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对公司安全工作的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结合实际谈谈对公司安全工作的(通用10篇)

结合实际谈谈对公司安全工作的 篇1

建议和意见

安全工作十分重要,关系到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以来,公路运输企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近年来,随着开放搞活政策的贯彻执行,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新职工的不断增加,安全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是:管理不严、纪律松驰、偏重效益、忽视安全。致使公路交通责任事故时有发生,有些后果非常严重。当前,急需进一步加强公路运输企业的安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公路运输的安全。根据公路运输企业生产和服务工作的特点,现对加强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1.保证安全教育时间,尤其对驾驶人员每星期至少要安排两小时的安全教育。

2.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国家关于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职业道德规范,交通规则,安全基本常识,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行车经验,安全评比条件,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等。

3.安全教育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过安全日,开安全例会,出车前进行安全喊话,以及图片展览、智力竞赛、观看录相、办安全专栏、开展安全对话、举办安全常识讲座等。

4.安全教育要注意联系实际,并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宣传好人好事结合起来;针对混合交通状况,与如何加强安全工作的讨论结合起来;针对职工的工作特点,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避免空洞说教。

5.曾经发生重大事故的单位,要结合事故后果、原因及责任分析,反复进行教育,使职工痛定思痛,居安思危、吸取血的教训,警钟常鸣、常备不懈,时刻不忘安全工作。

6.做好安全教育记录,对参加教育活动缺席较多的人员,要组织补课。

二、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1.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实行安全责任制,明确安全责任。运输企业的经理对安全工作要负第一位责任;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经理要负重要责任;其他领导也要负综合治理的责任。

3.对安全工作进行全方位管理,党、政、工、团都要把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分工合作,齐抓共管。

4.分管安全工作的企业领导每月至少要两次跟班上路或深入车队、车站,督促检查安全工作。

5.充实安全科室人员,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

6.对违犯劳动纪律,不遵守操作规程的人员要及时批评,纠正其错误。情节严重者,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7.对已发生的事故,不论大小,均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查明情况,严肃处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指出改进措施。属运输企业责任事故者,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8.认真加强基础工作和对安全业绩的考核工作,要使安全质量具有否决权,把安全情况列为评比、升级的重要条件。对事故多的单位,要组织人员进行整顿。

9.加强安全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使安全工作逐步科学化。

三、进一步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1.运输企业应健全以下的安全规章制度: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安全责任制,各类事故的处理规定,行车人员安全工作的档案制度,驾驶员审验制度,车辆技术检验制度,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例会制度,领导定期跟班上岗制度,领导带人上路检查本企业车辆安全情况制度,安全活动日制度,安全公里考核制度,原始资料记录制度。

2.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使每个职工都有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上下结合,左右配合的安全保证体系。

3.每月检查一次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年终进行总结、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

四、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

1.各运输企业原则上要一年开展两次安全大检查。

2.检查的主要内容是:职工安全意识的确立情况,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有关安全机构功能发挥的情况,车辆、设备完好的情况,各类事故处理的情况,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的情况等。

3.安全大检查以自检、普检为主,并适当与互检、抽检、路检结合起来。

4.对查出的问题要果断处理,凡不符合运行条件的车辆,要责令停驶,无法恢复基本技术等级的,要强制报废。

五、切实加强车辆机务管理。

1.严格管理工作,健全车辆技术档案、台帐,严密注视车辆的技术状况。

2.定车定人,专责保管使用,一般情况下,不要随意调换驾驶员。

3.合理运用车辆,按调度命令出车,不超载运行,不乱停乱放。

4.开展爱车例保活动,除提高驾驶人员搞好例保的自觉性外,还要在运输线路的适当地方设置例保检查站,加强督促检查。

5.充分利用现有检测设备,结合安全大检查,每年要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鉴定技术状况。

6.坚持日常的车辆进出场检验,特别是客车,经检验后要层层签字,未经检验合格并无签证者,一律不得参加营运。

7.按保养、修理作业的规范要求保修车辆,加强过程检验,确保维修质量。

8.不论车辆是否承包,一旦发现故障而驾驶员又不能排除时,都要及时抢修。严禁为了降低保修费用而使车辆带病运行,注意防止短期行为。

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通过上技术课及进行不定期考核等方法,督促职工,尤其是驾驶人员学习并熟悉有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教育驾驶人员养成勤检查、勤调整车辆的习惯,使转向、制动、传动、灯光、喇叭等车辆安全保障系统经常处于良好、有效状态。

