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学生读书后记(精选10篇)
我曾想,晴雯若放在如今,也是与我们一样的花季少女,是做朋友的最好选择,她会有什么话就立马说出来,不绕弯,直肠子。可惜她却生错了时代。她是不属于大观园的,不属于贾府的,每当我想起那篇《芙蓉女儿诔》,总为其身世感叹。我宁可愿其真的成为一朵芙蓉花,也不会被世俗之礼所束缚了吧。十六岁的绝妙姑娘就在这残破的屋中抱屈夭风流,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
晴雯是作为一个礼物送给贾母的,其命运就不是她能决定的了。她的出场无疑是一个悲剧,但她用自己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向世人证明了这样一个礼物是具有怎样不可践踏的灵魂。她的生命毫无疑问是完美的。我眼中的晴雯是相当美丽的,也是任性的,宝玉骂她两句蠢材,她就惹恼了,而且毫无忌惮的说:“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气得宝玉浑身乱颤。不能不说晴雯眼里没有对主子的畏惧,“晴雯撕扇”无疑是《红楼梦》中最完美的一笔,撕着扇子,就仿佛在撕封建等级那张丑陋污浊的脸,更像是在鞭笞那位“温柔和顺”的袭人。她明白宝玉虽是淘气,却是她的主子,她必须尽到一个奴才的责任与义务,带病连夜为他补裘。她有她高贵的尊严,心里也从未把自己弄得一个奴才的身份。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谁不想在家人身边,共同掀开新的一年呢?谁甘心失去天伦之乐呢?府中,有伶牙俐齿的凤姐,慈祥和蔼的祖母,还有许多贴心的好姐妹,谁都不愿意离去的。可是现在烟花满天,爆竹声声时,贾元春正受着寂寞的煎熬。
或许宫中的条件比贾府更优越,但这毕竟是物质上的丰厚,一个人吃饱睡好固然重要,但若能在精神上,感情上绚丽多彩,做人也就有满足感了。
我看完这两回,觉得原先认为《红楼梦》是无聊文字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红楼梦》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而且反映了一个大家族中面子和自尊的捍卫。
之前可不是这么想的。早在大三就一直计划着大四要做点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别惊讶,也不是什么大事,无非是做点兼职赚点零用钱罢了。可是经过了做网络营销员(只是参加了培训,没有实际的行动算吗?),兼职导购(时间不允许),家教。诶,到了家教就说到正题了。这是唯一一个做好的,但也只是每个星期一次,完全不够我挥霍的。所以还是要干点什么。
我没事的时候就会瞎想---大学这几年我究竟做过什么,有哪些进步,有哪些遗憾?这确实值得,也必须思考下了。想起来无非有上课生活和课下生活。课上我没什么好说的,至于课下---我喜欢呆在图书馆看书,看电影。那就从书和电影说起。
我一到图书馆,直接奔向的绝对是506,小说,传记,散文的天堂。这是我自然而然打心里想看、无外力强迫的书,不像有些经济学、金融书籍,非得硬着头皮读。今天我又来到了这里,想把看过的书籍做一下整理总结。
先不分类了,想到哪本说那本好了。
1、卅街档案馆-----绝对的恐怖小说,我的最爱。叶遁著,中信出版社出版。之前看的时候没顾上看是谁写的,只知道是个不太熟悉的人,只是那书名就已经把我吸引了。现在自己看来,封面上刺眼的红片,似血似火,应了故事里的那把大火和死去的人。正中间有一个画着图案的盒子,就是故事里面的主要线索火鳞食盒。所有的人都被这个食盒吸引住,甚至是蒙蔽,到头来,是一个战友的中毒的母亲的头颅,代表着日本鬼子的猪婆行动。不要被外表所蒙蔽,所有的恐惧都来自你的内心---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诅咒、鬼怪、凡是见到食盒的人都死、仙楼等等,一切离奇的情节都是情理之中的,不要自己吓自己,相信自己的内心,相信科学。
