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评价内容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能力评价内容(精选8篇)

教学能力评价内容 篇1

一、教育理论基础

1、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2、教育目标:科学、具体,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科特点

3、教学结构:科学、严谨和相对完整规范的课堂

4、过程设计:联系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实际

二、教材理解处理能力

1、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体现渐进性原则

2、因地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坚持形式多样的启发式教学

3、注重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4、切合相应的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容量适中,恰当解决重点难点

三、职业素质

1、理论知识功底扎实、全面,扣住中心主题,思辨灵活

2、仪表举止得体,应对自如,驾驭能力强

3、注意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4、钢笔字(教案书写)及粉笔字工整清楚

四、语言表达

1、语言流畅

2、术语准确

3、详略得当

4、普通话标准

五、个性特色

1、教学内容安排及过程设计富有个性和创造性

2、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运用富有特色和和创造性

教学能力评价内容 篇2

国防科技工业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DSTI) 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也是现代国防的核心支柱。现代军事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防工业的科技水平和其创新能力的竞争。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可以说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尽管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也积极的引进相关军事装备和技术, 但各种限制和封锁从未停止。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国际军事科技竞争环境告诉我们, 只有自主创新, 才能发展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国防力量, 才能避免落后挨打。

美国作为当今军事科技的第一强国在评价和规划本国国防工业技术能力的时候也特别强调技术和工业的本土化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y vernacular) [1], 并将其作为国防工业技术能力发展的基本战略。在2005年美国兰德公司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国国防工业新走向》中就指出:“尽管中国可以大力引进外国军事装备和技术, 但是, 中国能否能生产先进的武器系统还取决于其本土国防工业的能力。各种出口控制政策和国外军工企业为维护自身竞争优势而采取的种种措施, 都会妨碍中国获得生产军队所期望的先进武器系统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器材和技术。……中国是否有能力制定和实施整合国外技术及自主研发新技术的战略, 将成为中国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2]。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中也明确指出: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是我国今后15年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及重点任务。

因此, 测度和评价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关的评价结果不仅能够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也能够为国防科技工业所属企业及研究院所分析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状况、确定技术能力发展目标、总结技术创新经验、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和完善创新机制提供有益的帮助。

由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具有区别于其它工业的发展模式和创新特征, 目前国内关于开展自主创新评价的研究已有不少, 但能够结合国防科技工业特色的研究却未深入展开, 本文研究的核心就是体现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活动的特征, 以及在考虑特殊性的基础上对评价实施方案进行系统分析。

2 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

针对国防科技领域, 由于一般的评价创新能力的专利和论文指标不太适用, 如何就把握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实质, 如何理解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是开展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关键。

2.1 不明确的自主创新概念

学术界对自主创新概念的认识存在很多的分歧甚至争议, 这种分歧不仅来自创新概念的自身的模糊性, 更多的是来源于在它不同语境下应用时产生的明显的含义差别。我们可以按分析角度的不同将其大致分为三类观点 (见表1) 。

2.2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任务和特征

尽管学术界对自主创新概念的理解还存在很多分歧和争议, 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任务却是十分清晰的。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最主要任务是:聚焦于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其拓展应用的研发, 并努力形成核心能力, 减轻和摆脱对国外先进军事装备和技术的依赖, 改变作战能力和相应技术上的受限制状态, 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军事竞争需要。此外,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另一个任务是将国防先进技术的创新成果积极转化为民用技术, 主动的参与市场竞争, 满足国防工业企业自身壮大发展的需要。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的领域, 创新决策的自主性比创新成果的自主性更值得强调。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主要特征是:

(1) 关键技术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性”起决定性作用;

(2) 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是有很强目的性和计划性的科技活动;

(3) 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强调体系内的沟通和协作;

(4) 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项目的成功标志不是获取专利 (或国防专利) , 而是关键技术由“不掌握”到“掌握”和关键技术的工业实现能力由“不能”到“能”的状态转变。

2.3 我国国防科技企业 (或科研院所) 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基本单元包括体系内的企业和科研院所, 我们研究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也以此为起点。

结合上面描述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任务和特征, 我们认为从知识的角度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国防科技企业 (或科研院所) 的自主创新内涵。国防科技企业 (或科研院所) 的自主创新是在注重技术硬件 (Technology as Hardware, 如机器、设备、软件等) 的提升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 通过积极开展科技 (尤其是关键技术) 的研发活动, 形成和发展能够应对动态竞争环境的创新惯例, 以提高组织集成外部知识和产生新知识的效率和效果。

由此, 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出国防科技企业 (或科研院所) 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 即保证企业 (或科研院所) 在创新项目决策及实施过程中保持自主性地位的创新能力, 它是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综合。它和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创新能力并无本质区别, 只是相对而言, 自主创新能力更强调组织研发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创新成果对外部技术封锁的突破性。

根据国防科技工业的特点, 结合国内外有关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9][10][11], 我们采用技术创新能力的功能结构分解方法将国防科技企业 (或科研院所) 的自主创新能力划分7个部分 (见图1) , 并按同组织业务流程联系的紧密程度将其分为辅助创新能力和关键创新能力两类。需要强调的是, 因为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活动的任务和特征不同, 两者的创新能力构成和特征也有一定区别。

3 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方案设计

开展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 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需要获取什么数据, 即评价内容的选择;二是如何获取数据, 即调查方法的确定;三是如何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 即数据的处理方法。这三个问题并对评价工作能否顺利实施以及评价结果的实际价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1 评价内容及调查方法

