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管理创新工作经验材料(共10篇)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最基层组织,是司法行政事业发展、职能作用发挥的根基,也是司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创新的基础和抓手。司法所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进一步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以强化人民调解为重点,以深化法制宣传为先导,以优化法律服务为关键,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不断增强司法行政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联动性,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一、主要做法
(一)以强化人民调解为重点,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的调处机制
一是狠抓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根据人员变动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镇、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完善了综治信访服务中心设置,村里建立综治信访工作站。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综治信访工作站)设定固定的工作场所、规范的工作流程、齐全的工作台账,配备1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二是加强调解业务培训。培训中,帮助调解人员牢固树立调解也是执法的理念,坚持依法、公正、公平调处每一件矛盾纠纷,力求让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满意。提升了基层一线的实战能力。三是建立“公调对接”、“诉调对接”机制。加快推进矛盾纠纷协调指挥机制建设,进一步创新发展大调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体系中的基础作用。
(二)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进一步落实社会特定群体的稳控机制
加强对刑释解教和社区服刑特殊人群的管理,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
重点任务。要积极融入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履行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职责,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大力加强心理矫治和技能培训,按照构建大教育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个别教育,一人一策、科学施教,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破除“各自为阵”的做法,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推进刑罚执行资源与社会管理资源的有机整合,着力构建监管场所与司法所和家庭、单位、社区、基层安帮办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和工作衔接机制,落实社区服刑人员与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按照“无缝对接”的要求,落实对相关人员的必接必送,努力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措施有力、机制完善的完整链条。
(三)以优化法律服务为关键,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和疏导机制
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服务职能,是畅通群众利益诉求的重要路径,是通过参与信访处理,提供法律服务,依法平衡、协调和维护利益各方的权益,从而消除对立情绪,减少社会矛盾,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办法。近年来,我所的法律服务工作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中作用明显。
二、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1、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应以人民调解工作为重点,以学习贯彻人民调解法为契机,着重加强行业性、专业性建设,把人民调解工作向容易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领域延伸,下半年计划在园区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承担园区建设过程中引发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各类矛盾纠纷。
2、强化 “访调对接”措施。信访办加强与司法所的衔接,对属于调解范围的民间纠纷和各类社会矛盾,引导当事人以调解方式解决。对移送调解服务中心的各类矛盾纠纷,信访部门也积极参与协调处理。不能达成协议的,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正确引导纠纷双方当事人坚持依法办理,走合法的信访渠道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避免了矛盾纠纷的激化。
3、建立信息分析研判制度。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坚决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按季度召开由综治、信访、派出所、司法所参加的大调解工作形势分析会,对辖区一段时间内发生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主要分析哪几类矛盾纠纷比较突出,这些矛盾纠纷发生在哪些部位,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还加强对调解个案和调解工作规律性的研究,分析总结调解案例的经验教训,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调解方法体系。综治办逐月对矛盾纠纷发生、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及时上报党委、政府领导审阅。
4、统一规范调解工作。对矛盾纠纷信息的搜集和分析研判,其落脚点是化解矛盾纠纷。为了保证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地化解,应规范领导接待包案、重大矛盾纠纷报告、矛盾纠纷排查、责任追究倒查、工作例会、协调会办等制度,以制度规范调解工作。
(二)加大重点人群的帮教和管理力度
为进一步提高矫正质量,探索应用科技手段,如GPS定位系统,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通过建立电子围墙,使社区服刑人员在掌控之下、管理之中。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积极参与社区矫正的具体工作,承担帮教一名社区服刑人员、指导一项矫正工作、探访一户服刑人员家属等工作任务,切实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管理,解决好
他们的就业和安置问题,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向基层末端延伸。
(三)拓展服务领域,为辖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新海小学坐落在呼伦贝尔市中心城新区, 学校始建于2011年8月, 占地28970m2, 建筑面积7290m2, 学校规划科学, 布局合理, 教育教学设施齐全, 建有“十九室一厅一馆”, 各专业教室设施齐全, 达到自治区标准化学校的要求, 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 在校学生500人。专业教师37人, 平均年龄31.5岁, 其中特级教师1人, 省级骨干教师3人, 市级骨干教师5人, 学历合格率100%。
二、全新的管理思想与路径加速效能提高
学校管理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是教育思想管理。在素质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把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具体化为工作目标和措施, 把管理终点从对教职工的约束转移到为广大教师实现教育理想的服务上来, 凝聚力量, 激发教师的进取心和主动性, 引导和激励教师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是制定管理制度与措施的前提。思想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统一意志, 把管理者的思想转化为教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其途径有三:一是共同描绘学校发展蓝图, 二是共同参与学校建设, 三是共同决策学校重大事项。这三个共同把全体教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同心同德, 共谋发展大计。
三、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均衡发展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师资水平均衡发展。
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育人, 育人的实施者主要是教师。有师德高尚的教师, 才能把天真的孩童培养成诚实善良、文明守纪、爱国自强的合格公民;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才能把年幼的孩子培养成爱读书、会观察、勤思考, 敢实践、勇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强化师德建设, 促进每个教师个性修养均衡发展。我们本着不让一个教师掉队的原则,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并把“爱与责任”作为核心育人理念,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新教师从教宣誓”、“以爱育爱”师德演讲、“特教体验一日行”等多层次不同内容的活动, 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 青年教师王晓媛用真情关爱学生, 被自治区团委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大队部石杨老师被呼伦贝尔市团委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2. 尊重学生差异, 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均衡发展。