2、医院怪谈-----这是一个偷卖病人器官的事件。也是以诅咒鬼怪做掩盖,进行黑色交易的组织。壹号怪谈社著,中国三峡出版社。医院的诡异,死婴失踪,病人离奇死亡失踪,不是鬼怪,是有些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散步的谣言。一个院长竟然买走死婴,一个护士竟然生吃死婴,一个实习生竟然为了考研补脑而吃掉病人的大脑,触目惊心、闻者惊魂的变态故事。作为一个医生,医术要精,医德更要高于常人。一些医生能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无非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利可得,但要懂得用正当方法,一个只懂歪门邪道的一声,即使再权威也是人类祸害。
3、拯救乳房-----最近看了很多毕淑敏老师的小说,有拯救乳房、心灵密码、红处方。这些以后会一一介绍。这个书名很贴切,拯救乳房就是书面的意思,说的是拯救乳腺癌患者,拯救人心灵的一部小说。心理学博士程远清刊登广告,招募一些乳腺癌患者(已经做过手术的)。众所周知,患过乳房癌并且做完乳房切除手术的人,多认为自己已经不完整,以为女性特征已经消失,变得不男不女了。程远清就是要把她们的痛楚讲出来,揭露出来,正式的面对自己的状态,直视疾病,打破心里禁锢的那堵墙,继续好好的生活。看完这本书,我掩饰不住心里的震撼,迫不及待的与同寝室的人们分享。乳腺癌患者不单受别人歧视,还要受内心的谴责和身体上的痛苦。里面描述了一个患了乳腺癌的奶奶,没钱治病,最后乳房上、后背分别破了一个洞。土方子说花椒水管用,奶奶就每天拎着鱼嘴大小的肉洞往里灌花椒水,孙女问,疼吗。奶奶说习惯了就不疼了。然后,里面的肉烂了,奶奶就用布条从前洞伸进去,从后洞拉出来,这样才能擦干脓水。再到最后,里面的肉烂了,全是蛆。看到这,我全身都疼,浑身上下绷着,心里更疼,以至于过了很长时间还记忆犹新。生命在疾病面前是那么脆弱,但是人在疾病面前是那么坚强。毕淑敏老师拯救了很多人,哪怕最终一死,也是内心坦荡,毫不畏惧,面带笑容的离去。
4、谁是李世民----上面一个故事太沉重,不由得多说了几句。这次来个轻松点的。这是一本穿越小说。看这个不为有多少营养,进一步熟悉历史,看个笑话而已。像这种穿越小说,大体的历史轨迹是正确的,只不过在一些模糊或者没有记载的历史事件上夹杂一些穿越元素。故事里面让我最痴迷的结局是,深爱李世民,也被李世民深爱的女子,在李功成名就之时离他而去,嫁给一个武姓人,结果生的女儿是武则天,滑稽的结局,斩不断的爱恨情仇。伴君如伴虎,放在自己身上,我或许也会有一样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信条是:不被人所约束,活自己。
5、福布斯咒语-----一部商业小说。冯石,是王石的射影吗?呵呵,不管那么多,两个人都是房地产大亨。福布斯是一个诅咒,如果你进入福布斯的榜单,你就会死的很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还以为是一部类似以往看过的恐怖类小说。随着渐渐的深入阅读,我发现这个地产故事越来越有趣。它把藏在最深处最晦暗的斗争揭发出来,呈现在读者眼前。从几年前,我听说过某个身价上亿的老总居然开不出工资,但是自己的豪车照样开,山珍海味照样吃。我不禁怀疑这个老板的诚信,拿着别人的工资享乐?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冯石就是这种人,代表了一类人,一个公司确实能出现我所听说的那种境地。身价上亿是不错,但是大部分是固定资产,一部分是正常营运的流动资金,财务上的可动资金只是酒店的日盈利或者房产的销售盈利。我不由的感到对不起那些老板了,毕竟骂了人家那么多年。然而,这些老板确实有错,既然员工拼命为你工作,你就应该有办法把公司办的好,让员工值得为你拼命。上边说的这些只是个人看过之后的小收获,最大的震撼却是冯石的野心以及野心是怎样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实现的。没钱的人花自己的钱,有钱人花银行的钱。冯石就是后者。一方面是贷款问题,一方面是地皮问题,一方面是员工压力,一方面是债主压力,冯石把地皮方面的压力化为突破口,以前是求人家把地买给自己,后来是让国企政府求着自己收购老酱油厂。一方决堤,全面突破。这样在政府的帮助下,地有了,钱有了,把东三环变成北京中心的野心有地方实现了。其实呢,一个企业家,不过是用银行的钱做工程,赚的钱给员工,自己就是个给被人谋福利的工具,生意做得越大,越是这么个道理!
