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基本思路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思路(精选9篇)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思路 篇1

大冶三中

石福广

摘要:在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全国上下一片“减负”声中,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要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差,是大家所公认的,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呢?这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来。我一直在农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对农村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一些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绪严重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全是。在二十多年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生涯中,我一直不断的探讨研究,努力寻求解决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办法,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及亲身体会,提出一些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一、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剖析

1、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运用“学导结合”教学模式己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和应用,如今教师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等,更加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及高效课堂的有效性。

2、努力解决数学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急功近利和狭隘性、效率低、质量差。教师们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向着应急和实用的功利方向发展,进而导致数学课堂教学的狭隘性。主要表现在:

(1)在教学目标上,存在围绕考试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学目标比较单一,仅“双基”目标比较明确,能力目标模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虚化甚至缺失。

(2)在题海战术上。教师大量布置作业,试卷满天飞。教师不加选择地抛给学生做,学生做得天昏地暗,漫无目的地做,一题接一题地做。学生成为做题机器,思想麻木,甚至晚上要做到十二点,哪有时间归纳做题的方法、技巧。同类题的分析比较,教师认为题目做得多了,各种类型的题目见多了,方法总会练成的。题海茫茫,新题型层出不穷,能做得完吗?

(3)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以考定学,以考定教的问题。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教学内容缺乏思想性,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较少,不能充分挖掘情感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开放性,不能广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效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梳理,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缺乏实践性,学生理性学习至上,感性体验贫乏,动手操作少,实践能力差。

(4)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存在着重视传递、忽视生成的问题。教师包办过多,指导过细;学生被动接受,不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决定问题与提出问题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没有自主提出问题的实践与机会。

(5)在教学评价上,存在着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考试成绩忽视素质发展的问题。教学评价不能广泛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潜质特长、进步提高等方面的因素,忽视学生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与水平。

急功近利,狭隘的课堂教学严重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它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会出现高分的学生群体。

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1.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制定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率。

2、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

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主题为“学会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共享,学会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3、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①落实“三维目标”。

②探究体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③展示交流:提供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

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善于思考,克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悠闲学习、低头听课、机械记忆等不良习惯。这是每—节课、每—位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解决策略

能构建“自学探究—展示答疑—拓展归纳—练习检测”的初中数学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就能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构建了“和谐高效”课堂,那就实现了一种至高的课堂教学境界,是一种具有生命品位的课堂文化,是一种理性的课堂价值追求。根据实际情况,经过深入细致地调研和讨论,初步制定出课堂教学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新授课基本流程:

自主探究→尝试应用→成果展示→补偿提高(一)、自主探究

1、情境设计目的: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素材。

操作要求:问题的设计要体现现实性、兴趣性、挑战性,并且给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合作、交流的空间。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来源于已有的数学知识,必须包含本节课中要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形式上可以是问题、活动,实验等。

2、自主学习目的:针对情境设计提供的问题,让学生自主生成学习,达到体验探索、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操作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个别引导中下等生完成情境设计中的问题。学生要反思总结问题中所蕴含的知识与方法。

3、组内交流目的:通过自主学习中所发现的知识点、方法、规律或疑问进行交流合作,达到知识生成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能讲、敢问、善思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

操作要求;学生组内全员参与,组长督促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规范要求。

(二)、尝试应用

1、自我尝试目的:学生根据己生成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问题,能初步运用所学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操作要求:题目设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问题完全放给学生自主解决。

2、自我反思目的:针对自我尝试所完成的问题,让学生总结问题解决时所用到的知识点、方法规律,问题解决策略及易错点。

操作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并写出自己所反思的内容,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问题。

3、组内交流目的:让学生根据自我反思、交流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技巧、创新思路和未能解决的问题,为成果展示奠定基础。

操作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成果展示目的:通过成果的展示,进行思维碰撞,点燃创新火花,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操作要求:以一组为主,其它组补充完善,内容是运用的知识、方法、规律,同时也可以展示典型问题、—题多解、一题多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总结提升问题解决的深度和广度。(四)、补偿提高目的:对前几个环节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高。

操作要求:可在备课过程中预设部分问题.同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灵活设置问题. 注意:前两个环节教师只可做个别指导,不可集中讲解。

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仍存有一定的缺陷,如对模式的应用部分教师只套用模式,而缺乏高质量的应用;对课堂气氛的构建不能达到期望中的真正和谐。因此,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是如何有效实施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纲导学、以学定教;二是如何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有机结合,在更高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成长,在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养合格学生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思路 篇2

一、实现选题的最优化

解题教学的第一步是选择和设计复习题, 这是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 可以提高效率, 做到事半功倍;否则只会加重师生负担, 而收效甚微。怎样优化问题的选择和设计呢?

