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与改革建议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体会与改革建议(精选8篇)

学习体会与改革建议 篇1

魏仁斌 软件4班 20122712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体会 使命 建议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全面地了解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使我体会到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荣耀感和责任感,认清了自己的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我还想对这门课程提出一些我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正文:

一、心得体会

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课内容生动鲜活,形式丰富多样,十分吸引人。课堂上,老师通过让我们观看新闻视频,学习实时热点政策,让我们很好地了解实时政治,引领我们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学习,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使我对古今中外的国内国际的形式与政策有了基本的了解,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世界,认识到了我们有过的辉煌成就,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认识到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认识到了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只有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才能保持正确的航向,才能使祖国越来越富强。老师通过让我们观看专家的讲座,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依据个人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不断拓展个人综合素质,提高个人能力。这些良师益友犹如海上的指明灯一样循循善诱,指引我们走向光明的前途。课堂上,老师还以分组答辩讨论的形式,让我们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式的立场和观点。课堂上,同学们表现活跃,各抒己见,或主观,或客观,或中立地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并且通过老师最终的分析与总结,使我们对国内外的时事看的更深刻,更透彻。总而言之,本学期的形式与政策课程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二、历史使命

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意识到了当代中国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而我们当代大学生要着眼于自身的全面发展。首先,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潮流,迎接变革的挑战要我们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我们更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其次,我们还要有全球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古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谐与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我们要有地球公民意识,要开阔视野,拓展心胸,抛弃一些偏见。勇于和善于自我反省,悦纳别人对自己实事求是的批评。再者,我们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积极培养自己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最后,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我们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在文字上、在演讲台上大发爱国之情,我们要付诸行动。十八大提出许多创新理论与我党以后最近10年的奋斗目标的详细构想,同时十八大精神尚有许多待我们去学习和实践,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对十八大精神持续学习,落实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

三、改革建议

针对本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我想谈谈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改革改进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单一的教学模式

形式与政策的教育能否为学生所接受,与教学方式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与时俱进,深化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而在目前形势与政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

2.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往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普遍缺失。只通过教材的讲授,学生无法产生较为直观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感官上。如果形势与政策不能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就失去课程本身应有的吸引力。

3.学生对该课程重视不够

部分学生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课的学习,从而不重视形势与政策课,认为没必要或者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要了解形势与政策,上上网,看看报纸就行了。没必要上形势与政策课。

(二)改革的建议

1.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心事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增强该课程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创造课堂授课+专题讲座+教学实践活动模式。

2.推行互动学习教学改革,注重激发学生个性和潜力

积极实施案例探讨式、课堂互动式、开放交流式等教学方法,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能力,更重在启发学生敏捷的思考力和积极的创造力。

3.开放实践教学模式

可以通过举行一些社会公益、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社会实际,深切感受社会动态和变化,显然比课堂教学来的更为直接有效。

参考文献: 书:

学习体会与改革建议 篇2

关键词:移动学习,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计算机

1 移动学习发展态势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普及,世界已经来到网络化、数字化时代。e Marketer新公布数据,全球总网民数达到了28.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40%,全球活跃网站数量近9 亿个,注册域名数量达3 到亿个。中国网民近年来更是快速增长,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 年6 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68 亿,互联网普及率是48.8%。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3G和4G网络迅速普及,智能手机上网用户迅速增长,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接近6亿,网民中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人数占比达到88.9%[1]。手机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必备物件,用手机进行学习更为方便,不受时间、地点和光线等限制,移动学习备受研究人员关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移动学习就是基于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和学生使用手机、移动电脑、IPAD等移动设备,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教育者、学习者、学习环境都是移动的,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移动学习是互动性的,教育者与学习者互动不受地域的限制。知识载体多种多样,可以包括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游戏等。

移动学习已经进入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据调查,学生中,67.8%曾经用手机、笔记本上网在线学习,49%使用过内置学习软件,40%曾经将学习资料下载到本地,之后在本地学习,8%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学习[2]。

2 移动学习的优势

移动学习有其自身的优缺点,要扬长避短,逐步改革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发挥移动学习的优越性。

1)移动学习具有便携性的优点。传统学习工具的书籍资料体积大、分量重,携带不便,而移动学习的终端设备与网络连接,电子学习资料丰富,携带又方便。目前智能手机存储卡均在2G以上,至少可存储3500余本30万字的电子书。 如果具备网络的情况下,拥有手机就相当于拥有整个网络的免费学习资源,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建有移动数字图书馆,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学校图书馆的所有资源,就相当于自己带着一个图书馆,这样,学习者进行学习只需拿出手机等移动终端便可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资源随手可得。

