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学习纲要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森林病虫害防治学习纲要(精选11篇)

森林病虫害防治学习纲要 篇1

1、森林病虫害又称“无烟的森林火灾”。我局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应施调查种类10种。其中虫害7种:分别是杨干象、柳蝙蛾、分月扇舟蛾、松黄星象、纵坑切梢小蠹、银杏大蚕蛾、果梢斑螟。按危害位置分类分为蛀干害虫、枝梢害虫、食叶害虫、种实害虫等。病害2种:松落针病和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森林鼠害:主要是红背平鼠、棕背平鼠。

2、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严重时主要的危害特点是:蔓延速度快、防治难度大、可导致林木大面积死亡,对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造成巨大的损失。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方针:“预防为主、科学防控”。

3、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初步预判:

在林间发现针叶树种成片松针发黄、脱落,阔叶树种树叶被啃噬、树冠上有大面积如蜘蛛网状网幕,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状。森林鼠害主要危害树木的根部,将树根表皮吃光,如发现以上症状,需及时通知所属林场或局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进行调查处理。

4、森林植物调出检疫: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向外调运时,需到森林植物检疫部门申请报检,检疫合格后,方可开取植物检疫证书。

森林植物调入检疫: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向本地区调运时,需持植物检疫证书到调入地区森林植物检疫部门申请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分散使用。5外来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寄主松科植物,可随交通工具、松木包装材料等远距离传播。其为虫害,但危害状呈现病害特征,因而称“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侵入松树后,破坏、堵塞松树的疏导组织,使松针快速变黄后逐渐变为金红色,松树在40天左右即可死亡,且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根据其危害的严重性,该病已列为我国林业有害生物之首。目前,“松材线虫病”在我局没有发现,但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疫情持续北扩,形势严峻,现已蔓延至辽宁省清原县,距我省的梅河口市仅25公里,一旦传入我局,将对我局的松科植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而防范“松材线虫病”的入侵是今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6、省厅下达我局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管理“四率“指标

测报准确率:92%以上 无公害防治率:89%以上 产地检疫率:100% 成灾率:2‰以下(千分之2以下)

7、“检疫性”有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8、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鼠(兔)、杂草等有害生物。

9、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是指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近期发生情况,结合气象预报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估计林业有害

生物未来发生、发展趋势,及时通报有关防治单位,使之能够依照测报信息,做好防治工作。

10、成灾率:指林业有害生物实际成灾面积占现有林和未成林面积的千分比。

11、植物产地检疫:是指植物检疫机构对植物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和植物产品在原产地进行的检疫。

12、植物检疫:是以法规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及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感染特定病虫害的植物和植物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以防止这些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国家农、林业安全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13、无公害防治:指对人、畜、禽、鱼及其他生物比较安全,对生态与环境危害较轻的防治措施。

14、林业有害生物按种类分:森林有害昆虫、森林病害、森林有害动物、森林有害植物。

15、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程度:轻度发生、中度发生、重度发生

16、我局目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2017年我局林业有害生物呈多发态势,主要以轻度发生为主。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23230公顷。预测2018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同比基本持平,以轻度发生为主,发生面积约23406公顷,其中虫害发生约18506公顷,病害发生约3177公顷;鼠害发生约1723公顷。

目前我局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以虫害发生为主,其中,危害红松种实虫害“果梢斑螟” 预测2018年发生面积约15564公顷,(其中:轻度发生约15330公顷,中度发生约87公顷,重度发生约147公顷)占全年发生面积的65%左右,对红松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的损失。因而,果梢斑螟虫害防治工作是2018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点。

“长翅幽蝗”虫害不在我局林业有害生物应施调查种类中,但2017年调查发现该虫害虫口密度呈快速上升趋势,目前已对四湖苗圃个别绿化树种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危害方式是啃噬胡桃楸、杨树等阔叶树种的树叶。下步工作中将对其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必要时进行预防性防治,防止其大面积突发。

17、《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第三章、第十四条:

发现严重森林病虫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林业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除治,同时报告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发生大面积暴发性或者危险性森林病虫害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18、《植物检疫条例》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责令纠正,可以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植物检疫证书或者在报检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二)伪造、涂改、买卖、转让植物检疫单证、印章、标志、封识的;

(三)未依照本条例规定调运、隔离试种或者生产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

(四)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开拆植物、植物产品包装,调换植物、植物产品,或者擅自改变植物、植物产品的规定用途的;

(五)违反本条例规定,引起疫情扩散的。

有前款第(一)、(二)、(三)、(四)项所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植物检疫机构可以没收非法所得。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调运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植物检疫机构有权予以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用途。销毁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19、《森林植物检疫条例》第七条: 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属于下列情况的,必须经过检疫:

(一)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的,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前,必须经过检疫;

(二)凡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在调运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20、《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第七条 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在森林的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植树造林应当适地适树,提倡营造混交林,合理搭配树种,依照国家规定选用林木良种;造林设计方案必须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二)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

(三)对幼龄林和中龄林应当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清除已经感染病虫害的林木;

(四)有计划地实行封山育林,改变纯林生态环境;

(五)及时清理火烧迹地,伐除受害严重的过火林木;

(六)采伐后的林木应当及时运出伐区并清理现场。

森林的作用:

1.经济效益(短期效益)能为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提供木材及丰富的野生植物多源及林副产品。

2.生态效益:

净化空气(一公顷森林每天吸收二氧化碳1000公斤,释放氧气730公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降低风速;减少噪音;吸尘杀菌;美化环境。

3.社会效益:(长期效益)能够为人民提供清新,静溢,舒适的渡假旅游场所。

树木的概念:是木本植物的总称,包括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本。

地类:林木采伐调查设计的土地类型分为林地和非林地两大地类。

(一)有林地:有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2以上、连续面积大于0.067公顷以上的林地。