借鉴1996年由国家科委 (现科技部) 和统计局进行的“六省市企业技术创新调查”、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组织的三次CIS (共同体创新调查) 和2000年北航经管学院和北京市科委联合开展的“北京地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调查” 的实践经验[9][10], 并结合创新能力审计的理论成果 (Chiesa, 1998) [11]来剖析自主创新能力的系统黑箱, 我们认为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 (见表2) :

注:关于主体法和客体法的定义参考Oslo手册, 主体法的“主体”是指创新项目的执行组织, 而客体法的“客体”所指为具体的创新项目。

表2中B和C部分的评价指标设计分别见表3和表4。对表3和表4所列的定性指标的打分可以采用Likert-type等级度量方法进行评分。

测度和评价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以上三方面信息的有机结合。从数据的调查方法来看, 我们采用主客体相结合的方法, 即用主体法来调查组织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 用客体法来突出自主创新的内涵 (其根据是利用关键技术项目突破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瓶颈的特征来体现创新“自主性”) 。

来源:作者的调研总结及对文献[9-11]的整理和归纳。

注:关于技术就绪水平的详细说明请参考文献[12]。

3.2 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开展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国防科技工业内企业或院所进行排序, 而是为了给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水平进行定位以及发掘影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核心问题。在选择评价方法时, 我们正是以这样的出发点来考虑的。

DE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数据包络分析) 是用数学规划模型来评价同类单元相对有效性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多投入、多产出的效率系统评价, 该方法目前已经成为管理科学领域重要的分析工具。

除了分析关键技术创新项目的绩效 (自主创新能力的直观表现) 之外,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企业 (或院所) 自主创新能力与关键技术创新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 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分析评价企业 (或院所) 的自主创新能力。

DEA-Tobit方法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个目的。该方法第一步采用DEA分析评估出关键技术创新项目的效率值, 第二步以上一步中得出的效率值作为因变量, 以自主创新能力的各组成部分作为自变量 (影响因素) 建立回归模型。由于DEA方法所估计出的效率值都介于0与1之间, 如果直接采用最小二乘法会产生严重的有偏和不一致, 因此, 在第二步采用能够处理因变量为切割值 (Truncated) 或片断值 (Censored) 的Tobit方法。DEA-Tobit方法在创新系统评价方面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应用。比如:王艺明 (2003) [13]在研究高新区创新效率, 以及涂俊 (2006) [14]在分析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时都采用了DEA-Tobit方法。

对关键技术创新项目的绩效评价可以直观的表现企业 (院所) 的自主创新能力, 而采用功能结构分解的方法评价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更深入的剖析组织创新能力的黑箱。我们把两者相结合就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由果到因的深入。最后, 我们再对照调查了解到的企业 (院所) 创新活动特征 (比如信息来源和阻碍因素等) , 就可以从中发现更多问题, 并寻找到提高自主创新绩效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见图2) 。

4 结语

对于开展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而言, 如何将自主创新的内涵和创新能力的本质结合起来是个关键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任务和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已有的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成果, 对实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内容及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发展的核心, 我们提出的概念框架及研究方法正是针对当前的迫切需求。

摘要:国防科技工业具有区别于普通民用工业的发展模式和创新特征。在分析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任务和特征的基础上, 对实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 构建了符合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特征和要求的指标体系, 并对DEA-Tob it两步法在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目的 篇3

一、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1.教学目标评价。首先要求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能全面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因此,要求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现实情景、有一定弹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确保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发展。教学内容还应该是有意义的、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富有挑战性的,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通过自身努力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探究成功的情感体验,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强调教师也是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班级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有利于体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也有利于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2.教学过程评价。首先,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动力支持,是否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其次,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程度,其中包括问题的设计是否优化,是否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是否活动化,是否用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否有利于师生互动,是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等。最后,看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是否重视学法指导善于点拨和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对重点内容的讨论上来。

3.教学效果评价。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重点从六个方面去评价:a.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b.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发言者(老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c.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的参与行为是否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等全方位的参与;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和讨论。d.交往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否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e.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善于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争论。f.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否有所增强,是否通过学习掌握了更多的学习策略;学生是否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对后继学习是否更有信心。更重要的是要始终强调“以学论教”的评价观点。

二、评价的目的是

1.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课程目标的要求,同时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

2.促进教师成长。其重点在于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

3.以学论教。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的状况。“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作者单位 渭南市高新区王贺小学)

教学能力评价内容 篇4

滑县城关第一初级中学 贺辉

观等观念的不断变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方法、手段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指导教师组织和展开课堂教学,激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以过程中发挥自己应当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可忽视的作用。8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评介、途径也有了相应的一系列的变化,演变到今天,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评价项目及其标准,其中的评价项目主要有:“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策略”、“学生参与程度”、“教师素养”、“教学效果”等。语文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它的课堂教学评价自然也应当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一样,有相同的评价内容,但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又决定了它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应具有自己的广性,例如,80年代以来所提出的“课内外结合”、“快节奏大容量”、“精心设计提问”、“扩展阅读”、“注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观点,就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它已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之中。

先进的观念要转化为课堂教学的行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要在短期内改变是十分困难的,再加上教师对新的教学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尽管有了80年代初的大量的教学改革实践和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一期课程教材改革的实践,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自学或不自学地因循既有模式来进行教学,有些教师也有改革的愿望,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但由于在理解方面的偏差,因此仍不能突破教学思维定势,例如,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答问,教师总习惯于地学生的思路纳入到教师早已设计好的轨迹中去。从课堂教学的形式看,今天的教学与80年代初的教学区学生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师一讲到底以现象已不多见——这里并不是全盘否定教师的讲,而是指教师代替学生思维的课文分析、作文思路分析的一讲到底——大多情况下是教师的问来代替教师的讲。

