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网络监控方案

2025-04-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ip网络监控方案(共8篇)

ip网络监控方案 篇1

IP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前端采集接入部分

前端采集接入部分主要是由IP网络高清摄像机或云台组成,通过和一些外围的接警设备等实现现场监控声音、图像、报警等数字音频信息进行采集、并且将采集回来的数字音频信息进行编码和上传,前端报警系统提供IP接口,可以直接将数字音频信息传输到IP网络里面去。

2、网络传输部分

网络传输部分相当于是一个中介平台或者是桥接器,他通过网络,将前端设备采集过来的各种信息传输到监控指挥中心。IP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全数字化的报警系统,所有的视频数据和业务数据都将通过网络进行承载。网络接入部分采用支持POE的1000M交换机,可支持对IP摄像机进行供电。

3、中控中心部分

中控中心部分可以说他是IP网络视频监控的核心系统,中控中心部分包括提供视频管理、告警管理、设备管理、系统管理和扩展功能模块,提供视频网络监视、告警联动处理、视频存储与查询等功能,同时可与电子地图管理系统、矩阵、门禁等高级应用模块进行搭配使用。

4、流媒体服务器部分

流媒体服务器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最核心的设备,主要完成码流转发、存储写入、设备控制管理等功能

5、视频存储部分

视频的存储现有二种方式,分为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式存储,分布式存储主要采用NVR系统自带存储来实现。集中式存储采用IPSAN磁盘阵列,实现端到端的IPSAN存储。

ip网络监控方案 篇2

在国内的电信运营及专网市场, 传输承载网络有基于TDM技术的SDH网络、基于MSTP技术的MSTP网络、基于ATM技术的ATM网络和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IP网络。电信运营商很少部署专门的ATM传输网络, 建网初期都是采用SDH传输网络, TDM技术能够为电路域业务提供高效可靠的传输承载, 但不能为数据分组域业务提供一个良好的传输承载。MSTP技术则是在原有SDH网络的基础上加入对数据业务层的处理, 使其适合数据业务的传送, 是近年来采用得比较多的传输网络的技术标准。

随着2007年以来电信运营市场3G网络的快速建设, 同时对传输承载网络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保护用户现有的投资的同时要更高效、有效地利用传输带宽, 还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可向前兼容和向后扩展。

2008年, 3GPP在R5版本开始引入IP传输技术;而HSDPA等高速数据业务的出现也决定了采用IP传输和IP承载网是未来主流。

2 SDH网络组建3G传输网的优劣势分析

基于不同的传输承载网络, 3G网络的Node B的接入方式有很多种, 如基于光纤接入、铜缆接入、DSL接入、微波接入、LMDS接入等, 中国电信运营商的传输网络以SDH为主, 因此目前最主流的接口是E1方式。在局部偏远地区有少量的微波, 在海岛、沙漠等有线网络或者微波传输无法解决的地方, 有少量的卫星传输的应用。

2.1 SDH组建RAN传输网的优势

3G业务在SDH网络中透明传输, 3G业务的ATM/IP特性全部由3G业务节点进行处理, 3G业务网和承载传输网完全独立, 网络层次清晰。

3G业务网和SDH传输网独立, 接入SDH传输网中传送的3G业务100%保障传送, 不存在传输接口或带宽竞争的问题, 业务数据包可靠传送。

2.2 SDH组建RAN传输网的劣势

传统SDH采用TDM方式静态配置带宽, 带宽利用率相对较低。

3G业务的发展和传统SDH的低效率传送将造成传输网资源快速消耗和投资浪费, 不能很好地适应3G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

3 MSTP组建3G传输网的优劣势分析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 (Multi 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 , 同时实现TDM、ATM、IP等业务接入、处理和传送。MSTP是在原有SDH的基础上加入对数据业务层的处理, 通过在SDH上加入RPR、MPLS、以太网L2交换、以太网透传等技术实现对IP类业务的支持, 通过在SDH上接入VP_RING技术实现对ATM分组传输的支持, 使其适合数据业务的传送。

3.1 MSTP组建RAN传输网的优势

利用MSTP的ATM处理模块可在环网共享带宽, 提高带宽利用率。

利用MSTP构建VP-RING共享环, 可以在业务层进行VP的环保护, 在物理层仍然可以采用SDH的环网保护机制, 提高了业务的安全性。

利用MSTP的内嵌RPR功能构建3G接入层传输网络, 既实现了对原有网络TDM业务的兼容, 又保证了3G网络的IP化演进;RNC设备的接口要求较低, 只需提供高速接口;适合于基站业务容量较大情况下的组网应用, 能够很好适应3G业务发展需要。

3.2 MSTP组建RAN传输网的劣势

业务网与传输网重叠, 网络层次不清晰, 不适合运营商传输网和3G分开建设、分开管理的现状。

汇聚节点的汇聚率难以准确预测, 需要根据一段时间的统计来确定, 汇聚率过大时难以适应突发大话务量的需求, 汇聚率偏小则难以实现节省传输网络资源的目。

MSTP VP_RING功能因为技术、成本和网络现状等问题, 并不适合3G的基站传输。

在采用MSTP+RPR环网时, 通常RPR环网使用一个以上的VC4通道, 在基站流量较小时接入环带宽利用率不高。

MSTP尽管具备顽强的生命力, 但在“下一代网”的浪潮中, 也会有两种转向:一是逐步退出传送网络的核心层, 在边缘网络中发挥作用;二是MSTP把数据处理的比重逐渐加大, 演化成为事实上的以分组交换为核心的IP承载网设备。

4 IP传输网络解决方案

3G网络中数据业务的不断提升, 对传输网络的需求更高;而基于TDM和ATM的传输网络不能很好的支持数据业务的发展, 传输开销大, 需要更加有效的支持分组业务的传输网络。而MSTP网络, 其传送层 (物理层) 仍然为SDH, 数据业务的传送管道为静态虚级联组 (VCG) 电路;数据业务汇聚主要以集中汇聚为主, 分布式汇聚的能力较弱;数据交换单元无设备保护;不适合分组业务为主的传送应用。因此MSTP向分组传送的演进是3G传输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4.1 基于SDH网络组建IP UTRAN解决方案