6、马帮诡事-----时隔几个月,再次拿起这本书,看到封面上一白一红的两个面谱,心里只有一句话:它颠覆了我心目中的恐怖小说。一切事皆有因,哪怕关乎鬼神也是一样。在寻找马帮头子的过程中,或出现茂密的毒树,或出现诡异的婴孩,或出现通灵性的猴子或者亦真亦假的梦境,一连串的事让让大家都吸一口冷气。消失的军队、冷寂的城池,这究竟发生了什么?每个人都是双性人,有一个本身的自己,还有一个异性的自己。这里面所有的人几乎都是被另一个自己吓死的,消失的军队是这样,冷寂的城池也是这样。锅头说的对,要警惕“自己”。
7、凶宅----这是一则地下共党与国民党特务的较量。13号凶宅,外人眼中的鬼宅,实际上的国民党情报局点。优秀的侦查员龙飞化名李强,潜伏到13号,爱上了国民党特务芳梅娟,经历了特务组的误会与考验,获得了信任。在最后一次任务中一举缴获国民党特务。完成了任务却失去了爱。龙飞经过失落与休整,重新登上新的路程。这就是国共时期的较量。国人牺牲过很多,包括爱情和亲情,变成了效忠共产党的死士。看过的电影里也有很多这样的情节,化身敌方,深入机密,获得情报。听风者和风声都是这样例子的电影。执行任务时确实凶险环生,革命成果实属不易!我们确实要珍惜当今,继承前人的气魄。
8、朱元璋---一个从乞丐到皇帝的人,而且只用了15年。这部书的电视剧版我也看过。实话说,电视剧演的再好,演员的演技再精湛,也不可能把人物的心理诠释得那么清楚。还是看小说能得到更过的感受。朱元璋从小的理想就是能吃饱,吃馒头,吃大饼。谁也没想到,朱元璋也没想到以后能统领天下。朱元璋是个有心思,能猜心思,能掌控别人心思的人。在开始只是个小兵的时候就能为了义军为了打胜仗,不顾统领的反对,带领众军士即使出战,赢
得大胜,这是第一次出头。在一将领出兵之时,他能从此人两边倒、投降数次的经历中,推断出此人不可用,待郭子兴之子无力抵抗之时,发出援兵,赢得第二次。做大帅期间,突遇陈友亮挑战,他却能不急不躁的躲于大殿之外观察各个将领的言语及想法,判断忠诚与否。这是他沉稳并能借势揣测人心的体现。朱元璋的谋略无人能比。待大统江山之后,能中用贤能,承认自己的弱点并虚心请教,这也是相当不易。但是功高震主的人物是在太多,朱元璋也真能狠下心来,把忠良一一斩杀。有这样一个情节:标儿,知道为父为什么要杀掉他们吗?。。孩儿不知。朱元璋拔出一根荆棘。来。拿着!父皇,这。知道扎手是吧。朱元璋用结实的手掌把刺全撸去,血迹痕痕。朱标看的惊慌失措。父皇给你弄干净了就不扎手了。你斗不过他们!这是一个父亲,更是一代枭雄,为着自己打下的江山,在迟暮之年唯一能做的事。帝王之心,要经历多大的谴责,但为着江山,必不择手段!
9、太祖努尔哈赤----跟朱元璋一样,之前也看过电视剧版的。看完之后比看朱元璋内心还沉重。初看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被老师知道了,他劝我不要看了,里面的心机太重,不适合小孩看,但是我却没有停下,努尔哈赤一直吸引着我。他跟朱元璋的经历和心性都差不多。他们都是从小做起,有着雄心大志,朱元璋想统一江山,努尔哈赤是想占有大明江山,让女真族也能享受到更多。他比朱元璋更狠的地方是,能把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杀死。也可能是朱元璋没有遇到这种事,兴许遇到了也会做出杀子的事。为了天下,朱元璋能杀开国大将、杀治国之相,努尔哈赤没有杀无过之人,但是如果谁能反抗,哪怕自己的亲儿子、亲弟弟,也可以一视同仁!
10、红处方----这是毕淑敏大师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一部与戒毒有关的长篇小说。毒品,大烟、吗啡、海洛因1-7,这就是毒品。人脑里有一块神秘的地方,叫做蓝斑。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蓝斑处就会生成F肽。这个F肽可是个好东西,让人感到幸福,也是幸福感的主要载体。但是这个F肽不会长久存在,生成瞬间就会分解消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幸福会稍纵即逝。那毒品扮演着怎么样一个角色呢?毒品的最主要成分是一种有着苯环、丙酮的化学物质,这与F肽有着惊人的相似。它可以使人有相似的幸福感,而且这种幸福感大大高于本身能产生的幸福感,所以会使人飘飘欲仙。时间久了之后,这种量的毒品已经不能使身体起反映了,必须要加大用量才能再次得到那种幸福感。就这样慢慢的提升毒品用量,到一定程度之后,身体觉得你已经得到足够多的幸福感了,那它就不再生成F肽。得到的结果是,你的蓝斑麻木了。身体与毒品达成了一个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服用毒品,得到幸福感,否则全身如虫噬骨,痛不欲生。这就产生了依赖。不光是身体上的,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瘾。那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来戒毒瘾的。用的中药,来自于林则徐戒烟时期的药方。戒毒所是一个恶鬼缠绕的地方,活着的鬼比死去的更可怕,他们在毒瘾的撮使下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简直不是人!读着这本小说,就好像你是里面的主人公范青稞一样,经历着她所经历的,看见她所看的,感她所感的。在读完之后,我发现我沧桑了很多,对毒品懂了很所多。毒品的戒断分为身体戒断和心理戒断。身体戒断以当前的医学水准相对来说容易很多,心理的戒断确实难上加难。据书中介绍,戒毒成功后的人里面,有80%会复吸。就拿看到的动物实验来说,工作人员甲给狗注射吗啡,直到其成瘾后消失。然后工作人员乙负责该狗的戒毒。脱瘾之后,再让工作人员甲进入狗的视觉范围,这时狗狗会出现惊慌、呕吐、发抖的症状,这正是戒断症状。说明戒毒成功的人一旦再次接触与吸毒有关的人和事,就很可能会复吸。这就给医学人员一个很大的难题,也正是以后努力的方向。为什么人们总是放不下那一抹白粉呢?它给人幸福,却悄然带来了绝望。现在的人们在质问自己,怎么样才能解决贩毒、吸毒这一系列的犯罪。有的人说,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对毒品的限制,才导致了毒品越来越珍贵,导致贩毒者为了牟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吸毒者为了买毒品更加去犯罪。这一系列的结果会随着解禁而消失吗?这个谁也说不清。或许等什么时候毒品像萝卜白菜一样廉价,金三角的那帮人觉得也赚不了什么钱,就洗手不干了。或许情况会有所改观。在这本书中,不得不提的一个功
臣:简方宁—戒毒医院的院长。为了戒毒事业,把自己的是生活弄得一团糟,让自己也呆板了许多,对生活没了希望,像一个工具一样,奉献着。最后的死是我没有料到的,也是最为愤怒和惋惜的。要我说,她就是死在自己丈夫的手中。要不是丈夫对庄羽的那道吼声,也不会让本已学好的庄羽再次堕落,也不会因为报复而给简方宁下毒。最后的简方宁也染上了海洛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白色和谐的温柔乡里。最后结果怎么样呢,最厉害的毒品,已经无可救药,唯一的方法就是割掉蓝斑。蓝斑,没有他就没有幸福和痛苦,如同一具没有感觉的行尸走肉一般,孩子作业写不好也不会发火了,学术上有了成果也不会欣喜若狂了,什么都没有了。最后,她选择了死亡,选择成全了一个完整的简方宁!
