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汉学研究提纲(精选8篇)
申请书撰写提纲
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延续资助项目)申请书由信息表格、个人简历、报告正文、研究成果和附件构成。
一、信息表格
包括基本信息、项目组主要参与者和项目资金预算表,须按操作提示在指定的位置选择或按要求输入正确信息, 依托单位信息应为中国大陆地区合作研究单位的信息,单位名称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或按依托单位公章全称填写。申请人在境外工作单位等信息使用英文全称填写在申请人信息栏目中。合作者信息填写在项目组主要参与者表格的第一栏中。项目资金预算表须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认真填写,信息填写必须保证真实、准确。
二、个人简历
申请人与合作者分别撰写
包括受教育经历、研究工作经历、主持或参加的各类科研项目情况等,应列出项目类别、批准号、名称、研究起止年月、获资助金额、项目状态(已结题或在研等)。按以下格式填写:
姓名
所在单位及职称
格式:机构名,院系,职称
例如: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 受教育经历(从大学本科开始,按时间降序排列)
格式:开始年月-结束年月,机构名,院系,学历,导师
例如:1991/09 – 1995/06,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博士,导师:××××××
研究工作经历(按时间降序排列)
格式:开始年月-结束年月,机构名,院系,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例如:1991/09 – 1995/06,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及人才计划项目情况(按时间顺序降序排列)
格式:项目类别、批准号、名称、研究起止年月、获资助金额、项目状态(已结题或在研等)、主持或参加。
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873999、×××××××××、2008/01-2010/
12、30万元、已结题、主持。
三、报告正文
1.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包括项目负责人每年在依托单位工作的时间情况。
2.主要学术成绩或实质性进展
按照《项目指南》中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的有关要求,着重阐述两年期项目执行期间,合作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学术成绩或实质性进展(不超过2000字)。
3.拟开展的合作研究工作
按照《项目指南》中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的有关要求,着重阐明继续开展合作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合作研究科学目标(不超过4000字);
4.资金预算说明
购置单项经费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及设备等,应逐项说明与项目研究的直接相关性及必要性。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四、研究成果
1.论著目录和其他成果
近2年内合作发表的论著,用“*”号标明代表性论著列在最前面,其余按年份降序排列。
请按照以下格式填写:(1)期刊论文:①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要求列出全部作者姓名(按照论文发表时作者顺序)、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发表年代、卷期以及起止页码(摘要论文请加以说明)。②共同第一作者均加注“#”字样,通讯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均加注“*”字样。③投稿阶段的论文不要列出。
例1:郑丹,中国癌症地图解析,决策与信息,2010,2(3):120-125。
(#)(#)例2:Diane D.Shao, Wen Xue, Elsa B.Krall, Arjun Bhutkar, Federica Piccioni, Xiaoxing Wang, Anna C.Schinzel, Sabina Sood, Joseph Rosenbluh, Jong W.Kim, Yaara Zwang, Thomas M.Roberts, David E.Root, Tyler Jacks(*),and William C.Hahn(*),KRAS and YAP1 Converge to Regulate EMT and Tumor Survival, Cell, 2014, 158(3): 171-184。
(2)会议论文:①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要求列出全部作者姓名(按照论文发表时作者顺序)、论文题目、会议名称、卷期以及起止页码、会议地址、会议时间。②共同第一作者均加注“#”字样,通讯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均加注“*”字样。③投稿阶段的论文不要列出。
例: 朱明月,李伟,夏华,鲁琰,陈移,郭峻莉,符史干,谢协驹(*),李孟森(*),抑制PI3K信号促进TRAIL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海南省第五届生命科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51-65页,海口,2013.11.23。
(3)专著:所有作者,专著名称(章节标题),出版社, 总字数,出版年份。
例:郑丹,中国癌症地图解析, 科技出版社.128万字,2010(4)奖励:获奖人(获奖人排名/获奖人数),获奖项目名称,奖励机构,奖励类别,奖励等级,颁奖年份。所有获奖人名单附后。
例:李兰娟(1/15),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3(李兰娟,郑树森,陈 智,李 君,王英杰,徐凯进,徐 骁,陈 瑜,刁宏燕,杜维波,王伟林,姚航平,吴 健,曹红翠,潘小平)
(5)专利:发明人,专利名称,授权时间,授权国别,专利号。例:郑丹.中国癌症地图,2010.9,中国,ddddddddddddd
2.申请人和合作者论文收录与被引用情况统计表填表说明 注意:一篇论文只能统计一次收录情况和被引用情况。
(1)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
(2)CSTP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per and Citation Database)是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历年开展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工作的基础上,由万方数据开发的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数据库。
(3)CSCD、CSTPCD二者选一即可。(4)学术论文请标明是SCI或EI收录。
(5)他引的定义为:文献被除作者及合作者以外其他人的引用,也就是说引用文献和被引用文献中,只要有一个作者相同,那么为自引,没有相同的作者为他引。“他人引用次数”也就是文献被他引的总篇次数。
五、附件(逐项上传)
1.提供5篇以内合作发表的代表性论著(近2年内发表)扫描文件(如果专著篇幅过大,可以只提供著作封面、摘要、目录、版权页等);