一所学校办学效果如何, 其成果和标志是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五个关注”的育人理念, 坚持“每个孩子都是重要的”思想, 努力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立德树人, 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均衡发展。学校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按教育内容逐条细化到每天的学习活动中。通过经典国学、本根教育强化学生的养成, 努力落实晨读、午诵、晚省, 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 健康茁壮成长。通过班会课, 结合具体案例, 加强对小学生的孝顺、礼貌、勤奋、诚实、知荣、明耻教育;通过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我校与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中心开展的“关爱同龄伙伴”互访活动, 通过近距离接触,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让他们学会关心同情、懂得怜悯助困, 知道了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关爱有困难的人。
3. 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
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一直是我们的工作要求, 为确保此项工作得到落实, 我们提出“三保证”、“两落实”、“一促进”, 用“班主任负责制”保证课时、教案、课堂质量的落实。建校初, 年轻教师要到各班上课, 都要提前将教案拿给班主任签字, 班主任要随堂听课, 以此确保科任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技能要求得到落实。目前各科任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教室, 教室内各种专用教具学具一应俱全, 专业氛围浓郁, 孩子们在专业教室里上课兴趣盎然。在新海, 到处都是快乐的课堂。此外, 各学科积极组织竞赛活动, “以赛促趣、以奖促学”。语文学科的口头作文擂台赛、英语学科的话剧表演、计算机学科的创意绘画、百度搜索赛等, 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保证了各学科的均衡发展, 整体推进。
四、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使平安校园建设得到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创新安全管理模式, 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 提出“两严守”、“三掌握”、“一确保”。一要严守校门, 实行严格的进出校门登记制度;二要严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规定, 不折不扣地执行。三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应急措施;掌握各季节可能带来的人身伤害及避险方法;掌握一般的安全常识, 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确保师生人身和校产安全。
2013年12月9日,全国首部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报告——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被公开,其中“浙江百家法院测评高院居末”的消息为舆论所关注。
“通过发挥指数评估的导向鞭策作用,真正实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立公信,以公信树权威。”浙江省高院研究室主任魏新璋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透露推进阳光司法的初衷。
省高院排名居末
2012年年底,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面向社会公开。在立案庭审排名中,浙江省高院在全省若干家法院中,排名最末。
2013年3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室接受浙江省高级法院的委托,对浙江全省103家法院的司法公开情况进行了测评。调研开始后,浙江省高院直接把集控中心的后台密码给该所研究室主任田禾。
浙江省高院的举动很令田禾惊愕,集控中心是浙江全省法院的信息集聚中心,汇总了758万个案件全部办案流程的23亿项信息点,85万件庭审录音录像资料和所有已归档案件的电子卷宗。
“我可以随意调取集控中心的信息,浙江高院的胆量让我钦佩。”田禾说。
历时5个月,田禾所在的调研室完成了浙江全省103家法院的首次测评,陆续出具各相关测评分析报告稿和阳光司法指数总测评报告稿。
5个月中,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浙江阳光司法指数课题组通过查询法院网站、现场考察立案大厅、抽查法院案卷、进行电话验证、法院自报数据等方式,对法院审判全流程的公开情况进行了全方位测评。
“阳光司法指数”作为浙江法院首创,选取司法公开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其内容包括审务公开(权重占15%)、立案庭审公开(权重占35%)、裁判文书公开(权重占20%)、执行公开(权重占20%)和保障机制(权重占10%)等5项一级指标,下设更为详尽的31项二级指标和60项三级指标,具体到法院门户网站建设、案件信息查询系统配置、裁判文书检索功能、执行措施透明度等,涵盖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所有环节。
本次发布会,课题组发布了立案庭审、裁判文书、执行公开3个主要板块的测评结果。测评显示,浙江省81.6%的法院配置了同步视频室;案件查询系统普及率高,97.1%的法院在门户网站开通了此系统;各级法院通过电子屏、网站、微博等多种形式对外发布开庭公告,浙江省高院还开通了全省法院开庭公告查询平台。
在公布的立案庭审、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公开中,立案庭审被认为与司法公正关系最为紧密,占总权重的35%,另外两个项目各占20%。
但在这份权重最高的项目中,浙江高院却仅得了44.8分,位列最后一名,较第一名舟山市中院差了32.7分。
对于测评的参与者,田禾一度想是否把高院从全省排名中剔除,“但高院的领导说最末就最末,最末说明有问题,有问题就改。”
对此,浙江省高院副院长朱深远则回应称,“浙江高院本身在测评后整体排名不理想和部分板块落后,坦然面对,如实公布。”
三大平台建设
2012年11月27日,全国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推进会上,从三大平台角度,浙江省高院作为深化司法公开试点省份在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该会前,孟建柱就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提出要求,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以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为契机,不断扩大司法公开范围,创新司法公开形式。
在法院系统,实际上,浙江省法院较早就开始着力推进三大公开平台建设。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高院开始推进审判流程公开,全省法院全面实施了网上办案,每个案件流程环节的进展情况,都在网上公开,当事人可以凭密码在本院门户网站上查询本案的诉讼进度,部分法院还可以预约庭审视频下载。
浙江省法院1758个审判法庭全部实现数字化,使所有开庭全程均同步录音录像,并以光盘形式附卷备份,让公正“可定格”“可再现”“可复制”。
据魏新璋透露,浙江省90个看守所建立了92个远程视频室,数字法庭的网络又延伸到了看守所,使许多简易刑案的远程提讯、审理十分便捷、安全。
此外,浙江法院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庭审公开,运用电视、网络、广场电子显示屏、微博、微信等方式,公开庭审过程,与民众积极互动。
在裁判文书公开平台上,浙江省高院开发了裁判文书制作、智能纠错、自动隐名和上网公开的管理平台。
据魏新璋介绍,法官可直接勾选生效裁判文书进行公开“上网”处理,只要点击鼠标,系统会自动对文书中的当事人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敏感信息进行“隐名”技术处理,并自动导入“上网文书库”,再由专人统一从系统导出上传到“浙江法院网”。“如不上网的,则需要说明‘不上网原因。”魏新璋补充说。
目前,浙江省法院已累计公布裁判文书91万余篇。外界有评论认为:“浙江法院在互联网上公开知识产权判决,树立了公开透明的榜样。”
2012年6月,浙江高院开展了司法拍卖改革,将执行标的物上淘宝网进行网上公开司法拍卖。至2013年11月,全省105家法院中已有99家在淘宝网上进行了网络司法拍卖,已完成拍卖1567件,拍品从最初的汽车、房产为主,扩大至机器设备、住宅、厂房等,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涉讼资产,总成交额为34.23亿元,成交率达91.57%,平均溢价率为43.64%,比传统委托拍卖分别提高14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
“实现零佣金,为当事人省下佣金8449.2万元,网络司法拍卖数量占拍卖总数的比例,已从去年的1%以下上升至现在的54.75%。”魏新璋感慨道。
作为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浙江省高院首创司法拍卖曾一度引起舆论质疑。经过一年多改革,网络司法拍卖逐渐被舆论接受,其经验还被中央政法委刊发简报予以推广,有评价认为是“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有机统一的司法改革措施”。
浙江省高院还大力推进完善执行信息公开平台的建设,不仅在门户网站提供执行案件信息的查询服务,申请执行人可通过密码在网站上查询了解涉案执行的进度,并设立“执行信息”专栏,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姓名、身份证件、住址、涉案信息等进行曝光,还向省信用中心提供未履行生效裁判的失信信息154万余条,使“老赖”被执行人在融资、投资、经营、高消费、注册新公司、获得荣誉等方面,受到限制或禁止。
浙江省高院院长齐奇早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持续不断地推进阳光司法工作,法官都已认识到司法公开不是法院的权力,而是法定的义务,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项宪法原则。
思想认识上的转变,也带动了工作内容上的转变。目前,浙江法院由单一模式的公开向全方位的公开转变,以前主要是庭审公开,允许公民旁听庭审等,现在是全程全方位的公开。
市法院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上级法院指导和人武部、驻永部队、双拥办等单位协同支持下,根据市驻军多的实际情况,将司法拥军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不断创新“诉内维权、诉外服务、双拥共建”工作机制,形成“三创、四建、五共”的工作格局,丰富了“福建经验”。
