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其三李白诗词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陵其三李白诗词(共6篇)

金陵其三李白诗词 篇1

横江词(六首其三)

作者:李白朝代:唐体裁:乐府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注释】 ①汉水:发源于陕西南部,东南流经武汉入长江。

②扬子津:长江下游重要的渡头,在今扬州市南。

③峭帆:高挂的船帆。

金陵其三李白诗词 篇2

(唐)李白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

石火①无留光,还如世中人。即事②已如梦,后来我谁身。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注:

①石火:石头打击冒出的星火。

②即事:眼前、当下的事。

“黄金”句:《唐书·尉迟敬德传》:“上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

“石火”句:刘昼《新论·惜时》:“人之短生,犹如石火,炯然以过,唯立德贻爱为不朽也。”

⑴诗的前四句是怎样体现出李白想象丰富,夸张豪放的写作风格的?(3分)

⑵“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3分)

⑶你如何理解“未若醉中真”一句中“真”字的涵义?(3分)

参考答案:

⑴李白常将想象、夸张的手法综合使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的意境。诗的前四句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的手法,极言人们自古就试图要用超长的绳子系日,要用堆到接天高度的黄金买光阴。虽然是极度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引读者共鸣,感受到诗人不绝的忧思和万古的愁绪。(3分)

⑵表现了诗人不慕荣华富贵,安贫乐道、率性洒脱的生活态度。他乐观自信,放纵不羁,以酒会友,把饮酒之乐看得高于一切。(意思对即可,3分)

⑶醉酒之后,李白可以感受到无拘无束的自由,获得精神的解放,此时可以酣畅淋漓地散尽心中的抑郁、孤愤,可以抛却尘世的一切羁绊,超越现实社会,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意思对即可,3分)

参考译文:

长绳难系西飞的白日,自古以来人们就为此而悲辛。黄金堆积高过北斗,不惜买得阳春的光阴。石头上的火花转歇便逝,正如世间的人。往事流逝已如梦境,死去转世又会变成什么人?提起酒壶,不要说贫,取酒设宴邀请四邻。仙人的事情实在渺茫,不如豪饮大醉才是真。

简析:

《拟古十二首》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此组诗非一时一地之作,内容亦不统一,反映的思想也很复杂:有写行旅之苦,也有叹遇合之难;有感恨人生苦短,也有劝人及时行乐。全诗或借题发挥,或直抒胸臆,颇得《古诗十九首》韵味。

李白常将想象、夸张的手法综合使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的意境。《拟古十二首》其三的前四句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的手法,极言人们自古就试图要用超长的绳子系日,要用堆到接天高度的黄金买光阴。虽然是极度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引读者共鸣,感受到诗人不绝的忧思和万古的愁绪,体现出李白想象丰富,夸张豪放的写作风格。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表达了诗人不慕荣华富贵,安贫乐道、率性洒脱的生活态度。他乐观自信,放纵不羁,以酒会友,把饮酒之乐看得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

“未若醉中真”一句中“真”字,体现了作者在醉酒之后,可以感受到无拘无束的自由,获得精神的解放,此时可以酣畅淋漓地散尽心中的抑郁、孤愤,可以抛却尘世的一切羁绊,超越现实社会,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金陵其三李白诗词 篇3

⑵漫漫:无涯无际。

⑶被:披,覆盖。

⑷大荒:广阔的原野。

⑸“荣华”二句:荣华易逝,有如东流水一去不返,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无常。

⑹租晖:太阳落山时的余辉。

⑺枳棘:有刺的灌木。“梧桐”二句意为,鸳鸾本来栖宿于梧桐,燕雀只配作巢于枳棘,现在情况正相反。喻是非颠倒。

⑻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渊明不愿逢迎权势,弃官归乡,并作《归去来辞》。

李白《金陵望汉江》 篇4

这首诗以金陵为中心,写眺望长江远去的感想。全诗情景合一,寓比兴之意于写景之中。诗的前两句“汉水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都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接着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但诗的后四句“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诗的感情深沉而表达稳妥,比喻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的国力相对应,贴切得体,从而自然又蕴含丰富地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

在此诗中李白已对万里长江的风光作了一个全面的描绘:上游之秀丽,三峡之急险,中游之宏阔,下游之浩瀚,都有极生动之描写,可以说李白用他的生花妙笔,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极其宏伟的万里长江风光图卷。这是其它任何诗人所作不到的。而其他诗人,由于局于经历所限,对长江的描绘也只能是一时一处、一鳞一爪的个别描写,虽然他们可能写得很精彩,而不可能对万里长江绘出全图。即使是有人像李白那样有游万里长江的经历,但也未必像李白对长江那样的钟情,或虽钟情而不善于诗。

李白漫游扬州时赋《秋日登扬州西灵塔》,称誉像教有“照迷方”之效。而《金陵望汉江》更值得关注,嘲笑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割据者依恃金陵钟山之险而称帝终归复亡的历史命运,同时盛赞李唐一统天下之伟绩。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 篇5

