家伙!”(符合)第 句。
(不符合)第 句。
17.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很感人,请作具体分析。(写出两点)(6分)
三 作文(60分)
18.题目:如果没有他们„„
要求:①文体规范。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6分。每小题2分)(1)C(2)D(3)第②句。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来表达自己深刻的感受,语气更加强烈。(或“运用排比句式增强气势,表达深刻的感受。”)(句式1分,效果1分)
2.(10分。每空1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空分为止)
①心远地自偏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 ③江春入旧年 ④会挽雕弓如满月
⑤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⑥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3.(4分。每空1分)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或“从事科学研究所具备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求知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实验精神 不轻言放弃(或“不灰心丧气”),努力把握成功的机会 爱情的真谛(或“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4.(7分)(1)(2分。每空0.5分)①石拱桥 ②立交桥 ③鹊桥 ④人间天上的桥(2)(3分。每点1分)气势恢宏 桥长无与伦比 诗情画意(或“桥上桥下景物融为一体”)(3)(2分)略。(意思对即可)
5.(8分)(1)(2分)D(2)(6分)①b(1分)鲁滨孙在巴西经营种植园,当上了庄园主。(1分)因缺乏劳力,他再次与人合伙远航,去非洲贩卖黑奴。(1分)②他以艰辛的付出、惊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超人的智慧创造了生存的奇迹。(3分。答出其中3点满分)
二、阅读(55分)
(一)(15分)
6.(3分)B 7.(4分)①通“桡”(携,带,拿)非常,十分 等到 客居,寓居
8.(5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意思对,略有文采满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9.(3分)C
(二)(14分)10.(6分)有目标 能努力 重积累 耐得住寂寞 顶得住压力 抗得住干扰(或“要有韧劲 要有勇气 要有定力”亦可)
11.(4分)要点提示:①创造奇迹,酝酿神话。(或“享受胜利喜悦,达到理想高峰”)②使人生厚重、充实。(每点2分)
12.(4分)首段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结尾处再次强化中心论点,主体部分更是处处紧扣中心论点反复强调。(或“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假设推理和引用诗句来证明论点,从而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若仅答“通过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扣2分)
(三)(26分)
13.(6分)父亲对儿子夸“母校” 父亲带儿子去看“母校” 儿子进了“母校” 14.(5分)示例一: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父子贫苦、艰难的生活现状,(2分)是父亲希望儿子读“母校”的原因之一(或“是父子对母校的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原因)。(3分)示例二: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儿子的孝顺、懂事,(2分)使下文儿子进“母校”等情节显得真实可信。(3分)15.(5分)①敬佩(羡慕)之情。他以为父亲读过书,是个了不起的人。②感恩(感激)之情。他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未答出“感激、感恩”要点的,酌情扣分)
16.(4分)(符合)①③因为父亲是个没文化的农民,对虚拟的“母校”只能含糊其词。(2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问答,就是发问和回答。
生活中,也许最简单的一问一答,却在心中留下了最深的印痕。
历史上,执着的追问,或完满的回答,往往成为影响历史的大事件。
对此,你有何经历、见闻,或有何看法、感悟。请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解题】
可围绕“问答”谈 经历、见闻。既可写实,记叙、描写现实生活、历史时空或文艺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一问一答”事件或场景;也可虚构,合情合理地想象现实生活、历史时空或文艺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一问一答”事件或场景。需注意,考生应塑造出鲜明的或正面或反面的人物形象来。
可围绕“问答”谈 看法、感悟 。比如 , 可在文中 阐述“从简单的一问一答中,可以窥见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低”、“历史上深沉的一问一答有时也会影响历史的进程”、“生命因问答而精彩”、“只会自问,不善自答,并不利于成长与发展”等道理。
【范文】
何处故乡
“故乡 , 你的故乡 在哪里?”
