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山东卷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语文山东卷(共8篇)

高考语文山东卷 篇1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丞。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除知开州。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民绝斗争,夜户不闭。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转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改成都路转运判官。适岁饥,不忧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比至,下令曰:“米至矣。”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运之。朝廷命不忧摄制司。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不忧曰:“奴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每宴禁中,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不忧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子员。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倍收其赢,民病之

病:为……受苦 B.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

籍:没收 C.操板筑,绳吏以法

绳:捆绑

D.依故事,富人出粮

故事:旧日的典章制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B.“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C.“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而得名。“禁中”即指皇宫中。D.“赠”又叫“追赠”,朝廷为表彰大臣,在大臣在职或死后,授予大臣官职或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不忧不畏土豪,严厉惩治。在担任金华丞时,不忧惩处土豪何汝翼,刑拘何汝翼后并把他押送到州衙,编管到其他州,当地人也畏惧而折服。

B.赵不忧改变民风,为民拥戴。任开州知州时,不忧开办学校,用孝义教育开州百姓,开州鄙陋的民俗为之一变。不忧调任异地时,数千开州百姓挽留。

C.赵不忧坚守气节,拒绝求和。当初官兵被奴儿结打败,前制使派人贿赂奴儿结求和,但是不忧气节刚毅,拒绝求和,朝廷同意了不忧的做法。

D.赵不忧关心族人,教化有方。他训勉族人,推荐优秀杰出者,上奏开办新学宫,设立自讼斋,让有过者在那里读书感化,很多人因此受教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

(2)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秋晚客兴

苏轼

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天围故越侵云尽①,潮上孤城带月回。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注]①越,古国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出了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感。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幕来临时天色吞噬云彩,潮打孤城的场景。C.颈联“冷”字一语双关,既是写晚秋天气的凉冷,也是写作者漂泊心境的孤冷。D.深秋傍晚,作者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无法排遣,只好寄托于南归的大雁。E.“愁”是诗眼,作者借秋景抒“愁”,又以“愁”写“流年”,“愁”贯穿全诗。15.本诗尾联在抒情方面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云南的劳军募捐运动是人民支持抗战的一个缩影,其毁家纾难的行为体现着云南人民面对国家危机,毫不畏惧,团结抗战的可贵精神。

B.美国与土耳其的关系发展并非一片坦途。在风云际会的国际冲突和起伏不定的国内形势影响下,双边关系有过波折和动荡。C.明代中叶戏曲家梁辰鱼凭借他的传奇《浣纱记》而声名鹊起,事实上他不仅在传奇方面成就斐然,在散曲方面亦不逊色。

D.对心脏支架手术来说,不使用造影剂相当于“盲”操,湖南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成功完成全省首例无造影剂心脏支架手术,可谓艺高人胆大。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较强的办学能力。

B.因房产权而产生的纠纷逐渐呈现出了案件增幅快、法律适用难、审理难度之大,相比于对簿公堂,大多数当事人选择了协议解决的方式。

C.随着近代西方逻辑的传入,由梁启超、胡适、沈有鼎等人开启的比较研究之路,人们在中西逻辑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D.通过探究小说中生与死的内涵,考察落后文化环境对妇女的残害,我们可以读到作者对人性问题和制度问题的深刻思考。2018山东模拟卷(部分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宁静的乡村相比,城市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盾组合体。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的法规、程序等不胜枚举;另一方面,它又是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以及不透明的心理活动。这两方面既相互交织,又相互排斥,使城市不断陷入困境,同时也激发出城市特有的活力。依托于听觉并同心理、意识紧密相连的声音,是人在城市中每时每刻都不能既离的感性工具和桥梁。在异常清晰、稳定的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城市符号背后,还存在着大量以感性方式存在、不断生成又不断流失、主要同人的感觉打交道的东西,尽管它们长期被热无睹,但作为域市有机体成长和变化最直接的记录和呈现,其价值和意义开不亚于各种显性表达。尽管声音和图像同属城市的感性存在方式,但由于听觉和人的意识、心理联系密切,而视觉更加宫能化和欲望化,特别是在视频和图像日渐成为霸权文化的当如千,研究和重建基于听觉的城市声音系统,有助于构建一种更加均衡和协调的城市文化生态。

城市声音作为一种城市的感性符号和活动,在城市研完中长期缺席或可有可无,恰好说明为什么当代域市越来越缺乏文化特色,域市精神越来越干瘪空洞,城市生活越来越单调贫乏

《乐记》曾指出“声音之道与政通”,在今天也可以说声音之道即城市之道。不同的城市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域市之声,而不同的城市之声,不仅见证着城市变迁,同时也再生产着域市本身。如从19世纪洋务运动开始直到20世纪的大多数岁月,日夜吗的机器声、繁忙的交通汽笛声,一直是上海的主流城市声音。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而代之的是超級商场中的喧嚣声、股票交易所的嘈杂声,甚至是科研院所和总部经济中那种静悄悄的“声音”。但原理一样,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声音形态中听出域市变迁的节奏、城市生活的脉动、城市未来的序曲。把这些珍贵的城市声音记己录、整理、研究和传承下去,可以为更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域市更真实的历史与现实,提供新的视角。

总之,城市既是由建筑物和生产生活活动组成的实体,也是存在于感觉和体验中的声音。与前者主要作为城布规划学、城市地理学等研究对象和顿域不同,只有借助城市诗学、城市美学、城市史学、城市文化学等理论与方法,才能发现城市声音特有的形态和价值。这些感性存在的城市声音绝不限于其物理学意义,更是以诗性和直观方式再现和表达了中国城市的历史进程和当下鲜活的生命律动。因此,研窕域市声音,为从理性到感性、从语言到感觉、从视觉到听觉重新发现城市开辟了新的路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研究城市声音有助于认识城市这理性与感性相互交织斗争的矛盾组合体。B.研究城市声音立足点是感性符号和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长期缺席城市研究。C.研究城市声音可让研究者在不同时代从不同声音状态中听出城市的变化。D.研究城市声音虽不关注其物理学意义,却也需要我们去调动官能和欲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城市与声音的联系入手,提出了城市研究的新思路,颇为新颖 B.文章在城市符号与城市声音的对比中阐明了听觉表达大有研究的必要 C.文章以上海主流城市声音的变化为例,证明了声音之道就是城市之道。D.文章谈了研究城市声音的意义,提及了研究的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研究城市声音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代城市文化、精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B.城市声音之所以被人们忽视,与它感性存在、容易消逝、不易识别和保存有关系。C.要深入全面研究城市声音,就不能不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 D.如果不去认真研究城市声音,我们就无法用诗性和直观的方式去再现和表达城市。(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木鱼

周海亮

①冬子小时候,家里穷。不仅他家穷,全村都穷。不是吃不到米闻不到肉的那种穷,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穷。贫穷与饥饿贯穿了冬子的童年,即使现在想起,冬子的记忆深处,仍然是望不到尽头的饥饿。

②冬子九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嫁女,娘带冬子去吃喜宴。临行前娘嘱咐冬子说,饭桌上一定要放开了吃,吃慢了,东西就没了。又说,千万别动桌上那条鱼,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冬子间为什么,娘说那是条假鱼。鱼是木头雕刻而成,上面浇了汤汁,撤了葱花,盛在盘子里,端上桌,与真鱼别无二致。娘还说木鱼是栓叔的手艺,栓叔一晚上就能将一截木疙瘩变成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娘带冬子来到亲戚家门口,再次嘱咐冬子不仅要吃得快,还要尽量多吃。吃饱了,咱家晚上那顿就省了。她说。

③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普通的蔬莱,加几片肉,味道就完全变了。冬子听了娘的,快吃,使吃,却总是吃不饱。那条鱼摆在桌子中间,假如娘事先不说,冬子绝不会当它是一条木鱼。鱼浇了汤汁,撒了葱花和香菜,那是一条红烧口味的木头塑鱼。亲戚家虽穷,但厨艺高超,据说能把一条鱼烹成七八种不同的味道。木鱼也能。不过仗仅是味道的样子。澜满桌人心照不喧。他们的筷子和汤匙伸向不同的盘子和汤碗,却绝没人去碰那条鱼。桌上很快只剩残羹冷炙,唯有那条鱼,仍然闪烁出诱人的光泽,数发出美妙的酱香。满桌人仍不散去,他们蘸着盘子里剩下的汤汤水水,啃着手里的黑面馒头,那也是平常时日难得的吃食。

⑤冬子有将筷于伸向木鱼的冲动。冲动那样强烈,有那么几个瞬间,他几乎无法自控。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条鱼,可是鱼却顽强地游进他的眼晴,挠着他的喉咙。终于冬子傲出令他和他的家人从此蒙羞的举动—一他动了那条鱼他甚至央起撒在木鱼上的葱花,他甚至将郦些葱花,直接填进嘴巴。

⑥他挨了娘的一顿巴掌。他受到村人的说笑。以后很多年,他在村里都抬不起头他不仅仅是动了一条木鱼,更是动了乡村的规短,动了主人的尊严。一条木鱼,没有人动,它使是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便是富足和帝望;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败与贫穷。

⑦那条木鱼挂在冬子的胸前,顶在冬子的头上,刻在冬子的脑门上,挤在冬子的心里,很多年挥之不去。⑧后来冬子进城,吃了很多苦,终于成为一家水产公司的老总。这些年他几世界上所有的鱼,但业年里的那条木鱼,仍然时常游进他的心里,即使在梦里,也香气四溢,令人垂诞。然后让他在醒来以后,充满羞愧

⑨常跟娘说起这件事,娘说,是那时太穷了。冬子说,或许是。娘说,是你太无礼了。冬子说,或许是。不过一个孩子动了一条木鱼,有什么大不了呢?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

⑩一次冬子去民俗博物馆,突然觉得那里面似乎缺少一条可以摆上餐菜的木鱼。他想为博物馆捐赠一条,馆长当然乐意。为这事冬子专程回了一趟乡下,他找到亲成,问那条木鱼还在不在,亲戚找了很久,终从一堆破钢烂铁里翻出来。木鱼上布满虫眼,却依然活灵活现条木头雕刻而成的鱼运比一条河水里的真正的鱼,有着更为长久和顾强的生命