应该说,这一教学联式的变化是有意义的,它至少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索,给了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但是,不少课却仅仅停留在形式的变化,有些课表而是气氛热热闹闹,细细探讨却发现,由于所提问题有的缺乏思维的容量,因此对学生的发展并没有什么效益,有的虽有一定的思维容量,但教师却用统一的答案来框住学生的思路,对学生的发展帮助也不大,有的问题也组织学生作一些讨论、交流,但学生的讨论、交流往往流于形式,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的独到感受也未能及时肯定,同样难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凡在种种,都使我们深切地感到,在语文教育改革中,先提出一些理论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学会教师以一定的教学规范,使教师把握具体的教学评价标准,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基于此,我们觉得有此要根据《面向21世纪中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改革思路,重新解释语文课程教学的评价内容以其标准。

一、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再认识

对语文教学目标、要求,我们过去的表述归纳为八个字:明确、集中、恰当、公开。以往的教学评价,也基本以此为标准。应该说,提出这八个字,对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师,使语文教学由无序向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到欣喜地看到,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依此来确定目标,大多学生对今天这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形成哪些能力、养成哪些习惯、掌握哪些方法、培养哪些情况都心中有数。

目前的语文教学,自然仍要重视这八个字,但是,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应看实质。现在的语文教材,无论是H版还是S版,在一个单元学习开始时,都有明确的导语,而这些导语,其实都已写明教学的目标、要求;至于“教学参考书”,更是具体到每堂课,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因此,怎样来理解明确、集中、恰当、公开,就成了问题的结点。有不少课,教师就是把教材和“教参”所提出的目标、要求照搬到黑板上或投影幕上,那该怎样来评价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呢?教学目标、要求的恰当,是八字是最为主要的。它首先要看,确定的目标、要求,是否学会所教的这个班的学生的实际。

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每个阶段的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学生的今天和明天也是不一样的,怎么能用划一的内容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呢?教材、“教参”上的目标、要求,是一般的目标、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调整,或降低难度,或设计坡度,或扩大容量,或有所变换。其次,教学目标、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教师对学生的估计,是根据教师的经验而定的,而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会与教师的估计产生偏差,这里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因此,例如,学生的学习生理、心理,学生在知识、信息掌握上的突变,学生思想的起伏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学生扣住既定目标,而应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目标。

第三,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看,不能只是看学生是否达成目标,而是要看促使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因此,教学目标要求的恰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看在教学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达成目标的措施、手段是否恰当,是否有效。而并不只是看教材目标、要求本身是否恰当,没有动态的评价,教学目标,要求就变成了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自然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第四,教学目标要求的恰当,还要看成“这一课”的教学,是否考虑到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更长阶段的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这一课”的教学,既不能无效反复,又要有必要的循环往复,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感情的陶冶,既是要注意有效信息的传递,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教学目标、要求的恰当,还应包括面对全体学生,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这也就是我们有时所说的差异性,因此,教学目标、要求的确定,应当有一定的弹性,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得益。

教学目标、要求的集中,是恰当基础上的深化。语文教学不同于数理化的教学,数理化的目标与目标之间的序列,往往比较清楚,而语文教学的目标与目标之间有时没有清晰的序列,例如,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从大的方面来说,也许有一定的层次,但具体地说,又难以有科学的序列,只能根据学生阅读、写作的内容来确定某一课的情感目标。一节课可以确定的目标可能有很多,怎样来取舍这些目标,就是教师可研究的。要使教学目标能够集中,首先就要研究语文教学目标的大的类前,如,知识能力目标,习惯、方法目标,情感目标等,由于这些目标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兼顾各个方面,所谓的集中,也就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前提下的突出重点。就知识目标而言,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不可能都获得新的知识,既使是获得新的知识,也不是只记住一个概念。

中学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促使学生在“知新温故”和“温故知新”的过程中逐步巩固和提高语文能力。因此,确定教学目标,要处理好学生所学知识的“新”与“旧”的关系,有时候,需要用新知来调动旧知,有时候,需要用旧知来引出新知,有时候,则是旧知的巩固。不管是用哪种方式来说学生学习知识,一堂课应确定一个主要目标,例如,是巩固旧知的目标还是学习新知的目标,不能不分主次地要求学生西瓜芝麻一起得,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堂课要有相对集中的培养和巩固学习习惯、掌握和巩固学习方法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学得一定的知识,而且要使学生知道怎样学习,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的性质、功能又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及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而情感目标的确定又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应在考虑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既有思想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主次分明地确定情感目标,努力使学生的情感健康地发展。

其次要研究的是各类前的目标中,哪堂目标是主要目标,哪些目标是辅助目标。《行动纲领》提出,要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使学生完成基础型课程的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发展与提高。根据这一精神,初中阶段,尤其是6~8年级阶段,应重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掌握,情感目标应融在以上这些目标之中,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规范、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陶冶思想、道德情操,提高思想认识水平,高中阶段则重在提高审美情趣和思想认识水平。当然,即使是初中阶段,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层次的不同,在每一堂课中,也有相对集中的主要目标和辅助目标,这就要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否把握住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是否能相对集中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要问题。

第三要研究的是各堂课之间的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既然相对集中地确定了一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那么,这一目标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怎样的作用。与以往的教学目标、今后的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关系。因此,教学目标、要求的集中,更需要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发展情况,把握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

