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先进事迹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科研先进事迹

教科研先进事迹 篇1

市先进教科研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我,出生于1981年,本科学历,现小学一级数学教师,任职于郎溪县新发中心学校小学部。9月,我宣城师范毕业参加教育工作。作为年轻的教师,本人一向虔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坚持党的基本线路,酷爱教育,真诚教学,热情教研,尊纪遵法,作风正直,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克己奉公,爱心助人,事事处处能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深感教育乃立国之本,而中国现行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手段已落伍于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我放弃了很多很好的跳槽机会,不追名逐利,潜心研究教育,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佳绩之余暇,著意从事教育科研与改革,为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而默默无闻地的甘作园丁,乐为人梯。古语云:林木茂盛,必先固其根。教师要出色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特别是教师要持久地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有扎实的功底。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开始,我连续参加了大专及本科的函授学习,自以为良好的基础,顽强的学习毅力再加上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我于下半年取得了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文凭。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和现代管理的需要,我又于参加了教师继续教育和inter培训的学习等。总之,本人教育思想端正,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研修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陈腐的教育教学概念,有独创性地发展学生的智商和情绪聪明,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优化第一课堂教学,开设第二课堂活动,不但传授学生知识,而且教会学生学习,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于此同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中刻苦研究教学业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应用多种教学媒体,并创制故意义的教具和图文资料,不断进步自己实施教学的科学水平。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培养优等生,辅导落后生,争取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整体进步和发展。本人从事数学教学的业绩历年来是名利前茅的,也有案可稽。执教的《圆的熟悉》及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都在郎溪县小学数学优良课中分别获二等奖和一等奖。在广德实验小学执教的《倍数和因数》也荣获宣城市小学数学优良课二等奖。富有豪情是很多数学行家对我的课堂教学的一致评价。本人于3月也有幸与教育局、教研室领导一同对东夏小学进行视导工作,所示范的《年月 日》课遭到了教育局、教研室及东夏小学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为了及时把握当前教育研究的动态信息,瞄准最新发展水平,本人长时间自费定阅《小学青年教师》、《小学教学研究》等数学报刊和资料。每年也浏览六七万字的教育理论著作和教学研究文章,并作了大量笔记。同时,结合本校、本人的教学实际,深入研读,以利创新中国化、本土化、可行性强、操纵性强的现代教育理论。几年的自学,不但给了我知识,更给了我种种启发。在自学的日子里,我所撰写的《小学数学体验和探索的尝试》、《数感培养初探》、《让数学教学焕发人文色采》分别获郎溪县小学数学论文三等奖、郎溪县小学数学论文二等奖、郎溪县小学数学论文三等奖,《新课程理念下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几点体会》、《数学教学因浏览而完全》分别获宣城市小学数学论文的三等奖和宣城市小学数学论文二等奖。

教科研先进事迹 篇2

目前我国农业工程的发展是现代农业,主要依赖于农业工程技术手段提高,农业工程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要有立志献身农业工程领域的研究事业,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学创新的精神。掌握农业工程领域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农业工程现代基础技术和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只有具备了从事农业工程科学研究、教学和技术管理的独立工作能力,才能很好的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

谈到农业工程我们不得不提到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宋建农教授,他正是这样一位长期从事农业机械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新型农业机械与设备研究与开发的工作人员,宋教授多年来作为农机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钟爱的事业上。他率领着一支先进的科研队伍借助现代设计方法,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手段,依托工学院土壤一一机器系统综合实验室、多功能排种器智能检测试验台等试验装备,通过大量的基础理论分析和关键部件试验研究,探讨新型农业机械与设备的作业机理,奠定原始创新的理论基础,研究开发新型农业机械产品,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实用的技术装备,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发展。

立足国本,打造现代农业新装备

宋建农教授1982年1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设计制造系,现任职于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博士生导师。他还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会员、耕作机械分会副主任委员、农业机械化分会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北京农业工程学会理事、农业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副组长。他长期从事农业机械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第一线工作,在新型农业机械研究开发方面卓有成效。他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除了在科研实践方面颇有建树外,在学术理论上宋教授发表过60余篇论文,还主持以及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宋建农教授立足农业这一国家根本,打造出一系列先进科学的农机设备并服务于现代农业建设上,对我国农业工程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以下例举几项宋建农教授研发并获得国家专利技术的农机机械。

水稻钵体苗机插秧技术集成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水稻钵育栽培技术是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推广的一种水稻新型种植模式,已经被生产实践证明,具有栽植不伤根、无返青期,低节位有效分蘖多,穗型整齐,成熟度好等生物学优势,增产效果明显,特别适用于北方稻区。然而,由于至今没有研究开发出适用的作业机械,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手抛作业或采用半机械化的气流吹送式抛秧机作业,秧苗在田间无序分布,给后期管理带来了不便,严重制约了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宋建农教授一直致力于水稻钵苗机械化栽植技术的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基于水稻钵苗栽植的整体系统考虑,取得重大突破,开发出新型水稻钵苗育秧盘、水稻钵苗育秧播种生产线和与之相配套的水稻钵苗行栽机等技术装备。

