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青少年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迷失的青少年(共11篇)

迷失的青少年 篇1

(新岭社区禁毒组稿)

父母的离异,代表一个家庭的破碎,但却导致一个15岁的青少年走向迷途。对爱的缺失,她优异的成绩一落千丈,同学异样的眼光,她辍学离家出走,交友不慎,落到坐台维持生计。最后,为了筹备毒资,竟伙同毒友骗取好友家的房产证拿到黑市作抵押,导致锒铛入狱。

张玥,家住卫城,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从小同外公外婆生活,很难与父母在一起,因此她比同龄人更渴望父母的关爱,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周末能够回家,享受一下家的温暖。然而,在张玥刚上初三的那年,无意中听到外公和外婆的谈话,父母离婚了。这对于渴望父母关爱的张玥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她感觉天整个都塌了下来。本来隔代教育就存在着一道无形的鸿沟,处在叛逆期的张玥,成绩一落千丈,同学异样的眼光,让她喘不过气来,每天逃学和班上的问题学生玩,逐渐学会了抽烟喝酒,脾气变得相当暴躁。最终,三个月后她与另外两个问题学生辍学离家出走。

离家出走的日子,并不像张玥想象中的那样美好,从家中悄悄带走的钱,没有几天就被挥霍一空。为了维持生计,那两个问题学生把她带到了平坝的一家夜场,在那里她开始走向了迷失的深渊。白天睡觉,晚上坐台,整晚面对昏暗的灯光和形形色色的人群,她的心失落了、盲目了,由于好奇和问题同学的鼓动,慢慢的她沾上了毒瘾。

毒瘾的发作使她变得六亲不认,变得没有了人性,几个月前懂事善良的人已经不复存在。没有过多久,鼻吸已经不能满足毒瘾的发作,张玥开始注射静脉,高昂的毒资,仅靠坐台和三陪已经不能负担。为了筹集毒资,它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把黑手伸到自己的亲朋好友。这一次,她伙同那两个问题学生回到卫城,用计花言巧语的骗得好友肖某的信任,把肖某家中的房产证偷出来拿到平坝,向非法借贷的高利贷抵押,得到的金钱全部被她们拿来吸毒。

事发后半年,肖某的父母因生意上资金周转不灵,需要拿房产证到银行抵押贷款,把家中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有找到房产证,询问下才得知事情的经过。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肖某的父母报了警。

在看守所中,当张玥的父母得知,因为给孩子的关爱较少,和孩子缺乏沟通,致使她走向了一条不归路,心痛和悔恨的泪水流满了脸颊。而张玥经过这近两年的非人经历,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静下来的日子,她对自己所犯的罪流下了忏悔的泪,父母离开看守所时,她请父母向好友带了一句话:“如果时间能够倒退,我希望从头再来,对不起!”

留守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当今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尽管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和

学校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仍是最主要的原因。许多青少年的父母多年在外,无法与孩子朝夕相伴,也不能及时对子女表达关爱,久而久之,这些儿童丧失了基本的心理归属和依恋感,变得孤单、敏感、自卑,内心充满无奈和惆怅,情感也变得冷漠。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之类的浅层关怀,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农村中小学校仍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根本不关注留守儿童的情绪与情感变化,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灵“营养不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型毒品同样呈快速增长态势。随着禁毒部门重点加大查控力度和易涉毒场所的管控力度,挤压了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生存空间,涉毒人群从原来的娱乐场所向宾馆、租房、私人住宅等隐蔽性场所转移同时也逐步向农村转移。公安部门在查处吸毒案件时,发现部分吸毒群体有向农村发展并影响留守青少年的现象。偏远农村留守青少年进行吸毒等违法活动社会关注度低,发现、打击、预防难度较大,需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农村禁毒宣传预防和打击力度。

青少年吸毒的特点大多是均为留守青少年,均无正当职业;缺乏家庭教育,农村家长忙于自己挣钱、打工,忽视了子女教育,加上自身对毒品知识了解甚少,即使看见毒品和吸食毒品的工具也未必认识,使得自己孩子在吸食毒品根本

不知情;传染性强,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各类文化活动相对缺乏,青少年主要以聚集在一起自娱自乐为主,加上教育不到位、好奇心强,只要同伴中有一人吸毒,就很容易受到“传染”;社会危害性大,涉毒人员因均无固定职业,无资金来源,吸毒后一旦失去控制,很容易引发盗、抢、骗等其他社会治安问题。

迷失的青少年 篇2

历史的“家园”

本文所关注的住宅生活品质, 并不是指住房的实际面积、地理位置、材料构造等直接关乎住宅价值的硬性指标, 而是试图从住宅的规划建筑形式角度来考察其对于人们生活模式的影响和改变。要探寻这种关系, 我们不妨从历史中汲取营养。

住宅是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一建筑。在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中, 住区环境的最高境界可以浓缩为两个字——“家园”。

“家”。在传统的住宅建筑中, “家”的概念不仅指的的单一的“家庭”, 它更多的体现为“家族”、“宗族”。住宅的规划布局所反映的是“小家庭”与“大家族”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十分看重这个字的。在几千年的自然选择中, 老祖宗们所最终选择的建筑都强烈的包含了这个概念。

从安徽到山西, 中华大地上的许多古村古镇的规划都秉承了这种“大家”与“小家”的关系, “家”的建筑表象中包含了许多尊卑、伦理道德关系及家族秩序。

千百年来, “家”的建筑物质表象很好的与“家”的本质紧密结合。无数的家族、家庭依靠这种建筑形式凝聚在一起, 历经千年。

“园”。“园”是人们对于住宅生活品质的进一步要求, 它所体现的绝不仅仅是人们对于户外生活的理想追求;也不仅仅是对自然山水的一种形式模仿;更不仅是出于人们对于花木园艺的天然喜爱。它所体现的, 最终还是人们对于公共生活的需求, 一种对于公共交往的本质追求。

传统的住宅

在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住宅文化遗产中, 许多“家”和“园”本来就是天然联系的。

福建土楼

福建的土楼体现的是一种大家族的关系。先人们巧用建筑的布局促进家族间的交流:首先, 圆形向心型的布局形式极大的促进了组团内住户的目光接触及心理感受, 一种家的聚合性由此强化。其次, 中心的广场及祠堂是这个大“家”中的“客厅”。如果说土楼外的田野、村道是一级公共空间的话, 这种空间则属于这个大家庭的“二级公共”空间。它尺度宜人——一般直径不超过25米。在这一尺度内, 人们可以观察到对方的喜怒哀乐, 产生最自然的交流。许多中世纪的欧洲小镇的中心广场也是一样。人们在这种尺度的广场中进行交流, 自然的形成了一个空间上的交往圈, 继而产生一个固定的社会圈, 将这种空间用于住宅内部, 无疑强化了住宅中“家园”的概念。

土楼各层的环道, 即是大家庭的“三级公共”空间。往往同住一层楼的家庭成员关系又更进一步, 所以这种“三级公共”空间私密性更强, 人们的生活态度及交往方式也就更轻松随意。这一层次的沟通环道进一步联系了大家族内小家庭或小群体的联系, 使人们的各层次交往在空间上也变得层次丰富起来。

四合院

四合院是汉族大家庭住宅的典型代表。它依靠建筑布局形成天然界面与外界隔绝, 形成“家”, 中央又天然的留有“园”。家族中的长幼尊卑按序居于正房偏室, 体现了家中的伦理关系。