2.如曾获科技奖励,应提供国家级科技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奖励(二等以上)和国际学术性奖励证书的扫描文件;
3.如获专利或其他公认突出的创造性成果或成绩,应提供证明材料的扫描文件;
4.如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特邀报告,应提供邀请信或通知的扫描文件;
关键词: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倭患
晁中辰先生是山东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明史学会理事, 发表过《崇祯帝君非甚暗透析》 (《文史哲》2001.5) 等论文66篇。出版过《明成祖传》 (人民出版社1994) 、《中国改革通史·明卷》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等多部著作。《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是晁中辰先生多年研究明代经济史的又一最新成果。
晁中辰先生关注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有二十余年之久, 《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正是晁先生这二十多年对该领域研究的系统化和精华提炼。
所谓“海禁”, 就是禁止海外贸易, 主要是禁止民间海外贸易, 官方贸易也受到严格限制。在明代以前, 要么是官方派船出海, 要么是经官方许可后出海贸易, 也不许外国商船随便来华, 中外物品交换被严格限制在规模非常小的“朝贡贸易”范围内。这实际上是对宋元以来海外贸易发展的反动。永乐年间海禁政策有所松弛, 并出现了郑和下西洋, 私人海外贸易在暗中渐有发展。正德年间开始实行“抽分制”, 使明廷在海外贸易中有了真正的税收。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重要转变。再加上自正德以后西方殖民者陆续东来, 私人海外贸易得到较快发展。嘉靖二年“争贡之役”发生后, 嘉靖帝再次申严海禁, 使迅速发展的私人海外贸易受到遏制。海商们组成大大小小的海商集团, 进行走私贸易, 对明廷的海禁政策进行激烈的反抗。
纵观全书, 作者的个性思维在多处体现:如关于海禁原因的探讨, 作者把政治原因——海彊不靖作为重中之重, 把朱元璋个人的小农意识也作为明初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 而传统认为的明朝商品经济水平低, 晁先生认为并不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 至于西方殖民者的东来, “实际上不是明代实行海禁的原因”。
“海彊不靖”最初表现为张士诚、陈友谅的残余势力, 再有就是日本倭寇的入侵。自从唐末到明初, 日本一直未通中国。嘉靖时发生“争贡事件”, 宗设与宋素卿为争夺正宗贡使地位, 最后变成了一场对沿海人民的屠杀、抢掠和侵犯, 明王朝深深地感到海疆的安全遭遇到了严重的威胁。嘉靖皇帝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 认为加严海禁是政府能采取的有效办法。海禁趋于严厉更多仍是考虑海疆的安全。这一政策显然是消极的。
再如作者关于嘉靖时期“倭寇之患”的论述。作者认为“以王直为首的海商集团绝大多数是中国人, 真倭只是极少数。”嘉靖时期的“倭寇之患”实际上“是一场海禁与反海禁的斗争”。这与一般观点认为的“倭寇之患”是以日本浪人为主对中国东南沿海的抢劫与骚扰, 中国海商只是其帮凶的观点截然不同。
作者的有些见解, 对于明代经济史的其他相关研究也有启发意义。如作者认为, 明后期开放海禁之后, 白银流入现象显著, 这既是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又反过来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改革也因此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作者认为永乐时期虽然有一些宽待外国贡使的政策, 但并没有废除海禁, 称不上“永乐开放”。即使隆庆开海以后, 一方面限制只能取漳州月港一地, 出海地点必须确定, 经营的物品及其数量也有限制。明王朝贯彻始终的依然是海禁政策, 在这一政策之下, 有的皇帝执行得较为灵活, 因而海外贸易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有的皇帝从政权维持的角度出发, 采取了较为严厉的海禁政策, 有的皇帝想把海外贸易限制在官方控制的范围内, 但事实上官方海上贸易发展之际, 民间海上贸易往往也有所发展, 当官方海外贸易停息之时, 往往是民间海外贸易来填补空白。
到崇祯帝时, 国内危机四伏, 海外贸易已无暇顾及, 它只能再度被动地使用禁海的祖宗政策, 但是实施的效果很差, 郑芝龙以民间力量统合起各支海上力量, 竟形成为一支巨大的海上商业集团。
作者认为:“明中期以后, 尤其是隆庆开放以后, 随着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 才真正形成了华侨出国高潮, 但这个重大历史现象却长期被学术界所忽视。”原因在于隆庆以前海外没有较大的劳务需求, 中国人普遍对海外有“蛮夷”之地的想法, 即使出去了, 也多不愿久留, 多数仍找机会回到国内, 只有到隆庆之后, 有的去海外种植胡椒, 有的经营糖厂, 有的从事城市建筑, 也有一些从事农艺耕作。这些领域可以容纳较多的移民。隆庆开海使私人海外贸易得到蓬勃发展, 华侨出国的人数也迅速增多。隆庆开海后海外华人社会呈现出一些变化:一是出国谋生的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逐渐取代商人而成为主体, 他们不仅集中于商埠, 而且分布到更广阔的区域。形成一个个华人聚居区。殖民者对华侨的态度是两面的, 既要利用华侨, 以得到中国商品和开发当地资源, 又害怕华侨势力太大, 危及他们的统治, 往往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这样的认识丰富了华侨史的内容, 某种程度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在汽车产业全球化的态势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企业走出去,建立自己的全球价值链,是发展的必然。
这一必然性可分为战略层面和现实层面。在战略层面首先是资源的竞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稀缺的资源成为日益庞大的经济规模的首要因素,企业未来对全球资源的配置决定其竞争中的主动权。其次是全球价值链,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中国汽车工业不能永远处在全球价值链的组装环节。应当走出去,利用比较优势建立自己的全球价值链,利用竞争优势实现在国际分工中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的转移。再次,中国正在由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这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实层面首先包括两个需求,第一是资源的需求,国际先进的汽车制造研发的人才是当前最需要的资源。第二是市场,积极开发国际市场是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竞争力的路径之一。此外梯度市场有利于分摊研发费用,提高企业的收益。利用比较优势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企业的海外发展还需要降低风险。