3.驾驶人员在运行途中要集中精力,不闲谈、不赌气、不强超抢会?不盲目快速、严禁超载。供油系统发生故障时不准人工直接供油,下陡坡时,不准熄火或空档滑行,上山和下山时,要检查转向和制动是否灵敏有效。

4.客运车辆行经险桥、危险路段、上渡船和加油时,要组织旅客下车。

5.气候变幻无常的地区,出车前要带齐防范性设备,谨慎驾驶,注意防止因路滑或塌方造成事故。

6.车站及乘务工作人员要严格检查“三品”,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七、积极组织安全竞赛。

1.安全竞赛要注重实效,通过评选安全标兵,树立学习榜样,激励职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竞赛活动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安全百日(千日)无事故赛、安全正点赛、春节运输无事故赛、安全优质服务赛、安全运输对手赛等。

3.对评选出来的安全标兵或其他称号的先进人员,要及时表彰,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

4.在家属中开展“贤内助”的竞赛活动,调动家属协助职工搞好安全和优质服务的积极性。

八、努力提高职工素质。

1.对新招收的职工,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

2.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选拔、培养驾驶人员。特别是对客车驾驶员,一定要具备规定的条件,不得随意降低标准;代客车驾驶员要具备规定的安全驾驶经历。

3.对在岗职工分期分批进行培训。考虑到驾驶人员的工作特点,可根据不同的运输季节组织一定人员短期轮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技术水平,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

4.为了不影响生产,培训工作要因时因地制宜,要注意将脱产培训与在岗培训,企业培训与专门院校培训,普及性培训与提高性培训结合起来,以照顾各种不同的情况。

九、切实关心职工生活。

1.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好职工生活。特别是要保证驾驶人员吃好、睡好、休息好,以保持旺盛的精力。

2.对夏日或夜间担任长途运输任务的驾驶人员,要在中途设置监督站,强制他们休息一定的时间,客车可由两个驾驶员轮流驾驶,避免因疲劳过度行车,发生交通事故。

3.注意掌握职工特别是驾驶人员思想情绪的波动情况,及时弄清原因,说服、调解、疏导,使之保持心情舒畅。

4.注意解决职工的家庭生活困难,帮助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集中精力搞好工作。

十、及时交流安全信息。

1.认真收集本单位和其他单位的安全情况及开展安全工作的有关资料。

2.对取得的资料要实事求是地进行整理,分动态、经验、问题、建议几部分进行归纳,使之形成可供参考的信息。

3.在企业内部印发,使广大职工了解并关心安全工作。

4.上报交通主管部门和有关领导机关,为安全决策提供依据。

5.已将电子计算机引入管理工作的单位,要将有关信息输入,以备今后检索使用。

结合实际谈谈对公司安全工作的 篇2

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对我们处理当代国际、国内事务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我们党治国理政追求的完美结合,其内涵十分丰富和深刻。

所谓和谐社会,从字面上简单地说,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社会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因此,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重申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的任务,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世界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由于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发展不平衡,城乡矛盾、区域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

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遇到新的挑战;由于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加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人与社会的矛盾更加突出,等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各国注重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从总体上看,这些因素给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凝聚起来,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物质力量,可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也只有把社会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广泛的世界意义。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努力使当代人类1/5以上的人口进入和谐状态,这无疑具有世界意义。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探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将对当代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和谐社会就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充分说明党对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这是我党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下,总结实践经验而作出的积极应对与战略决策。

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短期的目标和任务,而是中国未来二十多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深刻的认识到,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是祖国的未来,党和人民寄予厚望。大学生先进性的体现不仅影响到大学生整体素质,更关系到国家的建设状况,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和谐精神极度欠缺,很多大学生的和谐建设意思并不那么的强烈,反而带有很浓重的个人主义思想,大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人与人的关系之间和自身的个性发展上还存在不和谐的情况。在大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集体主义精神受到忽视。在人与人的关系或人际关系上,部分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不和谐因素,过分强调了竞争、排斥,甚至你争我夺,忽视了合作,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一些大学生甚至为了评上各种先进、奖学金或入党展开不正当的竞争。在个性全面发展方面也存在不和谐因素。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不利的,但是大学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紧抓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首先要从自身的和谐做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做为大学生,既然肩负起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担,就要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鉴赏的重担,承担起责任。首先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培养合作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互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因此大学生只有全面发展了,才能做到自身的和谐。其次,要处理好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最后为了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增加社会责任感。把远大理想、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结合实际谈谈对公司安全工作的 篇3