2)移动学习可跨时空,即时性强。传统课堂的学习要求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而移动学习可以克服此缺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在乘车、就餐、逛街等碎片时间均可开展。教师能随时随地开展直播教学或发布视频课,可以进行远距离、分散式、分组式教学。

3)移动学习具有交互性。移动设备带有通讯工具,如微信、QQ和其他移动学习平台,教师可根据教学和学生需求发布学习资料和学习任务,学生可在移动设备上提交作业或向教师提问,教师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并批改作业,部分考试可以在移动学习平台进行。

4)移动学习自主性强。移动学习里,教师用移动教学平台发布学习资料和学习任务,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等,打造个性化的学历旅程,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个性化学习要求[3]。

3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移动学习在快速发展,作为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师,面对课堂里看手机的学生很多,不能简单地强行要求学生在上课时主动交出手机,而是要引导学生用手机参与计算机课程学习,深入研究移动学习的特点和施教方法,引入移动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推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进步。

3.1 深入研究建设移动教学学习平台

移动学习的教学开展第一步是需要建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学习平台,选用什么平台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便于学习资源的展现,将学习资料(教材、参考资料、PPT、动画、视频、图片等)分类上传至平台。另一方面要便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便师生的使用。可以考虑充分利用现有的移动平台,如微信、QQ、易信等平台,这些平台是师生已经习惯使用的平台,没有应用推广的障碍。也可以自行开发移动教学APP应用平台。我院就已经开发建设了掌上校园平台,可以充分拓展已有的移动应用软件,逐步进行建设移动教学学习平台。在选用教学学习平台时,务必要对系统的交互性进行研究,便于老师全面和个别指导学生,也要便于组建学习小组,推动学生内部的学习交流。现在已经出现不少开源移动学习软件,可研究选用成熟的开源软件建设移动教学学习平台。选用平台可先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个别专业试点,根据试点优化推广。

3.2 研究翻转课堂,掌握应用移动教学技术

翻转课堂是时下研究热点,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教学资料,上传至教学平台,及时通知学生查看资料并做好上课前的预习。上课时,教师有针对性讲解重点,启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自行用手机查阅资料,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回答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每堂课要总结本堂课的知识和技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给学生留下作业,由学生查阅参考资料完成作业并提交到移动教学学习平台,老师及时批改评价作业完成情况。对于重点难点和常见问题在下次课上课时给予启发引导。

教师要重视移动学习的出现,不能回避学习变革的发展事实,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调动学生用智能手机参与课程学习,教师要成为移动学习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所以教师要加强教学信息化能力培养,深入研究移动教学的相关技术。

3.3 加强移动教学资源建设,将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碎片化

任何教学系统的教学资源是基础,一切工作要围绕到资源建设上来。手机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要充分考虑学生用智能手机的特点,抓取学生的零碎时间,将知识点和技能操作进行分类整理,知识技能要碎片化和系统化。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理论和实践操作兼而有之,更多的是实际技能操作,对于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如计算机发展、二进制、系统结构、网络安全等可用文字、图片、动画展示,发布一些计算机等级考试常常出现的试题,让学生自行学习掌握,对于难点知识上课时详细讲解。对于WORD、EXCEL、PPT、上网操作等部分内容,要拍摄制作知识技能点的视频或者动画,发布操作实训题,让学生自行完成,老师上课时演示和点评。

3.4 研究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用移动设备参与到教学中来。

移动设备普及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绝大部分随身携带智能手机,学生无聊时用手机查阅资料、与同学通信或玩手机游戏。我们的课程不能用权威压制学生用手机,而应当适应潮流,运用他们随身携带的手机,更好地开展教学。为了减轻学生手机上网流量的负担,应该在学校学习场所开通免费WIFI网络,建设移动图书馆,便利学生获取核心重要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把手机应用于学习中,在课堂学习时用手机参与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里应该增加智能手机的操作技能内容,特别是智能手机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移动教学学习平台的推广应用,智能手机将有助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2015.

[2]杨晓明,司滨滨,刘淑婷.陕西民办高校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研究[J].传播经纬,2014(10).

[3]李扬.新媒体环境下的移动学习[J].中国成人教育,2015(8).