1. 紧靠新考纲和教学要求

选题要依考纲和江苏省的教学要求进行, 尤其是新教材中要求发生重大变化的部分。例如, 圆锥曲线这一部分中的“双曲线, 抛物线”, 课程标准的能力层次是“了解”, 考试大纲是A级, 所以我们在选题的时候要改变老思路, 降低难度。对这些差别, 教师一定要了然于心, 并把自己的理解体现于选题中。

2. 整合课本资源

高考命题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以考纲为准, 以教材为本”。课本中例题、习题的设置, 体现着本节知识应达到的能力要求。虽然高考数学试题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 但每次对高考试卷分析时不难发现, 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 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 撇开课本进行复习, 不管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不可取的做法。对课本例题和习题的整合, 做到旧题新解、熟题重温, 可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和乐趣。

3. 重视“双基”训练

所谓“双基”, 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新课程重新审视“双基”,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如把最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算法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如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支枝末节的内容;因而在选取复习题时应注意充实“双基”题型, 不要急于求成, 好高骛远, 抓了高深的, 丢了基本的。

4. 注意容量适当

新课标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个“紧”字, 高一、高二讲授新课“紧”, 高三数学总复习更“紧”。原因是新课标新增加了不少内容, 如必修部分的函数与方程、三视图、算法初步、几何概型等;选修部分的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定积分、回归分析、独立性检验、茎叶图等。要做到化“紧”为“松”, 选取复习题时一定要容量适当。如果采取题海战术, 就会出现“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局面。

当然, 每一个小专题, 每一个考点要有一定的复习题, 这是毫无疑问的。熟能生巧, 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数量后, 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 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

5. 体现知识的交汇点

课本上每章的习题往往是为巩固本章内容而设置的, 所用知识相对比较单一。而在学生学完各个知识点后, 在复习时往往忽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这时, 教师对知识交汇点的问题应予以重视, 应适当加强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况且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命题, 使对数学能力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是高考常用的方法。

二、重视讲题的实效性

讲题是解题教学的核心内容, 如何讲解才能让学生受到最好的启发呢?

1. 多小结

从大的方面来讲, 讲题时要归纳总结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函数与方程思想, 化归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等。主要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公式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教给学生一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有助于他们从宏观上把握解题思路。

从小的方面来讲, 讲题时要归纳总结常用解题经验, 提高解题水平。比如: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如何?怎样求函数的最大 (小) 值?如何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如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轨迹方程有哪些方法?这些都是有效解题的基本结论。此外, 要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某一种方法适宜于哪种题型?要注意什么问题?具体的做法怎样?学生知道了某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自然就得心应手, 避免了盲目性。

2. 多点拨

讲题精确, 效率就高;不着边际讲题, 听者很吃力、很头疼。所以在讲例题、习题时, 要“讲到点子上”。不仅要讲怎样去分析条件与结论 (所求) 的联系、式子的结构特点、数量关系等, 从而探索解题的策略和思路, 而且要讲怎样解才是最简, 其解法又是怎样想到的。能讲出题目的好想法、好思路, 才有助于学生新颖的、富有创造性的见解的产生。

3. 多变式

讲解习题时, 恰当变化, 如变换习题的非本质特征或本质特征中的一种, 便可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使学生活学活用, 把书读薄。通过变式, 达到一题多用, 提高效率的目的;通过变式, 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4. 多联系

