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处理程序制度(精选10篇)
根据《会计法》、《工会会计制度》,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1、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和上级工会要求处理会计业务。
2、各项经济业务全部通过本单位财会机构或委托有资质的代理记账机构等统一核算。
3、会计凭证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错误更正方法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工会会计制度》的要求。
4、原始凭证真实、完整、合法、有效,并附有相关附件,报销单据上经办、证明、验收、稽核、批报等相关人员签章齐全。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盖有出具单位公章或财务专用章,并与收款单位名称相符。对外单位开具的原始凭证盖有本单位公章或财务专用章。
5、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规范填制,做到要素完整、摘要简明、科目正确、数字准确、编号连续、字迹清晰,相关会计人员签章齐全。会计凭证装订厚薄适中、工整美观。
6、会计账簿设置齐全,有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基层工会日记总账),并设有必要的辅助账和备查账,各类账簿的启用、登记、结账、错误更正方法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工会会计制度》的要求,记账及时,文字规范。
7、明细账包括各类收入明细账、各类支出明细账、固定资产明细账、往来款项明细账等。日记账包括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备查账包括低值易耗品备查账、呆坏账处理备查账等。
8、账簿登记以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为依据。各种账簿单独装订,页号连续,整洁美观。
9、定期核对相关账目记录,并将账目记录的有关数字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债权债务等相互核对,保证账证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相符)、账账相符(同一经济业务在不同账簿之间的记录相符)、账实相符(各类账簿记录与资产、负债实有数额相符)。
10、按照上级工会和有关方面要求定期编报会计报表。会计终了,按时编制工会财务报告。工会财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工会经费收支决算封面、决算说明书、收支决算表,年末资产负债表,年末收入支出表,年末往来款项明细表,经费收解报告表。
11、发生调整预算的,附有本级工会的调整预算报告。
12、财务报告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格式统一、装订整齐、报送及时,并经分管财务的工会主席、经审主任及编制人审阅并签章。财务报告经本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按时上报上一级工会。
13、账务处理全部实行会计电算化。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配置与会计电算化需要相适应的硬件,按照上级工会的要求选用财务软件,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实施。
14、纸质记账凭证应及时打印;纸质会计报表应按季打印;纸质会计账簿、决算报告应在次年第一个月内全部打印并装订成册,也可根据需要临时打印、装订成册。
关键词:新制度,会计信息,影响,建议
一、新制度有关会计信息的规定
高等学校新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的规定及要求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会计信息收集基础
新制度中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确定基础主要采用原制度中实施的收付实现制,但一些经济事项,比如固定资产构建、长期投资等经济事项需采用权责发生制,制度中确定会计核算的资产等五大要素和具体的会计科目及编码,会计要素和科目对归集、核算、记录的经济事项均作出具体的内容与要求。高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可根据学校核算业务的需求,只要不影响具体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编制的前提下,增加对用业务核算需要的明细科目,或对制度中已设置的科目进行删减或合并。新制度中已设定的会计科目编码,是为学校实行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核算和管理而设定的,不允许高校私自重新变更。这些新规定是高校进行会计信息收集的基础,必须严格执行。
2、财务报告
新制度对高校年度会计报表也作出了新规定,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主表组成,还包括相关附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与原制度相比,侧重突出了财务状况说明书的重要性,它是对高校年度收支及累积结余情况、资产、绩效评价等增加变动情况的详细说明,是对年度的解读和理解的重要依据与参考。
3、财务报告编制要求
新制度中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报财务报表。
(1)高等学校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2)高等学校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月度和年度编制。
(3)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编制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高等学校不得违反本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4)高等学校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5)高等学校在编制年度财务报表时,应当将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信息纳入学校财务报表反映。
(6)高等学校财务报表应当由学校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高校新财务、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总的要求: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就具体来看,在信息的收集加工环节,学校应加强支出管理,确保各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不得虚列虚报;在信息呈报环节,增加了与主表相关或是对主表补充完善的附表、明确规定只能按一所高校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呈报会计信息,这就要求高校内部独立核算的单位、基本建设会计账等信息,要全部并入高校财务总账套中对外呈报,提高高校年度财务报告的完整性、通用性和可用性,就是要促使高校管好、用好教育经费,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这些变化既明确了高校编报会计报表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规定,还包括了高校行政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编制人对财务报表所应承担的职责。
二、针对新规定及要求的实施建议
1、高校会计信息
高校会计信息是指高校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主管的财政教育部门、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学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高校会计信息是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把高校在会计年度中的教育教学、科研相关的经济活动和价值运动中形成的信息,财务部门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进行系列加工,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他们。具体地说,会计信息是对日常会计核算的会计凭证、账簿等数据按一定的规定及要求加工形成的;信息不仅服务于财务部门的管理需求,且能服务学校层面的管理以及主管部门或其他人的信息需求,具有通用性的经济信息。主要包括学校资金的来源、分配、使用及结果,这些信息通过资产负债等表反映出来;对一些特殊事项进行分析预算需要的信息,如预算执行及分析等附表等。高校会计信息反映了学校以往的经济活动,从中能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利用这些规律来对学校当期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以此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并为此做出具体的资金调控等等。
会计信息一般按以下流程形成。
首先,信息输入,会计人员把原始凭证制作为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在会计核算系统形成各种会计资料;其次,信息输出,按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和方法,编制财务报告;第三,信息的保存,与会计信息相关的资料以会计档案的形成规定保存,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关文件、决议决定等所记录的有关学校收入、支出、结余、资产等指标的会计信息资料。
