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练习3教学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练习3教学(共13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练习3教学 篇1

(二)中《练习3》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练习》中的每一个板块体现了很强的综合性,内容上充满了“情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想象、去猜测,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再有所发现。这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板块,鼓励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构建活生生的课堂,要让学生自悟自得,提升认识,真正感受自己是一个建设者。

【教学目标】

1、词句综合练习,学会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2、学习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3、朗读背诵儿歌。

4、学习打电话,学会打电话的礼节。【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字词句综合练习,学会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一、文字中的生活

(一)学习儿歌

1、审题:

读好题目要求:你会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吗?读读下面的儿歌。

2、指导: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 早晨起床,登上山冈,面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请学生找一找,儿歌中后鼻音的生字。点拨:床、登、上、冈、阳、方、向、东。

(3)教师引导学生背一背,边背边勾画山冈、太阳。讨论:你学会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了吗? 请一名同学上台辨别方向,演一演,集体评议。同桌互相演示,集体演示。(4)齐读儿歌。

(二)根据儿歌填写方位词“东”“西”“南”“北”:

从刚才学习的儿歌中,我们已经辨别出了方向,能不能根据太阳的位置填一填书上小朋友前后左右的方向?

1、指导学生看图,辨别方向。

2、指名上黑板填空,问:你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点拨:根据儿歌填写,面朝自己的是东,后面就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3、学生在书上填空,表扬填写正确的同学。

4、小结。

(三)转换时间,感受方位:

1、如果是傍晚,你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呢?讨论,交流。点拨:面对太阳的是西,背后的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2、仿照书中的儿歌编一首儿歌,学生思考,交流: 点拨:放学回家,走在路上,面对太阳,辨别方向。

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设计意图:抓住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的根本,以读词、写字为核心,多角度地设计练习;题目中借助插图,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促进了其理解领会;题目还做了情境式的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之后做实践延伸,不仅学会了书本中的儿歌,还能够自编儿歌,促进了学生不畏惧语文儿歌的编写,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垫定了深厚的兴趣。】

二、适度拓展,灵活运用: 回家搜集资料,想想中午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设计意图:由于中午太阳的位置与早晨不同,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主动去探究一番。在这探究实践中,学生得到了答案,也提高了能力。当然,教材引导综合和探究,也是以语文学习为核心,以语文来关联其他学科,最终为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服务。学生学习并运用了语文知识,引导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

一、写好铅笔字:

(一)认真读字:

1、读准这三个字。

2、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点拨:正确掌握这三个字的笔顺、笔画、结构。

(二)认真临帖:

1、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2、配乐,学生按要求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明确要求:

(1)描红时,顺序是描红→仿影→临摹,一笔描成,笔笔到位。(2)强调坐姿,要做到:身正 肩平臂开 足安,“三个一”。

3、反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低年级起步阶段要抓好,基本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做到笔笔到位。注意学生的坐姿,练字先练姿,舒缓的音乐可以给予学生心中的平静,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笔笔用心攻到自然成。写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也为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巡视、反馈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表扬、激励学生。有些学生写得美观,教师可以用红笔在字上画圈等。】

二、读读背背:

(一)看图画,想情景:

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她在干什么? 点拨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二)自由读一读: 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流畅。反复多读几遍,读熟练。

(三)检查读,纠正字音。

(四)理解、启发、想象:

1、说一说,哪些是你理解的?分别说的是什么意思?

2、说一说,哪些是你不懂的? 师生交流。

3、议一议,读了儿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

(五)练习朗读:

试着把自己想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选出一个读得最棒的。

(六)看图边练习背诵,会背的给自己画一颗星星,背得有感情可以画两颗。【设计意图:低年级孩子爱读儿歌,教师结合指导观察插图,加深学生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读儿歌想情景,感受农村孩子的快乐和开朗,逐步体会对农村孩子热爱劳动的好品质的赞扬,儿歌中处处洋溢着的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学习打电话,学会打电话的礼仪。

一、申清题目:

(一)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

“打电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

(二)谈一谈打电话:

请打过电话的学生谈一谈平时是怎样打电话的?没有打过电话的学生讲一讲自己看到别人是怎样打电话的?

点拨:打电话的时候要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过高,要自觉地说“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三)弄清本题打电话的要求:

1、学生借助拼音读图旁的提示。

2、讨论:谁给谁打电话?为什么要打电话?

二、指导交际:

(一)指导看图,明确要求:

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图上的小朋友在打电话时会说些什么?

3、结合看图,提出说话要求。

点拨:(1)要说普通话,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过高。(2)说话要清楚,要自觉地说“您好”“再见”,另一个同学对别人的祝福也要表示感谢。

(二)指导说话: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要求先自己思考,之后同桌说,再汇报表演说。【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进行,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和任务。”学生只有在各种各样的言语情境中进行言语活动,才能从模拟的角色中体会人物的情感、态度,从而提高他们的交际水平,激发他们交际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想说、爱说、敢说。教师根据此教学顺序:激趣入题 →弄清要求→创设情境→实践练习,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情境拓展,强化实践:

情境一:一天,你忘记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想打个电话问问你的好朋友。谁来扮忘记作业的同学?谁来演他的好朋友?