我院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全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全省法院系统唯一的军民共建“三挂钩”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二次荣获福建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集体”,杨泽民院长被中央政法委、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10月31日,福建省司法拥军工作座谈会在**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我院和96167部队司法拥军成果展,该事件入选福建民政十件大事之一。《中国双拥》连续两期刊文称赞“**是福建省司法拥军的一面旗帜”,省综治委《建设“平**建”工作简报》第45期转发推广我院的经验做法。今年3月31日,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央政法委到福建调研涉军维权工作,我院作为受邀的唯一基层单位,介绍了我院司法拥军工作经验,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我院是“司法拥军的楷模”。
一、围绕“三创”,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创设“维军审判庭”。经市编委批复同意,我院于2009年8月增设了全国首家内设机构“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审判庭”,使司法拥军工作步入常态化、专业化轨道。“维军审判庭”成立以来,我院共审结各类涉军案件64件,为军人军属挽回经济损失560多万元,实现无一上诉、无一信访、无一矛盾激化,深入部队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87次。
二是创建“涉军维权联动中心”。2011年4月,在市委领导、市政府支持下,我院牵头与人武部、双拥办、公安、司法、人社等25家单位,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市涉军维权联动中心”。联动中心由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任指挥长,办公地点设在法院,统一办理各类涉军纠纷和咨询求助。至今共受理军属就业、子女就学、退役士兵安置、工伤赔偿等涉军维权申请75件,在各成员单位通力配合下,已协调解决39件,化解纠纷36起,并解答军人军属咨询70余人次。
三是创办“军人之家”。我院在办公楼专门开设“军人之家”,将涉军维权的工作职责、规章制度、诉讼须知等内容张贴上墙,使军人军属对办事流程一目了然。由专人负责接待军人军属,配置了沙发、电脑、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等设备,订有《解放军报》、《中国双拥》、《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刊物,通过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让军人军属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二、围绕“四建”,提升维权实效
一是建立维军案件“绿色通道”。我院为军人军属开通专门的立案窗口,对涉军案件一律优先受理、优先送达、优先审判、优先执行。2007年以来,我院审结的67件涉军案件,平均审理时间仅30天,履行到位率达100%,为经济困难的军人军属缓交诉讼费4.5万元,减免诉讼费2.7万元,受到军人军属的普遍好评。2011年10月,驻永某部管护的军用通信光缆被**一家交通建设工程队在施工时不慎损坏,我院快速处理,当即与交通局、公路指挥部进行协调,督促施工队及时赔偿了部队经济损失,依法维护了国防利益和军事设施安全。
二是建立涉军维权“司法信箱”。我院在部队和军属生活区分别设置24个司法信箱,开通法律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发放3000多张法律服务联系卡,及时收集部队官兵的咨询问题,并指定专人负责解答,做到件件有回音。2007年以来,共解答司法信箱咨询508件。最高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涉军案件审判工作的通知》(法〔2010〕254号)和省法院《关于转发**等地法院涉军维权工作经验的通知》(**高法〔2009〕245号),充分肯定了我院设立司法信箱等做法,并予以推广。
三是建立军地联动“大调解网络”。2012年年3月,我院进一步延伸“市涉军维权联动中心”职能,在25个维军联动单位、15个乡镇街道设立了涉军维权联系点,聘请有关部门领导、部队政工干部、基层人民调解员、退伍军人担任调解员,建立军地一体的调解人才库。2007年以来,军地双方共同调解涉军纠纷58件,调解撤诉率达86%。
四是建立军人军属“维权联络站”。我院于2010年5月成立军人军属“维权联络站”,在驻永部队和部队家属区设立司法联络员,派出3名法官担任维权顾问,通过组织业务培训、庭审旁听、案例评析、举办“模拟法庭”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司法联络员的法律素质,并由其免费为涉案军人军属提供代理服务,开展普法宣传。“维权联络站”成立以来,共化解涉军纠纷35起,发放《涉军维权服务指南》等宣传材料500多份,免费代理涉军案件22起,为官兵们节省代理费5万余元。
三、围绕“五共”,推进军地互动
一是机制共创。我院与96167部队、消防大队等19支驻军单位分别签订《双拥共建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沟通、案件通报、纠纷联调、综治维稳、服务保障等长效机制,实现司法拥军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如驻永95872部队一名战士在山东老家的亲属与邻居发生宅基地纠纷,他冲动之下准备找邻居拼命。部队政治部领导和我院维军庭法官及时做好他的思想疏导和法律引导工作,及时与山东当地法院沟通,最终妥善解决了两家的宅基地纠纷,使该战士解决了后顾之忧。
二是学习共抓。我院党组与部队党委班子共同开展中心组学习交流活动;共同到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过的市小陶镇八一村,参观学习“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联合开展未来“法律战”的研讨,该课题被列入部队年度“三战”演练课目。针对每年新兵入伍和老兵退伍容易出现的思想波动问题,我院及时到部队举办《做遵纪守法的优秀军人》、《退伍安置与就业政策》专题讲座,并赠送法律书籍和《福娃说法》DVD光盘,增强官兵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有效保证了每年补兵、退伍工作的顺利进行,没有发生维稳事故。
三是感情共鸣。每年春节和“八一”期间,我院班子与驻永部队首长互相走访慰问,全院64名法官与驻永部队200名官兵结成互助对子,部队官兵将我院法官当作自家兄弟和亲人来看待。今年3月4日,我院主办并和驻永部队共同联办了“军民共建”新春联欢晚会,晚会上15个精彩节目全部由我院干警和部队官兵自编自演,深受好评。2007年以来,我院还积极向市委、市政府申请,安置部队副团级和营级军转干部9名、退伍战士3名,在驻军中传为佳话。
四是人才共育。我院充分发挥审判机关在法律业务方面的专长,2007年以来,共为驻永部队举办法律培训和专题讲座69场,受培训官兵1万多人次。驻永部队则发挥自身优势,为全体法官和青年干警政治培训班举办国防、纪律、消防、保密等知识讲座,法院每年还组织全体干警到部队过“军事日”。在法院带动下,驻永部队先后有7名官兵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85名官兵取得了法律本科学历,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五是宣传共促。我院加大与部队在宣传先进、互推典型等方面的合作力度,近年来,共同在军地媒体上刊登信息宣传稿件50余篇。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福建省委《八**快讯》、《人民法院报》、《解放军报》、《火箭兵报》等媒体多次报道了我院司法拥军工作的做法。市委《决策参考》和《福建审判》先后刊登《法院司法维军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报告。
尽心履职履责
北河 司法所
尊敬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大会安排,要求我在会上做个发言,首先非常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及北河司法所的关心,同时又深感惭愧,工作做得还不够,离领导的要求和北河镇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借这个机会向在座各位汇报一下 2020 年所做的工作。
一、强化基层建设
建规范司法所 一个单位要有生命力,必须要把基础打牢固,人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所现有工作人员 2 名,司法所办公楼三底三层位于北河镇临江新区,是由北河镇人民政府在原国债项目基础上于 2014 年投资近120 万元建成的,办公用房面积达 450平方米。2020 年按省级标准,我所内设司法办公室、普法办公室、档案室、社区矫正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人民调解庭等五室一站一庭,远程可视通信系统和司法信息 E 通平台已开通,电脑、电话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投影仪、执法记录仪、脸谱(指纹)识别仪等办公设施齐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2020 年 1 月份,北河司法所被省厅授予“省级红旗司法所”荣誉称号,2020年 2 月被荆州司法局评为“先进基层单位”。
二、强化服务理念 彰显司法职能 我所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把业务工作和地方党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维护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本职业务,积极为中心工作、为地方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2020 年我所积极为地方镇政府依法行政建章立制提供司法建议和法律参谋,进一步完善了矛盾纠纷预警、排查、调处机制,已基本形成“党政领导、综治协调、司法指导、部门联动,工作网络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控、矛盾纠纷全化解”的工作格局,主持和参与调处重大矛盾纠纷18件,其中非正常事件6件,调处成功率100%;以法治文化创建为抓手,开展法治文化创建示范街、小区、村及“法律六进”等普法宣传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了对全镇 11 名社区服刑人员管理,16 名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无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情况发生;以解决民生为落脚点,为困难群众办理援助案件 16 件,法律援助事项 185 余件。
三、强化作为意识
营造宽松环境 司法行政工作不易,基层司法工作更不易,但有为才能有位,因此,我们作为基层司法行政一员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司法行政工作的信任与重视,用工作赢得领导的支持,用诚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人民矛盾纠纷纷繁复杂,特别是交通事故和民工讨薪纠纷,交通事故易发多发,所造成的损失严重,给家庭带来的伤害巨大,一起交通事故经常是刑事
伴随着民事诉讼,曾经有两起交通事故相继发生,我们采取“稳住案件,侧重突破”的方针,其中一死者是家中主要经济来源,死者家属情绪失控,殴打并控制着肇事司机,经过对较为冷静的家属的耐心劝说,几经反复,最后成功达成和解;年底的民工讨薪,是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稍微处理不慎,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政府、司法的公信力,我所曾经调解一起 20 几人的农民工讨薪纠纷,通过合理维权、部门联动、法律援助等多种手段顺利化解。还有隔三差五的各种家庭矛盾、离婚纠纷。我所不推不靠,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我们,哪里有突出事件,站在最前面的就是我们司法行政干警,树立了司法所的形象和地位。