每每有人这样问,新认识的朋友,火车上搭得上话的乘客,以及表格上的“籍贯”。
幼时的我每每复杂地解释:“我爸爸是外地人,妈妈是本地人。”然后支吾。我的故乡,是妈妈的故乡,还是爸爸的故乡?似乎都不是,两方亲戚带着陌生的脸,说着不同的方言。我迷茫着回避这样的问题。“大概是泉州吧。”我回答道。
后来上了小学,结识了真正的“咱厝人”,每当我抱歉地告诉他们自己听不懂闽南话,请他们说普通话时,他们总用看新奇事 物的目光 看着我 :“那你还回答说你是泉州人?”于是我就只能又一次重复那复杂的解释,然后又一次支吾:“大概是浙江吧。”我改了另一种回答。可真的是这样吗?极少回去的城市、四散如蒲公英的父亲那一族的人,以及那没有我插嘴余地的闲谈,似乎都与我无干,这样的碎片大约一样无法为我拼凑一幅叫做“故乡”的图画。
那么我的故乡到底在哪里呢?中学的我仍在追问,回哪里呢?不是那我不熟悉的浙江,亦不是这文化不通的福建,过年我也从不回“老家”———因为从没有鲜红的车票为我指示故乡的坐标。也许我没有所谓的故乡吧———但我的家在这里。
我熟知的只是“这里”,我只知道我的家、我的学校坐落在“这里”,我只知道我了解“这里”的街头巷尾,我只知道我在“这里”无数次地走过,我在“这里”生活、作息、成长。“这里”只是一个模糊的指向,然而在我眼中它却是清晰的。
这就是我的故乡吧!我与之发生了情感的交错,我曾在此活动,留下最深刻的印痕。
于是我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正解。故乡是一个饱含感情的名字,能被称作故乡的,应是一个人休养生息的净土。在这里,我记得街角的狗、墙头的花,我曾带着不同的心情走过这里。我清楚地知道,我站立的地方,我踏过的每一方土地,就是我的故乡。
“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
【文题解读】
这道作文题不难写,但入题容易出彩难。要学会选用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并能抓住一些别人没注意到的细节,重点从“怎么做”入手,增加适当的描写,夹叙夹议,有自己的反思与感悟。必须认真推敲文题中的两个关键词,即用心推敲“和谐”与“友善”,“和谐”与“诚信”,或“和谐”与“互助”之间的关系。行文时,一定要扣住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来写。
【考场佳作一】
和谐之美,美在诚信
◎福州一考生
那时,他只是一家家具店的一名普通的营业员。这天,店里来了一位贵妇,她想选购一张茶几。
他迎了上去,给她推荐了一款精美的长方形茶几。“嗯,不错,我喜欢这个!”贵妇听了他的介绍,再看了看茶几,很是满意。
正当贵妇准备付款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便问她:“太太,您家里有小孩吗?”
贵妇感到很奇怪:“有呀,有一个一岁多点的小孩,他刚学会走路。这跟茶几有关系吗?”
“请原谅我的冒昧。不过,这个问题跟您有相当大的关系。”他诚恳地说,“您想,您家小孩刚学会走路,如果碰到这种长方形的茶几,就会受伤,您最好还是买一款圆弧形的茶几。这样,即使小孩碰着了茶几,也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听了这些话,贵妇十分满意:“你想得真周到。谢谢你!那你这有这种圆弧形的茶几吗?”
他朝贵妇摊摊手,满脸歉意:“实在不好意思,本店暂时还真没有这种茶几。”
贵妇耸了耸肩,满是遗憾地准备离开。
这时,老板突然冲了过来,对他怒吼道:“看你都做了什么,到手的买卖黄了!你忘了你营业员的身份吗?”
“正是因为我没忘我是个营业员,所以我要讲诚信,诚信经营,要给客户讲清楚,免得发生意外。”他不卑不亢地回答老板。
老板还是很生气:“我要扣掉你这个月的所有奖金。”
“这很遗憾。但我还是会坚守诚信。”他一脸真诚地说。
正往外走的贵妇听到老板与他的对话,转身回来了,对老板说:“这款长方形的茶几我买下了。虽然我用不着,但我可以送给我的朋友。请你不要扣这位好营业员的奖金,奖金有价,但诚信无价,他的诚信,会让你的商场熠熠生辉。”
这位贵妇的话音刚落,围观的人群不约而同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一幕,被他的孩子深深地记在脑子里,他的孩子看到了和谐之美在于诚信。在以后的成长和创业道路上,他的孩子像他一样,始终恪守着诚信,用诚信赢得了朋友和商业伙伴的信赖,营造了众多商业和人生的和谐之美。
他的孩子是谁?就是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的始创者,曾被美国《幸福》杂志评为“美国最成功企业家”的奥尔森。
【评点】
1.形式新颖,构思别致。全文采用故事体,通过讲述奥尔森父亲讲诚信的故事,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和谐之美在于诚信的主题。
2.设置悬念,引人注意。全文采用第三人称,只是到了最后才点出其姓名。如此设计,自是制造悬念,吊人胃口,很好地增加了文字的吸引力和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场佳作二】
和谐之美,美在诚信
◎福州一考生
诚信恰似路边的小花,默默无闻地点缀着和谐生活的美丽。
——题记
那朵诚信之花啊,我曾在老人口中听说过。
“哎哟,我又忘记锁门了,还是从前方便啊。”听到邻居老婆婆说这句话,我不禁纳闷,追问下去。原来,从前的村子里从不装什么防盗门、防盗窗,甚至连锁都没有,一根系在门前的红绳子比什么都管用。村民们来来往往,从没有人家里的东西丢失过,家门关不关也无所谓。可世风日下,人与人之间开始攀比嫉妒,盗窃欺骗,这就是人们失去诚信的开始。
多想回到那个民风淳朴的年代,看诚信之花羞涩地打着骨朵儿,映衬出乡村的和谐之美。
那朵诚信之花啊,我曾在街头看见过。
一度反感家门前那位卖豆腐的阿姨,总觉得那豆腐里掺了假。出门时,她总笑呵呵地向我打招呼。直到那天,我改变了看法。
我极不情愿地下楼帮妈妈买豆腐,撞见了这一幕。那位阿姨正向一位中年人跑去,手里提着一袋豆腐,见那中年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我心里得意起来:看,露馅了吧,缺斤少两的买卖总会吃亏的。于是我走了上前,却听到阿姨说:“实在不好意思呀,刚才下雨路滑,有些豆腐都碎成渣了,现在我再拿一袋给您,放心,不收钱。”这句话一说完,我就愧疚地低下了头,原来还是有讲诚信的商家的。
多想再见到那位豆腐阿姨的微笑,看诚信之花含苞待放,点亮生活的和谐之美。
那朵诚信之花啊,我曾亲自拾起。
我鼓起勇气,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老……老师,这是我弄坏的。”忍受不了内心的谴责,我终于说出了真相。在一片嬉笑打闹中,我失手弄坏教室里的公物,在没人承认的情况下,老师就笃定地指向另一个人。看着我的代罪羊替我承担过错,我心乱如麻,几番内心挣扎,犹豫踌躇之后,我承认了错误。令我意外的是,竟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走在诚信的道路上,满怀欣喜。
多想让人人都拥有诚信,看千万朵花儿悄然绽放,绽放出整个社会的和谐之美。
诚信没有重量,如果你能发现它所带来的和谐之美,它将变得重如泰山;诚信没有价格,如果你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和谐之美,它将是无价珍宝。只要人人都讲诚信,那无数的诚信之花会吐露芬芳,将绽放出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之美。
【评点】
文章围绕关键词“诚信”与“和谐”,串接起三个关于“诚信”与“和谐”的小故事,描绘出充满正能量的画面,并以“那朵诚信之花啊……”的句式为依托,在每个故事前织就一个段首句,形成一咏三叹的奇效。而且,每个故事片段由两部分构成,前面记叙描写,后面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文章显出声情并茂之美。
期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如果你是美国公民,你投票赞成华盛顿为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总统的理由是
A.他的名字与美国首都名称相似
B.他起草了《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 C.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
D.他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2.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 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B.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 C.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D.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3.在共和国时代,克伦威尔建立起独裁统治,华盛顿则完善了总统制,这两种行为
A.都属于符合本国国情的举措 B.前者背离了资产阶级革命目标 C.都是为了强化个人权力 D.后者行为被其他国家仿效
4.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完成统一的实力 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 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
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5.以下对康熙历史功过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打击分裂割据势力,维护统一③康熙没有敏锐地洞察到西方社会的巨变④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的美德”。下列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
