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备考工作经验交流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政治备考工作经验交流(共8篇)

高三政治备考工作经验交流 篇1

点击数:1087 次 录入时间:2011/11/16 9:30:00 编辑:walter-75 [宣传赚点]

面对新课程理念下高考新趋势,高三政治课教学应如何积极备考?我认为:

一、学习教改理论,转变教学观念

迅速更新教学理念,全面落实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努力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

二、夯实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

新的高考改革虽注重考查能力,但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尽管背景千变万化,设问的角度层次多样,但通过答案的分析不难看出,这些题目大多是命题专家对相关基础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因而这种能力考查仍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更高要求基础之上的,要想取得理想成绩,必须注重基础,强化基本技能。

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框架

夯实基础,应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因而,在复习过程中,构建知识框架工作十分重要。构建网络要胸怀全局,学生做到准确、清楚、全面透彻地理解教材。

2、培养提取和分析有效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实施中,要求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考纲能力要求上也明确要求学生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针对文综试题设置的情景取材广泛,设问的角度灵活多变,因而一定要培养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迅速准确地确定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确定答案要点。

三、倡导研究性学习,构建和谐探究课堂

新课程理念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发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新课改要求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学会选择,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富有个性地发展自己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中,我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三种状态。例如:讲“树立正确消费观”时,我结合学生实际认识水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当前党和政府提出的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扩大消费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不是矛盾?提倡艰苦奋斗是不是就是要抑制消费?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提出具体看法,进行交流验证,以求达成对这一问题全面认识和有效解决。

四、突出“一点两练”,提高分析探究能力

1、“一点”即问题情境创设寻找高考考点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时事热点的结合点。

高考试题紧扣时代脉搏,突显时代特征。因此,在学生训练题目选择中,教师要精心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针对性强的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又能提升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2、“两练”即课堂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自习精选最新模拟题进行限时训练。

为避免大题量,长时间训练给学生带来的练习疲劳感,在课堂练习中我针对本节考点的重难点,精选近几年高考试 1 题进行针对性练习。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知识盲点,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我们只有迅速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和谐探究课堂,帮助引导学生夯实双基,提高分析探究能力,才会使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高考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真正学而有得,学以致用,培养提高能力!

1.明确考试要求 ,掌握考试特点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在复习中必须明确考纲考点,做到有的放矢,重难点突出,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综合能力考试多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 ,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因此,根据词特点,可结合考点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其有效性。

2.立足学科基础 ,注重学科能力 ,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

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然的。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 , 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 , 从而做到准确把握。其次是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 , 即教材艾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 , 横向串联。再有便是掌握基本观点。“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 ,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 也就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另外 ,在第一轮复习中 , 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 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 ,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 , 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3.加强知识整合 , 构建知识网络 ,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 , 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 , 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考试所涉及的知识 , 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 , 所强调的能力 , 主要是学习能力 , 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 , 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 , 在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 ,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4.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联系 , 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 , 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能力 , 不是各学科考试能力的考核 , 而是考查考生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渗透、融合的综合能力 , 这种综合能力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 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如果我们还象过去那样局限于政治学科范 围之内 ,不去涉及其他相关学科 ,关起门来搞复习, 那肯定是适应不了综合能力测试的

5.关注热点 , 掌握重点 , 提高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 , 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 , 而且还要求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 ,去重视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 ,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 ,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 ,真正领会其实质 ,学以致用。同时 ,还须关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 ,如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问题 ,科技发展动态 ,文化思想的发展等。

导读:解题能力的提高是高中政治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担负着巩固、深化课堂知识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双重任务。那么在高考复习,如何提高解题能力呢?下面是精品学习网的编辑为您提供的关于高考政治经验技巧的文章!高三的政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构建知识体系,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是强化综合训练,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考生的一个瓶颈。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以课本为主建构体系

无论是应付单科考试,还是综合考试,都要以本为本,全面理解与掌握政治学科的三门课知识,以致于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要求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比如说“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它自身包括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正当竞争手段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展到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另外还要联系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等内容,从而全面理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的真正内涵。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2012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但时间有限,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这一个阶段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在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作为高三学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组织答案 3 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游刃有余,轻松制胜。

总之,要看清自己的优质和劣势,调整思路和心态,配合学校的复习进度,合理而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扎扎实实地做好第一复习。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在2013年的高考中获取得最大的成功。

高三政治备考工作经验交流

磐石一中:闫爱华

[摘要]面对新课程下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化要求,如何备战高考,本文就提高课堂质量、狠抓落实,知识拓展等方面,就自己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课堂质量、基础落实、动静结合、时政热点

一、把握课堂,注重质量

随着高考向考查能力和素质的转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高考的要求?教师怎样才能在课堂中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准确的把握政治的内涵,也就是说对教材的处理必须做到四个字:钻、动、扩、思。

“钻”,就是要深入钻研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搞清楚每一个问题。教师自己钻下去,真正把知识弄懂,才能交给学生。否则,简单的要求学生记忆,只能使知识流于表面,不牢固也经不起深究。

“动”指的是动态地看待政治各部分知识,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横向纵向整合出知识结构网络,这样能使学生对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综合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扩”指的是政治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这样教学才会生动活泼,才能触类旁通,把问题讲深讲透。

“思”指的是思考。政治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首先必须有独立思考能力。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相融,百炼成钢。”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地提高 4 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应该是独立思考问题的楷模,在教学中善于应用正确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在教师的鼓励、示范和培养中逐步形成的。

以上钻、动、扩、思四个字,无非说明一点:高考要求提高课堂质量。高三的思想政治课决不能靠绘声绘色的故事吸引学生,也不能拖沓松垮。只有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严谨的科学态度,精辟的分析和活跃的思维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二、夯实基础,狠抓落实,注重整合,构建网络

