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管理办法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榆林市管理办法(共8篇)

榆林市管理办法 篇1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大中型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榆林市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3月4日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榆林市大中型水利水电

工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我市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榆林市境内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移民安置工作。其它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移民安置工作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工作,应当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妥善安置移民。移民补偿、补助政策不落实,不得开工建设。

第四条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科学发展观,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并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移民与安置地群众共同致富。

第五条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实行“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县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体制。全市移民安置工作按照市政府统一领导,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具体组织实施,项目法人单位紧密配合的机制运行。有移民安置任务的县区政府应当加强移民机构建设,保障移民管理机构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

各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提供和创造安置条件,共同做好移民安置工作。

第六条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工作,包括开展编制实物指标调查细则、实物指标调查、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实施移民后期扶持等内容。

第二章 机构职责

第七条 市级移民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工作,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对各县区政府提出的移民安置方案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二)负责指导、检查、督促全市移民安置工作。配合规划设计单位、上级移民主管部门开展移民安置规划的编制工作等;

(三)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管理移民资金;组织对各县区移民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负责移民安置的计划、统计工作;

(四)组织全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的预审;

(五)对省立项(备案)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移民安置项目与项目法人共同委托移民监理机构开展综合监理工作;

(六)参与移民安置项目的验收;

(七)做好移民来信来访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八)组织全市移民的生产技能培训。

第八条 各县区政府移民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移民安置工作。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宣传移民安置法律法规,做好移民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妥善处理移民安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稳定;

(二)推荐移民安置方案,配合规划设计单位和上级移民管理部门完成本行政区域内的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

(三)按照 “移民安置任务协议”要求,分解、落实、完成本行政区域内的移民安置及后期扶持任务;

(四)按照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方案,管理移民资金,组织对单项移民工程资金的使用进行审计。编报本行政区域内移民安置实施项目及资金使用计划,按要求上报移民安置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统计报表;

(五)根据本县区政府的委托,与相关乡镇政府签订“移民安置土地调整工作协议”;

(六)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批准的移民安置施工设计,组织实施移民安置工程;

(七)按照“公开、公正、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原则,对移民安置补偿方案进行公示,充分听取移民群众意见,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护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移民安置实施项目的自查自验工作。

第三章 规划设计

第九条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所在地政府根据移民安置地的自然、经济等条件,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编制移民安置规划。规划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规划编制中的选址应当与土地整体规划相衔接。

第十条 移民安置规划未按程序报经批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办理土地(林地)征占用手续,项目法人不得施工。

第十一条 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或修改。确需调整或修改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审批。

第十二条 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依法安置,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以农为主,以安置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实事求是,科学规划;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十三条 移民安置区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有较丰富的可开发或可调整土地资源;

(二)交通较便利,水、电条件较好,或通过搬迁安置建设较易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三)自然环境相对较优,有利于发展生产;

(四)尽可能照顾移民原有的生产、生活习惯。

第四章 移民安置

第十四条 移民房屋及附属建筑物补偿费、被征用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零星果木补偿费、移民过渡期生活补助费应当计入移民个人财产,专项用于移民住宅建设或自行安置包干费用。其他补偿费原则上计入集体补偿所得,专项用于解决移民的生产问题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五条 移民安置分为规划安置和自行安置两种。

(一)对规划安置的移民,属于外迁安置的,原则上由安置地政府统一规划设计,按移民统建和自建相结合的原则建盖住宅。其中,统建的,依据移民个人财产补偿费分配住房,生产用地统一配置;自建的,将移民个人财产补偿费存入户主专户,用于住宅建设,生产用地统一配置。属于就地安置的,将移民个人财产补偿费存入移民户主专户,由移民管理部门监督使用,专项用于移民,按规划要求自建住宅。移民生产用地实行统一配置,移民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实行统一建设;

(二)对自行安置的移民,按照“本人申请,逐级审查,依法公证,张榜公布,货币兑现”的程序办理手续后,将被征用土地安置补助费划拨给接收安置村组,个人财产补偿所得发给本人。

第十六条 移民安置规划一经批准,应当搬迁的移民或补偿资金兑现后,无正当理由移民不得拖延搬迁或拒绝搬迁,不得返迁或者要求再次补偿、补助,不得干扰其他移民搬迁。

第十七条 移民安置后,移民依法享有与安置地村(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损害移民的合法权益。

安置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为移民办理户籍登记、子女就学及土地、山林和房产确权发证等手续。

第十八条 移民安置实行项目责任制,安置地政府法定代表人为项目实施第一责任人。依据批准的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和补偿投资,对移民安置任务、质量、资金、档案管理负总责。

第十九条 移民安置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和基本建设程序分级分类管理,单项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

第二十条 移民外迁安置是指跨县区的移民安置方式。市内跨县区外迁安置,由市级移民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确定跨县区安置地和恢复生产生活的方案及措施,报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 跨县区安置移民的补偿费按移民政策及有关规定计算,同时还应当考虑迁出地与迁入地经济水平的差异等因素。

第二十二条 跨县区安置的少数民族移民,应当享有原计划生育等少数民族优惠政策。

第二十三条 电站发电增值税属地方享有部分,按外迁移民占水电工程移民人数的比例计算分成,由市财政局通过转移支付,分配给接收地财政,用于发展地方经济和安置地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四条 迁出地和迁入地政府应当签订《移民外迁安置协议》。迁出地政府按规定的标准将相应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实施管理费等资金划拨给迁入地政府,用于安排移民的生产生活。

第二十五条 搬迁费和移民房屋及附属建筑物补偿费、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补偿费、农副业设施补偿费等个人财产补偿费由迁出地县区移民管理部门直接全额兑付给移民。