11、少年天子---以前也看过一本少年天子,不是,是一部,电视剧。讲的是大汉天子:刘彻。刚拿起这本书,以为是小说版的刘彻,不料却是清朝福林:顺治皇帝。我对清朝的皇帝可谓是了解的相当不错,小时候爸爸就总是让我背,给我讲历史。这种东西是忘不掉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福林、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等。最敬佩的是康熙,少年有才,治理国家有条有理,而且还很感性。这本书里的福林就是康熙的爹爹。以前听到讲过的东西,大多是讲福林非常喜爱一个妃子,后来这个妃子的儿子病死了,紧接着妃子病死了,然后皇帝就受不了了要出家。所以我对他的政治能力不太了解。其实顺治帝并不像我理解的那样无能,他胸有大志,而且他是第一个入关的大清皇帝。他的母亲孝庄皇后、摄政王多尔衮的关系就不多说了,因为有很多个版本,谁也拿不准。他提倡旗人犯罪也要受刑,中用汤若望,满腹的治国之道,确因太过多情而对江山无情。
12、死亡病例---这是一部推理小说。说到推理,柯南侦探小说也是很经典的,锻炼了发现线索和思考的能力。每个人做什么事都是有目的的,可能说太绝对,但是相貌憨厚的武隆所做的一切却让我不得不相信。痴心的姬林娜,为了爱人而离开,费晓天为了分手而吸毒,反过来费晓天为了得到姬林娜死后的保险金而在手术的时候杀掉她。憨厚的武隆给女主指引方向、提供线索,不过是为了姬林娜和费晓天死后的保险金。还能相信谁?
13、心灵密码---心灵还会有密码?是的,心灵密码,通向心里的那条道路。或许,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它是存在的,它帮助如何去打开你的心防。拿书里一个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来说:一个长的漂亮并且有硕士学位的女孩子抱怨自己找不到另一半,找到了毕淑敏老师。老师问她的择偶标准,大体包括了身高、学历、外貌、家庭等等。这些条条框框必须逐一击破。例如身高,古时候人们靠打猎为生,所以择偶的时候找身材高大的原因只不过是为了安全和生计着想。这种思想根深蒂固,而现代人已经不需要打猎,也无需在身高上有太大要求。据一些例子,例如邓小平同志身材矮小,同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人有时候无缘无故的给自己定下很多条条框框,把自己圈在一个地方,老也走不出去,抑郁而不得。这本书最大的用处就是宽慰人心,教人认清事实。毕淑敏作为一个心理医师,能把人性和世事剖析的这么清楚,让人读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14、半生缘----张爱玲写的小说。是在她的作品集里选看的。以前听说过顾曼桢,但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半生缘又是什么意思?随便的一个名字还是又深意?看了之后回想起当初的这个问题,瞬间明白了。半生缘,前半生的缘,后半生的恨。顾曼桢和沈世钧就是这有半生缘的人。虽然是世事弄人,人为作乱,但还是不禁为这一对人惋惜。与其怨恨这个世界,怎么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要是绝对的信任,别人的一言半语,亲眼所见又如何,该在一起还是会走向一起。这话其实是对着沈世钧说的,这样一个自卑且懦弱的人。顾曼桢在我心里跟那个男人有着极大地反差,一个女人,带着个孩子,虽然是那么无助,但是却用自己的力量向伤害她的人反抗者。那些可能有半生缘分的人们,你们会怎么选择?