教学目标、要求的明确是表述问题,而公开则是形式问题,这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这堂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也使学生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当然,明确和公开是根据一般情况提出的。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有明确的目标,也可以有模糊的目标,例如,在陶冶学生情感方面,有时候目标定得模糊一些,反而能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染;在有些情况下目标应该公开,但有些情况下则不必公开,例如,在巩固学生学习习惯时,有时就是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促使学生意识到不足,从而强化某些方面的习惯。因此,依然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教师应清楚地知道明确、公开的情况。

还要说明的是,教学目标、要求的确定,有时并不是教师包揽的,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时让学生自己来确定教学目标、要求,若学生意见不统一,则应让他们展开讨论,从而确定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还要考虑,不仅要使学生有所得,而且要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自然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具体化,这里就不作道理上的进一步阐述。

综上所述,在评价教学目标、要求的时候,固然依旧要顾及明确、集中、恰当、公开这八个字,但就其实质而言,更要注意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即是否注意了教学目标、要求的针对性、有效笥,是否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高速是否关注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自觉地达成目标。

二、对教学内容的再认识 以往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主要看教材中所规定的语文知识是否落实,对课

文的理解是否正确,分析是否到位,教学的容量是否适切。这一些,当然是评价的主要方面。但是,通过前面对教学目标、要求的阐述可知,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教学内容也决不可能是划一的,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重新处理教材,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必要的取舍。

学生到学校来学习语文,当然要遵循必要的规范,要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现在我们在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其实不一定真正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有许多都是汉语语言学的知识,学生并不是首先要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学习语文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语文的基础知识也注重新认识,过多、过细、过繁的语言知识,例如语法知识、文章学知识,尤其是那些知识要领应该大胆舍弃。我们经强调的是语言的运用,而不是让学生去背知识要领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该对教材可涉及的语言知识重新处理,力求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而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有些知识,只要让学生有所了解就够了。教学评价中,对语文知识是否落实,就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来处理语文知识的,怎样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促使学生掌握语言规范,从而较好地运用语言。

从阅读的角度来说,过去注重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具体的操作就是分析课文。课文内容的确要理解,但从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来看,理解课文只是一种手段,要真正使学生有所得,有所悟,必须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并把握语言规律,提高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和思想认识水平,逐步增加文化积淀。因此,对阅读内容的评价,重在教师是怎样处理教材的。一堂课,要清楚地知道,学生重点读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应扩展哪些内容,而不是整堂课都用来熟悉了解课文内容。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扩展阅读“。一堂课只读一篇课文(甚至还不到一篇),实在太低效了,尤其是对初三以是的学生来说,只是让他们分析词义、句义、段义、文章中心,不仅难以使他们有真正的提高,而且老是反复同样的知识,进行同样程序的学习,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就会越来越低,甚至有些讨厌语文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所阅读的课文,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扩展的资料(包括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不同作家相同题材的作品,作者创作时的有关背景资料,与作品内容相关的评论文章等),让学生在理解”这一篇“的同时,涉猎课外地的更多的内容,并引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到更广泛的天地里去进一步接受文化的薰陶,增加文化底蕴。这一点既与教学内容有关,又与教学策略有关。从写作角度来说,过去注重的是作文命题、作文方法和技巧以及针对学生作文的讲评。这些内容,自然是作文教学所需要的,但是,却不是作文教学的“本”。作文方法和技巧以及针对学生作文的讲评。这些内容,自然是作文教学所需要的,但是,却不是作文教材的“本”。作文教学的“本”,应该是通过作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从而对生活有所认识、有所感悟,对周围发生的事有自己的见解,并从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因此,作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让学生很熟悉的人、事、物,抒发他们真实的感情,表达他们观点。仅仅是教师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即时写作,从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说,似乎收效不大,这里牵涉到许多因素,例如命题的合理性、针对性,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作文一般模式对学生思想的限制等等,其中主要的因素还是我们对学生还不十分了解。真正作文的意义,应该是让学生随时写一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促使学生对阅读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并能运用有关资料来辨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使学生清楚地介绍他们所认识的事物,写一些生活所需的内容(如自我介绍、书信、小结、调查报告等)。要有一些必要的写作方法、技巧的指导,但这些指导应该是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并有了一定的写作实践之后的,而不是先学会学生概念、框框,然后让学生按概念、框框来作文。如果学生没有生活的积累,没有对问题的基本认识,怎么能要求学生写出好文章呢?所谓的“皮之不存,主将焉附”很能说明作文教学中生活积累与方法、技巧的关系,若作文讲课,也同样的道理。作文讲课应该是同学生间、师生之间交流的阵地,而不是教师点评作文的场所,应该通过作文讲评,使不生进一步探讨生活问题、思想认识水平问题,当然也可以探讨语言表达是否达意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生活认识的层次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文讲谭所忌讳的是,用文学创作的的要求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立意要高,开掘要深,材料要有新意,语言要生动等要求,对中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高了,只要他们能选取生活中的材料、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并做到语言顺畅、结构完整,就可以说已经不错了,作文水平的高下,有时主要就是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下。因此,对作文教学内容的评价,主要就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是否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是否致力于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是否引发学生对生活中所遇问题的探讨以至争论。