一个部门工作业绩的取得,更重要的是要看党委政府的支持力度。为此,我们按照“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难”原则主动作为,在工作中抢抓主动,勤汇报,特别是在平安法治创建和信访维护中始终冲刺在第一道防线,我所曾处理的一起宅基地纠纷,因为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双方情绪很激动,反应很强烈。经过专业的实地勘测、多方资料搜集,多次开会研究,最后成功确定了土地权属。我们与各部门经常加强沟通与协作,只要有需求,我们就快捷、全力地配合。从而赢得了党委政府的满意和大力支持,多年来,我所与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间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效应,我所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把
握自身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越来越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在人、财、物上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倾斜,从而解决了人少事多事杂职能弱的瓶颈;反过来,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又进一步激发了我所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更加有效的推动了基层司法职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和运用。
各位领导、同志们,2019 年我们将扬长避短,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加强政治业务及廉政教育学习,不断提升我所规范化建设水平,紧紧围绕“为民、务实、勤政”的工作要求,为实现“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繁荣”的目标作出不懈努力!
近年来,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安置帮教工作的新途径,采取优势互补、关口前置、帮教延伸的方式,开展社会帮教向监狱内延伸、监狱监管改造向社会延伸的联合帮教“双延伸”体系,实现了监狱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促进了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破解难题,探索联合帮教新思路
由于社会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利益分配方式等发生变化,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监(所)管理和社会帮教彼此脱节。一方面,有些地方向监(所)投送犯人、劳教人员一送了之,缺乏向大墙内延伸帮教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有的监(所)因对服刑在教人员家庭状况不了解,教育改造工作缺乏针对性,致使有的服刑在教人员情绪出现波动、思想出现反复,教育改造的成果难以巩固。二是监(所)和地方沟通联系相对滞后。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沟通反馈不及时等多方面原因,致使部分刑释解教人员长期不报到、不落户或人户分离,甚至不回原籍,直接流散于社会,造成脱管、漏管和失控现象。三是生活保障和就业安置互为冲突。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由于家庭矛盾、生活困难、就业安置等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引发重新犯罪。针对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地方安置帮教工作向监狱延伸,监狱的教育改造向地方延伸的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思路,把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工作贯穿到从刑罚执行到刑释解教后的全过程,动员各方面力量,实行联合帮教。实践中,我们与监狱签订了联合帮教“双延伸”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为做好罪犯回归后的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健全机制,确保联合帮教互动衔接
为使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取得实效,我们狠抓了联合帮教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常态帮教机制。与监狱联合成立了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协调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解决监管改造和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定期排查更新刑释解教人员分布、就业及重新犯罪等信息,建立服刑人员档案,记录家庭情况、急需解决的问题等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无一脱管、漏管、失控。将刑释解教人员联合帮教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之中,形成了内外结合的安置帮教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帮扶救助机制。定期排查长期无人会见、老人孩子无人照管、家庭婚姻关系危机等影响教育改造的突出问题,并通过谈话教育、启动监狱解困基金和社会应急救助等形式,帮助罪犯疏导情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其安心改造。三是建立了监狱社会联合培训机制。通过监区、监狱、社会三个层面进行自主和联合办班,实现监狱生产技能培训与社会就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罪犯回归社会后自食其力的能力。四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搭建监狱与地方司法行政机关专用网络平台,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信息通报反馈,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全面掌握罪犯入监、服刑和出狱后的各方面情况,确保刑释解教人员人人有登记、个个有着落。
三、多措并举,推动联合帮教有效延伸
为了克服过去司法行政部门协调安置帮教工作“疲软”的现象,我们积极争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以及社会力量的帮助,形成了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一是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由司法、民政、工商、税务、劳动、教育部门参加的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协调会议,重点研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及服刑在教人员家庭困难。同时,将“双延伸”工作纳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和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主要目标考核责任制之中,量化细化,进行考核。二是因人施策,无缝对接。监狱按照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监管改造措施,努力做到因人施教、一人一策。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落实了必送必接和教育管理制度,有效防止了漏管失控。三是多措并举,力求实效。为实现监、所与社会无缝对接,使刑释解教人员可查、可控、可管、可帮,最大限度地降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市民政部门为符合低保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均办理了低保补助;劳动就业部门对刑满释放、外出务工人员免费培训技能,推荐安置就业。我们还通过举办“中华魂”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讲座、“情系中秋”亲情帮教活动、在监狱设立市司法局监狱法律援助联络处形式,放大“双延伸”联合帮教工作成效。“双延伸”活动开展以来,为服刑人员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现场解答法律咨询60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起。一些县(市)区还专门建立了安置帮教基地,安置刑释解教人员。
四、积极推进“两基”建设,拓宽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渠道
我们以“安其身,稳其心,育其人,正其本”为目标,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管理为重点,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探索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新途径,着重加强安置基地建设和就业培训基地建设。先后安置刑释解教人员408人,培训就业人员286人,刑释
近年来,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安置帮教工作的新途径,采取优势互补、关口前置、帮教延伸的方式,开展社会帮教向监狱内延伸、监狱监管改造向社会延伸的联合帮教“双延伸”体系,实现了监狱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促进了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破解难题,探索联合帮教新思路
由于社会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利益分配方式等发生变化,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监(所)管理和社会帮教彼此脱节。一方面,有些地方向监(所)投送犯人、劳教人员一送了之,缺乏向大墙内延伸帮教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有的监(所)因对服刑在教人员家庭状况不了解,教育改造工作缺乏针对性,致使有的服刑在教人员情绪出现波动、思想出现反复,教育改造的成果难以巩固。二是监(所)和地方沟通联系相对滞后。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沟通反馈不及时等多方面原因,致使部分刑释解教人员长期不报到、不落户或人户分离,甚至不回原籍,直接流散于社会,造成脱管、漏管和失控现象。三是生活保障和就业安置互为冲突。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由于家庭矛盾、生活困难、就业安置等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引发重新犯罪。针对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地方安置帮教工作向监狱延伸,监狱的教育改造向地方延伸的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思路,把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工作贯穿到从刑罚执行到刑释解教后的全过程,动员各方面力量,实行联合帮教。实践中,我们与监狱签订了联合帮教“双延伸”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为做好罪犯回归后的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健全机制,确保联合帮教互动衔接
