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学双比女能手先进事迹材料红石窑村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双学双比女能手先进事迹材料红石窑村(精选2篇)

双学双比女能手先进事迹材料红石窑村 篇1

“走出家门,用智

慧启动创业的梦想”

1986年,高中毕业后的时培花披上嫁衣,在亲人的祝福声中,与同在一个乡镇的王贤中喜结连理,两年后生下儿子,当时丈夫在镇卫生院工作,有一份固定收入。邻里亲人都羡慕她有一个知冷知热的丈夫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按理说,她应该满足于这种相夫教子的安稳日子。但一次偶然机会,她与丈夫到潍坊探亲,亲戚说的一番话,触动了她:“你们两个都是高中生,难道就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难道不想创一番事业吗?”回家后,她反复思量,是啊,如果一辈子靠丈夫打工和经营2亩土地,何年何月才能熬出头?于是,她到镇上转悠了几天,结果发现镇驻地餐饮业很网少,她又处在206国道上,何不出点钱发展餐饮呢?因此,她反复与丈夫思量,动员他辞去了工作,于1992年东挪西借2万余元,在206国道北边盖起了一处200平方米左右的2层小楼,借镇党委建设十华里商业走廊的机会,搞起了饭店经营,虽然最初她也获得了不少的利润,但由于厨艺不过硬、品牌菜打不出,她于1995年关闭了饭店,改行卖服装。随着服装行业的相继兴起,加上乡镇人员的消(来源:好范文 http:///)费水平较低,一年到头除去各项费用所剩无几。

就在她四处考察,准备另转行业的时候,丈夫从朋友处得知,镇淮河水库公开发包,她迅速凑足10万元,竞得了水库的承包权。淮河水库是墙夼水库的西半部分,总共300亩,每年平均放养鱼苗5万尾。当时水库管理混乱为防止成鱼被盗,她全家搬到了离水库不远的三间简陋的房屋里,又聘请了三名人员,日夜轮流看守水库,其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但她一步步的都熬过来了。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当年年底她就获得了60多万元的收入。随着水库管理的一步步正规,她的生活也逐渐改善,买上了轿车,新盖了10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她用双手和智慧启动了成功创业的梦想。

“勇挑重担,用行动诠释女人的坚强”

她的生活改善了,日子稳定了。亲友们都说她该知足了,但看到附近村庄有那么多的闲散人员无收入,为他们找一条就业路子的信念在时培花心中陡然升起。,她经过多方考察,决定立足汪湖镇是一个产棉大镇、棉纺织业发达、纺织女工较多的优势,成立纺织公司。这一想法的提出,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他们说她既不懂技术又不懂管理,更没有销路,上厂子会把自己搞垮。但时培花主意已定,在镇党委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她出资260万元,购买了60台丝织机,成立了方正纺织公司,解决了60多人的就业难题。厂子建起来了,困难也接踵而至,机器出故障了,她四处找人来修;布织出来了,却没有大的销路......面对困难,她迎难而上,经过多日摸索学习,逐渐掌握了一些管理经验,为此,她们夫妻分了工,丈夫负责跑销路,她在厂子负责后勤、业务、财务等;就这样,厂子里几乎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工人们有的背后议论;“一个女人能干什么!”面对流言蜚语,她没有流泪,也没有退缩,她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道理,因此她通过向其他企业老总学,向纺织老干家学,并注意听取职工的意见,与职工交流想法,不以身份自居,不以管理者压人,凭女性特有的细腻赢得了职工的好评,大家同心协力,使企业逐步走出了困境,转入了正轨,产品远销到了江苏、上海等地,保证了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时培花的经验足了,步子迈的更大了。,她又投资200多万元,建厂房,买织机,把经营规模扩大到200台,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就在这年,她的经历被拍成新闻在市电视台《今日乡村》栏目里播出。

3月份,随着纺织行业的滑坡、原有设备的陈旧,时培花经多方考察,毅然将200多万元的设备淘汰,重新转行,投资600多万元新上了塑料拉丝编织项目,成为县第一家塑料拉丝产品生产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美、韩国、日本等国家。此项目的实施,使她盈利可观,不但工人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而且产品供不应求,她又在附近乡镇增设社会加工点13处,年生产编织袋5000吨以上,完成销售收入8200万元,利税780万元。