[4]贾豁然,尹宝坤,刘昳.移动学习——技术发展引发的教学变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

学习体会与改革建议 篇3

【关键词】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 综合素质

正文:《形式与政策》是大学生一门必不可少的必修课,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的经济、政治、文化,为使以后实现社会价值打定基础。

作者目前身为大三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已经三年。对国内外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了解也逐步深刻、全面[2]。每一学期的课时是十七课时,虽然课时不多,但足以让人大开眼见,大国崛起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文化,一个国家的政策起着关键作用。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既是分析和认识形式的产物,也是规范人们群众行为的标准。英国的工业革命,君主立宪制的政策,成为世界独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3]。他利用国家政权推行并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与措施,利用工业化优势,建立成“世界工厂”的地位。带给了英国人们甚至是世界人们的进步与幸福的生活。也促使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

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也促使着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与人们的幸福生活。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颁布施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安徽省凤凰县小岗村成为第一个实验基地,最先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得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正式拉开帷幕,安徽省凤凰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当时的十八位农民以“托孤”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立下“生死状”—按下鲜红的手印,开始执行“大包干”。这一份“生死状”就成为了中国农村的第一个改革宣言。由此“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也成为了小岗村的精神。通过改革,小岗村由原来的贫穷村庄变成了现在的全县日旅游收入10多万人民币,日接待量1000多人,农家乐接待近200多人次。全县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小岗村也一跃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更在2005年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名村”之一。改革开放的政策带来的富裕也更深一步提高了当地的文化、经济。

目前21世纪的经济快速发展,也使我们对文化的吸收与对世界的经济政策的了解不再局限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地球村也开始变得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带给我们的是更好的学习环境与机会,这也使很多的学生因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变得懒惰,变得不再愿意去上课。所以针对大多数人群的状况,针对目前的《形式有政策》课程的现状,学校进行对形式与政策的教育改革。由原来的上课开卷考试形式变成网上即时视频上课、点名政策、课堂作业与期末论文政策。不仅提高了上课出勤率,也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了解与学习。

而形式与政策的教育改革意义在于更广泛的开展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目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一个正式的培养与教育,坚定自己的信仰,振奋自己的精神、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现实价值乃至社会价值与更深远的的历史价值。

今年大三的我们面临着就业上岗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大,身为没有任何经验的我们是没有挑三拣四的条件。如果因为这个问题导致没有工作,什么都要挑挑拣拣,什么都不想做,只能导致一直处于失业状态,所以,当今的大学生应把自己的眼光放得更远一些不要只局限于目前的工作薪水与工作环境。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和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就职理念,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本着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在就职岗位上锻炼、学习,积累经验。为以后更优秀的工作打下基础。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去争取更优秀的工作。

目前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增强自我能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及格的政治素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技能和较强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素质等,是评定一个好员工的基本要求,所以不管目前的就业公司怎样,一份工作一份机会,在任何地方都要实现自己的价值,秉持“没有免费的午餐”心理,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实现社会价值艰苦奋斗。

最后,让我们认清当代中国与世界先进经济水平的差距,坚信自己的信仰,实现自己的现实价值乃至社会价值甚至更深远的的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书:马斌.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福建师范大学,2008

[2]书:何成. 《我国近现代交往方式变迁对城市住宅演变的影响研究》.湖南大学.2008

银行员工培训现状与改革建议 篇4

【内容摘要】 本文阐述了企业招聘风险的含义和特点,分析了企业招聘的现状及风险识别方法,提出了防范措施。要加强人才选择的外部约束,增加信息的对称程度,注重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环节的工作。

组织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吸引、选择和保留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成功的招聘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新鲜血液,充实企业的人力资本大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失误的招聘,将会阻碍企业的人力管理活动的健康运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为了保证企业招聘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应当树立风险意识,着眼于防范招聘风险,积极探索、采取应对措施将招聘工作中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保证企业的利益,为企业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这不仅从微观上对企业的发展有利,从宏观上讲,对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平安银行;社区银行;员工培训

一、绪论

(一)员工培训的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拐点日益临近,更多的企业将关注点转移到员工身上,员工培训已成为企业投资方式的一部分。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成为银行业打造品牌、创造优势、推动创新、提升形象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的发展历程

员工测评作为员工培训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具,为科学用人和人尽其才提供了可靠有效的科学依据,它是一项内容庞大,方法多样的技术管理工作,随着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发展与普及,让人才测评配备了更加科学快捷的手段,但要用好两个原理:一是个体差异原理,针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二是工作差异原理,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员工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培训效果转移理论。企业在实施培训后,员工如何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也非常重要,因而必须注重培训效果转移:通过对影响培训效果的情况分析出,企业创造一个持续性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训后学员行为产生有效的结果,企业在实施培训时要充分做好前期的相关工作,有助于企业和员工达到最大利益。

(三)概念

员工培训是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公开课、内训、等均为常见的员工培训及企业培训形式。

(四)发展趋势

从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员工培训已经从过去简单的技能培训向全方位培训转变,企业必须按照整体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以及人才规划的整体,将员工培训纳入企业人力资源整体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当中,切实提高员工培训的“协同性”,为推动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五)基本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主要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二、平安银行社区银行员工培的现状