情境二:爸爸出差了好几天了,你很想念爸爸,想给爸爸打个电话。这次,老师做爸爸,谁来给爸爸打电话?

情境三:奶奶身体一直不好,你又和奶奶住得比较远,怎么办呢?打个电话问候奶奶吧!

1、小组任选一个交际话题,想像情境,讨论交流。

(1)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情境,想像当时的场面,想想应该怎样说。那么在说前,看谁知道与人交际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汇报)

(2)根据交际的要求,评一评,谁说得最好,最有礼貌。

2、小组同学合作,模拟表演。

(1)请各小组的同学分配好角色,进行模拟表演。那么谁知道在与人交际、或者情境表演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

(2)想像一下当时的情境,每个人物会说什么呢?小组内练习。

3、各组学生汇报表演,结合学生的表演,师生参与评价,评出哪组同学表演得真实,看哪组的同学能做到仪态自然大方,有礼貌。

【设计理念:此环节教师创设学生所熟知的情境,使学生喜欢本次话题,并在具体的情境,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有戏可演。同时,通过多次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说得好,还要有礼貌,”等口语交际的实际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人文明交际,和谐共处的交往原则。】

四、总结评价,享受快乐:

1、同学们,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中,你快乐吗?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本课学习情况,组织评选出“交际小能手”“最佳合作奖”,让学生享受参与交际的快乐。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更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无比快乐,从而乐于从事给他以快乐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五、板书设计:

打 电 话 要说普通话 面带微笑 声音不要过高 说话要清楚

要自觉地说“您好”“再见”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练习3教学 篇2

一、寻找生活实际的落脚点

“练习”教材中, 无论是低年级的“学用字词句”, 中年级的 “ 处处留心”, 还是高年级的“语文与生活”, 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在教学时, 很有必要分析一下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 寻找两者的结合点, 让课堂教学生活化有个落脚点。

1.走进生活, 开展语文实践

有些教材内容就是学生的生活, 那就将学生带进现实生活的情境中, 让学生在自然的生活环境中进行语文学习。 如学校绿化调查与建议, 就可根据教材要求, 给学生人手一张调查表 (也可小组合作) , 走进校园的绿树红花之间, 去观察、去统计、去思考、去提出建议。 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统计的方法, 更唤醒了关注校园的主人翁意识。

2.还原生活, 掌握语言规律

有些教材内容, 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联, 但是同一内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又不完全相同。比如四年级要求学生画出学校到自家的线路图, 并用语言阐述具体的走法。这个练习有一定的难度, 不仅要正确表述行走的方向与线路, 还要寻找到路线与周边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 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还原生活, 掌握基本的方法。 具体可以带领学生结合现实生活, 选择大家都知道的路名、知名建筑、生活小区等, 设计一条学生能够理解的路线, 帮助学生弄懂方向, 找到关键地点 (拐弯口、典型建筑等) , 用语言阐述具体走法, 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画图解说。

3.巧用资源, 弥补认知所缺

因为教材要兼顾各地学生的需要, 难免会出现与本地学生生活脱节的教学内容, 比如六年级下册练习2中的认识农具。 在城市学校, 此内容不仅是学生, 就是教师的生活中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这时候, 就需要借助间接经验来弥补学生生活的不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问问家里的长辈, 有乡下亲朋的可以亲自去看看农具的样子, 或者请对方拍个照片来, 有些博物馆有这方面展出的, 可以去参观一下。 当然, 教师直接提供相关资料图片或视频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学生亲自参与挖掘身边资源的学习活动更有意义, 也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具象认识, 印象会更加深刻。

二、落实语感培养的训练点

为了借助练习教材, 训练学生在实践中迁移运用语言的能力, 必须落实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训练点, 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1.借助阅读材料, 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练习中常常出现文学经典片段的赏读, 可引导学生在经典阅读中学会赏析感悟语言之妙。 比如课例中“ 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 (出自《红楼梦》) , 这段语言描写了各种人物的“笑态”, 并通过这种种笑, 将黛玉的柔弱、宝玉的恃宠、贾母的纵惯等刻画得活灵活现。 教学时, 这位教师不仅引导学生领悟通过笑的姿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还抓住两个“喷” (史湘云的“喷饭”, 薛姨妈的“喷茶”) 、两个“笑疼了肚子” (黛玉 “伏在桌上哎哟”和惜春 “ 让奶娘揉一揉肠子”) 来领略古典文学语言之精妙,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利用语言资源, 体悟地域文化特点

各个练习教材中, 还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语言资源,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体悟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如六年级上册练习4中的“俗语”, 在教学时除了积累教材中所提供的几个俗语, 更要引导学生体悟———俗语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中间, 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反映了地区的民俗风情, 这样的语言通俗易懂, 活泼生动, 细细品味有一定的意蕴。 因此, 教师可以事先收集一些本地俗语, 让学生用方言读一读并说说理解, 还可以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挖掘家庭资源, 收集来自不同地区的俗语进行交流 (本班新市民学生居多, 来自五湖四海的家庭, 让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