基于SDH传输网现状, 采用IP over SDH传输3G业务, 提高传输效率, 并简化网络复杂度, 实现传输设备的IP化。

4.2 基于分路传输的IP UTRAN解决方案

对于大流量的Node B站点, 按照不同的业务分类, 分配不同的物理承载介质和带宽:HS-DPA等数据业务具有峰值流量大, 峰均比动态范围大, 突发性强的特点, 适合在FE等高速接口传输, 采用IP传输网承载, 降低组网成本;语音等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在SDH传输网通过E1/T1链路传输。

4.3 基于下一代PTN的IP UTRAN解决方案

随着下一代PT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传送网的发展, RNC和Node B之间全部采用IP网络作为传输承载;未来的IP UTRAN将承载在高Qos、高安全性的PTN传送网上。

5 综述

中国电信运营商现有传输网络多是基于TDM技术的SDH网络/MSTP网络, 在向下一代传输网络演进中必须考虑利旧、成本、效率、兼容等各方面原因, 而在原有网络中引入IP技术, 组建RAN传输网, 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电信运营商采用的传输网络, 并最终在RNC和Node B之间全部采用IP网络作为传输承载。

摘要:作为电信运营商基础网络之一的传输承载网络, 多年来主要基于TDM技术、MSTP技术及ATM技术。近年来, 在无线通讯网络中, 随着电信级分组传送网PTN技术的发展, IP网络的Qos和安全性等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IP传输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方向。本文通过几种传输技术在3G网络中的应用与演进, 提出了传输网络IP化的必然趋势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分组传送网PTN,MSTP,IP传输网络

参考文献

[1]王志勤.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发展.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J].2009年第22卷第10期.

ip网络监控方案 篇3

关键词城域网客户网络BGP

1客户需求

目前,大部分电信城域网通过汇聚路由器运行IBGP协议来承载用户路由,而部分客户网络则需要通过双上行接入电信城域网,并要求双上行的链路在路由上实现冗余且能够自动切换。从安全角度考虑,城域网汇聚路由器一般不与客户网络运行IGP协议,但如果汇聚路由器与客户网络运行静态路由,再将静态路由引入到城域网的BGP协议,此方式在链路接入正常Down|UP的时候没有问题,但是当链路出现“单通”且静态路由不会消失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业务的中断。虽然配置静态路由可以考虑使用BFD协议来监测“单通”的问题,但是需要客户网络的设备支持BFD协议,否则无法实现。

2建议方案

为了实现客户网络双上行冗余链路的路由自动切换,可以考虑在客户网络和某城域网之间运行BGP协议。但是根据电信城域网相关规范,城域网汇聚路由器在收到客户网络发布的EBGP路由后,核心路由器在向163、CN2等EBGP发送路由时,需将这部分路由过滤掉。

下面是根据上述问题和需求给出的一个参考建议方案。

(1)建议方案一 (设客户网络AS号为64959)

如图,客户网络的AS设置为64959与某电信汇聚路由器运行EBGP协议,某电信路由器下发缺省路由到客户网络,同时通过前缀列表严格控制从客户网络接收的用户路由,并增加Community属性65***:9999和no-export。客户网络发送自身网段地址到某城域网汇聚路由器,同时从某城域网汇聚路由器接收缺省路由。

配置脚本:

某电信路由器汇聚路由器:

ip prefix-list CustomerRoute seq 5 permit xx.xx.yy.0/28

ip prefix-list CustomerRoute seq 10 permit xx.xx.zz.0/28

!

route-map FromCustomer permit 10

match ip address prefix-list CustomerRoute

set community 65***:9999 no-export //对客户接收到的路由设置Community属性65***:9999和no-export

router bgp 65***

bgp router-id xx.xx.xx.xx //汇聚路由器 Loopback

bgp log-neighbor-changes

neighbor xx.xx.xx.xx remote-as 64959 //与客户互联的接口地址

neighbor xx.xx.xx.xx activate

neighbor xx.xx.xx.xx default-originate //向客户网络下发默认路由

neighbor xx.xx.xx.xx route-map FromCustomer in //设置策略只接收客户网络特定路由

no auto-summary

no synchronization

exit-address-family

!

客户端设备:

ip route xx.xx.yy.0 255.255.255.240 yy.yy.yy.1 //通过静态、动态、Null0发布

ip route xx.xx.zz.0 255.255.255.240 yy.yy.yy.1

router bgp 654959

bgp router-id xx.xx.xx.xx //客户网络Loopback

bgp log-neighbor-changes

neighbor xx.xx.xx.xx remote-as 65*** //与客户互联的接口地址

address-family ipv4

neighbor xx.xx.xx.xx activate

network xx.xx.yy.0 mask 255.255.255.240 //发布客户网段到某城域网路由器

network xx.xx.zz.0 mask 255.255.255.240

no auto-summary

no synchronization

exit-address-family

(2)建议方案二

通过方案一的实施,客户网络路由不发送到其他AS,但是在城域网内部还是可以看到64959这个AS号,而且将来若城域网分配这个AS号给其他业务使用的时候也会造成在本地城域网上该AS64959的混淆。因此我们也可以考虑和客户之间通过接口建立IBGP关系。

如上图,如果客户网络和某城域网汇聚路由器之间使用IBGP建立邻居关系的话,客户网络的路由,将不能从汇聚路由器发布到城域网的核心路由器和其他设备,这将导致可客户网络不可达。因此为了打破这个限制,我们需要在城域网的汇聚路由器上增加设置,将城域网RR设置为汇聚路由器的route-reflector-client,也就是说RR和汇聚路由器互相指定为对方为自己路由发射器的客户端。某电信路由器下发缺省路由到客户网络,同时通过前缀列表严格控制从客户网络接收的用户路由,并增加Community属性65***:9999。客户网络发送自身网段地址到某城域网汇聚路由器,同时从某城域网汇聚路由器接收缺省路由。

配置脚本:

某电信路由器汇聚路由器:

ip prefix-list CustomerRoute seq 5 permit xx.xx.yy.0/28

ip prefix-list CustomerRoute seq 10 permit xx.xx.zz.0/28

!

route-map FromCustomer permit 10

match ip address prefix-list CustomerRoute

set community 65***:9999 //对客户接收到的路由设置Community属性65***:9999

router bgp 65***

bgp router-id xx.xx.xx.xx //汇聚路由器 Loopback

bgp log-neighbor-changes

neighbor xx.xx.xx.1 update-source Loopback0 //IPV4 RR1 IBGP

neighbor xx.xx.xx.1 remote-as 65***

neighbor xx.xx.xx.2 update-source Loopback0 //IPV4 RR1 IBGP

neighbor xx.xx.xx.2 remote-as 65***

neighbor xx.xx.xx.xx remote-as 65*** //客户网络IBGP,与客户互联的接口地址

address-family ipv4

neighbor xx.xx.xx.1 activate

neighbor xx.xx.xx.1 route-reflector-client //指定RR1为汇聚路由器的客户端

neighbor xx.xx.xx.2 activate

neighbor xx.xx.xx.2 route-reflector-client ////指定RR2为汇聚路由器的客户端

neighbor xx.xx.xx.xx activate

neighbor xx.xx.xx.xx default-originate //向客户网络下发默认路由

neighbor xx.xx.xx.xx route-map FromCustomer in //设置策略只接收客户网络特定路由

no auto-summary

no synchronization

exit-address-family

!

客户端网络设备:

ip route xx.xx.yy.0 255.255.255.240 yy.yy.yy.1 //通过静态、动态、Null0发布

ip route xx.xx.zz.0 255.255.255.240 yy.yy.yy.1

router bgp 65***

bgp router-id xx.xx.xx.xx //客户网络Loopback

bgp log-neighbor-changes

neighbor xx.xx.xx.xx remote-as 65*** //与客户互联的接口地址

address-family ipv4

neighbor xx.xx.xx.xx activate

network xx.xx.yy.0 mask 255.255.255.240 //发布客户网段到某城域网路由器

network xx.xx.zz.0 mask 255.255.255.240

no auto-summary

no synchronization

exit-address-family

!

3方案比较

通过两个方案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方案在实施上都没什么问题,对于方案一需要使用新的AS以及后续可能存在路由问题。综合考虑建议某电信汇聚路由器和客户运行BGP协议的时候,采用方案二。

IP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BGP Protocol Access Customer Network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alysis

Li Weixian

(China Telecom Yunnan branch,Kunming 6501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 operation, part of telecom customer network through double uplink acc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routing calls in realization of redundancy and can automatically switch. Therefore, how to reasonable deployment of router protocol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the customer network,BGP

大型网络IP规划 篇4

1、科学性

2、合理性

3、可扩展性

4、便于管理

资料:二进制 :128643216842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案例:一所大学现在需要建设网络,为了学校信息中心的人员的方便管理,需要对IP有一个合理的规划,现有15个学院+一个校领导域,共需建设16个子网,以及在每个学院设置台PC机器的IP地址,现在为了后续网络拓展,需要提前预留一半的IP地址,假设每个学院又要设置8个学院的子网(举例:机房1、机房1、机房3、实验室、科研室、学院领导网、研究生),方便学院部门管理。预计在网络ID为172.16.0.0/16配置IP。

分析:1、16个二级子网

2、每个子网2000个IP地址

3、每个二级子网又划分8个三级子网(有256太机器)

4、 网络ID:101011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

解决方案:

1、现在需要预留一半的IP地址:我们需要设置一级子网,那就将网络的一半IP地址预留:

(1)现在网络ID中的网络号是:172.16(16位)主机号是0.0(16位)

主机数:2的16次方个

(2)想再将网络ID中的主机号一分为二,现在向主机号中借一位变成网络号,那么现在就变成2个一级子网:172.16.0.0/17172.16.128.0/17,网络号之间的间隔是27=128(7为第三组中的主机数)

一级子网网络1:101011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

一级子网网络2:10101100.00010000.10000000.00000000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

现在每个子网络中的网络号是:17位主机号是15位

主机数:215个

(3)现在将一级子网1:172.16.0.0预留,将一级子网2:172.16.128.0分配

2、现在在一级子网2:172.16.128.0中划分16个二级子网,每个二级子网中有2000多台机器,

(1)现在网络ID中的网络号是:172.16.128(17位)主机号:15位

主机数:215个

(2)要在一级子网上划分16个二级子网,需要向主机号中借4位(24=16)变成网络号,成为16个二级子网,网络号之间的间隔是23=8(3为第三组中的主机数)

二级子网网络1:10101100.00010000.10000000.00000000172.16.128.0/21

二级子网网络2:10101100.00010000.10001000.00000000172.16.136.0/21

二级子网网络3:10101100.00010000.10010000.00000000172.16.144.0/21

二级子网网络4:10101100.00010000.10011000.00000000172.16.152.0/21

二级子网网络5:10101100.00010000.10100000.00000000172.16.160.0/21

二级子网网络6:10101100.00010000.10101000.00000000172.16.168.0/21

二级子网网络7:10101100.00010000.10110000.00000000172.16.176.0/21

二级子网网络8:10101100.00010000.10111000.00000000172.16.184.0/21

二级子网网络9:10101100.00010000.11000000.00000000172.16.192.0/21

二级子网网络10:10101100.00010000.11001000.00000000172.16.200.0/21

二级子网网络11:10101100.00010000.11010000.00000000172.16.208.0/21

二级子网网络12:10101100.00010000.11011000.00000000172.16.216.0/21

二级子网网络13:10101100.00010000.11100000.00000000172.16.224.0/21

二级子网网络14:10101100.00010000.11101000.00000000172.16.232.0/21

二级子网网络15:10101100.00010000.11110000.00000000172.16.240.0/21

二级子网网络16:10101100.00010000.11111000.00000000172.16.248.0/21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

现在每个子网络中的网络号是:21位主机号是11位

主机数:211个(2048个)