第二十六条 统一划拨移民建房的建设用地,统一进行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房屋建设方式应当在充分征求移民意愿的基础上,由迁入地政府选择确定设计方案。

第二十七条 移民资金实行计划管理,按项目使用。市、县区移民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银行设专门账户,完善手续并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等制度,将移民机构建设、行政办公、日常业务经费与移民补偿、补助、建设项目等资金分户分账管理,不得互相挤占和挪用。

第五章 安置验收

第二十八条 移民安置验收是在移民安置单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依据批准的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和施工设计进行验收。市级各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省移民管理部门对市级项目组织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按规定办理项目管理交接手续。县区项目在省移民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由市级移民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按规定办理项目管理交接手续。

第二十九条 各有关单位应根据不同阶段验收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规定,认真准备工程规划设计、工程概算编制、工程监理报告、工程质量检查意见、工程结算与审计报告等重要资料,为验收提供详实依据。验收结束后,应将上述重要资料整理归档。

第三十条 移民安置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当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后,负责组织验收的移民管理部门应明确通知被验收单位移民安置实施工作结束,同意转入后期扶持阶段。对移民安置验收中的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

第六章 后期扶持

第三十一条 移民后期扶持的主要任务是对移民后期生产和生活进行扶持,逐步提高和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移民后期扶持的对象是经国家批准界定的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

第三十二条 市、县区政府根据批准的移民后期扶持规划,认真抓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经过后期扶持,移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需要延长扶持时间的,由当地政府提出,按程序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三十三条 市、县区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库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采取各种措施,扩大生产门路,并在安排交通、水利、文化、教育、卫生等建设项目,分配支农、扶贫等各类资金时,对库区及移民安置区予以优先照顾。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加强对移民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各县区移民机构和使用移民管理资金的有关部门(单位)应当按规定向上级移民管理机构、移民综合监管单位报送移民工程完成情况和移民资金使用情况的报表。

第三十五条 市、县区政府应当将移民资金的监督管理以及移民经费的使用纳入重点审计范围。移民工程竣工和移民安置验收时,应当进行终结审计,按照“下审一级”的原则,对移民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各级监察、财政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移民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及时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第三十六条 经核实的淹没实物指标,分解到农村集体、单位或安置点的概算、财产补偿标准、移民安置点规划、移民建设项目、移民资金使用情况等,应按期在乡(镇)、村(组)所在地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八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七条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工作中有下列情形的,由市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移民搬迁前两年签订完搬迁协议的;

(二)按规定及时兑现移民个人补偿补助的;

(三)按期完成移民安置土地有偿调整的;

(四)移民搬迁前两年内完成耕地开垦任务,并及时开展土地熟化工作的;

(五)提前完成移民安置点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房屋建设,工程质量优良的;

(六)确定外迁的移民如期迁出,已经安置的移民无擅自返迁的;

(七)在移民工作中有其他突出成绩的。

第三十八条 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工作中不履行职责,影响移民工作正常进行的,按照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九章 附 则

榆林市管理办法 篇2

关键词:侧柏,定植,管理

1 引言

侧柏属常绿乔木, 耐干旱、耐瘠薄, 为温带喜光树种, 对大陆性气候适应性强, 是我国北方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也是城市绿化中作绿篱、隔离带、行道树的排头兵。侧柏小苗耐庇荫, 易成活, 栽植密度大, 土地利用率高, 且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因此林农栽植的积极性很高, 榆林地区侧柏栽植的规模相当大。但如不科学定植与管理, 仍然会出现苗木层次不齐, 出圃率不高, 更有冬季冻死、春季抽干等现象。

2 侧柏的定植

2.1 苗圃地的选择

选择苗圃地是育苗成败的基础。苗圃地应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避风向阳的河道两侧。土壤质地以黏质壤土、黄绵土或砂质壤土为宜, 土壤pH值为6.0~7.5。但不宜在重粘土、沙土或盐碱地上栽植, 以免影响苗木成活和质量。

2.2 苗圃的整地

2.2.1 深耕

深耕有利于苗木根系生长, 一般深耕30~35cm左右, 三犁两耙, 清除树根、杂草、石块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结合深耕施入适当的有机肥作底肥, 一般亩施人、畜肥500~800kg, 过磷酸钙10~15kg, 并与土充分混合, 以达到“以肥肥土, 以土肥苗”之目的。

2.2.2 耙地

耙地使土壤表层粘合, 以达到平整土地、保水、保肥、破碎土块、容易作畦的目的。

2.2.3 作畦

畦是用土埂、沟或走道分隔成的作物种植小区。作畦有利于灌溉和排水, 分为平畦、高畦。畦的长宽不宜过长, 这更有利于使畦面相对平整, 易于灌溉。一般依据苗木的株行距作畦的宽度。

2.3 定植苗的选择

(1) 应按照“适地适树、就近定植、优质壮苗”的原则。榆林地区风沙大, 干旱少雨, 不宜定植气候较好, 空气湿润地区的苗木, 就近调拨的幼苗缓苗期短, 容易适应, 抗逆性较强, 运输方便, 随起随栽, 成活率高。

(2) 经济效益。一般来讲, 侧柏的高度和冠幅决定了投入市场的时间。调查发现, 选择高度为40cm左右, 地径0.3cm以上的2年生实生侧柏幼苗它的性价比是最高的。因为2年生以后侧柏已经进入了速生期, 在苗圃内定植2年就可以生长到1.0~1.2m, 这个高度一般达到了山地造林和城市绿化工程所要求的高度。而且尽量要选择苗高一致, 不要层次不齐, 定植后投放市场时一次性能够出圃, 以达到最高土地利用率。