⑾冬子带木鱼返回城里,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找一往匠人雕刻了一条鱼。他把新雕的木鱼送到博物馆,将真正的老木鱼拿回家,刷干净,加了底座,摆上梁子。他想或许一件老物件能让他与乡村之间、与逝去的乡间岁月之间多出一点点联系,而之前,他一直试图运离乡村、试图彻底抹去那些贫穷并且差愧的童年记忆。他想这一切或许是因他这么多年终又回到乡下,终又再一次见到那条多年不见却一直留在脑海、压在心头的木鱼

⑿生日那天,冬子调好汤汁,切好葱花,然后将那条木鱼,恭恭敬敬地端上餐。

⒀冬子对儿子说,吃鱼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12期)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村民嫁女,在喜宴上摆一道红烧木鱼,只看不吃,不仅表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更表现了当时生活的贫困。

B.③段“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在喜宴上人们狼吞虎咽的情形。C.⑤段“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主要是因为栓叔高超的手艺,使木鱼像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

D.小说的结构简洁中见精细,叙述风格沉稳老练,语言质朴冷静,却张力十足,不造作矫情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小说以“木鱼”为标题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6.当冬子抵不住诱惑,最终动了那条木鱼之后,他的心路历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分析概括。(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已启动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使用新能源汽车是行业的趋势,也是未来出行的必然逃择。事实上,很多国家也出台了类似的禁售日程。英国、法国今年宣布将于2040年开始禁售传统柴汽油车,椰威、荷兰更将这一节点提前至2025年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但相比2016年中国来用车2500万辆的总产铸量,同年新能源汽车50万的销量,仍只是九牛之一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预示着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所以,中国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举措,不是目跟风,而是深恩而行;不是一时变通,而是长久之计。在交通领域,以新能源替代传能源,也是人羹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虽然伴有挑战,但只要聚精会神把质量搞上去,新能源汽车总有一天会“大行其道”。材料二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产销量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

(信息来源;《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趋势分析报告》)材料三

新能源汽车真的环保吗?从新能源汽车诞生之日起,这一争论从未停止。有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只是把城市尾气污染转移到电厂周边,同时电池回收困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污染转移”质疑,相关人士认为,目前中圆电力来源中,清洁能源发电占到1/3,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变和升级,未来清洁能源发电将越来越多。电池问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目前电池制作材料在不断革新升级,未来最有希望广泛应用的是燃料电池,比如氩作为燃料,燃烧后变成水可实现零排放。同时,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正积极进行技术创断,重点是电池回收研究。如某全业将市场上回收来的电池在储能电站实现再利用,电池中的锂、钴、镍等金属进行化学回收再利用。

相信未来我们的能源是清洁的,排放是趋零的。”这位专家说。(摘编自搜狐网)材料四

近两年来,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车桩充电接口不兼容的情况普遍存在,公共充电桩平均利用奉低、充电接口安全标隹有待提升、充电信息和支付网络安全风险等问题仍然不能忽视。

电池的性能是掣肘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从市场来看,续驶里程是电动汽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而电池直接决定电动汽丰续驶里程,但这一问题不是茼单增加车载电池量就能解决,因为这会带来整车设备质量的增加,单位电耗显著增大,随之带来的是碳排放增高。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做法,我国也开始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这是相关部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面向未来作出的选择。

B.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只要产品质量过硬,新能源汽车未来就会取代传统汽车。

C.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呈增长态势,且这一趋势将会延续;从增速来看,经历了2016年的波动之后,2017年整体呈上升趋势。

D.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长,势必增加电池的需求量,这在给环境保护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相关企业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新课题。

E.材料一展望了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材料二用具体数据印证;材料三、四则分析了这一领域面临的问题,并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元佑三年,范忠宽公[填为尚书右仆射,有吴处厚者,以蔡確(题安州车盖亭》诗来,宣仁太后得之,怒曰:“蔡確以吾比武后,当重谪。”吕汲公为左丞,不敢言忠宣乞薄確之罪,不从。忠宣因乞罢,以魘文殿大学士知曷府。

刘挚罢,哲宗与室仁太后复用电宣为右相。寒仁大后寝率辅入问后贸患寒费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态后朝劝后尽受该在在白家想劝尽子道物当似。鸣呼,重仁后之所以望忠宣者,群臣莫及也。

哲宗亲政,吕汲公欲迁殿中侍御史杨畏为谏议大夫,忠宣曰:“天子谏官当用正人杨畏不可用。”汲公方约畏为助,谓忠宣曰:“岂以杨畏尝言公耶?”忠宣曰:“不知也。”盖上初召忠宣,畏尝有言,上不行,忠宣故不知也。后杨畏首叛汲公,凡可以害汲公者,无所不至

一日,哲宗震怒,谓门下侍郎苏辙曰;“卿安得以秦皇、汉武上比先帝?”苏门下盖近世之贤君,苏辙果以比先帝,非谤也。陛下亲政之初,进退大臣不当如呵斥奴仆。”哲宗怒少霁。罢朝,苏门下举笏以谢忠宣曰:“公佛地位中人也。”苏公与忠宣同执政忠宣寡言,苏公平昔若有所疑,至此方知其贤。

章惇用事,吕汲公南迁,忠宣斋戒上书救汲公,惇怒,亦谪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忠宣欣然而往,每诸子怨章惇,忠宣必怒止之。江行赴眨所,舟覆,扶忠宣出,衣尽湿,顾诸子曰:“此岂章惇为之哉?”至永州,公之诸子闻韩维少师谪均州,其子告章惇以少师执政日与司马公议论多不合,得兔行,欲以患宣与司马公议役法不同为言求归,白公,公曰:“吾用君实荐以至宰相,同朝论事,不合即可,汝辈以为今日之言,不可也。有愧而生者,不若无愧而死。”诸子遂止。【注】范忠宣公:范纯仁,谥忠室。范伸淹次子,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思/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

B.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宜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

C.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 D.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惠宜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主持,管理。文中的“知额昌府”,即担任颖昌府知府之职。B.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的手板,可以记事。文中苏辙“举笏”,有差愧之意。C.斋戒,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 D.安置,宋官吏被贬,轻者称送某州居住,稍重者称安置,更重者称编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忠宣公不畏权势,敢于直谏。宣仁太后认为蔡確以诗诽谤自己而大怒,要重惩蔡確,范忠宣公直言劝谏,请求减轻对蘩確的处罚。

B.范忠宣公知人善任,举才公正。吕汲公欲任杨畏为谏议大夫,多少有些出于私心的考虑;而范忠宣公却放弃了与杨畏的个人恩怨纠葛。

C.范忠宜公沉着镇定,处事灵活。哲宗震怒,他及时出言相劝,并指出其做法的不要之处,化解了君臣间的一场危机,赢得了苏辙的信任。

D.范忠宣公心胸宽广,品德高尚。为了搭救吕汲公,范忠宣公也被章惇贬滴外地但他还是欣然前往,并时常告诫儿子们不要心存怨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酬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后杨畏首板汲公,凡可以害汲公着,无所不至。(4分)

(2)江行赴所,舟覆,扶忠宣出,衣尽湿,顾诸子曰:“此岂章为之哉?”(6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院子里开满鲜花,各色花儿相映成趣,绘成了一幅优美别致的图画,参观者纷纷感叹这个僻远的小院竟如此美妙

②这两家企业的产品型号、销售梁道都很相似,在中国销售市场所占有的份额也差不多,可以说是鼎足而立

③小岛气候条件悲劣,但在专家的指导下,当地居民大力发展蔬莱大棚,在方寸之地开辟出了独具特色的致富道路。

④南唐后主李煜作词才华横溢,但政治上毫无建树,“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堪称持千之论。

⑤5无论天气有多差,路途有多远,他都准时把快递送到,主动为客户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与这些客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⑥在年高冬奥会的短道速滑比赛中,裁判做出了匪夷所思的判罚—中国军团的 四位选手犯规。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潍坊依托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为抓手,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为老百姓找到了致富之路。

B.针对清代山水画气韵和风格柔靡软弱的问题,黄宾虹深入研究,吸纳古今,把“浑厚华滋”作为他追求的艺术境界。

C.只有把农村学校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解决好,才能从整体上改善教育生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D.老年人服用了枸杞之后,机体兔疫功能显著提高,可以清除过量的自由基,降低脂褐素含量,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高考语文山东卷 篇2

2010年山东卷第14题: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 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1起, 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 怆悢2使心伤。

【注】1商风:秋风。2怆悢 (liàng) :悲伤。

从诗歌测试材料来看, 本诗属于魏晋诗, 题材为“述志感怀”, 且有注释。命题者给古代诗歌鉴赏材料加注, 内容通常涉及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生疏的作者、生僻的字词、特点称谓用语等。

第一小题考查:诗中“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 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分值分配为3分。从题目内容可知, 此题的考查内容为“反思评价”, 评价文本中提供的特点信息。命题者给出考查限定的信息, 要求考生从内容或形式方面分析限定信息, 最终为限定信息作出评价。这类题目给了考生很大的空间, 难度也相对高, 考生需要综合作品中的多项信息, 在全面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 进行合理评价。最终得出结论。第二小题考查: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分值分配为5分, 表达技巧及情感态度, 是古代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考查方式。第一问考查表达技巧。首先考生头脑中要有作品表现形式的知识框架, 然后通过阅读品味诗句, 辨析该诗属于哪一种表现形式, 并运用相应知识具体分析作品的内容。第二问考查情感态度。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就要探寻隐藏于诗句中的作者的情感取向。考生应细细品读、由表及里, 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2011年山东卷第14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 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 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 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 年年长自清。

2011年的诗歌测试材料为唐诗。唐宋诗词为每年18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测试材料来源。题材为“咏物言志”。

第一小题考查: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 飞空作雨声”的妙处。本题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在阅读方面发展了能力层级。本题要求考生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某一方面来鉴赏诗歌。本题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 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第二小题考查: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此题第一问以一个意象为考查对象, 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 完成题目要求。第二问则是通过对全诗的理解, 评价作者的情感取向。

2012年山东卷第14题:

吴松道中二首 (其二)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 江名。

2012年考查了一首宋诗, 题材为“羁旅思乡”, 包含有注释。此类题材的诗歌是历年高考诗歌考查的重点。

第一小题考查: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赋分3分。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 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 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 兼以风声萧萧, 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 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本诗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E ( 鉴赏评价 )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E ( 鉴赏评价) 。

2013年山东卷第14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 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 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 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 山中独不眠。