现在主机号中共有2048个IP,除去网络号和广播号,足够满足方案中的要求,

(3)现在将二级子网1:172.16.128.0/21举例,进行三级子网的划分,满足学院的要求。

3、现在在二级子网1:172.16.128.0/21中划分3个三级子网,每个三级子网中有256多台机器,

(1)现在网络ID中的网络号是:172.16.128(21位)主机号:11位

主机数:211个

(2)要在二级子网上划分8个三级子网,需要向主机号中借3位(23=16)变成网络号,成为8个三级子网,网络号之间的间隔是20=1(0为第三组中的主机数)

三级子网网络1:10101100.00010000.10000000.00000000172.16.128.0/24

三级子网网络2:10101100.00010000.10000001.00000000172.16.129.0/24

三级子网网络3:10101100.00010000.10000010.00000000172.16.130.0/24

三级子网网络4:10101100.00010000.10000011.00000000172.16.131.0/24

三级子网网络5:10101100.00010000.10000100.00000000172.16.132.0/24

三级子网网络6:10101100.00010000.10000101.00000000172.16.133.0/24

三级子网网络7:10101100.00010000.10000110.00000000172.16.134.0/24

三级子网网络8:10101100.00010000.10000111.00000000172.16.135.0/24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现在每个子网络中的网络号是:24位主机号是8位

主机数:28个(256个)

现在主机号中共有256个IP,除去网络号和广播号,足够满足方案中的要求。

以二级子网1:172.16.128.0/21中划分3个三级子网为例,进行划分学院中三级子网,其他二级子网的划分方法以上类推。

现在这个大型网络的IP地址很合理、科学的配置完整。如果本网络以后扩展院系或添加院系,只需在预留的一级子网络中提取相应的IP地址。如果院系的IP不够,也可以在预留的一级子网络中提取相应的IP地址。原理一样。

注:文中的一级子网网络、二级子网网络、三级子网网络都是为了方便理解IP规划的思路,没有此概念!它们统称子网!

ip网络监控方案 篇5

TCP/IP如今活得依然安好,但是外部威胁正步步逼近,内部也在瓦解!在西塞罗大呼共和的时候,盖乌斯.凯撒已经明目张胆的渡过了卢比孔河,从布鲁图斯菲利庇战败的那一刻,西塞罗派其实已经无力回天,这些看似是价值观之间的斗争,实际上是为屋大维和安东尼之间的争斗腾出战场而已,这就是取代!你觉得自己是个砝码,属于争斗的一方,其实胜负早已区分,另一方早就不把你看在眼里,击败你不是目的,因为你早已败了,击败你只是为了扫除一个另一方内部争斗的障碍而已,

SDN在转发意义上是无层的,也就是说,转发逻辑不再对数据包进行分层解析,转发设备不再区分层次,转发设备只管根据流表的规则进行转发。SDN本身分为三个层次,转发层,控制层,应用层。其中转发层只负责转发,控制层生成转发策略注入转发层,应用层负责对控制层进行编程。这看起来和我们理解的网络模型一点都不一致,我们眼中的网络模型是分层的模型,网络本身是协议控制的,难道真的应该是这样子吗?我不这样认为!

对于数据包的转发,如果我们抛开现有的概念,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转发的问题,继续思考下去,基本上大家都能得出两个结论,一个是外部告诉转发设备如何转发,另一个是设备自己知道怎么转发,接下来的问题是,哪一个更加合理呢?现在让我们掌握的知识参与进来吧,其实前一种就是SDN的概念,后一种就是TCP/IP的概念(就不说OSI了吧),要想看出本质,还得看历史,这一点上我不太赞成《黑天鹅》的观点,并不单单因为我自身喜欢历史!TCP/IP标准和OSI标准其实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分,只是TCP/IP套了个渔翁得利而已,它们本质上都是分层模型,要看历史,还得从OSI说起,OSI标准生成之后,至于TCP/IP如何获胜的,请看看法萨卢斯战役吧,或者看菲利庇与亚克兴角战役也行,本质上它们属于同一体系内部标准化之间的争斗,

OSI提出在前,因此我们就得看看为何提出了这样的标准。

当时为何不能提出SDN?因为SDN需要一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当时的世界,设备之间的互联方式是五花八门军阀混战,谁也赢不了谁,为了生存下去,大家的设备在互联时不得不形成一套规约,最终便形成了一套套的网络协议,ISO组织对其标准化,就成了OSI标准,因此正是封闭的厂商内部标准导致了分层协议的出现,之所以分层,是为了各厂商之间的设备在实现互连需求时最小化工作量,每一个交集都形成了一套协议,每个交集都是彼此隔离的,因此最终的效果就是,各层间的功能出现大量的重叠和重复。

这使我想起了中国社会的乡土精神和西方社会的契约精神之间的区别,到底哪个是好的?在中国,基本不用什么协议,一切都是人情世故,但是在西方就不同,即使在熟悉的人之间也要签字画押。契约产生自个人主义社会,而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集体主义社会。这其实也是SDN和分层网络之间的区别,SDN生自一个集体主义设备,中央集中控制一切,控制器承担了几乎所有的策略定制,这样在各个转发设备之间就不可能形成自组织,因为转发设备本身是毫无智能可言的,控制器剥夺了转发设备的智能。对于控制和效率来讲,SDN的思想是好的,但是对于扩展和自组织进化而言,SDN是差的。TCP/IP正好相反,按照其契约背后的自组织原则,虽然目前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依靠其自身的进化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如今的TCP/IP互联网已经形成了类似我们的大脑一样的超级复杂组织,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控制它,虽不完美,但能进化,虽然不能马上融进全光传输网,但是总是会有那一天的。不完美是自组织系统的本质特征之一!