(一)平安银行社区银行简介

平安银行社区银行以“小型化、智能化、社区化、综合化”特点,打通“金融最后一公里”,快速弥补网点相对稀缺的不足,实现服务下沉。同时,其加载的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咨询服务,通过金融和非金融的结合,更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的产品及服务需求。

(二)平安银行社区银行员工培训管理现状 1.员工培训的组织架构

平安银行社区银行员工培训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视,平安银行自上而下建立了社区银行员工培训机构,将社区银行员工培训纳入到企业整体培训体系当中,总行和分行分别设立了社区银行员工培训机构,专门负责社区银行员工培训工作。2.员工培训策略

平安银行社区银行员工培训首先由内部相应岗位专业人士提供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工作礼仪、客户管理等课堂式授课培训,随后进行实地实践体验式培训。员工晋升及管理培训,则主要以脱产外训的形式进行,以入企三级培训、日常5S、技能培训为主,管理层员工多以脱产外训、参观培训为主。

3.员工培训的形式

一是“走出去”培训,每年都针对新员工采取到国外以及国内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考察的方式,开阔他们的眼界;二是“请进来”培训,通过聘请专家学者到公司做报告等形式进行;三是“入职前”培训,主要是针对新进员工实习期满后开展的培训工作;四是“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员工实习期满后,根据其岗位需要,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使其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五是“实践锻炼”培训,着眼于提升新员工的综合素质,采取轮岗的方式对新由工进行培训。由于该公司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工作,100%的新员工都接受过相对比较系统的培训。

4.培训投入情况

平安银行比较重视社区银行员工培训工作,每年都做出一定的预算,据平安银行总部统计:平安银行每年用于社区银行员工培训的资金达到3500万元以上,2014年达到3650万元。

5.员工培训的管理措施

平安银行社区银行员工培训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形成了《员工教育培训暂行办法》、《员工教育教训制度》、《员工出国培训制度》、《员工教育培训经费支出办法》等20余项员工培训制度,基本上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培训制度体系;二是建立了效果评估体系,以培训后的学员考试及学员对课程及讲师的培训效果评估两种,比如2014年约有700名入职3年以上的管理员工外训,进行了五期销售员工集中培训,并进行了效果评估,根据效果评估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管理员工培训模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银行员工培训存在的不足及其具体表现 1.培训运作不够规范

尽管平安银行在对社区银行员工培训高度重视,但按照较高的要求相比,员工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还没有从平安银行对社区银行员工的战略需求以及未来发展需要出发开展当期、中期、长期培训,对员工的培训还停留在浅层次上,还存在着“做啥学啥、缺啥补啥”的狭隘培训理念,对员工的潜力挖掘不够、职业化培训不够、道德素质教育不够,还没有建立起科学性、系统性、长效性的行政管理员工培训模式,员工对此还不是很满意,认为不够规范的占到39%。

2.师资管理不到位

平安银行社区银行员培训机构的师资承担了绝大部分培训教学工作,但师资管理相对的缺乏,符合兼职条件的师资多为各部门业务骨干或就职于领导岗位,承担着繁杂的业务,难以深入员工职工的培训。课堂教学的技术理论知识与员工需要的衔接有问题,受到教学装备、培训手段等条件的制约,具体操作、维护技能等驾驭能力培养问题目前显然不能很好解决。

3.考核办法不完善

平安银行尽管高度重视社区银行员工培训,但却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考核办法,存在着就培训而培训的问题,导致培训效果缺乏有效的考核而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平安银行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银行员工培训考核体系,员工培训效果还没有与工资、福利、待遇以及晋升等挂钩,导致员工培训具有很强的被动性。是培训效果得不到正确的评估,难以促进培训工作的提高;二是参训者的成绩得不到体现、参训情况得不到监督,难以促进参训积极性和能动性的提高,整体培训效果不高。

4.培训管理缺乏系统化

要想使培训工作取得成效,必须高度重视培训管理,但从目前平安银行社区银行部员工培训情况来看,培训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尽管建立了培训机构,但其管理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比如从培训需求调查来看,还没有将员工发展纳入到企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于2010年开展过一次新员培训需求情况调查,但也只是限于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导致员工培训只是被动的接受,无法激发起员工学习的兴趣和向往。

三、平安银行社区银行员工培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培训体系问题的外部原因分析

平安银行社区银行部在用工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双轨制”用工制度已经成为该公司用工制度的重要模式,在用工制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从根本上还没有越过“计划经济”的藩篱,仍然没有形成“市场导向”的用工模式,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身份制”用工制度,既没有形成国有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又无法形成企业内部民主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机制,因而使得该公司不注重对社区银行部员工素质的提升,导致员工培训出现上述问题。