(3) 尽量选择营养袋侧柏苗定植, 特别是在灌溉条件不便, 运输时间长, 不能随起随栽的情况下, 营养袋侧柏较裸根苗侧柏的成活率要高许多。

2.4定植时间

苗木的定植, 原则上要在苗木的休眠期。一般春季、秋季起苗。春季是植树最适合的时候, 因为在这期间树木正处于萌动前的休眠期, 尚未生根发芽, 对于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反应迟钝, 生理活性较低, 可耐初春季节冷热无常的多变气候, 待栽植后, 气温回暖渐趋稳定, 土壤解冻, 雨水渐多正好赶上树木苏醒进入树木生长的大好季节。若芽苞开放后起苗, 会降低成活率。所以树木春栽是符合其生长发育规律的, 一般来讲, 春栽宜早不宜迟, 榆林地区应在春明节前后进行。

2.5定植方式方法及注意事项

定植方式有大田定植和营养钵定植。定植方法有开沟定植、挖坑定植和窄缝定植。一般大田定植时采用开沟定植, 出圃时带土球起苗, 而营养钵定植采用挖坑定植。挖坑定植时, 坑的深度一定要大于营养钵的高度, 这样在灌溉时有利于均匀灌溉, 土壤合墒。无论哪种栽植, 应使苗木根系自然舒展, 适当深栽, 踏实培土, 培土应比原来土痕高1cm左右, 栽后应立即灌溉并及时中耕松土, 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防止土壤板结。

定植密度要根据培育年限而定。苗木定植后培育1年, 株行距10cm×20cm;培育2年, 株行距30cm×40cm;培育3年, 株行距40cm×50cm;培育5年生以上的大苗, 株行距为1.5m×2.0m。一般培育大苗都需要经过多次移植, 这既有利于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 培育良好的冠形和干形, 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3侧柏的管理

侧柏的管理最令育苗户头疼的便是侧柏在春季发生的生理冻害即抽干。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春季风大干旱, 气候变化剧烈, 对苗木特别是对抗寒性弱和木质化程度差的侧柏幼苗危害很大。以今年榆林地区为例, 在进入春暖花开的季节里, 一股寒流过后致使大面积的侧柏苗发生生理干旱, 轻者苗梢干枯, 重者导致整株死亡, 育苗户经济上受到巨大损失。

3.1苗木遭受寒害的原因

(1) 生理干旱。

一般主要是早春死亡, 在发生寒流前, 土壤缺水, 植株中的含水量偏低。当空气突然变冷, 寒风一吹, 不仅使苗木大量蒸腾水分, 而且因土温较低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从而导致苗木体内失去水分平衡而致死, 这种因生理干旱引起的寒害最普遍。因此, 在北方地区苗木越冬防寒, 要以防止生理干旱为主。

(2) 连续低温引起寒害。

苗木的组织木质化程度不高, 一旦遇到连续低温, 细胞的原生质就会脱水而冻结, 细胞被损坏, 苗木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导致死亡。

3.2防寒措施分析

3.2.1肥水管理

(1) 早春浇返青水。因早春地温回升快, 苗木易萌芽, 但此时气温极不稳定, 萌动的芽易遭受春寒冻伤, 3月初浇水可有效降低地温, 延迟芽萌动, 避免其遭到冻害。

(2) 清明前后浇生长水。北方春季干燥多风, 降水量少, 易导致春旱, 此时浇水利于植株长叶发根。

(3) 5月中下旬, 可视土壤墒情及天气状况来确定是否浇水, 这次浇水不必太多, 以浇透土表而无积水为宜, 目的是缓和春旱, 进一步供给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以后视墒情而定浇水次数和时间。在生长季后期, 多施磷、钾肥, 少施氮肥, 使枝条充分木质化。秋季以后及早停止灌水, 有利于苗木枝梢木质化。提高其抗寒能力。在秋末冬初上冻前, 进行叶面施肥 (喷施0.5%磷酸二氢钾液肥1~2次) , 可提高苗木的抗寒能力。在入冬前灌水, 让苗木吸足水, 可有效防止生理干旱引起的寒害。在气温下降时或在冻害发生前灌水, 可利用水比热大的特点, 防止土壤温度下降, 使土温提高2℃以上。

3.2.2搭棚保温

用塑料大棚或塑料拱棚给苗木保温, 效果最佳。它既可提高土温, 又可提高气温, 但经济成本较大。在霜冻到来之前, 用干稻草、落叶、草席、蒲帘等物将幼苗完全覆盖起来, 次春撤除。

3.2.3根部培土

土壤封冻前, 在苗木根部用黄土或菌根土培土5~10cm厚, 可提高苗木根系周围的地温, 有效降低苗木冻害程度。春季解冻后, 再将这些土移走。但此法操作难度较大, 不易实施。

设防寒障, 可在苗木的西北方向设立风障, 减少冻害程度。

参考文献

[1] 孙时轩.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2] 吴瑞云, 郑红波.不同杨树品种系的生长特征[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3) :33~37.左右, 地径0.3cm以上的2年生实生侧柏幼苗它的性价比是最高的。因为2年生以后侧柏已经进入了速生期, 在苗圃内定植2年就可以生长到1.0~1.2m, 这个高度一般达到了山地造林和城市绿化工程所要求的高度。而且尽量要选择苗高一致, 不要层次不齐, 定植后投放市场时一次性能够出圃, 以达到最高土地利用率。

榆林公路管理局和谐发展纪实 篇3

历史的重任落在了榆林公路管理局的肩上。自1956年成立以来,以路为业的榆林公路人,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他们披荆斩棘,劈山填沟,铺桥架路。山有多高,路就有多远——高速路通了,围省道宽了,农村路铺油了,座座大桥架起了。目前,榆林公路管理局养护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1369公里,其中国道2条685公里,省道8条685公里,并监管农村公路养护总里程达11700公里。