“新常态”不是一个静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目标。它意味着在降低速度的同时,必须同时推动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新常态”一词并非中国的首创,它最先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在宏观经济领域,“新常态”被国际舆论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在我们看来,中国领导人坦然借用这个术语,可以视为他们关注国际形势变化以及心态开放的信号—只要有用的,拿过来就好了。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它意味着怎样的政策内涵?不弄清这些问题,就不容易把握未来中国经济政策以及改革的方向。很显然,习提出“新常态”的语境是针对中国经济的,是为了说明中国经济问题,反映了中央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官方对于“新常态”概念并无权威解释,正因为如此,国内通过组织学习和讨论这一概念,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统一思想的过程。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可能包括如下含义:一是不追求过高的GDP速度。习在尚未上任时就提出不以GDP论英雄,显示其对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数据的倾向并不认同,甚至可能预见到了单独追求经济增长数据而忽视其带来的社会代价及不可持续性。二是强调全面深化改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这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十六大”只提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修正。新时期的改革是全方位的,而经济体制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是在提出新常态的同时,也强调需要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这显示出决策层对经济增速下行仍有容忍度,也说明经济增速在目前只是一个相对次要的关注点。整体来看,中央领导强调中国经济“新常态”,似乎暗示只要经济运行能不出大的风险,能够平稳运行,便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新常态”代表了一种全面改革的系统思维,以及不认为中国经济会出大问题的从容心态。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新常态”思路下,中国今后的经济政策会如何设计?在我们看来,未来的经济政策需要考虑如下问题:

一是不再把追求高经济增速作为政策目标,短期内会维持一个增长区间。这个区间大约是GDP增速7%~8%,具体目标可能在7.5%左右。有分析认为,中国将构筑5%~6%的新增长平台,以替代现在勉强维持的7%~8%的旧增长平台。这个方向是不错的,不过这种替换不会在短期内发生。我们预期,未来3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以每10年为一个阶梯,以7%、6%、5%的速度逐步放缓。面对经济增速放缓,新常态下的短期经济政策将会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以“微刺激”代替“强刺激”,不踩大油门。

二是必须推动市场化改革。“新常态”不是一个静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目标。它意味着在降低速度的同时,必须同时推动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曾有市场人士以通俗的方式描述“新常态”的市场情景—“无效资金需求中断了,利率下来了,微观放活了,增速换挡成功了,产业升级了,企业利润上升了,股市走牛了,居民生活改善了,政府威信提高了”。而这一系列变化的发生,必须有市场化改革作为保障,要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开市场准入、打破垄断等最基本的市场化改革。

三是必须警惕局部风险系统化、扩大化。“新常态”实际上是对过去拼投资、拼资源、拼环境、拼负债的中国经济的一种纠正。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风险,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金融风险、实业萎缩与部分产业过剩的风险并存。这些风险目前在各个领域基本上以单独、可控的状态存在。如果经济运行偏离“新常态”—过快或过慢都可能诱发风险,最需要警惕的是各种风险扩大,相互影响而形成系统性的风险。

结合实际谈谈对公司安全工作的 篇4

党性修养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要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良好的党性修养,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作为一个军队宣传工作者,我将把对党的忠诚和热爱融入到工作之中,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有所作为,努力用以下几点激励自己:

一要勤奋学习,见贤思齐。加强学习,认真读书,是提高修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勤奋学习,努力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做到“见贤思齐”,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从而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好学多思是一个人快速进步的捷径。素质决定生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节拍,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体现价值,才能强化党性锻炼。作为宣传工作者必须增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自觉性,政治理论学习可以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可以增强辨别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及工作中的原则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党性锻炼体现时代要求必需的条件。

二要发扬爱岗敬业、吃苦在前、忘我工作的精神。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宣传工作者来说,能否严格要求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能否自觉地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确立并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己能否不断进步的关键,是一个人能否成为传播党的声音的代言人,能否真正实现党性修养体现时代要求的试金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宣传工作者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

三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在新的历史起点,抓住机遇,努力工作,努力培养宣传思维能力和敏锐的眼光,宣传工作者作为党政喉舌,应当在开拓创新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要从党性的高度,切实担负起“创新”的倡导者、策划者、组织实施者的作用。作为基层部队的宣传工作者,要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正确引导官兵。

四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宣传工作者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注意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最基本的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克服忙于应酬、工作精力不集中的浮躁心态;要注意日常工作和生活养成,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做起,遵守共产党人行为规范,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不断升华人生追求,使之“习惯成自然”;要始终追求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要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转化为抓落实的实践过程。尤其是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言与行的关系。古人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上下而求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用良好的党性修养培养自己作一名合格的宣传工作者。

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所见所思,如何构建官爱兵、兵尊干的和谐内部氛围?