(二)培训体系问题的内部原因分析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不仅能够相依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且还能够引领企业的员培训方向,能够有效推动员工培训工作深入开展。从平安银行社区银行部来看,尽管提出了价值理念、发展战略、企业标准、行为规范、公司品牌“五个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但还没有将员工培训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还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员工培训理理念,没有把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没有构建有利于员工成长进步的培训体系、培训模式、培训方法和培训激励,无法为新员工发挥作用、创新发展、实现价值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四、平安银行社区银行员工培训管理的对策

(一)目的与原则

平安银行社区银行部员工培训要把社区银行发展与员工发展“双发展”作为重要目的,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效率至上的原则,将员工培训作为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战略性举措,科学设计培训方案,使培训投入与培训产出形成正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培训效果。二是要坚持可行性的原则,对员工的培训,既要体现企业需求,又要体现员工需求,特别是要从有利于激发员工学习兴趣出发,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活动当中,提升综合素质。三是坚持完整性原则,培训过程应当是学习、实践、提升的过程,因而对员工的培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集中培训与个人自觉、走出去与请进来等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提升培训效果。

(二)对策 1.了解分析培训需求

平安银行社区银行部应当从培训需求分析的方式及内容入手,运用“组织、岗位要求能力-现有能力=能力差距”的公式,构建适用于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科学规范地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比如,对于社区银行部新员工来说,不同工作性质的人员,培训需求是不同的,按照进入公司先后划分,可以把员工分为新员工和老员工,而对3年以上的新员工应按其从事的岗位级别可分为基层员工、中层主管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根据不同的员工要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再比如,对于新员工就要从岗位需求以及未来职业方向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确定员工的职业需求,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员工培训工作。

2.确定员工培训内容

平安银行社区银行部要根据培训调查的情况,科学确定员工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与人员现有水平相符合且存在人员水平上升的空间。公司制定人员培训计划时,应了解人员的培训需要并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考虑,结合公司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的安排培训内容。只有确定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人员培训内容,才能使人员培训更加符合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才能为人力资源开发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3.选择员工培训的方法、培训方式

平安银行在开展社区银行部员工培训方面,应当将分类培训作为重点,将培训内容划分为岗位技能、营销实践、安全生产、信息应用、市场开拓等诸多类别,将员工划分为几大类,通过不同的培训内容,制定不同的培训考核标准和模式,这种培训应当坚持“经常性”培训的方式,根据涉及到的知识、理论等变化情况,不断补充员工的知识和理论,将其作为提高员工基本素质的重要培训内容,还要将法律法规、心理健康、商务礼仪、公文写作、语言艺术、沟通交流等作为分类培训内容。

(三)注意事项 1.培训师的选择

平安银行社区银行部员工培训工作要想取得成效,首先必须注重选择培训师,只有选择好培训师才能使社区银行部员工培训取得成效。这就需要平安银行要科学选择培训师,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师,特别是要选择那些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培训师,这样能够使培训工作更有效的开展。

2.培训设施的准备

对于社区银行的广大员工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因而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要准备好培训设备,根据社区银行的服务设施准备培训设备,这样能够使培训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进而使培训工作与具体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3.培训信息的管理

平安银行社区银行部要将“价值链”管理和“学习积分卡”引入到员工培训当中,如聘请有关专家讲座,外出参观考察,参加企业培训,撰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经验总结、论文等形式,均按照级别赋以一定的学分。通过对员工培训信息进行科学管理,找出不同员工的优势和不足,有的放矢的进行“分类培训”,这样能够更好的提升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同时也能够激发员工参加培训、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整合效果评估数据资源作为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数据的收集包括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定量数据主要有操作正确率、缺陷消除率、校验率、事故率、设备完好率等;定性数据主要有优质服务顾客满意度、工作氛围、工作创新性、积极性等。培训效果评估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定量数据。

4.做好全员培训课程开发

平安银行社区银行部要高度重视全员培训课程开发,特别是要根据平安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开展出符合全员培训模式的培训课程,在这方面要对每次的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和提升,并纳入到培训课程体系当中,同时还要不断对培训课程进行更新,使培训课程始终满足培训需要。比如可以建立竞岗制度,对于薪酬较高的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员工要想获得高收入,就要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5.开展周期性培训