3.注重迁移运用,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时, 我们可以结合教材例子, 引导学生仿写、续写。如五年级上册练习1《风儿在哪儿》的教学, 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 弄懂诗歌的结构, 发现诗歌其他的句子都是一样的, 只有其中一句不同, 引导学生领悟到“ 树梢轻轻地摆动” “ 湖面泛起了碧波”。这两句虽然没有写到风, 但是却形象地写出了因风而起的独特景象。再启发学生想象一下, 生活中还有哪些风吹过时能看见的画面, 将学生的视角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 如“红旗在空中招展”“池塘荡起了涟漪”“柳枝飞舞着长发”……仿照教材中诗歌的结构写下来, 就成了诗歌语言。

可以图文结合, 引导学生将看到的图景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画面, 再转变成文字记录下来。如一年级上册练习5, 教材提供了一幅黑白图。在教学时, 可以先让学生看图, 将图中描绘的景物名称如 “树叶”“蚂蚁”“青草”“小河”写在田字格里, 这样, 学生的眼里就有了物。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给图中的景物涂上颜色, 这样, 学生的眼里就有了色彩斑斓的春天。接着, 引导学生看图, 想一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编个有趣的故事。 这样, 学生就会将图中的景物联系起来去想象, 在学生的心里, 就生成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最后, 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表达就水到渠成了。

三、创设沟通交流的现场感

在针对“练习”中“口语交际”的教学时, 需要创设各种不同的、有真实意义的、可以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现场。

1.让课堂成为真实的交际现场

学生首先得学会与同学、老师交往, 所以课堂本身就是学生学习、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真实现场。教师在教学时, 要充分利用班集体这一交往场所, 开展“口语交际”学习活动。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次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实际, 组织全班同学开展“自我介绍”。首先, 教师先提出自我介绍的总体要求, 比如讲清自己的姓名、年龄、上的是哪所幼儿园、学了哪些本领, 如果愿意还可以展示一个自己拿手的本领。接着, 同桌的小朋友之间先自我介绍, 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 因为教室里大家都要交流, 介绍的同学说话声音要轻一点, 让同桌听见就可以了,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然后, 还可以让学生走下座位, 主动跟自己还不认识的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 认识更多的新朋友。最后, 还可以请自告奋勇的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自我介绍, 这时候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大胆表达了。多层面的“自我介绍”, 让学生敞开心扉, 融入班集体, 迈出了“口语交际”的第一步。

2.变现实生活为沟通交际的课堂

学生待人接物、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时需要在特殊的情境中习得, 比如“打电话”, 是打电话一方与听电话的另一方之间点对点的交流,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去培养学生相关的沟通能力。就以“打电话”为例, 教师可以将教学现场设定为学生的家里, 通过“我给老师打电话”或者“老师给我打电话”的形式, 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学会打电话与接电话的基本礼节, 学会礼貌用语“请问你找谁”“老师您好”“老师再见”等;学会倾听并收集交流信息, 比如“老师让我明天穿校服”“老师让我妈妈打电话给他”等;学会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比如“我想问老师一个问题”“我今天在学校有点不开心”;等等。当然, 为了让“打电话”的语用价值最优化, 教师事先得设计好通话的内容, 好让学生沟通有内容, 交流时就有话可讲。

3.将课堂变成虚拟的社会现场

有的口语交际内容需要与社会现场接轨, 为了更有现场感, 可以将课堂改造成“模拟现场”。比如三年级上册练习5的“小小展销会”, 可以将教室 (甚至操场) 变成展销现场, 组织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每一小组一个展销专题。比如文具用品展区、阅读书籍展区、玩具工艺品展区等等, 每个小组成员自己分工, 有的负责介绍展品, 有的负责招揽顾客, 有的负责销售, 有的负责收钱, 做到分工明确, 职责分明。作为顾客的同学, 在参观展区、信息咨询、购买商品时, 也要做到礼貌文明。教师可以即时记录下学生的现场表现, 作为活动后进行总结评价的依据。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练习3教学 篇3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陷、遮、傻”写正确、写端正。

2、写出海带有指定偏旁的字。

3、读一读,认识含有数量词的词语。

4、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

5、照样子,修改病句。

6、熟记8条成语。

7、通过口语交际,学会商量。教学准备:小黑板,光盘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7】

一、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2)看看这3个字是什么结构。

(3)从笔顺规则来看,这几个字的书写笔顺怎样?(4)在书写时,你认为哪些地方该提醒大家注意?(5)教师范写,学生注意观察。

3、练习(1)按笔顺规则,边说边书空。(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3)根据情况,及时小结。

4、反馈

(1)请同学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端正。(2)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表扬。(3)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练习。

二、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6个偏旁的名称。(2)指名读一读。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3、引导学习其他的偏旁。

4、练习

(1)学生字自己的书上填上带有指定偏旁的字,请同学板演。(2)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

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

三、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1)请学生试读6个词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2)集体读一读,教师指导。

(3)指名读,思考:这6个词语有一个相同之处,是什么?(4)小黑板出示:万众一心 瞬息万变万里长城 *通过查字典,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结合词语,理解词语中的“万”。

*小结:这两个词语中表示数量的“万”并不是指“一万”。*让学生用笔画出其他词语中表示数量的词,看看它们是什么意思?