新课标指出:“注重联系, 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 “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联系,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体现在解题教学上, 就是讲题时要多拓展、多联系。讲题时不仅是为解题而讲题, 还要把与题目有联系的题串起来讲, 与题目有联系的知识串起来讲, 与题目有联系的技能、思想方法串起来讲, 时时利用课堂的讲题来灌输、再现以往知识, 加深对数学技能、思想方法的认识。如此一来, 通过潜移默化, 学生就能牢固掌握知识。

5. 多探究

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讲题要体现这一理念,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解题过程。讲题时, 运用解题的目标意识, 通过合理设问, 帮助学生寻求思维的切入点, 探索解题的角度。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获得问题的解决, 其记忆是深刻的。

三、保证答题的规范化

每次考试, 我们总发现学生因为书写不规范、没条理失分的现象十分普遍, 表现在:只求三言两语、无关键步骤、不求推理有据、考虑不周, 等等。高考试卷在解答题都注明“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这就要求复习时, 解答要规范有条理, 要有一定的格式。因此在平时的解题训练中, 教师答题板书时要规范, 要对学生提出正确的格式要求, 使学生做到正确运算, 步骤完整, 层次清晰, 推理严谨。

总之, 追求新课标下高三数学总复习学生解题的实效性, 有赖于教师在选题、讲题、答题等方面下工夫。教师解题教学思路清晰了, 学生解题过程规范了, 师生一定能从容地迎接2012年高考。

摘要:本文论述了如何让高三文科班学生的数学在总复习阶段取得进步,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其中解题教学是关键。

关键词:高三文科,数学教学,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吴增生.对数学专题复习教学的若干思考.中国数学教育, 2009, (10) .

写字教学的基本思路及策略 篇3

一、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让字 “入眼”

细心观察是写好字的重要前提。实践证明,要想把字写正确,需要观察;要想把字写美观,更需要观察。不细心观察字的笔画结构、笔法特点,就难以把字写正确;不细心观察字的框架结构比例、部件组合方式,就难以把字写美观。所以,指导学生写字,首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每一个字。

指导学生观察汉字,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即先从整体上看看要写的字的样子和特点,对字形形成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再仔细观察字的各个部分,看看它是由哪些部件或哪些笔画组成的,这些部件、笔画是不是经过变形后组合在一起的;最后再综合观察汉字的框架结构,看看整个字是什么结构方式,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何。只有这样全面观察,深入掌握汉字的笔画、部件及整体结构,才能使汉字以正确的视觉形象映入学生的大脑,为他们写好字打下“眼中有数”的基础。

二、指导学生认真思考,让字“入心”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写分开”的精神,语文教材中安排的让学生练写的字,都是学生基本了解字义,能在口头上和书面中初步运用的字。这些字的字音、字义及其初步形态已留在学生心中了。教学时,要在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汉字的基础上,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让学生经历“成字于胸”的心理过程:

(1)这个字在哪里学过,有哪些意思?

(2)这个字常和哪些字用在一起,对我们说话、写作有什么作用?

(3)要写好这个字,必须重点写好哪些笔画或哪个部件?

学生通过思考上述问题,既能唤起他们已有的心理图式,激活思维,进而将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统一起来,对汉字进行新的认识与重组,又能引发学生的审美追求,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美化汉字的线条与结构,使汉字以完美的形象整体地、个性化地建构于学生心中。

三、指导学生精心历练,让字 “入笔”

入眼、入心为的是入笔。要入笔,还需反复操练。在写字过程中,操练是将心理表象转化为外在形象的必由之路。

指导学生进行精心操练,首先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写字,做到坐立端正,凝神静心,笔无虚“发”。其次要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练写的整个过程看,应先练习笔画和部件,再练习框架结构。同时,对其中的每一步训练都必须环环过关,步步到位。如练写笔画,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怎样下笔、怎样运笔、怎样收笔抓起,并通过反复操练去掌握要领和技巧。就练写一个字而言,先要将一个字写正确、写规范,然后再通过美化某些笔画,优化整体结构等措施,把整个字写好、写美。实践告诉我们,写字教学如果忽视基础训练,盲目引导学生去追求“好”与“美”,只能是“拔苗助长”。

“好字是精心练出来的。”不练,就无法将心中的美字注入笔端;练而不精心,就无法有好字出现。

四、指导学生用情写字,让字 “入格”