把夯实基础知识作为整个高考复习的第一要务,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所以抓好基础,既能保证高考中占8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使提高能力成为可能。要想成绩好,基础知识最重要这句话很正确。抓基础必须重视知识的记忆,俗话说,学习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和能力。“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被扣分”,说明了对教材基础知识落实的重要性。记忆的过程,就是外在知识不断理解和内化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否则,能力、运用就成了空谈。教师讲了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复习越到最后,教师越应狠抓落实,越应为学生创造抓落实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做到对“双基”融会贯通。

学会对知识的整合和重组,真正做到融合贯通。例如,要正确回答“如何看待电子产品价格下降”,必须对导致商品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都有所了解,包括商品的价值、供求关系、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政策、企业营销策略、消费心理等。

构建知识网络,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求在第一论复习中注意课节、章节之间得知识结构及体系,把握学科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系统,提高学生运用系统知识与整合系统的能力。另外,注意运用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在每节课结束时,应适当布置一些自主创新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当堂学习的知识和考查的知识点为切入点,自己设计作业题,可以为客观性试题,也可以为主观性试题,可以是课本上的基础试题,也可以是联系热点、焦点、重点及国际、国内、人民群众关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的关注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整合 能力。

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高考复习基本上都是三轮复习法,各轮复习有各轮复习的侧重点。同时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也不是一 朝一 夕形成和提高的,所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彼此孤立的。我主张适当打破常规的一 二轮复习的界限,要在一 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一 方面是为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做铺垫,另一 方面就是在基础知识复习中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这个时期,按课本章节复习基础知识是重点,按部就班,不慌不乱,不打折扣,不跃进,按照低起点、小台阶、勤反复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力求学生掌握到位。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复习到某一 个知识点时,要联系学科内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一 定范围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能够进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当涉及到重大的时政问题时,让学生努力回顾课本知识,让学生充分的回到课本中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二轮专题复习时,主要任务是大跨度的构建知识网络和专项训练,提高能力,但要以基础知识为铺垫,要牵、带、引、砸基础知识,有些老师曾经片面的认为专题学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基础知识已经复习过了,只花大力气讲时政热点,不分主次的讲了很多热点问题,眉毛胡子一 把抓,其实是不当的,这样容易使学生更加迷惑,还没时间顾及课本知识,事倍功半。二轮复习必须做到用专题巩固基础知识,在增加知识容量、跨度和解题能力的同时,必须让学生回归课本知识,加强异步练习和旧知识的滚动,加深、巩固课本基础知识,真正做到在静态中提高能力,在动态中巩固基础,切实做到动静结合。

四、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时政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实际的能力――即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时政特点,在讲课时,不断引人和更新国际、国内及社会中的重大时政热点、焦点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理论分析,并设计题型,从多学科、宽领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取热点分析讲座,电视演练和电视广播,多媒体展放等形式,扩大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路,开阔学生眼界,6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另外提醒两点:

第一、在练习中要求精、简、热、新相结合,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不做无用之功,无用之题,无用之习。

第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的运用与训练。树立知识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贵在理解和运用。

本领是学不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尤其是在学习政治思想课,一般学生都有一种思想,政治可以临时突击背背而已。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树立本领是学不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思想政治课教学》

吕庆东《政治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高三政治备考工作经验交流 篇2

一、良好沟通增强自信

心理学实验表明, 良好的沟通可以让我们吸收到新信息, 还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信任, 这些良性的结果必定增强一个人的信心。在高三教学中, 笔者非常注重和学生的交流。

1. 对学生真诚、平等。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觉得教师是真心帮助他的, 是值得信任的朋友, 学生才愿意把心里话掏出来, 遇到问题愿意找教师倾诉。当学生能对教师喊出“理解万岁”时, 学生就会对教师充满信心, 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2. 善于聆听。

和学生交流过程中, 做一个聆听者, 听他们把自身的想法说出来, 感受他们的喜与悲, 再以商量的语气指出其问题, 提出改善建议。笔者发现这样的交流, 效果更好。

3. 充分准备, 有的放矢。

学生在复习中效果不佳, 原因是多方面的, 像基础不扎实、方法不对头、计划不合理等等, 而且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一样, 所以谈话要有准备, 有针对性, 要考虑学生的认受性。如对爱钻牛角尖的学生, 一定要对其谈话内容去伪存真, 使其心服口服, 这样, 教师提出的改善措施他才能接受。

4. 要选择好的时机。

抓住时机, 能提高沟通的效果。比如每次测试后, 学生因自己成绩不理想而失落时, 教师必须及时介入, 使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解”时豁然开朗。

在谈话中, 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 分析问题注意切中要害, 让学生信服, 让学生感受到, 在前进的道路上, 他们并不孤单。进而增强对教师的信任和对自己的正面评价, 调整状态, 继续迎接挑战。

二、正确方法增强自信

增强学生信心最好莫过于让成绩说话, 因此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上给予指导。在备考中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 结合考点, 引导学生逐个梳理知识点, 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易错点, 扫除知识盲点, 夯实基础。

2. 指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每复习完一框题, 笔者就让学生归纳出本框题的知识框架;每复习完一课书, 就让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框架;每复习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板块, 就让学生归纳出本单元或本板块的知识框架。要求学生平时看书时结合框架去看, 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3. 结合各种测试, 和学生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指导学生通过题目和材料的关键词明确答题的范围和方向, 有效切入教材知识点;知识点表述要完整;不同要点分序号作答;规范答题模式;等等。正确复习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 这样学生的信心自然就增强了。

三、体会成功增强自信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 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在复习备考中, 学生做错了题, 笔者不是给予指责, 而是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错题, 依据考纲的要求将题目适当变形, 或降低难度, 或变换设问角度, 让学生重新做一遍, 再对比讲评, 让学生分析原因, 提醒自己。在周考中有这样一道主观题:结合材料一、二,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分析怎样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一些思维灵活的学生就知道把材料结合起来审题, 能够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等角度去解题。但相当多学生不会解题, 他们对教材中关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感觉模糊。于是笔者把题目做了这样的处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分析材料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然后让学生去做, 结果很多学生都能从材料的关键词找到突破口, 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知识点。这样既能掌握考点知识, 又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

