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篇1

刘恩强

内容提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外环境复杂,挑战更多,法治建设已成必然趋势。然而法治建设中,体制不顺,基础薄弱,氛围不浓等问题,与我们党提出的依法治国相违背。因此,在法治建设中政府应首当其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必须解决的大课题,它们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发展,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广大人民幸福安康。关键词:法治建设

践行

核心价值观

一、我国法治建设现状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早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就已经产生了奴隶制的习惯法。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出现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唐朝(618年-907年)时,中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中华法系成为世界独树一帜的法系,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制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逐步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当代中国奋发向前的决心坚定不移,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略愈加清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必须解决的大课题,它们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发展,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广大人民幸福安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法治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彰显,法治必须且必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法治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采取了许多新举措,取得了法治建设新成效。这就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里的“全面”,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各方面、各环节,就是一视同仁、一以贯之,决不允许有法外之地和不受法律约束之人。

二、法治基础的瓶颈效应

商鞅变法首开中国法治建设之先河,随后也出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平等思想,清朝末期,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变法强国,然而几千年来得封建君主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难以撼动,在中国法治谈法治无异于纸上谈兵。新

中国成立后,中国法治建设才得以健康发展,但在法治建设进程中,仍面临两大瓶颈:

一是理论基础薄弱。截止2011年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现行有效的法律240件,国务院共制定了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706件。由七个法律部门,三个层次法律法规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构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但仍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从宪法来说,我们现在最大的欠缺就是缺乏落实一些政治权利的若干法律制度;在经济法方面我们还欠缺宏观调控的法律;在行政法方面,“行政程序法”非常重要。我们知道程序正义往往代表法律的正义,如果没有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限制,那么它所做出来的决策就可能有问题等等。

二是立法存在缺陷:一是立法缺乏科学性。据《南方都市报》报导,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被江泽民称为“凤毛麟角”,她也是中国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说55年来“从没投过反对票,对党和国家一直拥护”。法律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当人大代表更是一件关系到千千万万生灵的大事。在这里,我没有贬低申纪兰的意思,但其人格的高贵,并不能说明她有资格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大代表。再比如社区矫正工作,2002年8月在上海率先试点,后来逐步全国铺开,但其法律依据呢?直到2011年刑法修正案

(八)首次将社区矫正纳入刑法,对判处管制、缓刑、假释的犯罪的,依法实行社区矫正。2012年,刑法诉讼法再次明确了社区矫正的范围和执行主体。社区矫正法仍然没有出台。目前社区矫正工作执行是两高两部制定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二是立法缺乏透明度。西方国家任何一个立法都有立法报告书,都是透明的。我们没有这个东西,我们只是一个法律委员会负责人报告这个分多少章节,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很粗糙,很粗线条的。三是授权立法的缺陷性。授权立法在市场经济的初期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还没有多少经验,所以授权国务院可以在某些领域自己制定一些规则。但是后来这个问题就越来越大了,部门立法等于说是授权给国务院各个部门自己来起草法律,铁路法当然是铁道部来制定,环保法当然是环保局来制定。每一个部门的立法都有局限性,因为它有部门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摆脱部门的利益就很困难了,因为我们国家过去也有过专家立法,但是终究这些专家并不是这些部门的实际管理者、操作者,所以专家起草的条文往往会脱离实际,不能够被实际所接受。

三、法治实践的多米洛效应

东北汉子周起财因为地产商以暴力强行拆迁,放火烧房,周母在此过程不明不白死亡而试图以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在四年里,起诉了7个国

家机关,周起财的带孝之诉也让人震撼。周起财四方奔走,耗资几十万,他几乎在所有环节上都依靠合法程序,可是几乎所有努力都在程序的非法操作中化为乌有。周起财遇到了一面铜墙铁壁,是最具典型意义的行政执法图景之一。本案从一开始就因为南岗区公安局不作为而引发了四年来一系列的行政诉讼案件,我们无法猜度南岗区政府一系列违法行为是否与黑社会有关。但是可以看到南岗区公安局的第一次行政不作为以后,各级政府的某些部门连续发生了12次重要的行政不作为或者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南岗区法院、哈尔滨市中级法院在最初的案件审理中都违反法定程序枉法裁判,周起财仅有一次要求哈尔滨市检察院立案,检察院也未予理睬,哈尔滨市中级法院至今已有三次违反法定程序的枉法行为,周起财冲破重重阻力固然有其自身坚忍不拔的精神起作用,但是如果没有中央政府、黑龙江省政府的干预,1998年12月10日黑龙江省高院的公正司法和1999年1月21日哈尔滨道里区法院的重审就很难发生。在如此众多的有法不依行为中,只要周起财气馁了,或者上级的干预毫无作用,那么上述任何一项违法行为都足以使此案不了了之

由于部门利益的作祟,有法不依的行为会成为相关利益者纷纷效仿的行为,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只要倒下第一块,最后一块也会倒下。然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可否认,同立法取得巨大成就相比,我们在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现实生活中,不懂法、不尊法,以身试法、知法犯法;搞变通、打折扣,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随大溜、存侥幸,视法律为儿戏,藐视、践踏法律等现象和行为皆有之。这不仅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损害公平正义和人民利益。

四、法治氛围的对比效应

法治建设需要良好的法治氛围,从历史、国外、个案的对比来看,我国的法治建设还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乾隆和华盛顿,两个同在1799年去世的人身上的现代性实在相差太大。大而言之,这也就是两个国家的现代性。

大清帝国前后延续了268年,总共有10个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的100多年被称为康乾盛世,然而站在人类发展史的角度上,这所谓的盛世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17世纪中期以后,历史开始跑步前进。其后的100多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工农业产量成百倍、千倍增加。与此同时,政治文明的进步同样迅猛,西方各国人民通过立宪制和代议制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化,把他们关到了法律的笼子里。

乾隆留给儿子嘉庆两个重要的“遗产”:一是百年康乾盛世的巨大光环,二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贪官、也是当时的全球首富和珅。在地球的另一端,乔