前院空间体现的是四合院内部公共空间与外部公共空间的过渡。而中庭空间则是四合院大家庭的交流之园。这种过渡与聚合的空间关系也更加明确了“家园”的概念。促进了这种大家庭内部成员的归属感及集体感。

北京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 许多人被迫从四合院住进现代化的住宅, 但是大部分人至今还怀念着四合院的美好时光。这就是正确的空间关系产生的巨大魅力。

胡同、石库门

胡同、石库门都是城市化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城市住宅的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这种住宅建筑不再是大家庭式的, 取而代之的是细胞式的小家庭住宅。这和我们现在的新式住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回忆儿时七八十年代的时光, 上学穿行于胡同之间, 隔壁打呼噜的声音清晰可闻, 胡同口坐着乐呵呵的大爷、老太, 谁家煎的带鱼飘香邻里……这些场面至今回忆起来依然亲切甜蜜。

“胡同”与“洋房”, 同样是细胞式的家庭结构, 为何在邻里交往之间差异如此明显?最本质的原因是街道尺度及建筑高度的不同。

老式的胡同, 巷道宽度不会超过3米, 不通机动车。当人们在这种尺度下通过,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关系就被迫的更为接近, 随之更多的细节被感知, 这些感知的细节促进了人们的交流。毫无疑问, 这种交流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益于社区、家园概念的形成, 有益于人们归属感及认同感的形成。同时, 亲切的尺度也使胡同的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人们的任何行为都暴露在周围人群的视野下虽然使行人们失去了自我空间, 但确实能够减少犯罪率, 增加人们心理安全感。

建筑的高度更是阻碍人们交往的绝对条件。上下户之间的交往往往比传统邻里间的交往要疏远的多。然而, 现代城市住宅的发展趋势却是向上发展, 向高层要空间, 尽量压缩住区的占地面积而提高住区的绝对面积。于是, 我们的胡同生活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电梯生活及高层建筑下产生的巨大而恶劣的小区外部环境。

“家园”的迷失

反观当今住宅, “家园”的概念正逐渐迷失。许多现代住宅由于多种原因存在着各种弊病:首先, 过分强调“交通通达性”, 忽略了“交通舒适性”。许多小区主干道越做越宽, 机动交通及未来的机动停车扩容性占据了主导权, 而人们对于小区内道路的舒适性及安全性感受往往容易被忽视。于是, 原来绿树成荫的迷人小径通通变成了宽阔的机动车道。车道隔绝了生态, 也隔绝了交流。其次, 消防安全等指标是设计师关注的头等大事。为了方案报批的顺利通过, 急功近利的设计师们很少会关注如何在满足消防安全的同时创造足够合理的宅间空间。而是将宽阔的道路, 极大的硬质铺装等都简单粗暴的强加于住区建筑周边。安全足够了, 但是居住的交往空间与邻里感被这种规划破坏殆尽。

由于有明确的规定, 那些涉及住宅建筑的硬性指标如楼间距、建筑密度等被极大的重视, 但是关系到住区邻里生活关系的那些交往空间, 多层次空间被极大的忽视。很多开放商的理念就是, 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 在最小的区域内安排最多的住房面积。

小区停车位的设置也存在许多问题:老式小区由于没有足够车位, 汽车直接占据了小区内所有的硬质场地。而新式小区, 车库往往集中于地下停车, 住户开车到车库, 直接电梯上楼, 这一过程缺乏交流, 小区再生动的庭院环境也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寻找与回归

“住”的舒适性其实很多时候和面积、层高等无关, 更和建筑的外立面或者广场环境的几何布局美观程度无关, 住区环境回归本质还是需要寻找“家园”的感觉。

迷失的青少年 篇3

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关注青少年网络迷失现状,依据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特点,从提供游戏的网站、网络游戏开发和运作流程分析问题,建构了网络迷失防控软件评估体系,对部分防迷失软件进行了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迷失防控软件开发模型。

关键词:网络迷失;防控策略;开发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4-0063-04

一、概念界定

青少年网络问题出现的归因有多种理论解释,但是都有其局限性,比如Young 的 ACE模型和 Davis 的认知-行为模型是从网络的物理特性和人的认知特点来解释网络问题的原因,国内的众多学者也通过研究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社会因素、教育体制等作为问题产生的主要诱因。这些研究忽视了网络本身的技术因素,网络游戏、网站的开发运营结果与网络防控软件的开发应用效果,在相同技术资源环境下的差距与不平衡,就说明了问题的存在。

对于青少年因为网络因素所导致的种种问题,存在各种界定,研究较为深入的是关于网络成瘾和网络沉迷的概念。因常见的“上网成瘾”、“互联网瘾”和“因特网中毒”等与精神病学中网络沉迷的症状相似,很多学者将它们归为网络沉迷。这种定义代表了大多数研究者的基本思想。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Kimberly Young)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制定了网瘾评判标准,也有了相关的网络成瘾综合症(IAD)的测评诊治方法。

在此概念的基础上,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于2005年11月正式公布的我国第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3%。在网络成瘾和网络沉迷的概念背景下,网络用户就自然归类为网络的健康使用者、存在问题的使用者和病态使用者,这种观点忽略了青少年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时,网络所提供的产品本身因商业特点而存在的诱因,忽略了青少年网络用户因缺乏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手段而产生的无助。在网络这个完全自由选择的世界中,青少年群体由于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目的自控性的不成熟,面对网络环境的诱惑,教育力量的缺失、现实社会规则的失效,从未有过完全自由的青少年得到了网络中完全自主地选择权利,因而导致的种种问题,如果最初被打上病态或趋于病态的标记,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将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通过对青少年网络使用中常见问题的归类,我们将青少年在网络游戏时的沉迷、在网络信息筛选时的迷茫、在网络文化影响时的盲从等现象,称为青少年网络迷失。

二、网络迷失现状分析

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1月发布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和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2007年1月发布的《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我们采集了以下数据:

1.上网人群年龄分布(如表1)

2.上网人群性别分布

男性占58.8%,女性占41.2%。

3.上网人群上网地点分布(如表2)

4.上网人群职业分布(如表3)

5.网民通常上网的时间段分布(如表4)

由上述统计数据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1)家庭计算机使用管理是解决网络迷失发生的主要方向;

(2)网络活动的活跃程度是有时段性的;

(3)对网络游戏和聊天交友的控制是我们基于技术角度研究的基础项目。

三、网络游戏开发运作流程的解析

青少年网络迷失产生的主体因素是通过商业化运营的网站、网络游戏等网络产品,一个产业能吸引精明商家大笔投入的缘由,不外乎超额利润的回报和快速膨胀的发展两种,网络游戏产业具备这种朝阳产业的特征。根据中国游戏工作委员会与IDC国际数据公司联合《2006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游戏玩家2006年达到了3112万,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65.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3.5%,并同时为相关行业带来直接收入达333.2亿元,其中为电信行业带来直接收入210.5亿元,为IT行业带来直接收入达83.3亿元,为出版和媒体行业带来直接收入39.4亿元。如此丰厚的回报导致大量的商业投资趋之若鹜,也导致趋于资本化运营的国家控制的电信、出版行业对某些越轨行为保持沉默,商业资本的唯一特性就是追求商业回报,因此不论怎么包装,网络游戏、商业网站的开发运作的核心目标就是以最合理有效的形态赚取最大的利润,所有环节都会围绕其核心目标展开。