2ZPY-GH530型水稻钵苗行栽机,本机采用链条式输送机构和单辊式夹拔秧机构、间隔斗式分秧、导管式导秧装置和波浪形防拥水拖板,为国内外首创。实现了水稻钵苗的成行有序抛栽,而且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加工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工作可靠、对秧盘和秧苗损伤小、生产效率高、作业质量好等优点。大大提高了作业质量,充分发挥抛秧栽培的技术优势,节本增产效果更加显著。技术性能居国际先进水平。

“9ST-460型草地振动式间隔松土机”,采用振动式间隔松土工作原理,实现了高坚实度条件下草原土壤的虚实耕作和原地放垡。采用振动式间隔松土机作业,能够很好的满足草原改良耕作农艺要求,草场改良效果显著。该机技术水平居国际先进水平。

“4TSW-490型马铃薯收获机”,采用全新独创的对行振动无筛式挖掘与分离装置,振动式倒梯形挖掘铲,大大减少了了动土量和耕作阻力;将果土分离栅条与振动挖掘铲有机巧妙的结合,形成了无筛式分离装置,简化了分离机构,减少马铃薯在分离筛上的运动距离和时间,降低了伤薯率。该机攻克马铃薯等机械化收获过程关键技术难题。该机总体水平居国际先进,在减阻、降耗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宋教授研发的先进机械还有很多并且获得的专利技术一直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农机专家,优秀导师

宋建农教授多年来研究的方向主要为:现代农业装备与计算机测控,农业装备工程:现代农业装备技术,机械设计及理论:新型机械与机电设备研究。基于宋教授的科研成果,他曾多次获得表彰和荣誉,1998年他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3等奖,2000年又荣获科技部科技攻关优秀项目奖,不愧为农业机械专家。

宋建农教授不仅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同时还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优秀博士生导师。对于教学他指出研究生阶段更要主动自主进行学习,宋建农教授强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更主要是在研究生阶段要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活动,在科研活动中逐步去体会、领悟和掌握科研方法。所有听过宋教授课程的学生一致给他的评价就是积极乐观并充满激情。

教科研先进个人评比 篇3

(征求意见稿)

一、参加评比对象

能够重视自身的理论学习,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全体教师。

二、评审程序:

教研组推荐或个人申报——学校组织评比——校内公示——确定结果

三、计分方法

1、论著:个人教育教学专著计8分

2、课题研究:承担国家、省、市、县、校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分别计10分、8分、6分、4分、2分。(课题获奖另外加分,分值等同论文获奖)

3、发表:发表在国家报刊(核心期刊)的每篇计8分、省级6分、市级4分。非核心期刊的分值减半。

4、论文、案例或课件获奖: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计8分、6分、4分;省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计6分、4分、3分;市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计4分、3分、2分;县级或校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计3分、2分、1分;

5、相同内容获多种奖项取最高分;非正规报刊上发表和非教育行政单位(如杂志社、民间社团等)的各级各类奖项不计分。

6、各个级别的优秀奖与该级别的三等奖计相同分数。

7、材料内容的真实性与时效性由学校组织审核。

8、为鼓励教师申报课题和参评论文的积极性,凡申报课题的教师,无论立项与否,省、市、县级分别加2、1.5、1分。参加省五四杯、师陶杯的教师加1分,参加其他论文及课件、教学案例等评比的教师加0.5分(已经获奖的不再另行加分)。

四、评比说明:

1、该评比每年评比1次,评比时间为每年的12月份。

2、评上先进的教师,学校发给荣誉证书(等同校级先进)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五、本办法的解释权归学校教科室。

利群小学教科研主要事迹 篇4

一、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课题主持人马秀梅校长坚持在一线教学,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是南通市首批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成员,自己带头上研究课,更多的是指导青年教师上课。几年来,凡是我校承办的教研活动,她不管怎么忙,都会参与备课、磨课。在她的帮助下,徐建相、季秋菊、孙美娟、丁振东等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在县镇举行的各次比赛中都有不少获奖,成为我镇的教学骨干。

在写教育教学论文方面,马校长要求别人做到的,她首先自己做到,只要有论文评比的要求,不仅自己写,还帮助经验缺乏的同事构思、修改。我们要求学校的年轻老师人人写研究文章,人人有微型研究课题,她除了自己天天上网,写一些教育教学随笔外,细心留意本校老师在本校老师科研博客上的日志,做到每帖必跟,鼓励老师们勤于笔耕。因此,我校的科研氛围很浓,学校两次被评为“县星级科研基地”,两次被评为县教科研先进单位。

二、营造氛围,正常研究

1、目前我校《农村小学识字教学方法探究》作为国家级课题《科学认读》子课题开展研究,学校作为国家级课题《科学认读》的实验基地,进行识字阅读教学研究。《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作为市级课题进行研究。

2、语文课题组在书香校园的基础上,开展了“在愉悦的阅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课题研讨活动。我校在县语文教研组活动中成功开设了三节阅读指导课。