“格”是一种心理镜像。这种镜像是长期观察、思索、历练、感悟的结果。“格”具有渐进性,坚持练习,持续发展,不断积累,“格”就越来越高,越来越完美;“格”具有差异性,不同的人,心中的“格”各不相同,这与他的知识、经验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的人写出来的字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人写字平整方正,有的人写字秀逸典雅,有的人写字纵横飞扬,有的人写字紧凑有力。这都缘于人的情感、态度和气质的不同。“字如其人”、“见字知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人的感情、态度和气质对练字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指导学生写字,先要诱导学生以美好的情感、良好的态度和上佳的气质表现去写好每一个字,历经每一次写字过程。只要逐步诱导、熏陶,让学生渐渐形成动笔有情、情中书写的良好写字心理,他们就一定能写出充满个性的字来。当学生在书写练习中逐步感悟发现,在诱导熏陶中慢慢成长,进而步入“用情书字,乐在字中”的写字境界时,好字之“格”也就在他们心中形成了。

中考物理问答题的基本答题思路 篇4

1、认真审题

弄清题目给出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找出已知条件和要回答的物理问题。

2、找出理论根据

就是抓住已知条件与要回答的问题之间存在的物理原理或物理规律的联系,确定解答的依据.在上例中,可清楚地知道,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是F浮=G,二力平衡。

3、做推理表述

根据物理现象和过程,从已知条件出发,充分揭示理论根据与所要回答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用精炼的语言,清晰的条理进行推理表述.如,由于船在行驶中自重不变,又由于它是漂浮在液面上,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上的条件F浮=G,二力平衡,可得ρ河gV排1=G=ρ海gV排2,即ρ河V排1=ρ海V排2,因为ρ河<ρ海,所以V排1>V排2.当船从河里驶向海里的时候,要上浮一些。

4、复查答案

解答完毕后再复查自己的推理表达是否正确,有无片面之处,语言是否做到精炼,条理清晰,这样做能够促使学生掌握解答规律的规范化和技巧性,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二、常见的问答题型及其相关的解法

1、概念问答题

指某些需要直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例2、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例3、功的原理是什么?

2、因果关系题

针对题目中表述的物理现象,正确选择一个物理观点,直接把这个问题叙述出来。

例4、水壶里装满冷水,在炉子上加热,水会从壶里溢出来,为什么?

例5、在寒冷的冬天常发现保温瓶上的小木塞盖好后被顶起,这是为什么?

3、过程说明题

指对一些装置仪器组成的物理线路或对实验操作步骤进行阐述。

例6、根据防汛的报警器的原理线路图,试说明它的工作过程(图略)。

例7、简述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的密度的操作步骤。

4、现象解释题

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物理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释。

例8、白炽灯丝断了再搭接上,通电时更亮,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例9、铁路的钢轨为什么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铺在枕木上?

三.注意事项

这类习题大多是针对生活实际中某个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有关物理定律。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思路 篇5

(附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都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尾顺序相接而组成的封 闭图形。它们相互之间不仅在特征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三 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 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又为进一步学习梯 形面积、圆的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三方面进行考虑,以体现学科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思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它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指导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

(3)使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和变换的。

完成这一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动口表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首先把学习知识应有的思维活动“外化”为动手操作,然后通过这个“外化 ”的活动再“内化”为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操作、思维、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完成这一教学 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是理解面积公式的算理。

华罗庚说过,“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要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和创造能力,就必须重视推导公式的过程教学,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组织学生去大胆地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导出公式。二

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探求的过程。把教材的间接经验通过自身的活动去重新发现、完善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1.抓住新知识的基础,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选取复习内容的依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是复习的重点。三角形面积这个新知识的基 础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是图形的转化和变换。在教学新知识之前除了要复习好以上的内容外,还要指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唤起“ 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的学习方法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知识的、能力的以至情感方面的准 备。2.新知识的教学可以分为4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操作学具。启发学生用学具袋中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全等)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第二层,观察与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三角 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的边长、长方形的长与宽,以及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第三层,推导公式。利用图形之间各部分的对应关系,思考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最终推导出: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两个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

2第四层,深化认识。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启发学生,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的办法推导出三 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再次动手,动脑,相互交流,得出(如下图)如下计算公式:

(附图 {图})

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面积=(底÷2)×高

经过学生两次动手、动脑、交流,运用转化和变换多向探索,把求三角形面积这一探索过程充分展示出来。不仅深化了对公式的理解而且渗透了转化和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 了学生的空间观念。3.新知识教学后要及时组织练习。

练习可从4个方面进行。口答题(理解算理的练习),(1)已知图形的底和高,可以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那么,这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形?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共同点?面积有什么关系?(2)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 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对不对?为什么?看图口算(运用公式计算的练习)。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6× 5÷2求出,为什么(选择条件的练习)?

(附图 {图})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求它的底?如下图,在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中,有一 个三角形(阴影部分),求三角形的面积(灵活运用知识的练习)。

(附图 {图})

新课后的练习一定要练在重点上和关键处,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为学生创造主动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 过操作,观察,推导和深化4个教学层次,使学生不仅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而且进一步体会运用旧知 识去研究新问题的学习方法,从“学会”逐步到“会学”,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使课堂教学 的过程成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过程。

附 :《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它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指导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和变换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平行四边形,复习它的计算公式。

2.投影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看图辨识三角形各条边上的高?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 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授 1.操作学具。

师:你能用学具袋中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熟知的平面图形吗? 学生拿出学具动手操作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

(附图 {图})

出示学生拼出的图形。2.观察与思考。

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①用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学过的平面图形?②平行四边形、长方 形、正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③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与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讨论、相互交流、弄清楚面积关系以及底、高之间的关系。

师小结板书: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个三角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3.推导公式。

(1)怎么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2)平行四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都是由几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组成的?

(3)怎么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师随着完成上面的板书并引导学生小结:怎么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

4.深化认识。

师启发回忆

(附图 {图})

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运用割补的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那么运用割补的办法能不能 把一个三角形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研究、讨论、相互交流,教师辅导提示,得出下图。

(附图 {图})

积=底×高的一半 三角形面积=底的一半×高

=底×高÷2 =底×高÷

2(1)说一说你是怎么割补的?

(2)议一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方形的长和 宽与三角形底和高的关系?得出什么结论?

(3)师整理公式(完成上面的板书)

(4)师总结: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板书字母公式:S=ah÷2),可以理解为底×高乘积的 一半,也可以理解为底×高的一半,还可以理解为底的一半×高。

四、巩固练习

(一)理解性练习(口答)

1.三角形的底乘以高得到的是什么图形的面积?再怎么求才能得到三角形面积?

2.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对不对?为什么?

(二)运用公式的练习(口答列式)

(附图 {图})

(三)选择条件的练习

(附图 {图})

哪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6×5÷2?其它两个为什么不是?

(四)灵活运用知识的练习

已知:(如右图)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求阴影面积?

(附图 {图})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 篇6

孙 超

山东省济阳县实验中学,山东 济阳 251400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于理论、概念等知识教学,实验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够提高物理的教学水平,本文分析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思路

新课改对各科的教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科都在进行改革,初中物理教学也是如此,要想实现新课标的要求,物理中的实验教学也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就是通过实验将书中的物理概念转化成可见的现象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实践去验证物理知识,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1、通过多次进行实验巩固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观察和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其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满足其科学性和实验性,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就需要使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并且进行多次实验,以此来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力的作用效果”这节内容的教学中,在开始讲授概念知识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两个知识点上有所混淆,以往教师都会通过概念的角度来进行对比、讲解,想要让学生能够分清这两个概念,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好,还有的教师会对学生这样解释:“生活中物体运动需要力才能够运动”,这个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区分这两个知识点,就需要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知识,能够分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做出正确的判断。一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实验,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能够自己观察到其中的物理现象,加深体验。在实验中会有这样一个情景,都是将一辆小车从同一个斜面同一高度进行释放,只是不同的是放置在水平面上的东西不一样,分别是棉布、毛巾和木板,通过对这三种实验情况的比较,在限定的时间内比较小车滑行的距离长短,来分析物体运动受力的情况,可以让学生知道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正确的应该是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区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做几次实验,来增强学生的体验,加深记忆,通过不断的动手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能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