要把周期性培训作为平安银行社区银行部员工培训的重要策略,每年都要对社区银行部员工开展“知识更新”培训,这样能够使社区银行的广大员工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技能,对于提升社区银行员工的综合素质、适应社区银行未来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平安银行社区银行部高度重视员工培训,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对于提高平安银行社区银行部员工培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平安银行社区银行部应当对员工培训给予更加高度重视,特别是要积极创新培训理念,明确培训目的和培训原则,采取有效的培训策略,同时也要注意培训中的各方面事项,努力使社区银行部员工培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学习体会与改革建议 篇5

市、县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召开以后,各地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也总结了不少成功经验,但是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是、宣传方式有待改进。殡葬改革是一项移风易俗的思想观念改革。通过宣传标语、口号、广播会、很难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工作中应创新、改进宣传方式。田口乡就结合工作实际利用群众红白事爱请乐队、流动舞台等风俗习惯,组建乐队免费为群众搞文艺演出,送文化下乡。表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向群众宣传土葬的害处,火化的好处,教育群众改变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丧葬陋习,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社会新风尚。

二是、殡葬市场有待整顿。棺木市场能否取缔是殡葬改革的关键所在。棺木的利润很大,工商、公安等部门虽多次打击但仍死灰复燃,一时间很难彻底取缔。政府应针对这一情况因事利导教育引导商户改出售棺木为骨灰盒等殡葬用品。这样即保证了商户的个人利益又有助于殡葬改革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是、组织作用有待加强。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各地都及时成立了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很多基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红白理事会组成人员是村干部兼职,工作忙没能充分发挥作用。为改变这一现状田口乡把过去办红白事的执事人员、村里辈分比较长的人员组织起来,把他们吸收到红白理事会,组织他们学习殡葬改革的有关政策,再通过他们引导教育群众转变丧葬观念,有力推进了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公墓建设有待加快。个别行政村由于过去土地都已划分到户,没有土地流转,找不出公墓用地。即便是找到一块也是比较荒凉偏僻,加上政府财力紧张,投入资金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群众不愿在公墓安葬。殡葬改革是对传统迷信思想的挑战,丧葬陋习突出了对故人的缅怀。尽管我们不相信迷信,为了缅怀故人也应当划出一块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用地,上级政府拨付资金建设成园林式公墓。这样群众才会积极响应殡葬改革,主动让故人安葬在公墓。

学习体会与改革建议 篇6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保险论文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关系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迄今为止,我国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传统的退休金支付模式使得一些退休人数多的机关事业单位财政负担加重,从而造成运营压力过大,使得一些单位不得不压缩职工的福利待遇,直接影响到在职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2015年初,我国全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目标是使同一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全体国民。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探索出了改革的意义,并且发现了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建议与方法。

一、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行“双轨制”,即对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进行相应的改革,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的发展却相对滞后。2009年,国家人社部下发《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确定了将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省市作为试点,试行养老保险,并且逐步向全国推行。2015年初,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改革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为职工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的8%进行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进行缴费。本次养老保险改革的施行是全国性的,直接关系到全国3000多万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意义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于单位管理制度、人员合理流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改革,使退休人员逐步步入社会化管理,可以有效缓解单位的财政负担。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大多数都是差额拨款单位,财政部门仅仅承担退休人员的部分费用,十分有限,财政状况及运营状况较好的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发放所带来的压力较小,反之,财政状况及运营状况略差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较大的压力。而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发放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单位仅需按照相关比例为在职人员缴纳养老保险金和职业年金即可。

(二)通过改革,促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改革后,与其他企业的养老保险基本一致,职工参保缴费转移关系可以更加方便的接续,以此来保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解除了跨地区、跨行业职工由于单位所有制和身份的改变而带来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

(三)通过改革,有效地设立激励机制,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改革后,设立了职业年金,能够在职工退休后,提高职工相关待遇,而职业年金也是按照单位工资总额和本人缴费工资进行缴费的。通过此类方式,使职工意识到贡献与所得是成正比的,可以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激励职工、吸引人才的作用。

(四)通过改革,有利于职工养老保险意识的形成,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实行养老保险改革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社会保险机构发放的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构成,打破了原有的基本退休金完全取决于在职时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待遇,而是体现在个人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等方面,使退休金更加公开透明化,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现出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重点

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养老保险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改革,改变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保障制度模式。由原来的机关事业单位保障模式转变为社会保障模式,减轻了所在单位的经济负担。

(二)通过改革,改变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待遇计发模式。由原来的按照本人在职最后一个月的一定比例计发,改革为按照本人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来计算养老金。

(三)通过改革,改变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单一的养老保障模式。由原来的基本退休费改变为基本养老金与职业年金的总和,养老待遇更加多层次、多保障。

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难点及建议

就机关事业单位来讲,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将面临以下几个难点:

(一)人员身份复杂多样,如何公平对待成为难点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种类繁多,仅事业单位就存在全额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三种类型。人员身份更是复杂多样,不仅存在上级编制机构批准的正式事业编制人员,也有劳动合同制人员,更有劳动派遣人员。身份的不同,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薪酬和福利标准,这势必使他们形成不同的养老待遇,造成其心理不平衡,工作缺乏主动性,给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造成困难。建议:一方面明确参保职工身份,界定参保人员范围,即使职工身份不用,依然要实行同工同酬。并且对于编制外的人员,也要一视同仁地设立职业年金,尽量缩小编制内和编制外职工的养老待遇差别,缓解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上的矛盾。

(二)改革成本较大,如何分担成为难点

一些差额事业单位要考自身去负担缴费资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要支付40%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这部分资金从何而来?完全由单位和个人来承担这些费用,势必会使职工收入减少,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挫伤职工工作积极性。建议:由于此次改革养老保险基金账户模式是由统筹和个人缴费共同组成,因此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政府尽量分担一些统筹部分,也可按照相关政策,结合现有岗位级别进行薪酬调资,减轻单位和个人负担。

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探讨与建议 篇7

1 林改后现行林木限额采伐管理机制的弊端

1.1 分项限额太多、而且相互交叉

当前,森林采伐限额按采伐类型分为主伐、抚育采伐、低产改造、更新采伐和其它采伐等5种;按消耗类型分为商品材限额和非商品材限额。而且,各采伐类型限额既又有商品材,又有非商品材;各消耗类型限额既可以是主伐或抚育采伐或低产改造或更新采伐或其它采伐,操作和管理起来很不方便。

1.2 采伐指标分配不公

尽管很多省份已经开展了木材生产计划管理阳光行动,也全面推行了电子办证,但是采伐指标分配不公开、不透明、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平民百姓很难获得采伐指标。一些人有可伐资源,却没有采伐指标;一些人有采伐指标,却无树可采,容易滋生官商勾结、权力寻租、指标买卖等社会土壤。据我们调研掌握的情况,有的地方1立方米木材指标一般可买60元~90元,最多高达140元,造成了权力的腐败,林农对此意见很大。

1.3 采伐审批程序繁琐

从采伐申请到木材销售,要经过十几道程序,采伐时如果不小心多采了,还要坐牢。正如老百姓所说的“自己的树不能自主采伐,采伐了还要坐牢”。

2 解决林权核心问题,落实各项措施

在实际运行中应紧紧抓住“林权”这个核心问题,落实落靠“林权”变更的各项对策措施。

2.1 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林农和其它森林经营主体,以县为单位编制简明实用的森林经营方案,以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采伐时间和合理年伐量,作为安排采伐指标的重要依据,使林农和其它森林经营主体对林木处置和收益有明确预期。

2.2 明晰林木产权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林地使用期限和林木所有权最终归属等问题,并依法核发林权证书,是开展林木采伐管理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2.3 放活商品林采伐管理政策

一是调整用材林主伐年龄。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非林地上用材林,其主伐年龄由经营者自主决定。为适应林改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便于森林经营者掌握造林后的采伐预期。二是采伐指标实行5年总控。经省级林业部门认定,森林经营主体按可伐资源获得的采伐指标,可以结转到下年使用;同一村内各森林经营主体当年的采伐指标可以相互借用和互换。三是2001年以后在非林地上营造的用材林,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合理年伐量批准采伐。但在耕地(含基本农田)上营造的森林、林木采伐,不纳入限额采伐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范围,但其木材运输销售须经所在地乡镇林业工作站进行实地勘验核实,并按规定办理木材运输证,并建立专门的办证台帐。

2.4 改革商品材计划下达办法

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实行自下而上的先年申请和由上而下的次年下达制度。对于已编制并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或采伐利用规划的,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按森林经营方案或采伐利用规划确定的合理年伐量安排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并实行单列;对于没有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或采伐利用规划的,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可伐资源状况将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统一安排到下属林业站,再由林业站根据森林经营主体的申请及其可伐资源状况,将采伐指标安排到村(场)或资源小班,最后由村委会根据农户的事先申请及其可伐资源状况落实到林农个人。

2.5 规范采伐许可证申请核发行为

只要林权清晰,森林经营主体就可凭林权证或其它有效的林权证明和相关材料直接向发证机关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无需基层组织签具意见。只要申请材料齐全、合法、有效,且有采伐指标,发证机关就应依法依规当即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3 改革林木采伐管理机制的模式

3.1 编制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纲要

构建以全国林业发展区划及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为基础的宏观指导体系,指导森林经营方向及生产力布局。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纲要》,总结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成就与经验,提出新时期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明确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强化保障措施,指导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为全面提高我国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3.2 编制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