2、实施建议
针对新制度对会计信息的有关规定及要求,高校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在遵循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原则的基础上,必须贯彻落实好新制度,并结合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趋势,针对新制度中与实际经济业务的需求,需对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等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满足高校会计日常核算和会计信息的加工呈报需求,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务保障。
(1)为保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实现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可比性是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初衷,也是国家政府部门和其他高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迫切需求。新制度规定把学校基建账并入财务账进行核算,可实现高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但对一些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确认、记录的规则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对这些经济事项业务的处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参照实行,造成不同的财务人员在处理这些业务时,主观性增多,多数人会凭借个人的职业判断习惯或固有的处理方法来进行判断与处理,这容易使会计信息丧失横向的可比性,致使会计信息质量的降低。比如在固定资产的分类上,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国家层面的规章制度中,没有统一的归类,必须统一分类和核算标准,以此提高高校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增设会计部分科目。新制度中会计科目的设置充分考虑了高等学校现阶段教育教学、科研的发展状况及经济业务的特点,与老制度相比更加全面和合理,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随着社会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改革与深化,高校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学校利用非财政性资金结余进行投资,参与社会产业、营销活动等也将出现并增多,这些经济活动本身具有市场风险和不可预见性。对这些业务的核算,在遵循谨慎性原则的前提下,须作出一些有效地预防,以此来降低和化解未来将会产生的风险,可设置计提坏账准备科目来进行核算。同时,学生学费、住宿费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来进行确认,设置应收学费、应收住宿费明细科目,每学年开学之初,按当年学生人数和收费项目及标准,在科目中确认记录本学年度的应收数,待实际收到后再确认记录在对应的收入类科目中,该应收科目月末余额的借方数,就是学生应交未交数,以此来进行催收催交,防止信息资产的流失。另外,高校办学模式出现一些新变化,特别在民办高校中,举办者或参办者投入的资产,需设置实收资本科目来核算,真实、客观的记录反映出出资者的整个资本运作过程,实现核算高校多元化资金来源变化的核算需求,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完善财务报表。首先,增加现金流量表,完整清晰反映学校会计年度现金的流入流出情况,利于财务部门加强管理,提供货币性资金的使用效益,以现金流量为依据,便于学校的筹资和投资活动提供重要数据依据。其次,借鉴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披露上的公开制度,监督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性,提高高校会计信息的信任度。第三,增加披露非财务信息的内容,如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特色、师资水平、办学质量等,在社会家庭较为关注的学生创业、就业及未来发展期望方面,可作重点进行披露,为学校的招生等进行宣传。
(4)信息输入。会计信息的输入从原始凭证的审核开始,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把好审核关口,加强收支管理,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对一些违法违纪事项拒绝办理,不得虚列虚报,依法加强各类票据管理,票据来源必须合法、内容真实完整,不得使用虚假票据。经审核无误,且合规合法的原始凭证才是制作会计凭证的依据,凡违反相关规定的原始凭证一律不能填制会计凭证,对违法、违纪事项一律拒绝受理,并报经相关部门核实处理。填制会计凭证时,遵循制度规定的确认基础和会计要素,准确对应相关会计科目进行确认和记录,会计审核、记账、账簿登记由会计核算软件自动完成。
会计信息的输入关键在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及职业经验判断,常规经济事项的会计凭证填制,严格执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即可,但一些特殊事项会计人员必须结合经济事项的本身或所隐含的内容,利用职业经验判断处理。特别在适当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的会计事项中,比如固定资产融资构建、对外投资权益确认等,考验会计人员对新制度的认知及理解应用能力。
会计信息输入环节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也是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重要环节。会计在核算工作的开始,也是会计监督职能履行实施的开始,财务人员必须按制度的规定履行好六方面的职责。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不予办理、违法、违纪事项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会计信息输入环节是事前、事中监督,是其他监督事项和环节的基础。
(5)信息输出。本环节中,只要是事项会计电算化的高校,可按各类报表填报要求在会计核算系统中设置好取数公式,能随时获得报表数据。年终决算财务报告中,在相关报表中数据体现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完整性的同时,要做好财务分析和附注相关内容,完整披露传统指标、分析、补充内容等,侧重财务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说明,它体现了学校一年中教育、科研活动的计划、执行的实际效果,是下一年度学校事业发展设计的基础;还有学校特色教学、科研等方面经费使用、事项建设等情况,充分展示出学校的学科等优势。
传统的会计信息输出的承载体是纸质的会计报表等,在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特别大数据日渐成熟,对会计信息的输出提供了便捷而可靠的技术支持,高校会计信息的输出方式更加多样化。我们可充分利用大数据来传输信息,但对传统的会计信息加工、输出需进行一些转变。
一是观念的转变。从学校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输出的认识必须进行转变,多数管理者普遍认为通过网络来传递,存在一些安全风险,但实际上,我国的网络安全工作非常扎实,大数据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为会计信息通过网络传递或存储在大数据中提供了保障。采用大数据来保存会计信息,也对学校的日常管理提出了要求,管理机构之间要建立局域网,各种文件、资料的处理可在网络中办理,特别在经费预算的编制、执行方面,可完全实现网络化,各教学部门提供学校局域网,登录财务系统或财务部门把数据加工后上传学校网管中心,便可及时查询预算执行情况和具体的支出事项,财务报告等信息也可按此方式进行处理,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时时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
二是加强会计队伍建设。会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方面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但在网络及大数据方面,仍有许多东西要新学习。只要不断地认识、学习、掌握应用好与网络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综合业务素质,才能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的网络化处理与应用。
总之,高校两部新制度的实施,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带来了发展契机,学校必须从具体事项贯彻落实好新制度,组织实施好会计信息的相关规定及要求,并以此来带动其他方面的工作,真正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稳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2013.
[2]任广见: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及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3(2).