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B.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 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 D.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原则
7.柏拉图指出:遵守习惯和法律是掌权者的首要职责;习惯和传统法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真知识;尊重法律。他还提出要用法律来规制掌权者“有限所得与无限贪欲间的尖锐矛盾”。这说明柏拉图()A.寻求城邦管理的有序性 B.认为法律源自生活习惯 C.最早提出权力制衡理论 D.把遵守法律作为美德
8.斯宾格勒在《西方的衰落》中这样评价拿破仑:“拿破仑一生含辛茹苦,不是为了他自己,不是为了法国,而是为了未来。”这里评价的着眼点是()
A.拿破仑的人格魅力 C.拿破仑的民族意识 B.拿破仑的远见卓识 D.拿破仑活动的进步性
9.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
第1页,共11页 A.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B.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C.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D.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
“我宁愿要一个懂得自己的战斗目标、10.克伦威尔说:热爱所认识的东西的布衣粗服,”材料反映克伦威尔选拔军官的标准是()而不要你们称为‘绅士’而别无优点的将领。A.出身于下层的普通百姓 B.乡绅
C.不考虑出身但有才干、有奋斗目标 D.能听从克伦威尔的指挥
11.护国政府统治时期,英国政权的实质是()
A.封建专制统治 C.封建开明君主政权 B.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D.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12.钱乘旦先生在其《英国通史》中说,英国革命“以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最/终却不得不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这里面是否有内在的必然性?”上文中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A.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B.詹姆斯二世威廉三世 C.克伦威尔乔治一世 D.威廉三世乔治一世
13.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这说明
①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②康熙崇尚儒家文化③“尊孔”有利于巩固清朝统治④康熙注意缓和满汉矛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 C.儒法并重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D.“存百姓”的思想
15.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 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 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 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 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17.下图为油画《拿破仑加冕》,它描绘了拿破仑不是等待教皇为他戴上皇冠,而是从教皇手中接过皇冠自己戴上的场景。这一细节反映了拿破仑认为()
A.皇权需要教权但不臣服于教权 B.皇权完全凌驾于教权之上 C.教权完全凌驾于皇权之上 D.皇权和教权完全平等 A.①② B.③④
第2页,共11页
18.英国革命中出现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法国出现拿破仑帝国,这主要是由于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 C.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的需要 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19.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以下说法不符合唐太宗对外政策的是
A.唐政府设置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机构
B.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 C.唐太宗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
D.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允许官吏加重税收 2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1.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2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唯物主义观点
23.《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
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24.秦始皇历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25.一位清朝皇帝曾赋诗言志:“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诗中壮志因何事而发?()A.抗击沙俄入侵 B.设置伊犁将军 C.平定准噶尔叛乱 D.收复台湾
26.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这是因为()
①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②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 ③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④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27.“他们(秦始皇、唐太宗)在位期间,或创立新制,开拓疆土;或知人善任,对外开放。这些举措顺应了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然,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还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
”上述材料对历史人物评价体现的史学方法是行专制集权,强化对人民的控制。()
第3页,共11页 A.两位皇帝都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B.将人物活动分成若干阶段进行评价 C.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实事求是评价 D.坚持历史评价优先,辅以道德评价
雍也》篇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8.《论语·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思想()A.仁者爱人 B.和而不同 C.中庸之道 D.克己复礼
阐述的原则是: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9.《拿破仑法典》它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把启蒙思想的原则规定下来 B.奠定资本主义社会立法基础 C.推动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确立 D.摧毁了法国小农土地所有制
“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回答颜渊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30.学生向孔子问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回答仲弓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回答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孔子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B.孔子根据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解释 C.体现了孔子在处事原则上“中庸之道”的思想 D.孔子论证了“仁”和“礼”的辩证关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第4页,共11页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各做各的事。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材料二 孔子主张“仁”,在政治上要求施行仁政,而施行仁政的关键在于“举贤人”。“内圣外王”就是他提出的一个理想贤人的标准。“内圣”,就是要具有高度的道德修养的人。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有哪些特点?该如何评价他的理想国思想?