四、赏识增强自信

高考复习, 时间长、任务重、考试多, 学生要没坚韧的毅力和信心就容易放弃。笔者在复习中时常抓住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 给予强化, 增强其自信。主要做到:

1. 正面评价。对学生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 肯定其优点, 让学生感受到爱心。

2. 创设情境, 让学生表现自我。

我班有位学生选择题做得非常好, 但他的主观题却是答得一团糟, 缺乏条理、知识点不完整、口语化严重。笔者便安排他在班上讲评选择题, 让他感受同学敬佩的目光, 再向他指出缺点和提出相应的要求。该生爽快地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并付诸行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该生主观题答题明显改善, 人也更有自信了。

3. 坚持适度原则。

表扬学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前进, 所以每一次表扬笔者都会提出相应的要求,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从而增强自信。

五、正确的计划、目标增强自信

制定复习计划是高考复习必不可少的一环, 没有计划的复习一定是低效的。但有些学生制定的计划是不可操作的, 笔者曾有个学生在制定政治学科复习计划时精确到每天几点到几点干些什么, 根本实施不了。所以, 在学生制定复习计划时, 教师可提出些指导性意见。

1. 两周左右把政治教材的知识框架复述一次, 防止时间过长而遗忘。

2. 睡觉前花几分钟把当天课堂复习的内容回忆一遍。

3. 每天自己安排一至两题高考题型训练, 练习解题。

有计划还应有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次测试后, 笔者都会针对学生的成绩和学生个别分析, 朝高考总目标的方向、对学科阶段性复习做出安排, 帮学生明确下一阶段要做好什么, 怎样去做, 以增强其信心。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篇3

一、研读考纲,明方向

1.理解考核目标和要求

(1)考纲就高考考查能力提出了四个考核目标和要求:

①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②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③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①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

②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③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①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②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③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①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②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③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了解考试内容和范围

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有221个考点,这是复习的重点,也是突破“知识关”的关键。

3.关注考点的变化

2014年考点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必修1和必修3的第四单元。如:2013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改为2014年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4.关注教材的变化

在教材的变化中,我们要着重把握知识点的变化。如:纸币的含义改为: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二、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1.围绕考点,逐一梳理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考点写在教材的相应位置,并引导学生结合教辅资料逐一复习;同时根据往年高考,找出核心考点,并进行拓展性复习。如:实践的概念、特点(中频)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高频)。

2.构建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的构建可以按学科、单元、课来构建,也可以按主体、知识元素来构建。

夯实基础知识,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点、线、面的统一,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坚持懂、背、用的统一。要求学生一定要挤出时间反复背诵,使之记牢、记全、记清、记透。对于重难点,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思维层次,层层推进,将知识“问题化”,并通过相关题目进行巩固。

三、强化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可以分为选择题解法和主观题解法两大类,选择题常见的题型有:曲线类、计算类、推导类、漫画类等;主观题主要有:图表类、分析类、原因类、措施类等。

1.选择题解法

题型不同,解法也不同。曲线类是必修1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一般有6种:需求曲线、供给曲线、需求弹性曲线、互补品和替代品曲线、纵横坐标无关的曲线、需求和供给变动曲线,其中最常见的是需求和供给变动曲线。解此类题要注意几点:一是要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二是要判断正比和反比关系;三是要判断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四是要判断数量增减。

坐标图选择题解法:首先要明确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变量,弄清自变量(引起其他数据变化的量)和因变量(被引起变化的量);其次根据教材原理或材料说明把握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数形结合,选择合理的选项。

2.主观题突破

(1)审题突破:材料分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总是以情景材料为载体的,而且近几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的情景材料在文字数量上逐年增多。因此,能否审清材料,提取出材料有效信息,就成为能否梳理出答题要点、解答好主观题的重要一环。要做好这一环节,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①归纳中心,明主题。针对设问尽量用最简短的语句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明确材料围绕的主题。

②划分层次,找联系。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归纳出层意,并弄清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③抓住关键,理要点。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联系设问中所限定的课本知识进行推理,梳理出答题要点。另外还有“设问解剖”“主体定位”“意图揣摩”“角度挖掘”。

(2)答题模板:“原因”类主观题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解析“原因”类问题一般要有选择地答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①必要性。应从基本规律、时代要求、现状等入手分析。如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等。答题格式一般用:是……的客观要求,只有……才能……,是……的需要。

②重要性。应从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等入手。作答时一般要遵循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由点到面的原则。从小到大:对个人对自己对他人,而后对企业对单位对集体,然后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意义。由近到远:对目前的意义、对长远的意义。由点到面:由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面,由一个角度想到多个角度,由一个层次发展到多个层次来分析和组织答案。有时也要指出不这样做的危害。

③可能性。有时还要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是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注要分析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内部条件、外部条件等。

另外,还有“体现”“依据”“辨析”“认识”“启示”类等主观题解法。

(3)规范答题:卷面书写规范

答题卷面規范的基本要求:

①答案要点化。即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清楚地表明答题要点。有许多学生答题时,一题一个自然段,每个要点也不用序号标识,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没有,阅卷者看起来费劲,激不起给学生打分的热情。

②要点段落化。一个要点一个自然段,每段开始空两格,给阅卷老师一个清晰爽目的感觉,这也是防止失分的重要一环。

③段落序号化。即一个要点需用一个序号标志,常用序号形式为①、②、③等。

④卷面整洁化。答题应讲究卷面的整体性,在规定的位置答题,用统一颜色(黑色碳素笔)的笔迹,字的大小均匀,排列整齐有序(尤其注意答案的两边要整齐),整体上安排合理。书写尽量工整、规范,少连笔或不连笔。切记不要为求速度,书写不认真,字体潦草,甚至难以辨认,使阅卷老师产生厌烦情绪,不知不觉从严给分。另外,还有“语言表述规范”“答题思路规范”。