2013年考查了一首清诗, 题材为“羁旅行愁”。当时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 孤独一人, 对月思乡, 感慨身世浮沉。第一小题考查: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本题赋分4分。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 考查的是物象——烟。烟, 即雾气、云气, 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作铺垫作映衬, 第三句运用比喻, 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 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 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 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 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 并与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保持内在的一致。第二小题考查: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本题赋分4分。本题考查考生对该诗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综合能力。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 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 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回答要点:翻译最后两句, 概括出失眠原因, 写出诗歌的情感。

从2010年到2013年四年的山东高考古诗词测试内容可见, 以古诗考查为主, 四年中未出现词、曲、赋的考查, 但并不排除今后不会考到。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鉴赏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较大, 表现出命题者重视诗歌的审美价值, 追求以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来考查考生的审美能力。

摘要: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鉴赏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较大, 表现出命题者重视诗歌的审美价值, 追求以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来考查考生的审美能力。

2012高考山东卷作文点评 篇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试题解读】

此材料选自孙中山1913年12月《致邓泽如及南洋国民党人函》(《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74页)。2012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后的第一年,又恰逢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攻坚年,从孙中山这句话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

写好材料作文的第一关还是审题立意,对于这则箴言,考生只要抓住了第一句“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中反映出来的“担当”,就可以说拥有了入门的“通行证”。当然整个句子内容很丰富,后文的意思是要矢志不渝,“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要百折不回,“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我觉得只要围绕“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这个观点,展开全文,就不会跑题。

从作文选材看,有关这一题意的写作素材很多,例如,“直面人生”的司马迁,为“真的猛士”们不断呐喊的鲁迅,书写“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高呼“我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金……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素材也不少,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创办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让微软名噪天下的比尔·盖茨……从这个角度讲,这道命题保证了考生人人有话可说,只要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就不难成文。但是写好本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知道类似素材多么丰富,而在于能否提炼并阐发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并且结合现实生活和自身体验适当表达对题意的某种识见。当下这个社会太缺少担当和坚守了,也太需要担当和坚守了,正面的例子有“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等等,反面的例子更多,有人为了逃避责任,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根本谈不上担当与坚守,如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

本次作文比较有利于议论文的发挥,因为观点很明确,且十分具体,不利于记叙文的发挥。不过今年的命题仍是一道贴近生活、可引导学生有感而发的好题。

【佳作赏析】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华夏历史,浩浩汤汤。历史的潮水打不退时代的光芒——那一个个为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而奔走疾呼的英雄。古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今有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倡导,而我却认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古有17岁便立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骠骑将军霍去病,有16岁便高扬自由民族主义的法国圣女贞德,有15岁便获得“英特尔国际科学与技术”最高奖项的少女乔紫薇——他们无不都是在青年时代就肩负起祖国给予的重任,只争朝夕,精神贯注,猛力向前,推动国家之富强、民族之进步。

同样是青春激扬的年代,面对国家危亡和沦为殖民地的境遇,五四青年学生作出了反抗。君不见“四万万人同声唱,甘为民族赴火场”,他们身体力行,不做沉默的羔羊,才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免受奴役的命运和沦陷的耻辱。“想当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五四运动便可用这句话来称颂了。

青春的旋律是亢奋激扬的,它可以谱一曲盛世华章。青年时代,亦如一缕阳光,可以照亮黑暗;又如一缕春风,可以温暖大地。“90后”的我们又该怎样担起中国改革发展的任务,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呢?

也许会有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对这个社会的丑恶现象无比厌弃,最后干脆闭上眼睛,塞住耳朵,于是老人倒地你不扶,有人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你听不见。不,“90后”的我们不应该是这样的。无论如何,“90后”的我们将担负起历史与民族的责任,因为我们是顺应时代的青年一代,因为我们是清醒的,麻木不仁是我们最忍受不了的。于是,面对雪灾地震,我们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面对老人跌倒,我们第一个冲向前去;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我们不再闭上双眼。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相信我们的力量,相信改变世界的自己。路途虽不平坦,或许还有荆棘,但请相信,我们终有成功之一日。担负起吾辈之担当,虽海枯石烂,此身尚存,此志不灭。

青年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惟以吾辈之担当,方能实现中国之大业。

【点评】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文章观点鲜明,扣题准确。作者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观点,有现实意义,特别是针对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来表达“90后”的担当精神,很有感染力,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开篇亮出观点,中间前半部分举例分析,后半部分针对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来表现“90后”的担当精神,扣题紧凑。结尾呼应开头,照应材料。全文一气呵成,结构圆合。文章材料丰富,先以古代人物“霍去病”、“贞德”为例论述主题,然后又回到当代,从反面举例,这样古今联系,论述就有了层次和深度。作文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应该巧用美化语言的手段——修辞。文中引用名言,多处运用比喻,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敢于担当,迈向成功

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敢于担当,并且要不畏艰难,按道理做事,终会有一奋骥足的成功之日。

康德说:“既然我已经站在了这条路上,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人生之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我们已经选择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就要勇敢地担当起重任,不在失败和困难前畏葸不前,集中精力,成功之日总会到来。

敢于担当则明,心死放弃则暗,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畅游历史之中,徜徉伟人之间,你会被他们在困难中敢于担当的身影所感动。

当我们还停留在困难面前,不敢向困难进发时,不妨去看看巴金老人和索尔仁尼琴吧,这两人,代表了两个国家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巴金老人往年在《随想录》中忏悔了自己曾做过的错事、说过的假话,他敢于担当,为国家为人民树立了说真话的榜样。他的成功,实现了他“化作泥土,留在人们芳香的脚印中”的愿望。

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比一个世界都重要。”他曾被驱逐出境,流亡多年,但他一直担当着自己的重任,走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最终,他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俄罗斯的良心”重归故土。失败者在困难面前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而成大事者看到的却是“甲光向日金鳞开”。只有敢于担当,不惧挫折,人生才会见到彩虹。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二是踌躇满志。”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住了,却因一时的成功而自满,那人生亦不能称之为成功。

作为我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王大珩一生专注于事业,不被外物干扰。他因不凡的成就被国家奖励,受到人民赞扬,但他仍担当自己的责任,不居功自傲,默默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近几年,随着“三钱”、朱光亚、何泽慧等老一批科学家的去世,国家的重任落在了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们应像孙中山先生说的那样,担起责任,精神贯注,全力向前,为国家做贡献,终有成功之日。

林则徐敢于担当,成为民族英雄;巴尔扎克敢于担当,在困境中成功;还有像吴菊萍、吴斌这样的当代人,敢于担当,成为“最美”。再看看社会中的许多人,没有责任意识,不敢担当,从而有了“毒胶囊”、“地沟油”等“绿色食品”。人们该唤醒自己了,为国家、为社会勇敢地担当责任,不畏困难,走向成功。

尼采说:“能将我杀死的物质能使我更强。”我们应敢于担当,让自己更强大,敢于挑战,迈向成功,奏出人生的华彩乐章。

【点评】

孙先生的箴言告诉我们做事首先要敢于担当,不怕艰难。历史上古今中外的伟人大家的事例也证明着这一至理名言。只有敢于担当,敢于挑战,人生才能奏出华彩的乐章。文章旁征博引,论据充分,作者在论证时,采用横向论证与纵向论证相结合,选取了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作者运用了摆事实与讲道理的论述,使文章的中心论点“敢于担当,不畏艰难,按道理做事,终会有一奋骥足的成功之日”非常鲜明、突出,论证严密。

语言简洁凝练,论证有力。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作者将大量丰富充实的事例,进行高度的概括,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

风雨中的花朵

身在高中阶段的最后一站,总是深感未来的可怕。未来飘忽不定,但其实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带着过去11年的辛酸与泪水,我终于迎来了这最关键的第十二年。我在梦想的田野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并期盼着它在经历了这风雨最猛烈的一年后可以绽放出青春的光彩——梦想是那样又高又远,仰望久了,眼睛会酸、会掉下泪。

刚上高中的时候,我的决心很大。发誓要在这一年里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幻想着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可现实总是没有理想那样完美。每天海量的作业,让我力不从心。花了好久的时间,终于做完了一门学科的作业。本应该稍有一些成就感的,但一想还有好些作业等着我去完成,便没有了一切的感想,继续埋头苦作。看着已经走向深夜的钟表,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叹叹气。我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每想到这里,心里的动力与勇气又多了许多。我会成功的!我总是这样想着,也这样期待着。

在经历大地的呼唤之后,种子从土地中艰难生长出来,它本以为等待它的是灿烂的阳光,但没有想到实际上是狂风暴雨。

记得第一次成绩出来了,我满怀期待地去讲台查找我的成绩。没想到,等待我的,竟是退步这一残酷的事实。我深深地叹了口气,觉得现实真是好残酷,为什么努力不一定会有结果呢?是别人比我更努力,或者是我没有发挥好。我能做的,只有静下心来,再次回到那题海书海,会成功的,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六月的风,吹来了初夏荷花的清香,吹来了小虫的欢叫,也吹来了梦想的气息。在经历了秋的萧瑟、冬的肃杀、春的萌动,我迎来了承载梦想与希望的夏季。不知不觉这一年就要这么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之后,在眼泪与汗水无数次挥洒之后,我相信梦想的奇迹会发生!

如今,我已经忘却了昔日的烦恼与欢笑,放下心里的一切负担,将梦想与希望埋进心底,许下一个心愿,希望的种子如今已长成一束花朵,绽放在梦想的田野上。

因为经历了风雨的磨炼,才使得希望之花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似乎可以看到,希望之花,正在风雨中绽放!