(5)小结:遇到类似的词语,就要细细地分辨,揣摩,搞懂它们的真正意思。

3、练习读

4、反馈

第二课时【38】

一、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同学读一读句子,其他同学思考:这两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2)想一想:为什么云雾一会儿像“茫茫的大海”,一会儿又像“巨大的天幕”? *引导进行比较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增添感性认识。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情境,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与我们以前学的打比方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3、练习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练习

4、反馈

二、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1)出示例句:

*讲解修改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指名读改过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改?(2)出示第一个病句 *轻声读一读。

*找一找,这句话有什么毛病? *思考:毛病找到了,该怎样修改呢? *指导学生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让学生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凭借语感检查是否正确。

(3)归纳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一读(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找(找出句中的毛病);三思(思考如何改);四改(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五再读(读改过后的句子,检查所做的修改是否恰当)。

3、练习

(1)让学生用以上的方法步骤练习修改两个病句。(2)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反馈(1)评议

(2)表扬修改全对的同学,让有错的同学进行订正。(3)朗读修改以后的句子。

三、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8个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1)自由练习读(2)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1)集体背诵(2)指名背 第三课时【39】

课前准备:找几位同学排演

一、第七题

1、谈话,揭示课题

2、自由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4、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5、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6、以第一幅图为例,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7、根据发言,进行指导:

(1)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8、分组练习商量,准备表演。

9、请几组学生表演每幅图遇到的情况。

10、小结,启发学生出题,根据情况练习商量的话题,也可以进行表演。

11、总结谈话:我们平时遇到难事应该多商量,这样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课后反思: 练习的烦恼

我以前很喜欢上练习课,因为这样的课上学生积极性较高,因为大多是他们学过知识的总汇和回顾,但同时又有新的知识。

可是最近我很讨厌练习课,老是感觉自己设计不出新意来,有时候自己设计的新意东西,在学生那没有什么反响。

口语交际的失望

练习三的口语交际是“学会商量”,在教学前,我设想这应该是学生喜欢的内容,于是,我设定了交际环境,开展了交际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扮演角色进行交际,可我明显的发现孩子们不会商量,这正是我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的问题。于是我抓住交际中精彩的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商量的语气,商量的技巧。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练习3教学 篇4

一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

2开动脑筋编一则顺口溜,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

教学重点

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第一部分

1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2出示这段话。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4指名读。

5在文中画出下题所提到的词语。二 教学第二部分

1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

(1)读读这两个词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他学生补充。(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与某个事物搭配。

须要: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4)你能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吗?

3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三 教学第三部分

1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2首先看这四个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4试着给其中一个字编顺口溜。5小组合编。

6汇报交流。

练习6

二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理解其意思。

2正确、美观地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成语

1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正音,齐读。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4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让其他学生猜。

5指导朗读、背诵。

(二)学习古诗《小池》 1检查朗读,正音。2交流疑难词语 惜 晴柔

3结合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 4练习朗读,比赛诵读古诗。

二 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三个字。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结:

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

左边的“土、石、立”书写时要小一点,位置都应偏上一点,否则会觉得左肩耷拉着。

三 总结

练习6

三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根据提示,让学生学会说鼓励别人的话,掌握鼓励别人的技巧。2让学生懂得,对别人真诚的鼓励和帮助不要忘记表示感谢。3培养学会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他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

教学重点

培养学会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他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

教学过程

一 审题

1过渡:同学们当你遇到难过的事或伤心的事时,你的好朋友来鼓励你、安慰你,这是你的心情如何?

2这是一项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别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的口语交际练习。

3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鼓励”作启发谈话。4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二 指导

1回忆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所受到的鼓励和关心等。

2想一想: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呢?

3鼓励别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首次鼓励之后,对方仍信心不足时,如何趁热打铁,继续鼓励。

4分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对表演欠缺的同学给予鼓励。让学生懂得对别人真诚懂得鼓励和帮助,要表示感谢。

5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并引导学生明白,几句鼓励的话就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励要从现在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真诚和友善。

三 对照书上练习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 1鼓励张为民:“买了东西,我们是消费者,就受到《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商家对于销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这种伪劣产品应该退给他们,这是忸怩的权利。” 2茅义军两次实验都未成功,可这样鼓励他:“茅义军,两次失败就打退堂鼓,莱克兄弟发明飞机,瓦特发明蒸汽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的。总结经验再来,你一定会成功的。”

3对于宗家伟的赛前鼓励更为重要,可这样鼓励他:“宗家伟,你一直都是最棒的!你目前这种状态属于正常现象,只要你放下包袱,轻松上阵,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再说只要你努力了,同学们一定会为你加油的!”

四 小结

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鼓励别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首次鼓励之后,对方仍信心不足时,如何趁热打铁,继续鼓励。总之几句鼓励的话就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励要从现在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真诚和友善。五 作业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练习3教学 篇5

练习三(2)

教学内容:练习三13——20题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巩固不用调商的除法计算方法

巩固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掌握连除与除以两个数的积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说说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完成13题。

师生分析解题过程。

针对出现的普遍问题予以几种讲解。

二、练习

1.独立完成14、18、19题 2.同桌交流答案

3.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4.订正

5.16、17题讲解

先通过练习第一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已有三年级的连减=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经验,很容易加以总结)再练习剩下的题目,化难为易。指名板演。

三、作业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练习3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 不仅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而且抓住了人物神态的个性特征, 从多方面对各种类型的兵马俑进行描写。细腻准确的语言既有说明和描写, 又有恰如其分的想象, 犹如把读者带到了秦兵马俑的现场, 字里行间体现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无比的自豪感。

