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细胞的增殖 教学设计 教案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细胞的增殖 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8篇)

1 细胞的增殖 教学设计 教案 篇1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2)举例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3)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2、能力目标

(1)尝试用模拟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运用数学分析、归纳和推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3)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4)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3、德育目标

(1)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2)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3)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2)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3)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教学难点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和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章节简述,利用小视频:《人的一生》比拟细胞的生命历程一般。(2)细胞增殖的新课导入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模拟实验:细胞的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想象及结果,指导学生进行试验数据收集,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学生充分理解了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长大。

(2)联系细胞核是控制中心,补充说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另一个原因是细胞核的控制力限制了细胞的长大。(3)完成P114技能训练

3.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①细胞增殖有什么重要意义?②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③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细胞周期的起点是子细胞,终点也是子细胞。现有分裂间期,再有分裂期。4.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1)回顾植物细胞的结构,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动画。(2)总结各个时期的细胞特点: 在间期,细胞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质丝状。染色质复制后出现姐妹染色单体。一个染色体上有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在前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出现了什么、什么消失了”,并且要学生知道是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有关动画、板图,思考并学会概述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板图来观察细胞内所发生的现象,引起思考,加深理解。课件中的模拟动画可将微观、抽象的生命现象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各时期的特征,也可使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

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在中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关于赤道板,要让学生明白是由于它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而得名,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结构。

在后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在末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什么消失了?什么重新出现了?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了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最后,教师再一次利用3D动画整体演示有丝分裂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时期的特征。

利用简单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分裂期各个时期的特点。

(3)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利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4)有丝分裂过程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及其DNA数目变化规律

以课本图6-3为例,总结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量、DNA数量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进而推广到不同生物,其中以2n表示染色体数量、2a表示DNA数量、2c表示染色单体数量,以表格的形式总结规律。

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量变化,画出染色体、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完成柱状图的试图题

5.有丝分裂的意义

回顾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总结出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6.教学反馈

完成课本P115基础题、及《南方新课堂》课时训练。

6.教学反馈

完成课本P115基础题、及《南方新课堂》课时训练。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知识

板书

一、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

三、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的概念

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3、动植物有丝分裂比较

1 细胞的增殖 教学设计 教案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唑来膦酸(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IGF-1酶联免疫试剂盒(美国安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TT(美国Sigma集团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成骨细胞培养

取新生24 h内的雄性SD乳鼠(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6只。培养方法见参考文献[1]。

1.2.2 实验药物的配制

唑来膦酸粉剂用PBS溶解,制成10-2mol/L作为储备浓度,保存在-20℃冰箱中。用PBS稀释,制成含药浓度为10-4、10-5、10-6、10-7、10-8、10-9 mol/L的培养基。对照组不加药。

1.2.3 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

取第三代成骨细胞以每孔5×103个接种于96孔板中,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改用含有唑来膦酸的DMEM培养基,样本含量为10孔,7 d后,于培养终止前4 h换液并加入MTT(5 g/L)20μl,继续培养4 h。吸弃上清液,每孔加入DMSO 100μl,振荡10 min,490 nm波长下测定个孔吸光度(OD值)。

1.2.4 ELISA检测IGF-1含量

取第三代成骨细胞以每孔3×104个细胞接种于2块24孔板内,样本含量为8孔,于第2天加入含有唑来膦酸的培养液,以后每2天半换液1次,7 d时取上清液,按照ELISA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并计算IGF-1的含量。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总体上有无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法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唑来膦酸在较高浓度时(10-4 mol/L和10-5 mol/L)与对照组相比,成骨细胞数目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较低浓度时(10-6 mol/L和10-7 mol/L),与对照组比较,成骨细胞减少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IGF-1表达的影响

唑来膦酸浓度在10-4、10-5 mol/L时IGF-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在浓度为10-6、10-7 mol/L时,IGF-1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量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P<0.01,**P>0.05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P<0.01,**P>0.05

3 讨论

双磷酸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代谢疾病,例如骨质疏松、Paget病和转移性骨癌[2]。双磷酸盐能促进破骨细胞凋亡[3],但是最近有使用唑来膦酸后发生下颌骨坏死的报道。所以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和成骨质量可能也有影响。IGF-1是促进骨合成代谢的主要细胞因子[4],并且是骨骼中最丰富的生长因子[5],它能作用于骨质疏松骨愈合的全过程[6]。Hock等[7]研究也发现IGF-1作用于颅盖骨后,胶原合成增加。