3、积极参与课题组活动。本学期学校派员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跨省识字教学研讨会;英语组、数学组、语文组等分别到如皋南通等地参与学习研讨活动。

4、“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即书香行动)。开展“墨香行动”,创建书法特色学校。(1)学校继续规范粉笔字书写工作,加强与平时写字教学有机结合,为有效课堂服务。(2)积极做好向外参赛工作。学校组队参加了县小巧手现场比赛,战果辉煌。

5、学校加强教育科研与教研的整合力度。除了平时的自学外,学校还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关注每一位学生》等沙龙研讨活动,让教师围绕课题研讨展开讨论,真正让大家做到有话可讲,有据可论。

6、注重教师基本功训练,每天训练粉笔字,每周一次评比。青年教师要求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指导中青年教师。我校六名教师参加教师技能比赛,一名获市一等奖,三名获县一等奖,一名获县二等奖,两名获县三等奖。

7、开展各种有效教学课研究。开展了同题异构课研究、小学科教学研究推进月活动、三人备一课活动、低中年级字词教学高年级阅读指导课研究。活动中要求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都必须上教研课,活动提升了教师素质,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档案齐全 上传及时

1、每位教师认真填写了《教科研个人档案》,对本学期课题的研究重点、步骤、预期成果等作了安排,使课题研究避免了盲目性。学期末,由教导处教科研负责人对照他们的研究计划对教师进行过程性资料的查收。

2、能及时向课题管理平台上传研究资料。

四、笔耕不辍 硕果累累

教科研先进集体申报材料概要 篇5

根据筑教研通(2015)71号《关于开展贵阳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推荐评选的通知》,我校认真对照考核细则,积极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现将《花溪第一中学先进教科处申报材料》上报,请予以审查。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

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学校经过认真研讨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计划,我校成立以校长为领导,以教科处为主要组织者,以教研组长为各组教科研活动实施者的教科研领导小组,认真制定每学年的教科研计划,按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制度和计划逐步落实各项任务,校领导为首的领导小组全程监督指导。同时要求全体管理者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创造条件。利用学校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每位教师,包括中层管理人员,都有规定的听课节数, 为开展教育科研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先后出台了《贵阳市花溪第一中校本研修制度》及《老带新工作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并按制度严格执行, 每学期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考核、总结。

二、改善条件,落实经费,为开展教育科研提供保障。

在教育科研中,学校积极投入,提供经费。各级专项培训都能及时为教师解决交通、食宿补贴,每年各教研组都有外出培训任务,单是“生本教育”培训,我校先后派出20余位教师前往广东生本培训中心进行培训,近两年来学校已先后组织行政人员和教师外出到北京、广州、上海等地进行外出学习观摩。受训老师回校后都能运用并推广外出的学习经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教科处还组织开展优秀教研组评比活动,对各教研组的教研工作进行量化评比,并推选优秀教研组进行奖励。2015年3月我处推选出理化教研组参与市级优秀教研

组评选,被市教科所评为“市级优秀教研组”。三..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是21世纪国家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技能培训的重要举措。自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教科处积极创新,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内容和渠道,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校级教研制度化,校级教研经常化。学校专门制订了校本研修制度和计划,要求全体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严格遵循教学原则。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坚持有计划的在职进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学校鼓励教师勇于改革,创新、开拓。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及时掌握教改信息,从实际出发,确定教改付诸实践。在教学研究课题上,大胆实践创新,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每学期完成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学校给予奖励。学校提倡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议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学期各教研组按照规定,一半以上的教师上公开课,新进校教师第一年要上一节汇报课,老教师要上示范课。同时还要求教师互相听课,新教师每月至少听8节课,老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听10节课;校级领导每学期不少于 30节;教研组长每学期不少于 15节,听课要作记录,听后要及时研讨、交流,形成书面的记录。为了发挥我校的教学优势,利用学校资源优势,我校还和其他学校开展“聚焦课堂,同课异构”等活动,两校教师互相点评,取长补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继续推行教研组集体备课、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要求每个教研组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每次活动都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教研活动方法有: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并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如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科研论文选题与撰写等培训。

3、实施“老带新”活动,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我校每年都有新进教师数十名,青年教师占多数,这既是优势,但也有不足。为此,学校决定以新课程改革为

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二年成型,三年成才,五年成名”的奋斗目标。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处依据新教师的学科和经历,精心挑选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老教师与新教师进行传、帮、带结对活动。并制定了严格的“老带新”活动制度和要求,平时通过听课、学习、交流、指导,促进新老教师的共同提高。我处定期开展新教师汇报课活动、比赛课活动,对成长快、成绩优的新教师及其指导教师予以奖励。学校还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在职进修,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近两年我校已有一名教师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并有两名青年教师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