二、设计理念

学习本身就是对知识进行不断地构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课程资源对知识的学习转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子而将学生带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意境之中, 让学生获得有效地学习策略, 也使得语文教学更加充满趣味性和灵动性。这个过程中应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获得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进而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三、教学目标

1. 识记本课的8 个生字以及相关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理清课文的段落层次,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3. 能够从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 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并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到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并在心中生发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让学生读课题, 并让学生说出从课题中得到哪些信息。然后引领学生从读课题开始对秦兵马俑获得感受, 进而产生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课题中, 激发学生对秦兵马俑产生向往之情。)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引领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对不认识或者不理解字词做上记号。说出自己在朗读课文之后有哪些特别的印象。2. 检查预习: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出示生字词, 检查自学效果。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之后, 首先应在师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解决文中生字词的问题, 以免学生错读误读而影响阅读效果。读准字音以后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3. 让学生自由交流, 探讨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并找出文中的过渡段。提问:哪位同学能读出文中的过渡句?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当过渡句单独成段的时候就叫过渡段。一般过渡句有两个分句, 前半句是承接上文, 后半句是引起下文。所以过渡句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让学生结合课文说一说这句话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 (板书:承上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启下个性鲜明)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之后, 学生从总体上已经把握了全文, 从整体上对秦兵马俑有了印象。再通过过渡句的学习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 自主学习, 交流汇报

1. 自学要求: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4、7、8自然段。 (2) 找到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 并用直线画出来。再说一说兵马俑有哪几种类型, 用序号标注出来。 (3) 找出描写兵马俑神态和由此产生联想的句子, 并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

2. 学生进行自学。 (设计意图:自学提示是为学生的自学进行引导, 帮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及意境进行深入探究。自学提示不仅为自学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更为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帮助, 使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所增强, 容易获得成就感并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

3. 交流讨论: (1) 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学生举手朗读已经找到的句子。 (2) 在这些具体的描写中,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呢?学生回答归纳:列数字, 如:“三个俑坑”“19120 平方米”“两个半足球场”“兵马俑近8000 个”。作比较, 如:“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3) 指导学生朗读具体的句子。朗读时注意恰当的情感抒发, 要表达出一种自豪感, 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在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表达方式中获得灵感, 为以后的习作表达提供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获得写作水平的提高。) (4) 充分感受“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自学中都已经标明了秦兵马俑的类型, 现在就来说一说都有哪几种类型兵马俑呢?学生讨论交流中, 说出了秦兵马俑的各种类型。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兵马俑类型的图片,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认识, 说出这些图片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秦兵马俑, 并要说出充足的理由。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以学生的自学成果汇报为主, 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但学生只是通过文字获得的信息, 在和图片结合以后, 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学生的认识会加深, 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在说理由的环节, 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拓展延伸, 激发情感

1. 用多媒体播放游客游览秦兵马俑的视频, 教师旁白介绍:到目前为止, 位于西安的秦兵马俑接待的游客已经不低于五千多万, 甚至还包括100 多位国家元首。在游览过程中竖起大拇指普遍赞叹不已, 在游览之后的留言中更能看出他们的由衷赞美之情。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和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都曾感慨道:秦兵马俑是中国的奇迹, 也是世界的奇迹。不看长城和秦兵马俑都不算真正来到中国, 不愧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2.在音乐的伴奏下出示秦兵马俑的图片, 让学生欣赏。

3.让学生说出观后的感想。

(设计意图:知识的拓展延伸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更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心中燃烧起一团爱国的热情之火, 激发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将课堂教学引向高潮。)

六、作业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练习3教学 篇7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出示要求,自由朗读。

2.出示熊大熊二的争论,引发学生思考。

3.引导学生查字典,找依据说服熊二。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读准下列词语。

5.鼓励学生借助字典交流这些多音字的其他读音及组词。

二交流第二部分内容。

1.出示题目,自由读题,尝试读准句子。

2.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3.出示多音字组词,指名朗读,加深印象。

4.总结多音字学习方法。

①根据生活经验确定读音。②查字典根据意思确定读音。③询问他人确定读音。三运用方法完成第三题。1.自由读题,同桌相互倾听。

2集体交流,加深印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练习3教学 篇8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

2、通过人物的行为来理解人物的可贵品质,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可贵情感,体悟人间大爱,无私奉献自己的爱。

3、了解汶川地震的情况,深切哀悼地震中逝去的人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激动心情,从而激发爱国、爱人民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是“怎样的姿势”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教学准备】 课件或图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看看。(出示课件)。

2、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震,将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板书课题)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文记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动

精读课文地震前、地震时,说说课文中谭老师的哪些语言、动作等行为最让你感动?(学生在读中理解,抓住谭老师上课、语言、动作等)

四、再读课文,追忆谭老师 救援人员————— 获救的学生———— 一位老师————— 学生的眼中————(你的心目中————)

过渡:是的,从教26年来,谭千秋老师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然而—————(接读课文最后两段)

五、拓展延伸

1、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谭老师说什么?(谭老师我想对您说……)你还想对灾区小朋友说些什么?(灾区小朋友,我想对你说……)