治·华盛顿去世的时候,留下的是另外两份遗产:《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在宪法中,起草者明确了制定宪法的两个目的——限制政府的权利和保障人民的自由。

乾隆留下来的两份遗产,经过两百多年的历史演变,“康乾盛世”的光环反而成为阻碍社会变革的“精神枷锁”,一个和珅倒下了,千千万万的和珅在成长。现今的中国,即使经济再如何实现“腾飞”,物质生活再如何“富裕”,均经受不起现有制度下和珅们的侵蚀,人民得不到多少好处。政府的权力高高在上,无边无际,没有受到任何束缚,人民没有享受到彻底的自由,真真正正地当家作主。事实证明,社会越是发展越需要法治,法治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上,必须落实到行动中。

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政府之我见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一种观念的改变,也不仅仅是几个人的责任,这一切都需要全社会上下全员参与,尤其是政府,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惟有信念,才能坚持;惟有实干,才能成事”。

1、推进“公正司法、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行政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维护公共利益的有效工具,又可能成为侵害公民个人权利的手段。要确保行政权力的设立和运作真正顺民心、合民意,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最根本的还是要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真正做到依法“治”官、依法“治”权。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为经济建设服务;恪守信赖保护原则。确保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必须全面、准确、真实;行政机关发布的政策和作出的决定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确需改变的要尽可能给相对人合理的预期,由此造成相对人受损害的,行政机关要依法予以补偿;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凡是需要老百姓知晓执行的政策、决定都要公开;凡是老百姓比较关注且需要他们遵守执行的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应当多听老百姓的意见。公开透明还要求行政机关的信息资源应当尽量共享,这是树立规则权威、克服部门保护主义、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础;建立规则导向型的管理方式。即在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之间,注重间接管理;在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之间,注重动态管理;在事前管理和事后管理之间,注重事后管理;在管理与服务之间,注重服务。

二是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提高制度建设质量,首先要科学安排制度建设项目。要统筹考虑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在继续加强有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方面制度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有关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制度建设。制度是要解决问题的,是反复、普遍适用的。对需要用制度调整的事项,也要作出适时地调整。其次,要确保制

度建设的科学性。只有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握规律,才能确保制度建设的质量。再次,要提高公众对制度建设的参与程度。要建立公开征求意见和听证制度、制度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争议协调制度和定期清理制度,以保证制度建设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三是理顺执法体制。就行政机关而言,确保法律实施,需要从理顺体制、完善机制着手,需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改变行政执法 “上下一般粗”的状况。要使行政执法权与执法者的利益彻底脱钩,执法经费必须予以保障。要下大力气建设清正廉洁、专业化的高素质的执法队伍。(2)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必须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严格按程序办事。要克服“运动式”执法的弊端。要公平、公正执法,平等对待当事人,不得滥用权力。在执法过程中,应当依法保障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3)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行政执法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权力,应当由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未经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4)要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这是确保法律实施的重要举措。(5)要强化对行政执法的监督。要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探索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要强化行政复议监督;要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要强化社会监督,完善群众举报违法行为的制度,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六是要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

四是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法律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过程。当前,培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掌握法律知识,既包括规范行政机关共同行为的普通法律知识,也包括各行政机关从事本部门工作的部门专业法律知识。通过掌握这些知识,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知道手中的权力从哪里来,权力边界在哪里。(2)培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法律的信仰与忠诚。法律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且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3)培育法律思维的能力,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能用法律思维研究情况、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完善监督问责体系,建设“责任政府”。群众知道的法律和权利越多,但不能兑现的失望感也越重,反而可能削弱法律权威,进而削弱政府的诚信。因此,首先要建立自下而上、由公民到政府的真正有效的问责制度,并贯穿到日常的行政管理中去。要使问责制度常态化,并成为悬在每个官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让官员提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民本意识,切实依法行政,心有忌惮,减少乱作为、不作为。同时也要防止大量被问责官员风头过后移地为官的制度化安

排,让问责制在构建官员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有效机制中发挥作用。其次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行问责制,昭示着政府运作模式的转型和变迁,通过责任机制的约束和具体责任的追究,唤起政府官员对自身权力来源、权力行使的宗旨和如何行使手中权力的深刻认识和反省,并内化于政府日常工作中,转化为对人民负责的自觉行动。通过完善问责制度,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的政体改革,更加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3、服务民生,保障民权,建设“服务政府”。民生工作是政府的大事,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尤为突出。加强民生工作,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把扶助弱势群体纳入法制轨道,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加大对经济确有困难群众的司法救济力度,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诉求。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扩大受援面,做到应援尽援。

4、规范制约公共权力、建设“廉洁政府”。以强化人大监督为重点,构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加强监督,保证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5、化解矛盾纠纷,建设“和谐政府”。在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的基础上,创新矛盾调解方式,要由单兵作战逐步向联动调处转变,逐步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统筹协调,相互策应、有序运作、功能互补的“三调联动”机制;要由部门作战逐步向联合调处转变,逐步形成“医患”、“交通”、“劳动争议”、“边界矛盾纠纷”等以职能部门为主,多部门配合的“大调解”机制。

6、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我们应结合实际着重抓好如下六个“公开”:一是政府文件公开。行政机关所制定的一般性政策法规,都应在报刊或政府网站上公开,公众可以查阅和复制。二是决策过程公开。凡政府的重大决策事项都要公开,广泛征求意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三是政务活动公开。政府各部门的各项重大业务活动、建筑工程、重大财政开支以及其他政府的重大事项要采取适当的形式,接受群众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违法乱纪行为发生。四是办事程序公开。政府各部门都要在本单位最显眼的地方将办事程序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及监督,并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面对面”直接办事,使群众感到平等、亲切、公正、透明。五是收费公开。要实行一个“窗口”收费,收费项目、标准要经过审批,向社会公开,使群众清清楚楚交费,明明白白办事。六是处理结果公开。凡是决策、办事、处理问题等,其结果要公开,给群众一个交代,即使暂时不能解决的,也要给群众解释清楚,真正树立“阳光政府“形象。

