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实训报告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网融合实训报告(通用6篇)

三网融合实训报告 篇1

三网融合技术及业务应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三网融合技术及业务应用总结报告 一、三网融合

1、概念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三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2、三网融合示意图

3、简介

“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相互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同意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目前更主要的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IP优化光网络就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高质量,成为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

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三大产业融合前竞争示意图

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人类首次具有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4、意义

1.信息服务将由单一业务转向文字、话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通过手机视频看到客户货物的大致情况,并立即决定派什么样的车去提货,发完货以后,客户也能随时自主追。

2.有利于极大地减少基础建设投入,并简化网络管理,降低维护成本。

3.将使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网络性能得以提升,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4.三网融合是业务的整合,它不仅继承了原有的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而且通过网络的整合,衍生出了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如图文电视、VOIP、视频邮件和网络游戏等,极大地拓展了业务提供的范围。、三网融合打破了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长期的恶性竞争状态,各大运营商将在一口锅里抢饭吃,看电视、上网、打电话资费可能打包下调。

三网融合不仅是将现有网络资源有效整合、互联互通,而且会形成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并有利于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政策法规的相应变革。融合以后,不仅信息传播、内容和通信服务的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应用、个人信息消费的具体形态也将会有质的变化。

三网融合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文化信息资源保存、管理、传播、使用的传统方式和手段,为知识创新和两个文明建设营造一个汲取文化信息的良好环境。

二、PON技术介绍

1、原理

PON技术谷称无源光网络,目前国内组网方式主流是epon(以太无源光网络)。也就是通过OLT-OBD-ONU组成的网络结构。可承载以太网,语音,视频,以及高清数码有线电视等业务(另外还可以兼容xDSL)。所谓无源指的就是从汇聚交换机OLT到用户终端设备ONU之间,无需带电源的中继设备(OBD是分光器,无需电源)。三大通信运营商都在积极推广EPON进行FTTH覆盖(光纤到户)。EPON技术目前只是一个过渡期,真正的高速宽带是GPON(千兆以太无源光网络)。传输距离远,允许衰耗值增大,1:128的高分光比,巨大的宽带承载量,都是EPON无法比拟的,只是目前技术尚未成熟,商用成本过高,所以三大运营商只在国内部分地区做GPON试点,并未作为重点商为技术。从OLT到ONU物理接入方式只允许使用光缆接入。根据运营商的要求,大概有一级分光和二级分光两种区别。但分光比叠加起来不允许超过1:64。即二级分光最大允许叠加两个1:8的分光器。ONU至用户设备使用电缆。(总距离不允许超过100米,超过1百米则需要用一对光纤收发器来进行运距离传输)

2、PON及其网络结构

无源:没有室外有源设备

由有源OLT和ONT、以及无源ODN(光分配网络组成)

ODN:由光纤、光分路器(Splitter)和其他无源器件组成非常低的生命周期费用,无室外有源设备维护费用

能够很容易承载语音(Voice), 视频(Video)和数据(Data)

相对P2P方式的光纤接入,成本低一半左右

下行信号:OLT连续广播发送,ONU选择性接收(根据LLID)

上行信号: TDMA突发发送,采用测距技术保证上行数据不发生冲突

网络结构

PON无源光纤网络的英文缩写,与有源光接入技术相比,PON由于消除了局端与用户端之间的有源设备,从而使得维护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而且能节约光纤资源,是未来FTTH的主要解决方案。随着PON成本的逐步降低,不但在FTTB/FTTC场合PON有了一定的应用市场,而且利用PON来实现FTTH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PON技术主要有APON、EPON 和GPON等几种,其主要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二层技术。

PON技术标准化状况

3、优势

1)相对成本低,维护简单,容易扩展,易于升级。PON结构在传输途中不需电源,没有电子部件,因此容易铺设,基本不用维护,长期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的节省很大

2)无源光网络是纯介质网络,彻底避免了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极适合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使用。

3)PON系统对局端资源占用很少,系统初期投入低,扩展容易,投资回报率高

4)提供非常高的带宽。EPON目前可以提供上下行对称的1.25Gb/s的带宽,并且随着以太技术的发展可以升级到10Gb/s。GPON则是高达2.5Gb/s的带宽。

5)服务范围大。PON作为一种点到多点网络,以一种扇出的结构来节省CO的资源,服务大量用户。用户共享局端设备和光纤的方式更是节省了用户投资。

6)带宽分配灵活,服务有保证。G/EPON系统对带宽的分配和保证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可以实现用户级的SLA。

PON技术比较

4、特征

PON网络的突出优点是消除了户外的有源设备,所有的信号处理功能均在交换机和用户宅内设备完成。而且这种接入方式的前期投资小,大部分资金要推迟到用户真正接入时才投入。它的传输距离比有源光纤接入系统的短,覆盖的范围较小,但它造价低,无须另设机房,维护容易。因此这种结构可以经济地为居家用户服务。

PON的复杂性在于信号处理技术。在下行方向上,交换机发出的信号是广播式发给所有的用户。在上行方向上,各ONU必须采用某种多址接入协议如时分多路访问TDMA(Time Division Mutiple Access)协议才能完成共享传输通道信息访问。

目前用于宽带接入的PON技术主要有: EPON和GPON。

三、EPON技术

1、原理——自动发现和测距

EPON是一种基于光纤传送网的长距离的以太网接入技术。EPON采用点对多点架构,一根光纤承载上下行数据信号,经过1:N分光器将光信号等分成N路,以光分支覆盖多个接入点或接入用户。它在物理层采用了PON技术,在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利用PON的拓扑结构实现了以太网的接入。

2、组成

EPON 系统由OLT、ONU、ODN组成。但EPON在功能和现实上都与其他pon技术不同。

OLT:作为 EPON的核心,应实现以下功能:(1)、向ONU以广播方式发送以太网数据;(2)、发起并控制测距过程,并记录测距信息;(3)、发起并控制ONU功率控制;

(4)、为ONU分配宽带,即控制ONU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发送窗口大小;(5)、其他相关以太网功能。

DON:由无源光分路器和光纤构成。

ONU/ONT:ONU/ONT为用户提供 EPON 接入功能:(1)、选择接收OLT发送的广播数据;

(2)、响应OLT发出的测距及功率控制命令,并作相应的调整;

(3)、对用户的以太网数据进行缓存,并在OLT分配的发送窗口中向上行方向发送;(4)其他相关的以太网功能。

3、特征

1、单纤双向,上行1310nm,下行1490nm

2、下行广播发送,选择接收

2、上行TDM方式发送,分享带宽

4、直接基于以太网包传输,数据业务不需映射或处理,与IP网络紧密结合

5、TDM等异质协议数据包需要映射,关键特性能够保证

6、传输距离≤20 Km,分支比1:32

7、IEEE 802.3ah,2004年7月定稿

4、协议介绍

EPON协议总体介绍:

EPON协议由IEEE 802.3ah定义以太网的两种基本操作模式。第一种模式采用载波侦听多址接入/冲突检测协议而应用在共享媒质上;第二种模式为各个站点采用全双工的点到点的链路通过交换机连接到一起。相应的,以太网MAC可以工作于这两种模式之一:CSMA/CD模式或全双工模式。

EPON媒质的性质是共享媒质和点到点网络的结合。在下行方向,拥有共享媒质的连接性,而在上行方向其行为特性就如同点到点网络。

下行方向:OLT发出的以太网数据报经过一个1:n的无源光分路器或几级分路器传送到每一个ONU。N的典型取值在4~64之间(由可用的光功率预算所限制)。这种行为特征与共享媒质网络相同。在下行方向,因为以太网具有广播特性,与EPON结构和匹配:OLT广播数据包,目的ONU有选择的提取。