2、你还知道抗震救灾时的哪些英雄人物,简单说说。

六、总结

汶川大地震是一次百年不遇的灾难,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感人故事。谭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记住他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

七、作业

继续搜集2008年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或者你身边的英雄人物,相互交流,召开英雄故事演讲会。

八、结束语

让我们凝聚每份爱,共建美好家园,祈祷平安四川,平安中国!让我们在《凝聚每份爱》的歌曲中结束我们这节课。(播放音乐)

九、板书

6、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英 爱和责任 精 雄 神 不 千 死 秋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练习3教学 篇9

一、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及教学”进行研究的意义

1. 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

中国是个绚丽多彩的诗歌国度,传统的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她蕴涵了东方文化的真谛,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我国自古就有良好的诗教文化,历来都将古诗文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让学生从小接受古诗文的熏陶,在咀嚼英华的过程中传承中国几千年深厚的文化。今天随着与世界交往的增多,青少年不可避免地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教育孩子珍惜自己国家优秀的民族文化。

2.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以民族化为特色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十分注重引领学生在古诗文的殿堂中寻珍探宝。目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已在江苏乃至全国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很多学校都把它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参与新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许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等也都对其作出较高评价,认为它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需要

笔者发现目前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选编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古诗词脱离学生生活,无法引起共鸣;一些古诗词并非名家经典,典范意义不强;儿童题材的古诗文数量欠缺;选编的古诗文缺乏必要的注释,造成学生预习的难度加大;六年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没有选编一篇浅易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加上长期以来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教学观念保守、教法陈旧),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中国古诗文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继承。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研究视域与创新论点

从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及教学”研究的人员正在由原来的单一研究视角向多维视角转变,这一趋势给“古诗文选编及教学”问题的研究拓展了思路与空间,同时拓展的每一视域也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视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古诗文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中国几千年深厚的民族文化,高度重视并研究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战略选择,也是捍卫母语教育的民族尊严、引导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有效措施。

2. 美学视域

有不少教师通过古诗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余清华老师在《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殿堂————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一文中就提倡寓思想教育于形象感染这条古诗的教学途径。[1]丁道群老师在《动画呈现方式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古诗学习的影响》一文中提倡用动画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2]另外,胡永义老师在《诵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刍议》中则提出要有效利用教材范本,通过在诵读过程中美学的点拨,切实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欣赏水平。[3]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将美学理论引进古典诗词教学活动可以使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3. 心理学视域

黄春雷老师在《小学古诗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认为,我们所固守的古诗教学模式,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为小学古诗教学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4]如何找?就是要重视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来开发古诗文教学资源。

三、目前的研究不足及发展趋势

对苏教版古诗文选编及教学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笔者对手上已掌握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了简单整理,试图探索其研究不足及发展趋势。

1. 研究不够系统

从研究现状来说,对苏教版小学古诗文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法的研究比较零碎,尚未发现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比如,山东省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的赵淑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选用》中从教材的角度提出,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包括古诗与古词、儿歌与儿童诗。而现在诗歌的学习几乎成了古典诗词的学习,他认为小学语文教材在文体选择上,理应考虑到它的复杂性,体现对儿童当下生长状态、情感萌动、心灵世界的关怀。[5]其他的一些论文中也只是零星分析了古诗文选编及教学的一些原则、理念、标准等,尚未全面展开论述。当然,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例如范维胜在《古诗词教学:不该或缺的教材意识》中提出,不同的文体确定教学内容是有它的规律性的,比如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小说的形象、情节、环境,戏剧的冲突、对白、潜台词,散文的选材、手法、结构等。但是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必须有一种教材意识![6]重庆教育学院文学与传媒系的任运昌老师在《新课改进程中的古诗文教学》中指出,古诗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传统内容,应该赋予它新的内涵,但具体的教学方法最好要回归传统。[7]

2.“以诗解诗”是研究的趋势

从研究的发展趋势来说,笔者认为可以选择“小学古诗教学‘以诗解诗’教学方法”这个角度来进行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用“以诗解诗”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学习古诗文,可以令学生在“厚积”的基础上“薄发”,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培养小学生的感悟与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古诗教学的“以诗解诗”教学体现了教师课程理解能力与资源开发的能力,能促进古诗文教学的开放性和有效性,理应受到更多语文教师的重视。

四、小结

纵观以上研究,我国学者和一线教师在小学古诗教学上做出了许多实践与探索,他们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对古诗学习有相当的作用,值得教学新手学习和借鉴,但是他们的研究与实践较为零散,没有系统。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广大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对小学教材古诗文选编及教学尚缺乏系统全面理论研究的现状,既要对目前的古诗文选编进行革新(体例要更多样,内容要更丰富,各朝代选文要更有代表性),同时也必须对目前古诗文的评价形式进行必要的改革。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古诗文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才能让他们探寻到古诗文的美感。

参考文献

[1]余清华.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殿堂——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1(2).

[2]丁道群.动画呈现方式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古诗学习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3]胡永义.诵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刍议[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4).

[4]黄春雷.小学古诗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0.

[5]赵淑华.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选用[J].淄博师专学报,2011(1).