15、三十六计---没错,是古代兵家的三十六个计策,应用到现代也是别有一份风味的。我有时候在想古人怎么会那么有精力,能把用来对付敌人的计策总结起来这么三十六计,真是煞费苦心。计策只有三十六个,难道过了这么些年,没有一个人能躲得过这已经公布于世的计
策吗?还能眼睁睁的步入熟知的圈套吗?后来,我想起一个词,兵不厌诈。呵呵,通了,这下通了。回到正题上来,这个古代的三十六计在现代生活中还是有教育意义的。比如说孙膑赛马,在现在的企业竞争中应用好的话能达到不错的效果。我们就是应该这样,继承古代人的文化精髓,找到现代结合点,并发扬光大!
16、别拿爱情诱惑我---这是我看到的最有共鸣的一本爱情小说。它不是单纯的写爱情故事,而是写了一群人的人生,要写人生必定不能避开爱情。再说说为什么有共鸣呢。当时我整处于恋爱时期,爱情虽甜美,但也有吵架苦闷的时候,当看到里面刘向北这个人物时,震惊了,跟那个他太像了,好像我是这里面的女主角,他们的人生就是我们以后的人生。这是个悲剧,也是个圆满结局。看似好矛盾,其实不然,阿雅,也就是女主角,是个很独立,能力很强,性格坚韧的女孩子。经过这些事情之后,她看透了爱情,看清了身边说着爱的男人的嘴脸,她失望了,但是也更加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了。最后凭着真本事达到事业巅峰。我敬佩她,也不禁想到我最后是不是也是这个一样结局。刘向北,阿雅的老公,对阿雅百依百顺,就是看不惯阿雅比自己强,只想把她困在身边,做个好好夫人。我不喜欢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偏偏我那位就是这样的人,我骑虎难下。究竟我将来会怎么样,我不知道,问谁谁也不知,那就放开手,真正的走一次自己的路。生活中不要有害怕和担心,因为它都没有发生,有可能也不会发生,活在当下!
17、俺爹、俺娘---焦波著。这是一本影集。给朴实的父母的礼物,给全天下父母亲的交代。作者这是在用镜头留住父母。当时看的时候哽咽了。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虽然没有那么年迈,但是感情是一样的。父母那永远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不论你多大,不论你是否生儿育女,只要在父母面前,你就是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记录下来也就不注意不欣赏,等爹娘老了,再看这些生活上的小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事,就在图片上摆着,你都能看到镜头前的人儿。母亲、父亲,一辈子操不完的心,多给父母照照像,看看他们,孝敬他们。不知道说什么了。要记住,父母是你最亲的人。有些人嫌弃自己的父母老土,给自己丢脸,这种人就不是人。你就是做了再丢人的事,犯下再多的错误,父母依然是你身后坚强的后盾。
18、人皮信封---又是一个鬼故事,道家仙家的事。比真实的世界多了个人身猫脸的动物。看多了这些故事,我倒是把类似的鬼怪看的很开。鬼怪什么的都是不存在的,别看写的有多恐怖,其实这都是人在背面捣鬼。鬼怪坏还有个限度,人要是坏起来可就真是没边了。所以交朋友还是要慎重,好朋友利你一生,坏朋友毁你前程。切忌!
19、风流皇帝赵佶---我对历史的东西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看了很多历史书籍。我本身对宋朝的皇帝不是很熟悉,但是亡国君还是知道几个的,这个宋徽宗就很典型。荒淫无道,不误政事。他要是作为一个风花雪月之人定当获得潇洒,但是却把自己最重要的身份忽略了,皇帝!而且是连年征战,子民痛不欲生的大宋的皇帝。我最看不起这样的人。说起他握不由得想到了李煜,同样是末朝皇帝,对李煜就没那么讨厌。他虽然也是风花雪月,但不是不理朝政而是不战。人不管位置在何处,要有担当。对得起应该的人才能对得起自己,不枉活一遭!
四大家族在当时的社会中呼风唤雨,杀人无事,也写出了社会的黑暗。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薛宝钗的加强阻难,使其二人间的爱情随着贾府的衰亡而告终,
林黛玉的死是悲伤的,最后的无人问津使她痛苦地离去,
贾宝玉最终做了和尚也是必然。他不爱功名利禄,随着林黛玉的死,他也无所追求,二人间的感情可真是受到了上天的捉弄啊!
