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端午节活动通知(精选15篇)
端午节即将到来,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市民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发挥好传统节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的载体作用,市文明办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树立节日新风,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的始终,引导人们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进爱国情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把传统节日办成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和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
二、活动内容
1、广泛开展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过“民俗”端午。深入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包粽子比赛、端午民俗文化展、端午诗会、民俗文化讲座等节日民俗活动;从科学角度解析吃粽子、挂菖蒲、戴荷包等端午传统习俗,引导人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过“爱心”端午。端午节期间,各部门和单位要大力弘扬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助人为乐等中华美德,积极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乡村、进养老院开展送粽子、送礼品等“送温暖”活动,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贫困户、残疾人士送去节日祝福,陪他们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共度端午佳节。同时,各地区各单位可结合端午节时间节点,组织专业志愿者宣传农业科技、卫生保健、科学健身等知识。
3、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过“健康”端午。结合实际,在节日期间组织干部群众参加登山、长跑、放风筝等群众体育活动,引导人们回归自然、强健体魄、娱乐身心,形成群众性体育健身的热潮。以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组织各中小学生、共青团员、机关干部、企业职工、社区居民,开展诵读历代爱国主义名篇佳作比赛或诗会、故事会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4、广泛开展卫生清洁活动,过“洁净”端午。结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契机,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美化、亮化办公场所、公共场所,重点对城乡结合部、市区主次干道、临时水果摊点等区域的卫生进行集中扫除,全面清除卫生死角。积极组织本地区、本部门干部职工义务参加,营造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
三、活动要求
1、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的始终,引导人们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进爱国情感、树立报国之志,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落到实处。
2、加强节日氛围营造。全市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宣传报道,积极营造尊重、热爱、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端午节相关知识,及时报道各地开展主题活动的情况。XX广播电视台要制作播出《“我们的节日·端午”——中华长歌行》特别节目,在节日期间利用重点时段播出,向广大市民群众展示我市优秀传统文化和端午民俗风情。
3、认真总结上报材料。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是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测评内容,要重视原始材料积累,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开展活动的经验做法,并将活动的开展情况(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于x月30日前报市文明办,上报邮箱:
XX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教育就是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每天都能引导、欣赏、享受他们的成长。
付出教师万分的爱心,必能换来学生真情的回报。
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从现在做起。
抓住学生的心,管住学生的人。
我们为师之人不要忘记“育才造土,为国之本”的古训。
印象
静海区实验中学的校龄只有13年,我对高红的了解不少于11年,有以下四点印象。
印象一:普师专业是音乐,却担任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工作,并曾获全区教学表彰一等奖。
印象二:以非中考学科教师身份担纲班主任,开拓了班主任资源与培养路径。对一所历史不长的学校而言,尝试是冒险,而高红则化险为夷。
印象三:朴素无华,全天候出现在学生视野和身旁,用无声的行动诠释着初中教育的规律之一———爱是初中生成长的最重要养料。
印象四:从其教育话语中不难窥见,对学生的教育还有相对“粗犷”之地。在当今教育生态略嫌严峻的时候,也许有家校对撞而起的一丝忧虑。但高红凭借着责任心、良心化解了不良生态的冲击。
我的老同事曾经对我说过至今还敲击着我的话:英雄莫论出处。英雄不是起点决定的,关键在于追求卓越的步伐从未止住。祝愿高红在追求理想教育和自己的教育理想之路上越走越远。
(天津市静海区实验中学校长王建龙)
主张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探讨的问题。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在每个框题中都设置了多个“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增强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我恰当地运用“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切实使用“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的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支配下的自觉行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切实运用“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例如,七年级上册“新学校,新同学”一课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而且正是学生遇到的问题,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我的新鲜事”“自我介绍”“你我共成长”三个活动,让学生自由发言,我只是在一旁适时引导点拨。课堂中,学生们争先恐后,积极主动,完全融入到课堂中。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再如,在讲“自我新期待”这一课时,教材中设计的一个小活动是要求学生走访并分别填写父母、同学、教师和自己眼中的“我”,以便让学生扬长避短,找到自我发展的坐标。我在这个活动的基础上组织了一个“我(不)欣赏这样的男(女)生”的大讨论,将男女生分组,分别要求他们讨论欣赏与不欣赏的异性的某些性格习惯等。学生对这个讨论很感兴趣,讨论的效果很好。男生欣赏“活泼、开朗、大度、有礼貌”的女生,不欣赏“喜欢和男生打闹、小气、过分小心眼”的女生;女生也把她们的标准一一列举。课后我将之整理后贴在教室黑板旁边,让那些正处于青春期的、非常重视自己在异性眼中形象的男女生自己对号入座,对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有所觉悟并有所改变。