教学容量问题,与教学内容有关,更与教学策略有关,将放到教学策略充分作探讨。

三、关于教学结构

过去我们理解的教学结构,主要指教学流程,即各个环节的设计,环节与

环节之间的衔接,于是就有了五步法、六步法、七步法、八步法等教学结构。其实真正意义的教学结构,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结构。所谓的横向结构法的是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流程、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内容的相互联系,即所确定的教学流程,要兼顾到各项内容;所谓的纵向结构,就是教学环节的相互联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流程。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自然应包括学生的预习、导入、讲解或讨论、作业布置、小结等各个环节,也就是主题的呈现、主题的展开、主题的完成。过去评价教学结构,主要看时间的控制是否恰当、教学计划是否如期完成、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等,这些内容,应当依然是评价的重要方面,但是,光看这些内容似还不足以真正能体现教学结构对于课堂教学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说明。1.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实施是否注意到了学生的实际。

从课程理论来说,有理想课程、所教课程、所学课程等不同的课程意义,教学结构上同样如此,有教师设计的结构和实施的教学结构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一种假设,也就是根据大纲、教材、学生的要求来确定一堂课的教学计划、教学环节作必要的高速这也就是“两种结构”的不同点。不同班级的学生,必然会有所差异的,学生的今日与明日,也会有差异,这一些,前面已作过阐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中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来进行。例如,对一个问题的讨论,有的班级的学生,可能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而有的班级的学生则可能要花一定的时间。教师对教学结构必须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来加以调整,应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完全可以大胆打破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结构,而不要为片面地追求结构的完整,使学生不能充分思考,不能畅所欲言。说得偏激一些,有时候不完整的结构,恰恰是一堂好课,因为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而使学生真正有所得。大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遇到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超出自己构想的情况,优秀的教师往往会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得益,而一般的教师则为完成教学设计的内容而中断学生的思路。因此,对教学结构的评价,重点不在这些课的结构是否完整、完美,而是这堂课的结构是否能随机变化,其依据就是学生的思考、交流是否充分,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否激烈(认知冲突既包括学生相互间的冲突,也包括学生个体的冲突)。2.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推进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推进,按照以往的教学评价,主要是看教学环节是否符

合教材的规定,是否符合学生的承受能力。由于教学目标的变化,因此,必然带来教学结构的变化。前面已经作过阐述,教学目标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时,不能只考虑单一的内容。已故的特级教师徐振维先生曾用比喻的方法对教学环节设计的单一性和综合性作了一定的说明,他认为,某一教学环节只考虑单一的知识或能力,并以此来推进课堂教学,是线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而如果在某一环节的设计只考虑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的综合),并以此来推进课堂教学,是块板式的课堂教学结构。由于徐先生走得太突然,因此,无未能把她的这一教学理论作充分的说明,但是,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徐振维先生是希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推进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所谓的线条式课堂教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分化课堂教学的知识点,由一个一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构成一堂课的教学结构。例如,读一篇小说,把它分解成事件、情节、人物描写、人物性格、主题、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各个知识点,然后“有序”地分析这些知识点,所谓的板块式结构,也就是一个环节的设计,综合考虑上述的诸多知识点,例如,以情节带出人物描写、性格特点、语言特点等,以主题带出作品风格、事件意义、写作特点等,整堂课的教学结构是主次分明地一个板块、一个板块地推进的。且不说这样的比喻是否确切,也不说怎样来构成“板块”,只说教学环节是否考虑到学生的既有知识和既有能力,这一理论就非常有意义。把知识点分解得过细,从表面上看,似乎更能落实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有空得见,摸得着的“得”,但是,语文教学毕竟不是只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而且是使学生产生一定的语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掌握语言规范,陶冶思想感情情操,积淀文化,因此,“支离破碎”式的教学,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知识要领掌握一些条条框框,而不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的内涵,不能使学生获得整体的美感。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推进,必须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学生的既知、未知、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生的情感等,这一些,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实施,不能从单一的知识点出发,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思维学习习惯出发,这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也密切相关。3.教学节奏是否适切。

十几年前,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组就提出了课堂教学结构中的节奏问

题,当时的要求是“快节奏”。课堂教学必须追求“快节奏”,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由于教师对“节奏”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从全市的语文教学来看,“快节奏”的境界并没有达到;有些教师,由于对“快节奏”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环节没有了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读课文,这一环节在大多“公开课”中的都显得不足。所谓的“节奏”,说白了,也就是长短、快慢、轻重的变化。课堂教学的节奏,就是通过教学环节的变化而得以实现的。所谓的“快节奏”,主要是指要主次、轻重分明地推进课堂教学,这里的重点是“分明”。面向21世纪,语文课堂教学依然强调快节奏,它的意义主要在于,不要在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上多化时间,不要老是千遍一律地来组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不断地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新鲜感,要不断地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这里的“亢奋”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其实际意思是“活跃”)。教师在设计教学结构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哪些环节只需点到即可,哪些环节,必须舍得花时间。在实施的过程中,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某一环节所花时间的长短。从节奏的角度来评价课堂教学结构,主要就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否注意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在该花力气的地方花了力气,在不必纠缠的地方简洁处理。

四、关于教学策略

对于教学策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把教学策略看作是教学模式,有人把

教学策略看作是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或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这里所说的教学策略,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从教学方法来说,80年代以来变化最为显著,但其主要变化是一种联式的变化,例如,由教师的讲转变为教师的问,由教师的问转变为学生的问,由教师的答疑转变为学生的讨论等等。这里所要探讨的,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运用课堂的方法、手段,通过正确的途径来促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1.怎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有其不可测的方面,例如,也许学生对这一些课有

兴趣,但对整体的语文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有的学生对某些内容兴趣,对其他内容就不感兴趣。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来说,应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保持这一兴趣。这就要研究怎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

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几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这也不是课堂教学评价中关于教学策略的重要评价依据。