纯林:一个树种蓄积量(未达到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的65%以上的有林地。

混交林:任何一个树种蓄积量(达到起测径阶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不到65%以上的有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连续面积大于0.067公顷、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

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包括采取人工措施)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大于0.067公顷、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

未成林地: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后在成林年限前分别达到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合格标准的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

无立木林地:

1.采伐迹地:采伐作业后3年内保留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2.火烧迹地:火灾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

3.其他无立木林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林地:

(1)造林更新后,成林年限前达不到未成林地标准的造林地;

(2)造林更新达到成林年限后,未达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或疏林地标准的林地;

(3)已经整地但还未造林地的林地;

(4)不符合上述林地区划条件,但有林地权属证明,因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森林防火等需要保留的土地。

宜林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含配套设施)用地和其他具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

(二)非林地

指林地以外的耕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

按照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森林资源分为公益林(地)、商品林(地)两个类别,未划入公益林和商品林类别的,按其他类别统计。公益林(地)划分为国家级公益林(地)、升级公益林(地)和县局级公益林(地)。

林龄组划分五个组:幼龄组(幼);中龄组(中);近熟林组(近);成熟林组(成);过熟林组(过)。

森林病虫害防治学习纲要 篇2

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 防治难度大。成灾病虫种类增多, 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 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 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 有的是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 (类) 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 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 甚至造成严重损失。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黑龙江省, 由于黑龙江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 没有造成大的危害, 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 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 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 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 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 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2 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

二是科技力量不足, 防治手段落后。

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 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 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

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 造林的只管造, 育苗的只管育, 引种的只管引, 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 预防机制差, 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 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 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 调运检疫严重失控, 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

五是防治经费短缺, 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 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 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 病虫害的防治率低, 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3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 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 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 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 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 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2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 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 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区周边的天津、辽宁、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 直接对我区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 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 抓好常年监测工作, 适时开展专项调查, 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 及时上报送检。

3.3 加强养护管理, 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 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 并结合秋冬季修剪, 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 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 通风透光增强树势, 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4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3.4.1 保护利用天敌, 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 效果是显着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 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 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 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 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 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 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 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 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 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 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3.4.2 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 消灭害虫, 对人畜危害小, 对环境污染小, 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 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 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森林大袋蛾大发生, 危害成灾, 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 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 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 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乳剂、灭幼脲外, 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 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3.5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 实施靶标防治, 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 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 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 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 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6 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目前, 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 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 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 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 造成农药浪费, 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 造成人畜中毒, 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 (特别是喷雾) 技术, 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3.7 稳定森防队伍, 确保资金投入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篇3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建设;管理;预测预报

近几年来,森林病虫害肆虐,全国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病虫害面积达1.2亿亩,因病虫危害致死树木4亿多株,危害10多亿株,每年减少林木生长量170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共达50多亿元。并且森林病虫害一旦大发生就很难控制,只能将树木砍掉,很难防治。我国发生面积最大和危险性最大的森林病虫害主要有6类: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松毛虫、杨树天牛及森林鼠害等。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松树如染上此病,两三个月内即死亡,目前世界上尚无有效防治办法。这一病害现已扩大到江苏、安徽等5个省,仅安徽省就已累计病死松树98万株,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人民币。自1982年以来,全国累计死亡松树1500万株。松林是我国造林绿化主要树种,也是所有著名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树种,这使我国大部分风景名胜地面临严重威胁。

1.建设完善的预测预报体系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是开展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尽管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很多,发生时间和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每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都是有其自然规律性,且与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规律性的变化可以通过长期的调查,逐步被人们所掌握,并据此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加以预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的目的,是通过对测报对象长期的系统观察,结合森林病虫害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正确的推测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做出及时的预报。通过发布预报,指导当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使防治工作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以减少防治工作的盲目性,对未来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心中有数,及时地控制或消灭病虫害。实践证明,只有搞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才能更好地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做到防在关键上,治在要害处,及时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首先搞好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2.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使用生物、化学方法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应当防止污染环境,保证人畜安全,并尽量减少对林内有益生物的杀伤。植树造林应当适地适树,提倡营造混交林,合理搭配树种,依照国家规定选用林木良种;造林设计方案必须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对幼龄林和中龄林应当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清除已感染病虫害的林木;有计划地实行封山育林,改变纯林生态环境;及时清理火烧迹地,伐除受害严重的过火林木;采伐后的林木应当及时运出伐区并清理现场。

3.加强建设

健全和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应急控灾体系,建立和发展健康的森林,形成一个保护森林资源、以彻底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以提高控灾御灾能力为中心,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把营林措施贯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始终,通过完善和配备先进的防控设施设备,建立起以舞毒蛾等林业有害生物为主要对象的防控体系,对本市及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有效的检疫和监测,有效防止其入侵与蔓延,良化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4.加强管理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必须重视,森防涉及林业、财政、外贸、商业、海关等多个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现在,森防工作还没有得到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應有的重视,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往往小灾变大灾,不但生态环境被破坏,国家森林资源遭受损失,其它各部门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损失。要从根本上扭转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和传播蔓延的势头,将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百分之四以下,控制在最低程度,就必须强化政府行为,进一步落实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防治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建设,加强宣传,加大检疫执法力度,特别是要把好进出口关。内蒙古的有关领导对森防工作比较重视,一年多前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科学治理方案,严把虫情监测调查关,严把虫害木砍伐和处理关,严把传播关,严把检疫关。

5.结论

加强疫情监控、检疫,疫区树种结构改造以及生物、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有效防止其入侵与蔓延,良化生态环境,保持林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景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计划 篇4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各管理区要密切注意病虫害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病虫害防治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明确职责,建立领导小组。