二、合理使用“活动”,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活动的设置,目的是开阔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避免了学生的“凭空”想象,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有一填表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在进行这个活动时,我请学生结合有关历史知识,填写表格,使学生明确,民族精神自古以来就是鼓舞我国人民迎难而上,战胜强敌的不竭力量之源。
在填表的基础上,将活动延伸,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救灾,让学生讨论汶川抗震救灾取得伟大胜利依靠的是什么精神。(学生会想到民族精神的激励和鼓舞)
通过进行这两个活动,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对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两个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了民族精神,既看到了民族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又明确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同样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而且培养了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材料内容丰富,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很好地运用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解“坚持党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问题时,我结合教材中的活动“谈谈我们的美好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家生活的变化与活动内容相联系,说一说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原因。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了难点,得出了结论,即“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灵活使用“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探索新的知识。如九年级“党的基本路线”一节,讲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时,我对活动进行了灵活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艘轮船在大海上航行的场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党的基本路线与轮船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带着“疑惑”进入活动之中,通过结合演示轮船行进讲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学生很快记住了:“一个中心是一艘航船,两个基本点好比是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的。”
四、创造性使用“活动”,有助于学生关注生活,提高自主教育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充分重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每个具体事例(包括想和做练习)的情景性、层次性来调动学生情感,重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能力,通过反省自我,达到教育自我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关爱集体人人有责”这一问题时,我没有使用教材中提供的活动内容,而是对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运用,以寻找身边的“管事大王”代替教材中的“管事大王”的事例,让学生寻找本班中关心集体的同学并列举他们的事迹,分析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今后自己应该怎么做。通过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剖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主教育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设置的“活动”,作为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恰当巧妙地运用会达到加深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会使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真正地提高实效,让课堂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推荐的书
《人格心理学》,黄希庭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肖川著,岳麓书社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著,漓江出版社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196-02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一直以来区域活动已经在幼儿园得以普遍开展,然而认真观察一下,由于环境的限制以及教师观念、组织活动能力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存在着内容过于单一、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不高、教师对幼儿控制过严、有的区域活动纯粹成了摆设等问题。如何才能使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体现出来,真正实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与多层次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有益的发展,这是我园本学期园本教研的内容之一。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对常态下的区域活动进行检查,发现区域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为幼儿人数多,教室空间小,有的班级没有真正地开展区域活动;有的只把区域角当成摆设;有的活动形式单一,不适合那个年龄层次的幼儿;有的对幼儿管理得太死,幼儿的自主性根本没有发挥……那怎样才能克服困难,切实开展区域活动呢?我们召开教师会议,各位教师对自己班的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并且查找区域活动难以开展的深层次原因。大家各抒己见,在讨论中也形成了共识:只要用心去做,在现有条件中开展区域活动是可能的。为此,我们把区域活动的研究作为本学期园本教研内容,并决定向片内同行开放区域活动,以此推动区域活动规范、有质量地开展。