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发展的外围环境
世界汽车史上实际已经发生过四次大的转移,第一次转移是由欧洲转移到美国,第二次是由美国转移欧洲,第三次是由欧洲美国向日本转移,第四次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每次转移也重新确定了世界汽车的格局。相信未来将会发生第五次转移,即由中国向其他地方转移。
如果按市场成熟度对海外市场进行划分,可分为欧美日韩市场,新兴国家市场和欠发达国家市场。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欧美日韩的进入标准比较高,市场庞大但服务要求高,文化差异大、工会强势,关税也比较高。而新兴国家市场,如印度、巴西等,市场规模比较庞大,潜力巨大、本土化要求很高。
按照市场的吸引力来划分,世界汽车市场又可以被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土豆市场,又好吃、又好看,以阿尔巴尼亚为代表。其特点是要求比较低,易于进入,市场的规模还可以。对中国的产品较为认可;第二是海豚市场,即“好吃”但是“有毒”,比如俄罗斯,因为它的政策不稳定,进入的风险比较高。第三是鸡肋市场。第四是冻梨市场,就是“好看”但非常“难吃”的市场,这种市场有一定的潜力。按照区域来划分,则包括欧盟、北美、南美、东盟、西亚和非洲。这些国家各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首先是低成本的价格优势,第二是资金优势。第三是中国市场将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重心,将带来学习的机会。第四是以载货车为代表的商用车技术相对成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小。而中国汽车产业的劣势则是缺乏技术优势,海外技术的壁垒比较高,品牌形象低、服务质量不高,还缺乏管理经验,特别是缺乏国际贸易经验。文化冲突严重,规模较小,分销模式落后,出口的成本比较高等问题也比较严重。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存在的机会是世界汽车产业的领先者将发展重点放在中高端市场,为中国的汽车产品腾出了低端市场的空间。国际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给中国带来了一些收购的机会,而中国的经济崛起则对海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海外发展面临的风险来看,领先者的优势将对中国汽车产业造成挤压,其他新兴国家的同类产品竞争激烈,欧美国家逼迫人民币升值使自主品牌汽车丧失价格竞争的优势,不少发达国家利用关税壁垒阻止中国汽车产品的进入。
2011年中国汽车企业出口整车81.43万辆,同比增长49.45%,其中商用车出口33.82万辆,乘用车47.61万辆。乘用车比例占到了59%,超过了商用车出口的比例。目前汽车出口的龙头企业主要为商用车企业和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参与出口的贸易型企业迅猛增加。出口的方式从以整车出口为主向KD方式转变。区域出口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传统的西亚、北非向东欧、中南美、中南非、东亚、西欧、北美发展。
现在的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是产品问题,技术整体落后,车辆保值率低,研发的整体实力不够。此外还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市场低价格的无序竞争等。
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尚缺乏管理经验,特别是缺乏整合国外汽车企业的经验,以及相应的国际人才。而目前的政府服务也缺乏明晰的战略和对企业的有效指导及政策支持,如签证、关税、认证等方面。海外战略的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缺陷也不容忽视。整零不协调,缺乏有效的金融及物流体系的支持,对当地法律法规的研究相对比较欠缺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韩国现代是一个汽车企业海外战略成功的典型, 成立于1967年,上世纪70年代和福特进行技术合作,生产授权贴牌的汽车,1985年开始和三菱公司合作,掌握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上世纪80年代进入到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市场。它采取的策略一是产品的差异化,二是低价格,三是主要以服务优先。到1997年实现了品质革新,使其汽车产品的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1995年开始,韩国现代进军印度和北美市场,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以突飞猛进的态势发展。这是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可以借鉴的标杆。
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发展的四种模式
第一是出口和KD组装,风险小、税收可以留在国内,缺点是没有长期的利益,难以形成规模。
第二是投资的方式。在当地直接投资建厂实现全球化的采购,优点是易于开发当地的市场,利于品牌在当地推广,缺点是风险比较高,面临管理、文化冲突、社会风险等。
第三是联盟方式,合作开发,利用合作方的品牌影响进行国外市场的开拓。缺点是不利于自身品牌的推广。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上汽和通用联合开发,通用五菱进入到印度和巴西市场。福田与奔驰重卡的合作,使福田的汽车能在奔驰网络下销售。
最后一种方式是技术的收购、企业的收购。其显著的优点是技术升级比较快,迅速形成规模,缺点是资金需求大、整合的难度大。上汽收购罗孚,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其中的典型范例。
汽车企业在海外发展前应当考虑战略测试和发展策略。首先是对海外发展的战略性思考,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是完成汽车产业机制的国际化,包括研发、制造、管理、销售、品牌、售后服务等环节,不是简单的产品销售,成功的国际化是汽车强国的标志,企业应该按照跨国公司的标准来发展和完善自己,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完成国际化。国内大型汽车集团应该以此为发展战略。
成功的国际化发展思路首先是坚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从低端向高端发展,二是坚持超前的国际化创新思维。三是成功的国际化将要求对企业现存的组织结构进行深刻的变革。四是坚持外部支持和获取内部积累相结合,迎合跨国公司的新发展趋势。
海外发展的战略措施与发展策略
目前中国汽车企业的海外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从目前到2015年,中国的汽车企业以贸易为主要方式,以价格竞争力为主要手段参与到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中。第二阶段是从2015年到2030年,主要是以出口和直接投资的方式,以质量为竞争力,在海外建厂,不断向合作伙伴学习,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2030年以后在海外完善制造、研发和品牌体系,使中国汽车产业真正融入全球。