上行方向:由于无源光合路器的方向特性,任何一个ONU发出的数据包只能到达OLT,而不能到达其他的ONU。EPON在上行方向上的行为特点与点到点网络相同。但是,不同于一个真正的点到点网络,在EPON中,所有的ONU都属于同一个冲突域――来自不同的ONU的数据包如果同时传输依然可能会冲突。因此在上行方向,EPON需要采用某种仲裁机制来避免数据冲突。

EPON技术由IEEE 802.3EFM工作组进行标准化,IEEE 802.3EFM工作组发布了EPON标 准——IEEE 802.3ah(2005年并入IEEE 802.3-2005标准)。在该标准中将以太网和PON技术相结合,在无源光网络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种新的、应用于EPON系统的物理层(主要是光接口)规范和扩展的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实现在点到多点的PON中以太网帧的TDM接入。此外,EPON还定义了一种运行、维护和管理(OAM)机制,以实现必要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功能。

在物理层,IEEE 802.3-2005规定采用单纤波分复用技术(下行1490 nm,上行1310 nm)实现单纤双向传输,同时定义了1000 BASE-PX-10 U/D和1000 BASE-PX-20 U/D两种PON光接口,分别支持10 km和20 km的最大距离传输。在物理编码子层,EPON系统继承了吉比特以太网的原有标准,采用8B/10B线路编码和标准的上下行对称1 Gbit/s数据速率(线路速率为1.25 Gbit/s)。

在数据链路层,多点MAC控制协议(MPCP)的功能是在一个点到多点的EPON系统中实现点到点的仿真,支持点到多点网络中多个MAC客户层实体,并支持对额外MAC的控制功能。图1示意了EPON协议参考模型及多点MAC控制协议的位置。MPCP主要处理ONU的发现和注册,多个ONU之间上行传输资源的分配、动态带宽分配,统计复用的ONU本地拥塞状态的汇报等。

利用其下行广播的传输方式,EPON定义了广播LLID(LLID=0xFF)作为单拷贝广播(SCB)信道,用于高效传输下行视频广播/组播业务。EPON还提供了一种可选的OAM功能,提供一种诸如远端故障指示和远端环回控制等管理链路的运行机制,用于管理、测试和诊断已激活OAM功能的链路。此外,IEEE 802.3-2005还定义了特定的机构扩展机制,以实现对OAM功能的扩展,并用于其他链路层或高层应用的远程管理和控制。

标准的基本内容

1、在以太网架构中实现P2MP拓扑结构的机制和控制协议

2、多点MAC控制实现在不同的ONU中分配上行资源、在网络中发现和注册ONU、允许DBA调度

3、RS子层为EPON扩展了字节定义

4、PMD子层定义了EPON兼容器件的指标

5、OAM定义了EPON各种告警事件和控制处理 MPCP协议介绍 ·发现处理

1、发现处理为新添加的的或离线的ONU提供PON接入。

2、发现处理的过程:(1)、OLT广播一个发现GATE消息,该消息包括开始时间和发现时间窗的长度(2)、未注册ONU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后发送REGISTER_REQ消息,ONU采用竞争算法和测量来避免碰撞。REGISTER_REQ中包括ONU的MAC地址和最大等待时间。(3)、OLT接收到一个可用的REGISTER_REQ消息后,注册该ONU,分配一个LLID并绑定正确的MAC地址到LLID上。(4)、OLT发送Register消息(包括ONU的LLID和OLT的同步时间)到ONU。OLT现在可以发送标准的GATE消息允许ONU发送REGISTER_ACK消息。(5)、发现处理完成,OLT和已注册的ONU开始正常的通讯 整个发现处理的消息流程如下页图示:

1、在Discovery过程中,OLT下发Register消息给ONU,消息包含OLT的一个TimeStamp。ONU收到此消息后,将一个内部的32位计数器初始化为这个TimeStamp的值。

2、这样,ONU和OLT就取得了时间同步。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ONU的计数器时间比OLT慢--慢了RTT/2的时间。

3、此后OLT发出的所有Gate消息中的StartTime就是基于这个同步时间的偏移。

4、Gate消息中的StartTime也会针对RTT作相应补偿和调整。

·报告处理

1、报告处理负责对网络中报告的产生和终止进行排队。报告有较高层产生,通过MAC控制的客户端送入MAC控制子层。状态报告用于带宽需求和OLT的watchdog时钟。

2、即使没有带宽需求,也需要周期性地产生报告。

3、报告处理功能模块和它的MPCP协议被设计成与802.1P桥接

·门限处理

1、多点MAC控制的关键概念是公平裁决多个ONU进行传输的能力。

2、OLT通过许可分配的方式控制ONU的传输

3、ONU通过GATE消息设置传输窗口

4、产生周期性的许可(发送GATE消息)以防止watchdog超时

5、ONU注册以后,如果设置了Discovery标志,则忽略所有的GATE消息

·MPCPDU的结构和编码

MPCP PDU是IEEE802.3的基本帧。

1、DA:MPCPDU的DA是MAC控制的广播地址或者MPCPDU定义的独立MAC地址

2、SA:与MPCPDU相关的独立的MAC地址

3、Length/Type:MPCPDU携带MAC_Control_Type字段,按Type编码

4、Opcode: MPCPDU封装的Opcode标识

5、Timestamp: MPCPDU在传输时的localTime的内容

6、Data/Reserved/PAD:这40个八位元是MPCPDU的有效载荷。如果没有内容,则在传输式用0填充,接收时忽略

7、FCS: Frame Check Sequence。通常由下一层的MAC产生

8、RS层生成合适的LLID

MPCP—— 消息结构

1、Gate消息包括最多4个授权窗口的Start Time和Length等。

2、Report消息包括ONU多个队列的长度。

3、Register_REQ消息包括Register和Deregister请求

4、Register消息包括OLT对ONU注册请求的响应:ACK或NACK,以及分配的LLID

5、Register_ACK消息包括ONU的响应

·EPON效率影响因素:

·光电开销 ·碎包损失 ·协议报文开销

·EPON 效率分析 -总结

当前EPON传输效率如下:

下行方向:每个ONU开销带宽1.5Mbps左右,32个ONU下行吞吐率为950M左右。

上行方向:32个ONU开销带宽为15M + 碎包损失 + 20M。按照测试结果,总开销在60M到160M之间,吞吐率在840M到940M之间。

总的带宽1000M减去上述开销即是上下行的吞吐率指标。

EPON多业务流配置

(1)用户侧数据为untag——Common VLAN

huawei(config)#vlan 4000 smart huawei(config)# port vlan 4000 0/18 0 huawei(config)#interface epon0/1 huawei(config-if-epon-0/1)#ont port vlan 0 0 fe 1 4000 huawei(config-if-epon-0/1)# ont port native-vlan 0 0 fe 1 4000 huawei(config)#service-port vlan 4000 epon 0/1/0 ont 0 multi-service user-vlan untagged rx-cttr 6 tx-cttr 6(2)用户侧数据为带vlan报文——Common VLAN

huawei(config)#vlan 4000 smart

huawei(config)#vlan 5 smart huawei(config)# port vlan 4000 0/18 0 huawei(config)#interface epon0/1 huawei(config-if-epon-0/1)#ont port vlan 0 0 fe 1 5 huawei(config)#service-port vlan 4000 epon 0/1/0 ont 0 multi-service user-vlan 5 rx-cttr 6 tx-cttr 6(3)用户侧数据为untag——stacking VLAN huawei(config)#vlan 4000 smart huawei(config)#vlan attrib 4000 stacking huawei(config)# port vlan 4000 0/18 0 huawei(config)#interface epon0/1 huawei(config-if-epon-0/1)#ont port vlan 0 0 fe 1 4000 huawei(config-if-epon-0/1)#ont port native-vlan 0 0 fe 1 vlan 4000 huawei(config)#service-port vlan 4000 epon 0/1/0 ont 0 multi-service user-vlan

untagged rx-cttr 6 tx-cttr 6(4)用户侧数据为带vlan报文——stacking VLAN

huawei(config)#vlan 4000 smart

huawei(config)#vlan 5 smart huawei(config)#vlan attrib 4000 stacking huawei(config)#interface epon0/1 huawei(config-if-epon-0/1)#ont port vlan 0 0 fe 1 5 huawei(config)#service-port vlan 4000 epon 0/1/0 ont 0 multi-service user-vlan 5 rx-cttr 6 tx-cttr 6