最后,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法律文化传统的国家,如果我们能够在总结中国固有法律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民族的和谐、团结、互助、注重个人道德修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优良传统,自觉践行依法治国,开辟出一条融合中国优秀的法律文化传统与西方法治精神于一体的独特的中国法治之路,那不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对人类法治文明的贡献。

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篇2

关键词:社会管理,法治政府,法律监督,检察建议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是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虽然并不直接承担政府建设的责任, 但检察机关是社会秩序的捍卫者, 是各种利益要求和利益冲突的平衡者, 是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代表者, 有责任加强社会管理方面的研究创新, 主动应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全面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使其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效率水平, 以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促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和谐社会管理新格局。换言之, 在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 检察机关责无旁贷, 是履行检察职能的应有之义。检察机关参与其中, 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检察建议。如何充分发挥检察建议作用, 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是检察机关面临的新课题之一。

一、检察建议在社会管理创新、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作用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为促进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 结合执法办案, 建议有关单位完善制度, 加强内部制约、监督, 正确实施法律法规, 完善社会管理、服务, 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一种重要方式。检察建议的发送对象非常广泛, 涵盖了发生案件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检察建议具有重要的预防功能和促进管理机制完善的功能, 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参与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 从其性质来说, 检察建议具有法律监督和服务社会的双重性质, 既包含有法律监督的内容, 又同时满足辅助法律监督目的的实现, 弥补法律监督手段的不足和服务社会, 推进社会改革良性发展的两种需要。

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 检察建议具有以下主要作用:

(一) 服务社会管理, 促进法治建设的作用

从检察实践来看, 检察建议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服务社会管理, 促进法治建设。根据200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 (试行) 》 (以下简称《规定》) 中第三条“民间纠纷问题突出, 矛盾可能激化导致恶性案件或者群体性事件, 需要加强调解疏导工作的”此规定明显属于检察建议服务社会管理的作用范畴。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过程中, 对某些普遍性问题开展深入调研, 形成社会建设和管理针对性强、质量高的调研报告, 及时向党委、人大、政府提出对策建议, 转化为本地党委、政府等机关的决策, 这对于促进某一地区的社会管理和法治建设将会产生重要的促进效果。

(二) 防范被建议单位风险的作用

实践中, 检察机关针对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发现的单位可能导致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因素, 可以通过检察建议的方式向单位主管人员提出改进和纠正意见, 建议其修改有关管理规定或制度, 最大限度地预防单位及其负责人违法犯罪的法律风险, 让“法律至上”的观念深深植根在被建议单位人员的心中。在查办职务犯罪过程中, 检察机关还可以在分析职务犯罪形成的原因、特点、规律、机制的基础上, 找出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出检察建议, 让有关部门尽快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堵死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 尽最大努力消除可能产生职务犯罪或者被职务犯罪分子利用的机会和条件。

(三) 规范被建议单位管理的作用

高检院《规定》中的第二条“行业主管部门或者主管机关需要加强或改进本行业或者部门的管理监督工作的”和第五条“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刑罚执行机关和劳动教养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苗头性、倾向性的不规范问题, 需要改进的”属于规范管理方面的作用。实践中, 检察机关针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存在的相关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完善、部分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不全面、管理不及时等现象, 通过检察建议全面促进单位加强自身建设, 优化行政职能和职权的配置等, 都属于发挥检察建议对法治政府建设规范管理功能的体现。

(四) 引导教育遵法守法社会风气的作用

高检院《规定》中的第四条“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应对有关人员或行为予以表彰或者给予处分、行政处罚的”属于引导教育方面的作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需要调动各社会主体的能动性, 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风气。实践中, 检察机关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检举揭发、见义勇为等行为, 通过检察建议的方式要求有关单位或部门给予表彰, 弘扬社会正气, 可以引导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更广泛地支持、参与法治政府的建设。同时, 还可通过引导促使社会组织和公民形成自己的规则和秩序, 促进民间习惯和公民社会的良性发育, 实现整个社会层面上的法治。

二、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视角下, 如何做好检察建议工作

当前, 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视角下的检察建议工作, 必须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要立足检察职权范围, 增强检察建议的针对性, 防止越权、滥权。检察建议权确切地讲是检察权的一种拓展和延伸, 其行使范围只能是检察职能范畴之内, 绝不能脱离检察职能、超越检察权限随意乱发检察建议, 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提出。同时, 检察建议不能滥发, 只有在被建议单位存在具体的违法和不执行法律事项, 以及有具体的监督管理漏洞时才能提出, 如果缺少具体违法事项, 没有针对性, 既起不到纠正违法和保证法律正确实施的作用, 还可能引起被建议单位的反感, 效果适得其反。在制发检察建议前, 必须要加强沟通交流, 全面了解该单位或者其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流程、规章制度等情况, 找准发案的根源和管理漏洞, 研究案发规律特点, 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使检察建议易于被建议单位的认同。对于经分析后, 没有发现具体的问题, 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下发意义不大的, 宁缺毋滥, 节约司法成本。另一方面来说, 越权的检察建议, 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法治的行为, 应从思想和实践上予以杜绝。