为使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取得实效,我们狠抓了联合帮教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常态帮教机制。与监狱联合成立了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协调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解决监管改造和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定期排查更新刑释解教人员分布、就业及重新犯罪等信息,建立服刑人员档案,记录家庭情况、急需解决的问题等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无一脱管、漏管、失控。将刑释解教人员联合帮教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之中,形成了内外结合的安置帮教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帮扶救助机制。定期排查长期无人会见、老人孩子无人照管、家庭婚姻关系危机等影响教育改造的突出问题,并通过谈话教育、启动监狱解困基金和社会应急救助等形式,帮助罪犯疏导情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其安心改造。三是建立了监狱社会联合培训机制。通过监区、监狱、社会三个层面进行自主和联合办班,实现监狱生产技能培训与社会就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罪犯回归社会后自食其力的能力。四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搭建监狱与地方司法行政机关专用网络平台,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信息通报反馈,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全面掌握罪犯入监、服刑和出狱后的各方面情况,确保刑释解教人员人人有登记、个个有着落。
三、多措并举,推动联合帮教有效延伸
为了克服过去司法行政部门协调安置帮教工作“疲软”的现象,我们积极争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以及社会力量的帮助,形成了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一是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由司法、民政、工商、税务、劳动、教育部门参加的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协调会议,重点研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及服刑在教人员家庭困难。同时,将“双延伸”工作纳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和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主要目标考核责任制之中,量化细化,进行考核。二是因人施策,无缝对接。监狱按照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监管改造措施,努力做到因人施教、一人一策。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落实了必送必接和教育管理制度,有效防止了漏管失控。三是多措并举,力求实效。为实现监、所与社会无缝对接,使刑释解教人员可查、可控、可管、可帮,最大限度地降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市民政部门为符合低保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均办理了低保补助;劳动就业部门对刑满释放、外出务工人员免费培训技能,推荐安置就业。我们还通过举办“中华魂”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讲座、“情系中秋”亲情帮教活动、在监狱设立市司法局监狱法律援助联络处形式,放大“双延伸”联合帮教工作成效。“双延伸”活动开展以来,为服刑人员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现场解答法律咨询60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起。一些县(市)区还专门建立了安置帮教基地,安置刑释解教人员。
四、积极推进“两基”建设,拓宽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渠道
我们以“安其身,稳其心,育其人,正其本”为目标,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管理为重点,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探索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新途径,着重加强安置基地建设和就业培训基地建设。先后安置刑释解教人员408人,培训就业人员286人,刑释 解教人员得到安置和受到就业培训人员无重新犯罪。
在安置基地建设上,一是鼓励刑释解教人员创办基地。XX区扶持两名释解人员成立私营企业,创办安置帮教基地,承担刑释解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基地自创办以来,先后安置刑释解教人员318人次,无一重新犯罪。二是在重点企业建立基地。区帮助刑释解教人员的木业公司、精信和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安置基地。仅20xx年以来,三个基地就安置刑释解教人员106人。三是把公益岗位做为基地。区政府预留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刑释解教人员就业。今年以来已有近50人在公益岗位就业。在培训基地建设上,市政府投资40万元,依托南岔技师学院创办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汽车维修、物业管理、电焊、机加、厨师、美容美发、种植养殖等实用型职业技能培训,现已培训学员286人。
2015年5月9日, 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幼儿园入学摇号仪式, 按照新区司法局要求, 塘沽公证处派公证员权为民、王文军进行现场监督, 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
本次幼儿园招生仍沿用之前的摇号方式, 塘沽、大港、汉沽三地的公示摇号地点分别选在了塘沽第三幼儿园、大港第二幼儿园和汉沽第一幼儿园。为确保公平性, 摇号采用电脑随机录取的方式, 并由公证员对现场进行审查和监督, 查看幼儿报名信息与电脑录入的信息是否一致、电脑和软件是否正常运行。经过公证处工作人员的审查监督, 三地摇号使用的设备均正常运行, 摇号人员操作准确无误, 现场电脑随机产生的录取结果真实、有效。
本次摇号招生仪式, 滨海新区共有17所幼儿园 (部分幼儿园含分园) 参加。三地拟招生总人数为1775人, 实际报名总数为3318人, 录取比例将近1∶2。
目前, 幼儿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教育资源还比较有限, 为了更加公平地分配资源, 营造人人平等的入学氛围, 摇号这种随机选取、机会均等的方式就成为了解决当下问题的最佳办法。而公证介入摇号入学领域, 用法律手段对摇号流程进行监督审查, 正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均等的入学机会, 切实维护每个孩子的合法权益, 真正实现法制为民, 维护社会公平, 促进时代进步。
滨海新区司法局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暨专题教育工作动员会
今年6月4日下午, 滨海新区司法局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暨专题教育工作动员会, 党组书记、局长杨金星主持会议, 部署安排专题教育工作并讲专题党课, 局班子成员、机关处室及司法所等基层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要求, 一是要统一思想, 高度重视, 深刻领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市委、区委的部署要求上来, 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投入到专题教育中。二是要准确把握, 全面领会“三严三实”深刻内涵。要坚持从严治党要求, 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坚定政治品格, 做到对党忠诚;要坚守为官底线, 做到个人干净;要坚持从政准则, 做到敢于担当。三是要认真践行实效, 确保专题教育目标落实。要认真开展学习教育, 扎实抓好理论武装, 从实进行党性分析, 认真做好自我剖析, 认真抓好整改落实, 切实解决存在问题, 持续深化专项整治, 巩固专项教育成果。
会议还指出, 搞好此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 责任重大, 意义深远, 要把专题教育活动与司法行政工作结合起来, 改进作风、狠抓落实,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 扎实推进落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法治滨海建设, 为滨海新区实现“三步走”战略, 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滨海新区塘沽法律援助中心成功办理行政法律援助案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2014年3月19日, 来属地务工的农民工于某在工作时头部不慎受伤, 事发后于某来到滨海新区塘沽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滨海新区塘沽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历时一年多, 为其提供了法律咨询、代写文书、诉讼代理等多方面的法律援助, 在中心律师的努力下, 成功为于某提供行政法律援助,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2014年6月, 于某来到塘沽法律援助中心, 向刘斌主任讲述了事情经过, 并咨询申报工伤相关事宜。当时, 于某因伤情未愈口齿不清, 表达困难, 刘斌主任耐心倾听并多次询问相关细节, 详细告知于某打户卡、提供劳动合同、申报工伤地点等内容, 并在于某表示不知如何填写工伤申请表时, 为于某代填了工伤申请表, 为于某申报工伤提供了周到的法律服务。