宽带IP网络 第二次阶段作业 篇6

1.BGP寻找的路由一定是最佳路由。

2.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判断题 学生答[B;]

标准答案: 案:

得分: [5] 试题分

值:

提示:

3.RIP坏消息传播速度慢。

4.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判断题 学生答

标准答案: [A;]

案:

得分: [5] 试题分

值:

提示:

1.路由器与三层交换机主要功能完全一样。

2.1.正确

B;

5.0A;

5.0

2.错误

知识点: 判断题 学生答[B;] 案: 得分: 提示:

标准答

B;

案:

试题分

5.0

值: [5]

1.ADSL适合用户集中地区(如小区)的接入。

2.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判断题 学生答[B;] 案: 得分: 提示:

标准答

B;

案:

试题分

5.0

值: [5]

1.IP over SDH不能像IP over ATM技术那样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保障(QoS)。

2.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判断题 学生答[A;] 案: 得分: 提示:

标准答

A;

案:

试题分

5.0

值: [5]

1.信息负载第一个字节在SDH帧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2.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判断题 学生答[B;] 案: 得分: 提示:

标准答

B;

案:

试题分

5.0

值: [5]

1.IP over ATM的分层结构中DWDM光网络层是必选层。

2.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判断题 学生答[B;] 案: 得分: 提示:

标准答

B;

案:

试题分

5.0

值: [5]

1.IP over ATM的分层结构中ATM层重点提供端到端的QoS。

2.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判断题 学生答[A;] 案: 得分: 提示:

标准答

A;

案:

试题分

5.0

值: [5]

1.ATM网主要采用基于PDH的传输方式。

2.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判断题 学生答[B;] 案: 得分: 提示:

标准答

B;

案:

试题分

5.0

值: [5]

1.ATM网中信头变换就是信元的VPI/VCI值的转换。

2.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判断题 学生答[A;] 案: 得分: 提示:

标准答

A;

案:

试题分

5.0

值: [5]

1.统计时分复用是各路信号在线路上的位置不固定。

2.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判断题 学生答[A;] 案: 得分: 提示:

标准答

A;

案:

试题分

5.0

值: [5]

二、单项选择题(共9道小题,共45.0分)

1.OSPF可选择的路由有()。

2.1.2.3.4.1条 2条 3条 多条

知识点: 单选题 学生答[D;] 案: 得分: 提示:

标准答

D;

案:

试题分

5.0

值: [5]

1.IP网的路由选择协议的特点是()。2.1.自适应的、分布式的 2.非自适应的、分布式的 3.自适应的、集中式的 4.非自适应的、集中式的

知识点: 单选题 学生答[A;]

标准答案: 案:

得分: [5] 试题分

值:

提示:

1.中高端路由器的背板交换能力为()。

2.1.大于等于30Gbit/s 2.大于等于50Gbit/s 3.大于等于60Gbit/s 4.大于等于570Gbit/s 知识点: 单选题 学生答

标准答案: [B;]

案:

得分: [5] 试题分

值:

提示:

1.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连的层次为()。

2.1.数据链路层 2.网络层 3.运输层

4.网络层或运输层

知识点: 单选题 学生答[B;]

标准答A;

5.0

B;

5.0

B;案: 得分: 提示:

案:

[5]

试题分

5.0

值:

1.HFC光纤主干网的结构主要采用()。

2.1.2.3.4.星形 环形 网形

星形、环形和环星形

知识点: 单选题 学生答[D;] 案: 得分: 提示:

标准答

D;

案:

试题分

5.0

值: [5]

1.DSLAM的具体功能有()。

2.1.2.3.4.多路复用 调制解调 分离器功能

多路复用、调制解调和分离器功能

知识点: 单选题 学生答[D;] 案: 得分: 提示:

标准答

D;

案:

试题分

5.0

值: [5]

1.ADSL主要考虑采用的调制技术是()。

2.1.2.3.4.QAM CAP DMT QPSK

知识点: 单选题 学生答[C;] 案: 得分: 提示:

标准答

C;

案:

试题分

5.0

值: [5]

1.宽带IP城域网核心层的网络结构为()。

2.1.2.3.4.网状 半网状 星形

网状或半网状

知识点: 单选题 学生答[D;] 案: 得分: 提示:

标准答

D;

案:

试题分

5.0

值: [5]

1.宽带IP城域网核心层的设备一般采用()。

2.1.低端路由器 2.高端路由器 3.三层交换机 4.二层交换机

知识点: 单选题 学生答案: [B;]

得分: [5] 提示:

标准答

案:

试题分

值:

B;

ip网络监控方案 篇7

视频会议系统是利用Internet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身处异的人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数据互传以达到同步互相沟通的目的,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网络业务。视频会议突破了传统的会议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交互式交流方式.视频会议系统是基于IP网络的,但IP网络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要想在这种环境下传输实时的视频会议视音频信号就必须要有视频会议QOS作为保证,这样才能做到视频会议视音频信号的同步和实时传输。Qo S(“Quality of Service”,中文名为“服务质量”)是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是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的一种技术。当网络只用于特定的无时间限制的应用是并不需要Qo S,例如,电子邮件或Web应用,但是对于视频会议应用就显得十分必要,因为网络拥塞或超载时,Qo S能保证重要业务量不受延迟或丢弃,同时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1]。

2 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2.1 视频会议系统的概念

视频会议系统是利用Internet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身处异地的人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生音,影像及资料互传以达到同步互相沟通的目的。具有实时性,安全性,可靠性和交互性的网络业务。突破了传统的会议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交互式交流方式。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历经了从模拟技术视频会议系统到数字技术视频会议系统,如今已发展成为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分为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和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基于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和基于硬件的视频会议系统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MCU和和终端都是利用高性能的PC机与服务器结合的软件来实现,视频编码都采用MPEG-4标准。另外,由于软件视频会议完全是依赖于PC因此在数据共享和应用方面比硬件视频会议灵活方便。[2]

2.2 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

典型的视频会议系统由终端设备,通信链路,多点控制单元(MCU)及相应的软件部分组成。

1)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不仅完成各自的数据处理任务,还要完成多媒体通信协议的处理,视音频信号的接受,存储与播放,并记录和检索大量与会议相关的数据与文件。终端设备的硬件配置包括视音频信号处理器,压缩与解压缩卡,以及摄像机,话筒,扬声器等设备。