【点评】

这是标杆作文中较规范的一篇记叙文。文章通过对高中生活的回忆,记叙自己内心的酸甜苦辣,体现了“成功在于坚持”这一主题,富有生活气息。开篇并无诗意的笔墨,收束亦无精彩的升华,然质朴的告白、真切的经历与理性的思索,读来令人为之心动。文章在朴实的叙述中,流露出作者的一片真情:期盼梦想,苦恼成绩,坚信自己……真感人心者,唯乎真情,真的美,就应是从心灵里涌出的情感之泉,纯真清澈,独特生辉。文中为数不多的一段景物描写,“六月的风,吹来了初夏荷花的清香,吹来了小虫的欢叫,也吹来了梦想的气息。在经历了秋的萧瑟、冬的肃杀、春的萌动,我迎来了承载梦想与希望的夏季”,文笔生动,既表达心情,又起到了过渡作用。

【失分警示】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作为当代的弄潮儿,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阳光中总会有点风雨。但是,风雨后一定会见彩虹。作为当今的青少年,我们要以中国的改革发展为己任,即使是狂风暴雨袭击我们,我们都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正是我们华夏子孙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才有了汶川地震时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渡过难关。在地震的时候,我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是勇气和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们相聚在一起,一起去承担将要降临的责任。虽然灾难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也无法预知它何时会降临在我们的身边。但是,汶川地震证明了我们中华儿女的不畏艰险,更加证明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勇往直前。

地震毁坏了人们生活的家园,但是却永远也毁坏不了我们顽强的意志。中国人民是坚强的超人,有一句古语是这样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是的,风雨会磨炼人的意志,修炼人的身心,更能铸造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正是因为我们不倒的意志才使我们在急湍的瀑布前没有被吞噬走,正是因为我们勇敢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才让我们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在发展的途中总会有不完善的地方,人无完人,同样在改革发展的途中我们只有能够坚定自己的脚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雨后我们一起躲过的屋檐。时光的沉淀中,我们面对困难,面对艰险,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地面对。用勇气和信心作为我们的助推器,让我们向着成功一步一步地奋进着。作为当代的弄潮儿,我们不畏艰险,努力奋进,雨后的彩虹是属于我们的。正是因为有了在泪水和汗水中挣脱出的微笑,才有了这么强大的中国,才有了坚强的中华儿女。

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我们定当鞠躬尽瘁,即使是暴风骤雨也勇往直前,因为绚丽的彩虹始终为我们绽放着,美好的明天永远属于我们。不畏艰险地勇往直前,只因为我们是华夏儿女!

【点评】

高考山东卷零分作文 篇4

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零分作文一】

道法自然

当庭院中的儿子纠结于“丝瓜藤还是肉豆须,这是一个问题”的争论而扯断了茎叶时,父亲用简单的话语道破天机:无所谓种类,照顾、采摘即可。看似平凡的故事却自有一番深意——顺其自然方为意义本色,揠苗助长得到的不是麦穗,而是后悔与哀叹。

天道自然,万物有真:

春去秋来,夏冬往复,鸿雁南飞,弦月摇树……正是由于自然的规律我们的双眼方才有幸体味这一世的繁华与落寞、盛放和凋零。我们的心海,也因此多了向往而抹去空白的存在。无论是“任外界狂风骤雨,我自岿然不动”、赋予人宁静遐想的风暴眼,还是普罗旺斯那片可与璀璨星辰媲美的薰衣草海洋,亦或是磅礴壮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它们无一不是自然演化的产物。“无心插柳柳成荫”,顺其自然可造浩瀚盛景,将腐朽化为神奇,将倾盆绎成磅礴,将那平凡,渲染出永恒的礼赞。

梭罗曾云:“一株植物若不按照天性生长,便会死亡,人也是一样。”红尘万丈、物欲横流的时代更需要一份“顺其自然”的平和。也许你会看到将慈善当做儿戏、泡在冰块和热水的混合物里只为炒作的陈光标,也许还有为了所谓“清洁和科技含量”远涉日本购买马桶盖的游客,或者是微信朋友圈里发布谣言的不切实际的公众号……但请依然相信,那些出格的`行为有违本心的准则,留一份淡定、于无奈时叹一句顺其自然才是纯真。纵然烟雨迷蒙,也要让双眼清亮;纵然人生终无法纤尘不染,但心却可以清澈透明。如此和尘世保持一段足以产生美的距离,便可轻触到妥贴在烟火中的那份暖。

不禁又想到一个故事: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小和尚着急撒籽。“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草籽边撒边飘。小和尚遗憾草籽的飘落。“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撒完草籽,飞来几只小鸟啄食,小和尚急得跳脚。“没关系!”师父说,“随遇!”半夜一阵骤雨,一大早小和尚感慨草籽被冲走。“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后来,光秃的地面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手舞足蹈。师父点点头:“随喜!”“随时、随性、随遇、随喜”是顺其自然的最高境界,它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一种生存智慧,更是一种感悟:世间万物,须有血有肉,有浓有淡,有远有近,方为美;人生,需有悲有喜,有高有低,有苦有乐,方为全。

不追逐,不强求,不失落,这些不是全部。最最重要的,是换一种方式对待事物,用“顺其自然”的箴言磨砺心海菩提,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时再去琢磨世间,之后你便会发现,粗茶淡饭或是擦肩而过的笑靥,都是真诚质朴无比自然的幸福。

【零分作文二】

且念初心

“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小孩想要分辨两者不同,却扯断了枝条,然作为食物,茎叶纠结又有何大碍呢?既然当初种植之时是为取其实而啖,那么在生长过程中就该不忘初心,顺其自然,不应因现状复杂变化而改变人生前行的方向。

且念初心迎浮世。如果曾点不能念初心,而是在乱世中易志与其他弟子一同去佐君治世,那么又怎会有让孔夫子也不禁赞叹向往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境?如果庄周不能念初心,而是弃竿濮水岌岌乎追随两位大夫投奔楚王,那么又怎会有曳尾于涂中的乌龟在清风夜唳中歆赏孤月的妩媚?我想,我面前的人生之路上也必然充满着劳绩与诱惑,而我愿自己也能不忘初心,顺其自然,铭记着曾与上帝约定过的那一方晴好,坚定着信念不改的脚步,执着于终将到达的彼岸,如瓦尔登湖之于梭罗,如悠然南山之于陶潜。

且念初心看人生。林清玄曾说,一尘不染不是没有尘埃,而是尘埃任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我想,我也该是如此,不是处处企盼着一份完美的生活,而是在尘埃累累中亦能不忘初心,双眸清亮,无论春雨夏雷秋霜冬雪,都能认得清我所选择的道路,然后掷地有声地走下去。因为我能清楚地听到那春风十里,因为我能清楚地看到那陌上花开。

且念初心守信念。世界飞速运转,人人都恨不得自己能一个劈成两个用,我却听闻内联升纳的布鞋底子九十多道工序至今一道未省。教育大业,应试机制,我们不得不承认分数依然是一项衡量标准,然我亦听说四川某状元不想做“普通人”却不知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而沦为街头流浪汉的故事。我想到了我们身处的世界,这个日益浮躁而喧嚣的世界。也许,最初我们只是想在闲暇时静静读写书记录些心灵感触,可是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各种疯转的晒旅游照片晒美食等就按捺不住想要一起跟风;也许,最初我们只是想轻轻握着心爱之人温暖的手并肩躺在浅夜清香柔软的草地上一起看繁星点点,可是拿起智能手机时又禁不住放下她的手开始专心刷动态……我想,我真的该守住初心,不应因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当心际杂乱之时便抬头望一眼窗外那永远永远春绿冬白的老榆树,轻吟木心的《从前慢》,诚诚恳恳,心无旁骛,顺其自然,初心不负。

且念初心,瓜藤豆须依然纠缠着慢慢生长,一切本就是最美好的模样。

2016山东省高考压轴卷 篇5

语文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济南立城,南依泰山,北临黄河。舜曾经耕作的历山,即今日的千佛山,座落在泉城的东南隅。昨天上午,我趁兴登上了千佛山。这是一处超然世外的所在,不但可以近瞰城郭,俯窥街道,还可以

。但那是过去式了,因为雾霭迷离,云气氤氲,仅勉强辨出城区的(大概/大致),至于地平线上的黄河,以及其它什么峰,什么峦,皆隐而不现,只能向记忆深处(搜寻/搜求)了。兴冲冲上山,怏怏下山,将登缆车,忽见在城东北方位的一角,雾破云开,②

。瞬间怔住,脑筋急转,立马联想到学界有关“华夏”二字的诠释。

此番做客泉城,也拟效仿前人,为它留下一幅文字的(掠影/剪影)。那天登千佛山,就是想借它的高度,鹰瞵鸟瞰,寻找某种创作的新鲜意象。争奈天公不作美,只好怅然下山。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座落

近瞰(kàn)

B.雾霭

氤氲(wēn)C.诠释

俯窥(kuī)

D.做客

怅然(chàng)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概

搜寻

掠影

B.大概

搜求

剪影 C.大致

搜寻

剪影

D.大致

搜求

掠影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远眺黄河,极目“齐烟九点”

②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显现出来 B.①远眺黄河,极目“齐烟九点”

②露出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C.①极目“齐烟九点”,远眺黄河

②露出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D.①极目“齐烟九点”,远眺黄河

②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显现出来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招徕顾客。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四个密不可分的圈层彼此之间休戚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C.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D.游人熟视无睹“禁止通行”的指示牌,据记者现场观察,仅1分钟就有8人骑自行车从此进入公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视剧《芈月传》在荧屏上持续升温,在荧屏外话题也不少。对于芈月这个角色,观众的最大争议是这个人物的设定是否太过“玛丽苏”,孙俪并不同意这种说法。B.现在楼市去库存的关键是要把农民工培育成新市民,让他们成为购房主力,这就要把他们纳入到很多政策体系当中。C.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D.据军迷透露,10月2日,中国军方首次试射了一款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新型衍生导弹一一东风-31B,这标志着北京应对美国的战略袭击能力正在完备。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对此,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可提供有益借鉴。

在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里,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在自然观上,儒家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些思想与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观念形成鲜明对照。

儒家历来反对滥用资源。孔子明确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荀子把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作为“圣王之制”的内容,要求砍伐和渔猎必须遵守一定的时节,并规定相应的“时禁”期,以保护生物和资源。儒家认为,对待天地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随意破坏、浪费资源,就会损害人类自身。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孟子主张把人类之爱施于万物。他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朱熹进一步阐发了爱物的思想,他说:“此心爱物,是我之仁;此心要爱物,是我之义。”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有益启示,那就是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把发展经济、发展科技与生产力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与生态环境运行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当前,我们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可以借鉴儒家所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

今天,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人类要克服生态危机,继续生存下去并进一步繁荣发展,就必须抛弃以人类为中心、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理念,反对盲目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反对为所欲为地征服和掠夺自然。在这个问题上,儒家主张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当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要和当代社会相适应,还需与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环保理念结合起来。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诸多超越时空限制的合理内涵,这些符合客观规律的成分不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同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我们要根据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是相通的,必须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B.儒家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随意破坏、浪费资源,就会损害人类自身;对待自然,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

C.儒家倡导取用有节、物尽其用,对当前我们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D.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诸多超越时空限制的合理内涵,但这些成分有时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要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方法是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突出问题。