(5)QinQ vlan(不支持untagged业务流)

huawei(config)#vlan 4000 smart

huawei(config)#vlan 5 smart huawei(config)#vlan attrib 4000 QinQ huawei(config)#interface epon0/1 huawei(config-if-epon-0/1)#ont port vlan 0 0 fe 1 5 huawei(config)#service-port vlan 4000 epon 0/1/0 ont 0 multi-service user-vlan 5 rx-cttr 6 tx-cttr 6

EPON组播实现方式

PON网络对于广播支持有天然的优势,因此一般认为利用广播来实现组播是EPON的天然选择。

为了实现可控组播,即允许部分用户可以接收组播节目,而其他用户不可以。

在ONU端引入组播过滤的概念,即根据组播MAC进行过滤,不在表项中的组播组不允许从PON网络进入用户端。并且组播过滤表可由系统设置。这样就在EPON网络实现了可控组播。EPON组播业务配置:

huawei(config)#vlan 4001 smart 建立的组播VLAN一定不能等于ont业务流的网络侧VLAN huawei(config)#port vlan 4001 0/19 0 huawei(config)#interface giu 0/19 huawei(config-if-giu-0/19)#native-vlan 0 vlan 4001 huawei(config-if-giu-0/19)#quit huawei(config)#btv huawei(config-btv)#igmp user add port 0/15/0 epon 0 user-vlan untagged no-auth huawei(config-btv)#multicast policy service-port 0 normal 0表示业务流的索引号

huawei(config-btv)#multicast-vlan 4001 huawei(config-mvlan4001)#igmp program add batch ip 239.255.1.1 to-ip 239.255.1.5 huawei(config-mvlan4001)#igmp mode proxy

Are you sure to change IGMP mode?(y/n)[n]:y huawei(config-mvlan4001)#igmp uplink-port 0/19/0 huawei(config-mvlan4001)#igmp multicast-vlan member port 0/15/0 epon 0

四、GPON技术

1、原理—数据复用

·GPON系统采用WDM技术,实现单纤双向传输(强制)。

·为了分离同一根光纤上多个用户的来去方向的信号,采用两种复用技术:下行数据流采用广播技术;上行数据流采用TDMA技术

2、组成

GPON由ONU、OLT和无源光分配网组成。其网络结构如图所示。OLT为接入网提供网络侧与核心网之间的接口,通过ODN与各ONU连接。作为PON系统的核心功能设备,OLT具有集中带宽分配、控制各ONU、实时监控、运行维护管理PON系统的功能。ONU为接入网提供用户侧的接口,提供话音、数据、视频等多业务流与ODN的接人,受OLT集中控制。系统支持的分支比为1:

16、32或64,随着光收发模块的发展演进,支持的分支比将达到1:128。在同一根光纤上,GPON可使用波分复用技术实现信号的双向传输。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在传统的树型拓扑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PON保护结构以来提高网络的生存性。

3、网络基本性能参数

·GPON提供以下几种异步传输速率:

0.15552 Gbit/s up, 1.24416 Gbit/s down 0.62208 Gbit/s up, 1.24416 Gbit/s down 1.24416 Gbit/s up, 1.24416 Gbit/s down 0.15552 Gbit/s up, 2.48832 Gbit/s down 0.62208 Gbit/s up, 2.48832 Gbit/s down 1.24416 Gbit/s up, 2.48832 Gbit/s down(目前的主流支持速率)

2.48832 Gbit/s up, 2.48832 Gbit/s down ·支持最大逻辑距离为:60km ·支持最大物理距离为:20km ·支持最大距离差为:20km ·分光比为1:64,可升级为1:128

4、特点

(1)前所未有的高带宽。GPON速率高达2.5Gb/s,能提供足够大的带宽以满足未来网络日益增长的对高带宽的需求,同时非对称特性更能适应宽带数据业务市场。

(2)QoS保证的全业务接人。GPON能够同时承载ATM信元和(或)GEM帧,有很好的提供服务等级、支持QoS保证和全业务接入的能力。目前,ATM承载话音、PDH、Ethernet等多业务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使用GEM承载各种用户业务的技术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和发展。

(3)很好地支持TDM业务。将TDM业务映射到GEM帧中,由于使用标准的8kHz(125ps)帧能够直接支持TDM业务。将TDM业务映射到ATM信元中也能提供有QoS保证的实时传输。GPON在这一点上有优势。

(4)简单、高效的适配封装。GPON的GEM提供了一种灵活的帧结构封装,支持定长和不定长帧的封装,对多种业务实现通用映射,不需要进行协议转换,实现过程简单,开销小,协议封装效率最高可达97%,实现了带宽资源的充分利用。

(5)强大的OAM能力。针对以太网系统在网路管理和性能监测的不足,GPON从消费者需求和运营商运行维护管理的角度,提供了三种OAM通道:嵌入的OAM通道、PLOAM和OMCI。它们承担不同的OAM任务,形成C/MPlane(控制,管理平面),平面中的不同信息对各自的OAM功能进行管理。GPON还继承了G.983中规定的OAM相关要求,具有丰富的业务管理和电信级的网络监测能力。

三网融合实训报告 篇2

我的题目是要从国家战略高度看三网融合。对于三网融合有许多不一样的说法, 许多人把推进三网融合的困难解释为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我们觉得要从更高的角度, 也就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看三网融合。有人认为三网融合就是什么都融合, 三网融合是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管理融合, 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国务院文件里的定义是这样的,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 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 业务范围趋于相同, 网络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 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这里着重指出的有两条, 第一是说不是三个网合成一个网, 而是说每一个网都能做原来要三个网才能做的事。第二个是要做到这一点必要条件是什么, 三个网要向下一代转换, 如果不向下一代转换就完成不了刚才说的任务, 也就是说电信网要转成宽带通信网, 广播电视网要转成数字电视网或者是下一代广电网, 互联网要转成下一代互联网, 这两个条件如果不完成, 我们就做不到三网融合的问题, 这才是推进三网融合产生困难的真正原因。实际上三网融合产生的大背景并不是人为提出来的口号, 而是因为现在三个网自己在变, 都在向下一代转换, 才会形成三网融合的趋势。

实际上电信和广电面临同样的问题, 都面临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实际上电信行业是传统行业, 广电行业也是传统行业, 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是因为互联网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使得电信和广电都必须改变传统运营方式和模式, 电信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开放VoIP, 在全世界也绝无仅有, 实际上就是面临互联网的挑战。目前三网都处在向下一代的转变中, 比如世界数字电视用户, 2014年会从2010年的4.84亿增加到8.84亿, 相当于增长1倍, 这里面仍然还是地面和有线占主要地位, 尤其是欧洲和日本等国家主要是地面电视, 美国地面电视也还比较强, 但北欧、美国和中国都是有线比较强的。