1、发生事故后派专人保护好事故现场,如因抢救伤员和排险必需移开物件时应作出标记。
2、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取证完毕,并充分记录后方可进行。
3、发生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部有关领导,项目部应根据事故受伤人员,受伤大小上报宜昌市安全监督站及保险公司。
4、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必须立即将事故经过以详细书面材料形式1小时内向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安全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公安部门报告。
伤 亡 事 故 处 理 程 序
一、发生伤亡事故后要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不要惊慌失措,要有组织、有指挥。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除危险,制止事故蔓延扩大,同时,为了事故调查分析需要,都有责任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排险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出标记。因为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是调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要严加保护,要求现场各物件的位置、颜色、形状及物理、化学性质等尽可能保持事故结果时的原来状态,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
2、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取证完毕,并充分记录后方可进行。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清理现场。
二、发生事故及时报告
1、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领导,企业对受伤人员歇工满一个工作日以上的事故,要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并应及时上报。
2、企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必须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伤亡人数、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等,在一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向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当地劳动、公安部门报告,各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转报各自的上级管理部门。
3、对于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未划清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进行。
三、组织调查组
1、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的单位领导人,应立即赶赴现场帮助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
2、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组成调查组。
3、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该区的市(或者相当于该区的市一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及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4、特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事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四、现场勘查
在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必须现场勘查,现场勘查的主要内容:
1、作出笔录。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气象等现象勘查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现场勘查的起止时间、勘查过程;能量逸散的所造成的破坏情况状态程序等;设备损坏或异常情况及事故前后的位置;事故发生前劳动组合,现场人员的位置和行动等情况;重要物证的特征、位置及检验情况等。
2、现场拍照、方位拍照、全面拍照、中心拍照、细目拍照、人体拍照。
3、现场绘图:建筑的平面图、剖面图;事故人员位置及疏散(活动图);破坏物的立体图或展开图;涉及范围;设备或工器具构造简图等。
五、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1、查明事故经过,弄清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物、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
2、分析事故原因,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者,再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4、事故性质通常分三类
a、责任事故:就是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
b、非责任事故:不能预见或不可抗拒,或在科学试验过程中因科技条件限制而造成的事故
c、破坏性事故:即为达到以既定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
六、分清责任,严肃处理
七、写出调查报告
八、事故的审理和结案
1、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90天内结算,特殊情况不超过180天。
2、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和报告制度
为维护学校师生人身安全,有效处理学校突发安全事故,使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特制定《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完善的防范机制和应急处理网络体系。
学校成立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组织我县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组长:校长
副组长:支部书记、副校长
组员:后勤主任、德育主任、工会主席、教导主任、班主任及水电管理员
二、明确学校突发安全事故预防种类 学校梯道踩踏安全事故; 学校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学校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学校重大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学校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 学校重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学校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学校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学校流行病传染安全事故等。
三、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1、报告制度实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
2、学校发生或接到突发安全事故后,必须在5-10分钟内向县教育局和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并及时向公安、交警、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学校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现场师生离开危险区域,保卫好学校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交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对缓报、瞒报、延误有效抢救时间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四、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迅速将事故信息上报县教育局。
2、学校利用校园播音系统或钟声发出紧急集合信号,组织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楼道间要有专人组织疏散,及时将学生带至远离火源的安全地段。
3、严禁组织学生参与救火,教师可利用一切救火设备救火,及时报告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信息上报县教育局。
2、学校要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救治,及时报警110、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三)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1、学校危险实验药品要求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学校要及时将师生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情况报告县教育局。