(2)材料一中柏拉图的思想与材料二中儒家的“内圣外王”理论有何异同?
33.【中外历史人物评述】(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到1812年,国内已有200多家机械纺纱厂。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50%。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农业发展也很快。……城市的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王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 ……(拿破仑)将法国分为九十八个行政区,它们彼此都不是独立的,也
第5页,共11页 是受到中央的控制,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针对革命后,国家仍然存在的激进要求,城市平民和工人风潮以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一律加以镇压,但保持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分封新贵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和宫廷仪式。
——《世界通史》剑桥版
材料三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546条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得扩张至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而产生或附加之物。
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拿破仑法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帝国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实施材料二中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基本原则。(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拿破仑对法国做出的贡献和法兰西帝国的性质。(3分)
第6页,共11页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D 8.A 15.C 22.B 29.D 2.D 9.B 16.D 23.A 30.B 3.A 10.C 17.A 24.D
4.D 11.D 18.C 25.D 5.D 12.A 19.B 26.A 6.A 13.B 20.B 27.C 7.A 14.D 21.C 28.C
31.(1)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平定三藩之乱。形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维护了国家统一。(3)专权、勤政。
32.(1)特点:理想国居民按能力分三等;各等级恪尽其职;由哲学王统治(或哲学家担任国王,或统治者应该接受哲学训练);国家和谐、正义(回答其中三点得3分)
评价:理想国要求合理的社会分工,要求统治者应具有智慧和具备治理国家的知识,强调社会和谐有序,影响深远(3分);但这是一种乌托邦思想,在当时难以实现(1分)(本小题总分4分)
(2)同:都是要培养理想的统治者(或都主张贤人统治);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和谐有序;都偏于理想化,在当时社会都未能真正实现(或在历史进程中都没有完整意义地实施过);两者的政治主张都对后世影响深远。(回答其中两点得4分)
异:柏拉图从知识层面考虑,强调统治者应该有智慧,会治理国家(或);而孔子则从道德层面出发,强调君主要具有高度的道德修养,恪守伦理。(4分)
33.(1)原因:使用机器生产;变革封建生产关系;向农业渗透资本。(任答2点,共2分)(2)目的:加强国家对地方管理;恢复社会秩序;服务于帝制(或巩固统治)。(3分)(3)原则: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契约等同法律效力原则。(2分)(4)贡献: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稳定了法国资本主义的秩序;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任答2点,共2分)性质:资产阶级的军事专政。(1分)【解析】
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1.本题考查对华盛顿总统的评价,华盛顿总统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他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并为美国的D符合题意;A项与华盛顿总统贡献无关,民主建设作出了贡献,可排除;《独立宣言》是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故B项表述错误;C项只是叙述了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这个事实,与他是否受尊敬没有关系。故选D。
2.本题考查对唐太宗的掌握,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唐太宗的这段话,通过比喻深刻地说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这是其本意,并不仅仅探讨君与民的关系,这种关系决不是因果关系,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统治者,他不可能代表人民的利益,所以D正确,AC错误;B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D。
3.本题考查对克伦威尔和华盛顿这两个人物的认识,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时代背景分析,克伦威尔时代,政局不稳,面临旧势力反扑,所以建立起独裁统治;华盛顿时代大局已定,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所以完善了总统制。所以两者都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制,A符合题意;C不符合史实;BD不符合设问“这两种行为”。故选A。
第7页,共11页 4.本题考查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可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中,ABC三项均是重要的因素,但只有D项才是根本原因。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5.本题考查对康熙帝的认识,旨在考查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康熙帝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在位时期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维护统一;但是康熙帝没有敏锐地觉察到西方社会的巨变。所以包含①②③④的D正确,排除ABC。故选D。
6.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孔子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比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信息可见,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均主张中庸之道,反对极端思想,可见两人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故A项正确;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文明的创新转型时期,而亚里士多德所处的古希腊时代有文明创新但没有转型,古希腊之后被亚历山大帝国和后来的罗马帝国征服,故B项错误;C项所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而亚里士多德批判继承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思想,主张民主政治与法制的结合的治国理念,故D项错误。故选A。
7.依据题干“提出要用法律来规制掌权者有限所得与无限贪欲间的尖锐矛盾”可以看出柏拉图寻求城邦管理的有序性,故A项正确.B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最早提出权力制衡理论是英国洛克的分权学说,故C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需要掌握柏拉图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提出要用法律来规制掌权者有限所得与无限贪欲间的尖锐矛盾”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考查对柏拉图的思想主张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略
9.本题考查的基础知识是拿破仑的上台,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时势造英雄”,拿破仑上台虽有偶然性,但从当时形势的发展来看却是历史的必然,B项正确,D项错误;AC两项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故选B。10.略
11.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护国政府统治”时期是克伦威尔在位时期,他推行的是军事独裁统治,此时期的政权属于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封建开明君主政权均与克伦威尔在位时期政体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BC。故选D。12.略
13.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康熙帝的相关治国思想主张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曲阜孔庙实际上是儒家文化的象征,而儒家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康熙帝的行为体现了对汉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可以争取汉族官僚地主的支持,有利于加强统治;这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尤其是满汉之间的团结都有积极意义。综上可知②③④项符合材料的描述,符合题意,即B项正确;透过现象看本质,康熙帝的行为主要是政治行为,因此并不能体现是否“善于学习和创新”的问题,①错误,据此排除含有①的ACD三项。故选B。
14.本题主要考查对唐太宗的民本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正确解答本题,即在于把握住核心信息“本根不摇”、“百姓何得不安乐乎”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民贵君轻”,无从体现;BC两项属于无关项,排除;进一步可知,材料的核心,即体现一定的民本思想,D项符合史实。故选D。