二要检察建议的提出要紧紧围绕执法办案实际, 提高检察建议的效果。检察机关提出检察建议, 必须有事实依据, 即在执法办案中切实发现有关单位在制度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漏洞。《规定》中明确了检察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的具体情形:预防违法犯罪等方面管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不落实, 存在犯罪隐患的;行业主管部门或者主管机关需要加强或改进本行业或者部门的管理监督工作的;民间纠纷问题突出, 矛盾可能激化导致恶性案件或者群体性事件, 需要加强调解疏导工作的;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应对有关人员或行为予以表彰或者给予处分、行政处罚的;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刑罚执行机关和劳动教养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苗头性、倾向性的不规范问题, 需要改进的等。同时, 提出检察建议还必须提高实效性, 要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不要泛泛而论。结合查办案件, 深入发案单位调查, 全面了解掌握情况, 进行深入分析, 并采取适时召开涉案单位人员座谈会的形式, 共同研究问题, 找准症结, 提出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预防对策, 避免建议空洞、泛泛而论。另外, 对党委、政府和群众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等, 及时开展专题调研, 提出检察建议,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健全和完善检察建议提出程序, 确保检察建议科学规范、准确及时。进一步加强检察建议制度建设, 完善检察建议工作程序, 明确检察建议提出流程、方式、方法, 确保检察建议规范、科学、及时、有效。只有具备完善、科学的检察建议工作程序, 才能确保能够将执法办案中发现的社会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 并提出完善制度、健全法律、创新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才能及时向发案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提出消除隐患、堵塞漏洞、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的建议, 不使隐患、矛盾积累、发酵, 促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要提高检察建议的说理性, 增强检察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检察建议属于检察文书的一种, 提高说理性是阐述法理、增强公信力、减少运行阻力的必然要求。在制发检察建议过程中, 要注重剖析被建议单位存在的管理漏洞与发案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便于被建议单位整改。检察建议文书结论中所涉及的案件性质、问题原因、建议措施等结论性意见, 要紧紧围绕具体的事实展开论证, 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作为检察干警必须加强学习, 加强调查研究, 注重总结经验, 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利用侦查、审查中发现和查证的事实, 深入了解收文单位行业规范、工作流程, 剖析发案的深层次原因。检察建议要注重分析作案手段, 找出其作案的条件, 注重分析发案的趋势, 找出发案的规律, 注重分析现有管理机制漏洞, 反思对其预防的策略, 以便提出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和预防犯罪意义的检察建议。

五要加强回访考察, 提高检察建议整改的实效性。检察建议只有被收文单位认真落实, 才能发挥效用, 因而检察建议发出后, 检察机关应采用座谈、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 主动加强与被建议单位的联系与沟通, 适时进行回访, 跟踪和了解建议的作用和效果。建立检察建议成效反馈检验机制, 要求发案单位及时将检察建议落实后在犯罪预防方面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反馈, 同时结合相关案例、数据对检察建议落实后的情况和成效进行分析, 定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 力争使检察建议取得实效。对于被建议单位领导思想上不重视的, 要加强沟通, 对其详细分析该单位存在的隐患, 加强法制宣传, 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加以整改, 促进首位单位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排除发生犯罪的隐患, 堵塞易发犯罪的漏洞, 铲除滋生犯罪的土壤, 从而真正发挥检察建议的应有作用。

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篇3

一、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政府的法律顾问在政府重大决策的论证、重大项目的建设、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以及日常事务的管理中都起到了积极重大的作用,大大提升了行政办事的效率。但截至目前,仍没有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运作机制,多数是“顾而不问”,形同虚设。

1、领导重视不够、制度流于形式

根据《中国律师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统计,有23500多名律师在政府部门担任法律顾问,这仅占全国25万名律师的十分之一。这说明了我国政府机关聘请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的数量还比较少,领导对法律顾问工作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政府做决策难免会出现“重领导意志,轻法律规则”的现象,有些政府只是应要求出台设立法律顾问的文件,但长期不向顾问律师咨询,顾问律师没有参与或很少参与政府工作,面临“顾而不问”的尴尬,制度流于形式。

2、遴选程序随意、能力参差不齐

我国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是一个年轻的制度,法律顾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政府机关在选择法律顾问的程序比较随意:更多凭借律师和政府的关系,或者是司法部门的推荐;更多关注的是有社会影响力的律师而忽视了有强大团队的律师事务所,忽略了具有相应专业特长的律师。在这种缺乏竞争机制的选聘模式下,会导致一些符合专业要求的优秀律师无法进入法律顾问的队伍,为政府依法行政建言献策;也会导致行政法律服务方面能力欠缺、专业水平不高的法律顾问无能应对政府工作中的具体事务,无法正常发挥法律顾问应有的作用。

3、服务范围传统、顾问作用受限

由于政府机关和法律顾问是契约关系而非领导服从关系,我们一些领导对于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决策等涉密事项有所顾忌,从而把法律顾问工作局限在为政府提供法律咨询、参与政府信访接待、陪同政府领导下访、处置重大纠纷、应对突发事件、参与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等一些简单、传统法律服务事项上。法律顾问服务的范围比较窄,介入的程度不深,大多属于事后补救事宜,承担“消防员”的角色。而在法律风险事前评估与防范方面很少参与,不能全程介入政府的日常工作,律师发挥法律服务的作用大打折扣。

4、专项经费不足、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政府法律顾问是无偿服务,我省《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工作规则》第六条就明确规定:“法律顾问为省人民政府提供法律服务,一般不给付报酬。”主要是因为政府财政中没有设立法律顾问开支的专项经费,大部分律师在从事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中支付的劳动和获取的利益失衡,严重挫伤了法律顾问为政府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服务不规范”也成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例如律师发表法律意见的独立性受限、顾问职责不明确、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都成为政府法律顾问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二、完善顾问制度、建设法治政府

综上分析,要实现法律顾问制度在各地各级政府的全面覆盖,并能有效运转、取得实效,确实存在诸多障碍。要消除这些障碍,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突破。

1、转变政府观念,全方位多角度参与

首先,政府机关领导要重视法律顾问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法律顾问的主管部门,成立法律顾问办公室,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服务框架,推动政府法律顾问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作用。其次,建立政府法律咨询专家库。向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法律实务部门及律师事务所等选取符合条件的人选列入专家备用库,专业领域涉及公共资源、土地管理、金融保险、科教文卫等与政府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相关的各个方面。再者,扩大法律服务的范围。政府法律顾问不仅要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发挥作用,也要在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加强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政府法律顾问的工作主要包含:为政府起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法研究和论证;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律论证和可行性分析;为重大经济项目的谈判、重大招商引资中的涉法问题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建设项目合同、资产处置协议的起草、审查和修订;协助政府对重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以及信访事件的处理;对国企改制、企业破产清算等经济事项上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积极在新兴产业、民生领域及涉外领域拓展服务项目;参与政府日常的法律事务,接受委托代理诉讼、调解、仲裁及其他工作事项;协助政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等等,确保法律顾问能全程深入地介入政府工作,让法律顾问充分参与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形成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救济的风险防范机制,促进政府决策的合法合理。