基于这种情况, 早就有人预言传统媒体将要发生重大改变, 在2007年七个发达国家的调查, 在南非召开的世界新闻报纸协会上就发表了观点, 认为网上新闻在五年内就会替代电视新闻, 过去三年确实有了替代, 当然不能说替代完了, 但是现在年轻人看新闻首先看网上, 电视里到七点还会看, 没有问题, 有些紧急和突然的新闻大部分还是网上, 当然可信性还是中央电视台最可靠。微软的CEO在2007年2月末也曾经说过, 传统媒体在十年内就会消失, 迅速改变的媒体大环境将完全改变目前的媒体市场、机构、国外媒体的并购和倒闭非常活跃。至于说十年的传统媒体会不会消失, 这个话就要两说了, 前面毕竟有传统媒体, 如果媒体变成不传统了, 变成现代, 当然它也就不会消失, 传统指的是传统的方式。2010年5月18日TDG做的一项调查报告, 它调查了美国这几年电视机上内容的情况变化, 它发现每个人在电视机前坐的时间这两年变化不大, 都是每周32小时左右, 但是电视机上内容来源变化比较大, 也就是说从互联网来的在线视频在电视机上增加了84%,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不变, 大概在2019年在线内容就会超过广播的内容, 实际有可能更快, 因为互联网视频发展速度绝不是固定速度, 而是增速。

从这个角度看三网融合实际上是一种发展趋势, 不是我们现在有一个具体的三网融合方案, 我们完成了三网融合, 很多人都问三网融合的方案出来没有, 我说三网融合不能说有方案, 只是说这次试点的方案, 没有一个终极的三网融合的方案, 因为技术发展还有各种不同新技术出现。由于三个网做别的网业务的时候基础是不一样的, 采用的技术也是不一样的, 方案也不可能是一个。广电做宽带上网时一定是用有线调制解调器, 电信做电视的时候一定用的电话线调制解调器, 这两种技术可能一样吗?不可能, 这种情况下一定说三网融合就是一个方案, 这是不可能的, 当允许不同的非同质的方案进行竞争, 或者说三网融合的关键是开放, 是鼓励非同质的竞争。

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2010年7月15号的数据, 互联网人数占4.2亿, 宽带1.3亿, 宽带网民已经达到了3.638亿, 从年初的28.9%提到31.8%, 尽管世界第一, 但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位不相称。现在手机用户已经占到了7.5亿, 移动上网用户达到2.77亿, 2010年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半年内增长了4334万, 增幅有18.6%, 而且今年上半年网游视频用户达到了2.65亿, 网络上看电视的人已经达到了2.65亿, 可见数字增加之快。

现在世界人口总共68亿, 2000年互联网用户只有3.6亿, 而2010年6月30号的数据已经到了19.6亿, 增长了444.8%, 互联网的增速远比任何一个其他的媒体都要快, 中国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 2010年年初才28.9%, 而2010年6月份的世界统计数字, 中东已经达到了29.8%,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互联网普及率只跟中东持平, 从2009年年底的数据来看, 金砖四国, 中国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印度只有7%, 但我们比不上俄罗斯和巴西, 我们很惊讶中国的互联网比不上俄罗斯和巴西, 原来觉得人家不如我们, 实际人家比我们强, 还不用说比韩国、美国、日本, 他们都超过了百分之七十几, 这个没法比。

世界经合组织各国宽带的平均最高速率, 2009年已经达到了32兆, 最发达的韩国、日本、芬兰、法国平均最高速率已经到了100兆, 而中国以ADSL为主, 平均最高上网速率不到4兆, 实际平均速率只有857K。我们比较一下2009年第三季度实测的网速数据, 韩国大于5兆的上网用户有74%, 大于25兆的用户有16%, 跟我们平均只有857K的工作效率怎么比, 许多国家用有线来做宽带, 在OECD国家, 有线宽带的平均家庭覆盖率是百分之六十多, 美国达到了95%, 也就是说95%的美国家庭想用有线做宽带就可以用, 而且美国在宽带计划里估计2012年有线会占到95%, ADSL只占到51%, 光纤到户占到15%, 光纤到节点占到30%, 从这个角度来说有线是宽带中的主力, 但在中国是不合法的。

整个国际社会都在想金融危机以后拿什么做抓手使得国家能在下一代的竞争中站住脚, 在这儿我们才看到三网融合要以什么为中心, 也就是要以国家战略高度来看三网融合, 前一段《2012》电影引起了全世界的思考, 实际现在问题也非常多, 世界人口马上就到70亿, 老龄化、城市化, 粮食问题、资源消耗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经济危机问题, 所有的问题都是在最近出来的, 这些问题出来以后各个国家在面临这种问题的情况下拿什么作为竞争的抓手, 各个国家都想了很多办法, 比如说IBM力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的概念, 试图保护和提升美国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就像美国以前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一样, 但最后美国实际上还是落实到了宽带。我们现在正在从农业国转向现代化强国, 也需要一些抓手。

2008年首次有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 老龄化问题欧洲最严重, 15至59岁的人口是负增长, 80岁以上的老人是正增长, 亚洲的80岁以上老人的增长比世界其他地方都高, 达到了4.1%,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口问题是非常大的问题, 根据中国人口学会年会的数据, “十二五”期末, 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个亿, 60岁以上的老人年均要净增800万, 到2015年总量要过两亿。在经济转型方面, 美国是1%的农业, 23%的制造业, 76%的服务业, 而中国是49%的农业, 22%的制造业, 29%的服务业。转型靠什么?靠的是宽带、ITC, 或者是信息和通信业, 没有这个基础转型是转不了的。

但是像物联网这个概念有些泡沫的成分, 实际上物联网来自于传感器网, RFID, 无线芯片, 它可以给每个物体一个网址进行联网, 但是后来改变了说法叫物联网, 改变说法以后涵盖的范围大了, 几乎把所有的网都包括进去, 包括电信网、广电网等等, 但是它改变了名字以后并没有产生新的技术、新的概念、新的手段, 也就是说还是原来的东西, 有点像圈地的概念, 世界各国政府都没有把它作为国家的国策来做, 比如说国际物联网通过国际互联网把每个物体连起来, 但是每个物有没有必要联, 或者说物联以前要不要经过物的主人, 很明显这里面有许多问题。比如有没有主权问题, 有没有物权问题, 这些问题都会引起非常大的争议, 物联网的问题现在还是有很多不明朗或者不确定的地方。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智慧地球, 温家宝总理在无锡也是说智慧中国, 没有说物联中国, 所以物联还是较谨慎, 并没有太多新的东西。物联网分三层, 底层是智能电网、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家庭等, 上层是应用服务, 云计算, 云计算不是总体的概念, 而是说在现代的整个互联网资源或者是网络资源怎么能转换服务, 这个还是有很多技术在里面的, 比如说虚拟化、分布式计算和供应链等等, 会有一定的技术提升, 尽管很多东西都掌握在大公司手里, 也有些创造成本, 但相对来说要比物联网的概念要更具体。在美国宽带应用中, 有两大类应用作为主要的应用, 一个是能源管理, 智能电表、智能电网, 通过智能电表和宽带连接管理家里的能源, 减少资源消耗。另外是健康检测, 相应的设备可以是单独的健康检测数据网关, 或有线电视机顶盒内置健康监测网关的, 还有手机内置健康监测网关, 不同国家电子健康的采用率相差很大, 美国并不在先, 它大概在第九位, 真正比较普及的还是在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荷兰、瑞典、德国。