B.解决生态危机这个全球性问题,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C.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人类必须抛弃以人类为中心、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理念,不能强调征服和掠夺自然。

D.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我们要结合实际需要,促进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强调的是反对滥用资源,要珍爱万物。

B.荀子认为“圣王之制”要纳入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要求砍伐和渔猎必须遵守一定的时节并有相应的“时禁”期。

C.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孟子和朱熹更主张把人类之爱施于万物。他们说:“此心爱物,是我之仁;此心要爱物,是我之义。”

D.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给我们有益的启示,那就是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予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而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武以重金赂邑宰,又以百金赂仇主。月余无事,释七郎归。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武颌之。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武无奈之,忿塞欲死。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武惊喜,意稍得伸。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宰不听辨,欲笞恒。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镝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宰大惊,窜去。樵人犹张皇四顾。诸役吏急阖署门,操杖疾呼。樵人乃自刭死。纷纷集认,识者知为田七郎也。宰惊定,始出验,见七郎僵卧血泊中,手犹握刃。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衙官捕其母子,则亡去已数日矣。(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以重金赂邑宰

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B.遣人探索其家

探索:探询

C.与宰关说

关说:通融说情 D.值晨进薪水

薪水:俸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母龙钟而至

吾尝跛而望矣

B.又以百金赂仇主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C.见恶人则鸣跃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樵人乃自刭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B.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C.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D.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武承休的梦开头,暗示了田七郎的知恩图报能共患难的可贵品格,为下边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B.田七郎身陷囹圄为武承休搭救,却不说一句感谢的话。从后文可知是因为他已经决定将来武承休有难时舍命相助。C.田母初见武承休就看出武承休将来有难,所以极力阻止儿子和武承休的交往。但在武

承休解救了田七郎后却不再阻止两人的交往。

D.武承休的叔叔被打死,田七郎却不来安慰,是他认为杀死林儿已经报答了武承休的恩德,于是不再跟武承休交往。

第Ⅱ卷

四、(24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5分)译文:。

(2)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5分)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出塞作①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③,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④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⑤。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②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③乘障:登城守卫。④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⑤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

(2)这首诗的第三联与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第二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⑴《论语》中孔子认为“士”抱负远大,意志坚定,承担责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⑵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之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

五、(每小题4分,共12分)

16.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互联网+”下定义。(4分)关于互联网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这样认为的,互联网在“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中作为基础设施起着实现工具的作用,“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又通过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来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答:

。17.下面是四种应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应用文的语言特点,找出每种应用文的不得体之处并进行修改。(4分)(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2)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赵县参观“千年彩虹”赵州桥。我是导游,希望大家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导游词)

(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日,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4)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育处找李干事认领。(招领启事)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18.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文字的含意。(4分)

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处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

答:。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梦想者

【美国】阿尔弗莱德•科波

两个火箭分开半英里耸立着,而梦想者开始了他可怕的梦魇„„在沙漠里黄铜色的天空下,这两个耸立的火箭看起来又高又亮。丹比穿着他笨重的压力装,站在那里看着它们。他的心在歌唱:“这就是我生来要追寻的„„”他让他的想像力奔驰,想像自己已经在空中,狂饮着造物者的荣耀。“太阳和星星在紫色的天空中一起闪耀着,而在下面的地球只是一堆绿尘„„”他想。佛得曼碰了碰他的肩膀:“准备好了吗?” 丹比回到现实并点点头,随着佛得曼和一小群技师穿过沙漠向火箭走去。发射器的内部就像一个冷冷的洞穴一样。丹比让他自己融入那冷冷的气息中,他拉下一个手套,露出手臂让佛得曼注射。这个精神医生安静地准备注射器。现在,他转身向下看着丹比。

“好了,可以打针了。”他安静地说,“这会让你在最难过的那段时间好好休息。”

技术人员完成了他们的检查。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过来祝福丹比,然后鱼贯走进炽热的日光中。

“你很确定?”佛得曼问,“你真的要去吗?”

“天啊!”丹比想,“他竟然问我要不要去!我一生等待的就是此刻。从有记忆以来,我就梦想着它,为它而活,佛得曼竟然问我要不要去!” “是的,”丹比说,“我要去。我赢得这个权利了,对不对?” 精神医生虚弱地笑一笑:“你赢得这个权利,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孩子,想一想,你一生在追求一个梦,现在你正好抓到它,你花了许多年梦想你会是第一个上月球的人,但„„”

“佛得曼,听着,”丹比用紧张的声音说,“自我有记忆以来,我一直为这个目标努力着。甚至当我还是个孩子时,就因此被讥笑,被排斥。我是不同的。我总是很孤单,只有这个梦才是我的伙伴。我现在有了这个机会,你能问我是不是要它吗?你问得一点道理都没有。为什么你不干脆问我要不要呼吸?”

佛得曼瞥了一眼他的表:“你还有时间改变主意,你是知道的。有一位后备太空人也准备好了。”

丹比转开他的脸。“他实在太过分了,分明是看不起我„„”他想,他希望这个昏庸的笨医生能出去,让他静一静。

“你活在幻想中,”佛得曼追问着,“这是为什么你总是很孤单,对不对?” 丹比没有回答,佛得曼挖得太深了。孤单„„他太了解那种感觉了,它就像一股寒气爬上他的心头。记忆的碎片割得他流血。他以前太孤单了。他的梦使得他被排斥,因此他只好转而内求,寻求他的梦想的陪伴。但外在世界还是不停地在伤害他。他记得他的母亲问:“为什么你老是看书?而且看些垃圾!为什么你不出去和其他的孩子玩?”他能告诉她他只希望有一天能站在另一个星球的土地上,然后看着地球在天空中吗?在十二岁的年纪?她总是讥笑他。还有他父亲。“我们有一天能上月球吗,爸爸?” “孩子,不要问那么笨的问题„„” “你认为这就是答案了,对不对?”佛得曼的声音继续响起,就像夏天里的蜜蜂的嗡嗡叫一样,“你会不会又像小时候一样恐惧孤单呢?你不怕在空中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吗,丹比?”

“为什么他一直激我?”丹比气愤地想。

“闭上你的嘴出去吧!”他对着佛得曼叫道,“让我一个人在这里,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他的思想在说话。

“好吧!孩子,我很抱歉。”佛得曼笨拙地在他的肩膀上拍了拍。他从架子上拿下头盔,轻轻地戴在丹比的头上。

然后走了出去。丹比半昏迷地躺着,等待着火箭发射而来的震动。终于来了,他觉得压力变大,胸口很痛;太空装拉紧时,他的肉被扯得很痛。然后是一片漆黑。只有一小点光线在他自己的宇宙里燃起。只有他看得到。他在黑暗中醒来,心快速地跳着。成功了!梦想终于成为事实了。他吃力地移动,因为火箭的推进力震动太大。他起身做第一次的视察,当他从望远荧幕上看到太阳和星星在黑色的天空中闪耀时,他叫了出来。这个天空比他所想像的要大得多,冷得多。有一种无边际,黑绿交接的感觉紧抓着他的喉咙。回忆又像潮水一般涌来。“爸爸,我们会到月球去吗?” “别傻了,孩子!” 他想起回忆的苦楚,但他更惊异地发现他竞紧抓着回忆不放。在这无边际的空寂中,他充满了对人类的回忆,对地球的回忆。一个接一个地,他操作其他荧幕,直到最后他被这像玻璃一般透明的空间包围。星星又远又冰冷,太阳也很遥远。一阵强光弄痛了他的眼睛,丹比突然觉得他在往下掉,掉向一个无边际的黑暗世界。他爬到躺椅,紧紧地抓着,呼吸压迫着他的喉咙。他觉得孤单。然后他看到地球,它是个绿色的被云包着的球体——不真实而遥远。他感觉一种疯狂—一无理智的恐惧。

“这跟梦想中的一点都不像!”他狂野地想着。在梦里,他一点都不害怕。梦里只有荣耀和得意,没有这些广大的空寂和隐藏的、折磨人的—一孤单!丹比尖叫着。叫声在他的头盔里回响,更增加了他的恐惧。他不停地尖叫又尖叫„„当活门打开时,他还在尖叫,心理医生们用手按住他,然后把他带到沙漠的阳光下。“我曾试着警告你,”佛得曼很温和地说,“但就像你说的,你赢得这项权利去尝试。”

从医院病床上那虚弱的个体传来弱小的声音:“都是骗人的,全部都是——这是个诡计。”

佛得曼摇摇头:“并非如此。那些景象是人造卫星实地拍摄的,震动效果则是离心力的二倍。这整个设备只是人造的训练仪器,用来淘汰明显不合适的人。” 丹比严厉地说:“就像我„„”

“恐怕是,我的孩子。你看,太空飞行不适合孤单、敏感或想像力丰富的人。这些人都会受不了的。”佛得曼站了起来,“星星只属于那些呆板、无聊的人,他们可以面对任何孤单。对他们而言,没有意义也没有恐惧。” 他可以听到丹比压抑的哭声,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后,看着这心碎的人躺在白色的病床上。他伤心地摇摇头说:“星星、太阳是不属于你的,你有太多的梦想,太深的感情„„而这些梦,不适合爱作梦的人,因为破碎后,永远难以补偿„„” 19.概括“梦想者”丹比的形象特点。(4分)

答:。

20.理解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1)为什么你不干脆问我要不要呼吸?