2、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虚拟实验

[3]

[2]

[1]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通过利用多媒体独特的优势辅助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生动的展现到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磁场”时,由于这是一种肉眼不可见的现象,磁分子和磁场形状学生是无法看到的,因此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就会存在难度,对于磁场的实验,用小磁针和通电导体的作用等实验,如果仅靠教师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话,学生是很难吸收和理解的,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将磁场、实验的过程和效果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准备三维图形或者视频资料,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上教师的课堂讲解、重点知识板书、交互和反思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将物理知识由抽象化转为具体的、可见的,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虽然多媒体教学可以为教学带来很多的便利,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上,教师还需要进行正确的判断,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要明确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切不可彻底的将传统的进行方法抛弃掉,通过演示也并不能代替所有实验,有些实验还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实践的,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印象也会更深刻。

3、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都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在教学中老师一个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习惯也是最佳时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性方法。学生在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有新的想法时,教师应该先肯定这种表现,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鼓励学生多提具有创新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要具备创新意识。大胆的猜想就是一个有效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在教学中只要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结果等进行大胆的猜想,对学习内容、实验结果等进行合理的假设,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是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等方面有限,因此他们提出的假设可能不合理,这时教师应该先鼓励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比如学习“大气压强”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先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盒装的饮料,让学生用吸管喝饮料,会发现盒子也变瘪了,再让学生用手捏盒子,盒子也瘪了。这说明盒子受力会产生变形。老师可以提问:“是什么让盒子瘪了?”,学生会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现象,得出的答案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会说是吸管吸饮料的力量,有的学生会认为是手的压力,不管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老师都应该先鼓励。对于那些不敢提问的学生,老师也要鼓励他们多提问,对于能够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好的问题的同学,教师应该要充分地肯定,树立榜样作用,让其他的学生效仿,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学生也可以课下通过各种方式自己查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让现有的知识得到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结束语:

[4]综上所述,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将抽象的物理知识通过实验展示给学生具体的物理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改革理念与基本思路研究 篇7

1、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观念是指导行动的主体, 体育教学在正确的观念统筹安排下才能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纵观教学改革的发展过程, 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在创新型的观念中诱发出来的。体育教学的改革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其提供理念指导, 从而逐渐改善传统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影响。

1.1、转变传统教学“重教轻学”的观念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课堂中扮演主导地位, 往往采用说教的方式牵着学生走, 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处于长期的被动学习过程中, 学生不仅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还不利于学生的潜能挖掘和能力培养。因此转变“重教轻学”的思想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开展体育活动, 如: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观察性学习,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1.2、转变传统教学“重传授轻发展”的观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却忽略了对人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观念中要求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技能, 同时还要唤醒学生主体主张意识的形成, 在学习过程中陶冶自我情操,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社会服务意识。

1.3、转变传统教学“重统一性轻差异性”的观念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综合性的培养不是指按照一定的规格将学生培养成同一水平、同一方向的现象, 而是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身特点, 从而因材施教, 努力打破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长处。

2、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 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体育课程的创新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要求, 改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故体育教师必须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内涵, 意识到这是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机会和挑战, 应摆正态度积极应对新形势的转变, 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

2.1、体育教师在课程中应由被动执行者转向决策者

在90年代之前, 掌握我国课程决定权的是国家教育部门, 学校及众多教师没有被纳入决定课程决策的范围中。而体育教师一直被动实施体育课程的任务, 并且严格地遵循专家制定的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 绝不擅自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 应积极将教师角色转向课程决策者。

2.2、体育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中应由传授者转向引导者

课程改革观念中指出转变传统课程中过度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应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良好行为习惯, 使得学生在掌握完善的体育知识体系的同时, 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其自主性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使得学生真正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3、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改善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

在本次的课程改革中特别要求对学习方式的转变, 即指彻底改变学生以往单一乏味、被动的学习方式, 构建一系列多样化、丰富化及具备主体性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使将学习过程建立在被动接受、依赖性的基础上, 从而导致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逐渐退化。体育技能教学中, 教师的示范动作就是正确姿势的样板, 学生不能擅自改变动作要领, 一味地进行模仿成为传统学习的最大弊端。若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则需要改变学习的“他主性”, 将学生归为学习的主体, 不断培养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地完成学习过程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常借助探索性、合作性、研究性的课程开展体育活动, 增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渐巩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意识。