为了明确任务,落实职责,确保任务高质量快速的完成,各单位成立以分管区长为组长,技术员,测报员、工队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治理措施

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综合地利用化学、生物、物理及检疫措施,确保有虫不成灾,促进泰山生态的良性发展。依照我委编制的《泰山林果主要病虫害测防技术手册》、《泰山林果病虫害测防年历表》及泰山林果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制定本年度实施办法治理措施。明确重点:病虫害防治重点为:赤松毛虫、油松巢蛾、双条杉天牛、锈色粒肩天牛、松墨天牛、栗疫病、柏红蜘蛛及蚜虫、松烂皮病、松扁叶蜂、舞毒蛾、板栗柄天牛、云斑天牛、草履蚧、栗大蚜等病虫害。

1. 赤松毛虫:对该虫实行全面监控,密切注意其发生动态,对于重点地区以毒绳围环、灯光诱杀为主,全面控制其危害。

2. 松扁叶蜂、油松巢蛾:有水源区实行喷雾化防,无水源区以涂环防治为主。选择安全高效农药及生物制剂,减少污染保护天敌。

3. 双条杉天牛、松墨天牛、柏肤小蠹等蛀干害虫:以营林措施为基础,适时采伐死树,清除虫源,加强抚育间伐,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和通风透光强度,增强林分抗病虫能力。进一步推广使用引诱剂和饵木诱杀,压低虫口。对锈色粒肩天牛要采取挂吊瓶和生防并重,确保古槐安全。

4.红蜘蛛、蚜虫:古树以喷洒生物制剂阿维菌素等进行控制;经济林以适时实施氧化乐果树干涂环进行防治。

另外对其他病虫害应加强测报,力争在灾害到来前采取有效措施控灾。对于古树名木走复壮与病虫防治相结合的路子,改善古树周围生态环境,确保古树名木的安全。

计划全年综合治理各类病虫害 4.2万亩(详见附表),防治经费视任务完成情况,验收核拨。

三、工作措施

1. 落实责任制:严格贯彻执行《泰山景区管理奖惩办法》,各管理区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和检疫工作的领导;有关处室搞好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职责到位。由管委主任与各管理区区长签定《病虫害防治责任状》;森保站和各管理区共同与专职测报员签定《专职测报员责任书》,各区也要与施工单位或个人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奖罚严明,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 加强病虫害测报:一是对专职测报员进行技术培训;二是每月按时召开专职测报员例会,通报上月病虫发生防治情况,部署本月测报任务;三是加强森保技术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固定标准地调查,研究分析各种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强化平时测报,做到超前预报;四是完善全面测报,搞好病虫普查,主要种类要把握全面准确,及时完成国家级测报中心点、省市测报中心站的`各项任务。

3. 搞好防治:各单位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防前及时搞好《防治设计书》报森保站核定申批后,组织好人力和物力,严格按照《防治技术规程》操作,适时地开展好除治工作,除治过程中要加强带工和技术指导。森保站做好药械准备的同时,加强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做好防前、中、后的服务工作。

4. 搞好检疫:根据泰山管委办公会议 []第8次纪要确定的“关于强化泰山植物检疫工作的有关问题”的要求,进山路口的检疫工作由各管理区和交通管理站负责;各管理区都要设置专门的检疫科室,抽调2-3名专职检疫员负责所属林景区进山木材和竹、木制品的检疫检查工作。对进出泰山的木材、花卉种苗及竹木制品依法实施检疫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调运;尽快筹建检疫检测中心并处害处理场;成立专业检疫执法队伍,及时检查督促各单位检疫工作;加强检疫队伍地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全面搞好产地检疫,定期对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病实行查访,确保泰山森林资源安全。

5. 加强科研:研究、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措施和新产品应用工作。加强预灾和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研究,促进泰山生态系统地良性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森林病虫害防治学习纲要 篇5

总论

1.1项目名称:张北县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1.2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建设单位:张北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法人代表:穆飞云

1.3主管部门:张北县林业局 1.4项目性质:新建

1.5项目建设地点:张北县林业局 1.6项目建设期限:2012—2013年 1.7项目建设宗旨:

通过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站建设,有效地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加强预测预报,科学防治服务,充分发挥森防检疫体系在保护森林资源中的作用。

1.8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以建设国家级森防标准站建设为基础,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强化站务管理,提高站务人员业务素质,建成拥有现代化基础设备、高素质技术队伍、高效能社会服务的森防体系,提高测报质量,为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9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40.5万元,按投资内容分为:基建6.5万元,交通通讯16.5万元,仪器设备17.5万元,投资来源分为:省级投资24万元,县级自筹16.5万元。1.10项目效益

森防体系建设项目的完成,将充分发挥森防体系在保护森林资源中的作用,提高科技含量和工作效率,真正做到有病(虫)先防,有病(虫)及治。

1.11结论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站建设的完成,发挥了森防体系在森林资源保护上的作用,促进了林木产业的发展。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风沙源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张北县森林资源面积逐年增多。近年来,我县森林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增大。而森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员素质低下,林业发展和森林资源的保护不相适应,为确实保护林业资源,防止病虫害的传入和传播。根据国家、省、市林业局关于建立森防标准站的要求,在张北县实施森防体系建设非常重要。

第三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3.1自然地理概况

我县地处坝上高原,北纬40°57′— 41°37′东径114°10′— 115°27′,海拔1300m—2180m,地形东南高,西北低。

我县气候属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全年温差大,积温低,雨热同季。年均温2.8℃,极端低温-37.8℃,无霜期108天,年降水量不足400mm。

3.2社会经济情况 张北县总人口35.3万,农业人口29.5万,分沿坝山区,西部丘陵区、中部平原区,全县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不平衡,西部丘陵区相对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生活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较充足。