[6]范维胜.古诗词教学:不该或缺的教材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2010(9).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练习3教学 篇10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塞北(sài sāi)杏花(xìng xìn)牦牛(máo háo)冰雪(bīng biīn)海岛(dǎo niǎo)秋风(fēng fēn)

二、用下面的字组3个词。塞 骄 岛

三、把下面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句子。1.背着 高高兴兴 书包 我 上学校

2.我 喜欢 冬天 最 滑冰

四、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

在我国北方的草原上,中盛开;;

奔腾;在江南,似火的在上长着高大的。

上生活着一群群

五、照样子,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凉爽)的秋风()的塞北()的江南(2)(爬)椰树()牦牛()杏花

六、照样子组词,再写一句话。例:岛(小岛)我在小岛上发现了许多昆虫。骄()塞()

七、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骏马奔跑在()。(2)杏花()。(3)()海岛上。

八、你最喜欢我国哪个地方的风光?请用上文中部分词语描绘一下那儿的景色。

六、照样子,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凉爽)的秋风(辽阔)的塞北(美丽)的江南(4)(爬)椰树(骑)牦牛(看)杏花

八、照样子组词,再写一句话。

例:岛(小岛)我在小岛上发现了许多昆虫。骄()塞()

九、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骏马奔跑在(辽阔的草原上)。(5)杏花(在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6)(骄阳似火,椰树仍挺立在)海岛上。

八、你最喜欢我国哪个地方的风光?请用上文中部分词语描绘一下那儿的景色。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练习3教学 篇11

关键词:趣味识字,实践尝试,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在小学毕业时需要认识3500 个汉字,会写2500个汉字。如此繁重的课业负担对于小学生来说实属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授课程时,采取一些手段提高小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强记忆力,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时,将趣味识字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语文课堂,成为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实践尝试的授课方法。

一、趣味识字的教学意义

趣味识字,是主要以 “趣” 为立足点来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法。这种手法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采用丰富有趣的教授方式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化,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感受汉字的魅力和识字的乐趣。

二、趣味识字教学法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实践尝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趣味识字教学法融入课堂,亲身实践,方能体会趣味识字对低年级识字教学产生的重要作用。下面,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我在趣味识字教学中的实践结果。

1. 游戏识字法

游戏识字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组织课堂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在活泼的游戏中快速认识汉字,并能够做到长时记忆。

案例: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4》 的教学中,我在课堂上设置了“找朋友”的转盘游戏。将 “也”字放在转盘的中心,然后将可以与它组成新字的几个偏旁部首放在转盘的盘周。先由教师转转盘,当指针指向某一个部首时,看谁能又快又准地将生字读出来,并用它组词。最快回答出来的同学可以走到讲台上,扮演小老师,亲自转动转盘,带领学生共同做游戏。如此,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促使学生自主识字,并能够做到长时记忆,同时,在游戏认字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游戏识字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2. 象形识字法

象形识字法,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就是根据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分析出汉字的读音的识字教学方法。这种识字方法形象直观,通过联想记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很容易就能记住汉字的读音及含义,并能够用汉字组词,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识记程度。

案例: 在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8》 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象形识字法,教学回顾:

师: “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汉字,谁还记得?”

生: “包。”

师: “今天我们学习和它有关的一个字。 首先看这个偏旁叫什么?”( “艹”)

生: “草字头。”

师: “草字头的汉字一定跟植物有关,所以,‘艹’加一个 ‘包’字就念‘苞’,组词为 ‘花苞’。”

生: “什么是花苞?”

师: “花苞就是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同学们回家可以仔细观察,你家的阳台上有没有花苞。”

师: “这就叫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一起读。”

3. 口诀识字法

口诀识字法是在认字阶段比较容易实现的教学方法。将一些形近字根据写法可以编成口诀,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有很大帮助。

案例: 在教授 “戊” “戌” “戍”“戎”字的过程中,我就采用了口诀识字法,根据这些字的字形、写法编成口诀 “戌横点戍戊中空,十字交叉就念戎”。这种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助于学生对字形的长时记忆。在往后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每每遇到这些字的时候,学生们都会想起这句口诀,从而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辨别这些汉字,使口诀识字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练习3教学 篇12

姓名

成绩

1.让我们

,小船儿

,海面

,四周。小船儿

,凉爽的风。(《

1、让我们荡起双桨》)

2.爸爸

对聪聪说:“

,不仅要

,还要

!”(《

2、学会查“无字词典”》)

3.。

。(《

3、山行》)4.

。(《

3、枫桥夜泊》)

5.绿叶为

。春天的时候,;夏天的时候,; 秋叶

飘零——

。(《

4、做一片美的叶子》)6.萧萧梧叶

,篱落

。(《夜书所见》)

第二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姓名

成绩

1.原野。

摇动着豆荚,发出了

高粱,扬起

脸庞,像是在。

,,榛树叶子

,红得

。(《

5、北大荒的秋天》)

2.站在 的西湖边放眼远眺,是层层叠叠、的山峦,,,真像一幅。

,一面硕大的银镜。

白鸥掠过

,在阳光下

(《

6、西湖》)

3.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

,伸出手来

。有人说“

”,这话真是

。有贴着山顶的,湛蓝的天空显得

;有拉萨河畔

,湛蓝的天空显得。

(《

7、拉萨的天空》)

第三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姓名

成绩

1.①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

:“

,别落在,那是

。也不要

,那是

。只有

,才是你们

。”