二、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理论学习能使教师的新旧观念发生冲突,能刺激教师对不同理论进行对比与反思,从而较快地吸收新信息,实现观念的转变。①学习《区域活动设计》,明确区域活动的任务、特点、原则,帮助老师弄清楚什么是区角活动,其任务、特点是什么,让教师明确区角活动有别于集中活动,是以幼儿的自主、操作、探索学习为主的活动。②学习《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等文章,指导老师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域环境,使教师明确区域教育价值的实现必须以材料为依托,区角材料的投放应注意安全性、操作性、层次性、适宜性等。了解区角环境创设的原则应是:开放性、合理性、科学性等。③学习《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让教师明确在什么情况下老师应是观察者、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说教者。④学习《区域活动讲评的性质与类型》让教师明确,什么样的内容适合集体讲评,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小组、个人讲评。
三、观摩研讨,逐步完善
1.组织教师到苏州新苏师范附小幼儿园学习,感受别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布置和区域活动的氛围,分享学习的感受,根据情况制定本班区角活动的内容,并上报园办审核把关。
2.进行区角的环境布置,根据确定的内容首次投放材料。我们组织了第一次观摩,重点检查各班是否为幼儿的活动做好了准备:材料是否充足,是不是具有安全性,并就环境布置提出了要求。把区域活动列入了一日活动之中,活动时间加强督促、检查。
3.组织活动,再次观摩。要求两个校区的老师相互观摩彼此的区域活动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每个教师以自己积累的经验去分析问题,观摩后进行第二次研讨。这个过程中有这样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我看这个好。着重从自己的收获,自己得到的启发来介绍别的班级区域活动比较好的地方。第二个环节——我来挑骨头。从别的班区域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材料的投放是否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区域数量的适宜性,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内容的丰富性;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情况;如何有效利用空间等方面提出不足。第三个环节:我为同伴支个招。设想要是让你来你怎么做,提出调整意见。第四个环节:我的困惑。对开展区域活动你有哪些困惑的地方?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切实地解决域活动中一些困惑。通过反复研究反思,教师们真正成长起来。
4.不断调整,逐步完善。各班老师以“旁人”的眼光来审查自己的区域教育实践,从同行教师的发言中吸取精华,不断调整。这期间园级班子经常深入区域活动现场,及时与班级老师沟通,老师们从区域的创设、环境的布置、材料的投放、幼儿的活动情况,以及如何与主题活动整合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尝试,使每个区域的内容和提供的材料多元化,并根据主题活动或领域活动的内容调整区域。不断的强化,教师领悟到区域活动的指导要领:①提供多元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②两位老师要有明确分工:当班教师负责指导新增重点区域,关注新增的材料孩子是否感兴趣、难易程度,孩子是否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配班教师则负责指导其他区域,两位教师互相配合,使每一位进“区”学习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四、精彩纷呈,师幼受益
通过半学期的区域活动的园本教研,现在老师们组织区域活动越来越得心应手,各班的区域活动实现了大的跨越,依据教师特长创设了除超市、医院、菜场等外,每个班都有本班特色的活动。如大一班的钓鱼活动,幼儿在另一个区域动手制作鱼和钓竿,再到另一个区域垂钓,大家至始至终非常感兴趣;大二班的手工编织也很有创意,材料的提供具有层次性,满足了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有简单的编辫子的各色毛线;有想编出什么动植就编什么动植物的包装盒挖成的模板;有编围脖用的鞋盒、洗衣粉桶制作的墙垛。中一班的探索区很吸引人,有瓶盖找妈妈,有利用大大小小的鞋盒搬过来搬过去的游戏,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极具挑战性。
在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之际,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拉近社区与居民的距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xxx区街道办事处xxx社区、市场街社区组织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楼院长和社区志愿者等20余人,开展了以“粽叶飘香过端午,幸福和谐邻里情”为主题的包粽子比赛活动。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糯米、蜜枣、粽叶、麻绳等包粽子的材料,开始包粽子比赛,整个活动现场充满浓郁的端午气息,大家各显其能,三角形、牛角型、金字塔形、长条形等各种各样的粽子500多个很快便成型了。
随后,社区工作人员、楼院长、志愿者们分头把煮好的爱心粽子送到了辖区困难家庭、空巢老人、残疾人等30户居民家中,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及社区对他们殷切的关爱。
为推进文明城市工作扎实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__小学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在20__年端午节之际,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一年级开展“端午”课本剧表演赛;二年级开展“端午”讲故事比赛;三年级、四年级制作了精美的端午节手抄报;五年级开展“端午”诗朗诵比赛;六年级组织志愿帮扶活动,给社区的空巢老人送去温暖,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社会的温情,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他们通过开展一系列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又体现时代特色的富有创意的趣味活动来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不但活跃了身心,更能寓教于乐,增进大家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刻体验传统节日中蕴涵的历史意义,从而使民族精神得以传承。
本次__小学开展的“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充分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了解端午、认同端午、喜爱端午、过好端午,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管家通过与业主的互动与沟通,增进业主对管家的信任、感情。
二、活动安排:
三、活动日期:
20__年6月23日
四、活动时间:
一天
五、活动地点:
六、主办单位:
七、活动对象:
八、活动流程:
活动1:包粽子
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需要材料:糯米、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活动2:吃粽子比赛
参赛者以三人为一组,蒙好双眼,待主持人宣布”开始“后,各参赛选手在原地转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开包装吃完粽子,当完全咽下后举手示意,由工作人员检查无误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为完成游戏时间最短的获胜选手,发放奖品。其他两位发放纪念品。
活动3:赛皮划艇、赛竹排
赛皮划艇
需要配备:皮划艇三艘、救生衣六件。
参赛人数:分为三组,一组两人。
工作人员:四名
活动规则:
奖品:赛竹划
需要配备:
参与人数:
活动规则:
奖品:
活动4:高尔夫游戏