二、著者:清/曹雪芹 高鹗
三、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四、字数:1137千
五、內容概要: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全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主线,以贵族大家庭贾府的盛衰变化为副线,对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规范进行了大胆的怀疑和批判,堪称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面镜子。《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府的由盛到衰,揭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命运。同时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一级一大批女性所代表的青春、爱情、生命之美的被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经过探究之后得到的启示。
六、读后心得
《红楼梦》的两条线索一条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三人间的爱情悲剧,另一条是贾府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在这里我不想长篇大论的叙说《红楼梦》里的种种事迹,毕竟四大名著即使众人没有详细阅读过,其中的大概内容还是了知一二的。而今天我要论述或者说报告的是我对《红楼梦》中其中一位主人公的认识与理解。他就是大家熟知的贾宝玉。
西江月 题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 1
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反之,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按曹雪芹原来的安排,林黛玉将泪尽而逝,贾宝玉将在她去世之后与薛宝钗结婚。薛宝钗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彻底绝望,他终于弃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使他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从此他对两性关系逐渐表现出严肃态度,对自己所在的社会表现了深一层的反感。
此外,丫鬟的品格和遭遇也影响着他,使他领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他对女孩子们一般是温存和顺的,但在初期有时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撵茜雪,踢袭人,训晴雯等的事所遭到的父亲的毒打,经历了这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不但永远抛弃了打骂丫鬟的行为,也使他的叛逆思想大为加强,认识更加深刻。从此他对被压迫、被糟践的女孩子的同情体贴之心,更为深切周到、无微不至,如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史湘云,对于晴雯和袭人、麝月,心里有了亲疏的区分。以这种思想认识为基础,才有“诉肺腑”的情节,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从此成熟巩固,生死不渝。
封建势力的另一次镇压是王夫人发动的抄检大观园:逼死晴雯、司棋,撵走芳官、四儿,大观园最终转入冷落凄凉之境。这主要是,封建势力要摧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扫荡一切违背礼教、妨碍贾宝玉走上封建正路的因素。可是贾宝玉目击晴雯等的悲剧和大观园的劫难之后,抛掉对封建势力的唬想,做了更为决绝的定义,无异于一篇叛逆到底的宣言书。
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他们;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藉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七、评语
周汝昌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
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
厚的文化内涵的了。
鲁迅:《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
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
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
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
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王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张爱玲: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
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本人:《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归根结底,应称之为中华之文化小说。因为这部
书中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却表现为“通之于人众”的小说形式。如果想
理解这一民族文化的大精义,读古经书不如先读《红楼梦》,在曹雪芹笔下,显得更为亲切、生动、绘声绘影,令人如入篇中,亲历其境,心领其意。
八、附注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这才刚进贾府就哭的稀里哗啦,为从未谋面的亲人,也为自己凄苦的命运。“是晚,宝玉李嬷嬷已睡了,她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她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黛玉忙让:“姐姐请坐……”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袭人道:“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这一段,其实也体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个性。