3、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抢救,及时报告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四)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
1、学校在建或改建的建筑物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2、学校D级危房一律不允许使用,封闭的D级危房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3、学校发生建筑物、危房安全事故,迅速组织师生疏散至安全地段,及时将事故信息上报县教育局。
4、对受伤师生组织抢救,及时报告110、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五)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1、学校要定期检查锅炉使用情况,做好锅炉工的培训工作,购买特行业保险。
2、事故发生后,及时抢救受伤师生,及时报告110、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六)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学校外来的未经允许强行闯入校园者,学校门卫或保安人员不得放行,应及时将闯入者驱逐出学校,并由门卫或保安人员向其发出警告。
2、学校内发现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应先制止、制服,同时及时报警110、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
3、对受伤师生及时救治。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八)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1、立即停止学校饮食摊点、食堂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向县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及时报警110、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
2、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3、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九)传染病安全事故。
1、学校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学生,应立即通知家长将患病学生带到医院检查就诊,有传染病的教师不得带病上班,凡患传染病的师生须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后才能返校。
2、学校发生特殊传染病,要迅速利用学校隔离室对患病师生进行隔离观察,及时报警110、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通知患病师生的家长和亲属,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3、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及涉及的公共场所要及时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4、及时将发现的疫情上报县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并作好病人的跟踪工作。
(十)其他安全事故。
依据事故性质和本校应急预案,参照上述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正确、科学地进行教育、引导、疏散、处理,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五、事故应急处理领导成员职责分工:
校长:负责应急总指挥,负责调配救助人员,负责向上级报告,努力争取社会各界支援,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联系电话:)支部书记:负责组织教师应急救助。(联系电话:)
副校长:负责现场组织施救。(联系电话:)
后勤主任:负责后勤保障,联系安排用车。联系医院、医生。(联系电话:)
德育主任:负责联络和途中护理。(联系电话:)
工会主席:负责安抚工作,安排师护理。(联系电话:)
教导主任:负责维护其他班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秩序。(联系电话:)
班主任:抢救伤员,组织好其他学生的学习、生活。
水电管理员:(平时维护好电路水路。随时检查梯道、通道的灯是否有坏的,有坏的要立即换。注意排查道路是否畅通。)完成领导安排的临时任务。
根据安全应急事故的要求,领导小组可以随时调集人员,调 用物资及交通工具,各科室、各教师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
广饶县国家税务局:
我单位已于2011年05月24日经广饶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登记注册,法定代表人王征亭,现有职工12人,专职财务人员2人,其中财务会计1人,出纳1人,现将财务会计制度及会计处理办法报告如下: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2、会计自公历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会计结帐日期自每月1日起至31日止,会计核算以人民币记帐。
3、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是进价核算法。
4、销售成本的核算方法是加权平均法。
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直线法
6、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五五摊销法
7、遵守财税制度,认真开展核算工作,积极组织税源,保证按时交纳各项税款并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记帐原则。存货发出以加权平衡法核定实际成本。
8、健全内部核算制度,设制总帐、现金帐、银行帐、明细帐、库存商品明细账等五本帐。
9、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做到“银行存款”帐、“现金”帐日清月结,保证资金的安全、债权债务帐、实物帐当天业务当天处理,以便与对方单位结算和核对库存金额,保证资产的安全无损。
10、坚持盘仓清仓制度,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广饶润晟化工有限公司
2011年6月17日
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财务管理,避免因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不善而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和保管
1、财务部设增值税专用发票专管员,负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购买、保管和开具。
2、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保管要做到安全保险,加装必要的防盗门、窗、保险柜等。
3、发票专管员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到税务机关办理发票领购和缴销,不得因工作拖延而影响公司的经营。
4、无论何种原因造成发票丢失或被盗都将追究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二、专用发票的开具和使用
1、因销售经营工作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部门,经办人要持业务单位的详细资料并对其准确性负完全责任。一般要有业务单位的全称、地址、电话、开户银行及帐号、邮编、联系人、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
2、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人员应根据经办人员及客户提供的开票信息认真开具,开具合格率要达到100%。
3、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后,应由业务经办人员仔细核对无误后,在发票第四联(记帐联)签字领用。
4、开具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及时装订,并妥善保存,保存期为15年以上,到期由负责人监督处理。
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传递
1、财务人员应及时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作帐务处理,及时办理挂帐待收手续。
2、业务人员开具专用发票后,应及时交对方财务部有关部门办理发票挂帐待付手续,对无特殊情况下,对方客户两个月内挂帐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根据情节相应作出处理。
3、因传递需要,须邮寄专用发票的,经办人要避开密码区折叠,并准确写明收件人住处,并保存好邮寄小票以备追查,(一般采用特快专递邮寄方式)对在邮寄过程中发生的专用发票丢失,业务人员及寄件人要承担责任。
4、本制度由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广饶润晟化工有限公司
一、投诉受理
在日常投诉接待工作中,要做好来电来访咨询并做好记录, 认真受理投诉,详细记录,对消费者提出的问题做到热情服务, 认真解答,并做好农机投诉材料受理审查工作。
在收到投 诉材料之 日起2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特殊情况需延长审查期限的应及时告知消费者,延长期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 对投诉要件缺乏和情况不明的投诉及时通知投诉方, 待补齐所需材料后再受理。 对不予受理的农机质量投诉,应根据 《 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 所列情况填写不予受理回函,并退回投诉信。