我们以引发青少年网络迷失最为明显的主体——网络游戏的开发运作为例分析其开发运作流程。综合网络游戏的开发运营流程的分析可以明显表明:网络游戏的开发运营商是以商业利润的最大回报为目的的,以雄厚的资本为支撑,利用专业的精英团队进行严密的运作,在整个网络游戏的开发运营流程中精准把握着客户对象的心理需求,对青少年群体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性。

四、筛选评测现有的国内外防控软件

1.筛选

对于目前的网络防控软件筛选,按照华军软件、天空软件、太平洋电脑网、中关村在线四个较为主流的下载站点的下载次数统计排名进行,并兼顾技术的独特性,通过筛选,在40余款防控过滤软件中筛选出了网络爸爸、e软家长助手等十款软件进行安装测试。

2.测试项目设定

对于软件的评测在这里借鉴了学习网站和多媒体教学软件(CAI)的评价方式,结合软件的评价模型将防控软件的测试分为四个纬度,并将一些特有的、不易量化评价的内容追加到实测感受中,这样就共有五个方面,它们是:基本信息描述、基本功能描述、基本技术信息描述、教育信息和实测感受。

3.测试环境

以常见的家庭计算机使用环境为标准,测试时间:一般一个软件为三天到一周。

4.测试结果

(1)基本信息统计(如表5)。

(2)软件功能与技术信息统计表(如表6)。

(3)基本教育信息(如表7)。

5.通过对国内外防控软件的研究评测得出以下结论

(1)国内防控软件核心技术同质化严重,基本的防控技术都是以过滤为核心的;

(2)教育策略应用缺失,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

(3)部分软件对防火墙、杀毒软件有排斥影响,不利于普通用户的使用问题都反映了技术的不成熟;

(4)防控软件免费使用时间越来越短,免费产品越来越少,表明防控产品逐步商业化的趋势;

(5)国内防控软件的定位用户群主要面对教育机构和家长,但宣传途径和手段单一,影响了家长中的知识弱势群体的选择;

(6)随着微软、Surf-Control等大公司的介入,防控软、硬件可能会在2~3年之内完成市场整合,并有行业龙头推出潜在的垄断性标准。

五、防控软件开发模型

通过对青少年网络迷失现象的分析,对网络游戏开发运作流程的解析,对现有网络防控软件的测评,结合青少年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借鉴网络游戏开发运作流程中成功的经验,提出防控软件开发模型,如图1所示。

第一,要针对问题分析细化,引入教育策略,促进教育策略与技术策略的整合;第二,要借鉴网络游戏的开发流程,深化市场分析,准确把握客户群体定位;第三,正视网络诱惑,利用合理的手段进行引导、适当的方式进行激励;第四,拓展技术延伸,充分发挥新技术在防控产品中的作用;第五,加大市场宣传,对青少年防控软件要在政策引导下以特殊商品的定位开发、运作、营销、推广。

网络防控软件开发模型依托网络游戏开发流程改进而来,从实际运作的角度来说,有着网络游戏成功运作的经验,并且在网络游戏开发中已经有引入第三方市场咨询、市场营销、心理学研究的案例,因此存在技术、教育策略融合的可操作性。作为逐步膨胀的有潜力市场,运用市场运作理念来推广防控产品是有利于商业机构和社会发展的双赢模式。

六、结论

青少年网络迷失给青少年成长带来巨大的伤害,而造成青少年网络迷失的重要诱因之一,就是网络中的网络产品的商业运作手段,分析数据表明,合理的网络迷失防控策略也是多数青少年自身的需求,因此,改变目前的防控产品主要以过滤技术为核心,缺乏多样化手段、教育策略、市场运作机制的现状,引入新的思路,是减少青少年网络迷失现象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doc/2007/1/23/113530.doc.

[2]王芳.体验网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3]Richard Rouse Ⅲ,尤晓东译.游戏设计——原理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10.

[4](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6.

[5]祝智庭,邓鹏.娱教技术:教育技术的新领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5,(5):11-14.

[6]王满华.CAI课件评价的关键[J].中国电化教育,2003,(2):58-60.

迷失的家园诗歌 篇4

随着南下的列车,翻山越岭,远离那个属于你我的家园。

听着列车上叽叽喳喳的声音,迷茫的看着窗外逝去的光景。

往日的欢声笑语,往日明媚的阳光都远去,远远的遗失在急速飞驰的列车之后。

回头望去,能捡到的只是列车与轨道的亲吻,发出的阵阵轰鸣声。

曾经阳光温暖,曾经窃窃私语的时光,我静静的幻想着,那时我们谈理想,想未来,还有明天的你我。

哪里春天温暖,哪里花香沁鼻。

那时我们尽情的畅谈,欢快的跳跃。

在一个阳光的午后,一阵秋风经过,紧接着它的许多同伴都来了。

往日这个叫时光朋友来到我们身边,然而她没有了往日的温柔与和善。

她让我们失去了容颜,打破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也使我们原本欢乐的家园失去了原有的笑声,从此,我们孤零零的飘着,飘着,当西下的夕阳照耀我身体的时候,我在她温暖的怀抱中睡着了。

迷失的羔羊 篇5

一切处于不安中。

毁灭

厄运女神厌倦了在一个地方长驻的滋味,她拉着文明之车缓缓前进。后轮碾过一个文明,前轮又开创了新的纪元,周而复始。当守望者的距离归零时,一切就会停止。

迷失的羔羊

现实中,也许有一天,楼会一层层高了,草会一天天少了,油烟和紧张会在城市上空翻滚。想想,还是喜欢矮层的民房,宽阔的草地,炊烟缭绕的熟悉味道。

什么叫停止?人类对它已太过疏远。

可能N天后,人们会迷失在自己的欲望中,再也找不到解脱。疯狂、暴燥、像一只羔羊看到屠夫的刀后,所能做的一切反应。

“从无中来,为何不能回到无中去呢?”人类会在犯错时乞求。

“愚蠢的家伙”,上帝总是会这样回答。

后记

迷失的自我 篇6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我想他辞官归乡的时候,是怀着一种坦然的心情,他不愿为了五斗米而对上级阿谀奉承。于是,他最终选择了离开。离开了那尔虞我诈的官场,离开了那迷失自我的社会,手把篱锄,去过那宁静的田园的生活,坚持自我,或许他从此就不得不辛苦劳作,或许他依旧是家徒四壁,短袖穿结,飘屡空,可是他的心却是安然的,多少人为他的超然的心境而折服啊!

而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是糊着面具生活。

中国第一大贪官和坤,就是这样的人。

乾隆年间,他就是凭着他的谄媚而获得乾隆的亲睐,由于官职越变越大,他也就将面具糊得越来越好。说话也越来越有技巧。巧舌如簧的他,获得了极大的权势和财富,可是却迷失了自我。他将真正的自我隐藏起来,获上另一副更易获得利益的面具。在官场中得意的他,却在人生中失意,因为高处不胜寒,他为了力死维持自己的权势和财富,又不得不猜疑,算计。

坐拥权势财富的感觉如何?哼,最终还不是连一句心里话也不敢讲,连讲一句心里的人也没有吗?