2014年12月,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做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此后于某再次来到塘沽法律援助中心, 表示对决定不服, 想向人民法院起诉。刘斌主任经过了解, 得知于某受伤后, 其所在单位曾将于某送至天津港口医院治疗, 但因治疗时并未用于某本人姓名登记, 导致缺乏原始诊疗资料,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据此做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 该决定的做出未经详细调查。为充分维护于某的合法权益, 刘斌主任决定为于某提供法律援助, 并指派法律援助中心雷远律师和孙静律师具体承办此案。
具体办理过程中, 法律援助中心全体律师围绕本案进行探讨, 最终决定将重点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未经详细调查就做出决定上, 具体理由为人社局仅通过对劳动单位发函调查、听取同于某一同工作的二人证词, 而没有实际到医院走访调查, 且劳动单位、同于某一同工作的二人因利害关系可能做出不利于于某的证词, 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提出的人证、物证等并不能直接证明于某所受伤害不符合工伤认定要求。在法庭上, 雷远律师逐条分析, 据理力争。
最终, 法院采纳了我方的观点, 认为于某在事故次日的诊疗情况是判断其在工作中是否受伤、造成何种伤情、是否与该事故有关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人社局未对于某的主张及其陈述进行详细调查核实, 未尽审慎审查之义务, 故其在行政程序中调查事实不清, 其据以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不足, 判决撤销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目前, 塘沽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协助于某重新申请工伤认定, 努力维护于某的合法权益。
滨海新区拓展“法律体检”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
一是加强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法律服务。主动参与帮助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集合票据、集合信托, 扩大融资租赁、产权交易等新型合法融资方式, 开展拟上市中小企业的法律培育辅导,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二是加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的法律服务。对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和现代营销方式, 进行合法性论证和法律风险提示, 对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 支持中小企业以收购、兼并、联营等形式加快发展壮大, 研究国际相关贸易公约、法律条款以及国家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 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增强市场开拓能力。三是加强中小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服务,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协助企业健全完善决策机制, 避免企业违法违规决策行为, 切实加强企业在合同管理、资产重组、诉讼仲裁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法律风险管理, 引导企业树立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完善企业专利、商标、专有技术、著作权和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提高核心竞争力。四是加强中小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劳动保障、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 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发挥律师在维权机制中的积极作用, 引导职工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企业主依法妥善解决矛盾纠纷, 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是律师协会根据中小企业行业特点或产业集群发展需求, 制定中小企业法律事务的业务指引, 引导律师事务所针对中小企业服务需求,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提高律师服务中小企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天津市仲裁院领导莅临滨海新区司法局商讨自贸区仲裁庭有关事宜
近日, 天津市仲裁委李树盈副主任一行, 莅临滨海新区司法局, 商讨在自贸区建立仲裁庭有关事宜。滨海新区司法局杨金星局长及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中心商务区有关同志也受邀出席会议。
会上, 司法局方面介绍了目前自贸区法律服务发展的基本情况。并谈到上海、深圳等地仲裁在自贸区的作用。希望天津仲裁委能够充分考虑自贸区的经济环境, 在自贸区先行先试, 建立自贸区的仲裁庭, 服务于自贸区营商环境。李树盈副主任介绍到, 目前自贸区的仲裁规则已经基本成型, 正在着手面向全国、全球招录仲裁员。据李主任介绍, 目前天津仲裁委设想在自贸区建成一个有异于其他仲裁分院的仲裁庭, 该仲裁庭由政府建立的但非政府性质的, 由商人按照商人的规则自行解决纠纷。并且为此探索了相关的规则和程序, 能够更好地发挥仲裁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会后, 司法局会同天津仲裁委一行, 前往中心商务区, 实地考察律师创新示范基地的情况。中心商务区负责人员详细介绍了基地的基本情况, 并且介绍了中心商务区的有关政策。
在基地考察时, 李主任高度评价了滨海新区司法局律师创新示范基地的成果, 和司法局热烈讨论天津仲裁委进驻自贸区的相关事宜, 针对如何在自贸区构建机构以及如何在自贸区推介仲裁业务, 双方互换意见。
反腐倡廉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市司法行政系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按照市纪委的纪检监察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安排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坚定不移地把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确保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司法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操守职业纪律、筑牢思想防线、积极履行职责、无私奉献工作,促进司法行政整体工作健康发展。
一、大力推进源头治本工作
一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几年来,局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抓好反腐倡廉和警示教育工作,发挥反腐倡廉“大教育”的机制作用,进一步加强教育制度建设,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测》,引导和培养全体人员牢固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纪政纪国法,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保障全系统党员干部、司法干警,尤其是领导干部切实做到政治上坚定、作风上优良、纪律上严明、生活上朴实、工作上实效。坚持和完善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主要负责同志定期讲廉政党课等制度,完善示范教育、警
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等制度,加强对司法行政系统反腐倡廉教育规律性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坚持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认真执行廉政谈话规定,强化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干警的定期教育,确保教育人员、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效果的“四落实”。
二是强化制度落实,积极推进机制和制度建设,实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紧紧抓住管钱、管事、管人、管物审批的重点环节,不断地推进制度创新,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推行干部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措施,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落实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坚决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以勤政高效为重点,推进司法行政机关政风建设;以公正廉洁为重点,推进劳教警风建设;以诚信为民为重点,推进法律服务行风建设。要加强教育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深化治本抓源头工作,不断开创司法行政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
三是开展作风整顿,提高教育效果。积极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采取党风党纪的高压态势,着力夯实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司法干警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重敲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司法干警的律己警钟,积极引导和教育全体人员在任何时候不放松警惕,不抱丝毫的侥幸心理,高筑防范墙,常怀律己心,关口前移、防微杜渐,确保全市司法行政队伍坚持昂扬向上、真抓实干的工作斗志和艰苦奋斗、勤政为民的工作作风。
二、“三力”:反腐倡廉新效能
制度效能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政党成熟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大局谋划的高度强调,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提高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权威性,增强制度整体效能。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效能,应切实提高执行力、公信力、保障力。
1、执行力: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效能的核心