确定受理的农机投诉做好登记工作,认真填写受理投诉登记表, 同时填写受理投诉回函通知投诉方。 农机投诉需要由其他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或有关行政部门处理的转给其他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 理机构或 有关行政 部门处理 , 并填写投诉转办函或投诉转送函,并告知消费者。 5人或5人以上的群体消费者投诉, 可由消费者推选1-2名代表进行投诉,每个投诉者须填写一份受理投诉登记表。
二、投诉处理
对已受理的投诉要及时调查、认真研究,充分听取争议双方陈述, 严格审查相关证据,对争议问题核实准确性。
受理投诉后, 首先给生产、 经销企业发促进投诉和解函,争取企业及时解决问题,也可以向投诉方、被投诉方及其他有关人员发出投诉调查函,明确告知被投诉方自接到通知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应就消费者投诉事项向农机投诉站做出答复。
对被投诉方无正当理由推诿、拖延,拒不接受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依法调查的, 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应及时告知消费者用其他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通知投诉方和被投诉方参加调解可以采用电话方式。 必要时,应向投诉方和被投诉方发出书面投诉(调解)通知书。 调解的地点一般应在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调解室, 参加调解人员一般为2人以上, 情节简单的也可1人,调解过程应作笔录。 调解双方及调解人员应在调解笔录上签字或盖章。
经调解未达成一致意见,投诉方提出终止调解,应立即结束调解;经一次调解未达成一致意见, 双方又同意继续调解时,另定时间调解;经二次调解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应终止调解。 终止调解后由调解主持人填写投诉终止调解通知书结案,同时告知双方解决消费争议的其他合法途径解决。
1、交接的准备工作
1.1帐帐核对,帐实核对
1.1.1 将出纳帐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公章;
1.1.2 将出纳帐与现金、银行存款总帐核 对相符,现金帐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现金核对一致。银行存款帐面余额与银行对帐单核对无误;
1.1.3 在出纳帐启用表上填写移交日期,并加盖名章;
1.1.4 整理应移交的各种资料,对未了事项要写出书面说明;
1.1.5 编制“移交清册”,填 明移交的帐簿、凭证、现金、有价证卷、支票簿、文件、资料、印鉴和其他物品的具体名称和数量;
1.1.6 总结本人前一段工作情况、经验教训,提出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并写出书面资料。
2、交接的方法
1.1移交人应办理的手续:
1.1.1 现金、有价证券要根据出纳帐和备查簿余额进行点收,接收人发现不一致时,移交人要在规定期限内负责查清处理;
1.1.2 出纳帐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不得遗漏。如有短缺,由移交人查明原因,在移交清册中注明,由称交人负责。
1.2接收人应办理的手续:
1.2.1 接收人应核对出纳帐与总帐、出纳帐与库存现金和银行对帐单的余额核对是否相符,如有不符,应由移交人查明原因,在移交清册注明,并负责处理;
1.2.2 接收人按移交清册点收公章(主要包括财务专用章、支票专用章和领导人名章)和其他实物;
1、如医院设有发电机,在停电时,发电机将会启动,但只供给消防设备,消防
电梯,通道口照明之用。如医院为二路供电系统,在一路停电时,系统会自
动或人工切换将另一路电缆联通,保障供电。
2、医院管理管理中心员工应清楚知道医院电制房之位置,同时亦确保医院之后
备发电机或备用电经常在良好的情况下可随时调用。A、计划停电
1、管理中心在收到供电部门发予之停电通知后,应在停电日前三天在公告栏张
贴通告通知医院业主。通告中详细写明停电日期,恢复供电日期并通知客户
停电期间将所有无关电器关闭。
2、安排维修技术员准备突发故障及配合进行设备养护。
3、于停电前将电梯升上后关闭,以免电停时困人。
4、准备备用物资如电筒、切勿点燃蜡烛,以防有失。(在停电日亦应检修通道应
急、照明情况)
5、停电期间加强医院保安,以免匪徒有机可乘。
6、电力恢复时,检查医院各设备是否正常运作。
停电时若有人被困电梯,按该预案处理。
停电时应将所有电器插头拔掉。B,住户投诉
1、若局限于个别单位停电,应向医院解释其单位停电并非医院供电出现问题。
2、协助分析故障原因,排除一般问题。
3、若原因复杂,建议聘用专业水电公司处理。
C、如属整幢医院电力突然中断,应立即致供电公司查询,若属医院供电系统有
问题,则应立即通知工程部派员抢修,并且在显眼地方张贴停电通知及检查
客货升降机是否有人被困。
1、如发现医院公共电力突然中断,管理中心应立即派员到停电现场查看正确
位置。
2、查看停电区域,通知工程部检查停电原因及进行抢修。
3、加派安全管理员往停电现场巡逻及查看各公共电器有否受停电影响,避免客
户惊恐及发生意外,同时避免不法之徒乘需而入,招致医院之财物受损。
4、于电力恢复后,应通知POM部电工到场检查受影响之公共用电、设备用电
是否也已恢复正常操作,同时派员详细巡检一次,确保各项设备已恢复正常。
5、于事后查明有关停电原因,以书面报告全部经过并抄送院方。
大学制度的程序伦理是指对大学制度程序的公正合理性要求。“程序正义并不仅局限于法律要求, 因此法律要求和非法律要求都需要原则。”[1] 同样, 大学制度的程序伦理也需要原则, 具体来说, 包括中立和平等对待、民主参与、公开、科学、效率、稳定等。这些原则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得益彰, 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尽管它们在不同的程序阶段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如在大学制度制定阶段, 民主参与性原则和公开原则非常重要, 而在大学制度的执行阶段, 中立原则和效率原则则显得尤为重要, 但它们始终是一个整体, 共同保证大学制度程序在整体上发挥最佳效能及更加合理化。
一项合理、完善的制度程序包含了信息收集、公开听证、方案选择和设计、组织实施、监督评价、改进完善等众多步骤, 各个步骤和环节之间环环相扣、连贯互通, 构成一个动态的、完整的制度程序, 大学制度也不例外。但总体来说, 这些步骤可以分为制度的制定、执行及评价三个阶段。大学制度程序伦理也就表现为制定伦理、执行伦理及评价伦理这三种形态。
一、 大学制度制定伦理
大学制度制定程序是整个大学制度运行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是制度成败的关键, 这一阶段的工作决定着后来的制度活动是否能够合理有效地开展。一般来说, 大学制度制定程序包含着相关信息收集、组织各相关主体进行公开分析和论证、方案选择和设计、征求意见并改进等具体的步骤。首先, 起草大学制度之前必须经由专门的机构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方式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包括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意见, 为制度草案的设计提供充足、可靠的资料。而后, 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及各利益主体对收集的信息用科学和正当的方法进行客观分析和全面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确定制度草案, 之后还要将设计好的制度草案公开征求各方意见, 然后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最后形成正式的大学制度文本后公布。由此可以看出, 大学制度制定程序绝非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其是否健全、完善、科学、民主, 将直接关系到主体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程度, 关系着抽象的制度目标和价值能否真正转化成为现实的制度规则。在一个公正合理的大学制度制定程序中, 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抗的价值诉求和利益主张都可以得到充分真实的表达, 从而将各种权力的斗争和矛盾通过文明的程序得以平衡和消解, 使得已制定的大学制度更具权威性和信服力。因而, 大学制度制定过程必须在一个理性和正当的程序之中运行, 才能防止武断和任意恣行。大学制度制定伦理即是对大学制度制定程序的公正合理性要求。
自中世纪以来, 大学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但其制定程序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被认知和接受的, 而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专制到民主的发展过程。在古老的中世纪, 最初形成的许多大学制度或者是由长期的风俗习惯或精神观念逐渐演变而成, 或者是由国王颁发的特许状而制定的。因此, 在当时的历史时期, 以自发的状态自然而然形成的, 或者是在国王或君主王权的任意专断和政治意图中制定出来的大学制度既不存在也不需要一套公开、明确、有序的程序, 自然缺乏程序伦理。
在专制社会中, 大学制度程序的工具主义趋势愈加凸显。“一个社会越是趋于专制, 就越会将连同法律程序在内的整个法律制度均视为实现秩序、安全等外在目标的工具, 也就越会否定程序的内在价值。”[2] 虽然任何社会的大学制度制定都存在着事实上的程序, 但在专制社会中, 并不存在专门的大学制度制定程序概念, 更缺乏对大学制度制定程序的伦理考量, 导致大学制度制定程序不仅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 也忽略了学术发展的逻辑性, 与大学人文精神和民主自由的要求背道而驰。
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社会法制的完善, 越来越多的相关主体开始参与到大学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来, 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制度制定机构, 大学制度制定的任意专断性开始减弱, 民主、平等、公开、有序等理念逐渐增强。
由此可见, 随着历史的发展, 大学制度制定程序逐渐从随意、专断和偶然性, 发展到系统性、强制性和稳固性, 并不断注入科学、民主和平等的内容, 趋于更加理性和文明, 成为一种更公正、更文明、更有效的大学管理方式, 在今天更成为排解大学内部冲突和矛盾、维护大学制度及大学组织稳定的有力保障。
二、 大学制度执行伦理