可现代的人并未真正理解和坤的痛楚,他们也开始追名逐利,将名利看成了人生的全部。他们也迷失了自我,沉醉于过眼云烟之中。他们频频地换着各种各样的面具来伪装自己,他们费尽心机,强颜欢笑,极力讨好别人,又帮别人打压其他人,从而获得升迁的机会或更多的选票或更多的关注或更多的利益。

可脱下伪装的面具,一个赤裸裸的心是多么疲惫啊!心是累了可面具还是戴着,因为欲望,在这醉生梦死的欲望中,他们迷失了自我,为欲望而四处奔命。

这是现在社会的常态,谁都懂可是谁又装做不懂。

还是敬仰陶潜,即使粗茶淡饭,也能品出别有的情趣。

我们需要一种心境,淡然。

地标追逐热中的迷失 篇7

建筑学家梁思成说, “建筑是文化的表现”, 作为文化建筑它应该有记忆, 有传承性, 作为艺术来讲, 它应该有欣赏性, 有美感。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的灵魂, 它们用不同的风格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美丽,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 建筑还有着更高的境界: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招牌, 判断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下, 那就看看它的建筑。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城市追求的是“日新月异”, 甚至是“翻天覆地”。一个叫“金家岭”的地方, 转眼间成了金融中心, 一个百年老店, 突然间成了CBD。现代化的冲动, 正带动着城市发出一阵阵痉挛, 它或粗犷霸道, 或奇形怪状, 毫不犹豫地取代你心中存活了多年的城市坐标。如今, “地标”正在被泛滥, 被异化:一个商业项目还在设计规划阶段, 就迫不及待地号称自己是“地标”;一个乏善可陈的楼盘, 但照样打出“地标”旗号;大街上, 随处可见“地标”的广告语, 碎片一样充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地标作为一座城市精神气质的载体, 往往给人们带来清晰的城市记忆和无比震撼的存在。城市高耸的地标, 展现着它的现代化, 而具有历史意味的文化古迹, 折射的是城市的过往。那么, 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又从哪里来?

一位网友说, “城市名片越来越多, 城市却离你越来越远——在这个经纬不断扩张的城市, 你沦丧了内心的城市坐标:那个还来不及命名的城市新坐标, 没有你的成长记忆, 不曾是你的约会地点, 你甚至未经批准不能进入;它如此庞大, 以致你仰起头只能看到局部, 你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眩晕。”

“地标一浪接一浪, 前浪死在高度上。”而与生活有过交集、与心灵有过共鸣的地标, 在离我们远去。有些地标成了财富的象征和炫耀的手段——高度比功能重要, 造价比名气重要, 形式比需求重要, 建筑师名头比建筑本身重要, 这难道就构成了城市地标?

迷失的内衣 篇8

就连宝言身下这个位子也是第一次和夏余年约会时就固定下来的,靠窗,低头可见街上的行人匆匆,桌子背部有一处轻微的凸痕,今晚的背景音乐是《水边的阿狄丽娜》,和五年前一模一样,一刹那见,宝言有强烈的错觉,原来一切都是梦境,时光并未走远?

然而她很快觉醒,长发盘起,钻石闪亮,裙角轻扬……叶宝言依然年轻貌美,却已不再是当年白衣青裙的女学生。宝言的父母早年离异,她跟着多病的母亲,小小年纪就已经倍尝艰辛,她是聪明人,知道年轻的资本稍纵即逝,挥霍是一种冒险,因为一旦步履踏错。很容易便学会沉沦。在大学里,在公司里,她永远是最勤奋的那一个。如今,她已经不再为买不起原版书和进口CD而伤心,只发愁出门要穿爱马仕还是香奈尔。

五年前遇到夏,他长她六岁,当时还是个小小的主管,办公室恋情最为尴尬,两个人谨慎小心,在公司里以礼相待,看起来只比陌生人亲近那么一点点,这番隐忍,反倒令爱情越加缠绵,甜蜜狂乱。

只是最近一年,他开始失约,有时答非所问,心不在焉,宝言过生日,他送上一套鲜红的内衣,触目惊心,妖娆耀眼,噫,他居然忘记,宝言从来只穿白色内衣。

八点钟,夏余年推门近来,俯身轻吻宝言的脸颊:“让你久等了——今天喝点儿酒,庆祝我升职吧!我终于如愿以偿坐到经理的宝座了,真累啊!”

宝言举起酒杯,透着琥珀色的液体,夏余年的脸有些变形,他在说话,以他的资力早该升了,若不是小人作怪,哪里会等到今天?又说董事会对他的新企划不够热衷,投资方吝啬又强硬,新来的秘书腼腆又迟钝……宝言边听边想,这一切,又与我何干?

餐桌上的气氛突然变得奇怪,仿佛悬着一只薄薄的气球,轻轻一碰就会爆裂。

一个月后,夏余年打来电话:“宝言,今晚,我不能去你那里了。”

“我知道,你的结婚纪念日嘛。”

“我怕她闹,我会头疼,这是给你的礼物,下周一定抽时间好好陪你。”回家的时候突然下起雨来,满街的灯光迷离,好像小姑娘的眼泪,低头看那一只修长的礼品盒,玫瑰花纹散发暗红的光泽,手链、表还是别的什么?宝言拿起它,用力地抛出车窗外。

五年时间,她就是他的家外之家,和母亲闹别扭了,和妻子吵架了,工作不顺心了,没有合适的领带搭配新衬衣了,手机过时了,家里的小狗生病了,他第一个来找她。而她呢,冷了,累了,孤独了,害怕了,流泪了,只好对着镜子发呆,因为她一开口,夏余年总会说:“宝言,你最乖了,不要像她一样烦我……”

20岁的时候,宝言以为拥有爱情就拥有了全世界,为某个男人倾尽一生,到最后念着情郎的名字死去。

到了25岁,宝言发现爱情原来有名无实,她宁愿要一份柴米油盐的琐碎幸福,要一间放满了毛绒玩具的温暖屋子,要一纸写着她的名字的婚书。这些东西,夏余年统统不能给她,现在不能,以后也不能。因为他从来不说“我爱你”,他说得最多的是“我要你”。

其实一年前就想分手了,不晓得为什么一直没说出口,怪不得天底下有那么多整日横眉冷对,依然相伴走完了一生,所有的感情最终都要变成习惯,不论是夫妻情还是偷情。但是这一次,宝言硬起心肠,换了手机号、重新申请了邮箱、辞了职、搬了家、她下定决心要把夏余年从生活里彻底删除,她的青春已经走到了尾声,她不想看到空落的舞台上,最后剩余的只是一个自己,她不想自己看这场沦落的闹剧,最后有多么荒凉。

新居在城市的另一端,宝言害怕孤独,千挑万选,找了沈西敏合住。

为什么选择沈西敏做室友?因为她年轻、美丽、爱干净、付得起房租,因为她和自己同月同日生,最重要是因为她有一种天地奈我何的快乐,宝言自己无法快乐,只得从旁欣赏别人的快乐。

西敏比宝言小四岁,已经有代沟,一天到晚穿着铁皮一样的牛仔裤,紧紧绷着她漂亮的臀部;喜欢放肆地大笑,露出亮晶晶的牙齿;迷恋红色,内衣内裤脚指甲手指甲都是红彤彤的;讨厌《红楼梦》,《蜡笔小新》倒是看得津津有味;热爱裸睡,半夜一丝不挂到厨房拿啤酒;宝言发觉爱须从“眼色暗相勾,秋波横欲流”开始,西敏则认为,即使芙蓉帐暖,共度春宵,也不见得要有爱情。

有一天宝言闲来无事,宝言在阳台上整理一些东西,无意间翻出了一个礼品盒,原来是那件红色内衣,跟夏余年有关的东西已经全部丢掉了,不知道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个,可能因为颜色不合,从来不曾穿过,潜意识里觉得这内衣本来就不是自己的,如同那段感情,不管坚持到底还是抽身而退,终究是一场空。

正在抚今追昔、感叹不已,突然有人在她肩头轻轻一拍,宝言急忙收住思绪,回首一看,却是沈西敏。

西敏歪着头笑嘻嘻地问:“宝言姐,大太阳下发什么呆呀?”突然看见宝言手里的内衣,欢呼道:“CHANTELLE的,我最爱这个牌子!我最爱这个颜色!”