四、培养学科能力

1.高考题赏析

通过高考题赏析,理解高考题的命题方向、意图、方式、难易程度及答案的组织等,从而提高应试能力。

2.专题训练

我们可以根据高考的常考题型,选择一些专题进行训练,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如:计算类、图表类、措施类专练。

3.易错点拨

对于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要进行重点的讲解和专门的训练;考试中的易错题要求学生在试卷上做标记或建立错题库,并不定期地复习。比如:质变就是发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

4.热点聚焦

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时政热点,特别是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不仅试题的背景材料大多取材于时政热点,而且有些答案就直接来自于党和政府的报告。

五、其他注意事项

1.关注各地后期复习资料,查缺补漏

2.提高书写速度

高三语文备考经验交流 篇4

有利于同学们明确复习的目标,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并在答题时更好的寻找解题依据。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和文言文知识系统等。而小系统就是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第一轮复习时要有意地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二、高考语文复习经验:夯实基础

语文贵在积累。诵读和练习是语文积累的不二法门。诵读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语文高考必须重视诵读这个环节。各班除早自习外,每天宜再安排15分钟诵读时间,制订好诵读计划。 练习一般安排两个内容:一是练字,要力求把字写规范,写工整;二是练阅读,包括一篇文言文阅读和一篇现代文阅读。选材宜以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为宜。

三、高考语文复习经验:循序渐进复习

高三数学备考经验总结 篇5

一、指导思想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努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是高三数学复习的重要任务。通过复习,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老师要不断了解新的信息,更新观念,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加强教改力度,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教学,针对学生实际,指导学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标要求与大纲要求

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1、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1)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2)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要重视运算、作图、推理、处理数据以及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但应注意避免过于繁杂和技巧性过强的训练。

(3)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和数学的发展,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发生变化,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统计、概率、导数、向量、算法等内容已经成为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原有的一些基础知识也要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例如,立体几何的教学可从不同视角展开——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而且应注意用向量方法(代数方法)处理有关问题;不等式的教学要关注它的几何背景和应用;三角恒等变形的教学应加强与向量的联系,简化相应的运算和证明。

2、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

高中数学课程是以模块和专题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中要注重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联系;向量与三角恒等变形,向量与几何,向量与代数的联系;数与形的联系;算法思想在有关内容中的渗透,在不同内容中的应用等。

3、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三、课标与大纲的比较

《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和对每一部分内容要求的程度,以及试题的形式和试卷结构。《标准》对传统内容的编排和要求有新的变化,为

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新内容重在向量,概率和导数,以低中档题为主,不要盲目拔高。教师要把握《标准》的定位进行教学。例如,对算法内容,应着重强调使学生体会算法思想、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不应将算法简单处理成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同时应通过具体实例的上机实现(或编程)帮助学生理解算法思想及其作用。

四、复习计划

(一)一轮复习

准高三生首先要把握住的是高考一轮复习,一轮复习的工作比较重要,对于基础性知识的巩固起关键性作用。下面是高三一轮复习计划。

1、时间安排 月 集合简易逻辑、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9 月 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数列 10月 不等式、立体几何

11月 直线与圆的方程、圆锥曲线 12月 排列组合、概率统计 1月 选修、备战质检一

2、复习策略

(1)一轮复习的重点永远是基础。

要通过对基础题的系统训练和规范训练,准确理解每一个概念,能从不同角度把握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所有可能考查到的题型,熟练掌握各种典型问题的通性、通法。第一轮复习一定要做到细且实,切不可因轻重不分而出现“前紧后松,前松后紧”的现象,也不可因赶进度而出现“点到为止,草草了

事”的情况,只有真正实现低起点、小坡度、严要求,实施自主学习,才能真正达到夯实“双基”的目的。(2)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前提。

因为高考并不要求你临场创新,事实上,那张考卷上的题目你都见过,只不过是换了数字,换了语句,所以能不能拿高分,运算能力占据半边天。而运算能力并不是靠难题练出来的,而是大量简单题目的积累。其次,强大地运算能力可以弥补解题技巧上的不足。

(3)本阶段要避免特难题、怪题、偏题,而是抓住典型题,每道题都要反复想,反复结合考点琢磨,最好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借助典型题掌握方法。

(二)二轮复习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一般安排在2月上旬到4月初.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结合我校高三数学现状及学生的实际,制定二轮复习计划如下:

1、目标与任务:

强化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复习,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强化考点,突出重点,归纳题型,培养能力。

根据高考试卷中解答题的设置规律,本阶段的复习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七个知识专题:

专题一:集合、函数、导数与不等式。此专题函数和导数以及应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重点,特别要注重交汇问题的训练。每年高考中导数所占的比重都非常大,一般情况是在客观题中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导数的计算,属于容易题;二是在解答题中进行综合考查,主要考查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用函数的单

调性证明不等式等,此题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并且与思想方法紧密结合。专题二:数列、推理与证明。数列由旧高考中的压轴题变成了新高考中的中档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与求和,与不等式的简单综合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问题。

专题三: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恒等变换是重点。近几年高考中三角函数内容的难度和比重有所降低,但仍保留一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和一个解答题的题量,难度都不大,但是解三角形的内容应用性较强,将解三角形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是今后命题的一个热点。平面向量具有几何与代数形式的“双重性”,是一个重要的知识交汇点,它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都可以整合。

专题四:立体几何。注重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点线面的关系及空间角的计算,用空间向量解决点线面的问题是重点。

专题五:解析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方程的探求以及最值范围、定点定值、对称问题是命题的主旋律。近几年高考中圆锥曲线问题具有两大特色:一是融“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为一体;二是向量关系的引入、三角变换的渗透和导数工具的使用。我们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要兼顾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强化训练,尤其是推理、运算变形能力的训练。

专题六:概率与统计、算法与复数。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对算法的考查集中在程序框图,主要通过数列求和、求积设计问题。

专题七:系列4选讲。包括几何、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

2、方法与措施:

(1)、专题习题的编写要求:把专题内容包含的考点或题型划分为若干课时,本专题内容的考情简析,专题知识要点融合,近五年真题回放,选题要以常规题型为主,注重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严格控制解答题难度,中低档题的比例应占到80%左右,要有利于中等学生水平的提升;所选例题及作业题要提供详解答案。(2)、强化集体学习。认真研读《考试大纲》,研究学习2014年数学学科《考试说明》,认真研究各地模拟题,准确掌握各章内容的高考要求,以便在教学中把握方向;组内各位教师要仔细剖析近3年新课标高考试题,找出每类题的题型特点,考查重点、考查方向、命题规律,弄清试题的变化分布规律,分析总结出共同的特征,收集整理出有用的高考信息,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复习的针对性。

(3)备好“两课”(即复习课、评讲课)精讲精评。

复习课力求做到:①系统性: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②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交叉,多角度、多层次;③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④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

评讲课应该做到:①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多难;②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③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④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

(三)四天一练阶段

二模后,进入四天一练阶段,除综合模拟的考试题外,我们不再做新题,作业习题主要以查漏补缺、重难点、易错点突破为主。在复习方法上:

一是模拟试题要有难有易,训练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对选择填空题要强化解答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教会学生用数形结合、特殊值法、排除法等,以又快又对地找出答案为目的,切忌“小题大做”;对解答题要规范作答,努力做到“会而对,对而全”;对基础题重点在速度、计算、步骤规范三个方面加以训练;对

难题要舍得放弃。

二是重难点、易错点,逐个突破。

1、针对知识的重点,如数列、三角、概率、立体几何、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我们通过每日一题,规范学生答题步骤。

2、对于一些难点,如:球的切接问题、轨迹问题、三角求值问题、平面向量等,我们设计了难点突破,把三四个同类型题目放到一张试卷上,让学生发现这类题的共性,找到解决这类题的通法。

3、针对学生模拟训练中的问题,我们通过错题重做,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5月20日后,在高考最后冲刺阶段,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出可提分的环节,通过几个微型专题(如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回归直线等),对知识、方法进一步查缺补漏,回归教材,使高中数学知识在脑海里更系统、更清晰。

五、对下一届高三复习的建议

众所周知,高考数学的复习面广、量大,使不少考生感到畏惧、无从下手。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如何科学地、合理地、高效率地安排好数学复习,对高考成绩的提高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如何才能提高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1.认真分析学生现状

对于新高三的每一个老师来说,学生的现状,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就好像盖房子的地基一样,对要盖的房子的地基了解清楚了,才能够知道要打多深的桩,要挖多深的土,要铺多厚的基石。

分析学生的现状,要从学科学习基础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来把握。对学科基础的分析,可以结合每一个学生两年来在校学习的成绩、可以通过和学生接

触交谈中的表现和反映、可以运用摸底测试等方式进行。老师们切忌凭着自己的老经验大而化之地去看待本届的学生;

2、首轮复习讲解到位。

高三的复习教学,一般要进行两到三轮,最为重要的是第一轮的复习。在复习教学中,把每一个要讲授给学生的教学内容讲清楚、讲到位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人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和特点,第一印象在脑海中非常深刻。第一次讲述非常清晰、准确明了,后面即使忘记了,只要稍微提醒一下,正确的思路就会立即涌现出来。如果第一次讲的稀里糊涂,后面再通过一次次的反复练习来弥补,虽然也会有点效果,但将非常吃力。

要首次复习到位,首先要明了一年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其次要明确某一知识点应该在什么时候呈现给学生,讲到什么样的程度,学生知道了些什么才算掌握到位了。这需要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确定。

3、切实备好每一堂课

高三的教学是一个艰苦的历程,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要上出上百节的教学课,这一百多节课之间的前后关联是什么,在每一段时间内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我们开始承担高三年级的教学任务的时候,就要着手考虑,把每一个环节分析到,做到一年的工作早知道、早安排。这是需要每一个老师自己首先要想清楚的。

有了整体的安排之后,要分析研究《考试说明》,明确每一个部分的重点和难点;要认真做最近几年的的高考试题,通过做题分析每一个教学单元在高考中的考分比例、考点覆盖、题型特点,合理的使用时间,保证教学中夯实基础、突出重点。

明确了各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接下来就是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认真备课

工作了。在每一节课上课之前,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目前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第一轮复习,关键在于让学生形成每一个核心题型的基本分析思路,老师们要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确这样的分析思路,并且养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使用的习惯。养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形成分析问题的通法,是我们高三学习的重点工作,最好能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成型。

4、作业处理严要求,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三学生学习负担重,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业的负担重。每个学科都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课后练习,使得一些学生做到深夜都难以完成。

建议老师们在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讲练结合,教的内容和学生课后练的内容要一致,不能随便用购买来的试题集充当课后练习题;要争取对部分学生进行面批,通过学生的口述,揭示他们在思考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后续教学的针对性;在作业的讲评中,要关注学生思维是否形成,对一些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有跟进监测的措施。

高三政治备考安排与策略 篇6

第一轮复习: 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为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高三政治常识的新课讲授与高一经济常识、高二哲学常识的基础知识复习同时进行。

1、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夯实基础。

2、具体方法:

(1)读――细读教材。

细读教材能帮助自己树立自信――我熟悉教材!