《细胞增殖》第1课时 篇3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

《细胞增殖》是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中第二节内容,它是建立在已经学习第一节《细胞结构和功能》,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的基础之上来学习该节内容,同时,为学习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发育》中减数分裂和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中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奠定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且是历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在近五年的各地高考试卷中,总分达47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细胞增殖的方式、意义以及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识记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点;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应用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凭借有丝分裂过程图、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2)运用坐标曲线归纳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细胞分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建立生命活动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首先,作为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由其自学;其次,生物这门学科是高二初开的一门学科,学生对其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欠缺,有关生物的基础知识积累少;第三,激发学生对于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很重要。

三、教学时间安排

由于学生实际情况,加之本节内容知识点多,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因而教学时间安排为3课时(讲授2课时,实验1课时),本次说课内容仅限于第1课时(内容:细胞增殖方式、意义;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四、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基本观点,因而,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学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以问题贯穿本堂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利用插图、挂图、坐标图,把抽象、微观的有丝分裂过程,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比较、归纳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回忆第一节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但大多数生物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细胞的数目是如何增殖的呢?引入细胞增殖、板书课题(通过简洁地提问,引入新课,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学习

1、细胞增殖的方式、意义

提问:细胞以什么方式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几种?哪几种?增殖有何意义?

阅读教材第一、二自然段,并思考提出的问题,在教材中勾划出相关内容。给2分钟时间,抽同学回答并点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用以增加体细胞数量,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也就是具有细胞周期引出。

1)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的概念是什么?请同学阅读教材,并引导学生分析概念,是不是所有在分裂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的起点在哪儿?止点在哪儿?(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然后阅读插图2-19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结合起止点,知道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从弧线的长短上得出时间的长短,并用表2-1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来反证。追问:各阶段有何特点?对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而言,它们是否一样?我们先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引出: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①分裂间期

利用挂图指出间期图例,观察结构,提问是不是间期就是“间歇期”?讲述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回忆染色质的主要成分,说明实质是进行染色体复制,但并未分开仍由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画图 :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结构称为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

②分裂期

人为地分为了四个时期:前、中、后、末。

前期:比较挂图上间期与前期的区别,学生自由交流。

老师归纳两出现两消失,中期:与前期比较,后期:与中期比较,末期:与后期比较。

依次进行,指导学生重点在于分析染色体的变化,老师用一、二句精炼的话归纳,并在黑板上画出特点(让学生把不易看见的变化与看得见的图结合起来,抓住特点,便于记忆,理解、突破重点、难点)。

然后,老师与学生一起对照挂图来描述变化过程,学生复述(通过重复强化学生记忆过程)。

分裂中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有何规律?用坐标图来反映,老师建立一个坐标图,引导学生据过程一起分析,得出染色体变化曲线。练习,由学生自己按照上述思路绘DNA变化曲线,抽一位同学到黑板前绘制,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绘,最后点评。(用坐标图更能直观反映出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并知道变化规律的由来,加深对过程的理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三)小结

指出重难点:细胞周期的概念,各时期的特点。(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的内容)

(四)作业布置

预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思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何异同。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胞增殖

一、细胞增殖方式、意义

二、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①分裂间期: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形成姐妹染色单体

②分裂期有:

前:两出现,两消失

中:着丝点排在赤道极上

后:着丝点分裂,拉向两极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篇4

“细胞增殖” 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的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核——代谢活动的调控中心,高尔基体的功能,中心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其中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和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通过模拟探究实验可使学生明白细胞分裂的必要性。其中有丝分裂是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还是学生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举例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2、能力目标

(1)尝试用模拟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运用数学分析、归纳和推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3)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4)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3、德育目标

(1)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3)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他们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他们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繁杂,所以课前我会指导学生预习和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认真思考和记笔记。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推理等方法分析问题。

关于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我安排了一个模拟探究实验,这个实验操作过程简单,但是,实验后的讨论题却有相当的思维力度,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好实验数据,能够让学生采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实细胞。通过模拟探究使学生了解了细胞增殖的必要性,明白了生物体的生长还要靠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量。

在讲有丝分裂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逐步演示与黑板板图相结合的方式分步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即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验证生物学知识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2、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和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

提问: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与鼠相比较,大象的个体很大,是不是组成大象的细胞体积特别大?