四、实施“科教兴校”战略,以科研课题促进教育科研。

加强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搞好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研,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是教科处工作重点之一。因此,我处非常重视课题研究,自2011年“综合实践”课题结题以来,针对在此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种种苦难和迷惑,为加强我校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我处专门于2011年购买了《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讲座》全套光碟,并组织各教研组认真学习,从课题选择、科研方法、实施过程以及鉴定与结题、科研论文撰写等各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我校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校近三年接了市级以上课题三个,其中理化组的省级课题《用“情境-问题”教学思想改造传统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已结题,课题研究报告获得省级“一等奖”;英语组市级课题《初中英语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英语单元(模块)教学整体设计研究》已通过专家组的评审,正在结题中;2012年初我校申报的《关于初中学生家庭作业减负增效的研究》市级课题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立项,但在我处的积极引导下,各种资料收集和各阶段总结仍

然坚持到2014年。英语组常静老师省级课题《初中阶段英语学科教学中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探索》于2014年12月20日正式立项,并于2015年3月27日正式开题。近两年来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和获奖的论文10余篇。另外,由我处自行联系的“大语文学习法”课题研究,经我处组织协调,交由语文组进行,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将于明年12月左右结题。

2、重视科研理论学习。近年来我处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等方法,相继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教师培训手册》等内容。每学期根据情况安排 2至 3次专家讲座。2014年邀请了市教科所蒋宗智老师为我校语文教师做“谈谈语文的命题技术”讲座;肖一明老师为我校化学教师做市级公开课的辅导;省话剧团的董瑜老师为我们做“课本剧”的讲座,广大教师通过学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初步具备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懂得了如何选题、方案设计、研究及资料的整理。学校在贵阳市教育局组织的课本剧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邹娜老师、潘玉蓉老师的市级公开课也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3、搞好教师论坛。教科处每学年都要组织1-2次教师论坛。“中考研讨会”是我校的特色之一,每年3月初各教研组先开展初步研讨,确定中心发言人,3月下旬进行全校性的学科研讨,分为文理两个大组,研讨的内容包括出题范围、卷面分析、解题构思、复习技巧及本中考预测等构想。这种形式使我校中考成绩年年在贵阳市和花溪区名列前茅。从2011年起,花溪区各学校纷纷自发组织教师到我校参加中考研讨活动,2013年花溪教育局、教培中心就以正式形式通知花溪区各校必须选派教师参加我校的中考研讨会。至2014年,我校的“中考研讨会”还被正式升级为区级教研活动,在全区进行推广,并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正是因为我校中考研讨会开展得扎实有效,我校的中考成绩也逐年进步,2015届我校学生中考成绩600分以上的达到23人,500分以上386人,首次超过毕业生总数的51%。

4、每年学校教科处都要组织教师参加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和市教科所组织的论文及案例评比活动,经过校级初评、专家点评、认真修改,提高论文质量,再送市级、省级参加评选。上学期选送了30余篇参评,获奖论文达到25篇,对于优秀论文,学校教科处还积极推荐向各级各类杂志投稿发表。除了参加上级部门的论文比

赛,我校2014年1月-3月还组织了读书、论文比赛活动,通过让老师们在假期阅读《幸福地做老师》一书,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和生活,每位老师都认真撰写了心得体会和论文,经过认真评选,我校对获奖论文的教师进行奖励。

扎扎实实创建,实实在在收获。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 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全校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变得有思想、有个性,教学工作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大多数教师都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教师逐步向名师、名家转化。其次,教育科研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活动方式引入,教师由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参与热情不断高涨。其三,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通过教育科研,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其四,一大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现在我校参评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再次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为我校造就一支学习型、创造型的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健全和完善各种教育科研制度,充分挖掘本校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教科研先进事迹 篇6

该公司研制的“MPA-400系列有源电力滤波器”是一种新的基于大功率逆变器的动态电能质量治理及电力节能装置, 它将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 通过对装置输出电压相位的控制, 对电力系统的网络参数和网络结构实施灵活、快速的控制, 具有响应速度快、吸收无功连续、谐波电流小、损耗低等许多优点, 并具有以下主要技术创新点:具有实时无功补偿的功能, 可支持12台及以下无功补偿装置并联运行, 最大容量可达1.2MVAR, 可将功率因数补偿到0.99以上, 具有节能与环保的双重功效;具有自动判断电网相序的功能, 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可靠性;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提高了电磁兼容性、散热效率和功率密度。