高尔夫”是荷兰文kolf的音译,意思是“在绿地和新鲜氧气中的美好生活”。高尔夫球是一种以棒击球入穴的球类运动。如今,高尔夫球运动已经成为贵族运动的代名词,但是它是由一群牧羊人发明的!“高尔夫”原意为“在绿地和新鲜空气中的美好生活”。它是一种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
活动5:体验开心农场种菜
一、通过开展“整治校园环境”的劳动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地, 校园环境的整洁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为此, 实践基地每期都会安排一节“洒扫教学”, 班主任将学生带到指定的校园环境区域, 组织学生进行“洒”与“扫”的专门指导, 让学生学会使用清洁工具, 并高效地清扫完指定区域。 每天早上, 各区域安排有一名教师指导该区域的学生进行清扫。 同时, 基地每期将组织一至两次全校卫生大扫除, 为校园的整洁出一份力。 在“整治校园环境”的劳动实践活动中, 既锻炼了学生个体的动手及生活自理能力, 又培养了小组之间的团体协作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探究性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一) 开展 《走进树世界 》探究实践活动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是树木, 我们的校园也如此。 学生每天都能看到许多不同品种的树木, 但是学生对树的认识还不全面。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此项活动, 使学生走近树木, 认识树木, 发现树木的生长特性和变化规律。 学生在中探究树的实践活动中, 通过为树木浇水、松土、修剪、制作树木标志牌,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同时激发学生珍爱绿色, 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 开展 “走进蔬菜世界”探究实践活动
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同时蔬菜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食用时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好处。在探究活动中, 通过小组讨论、上网查询等方式, 让学生了解蔬菜的基本知识、蔬菜的种类、蔬菜的生长习性及栽培的方法等。 然后教师的指导下, 在基地试验田, 试种各种蔬菜, 通过除草、施肥、浇水等劳动实践, 到最后能吃上自己种的蔬菜, 让学生体验种植蔬菜的艰辛与快乐。 在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此项活动, 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体验种植蔬菜的快乐, 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三) 开展 “走进新农村”探究性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出校门, 亲身感受自己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化, 欣赏家乡的美丽景色。 在欣赏美丽景色, 感受家乡巨变的同时, 反思家乡如此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我们利用这次探究实践活动, 通过对基地附近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生活状况进行调查, 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探究活动中, 可以组织学生帮助农户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 也可以到孤寡老人家进行卫生大扫除等。通过此项活动能进一步了解农村变化的过程及带来如此变化的原因, 同时也能了解部分农民生活的状态, 通过对比, 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农村的现状, 增进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以及热爱农村、关注农村的情感。
三、通过参加“厨艺体验”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对于做饭知之甚少。 我校为了加强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特开展了厨艺体验活动。 结合我校的基本情况和当地饮食习惯, 开展了“包饺子”和“家常菜制作”两项厨艺体验活动。
饺子相传是中国东汉河南南阳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是深受中国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 也是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中国许多省市都有冬至吃饺子的习惯, 南方地区也普遍有饺子这一食品。饺子的历史沿革经历了漫长的渐进过程, 明末张自烈作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 即段成式食品, 汤中牢丸, 或谓粉角, 北方人读角为娇, 因呼饺饵, 伪为饺儿。”饺子因其用馅不同名称也五花八门, 因成熟方式不同分为煎饺、炸饺、蒸饺、水饺等。 另外, 饺子, 已走向世界, 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了解有关饺子的历史及意义, 还可以学习的制作方法及种类。家常菜制作主要选我们本地特色菜来进行体验。 在这两项厨艺体验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做事细致耐心的好习惯, 又培养了良好的动手操作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创设情景。在读中积累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抓语言,引导有感情读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选择有价值的语言进行积累。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是一篇十分神奇美妙的写景散文,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配乐展示青海湖风光,让学生看到了似梦幻般的青海湖。有了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热爱向往之情,才能激发学生想通过感情朗读来展现青海湖神奇美丽的愿望。我因势利导地设计了配乐读、小组读、赛读、评读,读出意境,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语言。还抓住具有表现力的词句、句子、段落,如比喻句、夸张句等,鼓励学生在朗读后抄录下来,加强语言的积累。
二、重视诵读,在理解中积累语言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必须要重视教师的范读。有时无须太多的讲解与分析,老师丰富而激情的语言、动情的语调,就是一颗催发情感的种子,它能落入学生的心灵。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朗读训练中,我用低沉、悲哀的语气,配以适当的哀乐背景,把人们对周总理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听了老师的范读后受到很大的启发,情感产生共鸣,所以都自觉地去模仿老师的语气、语调和表情去读。另外,让学生在课堂中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朗读课文达到声情并茂。
三、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还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等多种功能。尤其重要的是,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领悟体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