宝言笑笑:“我只穿白色的,从来没有穿过!”

西敏跳起来:“我有件白色的,也从来没有穿过!”

西敏把那件内衣拿来给她看,果然清丽淡雅,正好宝言的口味,于是,西敏拉住宝言撒娇,“宝言姐,我好中意这件红色的,你肯不肯跟我换?或者,我向你买?”

宝言说:“你喜欢就拿去,换什么、又买什么!”

西敏欢呼雀跃,往宝言脸上一吻,拿着那红色内衣跑回房去,然后把白的留下了。她实在不习惯穿人家的内衣。虽然还是簇新的,大不了就这么搁着吧!

经过此番的交换内衣事件,两个人似乎比以前更加亲密,女人和女人之间,很容易就能建立起友谊。一起逛两回街,说几次悄悄话,就能成为推心置腹的闺中密友。西敏的罗曼史需要从十一岁开始讲起,追求者的数目逐年增长。从青梅竹马的邻家哥哥到中年的数学老师,从马路上的惊鸿一瞥的陌生男子到中文系风流倜傥的教授。西敏的魅力大小通吃,无人可挡。最致命的是她对任何男人都是一副懒洋洋的模样,来之不喜,去亦无妨。这种态度令每一个爱慕者都七上八下,患得患失。像一群水中捞月的猴子明明近在咫尺,伸手去碰,却唯有波光乱影。刚刚灰了心却又出现希望,叫人欲罢不能。西敏目前大概有两至三位男友,游刃其间,不亦乐乎。还好她只留手机号给男人,也从不把他们带回家,免去了宝言很多尴尬。一天傍晚,西敏匆匆回来了,脸色有点难看,宝言并不在意,可能是和男友甲或乙或丙拌了嘴。睡一大觉,明早醒来依然快活如小鸟。

次日是周末,宝言还在上网,听见门铃响得又急又紧,好像等不及就要破门而入似的。宝言从门镜里看出去,顿时僵住——门外是夏余年的发妻,宝言曾经见过她的照片。

好奇怪,长达五年都没有泄露的秘密,如今事过境迁,苦主居然扑上门来,她觉得有点委屈,硬着头皮开门迎客,只要她不来劈耳刮,扯头发,宝言自信还是可以应付的。

“打扰了,小姐,请问沈西敏住在这里吗?”

西敏?原来她是来找西敏的,真正意外!宝言像被刺中了舌头,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卧室的门开了,沈西敏穿了件鲜红的无吊带的抹胸,石磨蓝的牛仔裤,青春逼人地站在门口。把门厅里的两个女人比得那样苍白。

平生第一次,宝言头听了别人的交谈。

那夏太太说道:“你可真有胆量!还没逃走,看来昨天那一掌掴的不够重。”

沈西敏冷笑一声:“你才厉害,整条街都瞻仰了阁下的泼妇面目。”

夏太太咬牙道:“我劝你死了心,我永世不会同夏余年离婚。”

西敏叹道:“你们夫妻俩还真是拎勿清!你把老夏当作宝,我才不要同他一生一世。”

迷失的青春作文 篇9

一场繁华的闹市中,凌晨时分,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二十几个青少年在这条街上公然斗殴,最后酿成一桩惨案,年仅14岁的***,最后不可思议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这些人当中,年龄最大的也不过18岁而已,年纪轻轻的他们,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而犯下这样一个不可挽回的过错呢?我认为是青春期的放纵!

犯人李海涛也不过年仅15岁而已,可是却做出了这样的行为,即使是无意,这样的暴力与恶意恐怕也只有神才能原谅了吧。我认为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它带给一个家庭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我想如果可以在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他必然不会如此。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过去的不会再回来,即使回来也不再完美。

关于迷失的文章 篇10

扫清心灵堆积许久的落叶,抛却感伤。

常常自省,常常不得果。于是每一天的必修课便成了庸人自扰,愤懑愈积愈多。我所期望和看重的在一系列的结果证明中仿佛都成了替代的满足,毫不真实的补偿,因为永久无法,所以格外崇尚。

迷失的季节,用她来形容我们目前大多数的人处境。也许每一天都有一个目标,心中安放着一个大大的梦想,但是一切都只是也许······从什么时候起,期望与世无争,期望安平乐道,这并不是淡泊,连退而求其次都算不得,只但是是懦弱和无能,所以禁锢了对光明的期望。如果没有想要得到,那么最终的结局无论怎样也不会太惨淡和无法理解吧。这是一种多么无害,多么平和的合理化,掩埋了冲突,摒弃了纷扰。

然而,“现世安慰,岁月静好”,永久只能是我们的一个美梦而已。人类长了双手,就注定了要伸出自己的手来才能够着你所想要的。一切成长和发展的原因,注定了不能没有欲望,那么那种无欲无求的做法仅仅只是虚无而已。

洞知需求未必不是好事,至少好过自欺欺人,有硬说无。权利、荣誉是高度的象征,至少是现实物质世界的最高处,精神的那个最高点我们或许寻求一辈子也只是精神,或许付诸实际她便失去了本来的味道。珍贵的是因为她不曾落入你手,远方总是最美的风景。

不该那么稀里糊涂,如果不去争取,哪怕只是小小的梦想也不会如愿。只有握住了权杖才有机会去选取,才有割舍和看清的权利,什么都没有便没有话语权,也无需选取,只有被选取。

迷失的浪莎 篇11

股改后的*ST长控(后更名为“*ST浪莎”, 600137.SZ)复牌,开盘当天涨幅高达1083.84%。并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被紧急停牌。

事后证明,来自股市上的种种质疑,的确冤枉了浪莎与其创始人翁氏三兄弟——浪莎控股集团总经理翁关荣、浪莎控股集团事局主席翁荣金、浪莎控股集团总裁翁荣弟。上交所和四川证监局的调查还了三兄弟一个清白,即,翁氏三兄弟绝非“浪莎神话”的幕后推手。

浪莎在2005年为上市而聘请的财务顾问苏建平对《英才》记者说“他们拿了上市公司也不会弄。”

处在资本市场风口浪尖上的翁氏三兄弟三个月后,再度被迫成为主角。

浪莎交恶沃尔玛的报道充斥坊间,起因是国家调整退税政策——针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7月1日开始再下调2%。为此,翁氏兄弟思考着要不要继续以低廉的价格跟这个全球零售巨头合作下去。

出口退税的再度调整,对于诸多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企业而言,实际只是生存环境恶化的诱因之一,此前,他们已经承受了诸如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的巨大考验。翁荣金认为,沃尔玛至少要提高30%的价格,才有继续合作的可能。

在中国市场翁荣弟敢放豪言:“浪莎的袜子定价1块钱,没企业敢定价1.1元。”而面对沃尔玛这样的国际买家,翁氏兄弟考虑到尽管今天没有加价的可能,但将来还可能合作,于是知趣地闭上了嘴。