政府应当将汽车产业的海外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负责规范发展秩序,通过四大战略五大工程,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各种服务支持。企业自身也应制定合理的海外发展规划,引导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全球的研发资源布局和研发体系的建设,实现全球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加强与国际汽车产业的联系,提高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还要做到生产布局全球化,工艺流程国际化。并实施营销模式创新,提升企业在国际上的品牌形象。在管理方面实现管理理念和制度国际化,形成具有中国特征的有包容性的高效的管理模式,确保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和引进。
中国汽车企业的海外发展策略应当首先坚持先低后高,循序渐进,其次是联合出海,加强合作,同步走出去。再次是有进有退,优先推出乘用车,在新兴市场站稳脚跟,向发达国家市场进军。以商促乘,迅速地发展商用车。最后是坚持产品的差异化原则,尽量避开与领先者的竞争,重点针对非洲、中亚、中东、中南美、东欧和东南亚等存在大量二手车的国家,迅速地进入。
汽车企业应当统一全球战略布局,区域性重点国家应该作为其发展的重点考虑对象。目前应当精耕现有市场,准备进入东亚和澳洲市场,2015年以后进入欧美市场。具体进入区域的次序是中东欧、中亚、南美、中南非、西非、北非,目前中国车企已经在这些国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各项工作都处于2030年前进行市场精耕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进入澳洲,中国汽车企业在2012年前完成市场的准备,2012年到2015年进行产品导入,2015年进行市场竞争。
第三是欧美市场,应当在2015年前进行市场准备,2015年进行产品导入和市场精耕。最后是北美市场,在2016年进行市场准备,进行产品导入和市场的精耕。
对现阶段海外策略和发展模式的设计
一、方法:以作品带思潮
二、主要研究对象:80年代文学思潮;90年代文学现象;新世纪文学冲突
三、具体内容:
80年代
1、“重返80年代”
2、复出作家的历史记忆 王蒙:《布礼》、《蝴蝶》、《杂色》
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 从维熙:《雪落黄河静无声》、《风泪眼》
3、知青文学 郑义:《枫》
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
张承志:《黑骏马》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孔捷生:《大林莽》、《南方的岸》 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
4、文化寻根小说
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遍地风流》 韩少功:《爸爸爸》 王安忆:《小鲍庄》
5、朦胧诗
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芒克、多多、严力、梁小斌、王小妮
6、新生代诗
于坚、韩东、王寅、王小龙、陈东东、孟浪、默默、陆忆敏、丁当、周伦佑、李亚伟、廖一武、欧阳江河、黑大春、牛波、海子、骆一禾、西川、梁晓明、吕德安
7、小说新形式
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王蒙:《海的梦》 何立伟:《白色鸟》
8、现代派文学 王蒙:《春之声》
宗璞:《我是谁》、《泥沼中的头颅》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徐星:《无主题变奏》 陈村:《一天》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 残雪:《苍老的浮云》、《山上的小屋》 洪峰:《奔丧》
扎西达娃:《西藏,隐秘岁月》、《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9、先锋小说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虚构》、《错误》、《上下都很平坦》 洪峰:《瀚海》、《极地之侧》 格非:《迷舟》、《褐色鸟群》 苏童:《妻妾成群》
余华:《河边的错误》、《往事与刑罚》《世事如烟》、《难逃劫数》、《现实一种》 叶兆言:《枣树的故事》
孙甘露:《访问梦境》、《信使之函》
10、新写实小说 池莉:《烦恼人生》 方方:《风景》
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官人》 刘恒:《伏羲伏羲》、《白涡》 李晓:《继续操练》
11、女性文学
翟永明:《女人》、《黑夜的意识》 伊蕾:《独身女人的卧室》 唐亚平:《黑色沙漠》 林珂:《黑女人》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 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
王安忆:《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岗上的世纪》 铁凝:《麦秸垛》、《玫瑰门》
12、重要长篇 张炜:《古船》 王蒙:《活动变人形》 张承志:《金牧场》 莫言:《红高粱家族》
90年代
1、大众文化与王朔现象
《顽主》、《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一点正经没有》
2、人文精神讨论
3、“自由知识分子”研究
4、个人化写作
5、“长篇热”与“新历史主义” 贾平凹:《废都》 陈忠实:《白鹿原》 莫言:《丰乳肥臀》 韩少功:《马桥词典》 李锐:《旧址》 张炜:《九月寓言》 张承志:《心灵史》 北村:《施洗的河》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阿来:《尘埃落定》
6、女性写作 铁凝:《玫瑰门》 陈染:《私人生活》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王安忆:《长恨歌》 卫慧:《上海宝贝》
7、文化散文、学者散文、老生代散文 余秋雨、季羡林、金克木、张中行
8、诗歌: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
9、主旋律小说
新世纪
1、纯文学论争
2、文学的文化研究
3、“新左派”与“底层叙事”
4、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化
5、中国小说学会小说排行榜代表作家作品 莫言:《檀香刑》 毕飞宇:《玉米》 阎真:《沧浪之水》 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 杨显慧:《夹边沟记事》 董立勃:《白豆》 鬼子:《瓦城上空的麦田》 林白:《万物花开》 巴桥:《阿瑶》 李洱:《龙凤呈翔》 盛可以:《手术》 魏微:《化妆》、《姊妹》 迟子建:《一匹马两个人》 麦家:《两位富阳姑娘》 莫言:《月光斩》 陈希我:《我疼》 潘向黎:《白水青菜》 葛水平:《地气》、《连翘》 格非:《人面桃花》 张平:《国家干部》
乔叶:《我真的热爱你》、《锈锄头》 刘醒龙:《圣天门口》 贾平凹:《秦腔》 毕飞宇:《平原》 王瑞芸:《姑父》
方格子:《锦衣玉食的生活》 黄咏梅:《负一层》 王松:《双驴记》
罗伟章:《我们能够拯救谁》 叶弥:《小男人》 郭文斌:《吉祥如意》 王手:《软肋》