四、扩大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这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引导、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的、生活常识方面的、童话、寓言、故事等等,把那些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读物作为精神营养推荐给学生。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发动学生提供书籍,由每名学生提供2至3本书,这样既方便自己课余阅读,又与同学互通有无。同时把班级里爱读书会读书的同学树为榜样,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并要求“榜样”带动全班学生共同阅读课外书,学生的读书热情被点燃。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看书”,引导学生记载读书卡可以帮助学生消化阅读材料,以便在读书交流中顺畅地分享、讨论。在班级中提倡学生做阅读摘录卡,随时记下文中的一些妙词佳句,或作者,或书名,以及自己阅读后的真实感受。内容不限,只要是让自己有感触的都可以记载。
五、开展活动,在实践中积累语言
(1)在竞赛中熟记成语。举办成语接力赛和擂台赛,早上课前五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成语接龙或比赛默写成语;定期开展说成语擂台赛,比一比谁说成语多,谁在一段话中用的成语多。这样,许多学生为了争做冠军,他们不仅记住了课本上的成语,还找其他课外阅读中的成语进行记忆以备“应战”。这种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进步,他们的知识储备就逐渐丰富起来了。
(2)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开辟了“日积月累”专栏,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习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既积累了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又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3)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读书活动中,同学们可以不拘形式说自己想说的话,可以复述细品,也可以谈体会介绍,或者是表演,由学生自主选擇形式。这里的复述不能变成对原文的背诵,可以添枝加叶,语言力求丰富,有新意。学生在复述时候多选择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并加以自己的评论,复述得有声有色。细品既是对文中的细细品味,可以仅仅就文章的某一部分谈感受,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感悟能力品析能力的展示。体会即同学间交流读书体会。表演是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将文章的内容表演出来。可以一人唱独角,也可以多人合作。介绍就是向大家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动力。
1、确定集合地点(重庆工商大学校前广场)。
2、设立路线图,专人接送,提示注意安全。确保人人安全到达。
3、安排好每个班委带领班级小组。确保同学们无安全隐患。
4、除以上措施外,我们还要使同学们明白我们活动是真心为同学们开设交流平台的活动。以增强同学们对我们活动的好奇心,从而加入我们活动。
二、工作安排
宣传工作
1、班会上由班长李蝶思负责向同学们介绍我们的端午节活动,并阐明此次活动的主题、目的和意义。(为同学们系统地介绍和阐述活动的意义是增强同学们的感情)学校端午节包粽子活动策划方案学校端午节包粽子活动策划方案。
2、所有材料准备由谭天和何泽敏负责。
3、后期的.经费汇总及校核成稿以及活动统筹由李艳、李蝶思负责。
活动现场
1、对前来集合的同学进行指导。等待其他同学,以便集体出发,避免个人主义。关注大家安全由陈军、何泽敏、张重舟负责学校端午节包粽子活动策划方案文章学校
2、路线指引由李艳、谭天负责。
节”主题活动方案
各教体办,局属各学校,各民办学校:
现将端午节放假时间及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通知如下:
一、放假时间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XX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精神,端午节放假时间为5月28日(星期日)至30日(星期二,端午节)放假调休,共3天。5月27日(星期六)上班。
各单位要落实领导干部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确保联系畅通与假期安全。要认真贯彻落实“四风”有关要求,落实沂源县“十严禁”纪律规定,确保过一个风清气正的节日。
二、扎实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教育
、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充分挖掘节日文化资源,精心设计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端午节民俗展示、包粽子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组织开展端午节趣味运动会、端午诗词对对碰、音乐欣赏、书法棋艺、美术摄影等节日娱乐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传统节日相融合,大力开展传统手工技艺、传统戏剧、传统美术等展示活动,做好传承和弘扬,丰富节日内涵。
2、开展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孤残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等群体志愿服务活动,及时给予关爱、慰问和救助;组织各类志愿者包“爱心粽”,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美德少年和生活困难的群众、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空巢老人等送粽子、献爱心,送去节日的祝福。
3、开展文明传播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礼仪、文明出行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大力弘扬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过节理念,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和未成年人积极遵守“市民文明公约”、“文明行为‘十不’”,做到“举止要文雅、出行要文明”,倡导文明旅游、争做文明使者,于细微处展现文明新风,媒体要坚持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相结合,不断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在未成年人中大力开展“美德在我家”、“文明在我心”、“礼仪伴我行”等文明礼仪展示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4、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各单位要以“爱国”为主题,大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端午诗歌朗诵、讲故事、撰写心得体会、征文比赛等形式,向未成年人宣传“端午节”的来历、民间习俗,引导未成年人了解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掀起缅怀屈原、歌颂爱国主义精神的热潮。
5、开展迎端午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各单位要组织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清除卫生死角,营造干净卫生、整洁有序的节日氛围。组织开展端午节日民俗与卫生健康知识宣讲活动,组织流行性、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普及日常卫生保健知识。