2、规范遴选机制,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政府法律顾问可以分为常年法律顾问和专项法律顾问两种。其中常年法律顾问可以采取法律顾问团的形式,由政府法制人员、法学专家以及资深律师组成。对法学专家、执业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应当设定较高的资格门槛。《山东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规定了担任法律顾问必须是“具有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或者获得省级以上优秀律师荣誉称号,从事法律教学、研究或者法律实务工作10年以上”,值得借鉴。其选任的程序可以采取部门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由本级政府法制部门组织,择优选录。

专项法律顾问是针对特定的事项提供法律服务,可以在顾问团内的成员产生,也可以在顾问团以外的成员产生。为保证政府法律顾问的成员的专业性强、业务水平高,必须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选聘符合条件的法律顾问,提升法律顾问的服务水平。拟聘法律顾问的建议名单报本级政府审定,同意聘请的由本级政府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向社会公示。

3、规范工作细则,予以刚性制度保障

我国山东、海南、浙江、深圳等地制定了法律顾问的工作规则。但这些规则大多只有十几条的内容,规定比较粗糙,并不能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开展提供具体的标准和依据。我们政府在制定法律顾问工作规则不应是应付形势所需,而是在于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笔者认为政府法律顾问的工作规则除了要规定法律顾问的组织结构、担任的条件、服务的范围、遴选的程序之外,还应该明确法律顾问发表法律意见的独立性和保障法律顾问的异议权,明确具体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工作权责和责任承担方式、纪律要求和监督管理以及工作业绩评价考核等内容。通过制度化促使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4、设立专项经费,实行政府集中采购

要提高政府法律顾问服务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落实经费便是当务之急。2010年吉林、上海等地在制定《政府采购目录》时,在服务类中就增设了“法律服务”项目,法律顾问的顾问费用数额较大时采取政府集中采购的方式支付。2014年4月,山东人民政府也将政府法律顾问费用列入了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并根据其提供的工作量计算费用。这些举措可资借鉴。要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规范政府采购法律服务的价值评估、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等機制。

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篇4

—拜城县依法行政工作先进材料

2010年,我县按照地区行署《2010年法制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阿克苏地区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自治区关于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指导意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依法治县工作,有效提高了政府及各部门依法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政府法制机构及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全县现有执法部门44个,行政执法人员538人。县政府法制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3名,其中副主任1名,科员2名,各乡镇、各部门视具体情况均配备了专(兼)职法制工作人员,公安、林业、工商、税务等部门还单设了法制科(室)。

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一是及时制定印发了《拜城县2010年法制工作要点及法制工作计划》,定期及时掌握各部门工作情况,做好协调、督促指导、经验交流工作,不断推动工作进展。二是根据地区《依法行政考核办法》[2010]6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拜城县依法行政考核实施细则》,将依法行政考核目 1

标任务、内容和标准进行了详细分解,积极做好日常督查和年终考核的各项准备、督促、指导等工作。同时制定《拜城县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重点在加强和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监督、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等方面提出创建任务,按阶段对各乡镇场、行政执法部门确定了创建步骤,明确和细化创建标准。今年6月12日—21日和10月20日—11月3日,按照《拜城县依法行政考核实施细则》,对全县各乡镇场、县直行政执法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加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的督促指导力度。三是按照地区有关文件要求,在完成我县第一个《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5-2009年)的基础上,制定第二个《依法行政五年工作规划(2010-2014年)》,为我县今后五年依法行政工作确定了“七个基本”总体目标:各乡镇场和各行政执法部门基本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实现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行政效能显著提高;基本建立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公开化、法制化;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完善行政监督各项制度和机制;基本形成各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想依法办

事、会依法办事、能依法办成事的氛围;基本建成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二)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清理工作,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制保障

一是不断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备案工作的新路子。督促、指导各乡镇场和部门在规范性文件发布前和县人民政府法制办沟通,听取县人民政府法制办的意见,发布后按时报送备案,确保了文件的合法性,避免了规范性文件在备案审查时才发现问题的现象发生。今年,共备案登记规范性文件30件,责令废止3件。二是认真履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职责。高度重视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对县人民政府和政府办公室出台的规范性文件都严格进行合法性审查,出具审查意见。今年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对17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并严格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及时向行署法制办报备,报备率达100%。三是深入细致清理规范性文件。根据自治区和地区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下发了《拜城县关于开展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对历年来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法制办采取首先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档案室查阅历年来文件及目录,然后到档案局核对一些有疑问的文件,最后与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责任单位联系,对保留、失效、废止的规范性进行逐一确认。经清理,政府和政府办公室符合情理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共92件,其中,保

留的行政规范性文件71件,废止和宣布失效的规范性文件21件。各乡镇场合县直部门符合要求的规范性文件396件,保留的行政规范性文件108件,废止和宣布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288件。四是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安排,对自治区正在实施的108件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4件规章提出了修正的建议,对11件规章提出了废止的建议,并及时上报地区行署法制办。

(三)认真履行行政执法监督职责,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加强了行政执法人员“两证”管理和培训。对全县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摸底、调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考核确认执法资格。今年对县直执法部门50名换证和新增行政执法人员组织开展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确保了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合法率、合格率达到100%的要求。

二是做好行政应诉、行政处罚案件统计汇总工作。根据地区行署法制办的要求,今年我们对全县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及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并及时上报。我县共发生行政处罚案件1274件,其中警告30件,罚款1192件,涉及款额593531.20元,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14件,涉及款额39327元。无行政应诉案件。三是继续做好行政审批工作。今年根据自治区及地区确认公布的行政许可项目,对我县政府部门正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进