从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效能角度来看,执行力意指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实现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目标的能力,直接反映我们党及其成员的精神面貌和作风,也反映我们党及其成员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水平,进而影响到我们党战略目标任务的实现及其持续发展进步。
执行力问题,成为决定反腐倡廉制度效能的核心因素,是衡量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指标。为此,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大力倡导反腐倡廉“制度执行”理念,突出强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要求“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切实增强制度的实效性和权威性。
2、公信力: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效能的价值
从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效能层面讲,公信力是指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使公众信任的力量,也即是在党内和社会中所拥
有的广泛的权威性和美誉度,在党员和公众中所体现出的认知度、认同度和深远影响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无疑反腐倡廉制度的公信力,既是党和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民众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信赖、支持的一种力量体现。因而,公信力也就成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内在价值,是衡量反腐倡廉制度效能的又一个重要指标。实践证明,没有公信力的制度终将失去生命力,会被社会和公众所抛弃。
3、保障力: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效能的目标
从反腐倡廉制度效能上讲,保障力就是指按照制度效能原则,在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制订完善的同时,突出抓好以执行力、公信力为核心的制度执行环节,跟踪制度的运转状态,关注制度的执行程度,发挥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功能作用,体现制度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保障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保障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和民生民主权益,保障党及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廉洁性,有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可见,保障力是反腐倡廉制度运转状态、执行程度、作用效果的最终反映,是体现和衡量反腐倡廉制度效能的第三个重要指标。
三、坚持推行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行风评议,充分利用举报信箱、举报电话,征求意见和建议等措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使各项工作让社会和人民群众满意,努力使司法行政机关形象更好、素质更高,切实担负好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人民群
众合法权益的特殊重任。
四、积极发挥媒体作用。
充分利用市内媒体的优势,积极与市内各媒体加强合作,对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宣传与教育,形成了“广播、电视上有声有影,网络、报刊上有文”的立体的宣教网络。网络传廉,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性。近年来,我们按照司法厅的部署,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系统司法干警基本达到人手一台微机。我们借助网络,建立了司法行政系统网页,设置领导讲话、廉政教育、廉政制度、廉政建设动态、廉政大家谈、廉政新视听、廉政政策法规等栏目,重点宣传介绍党和国家最新的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和制度,各级领导关于廉政建设方面的指示、讲话和意见,司法部门廉政建设的政策性文件规定,系统内外廉政建设的正反典型事例,系统廉政和行风建设现状及分析、基层分局廉政建设方面的新举措新做法。通过系统内发生的不规范行政行为,对易发生的苗头性问题进行预防提示,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五、严明党纪政纪,不断完善和切实加强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各种责任追究和监督、奖惩机制,以有力有效的措施和严肃严明的制度管理和约束整体队伍健康向上、廉洁从政、求真务实,同时认真抓好目标的制定,任务的考核和工作的监督、责任的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凡因工作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队伍发生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违法违纪案件的,必须按规定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对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必须对直接责任人和分管领导进行查处并给予组织处
理或党纪政纪处分,采取强硬措施,绝不姑息手软,保障全系统自觉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作风建设所承担的各项责任。
今年以来,﹡﹡﹡乡积极精心谋划,扎实举措,紧紧围绕各时间节点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对全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领导和部署,按照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立足乡情,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之中,有效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有力推动全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深入开展,切实保障了社会大局稳定,为全乡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现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整合,着力搭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平台
为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乡按照合理设置、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要求,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从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农业、土管、村镇中心等职能部门中抽调业务精、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同志集中办公,各村也都成立了代理室,村干部兼任代理员,并建立了承办流程及工作例会,回访、奖惩等一系列制度,实行限期办结,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捷服务。今年还实施了东浦、郝路口、郑堂3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创立了农村“一站式”服务体系,切实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形式的转型创新。今年以来,乡村两级共为群众代理各类事件800多件,办结率100%,深受群众好评。利用乡文化站的资源优势,建立了农民科普、信
息资源共享、留守儿童之家等服务平台,为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掌握科技信息,解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发挥应有作用;整合了综治、信访、司法、公安等部门创立了“四位一体”维稳调处“一站两会四中心”和来访接待室,为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服务保障。
二、倾心谋划,着力探索社会管理工作新机制
1、建立公众参与决策机制。凡是在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出台以及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和事项,梁庄乡始终按照顺应民心抓发展、集中民智作决策的原则,建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重大决策咨询论证制度。通过安排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听证会和论证会,邀请在乡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老干部以及群众代表参加,对重大决策作出评估、判断,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做到有明显风险的不出台,大多数群众不支持的项目不立项,大部分群众没有沟通协调到位的工程不开工,确保各项决策科学民主。
2、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今年由于梁庄乡建设征迁协调任务重,造成矛盾纠纷总量有所攀升,给全乡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为妥善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他们坚持把加强源头治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努力使矛盾化解在起始阶段,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是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化解矛盾的前提。梁庄乡