范小青:《我就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人》 苏童:《拾婴记》 莫言:《生死疲劳》 格非:《人面桃花》 铁凝:《笨花》 6、2007小说佳作 格非:《山河入梦》 盛可以:《道德颂》 鲁敏:《时间的恩泽》 王安忆:《启蒙时代》 池莉:《所以》 孙惠芬:《吉宽的马车》 贾平凹:《高兴》 刘震云:《我叫刘跃进》 阎真:《因为女人》 林白:《致一九五七》 麦家:《风声》 李师江:《福寿春》 叶广芩:《青木川》 李锐、蒋韵:《人间》 何世华:《陈大毛偷了一支笔》 许春樵:《男人立正》 曹征路:《豆选事件》 钟晶晶:《哭泣的箱子》 陈忠实:《李十三推磨》 毕飞宇;《相爱的日子》 艾伟:《游戏房》 王棵:《暗自芬芳》 裘山山:《野菜疯长》 薛忆沩:《同居者》 薛荣:《扫盲班》 张学东:《工地上的女人》
一、研究报告的范围
【城市基础】:宏观经济、人口、产业、交通、城市扩张、规划 【市场现状】:整体市场供求量价 【细分市场】:板块研究、典型项目研究 二、报告内容
主要内容:武汉城市认知、投资环境研究、板块市场研究、进入策略建议
(一)【城市基础】 1.1城市描述
城市区位、城市地位 城市对外交通体系
城市资源特点(教育、旅游、矿产等)城市发展历程
1.2城市规模
城市面积、扩张速度
1.3宏观经济
GDP(总量、增速、结构、人均指标)全口径财政收入(总量、增速、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速、结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增速、结构)
1.4产业发展
产业布局 产业规划
1.5人口分析
人口总量及变化 人口结构
人口与住宅市场交叉分析
1.6分区分析
行政区划范围 各行政区域特点 分区人口及经济分析
1.7城市规划及未来发展方向
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定位、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未来规划实施计划及拟投资计划
细分城市建设综述(重大基础项目、城市主要CBD区、商业区)
1.8城市对比
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市场投资机会能级 同能级城市对比
(二)【市场现状】 2.1房地产政策
历年政策总结
重点政策解读(金融、税收、土地等)近期政策走向
2.2一级市场
2.2.1 土地市场管理背景 基准地价
上海克而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延路383号)
现行土地出让金支付规定(标准规定及优惠政策)2.2.2 历年土地成交情况回顾 历年土地供、求及量价
历年土地分物业、分环线成交结构 历年土地成交溢价及流拍率 2.2.3 武汉2012土地供应计划解读 供应总量、结构及区域分布 土地未来供应趋势研判
2.2.4 未来(2012年)各区域土地供应及去化压力 各个区域2012年可供应土地面积
各个区域去化速度情况,判断出各区域销售周期 2.2.5 未来土地重点出让区域分析 未来土地重点出让区域现状及发展
2.3 二级市场
研究方法为,通过武汉房地产市场07年以来()及近期(月度)所推产品分物业类型(普通住宅、公寓、别墅、商业、写字楼),从产品供求、成交结构、存量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了解目前武汉房地产市场开发强度及特点。2.3.1 供应分析
分析武汉不同物业类型供应量走势,分析各物业类型供应节奏。2.3.2 成交量分析
分析武汉各物业类型成交量走势,分析各物业市场容量。2.3.3 存量分析
分析武汉各物业类型存量情况,判定市场压力及影响。2.3.4 成交价格分析
通过对各物业类型市场成交价格走势进行分析,对该物业类型的市场表现及价格策略进行评价。2.3.5 结构性分析
供应结构、成交结构、价格结构,通过结构性分析挖掘市场机会点
2.4主要企业分析(以跨区域开发的企业作为重点分析)
2.4.1重点企业的进入各区域的情况 项目分布、基本情况 销售情况、存量情况
2.4.2 重点企业在各区域的土地存量情况 土地储备情况及分布 主要采取的拿地策略 主要采取的竞争策略
2.4.3未来住宅市场各区域供应分析(消化周期)
通过对企业存量及存量结构(包括已完工开发产品、在建开发产品、拟开发产品)进行研究,预测企业未来市场各项目各物业类型的供应情况。
(三)【细分市场】
分区研究:将武汉市分为若干板块,站在投资开发的角度,分析区域投资潜力及投资可行性,并以此作为企业区域进入的基本参考和借鉴。
上海克而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延路383号)
3.1片区划分 划分依据 划分结果 3.2基础条件评估 人口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小结
3.1片区现状与潜力分析
板块属性界定 板块功能布局
板块交通、产业现状与价值判断
3.2片区房地产市场分析
板块市场供、求、存、价、结构等市场分析 板块项目开发品质 板块潜在供应及结构 板块典型热销、滞销产品分析
3.3 片区土地现状
分板块重点地块的分布
分板块重点地块出让基本信息及开工状态 板块内重点地块综合指数评分及未来开发产品分析 板块土地资源存量评估
3.3片区客户进入研究
通过各板块现有项目客群研究,分析板块内现有项目客群主要来源及具体表现
3.4片区价格评估综合结论
评价标准:利用克而瑞城市进入模型进行评分 评价结果:推介进入区域重点分析
(四)【发展建议】
4.1 2013-2015年发展目标建议 4.2 2013-2015年发展战略建议 4.3 2013-2015年发展策略建议
地块布局选择
拿地步骤
产品线策略
客户策略
报告周期:2个月
服务价格:15万(最低报价限定武汉)20万(武汉以外,湖北省内)
本文以中航工业西飞并购奥地利FACC为例,对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融资、并购后的财务管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一、案例基本情况
FACC成立于1989年,是从事开发、设计和制造复合材料部件和系统的专业化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航空结构构件及系统和航空内饰产品及系统两大类,总部设在奥地利,2009年总资产2.76亿欧元,年销售收入超2.5亿欧元。
2009年12月,中航工业西飞成功收购奥地利FACC,取得了FACC监事会(相当于国内董事会)中除职工监事以外的全部监事席位,实现了绝对控股。这是中国航空业首次海外并购,也是中国企业在中欧地区实施的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
决定海外并购成败的环节之一是并购定价,即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并购价格低廉可以部分弥补并购时机不当和后续整合的代价,但并购溢价过高,即使并购成功,并购后也难以收回投资。
在并购FACC过程中,为了降低并购过程中的价值评估风险,中航工业西飞聘请了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作财务顾问,四大审计师之一的会计师事务所作审计师。财务顾问在永久性债券、金融衍生资产、公司估值等方面,审计师在税务问题、企业账务的真实性、准确性,潜在债务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尽职调查和分析、评估工作,提出了相应对策,防范了潜在风险。
在对FACC估值时,财务顾问主要使用现金流折现估值方法,根据FACC管理层的预测,计算2009年到2022年的企业的无杠杆自由现金流量,并参照国际上复合构件制造商和中小航空制造业公司的平均估值倍数,提出了对FACC的估值建议。