评价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

事实上,不同动植物的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并且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是很微小的。为什么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呢?

学生回答: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

不是,主要是因为大象体内的细胞数量多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

引导学生分析课前布置的模拟探究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想象及结果,指导学生进行试验数据的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

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使学生学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

倾听学生的讨论结果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那么,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学生充分理解了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使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并且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通过对“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的讨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既然细胞体积不能无限长大,那么,生物体积的增大必然要靠细胞增殖来增加细胞数量。细胞是如何增殖呢?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①细胞增殖有什么重要意义?②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③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教师通过模拟动画逐步展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在黑板上进行有关板图。

在间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复制后可形成姐妹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呈细丝状,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楚。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本身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DNA数量加倍,每条染色单体各含有一个DNA。

在前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出现了什么、什么消失了”,并且要学生知道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在中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关于赤道板,要让学生明白是由于它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而得名,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结构。

在后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1 细胞的增殖 教学设计 教案 篇5

细胞增殖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及方式。2.了解无丝分裂过程。

3.理解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

4.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点。5.理解有丝分裂的特征及意义。6.掌握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凭借有丝分裂过程图,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2.通过运用坐标式,表格式归纳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及DNA含量促进学科间渗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细胞分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建立生命活动的唯物主义观点。

(四)学科方法的训练点

1.通过学生实验观察,识图归纳,培养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方式。2.通过创境激兴,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展示细胞分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过程思维。

4.通过坐标、表格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转换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1)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主要变化特点。(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解决办法](1)重视使用图及模型等直观教学。

(2)采用表格式,坐标式突破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数及DNA含量规律的难点。

(3)抓住染色体变化的复制—“浓缩”—排列—分裂—平分的这条线索,解决学生记忆分裂时期细胞核变化特点的困难。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的变化规律。[解决方法] 运用函数图象,表格的形象化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深化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中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特点。

2.比较教学法:利用表格、坐标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含量变化进行类比、归纳。3.讲述法:对教材中“意义”及“方式”等了解内容采用此教法。

4.讲解法:“对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结合直观法,围绕重点进行启发诱导,解决此类知识点。

五、教具准备 1.多媒体仪器。2.细胞分裂周期图。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图、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4.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及DNA含量坐标及表格。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点表格。6.板书(可银幕显示)。7.教学目标。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根据教材中有丝分裂周期图文,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周期的含义。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方式及无丝分裂过程的特点。3.教师指导下,学生分析并列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及DNA含量变化表格。4.通过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的比较,让学生找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5.通过及时检测、提问等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银幕显示:本课时学生应达成目标。1.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2.了解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3.理解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特点及示意图。4.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及示意图。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入新课:活的细胞时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细胞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原生质就增长,细胞就由小长大。细胞象生物体一样,也要经过生长、衰老、死亡几个阶段,生物体只有通过细胞分裂,才能达到生长与繁殖的目的,因此细胞分裂对生物体的个体维持与种族的延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3第一、二自然段。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要求:了解细胞分裂有哪几种方式?

(一)有丝分裂 讲述:

我们已了解细胞分裂有三种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细胞繁殖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动植物的体细胞是以有丝分裂方式增加数目的,那么,我们就先探讨有丝分裂问题。

在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分,细胞连续分裂形成新的细胞,这些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从分裂开始到分裂完成具有一定周期性。细胞周期概念

银幕显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4第一自然段及看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要求:结合图文自学、理解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细胞周期的含义。抽问:你如何理解细胞周期?

反馈评价:教师采用暗示法,让学生理解:前一次分裂结束为起点,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终点。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扩展细胞分裂周期的隐蔽知识。

提问:根据细胞分裂周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的划分在图中的表示。请同学们试分析(在下一课时)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在所观察的显微材料中看到得最多的细胞分裂图象是哪个时期的细胞?能说出为什么吗?(学生答:间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1.细胞分裂间期

银幕显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图。讲解:

细胞两次有丝分裂之间这段时间我们叫它分裂间期。在这个时期用光学显微镜看不出细胞有什么显著变化,因此,有人曾经把这一段时间叫静止期。其实间期只是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而细胞的生理生化活动都非常活跃。主要是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强调:姐妹染色单体概念的含义)复制结果,每个染色体形成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即DNA的复制数目加倍与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因它的着丝点未增加,其染色体数也就未增加。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图示:

<配图704JT001配图>

银幕显示检测题:

1.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间期的特点是 [] A.细胞没有变化 B.染色体隐约可见 C.核膜解体

D.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2.每个染色体复制后,在细胞进入下阶段之前应该含有 [] A.两个染色体 B.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C.四个染色体 D.一个染色单体 答案:1.D;2.B 统计正误,反馈评价。2.细胞分裂期 讲述:

不同物种染色体大小数目及其它特征各不相同。尽管如此,所有的动植物细胞中有丝分裂却有明显的相似性。但由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一定差异,所以在细胞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动植物细胞也就有所不同。本课时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来学习有丝分裂过程。银幕显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图。讲述: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从这幅图上我们看到植物细胞分裂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个时期细胞出现一系列连续的变化,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为地将它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1)前期

银幕显示:前期动画图 讲解:

这个时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其变化特点:①“两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②“两消失”,核仁消失,核膜消失。(看清染色质变为染色体,纺锤体形成)(并配板画强调两个染色单体是相同的)。银幕显示检测题:

①细胞分裂前期最显著变化表现在____高度螺旋化,形成____。②细胞分裂前期的特征是:____、____、出现;____、____消失。答案:①染色质、染色体;②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反馈评价。(2)中期

银幕显示:中期动画图。讲解:

这个时期细胞分裂的明显特征就是:

①纺锤丝连接着丝点,通过纺锤丝的牵引,将染色体拉向细胞中央。

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中间平面上(垂直于纺锤体轴的平面),这个位于细胞内中央空间的平面叫赤道板。

③每个染色体的形态固定,螺旋化程度最高而变得最粗。数目容易观察清楚。银幕显示检测题:

①在植物细胞分裂中期,牵引染色体运动的是 [ ] A.纺锤体 B.纺锤丝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C.纤维 D.中心体

②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的时期是[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末期

答案:①B;②C。反馈评价。(3)后期

银幕显示:后期动画图。讲解:

这个时期细胞分裂的明显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两个,因此每个染色单体都有了自己的着丝点,这样,原来的一个染色体发展成为两个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增倍。成对的染色体由各自的着丝点与本侧纺锤丝相连,由纺锤体收缩牵引到细胞两极,其结果,染色体平分成相等的两组。图示:

<配图704JT002配图> 银幕显示检测题:

①细胞分裂后期,使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的原因是 [ ] A.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B.纺锤丝缩短变粗,形成纺锤体 C.细胞板出现,染色单体分离 D.着丝点分裂,纺锤丝变短变粗

②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染色体数目为16个,那么该物种染色体数为______个。[ ]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A.4个 B.8个 C.16个 D.32个

答案:①D;②B。统计正误,反馈评价。(4)末期

银幕显示:末期动画图。讲解:

这一时期,两组染色体分别达到细胞的两极。其细胞分裂的明显特征是:“两个消失”:纺锤体消失,染色体消失;“两个出现”:核仁

银幕显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

(三)总结、扩展

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每个子细胞都具有原来的染色体数目,例如洋葱细胞是16个染色体,经过细胞有丝分裂亲代细胞染色体的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其结果每个新的体细胞还是含有16个染色体。一般生物的有丝分裂从前期到末期,整个过程大约需1—2小时。

细胞有丝分裂是本节的学习重点,特别是理解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及分列期染色体的演化规律。为了能更好地学习,掌握好这些知识,我们应与教材的图文结合学透记牢,还可以根据细胞分裂各时期特征编制顺口溜加深记忆。如:“膜仁消失显两体(前期),形数清晰赤道齐(中期),点裂数增均两极(后期),两消两现重开始(末期)”。抓住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复制—“浓缩”—排列—分裂—平分这条线索,才能事半功倍地理解和记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重要知识点和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教材 P·41复习题一1、2;二1、2。2.细胞周期包括____、____。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3.经过正常的有丝分裂后,每个新生成的子细胞与母细胞比较,其染色体数 [ ] A.相等 B.增加一倍 C.减少一倍 D.增加两倍

4.若用某化学药剂抑制癌细胞DNA复制,其结果这些细胞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 [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间期

5.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分别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 ] A.前期和末期 B.前期和后期 C.中期和末期 D.中期和后期

6.下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请回答。<配图704JT003配图>(1)该图是处于细胞分裂的____期。