4、转向综合评估学生的体育成绩方法

在传统体育评价过程中, 应试教育的现象根深蒂固, 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评价过程中过分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往往忽略学生的体育态度和情感、个性差异。而体课程的改革中积极提倡“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评价观念, 这一观念的提出有利评价方式、评价手段的逐步转变。

摘要:体育课程的改革为体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教学改革也提出了高目标的要求。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思路主要包括:首先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目标的发展相适应;促进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关键词:课程标准,体育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阎文雷.不变的主题、不断拓展的视野和逐渐深化的认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变与不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1) .

[2]李仕丰.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 (5) .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思路 篇8

关键词:物理 概念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066-01

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几乎遍及每一节物理课,而在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是概念。物理概念较为抽象,初中生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因此对物理概念理解上困难大,下面我就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思路。

物理概念的教学有一定的程序,一般講可划分为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巩固深化三个阶段。

1 恰当引入物理概念

讲解物理概念时,应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引入它的作用,这样就把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引入物理概念常采用以下方法。

1.1 从生活中引入

例如:从马拉车、人提桶、磁体吸引铁钉、汽车压路面等生活实例引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概念,从电炉、电取暖器、电饭锅等发热用电器引入“电流的热效应”概念。用生活实例引入物理概念,学生感到亲切,容易接受,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从实验现象引入

例如:“大气压强”的概念,常用马德保半球引入。这种引入方法容易集中初中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观念。

1.3 从复习旧知识引入新概念

例如:复习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压强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提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这种由旧概念的发展引入新概念的方法,有利于巩固旧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发展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1.4 用类比、对比法引入

例如:电流类比水流、电压类比水压、功率对比速度,这种方法把抽象的概念类比、对比成形象的概念,学生易接受、易理解。

2 准确的形成物理概念

2.1 物理概念揭示事物本质属性与特征

概念的引入之后,还要进一步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即通过分析、对比、分清一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主要的、本质的因素,从而突出本质,抛去非本质的东西,为准确定义概念打下基础。例如讲解密度时借助初中生熟悉的提筒测液体质量的事例引入密度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领悟到这种测量可行,是因为一切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存在着正比关系,而测量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所用提筒的容积不同,这一事实,说明了不同的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密度概念是物质客观存在本质属性就十分突出了。

2.2 给物理概念下准确定义

事物的本质属性揭露之后,概念的定义也就形成了,因为本质属性就是要建立的概念,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简洁的文字准确地陈述这个本质属性。给概念下定义除了文字准确地表述外,还需要导出定义式,初中物理的初中生往往不适应由文字表述直接转入数学表达式,现行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功率:p=w/t,速度:v=s/t,密度;p=m/v等,都是这样总结出来。

2.3 讨论概念的物理意义

所谓概念的物理意义,就是指概念在物理学中的作用,例如:密度的定义式为p=m/v,其中m、v均属于物体性质,而密度p仅反映了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性质。m和v可以随物体的不同而变化,但是,若物质没有变,密度p就不变。例一杯水和一桶水,其体积和质量不同,但是组成这个物质没有变,所有密度p不变,可见,公式p=m/v中,m、v是对应关系,互相制约;而p与m、v是否变化无关,仅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构成。这样讲清概念的物理意义,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

3 进一步巩固、深化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差,要想真正掌握物理概念,还必须经过巩固、深化过程。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通过练习,巩固深化概念,依据认识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必须经过“由感性的具体发展到抽象的规定,再由抽象的规定发展到思维中的具体”这样两个科学抽象的阶段,概念形成后,认识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而认识的第二阶段必须练习有针对性题来完成,例如: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揭示后,教师必须列举两要素,同时具备,缺少一个因素以及力与移动的距离垂直等一系列实例,让学生分析、判断、才能使功这个概念牢固地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要注意,为了巩固概念的定义式,安排一些计算题是必要的,但是过多的练习题,又容易冲淡对物理意义理解和记忆,所以,练习题型与内容应多样化。