(1)引发学生的新鲜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谓的新鲜感,也就是学生对所接触的学习内容中可能是陌生的,例如,一个故事,一则寓言,一个成语,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就接收大量的信息,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当然,激发学生的新鲜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还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不能游离教学内容旁逸斜出地引出许多的幽默、笑话,因为,引发学生的新鲜感毕竟只是手段,重要的是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内容中中去,同时,也能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扩充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新鲜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并不是只由教师来完成,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先来表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由学生引发的内容,有时更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2)激发学生的期待感,满足他们的期待心理。

先是引发学生的新鲜感是远远不足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新鲜感的产生毕竟是有限的,不能期待每堂课都能引发学生的期待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在分析、把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期待感,满足他们的期待心理。

所谓的激发学生的期待心理,主要是指学生能够通过“既知”来认识“未知”,也就是他们在原有水平和能力上的进一步探索望。以往我们教学,往往是让学生从未知到有知,也就是我们不断地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学得这些新知识。由于我们在引进新知识的时候往往是以“演绎”的方式来呈现的,也就是先出现要领再通过训练来说学生掌握新知,因此,学生便产生不了期待心理。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学生在进入每一堂课堂的学习前,就已经有了相当的知识和能力,他们即使学习新知,也不是由“零”开始的,因此,教学的过程首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已知”,由“已知”引入到“未知”,从而促使他产生探索的欲望。由于每个学生的“既知”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从大多学生的“已知”出发来设计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提问。只有让学生对问题本身感兴趣,才可能产生期待心理。从这一意义出发,无论是教师设计问题还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的情况就十分重要。

所谓的问题情况,既指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一些背景、资料,也指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现象、事件。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结构,确定教学策略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所教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生理及知识水平,提出一些既能结合教材内容又能结合学生生活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根据特定情况来提出问题。从这一意义来说,无论是教师的提问还是学生的质疑,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既知”,而不能想当然地提出一些无多大意义的问题。(3)设置必要的学习障碍,让学生感受到逾越障碍的欢乐。

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心理负担必须减轻,但这并不等于说学生不需要学习压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以必要的压力,而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设置障碍,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学会学生设置学习的障碍,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知。所设置的障碍,不能先从知识出来,还必须引发学生从生活出发来思考问题,要让学生对所提问题有一事实上的思索容量。有时候,障碍的设置还可以以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和巩固学习习惯出发,有时候,则需从审美心理出发。先从知识上来难学生,是毫无意义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4)促使学生不断地高速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当然应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但是,就某阶段来说,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都不是不同的。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既有能力,随时确定自己的阶段目标。

要促使学生不断地高速自己的学习动机,就要指导学生做好几次工作:

①及时梳理知识;②及时归纳学法;③及时高速学习习惯;④不断意识到

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2.有效地指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发展。

《行动纲领》中明确指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是通过“学得”,还

通过“习得”。“习得”途径是多条的,而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对生活的关注,是其中的主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一篇课文、一篇作文的内容,还应有意识地结合学生所知内容。向课外发展。

就课外阅读而言,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引导的。

(1)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课文阅读,自然要紧扣课文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只是让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还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引发对与课文有关内容的阅读,要促使学生养成自学查阅资料的好习惯,还要促使学生涉猎课外广泛的阅读领域。

(2)与学生阅读兴趣有关的资料。

除了要让学生技能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之外,教师还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

教学能力评价内容 篇5

论中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能力训练的形式与内容

一、新时期美术教育的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高速发展,推进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新世纪人才的标准相应也产生变化.为了满足世纪的要求,各种新的、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正在各种学科中逐渐形成和成型.我们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并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

作 者:陈碧君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美与时代(下半月)英文刊名:BEAUTY & TIMES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自我评价 篇6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我们需要用到自我评价的情况非常的多,自我评价是人的自我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你有了解过自我评价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自我评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自我评价1

我现任数学课教师。工作中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学生积极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同时也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班级学习成绩及纪律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工作中,我早来晚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教以来,一直以爱国心,事业心,责任心“三心”为动力,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以良好师德形象和不断钻研科学育人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以不怕苦累的实际行动感召学生,以朴实端庄的人民教师形象教育学生,做到了为人师表,修德修才。教育工作中,我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面对有限的课时,我以改革精神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益。把提高教学效益当作首要任务,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课前精备,是指上课前把功夫下在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有关资料,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上,特别是认真研究怎样“用最节省的时间、最简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并促使学生最快地转化为能力”。

课上精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能力点、思路和规律,激活课堂气氛,教得生动,学得主动,充分发挥课堂潜在功能。课后精练,是指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本着质量高,数量少,内容精,方法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分配,严格控制作业数量。

在管理班级的工作中,积极探索班级管理新路子,所带班级班风纯正,学风较端正。倡导“严谨、求实、启智、育人”的教风,不断加强自身师德,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国家、爱社会、爱他人的时代青年。爱学生如亲人,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更大的支持,对成绩或生活情况较差的有自悲心理的学生予以鼓励和帮助,日常通过班会、团活、升旗、宣传栏等形式开展活动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学生竟选学生干部,树立起自强自立精神。我提出的“抬头做人埋头学习”的要求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教学中我认真的调查研究,虚心向同仁学习,不断吸收别人的经验,以丰富自己,使自己成长进步的速度快,班级管理中我能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气氛,尊重学生个性,具有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具有能激发学生创造渴望的教学艺术。应该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对好质疑、好提“怪”问题、回答问题超越课本的学生,应持热情欢迎的态度。要鼓励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遵循的准则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作真人。注重研究教学规律,精心组织教学,学习是手段,创造才是目的`。在教育学生时我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造就新型人才为目的。全面渗透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理、原则与策略,探索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规律,一是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三是能使学生养成不盲目接受、深入思考、敢于否定、勇于发表见解的优良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育努力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习惯。并常以自己的读书行动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今,我的思路更加开阔,目标更加远大,步伐更加坚实。有决心在初中数学教学及教研中,更加辛勤地耕耘,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更加丰硕的果实,让自己的付出在事业的追求中焕发出光华。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自我评价2