我是一名由战士成长起来的军队干部,从军生涯中,经历了由士兵到学员到再到干部学员的过程。20年来我的体会:

一是要在真情带兵上做文章。基层是我们服务的主体,战士是我们的工作对象,“带兵招数有千万,真心爱兵是关键”。我们要像兄长一样关心战士,要像慈母一样爱护战士,更像严父一样教育战士。战士们从从校门跨入军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思想不够成熟。生活环境上的巨大变化,部队紧张的学习和训练,都容易使他们在感想上出现波动。治军要严,要严格依照条令条例规范管理,要对战士的成长进步负责,但要严中有爱,融爱于严,不仅要引导他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技能,而且要对战士的前途负责,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受挫折时要及时为他们分析、加油、鼓劲,有实际困难时,千方百计帮助解决,这样才能增进官兵的团结。

二是要树立官兵平等的观念。官兵平等是我军官兵关系的政治基础,干部只有同战士平等相处,才能赢得战士的信任,官兵关系才能融洽。作为机关干部不能只因为机关工作的需求无条件的命令战士,不考虑基层的压力;作为基层干部也不能靠单纯的行政手段去压制管教战士。要放下架子,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做到“以心换心”,情感交融,达到增强官兵关系的目的。

三是强化战士的主人翁意识。要充分尊重战士的权利,调动战士的积极性,健全民主制度,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要在各项工作中,听取战士的意见,注重发挥战士的聪明才智,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集体紧紧联系在一起,树立“集体荣誉我维护,战友进步我高兴“的高尚情怀,引导战士热爱军营,建设军营,不断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结合实际谈谈对公司安全工作的 篇5

做为一名卫生监督员,在工作中创先争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本着对全市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做到秉公执法不徇私利,提升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为工作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是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卫生监督员“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以卫生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围绕业务扎实做好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规范工作行为,强化工作纪律,积极主动为基层服务,在创先争优中努力提升服务能力。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对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创新服务举措的意见和建议,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努力方向。

结合实际谈谈对公司安全工作的 篇6

我县实施高效课堂已三年了,已经进行了两次达标赛讲,教学效率大幅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最近,我总思考:怎样在高效课堂中打造出高效而自主的学习效果,为此也进行了不少的实验,现在,我更加的坚信:高效教学的课堂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更适合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自主合作、探索研究、创新、概括和口语表达等能力,更有益于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自主。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提炼教学语言,构建高效教学,促进数学课堂的高效、自主。在教学中,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关键性语言和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层递性教学环节的设计,有时甚至一句话就决定这节课的成败,这也是每个教师的理想和目标,正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数学课堂教学要走向高效,有一条清晰的“线路”是前提和保证,这就是自学的效率,而教学中,关键性语言的提炼更具有启示、指引学生探索、研究这个“导航”功能,这样,数学课堂才能更好的去除冗繁而高效,从而使课堂教学高效的生成。提炼教学关键性语言,构建高效教学环节,就成了数学课堂的高效的“催化剂”和重要保障。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一节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如何把立体的长方体表面积转化成平面的6个面总面积的计算是本节课的关键点,因此,针对利用长方体相对的棱长

度相等从而找出各个面的长与宽并计算出各个面的面积也成了这节课突破的重点和难点。于是,在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并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1、你认为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6个面的面积之和)

2、如果沿着一条棱把长方体剪开,你猜会怎样,想象一下?(长方体的表面所有的面都会展开在一个平面上„„)

3、仔细观察长方休的展开图,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各自的长与宽总和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两个有关系„„)。

4、你能快速说出各个面的长与宽,并准确计算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吗?

5、试着测量计算出你手中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合作探究,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6、交流、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较好地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出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方法,而且能较好地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鲜明的具有针对性和层递性的教学环节的制订,更好地帮助学生把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简单的几个面面积之和的简单计算,而且教师简单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就起到了让学生目标明确,探索研究新知的作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体验了知识形成并获取新知的全过程,更能培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会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创新、表达、总结等多方面能力,在这节课中,课堂结构比较清晰、明快、整体感强;教学素材比较经济、高效、少而精练;时间控制的较匀称、舒缓、恰到好处;活动展开的也比较体现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要言不烦;教师上课也比较轻松、自如、胸

怀全局;学生学习的愉快、主动、学有成效;„„这节课在高效的教学成就了课堂的高效!