(2)该图细胞内有____个染色体,____个染色体单体。(3)该细胞分裂的结果形成的子细胞内有____个染色体。

答案:1.略;2.分裂间期、分裂期;3.A;4.D;5.A 6.(1)后期(2)

8、0(3)4。

(五)板书设计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com

七、教学步骤

《细胞的增殖》教学反思 篇6

滴刮涂盖染。再通过实验观察,完成过程式教学的全过程。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把“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在这种过程式学习过程中,既学到了生物科学知识,学会了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科学精神。优点:知识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简洁。不足:1、正确理解教材体现不够突出,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有体现但不够明确2、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追问,以达到强化目的。二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大胆质疑解疑。例如:动物细胞为什么没有细胞壁?讨论的形式灵活多样,同桌互帮、小组研讨,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在作业的设计布置上,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针对课的特点,让作业开放性,拓展性的作业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也为课堂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运用于实际做了很好的迁移。有限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深究教学目标、吃透教材、借用网络,图书合理运用课堂探究教学来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发挥出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的发

展为本的精神和“根植生活,让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鲜活起来”的理念。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分析、发现,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本节课中我对课堂的时间的安排考虑不全面,时间分配不当,对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层次估计不足,以至于回答时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三关于请学生站着操作,一方面,初一的学生个子本身比较矮,站着操作比较方便,另一方面,根据站着的人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全班已经成功完成观察的学生人数,更好地掌握上课的进度。当然,这个阶段不能时间太长。虽然已经学习过使用显微镜的有关内容,也亲自操作过显微镜,但由于遗忘和不熟练,学生在观察时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实验报告的作用在这里尤其突出。它的使用便于学生条文清晰地发现自己实验中的问题所在,也便于教师、其他成功学生的指导和帮助,而教师、成功学生的鼓励、帮助、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全体学生都顺利完成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课后把该实验报告上交,可以很好地让老师了解所有学生的掌握情况。

1 细胞的增殖 教学设计 教案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动物

选取10 周龄清洁级CKIP-1 杂合子C57 小鼠8 只( 由军事科学院惠赠) ,雌雄各半,交配生育后取鼠尾组织,PCR鉴定基因型,选取同窝同性别的基因敲除型小鼠( KO) 及野生型小鼠( WT) 做配对实验。

1. 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LG-DMEM ( Hyclone公司) ,胎牛血清( Gibco公司)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成脂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中性甲醛、油红O储液,ALP染色试剂盒( Sigma公司) ; 茜素红染液( Cyagen公司) ,流式抗体( Biolegend) ; CO2培养箱( 美国产) ; 倒置相差显微镜( OLYMPUS CKX41 日本产) ; 分光光度计( HITACHI日本产) ; 流式细胞仪( BD Biosciences) 。

1. 3 原代BMSCs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扩增

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BMSCs,无菌条件下分离小鼠双侧股骨和胫骨,除去骨表面附着软组织,用1 ml注射器吸取无血清的培养液反复冲洗骨髓腔制备骨髓细胞,1 500 g离心10 min,弃上清,加入5 ml含10% 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 mg /L链霉素的LG-DMEM培养液重悬,吹打均匀后接种至培养瓶内,将培养瓶放置在37 ℃、5% CO2的培养箱内,首次换液48 h后,每隔3 d更换1 次培养液,细胞融合到80% ~ 90% ,此时细胞记为P1( 第1 代) 。按1∶2 比例传代,扩增培养,取P3( 第3 代) 细胞进行实验。

1. 4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

待P3 细胞融合至90% 时,吸去培养基,PBS洗涤细胞2 次,加入2. 5 g /L胰蛋白酶室温消化1 min,加入10% LG-DMEM培养基终止消化,吸管仔细吹打,1 000 r / min离心10 min,弃上清,加PBS轻轻吹打数次后制成单细胞悬液,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调整检测样本细胞数为1 × 106个/ml,分装至EP管中,1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待测样本中各加入100 μl PBS,轻轻吹打成细胞悬液,分别加入CD90、CD106、Sca-1、CD11b、CD34、CD45 荧光抗体及其同型对照组各10 μl,吹打均匀,37 ℃ 避光孵育30 min后,再加400μl PBS至500 μl,充分均匀,上机检测。