②第二年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

;落在湖泊里的种子

;只有落在,他们在,把大地

。(《

8、蒲公英》)2.小牛捧起

,看了又看,心想:

,。为了

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

。(《

9、三袋麦子》)

3.龙王听说以后,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

三太子

,地对哪吒说:“

,?“说着。哪吒

,趁势

。那

立刻喷出

,把三太子

裹住。三太子只好

。(《

10、哪吒闹海》)

4.晨雾

,似

。谁家的孩子,唿哨,甩几竿响鞭。

晨雾中,皆不见。只闻

呱呱叫,清悠悠。(《晨牧》)

第四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姓名

成绩

1.他四处

,的军队。经过

,苏格兰军队赶跑了

。布鲁斯的。(《

11、第八次》)

2.回国以后,越王勾践

。白天,他

;晚上。他还在屋子里

,饭前,总要尝尝

,提醒自己

兵败会稽繁的耻辱。

(《

12、卧薪尝胆》)

3.1816年,法国巴黎流行着

。有位名叫

的医生,看到许多病人

地死去,心里

。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

?他整日

。(《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4.长江后浪推前浪。若使年华虚度过。三百六十行。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书到用时方恨少。

(《古今贤文﹒劝学篇(上)》)

第五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1.①

,阳光和煦的,是旅游。

,人们

,漫步在,轻柔的,真是。

②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

。港湾里

,像

溅落人间。马路上

,如同

。(《

14、“东方之珠” 》)

2.一会儿,太阳公公

云霞,爬上了

,染红了

,照亮了。

霞光中,光彩熠熠,把

,,还有的鲜花嫩草,都像

,显得

。(《

15、小露珠》)

3.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谢了,树上。

一天天

,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

,逐渐变得

,最后变成。熟透了的石榴

,有的,有的,露出了

。这些石榴娃娃

,向人们

。(《

16、石榴》)4.爱人者人恒爱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5.因为昆明

,所以我们称它为春城。6.因为广州有五羊衔谷的传说,所以我们称它为

。7.我们称哈尔滨为冰城,是因为

。8.

,因此我们称重庆为山城。

第六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姓名

成绩

1.“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叫

;这是波浪留下的,叫

;还有那些

,,,……叫

。这些都是

。”

(《

17、石头书》)

2.小稻秧望着这群

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这群杂草

,地跟小稻秧抢

。小稻秧气的,当场就

。(《

18、小稻秧脱险记》)

3.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

。只见他

,,转眼间便飞得。

:“

?”

(《

19、航天飞机》)

4.。

,任

。(《竹石》)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第七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姓名

成绩

1.沃克医生擦着汗,对年轻人说:“我真

你会晕过去。”年轻人

,勉强

:“我一直在。”沃克医生

:“

?”“

。”沃克医生不禁

:“!

你是

,!

!(”《20、军神》)

2.是啊,人人都

,特别是

。让我们

,同时。(《

21、掌声》)

3“

,”彼得若有所悟,“

,我可以用来

,人们一定会

。如果真是的话,……”(《

22、金子》)4.

,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

三天打鱼。三心二意。

师傅领进门。熟能生巧。(《古今贤文﹒劝学篇(下)》)

第八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姓名

成绩

1. 王维想:以前

,每逢

,总要和兄弟们

茱萸,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如今我们却

,不能

……

,兄弟们一定也在 聚会,思念着我呢。(《

24、每逢佳节倍思亲》)2.

,遍。

这首诗的题目是: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①孙中山小时侯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是孙中山的家里

,他的姐姐

,、、、,样样活儿都干。

时,姐姐就

。孙中山最爱

,姐姐也。

②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

。姐姐痛苦极了。

(《

24、孙中山破陋习》)

4、沾衣欲湿杏花雨。

5、,西出阳关无古人。

6、,非是藉秋风。

7.,凌。

。(《梅花》)

8.忠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练习3教学 篇1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体会小池塘的美丽,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初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姐姐吹气水波一只鲜红

2、听写偏旁:口字旁、鱼字旁、女字旁。

3、学生朗读课文。

二、继续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给各段标上序号。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三、精读训练。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

“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说明池塘的水很清。

启发理解“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过来了”。

(2)指名学生口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3)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放声读一读。

(4)指名朗读全段。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结合学生的交流,归纳:这四句话都是打比方的句子。这样写,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默读第二自然段,把这一段话画成一幅画。

(5)小结:这一段共四句话,从白天写到夜里,从天空写到池塘,你觉得池塘怎样?

(6)指导朗读。

3、精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五彩”指颜色多而美,为什么说“小池塘映出一个美丽的世界”呢?

朗读全文,学生质疑。

四、背诵指导

1、指名背诵。

2、交流背诵的方法。

3、练习背诵课文。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气只吹波姐鲜

2、想一想,写这些字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气”第四笔是横折斜钩;第三笔写在横中线的上方。“女字旁”的一横改成提。

3、教师范写,学生按笔顺描红。

六、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

2、填空:

()的眼睛()的睫毛()的气球

()的珍珠()的小船()的世界

()的外衣()的娃娃()的池塘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睫毛

白云 白鹅 太阳 小池塘 气球 月牙 大眼睛 小船 星星 珍珠

上一篇:《废墟的召唤》教学设计下一篇:宪法心得体会学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