大路如歌,路路畅通。如今,驱车行驶在榆林一条条平整宽阔的公路上,一路风景迎面来,满面笑容随风去。这一切。都离不开榆林公路管理局的辛勤付出。

精心养护保畅通

进入“十一五”以来,随着榆林经济的腾飞,交通流量猛增,大吨位车辆比例超过50%以上,交通运输对公路破坏巨大。使得榆林公路养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路况质量一度明显下降,很难满足榆林经济发展的需求。经过榆林公路管理局全体人员的逐年整治,精心养护,榆林干线公路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好路率指标:2006年为84.55%,2007年为84.77%,2008年为82.77%,2009年MQI(公路技术状况指数)评定值为81.6。

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养护工程。全面加强养护工程项目管理,严把材料关、人员和设备履约关、施工工艺关、工序转换关,实施的养护工程合格率全部达到100%。积极创建养护管理示范路。按照“路中精细,路侧宽容。路外和谐”的要求,全面实施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养护。全面加强桥涵养护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桥涵保持良好的状态,桥梁一、二类比例达83.4%。全面启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坚持主动防护与被动防护相结合。根据事故易发、路侧险要路段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防护手段,降低事故发生率,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推行全而质量管理体系。着手从日常保养、及时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做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篱理制度和管理考核办法,使得备项工作都在既定的目标策划下有序进行。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并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管养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重视公路服务水平的提高。新建综合服务区两个、卫生服务区10个、风雨亭10个、候车亭30多处、LED信息查询屏两处。连续三年与榆林市专业气象台合作制作《榆林公路气象》栏目,极大地方便了司乘人员,为过往旅客提供了及时准确的路况信息,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强化治超保安全

强化公路治超工作,对于巩固公路建设和养护成果,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护公路路况完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来,榆林公路管理局以强化路面治超为切入点,加强公路路政管理,不断推进公路法制化建设。重视路政执法队伍建设,开展执法队伍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活动,使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得到升华。强力推进公路治超。一是政府主导。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交通、公安、工商、煤炭、财政、监察等七个部门组成的榆林市治超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各县区政府也积极行动,落实相关部门治超责任,建立治超监督考核机制。二是部门配合。2007年以来,指导府谷县政府加强治超源头管理,创立了治超的“府谷模式”。三是加密检测站点。根据辖区内超限车辆变化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了“决战七十天”、“春雷行动”等专项治超工作,重点打击盲区、绕行、农村公路超限车辆。四是联动治超。所辖各收费站全部就近与治超站建立联动治超机制,各站均常驻治超人员,与收费人员共同值岗。

从2006年至2010年10月,干线公路超限检测站共检测货运车辆1240.7万辆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90.5万辆次,卸载各类货物10.8万吨,拆解非法改装车辆1774辆。2008年至2010年10月,农村公路超限检测站共检测货运车辆372.2万辆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6.4万辆次,卸载各类货物0.5万吨。通过治理,过往超限检测站的各类货运车辆的超限率由2006年的6%下降到目前的2%以下,公路路况明显好转,因超限装载引发的交通肇事逐年下降,治超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地保护了公路的建设和养护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榆林经济的发展。

加大稽查保增收

收取通行费是建设公路与维护公路、促进公路事业滚动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用好“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现行政策,保证公路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和强化公路收费的管理工作。

连续几年安排堵漏增收、打击偷逃漏通行费专项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2009年,国家出台逐步撤消二级路收费站的政策后,过往车辆开始拒交通行费的事件屡屡发生,G定边贺圈、$302榆阳青云收费站接连发生抗费、封堵收费广场、殴打收费员的事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局领导和收费中心负责同志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事件,并紧急研究工作策略,强化上岗人员安全教育,加大稽查力度,并请公安交警人员派驻收费站维护秩序。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各收费站通行费收入稳步增长,收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该局直接管理的5个收费站,从2006年至今年10月,共完成通行费收入42976万元,通行费支出39346万元。收费路贷款余额从2006年的34883万元下降到今年的21767万元。

狠抓党建保发展

近年来,榆林公路管理局紧紧围绕公路建养中心工作,以深化“五型党组织”、创建“五型机关”、争当“五优党员”活动为载体,以养护机制改革为动力,立足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障和推动了全局“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公路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全体职工中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广泛开展了“我在路上”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劳动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大力弘扬“铺路石”精神,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涌现出了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道工许霞等一批新时期先进模范人物。三是加大对我市公路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宣传力度,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关心职工生活。5年来,想方设法对县段、道班房进行改建和维修,积极实施“五小标准”,配置道工出行车辆51辆,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五是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教育,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力度,重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督,加大纠正不正之风工作。保证行业安全稳定健康发展,全市管养公路基本实现无“三乱”目标。

“十一五”期间,共建成省级文明单位13个,省级文明标兵单位两个,市级文明单位14个,市级文明标兵单位5个,交通部“十佳道班”1个,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个,全国模范职工小家两个,全国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先进单位1个,全国“青年文明号”3个,省厅级治超文明检测站1个,省局级治超文明检测站7个,建成省局级文明道班54个。为响应国家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全局党员干部职工2008年为四川灾区捐款17.996万元,缴纳特殊党费17.965万元,特殊团费9770元,捐棉衣、棉被850多件;2010年向玉树地震灾区累计捐款达19.9万元。

榆林市管理办法 篇4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榆林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

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榆林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暂行)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八月二十日

榆林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

安全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保障全市电子政务健康发展,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陕西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和《陕西省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系统是指我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机构(以下统称为单位)的政务应用和为社会提供各项公共服务的网络与信息系统。