对易混概念进行辨析,进一步理解他们的区别和联系,有比较,才能鉴别,因此把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辨析,明确他们的区别与联系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理解、巩固、深化概念最有力的措施,如:压力和压强、热能和热量、千瓦和千瓦.时、浮力和浮沉等都是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用对比、辨析的方法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

4 结语

物理概念的学习是一个复杂而持久的过程,因此概念教学要注意阶段性,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不能操之过急,同时巩固概念还注意经常化、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真正熟练掌握物理概念。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篇9

摘要: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各自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出从课前到课后的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最终达到每个学生都在合适自身条件的环境下学到英语知识。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给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带来一些益处。

关键词:初中英语 分层教学 方法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细节要值得注意,教师要认真根据分层教学的原则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一个班里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尤其在英语学习上,每个学生的特点更是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怎样灵活运用分层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关乎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效率及成绩,所以教师在分层教学中要注意的细节很多,要了解和掌握的分层教学方法也很多,所以下文提出了一些方法给予借鉴。一分组策略

由于各种原因,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有的学生英语底子薄,而有的非常好,所以在英语分层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清楚的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状况,做到“准确把脉”,并在了解的过程中和学生们展开耐心交流,全方位的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最终综合所有因素,把学生从整体上分成三个小组。例如: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这样分组就会基本把学习基础差不多的学生分在一个组,既有利于学生共同学习,又有利于接下来的分层教学工作。二备课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绝对是一个重量级角色,而他的备课将会对分层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分组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对不同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所以分层备课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摸准每个组的学生的特征,然后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制定多个教案,针对一般学生使用通常教案,针对个别学生使用特殊教案,最终达到所有学生都进步的目的。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材,细分教材中的各种题型,然后根据学生的分层状况,确定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例如在一篇课文上,在第一次要求时,A组要做到读懂课文,B组做到十分熟悉课文,C组做到能讲述课文。三课堂分层的具体做法

1提问分层

在课堂上,教师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做不同难度的提问。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问的难度要适当放小,对于一般的学生做到适中,对于基础非常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提问难度。例如A组的学生基础较差,在提问时可以是背诵一个单词,而B组的学生要说出它的基本语法,而C组的学生就要灵活用它造出句子。这样既可以不打击基础差、学习兴趣乏味的学生,又可以鼓励那些在英语学习中敢于挑战高难度题型的基础好的学生,达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2练习分层

对于同样难度和同样题型的练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要很长时间,而基础好的学生会很快做完,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进行练习分层。对于A组的学生的要求是做好基本练习;B组,在完成练习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做一下其他较难的题目;C组,尽力把难度大的题目也做完。这样就会使基础不好的学生巩固基础,基础一般的学生增长做题的能力,基础好的学生获得更高难度的锻炼。

3辅导分层

同样是一样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在作辅导教学时要从实际出发,对于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辅导方法,辅导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平时课后和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小组分层辅导,为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辅导方案,比如对于A组辅导内容以英语的基本知识为主,以巩固A组学生基础为目的。在促进学生进步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师生感情,最终达到了各个组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之上学到更多英语知识的目的。

四课后分层的具体做法

1作业分层

在作业方面,教师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留一样的练习,而是跟据分层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对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可以要求C组的学生一天完成一篇难度较大的完形填空题,并能做到理解其中的每一句话:B组完成难度适中的题,要求能做到基本掌握内容;A组完成一篇难度较低的也可以选择难度较适中的,但要保证能把题的大体意思弄懂。

2测评分层

一般来说,每个单元的课后测评至少一次,但是在以往没有分层前,教师会很头疼,因为同样的测评题目,有的学生得90来分,有的得60来分,还有的才得30来分,对于同样的测试点,有的学生感觉太容易,而有的感觉又太难,所以这种情况很麻烦。因此,在测评中也应该实施分层测试,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出不同难度的测试题目。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教学有效方式,它基本上促进了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完善,满足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不同要求,又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分层教学不但优化了课堂教学,并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既调动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提高成绩的目的。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过程中,有些高效的方法已经得到充分利用,还有的其它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搞好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还需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习题第二章下一篇:描写人物微笑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