行清理,确认建设局等6个部门实施的6项许可项目,取消4项许可项目。截至目前,我县已经分七批确认公布228项行政许可项目,取消9项许可项目,进一步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四是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积极缓解行政纠纷。认真对待前来我办申请行政复议人员、咨询人员,热情服务群众。一年来,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3件,其中受理2件,办结1件,自行放弃1件。

(四)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制意识。

结合“3•8”妇女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利用巴扎天在城区、乡镇主要街道集中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种子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动物防疫法》、《广告法》、《反洗钱法》、《公证法》、《法律援助条例》、《信访条例》、《宪法》、《税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物权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城乡规划法》、《工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自治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共设立固定法律宣传点45个,出动宣传人员781人次,悬挂横幅156条,宣传挂图126张,发放宣传资料5.7万余份,制作法制宣传板报240块,出动流动宣传车47台次,为群众提供现场法律咨询服务900余次,播放录音839小时,营造了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

同时,充分发挥“法制一条街”宣传作用,采用维汉两种文字更换了29块不锈钢法制宣传栏内法律法规内容,在人员流动的密集地段,全面宣传了《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二十多部法律法规知识,使群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法律,进一步提高了法律素养,增强了法制观念,强化了守法意识。

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篇5

一、规范性文件制定法治化

(一)制定并公布起草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制度。

(二)起草制定规范性文件制度包含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公开听取社会公众意见、法制机构审查、成本效益分析、审议决定、定期清理、实施情况评估等内容。

(三)在经过立项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每年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计划。

(四)规范性文件草案,提请政府审议前在政府网站或其他媒体上向社会公布,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0日。

(五)规范性文件草案,要通过专家咨询论证、公开听证、或者其他方式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六)提交审查的规范性文件的说明包括制定的必要性、可行性、采纳专家咨询论证和社会各界意见情况、成本效益分析情况等内容。

(七)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事前应由本级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未经审查通过的不得提交会议审议。

(九)规范性文件应当规定有效期,有效期原则上不超过5年。

二、行政决策法治化

(一)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二)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论证制度。

(三)完善行政机关内部决策规划。

(四)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制度。

(六)行政机关在规定的权限内进行行政决策。

(七)制定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要事先向社会征求意见,并对征求到的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向社会公布。

(八)重大决策事项,要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九)重大行政决策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行政领导集体讨论决定。

(十)在做出重大行政决策前,由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十一)有关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依法定程序作出。

(十二)作出决策的事项、依据和结果以规定的形式予以公布,并允许公众查阅,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十三)建立健全决策执行情况跟踪反馈和评价制度。

(十四)每半年提出决策执行情况反馈和实施评价报告,决策机关应进行认真研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

(十五)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五、行政服务法治化

(一)建立健全行政服务管理制度。

(二)公布的行政服务项目涵盖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全部事项,符合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三)行政机关提供的服务项目应向社会公布。

(四)行政机关的行政服务项目按法定要求拟定实施办法,并向社会公布。

(五)行政机关按照公布的实施办法提供行政服务。

六、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

(一)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

(二)政府及政府部门建立公众信息网站,并及时更新。

(三)政府信息按照法定要求通过政府公报、网站、新闻发布会、电视、报刊、广播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四)按照法定要求编制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五)按照法定要求及时全面地公布政府信息。

(六)依法办理要求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

(七)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公众信息网站内容全部可以免费查阅和下载。

七、行政责任法治化

(一)建立健全行政岗位责任制度。

(三)部门职责明确落实到内设机构、各个岗位及承办人员。

(四)每一岗位制定科学、具体的职位说明书。

(五)各岗位工作人员根据法定化的岗位责任要求进行配备。

(六)编制部门职位责任手册。

(十)建立健全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十一)对不依法履行或者不作为的政府机构及人员,及时启动追究程序,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八、行政救济法治化

(一)建立健全行政投诉处理制度,对投诉的范围、受理和处理程序、处理方式、法律责任以及社会矛盾的预防、行政调解机制等作出规定,并且由相关法定机构负责受理和处理行政投诉。

(二)行政投诉办法、程序向社会公布。

(三)及时受理社会公众提出的投诉,在规定期限内处理完毕,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投诉人。

(九)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机关依法参加行政复议,并且依法履行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决定。

(十)建立健全行政诉讼案件应诉制度,对参加行政诉讼、履行法院诉讼判决或者裁定作出规定。

(十一)接到法院应诉通知后及时指定诉讼代理人。

(十二)在法院规定期限内提交答辩状及相关证据材料。

(十三)依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判决和裁定。

(十四)建立健全行政赔偿、行政补偿制度,对受理和办理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申请的具体工作作出规定,并且由相关法定机构负责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申请。

(十五)依法受理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申请。

(十六)行政赔偿、行政补偿决定符合法律规定。

(十七)对于决定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的,在法定期限内按照法定方式予以支付。

九、行政监督法治化

(一)建立健全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制度,对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以及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的方式、听取政协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作出规定。

(二)每年第一季度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交上一的依法行政工作报告。

(三)认真办理有关政府的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以及政协委员提案。

(四)建立健全层级监督制度,对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方式、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的处理、责任追究等作出规定。

(六)建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制度。

(七)建立健全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具体措施。

(十)建立健全行政机关接受社会监督的制度,并且由相关法定机构负责受理和办理社会举报、意见和建议。

(十一)对社会举报、意见和建议按照规定及时办理,并将结果向当事人反馈。

(十二)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核实,依法及时作出处理。

十、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一)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

(二)制定领导干部法制讲座计划,每年法制讲座不得少于2次。

(三)领导干部按照要求和计划参加法律知识学习。

(四)政府部门建立工作人员学法制度。

(五)政府部门制定本的学习计划,每年学法讲座不得少于2次。

(六)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制度。

干部任职依法行政知识考查和培训学习情况考核制度。

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篇6

1.国务院要求行政决策要履行的程序是()。(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A.合法性审查、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 B.合法性审查、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 C.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集体讨论 D.集体讨论、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