3.3林业发展情况

全县总土地面积579.03万亩,林地面积207万亩,其中有林总面积111.5万亩,果树0.23万亩,未成林面积28.4万亩,总蓄积314.4万m3,森林覆盖率19.47%,树种比较单一,大部分是杨树、落叶松、樟子松、沙棘、山杏等。

3.4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现状

张北县森防检疫系统起步较晚,2002年前基本处于瘫痪。2002年独立建站,发展迅速,目前森防站拥有固定编制人员5人,工程师3人,技术人员2人。具备了必要的森防检疫基础设施,包括专用办公室、标本实验室、药械库、专用交通工具、通信设备、微机、冰箱和森防器械,基本上保证了森防检疫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了森防检疫信息网络化管理。在各年度的森防目标管理考核中,各项指标均达到合格。

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4.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加强森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防检疫水平,适应新形势下森防检疫要求,推动森防检疫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4.2项目建设目标:建成国家级森防标准站 4.3项目编制依据及原则 4.3.1项目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和省林业局关于建设森防标准站的要求和林业基础建设项目编制要求编制本建设项目。

4.3.2项目建设的原则

一是紧密结合防治重点,优先考虑病虫害常发区和重点区;二是较硬件建设并重,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同时,努力提高人员素质,搞好站务管理,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三是按标准搞好自身的建设。

4.4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交通,通讯工具,仪器设备和制度管理。以提高县级标准站的标准,满足专业级部门的信息传输面积18亩。工程治理需要,使预测预报防治科学化、现代化。

第五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5.1投资概算详见附表1 5.2资金来源

总投资40.5万元,省级投资24万元,县级自筹16.5元。

第六章

效益分析

通过森防体系标准站建设,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森防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微机联网和测报信息网上传输,有利于搞好站务管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传入传出,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对森林资源提供了安全保障,为人民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七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7.1项目管理机构

1、机构设备:张北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标准站

2、机构职责:负责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森林植物检疫的管理。

3、人员设置:站长1名、副站长1名、职员3名。其中工程师3名、技术员2名。

7.2项目管理措施

森防体系建设项目是县林业局的重点项目,县局将此项目作为2012——2013年的重点项目来完成,列成全年目标考核内容,并且加强项目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森防人员的专业工作水平,同时认真组织好防治体系建设方案的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森防队伍建设。

张北县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 项目实施单位:张北县林业局森防站 主管单位:张北县林业局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 篇6

关键词:病虫害,感染原因,防治

1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 内在原因我国林木结构分布十分

不合理, 树种单一, 森林自身的抗病力弱, 林木免疫能力比较低, 病虫害的传播加快。

1.2 外在原因

1) 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受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

2) 森林虫害或病害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 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 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 适应能力不断增加。

3) 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 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

4) 由于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 导致新型病虫入侵和繁殖, 而大多林农对病虫知识知之甚少, 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检疫, 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一大原因。

2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中, 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 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1) 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的基本方针。认真扎实抓好预防监测工作。

2) 坚持分类指导, 分区施策的基本方针。从预防的总体战略出发, 根据有关因素对全区除治与预防工作进行科学区划, 实行分类指导, 分区施策, 对不同类型区的目标任务和对策都要有所区别, 分清主次, 抓住主要矛盾。

3) 坚持政府组织, 全社会参与, 群防群治的基本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各级政府是危险性病虫害防范的责任主体, 负有首要责任。预防工作政策性强, 涉及社会各个方面, 是一项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部门行为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求各个部门协调配合, 全社会共同参与, 走群防群治的道路。

4) 坚持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在危险性病虫害防范过程中, 要认真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以法律为武器, 坚持依法除治, 依法预防, 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 强化行业管理, 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缺一不可, 只有把四者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有效的病虫害控灾机制, 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取得理想效果。

5)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水平的基本方针除治与预防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要求高, 在深入解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 不断研究出先进除治预防手段, 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 不断提升除治预防水平, 提高除治预防成效。

2.2 认真开展危险性病虫害疫情监测调查。

为切实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 要及时组织实施疫情监测调查, 对林木进行全面、认真普查, 对旅游景点进行常年定点监测, 及时了解掌握危险性病虫害的疫情动态, 以便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现极个别树木枯死, 立即取样送上级林业科技部门检验, 发现重大的危险性病害后, 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组织的调查培训, 并立即对全区林木进行危险性病虫害普查。根据树木危险性病害除治与预防方案要求, 全面加强危险性病虫的监测普查工作, 实行定点监测、定期巡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 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并及时彻底除治。

2.3 及时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与预防处理

1) 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 为彻底除治危险性病虫害奠定基础。

2) 营林措施。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 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树木枝丫也一并清除, 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 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的所有枯死侧枝清除和除害处理工作;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树木枝桠和树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3) 保护利用天敌, 开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 效果是显著的。一旦天敌建立了自己的种群, 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病虫发挥控制作用。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 (1) 林业种类丰富, 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 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 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 (2) 各种建筑对森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 一些地区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 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 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 在许多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 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4) 物理机械防治。一是采取人工捕捉或借助昆虫的假死性采取振落措施收集害虫。二是人工剪除虫瘿, 集中销毁。三是利用黑光灯或普通光源诱捕有趋光性的森林害虫。四是温汤浸种防治种子病虫害。五是利用辐射、激光技术防治害虫。

5) 化学药物处理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 实施靶标防治, 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 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 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 以免病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 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 加强检疫检查执法力度, 加强检疫检查。国内外贸易交往日趋频繁, 危险性病虫害传入的机率越来越大。为杜绝危险性病虫害人为传入, 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检查工作, 在全区范围内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或个人及厂矿、木材制品生产企业、建设工地、邮政、电力公司、发电厂、电视发射台及调入的松材制品、电缆线圆盘、花卉、苗木等按监测办法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 切实加大执法力度, 发现问题或可疑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

7) 加强森防检疫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检疫防范能力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是目前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把森防检疫机构和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危险性病虫害除治与预防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好, 确保森防检疫机构的稳定, 充实和加强森防检疫专业技术力量和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3 总结

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 并且涉及树木生命周期中种植、生长、开花、结果的各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不仅可以降低成本, 提高树木的生长状况, 还是响应科学发展的重要一步。我们应当把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 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志勇.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J].林业勘查设计, 2007 (4) :72-74.