在小说中,她哭很多次,数不胜数。有时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吃也不愁吃,穿也不愁穿,瞎哭什么呀!但仔细想一下,答案也就明了。黛玉父母早亡,上无兄长疼爱,下无弟妹怜惜;千里投亲,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日益膨胀。虽有贾母疼爱,但贾母对外孙女的疼爱比起对孙子、孙女的来自然又差了,尤其是当这两种疼爱冲突时,贾母自然选择宝玉,这怎能叫人不伤心呢?在大观园中,黛玉虽然可与众姐妹一同读书写字,吟诗抚琴,饮酒观花,玩笑游戏,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的悲哀又有谁能解读呢?她唯一信得过的知己便是贾宝玉。对宝玉她可以喜怒不隐敞开心扉相对。而只信任贾宝玉,在贾宝玉面前她才有十足的底气把自己的七情六欲一股脑儿泼到宝玉身上,而不管宝玉是否冤枉,是否承受得了。她对宝玉是至亲至爱,宝玉对她也是一片深情。但是那个封建的时代害了所有人。即使两人真心相爱,也不可能成亲;就算成亲,也不会幸福。黛玉不了解这一点,所以拼命追求,哭得惹人万分心疼。更何况,每日相伴黛玉的诗书琴花等,又最是牵愁引恨之物,黛玉又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平白无故还要自寻烦恼,哪里还经得起这些物事的招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近日,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颇有心得 童年时曾读过,只是感觉好玩。这回重温经典 给我很深的感受。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读红楼梦你会有感而发——自古红颜多薄命,可叹人生难尽兴。观一曲红楼梦,只得伤感与悲戚。林中杰女为黛,又怜宝钗才华溢。湘云豪爽熙凤泼,迎春懦弱惜春怪。
红楼人物,各个生辉,只道是将些许名字一一念出,你就晓得这名字底下各自对称的人物性格,身份名目,如标签也似的,自不必我再多废唇舌将几人遑道。只先说那个“无才补天”忿而不平的“石头”但凡有了些不同寻常的精气,是舍不得凡世俗尘的诱惑,一定要挤进人道里流转一番的。三生石畔旧精魂,又自枉顾一切开了一枝绛珠仙草。好不好要侍者舍恩露,在五内郁结缠绵不尽之意。古人最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草结环,以报恩德。”好比白娘娘只为西湖来报恩,都是一派好心惹出一串悲情。批曰: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于是乎,黛玉嬴弱之躯,却满腹珍珠血泪,绛为血,珠是泪,想眼中多少泪珠儿,怎经得住,从春流到夏,从秋流到冬。
有人问我红楼芸芸人物最爱是谁,我答黛玉。又追问我最厌恶是何者,我则无论如何答不上来。我是自都喜欢着的,其中大人好人圣人抑或小人坏人乃至不是人,我都想能怀抱于他们,生出更多些臂膀能包容得进他们,即使是宝钗,我若他年生逢于她,也是不能不爱的呀。也只有她能配得起国色天香的牡丹,也只有她能令聪敏的黛玉都对她俯首帖耳,也只有她将公共关系做到了极致,你道她是假,她也是假的如此浑然天成。与其说是后天练就的功力,不如说是环境赐予她的这种个性。与她相辅相成到了完美,便脱成化为了她这样一个人。而宝玉,不过是个孩子家的人儿,即便能多几个心懂些不同于常人的仁人爱物,也不过是一干书里看过来的东西,这种禅经诗词之说在宝钗雪白膀子面前立马被击毙无疑。正不是那一段“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所描述:“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你难道看了此处要怪责宝玉用情不专,见异思迁吗?但凡是正常男子,看到如此佳人在前,也是要不由得动心一动的,何况“混世魔王”贾宝玉?往往是要多了,才失相对也多,放任他也有偶动邪念于其他貌美女子身上,才是个“真人”呀。
天可怜见,最爱还是黛玉。爱她怜她则有爱怜自己之故,女子往往觉将自己幻做书里的人去一道体尝,便如是看完之后,不能分辨真假,混淆了现世与那世,此时与当时。宝玉与黛玉之爱应是从头至尾自知的,自知之中又涵盖了种种宝玉的“分心”,黛玉的“不安心”。以至
于两人有这样的对话,“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我每每看到这里,心都是要急碎急碎的,总按捺不住自己,想个办法怎么样才能问明白宝玉,究竟懂了黛玉的心思没有。还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黛玉有什么不放心,她打从第一眼见到你起,吃吃睡睡玩玩同住同乐,还有什么能不明白你的?只有你常还会留恋于贪吃丫鬟嘴上的胭脂,惹这个姐姐,那个妹妹的。我不管你有多少个姐妹,只我于你是不同的便就好了呀。话是多说无益,你又是常控制不了自个儿的,我但求一个“绝对”,这种“绝对”有你也是没有你的。宝玉那么欢喜黛玉,还是不及黛玉更懂得宝玉。可男女之间不正是这样的吗?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而了解的往往又是女人更多些,男人不是不了解,真是胸怀鸿鹄之志,也就懒怠去了解女人的心思了。
昆德拉是大师,他下笔就成就了一个灵与肉分割,轻与重融合的世界。但他比起曹先生来就显得“直白”多了,他一径告诉你了不能承受之轻,不似贾宝玉的灵与肉显然要你通过那么多事件的表象去冥思苦想的。这想的过程更值得人们去尝试和体验,任何以字句剥夺了各人去思考的小说都还不够好。现代人走的飞快,灵魂拉在后头,就是缺了这些“想”,这些“执念”,所越不能通晓彼此。女人往往分不太清感情是否跟着身体走,则这对于男人而言,却是天生可以分割的。于是,这种不同就造就了宝玉的“分心”,黛玉的“不安心”。也许,世情本如此。我们解释的只不过是一干“本如此”的情性罢了。
这是我《对红楼梦》的读后心得,皆为个人观点。如有与哪位伟人 名人 学者 科学家 有雷同纯属巧合!
——《红楼梦》前二十回读后感
昨日方领略着江湖豪情,今日又穿梭在富人府邸。真当是两片天地,浑然不同。但细细对比,又有些许相似。
先说不同的。大到年代、环境,小到文字、伏笔。大的太容易看出来了,我就讲讲小的。看了前二十回的想法,那就是《红楼梦》不同于《神雕侠侣》的便是人物方面的笔墨。在《神雕侠侣》中,每出现一个人物,都是不管他是谁,先写一段情节,突然来一段人物来由,道出此人是谁及其详细信息,叫人看的有理由头。而曹雪芹却似没有那么多的笔墨花在这等细节上,加上《红楼梦》中人物又出奇得多,叫我看的是各种糊里糊涂,往往是出现一个人,只道其名字,偶尔提及身份,方知是谁谁谁的亲戚。但要一一记得那么多人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是相当的难了。