然而,现阶段,由于各个学校硬软件的不同,实际面临的困难不同,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造成了课外兴趣活动流于形式而效果不佳。主要面临的困难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计划性
生物课外兴趣活动课虽说是自愿参加,但任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实施,那么势必会因为这种活动的无计划性、无纪律性、随意性太高而不能坚持到底或是一哄而上以致一哄而散。所以必须依靠一定的学校或班级组织形式,以保证这种活动课的正常、有序、长久的开展下去。
二、活动内容随意化
活动课所设立活动内容必须根据生物学科的培养目标,配合教学进度,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定制。不可随心所欲,不经通盘考虑课程体系,又不精心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实施方案,盲目的随意的临时凑合。这样的话,除了样式好看之外,收不到任何实际效果。
三、忽视学生差异,活动没有针对性
开展生物课外兴趣活动时,忽很容易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异,造成简单的一刀切、哄上哄下的学生群体性活动,加之没有指定有专长的教师作指导,很容易让活动走样变质,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让本来有兴趣的学生失去兴趣,并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没有连贯性
由于活动经费、活动场地设施、教师的变化、学生的变化、活动时间和学习时间的冲突、临时活动的加入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生物课外兴趣活动课的开展有时不能如期开展,前后脱节,缺乏连续性。
针对这些情况,开展生物活动课必须建立由教务处、教研室主任、班主任组成的健全管理系统。由学校组织,教师参与。制定统一的、全面地计划。象课程一样纳入课程管理体系以保证实施的长久性,针对性和连贯性。
专业生物教师任指导,选拔学生并进行学生分层分组,组成活动集体。不同的活动组制定不同的活动计划和内容、活动形式等,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设计每一个活动方案,既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技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和实验报告,这也是生物课外兴趣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布置一些“课题”或让学生自己选题,进行论文的撰写,以提高写作能力。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完成实验报告,以提高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对学生的这些“作品”进行筛选评定,给优秀者以奖励或展示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拓展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内蕴
为了让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能够丰富多彩,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学校应因地制宜,充实活动内容,让课间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向往的“精神大餐”。
1. 根据年龄特点,确定活动内容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确定不同的课间体育运动项目。低学段的学生的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可以开展一些易学有趣的运动,如摇呼啦圈、跳绳、滚铁环、迎面接力、拍皮球、丢手绢、过独木桥等,激发学生参与课间活动的兴趣。
高年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可以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使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会运动的乐趣,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可以开展一些需要集体配合、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如阳光伙伴、两人三足跑、单足跑接力、拔河、定点投篮、花样跳绳等,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获得体育技能,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管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展活动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2. 根据本地特点,传承体育项目
体育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开发传统的民间体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学校应根据新课标精神,结合传统体育项目,组织一些既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又简单易学,深受孩子喜爱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参加一些本地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在了解“本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例如,泉州市就充分挖掘本地的体育资源,开发了“五祖拳”健身操校本教材,让孩子们能在学习本地传统的体育项目的同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今,一到大课间时间,孩子们就会迈着整齐的步伐步入运动场,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地做着拳操。孩子们站姿标准、出拳有力、踢腿迅猛,一招一式,无不体现着中华武术的精、气、神。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踢毽子、跳皮筋、转陀螺、跳方格、玩冲关、竹竿舞等体育活动,这些活动集运动和娱乐为一体,不受场地、器材及人数的限制,易于开展,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3. 根据不同时段,变换活动内容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新奇、有趣的活动。除了规定的眼保健操、课间操之外,其他时段的课间活动内容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据需要不断变换课间活动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有新意,进而喜欢上这些运动。如我校的课间活动有“绳彩飞扬”的千人千绳,有独具特色的花样跳绳,有刚柔相济、富有阳刚之美的“五祖拳健身操”,有节奏欢快、动感十足的啦啦操,还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竹竿舞,这些项目每周更换一次,帮助孩子们放松身心,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创新组织形式,彰显活动魅力
学校组织的阳光体育运动,主要以“竞赛促活动,以活动促素质”为宗旨,在学校的精心策划下,定期组织一些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的阳光体育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运动与健康,竞争与合作的乐趣。