[2]桑成达, 李生彪, 白雪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森林病虫害防治学习纲要 篇7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问题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1.当前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1.2万公顷,病虫害发生面积0.8万公顷,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更大。

1.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全县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5种增加到目前的32种左右。过去危害比较严重的杨扇舟蛾、天牛(类)等害虫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县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0m3,直接经济损失达70多万元,给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蠢、芽果牙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然害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潛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我省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松材虫病和我国内检疫对象日本干蚧的适应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1.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尽蛾、红脂大小蠢、杨尺蠖、杨扇舟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局部地区有的几乎年年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2.制约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2.1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

2.2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

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

2.3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

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2.4检疫工作不到位

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

2.5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

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73%),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3.主要对策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四是从保护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提高认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切实加强领导。

3.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省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 ,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我省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3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

3.4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每年大约有100万亩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现状,今后应继续加投入。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确保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三是在我省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我省山区大面积森林多属于公益性的防护林及水源涵养林,其产品是一种不能进入市场而只能服务于社会的特殊“商品”,长期没有经济收益,拿不出钱防治病虫害。据此,应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参考文献】

[1]苏龙云.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科技,2006,16.

[2]李延友,耿晶华.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正确认识,民营科技,2009(11).

森林病虫害防治学习纲要 篇8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主要因素;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128-1

森林病虫害是我国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近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有关部门政府的合力领导下,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森林防治卫士的共同努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但随着森林面积不断增加,部分营造林分结构不合理,进出境贸易的加快,使森林病虫种类增多,危害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分析研究对森林病虫害防治采取有力措施意义非常重大。

1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发生病虫害的森林面积增大,资金等情况的限制导致工作难度增大

随着单一树种的造林面积的增加,和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一些天气环境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开始降低,导致发生病虫害的森林面积不断增加。在配备的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的防治工作的开展难度增大。

1.2 成灾病虫种类繁多,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近几年,我国的病害虫种类增加速度较快,现已发现森林病虫种类达8000种之多,其中对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的也有200多种。再加之有些顽固性病害虫的特有的遗传特征,其抗药性和抗逆性在防治过程中不断增强,就现有的国内技术而言,其引起的森林虫害根本无法根治,针对全国的林业来说,因其而偶尔暴发的虫害现象时有发生。

1.3 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预测预防工作跟不上

从90年代末以来,已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国,在这一方面,虽然我国林业部门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对其极力控制,现在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是由于资金问题,预测预防工作很难跟上害虫的更新速度和变异速度,所以危险性害虫的潜在威胁是不容忽视的。

2 主要应对措施

针对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病虫害防治工作实际,提出从以下几点: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对内深层次的改革,加强对防治工作管理,将重点突出,整体性地推进防治工作,并逐步建立符合当地林业实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认识,从可持续发展方向,减少危害损失和实现全国林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提高认识。

2.2 加强管理,对营林工作实行综合治理

在管理林业生产活动的时候,我们必须一致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管理,对营林工作实行综合治理。一是应当在适地选取适树进行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混交林的建设;二是选取合理树种,优先选用林木良种;三是在造林设计方案中必须强调突出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四是进行育苗或者造林时,严禁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苗。

2.3 突出重点,切实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除治工作

地方林业部门要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和当地森林自身的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而确定本地区的治理对象,同时对其实行重点预测和防治。当前主要工作就是要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病、杨树蛀干害虫、松毛虫、美国白蛾、大袋蛾、日本松干蚧、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杨树溃疡病、森林鼠害等重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和除治工作。在群众中,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定期进行森林病虫害的宣传,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省市县毗邻地区,双方林业部门必须组织开展联防联治,从而根除林业上的防治死角。

2.4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工作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地方根据当地实际合理建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点,并专门配置测报或病虫情调查人员。对当地危害性严重的主要病虫害,定点设立中心测报点,科学运用调查方法和测报手段,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动态。确定专人专地、各部门固定地块、明确防治对象、指定方法、定时不定地地调查,做到时时防治、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2.5 切实加强检疫工作,严格控制森林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认真履行森林植物检疫检查职责,建立和完善产地检疫合格证制度和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制度,对产地检疫工作进行切实落实,并定期不定点地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

2.6 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保证防治需要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各林业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根据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努力增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部门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工作各环节的基本投资,并适当建立獎惩措施,调动并加强各部门的责任性和积极参与性。利用专项资金加强对森林防治基础设施的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有重点地建设好相关基础设施,配备相关地专用交通工具等设备,进而提高森林防治工作的防治能力和水平。

2.7 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参与。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以及地方研究所要将重大危险性、顽固危险性的森林病虫害研究纳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组织专家进行专项研究。及时注意国外先进技术和防治手段的更新,及时引进并应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防治工作中,要坚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提倡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防止环境污染,保护有益生物,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玉林.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

[2] 于崇海,宋晓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J].北方经贸,2009.