一是分析FACC管理层提供的2009年至2022年EBITDA的预测数据后,考虑到FACC的重要原材料价格未来将呈上涨趋势,从而导致FACC成本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因此对EDITDA的预测作了一些下调。二是参考国外同类并购企业的经验,认为采用11.5%-12.5%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作为收购估值的折现率范围更为合理。三是隐含永续增长率一般不应该超过所在国家的GDP增长水平。
三、并购融资
中航工业西飞近年来生产经营呈现稳定发展的势头,有稳定的现金流入,与多家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国际国内有良好的市场形象;同时,国家在政策层面也给予并购企业一些扶持,《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等鼓励政策陆续出台。并购机遇难得且时间紧迫,银行贷款成为了中航工业西飞最佳的筹资方式。
为了争取最优惠的银行贷款政策,中航工业西飞与多家银行进行沟通,对其提供的贷款政策进行详细对比。同时邀请多家银行的金融专家及团队来企业,对未来几年外币的走势进行论证和分析,最终确定向银行申请境外投资美元贷款。
由于政策性银行提供的贷款比例优于其它商业银行,可较大程度的缓解企业因并购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因此中航工业西飞首选政策性银行为贷款行。同时为了保证贷款资金万无一失,在等待政策性银行审批的同时,经过多方论证比较,在商业银行申请了部分美元免担保并购贷款。最终,通过积极努力,中航工业西飞在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各申请到了一部分美元并购贷款,贷款利率在明显低于人民币贷款的前提下,与同期美元贷款利率相比也较为优惠。最大限度的缓解了企业因并购行为带来的资金压力,同时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风险。
四、并购后的财务管控
(一)加强对重大财务事项的控制
为做好并购后的财务管控,中航工业西飞通过修改监事会章程、议事规则等途径,实现对重大财务事项进行决策控制的目的。
为加强对FACC的财务控制,中航工业西飞通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公司面向全球招聘CFO,派驻到FACC工作,以便及时了解FACC深层次的财务信息。
(二)加强审计监督
要求FACC须聘请中航工业名录内的中介机构对其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报送中航工业西飞的财务报告的审计须符合集团公司决算的相关要求。
中航工业西飞根据需要对FACC实行专项审计,如负责人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年中内部审计等。审计发现的问题由中航工业西飞派驻的监事负责提交监事会审议,由监事会做出整改决议。
(三)加强管理层绩效考评
在中航工业西飞并购FACC之前,前股东对FACC管理层的考核过于简单,以利润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造成了FACC企业文化的迷失。根据这一情况,FACC监事会的薪酬委员会开始酝酿一个以平衡积分卡为指导思想的综合绩效考评系统的奖金计算办法,以形成聚焦战略、协同行动的企业文化。在具体编制中,以中航工业西飞平衡积分卡中的价值与目标、客户与评价、流程与标准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为基础,同时融合了360度考核办法。薪酬委员会中来自德国的SAP公司的管理专家也为中航工业西飞提供了德语区奖金计算的理念和通用做法,提高了考评体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除了量化的考核指标外,还采用了非量化的考核,重点考察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专业技能、团队精神、工作热爱、职业精神等素质导向元素。新的办法实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考核的导向作用淋漓尽致地得以体现。
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推进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多年探索,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领域已经积累了若干经验和教训。海外并购的整体环境受金融危机影响趋于复杂,但前期做好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对目标公司的收购报价坚持底线,合理安排企业并购融资及资金支付结构,妥善处理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问题,中国企业仍可以相对安全的进行海外并购。
参考文献:
[1]杨忠智.企业跨国并购及跨国子公司内部控制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
日本历来是我国最重要的海外客源国之一。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日本游客占我国境外游客比重持续降低, 并于2005年被韩国超越而退居为第二客源国。目前, 日本游客规模只占到我国海外客源比重的16%左右, 比巅峰时期降低了一倍。受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更是降到13.4%。可以说当前日本访华客源市场处于困境之中, 亟待深入研究, 进行有效开发。
在发展潜力上, 日本是经济强国和人口大国, 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旅游客源市场。与我国幅员辽阔, 具有优美而多样的景观相比, 日本国家陆地面积较小, 自然景观单调。基于地缘关系,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 在文化上也一脉相承。因此日本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客源市场。
当前, 国内有关日本客源市场的研究相对薄弱, 主要研究成果涉及日本访华客源市场游客决策、偏好和开发等问题, 而有关日本国民国内观光的研究文献只涉及到消费动向和大学生观光行为两个侧面, 对日本国民的最新旅游意愿研究不足。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除、日本访华客源市场依旧疲软的情况下, 科学而全民的研究日本客源市场, 尤其是对其进行境外旅游意愿的分析, 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稳定和扩大外需及拉动经济增长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有日本观光协会于2008年8月份, 在日本全国范围内组织的一次系统的“国民の观に关する动向调查”, 这是日本该协会组织的第二十七次调查, 也是最近的一次。此次调查的时间是从2007年4月份至2008年3月份, 采取调查员上门发放问卷并回收的方式, 在全国自由选取4500个对象, 供回收有效问卷3181份, 有效率70.7%。 由于当时日本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 此期间获得的数据基本能够反映日本国民在正常经济背景下的境外旅游意愿特征, 比较具有代表性, 由据此数据得出的结论也比较真实。
三、旅行意愿特征对比
(一) 海外旅行意愿总体不高, 中青年是海外旅游市场主体。
如图1所示, 有19.4%的日本国民具有海外意愿, 仅为国内旅行意愿国民 (73.8%) 的四分之一。表明日本国民海外出行的愿望总体不高, 远低于国内旅行愿望。从年龄上来看, 20~50岁日本国民的海外旅行意较为集中, 与此年龄段年富力强, 工作相对稳定, 经济收入、体力都较适合海外旅行有关。同时也由于这些年龄段的人群工作比较忙, 生活压力较大, 所以出行有时既是为了工作的需要, 也是为了缓解工作的压力, 其出行欲望强烈理所当然。其中, 20~30岁年龄段国民的海外旅行意愿最高, 与该年龄段国民年轻好动、求知欲望强烈有很大关系, 这也表明中青年国民是日本海外旅行最大的潜在市场。