大学制度执行程序是大学制度程序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它将制度内容转变为现实的各项活动过程。只有通过有效的制度执行程序, 才能保证制度内容和目标的实现, 否则, 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大学制度执行程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首先, 大学制度规则确定之后, 必须以公开透明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公布, 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 以得到各有关利益主体的理解和接受, 保证制度规则的顺利执行。接下来, 实施阶段是大学制度执行的真正实质性阶段, 非常关键。不仅要对制度规则进行逐步分解、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而且还要确定制度执行机构和人员及它们各自的职责分工, 然后再按照明确的执行程序全面实施制度。最后, 在整个大学制度执行程序中还必须对制度执行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 以及时纠正不良现象和问题, 这是执行程序的保障环节。
大学制度执行程序对于大学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决定了制度规则内容能否实现和实现的程度。大学制度执行程序是实现制度规则内容和目标的关键, “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认为, 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 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3] 。因而, 只有按照公正有效的程序执行, 制度规则才能得到实现, 否则不仅结果可能会与制度规则内容背道而驰, 甚至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问题。不仅如此, 在一定程度上, 制度规则实现的程度也取决于执行程序, 如果能够严格按照公正合理的执行程序的要求来执行制度, 那么制度规则的实现程度就较高, 反之, 则可能由于执行不力或拖延耽误而使制度规则难以完整实现。因此, 大学制度创建后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并且必须以公正合理的方式和步骤执行, 大学制度执行伦理即是对大学制度执行程序的公正合理性要求。
在大学制度发展史中, 大学制度执行程序及其合理性实现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偏执到公正、从绝对到更具人性化的发展历程。在传统专制社会中, 大学制度的制定权被统治阶级所掌握, 大学制度制定成文后, 统治阶级常常直接运用强制性的国家行政或法律手段来实施和贯彻, 不仅缺乏一个正式的执行程序, 而且也少有考虑到平等参与和人道主义的方式。尽管制度是得到执行了, 但却不一定以公正合理的方式和步骤来实施, 尤其是在极端专制的法西斯统治时代, 大学制度执行程序更是以残酷和暴行为特征。20世纪以来, 随着民主文明的进步, 大学制度执行程序逐渐趋于更加公开、平等和人性化。如美国著名的AAUP机构立志保护大学教师的职业安全, 在制度运行中非常注重程序的公开公正性。
然而, 即使是在现代社会, 几乎每个国家的大学制度执行程序也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障碍和问题。对于这个问题, 伯顿·克拉克如此分析:“贯彻政策比制订政策要困难得多。……在权力分散、目标模糊和矛盾、运动机构日益复杂的系统, 贯彻政策的困难就会增加。”[4] 实际上, 伯顿·克拉克所指出的这些问题正是大学制度在执行中由于权力、机构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执行程序失去了合理公正的基础, 进而出现执行不力、难以贯彻的现象。
同样, 中国大学制度的执行程序也遭遇到许多问题, 并且由于国情不同和种种原因, 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更为严重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执行不力及平等公开性缺乏的现象, 妨碍了制度目标的实现。
三、 大学制度评价伦理
一个完整的制度运行程序, 除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制度和公正有效地执行制度之外, 还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制度运行后的效果、效益等进行评判, 这一过程就是制度评价程序。大学制度评价程序是整个制度运行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 但又是后续制度调整和下一次制度运行的开始, 科学合理的评价程序能够正确地诊断制度效果、全面地总结经验教训, 并且能够检测制度效益和效率、有效提高大学制度的效能, 对于大学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制度评价伦理即是对大学制度评价程序的公正合理性要求。
如同大学制度制定程序、执行程序一样, 大学制度评价程序也是一个有一定步骤和方式的活动过程。尽管不同制度的评价步骤和方式有所区别, 但总体来说, 一般的大学制度评价都必须经过下面三个阶段:首先是准备阶段, 周密而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大学制度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一阶段, 评价者必须确立评价对象、制定评价方案, 并为评价做好各方面准备, 其中选择科学和合理的评价标准是关键。接下来就开始了评价的实施阶段, 这是整个评价程序的最关键环节, 直接决定了评价能否成功及是否合理。在这一阶段中, 评价者必须采取调查、访谈、实验等多种方式广泛、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 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等多种方法科学地综合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 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大学制度的效果、效益及效率等多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最后是评价的总结阶段, 这是评价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个阶段中, 可以以评估报告的方式对整个评价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不仅陈述评价结论, 而且还要进一步分析个中原因, 提出中肯的对策建议, 并对评价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进行概括和说明, 为后来的大学制度及其评价活动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直以来, 我国大学制度评价程序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缺乏理论上的系统研究, 在实践中也常常流于形式, 操作性不强。在现行的大学制度评价中, 理论研究者大都专注于评价目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实践操作者也认为只要遵照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评价结果就一定真实可信, 而忽视了评价程序这一重要环节。即使有些研究提出了大学制度评价的若干步骤和方式, 但在实际运作中很多时候却并未完全按照严格的程序要求来进行, 随意性、主观性较严重。更为重要的是, 在大学制度评价程序中, 常常出现评价者偏袒一方、主体参与性不够、程序不够公开等现象, 造成了大学制度评价合理性的缺失, 也严重影响了评价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 大学制度制定伦理、执行伦理和评价伦理是大学制度程序伦理的三种表现形态, 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紧密相联,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学制度程序伦理系统。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将影响另外两个方面公正合理性的实现, 进而影响到整个大学制度程序及大学制度合理性的实现。
在我国大学制度的历史发展中, 程序观念是十分淡薄的, 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程序缺失和程序虚无现象, 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大学制度规则及内容本身, 少有注意到制度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及执行和评价的过程, 更少关注制度程序的公正合理性问题, 即程序伦理问题。在当前高等教育现代化转型的特殊时期, 大学制度程序更是遭遇到巨大的伦理危机, 导致了诸多不良后果。坚持中立和平等对待、民主参与、公开、科学、效率、稳定等原则在大学制度程序中的价值引导作用, 保障大学制度程序的公正合理性, 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
摘要:大学制度的程序伦理是指对大学制度程序的公正合理性要求, 即是对大学制度制定程序、执行程序及评价程序的伦理要求, 具体表现为大学制度制定伦理、执行伦理及评价伦理三种形态。在大学制度运行中, 坚持中立和平等对待、民主参与、公开、科学、效率、稳定等伦理原则在大学制度程序中的价值引导作用, 保障大学制度程序的公正合理性, 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大学制度,程序伦理,程序公正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D.贝勒斯.程序正义:向个人的分配[M].邓海平, 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3.
[2]陈瑞华.程序价值理论的四个模式[J].中外法学, 1996, (2) :5.
[3]王传宏, 李燕凌.公共政策行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2:241-242.