山西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研究 篇9

1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1.1 大量营造人工林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山西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森林资源和天然林面积急剧下降。为了保护并快速恢复生态平衡, 挽回原有的生态环境系统, 国家制定了禁止乱砍滥伐天然林和加大资金投资力度, 实行退耕还林政策, 加大人工园林的种植面积。近年来山西绿地面积不断增加, 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但随之出现了不少弊端, 人工林面积快速增加, 使制约病虫害发生的生物链被迫断裂, 林业的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差、越来越脆弱。由于人工林树种单一配置极不合理, 对外界侵袭的病虫害抵抗力较弱, 生态平衡被破坏、系统改变, 因而对原始森林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工林造林面积不断扩大, 是造成林业病虫害大量出现并发展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使全省林病、虫害发生愈演愈烈, 森林病虫害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居高不下的态势。

1.2 化学药剂的副作用

不重视经营过程中的森林健康卫生, 造林中管理养护不当, 使病虫害有了发生发展的温床, 就会导致病虫害大面积暴发且蔓延, 使森林质量开始衰退。为了防治病虫害频繁地喷施各种化学药液, 不但伤害了大量的有益生物, 而且还使病虫害对药物产生了极强的抗药性, 使之达不到预期的疗效, 还影响了森林资源的正常生长。在防治手段上缺少更新, 使病虫害以惊人的速度产生变异。当前山西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技术现状, 是森林极度受损, 增加了治理难度, 给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不可估量损失。

1.3 检疫工作没做好

由于检疫工作站数量少, 满足不了全省现实需求, 在从国外引进或国内互调树种时对病虫害检疫工作没做到位, 再加上各种经济利益和其他原因, 有数以百万计的树苗没有经过或逃避了林业检疫被调往各地, 导致很多森林病虫害被带往全省各地, 增加了病虫害传播的机会。

1.4 营林措施不科学

在进行人工林营造过程中, 忽视了营林技术的科学性, 只顾追求经济利益没有考虑适地适树, 营造过多的速生林, 密度大、透风不良, 林分生长状况不良, 使病虫害增多, 导致了林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再加上缺少针对林业特点的防治机械和药剂, 致使防治手段落后于病虫害的发展, 因而使防治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

1.5 人为社会活动的破坏

由于经济腾飞, 城镇化发展很快, 人们的社会活动大幅增加, 为了满足全省企业的生产带动经济发展需要, 不断兴建公路、高速公路、铁路、高铁, 这种破坏大自然环境的社会活动导致了原始森林、生态园林不断遭到砍伐破坏。再加上大量营造人工林, 生态失衡, 生物链断裂, 国外的树种也被引入国内省内, 林业病虫害外来生物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入侵广泛传播, 造成病虫害发生频率大幅提高。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研究

2.1 营林措施策略

利用营林进行防治病虫害是一个有效的措施。营造混交林, 选择立地条件好的圃地、适地适树、采用抗性强的树种、加强抚育管理、注意林内卫生及通气状况, 减少和防止病源, 增强树体的树势, 改善生物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及生态功能。

2.2 生物防治及保护天敌

林内生存着以树木害虫为食的有益生物及鸟类, 利用这些有益的生物控制、抑制或者消灭有害的生物, 如益鸟、益虫、有益微生物 (细菌、真菌以及会分泌抗生素的抗生菌) , 这是一种生物防治的重要方法, 以此可增强森林树木对病虫害的防御自控能力。用天敌鸟类来消灭森林病虫害是省时省力、节约资金、保护环境的有效方法, 它是任何方法都不能替代的, 并且还可以控制林木病虫害发生和危害, 因而一定要注意保护森林病虫害的天敌。

2.3 保护森林树种的多样性

森林具有物种多样性, 对林内自然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提供给动植物安全生存基础, 增强树体的生存性, 使森林病虫害遭到更多天敌的控制、有害生物的寄存生存条件丧失, 同时病虫害的传播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2.4 物理机械防治

用机械或物理作用 (用光线、生物技术、温度、电离放射、机具器械) 干扰有害的生物, 影响它们生长、繁殖以及发育。要明确了解病虫害的生活史与习性, 坚持不懈, 持久地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控制, 而且要不断地积累基础性资料, 建立数据库, 规范管理, 用高科技和监测系统进行监测与预报工作, 以此来促进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5 加强林业病虫害的检疫与预测预报

预测预报工作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基础, 必须抓紧抓好这项工作。要避免外来病虫害的侵入, 林业检疫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检疫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加强检疫、监测和预报, 定时调查, 提前及时将各种林业病虫害疫情进行严格隔离, 把防范工作做好, 并采用有效的科学方法尽早对问题种子和苗木进行处理, 防止其继续蔓延和扩散。只有提高森林病虫害监测检疫工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才能保证全省林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2.6 加大资金和设施投入与引进

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投资力度, 以多种形式扶持此项工作, 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 地方为主, 国家为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主动引入先进的配套设施———病虫害防预体系, 真正实现森林病虫害控制的科学化与自动化, 以此来培养地方政府的林业部门独立发展林业的能力, 并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目前, 山西面临着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局面, 林业对于提高绿化覆盖率和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起着重要决定的作用。提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认识, 加强人们对森林的保护意识, 抓好这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是搞好全省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全面开展科学防治工作, 不断提高防治技术和水平, 构建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 完善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 保护好林业生物多样性, 保持生态平衡, 促进全省林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龚云华, 黄国成, 陈秀东.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科学致富向导.2012 (4) :25.