“电控钻机柴油发电机组智能动态负荷分配系统”是该公司在总结过去四十多年钻机电控装置设计制造实践经验和近年来国内外钻机市场发展趋势及要求的基础上, 而自主开发研制的一种电控钻机柴油发电机组智能动态负荷分配装置。该系统由三个层次组成, 即:最上层为工控机及触摸屏, 第二层为通讯处理层, 第三层为数据处理层。该系统具有以下主要技术创新点:通过PL1000E客户通讯模块整合Profibus-DP网络、Cat Data Link网络和Modbus网络, 并通过人性化的软件设计及监控画面, 使钻机控制中心实现了对相关设备的全面监控;钻机控制中心通过智能动态负荷分配系统, 结合全数字发电柜实现了柴油发电机组功率与电传动系统负荷的动态匹配, 按照预设的控制特性, 适时的自动投入或者退出柴油发电机组, 使钻机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及经济性大大提高;实现了归档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双机驱动软同步下运胶带机控制系统的研制”是该公司自立重大科研开发项目“新一代矿山装备———大功率交直流全数字电控系统装置的研究及制造”项目的子项目。该公司研制的双机驱动软同步下运胶带机控制系统是该公司在总结其已研发成功的单机驱动下运胶带机控制系统基础上, 紧跟国际先进技术和国内外市场需求, 而自主开发研制的又一项新产品。该系统以四象限能量回馈变频器为基本单元, 两台四象限能量回馈变频器通过主从方式控制两台交流异步电机, 两台电机分别通过各自的减速机、传动滚筒拖动一条下运胶带工作, 具有双机软同步、功率自调整、能量回馈、重载起动平稳、故障柔性制动、远程数据传输、操作界面智能化等优点。该项目产品具有以下技术创新点:采用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和自动调节“DROOP RATE”方法, 可有效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采用三相PWM前端整流技术, 实现了下运胶带机能量回馈功能, 并采用了LCL滤波器, 有效改善了电能质量, 谐波低于IEEE519标准规定限值;在重载运行时, 系统能够自动适应张力的变化, 起动带速超调小于5%, 避免了启动过程中对机械及电网的冲击。

教科研先进事迹 篇7

这些年来, 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 , 工作期间, 我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负责精神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我尽 职尽责地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教科研方面, 我付出了很多很多, 现将几年 来我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简介如下:

一、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过去常说欲给学生一滴水, 老师先要有一桶水, 在当今知识更新迅速的年代, 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有常流水。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来, 我潜心钻 研少儿教育理论, 掌握教育规律, 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为课堂教 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我一直订阅《小学语文教学》、《语文世界》、《小学作文 教学》、《小学生课外阅读》 等刊物, 坚持每天学习二至三小时, 并做好学习记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水平, 我自己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又去移动公司购买了一套 WLAN 上网设备,通过系列 的安装调试, 终于接受到了网络信号, 可以上网了, 能及时从网上观看教学实录, 下载制作好的课件等;登录一些教育名人名家的空间、博客,拜读、学习他们的 著作;注册并登录了一些有关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方面的“贴吧”、“论坛”、“圈 子” 等, 并参加讨论、交流, 认真学习、汲取别人的有效经验, 来不断充实自己;我还积极参加市县的各种培训活动。通过学习, 我转变了教育观念, 积累了丰富 的教学经验, 大胆的将学到的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中, 真正做到在反思中提 升;因为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干到老,学到老,才会 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要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首先要提高教师自己的 教学本领;要想提高学生素质, 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真正做到为人师 表,率先垂范。

二、善于革新,形成特色。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也在努力探索“高效率、有特色” 语文课堂。为了改变枯燥的语文课堂, 我将每节课的前五分钟划为课前准备时间, 安排具体的活动,内容有:即兴演讲、诗歌朗诵、成语荟萃、讲故事等,以此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 灵活应用教学

方法,将讨论、合作、探究、自学等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在一块 ,营造了轻松的 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的接受知识。同时,让语文课走向生活,各单元后面安排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精心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自去调查、了解, 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从而感悟生活的真谛。如调查村里的的卫生状况、了解村 里的环境污染、风俗习惯等,调查完要写好调查报告。几年来,我在教学上形成 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也更坚定了我探究语文教学的信念。

由此,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我在班里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如语文 知识竞赛、作文竞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每次活动 都给获奖学生送上一次又一次雷鸣般的热烈掌声, 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大 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努力耕耘,实在收获。

通过几年的实践,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我的理 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变得有思想、有个性, 教学工作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现在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 的突破口。另有,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通过教育科研,我这个当老师的角色发 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 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在教科研 方面我撰写的获奖论文: 2012年,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一文,荣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 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迄今为止,有三篇论文获奖。其中: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一文,荣获平度市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培养小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一文, 荣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 成果二等奖;《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一文,在山东省第十八届教育教学“百佳”论文 评选中,荣获“百佳”壹等奖。

以上这些,我觉得:这都是潜心教科研结出的硕果。正所谓: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虽说我在教科研方面付出了很多, 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荣誉, 光荣的被 评为“长乐镇教科研先进个人” ,这荣誉称号的确来之不易,我将倍加珍惜,加

倍努力。

科研先进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8

近年来,在研制项目增多、研制周期短和技术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按照未来高科技战略发展要求,把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创新的重点和加

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资源,采用多种渠道引进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开展了自主、联合等形式的创新活动。与集团公司和其他相关企业共同投资组建了3个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并抓住国家加大对重点型号、技术基础、大型研发平台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工程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立足高起点,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保障条件建设,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工艺、检测和试验设备,建成了高水平的实验室,使科研保障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符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成体系的整体研发能力显著提高,设计、集成、试制、试验、检测和评价手段不断完善,为“十一五”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研发平台和研制手段,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按照三大总体技术和相关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对专业研究室和科研管理机构进行了整合,强化了技术部的专业技术支撑能力,成立了以重点专业为主线,由行业内外专家组成的各部专业技术委员会,对部内承担的所有科研项目和重大技术方案进行严格把关,使科研项目研制与专业技术协调发展、互为支撑。在各部内设立了二级行政指挥,负责研制任务的组织与分工,落实重大技术措施,协调解决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技术安全等问题,保证设计师系统技术决策的实现与科研任务的按期完成。并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项目研制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构建了适应现实任务需要的科研开发和质量保证科研体系。