现行高中政治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可读性强,但正是这一特点,使现行教材是呈现逻辑体系不强的特点。通过细读,不放过一个知识点,力争能全面了解教材,不留遗漏。细读教材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存在某个知识点可能不考的念头,更要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2)记――熟记知识点。

在熟读、细读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记忆知识点。有一个常识,大家都知道――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要提高能力,先要搞好知识的储备,而对于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记忆。

记忆知识点时要遵循先宏观后微观,也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如,课题(明白本课要讲知识的总体范围)→节题(进一步明确该题下分几个节题来讲解,弄清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框题(明确本框题讲述的主要内容)→标题→具体知识点。

这样,就从整体上构建成了知识网络,便于从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简单地说,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你可以很便捷地从体系中提取所需,可以有效地避免“按题猜点”或“依点猜题”,从而提高准确率和效率。

另外,记忆知识点时还要注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如,我们在记忆某个具体知识点时,要先把握其精神实质,就好比我们平时所说的――它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有目的地和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对接,从而达到知新而温故的和温故知新。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3)练――解决问题。

读和记是为了练,可以说练是前者的目的。只有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一般说来,第一轮复习的练习不宜过深过难,应以基础性练习最佳。因为:这轮练习要达成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巩固知识,二是纠正偏差或错误,三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过难、过深,一旦超越现阶段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其危害是极大的。一是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二是可能会造成自信心伤害。

第二轮复习: 2008年3月至4月底

1、主要目的是提升能力。

2、具体方法:

(1)归纳:

在第一轮复习中,通过细读和记忆,我们对个体知识点有了较熟悉的记忆。但这仅局限在个点上,没有形成知识板块或没有建立知识体系,很难避免丢三落四毛病。在这轮复习中,我们要紧扣考纲坚决取舍,归纳考点中相似、相近或相关的知识点,构建知识小板块,继而构筑知识体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就好比抓葡萄。如果第一轮是拥有一粒一粒的单粒,而本轮就是要把这些单粒穿成串。归纳时一般注意两大环节。

一是相关知识归类: 比如:高三政治常识中,讲民主集中制,它在不同课次都出现过,但不同场合,内容都各有侧重,这要求学习将其对比、联系。

如: P26――人大制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P49――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原则P79――加强和改进党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通过归纳对比可知:不论其具体表现存在如何差异其本质含义是一致的,这便于学生准确清楚的记忆知识点。

再比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处理民族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有:

P17--18――国家职能:加强文化建设,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

P29――人大制度的优越性第3点;

P60――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P106――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P11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优越性;

P123――我国的宗教政策。

二是具体知识系统归类: 教材的某个知识点在归纳时,一般要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顺序完整进行。具体地说,“是什么”一般包含:概念或含义,本质内容、特点等这些是教材中关于原因的标志性语言。

“为什么”一般包含:地位、作用或者意义、重要性、影响与危害(负面影响)和现状。这也是教材中常见的标志性语言。(如果再将共归纳的话可以归为二大类:一类是理论上的,二是实践的。)

“怎么办”一般包含:措施、途径等标志性语言。

如:高一经济常识中关系经济效益。

“是什么”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衡量的标准。

“为什么”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和目前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现状,就重要性而言,它既可以涉及到企业,也可涉及到国家职能。

“怎么办”主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这里有价值规律的作用,也存在宏观调控作用,同时还涉及到科学技术,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管理、市场开发(国际国内)改革等多方面的内容。

将这些问题归纳在一起就等于将单粒的葡萄穿成了串。在解决问题时即可立即再现的所需知识的取材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做具体的取舍即可完成答案。可以有效地防止答非所问的毛病。

但要注意,这种归纳方法,不是针对每个知识点,而只是对某个知识点而言,因为教材在叙述知识点时并非每个知识点都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体系的(2)联系

这里的联系有三层含义:一是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二是政治学科内部的交叉联系,三是时政热点的联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前面已作说明(略)政治学科内部的联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对这些相关知识早做准备,可以提高答案的完整性。

例 1:关于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原因分析。

从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而言,可做如下归纳:

就经济常识而言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相关内容

就哲学常识而言有:①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要求;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③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就政治常识而言有:①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凭证;② 政 体――人民代表大会制――核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两者是就国家制度而言的)③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对人民负责;④中共的性质宗旨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⑤“三代思”的相关内容:力量之源,执政之基等。

但在回答具体设问时要指导学生认清问题的角度,根据设问角度的要求,做具体取舍,即可准确做答。与时政热点之间的联系,不必太过苛求,平时注意关心时政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要留意,并学着经常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即可。这样既可锻炼思维,又可温习知识。如果时间许可,在分析这些问题时,要尽量做到:一要设问尽量科学,二是分析要尽量全面,三是回答时尽量规范地运用术语。

(3)提升

这里说的提升主要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能力提升。具体地说一是联系热点提升思维能力,这里不多言;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主要依托综合水平较高的练习来进行。第三轮复习: 2008年5月至6月

1、主要目的:应用能力提高

2、具体方法:

(1)回归书本

一是结合考纲,对反复考的考点,以往没考过的考点,今年新增的考点,要高度注意,务求系统、规范、完整的把握。

二是重温知识体系和板块,力求完整系统。与一轮和二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同,三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网络的梳理,强调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体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梳理,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切实掌握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能力。按照这一复习思路,可以把经济常识分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分配制度、自然人法人、经济结构调整五个板快。

①市场经济: 以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为核心概念,以商品基本属性――价值规律作用――市场的基础作用――市场主题――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主线,把第一、二课全部内容、第三课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第四课第一节三大产业、第七课第一节商品服务市场、第八课全部内容包括在内,以利于将个人与市场、企业、产业、国家、世界有机联系起来。

②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支柱、城乡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的公有成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外资)――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公司制、股份制、合伙、承包、租赁混合所有制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法人、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董事会)――国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价格听证、允许外资、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为主线。

③分配制度: 以国民收入分配――(积累和消费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市场竞争、按劳分配)――再分配注重公平(财政作用、税收作用、利息股息、债券保险、按生产要素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社会主义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

④自然人法人: 以经营者(素质、地位、作用)――劳动者(权利、义务、素质、劳动合同、社会保障)――投资者(财政、国债、银行贷款和储蓄、股票、保险、债券)――消费者(市场交易原则、消费者权益、家庭生活消费)为主线把这些市场主体联系在了一起。⑤经济结构调整: 以产品结构调整(品种、花色、质量、供求、科技含量、价格)――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扩大就业等)――区域结构调整(中部崛起、西部振兴、东部率先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所有制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效益、增强控制力,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宽民间