第三条 全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遵循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各负其责、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 全市电子政务系统建立统一的密码和密钥管理体系、网络信任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依照相关规定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和安全测评。

第五条 全市电子政务系统按照“谁运营、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分级、分层、分域保障安全。涉及国家秘密的电子政务系统必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保密法规。

第六条 电子政务安全防护系统建设、风险评估、系统测评、安全培训和相关论证审查等所需经费,由系统建设使用单位统一纳入系统建设经费预算和运营维护费用预算予以解决。

第七条 对在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信息化主管部门或其上级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职 责

第八条 全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管理和协调指导,建立完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第九条 各县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县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协调指导,负责建立完善本县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第十条 各级公安、安全、保密、密码管理等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对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使用单位负责建立健全本系统、本单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相应人员,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建设安全保障体系。

第十二条 以租赁方式建设的电子政务系统,按照国家、省上及本市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建设、运维合同的规定,其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由承担建设和运行维护方负责,使用单位负责管理。

第十三条 市信息办负责全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第十四条 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建设全市电子政务安全测评、数字认证、病毒防治、冗灾备份和应急救援服务等安全基础设施。

第十五条 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公安、安全、保密、密码管理等有关职能部门,对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实施监督检查。

第三章 管理要求

第十六条 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由基于电子政务传输网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政务内网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公共网络逻辑隔离;涉密信息及处理涉密信息的应用系统必须部署在政务内网,非涉密信息及应用系统可根据业务需要选择部署在政务外网或政务内网。

第十七条 各单位必须制定电子政务信息的采集、发布、维护、保密等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要按照“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保证其在电子政务网上运行的数据信息真实可靠,安全保密。

第十八条 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保守在服务活动中获知的国家秘密、内部秘密和个人隐私。

涉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营维护单位必须与为电子政务系统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保密协议。

第十九条 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相应的安全防护系统,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二十条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应当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第二十一条 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在报批立项前应向同级信息化主管部门提交安全防护系统建设方案,由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安全审查,符合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和安全管理规定的,方可按照建设项目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 已建和新建的电子政务系统,必须经过国家和省上有关主管部门授权的信息安全测评机构进行安全性测评,测评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三条 电子政务安全防护系统的建设和服务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机构承担,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相关规定,负责对有关机构的资质和能力进行审查。

第二十四条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必须使用符合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并通过国家产品认证的安全产品。

第二十五条 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采用无线局域网方式和具有无线局域网功能的计算机、通信设备、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等产品的,应依照《无线局域网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财库〔2005〕366号)的要求采购、使用符合国家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GB l5629.11/1102)并通过国家认证的产品。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依法使用正版软件,并制定本单位计算机终端软件安装使用管理制度。电子政务系统的计算机终端不得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第二十七条 依托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立安全支撑平台,为各项政务应用提供安全防御、安全支撑、应用支撑、密钥管理等服务。各单位应当利用安全支撑平台提供的安全服务,建设与其相适应的电子政务安全防护系统。

第二十八条 电子政务系统使用数字证书,应当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要求的“根认证”在省内或市内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实行全省、全市“一证通”。

第二十九条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验收及运行维护阶段应当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在规划设计阶段,应通过风险评估明确安全目标;在验收阶段,应通过风险评估验证已设计实施的安全措施能否实现安全目标;在运行维护阶段,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工作,检验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及对安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改进、完善安全保护措施。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使用单位应适时开展安全风险自评估,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安全风险检查评估。

第三十条 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救援服务体系,制定并组织协调有关单位落实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服务。

各单位应当健全灾备系统和应急机制,明确责任,规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事件处置流程,落实安全应急措施。

第三十一条 各单位要选用具备相应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并对全体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培训。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电子政务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查阅、复制、制造和传播非法信息;不得有制作、传播、安装计算机病毒、木马等破坏性程序以及其他危害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任何人未经本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增减或移动电子政务系统设备;不得修改系统设备、软件的配置;不得改变电子政务系统功能;不得从事修改系统数据和软件以及其他影响电子政务系统正常运行的活动。

第三十四条 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适时组织协调公安、安全、保密、密码管理等有关职能部门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运营、使用单位履行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未达到安全保护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其限期整改。

第四章 罚 则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经安全审查进行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重大损失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未经安全测评或测评不合格而投入运行的电子政务系统,由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其管理单位限期整改;造成重大损失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由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对于有危害公共安全、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以及其他违犯法律、法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安、国家安全、保密以及其他管理部门依法处理;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给国家造成损失的,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对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的电子政务系统,国家和当地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榆林市管理办法 篇5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榆林市实施〈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榆林市实施〈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办法》已经2008年5月22日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榆林市实施《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全市爱国卫生工作,提高社会卫生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和《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爱国卫生工作是指由政府组织、群众参与,旨在改善城乡卫生环境,除害防病,提高全民卫生素质和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活动,包括以下内容:

(一)环境卫生、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公共卫生,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卫生城镇,卫生单位和卫生村;

(二)农村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改造厕所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

(四)以消灭病媒生物为主的除害防病工作;

(五)其他与爱国卫生有关的各项工作。

第四条 爱国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方针。

第五条 爱国卫生工作实行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以治本为主;集中治理与经常治理相结合,以经常治理为主的原则。

第六条 市、各县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一组织,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爱卫会办公室是本级爱卫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单独设立,负责处理爱国卫生日常管理事务。

爱国卫生工作实行爱卫会成员部门分工负责制,经贸、计划、卫生、教育、公安、劳动、规划、城建、环保、农业、水利、交通、文化、广播电视、工商、旅游、粮食、财政、体育、铁路、新闻出版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本部门承担的爱国卫生及社会性卫生工作。

第七条 本市实行以下爱国卫生制度:

(一)每年四月为爱国卫生活动月;

(二)周末卫生日制度;

(三)城镇各单位严格落实《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和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制的通告》(榆政发[2007]30号)责任制度;

(四)卫生义务劳动制度;

(五)卫生检查评比制度。

所有单位和个人均应当执行爱国卫生制度,按照卫生标准搞好所在区域的环境卫生。

第八条 所有单位和个人均应当参加爱国卫生活动,开展和接受健康教育,提高卫生意识,遵守社会卫生规范。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建、经营、管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提供社会卫生服务,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对在爱国卫生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各县区人民政府或者爱卫会授予爱国卫生荣誉称号,并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 所有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下列社会卫生规范:

(一)不在公共场所乱扔果皮、纸屑和其他废弃物,不乱倒垃圾污物;

(二)不随地吐痰、便溺;

(三)不在禁烟场所吸烟;

(四)不在市区散养家畜、家禽、家犬、猫等有碍市容的动物;

(五)不在街道、广场、公共场所、露天或者垃圾收容器内焚烧树叶、枯草、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

(六)其他社会卫生规范。

第十条 各县区均应当把改善农村饮用水、修建卫生厕所和搞好环境卫生工作列入本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开展创建卫生乡镇及卫生村活动。

第十一条 各县区应当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网络,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队伍建设。

乡镇、街道办事处、居(家)委会和单位应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全民社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中、小学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不断改善卫生设施,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卫生运动。

幼儿园应当对幼儿进行卫生常识教育。

教育、卫生、文化、新闻等部门应当定期进行卫生与健康知识宣传。

禁止在各类候车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

第十二条 各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村、居委员会要定期组织辖区的单位和居民进行杀灭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病媒生物的活动,同时注重消除病媒生物的孳生场所。

各单位和居民、村民应当积极参加杀灭病媒生物、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场所的活动,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使病媒生物的密度控制在国家要求的标准以内。

第十三条 从事环境卫生病媒生物防治的专业消杀机构和个人,应当经市、各县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从业。

第十四条 进入市场的卫生杀灭病媒生物药品应有中文标明的名称、许可证号、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限以及厂名和厂址,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禁止用于环境卫生的急性剧毒杀鼠药剂。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预算,负责为爱国卫生事业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和专项经费。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市、各县区卫生、市容管理等部门按照法定职责,根据《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需要作出行政处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

第十七条 侮辱、殴打执法人员,阻碍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榆林市管理办法 篇6

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参与式扶贫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现将《桂林市参与式扶贫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桂林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五月十五日

桂林市参与式扶贫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全市参与式扶贫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实现财政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提高农村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进程,加速农村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步伐,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政发﹝2002﹞5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贫困村扶贫开发管理办法>的通知》(桂政办发﹝2003﹞1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桂财农﹝2000﹞4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参与式扶贫实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参与式扶贫是指以扶贫项目为载体,以贫困村为平台、以贫困群众为主体,行政管理部门充分赋予贫困群众知情权、发言权,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参与意愿、参与热情、参与动力;有效组织贫困群众平等参与扶贫项目开发的决策、实施和监督、管理全过程;切

实提高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自我发展能力,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开发中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第三条实施参与式扶贫的项目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主要包括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开发项目以及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异地搬迁等;实施参与式扶贫的区域是自治区确定的分布在我市12县及雁山区109个乡(镇)中的286个贫困村。

第四条全市行政区域内外资扶贫项目、社会组织扶贫项目均适应本办法。

第二章方案与职责

第五条实施参与式扶贫要以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基础。县、村均要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际,制定参与式扶贫工作方案,明确各级职责。

第六条县扶贫部门制定的参与式扶贫方案,应包括实施范围、重点、目标、工作步骤、要求、服务管理、监测评估等。贫困村参与式扶贫方案要具体、可行,其内容包括:本村基本情况、贫困现状、目标任务、扶贫项目与资金公示、村民组织管理、监督、评估等。县制定方案,报市批复备案,村制定方案,由乡(镇)初审,报县批准与批复备案、公示。

第七条各县(区)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贫困村参与式扶贫负总责。主要职责:落实整村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参与式扶贫实施方案,安排扶贫资金,指导项目实施,组织社会帮扶,提供社会服务,搞好参与式培训,抓好检查监测,挖掘和培育典型等。县(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

第八条乡(镇)人民政府对所辖贫困村参与式扶贫的主要职责是:动员和组织贫困村群众按参与式扶贫方案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并经常指导、检查落实情况;抓好对贫困村群众的培训,协助贫困村项目功能组织处理矛盾纠纷,按照上级的要求,审核、汇总和上报贫困村参与式扶贫开发的各种基本数据。

第九条村委会主要职责:组织召开群众大会、村民小组会、村委会确定通过参与式扶贫实施方案,确立申报项目、选举产生项目实施管理小组、监督小组、财务管理小组或村民理事会等项目功能组织。协助项目功能组织抓好扶贫项目实施、管理、监督工作,引导农户自愿投入资金、劳力,配套扶贫项目,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负责单据汇总、核定、上报和报帐;定期向乡(镇)人民政府汇报和向全体村民公布项目实施、资金管理情况。村支书和村主任是实施参与式扶贫直接责任人。

第十条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本着足额配套、量力而行、列入预算、增加投入的原则,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政发﹝2002﹞52号)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在每年初按上一年度本县分配到的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总量的3%-5%的比例,从县(区)本级财政中安排扶贫项目管理费,由县(区)

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中央和自治区安排的扶贫项目项目资金中提取项目管理费。

第三章实施与管理

第十一条参与式扶贫的实施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扶贫项目的申报、公示、实施、管理、监督、评估等工作。