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研制周期产业化进程,按照小核心、大协作的研制生产模式,在初样机研制阶段,就要求科研人员与生产厂家进行技术协作,在工程设计和工艺生产之间进行协调。一方面促进了设计中工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减少了浪费,缩短了研制周期,便于批量生产,尽快使产品转入产业化阶段。五年来,科研项目在设计定型后顺利完成了产业化进程,在20多个厂、所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带动和促进了生产厂家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带领班子成员,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竞争、评价、监督、激励”四个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科技发展奖励基金,实行即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所里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奖,从科研成果转产或转让后所产生的效益中提出一部分经费,用于奖励直接从事科研项目研制的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在分配激励制度中,将工程岗位人员的绩效分为即期绩效和预期绩效。预期绩效和科技成果转化奖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项目研制周期长、人员流动大、科技人员岗位和技术职务变化等带来的效益分配问题,解除了科技人员在所内合理流动的后顾之忧,稳定了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以来,制定和完善了《二o三所岗位薪酬体系》、《二o三所绩效分配管理办法》、《二o三所绩效考核办法》等,初步形成了一套工作业绩和岗位与薪酬挂钩的激励机制;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和用人制度改革。按照工程技术、管理、专业、技能和辅助5类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情况,签订不同期限的用人合同。根据工作需要和聘用对象的文化学历层次,在用人的形式上,分别实行全员聘用制、劳动合同制、人事代理制、人才租赁制和协议用工制等。制定了《二o三所员工分类管理办法》,对多种用工模式进行了规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推行考核上岗、竞聘上岗制度。全面修订了岗位说明书,进一步规范了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及任职条件。建立了所级科技带头人、关键技能带头人等各类骨干科研人员定期聘任、考核和淘汰制度。为了彻底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203所从开始实施住房货币化改革,到,全所员工都实行了住房补贴和面积差补贴。

教科研:应务实“两位” 篇9

曾有人用“空军”来戏言学校教科研,究其原因,就是研究的内容没有从学校实际情况而拟定确立,没有明确学校该做的工作是什么,该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研究活动的根植在哪里,研究活动的追求是什么等,只是应付上级有关的阶段性任务,一句话,就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定位模糊。基于此认识,近年来,我们在制定教科研计划的时候,坚持分析学校的现状,确定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内容,想办法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变成“陆军”,让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植根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草根性的研究,同时使教师和学校在科研中共同理性成长。

1. 紧扣学校特色,让教科工作具有发展潜力

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是有效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建设一所学校的特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个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充实内涵的过程,作为学校的教科部门就是要服务于这个过程。

缘此, 我们“十一五”苏州市级的教育科学研究主课题就依此定位, 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农村初中项目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为了把校本项目学习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做实、做大、做强、做优, 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实施校本项目学习的基础上,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研究中完善校本化的项目学习课程教材,突出了研究性学习的含量;在研究中形成校本项目学习课程实施和管理策略。另外,我们根据“学校发展”咨询会上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尝试项目引领策略,就学校宿舍文化建设这一主题,把校本项目学习的实践与研究逐渐引申到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管理之中来实验,以此来充实学校主课题研究的内涵,扩大研究的外延。真正在研究中提升教育文化的品位,加快学校特色建设的步伐。

2. 植根教学课堂,让教科工作富有现实活力

要科学提升教学质量,我们的体会还是应当钟情于“教育科研”,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一点思考,多一点想法,多一点借鉴,把教育科研融入我们的日常教学课堂,把课堂看作是一种科学实践的基地,把课堂上的得失反思清楚,把经验总结出来,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性地提高教学和教育的质量。基于此认识,我们把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植根于课堂。

把握一个主题:有效课堂。如何在不同教师、不同学科、不同学生、不同课堂上实现有效?真正有效性的课堂如何构建?其间涉及研究的内容诸多,如,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练习是否有效、学习是否有效、实验是否有效、评价是否有效、合作是否有效、创设的情景是否有效等细节都值得进行主题性的研究。我们把教科与教研两个活动融合,改变优化校本教科研的形式,提高教研组活动的科研含量。做法是: (1) 加强教科与教务融合,教务处设一位副主任兼教科室副主任,这样便于“课堂观察”的具体落实。 (2) 指导开展教研组人员一人一次主讲式的教研活动,即一次活动,由一位组员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专题性发言,其余组员根据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最后达成共识。 (3) 组织35周岁以下的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思辨”活动,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自己课堂的有效程度。 (4) 配合教务处组织青年教师“同教材内容”的上课评比活动以及教师教学“反思”的检查评比活动等。