二、做好铺垫与引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高效、自主数学课堂的形成。

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做好知识铺垫,站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形成技能,让教学简单而高效,这是每节课成功的保证,更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所以,做好铺垫与引路,渗透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成就高效的数学课堂。

在解方程一节的教学中,课前我设计了这样的复习铺垫,并教给学生一种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利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希望在课前复习铺垫中,奠定研究新知识成功的基石。复习:在()里填上合适的数:()+4=6„„学生在充分练习之后,在研究解方程a+4=6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研究之后,有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a=2,并且说出了这样的想法:解方程a+4=6,我就把它看成()+4=6,想想:6-4=2,所以解方程a+4=6中,当然是a=2了。我追问:如果用一句话表述一下这种方法,你会怎么说?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求加数用减法。接着我引导学生验证、理解掌握。师:很好,不但有思考,而且上升到了理论上的总结,很会学习。那么,究竟这句话是否正确呢?现在我们就来充分的验证一下,检验这句话是否正确吧。学生充分动手解此类方程,进行验证,然后汇报、总结。师:你是怎样验证的?说说你验证的过程?学生汇报验证过程。我是这样

想的:解方程a+2.1=7,利用以前学过的()+2.1=7来表示,就求出()里应该填4.9,解方程a+2.1=7,a=4.9„„这种类型已经非常熟悉了,两数合起来是7,一个数是2.1,另一个数就是7-2.1=4.9了,于是规范解题格式就可以了,并引导学生检验:把a =4.9代入方程左边进行检验,结果通过计算发现,方程的左右两边都相等,所以,a =4.9 正是方程的解,因此,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经过学生的思考、总结,学生对此类方程可谓印象深刻,以此类推,放手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余类型自然可以轻松掌握了。

温故而知新,利用学生已有只有知识经验稍加思考,整理,这节课的新知识就轻松掌握了,教师剩下的工作就是引导,稍稍点拨,并帮助学生练习、提高就行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会学生知识的今天,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同样重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动脑探索活动,研究新知识,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基,让学生合作、探索、研究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有较多参与的机会,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学得积极认真,久而久之,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也会逐渐形成,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会与日俱增,学习兴趣更会日渐浓厚,何乐而不为呢!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做好知识的铺垫,渗透学习的方法,成就简约、高效、自主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利用学科整合,找准契合点,成就数学课堂的高效、自主。

整合学科,找准契合点,设计高效教学,打造高效、自主的课堂,这是教师教学思想的折射;是数学学科本身逻辑、严谨的魅力凸现;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的完美演绎。

如:在《方程的意义》一节的教学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关于天平平衡的特性及其使用方法已经非常了解,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学生利用天平的平衡就可以自然的过渡到等式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含义,进而研究出什么是方程,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轻松地明白:原来把已平衡的天平左右两边数量的相等关系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就得到了一个等式,像这样的等式中有个别量用未知数表示,得到的含有未知数的相等数量之间的关系式就是一个方程。于是,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组合数学信息,制造天平平衡,并用式子表示出来的研究活动。学生利用已有的数据得出了不少的等式,其中自然也包括有方程了,其中,不但加深与巩固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还能熟练掌握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并做到正确地判断什么是方程什么是等式。

结合实际谈谈对公司安全工作的 篇7

我们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一种看不见的法宝,它的一面写着“积极心态”,另一面写着“消极心态”。一个积极心态的人并不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他只是学会了不让自己沉溺其中。一个积极心态者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悦和创造性的态度走出困境,迎向光明。积极心态能使一个懦夫成为英雄,从心志柔弱变为意志坚强。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倾向: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子,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子。在看待事物时,应考虑生活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强调好的方面,就会产生良好的愿望与结果。所谓心态,就是决定我们心理活动和左右我们思维的一种心理状态。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以管理思维要求老百姓用“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以“淡定心理”驱除“焦灼疑虑”,显然难以达到。对执政者而言,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良好的社会心态在任何时候对一个国家民族都很重要。之所以在今天备受重视,盖因中国发展已站在一个关键时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排位,让拥有一个怎样的“大国心态”引人瞩目;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令提升大众“幸福基因”分量加重。就此而言,社会心态既指向未来发展的“软实力”,也承载“以人为本”的具体诉求.从总体上说,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已经趋于开放进取、理智成熟、多元包容。但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心态仍处于不断调整、适应、分化的动态过程之中。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引发、集聚、演化并逐渐累及下来的社会心态,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不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的需要。