第十二条项目申报。由项目点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村委组织召开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会议,依据十年规划项目库内的项目,结合本地实际,进行选择排序,初步决定年度要上报和要做的项目。会后,村民代表和组长向全体村民通报会议内容,征求群众意见;再次召开村民代表、村民小组会议,集中群众意见,最后确定申报的项目。按照既定统一格式填报项目规划申报表,报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立项, 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就项目点所在乡/镇申报的项目,依照上级扶贫系统的要求予以审查,并及时上报争取立项。

第十三条项目公示。所申报的项目一经批复,县(区)扶贫办应及时将项目批复情况以文件形式下发到项目点所在的乡(镇),并用协议的形式将项目移交给村委,协议明确村委与县扶贫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责任以及行为、工作范围等,由村委组织召开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会议,通报项目批复情况。同时将项目直接交给项目覆盖区,并要求村委与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将项目名称、规模、资金、实施和验收时间按既定格式张榜公布,同时以口头形式传达到项目区全体群众。

第十四条项目招标。财政扶贫资金的道路建设项目、饮水工程项目原则上均应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如资金量比较小,也可采取邀标、议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如需招标,项目区所在的村委会干部代表和村民代表要参与招投标的全过程。参加招投标的单位达到3个以上投标方算有效。产业开发项目资金数额较大的要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数额较小的由县(区)扶贫办、乡(镇)干部、村委会干部和群众代表联合选购。

第十五条项目实施。

(一)成立项目功能组织。由村委组织项目覆盖区群众召开会议讨论(会员人数、标准、妇女比例等)选举产生相应的项目实施小组、监督小组和财务管理小组,明确小组职责,进行人员分工。

(二)培训。县(区)扶贫办负责对各项目点所在乡(镇)分管领导、村委干部集中进行参与理念和项目手法培训。乡(镇)、村委负责对项目覆盖区实施小组、监督小组成员和群众进行培训。

(三)制定实施方案。由项目点所在乡(镇)、村委协助项目实施小组组织召开群众大会讨论、决定项目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实施计划、办法、纠纷处理、山林水利关系协调、集资、投工投劳等,制定物资保管、财务、会议、监督制度和项目后续管理制度。

(四)组织实施。由项目实施小组按照制定的方案、制度组织群众实施项目,县(区)扶贫办、项目点所在乡(镇)政府、村委引导、协助项目实施。

第十六条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一)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依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桂财农﹝2000﹞43号)和《广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桂财农﹝2001﹞141号)之规定,坚持社区支配,合理使用,公开透明,民主监督的原则,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财政报帐制度。

(二)报账。财政扶贫资金报帐采用实施小组、监督小组组长、县扶贫办分别签字的程序进行。

(三)扶贫资金的结算办法。对于投入数额较小的项目,采取项目验收合格后一次性结算。对于投入数额较大的项目,实行分期报帐、分期支付的办法,项目竣工经过群众和验收小组验收合格后,进行项目终期结算。

(四)财政报帐需提供的资料。项目立项批准书、项目实施计划书、报帐申请单、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费用支出明细和有效的支出凭证等。

(五)项目资金公示。项目资金必须定期或按照工程进度进行公开、公示。内容包括申请资金的情况、开支情况、节余情况等。特别是要求公布到细目,不能笼统了事。资金使用情况公布3天后,80%以上群众无异议,方可申请检查验收、报帐。资金使用的原始票据必须由项目实施小组长、监督小组长和一名群众代表签字,方可作为报帐的依据。

(六)责任追究。依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桂财农﹝2000﹞43号)第二十四条之规定,对骗取、套取、挪用、贪污财政扶贫资金的行为,要如数抵减下一年度财政扶贫资金,并依法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监测与评估

第十七条从市到县(区)要建立健全贫困村扶贫资金和项目监测与评估网络,全面跟踪贫困村参与式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要成立由市、县、乡、村干部和贫困村贫困群众组成的监测与评估小组,对扶贫项目开发的效率、效益和可持续三方面进行监测评估。

第十八条参与式扶贫的监测应做到贫困村屯屯参与、户户参与。村(屯)要围绕整村推进目标任务包括人均收入、基础设施建设(屯级道路、人畜饮水、沼气池、茅草房改造等)、产业开发、培训等情况制成《整村推进目标监测表》,每年年底由村委会填写逐级汇总上报。

贫困农户要根据家庭人均收入、种养项目效益等填写《整村推进农户监测表》,每年年底由农户自填,各自然屯监督员进行统计,然后逐级汇总上报。

第十九条项目评估、验收。项目评估验收分为阶段性和终期评估、验收。各乡镇、村委要协助项目实施小组汇总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形成书面汇报材料。阶段性评估验收由村委、项目实施小组申请县(区)扶贫办、乡/镇政府进行评估验收,并作为报账的依据。终期评估验收由县(区)人民政府、县(区)扶贫办、乡(镇)人民政府、村委、项目实施小组和群众代表组成评估验收小组在项目覆盖区群众自我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评估不过关则不能通过验收。

第二十条市、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要组织一次对贫困村参与式扶贫实施管理工作全面检查。由市人民政府将监测评估与检查情况,通报给各县(区)人民政府。

第五章奖惩

第二十一条对实施参与式扶贫开发管理工作做得好、成效明显的县和贫困村,在资金扶持方面予以倾斜和通报表彰。

第二十二条对实施参与式扶贫管理工作组织不力,弄虚作假、只搞形式参与,实质不赋权,致使群众积极性不高,项目进展缓慢和效益差的县、贫困村要通报批评,并建议自治区扶贫办调减有关县(区)、贫困村下一年度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总量。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榆林市管理办法 篇7