1. 5 BMSCs成骨诱导培养

将体外扩增的BMSCs,用矿化诱导液( 含10nmol / L β-甘油磷酸钠,50 μg / ml维生素C,1 × 10- 7mol / L地塞米松、5% 胎牛血清的 α-MEM培养液) 培养。7 d进行ALP染色,21 d茜素红染色。

1. 6 BMSCs成脂诱导培养

脂肪细胞诱导液( 含10% FBS、1 μmol/L地塞米松、10 μmol/L胰岛素、0. 5 μmol/L吲哚美辛) 诱导细胞3 周,油红O染色,镜下观察脂肪小滴。

2 结果

2. 1 小鼠BMSCs的分离与培养结果

刚接种的小鼠BMSCs( P0) 呈圆形,单细胞分布,KO组小鼠形成的克隆集落要比WT组多且大,P3 代时可见KO组相比WT组细胞生长旺盛( 图1) ,在10d左右细胞达到90% 融合。两者BMSCs均成梭形、多角形,胞核圆形,内有3 ~ 7 个核仁,胞质丰满。

2. 2 细胞增殖能力分析

(相差显微镜,×40)(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40)

2.2.1 MTT实验

连续8 d对WT和KO组BMSCs进行MTT实验,2种细胞的生长曲线见图2。

2.2.2克隆形成率分析

将WT和KO组BMSCs培养10 d,观察克隆形态及数目,结果见图3。

以上2种实验分析结果显示2种细胞均有较强的体外扩增能力,从结果看,KO组增殖能力强于WT组,但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3 BMSCs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提取WT和KOP3 细胞,对CD90、CD106、Sca-1、CD11B、CD34、CD45,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KO及WT组均具有明显的干细胞特征,KO组相比WT组高表达CD90、Sca-1、CD106,表达率分别为91. 4% 、94. 8% 、93. 6% ; WT组表达率分别为94. 3% 、94. 1% 、93. 3%( 图4) 。

2. 4 BMSCs成骨诱导分化结果

成骨诱导2 周,茜素红染色发现,在KO组和WT组的实验孔中均看到细胞呈复层生长,并散在生成密度、大小不一的红色矿化结节,其中KO组生成的矿化结节面积大而且集中,染色深而稠密,KO及WT小鼠P3 代细胞体外成骨诱导,7 d后行ALP染色发现,KO组和WT组的实验孔中均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紫色颗粒,但相比WT组,KO组的紫色颗粒更为均匀和稠密,呈紫色颗粒。14 d后行茜素红染色呈红色结节,KO组成骨能力均强于WT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茜素红阳性区域所占比例如下: WT组43. 2% ,KO组82. 3%( 图5) ( P > 0. 05) 。

2. 5 BMSCs成脂诱导分化结果

KO及WT小鼠P3 代细胞体外成脂诱导,14 d行油红O染色显示有大量脂质沉淀,脂滴的形态没有明显的差别,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油红O阳性区域的面积在WT组占12. 6% ,在KO组占28. 7% ( P < 0. 05)( 图6) 。

3 讨论

CKIP-1 基因是由军事科学院在1999 年对人体22周孕龄胎肝进行基因表达谱构建时所获得的一个候选转录调控因子[6]( 基因库登录号: AF291105) ,同时加拿大Litchfield DW实验室发表了关于此基因的第一篇论文,被命名为酪蛋白激酶结合蛋白1( casein kinase2-interacting protein-1) ,目前国际上对此类基因统称为CKIP-1,又被称为PLEKHO1( pleckstrin homology protein family O subfamily member1) ,是新近发现的骨形成负调控因子,它可以被caspase-3 剪切,释放C端片段,移位至细胞核,从而抑制c-Jun的活性,进而增加细胞凋亡率[7],CKIP-1 还可被干扰素和白介素2 诱导表达,进而鉴定并确认了CKIP-1 与干扰素诱导基因IFP35 和Nmi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8],此外,CKIP-1 可以与CK2结合,募集部分CK2 到质膜定位; CKIP-1 还可以参与调控细胞骨架重组[9]和PI3K调控的肌细胞分化[10]。这些研究表明,CKIP-1 是一个多功能分子,他不仅参与了细胞凋亡、分化还参与细胞骨架重组及转录调控。