优化一种形式:课堂观察。用课堂观察的教学研究方式,跟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突出的某一个问题,通过观察者的点评,被观察的不断自我观察、反思、改进,最后矫治了某一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谓一举三得:问题解决了,教学有效了,自我成长了。因此,我们教科室以组织规范的团队观察为主,面上以教研组主题性发言教研活动结合,以此来优化学科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放大一个亮点:校本课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里深化实施“项目学习”模式,而且在管理上进一步完善,做到三个结合:小班化的上课形式与大综合的学习内容相结合;日常化的课时形态与系统性的学习过程相结合;过程性的学习评价与多样化的成果展示相结合。这些结合来源于实践的研究和总结,自然充实了特色建设的内涵。

我们的教科工作和活动,定位课堂,植根课堂,围绕课堂,有效地激发了教科工作的现实活力。

3. 成长有效教师,让教科工作溢满人本魅力

一所学校要想可持续发展,其首要的基础是具有一支过得硬的师资队伍。为此,学校要把发展成长教师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切实抓好。学校的教科研归宿点定位在想方设法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上。

我们的做法是: (1) 面上进行诱导。用物质奖励来进行激励性引导;用层次理论来进行需要性引导,满足教师职称评定之需要;用工作考核来进行制约性引导。 (2) 点上分工指导。校长室、教科室和学科学术带头人,分工定人作指导。指导青年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撰写随笔论文,而且积极向有关部门或杂志推荐;对参加各类竞赛的教师,进行专题性辅导。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就教科理论这块,学校有教科室负责,对参赛教师进行培训指导。这样定向指导,可以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 (3) 搭建平台引导,如,邀请特级教师为他们作“立足教学基础,成长自我风格”的讲座。再如,组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座谈会,邀请教科室领导和部分名师谈成长的历程,传授成长的经验,话成长的自信;还进行了对话互动。又如,利用双周星期六,开设“教科论坛”活动,每次活动一般一个主题。

精确教科工作归宿点的定位,有利于变“空军”为“陆军”或“海军”,把教科研的事做细、做精,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使校本教研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有利于教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校本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教科研,从而实现自我建构。

二、致力工作到位

1. 过程到位,精细应做的环节

教育科研工作只有过程环节做到了位,才能有效,学校教科研才能下课堂之海,下学科之海,下教师之海。为此,我们在具体落实重点、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坚持“三个结合、三个落实、三个实在”。

(1)教科研过程做到三个结合。

(1) 课堂观察与平时的听评课相结合。课堂观察作为校本教学研究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没有把其单立开来,独立开展,而是与学科教研组的听评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这样既消除了教师中存在的课堂观察繁琐感,又提高了学科听评课的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在具体环节上进一步精细:在组织形式上以组织规范的团队观察为主,点上积累经验,便于操作;面上以教研组主题性发言教研活动结合,提炼学科精品,解决教学存在的1~2个普遍问题,优化学科教学环节。在研究形式上,以课堂观察案例研究为主,在案例研究的引导下,切实推进“135”行动计划在学校教师中的有效实施,在课堂观察的行动研究中促进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另外,还进行主题跟踪观察实验,在跟踪中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 (2) 学年小课题研究与平时主题教研活动相结合。教科研要理性的发挥作用,教师要有切合自己实际的小课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围绕自己的实际多一点思考,多一点想法,多一点借鉴,把教育科研融入日常教学中,把自身的教学看作是一种科学的实践活动,把得失反思清楚,把经验总结出来;同时我们积极指导开展教研组人员一人一次主讲式的教研活动,即一次活动,由一位组员围绕一个贴近自己学年课题研究的话题进行专题性发言,其余组员根据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最后达成共识,以此来解决教学中自己认为值得解决的问题,从而充实发言人学年小课题研究的内质。 (3) 学校主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我们学校研究的主课题是苏州市级的“农村初中项目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在具体的工作中,除了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继续开展及优化实践外,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化研究:第一,在学科教学中进行项目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如,艺术项目课程的开发、物理实验项目学习课程的开发、语文作文项目学习课程的开发等;第二,在学校管理中尝试项目引领策略,优化管理过程,主要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进行实验。

(2)教科研活动做到三个落实。

首先,坚持组织教师学刊、用刊及编刊活动。学校向每位校级市级骨干教师赠订两份教育杂志,激励他们潜心读书,开阔视野,增长智慧,积极实践,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我们向骨干教师赠阅期刊,并及时开展学刊交流活动;同时提出要求每学期上交论文或案例或随笔2篇;在此基础上组织评比活动,把优秀的校级论文及时编印成科研刊物,被编入校刊的教师原创论文和有关发表获奖论文,给予教师一定的奖励。其次,定期组织“周六科研论坛”活动。通过论坛交流和思想交锋,促进教师对科研的理解,而且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促进了科研水平的提高。最后,广泛组织开展了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如,课堂观察研究活动,采用团队观察、互助观察、自我观察相结合的多层观察形式,以此来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低耗的问题。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开“同课题”“对比课”,观摩别人,对照自己,比照提高。