关键词:桂林,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

一、桂林市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的现状

1.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通过对桂林市旅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桂林市旅游企业对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更缺少风险管理意识, 不够重视信息化项目的风险, 往往凭借主观判断或外力推动来实施风险管理, 属于被动型风险管理, 导致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处于暂时性、间断性的状态, 更很少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估和应对。

2.缺乏风险管理机构

正如生产企业在生产产品时会设置质量检查部门、安全检查部门来防范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 旅游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应有风险管理部门应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但从实际来看, 桂林市旅游企业大多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 在机构设置中考虑了信息化风险管理职能的企业也很少。

3.缺乏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缺乏风险管理机构的直接后果就是缺乏风险管理策略, 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 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 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 提出各种风险解决方案, 并择优实施。

二、桂林旅游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1.技术发展选择风险

无论企业是自行开发、业务外包或是直接外购信息化系统, 都应充分考虑其硬件和软件的稳定性、兼容性、扩展性和安全性, 否则企业花大力气上马了信息化项目, 却面对无法使用、无法升级、出现安全漏洞等诸多问题。

2.效益风险

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效益, 因此必须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进行成本效益的分析。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效益风险包括:信息化建设缺乏战略规划或规划不合理, 可能会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信息技术无法有效满足业务需求, 即没有将信息化与企业业务需求结合, 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不高。

3.集成风险

在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尤其从初级阶段转向高级阶段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 避免出现“信息孤岛”, 在对桂林市旅游企业的调查中发现了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各自为政、孤立存在, 削弱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效应, 甚至引发了系统冲突。

三、桂林市旅游企业防范信息化建设风险的对策

1.做好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

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做的全局性、长期性规划, 这是信息化建设的起点, 也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由于桂林市旅游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 可以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为其规划, 但旅游企业内各部门一定要广泛参与, 充分沟通, 务必使其信息化建设能契合企业的总体战略规划, 与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范围、技术能力等相匹配,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适应性, 从源头上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发展选择风险、效益风险和集成风险。

2.完善风险管理流程

首先应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因为如果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认识不足或产生偏差, 会对信息化建设产生阻碍, 所以桂林市旅游企业从上至下应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可以通过专家培训、座谈会、先进企业参观等多种方式进行, 从而在管理观念、工作习惯、企业文化等方面做到主动接受、适应并调整, 才能对信息化建设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分析、早应对。其次要进行有效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工作, 所以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有专人或专门机构全程跟踪和评价建设过程, 对规划立项、选择服务商、日常维护、系统变更、安全管理等各环节采用定性或定量的科学方法进行风险识别, 确认风险性质, 并预测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 并为管理者采取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3.加强信息系统运营维护的内部控制

旅游企业通过旅游信息平台、网络营销系统、企业内部各管理子系统、各相关合作企业 (如金融企业、协同合作企业) 可以获取各种信息, 如何及时、有效地储存、整合、分析、报告这些信息, 避免出现信息失真、安全等风险, 需要旅游企业加强对其信息提供运营维护的内部控制, 一是在信息系统日常运行过程中, 要制定规范的信息系统操作程序、管理制度, 切实做好系统运行记录, 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各种信息设备的保养与安全管理, 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二是建立信息系统相关资产的管理制度、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制度、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等环节的岗位责任制度, 既保障电子设备的安全, 也保障信息及信息系统安全, 防范信息舞弊和犯罪。

4.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素养

旅游企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服务行业, 随着桂林市虚拟和实体合二为一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 旅游企业自身、旅游企业之间的信息越来越多, 信息处理的要求越高, 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素养需要不断提高。所以桂林市旅游企业在招聘雇员时, 应优先考虑那些既懂旅游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员工, 并加强对现有员工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增强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桂林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进程中离不开桂林市旅游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而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会涉及业务和组织机构的方方面面, 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仅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部分环节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旨在提醒桂林市旅游企业的管理者在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重视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 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力求将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减到最小, 从而将可能遭遇的损失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张玉改, 兰贵秋.关于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江苏商论, 2006, (3) :64-65.

榆林市电子口岸正式开通 篇8

据了解,榆林电子口岸建设分为两步,即先建虚拟平台之后逐步向实体平台转变,目前建成的为虚拟平台系统,历时两年。此次优选13户外贸优秀企业和出口潜质企业,为榆林市首批电子口岸入同企业,并发放操作电脑一台。

榆林电子口岸虚拟平台通过实现与陕西电子口岸、有关省市政府及相关企业网站对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最大程度地实现互联互通,使海关进出口通关时间压缩20%以上;每吨货物通关成本可降低5%以上,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节省了企业的时间。

榆林市电子口岸正式开通对于提升榆林口岸和榆林外贸企业进出口管理电子化、信息化水平,改善榆林市投资环境,推动榆林口岸基础建设,促进榆林市对外贸易快速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榆林口岸是2006年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二类陆路货运口岸,榆林口岸办是2006年经榆林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正县级事业单位,2007年3月挂牌,隶属于榆林市商务局。目前,中编办正式批准设立榆林海关。榆林口岸的设立,改变了榆林企业货物出口需经沿海口岸检查、检疫多次装卸的问题,避免了货物的损失和物流成本的增加,降低了企业进出口费用。

2010年9月10日上午,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出席榆林口岸行政功能区项目建设奠基活动并下达开工令。当日,榆林市口岸办与天津市口岸办在榆林签署口岸跨区域通关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榆林国际陆港,打造以榆林国际陆港和天津港为平台,以多式联运为载体,以政府部门和查验单位支持为依托,引入船公司及相关代理部门参与,实施区域通关深度合作,形成榆林口岸与天津港等国际航运的直接对接,提升榆林对外开放水平。

上一篇:基层党支部阵地建设下一篇:《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研究》心得体会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