接下来就是作者留下来的伏笔了。看完《神雕侠侣》,真是无比佩服金庸老先生,其情节或是人物看似寻常,但却是大有学问。别的不说,光是杨过这个名字,就足以说上许多。杨康认贼作父,郭靖给他儿子取名杨过,字改之。这里就寄托了郭靖的希望。而妙绝的是在之后的襄阳城中,那些人谈话中赞叹杨过就像西晋开国元勋羊祜一般英勇,并且说道羊祜和杨过是谐音。若是寻常人,能由一个名字生造出这等前有头,后有尾的情节。曹雪芹虽有伏笔,但还是相形见绌。什么英莲应怜,霍启祸起的,便也觉着不那么惊奇了。
现在来说说相似。印象最深的就是“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这事了。大户人家,只是因为秦氏死后灵幡上写时不好看,便抱了银子给贾蓉兑了个五品龙禁尉,只为到时灵幡上写着好看。一联系《神雕侠侣》,竟也有相似的场面。杨过在铁枪庙后见到“不肖弟子杨康之墓 不才业师丘处机书碑”时,就是怒火中烧,在救下柯镇恶后嘱咐他将碑文改为“先父杨府君康之墓 不肖子杨过谨立”。看来人们对死后的碑文或是灵幡确是很有讲究。
再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事。“护官符”三字一出,便觉得无比厌恶。也只有这等小官配得上什么“护官符”。想皇帝老爷也未听说“护官符”罢。弱肉强食的道理无处不适用,正如高手对决,强者胜于弱者,像欧阳锋和洪七公战成平手纵是拼得性命也要分出胜负,此时却戴上了“护官符”的帽子,怎能不让人心生厌恶。
论及书中诗句,曹雪芹当之大胜与金庸。我觉得也就是这点使得《红楼梦》能堪称四大名著。能在故事情节中加入那么多原创诗句,且能欲好则好,欲差及差,而且还借书中人物给出评价,实是显出曹雪芹的真本事。
《红楼梦》中描绘的人物有400多人,生动地描绘了在特定环境中不同人物的特定表现,人物鲜活丰满。其中很多人物都会触动读者心灵,让读者感慨人物的命运,为之悲叹。作为主要人物的林黛玉贯穿始终,塑造的这一典型人物,使得“林黛玉”、“林妹妹”已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对于林黛玉这一人物,读者喜恶不同,褒贬不一。早年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孤独无助的处境让她心思敏感,自矜自重,小心戒备。黛玉才华横溢,孤傲率真,封建礼教下的女子难以主宰自己的婚姻,在与宝玉的感情纠葛中,她无力抗争,内心矛盾而缺乏安全感,不能有个明确痛快的结果。不管读者是否喜欢她,这是当时特定的环境下造就黛玉特定的性格,她就站在那里,柔弱而真实。有人说,如果人人能有一点黛玉的性格,那么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真实。
我个人比较欣赏尤三姐。尤三姐冷艳刚烈,轻狂豪爽,她以嬉笑怒骂、毫无顾忌的方式戏弄贾珍贾琏,言辞激烈,一针见血;即使是“明示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凤辣子,她也要会一会。不似其他封建时代的女子矜持柔顺,她有着仿佛超脱时代的个性张扬、无畏无惧、敢爱敢恨。看惯了官僚豪门纨绔子弟虚假丑恶,妖艳于外的她,内心向往纯真美好的爱情,执着而热烈,当意中人柳湘莲因谣言而退婚,她以死明志,二人不能终成眷属,也许只有悲剧才能打动人心,虽然遗憾,却可感可叹,尤三姐这一形象更为鲜明突出。描写尤三姐的笔墨虽然不多,她却是一道亮丽而又震撼的风景线,她是可悲的,她的放浪不羁和过于强势使她没有给双方解释的机会,导致她与幸福擦肩而过,一个香消玉殒,一个抱憾终生。
众女子的判词,揭示了她们各自的命运,不禁让人感叹,人生不过如此三言两语,异曲同工,有人曾形容史书,前一页飞黄腾达人中龙凤,后一页身败名裂阶下之囚,莫要计较太多,人生如白驹过隙,且行且珍惜。其中人物所作的诗词,读者可以从气质、才调、风格、题材等多方面体会人物和所做的诗词对人物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其中更为出色的是那些洞明世事、发人深省的诗篇。比如《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第二次阅读这本书,虽然很认真,心也很静,更是从中得到了一些感悟,但是却与奇书一词不得其解,从书中许多细节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大概应该是明朝中期的社会背景,但实际上应该是暗指清康熙晚期至乾隆中期,曹雪芹先祖是汉族,后来抬籍为满清正白旗包衣,从曾祖起三代人都担任过江宁织造一职,颇受康熙信任,后来雍正继位,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牵连,曹家多次家产被抄没,家道从此衰落,而曹雪芹正是经历了由盛转衰的时期,书中贾宝玉应该就是描写他本人。
四大名著都出自明朝,而《红楼梦》却出自清朝乾隆中期,以后来突起之势将《金瓶梅》斩于马下,更是后来居上成为四大名著之首,堪称千古奇书。此书由众多人物构成,主要人物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组成,其中人物描写性格分明各异,层次鲜活,形态各异,情感细腻,对话风趣,服装穿戴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饮食、房舍、楼台、亭阁、花园、景色用词繁多,比喻唯美,诗词修饰优美,真实生动的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欧治、生活、经济、文化、也影射了封建社会的奢靡、腐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此书后四十回,开始写得还能跟上曹雪芹的节奏与思路,但后面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情节略显牵强,结局太散漫,几个主要人物交代的不够清晰,让人仔细回味,琢磨之后仍不得章法,这只是我幼稚的思维我甚至在想,如果是曹雪芹来写完,文中的主要人物结局是否不用那么悲凉,他(她)们的命运又会是怎样,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番风情。
【《红楼梦》中学生读书后记】推荐阅读:
红楼梦名著读书感慨11-17
关于四大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读书心得10-29
红楼梦读书开场白11-08
阅读红楼梦读书心得300字06-08
四大名著红楼梦读书随想07-19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800字作文05-25
关于《红楼梦》800字初中读书笔记06-10
小学生读红楼梦笔记10-01
暑假大学生《红楼梦》读后感05-30
红楼梦 导读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