基因敲除小鼠技术( knock-out mouse technology)是利用基因靶向技术使小鼠体内的特定基因失去活性的生物学技术,该技术不仅推动了对生命科学重大基本问题的理解,而且对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11]。本课题组已经成功建立了CKIP-1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经表型分析发现: CKIP-1基因敲除小鼠可正常出生,表明其非胚胎发育所必需;基因敲除小鼠整体骨量、骨矿密度及骨形成速率均显著高于野生型; 成骨细胞体外矿化能力高于野生型对应细胞。这些数据表明,CKIP-1 在生理条件下是可能特异的调控骨形成的相关通路,ALP是BMSCs早期成骨分化的重要标志,在细胞外基质的矿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茜素红染色利用沉积的钙与茜素红发生显色反应,呈现红褐色的染色特点,这2 个检测指标分别对成骨分化的早期和晚期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ALP染色显示了CKIP-1 敲除型( KO组) 的成骨细胞染色的阳性率要大于野生型( WT组) ,这表明CKIP-1敲除后导致了小鼠的成骨分化能力增强。利用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细胞矿化后结节的变化显示CKIP-1 敲除型( KO组) 的矿化结节要多于野生型( WT组) ,这表明CKIP-1 敲除后小鼠的矿化能力增强。利用油红O染色显示了CKIP-1 敲除型( KO组) 的成骨细胞的脂质沉淀量要大于野生型( WT组) ,这表明CKIP-1敲除后导致了小鼠的成脂分化能力增强。

综上所述,BMSCs具有很好的多向分化的能力,并且CKIP-1 基因缺失后BMSCs具有更好的成骨、成脂的能力,这充分验证了CKIP-1 是骨形成的负调控因子。已有的研究结果揭示CKIP-1、Smurf1、MAPK/JNK相互作用很可能是其调控成骨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12]。本项目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CKIP-1 对MAPK家族其它成员( P38 MAPK、ERK1 /2 等)的调控功能。MAPK通路是近年研究较多的与细胞分化密切相关的通路,通过以上研究,明确在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中,CKIP-1 对MAPK通路的激活作用。并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尝试通过调控关键信号通路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探讨通过CKIP-1 /MAPK共同作用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Zaidi M.Skeletal remodeling in health and disease[J].Nat Med,2007,13(7):791-801.

[2]Erlebacher A,Filvaroff EH,Gitelman SE,et al.Toward a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of skeletal development[J].Cell,1995,80(3):371-378.

[3]Krebsbach PH,Kuznetsov SA,Satomura K,et al.Bone formation in vivo:Comparison of osteogenesis by transplanted mouse and human marrow stromal fibroblasts[J].Transplantation,1997,63(8):1059-1069.

[4]Long MW.Osteogenesis and bone-marrow-derived cells[J].Blood Cells Mol Dis,2001,27(3):677-690.

[5]Boyce BF,Yao Z,Zhang Q,et al.New roles for osteoclasts in bone[J].Ann N Y Acad Sci,2007,1116:245-254.

[6]Richette P,Roux C.Impact of treatments for osteoporosis on cartilage biomarkers in humans[J].Osteoporos Int,2012,23 Suppl 8:S877-S880.

[7]Serafini AN.Therapy of metastatic bone pain[J].J Nucl Med,2001,42(6):895-906.

[8]Body JJ,Diel IJ,Lichinitzer M,et al.Oral ibandronate reduces the risk of skeletal complication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one disease:Results from two 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studies[J].Br J Cancer,2004,90(6):1133-1137.

[9]Zhang L,Xing G,Tie Y,et al.Role for the pleckstrin homology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CKIP-1 in AP-1 regulation and apoptosis[J].EMBO J,2005,24(4):766-778.

[10]Zhang L,Tie Y,Tian C,et al.CKIP-1 recruits nuclear ATM partially to the plasma membrane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ATM[J].Cell Signal,2006,18(9):1386-1395.

[11]Capecchi MR.Gene targeting in mice: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mammalian genom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Nat Rev Genet,2005,6(6):507-512.