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核心是云计算, 计算能力从分散终端向网络综合服务转变, 商业模式从设备网络基础设施向服务转变, 从连接计算机资源向连接个人和设备转变, 本质是怎么把网络和IT资源转换成服务, 转换服务的问题现在实际上是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的关键问题, 云计算的问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提醒, 不是出租销售我们的带宽和设备资源, 而要把现有的资源转换成各种各样的服务, 这才能够符合现在的发展趋势。云计算要把软件做成服务、平台做服务、基础设施做服务、网络做服务, 运营都可以作为服务, 比如说美国的呼叫中心都在印度, 为什么?便宜, 我们将来的服务怎么做, 现在我们在全国有一个很大的内容和制作资源, 怎么利用, 怎么转型都是要研究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一下2009年政府首脑在宽带方面说了什么, 现在各国政府越来越把宽带看成是国家的基础资产, 比如说奥巴马说我相信在宽带普及率方面美国将领先世界 (这个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说宽带有史以来最大投资确实令人兴奋, 我们正在构建未来;英国首相布朗说普遍的宽带接入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下一代宽带将是构建新能力和产业转型的关键。根据2009年11月的统计数字, 投资最多的是新西兰, 人均$205, 美国人均最高$24, 还不如我们1500亿。

宽带会带来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各个机构对这个估计不一样, 从0.35%一直到3.9%, 明显影响一个国家的创新、创造力、国家竞争力, 同时在资源利用、缩小差距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政府在这个里面起的作用可大概分成三类, 旁观、协调、驱动, 通常驱动会导致普及率的提高, 比如说日本和韩国。不仅各个国家最近对宽带特别关注, 世界银行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部2010年1月也专门出了一份报告, 题目叫做“构建宽带-发展中世界的战略和政策”, 把构建宽带作为发展中世界的战略和政策提出来, 可见对宽带的重视。

具体到各个国家来看, 美国在2010年3月18号提出“连接美国-国家宽带计划”, 英国在2009年6月提出了数字不列颠, 澳大利亚2009年提出了澳大利亚数字经济将来的方向, 新西兰2008年提出数字战略, 法国2008年提出了法国2012, 日本分4个阶段, 第1阶段、2阶段, 2001至2006年称为e-Japan阶段, 第3阶段2006至2010年称为u-Japan, 2010至2015年称为i-Japan, 目标到2015年实现普遍接入固定接入速度1个G, 移动接入速度100M!韩国也有类似的计划, 这些都是宽带方面近年来的发展。美国宽带计划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六个目的, 第二部分三章讲怎么做。目的一是2020年至少1亿美国家庭可以享受100兆下行, 50兆上行宽带, 目的二是美国引领移动革命, 在全国都可得到最宽广的移动网络, 目的三是每个美国人都负担起至少4兆的上行, 一兆下行, 目的四是社区应该有1个G的宽带服务, 目的五是确保美国人民安全, 任何紧急情况全国都可以接入全国无线宽带网络。目的六是确保美国向清洁能源经济发展, 每个美国人应能使用宽带来跟踪和管理他们的实时能源消耗。第二部分第一章是改革和投资, 第二章是包容, 减少可得性鸿沟、普遍服务、宽带的采用和使用;第三章是国家目的健康教育能源环境, 经济机会, 改进政府工作, 国民参与公共安全。和日本韩国相比, 美国宽带计划并不是很积极, 难怪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Sen.Daniel Inouye, D-HI质疑FCC美国宽带计划的目标, 将使美国成为二流国家。

目前所有投资下一代宽带的都是富国, 穷国都没有机会或者说顾不上, 因此有人提出下一代数字鸿沟的问题, 各个国家也非常重视普遍服务的问题, 都制定了普遍服务的标准, 所以我们以后的低保里应当有一条, 保证每户有多少带宽。像美国一些服务的资金也用得非常准确, 比如说高价补贴, 如果在偏远地区建网, 因为人少, 价格高, 所以给补贴;还有低收入补贴, 如果不是因为价格高, 而是因为没有钱, 国家也给补贴;还有就是补贴公共服务, 像学校图书馆, 偏远地区的医疗等等。FCC认为宽带作为一个创新和信息交换平台, 将帮助改进健康状况;电子医疗将明显降低医疗费用;作为信息交换平台宽带帮助进行个性化指导, 学生学的更多更好;在线指导, 导致培养高级人才的明显机会;作为创新平台, 宽带帮助消费者理解和管理其能源使用;智能电网和智能家庭能明显减少碳排放和降低费用;宽带在动员政府民众化的价值有助于社会存在明显的机会;通过宽带可以提高政府的效能, 减少费用;宽带将给找工作的小商业和社区带来就业机会;宽带能改善生产力和缓解职工发展压力;作为有效的信息流平台, 宽带能改变将来的公共安全通讯。

但是在美国宽带发展当中值得关注的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频谱, 美国到2014年FCC要寻找到300兆频谱, 估计价值1200亿美元, 用于移动宽带, 十年内寻找共500兆, 这是国家宽带计划的一部分。2010年10月21号刚刚公布了频谱工作委员会由原来NCTA主席汤姆威乐担任主席, 有一系列的美国重要公司和组织都参加了委员会, 为什么要关注这个问题, 其中很大一部分频谱要从广播电视的频谱得到, 所以广播电视界有很大争议。第二, 空白频谱的利用, 这个问题在美国已经争论了很久, FCC已经投票通过。空白频谱是指尽管已经指派, 但当地没有在用的频谱, 不是单指广播电视, 只是广播电视占用带宽大而已。是使用认知无线电技术, 也就是说将来频谱的利用效率我们一定要关注。第三, 网络“中立”, 这个在我们三网融合争论当中已经有人提出, 网络中立的概念包括什么?有不同的说法, 比如网络运营商不能非法干扰网络业务, 网络应该向所有的业务运营商开放, 开放接入, 接入应该对任何业务都开放, 还有自由开放互联网, 各种不同的说法都有。欧洲已经有些国家采用这样的法律, 这些问题我们要预先进行研究, 这些问题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 有好的方面, 也有坏的方面, 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考虑。还有一个暗光纤, 本来的意思是铺好的光纤没用, 但现在也有人提出家里的那头光纤以后不由运营商管, 全部由用户拥有, 这个会对整个网络的关系产生非常复杂的影响, 所以在宽带提出这些问题当中有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问题。

当然不单单是美国, 英国BT已经宣传2009年它盈利比较多, 要全部投入到宽带, 2015年前要铺到2/3的家庭。实际上BT的竞争对手FibreCity已经能提供包括10小时1G峰值的100兆接入, 每个月28美金。这还不是最便宜的, 最便宜的是香港, 香港城市电信有限公司提供双向1个G每个月26美金, 199港币, 在香港已经可以用。大家可以想象, 如果1个G双向到家, 广播、有线和其他业务在里面的地位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2010年7月对有调查公司对57国宽带复合指数进行了排名, 第一名是韩国, 第二名是香港, 第三名荷兰, 第四名立陶宛, 第五名日本, 第九名新加坡, 第十二名法国, 第十五名德国, 第二十二名英国, 美国才第二十三名, 所以美国奥巴马说要领导全球的宽带可能性已经不大了。评价包括五个方面, 普及率、速率、可负担性、价格和城市化, 日本2010至2015年的计划叫做i-Japan, 目标是2015年实现普遍移动接入100兆, 固定接入兼容数字超过1个G, 从上面列举的数据来看, 中国在这方面是比较落后的。下一代宽带数据需求的增长会非常快, 说1兆~8兆以后平均年增长率是下降的, 下降20%~45%, 8兆~25兆会增长25%, 25兆~50兆的会增长59%, 50兆以上年平均年增长率65%。