营林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关系 篇10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营林技术,关系

营林措施的落实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需要综合考虑病虫害的种类、特征与习性, 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同时, 因森林中生物物种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特征, 还需要不断优化、改善生态结构中各个生态群落间的制约力度, 以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1营林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营林措施主要是指基于发生森林病虫害的条件与抚育林木措施之间的关系, 综合整个森林栽培时采取的各种措施, 为林木生长提供有利于但不利于森林病虫害繁殖的生态环境, 进而满足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要求。森林病虫害是破坏森林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时, 需要从本质出发, 最大限度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由此看出, 营林改造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 各区域应当依据当地环境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例如, 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人力防治法等, 这些措施均能够有效促进林业建设的发展。

2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森林病虫害是林业“三大害”之一, 近年来, 随着森林病虫害现象的日益严重, 已经对我国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这使得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现阶段, 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主要体现在:

2.1 病虫害繁殖能力强

近年来, 森林病虫害之所以很难消除的首要原因就是, 这些病虫害的繁殖、传播能力较强, 很难消除干净。一旦消除不干净, 残留其中的个体繁殖速度也较快, 且许多虫害还具有再生长的能力, 这些病虫害的遗传与抗逆性都比较强, 较难一次性清除, 这就给营林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

2.2 治理病虫害发生不够及时

虽然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频率较大, 但治理不及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森林病虫害的检测不及时、检测器械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以及森林管护工作经常会有不到位等情况, 森林管理部门的管理疏忽, 都可能使得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导致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 森林病虫害面积越来越大, 治理也越来越难。

2.3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大

近年来, 我国造林面积不断增大, 病虫害面积也随之扩大, 这也成为我国当前林业发展遇到的一大难题。林业生产活动比较频繁, 促进了害虫的肆虐, 病虫害种类日益增多, 使得病虫害更加难以防治。我国当前林业发展较为迅速, 越来越多的人工林快速生长, 加之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 这也是近年来病虫害不断加重的原因。

2.4 缺乏先进的病虫害检测、防治、检疫手段

由于我国森林病虫害检测预报工作的基础差, 很多地方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即使有的病虫害能够提前做出预报, 防治时也多以喷施化学农药为主。另外, 对于育苗造林, 很多相应的检疫工作落实不到位, 造成病虫害防治一般处于被动局面。

2.5 国内外交流频繁, 病虫害传播加剧

近年来, 随着国内外的频繁交流, 林产品的进出口也不断增加, 这使得森林危险病虫害的传播也逐渐加剧, 我国很多重大病虫害的流行最初都是由引进国外的林产品而传播进来, 例如, 美国白蛾、松材线虫、松针褐斑病等, 给我国林业造成了较大损失。目前, 病虫害的传播还在不断加剧, 许多重大的病虫害迅速扩大, 这些都与人为的交流活动存在紧密的联系。

3营林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具体措施

3.1 选择抗虫树种, 提高林木免疫力

在森林中, 就算是处于同一层的林木, 种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免疫力也是大不相同, 甚至在同种类的树木间, 个体免疫力也会有所差异。在此情况下, 通过引种、杂交, 能够使本身不具备抗病虫的树种获得抗虫性。

3.2 隔离带的设置能有效阻隔虫害

森林中病虫害的扩散与迁徙能力较强, 一般情况下, 单一食性的害虫在幼虫期间是无法进行迁移的, 此时可通过设置隔离带的方式减少其食物, 进而迫使幼虫迁徙, 例如, 油松毛虫等, 有效防止幼虫的危害。

3.3 定期清洁森林卫生, 松土除草

定期清洁林内卫生, 做到及时松土除草, 进而从根源上降低林木的发病率。卫生的清洁能够为林木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及时松土除草能对害虫的进一步发育繁殖起到阻隔作用。松土还能使土壤养分均匀, 使得林木生长更加健康, 提高树木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4 加强土壤肥力, 改善林木条件

林木在遭受病原物的危害侵入时, 通常会产生应激抵抗。但当林木抵抗能力特别强时, 病原物的侵害便会停止。通过对森林林木进行适当的施肥, 能够显著起到预防病虫害的效果, 并且不会污染环境。此外, 通过改造林木根系土壤的生态环境, 促使林木根系得到充分的发育, 持续利用根部的养分和水分, 不断增强林木的抵御功能, 从而发挥增强和保健树木的作用, 实现有效、持续抑制病虫害的目的。

3.5 适当砍伐和修剪

适当的砍伐和修剪可有效减轻病虫害, 特别是对有病害的枝桠和枯枝剪伐, 不仅能减轻病虫害, 还能提高林木的生产效率。此外, 在修剪枝桠时, 确保伤口面积的最小化, 并且还要保证切口不裂也不偏, 不能削树皮, 切口要平滑。

3.6 造混交林, 提升森林病虫害抵御的有效性

混交林具有较多的优势, 并且在抵御森林病虫害方面也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在选择混交林树种时, 确保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选择的树种包括喜光树种、耐阴树种;既有根瘤菌树种, 又有无根瘤树种。在此情况下, 营造出来的混交林, 可明显提高森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由此可知, 为了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 可采取营造混交林的措施, 而混交林的营造可通过柳树与杨树混交的方式进行, 但在完成混交之后, 还需进行科学的管理, 确保林木的生长。此外, 在营造速生杨混交林时, 还要做好育苗工作, 一般采取扦插育苗的方式。在育苗过程中, 还需确保扦插时间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一般在上冻之前或解冻之后。育苗管理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通过科学的管理, 提升育苗的科学性, 从而在营造混交林时, 提升混交林的抗病虫害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 病虫害问题是一直以来困扰着我国林区发展与森林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 其危害可直接导致林木死亡, 进而阻碍经济的发展以及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营林措施作为一种先进的、有效的病虫害治理方式, 必须给予其高度的重视, 不断改进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确保我国森林资源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腾庆新.浅析营林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J].科学与财富, 2013 (5)