双学双比女能手先进事迹材料红石窑村 篇2

一、协会队伍不断壮大,培树了一批先进典型区女能手协会吸纳了一批新会员,目前会员已达到38名,先后推荐15名会员入了市女能手协会,有2人被选为会长、副会长,推荐一名会员加入了省女能手协会。同时,在区妇联的指导帮助下,相继建立了女能手牵头的棉花、林果等专业合作协会5个,会员达到300人。各专业协会充分发挥了培训示范、规范管理、加强服务的职能,切实解决了会员的信息、技术、销售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会员刘术秋牵头组建的东田庄乡妇女棉花协会,坚持引进新品种,尝试棉田套种西瓜、套种大蒜等新模式,亩增收近千元,有效地防治了病虫害。协会还为会员在收棉时联系采摘工,并成立了棉花品级评定小组,统一组织销售,使棉花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并还走出去承包了1800亩的棉田,凸显了规模化、组织化的优势。为充分发挥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激励更多的女能手创造新业绩,协会注重典型的培养,通过表彰和宣传,营造谋求大发展,快发展的氛围,先后在省、市、区电视台、《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河北日报》、《唐山劳动报》等媒体宣传了付素玲、王艳芬等10名会员的先进事迹,并对典型进行表彰。一年来,有20名会员被评为市、区级女能手,2人被评为省级女能手,1人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会长潘立英荣获“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称号,并在全国“双学双比”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省委常委臧胜业看了《人民日报》的报道后,做了重要批示。省妇联及我区妇联分别做出了“开展向潘立英等同志学习的决定”,掀起了我区学先进、争做先进的热潮,形成了女能手的品牌效应,工作汇报《“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年会工作报告》。

二、加强服务,为会员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是组织学习培训。围绕全区“万名妇女学习工程”,依托妇女学校,对女能手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实用技能、新信息、法律、政策等相关培训,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使会员真正担负起了带领妇女发展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责任和使命。在培训上采取多种方式,区妇联从经费中拿出2000多元费用,为每一位协会会员订阅了《农家女》杂志,还先后请唐山市蔬菜办主任郭建武、唐山农科院张贵林等专家进行棉花、林果、蔬菜等培训,并组织女能手参加省、市女经纪人的培训。为开阔会员的视野,先后组织部分会员到秦皇岛集发农业观光园、陕西杨凌等地参观学习,并组织全体会员参观了唐山市第二届农产品展销会。二是开展交流展示活动。为引导会员转变观念,树立大发展、快发展的思想,加强市场、项目、信息、资源等各种生产经营要素的共享。通过女能手创业经历、体会的交流和会员之间项目的合作,为广大会员提供了解市场,交流信息,共同发展的舞台。并召开了“双学双比”成果展示会,推荐高翠荣、苗桂兰等4名会员参加了唐山农展会,拓宽了交流渠道,提高了知名度,为实现再发展创造了平台。三是加强服务。把为妇女提供技术、项目、信息、销路等各方面服务作为重要责任。帮助妇女学技术,上项目,参与市场竞争,大力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我先后深入到大齐乡安新梅、苗桂兰的种植基地了解掌握她们的发展现状,指导她们不断扩大规模,引进新品种,谋求更大发展。同时,建立了协会与农技专家的定期联系制度,帮助6名会员与专家结成帮扶对子,切实解决了会员在发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会副会长苗桂兰受益明显,在唐山果桑站站长丁宝堂的定期指导下,解决了她引进的新品种桃王九九不座果的问题,并喜获丰收,打入了北京等地,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协会成立后,各位会员在有了一份荣誉感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责任心,激发了加快发展,干大事业的热情。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在参与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不但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而且带动了更多的参赛妇女实现共同富裕。有的会员适应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大力引进培育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有的进行多层次开发,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有的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产品竞争力。会员安新梅的鑫源农业果业种植示范园在种植更多的果树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果品质量的同时,还牵头成立起果业协会,带动了周边地区林果业的发展,她还尝试了林间套种草坪、大豆等新模式,并与经销部门签定了大豆销售合同,使大豆基地不仅在本地,还扩展到了唐坊地区,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协会理事付素玲的西葛镇沙坨子村美国红提园艺场,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适销对路的品种取胜,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在她的带动下,周边相继发展了近20家葡萄园,彻底改写了沙地无人种植葡萄的历史。

上一篇:七年级一班班级音乐会活动下一篇:四年级我的同桌作文300字 我的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