《登金陵凤凰台》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注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游,如今,凤去台空唯有江水东流。

1.江:长江。

2.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3.晋代:指东晋。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4.三山:山名。其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称三山。

5.白鹭洲: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怀古诗,为怀古咏史诗中的绝唱。关于此诗创作时间,尚有争议。一说作于李白被排挤出京南游金陵时,一说作于李白被流放夜郎遇赦之后,一说李白游黄鹤楼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写下此篇欲与之争胜。凤凰台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长干里西北侧凤台山上。相传,南朝时有三只状似孔雀的大鸟——凤凰,集于此地,它们相和而鸣,招来群鸟翔集于此,呈现出百鸟朝凤的盛世景象。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人们将此地改名凤凰里,并在山上筑台,名凤凰台。诗的首句即写这个传说,作者连用了三个“凤”字,不但不显啰嗦,反而使得音韵和谐,极其优美。次句“凤去台空江自流”,抒发登临之感:如今,凤凰已去,往日的美好不复存在,唯有眼前的江水依然东流。“凤去台空”的沧桑巨变与“江自流”的.万古不变,形成鲜明的对照,对比之中寄寓了深沉的历史兴衰之感。

颔联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三国时期的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金陵定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两岸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可见一斑。可是,六朝虽繁荣却也短命,每个王朝的寿命平均大约55年,轮转之速,令人恍惚。如今看来,吴国曾经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时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六朝的繁华也如凤凰台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淘浪中。颈联两句由抒情转为写景。诗人并没有一直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而抽出思绪将目光投向了眼前的河山。“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峰并列,矗立在缥缈的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好似落在了青天之外;秦淮河西入长江,被白鹭洲横截,江水一分为二,形成两条河流。此二句气象壮丽,境界阔大,为末联“不见长安”作铺垫。

杜甫诗词《有感其三》的诗意赏析 篇6

《有感五首(其三)》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赏析】:

《有感五首》,作于代宗广德元年(763)秋。这是其中第三首,内容和当时朝廷中迁都洛阳之议有关。安史乱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残破,每年要从江淮转运大量粮食到长安;加上吐蕃进扰,长安处在直接威胁之下,因此朝中有迁都之议。这首诗即为此有感而发。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首联先从洛阳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写起。相传周成王使召公复营洛邑,说:“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焉。”次句本此。两句是说,洛阳居于全国中心,水陆交通便利,四方入贡赋税,到这里的路程也大致相等。这里所说的内容也就是主张迁都洛阳的人所持的主要理由。诗人用肯定的.口吻加以转述,是因为单就地理位置而论,洛阳确有建都的优越条件。这里先让一步,正是为了使下面转出的议论更加有力。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颔联紧承“舟车”、“贡赋”,翻出新意。“红粟腐”用《汉书。食货志》“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而不可食”。“翠华”是天子之旗,这里指代皇帝。两句是说,我近日常听说,洛阳的国家粮仓里堆满了已经腐败的粮食,贫寒的老百姓正延首等待皇上能给他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呢。话说得很委婉。实际上杜甫是反对迁都洛阳的,但他一则旁敲侧击,说“天中”只不过提供了苛敛之便;一则反话正说,明言百姓所待以见百姓所怨。当时持迁都之议的人们中,必有以百姓盼皇帝东幸洛阳为辞的,所以诗人含而不露地反唇相讥说:百姓所望的是“翠华春”,可不是盼来一场更大的灾难!

主张迁都洛阳的人还将洛阳的地险作为迁都的理由,于是诗人又针对这种议论而发表见解道:“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莫取”,就是“不要只着眼于”的意思。杜甫并不是否认“金汤固”的作用,而是认为,对于巩固封建国家政权来说,根本的凭藉是不断革新政治,使人民安居乐业。两句一反一正,一谆谆告诫,一热情希望,显得特别语重心长。诗写到这里,已经从具体的迁都问题引申开去,提高升华到根本的施政原则,因此下一联就进一步说到怎样才能“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答案原极简单而平常:只不过是皇帝躬行俭德,减少靡费,减轻人民的负担罢了。要知道,所谓“盗贼”,本来都是皇帝的臣民呵。腹联“莫取”、“长令”,反复叮咛,极其郑重,末联却轻描淡写地拈出“不过”二字。这高举轻放的戏剧性转折,使得轻描淡写的“不过”更加引人注目,更增含蕴。为了进一步强调“行俭德”的重要,诗人又语重心长地补上一句“盗贼本王臣”,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事实,思想的深刻,感情的深沉和语言的明快尖锐,在这里被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金陵其三李白诗词】推荐阅读: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07-25

论诗·其三原文及赏析07-05

金陵驿阅读答案05-28

上一篇:一件事作文400字下一篇:512活动简讯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