时光飞逝,一学期很快即将过去,回望这半年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感谢学校各领导及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过去半年的工作做一简要评价和总结。

一.工作能力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准确的理解和牢牢的把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课堂走向生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新活力。

2.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3.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了教师的角色转换、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能力。

二.业务学习方面

1.加强理论,经验文章以及纲要的学习。多学习,广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2.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做好记录。

3.观摩校内优秀教师的课程,并认真做好记录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的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取长补短。

4.多专研,做到了认真备好每节课,并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地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在课堂上,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5.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做到了学习总结。并认真的做好反思记录,记录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待提高的部分,及时的改正,使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扬长避短,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以夯实基础。

6.增加了阅读时间,多读书,多记录。在课余,我坚持经常看书、看报,如《青年教师》、《新教育》、《德育报》等杂志和报刊。多采集各方面的信息,不断的填充和弥补自己,提高自己综合文化知识的含金量。为了解教学方面的动态信息,还经常上网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我收获不少,无论是在和学生相处的技巧,还是课堂教学的合理安排上,我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7.提高课件制做技能,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器材,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中。

三.个人素质方面

1.不断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2.亲身实践,按职业道德方向去做,促进自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3.自省自检,注重个人的语言,仪表等方面的规范和端正,并不断的自我反省,更好的履行为人师表的标准。

四、班任工作方面

我对待学生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善于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进行耐心教育。学生不光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因此,我把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

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本人能认真自觉遵守学校、科组的劳动工作纪律,工作勤恳、踏实、认真、严谨、任劳任怨,安心教育,善于教育,乐于教育,一心一意、一丝不苟、工作认真、主动、务实,注意效率,时常加班加点,经常不惜牺牲休息时间辅导学生。

教学能力评价内容 篇7

1、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的教材主要有: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张丛主编《环境评价教程》、环保总局环境保护司编《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和陆壅生主编《环境评价》 (第二版) 等。陆书玉主编的教材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 全书既有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 又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扩展, 并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但缺少工程分析和污染源评价的内容;张丛主编教材现状和影响评价内容较丰富, 且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格式和实例;国家环保局环境保护司和陆壅生主编教材内容覆盖面广、环评和模式计算实例多, 是很好参考资料。我校现在使用的教材以陆书玉主编教材为主, 在参考其它三本教材基础上, 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重点增加了工程分析和污染源评价一章, 同时增加计算实例和案例教学。在教学的同时, 要求学生各环境要素技术导则的学习, 老师必须设计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同时结合案例的教学, 强调学习导则的重要性。由于新的法规和技术导则不断更新或颁布, 要求及时对具体教学内容做相应的更改。

2、课程教学重点及其教学方法

我校环境专业《环境影响评价》课时仅有40学时, 教材内容较多, 不可能也不现实把所有知识点都灌输给学生;同时大学生具有自学能力, 过多且无重点的讲解, 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根据本人的经验, 讲课的内容不是越多越好, 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环评的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就是:教会学生选择正确的标准、确定评价等级、掌握工程分析、在工作程序图的指导下, 正确选用模式进行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对策和建议, 学生在环境专业前期课程中已学过, 本课程不作为重点。下面围绕这几点, 谈谈自己一点教学心得。

2.1 工作程序图

它是章节内容浓缩和也是实际环评和单项环境因素评价的工作步骤, 教学的关键使学生理解工作程序图, 从程序图上知道有哪些工作或步骤要做及其先后顺序与逻辑关系。工作程序中不同工作有先后顺序, 一般不能颠倒, 并且相互有所关联, 前一步工作为下一步工作提供资料, 下一步工作又反馈上一步工作资料准确性和完整性与否。

2.2 评价标准选择与等级确定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课程, 在现状和预测评价中, 分别涉及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选用适用的标准, 根据标准适用范围确定你评价的项目是否包括在内, 若包含再根据标准等级分类具体方法, 判别和确定具体选用几级标准。另外要强调标准的时效性, 让学生多关注相关环保部门网站, 及时了解标准的更替。评价等级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让学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各环境要素等级的判据, 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 从而确定现状调查内容、调查范围和环评深度。

2.3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是分析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因素、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的分析, 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全局的关系, 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所需基础数据[2,3]。在目前教材, 工程分析有的简化影响识别, 有的独立成章节但内容较少, 且过多文字描述, 容易导致学生厌烦心理, 这就导致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识别影响及其性质, 尽量用定量的数据确定源强参数。教材上介绍了三种方法估算源强, 根据环境学生前期课程学习, 布置了一个学生熟悉的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编制调查方案和明确调查内容及目的, 利用排污系数法, 让学生对自己所住的教学楼进行工程分析, 识别影响种类和性质、确定污水与垃圾的源强数据。安排一节课, 请同学在课堂讨论, 教师给予指导和补充, 最终让学生掌握通过工程分析来确定源强方法。通过学生参与, 调动学生积极性, 也深化了教学内容, 强化了方法掌握。