2010年4月8号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七个部委发了一个七部委《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 要求到2011年我国光纤宽带端口超过8000万, 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兆, 农村2兆, 商业楼宇100兆。实际上电信做的工作可远不止如此, 2010年中国电信要在中国的主要城市完成1800万线100兆的光纤到户, 2010年全国主要城镇70%的用户要达到12兆, 也就是说2010年年底70%的用户都可以用IP电视看到高清, 包括联通和移动都有相类似的计划。

还有一方面是移动宽带, 是三个宽带技术里面发展最快的, 将来的三种宽带技术, 一个是光纤到户, 一个是移动LTE, 还有就是有线调制解调器。光纤到户和ADSL电话线调制解调器是关联的, 说的是光纤到户, 实际上到了户还是用ADSL到桌面, 并不是说光纤直接到桌面, 2010年年底摩根斯坦利做了一个移动互联网报告, 2010年6月又出了一个互联网趋势的报告, 它把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作为前面五个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 60年代是大型机时代, 70年代是小型机时代, 80年代是个人电脑时代, 90年代是桌面互联网时代, 到了本世纪头10年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什么变化呢?用户接口从文字输入到图形选择, 到手指头选择;输入设备从键盘到鼠标, 到手指;用途从生产文件到通讯, 到现在的消费和共享。市值每一个时代都会比以前高一个数量级, 设备的数量也会比以前高一个数量级, 比如大型机100万台, 小型机1000万台, PC机1亿台, 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参与的设备可能会达到100亿台。移动宽带LTE的接入速度可以到100兆, 这也是日本设置2015年移动接入100兆的原因。根据思科的估计北美移动数据量到2012年可能是现在的45倍, 美国移动的网络流量话音是持平的, 数据量是迅速增长的, 但是ARPU值话音在迅速下降, 数据的ARPU值在迅速上升, 美国移动运营商正处在一个业务转型期。

2010年前半年数据收入前10名中,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榜, 移动第三名, 联通第九名, 这里驱动移动数据最大的就是移动手机上的应用程序, 比如说iPhone的应用程序大概在30万左右, iPad刚刚出来大概是5万。每个人平均下载的iPhone应用程序47个, Android平均22个, 诺基亚的平均每个人只下载5个, 所以为什么诺基亚最近不行。苹果是做什么的?它什么都做!简单说就是做服务, 比如苹果的应用程序中有一个挑西瓜程序, 很简单, 先选择西瓜是大的还是小, 再选择西瓜是黄的还是绿的, 然后把iPhone放在西瓜上拍三下, 程序就会告诉你西瓜是甜的, 中度甜的还是不甜的。30万个应用程序就是30万种服务, 苹果应用商店中的医药和健康程序增长的速度非常快, 2009年12月已经达到了6000多个。

三网融合有一些新的方法和手段。德国的巴巴利亚广播电台和德国第二电台已经在用HBBTV技术, 机顶盒一头连地面电视的天线, 一头连互联网做地面电视业务;英国的BSkyB也采用混合模式来做卫星业务, 机顶盒一头接卫星接收天线, 一头接互联网。三网融合业务另外两个新概念是TVE和OTT。TVE (TV Everywhere) , 实际上是原来有线电视运营商卫星运营商能够把他的业务扩展到电视机和手机上。后来计算机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 互联网运营商也想办法做到电视机上。OTT (Over the Top) , 就是想办法把互联网的内容用一个设备显示在电视机上。TVE就是要实现三种转移, 时间转移, 空间转移和设备转移, 时间转移就是时移电视;空间转移就是移动电视;设备转移就是随时可以将订购的节目从一种设备转移到另一种设备。OTT的形式多样, 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广播电视业务模式。比如在iPad上有一款收音机软件, 可以根据电台的类型、地点、频率和内容进行搜索, 也就是说现在的收音机不用调频率, 不会有杂音, 只要网速足够, 可以听世界上任何电台。在收听的同时还可以有各种不同辅助功能, 比如说有钟, 比如说有天气, 有交通状况, 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再比如Google电视, 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索尼的互联网电视, 一种是机顶盒类的, 还有就是通过蓝光放机, 三种方式都可以看Google电视, 它可以带搜索, 接入4万个节目的定义, 包括跟它合作的网站, 同时它可以在电视机上有很多应用程序, 也可以做到服务, 可以把手机当摇控器, 可以把各个电视台都连到电视机上, 可以电视和互联网同时看, 也可以自己安排录的表, 还可以把手机上的节目甩到电视上或者从电视上转回到手机上等。关键的问题在于它的服务价格非常低, 才能发展迅速。

总之, 三网融合只是三网向下一代网络转换的表面趋势, 三网向下一代转换必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和深远的影响, 三网融合的深刻变化将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快广播影视行业的华丽转型, 成长壮大。对广电三网融合的建议:加快高清双向转换, 建立全高清、全双向、全业务网络;打造适应三网融合应用和新业态的内容平台, 实现与全国内容和服务平台的整合和重新布局;组建国家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加快有线宽带网络建设, 尽早实现城市家庭100兆宽带接入, 2兆普遍服务, 无线宽带覆盖;加快关注民生、低碳生活、公共安全等新业务领域应用, 重点推广电子教育、电子医疗、远程家庭、能源消耗控制以及公共安全体系的建立;加快广播影视行业从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的条块结构向服务提供、服务集成、服务消费和共享的层次结构转型。

从三网融合到数字家庭 篇3

广电业务新模式应创新

文/高巍(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数字电视推广部主任)

三网融合和数字家庭

国发〔2010〕5号文《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也就是说,用户既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打电话、宽带上网,也可以通过电信网看电视,基础网络本身无论是历史原因还是竞争的需要都将长期共存。因此,三网融合更多的是业务的融合,而不是网络的合一。而不管是语音、数据和视频服务,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都是家庭,市场也主要在家庭用户,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三网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家庭数字化、网络化,实现数字家庭。

事实上,随着三网融合、4C(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内容)融合、多屏合一的数字化家庭网络技术革新和基础设施改造步伐加快,以家庭为核心的现代数字家庭服务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所谓数字家庭服务,是以家庭融合网络和智能终端为载体,联通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生活环境,面向家庭提供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社区公益等综合服务的一种现代新型服务形态。数字家庭服务产业是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与服务化融合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发展数字家庭服务,打造功能齐全、网络顺畅、操控智能、内容丰富的现代家庭数字生活娱乐新空间,已成为全球信息产业新发展趋势。据美国TDG(The Diffusion Group)咨询公司研究报告称,全球数字家庭市场规模到2010年将达到900亿美元。在我国,据赛迪顾问预测,到2010年,我国PC、多媒体家电、通信设备和数码产品中,预计将有30%左右具备互连互通的功能,整个数字家庭电子通信产品的规模将达到约800亿至千亿元。

而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消费人群,将为开展数字家庭服务提供最广阔的发展空间。据格兰研究统计,我国现有有线电视用户1.74亿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7600余万户;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0年6月通信业运行状况》报告,截至2010年6月,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超过11亿,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用户分别达到8亿户和3亿户;据CNNIC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宽带网民规模为3.6亿,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由此,随着数字家庭增值服务内容的不断丰富,仅按我国现有760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每月平均选取4项增值服务

计算,增值服务费用增加60元/月,全国数字电视用户年消费增加值便可达到500亿元。据此推算,随着家庭电子通信产品的技术革新和升级换代、数字家庭用户的扩容和服务内容的不断丰富,预期未来5年内,我国数字家庭产业可达到:数字家庭电子通信产品产值规模约4000亿元,数字家庭服务年消费增加值约1200~1400亿元。

由此,发展数字家庭服务产业,不仅具有很好的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前景,也正是电信、广电、计算机网三网融合的最大市场所在。事实上,不管哪张网络,如果不能作为数字家庭服务基础网络存在,它在三网融合竞争中就注定是失败者。可以说,电信和广电网络在三网融合的竞争成败,取决于何者能作为数字家庭的基础设施而存在!