2)通信链路。通信链路的选择有很多种,包括PSTN,LAN,WAN,N-ISDN,Frame,Relay或者B-ISDN,ATM等。

3)MCU。MCU是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设备,它是一个数字处理单元,通常在网络结点处,它用于支持3个以上端点设备的会议,主要功能是协调及控制多个终端间的视频传输,在H.323系统中一个多点控制单元由一个多点控制器MC和几个多点处理器MP组成,但可以不含MP。[3]

4)软件部分。软件部分包括协议处理,会议服务,视音频信号处理,协同工作管理和图形用户接口等。

3 视频会议系统的相关标准

3.1 视频会议系统的标准协议历经了从H.320到H.323的转化

H.320是一个传统的电视会议标准,在1997年以前被广泛使用在ISDN网络中。它的网络结构主要是H.243标准下的主从星形汇接结构,每个终端必须与它对应的MCU建立电路连接,组网结构非常固定,其由于基于电路交换它能提供确定带宽保证,充分保证视频会议质量。

H.323标准是基于包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它凭借TCP/IP这一协议使网络的多媒体应用和业务与基础传输网络无关。视频会议也是这一标准的应用之一,因此可以利用H.323将多种服务(如视频点播,流媒体组播)迭加到视频会议系统中,也正因为H.323视频会议系统建立在基于分组交换、Qo S得不到保证的通信网的基础上,因而视频会议系统中的码流必须打包成一个个分组,根据分组标签统计复用。由于不同信息码各有特点,所以对下层网络的承载要求各不相同。例如视音频码流对实时性要求较高,但可以容忍少量的分组丢失,因而它要求下层网络能提供实时性好的传送机制;而对于数据和控制信息,情况完全不同,要求下层提供可靠性传送[2]。H.323最大的缺点在于它的网络环境是一个面向无连接的得不到严格保证的通信网,因此H.323结构的视频会议系统使用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来测量网络的Qo S,并采用RSVP(资源预留协议)来确保网络中预留一定的带宽,对不同特点的服务提供特定的通道。H.323作为下一代多媒体通信平台代表着未来多媒体会议标准的发展方向和潮流,它的传输网络无关性、灵活性,使它越来越得到普遍地应用。

3.2 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编码标准

视频编码标准在视频会议系统中尤为重要,因为视频信号的数据量是相当大的,如果不压缩基本上不可能传输。国际上有两个负责制定视音频编码的组织。一个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下的运动图像专家组(英文缩写MPEG),MPEG制定的标准有MPEG-1,MPEG-2,MPEG-3,MPEG-4,MPEG-7和MPEG-21。MPEG-1俗称VCD,MPEG被DVD所采用,MPEG-4是为交互式多媒体通信制定的压缩标准,MPEG-4是为互联网视频检索制定的压缩标准。另一个是国际电信联合会下的视频编码专家组(英文缩写VCEG),它制定的标准有H.261,H.262,H.263等,这些标准成为视频会议的视频压缩标准,最新提出的H.264是为新一代交互视频通信制定的标准。

3.3 视频会议系统的音频编码标准

目前,大多数视频会议产品都采用G系列标准协议,即G.711,G.722,G.723,G.728G.729和MPEGAudio.在H.323中主要采用G723.1和G.729.国内有部分厂家为提高视频会议的声音质量采用了MP3。

3.4 视频会议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视频会议系统以IP网络为依托,IPQOS技术的发展将对视频会议系统QOS的发展产生影响和技术支持。视频会议系统QOS的发展能更好的带动视频会议系统的进步,使视频会议系统朝着大众化,商业化,家庭化的方向发展,使其功能更强大。发展趋势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

1)基于H.323协议的产品将成为主流。

2)基于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将取代基于硬件视频会议系统,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产品。

3)视频会议系统从高端用户向底端用户转移。

4)流媒体广播技术越来越应用于视频会议系统中。

5)虚拟合作业务应用服务将成为视频会议的一个发展热点。

4 基于IP视频会议系统技术指标及QOS保证技术方案

4.1 唇音同步

当音频和视频数据包离开发送端时音频数据包和视频数据包相互匹配,但通过IP路由器时,各种队列算法会对音频据包和视频数据包进行不同的处理,这将打乱音频数据包与相应的视频数据包的对应关系。最终的结果将会是失去声音与口型的同步,路由器越是拥塞,结果越糟。唇音同步是视频会议系统的一个重要技术性能有如下解决策略。

1)对于接受方的语音和图像的同步:终端接受语音和图像数据之后分别放到语音缓冲区和图像缓冲区中,定时从语音缓冲区中取出语音包译码,如果取出语音包时戳与图像吻合,就可以把相应的图像包译码。

2)对于发送方:发送方给资料打时戳。一方是数据包的时戳而另一方是数据这一功能控制包的时戳。这一功能是在终端上完成的而不是在网络上完成的。[4]

4.2 抖动

抖动主要是由于业务流中相继分组的排队等候时间不同引起的,是对服务质量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当音频和视频数据包离开发送端时,它们按照规则的间隔均匀的排列着。然而,在通过IP路由器之后这一均匀的间隔很轻易就被破坏,一些数据包之间可能没有足够的延迟,而另一些数据包之间可能有太多的延迟,这就形成抖动。抖动会导致目标终端上音频和视频流的不连贯性。抖动过大会引起严重影响社会化视音频的主观质量,具体表现为声音出现剪切,图像出现凝固和快进。开展时实视频会议的抖要控制在50MS以内,最好30MS以内。[5]减少抖动的方法在于:

1)减少端到端的跳数(终端到核心路游器最好不要超过3跳)并保证足够的带宽和视音频数据包传输时的优先级。[8]

2)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了解到华为3COM采用的Packet Adjust技术效果不错。在华为3COM视讯系统中,系统设备是可以纠正某些网络异常的(如:抖动、数据包顺序混乱和数据包重复)。Packet Adjust会根据需要自动增加或减少延迟,以维护终端用户接收到的音频和视频流的连续性。这一调整是在终端上完成,而不是在网络上。[5]