林地病虫鼠兔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11

【关键词】林地;病虫鼠兔害;综合防治

近几年来,随着各类林业工程的大规模开展,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地恢复和发展。森林的保护和利用是林业的两大任务,在实施森林的保护过程当中,森林病、虫、鼠、兔害成为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的一大灾害,对幼龄林和成片林以及整个森林资源都造成极大的威胁。通过对华阳市华阳地区的病虫鼠兔害的监测发现,尽管林农采取了多种的防治手段,但潜在的危害还不能从根本上灭除。对此,应及时做好森林病虫鼠兔害的普查和疫情测报工作,及时发现、及时防治、综合防治,这样才能杜绝这些疫情的发生,维护林木的健康生长。

1 林地病虫鼠兔害概述

在我市华阳林区发生的病虫害约有20种,鼠兔害约有3种,主要病虫害有6种。

1.1 松苗立枯病

又称幼苗猝倒病,是针叶树种育苗中最嚴重的病害,常造成整个苗床幼苗死亡或成块缺苗,因发病时期不同,可出现4种类型:种腐型、茎叶腐烂、幼苗猝倒、苗木立枯。

1.2 杨树烂皮病

即杨树腐烂病,多发生于路边、地边、人为活动频繁处和苗圃杨树上,个别地方可引起杨树大量枯死,尤其在新移栽的杨树上发病率可达到90%以上。该病发病症状表现为干腐和枯梢两种症状类型,初期出现暗褐色水肿状病斑,皮层腐烂变软,后失水下陷,有时龟裂,有明显的黑色边缘,皮层纤维分离为麻状,易剥离。此病只为害生长衰弱的树木。

1.3 核桃黑斑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核桃的叶、嫩枝、花和果实上,造成树叶早落、枯梢、花轴变黑、幼果早起落果。症状表现为叶部病斑连成大斑,嫩枝病斑绕枝一圈,幼果核仁、核壳都变黑。

1.4 华山松大小蠹

华山松大小蠹是导致华山松死亡的主要害虫。在此种害虫的影响下,林木迅速死亡。虫主要寄居于树干下半部或中下部,成虫蛀入孔处常有大型漏斗状凝脂,可造成华山松林连片枯萎、死亡。

1.5 白杨透翅蛾

白杨透翅蛾幼虫蛀入苗木干内或大树枝内进行为害,被害处逐渐膨大,形成疙瘩,极易被风折断造成秃顶或畸形生长。

1.6 鼠兔害

据在华阳的未成林地调查,由于鼠兔的为害,刺槐林造林地的苗木保存率减少了15%,重灾时达27%左右,由野兔造成的苗木成活率减少2%。鼠害的主要鼠种是鼢鼠,群众俗称“瞎老鼠”,该鼠主要为害1~10年生幼龄树木,依靠打洞啃食树木幼根,造成秃根引起死亡,冬季啃食树木根基部树皮,造成环剥引起树势衰弱或死亡。华阳山区野兔比较少,加之野草旺盛,对树木为害较小。

2 防治技术措施

2.1 农业防治

首先选择育苗地应尽量满足建立无检疫对象种苗基地的要求,深翻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合理的轮作,必要时可用2%~3%的黑矾水溶液或75%的五氯硝基苯进行土壤消毒和种子消毒;待苗木出土后,可喷施保护剂和促进苗木壮实的药剂,这些都能达到预防病虫害发生的目的,也可减少松类立枯病的发生。其次,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地适树的造林树种,尽量营造混交林,合理安排树种搭配比例和配置方式,以提高森林的自然保护性,华山松造林宜采用针阔叶混交方式。再次,采取必要的抚育措施,伐除衰弱林、畸形树、枯立树、有病虫害的树和树枝,并及时清理出林外,或对病虫木病虫枝进行刮皮处理,这样能减轻林木腐朽病、溃疡、烂皮病的大面积发生。

2.2 物理防治法

利用人工或者各种简单器具捕捉各种害虫的成虫,剪去带虫卵的枝条,挖除树皮、树洞内的蛹,或者在树干上涂抹胶环、毒环,阻隔和触杀幼虫,如白杨透翅蛾的蛹可人工挖除。对于多种真菌、细菌病害的防治,可用适宜的温度对种子进行热处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3 生物防治法

(1)以虫治虫:利用一些森林益虫、昆虫的天性,大量繁殖释放,可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但是在以虫治虫的利用中,要科学用药,保护好天敌虫类的越冬,改善天敌营养条件。(2)以鸟治虫:在我国现有的1100多种鸟中,食虫鸟约占半数,在虫害发生区,要严禁打鸟,人工悬挂鸟巢,人工驯化鸟类,这样也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4 化学防治法

这种办法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便、不受地域限制、适宜大规模和机械化操作等优点,但也具有容易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引起次要虫害再猖獗的缺点,不过这些缺点可通过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改变施药方法加以解决,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越性,减少其毒副作用。如选用65%敌磺钠加水500~800倍喷洒苗木根茎部,防治苗木立枯病;用50倍的40%的福美砷涂干防治较轻的杨树烂皮病;用0.4%硫酸铜防治核桃黑斑病,效果好,且不易发生药害。

2.5 鼠害的防治方法

对林地鼠害的防治必须选择正确的防治办法,要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不能只看到化学灭鼠剂的有效性和使用方便,更要克服它们长期的影响和对生态系统及环境的副效应,因此,要尽量减少灭鼠剂的用量,使用有选择作用的慢性灭鼠剂。华阳幼龄林内人畜活动比较多,尽量少用化学灭鼠剂,造林时对苗木进行蘸浆可有效地预防鼠兔牛羊等对苗木的为害;有针对性地选用水灌法、烟熏法、挖掘法、地弓法杀死瞎老鼠;也可利用驱鼠植物预防鼠害,在林间套作紫苏或蓖麻;如果鼠害比较严重,可选用毒性低、残留少、针对性强的化学药剂防治。

上一篇:东阳城市规划下一篇:七月情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