在全球市场上丧失产品定价权以及产品增值分配权,这几乎是所有中国制造业的软肋。

许多国际知名品牌都将生产订单交给中国企业去做,已是公开的秘密。 然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虽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生产订单,但执行这些订单的中国生产厂家最终能赚多少钱呢?《英才》记者从翁氏兄弟那里得到的答案是“10%都不到”。

如今不缺资本、不缺中国市场的浪莎,缺少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缺少技术创新、缺少产业升级、缺少全球品牌知名度、缺少全球销售网络建设……

我们认为像浪莎一样的中国制造业正身处三岔口或是临界点,翁氏兄弟也认同《英才》的判断。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近年来出版了一本新著,名为《中国:出租中》。这个书名乍听起来有些刺耳,正如这本书封面上所写的:“全球最大的企业‘中国株式会社’正在出租土地、人民、智慧、权力……”这不是预言,这是中国正在发生的事。

不难理解,浪莎如何转型?如何能在全球市场上赢得尊重?他们所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也是众多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整个工业界所必须面对的。

文|本刊记者 杨柳 编辑|张刚

翁氏三兄弟的生活还和以往一样规律。清晨四五点,大老板翁关荣就来了,在厂区各处转悠;七点半,二老板翁荣金准时出现;三老板翁荣弟来得晚点,九点左右。如果没事,三兄弟“整天呆在厂里”。

除了一块在*ST长控复牌前一个月就树起的“热烈庆祝浪莎股票在上海成功上市”的红色广告牌,浪莎看起来与喧嚣的资本市场似乎并无太多关联。

听这样的描述,平µ到几乎要令人忘却就在几个月前的A股市场上,这家在“子行业的子行业”里精耕细作十余年的企业掀起了怎样的轩然大波。

2007年4月13日,停牌近4个月的*ST长控复牌,开盘第一笔14.36元,第二笔成交价就变成了29.74元,第三笔即40元,随后的半小时,狂ì至85元,涨幅高达1083.84%,刷新了由ST仁和创下的A股市场股改复牌的最大涨幅纪录。下午一点,*ST长控被上交所紧急停牌,收于68.16元。

*ST长控正是浪莎借来上市的“壳”。

“(这样的表现)我当然想不到。”翁荣弟边说边扒了口酱香排骨饭,这种38元一份的饭里有他喜欢吃的锅巴。“我也不高兴。”他接着说。

不高兴的事恐怕还在后头。4月20日,*ST长控再度复牌。此后,截至9月7日的94个交易日里,*ST浪莎(*ST长控5月30日起变更为*ST浪莎)共有46个停板——25个涨停,21个跌停。“不正常,不是涨停就是跌停,搞得我们很为难。”浪莎集团副总经理金洲斌告诉《英才》记者。

资金杀进杀出,股价忽上忽下,*ST浪莎的走势可谓云谲波诡,在《2007十大妖股》那张网上流传甚广的榜单里,*ST浪莎赫然排在第一位。

这样的排名,翁荣弟一定不会赞同,他会恳切地告诉你——对股民,对社会,我们浪莎都是非常负责的。他也许还会建议你看一下公司不久前公布的2007年中报,根据这份看起来很牛的报告,今年上半年,*ST浪莎实现净利润33654.91万元,每股收益5.159元。

那么,隐藏在迷雾与光环下的*ST浪莎到底是什么样子?

资本运作 被庄家操纵

庄家将了浪莎一军。这一军,将得浪莎进退不得。

“今年,浪莎通过借壳*ST长控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停盘复权后,最高涨幅达到1379.8%(原文如此),创下了中国A股市场股改复牌的最大涨幅纪录。我想这也是一个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直接体现,反映了广大股民和消费者对浪莎的充分信任。”

这段话摘自翁荣弟在第三届义乌会长论坛上一篇名为《资本运作: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的演讲。疑虑由此而来,浪莎是不是真的懂得资本运作的奥秘?

当然,根据翁荣弟的说法,早在1998年,浪莎就已提出上市的问题并找过南方证券。在上市的路径选择上,浪莎原本希望直接通过IPO上市,但由于2005年的大规模股改,IPO与再融资被叫停一年,而申请新股发行一般也要等上2-3年,这让浪莎把目光放在了“借壳”上。

“他们多次表示要借壳上市,我们就给他们推荐了一些上市公司。”上海瑞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苏建平对《英才》记者说。瑞盈是浪莎在2005年为上市而聘请的财务顾问。此后一年多时间里,苏建平等三人给浪莎推荐了银泰股份、锦州六陆、绵阳高新、*ST长控等四家上市公司。最终选中*ST长控,是因为瑞盈投资设计了一个“收购加投资”的方案,即,浪莎在宜宾建立一个生产基地,而当地的丝丽雅集团恰恰是浪莎的上游公司,“对双方都有好处”。

让苏建平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收购价格已经确定,收购协议已经拟好,谈判基本上已经成功”的时候,浪莎·脸不认账了。

2006年9月1日,四川省国资委授权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浙江浪莎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将*ST长控占总股本57.11%的3467万股国家股,以7000万元转让给浪莎控股。浪莎控股承诺,自股改实施之日起,受让四川省国资委所持公司非流通股份,在36个月内不通过交易所挂牌交易或转让。

此后,瑞盈投资一直没有收到280万元的财务顾问费,而且,浪莎还转而聘请兴业证券为收购和上市公司股改的财务顾问。据苏建平说,就在正式协议签订之后,翁荣金还跑到上海向他们咨询过债务、重组等诸多事宜,瑞盈方面都给出了书面意见。

“他们说你就出几趟差还收这么多钱,”说起浪莎拒付顾问费的理由,苏建平哑然失笑,“我说我就坐在家里你也得给我钱。”

多次催讨不成后,瑞盈投资将浪莎集团告上法庭。6月底,浙江金华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了浪莎向瑞盈投资支付100万元财务顾问费的判决。虽然有些失望,苏建平还是接受了这一判决,“一上诉又要半年,哪有那么多精力?”

为了浪莎上市,苏建平前后去过七八次义乌,对于翁氏三兄弟的资本水性,他感觉“他们了解得不是太多,但是接受得很快”,但现在,他认为“他们拿了上市公司也不会弄,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帮忙打理,时间长了,也是有问题的”。

让苏建平产生这种感觉的是浪莎目前的股价——9月7日,*ST浪莎收盘价是45.89元。

“这个股价非常不合理。”苏建平说,“在我看来,如果中国二级市场的市盈率正常的话,它的估值应该是6-8元,加上一点儿泡沫,应该也就是8-10元。”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李质仙并没有专门研究过*ST浪莎这只股票,但他也认为其股价“不是太正常”,因为“它的收益都是重组收益,正常业绩现在也看不出来”——浪莎控股集团目前注入*ST浪莎的只是内衣这部分资产,尽管2007年的中报看上去很美,但公司33654.91万元的净利润里包含了28536.83万元的债务重组收益以及4848.14万元的转让股权收益,扣除非常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仅为0.026元。

并不是只有外部人士才这么看。浪莎上市后,集团一位高层常被朋友追问能不能买点*ST浪莎,他的态度都是不鼓励。“我们知道我们这个高股价是炒作出来的,”他说,“我们盘子很小,流通股只有2000多万股,所以会被人家操纵来操纵去。”

那么,是什么人在操纵*ST浪莎?