一、公文处理的原则和要求
(一)公文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按行文机关要求和公文处理规定进行的原则。
1.实事求是:按照公文内容,该拟办的要拟办,该送阅的要送阅,该存档的要存档。特别是在发文工作中,应该发的要发,能不发的坚决不发。
2.按行文机关要求:行文机关要求文件发至哪级,就发至那级;该传达至什么范围,就传达至什么范围。
3.按公文处理规定:按照《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理。如办理请示件应请有关职能部门提出意见的或送本单位领导审批的,就应送有关部门征求意见或送领导审批,办文人员不能自作主张。特别是对涉及领导题词、活动等文电,要按规定把好关,不能凭办文人员的感情从事,关系好的就积极去办,没有关系的就靠边站。
(二)公文处理要坚持依法行文、集中管理、准确及时、安全保密的要求。
1.依法行文:发文机关必须依法成立并具有法定职权(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内部不具法人资格的下设部门对外不能充当公文的作者,办公室根据授权除外),必须在作者职权范围内依法制发公文(越权制发无效),擅自制发公文、伪造公文是违法犯罪行为。公文的内容要合法。公文的文种和制发程序要合乎规定(如须经本机关领导签发或经会议通过)。
2.集中管理:由机关的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并负责指导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公文由文秘部门或专职人员统一收发、审核、用印、归档和销毁(其他部门和人员不得私自签收、拆取、保存公文)。要建立并执行统一的公文处理工作制度(如发文办理、收文办理、公文保密、归档等制度)。
3.准确及时:登记和办理要准确,防止发生错误,该送的领导和部门都要送到。公文拟办意见要准确,公文拟稿要体现发文机关决策、反映领导意图。公文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特别是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特急件、党委、政府的重要文电和领导的重要批示,都不能拖延,除了要不断提高公文处理人员的素质外,还要制定和落实应急预案。
4.安全保密:公文传递要符合规定,如密件要包装密封,传递密件应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指派专人进行,不得通过普通邮政或非邮政渠道传递。设有机关文件交换站的城市,在市内传送机密级、秘密级文件,可通过机要文件交换站进行,如用传真、计算机
网络等传输密级公文,必须有加密措施,密码电报不得明传,密电密复,不得明电、密电混用。公文传阅要保密,如复制的公文应当与正式印发的公文同样管理,密级公文的复制要按规定审批。如密级公文存贮在微机上,要有相应的保密措施等。
二、公文处理的基本程序
公文处理分为收文处理和发文处理两类。
(一)收文处理:分为阅件和办件两类,送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阅知的为阅件、需办理答复的为办件,一般包括公文的签收、登记、拟办、分发、传阅、承办和催办等程序。
1.阅件办理关键是确定分送范围。什么样的阅件,分送什么范围的领导,都应根据阅件的内容来确定,不漏送,不错送,不扩大范围送。办文人员应对领导的分工、职能部门的职责有明确的了解,才能使阅件范围的确定恰到好处,既不多增加领导阅文负担,又确保领导阅读到应该阅读的文件。分送范围的确定原则上应报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分送要保证阅读范围内的每个人都能看到文件,在文件份数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每人一份;在份数较少的情况下,首先分送主要负责同志,其他可组织传阅。分送阅件应当使领导知道这个文件分送了哪些领导和部门,便于领导对文件作出批示。
传阅件一般按领导的排序由前向后传送,从主要领导开始,依次传下去。传批件一般按领导的排序由后向前传送,从分管领导开始,再传至主要领导。如上级文件和上级领导对本地、本部门工作的批示,均应先送主要领导阅示。如下级机关的请示、需要办理的事项,应先送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分管领导和其他领导审批后,最后送主要领导审定。传阅中要掌握文件的运转速度和去向,遇有领导外出时,应在传阅单上注明,不要使阅件在半路受阻,并注意待领导回来后适时送阅。
2.办件办理关键是要提出正确的拟办意见。要求办文人员一是要掌握来文内容,搞清请示事项。如请示中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几项,理由有几条,是否符合“一文一事”。二是查找档案资料,对照先例比较。如干部任免、党纪处分、纪念活动、领导题词等,一般情况下都可以从以往的档案中找到类似的办理的程序和结果。如纪念领导人九十诞辰,可查一下纪念八十诞辰是怎么办理的,有多大的规模,也可以找同一类别的领导人诞辰是怎么进行的。又如有些事情,前几年没有批准,现在又报来了,就要清楚以前的办理情况和原因。把这些有关材料复印或摘录下来,供领导决策参考是非常有益的,同时也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三是把握政策规定,领会领导意图。办文人员要有政治头脑,有政策水平,有主见。可以说,凡是向上级请示的问题,都希望上级能按请示中的意图给予答复。这种情况下,提拟办意见必须符合党的方针政策,从全局上考虑问题,按政策规定办。如修建纪念设施问题,市委请示省委,省委可请宣传部提出意见,省委宣传部的意见经省委同意后再以省委名义上报中央审批。如干部处分问题,一般都应建议提请常委会审议。同时,也要了解领导意图,如请示中事项已与领导衔接过或领导已有意见的,则应送领导审示或按领导意见办。四是尊重部门意见,注意协商协调。一般情况下,请示中涉及的有关事项,应请有关职能部门提出意见,如经费涉及财政部门,干部问题涉及组织部门,机构编制问
题涉及编办等,原则上应纳有关业务部门的意见。如有些问题不一致,应经过协调协商,提供给领导的是一个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协调的不一致,则应将各方意见和理由列出,报领导协调或裁定。五是意见有根有据,用语规范准确。按照以上要求提出的拟办意见都应有依据,为什么同意这一条、不同意那一条要说得清楚、明白,便于领导决策时参考。同时因为是拟办意见,要送领导审批的,应注意用语规范准确。如用“我们建议”而不用“我们同意”,说“我们倾向于第几方案”而不说“我们赞成第几方案”。
(二)发文处理包括公文的核发、登记、印制和分发等程序。
经领导签发的公文在正式印发前,应当由文秘部门复核,也即核发。核发的重点是:
1.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一是看审批权限是否准确,二是审批的领导人有无遗漏。如市委文件应有市委领导签发,市委办公室文件应有市委办公室主要领导或市委领导签发。几个部门联合发文,应请每个部门的领导审签。
2.公文清样的格式是否合乎规定。版头与发文机关是否一致,文种是否适当,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机关、发文机关署名、印章、附件、主题词、印制版记等要素是否完整、齐全,做到该有的不漏,不该有的不加。