胃癌细胞增殖与相关基因的表达 篇8

关键词:胃癌 细胞增殖 癌基因 抑癌基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10-01

1 与胃癌相关的癌基因

癌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正常基因的一种突变形式,能引起正常细胞癌变。癌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包括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分子、基因转录调节因子核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等几大类型。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增殖分化的基本调解方式,而信号转导通路中蛋白因子的突变是细胞癌变的主要原因。已知与胃癌相关的癌基因有:c-myc、ras、hst、c-erbB-2、K-sam、N-myc、met等。这些基因的突变在肿瘤的启动、促癌以及进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可引起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转化并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最终导致胃癌的形成。

1.1 c-myc基因。原癌基因c-myc是c-myc基因家族的三大成员之一,c-myc基因位于第8号染色体(8q24),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癌基因,具有转录因子活性,可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分化,调节细胞周期并参与细胞凋亡,具有刺激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双重作用。促进增殖和凋亡的c-myc蛋白功能在同一区,并且c-myc表达只提供一个启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信号。当某些抑癌基因存在或生长因子(如IGF-1、L-2等)缺乏时,c-myc蛋白可促进细胞增殖,使细胞“永生化”,从而加速细胞增殖,引发肿瘤。研究指出c-myc蛋白随着胃癌组织恶性转化,其阳性率逐渐升高,在胃癌中阳性率最高,表明c-myc蛋白过渡表达与胃癌组织恶性转化有密切关系,c-myc基因异常表达对胃癌凋亡起一个重要调控作用。

1.2 Ras基因家族。在人类基因中,Ras基因家族包括3个功能基因,即H-Ras、N-Ras、Ki-Ras基因,编码分子量为21kDa的蛋白质,称P21蛋白,P21蛋白在细胞质内合成,经翻译修饰后与类脂结合,然后从合成部分转移到质膜,定位在细胞膜的内表面。当Ras基因发生点突变而活化时,P21蛋白可为细胞生长传递持续性促有丝分裂信号,导致细胞不断增殖,从而诱发肿瘤的发生。Ras基因参与对细胞增殖的调控,P21蛋白在肠化、不典型增生的胃粘膜上皮中均有阳性表达,提示Ras基因的激活与细胞增长、增殖有关,特别是H-Ras基因与胃癌关系较为密切,其所编码的蛋白质RasP21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生化的功能,它的异常表达对细胞恶变和胃癌的恶性表型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与胃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细胞中存在的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增值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他编码的蛋白往往在细胞周期的检验点上起阻遏周期进程的作用,如果抑癌基因突变丧失细胞增殖的负调控作用,则导致细胞周期失控而过度增值。已知与胃癌有关的抑癌基因有Rb、P53、DCC、APC、MCC等等。P53基因是迄今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上。

2.1 p53基因。p53基因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短臂上,具有转录因子的活性,编码一个分子量为53KD的核磷酸蛋白,在控制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53基因分为两种类型:野生型和突变型。野生型p53基因参与细胞周期调控,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对细胞分裂与增殖起负调控作用,是肿瘤抑制基因,突变的p53蛋白不能引起细胞增殖的停滞或凋亡,导致细胞生长失控,肿瘤发生。野生型p53,其所表达的p53蛋白属于DNA结合蛋白家族,是细胞周期G1期检查点的关键成分,对DNA的复制起监视作用,当p53基因突变时,其球形构象发生改变,失去与细胞结合的特异位点,细胞即失去自身监视作用,因此突变型p53可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为恶性细胞的形成提供良机。P73基因是近年发现的p53基因家族新成员,其产物与p53蛋白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和功能,被认为是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但p73基因在胃癌发生中的真正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2.2 PTEN基因。PENT基因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0q23.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一方面通过脂质磷酸酶活性抑制细胞生长和调节凋亡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其蛋白酪氨酸磷脂酶等,影响细胞的粘附、聚集,以及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PTEN基因表达缺失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并在胃癌的进展和转移中起关键作用;其下调表达在胃癌的发生、进展、生长、分化和血管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2.3 p21基因。P21基因定位于染色體6p21.2。它抑制多种细胞周期蛋白——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CDK)的活性,从而使细胞生长停滞。研究表明p21表达缺失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在胃癌的发生器重要的作用,与胃癌的分化、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预后有关,有助于胃癌预后的判断。

3 讨论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涉及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等,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存在多癌基因的协同表达,肿瘤相关基因的改变和肿瘤恶性程度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相关性,其基因的改变有随肿瘤的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胃癌相关基因被发现,这些基因为阐明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为胃癌的发生风险评估、诊断、预后判断、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更多的与胃癌有关的基因尚需进一步发现与探讨,它们将为进一步阐明胃癌的发病机制及治愈胃癌提供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陈劲松,梁庆模.胃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现代医药卫生[J].2006(22)

上一篇:新医院会计制度题目下一篇:农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