3)提高视音频效果技术:采用适合的视音频压缩编码,提高网络带宽,采用静音抑制、舒适噪声、语音增强等技术,在节省带宽的同时提高了语音质量。

4.3 丢包率

在网络中传输数据包时丢弃数据包的最高比率。数据包丢失一般是由网络拥塞引起的,当丢包率为千分之一时,大部分人便可以感知到图像有花块,丢包率为百分之一时声音的异常就会被与会人听出来。当然,在实际的业务运行过程中,图像的运动量一般比较小,如果随机(突发性、非持续性的)的丢包在百分之一以内,大部分会议均能较为正常召开。[5,9]如何控制丢包率可采取:

1)自适应宽带调整功能

自适应宽带调整功能可其使的视频终端能通过监测网络上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来自动适应网络的容量和性能,这样通过动态调整视频会议的数据传输率为终端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视音频质量,同时不阻塞网络,音频通信信道在视频会议中保持一个指定的数据率,以提供持续的高质量的音频。控制广域网中的流量,尤其是该网络中带宽最受限的点———WAN链路上的流量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多种原因,这些链路要求策略控制:保护视频流量,可避免丢包、较长的传输时间或来自队列延迟引起的抖动,避免过多的视频流量干扰其它关键任务应用的性能。[6]总结起来,自适应带宽调整特性为最终用户带来下列好处:

(1)终端设备自动调整,无需人工干预;

(2)防止视频会议所引起的网络饱和;

(3)在视频会议过程中,通过自动寻找数据传输率临界点来优化视音频质量;

(4)控制输入、输出数据数率。

2)采用先进的丢包恢复机制,大幅度提高对网络丢包的抗御能力,即使在网络状况相对恶劣、丢包率较高的情况下,仍能提供高质量的语音服务。

3)采取适合的视频信源压缩编码标准。各个国际组织制定了不同的编码标准,这些标准包含了许多的视频数率范围和应用领域,支持不同图像质量要求和不同速率的视讯业务。能满足包括视频电子邮件,视频会议,广播级视频应用等不同的服务。随着视频应用需求的不断发展,视频压缩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出现的压缩标准有了更高的压缩效率(在相同的图像质量下需要更低的传送码率或在相同的传输速率提供质量更好的图像),同时支持不同的传输速率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并可采取资源预预留协议(RSVP)以及进行服务质量监控的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来避免网络拥塞以防止丢包率保障服务质量。

4)限制个别用户免费占用大量带宽。

5)向客户提供分等级和增值服务。

6)网络带宽要大于视频会议数率的25%[8]。

7)数据包控制策略:数据包会重复发送,如果同一个数据包有多个副本到达最终目标,将会带来问题。这也会引起视频图像的冻结或声音中断。因为在IP路由器上,要避免数据包的重复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例如华为3COMPacket Adjust在终端上对数据包的重复进行纠正。重复的数据包将被清除,以维护发送给终端用户的音频和视频流的连续性。[5]

4.4 时延

指一项服务从网络入口到出口的平均经过时间。产生时延的因素很多,包括分组时延、排队时延、交换时延和传播时延。传播时延是信息通过铜线、光纤或无线链路所需的时间,它是光速的函数。在任何系统中,包括同步数字元系列(SDH)、异步传输模式(ATM)和弹性分组环路(RPR),传播时延总是存在的。由于网络和设备的特点决定了时延是不可避免的。许多服务特别是话音和视像等实时服务都是高度不能容忍时延的。当时延超过200-250毫秒时,交互式会话是非常麻烦的。一般情况下要求端到端单向时延在300ms以内,回馈的时延在500ms以内。为了提供高质量话音和会议电视,网络设备必须能保证低的时延。一般网络延时差在150ms以内,[6]为了解决时延有以下措施:

1)对于时延可采取宽带预留协议,实时控制技术解决。[9]

2)可采取业务等级协议。

用户的各种业务在经过网络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节点延迟、可变延迟以及丢包率等。IP QOS的宗旨就是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通过控制这些参数来保证业务在网络中的性能。那么,对于那些尽力而为的服务业务,究竟保持什么样的水平才是比较合适的?可以说这里没有统一的规定,不同的业务对网络的要求不一样,不同的业务级别对指标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需要一个可以在用户和运营商之间达成一种默契的标准,用户的业务可以定量地以节点延迟、可变延迟等指标来描述;而对于运营商,可以根据协议中所商定的这些量化指针,保证用户业务在运营网络中的性能。这个协议就是业务等级协议(SLA)[10]。

3)组播技术。

综合起来讲,服务质量(QOS)技术决定视频会议系统好坏的关键,每一种QOS技术都有其合理的应用范围,能且只能最佳解决一类特定的技术指标问题,但视频会议是一个系统,要从整体上研讨QOS解决方案。要在时延、抖动、丢包率等4项指标中取得均衡并达到最佳的整体视觉和听觉效果。这就要对整体视频会议QOS进行研究。

H.323标准本身提供了一定的QOS机制,H.323采用了UDP/IP,RTP,和RSVP等协议,我们在UDP层上用RTP和RTCP来改善服务质量。因为RTP本身能够提供具有实时特性的,端到段的数据传输服务。而RTCP可以用于RTP的控制。它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利用发送报告和接受报告来推断网络的服务质量,当拥塞状况严重时,则改用低数率的编码标准或降低数据传输比特率,以减少网络负荷,提供较好的QOS保证。H.323的网守也提供了流量控制,宽带控制等功能。[7]

我们可以采用安全实时传输协议,它是目前IEIF技术的一项有效措施。SRTP是RTP和RTSP的一个安全特征概述,对这两种协议都能提供机密性,消息认证和重放保护。但是它还存在两个问题:它在应用方面还没有很好的实现;第二,在应用方面或在终端用户设备上还需要适当的改革。[7]

还能够对现行网络上的未被保护的多媒体信息提供视频垃圾检测,为了对信息包的指定接收机进行特别处理,现行网络需对被选节点动态的开展特定的任务服务,这项服务可以建立MPEG-4视频流的一个概括图,能将该图和目前的网络流量进行比较,它同时也能对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的重复发生提出警告。该检测模块能对所有情况下的垃圾侵袭进行正确识别并且不会产生任何错误警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网络的QOS。[7]

5 结束语

利用视频会议系统QOS保证技术能使视频会议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状态,并且避免占用有限的网络带宽资源,保证了视频会议系统传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实现了视频会议系统视音频传输的实时性,同步性。也使视频会议系统日趋走向成熟,并能够实现面向大众化,多功能化方面发展,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的业务将成为IP网络业务的一个热点,要做到有一套完善的视频会议QOS设计要有很多的技术支持,视频会议QOS技术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技术,很多技术还需要亟待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Xie Bo,Lin Yin,Sen Rui-min,Liu Wen-yin and Jiang Chang-jun.pipeseeu:A scalable peer to peer Multipoit Video conference system.