当前社会心态主要呈现的新特点:一是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心态中关注焦点问题。二是不同阶层和群体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呈现较大差异,社会感受呈现明显的分化状态.三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社会心态发展变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其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社会心态中的焦虑感特征突出;

二、弱势心理在社会各阶层滋生蔓延;

三、社会心态中不公平感增强;

四、社会诚信缺失带来的心态变化不容乐观;

五、社会群体性不满情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

六、社会存在较普遍的浮躁心态。

缺乏目标、否定现实、害怕失败、半途而废、空想幻想、好高骛远、焦躁疑惧、迷茫失落、愤青思维、拜金主义„„在急剧转型中社会心态的失衡之势,是我们正在面对的挑战。这些大众情绪虽未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但正对社会发展与改革进程产生抵触消解。把握和调适社会心态,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一种执政挑战。

对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有些阶段难以逾越,有些困难难以规避,一些不良心态的滋生难以避免。但必须意识到,如不及时妥善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也必定影响国家目标实现。因此,对执政者而言,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社会心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对社会存在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培育健康社会心态,也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我们可以结合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社会心态。

第一,要健全完善制度生成机制,以科学合理的政策设计和实施调节社会心态。有了好政策,才会有好心情。制度和政策是民众切身利益的根本保障,具有稳定性、可靠性,是促成社会心态转变的重要措施。在制度和政策制定上,要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愿望,深入了解他们的利益需求,细致掌握社会心态状况,这样我们的决策才能合民意、安民心、顺民气,才能切实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第二,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能做的要坚决做好,一时做不了的,要耐心细致解释。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了解群众疾苦、把

握社会心态的真实状况。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断然无法搞好社会心理疏导工作。始终一贯地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心理疏导和社会心态调节的一剂良方。

第三,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党心赢得民心。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与党的宗旨水火不容。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身上的腐败案件,对社会心态的形成造成极其恶劣影响,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形成大众性的逆反心态。历史证明,能不能反腐倡廉、保持吏治清明,事关民心向背,事关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要始终不渝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常在细微之处花心思、多在见实效上用功夫,尽可能推进各项社会事务透明公开,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让群众找到“当家作主”的感觉,以“阳光操作”塑造群众的阳光心态。

第四,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社会心态调节网络。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表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心理疏导和社会心态调节的重要法宝。充分总结利用和创新发展我们党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将对心理疏导和社会心态调节,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为不良社会心态“泄火”、“减压”。从现实和长远需要看,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心理咨询、疏导机构势在必行。要通过加强心理疏导技术培训,掌握心态调节方法和技能,培养造就一支社会心理工作者队伍,形成覆盖广泛的社会心理工作网络。

结合实际谈谈对公司安全工作的 篇8

摘 要:探求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以促进学习质量提高。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助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如何进行大学学习?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能使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中获益匪浅,有效圆满地完成大学学业,而且能使大学生在“大学后”的自我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终身受益,为人生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中学到大学、学习方式、变革

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好处

一: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在中学里,有任课老师、班主任管着;在家里,有爸妈操心,从学习到生活,一概不用考虑,一心读书就行。在学习方法上,中学时期,只要跟着老师走就可以了,一切听从老师指挥,老师教学生是“手拉手”领着教,采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完成考试。大学的环境有别于中学,大学老师主要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导,知识的获取更多地要靠自己去做,学会培养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即所谓“学会学习”。在学习方法上,大学老师则是“老师在前,学生在后引着走”,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课外时间要自己安排,逐渐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有人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地方”,在这里,学习的概念不仅仅指课堂里的内容、教科书里的内容,还包括其他方面,如泡图书馆、做实验、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各类竞赛,参与各种集体和社团活动,聆听各类讲座,搞社会调查等,更可以和同学、师长广泛交往,互相切磋,相互交流。可以这样说,大学跟中学最不相同的一个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我们小组的讨论研究,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中学到大学:适应社会角色转变