2.2011年3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会议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有法可依 B.违法必究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3.2011年3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会议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执法必严 B.有法可依 C.有法必依 D.违法必究

4.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纲要》,纲要明确了要用()左右的时间基本上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单选题2分)A.5年 B.15年

得分:2分 C.10年 D.20年

5.郝劲松诉国家林业局假虎案、法大博士诉广电局“色戒”案,对于推动司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醒广大公务员要增强()的意识。(单选题2分)A.依据合法 B.民主参与 C.程序正当 D.公平合理

6.当发生下位法和上位法发生抵消冲突的时候应该依据()做决定。(单选题2分)分

A.下位法 B.案情的具体情况 C.上位法

D.法院的最终裁定

7.2008年国务院发布加强县市依法行政决定,行政审批制度经历了()改革。(单选题2分)分:2分

A.十次 B.六次 C.三次 D.八次

8.1999年国务院正式发布(),提出坚持依法行政,明确了依法行政的要求。(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 B.《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得得分:

2得分:2分 C.《加强县市依法行政的决定》 D.《加强依法行政的实施纲要》

9.2008年国务院发布加强县市依法行政决定,行政审批制度经历了()改革。(单选题2分)分:2分

A.三次 B.六次 C.八次 D.十次

10.下列活动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是()。(单选题2分)A.交警队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暂扣驾驶证 B.区政府机关派人到市场购买办公用品 C.仲裁机构对民事纠纷作出裁决

D.公安局根据业务需要对机关处室重新调整配置 11.我国目前立法存在的缺陷有()。(多选题3分)A.全国人大的立法的范围太小 B.立法程序不完善

C.部门立法影响立法质量√

有该选项 D.立法民主参与度不够

12.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在于()。(多选题3分)A.是落实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方面 B.是推进民主政治,维护人民主权原则的要求 C.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 D.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保障

得分:3分

得分:0分 得分:2分

得13.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在于()。(多选题3分)A.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 B.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保障

C.是推进民主政治,维护人民主权原则的要求 D.是落实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方面

14.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面临的挑战有()。(多选题3分)

得分:3分

得分:3分

A.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社会急剧转型,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和纠纷 B.价值观念多变、多样、多元,公民意识觉醒,社会心理失衡,新兴媒体发展 C.人治传统根深蒂固,法治环境难以短期内改善 D.行政机关并不受到法律的约束

15.政府应如何提高用法治方式解决行政纠纷的能力?()。(多选题3分)A.降低诉讼的门槛,降低司法成本 B.解决司法救助的问题 C.弱化行政方式解决纠纷的途径 D.减少领导的批示

16.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中,公务人员要明确增强的意识有()。(多选题3分)得分:3分

A.公平合理 B.证据合法 C.民主参与 D.程序正当

17.党的()报告中对建设法治政府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多选题3分)A.十五大

得分:3分 得分:3分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四大

18.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中,公务人员要明确增强的意识有()。(多选题3分)得分:3分

A.公平合理 B.程序正当 C.民主参与 D.证据合法

19.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面临的挑战有()。(多选题3分)

得分:3分

A.价值观念多变、多样、多元,公民意识觉醒,社会心理失衡,新兴媒体发展 B.人治传统根深蒂固,法治环境难以短期内改善

C.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社会急剧转型,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和纠纷 D.行政机关并不受到法律的约束

20.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面临的任务有()。(多选题3分)A.推动法治GDP,保证法律的实施

B.推动司法改革,树立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C.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决策,提高立法质量 D.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21.问责机关采取的问责方式有()。(多选题3分)A.责令公开道歉 B.停职检查 C.责令辞职

得分:3分

得分:3分 D.免职

22.问责机关采取的问责方式有()。(多选题3分)A.免职 B.责令辞职 C.责令公开道歉 D.停职检查

23.和司法方式相比,信访解决行政诉讼存在的缺陷有()。(多选题3分)A.难以最终解决 B.不公平合理 C.缺乏稳定性

D.直接有效 ×

无该选项

24.政府应如何提高用法治方式解决行政纠纷的能力()。(多选题3分)A.减少领导的批示 B.解决司法救助的问题

C.降低诉讼的门槛,降低司法成本 D.弱化行政方式解决纠纷的途径 25.法治政府的特征有()。(多选题3分)A.便民高效 B.透明廉洁 C.诚信负责 D.有限有为

26.和司法方式相比,信访解决行政诉讼存在的缺陷有()。(多选题3分)

得分:0分

得分:3分

得分:3分 得分:0分

得分:3分 A.缺乏稳定性

B.直接有效× 无该选项 C.难以最终解决 D.不公平合理

27.我国目前立法存在的缺陷有()。(多选题3分)A.立法民主参与度不够 B.立法程序不完善

C.全国人大的立法的范围太小 D.部门立法影响立法质量

28.党的()报告中对建设法治政府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多选题3分)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四大

29.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面临的任务有()。(多选题3分)A.推动法治GDP,保证法律的实施 B.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决策,提高立法质量 C.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D.推动司法改革,树立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0.法治政府的特征有()。(多选题3分)A.有限有为 B.透明廉洁

得分:3分

得分:3分

得分:3分

得分:0分 C.便民高效 D.诚信负责

31.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于权力机关的授予。(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32.行政过错责任人没有成陈述权和申辩权。(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33.工信部发布“绿坝软件”红头文件有始无终,商务部组织的名酒评选被抵制,最根本的原因是行政决策行为缺乏法律依据。(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34.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有权力制定和修改宪法法律。(判断题2分)分

正确 错误

35.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目标是建立法治政府。(判断题2分)分

正确 错误

36.政府的职权是有限的,所以政府在有触犯法律的风险下可以放弃执法、不作为。(判断题2分)得分:2分 正确 错误

得分:2得分:

2得分:2分

得分:2分 得分:2分 37.2009年,国务院召开全国依法行政的工作会议,发布《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38.进入法院诉讼程序的法律只有三十多部,说明了我国大量的法律规章没有得到实施、执行。(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39.政府如果要撤销已经生效的许可,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必须给无辜的相对人赔偿。(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0.政府如果要撤销已经生效的许可,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必须给无辜的相对人赔偿。(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得分:2分 得分:2分 得分:2分

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篇7

强调针对性, 明确全年工作目标, 细化成员单位工作责任

一是围绕“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奋斗目标, 确定2012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制定下发了《2012年滨海新区大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2012年大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分解方案》, 对全年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

二是采取抓好普治成员单位, 带动其他单位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 在广泛征求成员单位意见, 制定下发了《大港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52个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 为有效开展普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突出示范引领性, 狠抓两个重中之重, 建立了1个领导干部法制培训基地, 2个法治校园共建基地

一是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作用。去年6月份, 在大港工委党校建立了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基地, 并编印了《大港处级领导干部学法练习册》, 为大港所有处级以上领导提供了学法练习资料。

二是充分调动和发挥法律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挥其引领作用, 深入推进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 进一步为大学和中学搭建共建桥梁, 积极探索和开辟“法律进学校”工作新模式。

体现实效性, 组织开展了5个专项法制宣传活动

一是紧紧围绕发展、稳定大局, 大力开展了村居换届选举专项宣传活动。二是组织20余名政法干警组成宣讲团, 集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青少年专项宣传教育活动。三是围绕“法治惠民”, 联合大港残联开展“送法律进家庭、送温暖入百户”助残惠民活动, 走访慰问了辖区内百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四是联合大港交警支队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宣传教育活动。五是配合油气田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与各涉农镇街, 公安、检察、法院、工商、安监、环保部门及中石化天津分公司、中石油天然气大港油田公司、中石油天然气大港石化分公司等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开展“维护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安全”专项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

立足多样性, 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法治文化活动

一是充分利用大港首届廉政法制书画笔会创作廉政法制书画作品, 装饰机关局办公环境, 在局机关营造了浓厚法治文化氛围。

二是在2012年司法局机关大力推行了廉政法治桌面、屏保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范围, 向工委、管委会机关进行了推广。

三是在去年5月助残月期间组织了助残法治书画笔会活动, 邀请书画家创作法治书画作品, 进行助残义卖。

四是在去年“12.4”期间组织了大港首届“夕阳映朝晖”法治书画展, 展出作品110件, 并邀请大港老年书画协会会员和中小学书画爱好者一起进行创作, 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和法治文化;

五是征集推荐8个法制文艺作品参加新区法治文艺大赛, 5个作品入围决赛, 分别获得较好名次。

2013年是“六五”普法的中期推动年, 我们要在前两年打下的扎实工作基础上, 努力实现大港普治工作全面上水平, 尤其是在创新发展上争取新成效, 为滨海新区普治工作的创先争优做贡献,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继续狠抓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法制教育“重中之重”, 丰富领导干部学法形式, 扩大学法练习册的发放范围, 实现廉政法治教育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 促进机关单位廉政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二是大力推进法治校园共建工程, 探索校园法治建设新模式, 带动“法律进学校”活动的创新发展。

三是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群众法律需求, 以法律进农村、进社区为载体, 采取有力的措施和手段认真做好法制宣传的有效跟进, 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是积极传播法治文化, 巩固2012年法治文化工作成果, 发动群众创作和组织一台寓教于乐法治文艺节目, 深入机关、单位、街镇、学校、企业进行巡演, 进一步扩大法治文化活动的宣传覆盖。

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篇8

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因此“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本刊为您梳理四中全会公报中出现的新鲜提法。

关键词:依宪治国

【公报摘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解读】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褚宸舸:如能够激活宪法监督,某部法律法规违反宪法,可以通过宪法监督或宪法解释,宣布其全部或部分无效,宪法对立法监督乃至对政治的规范性就可以加强,宪法的生命力就焕发出来了。

关键词:法治政府

【公报摘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解读】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姜明安:公报首次提出了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法治体系建设,这是党践行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执政、实现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法治化现代化的重大抉择,也是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实践。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还需要完善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责任法。

关键词: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公报摘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体制机制的改革,本质上是法律的改革,只有改革与法律同步才能避免冲突。

关键词:扩大地方立法权

【公报摘要】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设区的市全部赋予地方立法的权力,更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立法,赋予地方立法权更有利于其行使权利,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积极的意义。立法权往地方扩大,可以大大加大立法速度和数量。

关键词:重大决策终身追责

【公报摘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解读】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这项制度对反腐败也能发挥作用,比如问题官员落马后,可以进行倒查,这让官员不会再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侥幸心态,选人用人也会更加谨慎。

关键词:独立公正司法

【公报摘要】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制度及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建立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这使得任何一个领导干预司法的时候都心有余悸,不能、不敢。

关键词:法治思维

【公报摘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解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行政法教授马怀德:这是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的最重要的一项制度。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称职,能否晋升,关键是看他有没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关键词:跨区划法院检察院

【公报摘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解读】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张泗汉: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和检察院是触及司法体制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解决司法地方化的治本做法。按照司法规律进行重组,各类案件的审判将变得更为独立,极大地促进法院的公正审判。

关键词:法律职业准入制度

【公报摘要】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解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立法工作者需要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并且要有一定程度的司法实践经验,优秀的律师和法学专家符合这两项条件,还会丰富立法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促进我国立法更加成熟完善、具有前瞻性。

关键词:深化基层治理

【公报摘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解读】北京社科院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袁振龙:公报强调了市民公约、乡规民约或组织章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很多社会问题的治理,靠党委政府来包揽一切是难以实现的。让出一部分空间,让基层组织发挥自我管理和约束的功能,这是我国在未来需要大发展的领域。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重大任务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上一篇:沈阳市医保政策法规下一篇:建筑业务提成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