三、省委办公厅公文处理的有关规定
(一)省委、省委办公厅文件现有版头。
主要有4种:
1.中共xx省委文件(x委发):主要用于以省委名义发布、传达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部署工作,转发上级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重要报告、请示。
2.中国共产党xx省委员会()(x委):主要用于省委通知事项、任免干部、批复下级机关的请示,向中央报告、请示工作,与有关地区和部门联系、商洽工作。
3.中共xx省委办公厅文件(x委办):主要用于省委办公厅根据省委授权,传达省委的指示,转发上级、同级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报告、请示。
4.中共xx省委办公厅()(x委厅):主要用于省委办公厅答复下级党委或部门的请示,向上级机关报告、请示工作,发布有关事项,与有关部门联系、商洽工作。
另外,还有中共xx省委办公厅发电(x委办发电,用于省委办公厅根据省委授权布臵紧急性工作、通知会议、调整各类领导小组)、中国共产党xx省委员会办公厅(x委厅函,用于省委办公厅与有关部门联系、商洽具体工作,通知会议)、议事纪要三种。
(二)省委办公厅发文的有关规定。
1.严格控制文件数量。“九不发”:控制和减少党政联合行文,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由省政府行文。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由部门行文,凡本部门发文或几个部门联合发文
能够解决的,不以省委名义发文。凡是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不再行文。党中央、国务院已发到县一级的文件,无新的内容,不再另行文。需行文贯彻的中央和国家部委文件及一般表彰性事项,由相应的省级部门发文(如涉及面宽,可报省委或省委、省政府同意,冠“经省委同意”或“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由各部门发文)。省级部门以省委名义召开会议的通知或调整各类领导小组成员,经省委领导批准后,可冠“经省委领导同意”,由部门自行发文。可采用电报、电话布臵或当面议定的事项,不再行文。各地、各部门向省委、省政府报送的一般性请示,以电话或印送领导批示方式回复,不再行文批复。会议上已部署的工作和领导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已印发会议文件的,一般不再行文。
2.严格报送程序。各地、各部门凡需以省委、省委办公厅名义发出的文件,均应将代拟稿送省委办公厅秘书处按程序办理,一般不直送省委领导或省委办公厅领导。凡需以省委、省政府或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属党委部门和群团组织起草的,将代拟稿送省委办公厅秘书处,省委办公厅先办理。属政府部门起草的,将代拟稿送省政府办公厅综合秘书处,由省政府办公厅先办理。
代拟稿应打印,并有报送说明和有关附件材料。报送说明应写明拟稿原因、过程、时限要求等情况,加盖本单位公章,注明联系人及电话。附件材料要齐全,如上级机关下发的同一主题文件、涉及的有关文件规定、征求部门意见的情况等。
3.严格审批程序。起草单位→省委办秘书处→省委办分管领导→省委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分管省委常委→分管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
党政联合行文由省委办公厅印发。其中省委部门或群团组织起草的,经省委办公厅核稿,转省政府办公厅核稿、省政府领导会签后,再由省委办公厅送省委领导签发。由省政府部门起草的,经省政府办公厅核稿、省政府领导审签后,转省委办公厅核稿并送省委领导签发。
(三)省委办公厅收文办理的有关规定。
1.党政分工的原则。各地、各部门向省委、省政府报送文件,属于党委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以党委(党组)名义报省委;属于政府职权范围的工作,以政府或部门名义报省政府;如需同时送省委、省政府,主送单位应当写“省委、省政府”。一般来说,下列情况应及时报省委:省委(省委领导或省委文件)明确要求报送的,本地、本部门贯彻落实省委重要文件和重要会议、省委领导批示的措施和情况,本地、本部门工作的计划和报告、半年情况及工作中的重要情况(突发事件等)。
上报的请示,需省委审批但需要省政府了解的,主送单位应当写“省委、省政府”,由省委办公厅负责办理并答复,省政府办公厅负责分送省政府领导;需省政府审批但需要省委了解的,主送单位应当写“省政府并报省委”,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办理并答复,省委办公厅负责分送省委领导。
给省委的请示、报告,均统一送省委办公厅秘书处,请示3份,报告20份(报告一般送省委各常委、各秘书长、办公厅)。给省政府的由报送单位另送。
2.归口报送的原则。凡报送省委和省委办公厅的文件一律交省委办公厅秘书处,统一收文,统一办理,不得直送省委或省委办公厅领导(省委领导要求直送的除外),也不得在按规定程序报送的同时,又送领导个人。
向省委、省政府报送简报,应当少而精,一般只报送一种简报。市州委和省级各部门的下属单位的简报,不能报送省委、省政府。
报送省委、省政府的非密级请示、报告,在报送纸质公文的同时,应通过xx党政网报送电子公文。
3.及时办理的原则。各地、各部门报省委的请示,省委办公厅一般应在15个工作日予以答复。办理程序为:由省委办公厅秘书处提出拟办意见,经办公厅分管领导同意后,转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办理意见,有关承办部门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并返回省委办公厅。属具体业务问题,请有关承办部门答复来文单位,并将办理结果抄送省委办公厅秘书处。涉及几个部门的,应指定主办部门,由主办部门与协办部门协商,提出统一意见。需省委审批的,由省委办公厅秘书处报分管省委领导或省委主要领导审批。
四.公文处理中常见的不正确现象
(一)版头使用不正确。版头与发文机关不一致。党委和党委办公室文件、大小版头混用。
(二)文种使用不正确。如请示、报告不分,决定、决议不分,通知、函不分。可采取“三看”:看公文事由、看受文对象、看公文出台的环节。
(三)文面格式不正确。如绝密件不标份号、上报公文不标签发人、被批转的公文作为附件、印制版记未居最后一页等。
【财务处理程序制度】推荐阅读:
火警应急处理程序06-29
账务处理程序讲义10-06
交通违章处理程序规定07-28
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程序09-09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程序10-25
不合格品处理管理程序10-31
财务决算程序06-07
财务内部审计程序09-10
报账程序和财务报账的基本要求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