15.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题中材料是对唐初贞观之治的记载,虽然有过分美化之嫌,但也基本能够反映唐初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排除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说法均正确,排除 ABD。故选C。
第8页,共11页
16.本题主要考查对柏拉图的思想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国家的公民分为三个等级: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所以他设想的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富于智慧和理性的学者,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史实。故选D。
17.本题考查拿破仑称帝,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它描绘了拿破仑不是等待教皇为他戴上皇冠,而是从教皇手中接过皇冠自己戴上的场景”可知A正确;BCD均表述绝对,故排除。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简单的知识迁移能力。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与拿破仑称帝都与当时的政局有关,英国是在王党势力叛乱、人民起义的情况下发生的,法国则是在督政府软弱无能,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打败反法同盟的情况下出现的,故C符合题意;ABD均与史实不符。故选C。
19.略
20.本题考查柏拉图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真实的,理念是万物的本源,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中,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理念。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显然柏拉图的“理念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21.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的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题目中未提及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故无法得出ABD三项的结论;由题目中的信息“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郡县政治)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可知郡县制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选C。
22.本题考查柏拉图的思想以及唯心主义知识点。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和基础,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客观精神决定一切。故柏拉图的“理念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B正确;ACD与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不同,故排除。故选B。
23.依据题干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知,说明孔子重视尊卑秩序,维护周朝礼制,故A项正确.
仁政是孟子的主张,故B项错误.
教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为政以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需要掌握孔子维护周礼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考查对孔子维护周礼的思想主张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4.本题考查对秦始皇的评价。根据所学知识不同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对同一事物的评价的结果是不同的。对秦始皇的评价之所以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主要是材料中的董仲舒和唐太宗的出发点和标准不同,所以造成了对秦始皇的不同评价。董仲舒为了推行儒家思想,所以要批判秦始皇的暴政,而唐太宗是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去评价的秦始皇。故选D。
25.本题主要考查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帝,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结合相关所学答题的能力。由诗中的“岛门”、“九壤同”可知此事应为台湾的光复,故本题应选D项;ABC两项均发生于西北大陆,项发生于东北大陆、与题目中的信息“岛门”不符,故排除。故选D。
26.本题考查华盛顿,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华盛顿是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完善了民主法制,他和其他人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开创了美国近代民主制度;作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他贯彻了宪法,并在两任后自愿离任,留下了个好的民主传统。故选A。
第9页,共11页 27.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这些举措顺应了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还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强化对人民的控制”的材料信息,结合教材中所学的关于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可知,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依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去研究、分析、评判,故C符合题意;A项是具体评价,不是评价方法,应排除;题干没有体现分阶段评价,B项错误,排除;题干属于历史评价,没有体现出道德评价,故排除D项。故选C。28.略
29.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法典》的历史作用,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拿破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的积极成果,它起到了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所以ABC三项表述均是其积极的影响,但不符合题干“历史作用不包括”;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法国大革命期间允许小农土地私有制存在的史实,故选D。30.略。
31.(1)本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大意是:于是命令丞相隈状、王绾规范长度和容积,把那些不统一的和有欠缺疑问的,都明确和统一它们。据此可知:秦始皇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的做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本题考查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事件是指平定三藩之乱;依据材料“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雏,详细商榷后定”可知这使康熙养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意义主要是“维护了国家统一”。(3)本题考查秦始皇和康熙帝为政的共同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不看完不休息”等可知,秦始皇具有“专权”“勤政”风格;依据材料四“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可知康熙帝也具有”专权”“勤政”风格。学生据此得出结论。
32.(1)本题考查柏拉图的理想国,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从理想国的构成以及职责角度分析作答。依据“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各做各的事”得出:理想国居民按能力分三等;各等级恪尽其职;依据“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得出:由哲学王统治;国家和谐、正义。第二小问,从当时的现实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柏拉图思想的理解,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材料已经详细讲述了柏拉图的哲学家王的主张与孔子的内圣外王的理论异同之处,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33.(1)本题考查了拿破仑时代法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材料一中文字内容可以看出推动法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使用机器生产;变革封建生产关系;向农业渗透资本。
(2)本题考查了拿破仑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目的,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文字“也是受到中央的控制,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能够说明拿破仑实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国家对地方管理;恢复社会秩序;服务于帝制(或巩固统治)。
第10页,共11页
(3)本题考查了《拿破仑法典》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三法律条文内容中可以看出《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基本原则是: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契约等同法律效力原则。
(4)本题考查了拿破仑的历史贡献和法兰西帝国的性质,旨在考查学生通过总结概括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总结上述材料的内容可以总结出拿破仑对法国做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稳定了法国资本主义的秩序;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拿破仑制定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能够得出法兰西帝国的资产阶级的军事专政属性。
我是从什么时候懂得分享的?是从姐姐分苹果的那一次吗?是从外公外婆分荷包蛋的那一次吗?