在大发展、大建设的过程中,处理社会矛盾和群众问题时,首先是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决不做侵害群众利益的事。如在处理东方明珠征迁遗留问题时,因当时拆迁标准低,为不损害群众利益,乡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拿出了大量资金按照现行补偿标准兑现给老百姓,切实做到群众利益不受侵害,使而从源头上杜绝矛盾的滋生。二是以开展“大走访”为载体,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乡村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采取上门走访和带案下访等形式,不断拓宽联系群众渠道,认真解决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做到发现一件解决一件,尤其对一些久拖未决的信访积案,深入了解情况,力争做到查清问题、解决问题、落实措施,促进信访形势不断好转。三是构建了“三级联动”和“四位一体”矛盾纠纷调解新机制。“三级联动”是以村民组“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组成矛盾纠纷化解协会,再加上村级矛盾调解委员会、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形成矛盾排查调解的“三级联动”机制。各村在“三老”中推选出纠纷化解协会会长,作第一级联调负责人,协会其他成员主要负责宣传各项法律、法规,倾听社情民意,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动态,对协调处理未果的矛盾及时向村级调委会汇报。村调委会主任为二级联调负责人,负责全村各类矛盾的梳理和汇总,同时进一步做好各类矛盾的调解和化解工作,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汇报,乡维稳调处中心主任为三级联调负责人,负责全
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四位一体”就是在乡综治委领导下,由乡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四部门人员组成的“四位一体”维稳调解中心,调解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司法所所长担任,“四位一体”协调中心实行24小时轮班负责制,负责接待来电来访,处理解答相关问题。四是深入开展“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六进”活动。通过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和乡村干部大走访活动,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各类信息和矛盾动态。同时坚持每月定期召开例会,将各类矛盾进行分类梳理,形成解决方案和意见,明确包案领导、责任单位,限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五是建立奖惩机制。制定印发了《梁庄乡综治维稳工作考核办法》,对村干部维稳信访工作实行包片负责,责任到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向乡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发生集体访和越级上访,并且没掌握信息的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3、创新社会服务机制。一是强化窗口行业服务机制。对乡域各类服务窗口行业按照“创建高绩效服务环境,做人民满意服务窗口”的目标,推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简化审批办理程序,减少工作环节,以最便捷的方式服务。同时,实行“公示制”和“告知承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行为,切实从根本上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二是强化各类人群的管理服务机制。结合乡文化站的有利条件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创建了情感疏导、文体
娱乐、科教信息等服务平台,定期举办各项活动,切实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平台保障。同时还完善了对流动人口规范管理,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安置、帮教,以及“法轮功”邪教组织活动的监控机制等。
三、关注实际,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新举措
近年来,﹡﹡﹡乡始终将关注民生,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一是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切入口,在全县率先推行“户户通”、“组组通”建设,要求每个村每年至少完成1-2个自然村“组组通”任务,通过几年来实施,全乡“组组通”、“户户通”普及率已达60%以上。同时强化农村清洁、亮化、美化工程,创新管理模式,切实推动农村面貌根本改变。二是推行中小学生校车定点接送工程。切实解决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后,路远学生上学难问题。三是加强重点区域的整治。梁庄乡境内的三角区治安混乱问题,群众反映强烈。此项工作被县委列为我乡今年社会管理创新建设重点内容和任务,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梁庄乡拨出专项费用在三角区附近安装了12个摄像头并且增派了警力,还成立了16人的义务巡逻队在夜间不间断巡逻,目前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受群众好评。针对浦东路和梁庄至郑堂村道路面损毁严重问题,乡党委政府积极与县有关部门对接落实改造规划,目前两项升级改造工程已完成路基铺设,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五是切实解决困难弱势群众的生产生活。大力实施了民政救助、城乡低保、农村养老保险,以及就业援助、农业各项补贴等政策,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
从2000年到至今, 我先后承担过纺织、酒店管理、服装设计、电工、汽车修理、汽驾和一些短期培训班的《汉语教学》及部分《专业课》的同时先后担任几个短期培训班级的班主任工作。本人在长达9年教学生涯中, 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我所带课班级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社会的认识水平都是不太高的, 加之学生90%以上的都来自乡村, 对学校的规章制度都不能自觉的遵守, 怎样才能把这样一个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好的班集体, 当时对这一个问题, 作过许多考虑, 在做好这班级的工作当中自己凭借过去管理班级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学校领导对我的工作的高度支持, 最终使我所带的班级进入了先进班级的行列, 并且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管好班级当中, 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做好学生入校后的教育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把学生教育成为能够自始至终自觉遵守校纪, 热爱农业, 热爱本职工作的社会有用的人。
二、班主任首先要以身作则, 为人
师表。在劳动、卫生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 作为班主任, 自己要首当其冲, 亲自动手参加这方面的工作,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带动学生。
三、具有较强组织能力、能够起榜
样作用的、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能够得到班级所有学生尊敬的、同学们自然公认的、强有力的一个班级组织核心。
四、要抓好品德教育工作。
品德是通过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奋斗来表现的。但是, 现在有些学生入校之后谈不上什么品德、什么道德, 他们好像总以为自己一生下来就是大人。作为班主任, 如果遇到这样的学生, 就不能疏远他们, 而是接近这些学生, 帮助他们进步。还有一部分学生, 从小就养成一种不尊重群众、不尊重老师、不尊重父母的不良风气, 他们个人主义, 惟我独尊, 自以为是, 对他人不思一顾等思想相当严重。这样的学生, 他们的衣食住行, 一举一动都表现一种异态。如对这一部分学生放松教育, 那么就等于抛弃了他们, 他们离开校们, 踏上社会之后, 就很快会变成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品质低劣的产品。这样的学生, 对于文化摇篮的学校来讲, 就是一个羞辱的祸根。因此, 要转变这一部分学生的思想, 作为班主任要面对困难, 迎难而上。
五、要管好一个班级, 就要给学生
教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除了在学生当中提倡认真学习, 克服难关之外, 还要抓好对他们的热爱劳动、讲文明、讲礼貌和做好一个诚实的人的教育。
六、要加强法纪教育, 提高学生的
法制观念, 防止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发生问题。引导学生遵纪守法, 增强法律意识。
七、召开学先进、学雷锋座谈会,
把学生培养成为毫不利已, 一心为公, 热爱集体, 克服不劳而获的个人主义思想。
八、加强团结教育。
一定要防止学生在班级和校内发生冲突、消除不坚持民族平等、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搞民族歧视等现象。
九、要经常与学生谈心。
通过谈心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 这样才能解决每个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继而使班级体成为整体上进步的班级体。
十、要坚持不懈地组织学生认真学
习自治区教委、地区教委、学校行政和学生科制定的学生“不饮酒、不吸烟”等各项规定。
以上仅仅是我9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做法。为了将我所带的班级继续带成一个优秀的班级,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 积极的探索, 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我想只要不怕歧视、一心一意教书育人, 施教于行, 就一定能够把所带的班级带好。
要带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占主导地位, 而且在教育工作中, 教师的模范行动、正面影响, 也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 不管是哪一位班主任, 作为该班的辅导员, 只有对自己的言论及行动负责, 只有通过自己的形象, 在学生心目中深深扎下了根, 才能带好班级。
摘要:“名师出高徒”对教师而言, 它揭示了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真谛,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师, 都必须对自己所管理的班级, 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要求。
【司法所管理创新工作经验材料】推荐阅读:
司法局规范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09-29
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10-08
2024年xxx司法所汇报材料06-08
司法交流材料10-07
〖司考经验〗在职考生司法考试过关经验06-02
〖司考经验〗司法考试通关四大绝招09-16
云梦司法所2010年度司法行政工作总结11-07
司法所安保工作方案07-20
司法所调解工作思路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