资本的准入领域、实现公平竞争、扩大对外企开放领域、降低关税)为主线把有关经济结构方面的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从宏观上把相联系的知识结合在一起。

哲学常识仍按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部分划分。辨证唯物论部分论(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联系、运动、发展、矛盾、内外因、量变和质变、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认识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人生观和价值观)。

政治常识按上述原则可以划分为国家制度、公民的权利义务,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国际关系等五个部分。其中国家制度应包括国体、政体、国家的结构形式、民族区域自治等;公民的权利义务应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人权与主权等;政治文明建设应包括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权利制约监督、维护社会稳定、为人民服务等;精神文明建设应包括国家的文化职能、以德治国、宗教政策、诚信等。

(2)统览热点、重点

一是要重温旧题,尽量熟悉时政热点和重点规范思维方法,做到胸中有数;

二是统览教材,熟悉教材的关键点、关键词等骨干性语言。

(3)训练必要的答题技巧

①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模拟训练要从审题入手,而审好题的诀窍就是多读题。古人说“读书千遍,其意自现”。审题的关键也是多读。好多同学做错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读题太少,不舍得在读题上下工夫,而是草草一度就凭印象选择或答题,往往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审题最好的办法是抓住主要概念。抓住主要概念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发散。比如我们讲宏观调控。我们能想到的就是经济常识第二课,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看到宏观调控这个词儿马上就想到经济常识第二课提到的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往下重点可以考虑到宏观调控在哪一课展开比较详细,经济常识第五课关于国家财政,第六课国家税收等。所以我们做答题的思路就是抓住问题中涉及到的主干概念把它理出相关的知识体系。需要的是你观察这道题可能涉及到的是经济常识哪一课。从概念到课,从课到节,这样整理出相关的知识体系,然后组织相关语言做答案。

②提高选择题正确率。选择题的首选解法是排除法。排除法包括排错法和排异法,排错法用来排除错误选项,排异法用来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经过排除以后还要对剩下的“正确”选项进行可行性验证,经证明言之成理才为正确选项,这些步骤缺一不可。此外还可以使用定义法、因果关系法等。

③回答题解答要规范简洁。答好回答题的要求是,语言简洁、条理清晰、书写规范、重点突出、切中要点、准确使用学科语言。答好回答题也离不开审题,而且关键在于审题,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清材料包括那些信息)、审设问(审明问题指向)。切忌盲目作答。例如,一般哲学题的考查侧重点在方法论,如果答方法论就不要过分注意它的原理。在回答从实际出发的时候不需要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做过多叙述。一般考哲学在高考题中表现的都很具体,一般不会出现应用有关哲学知识的考法。模拟题中凡是说运用相关哲学知识或方法论分析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依照这样的顺序思考。既然是相关的哲学知识,你就想第一是不是从实际出发。接着看有没有矛盾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往下我们再观察有没有实践和认识的角度,这种模拟题都带有指导复习的含义,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框,只要是哲学方法都可以列队排上。但是高考考的很具体,如某某村怎样实现脱贫等。

最后留出 7天左右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强化记忆、查漏补缺,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整理错题笔记,加强对知识和能力的巩固。

考试离不开书本。你要利用学到的东西分析时事问题。而且要主动的去分析,发现问题就用学的只是分析一下。这样你的政治成绩就能在很多的时间内得到提高。其他没有办法。这个时间不要浮躁。沉心静气。

祝你成功!

回答者:灵山秃鹫-经理 五级 3-7 18:22

高考政治复习提高效率妙招

进入高考冲刺复习阶段,有不少同学觉得自己的成绩离期望要求有较大距离,有的同学还产生畏难情绪,心理压力很重,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有条不紊。

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高考试题年年变,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按照《考试手册》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的框架整理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同学不从自己的学习状况出发,盲目地做一套又一套的复习卷,加上在老师指导下“对答案”,(而不是对于答题思路的科学分析),甚至是猜题押题式地背诵现成的复习题及其答案去对付高考,这个希望是必定要落空的。整理纠错

把过去所做试卷认真整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思维方式上的偏差,解题规范上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进行训练,以警示自己在高考中不犯相同的错误。

慎选模拟试卷

在最后复习冲刺阶段,一定要正确处理研究高考试卷与选做模拟试卷的关系。两类试卷相比前者科学性强;难易适中,规范性强;设问角度巧妙,设问间联系密切;答案紧扣题意。而后者相对来说科学性较差;或过难或过易;不一定非常规范;设问常常过于直白,设问间联系欠紧密。这一阶段建议一定要选用经过有关专家审阅的模拟试卷,最重要的要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审题、解题能力方面有哪些欠缺。

训练审题能力

高三备考工作的十个方面 篇7

师生思想上、行动上统一是高考备考的首要任务。进入高考备考阶段, 师生要精诚团结, 进入角色, 不甘落后, 不利于高三发展的话不说, 不利于高三团结的事不做, 找原因, 挖潜力, 想办法, 一心一意为高三备考出力, 献计献策, 争当标兵, 克服庸、懒、散、拖现象, “师生一条心, 全班一个音”是成功备考的前奏曲。

“饱满的精气神”是师生高考备考的必备状态。高三师生的自信自强精神, 责任意识, 担当志气是最佳的精气神, 它会给师生注入活力和产生强大的动力, 师生的斗志和士气会进入不可阻挡的状态, 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精气神, 勇往直前, 锐不可当。

“严格要求和训练”是高考备考的主线。“严格要求”涵盖复习内容、复习进度、考试要求、班纪班风、考纪考风、作息规律等, “严格训练”指有目标、有计划、有严密纪律的训练, 师生要将这条主线贯穿高考备考始终, 特别在纪律上师生要共同遵守, 自觉维护, 这条备考主线不能前紧后松, 也不能前松后紧。