[2]http://vc.microvoip.com/technology/vc/200802/60801.html

[3]吴志军,马兰,沈笑云.VC++视频会议开发技术与实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

[4]王建波.基于H.323协议的IP视频会议服务质量技术.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

[5]http://article.ednchina.com/2006-05/20065181058361.htm.

[6]www.lunwentianxia.com/lwkey_new_370302/.

[7]佚名.www.dzzl.cn/view—56683.html.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

[8]梅运谊,袁晓京,王晶.http://tech.ddvip.com/2007-09/118959062534243-6.html.2007.9.12.

ip网络监控方案 篇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安防要求的提高,传统意义上的模拟本地化监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网络系统的飞速发展,使得依靠网络进行远程视频监控成为可能。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远程监控已经渗透到教育、政府、娱乐场所、医院、酒店、运动场馆、城市治安等多种领域。而在需要集中管理与远距离监控时,网络摄像机是唯一的选择1集中管理的含义,举例来说,假设一个国际机场有600个点的系统,如果采用传统模拟CCTV系统是难以控制的;远距离是指范围超过50公里的系统,如果采用传统模拟CCTV系统,如光纤等,将使成本大到难以接受。

熟悉远程监控的人都知道,将图像摄取后进行远程传输的主要方式除了互联网,还有光纤。有人认为,通过光端机和光纤进行远程监控,其视频图像的质量和传输速度要优于网络传输,但是它昂贵的成本和复杂的布线工程让人望而却步。更重要的是,其组网能力相对较差,不能满足大型监控项目的需求。而网络监控则在此显示出它独有的优势:凡是有网络的地方就能构建网络监控系统。由于省去了传统的布线和线路维护费用,使得网络监控系统的安装成本大大降低。对于使用者来说,网络监控还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在授权的情况下可以随时按需监控,实现即插即用即看,无须像模拟摄像机一样必须安装同轴电缆,使用方式相当便捷。具体来讲:

1系统优势

先进性:利用现有的综合布线网络传输图像,进行实时监控系统所需的前端设备少,连线简洁,后端仅需一套软件系统即可。

可靠性:主要设备网络摄像机采用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所需设备简单,而图像的传输是通过综合布线网络实现的,系统可靠性相当高。

性能价格比:所需设备极其简单,系统的控制由后端的软件系统实现,省去了传统模拟监控系统中的大量设备,如昂贵的矩阵、画面分割器、切换器、视频转网络的主机等。由于图像的传输通过综合布线网络,省去了大量的视频同轴电缆,降低了费用。

安全性:系统设置了不同等级的使用者权限,仅有最高级权限的用户才可对整个系统进行设置或更改,没有权限的用户是接收不到图像的。另外,图像数据的存储是专有的格式。

使用及维护性:系统的安装极其简单,软件系统的安装及使用也非常易懂。在维护性方面,系统的接线十分简洁,而主要设备的可靠性很高,维护性能好,并可实现远程维护。

扩展及延伸性:当需要增加监控点和监控主机时,只需要通过现有网络增加一台摄像机或PC机即可,不需要对现有布线系统做什么改动。

应用范围广阔:区域性监控,利用网络传送实时图像,如办公室、大楼等;跨区远端监控,连锁事业、大型工厂机房、远端老人、儿童看护、公共建筑、无人环境监控、金融机构分行监控、交通监管、错误警报辨识等。

2,与其他方案比较

相对于传统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网络摄像机监控系统无须同轴电缆、无须庞大的视频分配器;软件实现多对多(即多个观察员可同时看多个镜头画面);安装所需设备少,工程成本大幅降低(整个安装过程就是架设摄像机和在PC机上安装系统管理软件),大幅减少线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用宽带网络图像传输非常廉价,增强了监控范围的灵活性,可直接实现远端监控,利用网络更新软件。这些都是传统的闭路电视系统无法比拟的。

相对于当前的监控系统:网络摄像机监控系统对PC机的要求范围减少,一般普通配置即可;无须软件维护;无须机房,可以安装在过道和环境差的地点;可以避免死机现象和重新启动时造成无法监控的缺陷。这些是基于PC的数字监控系统无法比拟的。

3投资分析

基于网络摄像机的监控系统和传统监控系统成本比较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主要因素有监控点数、监控副控数、监控范围、录像范围、录像要求、报警要求等。在比较基于网络摄像机的监控系统和传统监控系统的成本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是否将网络布线和电脑计入成本?计入成本的理由很简单;不计入成本的理由是网络布线和电脑是已有投资,不做监控也需要。

作为IP网络监控的载体,IP宽带的发展和完善将极大地提高用户对IP网络监控的信心,远程网络传输应该是监控行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在未来数年的安防、视频和自动控制市场中,其技术焦点越来越多地集中于网络集成一体化方案。这就是多千系统合用单一图形用户接口(GUI),跨平台共享数据库,而单独设计的独立系统及其单配的各种资源将会很快退出行业历史舞台。集成一体化的定义可理解为:人们为有效完成一件或一批任务而在各独立的系统、计算机和各种硬件设备中共享其各自所有的信息、数据、系统特点和功能。集成一体化消除了原先以人工在各系统、计算机和硬软件设备之间建立的连接,而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处理各种信息,以快速、有效地提供所需信息来完成用户要求。

上一篇:艺术体操课程心得下一篇:《血色湘西》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