答:。

(2)星星只属于那些呆板、无聊的人,他们可以面对任何孤单。

答:

。21.为什么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佛德曼对丹比的提醒和劝阻?(4分)

答:

22.小说题目是“梦想者”,最后写的是梦想的破灭。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6分)

答:。

七、(60分)

23.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座落”应为“坐落”;B.“氤氲”应读 yūn; D.“做客”应为“作客”。)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重点是区分实词虚词的近义词。“大概”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大致”大体上。“大概”有名词的意义和用法,“大致”则没有,文中是名词的意义,所以应选“大概”。“搜寻”,到处寻找;“搜求”,想方设法求得。“搜寻”的对象可以是人或事物,而“搜求”的一般是物。这里应用“搜求”。“掠影”一掠而过的影像,指某些场面的大致情况(多用于标题);“剪影”比喻对事物轮廓的描写。此处用“剪影”比较合适。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①要考虑句式和短语的结构的前后一致,前一句是“近瞰城郭,俯窥街道”,这一句应是“远眺黄河,极目‘齐烟九点’”。②要考虑紧接前句“雾破云开”,“露出”也比“显现出来”效果好。)

4.答案:A(解析:B项,对象不当,应用“息息相关”。C项,不合语境,“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应该用“栩栩如生”,多用来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D项,搭配不当,“熟视无睹”不能带宾语。)

5.答案:B(解析:A项,犯了表意不明的错误;C项,犯了语序不当的错误;D项,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二、6.答案:D(解析:原文表达是“不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7.答案:A(解析:“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也是策略,不是目的。)8.答案:C(解析:“他们说”错,是朱熹的话。)

三、9.答案:D(解析:柴薪和饮水。)

10.答案:A(解析:A项,均为连词,表修饰;B项,介词,用/连词,表修饰;C项,连词,表承接,“就”“即”/连词,表转折;D项,均为助词,表承接,于是,就/表转折,竟然)

11.答案:C

12.答案:D(解析:从小说最后田七郎舍身为武承休复仇杀死县令可知。)

四、(24分)

13.(1)家里人都对他的粗疏感到奇怪,武承休(却)喜欢他的忠实厚道,很厚待他,他从此经常好多天留住在公子家里。(“咸”“怪”“遇”“由是”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正要停放来仔细查看尸体,尸体忽然一跃而起,竟然砍下了县令的头,一会儿又倒在地上。(“方”“竟”“决”“已而”各1分,句意通顺1分)附参考译文:

武承休,是辽宁辽阳县人。他喜欢结交朋友,所交往的都是些知名人物。在夜里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您的朋友遍天下,都不过是滥交罢了。惟有一人可以和您共患难,怎么反而不去结识呢?”武承休问道:“他是谁呀?”那人说:“不就是田七郎吗?”武承休醒来感到很奇怪。于是四处访求这个人,(知道)田七郎是东村一个打猎的。武承休恭敬地到田七郎的家里寻访到他,武承休见院内有几间破屋,用木岔支着墙壁。进了一间小屋,看到一些虎皮、狼皮悬挂在柱子上,也没有板凳椅子可坐。七郎就地铺虎皮代替座位。武承休和他谈起话来,听他的言语很朴实,非常喜欢他。立即送给他一些银子过日子用。七郎坚决推辞不接受,武承休强让了好多次,这时田母老态龙钟地来到前面,很严厉地说:“老身只有这一个儿子,不想叫他侍奉贵客!”武承休很羞惭地退了出来。随从恰好在房屋后面听到田母说:“我刚才看到公子脸上有晦气,必定会遭遇离奇的灾祸。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贵重的礼物,不详,恐怕将来要用死报答他了。”武承休深深赞叹田母的贤能,然而也越加倾慕七郎。

过了半年多,田七郎因为与人争夺一只豹子,殴死人命,被抓进官府里去了。武承休拿很多的银子贿赂县令,又拿一百两银子赠送死者的家庭。过了一个多月没有什么事了,七郎才被释放回家。七郎见到武承休,武承休用温暖的话语安慰他,七郎只是恭顺地答应着,家人都怪七郎粗疏,而武承休却喜欢他忠实厚道,愈加厚待他,自这以后,七郎常常在武家一住好几天。赠送他东西就接受,不再推辞,也不说报答。

适逢武承休过生日,这一天宾客仆从非常多,夜间房舍里全住满了人。武承休同七郎睡在一间小屋子里,三个仆人就在床下铺稻草躺卧。二更天将尽的时候,七郎原先挂在墙壁上的佩刀,这时忽然间自己跳出刀鞘好几寸,发出铮铮的响声,光亮闪烁如电。武承休惊起。七郎也起来,问道:“床下躺的都是些什么人?”武承休回答说:“都是些仆人。”七郎说:“其中必定有坏人。这刀是从外国买回来的,只要碰见坏人它就鸣叫着跳出刀鞘,应该离杀人不远了。公子应当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也许能避免灾祸于万一。”武承休点头同意。七郎始终闷闷不乐,在床席上翻来复去不能入睡。

当时床下有一个名叫林儿的,后来武承休被他欺辱。告到官府,县令因为御史写来的书信没满足武承休的要求。武承休反被林儿污蔑。武承休拿他没有办法,忿恨填胸,气得要死。过了一夜,忽然有家人来报告说:“林儿被人碎割成肉块,扔到野外了。”武承休听了又惊又喜,心情稍微得以舒展。不一会儿又听说御史家告了他和叔叔杀人,于是便和叔叔同赴公堂对质。县令不容他俩辩解,要对武恒动杖刑。拿棍杖行刑的差役都是官宦人家的走狗,武恒又年老,签数还没打到一半,就已气绝。武承休于是把叔叔抬回了家,他悲愤欲绝,一点办法也没有。想和七郎商议一下,而七郎却一直不来吊唁慰问。他暗自想:对待七郎又不薄,怎么竟如同不相识的路人呢?于是派人到田家探询。去了一看,田家锁门闭户寂静无人,邻居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

有一天,御史的弟弟正在县衙内宅,与县令通融说情。当时正是早晨县衙进柴草和用水的时候,忽然有个打柴的人来到了跟前,放下柴担抽出一把快刀,直奔他俩而来。县令见状大惊,抱头鼠窜而去。打柴人还在那里四顾寻找。差役吏员们急忙关上县衙的大门,拿起木棍大声疾呼。打柴人于是用刀自刎而死。役吏们纷纷凑过来辨认,有认识的知道这打柴人就是田七郎。县令受惊以后镇定下来,这才出来复验现场。见田七郎僵卧在血泊之中,手里仍然握着那把快刀。县令正要停下来仔细察看一下,七郎的僵尸忽地一下跃起,竟然砍下了县令的头,随后才又倒在地上。县衙的官吏派人去抓田七郎的母亲和儿子,但祖孙二人早已逃走好几天了。14.答案:(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吐蕃健儿趁着秋天草枯之际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驰骋射猎的场景(2分);突出了吐蕃骑兵的强悍和打猎声势之大(1分),渲染边关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为下面写唐军的应敌做铺 垫,/衬托了唐军的从容镇定、英勇善战(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答案:①写作手法不同:《出塞作》第三联冷静客观地记叙(白描)唐军防守和进攻的情景。《雁门太守行》第二联则用饱含感情的描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战地气氛。(3分;其中“观点”1分,“不同点”各1分)

②侧重点不同:《出塞作》第三联没有对交战的场景做具体描写,只描述唐军将士白天登城守卫和夜间渡河出击两个应敌行动,突出了唐军将士的从容镇静,应付自如;而《雁门太守行》第二联描写战斗时号角震天的气势和激战之后血流满地的场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惨烈和伤亡惨重。(3分;其中“观点”1分,“不同点”各1分)

注意:如无“观点”,但所答“不同点”能看出“观点”也可给满分。

15.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五、16.答案:示例:“互联网+”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通过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来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的新的经济发展形态。17.答案:(1)莅临现场

踊跃报名(或“到现场观看”)

(2)尊称

称呼(3)全部

全都(4)48元

若干

(改对1小题得1分,对完得5分,每空0.5分)

解析:(1)“莅临”多用于贵宾,应改为“踊跃报名”或“到现场观看”。(2)谦敬失当,“尊称”应改为“称呼”。(3)由于是广播稿,“全部”一词容易使听众产生歧义,误听为“全不”,应改为“全都”。(4)人民币数目确定,容易被冒领,因此,“48元”应改为“若干”。

18.答案:阅读一首好诗(1分),一定会让人在眼前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或场景(1分),使人沉醉其中(1分),独自感受其中的妙处(1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1分)。

六、19.答案:①总是被排挤、打击和讥笑;②孤单、敏感、想象力丰富;③视梦想如生命,甚至近于偏执盲目;④在面对重大考验的时候,心理脆弱。(每点1分)

20.答案:(1)在丹比心中实现航天登月梦就像人的呼吸一样不可或缺,丹比将它视为生命一样重要(2分)。

答案:(2)这是佛得曼对丹比的安慰之辞(1分)。“呆极、无聊”在这里指理性、专注、意志顽强等,面对孤单丹比缺少这样的素质(1分)。

21.答案:①佛德曼无论如何提醒和劝阻,丹比都不为所动,反衬了丹比为实现梦想表现出的执着(盲目偏执)(2分);②说明佛德曼对丹比了解之深,为下文丹比失败被淘汰作铺垫,使故事的结局更加合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分)。

22.答案:①使情节更为曲折。先写丹比对梦想的极度渴求,最后交代丹比不得不接受被淘汰的命运。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梦想的破灭让丹比的形象立体多元,他既有执着追求梦想的一面,又有盲目、偏执、脆弱的一面,从而表现出他性格的复杂性。

③使主题更加深刻。丹比没有认识到自身条件的不足,因而遭遇梦想的破灭。启示梦想不能脱离实际,要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努力的方向,否则只能成为空想。④使主题更加深刻。丹比只看到实现梦想的荣耀,而没有做好为实现梦想承受磨难的准备。启示在追求梦想时,我们不能只憧憬实现梦想时的欢乐,也要有勇气去战胜各种困难。(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答其它作用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七、【思路点拨】这是一个比喻类的作文材料。审题时首先要弄清其寓意。漫画家蔡志忠以橘子为喻,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一分为二的,既可以看其优点,也可以看其缺点。但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对自我的感觉产生不同的影响,也会影响到自己事业能否成功。

高考山东卷24小时书店作文 篇6

两年里,工作人员在书店迎来了各种人群。两年里,摄影师在派出所的日常见闻,为我们生动呈现了一个基层派出所的工作常态。醉酒打架、钱包被盗、噪音扰民、夫妻口角……形形色色的大事小情,每天在各个角落发生,派出所的一角则是这些城市片断缩微而集中的见证。走进派出所的,有急匆匆报案的受害者,有垂头丧气的嫌疑人,有走投无路的求助者......形貌迥异的张张脸庞,显露出最多的是焦虑和懊恼,还有对民警的期待。

从清晨到凌晨,从午后到午夜,全国各地的派出所里,类似的画面每天都在上演,在诸城也是如此。诸城最繁忙的一个派出所,一天中需要民警到现场处理的警情,最多的时候就有三四十起,这还不包括直接到派出所报案求助的警情。24小时营业的书店从不驱赶任何人,24小时运转的派出所也从不拒绝任何一起自身管辖范围内的报警。派出所也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神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案件,民警干的多数是这些调解纠纷、处理事故、维持治安和稳定的小事。