在中学时,不少人是在校内和班级内担任一定职务,有一定知名度的学习尖子,而在人才荟萃的大学校园里,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为不再担任职务的普通学生。大学新生必须适应这种由出人头地到默默无闻,由高才生到一般学生的转变,克服失落感和自卑感,对成才要充满信心。从社会角度看,大、中学生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一般说来,中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仍不够成熟,职业方向仍不确定,他们是潜人才;而大学生作为“准人才”,职业方向基本确定,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也比中学生高得多。

2.从考试到深造:适应奋斗目标转变

在中学阶段,最重要目标是如何应付考试,如何把自己锻炼成考试机器。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这种自学能力包括:能力独立确立学习目标,能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出质疑,查询有关文献,确定自修内容,将自修内容表达出来与人探讨,写学习心得或学术论文。然而,经历紧张高考后,一些大学新生进入高校后,顿时失去奋斗的目

标,无所适从,感到很迷茫,学习和成才也缺乏动力和激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失去了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其实,大学只是人生成才的一个新起点,进入高校后,大学新生要端正心态,从高考成功的自豪和陶醉中清醒过来,以崭新的姿态和振奋的精神,站到新的起跑线上,在入学之初就要一切从零开始,以务实的态度制定出短期、长远的目标。

3.从感性到理性:适应思维方式转变

与中学相比,大学的生活节奏快,活动空间大,学习任务繁重,面临独立解决的问题多。面对这些变化,大学新生的思维方式要由“非成人化”向“成人化”转变,由感性向理性转变。在思考处理问题尤其是个人重大问题时,要有远见卓识而不要目光短浅,要三思而后行,不要随心所欲;要克服依赖思想,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人生重大问题的选择,要理性、理智,不要盲目和感情用事;要加强道德和法制观念,做事要有责任心,要考虑到行为的后果,不做鲁莽草率之事。

4.从依赖到独立:适应生活方式转变

在中学时,有些生活琐事由父母、亲友帮助料理,进入大学后,衣食住行等都由自己安排处理。自主、自立、自律是大学生活的特征。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习惯是一个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坏习惯是一生偿还不完的债务。大学新生应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从点滴事入手,严格要求自己,控制生活的节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掌握分寸,把握一个度,处理好学习与娱乐休闲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敢对自己的不良习惯说“不”。

5.从旧友到新朋:适应交往方式转变

中学生一般在家乡附近就读,同学相处多年,是乡音乡情使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而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相互之间的了解和磨合需要一定时间。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拓展大学生的生存发展空间、促进成才必不缺少的重要因素。为此,一要主动交往,做到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在渴望别人接受自己的同时,善于悦纳接受他人。

6.观念的转变

在中学阶段,分数至上的观念一直贯穿着。所以,大学新生还要改变一些原有的观念:在大学里,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人的重要指标,人们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授李运生提出,着力提高学习能力指的是大学生能对知识进行理解深化成为自己的知识,能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自由表述;努力培养思维能力,有思维能力才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思维能力才有创新,有思维活动的学习是培养自己的最好方式;努力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正是当今大学生所必备的。

二:如何进行大学学习

胡锦涛主席在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当中所提到的素质教育应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快改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现状,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性思维,改良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大一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是学生从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很盲目,没有动力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对大一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的提示?在学习方法的变革下该如何进行大学学习,来为将来的成功铺垫基石。

1、学习内容的专业性

大学生是按国家需要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从一入学就有一个专业定向的问题。因此,专业性是大学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是否有兴趣会直接影响学习热情,并进而影响整个学习面貌。就现实而言,每个人都必须学习自己的专业,但又不能满足于本专业这一狭窄的范围,总想扩大自己的视野。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人的精力有限,时间也有限,如何处理好专业与非专业学习的关系。一些同学处理这个问题轻松自如,另外一些同学则捡起了这头又丢了那头,结果是忙碌终日换来的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是大学学习的一个中心问题。因此,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要防止出现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方法。第二种倾向是忽视大学学习的专业性。学习目标不集中,精力分散,四面出击,结果是处处出击,处处不得手。或者是在大学阶段出击过晚,专业知识技术没有真正学到手,毕业后很可能造成头三脚踢不开,不适应工作的需要。所以,根据自身情况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和选学课的关系。

2、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大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自觉性和能动性两个方面。大学生的学习虽然也有老师讲课,但是在老师授课之后的理解、消化、巩固等各个环节主要靠学生独立地去完成,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而不能象中学生那样由老师布置、检查和督促。另外,大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中学强调升学,学习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转,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是由教师和校方安排,学生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到了大学,虽然仍有专业的限制,但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大,教师对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加限制,很多教师还鼓励学生广泛涉及各类知识。除必修课外,学校还开设了许多选修课,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有选择地听课、学习。