苏建平认为基本上可以排除翁氏三兄弟联合坐庄的“嫌疑”,因为这“对他们一点好处都没有”——“将来如果你的资产通过增发配股装进去,要是股票价格低,它装进去占的股份就多,现在价格那么高,相当于一股40块钱去收购自己的资产,它不是不划算吗?”更何况,翁氏三兄弟的手里并没有筹码,“人家早就把二级市场的股票收起来拿去炒了。”

庄家将了浪莎一军。这一军,将得浪莎进退不得。“我们希望持续稳步发展,你不要大起大落,我不喜欢大起大落,”翁荣弟对《英才》记者说,“但是,现在我们没有办法。”

在苏建平看来,办法还是有的。“要尽量提示市场风险,而且要把公司的实际情况多次跟投资者说清楚。要跟庄家对着干,不要坐着看,要打压他,不要让他在那儿瞎弄。”

家族企业 三兄弟不分家

“他们三个基本上就是翁荣金说了算,其他两个都是配角。”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外表、谈吐、性格、气质,翁氏三兄弟的差别都很大。

最具亲和力的是大老板翁关荣,因为稍显凌乱的办公室,他很不好意思地解释了两三次,《英才》记者的问题,他有问必答,只是满口的方言让人云山雾罩,他办公室的门一直开着,短短十几分钟,就有三拨人随意进出。谈锋最健的是三老板翁荣弟,比起企业治理,他似乎更愿意聊聊军事,他有很多“部队的朋友”,对我们国家的军备水平,他忧心忡忡。二老板翁荣金心思最缜密,他不苟言笑,拒绝一切与个人有关的问题,如此严肃的一个人却拥有一张颇具幽默感的名片,名片的背面是一幅他骑在玩具木马上的漫»,马身上写着——马上成功。

贸易是翁氏三兄弟的老本行,俗称二道贩子。老二翁荣金最先入行。1986年,高中毕业的翁荣金投奔远在新疆的姑妈,在得知当地人工饰品热销后,他火速赶回义乌,用借来的几万元钱进足了货,然而,等他和老三翁荣弟挤在火车上站了四天四夜回到新疆时,却发现人工饰品早已遍地开花,直接损失1万多。虽然头一回试水就差点被淹死,翁荣弟却自认兄弟们的小贩生涯“还算成功”,他们倒腾过玩具、画册、袜子等六类商品,最终发现卖袜子是最赚钱的,由此走上了由贸而工的道路。

一起打拼了20多年,看别的兄弟分分合合,翁氏三兄弟仍是铁板一块的样子。总部设在义乌的华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事长蒋小华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三兄弟比较明确的分工:老二翁荣金是事长,管战略;老三翁荣弟是总裁,管经营;老大翁关荣是总经理,管生产。《四川长江包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购买资产、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上显示:浪莎控股在经营方针、投资计划、重大战略决策等事项上,翁氏三兄弟十八罗汉商一致决定,具体经营、投资方案、战略实施等事项由翁荣金决定。

“他们三个基本上就是翁荣金说了算,其他两个都是配角。”苏建平说。

利益共享大概也是兄弟三人合作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义乌的黄金地段买房子,三兄弟一人一套;买别墅,一人一幢,挨着住;买车,一人一辆奔驰(大老板更爱开帕萨特,顺便说一句,他用的手机还是三四年前花2000元买的诺基亚)⋯⋯而那个看起来体现着可爱的平均主义思想的集团股权比例——翁关荣33.33%、翁荣金33.34%、翁荣弟33.33%,也被翁关荣一口否认,“我们股权没有分,没有你百分之几我百分之几。”

三兄弟的夫人也都安置在了浪莎,三老板娘以前管外贸,现在是公司的党支部书记,兼做出纳,另两位翁夫人都在门市部。

不只是家族内部成员,翁荣金在整个集团推行的都是“家文化”。

浪莎集团的企管部经理梁洁生告诉《英才》记者,公司的很多高管,都是浪莎自己培养的。浪莎目前的三个副总,有两个是从公司创业开始一直做到现在的,另外一个也做了七八年。十几个事业部部长,基本上也都是内部培养的,至少都干了六七年。“老板们并不排斥家族企业的说法,但这么多年发展下来,浪莎可以引进人才,却不会相信‘空降兵’。”他说。

所有权由家族成员控制,经营管理权由家族成员把持,决策程序由家族成员共商,浪莎的管理可以说是典型的家族式管理。

管理的问题,在蒋小华看来,是浪莎“必须突破”的一个问题。他批评浪莎的管理结构松散、随意,“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说你想到浪莎去,非常容易,不需要经过一些很严谨的程序⋯⋯它的办公大厅,我有时候感觉甚至像一个菜市场。”那是一个仓库大小的办公大厅,没有隔间,翁荣金本人据说很为这样的办公格局感到自豪。

“他们的人才结构跟很多企业比较都是偏弱的,他们很少去引进高端人才,在我们看来,他们缺少比较专业的人才……企业家的能力太强,中层管理者的能力太弱,有这种感觉。”

蒋小华还觉得三兄弟应该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假设天灾人祸,公司除了他们三兄弟,还有Ë有这个能力?”

对这个问题,翁荣弟很是不屑。“还早着呢。”他说。翁荣弟今年还不到40岁,他的两个哥哥,一个54岁,一个44岁。

国际化之路 与沃尔玛的纷争

“你继续叫我亏,不可能。”

经过义乌市稠州西路的时候,翁荣弟指着车窗外的一个小厂说,“这就是我们起步的地方。”

这个地方,留给集团副总金洲斌的最初印象,充其量也就是个家庭式作坊。1995年,金从新疆某国营工厂辞职,到义乌宏光针织有限公司(浪莎的前身)学习修理袜机,当时的浪莎既做袜子又搞绣花,还跑贸易,所有员工加在一起不过几十人。

现在的浪莎,则拥有5000名员工、占地60万公顷的工业园以及近万台(套)全球最先进的数码设备,日产量超过了200万双。

浪莎能长这么大,翁关荣连说“想不到”。最初几年,两个弟弟大量引进昂贵的进口袜机时,做大哥的一直担着心,“第一年100台,第二年300台⋯⋯还是有点儿怕,没见过,我说你做这么多怎么卖得完?”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光是义乌市,就有大大小小1400多家袜子生产企业,而邻近的诸暨市大唐镇,一个镇就有2400多家企业生产袜子。一块不大的蛋糕,多少人在抢着吃!浪莎得以生存,真可以说是大浪淘沙。

成功的关键是品牌。1995年,浪莎刚刚成立,企业还未投产,翁氏三兄弟就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商标,花了“好几万块钱”把当年42个大类的商标统统注册了。1996年,中央电视台还没有一条袜子广告,三兄弟就投入500万在央视《每周一歌》节目打广告,5秒钟的广告播了一年。“还在好多频道重播,那时候重播不收钱,现在就是5000万都拿不下来了。”翁荣弟补充道。

2007年1月10日,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了《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浪莎以6.77亿元的价值跻身其中。

相形之下,浪莎的同城对手梦娜虽然起步略早,却因前几年产品供不应求,毫无品牌意识而被浪莎远远抛在了身后,等它开始注重品牌建设的时候,为了拿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袜类产品独家供应商的席位,它付出的代价是500万美元。其事长宗谷音唏嘘不已,数月前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还承认自己“前几年实在太幼稚了,没有做好品牌的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现在有人敢做了,但是我们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翁荣弟说。

在袜子这个杂草丛生的行业,浪莎原本也是一棵“野草”,可它最早长成了一株乔木,抢走了更多的土地、阳光和雨露。

随后,浪莎原来了快速增长的几年,“跨越的幅度很大,一年就增加一两个亿。”金洲斌说,“直到2000年。”

在浪莎采访,2000年是一个被广泛提及的年份。在金洲斌的记忆里,这一年,国内市场开始饱和,同业竞争开始变得激烈,发展速度开始放缓。翁荣金则回顾说,这是浪莎开始拓展国际市场的一年。

起初,浪莎只是做一些日本的小单。中国入世之后,浪莎的出口发展到了欧美。据翁荣金透露,2006年,浪莎的出口订单额是7000万美元。

然而,这7000万美元里,有多少利润可图呢?