那一次,姐姐脸上的笑容像太阳和花儿一样绚烂,她从包里掏出一个青红相间的大苹果,用袖子擦了擦,然后笑着递给我。我狠狠地咬上一大口后还给她,紧张兮兮的盯着苹果和姐姐的脸,当姐姐很淑女地咬了一口又递给我时,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又在姐姐含笑的目光下再咬一大口„„
我从小一直生活在外公外婆家。乡下的生活简单而朴素,但是简朴的生活中也有爱和快乐。记忆中外婆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和外公,而她自己总舍不得吃的。记得有一次,祖孙三人一起吃着晚饭,气氛和谐而宁静。晚饭很简单,一人一碗面条,我和外公的碗里各有一个荷包蛋,而外婆的碗里却没有。外公发现后,像往常一样,用筷子把他碗里的荷包蛋夹成两半,将另一半夹到外婆的碗里。“你要多吃一点。还是你吃吧。”外婆边说边把那一半蛋又夹回到外公的碗里。外公怎么会肯让呢!于是,夹起来又放到外婆的碗里。就这样,谦让了半天,最后外婆又像往常一样把那半块荷包蛋夹到我碗里:“你正在长身体,你吃了它。”
看着慈祥而清瘦的外婆,我觉得自己不应该接受这半块荷包蛋,脑袋里在迅速地盘算着怎么才能把它轻松地送出去,突然一个激灵,想起了从书上看到的一招,于是计上心来。
“蛋好咸啦!”我夹一小块尝了尝,然后对外婆叫喊道。
“好咸?”外婆惊奇地看着我。
“不信?你尝!”我边说着,边迅速地把那半个荷包蛋转移到外婆的碗里。
外婆尝了一小口,正要说什么,突然看见我在偷笑,立即就明白了我的计谋,“你这个小精怪!”说着,就要把蛋弄回我碗里。
“我顶多只要一半,不然我一点都不要。”我撒娇道。
最后,外婆没法,只得和我分享了那半块荷包蛋。
那天晚上,是我生平第一次主动与人分享东西。在泛黄的灯光下,我们祖孙三人静静地吃着,可我觉得空气中充满了爱和关怀„„
那一天,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分享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阅卷简批】
文章作者以疑问开篇,说是问,同时也是回答。指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紧扣文题,丝毫不怠慢。
后文作者将自己的记忆娓娓道出,以小见大,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记述而表达自己的主旨,轻松自然,通俗易懂。作者在言辞上趋于生活实际,有着反璞归真的见效。心理描写颇为细腻,人物的刻画自然、生活。结尾处呼照开头,再次点明题意。
[发展等级]
本试卷为题卡分离,其中试题卷6页,共32小题,满分1OO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l-12题为思想品德.13-24题为历史。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3.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说:“抢劫已成为一种日常行为,小至小资家庭的钱匣,大至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直到被塞满的裤子不堪负重,坠至脚踝处。”英法联军的这一掠夺行为出现在(B)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解答】依据材料中的1861年可知,英法联军的这一掠夺行为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故选B。
14.油画《地道战》(见右图)歌颂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地道战的故事发生在(C)A.五四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答】地道战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选C。
15.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B)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解答】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898年再据所学知,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故选B。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决定最早写进(A)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十二大政治报告
【解答】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这一决定最早写进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选A。
17.2018年5月,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称赞我国许多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
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其中的杰出代表有“两弹元勋”(B)A.袁隆平B.邓稼先 C.王进喜 D.焦裕禄
【解答】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人物是邓稼先。其他人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出版业告别千年的活字印刷,迎来了激光照排的光电新时代,发明人王选被誉为“当代毕异”。这反映了我国(D)A.航天技术的成就 B.生物技术的成就 C.能源技术的成就 D.信息技术的成就
【解答】激光照排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因此,这反映了我国信息技术的成就。故选D。
1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伦敦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
A.刺激英国工商业发展 C.意大利商业地位上升 B.欧洲手工工场兴起 D.早期殖民掠夺开始 【解答】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刺激英国工商业发展。A符合题意。故选A。
20.1890年,以天皇名义发布《教育敕语》,强调“采西邦科学之知识,以尊于封建武士之精神。”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C)
A.美国南北战争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解答】依据材料中的“天皇”可知,指向的是日本。故选C。
21.列宁说:“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理论是由两位学者兼战士创造的,这两个人的关系超过了一切古老的传说中最动人的友谊的故事。”这两个人是(D)
A.法拉第和爱迪生 B.卢梭和伏尔泰 C.牛顿和爱因斯坦 D.马克思和恩格斯 【解答】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无产阶级”可知这两位学者指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故选D。
22.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A)
A.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赫鲁晓夫的改革 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可知,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故选A。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缓缓降落”,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冷战开始的标志是(C)
A.“北约”组织的建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古巴导弹危机发生
【解答】本题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冷战开始。C符合题意。故选C。
24.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与这一事件相关的会议是(D)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设 D.联合国大会