此外,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有的人用来学习,有的人去打工挣钱,有的人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也有的人不知如何利用这些时间。所以,在大学里你会发现,有的人忙得不可开交,有的人闲得难受。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否则就会不得要领,忙乱不堪,或是浪费时间,收效甚微。

3、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普遍感到知识浩如烟海,各类活动繁多,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可以处理好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等诸方面的关系?是许多大学生深感矛盾、困惑的问题。大学生的学习途径除了听课这一主要途径外,还有自学途径、学术交流途径、多媒体教学途径、社会实践途径等等。当然,这些学习途径在中小学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但在大学里,这些途径更能被大学生采用。有的同学能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学习,而有的同学只会听教师讲课。因此,以多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4、学习目的的探索性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学生所真正需要的并不在知识本身,而是自己寻找知识的方法”。

探索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结论之外新观点的寻求和钻研,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但要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要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学科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培养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而死记硬背,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的大学生将会较多地感到压抑和不适应。

总的来说,大学生学习方式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学习必须完成以下三个转变,即由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由接受型学习为主向接受型、创造型相结合的学习的转变;由运用摹仿性思维为主向运用创造性思维为主的学习的转变。只有在大学期间尽快实现这三个转变,才算真正掌握了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为以后的成功奠定较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1.李运生院长之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题报告会

2.新浪教育网

3.中国教育技术网

4.施良方.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结合实际谈谈对公司安全工作的 篇9

一、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修改学校各项制度,学校制度必须起正面的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能有效的约束教师不良行为。

二、加强教研

完善学校教研活动方案,认真落实学校教研活动,教导处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必须参加每次的教研活动,年轻教师每期必须上一次教研课。同时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系,常把我校的年轻教师派出去学习。同时所有外派学习教师都必须有学习总结,并在全体教师会上交流学习。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认真利用好每次的教师大会,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活动,集中组织教师对其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做到对内容的深入领会,把与师德师风有关的案例与老师们交流。同时各项制度的建立都将师德师风放在定性的地位。

四、加强班主任培训

结合自己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入党 篇10

一、入党为什么

从心存入党想法,并决心递交入党申请书起,我无数次问过自己,入党到底是为了什么。

首先,入党是心灵的契合,是个人对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奋斗目标的认同。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党执政的落脚点、出发点都是为了领导、支持人民当家做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执政的六十多年里,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古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认定只有一个真正做到执政为民的政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其次,入党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每个追求进步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也充满了干事业的热情与冲动,渴望拥有一份事业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我当然也不例外,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我就和其他的共产党人有了共同的理想,那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这么多年来,我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凭着对党的忠诚为党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并在这伟大的事业征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最后,入党是为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县级工商局的领导干部,就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言行上都应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处处以一个楷模的标准来要求、约束自己。通过实际的工作、生活,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示范、引领作用,影响带动身边的其他同志,携手一道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二、在党干什么

入党后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在思考该在党干什么。作为一个县级工商局的党员领导干部,我认为具体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保持党员先进性。我党执政的六十多年,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探索,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布满荆棘,这就要求共产党员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保持一个党员的先进性,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是立足于本职工作。每个党员都应该从本职工作做起,克服一切困难,必须按时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同时我国现在正处在深刻变动而又极其复杂的时代环境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要联系社会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今年5月,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茅在浙江调研时就强调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效能和水平,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服务工作,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发展环境。要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为工商事业稳步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同志在广东考察时再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揭示了“理论”与“行动”之间的内在关系,务实既是领导者的一种品德修养,又是领导者的工作作风,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能踏踏实实做事。求实效,重实干,把为人民谋利益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了。只有这样,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国家的发展也就会蒸蒸日上。同时,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才能早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为党留什么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共产党人应该留给后人什么呢?革命先烈浴血奋战为我们留下了和平美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烈士们把美好生活留给我们的同时,也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作为新一代的共产党人,我们要为后人留下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形象,要留下共产党员迎难而上,不畏艰苦的英勇气概,要留下共产党员先人后己,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要留下共产党员的不怕苦不怕累,平凡岗位不平凡的可贵精神。在工作学习中,牢记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保持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体现党的求真务实之风。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才能无愧于我们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上一篇:道德讲堂主持词助人为乐下一篇:第六单元素质测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