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书店的读者。哪怕事情再小,也都是民警的工作。因为这些小事,民警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这组图片只是全国公安的一个缩影,还有千千万万名公安民警每天都在岗位上默默付出,为社会的稳定,为小家和大家,将工作中的一件件小事做好,成就了他们事业中的大事。

高考语文山东卷 篇7

一. 近年来江苏语文高考卷探究题评析

1.2008年江苏卷。在现代文阅读《侯银匠》最后一题中直接用了“探究”一词:“小说题为‘侯银匠’, 但写侯菊的文字多, 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其参考答案是: (1) 侯银匠一家父女相依为命, 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 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2) 女儿出嫁是侯银匠生活中的大事, 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 重点突出, 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3) 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 正面描写侯菊, 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4) 作者实写侯菊, 暗写侯银匠, 更有情趣; (5) 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 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 意味深长。

该题限定考生只能顺着题干的要求从不同角度答题, 不允许学生质疑。笔者以为, 该题如改成:“小说题为“侯银匠“, 但写侯菊的文字多, 你对该题目有何看法, 请提出你的观点, 阐述你的理由。”这会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更突出探究类试题的开放性, 拓展性。

2.2009年江苏卷。语文卷中《上善若水》一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6分) ”参考答案是:以水比喻“上善”, 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 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该题目中把“探究”换成“分析”也未尝不可。文本已限定了学生的思维, 只能停留在三个层面上思考, 没有太大的拓展空间。

3.2010年江苏卷。《溜索》一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 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其参考答案是:深刻意蕴: (1) 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 战胜艰险; (2) 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 相互信任, 关心爱护; (3) 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 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 “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情感取向: (1) 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 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 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 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4.2011年江苏卷。题干是:“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 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其参考答案是:“深刻寓意: (1) 雪:昆明很少下雪, 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 暗示战事吃紧, 形势严峻。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 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情操。表现人物: (1) 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 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2) 萧子慰于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 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 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3) 澹台玮走入腊梅林, 人与梅相映, 隐喻坚贞人格。”

2010年和2011年的探究题在考察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作品达到一定的效果, 但受高考题本身的局限, 开放性都显得不足。

纵观近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中的探究题, 大部分都放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最后一题, 这与《考试说明》相符, 这可能和文学类文本允许学生自由解读文本, 容易形成自己独特见解有关。从总体上看达成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考察要求, 但其他要求, 特别是探究题的开放性还尚未达到。

二. 近年语文高考卷探究题引发的争议

对于近年高考卷中的探究题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到了2008年, 在能力探究层级为F的探究题方面, 只有宁夏海南卷还在坚持这一探索 (因为其他省区的试题虽冠以“探究”之名, 实际却只有普通的简答题而已) ”[1]也有学者认为“2009年江苏、安徽、福建三家试卷的第14题——文学作品中的最后一题——题干中都标明“探究”一词。但若把三道题中的“探究”字眼换为“写出”“解说”等动词, 好像也没有什么异样……如果一定要说这也是“探究”, 那么考生每一道题目的回答都是在进行一种探究, 都是在和文本、试卷命制者、阅卷者对话。”[2]

可见, 对于探究题大家还没形成统一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是开放的主观题, 都具有探究意识, 都可视为探究题;还有教师认为探究题应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拓展性、可供论证性四种特征。

三. 对于语文高考卷探究题的思考

1.“探究”一词的涵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探索研究;探寻追究”;《辞海》的解释是:“深入探讨, 反复研究”;《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是:“求索知识信息, 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集、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笔者认为, “探究”有以下特征:一是探究的对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即应具有疑难性、复杂性, 综合性等特点, 否则就没有“探讨”“研究”的价值;二是探究的过程是个由浅入深, 由已知探寻未知, 不断探索, 不断假设, 不断检验的活动, 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 思维应具有发散性和拓展性, 探究的主体要能不迷信权威, 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样探究的结果才会有独创性。三是探究的结果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既表现在答案的多样性, 还表现在探究的成果只是不同的探究者在目前情况下所具有的认知, 并不代表探究活动的终结, 换个角度, 或应用不同的理论, 探究活动还可不断拓展深入。

2.语文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不同于高考中的探究活动。课堂探究性学习常是学生在文本或材料中发现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 自主探求答案、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探究性学习中, 学生可以自主发现问题, 也可以在学习中新生成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 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 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 如果需要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 利用信息寻求答案。探究性学习培养的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问题解答的创新性, 注重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3]高考中的探究活动, 是学生在特定环境、特殊心态下, 对规定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 侧重考察“考生在阅读中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完整性和原创性, 注重阅读探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4]因为, 高考题目是预设的, 考生只能根据文本和自己的知识储备来探究, 探究的时间是有限的, 探究的方法是简单的, 探究的成果要符合评价标准, 如此多的限制下, 探究题具有局限性就不足为奇。

3.语文卷中的探究题应该具备的特征

首先, 探究题应姓“语”, 这是语文考试的要求。高考卷中的探究题不管怎么出, 都应紧扣语文学科。综观江苏卷这几年的高考探究题, 都还符合语文《考试说明》。

其次, 探究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即应具有复杂性、综合性、拓展性等特点。探究题的判定, 在于题目本身有无探究的价值, 要看题目能否考察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笔者认为, 在思维的深度或广度上至少要有三个层次, 或两者叠加要有三个层次, 否则, 题目中的“探究”就显得单薄, 深度和广度不足。

再次, 探究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首先是探究过程的开放性, 允许探究者运用各种知识, 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考察问题;其次探究的结果的多样性, 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肯定, 并且探究活动并非到此为止, 还可向更广更深的领域迈进。再次, 在不同考察领域都可设计探究题, 笔者看到一道探究题:时下网络语言流行, “我”称作“偶”, “吓人”说成“雷人”, “886”表示“再见”, “山寨”意味“盗版”“仿制”……谈谈你对这种语言的看法 (不超过70字) 。这种在语用题中考察探究能力, 给我们提供新的借鉴。

总之, 好的探究题不但能考察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化发挥的平台, 让他们的才情在这里尽情施展, 更能引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同时, 精心设计高考探究题, 能为作为选择性评价的高考提供效度和区分度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新强.从考纲和试卷的变化看新课程高考语文的走向[J].中学语文教学, 2009 (1) .

[2]张悦群.关于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建设性批判[J].高中语文教与学, 2010 (10) .

高考语文山东卷 篇8

2009年高考英语山东卷继续以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心,总体难度与2008年持平。同时,试卷的第二部分取消了短文改错,代之以开放性和输出型的阅读表达,体现了新课标对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下面,笔者就对各种题型逐一进行剖析。

听力

听力部分采用全国卷I的听力试题,地道的美式发音、清晰的语音语调是其最大的特点。大部分题目都可以从对话或独白中直接获取答案,少量题目需要简单的推断和概括。整体来看,今年的听力对话比去年的语速稍快一点,但并不影响理解。试题设计由易到难,利于考生正常发挥。

【难点分析】

听力考试中,如果考生对某些固定说法不熟悉的话,就会影响正确答题。如第一节的5段小对话中,考生普遍感觉第2小题有点难度。这是一道推断题,原题如下:

2.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restaurant.B. In a hotel. C. In a school.

分析:这段话的听力原文中出现了两个关键词组“full board (全食宿)”和“half board (半食宿)”,由于考生对两种说法不熟悉,导致无法理解,答题困难。但是,结合前面听到的对话:“M: I'd like to stay two nights, please. W: Do you want full board or half board?”和后面的解释:“Full board includes all meals, and half board includes just breakfast and dinner.”不难判断对话发生的地点在“宾馆里”,正确答案为B。

另外,如果考生对中美文化差异知之甚少,也会给听力理解带来障碍。如第二节的第9段材料有8个回合的对话,涉及中美学校文化差异,信息量大。考生在听这些内容的时候,应注意做好笔记,不要拘泥于个别生僻词汇如“locker”、“daypack”等,这些是对话中提到的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在学校使用的不同东西,对话中都有解释,考生应注意听对这种差异的解释,而不是费力地去猜测生词的意思。

【备考建议】

1. 放松心情,适时调整

做听力题时,考生应心态平和,切勿急躁。很多考生考试的时候过度紧张,只要有一道题没听出来,马上就乱了阵脚,不知所措,导致后面的答题连连失误。因此,在考场上考生应学会选择和放弃,不要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

2. 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在播放录音之前,考生应抓紧时间将题目快速浏览一遍,并充分利用各段对话之间的停顿,快速略读问题和选项,预测短文或对话可能涉及的内容,这样带着问题去听录音,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侧重,便于答题。

3. 集中精力,做好笔记

在听力材料含有数字、干扰信息较多或篇幅过长的情况下,做好笔记摘要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考生就不会因为精神紧张、记忆混乱而遗漏重要的信息点,有助于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语法和词汇知识

语法和词汇知识部分考查的内容均为基本语法和词汇知识,题干简短,语境完整,没有偏、难、怪题,较好地体现了语言的真实性。

【难点分析】

1. 知识点考查范围广

该部分的15个小题覆盖了中学阶段所学的大部分语言项目,涉及了名词(29)、代词(23)、副词(35)、连词(32)、介词(33)、动词和动词短语(26、31)、非谓语动词(22)、动词时态语态(25、34)、定语从句(24)、表语从句(28)、倒装句(27)和交际用语(21、30)等。考生若想在这个部分取得满意的分数,就必须透彻地掌握这些语言项目。

2. 动词考查仍然是重点

动词是历年来高考英语考查的核心语法项目,今年也不例外,涉及动词考查的题目多达6个小题。例如第25小题:

The number of foreign students attending Chinese universities ________ rising steadily since 1997.

A. is B. are C. has been D. have been

分析:正确答案是C。本题综合考查了动词时态和主谓一致。“the number of +复数名词”作主语时,主语应为“the number (数量)”,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排除B、D项;根据时间标志词since,应用现在完成时,排除A项。

3. 注重交际语言的考查

今年有两个小题都考查了交际英语(往年通常都只有一个小题),充分体现了“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命题指导思想。例如第30小题:

—Poor Steve! I could hardly recognize him just now!

—____________. He has changed so much.