2.4 模式教学

环境影响预测中很多是数学模式来预测环境影响的大小, 这些模式有的往往比较繁琐, 其中大部分分别包含在环境学概论、水污染控制控制和大气污染控制和环境规划等课程中, 教学中常见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 重点放在模式推导, 学生重点则放在记忆这些模式, 而往往都忽略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操作性。我认为模式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如何选择模式和如何确定模式中参数值, 因此教师重点讲解模式应用范围和每个参数的意义及如何确定其值, 让学生学会选则和真正得会用这些模式。

2.5 案例教学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中往往遇到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乏味, 必须结合案例来讲授课程, 学生可以直接知道学习目的性。案例教学要把握以下几点: (1) 案例的选择必须为学生比较熟悉, 如污水处理厂、学生宿舍楼、餐饮业等项目, 学生有所了解才能参与讨论学习; (2) 挑选一份完整、质量好环评报告书的电子版, 发给学生, 在每一章讲授结束, 根据课程与报告书的内容, 设计一系列问题, 布置相应报告书章节要求学生阅读, 准备问题答案; (3) 在下次课时, 要求同学回答上次的问题,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 给予补充和纠正, 所有问题回答结束后, 老师要阐述这些问题的用意和总结本章涉及环评工作重点与方法; (4) 结合课程教学实习要求, 提供与所讲案例相同类型项目的基本资料, 要求学生模仿案例, 编制刚刚上过内容相应的环评章节;为了减少抄袭, 在提供资料的基本数据时, 有意使不同学生的原始数据不同, 我的做法是原始数据结合学生的学号, 例如需要根据人口估算污水产生量, 我设置的人口20000+1000n (n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 。

总之,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短短的几十个学时, 让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必须根据课时、学生前期课程基础,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重点, 注重教学方法、结合实例与案例的教学和技术导则的课后阅读等方法, 才能让学生掌握环评的方法。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安徽农业大学环境专业必修课, 它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型课程。文章根据教学经历和经验, 探讨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强调了工程分析、模式和案例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有限时间掌握环评的方法。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方法

参考文献

[1]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1:6-7.

[2]陆壅森主编.环境响评价 (第二版)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363-364.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能力 篇8

【关键词】积极性 ; 学习能力 ;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23-01

选择合理教学模式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提升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模式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实践性教学来提升学生自主創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一、着重教学引领,明确教学目标

(一)强化引领作用

学校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的知识教育完全是按照教学规划上的特定模式来逐步进行的,从小的一篇课文、一道数学题,到大方面的人生目标、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生观、世界观等等,某些学校为了片面地追求考试成绩而进行课堂教育,完全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领,通过完善教学模式来讲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再通过不同途径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提高。

(二)结合实际教学

在学校课堂上,老师对书本知识的教学往往是将知识点提取出来,采用某种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比较差,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缺乏这方面的工作必然导致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互脱节,出现教学过程中的不协调。在实际教学中,要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明确的目标,将培养学生的知识、情感和人生观三者有效结合在一起,一个人如果仅仅有知识,而缺乏相应的情感和价值观,那么必然会误入歧途,只有将三者有机统一在一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方法、知识和技能做好,同时通过教学这个媒介,来达成对学习情感和态度的映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一)完善教学方法

在现代的素质教育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重要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在这个前提下不断完善对教学方法的探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一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探究”模式的作用,比如,在小学数学的运算教学中,要在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课堂会计计算竞赛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实践教育

教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知道学生生活实践的,学校在课堂之外要注意课外教学,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学生参与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得全面发展。要在这些活动中,增加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契合点,将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对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实践知识和个人能力素质的双丰收。

(三)开拓学生视野

现在社会中多媒体技术尤为重要,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缺少这方面知识,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既能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学生的能够记住大约50%的书本知识,12%的听见和看见的知识,70%的实际谈话内容,从这个角度可以证明,多媒体技术更适合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方面的知识,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能力培养

(一)深度挖掘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教师的主体参考,许多教师对教材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教材只是自己教学过程的一个辅助材料,具体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操作,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这种想法是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教材为基础,对教材进行足够深度的挖掘,如果对教材本身的挖掘深度不够,而盲目地去追求外在拓展,是舍本逐末的体现。

(二)广泛拓展教材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拓展教材,在进行深度理解和挖掘的前提下,对教材按照一定规律进行重组,对教材里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拓展,在适度的范围内引入新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这实际上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变革,旨在通过教材挖掘和深入拓展来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改革,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将广泛拓展自然科学发展史的一些例子和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将历史上的大科学家成功的经历和社会中数学的应用讲授给学生,然后将话题引回到数学教育上,数学本身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技能,任何自然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在学生进行深度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快的理解数学这门学科,学习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进行板块规划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的同时,要在对教材深度挖掘的基础上,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有效拆分,按照更加科学的规律进行组合,在其中加入新的元素,形成新的教学板块。这种教学板块是教师在教材基础上进行加工的,体现着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理解,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买东西的事件,将小学数学中的算法和运用阐述出来,在买卖东西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店主找钱出错的时候,数学教师要结合这个问题,着重讲解店主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心不在焉,进而引申到数学计算中,一些学生往往也会由于心不在焉、马虎等情况产生计算错误。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出现马虎的原因,提升数学计算题的准确率,还可以通过买卖中将诚信的原则教给他们,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但是若是单单从知识的角度来理解教育教学活动,就进入了误区,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知识三个方面入手,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才是教育发展的长远之道。

参考文献

[1]曲文婕.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次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3:63-65.

上一篇:现场安全检查奖励范文下一篇:“青少年精神心理卫生实施计划方案”卫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