1. 让大课间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线”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展示,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抓好大课间活动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打造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特色,学校应积极研究并推广“大课间”活动,大胆改革,创新发展。如我校提出的课间“五化”目标,即“号令音乐化、内容校本化、动作整齐化、队形多彩化、管理自主化”,现已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有序、学生喜爱、人人参与的大课间活动特色。
如今,一到大课间活动时间,学生就会背起五彩的短绳,伴着轻松愉快的音乐,整齐有序地来到操场上。跑操音乐响起,孩子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和着音乐的节拍,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变成一条舞动的长龙,拉开大课间活动的帷幕。
跑操过后,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个个精神抖擞,动作娴熟地做起“五祖拳健身操”。白猿挑经、平马开弓、掀手贯拳……动作极富阳刚之美。接着是动感十足的“啦啦操”,踏着欢快的节奏,学生的动作整齐划一,时转时舞,或起或伏,与同伴或拉手跳跃或拍手击掌,跳动的舞步,旋转的身影,充分展现了学生活泼开朗、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啦啦操”一结束,学生迅速从身上解下短绳,一字排开。当哨声响起,一根根彩绳上下飞舞,一张张笑脸如花绽放,一分钟跳绳活动开始。操场上,挥动的跳绳如银蛇飞舞,跳跃的孩子们似彩蝶纷飞,孩子们就像一群活泼的小精灵。绳子甩出的“呼呼”声响彻校园,场面十分壮观。如今,学校的“千人千绳”活动已然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着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无限魅力。
2. 让特色体育项目成为孩子的“乐园”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我们在传承本地特色的体育项目中,组织学生参加踢毽子、跳皮筋、拔河、转呼啦圈、滚铁环、五祖拳、啦啦操等活动,保证学生人人能参与,个个有项目。如六年级别出心裁地将篮球运动变为篮球对抗游戏———“拯救战友”;五年级将立定跳远设计成“青蛙跳荷叶”的游戏;四年级通过研究滚铁环运动,衍生出了滚铁环接力、丢圈套物、铁环操等活动,花样翻新的课间体育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度、协调度等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 让体育课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课程
在我们的印象中,体育课就是先跑圈,再热身,等到可以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了,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传统的体育课,让很多学生都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体育设施不完备;二是课程内容不规范;三是锻炼时间不充分,体育课成了摆设,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因而,应改革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一是合理调整课表。安排学校同一年段的体育课同时进行,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解决年级跑步一致、做操整齐、特长生训练等一系列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二是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体育项目,让有相同兴趣的同学都能学得来、学得欢。三是实施长短课时制。体育课可单课时上40分钟,也可将原来的两节体育课连着上,这样,教师教得系统,学生学得尽兴,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学生。例如,以前学生想打乒乓球,只能偶尔在体育课上挤出一部分时间,在操场的角落里打几个来回。而现在体育课上,有整整两节课的时间和同伴一起学习、训练,效果自然是以前不可比拟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
三、加强实践活动,创新评价体系
为了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学校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形成“人人爱体育,个个有特长”的良好氛围。
1. 把“阳光体育”纳入学生的作业
每周末或寒暑假,让“阳光体育”进入学生的作业本,如暑假规定学生每天必须参加体育锻炼:一年级,第一天是30秒快速跳短绳;第二天是压肩、甩腰、体前屈伸展动作;第三天是原地运球比赛……为此,学校还设计了专门的表格,要求学生填写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并记录运动前后的心跳次数。保证学生在家也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2. 把形式多样的比赛纳入学校计划
为了促进学校大课间运动的深入开展,激发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比赛,让所有孩子都能参加运动。比赛项目可以是:一是田径比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跑、跳、投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运动的魅力。二是趣味体育,一至二年级的转呼啦圈、跳皮筋、袋鼠跳等,三至六年级的转陀螺、跳方格、玩冲关、花样跳绳等,使整个校园像过节一样热闹。三是专项比赛,如50米迎面接力赛、运球接力赛、足球传球接力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做到班班有活动,人人有项目,月月有比赛。五彩缤纷的开幕式,赛场同学的呐喊助威……孩子们的欢笑声、加油声使校园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3. 把体育成绩纳入考核范围评优的内容
学校应该把体育成绩纳入评优评先的考核范围,真正让学生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虽然体育成绩列入考核内容,但更应注意的是:在体育课上要照顾到每一名学生,不让他们因为身心差异而掉队。在评定成绩时,平时的课堂表现应占总成绩的60%,最后的理论和实践考试只占40%,此外,对于平时课堂上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还可以考虑酌情加分,只要你尽力,体育老师就会记在心里,最后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成绩。这样一来,一些运动能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不必担心自己的体育成绩,只要你百分之百地投入,一定能得到回报。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总结
2012年6月6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xx社区在辖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开展端午民俗文化活动
2012年6月2日,xx与xx组织开展了民俗民风知识讲座暨端午节主题班会活动,普及端午知识,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来历、传说故事和习俗活动,感受传统节日折射出的浓郁文化气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
2、开展关爱互助志愿服务活动
2012年6月3日下午,社区党总支结合正在开展的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工作,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开展社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营造舒适、整洁、和谐的节日环境。社区还组织志愿者到孤儿、低保户、贫困户家里,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家务,与他们共度端午佳节,增进人际交往,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和谐。