(3)教科研指导做到三个实在。

过程的进行往往需要有一定的“标识”作引导,才能不至于迷失方位,才能对前方区位心中有数,因此,我们提出了教师“一课、一文、一题”的指导性教科研奋斗目标。学校积极倡导每一位教师成为善于思辨的人,要求教师上好一堂优质课,写好一篇论文,研究好一个校级或市级小课题。具体的做法是:把有效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重点,开展青年教师校级评优课活动、片级研究课活动、市级展示课活动以及邀请专家指导课活动,引导教师记教后笔记、反思日记,以此发现教学的得与失,引导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研究的学年小课题,教科室积极配合教务处参与每月检查教师备课笔记上的“教学后记”活动,把“一课一文一题”落实到位。最后把青年教师人人参与研课活动,人人完成一文参与评比,人人申报一个校级以上的学年小课题情况作为参与教科研考核的重要依据。

2. 方法到位,精准做好的途径

学校教育科研追求的是“草根”的研究、“田野”的研究、“车间”的研究,而绝非是“书斋”的研究。因而,有针对性地精准教育科研方法是把教育科研做好的有效途径。

(1) 观察法———落实主题, 参与到位。

观察法的运用应该以“轻装简行”为主, 辅以“集团作战”, 每次活动都应明确观察主题。“轻装简行”的观察活动是以教研组为单位, 结合听评课开展, 人人参与, 这是使教育科研走向常态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对执教老师的常态课进行阶段性主题跟踪观察, 研究其教学行为的改进, 这种跟踪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是很大的。如, 以教研组为单位, 全组教师对一位新上岗教师进行某一主题的观察, 以“常态执教———观察诊断———重新建构———完善试教”为模式进行研究, 这可以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帮助。我们还可以开展多主题的观察, 即从当前教学实践的现状出发, 从日常教学繁复的“问题”中, 遴选出需要深究、值得深究的几个主题, 再通过课堂观察的流程, 从教师的质疑、对话、研讨中, 得到一些共识。这种做法有利于强化教师研究教学的意识, 有利于从多元视角来审视课堂的各个环节并探寻到有效教学的规律, 有利于教师移植他人的成功经验进而主动地思考如何改进自身的教学。

(2)反思法———调整实践,完善到位。

反思法是一种适用于边改进,边总结,不断调整,不断深化的研究方法。反思法的实施是通过“为自己的教学”研究、“对自己的教学”研究和“在自己的教学中”研究,达到“改变自己,改变课堂,改变学生”的目的,久而久之,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一种精神。反思法要到位不仅要重视实践后的反思,还要重视实践中的反思并力争做到实践前的反思,做好思考和设计。反思法值得注意的是应着眼于“实践”层面,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研究框架,即计划、思路和措施等的反思,以利于调整;二是对教育事件、现象、问题进行反思,从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去重新审视,重新发现;三是对教学环节不断追问与改善的反思,使教学过程能更为生动有效。

(3)案例法———关注细节,聚焦到位。

关注有研究价值的关键细节,是教育科研精致化的关键所在。一些特级教师的课堂,他的教学艺术往往就是通过一个个的细节表现出来的。案例法就是要善于将细节放大,从细节中看到教学的奥秘。诸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情况等细节我们一定要加以关注与切磋,进行教师之间的深度对话,这有利于帮助教师提炼教学行为中所蕴含的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在撰写案例时必须注意的是:案例所描述的事实或事件必须是真时真地的,不可杜撰,且应该有一个或数个细节,以此来激发大家思考并探索问题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教科研目标的达成,过程的有序,需要精准的方法作先导,需要跟校本化实际融合。学校关注教科研方法的实验,源于此。

3. 管理到位,精炼做实的策略

(1)制度内化。

管理离不开规则和标准,而规则和标准正是精致的完美表现。没有好制度,成功不容易;有了好制度,失败不容易。因而学校为了把教科研工作做实好、做实、做强,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完善各项教科研的制度,先后出台了教科研考核制度、教科研奖励制度、教科研活动制度等。当然,制度仅仅是个筐,是精致管理的前提,要发挥制度的作用,关键是“制度内化”,让制度成为教师自觉执行的标准,最大限度地激励教师奋发向上,追求成功;让制度成为教师主动参与日常教科研的规则,最大限度地引导教师把教学和教研融为一体;让制度成为教师主宰教科研行为的规范,最大限度地培养教师积极反思、科学改进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习惯。如果教师把制度的约束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那么精致管理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2)层级扁平化。

精致管理要求上情下达,畅通完善,要求强化责任,提高效率,这实际上要求:管理层次实行扁平化。所谓“扁平化”,即拉近学校层级距离,变“金字塔形”管理模型为“橄榄球型”。如果按“金字塔形”的层级来管理学校教育科研,可能会带来管理的臃肿偏差,导致人浮于事,不利于对来自一线教学问题的研究,也不利于把教科研精细到位。而适当扁化,纵向到底,层级精简;横向到边,疏而不漏,就能大大减少层级损耗,提高执行效率,确保精致管理落到实处。我们所实践的精致过程中的“三个结合、三个落实、三个实在”就是有意把层级扁化,有益于把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纵向到底,层级精简,让所有教师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体验。

(3)过程量化。

上一篇:免费设备维修合同范本下一篇:初一语文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