(二) 男女性旅游意愿具有一致性, 未婚者海外旅行意愿较高。
从性别上来说, 男女性国民的旅游意愿基本一致, 但结婚如否对差异性旅行意愿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如图2所示, 不论婚否, 男女性国民的国内旅游意愿都要远远高于海外旅行意愿, 性别差异对旅游意愿影响不大。但就海外旅行意愿而言, 结婚与否对希望出行率有重要的影响。不论男性还是女性, 未婚时其国内旅游出行意愿都低于已婚, 而海外旅游意愿都高于已婚。其原因在于未婚者没有孩子和家庭等拖累, 也没有由此而引发的经济负担, 所以其海外出行能力较强, 海外旅游愿望也较为强烈。另外, 数据表明70岁以上年龄段受访者的国内旅行意愿远高于其它年龄段, 其主要在于老年人的时间和经济都比较宽裕, 国内旅行成了较好的休闲选择。
(三) 不同旅行频率驱动差异化旅游意愿的形成。
旅行频率是旅游者在过去十年里出行的平均次数。调查数据表明有两类人群的旅游意愿最为强烈: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旅行爱好者, 其国内频率主要集中在“年旅行2~3次”和“2~3年1次”之间;第二类是几乎不旅行的人群, 其国内旅行意愿比重超过10%, 海外旅游意愿高达66.1%。
在海外旅行愿望方面 (图3) , 旅行经历最少的“几乎不出行”人群的海外意愿比重远远高于其它人群, 其比重超过66%。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虽然该人群过去的出行率较低, 但出行愿望是现代公民的普遍愿望, 可能由于个人种种原因, 或者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 景观相对单调, 就导致了该人群对国内出行的兴趣不高 (此次调查发现有近5%的日本人不愿意出行的原因是没有想去的地方, 这也从侧面证实也这一点) 。因此, 长期的旅行意愿积累起来形成刚性的旅行需求压力, 使得部分日本国民通过海外旅行来实现释放, 这导致了该人群虽几乎没有多少旅行阅历, 又对对海外旅行有着极高的旅游意愿。另外, 从总体趋势来说 (图3) , 日本国民过去十年旅行阅历越少者, 其海外出行愿望越强烈, 这也与日本国内国土狭小、景观单调有一定关系。
(四) 海外旅行经历与旅游意愿呈正向相关, 但随年龄增长而逐步降低。
对于具有海内外旅行经历的日本国民来说 (图4) , 旅行次数越多的人群海外旅游意愿就越高, 是具有较少旅游阅历人群的两倍以上, 由此表明日本居民海外旅行意愿的受其过去的旅行阅历影响, 尤其是与其既有海外旅行经历紧密相关, 两者呈正相关变化趋势。其原因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与个人出行偏好有关, 出行次数多的人群, 其出行愿望就越强烈, 同时频繁的海内外出行带来的乐趣又在强化这种爱好。其次, 由于日本国土狭小, 观光等旅游资源相对单调, 国内旅行比较容易满足, 导致这些偏好旅行的国民不得不将旅行的愿望寄托于海外旅行。
但海外旅游意愿并非随旅游阅历增加直线递增的, 而是随着年龄段的增加, 海外旅行意愿有降低的趋势, 与之相反的是国内旅行意愿逐步增加。其主要原因除了前述的这种海外旅行阅历强化了海外旅行兴趣之外, 年轻人对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动的特征都导致了海外旅行意愿极高 (数据表明20~30岁年龄段国民的海外旅行意愿高大100%) 。但随着年龄的增加, 在求知欲、体力等各个方面都有所降低, 导致其海外出行希望率也就随之降低。
四、结语
海外旅行意愿 (希望出行率) 是衡量潜在海外旅游市场规模的重要指标, 基于日本观光协会2008年的系统调查数据, 发现日本国民的海外旅行意愿总体不高, 男女性国民旅游意愿具有一致性, 与海外旅行经历呈正向相关, 但随年龄增长而递减, 未婚者是海外旅行意愿高, 中青年海外旅游潜力大。上述结论对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开发日本客源市场, 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稳定和扩大外需及拉动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马耀峰, 郑晓燕, 张佑印.旅华外国游客客主交流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
[2].日本政府观光局.国际观光百书[M].2009
[3].王海涛.扩大有效需求, 走出日本旅华市场的困境[J].商业营销, 2008
[4].德村志成.访华日本国际客源市场之细分研究[J].旅游学刊, 2007
[5].德村志成.日本访问中国的国际客源市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6
[6].德村志成.中国国际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日本客源市场篇[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
[7].刘凯丽, 马耀峰, 张佑印.旅华日本、韩国游客旅游特征及偏好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8].马耀峰, 郑鹏, 白凯.入境游客决策行为差异研究—以旅华日美游客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9].陈友华.日本国民旅游消费动向分析[J].消费经济, 2003
[10].刘嘉纬, 蒙睿.中日大学生旅游行为比较研究—以昆明、东京部分高校为例[J].旅游学刊, 2006
关键词:海外并购;日本企业;特征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和数量都呈现空前盛况,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汤森路透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交易活动规模为6820亿美元,其中1010亿美元涉及中国企业。以这一水平来看,中国第一季度境外交易总额逼近2015年全年1090亿美元的交易纪录。这让人不禁想起了80年代后期的日本。
一、第一次海外并购狂潮(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
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兑美元汇率不断升值,这促使日本的经济结构由商品输出型转向资本输出型,从而开启了日本企业的海外并购狂潮。在1985-1990年间,日本企业超过500亿日元的海外并购达21起。到1990年更是达到高峰,当年的海外并购案就有45起。这一时期日本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日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求低价资产,着眼于短期投机收益
80年代后期,日本国内泡沫经济膨胀,企业资金充沛,日元升值更使得日本企业购买欲大增。这一时期日本企业的海外并购以获得短期利益为主,很少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这也是大多数并购以失败告终的原因。日本企业疯狂进军美国房地产市场就是这一特征的真实写照。三菱集团以8.4亿美元收购美国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权,青木建设以1900亿日元收购美国威斯汀饭店。在美国洛杉矶,日本人掌握了闹市区将近一半的房地产,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主要集中在饭店,高级住宅等不动产方面。