A. Never mindB. No problem

C. Not at allD. Me neither

分析:正确答案是D。上一句说“可怜的Steve!我刚才差点认不出他了!”下一句答语的后半部分说:“他变化如此之大。”根据对话背景可知应该回答“我也是(差点认不出他了)”。D项“Me neither”是口语中常用的说法,意思是“我也(不)……”。A项“Never mind”意思是“不要紧,没关系”;B项“No problem”意思是“没问题”;C项“Not at all”意思是“没关系,不用谢,没什么”,都与题干的语境不符,故排除。

【备考建议】

1. 夯实基础,重点突出

同学们复习时切忌“眼高手低”,一味地做偏难怪题,而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动词是英语的核心,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连系动词,动词以及动词短语的意义辨析是复习的重点,特别要注意动词词义辨析,掌握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2. 研读真题,着重运用

历年高考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部分的考题虽然各有侧重点,但“万变不离其宗”,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学会“举一反三”,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题集知识测试和能力测试为一体,考查范围涉及词汇辨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等,是高考英语试卷中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

【难点分析】

今年的完形填空是一篇310词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我”作为一名老师,对一名不起眼的学生David看法的转变。文章篇幅不长,但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衬托,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词义辨析

完形填空题中经常出现近义词(组)的辨析,需要考生结合语境和词组的具体意义进行辨析,选出最合适的答案。例如第39题:

David was a small boy in ragged clothes. I had often 38 (wondered)what kind of home life David had, and what kind of mother could send her son to school dressed so 39 for the cold winter months, without a coat, boots, or gloves.

A. modestlyB. naturally

C. inaccurately D. inappropriately

分析:正确答案是D。本题考查副词词义辨析和语境的理解。根据后文中的“在寒冷的冬天,没穿外套、靴子,也没戴手套”可知,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David穿得不合适”。A项“modestly”意思是“谦卑地”,B项“naturally”意思是“自然地”,C项“inaccurately”意思是“不精确地”,都不符合题意。

有时候,完形填空中出现的词(组)可能是考生十分常见的,但考查的意义可能是考生平时不常使用的。例如第41题:

I can still remember he was always 41 a smile and willing to help.

A. expressingB. delivering

C. wearing D. sharing

分析:正确答案是C。通常情况下,“wear”的意思是“穿着,戴着”,但它还有“面露,面带,面有……色”的意思。考生如果没接触过这个意思,就很难选出正确答案。

2. 语篇理解

完形填空中很多题目要求考生不拘泥于单个的句子,而是放眼全局,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进行推断作答。例如第47题:

I smiled in 47 as the last of them hurried out the door.

A. relief B. returnC. vain D. control

分析:正确答案是A。从前文学生们在圣诞节放假前“焦虑(anxious)、激动(excitement)、坐立不安和心神不定(restlessness)”的心情和行为表现可以推断,当学生放假,最后一个学生冲出教室后,老师的心情应该是“in relief (轻松,宽慰)”。

【备考建议】

1. 加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平时的练习中,同学们一定要掌握新课标中规定的3300个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熟悉其词义、用法、搭配和辨析,做到熟练运用。同时还要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培养准确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能力并要能把握文章的脉络,理清上下文逻辑关系。

2. 着眼全局,忌“断章取义”

完形填空以文章的整体为背景,以语篇信息为基础,以中心脉络为主线,要求考生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选择最佳选项。有些选项放在单句内能够讲得通,但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就不合适了。所以同学们在做题之前一定要先通读全文,明确大意,综合考虑选项与所在句子的关系,所在句子与周围语句的关系以及与文章内容主线的关系,还要注意上下文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线索提示,最后再结合语法结构和词义搭配等确定最佳答案。

3. 加强阅读,培养语感

近几年高考完形填空的选材大都是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记叙文,或叙议结合、以叙为主、富有哲理的论述文,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阅读这类文章,增强语感。

阅读理解

今年的四篇阅读理解材料新颖,内容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题目类型包括主旨大意、细节理解、词义猜测、推理判断等,阅读量略大于去年(2008年1842词,2009年1921词)。

【难点分析】

1. 推理判断

A篇讲了一个弘扬邻里互助精神的感人故事。Fuss夫妇面临财政困难时,意外收到了在事故中死去的邻居Hatch夫妇留给他们的一笔遗产。Hatch夫妇生前一直乐于助人,死后把所有的钱财和农场捐给了整个社区,希望这种善举能代代相传。其中第60题是推理判断题,需要概括整段文章的内容并作出推断。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

A. The community of Alto was poor.

B. The summer camp was attractive to the parents.

C. Sandy Van Weelden got a legacy from the Hatches.

D. The Hatches would like the neighbors to follow their example.

分析:正确答案是D。综合文章倒数第二段可知Hatch夫妇的愿望就是让他们的遗产——一种善举,在整个社区生根发芽,让邻里互助的精神永远发扬,代代相传。

2. 细节理解

B篇是关于虚假广告及其成因的文章。其中第62题是细节理解题,只需在文中找出对应的依据便可正确答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The court is in charge of removing dangerous product.

B. New products are more likely to be questionable.

C. The production of a device must be approved by FDA.

D. The promoters usually just care about profits.

分析:正确答案是D。由文中“Often such products are nothing more than money-making things for their promoters.”可知,promoters只在乎利润。

3. 词义猜测

C篇论述的是增加烟草税的影响:增加烟草税对于减少吸烟人群,特别是青少年烟民的数量是有效的。当然也有像Hal Rogers这样持反对意见的人士,他们认为增加烟草税只会加重低收入人群的负担,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第68题是词义猜测题。

The underlined word "deter" in Paragraph 3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___.

A. discourageB. removeC. benefitD. free

分析:正确答案是A。猜测词义离不开上下文语境。请看deter所处的语境:“Tobacco taxes improve public health, they raise money and most particularly, they deter people from taking up the habit as teens, which is when nearly all smokers are addicted.”由此可知,烟草税能够改善公众健康,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会“阻止”人们在青少年阶段就养成吸烟的习惯。所以此处的“deter”应为“阻止,制止”之意。

4. 主旨大意

D篇是关于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学吸引更多学生的时文。第75题是主旨大意题。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A. Universities have received more applications.

B. Economics is attract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ents.

C. College students benefit a lot from economic uncertainty.

D. Parents are concerned with children's subject selection.

分析:正确答案是B。通读全文可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不仅选择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数量增加了,还有很多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也参加经济学方面的讲座,并且有多达三分之二的父母也要求学校教授学生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整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学生对经济学的浓厚兴趣。

【备考建议】

1. 广泛阅读

目前许多考生阅读面过窄、阅读兴趣不高,除了教材中的课文和老师布置的阅读理解练习题之外,很少涉及其他阅读内容,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八级目标对阅读的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3万词以上。同学们平时应多阅读一些语言生动地道、内容引人入胜的报纸杂志等读物,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范围应涉及各种题材和体裁。除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之外,应保证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阅读量不少于600词。

2. 注重语言积累

同学们在阅读英语短文时,不要只满足于完成短文后面的习题。应养成做完题目之后再次复读原文的习惯,把里面出现的一些有用的语言知识,如重点词汇、短语、句型甚至交际用语等整理到自己的笔记本上,一些精彩的段落可以熟读或背诵,有的文章要进行结构分析,以此培养布局谋篇的写作能力。通过这样的点滴积累,语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3. 处理好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性的关系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高考阅读理解题已基本形成了稳定鲜明的风格和特征,无论是选材还是题目设置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考生应按题型和文章的体裁进行专题训练,明确每类题型的特点和命题规律,学习和总结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这对于短期内提高成绩大有帮助。另外,平时的练习中,同学们要有意识地进行计时、定量的阅读,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在保证理解准确性的前提下,缩短阅读时间,提高做题效率和答题准确性。

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分为两个部分:阅读表达和写作。

阅读表达是山东省为了适应新课程目标要求而增加的一种新题型,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进行书面表达,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输入能力和输出能力。

【难点分析】

阅读表达部分是一篇说明文,阐述“saying hello”的重要性。其难点在于:同义句替换题注重对句式结构进行彻底改造,增加了迷惑性;细节理解题细分成三个要点,作答时需要注意变化动词的形式,增加了灵活性;翻译句子题难度最大,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基本功,如果照字面翻译不通,则需要结合上下文,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例如第80题要求考生翻译文中第三段的划线句子,原句为:Whatever the reason, my urban hellos were answered far less often than my rural ones.

分析:应注意灵活处理“urban hellos”和“rural ones”这两个名词词组,翻译时可转换成动词词组“打招呼”,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译文: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在城里打招呼得到的回应比在乡村少得多。

写作部分要求考生写一封信。与前两年开放作文的出题模式不同,今年采用提纲作文的形式,要点提示简洁全面,但考生想要得高分却并不容易。因为提示内容都一样,考生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合理使用一些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式。同时还应注意不局限于对译要点提示,而应适当增加细节,注意行文连贯。力争少犯错误,做到书写美观,卷面整洁。

【备考建议】

1. 加强阅读,着重理解

阅读表达旨在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所给短文并根据问题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因此考生首先要按照阅读理解题的训练方法,培养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充分理解文章大意、细节以及作者观点的前提下,才能组织语言,完成表达。

2. 认真审题,准确表达

短文读懂了,只是完成了“语言输入”的过程,然而更重要的是“语言输出”,即结合问题的要求,用准确的语言进行简要的表述。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回答应具有针对性,既要保证答案的完整性,又要语言简练,符合字数要求,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3. 书写整洁,规范答题

阅读表达不同于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属于主观性试题,需要进行大量的文字书写。和写作一样,书写问题的答案时,一定要注意书写清晰、工整,保持卷面整洁、美观,这样既不会使阅卷老师因为辨认不清而造成误判,又会增加阅卷老师给自己的“印象分”。

4. 勤学多思,注重积累

同学们平时应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坚持不懈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巩固和深化已掌握的内容。同时,还应关注时事,扩大知识面,提高思维和认知水平,以便写作时观点表达正确、得体,有说服力。坚持不懈地“练笔”,通过日记、与笔友通信等方式进行书面表达实践,也可以每星期写一篇短文请老师面批。尽可能多地熟读和背诵语言地道的语篇、语段或写作范文。

以上我们结合今年高考英语山东卷对各类题型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备考建议,希望大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迎接2010年高考英语做好准备。

作者简介:

籍万杰,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教学成绩突出,曾多次荣获各级教学奖励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在全国6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报刊发表文章千余篇;担任多家知名英语教辅期刊的特约编辑、特约通讯员、特约撰稿人。

上一篇:农村公路建设经验交流下一篇:竖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