反过来,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数字家庭也为广电网络开拓新业务提供了新的、无限的空间,包含网络建设和接入服务、终端设备、平台建设、应用开发等各个方面,而在数字家庭服务产业链中,广电网络企业又如何定位,才能以弱胜强、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并赢得三网融合之战呢?

数字家庭产业链中广电网络的业务模式思考

1.大力发展互联网接入,抢占未来的数字家庭网络市场

现阶段的数字家庭应用,主要是基于互联网、以人机交互为主的数字家庭娱乐、信息服务等应用,未来将是基于家庭融合网络和智能终端的,包括人机交互、物物相连的家庭安防、家庭医护、家庭娱乐、家电远程控制、智能家政服务等各项应用。而广电网络想要作为数字家庭基础网络存在,必须实现双向网络到户,实现运营商的控制中心与数字家庭各设备(如电视机、摄像头、报警器等)的交互或者互动。

而目前,在家庭网络接入领域(现阶段主要是实现互联网接入服务),电信ADSL、广电的CM以及以太网等几种方式竞争激烈,广电网络处于完全劣势地位。据CNNIC数据,截止到2010年5月,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1301.7万户,而广电网络宽带用户仅为300余万,仅占全国宽带用户的3%。因此,为了抢占未来的家庭融合网络市场,广电网络必须奋起直追,大力发展互联网接入,让家庭用户先使用我们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才谈得上以后在这些用户家庭中进一步开展基于广电网络的数字家庭应用服务。而为确保用户使用广电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广电可以发挥广电的视频优势,如可以采取类似美国Comcast公司的TV Everywhere的思路(即“电视无处不在”的服务,将原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收看的电视节目转移到互联网及多种终端上),允许已付费订阅有线电视且使用广电宽带的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进入加盟该服务的封闭在线视频网站,给其提供海量的高品质视频内容服务,以提高用户粘性。

总而言之,广电网络企业为抢占未来数字家庭服务的制高点,首先必须重新定位,要回归网络运营商本位,明确提供的基础服务是网络接入服务(不管是之前的有线电视信号接入、还是现在的互联网接入、还是未来的物联网接入),要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网络建设和网络运营投入,依靠自身的内容资源优势及用户群优势与互联网进行战略融合,充分发挥广电网络优势,积极开展互联网接入等新业务,摆脱原先单一的基于电视终端的有线电视传输的运营模式,这样才能由弱到强,占领家庭网络接入市场,并进一步抢占未来的数字家庭服务市场。

2.以专业视频服务结合以Google TV为代表的开放的智能电视终端,形成“广电高清交互机顶盒+互联网电视机”的数字客厅终端模式

在实现了网络传输渠道的主导权之后,广电还需进一步实现对数字家庭终端的主导权,特别是对于电视机终端的控制。

对于广电而言,要占领数字家庭,首先要占领数字客厅。数字客厅意思是实现电视可以与互联网连接,从而使得通常被动接受节目内容的观众成为更具互动性的参与者,如通过电视机,观众可以利用Twitter发布微博,可以将他们对自己收看的节目评论上传到Facebook上,而且能与朋友分享YouTube视频。与此同时,人们还可以在任何时候、以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收看自己想看的任何节目内容。显然,随着智能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的规模发展,户外、办公室、书房等纷纷网络化,占据人们一大部分时间的客厅却尚未完全联网,市场的空白孕育着巨大商机,围绕家庭客厅数字化的一系列变革将是未来趋势,电视机的互联网化、网络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而在2009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公布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所谓“互联网电视”有8项期待——直接点播节目为第一、搜索为第二,随后是可以收看YouTube等用户产生的内容,能够直接通过USB外接来播放节目,信息服务,可视电话,下载软件,个性化的电视颜色方案。一言以蔽之,消费者对“互联网电视”的期待就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怎么让消费者在电视的大屏幕上看到那些互联网上能够找到的内容”是互联网电视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电视机第一生产大国,我国电视机生产厂家“触网”很早,特别是2010年初,TCL首先扛起互联网电视的大旗,国内厂商纷纷转向互联网电视机。但如果按上文消费者的期待,国内的互联网电视并不是真正的互联网电视,其一,它不能做到真正的用户可自由的实现互联网接入;其二,它没有找到用户在互联网上选择内容的精髓——“搜索”。因为真正的互联网的内容是无限量的,存在典型的信息的“过传播效应”,用户浏览互联网电视的内容,必须借助“搜索”功能。其三,它没有解决用户方便的输入问题,没有方便的输入,就没有互动!其四,它没有解决开放的平台问题,只有开放的平台,才能筑巢引凤,不断丰富基于该平台的各项应用,提高用户粘性,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机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而2010年10月12日,Sony发布了全球首款Google TV电视,这预示着真正的互联网电视的到来。Google TV可以理解为Android手机的客厅定制版,具有如下特色功能:

①在传统的电视中加入了互联网的搜索,并能够根据电视的特性来优化搜索结果,例如搜索到的节目单以及购买信息会被优先处理;

②可以使用画中画模式一边上网一边看电视;

③Android手机可以当作Google TV的遥控器使用;

④最为重要的是Google TV可以运行Android应用程序,Android上数万应用软件和YouTube上的海量视频都可以直接被Google TV抓取,这意味着电视就可以有更多的扩展。

最终,根据接入方式和接入终端的不同,未来以网络电视为核心的数字客厅主要有三种终端实现方式: ①广电数字电视:高清交互机顶盒+高清电视机;

②电信IPTV:IP机顶盒+电视机;

③以Google TV为代表的互联网电视。

对于广电运营商而言,理想的情况自然是“高清交互机顶盒+高清电视机”的终端模式,我们用广电私有的高清交互平台实现包括VOD点播、时移回看、信息发布、电视支付、电视游戏、甚至内容搜索等各种应用。但笔者认为,广电期望以自己的“高清交互机顶盒+高清电视机”的模式实现数字客厅只能是“一厢情愿”,以Google TV为代表的智能化的互联网电视以其开放性、扩展性更有可能成为数字客厅的最主要实现方式。

另外,通过手机的发展历程,也可以旁证以Google TV为代表的智能电视的发展前景,而不能单方面的期望做大做强广电机顶盒,而只将电视机作为显示屏。手机发展到今天,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摆脱了手机制造商和通信运营商的控制,逐步变成了一个智能终端,基于PC机的互联网应用大量移植到手机上,特别是以Android和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手机越来越不像一个通讯工具了。而电视机的发展路径,势必要复制这个过程。