今年暑假,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纺织学院的教授张佩华在大唐镇调研袜业的发展情况,当地的袜业基本以外销为主,因为出口利润太低,很多企业开始转做内销,“做内销就是库存大,但是它的利润要比做外销高。”她说。

比起大唐的同行,浪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品牌,可到了国外,浪莎这个牌子还能叫得响吗?

在浪莎集团内部的¿来宾馆,我们巧遇来自意大利的工程师安吉洛、艾米丽夫妇,受大客户的委托,夫妇俩在浪莎生产袜子,然后运回意大利,以其它三四个品牌销售,因为,“在意大利人的概念里,看到中国品牌,下意识就会觉得这个产品相对来说很廉价,不便宜不可能。”艾米丽对《英才》记者解释。

贴牌是浪莎出口的主要形式,加之这几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土地价格上涨,浪莎简直成了国外客户的廉价工厂。

2007年,隐忍已久的浪莎终于爆发。7月,浪莎公开表示,除非沃尔玛提高至少30%的价格,否则浪莎不再为它加工产品。浪莎2003年进入了沃尔玛的全球销售体系,2005年接了沃尔玛300万美元的订单,2006年接了250余万美元的订单,2007年订单降到了220万美元。截至7月底,沃尔玛的订单全部完成。

“我真的无所谓,有就做,没有就算了,亏本的肯定不能做,以前有合同,我亏多少不是你的事情,但是后面,该加的要加,你继续叫我亏,不可能。”翁荣弟压低了声音说,他不太愿意就沃尔玛的事情发表评论,叫板沃尔玛的报道大量刊登之后,沃尔玛很生气,给他们打了电话。“我们还是要保持关系嘛。”

金洲斌则说他们“一说到沃尔玛就来气”。金负责浪莎棉袜的生产与销售,比起外销,他更愿意做的是内销,2006年,棉袜事业部实现了一两亿元的销售额,内、外销的比例差不多是70%:30%。“外销主要是贴牌,就不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它今天给你做明天给别人做。我做内销,市场就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上,人家都求我。”他说。

与沃尔玛的纷争虽然已经告一个段落,但是,在残酷的大环境下,浪莎的国际化之路或许暂时蒙上了阴影。

袜业未来 优势正在消逝

“无缝内衣这两年已经做烂了。”

翁荣金习惯将浪莎的成功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在潜心研究义乌模式多年的蒋小华看来,这些优势,正在慢慢消逝。

首先是地不利了。众所周知,义乌拥有全国最活跃的小商品市场,但当义乌模式在全国各地被复制的时候,它的优势现在越来越弱,比不上几年前或是十年前了。地价上涨也是个大问题,据蒋小华介绍,义乌北接浦江县,两地交界之处,前者的地价竟是后者的两倍多。

跟着是人不和了。在义乌,招工变得越来越难。华略服务的所有企业几乎天天招人、天天缺人,即便人招到了,据蒋小华观察,人工成本也比1995年至少·了一倍,以流水线工人为例,以前大概500-600元,现在的标准在1000元上下,以前谈不上什么福利,现在企业福利不好招不到工人。

至于天时,更是要命。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价格上涨、治污成本增加……哪一条不是纺织企业的紧箍咒?袜子生产的利润,借用一句歇后语来说是:老鼠尾巴熬汤——没多大油水。关于具体数字,《英才》记者从翁荣弟那里得到的答案是“10%都不到”,而多数受访者对这一说法也基本认同。

当这所有的一切一齐来袭,浪莎是不是已经走到了一个临界点上?

现在说临界点,翁荣金认为为时过早。“中国的劳动力还是比较丰富的,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企业还是有生存空间的。”他说,“品牌是企业的生命,规模不是。我把这个品牌把握好,中国13亿人口,生活水平提高了,今天消费一双袜子,未来可能消费五双,打网球有打网球的袜子,踢足球有踢足球的袜子。”

话虽如此,翁荣金显然感受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除了每年投入几百万元用于研发,浪莎已经开始向高端市场靠拢。而且,这几年浪莎也做过一些多元化的尝试。它收购了一家国有工厂,生产高压锅;成立了浪菲日化有限公司,生产日用品;它还投资房地产,在义乌城区尝试着开发了一个小区。高压锅业务,因为股东之间的合作不好,浪莎已经退出。房地产方面,因为赶上宏观调控,这两年也没去发展,不过,公司还保留着开发房地产的人才,而且,从翁荣弟谈起最近海尔投资地产的兴奋神情,你很容易判断,只要有机会,浪莎随时可能重出江湖。

其实,在国外,许多像浪莎这样靠袜子发家的企业都经历了多元化的扩张阶段。美国莎莉集团(Sara Lee Corporation)在2007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389位,它的前身就是由卫斯理·汉斯在1901年创办的Hanes袜业公司,但现在,食品是它的主营业务,至于袜子,虽然它仍是美国最大的丝袜公司,但那只是它诸多业务中的一小块而已。日本厚木株式会社(Atsugi Co., Ltd.)创办于1947年,是开发无缝连裤袜、厚连裤袜、棉(丝)袜、内衣产品的先驱者,如今,除了包括袜子在内的纺织业务,它也经营房地产的租售业务。

现阶段,浪莎的打法以收缩的相关多元化为主,它计划利用已有的近2000家专卖店,到2008年,在国内建立5000家浪莎时尚生活体验馆,“消费者可在馆内享受到从袜品、内衣到家居、家纺等内装产品的一站式服务,使单一的袜子品牌不断延伸。而第一步就是启动浪莎的内衣市场。”2006年,浪莎斥资2亿元高调进入内衣产业,它选择的是比较高端的无缝内衣领域。

张佩华认为浪莎“掉头比较快”,可惜的是,它进入的无缝内衣行业“这两年已经做烂了”。“义乌是无缝内衣的发源地,可也是义乌把这个行业做烂的,这个产品本身的档次比较高,义乌(的企业)做一些廉价的东西,真正好的产品也就卖不了高价了。”

这些问题,翁荣金并非不知道。2003-2004年,义乌生产的无缝内衣价格急剧下跌,翁荣金还分析,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义乌无缝内衣企业的研发环节相对薄弱和缺乏叫得响的品牌。

股改时,浪莎曾作出承诺:若重组完成后,*ST长控2007—2009年每年实现的净利润(扣除非常性损益)低于1120.20万元、1400.25万元、1750.31万元的差额数将由浙江浪莎控股有限公司用现金向*ST长控补足。但半年报显示,2007年1-3月,浪莎内衣的净利润为83.9万元。同时在合并浪莎内衣报表之后,*ST浪莎4-6月扣除非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10.9万元,离1120.20万元的全年目标差距甚远。

上一篇:在基层工作的几点心得体会下一篇:追求健康长寿 享受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