【解答】本题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8小题,共52分,25-28题为思想品德,29-32题为历史。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o(7分)
材料一 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外国报纸宣称:“中国能开凿关沟段(京张铁路的难点)之工程师尚未诞生于世!”詹天佑毅然承担了这项具有国际影响的筑路工程,他经常勉励工程人员:“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詹天佑不畏艰险,实地考察勘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确保了行车安全。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材料二 詹天佑还先后从事川汉、粤汉等铁路的修筑。詹天佑说:“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日富、日强,首赖工学。”他发起组织“中华工程师会”,为培养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而不懈努力。詹天佑亲自编撰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告青年工学蒙》等论著,这些著作在中国工程技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詹天佑为中国铁路工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4分。回答2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詹天佑身上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3分。回答2点)
【解答】(1)本问考查归纳概括能力。由“詹天佑毅然承担了这项具有国际影响的筑路工程,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可以看出,詹天佑的贡献是主持设计和修建了京张铁路。由“他发起组织中华工程师会,为培养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而不懈努力”可以看出,詹天佑的贡献是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2)本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答案】(1)主持设计和修建了京张铁路;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2)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险,勇于探索。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一1979-1984年我国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55%,农业总产值增长68%,粮食总产量增长34%。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亿吨,登上一个新台阶。1980-1984年,我国在农产品出口上获得了近40亿美元的外贸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84年的355元。
材料二 2004年,我国免征了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同时,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其他省份进行降低农业税税率试点。在此基础上,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奈倒》,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从此,中国农民告剐绵延了二千六百年的“皇粮国税”。与1999年比较,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全国农村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250亿元,平均减负率这8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分。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2分)【解答】(1)本题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表达了20世界80年代农村取得的成就,借此考查时代背景。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取消农业税主要对农村、农民和国家产生积极影响,要注意答题角度。
【答案】(1)改革开放的实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城乡互动和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材料一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几乎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他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英国外交官写道:“我们读到的尽是那些一味鼓吹打仗的文章,战争影响到所有的人。”英国、法国认为,“德国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
材料二 第一班世界大战期间,有900万军人牺牲在战场上,大约1OOO万平民在战争中饿死或病死。战争后期,一位女大学生写道,“只有邪恶和邪恶的化身才是这场战争的主宰。“荣耀、光荣、”勇敢或神圣等字眼变得可憎。”为了应付战争开支,俄国沙皇政府大借外债,许多城市发生饥荒.1917年3月,俄国人民举行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2分)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国家人民带来了哪些影响?(3分。回答2点)
【解答】(1)本问考查概括材料的能力。结合材料中各国的表态不难得出答案。
(2)本问考查概括材料的能力。考查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作答,同时又要结合材料概括,不能只依据所学知识。
【答案】(1)支持态度;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一战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战引发了一些国家的革命。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一1970-1990年,世界贸易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1998年,世界商品贸易额达到54148亿美元;2000年,垒球有跨国公司6.3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
们控制着40%的世界生产、60t70的世界贸易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
材料二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992年,联合国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50个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公妁》,这出会议使各国对可持续发展达成了共识。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例1 (1) 等腰△ABC的两边长为2和5, 则第三边长为____.
(2) 一个铝质三角形框架三条边长分别为24cm、30cm、36cm, 要做一个与它相似的铝质三角形框架, 现有长为27cm、45cm的两根铝材, 要求以其中的一根为一边, 从另一根上截下两段 (允许有余料) 作为另外两边.截法有 ()
A.0种B.1种C.2种D.3种
失误诊断: (1) 忽视三角形的存在性这个隐含条件, 误认为第三边也可以为2, 出现2或5的错误答案, 其实由2, 2, 5的三条线段围不了三角形, 而由2, 5, 5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 所以正确答案为5.