王秀艳
(导语)为了让辖区的空巢老人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太仆寺旗宝昌镇太平社区深入到空巢老人家中,对他们进行节前慰问。
一、学习古诗, 打好基础
1. 了解诗意、启发想象。
在学生了解了诗句的意思, 反复朗读、品味了古诗语言的基础上, 我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2. 形成画面, 再现意境。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中描写的意境的理解, 在脑海中展现出那一幅幅迷人的画面, 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画面用画笔再现出来。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 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拿起彩笔, 把自己在阅读中想象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画下来, 使他们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形象的图画的过程, 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 等他们把这幅画画好以后, 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语言内化, 练习表达。
诗美、画美, 学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正是引导学生将诗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好时机。将原诗改写成一篇写景记叙文, 从而使学生受到一次极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训练。
二、学以致用, 制作手抄报
1. 充分鼓励、具体指导。
在制作这期手抄报之前, 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并在网上下载了许多优秀手抄报范例供他们参考, 还专门邀请了在新华社工作的家长讲解了有关的知识。当然, 光了解了这些还不够, 具体到本次“古诗专刊”的制作我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手抄报形式不限, 可以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 但每份作品必须包括抄一抄、画一画、写一写这三个小板块。这样的要求对于刚接触手抄报的学生来说, 既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安排, 又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还充分体现了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联系。
2. 分工合作, 充分实践。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 本
着全体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我采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 充分鼓励每个孩子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综合潜力, 实现自己的特长, 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如写字好的同学负责“抄一抄”这个小板块, 画画好的同学负责“画一画”, 写作好的同学负责“写一写”。其他同学还可以查找一些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资料、文献, 作为补充。出好小样后小组再集体讨论进行修改, 达成一致后定稿。
3. 汇报展览, 自主评议。
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 所以当每个小组的手抄报都出好, 在全班进行展览、评比时, 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由他们自己布置, 自己评比。这样每个小组既是参赛选手又是评委, 评选的结果就会更民主。在评比的过程中, 他们既看到了别人的优点, 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这次活动, 综合反映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情况。透过学生那一件件五彩缤纷充满童趣的作品,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比如“画一画”这个小板块中, 同样是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有的完全尊重书中插图把两只黄鹂画在了柳树上;有的则按照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把两只黄鹂画在了柳枝间, 突出了黄鹂是在柳树间而不是在柳树上鸣叫。同样是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有的画的和文中插图一模一样;有的则在整张画的外边框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窗口, 突出了诗人是站在窗前看到的这一切。总之, 他们都画出了自己的理解, 再配上抄写工整的古诗、改写精美的小文进行对照, 做到图文并茂, 在脑海中又把图画变成了文字, 于是不自觉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达到了加深理解古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联系现实生活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要宽泛。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 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 广播、电视节目, 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 网络资源, 博物馆、纪念馆, 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教学内容。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教育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 培养语文能力, 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做到联系现实生活学, 学了为现实生活服务。
摘要: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之前, 教师应该非常明确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可见语文实践活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戏, 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 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心血来潮, 盲目、随意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 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 提高能力的过程。
【开展端午节活动通知】推荐阅读:
社区开展端午节活动方案07-19
端午节开展节日主题活动的总结11-15
关于开展2018年端午节前安全检查的通知06-18
端午节活动小结09-20
端午节活动晚会方案07-08
端午节超市活动标语07-09
小学端午节活动小结09-12
端午节活动方案范文10-05
端午节销售活动方案10-11
端午节学校放假通知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