在《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纲要》的指导下,构建以区域可持续经营规划为基础的区域决策体系,进一步细化森林功能分区,制定最佳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模式,形成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区域基本构架。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的基础上,省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以森林分类经营为主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编制省、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确定森林经营方向、经营模式、采伐利用方式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区域空间框架,协调森林功能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

3.3 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

构建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系,使森林经营和森林采伐利用活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森林经营方案相衔接。国家林业局研究制定简易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范;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在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框架下,引导森林经营者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特别是林业工作站要指导和帮助林农编制简易森林经营方案。通过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将森林资源培育和采伐利用等森林经营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逐步实现经营者科学经营森林资源。

3.4 推广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

构建以多种森林经营方法、模式为基础的技术支撑体系,指导各类经营者科学经营森林资源。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验示范点建设,通过对典型森林经营模式的总结,形成不同类型森林经营的采伐利用技术标准和多种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

4 结语

中专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篇8

关键词:教育观念 教学方式 改革

21世纪的中专教育主要的不是学历教育,而是以培养受教育者各种就业技能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为社会提供满足生产、工作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这就意味着中专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其对所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应该强于对纯理论的把握。但这绝不是说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要,因为没有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也不可能掌握好具体的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学也必须适应和满足这种客观要求,因此,在教学大纲的编排上、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中专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实践型人才的需要。以下就中专数学教学如何适应这种需要而进行改革,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大纲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内容不实用。如解斜三角形、空间立体几何等,这些内容对中专学生来说缺少实际意义,派不上用场,可以不列入教学内容。二是部分章节的教学顺序安排不合理。如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数列等章节出现了较大的超前性,这些内容如果在使用前讲授最好,也不会造成前后知识连贯不起来的现象。

2.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按中等专业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然后按制定的计划进行授课,每个内容的讲授思路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主,通常采用教师讲解、举例、学生练习、分析错误、改正错误、总结为主线的教学组织方式。由于每堂课都按计划完成,没有将教学效果放在第一位,造成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缺少学生间的相互沟通环境、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造成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只管教不管懂的“灌”与“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制,学习的目标不明确、自觉性较差,因而所学的知识也不会扎实,慢慢地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倦。

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1.更新观念,改革数学教学大纲。原有的旧的教育观念是以教材为主,不论其内容适合不适合,内容是否超前等,均以已制定的方式要求学生。因此必须更新这种旧的教育观念,按照教学实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去改革现有的教学大纲,使其更加符合中专学校教学的实际,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一是删除一些不实用的和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二是将教材中同类的数学理论内容总结归类,建立知识点模块。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习题进行分类。可以分必做题类(属于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且50%是填空和选择类型题)、应用发挥题类(属于举一反三类型题)、了解题类(只是做一般了解,不要求掌握)、选做题类(属于潜力题,对一些想深入学习的学生使用)。四是调整、精简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五是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六是把信息技术引入到数学教学中。七是在每一部分内容要求中增加对不同专业教学的要求和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要达到什么层次的建议,以供学生们参考。

2.积极探索,改革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探索符合社会需要和中专教学实际的新的教学模式,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把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接受式、开放思考式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应把自己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应使自己的教学手段成为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成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教师绝不能仅仅是为了讲授课本内容而上课,那只能使数学课教学陷入僵化模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作为学生更应充分认识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应主动去汲取知识,不能只是被动适应教师,要善于从教师的引导中发掘本质问题,掌握其实质,并能加以延伸,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去探索,做到先入为主。二是改进教学手段,把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于教学。当前计算机在数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化和数学教改的现实课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特别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有意注意为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1)利用计算机设计教案;(2)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3.大胆尝试,推行数学考试方式的改革。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是不可缺少的。现在的数学考试基本上是闭卷式,因为教学计划中将数学定为考试课(考试课以闭卷式,考查课可以开卷式)。中专数学教学考查的内容很少,且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及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中专学校来说显然已经不适应了,且达不到考核的效果。数学课的考试不能仅局限于演算、论证,它也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增强其实践性。对一些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可以通过笔试检验其掌握程度。但对数学的应用能力、理解能力,则应结合所学的学科特点采取实践性强的考核方法来考核,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觉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避免出现高分低能。因此,应该改革数学现有的考核形式,采用闭卷式、开卷式、大作业等综合考核形式。不同的考核方式,考核的目的不同,但所达到的满意效果则是我们所需要的。

数学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改革必须与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为学校的培养目标服务。只有把数学教学的改革融入到学校整体改革中去,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上一篇:悲伤的段子下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吃西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