“夯实学科基础”是高考备考的基石。教师要在夯实学科基础上下功夫, 重点模块重点讲, 回归基础, 回归近几年的高考题, 进行有目标的答题节奏与技巧的训练, 分析学生失分原因, 强化考试热点中的基础知识, 采取小步距测试, 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 每位教师以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己任, 为学生的进步贡献出一分力量。

“教师团结协作”是备考的关键。高考成绩是个体努力与集体智慧的结晶, 备考要牢记木桶原理的内涵。在备考过程中要树立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服务精神和团队精神。如何打造团队精神, 相互信任是前提, 赞赏鼓励是首选的方法, 交流沟通是自律和他律的关键环节。

重视“推优辅差”是高考备考的主要任务。学优生在于突破, 学困生在于基础。重视推优辅差, 分类推进, 抓两头, 促中间, 因材施教, 高考成绩才会大幅提升。

“抓好一日常规管理”是高考备考的保障。班主任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战胜消极心态, 要学会用积极的思维调整落后的状态, 班规面前人人平等, 抓好一日常规管理, 团结带动好科任教师团队, 确定目标, 逐项落实。

“分解目标”是高考备考的有效措施。目标可以使人有“奔头”。把学校目标分解到年级, 再把年级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班, 让班主任明确目标、任务和计划, 促使每个班、每位老师、每个学生都有任务要完成, 也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全力以赴投入高考备考。

“师生沟通”是高考备考的有效途径。让师生产生共鸣很重要, 子曰:“亲其师, 信其道”。教育学生要抓住时机, 分场合, 言行有节制, 要营造师生心顺、气顺的备考氛围。高三备考苦, 但充实着;高三备考累, 但快乐着。教师要加强高考信息的捕捉并及时传递给学生, 讲课时要从学情出发, 注意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 注重重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 强化应试技巧的培养;在师生沟通当中, 教师语言的亲切性和生动性尤为重要, 我们要用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三政治备考年度教学总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树立两个目标:全局目标和阶段目标。从知识体系、技能提升、学科情感三个方面去统筹全局,下好一盘棋阶段目标的设置可以历次省市统考为分界点,始终有全局意识,借助信息反馈,及进调整。两个目标有机结合,以求系统优化,复习高效。

激发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仅发挥教师教的一主体的作用是不够的,还要始终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以内在激励为主体的动态结构,使甚而落实,能力发展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始终围绕三点:重点难点易点。除主干知识个,对热点与知识的结合点要重点复习,注意围绕热点话题转换不同模块的`知识思考及其落实。在知识的难点和题型难点,要舍得攻破,题型难点,选择题方面和主观题方面要分清各种不同题型号。

落实好三个环节:课前、课后、课上。课前好精心备课,课上高效组织教学,课后科学指导学生自学巩固。

三个阶段逐步交叉推进:以历次省市统考为分界点,分为三个分段,各有复习的侧重,介知识基础、能力立意、理论联系实际都要在各个阶段中有所分工地落实。

二、科学实施各阶段

按照我校实际按三个阶段实施总复习

第一阶段:第一个学期23周+下学期市质检(3月10日,约5周)

难点:时间很紧,可以因此赶进度;如何指导读书,确保理解记忆,如何抓学生考点的落实;会记忆基础之上会不会运用。

目标:厚基础,宽知识,成习惯

对策:依纲握权本,踏实清点,适时建知识网络,能力推进,时事渗透。

具体安排:

期必修一《经济生活》用时7周

必修二《政治生活》用时5周

必修三《文化生活》用时4周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用时6周。

选修《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用时3周,考归纳与综合模拟2周。

措施: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要注重对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增强对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解,构建学科内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三步走的方式。首先根据考纲对知识点进行点拨明确方向。其次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对重点知识详解并拓展延伸。最后是随堂训练,知识内化,能力提升。

第一、考纲与教材的关系。以课标为基础以考纲为指针,以教材为依托、以资料为辅助,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沿着方向前行。

第二、讲与练的关系。课堂讲解至关重要但我们要做到有备而讲,重难点讲解。要讲练结合,随讲随练,课堂抽出一定时间定时训练有利于强化基础知识。

第三、练与讲的关系。一课一练习,一单元一测试,对学生做完的课时作业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对于资料中的习题,我们可以删难减旧,对考试重点要强化,对难点要突破,对易错点要通过做题反复纠正帮助学生成绩的提高。

第四、督促学生知识掌握和作业完成。

第二阶段:20xx年3月中旬至5月上旬

难点:阶段性考试冲击,课时少影响复习内容的连续性,学生疲于应试,心力交瘁。

对策:重视模拟,务实训练,分类提升,提携能力,不忘基础。

目标:完美模块知识体系并能灵活调用,得分意识和应试技能增强(审题准确,作答快速,逻辑通顺,表达规范,术语正确)

具体安排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精讲主干知识点

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特别要注意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内化,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2、时事热点、社会热点和课本知识相结合

本轮复习要关注时政热点,紧密联系实际。根据近年来文综考试的特点,我们准备把热点贯穿于知识点的系统复习过程中,用知识分析热点,用热点串联知识,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答题技巧和题型练习训练

本轮复习要强化答题技巧和题型练习训练,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及时评讲和总结,寻找相关内容思考、判断和答题的规律,来提高复习效率:文综训练,以模块内知识专题为主线,分专题综合复习。

第三阶段:5月至高考

难点:考试逼近信息轰炸急于抻题

对策:信息处理,回归书本,强化信心

目标:知识技能

具体安排:时政复习一周,回归课本 ,学生自习。

措施:依据考点,认真对照课本,完整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必须根据复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查漏补缺。学生要扎实自己的基础知识,考前一定要回归课本!考前要引导学生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按照自己往常的习惯对待自己,不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要保持天天看书的习惯,适当选做一些练习题,以保持自己思维的兴奋点直至高考优胜。

三、任务分解

平时练习试卷按班组顺序每教师各出一份单元试卷,试卷要体现学生实际,要求知识点要全覆盖,且要体现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点。

上一篇:新幼师学期个人总结范文下一篇: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