(2) 忽视实际问题解的存在性这个隐含条件, 简单地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得出有三种可能而误选D.事实上, 本题中有两个隐含条件, 一是由两根铝材的长为27cm、45cm可知, 只能将45cm的铝材分为两部分, 否则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就小于第三边了.二是由两个三角形相似和已知三角形框架三条边长分别为24cm、30cm、36cm, 可以得到要做的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4:5:6.设要做的三角形三边为4xcm, 5xcm, 6xcm, 若4x=27, 则5x+6x=11x>45, 舍去;若5x=27, 则4x+6x=10x>45, 舍去;若6x=27, 则4x+5x=9x<45, 满足要求.所以, 只有一种截法, 选B.本题只要求判断截法的存在性, 不需要具体求出三边的长度, 减少了计算量, 较有新意.
复习启示:对于数学问题,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挖掘出隐含条件, 并灵活应用隐含条件来解决问题.在总复习阶段, 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通过典型问题的探讨, 从数、式、图形中汲取有用的信息, 并对它们灵活地进行取舍、建构, 为顺利解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面对有多种可能性的问题, 正确分类是避免因考虑不周造成漏解的良策.
例2 (压轴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直线y=kx+b (k为常数且k≠0) 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 ⊙O半径为个单位长度.
(1) 略. (2) 设, 直线y=kx+b将圆周分成两段弧长的比为1∶2, 求b的值.
失误诊断:在求b的值时, 由于考虑不周, 只考虑到如图所示的直线的情况, 忽视了过第二、三、四象限且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也可以将圆周分成1∶2的两段弧长, 出现了漏解现象.正确解法是分类讨论, 为简化解题过程, 可以将两种情况结合起来, 视OB=b即可.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C)A.人民代表大会制 B.人民当家作主 C.中国共产党领导 D.实行依法治国
2.201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获得2017国家最高科学技奖的是(D)
A.谢家麟、于敏 B.谷超豪、张存浩 C.赵忠贤、屠呦呦 D.王泽山、侯云德
3.因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2017 年 12 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获得了(B)A.保护地球奖 B.地球卫士奖 C.绿色环保奖 D.诺贝尔地球奖
2018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正式写入宪法;会议举行了隆重的宪法宣誓仪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进行宪法宣誓。回答 4-5 题。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关系是(D)A.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B.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C.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D.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5.公职人员的宪法宣哲有利于(B)①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②提高宪法地位,增强宪法权威 ③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宪法尊严 ④自觉遵守宪法,参与宪法修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曾小勇,温岭市箬横派出所所长,获“浙江省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一生诠释了好人的定义。回答 6-7 题。
6.在成绩面前,他反复要求自已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曾小勇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是(A)A.自我观察 B.目标升华 C.他人评价 D.集体评价
7.有一次,外来务工者发生了车祸急需手术费,他立即筹备了 2 万元急救,并安慰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活着就有希望!”曾小勇的事迹告诉我们要(C)①懂得与人为善 ②恪守诚信原则 ③尊重他人生命 ④学会面对挫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明朝学者宋濂小时候家贫好学,经常借书自学。有一次时值隆冬,滴水成冰,他为了在约定时间内归还,抄书至半夜。这一故事启示我们要(A)A.诚实守信,做一个诚信的人 B.宽以待人,做一个友善的人 C.关爱他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D.忠于职守,做一个敬业的人
9.在学校排球赛中,九(1)班主力队员发挥欠佳,再加上对方球队配合默契,导致比赛失败。但通过这次比赛,队员们的球技还是有所提升。这说明(B)①合作与竞争是水火不相容的 ②竞争促使我们提高技术水平③合作大大增加了成功的可能 ④竞争会使胜者滋生骄做情绪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D)
A.
B. C. D.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4分)
11.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交警部门开发了一套人脸识别系统,通过视频检测行人闯红灯的行为,滚动播放并曝光违法者的个人信息。经过阶段性的整治,行人闯红灯现象明显减少。
材料二:2017年9月,黄岩区人民法院宣判首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罪犯何某通过多种渠道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150多万条,出售给陈某、牛某等人获利。何某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5万元。(1)材料一中行人的行为属于哪一性质的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2)根据材料一,判断交警部门是否侵犯公民的隐私权?请说明理由。(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认识。【答案】(1)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
(2)未侵犯隐私权,交警部门在严格执法,是在维护公共利益。
(3)第一,国家制定。第二,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第三,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由此看出,法律与其他规章制度、伦理道德有着显著的区别。法律的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它是特殊行为规范。
12.九年级(1)班以“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收集信息】第一小组通过查找收集到以下信息。
(1)根据材料指出党在农村政策的不断调整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有利于实现近期的什么奋斗目标?
【探究分析】第二小组通过整理获取的 2017 年数据。
注:思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食品支出所占比重越小,说明生活越富足。
(2)结合资料,运用国情知识分析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归纳提升】第三小组通过采访收集到的资料。
(3)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在资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组织、领导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我国生产力发展还很不平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有利于不断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共同富裕。
【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试卷】推荐阅读:
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福建泉州07-04
福建省装配钳工技师理论试卷题库10-03
2022福建高三质检作文06-30
2022福建高考零分作文11-02
我的家乡福建泉州小学生作文10-05
福建省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10-23
福建省2016年司法考试《司法制度》试题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