(二)投资行业集中于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和制造业
80年代后期,日本企业的海外并购呈现出鲜明的行业集中特点,这一时期的海外并购集中在金融、房地产和制造业这三大领域。金融方面,日本生命保险于1987年兼并了美国谢松里曼兄弟公司,东京银行于1988年收购了美国联合银行。房地产方面,日本不动产股份公司以2880亿日元收购英国洲际饭店,日本西式集团以22.7亿美元购买美国洲际旅游业公司。制造业方面,松下电器公司以7800亿日元收购美国MCA公司,日本轮胎制造公司以3337亿日元收购美国费尔斯通橡胶轮胎公司。
(三)投资区域集中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80年代后期,日本的海外并购有着鲜明的区域特点,主要其中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1985-1990年间,日本企业超过500亿日元的并购达21起,其中美国18起,英国3起。这与当时的国内外局势有密切关系。当时日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通过海外并购可以有效的规避贸易摩擦,而且还可以获得这些国家的技术、品牌和市场。
(四)并购类型以横向并购为主
横向并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和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与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相比,横向并购风险较小。80年代后期日本企业的海外并购以横向并购为主。在1985-1990年间的21起500亿日元以上的海外并购案中,横向并购有15起,这其中包括房地产、金融、能源、制造业等各类行业。
二、第二次海外并购狂潮(2000年前后)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陷入萧条,企业的经营效益下降,进行投资的积极性也有所降低,并购案件减少。但到了90年代后期,日本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放松了对诸多领域的规制,再加上99年开始的IT景气,企业业绩好转,许多企业跨出国门寻找商机,但是这一时期的跨国并购并没有像80年代后期那样疯狂。这一时期日本企业海外并购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并购规模较小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企业拥有的资金相对减少,这一时期的海外并购规模相对较小,并购资金规模始终没有超过250亿美元。
(二)主攻东亚、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受泡沫经济崩溃和日本国内劳动力价格高的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较大,日本企业开始进军东亚和东南亚等新兴国际市场。
三、第三次海外并购狂潮(2006-现在)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同时,日本国内连续多年出生率低,少子老龄化严重,人口从2005年开始陷入负增长,国内市场不断萎缩,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范围内企业破产倒闭,股价降低,日本企业又开始大规模涌向海外。这一时期的海外并购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战略性并购增多,更加注重资产的外溢价值
这一时期的海外并购没有像上世纪80年代后期那样一律通吃,而是在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上并购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吻合,能够为企业提供新技术,帮助企业打入新市场的企业。如电子元件制造商TDK投资2000亿日元收购德国的EPCOS公司填补其产品线的空白。日本SOFTBANK收购美国第三大手机运营商进军美国市场。丸红商社全资收购美国第三大粮食公司GAVILON,从而跻身全球主要粮食贸易商之列。 另外,企业的海外并购在注重价格的同时更加注重资产的外溢收益。有数据显示,2011年日本企业海外并购直接投资收益为6.3%。
(二)并购资金规模巨大,大型并购案增多
这段时期,日本企业海外并购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屡创新高。2015年日本企业的海外并购项目为560件,金额达11.2585万亿日元,项目量、金额都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大宗并购案不断出现,所谓大宗并购案是指单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约1000亿日元)。如三得利控股集团以约16793亿日元收购美国金宾酒业公司。大塚制药以约4200亿日元收购美国生物创新企业。旭化成公司以约32亿美元收购美国车用锂电池隔膜厂商Polypore International公司。
(三)以金融、物流、保险等服务内需企业为主
由于日本少子高龄化的发展,国内市场出现萎缩,原本只在国内发展的金融、物流、保险等行业为追求规模效益,也纷纷将视野转向国际市场,如东京海上控股公司、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等纷纷发起对美国同行的收购潮,在国外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四)中坚、中小企业海外并购增多
以往日本企业海外并购的主体多为大型企业和综合商社,近年来,有实力的中坚、中小企业的海外并购增多。如地图制作企业Zenrin公司向印度同行业投资,户田建设公司在菲律宾成立当地法人,并且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收购当地的建筑公司。数据显示,已公布的并购案中,金额在10亿日元以下的并购案,中坚、中小企业占总数的近四成,力量不容小觑。
四、总结
从日本企业三次海外并购狂潮的特征可以看出,海外并购是国内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与国內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也可以看出日本企业海外并购由疯狂到理性的蜕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应该吸取日本企业的经验教训,在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的前提下理性并购。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 程永明.近年来日本企业海外发展新动向及新特征[J].日本学刊.2013年3月第三期
[2] 张锐.日本企业海外并购潮起云涌.中国经济导报[J].2012年6月5日
【海外汉学研究提纲】推荐阅读:
海外投资可研报告07-11
海外会计管理07-11
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10-12
海外党建工作总结11-10
紫金矿业海外公司11-13
海外市场要拓展的措施07-16
海外建筑公司管理办法10-03
海外人才队伍建设11-08
海外留学中介调查报告06-09
海外部工作目标及计划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