因此,面对Google TV,作为广电网络企业,我们要做的绝不能是抗拒,如果单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而不考虑政策因素的话),我们也无力抗拒。我们要做的是因势利导,积极接驳Google TV,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事实上,广电也大可不必为Google TV而紧张,Google公司对于Google TV的定位是仅仅把其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它并不直接参与视频服务及各种应用对用户的竞争。而争夺数字客厅的竞争的关键是:“人们既喜欢免费的原创内容——就像你在YouTube上的看到的那些视频一样,也喜欢好莱坞制作的专业内容。” 因此,要赢得消费者,就要恰当把握专业内容与业余内容的组合。而广电在专业视频服务方面恰恰有优势,广电完全可以在Google TV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专业视频服务。

具体而言,面对Google TV,广电要做的是:

第一,专注于专业视频服务。笔者认为,专业视频服务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内容的专业性,像电视台提供的新闻、综艺节目、体育直播节目等,其它互联网上泛滥的视频服务及应用可以忽略;二是品质的专业性,现阶段是高清,未来可以是3D,以此与用户自拍的UGC内容形成差异化;三是版权的专业性,即广电的视频产品都拥有合法版权,没有盗版、版权不明晰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广电网络企业本身是网络运营商而不是内容生产商,其所谓的视频内容优势往往是间接的、不完全可控的。为此,作为广电网络公司,必须向上游延展业务,通过集团化、参股、控股等各种方式尽量控制上游的优质节目源,或者反过来被上游的广播电视台所控股。结果都一样,就是形成优质的、专业的视频服务第一时间只能通过广电网络发布的局面。

第二,不妨放弃在电视屏幕上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显然,广电网络公司基于私有的高清交互平台开发的各种应用是无法和基于开放的Android平台开发的应用相比的(想一想智能手机,现在谁还玩手机厂家自带的小游戏,全是下载的Android游戏)。因此,对于除专业视频服务之外的其它服务,特别是一些互联网典型应用,如游戏、地图、搜索等,有大量的公司和个人会比我们做的更好,让他们做就是了,我们不要也不能期望通过高清交互机顶盒实现所有应用,否则只能是白花钱。事实上,即使没有Google TV出现,现在由广电网络公司模仿互联网应用在其高清交互平台上开发的各项应用也基本上没有盈利的。此外,放弃这一领域有利于规避用户因通过广电提供的网络在互联网电视上收看一些UGC视频或无版权视频而可能造成的法律风险。

第三,以最低门槛迅速普及我们的专业视频服务的接收终端,即高清交互机顶盒,必须让用户形成“广电=专业视频服务提供商”的牢固印象,并且要确保在提供专业视频服务的综合成本上我们要占据优势。至于高清交互机顶盒的推广方式,笔者认为,广电采取完全市场化的方式推广高清交互机顶盒是非常危险的,在垄断时代靠销售都应者寥寥的机顶盒推广,在竞争时代难道就一下子应者云集了?更重要的是,时机瞬间即逝,广电必须利用三网完全融合前的有限的过渡期、保护期,迅速实现高清交互机顶盒的完全市场覆盖,并给电信构筑尽量高的进入门槛。因此,在这种外部竞争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笔者倾向于“市场覆盖优先”、“快鱼吃慢鱼”的策略,应该采取类似“整体转换”的方式,不惜代价迅速普及广电的高清交互机顶盒,以占领未来数字家庭竞争的制高点。此外,为适应家乐(家庭娱乐)、家安(家庭安防)、家医(家庭远程医护)等多种数字家庭应用,广电高清交互机顶盒必须具备数字家庭网关的功能,支持语音、视频通信、即时消息等功能,支持Zigbee、WiFi等无线通信协议,有多媒体存储分发及控制管理功能,能便捷操作多台电视机和其他家电设备,支持多媒体终端人机交互,丰富用户与设备间的交互渠道等。

由此,只要广电网络运营商能在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品质、海量的专业视频服务,用户为了看这些专业视频节目,必然会购买广电网络运营商的服务,从而也会使得广电网络运营商(免费配

发)的高清交互机顶盒被接受,进而形成“高清交互机顶盒+互联网电视”的终端模式。高清交互机顶盒和广电双向网络主要提供互联网接入和专业视频服务,而互联网电视则为基于互联网的各项应用提供平台,双方各司其责,各自发挥优势,形成共赢。

3.在确保网络和终端覆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家庭应用

在双向传输网络到户、用户使用我们的高清交互机顶盒享受专业视频服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高清交互机顶盒的家庭网关功能,进一步发展以物联网应用为特点的数字家庭应用,比如连接家庭防盗报警器、火灾报警器、摄像头等的家庭安防应用,连接冰箱、灯光控制、温度控制(空调)等的家居生活应用,连接便携式血压仪、Hotter、呼叫器等的家庭远程医护应用,以及实现数字家庭购物、数字家庭远程教育、数字家庭社区服务等。

由此,在三网融合时代,广电网络企业的业务模式应该立足本身既是网络运营商、又从属于电视传媒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围绕数字家庭,建设无所不在、无所不联的网络,在内容服务上提供专业视频服务,并以专业视频服务和双向传输网络结合Google TV强大的互联网应用,形成“高清交互机顶盒+互联网电视”的终端模式,占据数字客厅,在此基础上开拓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家庭增值应用。而对于互联网更擅长的各项应用,则由类似Google TV等电视机厂家和应用开发商提供即可,广电网络企业不必过多涉猎,兼容即可,让用户各取所需。

三网融合 国民应是最大赢家 篇4

“三网融合”之于社会大众生活的影响,此前媒体已做过各种各样的憧憬;如今“三网融合”曙光初露,媒体更会浓墨重彩。美好憧憬将要成为现实,大众理应欢呼雀跃。但不必讳言的是,大众等待这一天,已等得太久;而“试点”又将何时结束,试点能否成功,则尚在未知之数。诚如很多识者所言,“三网融合”的障碍不在技术,而在利益分配DDD这是“三网融合”久拖不决的根源,也是“三网融合”前景不明的主因。

回顾“三网融合”的过程,就是广电总局与工信部你来我往、讨价还价的过程,最大程度为本部门保持、争取利益的过程。在这个利益博弈过程中,显然少了一个真正的主角,那就是全体国民DDD“三网融合”是“国有”的事情,理应最优先保证国民的利益,比如让国民早日从“三网融合”中优化生活品质与工作效率,以及享受更低的资费,

按说,不管是广电总局还是工信部,都是国家的一个行政部门,它们都应该首先是国民利益的代表,但遗憾的是,它们最先考虑的却是下属企业的利益。两部门互使绊子的情形,可谓“吃相难看”。

对于两个部门的争持不下,有网友一语惊人:“将两部合为一部,利益就一致了!”信然。换个方式说,推进“三网融合”,应有一个超然于两部门利益之上的机构单独操作,而不是如现在这样,让两部门来谈判、确定方案,然后报“协调小组”拍板。当然,“三网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让两部门针锋相对地博弈,有助于呈现双方利益、困难所在,但结果却是,两部门各说各话、互不相让,让“三网融合”陷入旷日持久的僵局。

好在终于柳暗花明、曙光初现。至于有人担心“三网融合”会不会形成新的垄断,资费上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理由,则未免言之过早。值得关注的,是试点能否顺利,试点中两部门会不会依然相互掣肘。更值得关注的是,相关政策的走向以及三网融合的管理模式,诸如能否像互联网一样对个人、企业、组织敞开大门,涌现出数以万计的“网站”;“三网融合”又将为受众提供哪些信息,以及何种程度的信息;“三网融合”对传统媒体将造成怎样的冲击,对新兴媒体将形成多大的推动;“三网融合”会否促使广电总局在诸多管理政策上趋于宽松……对这些,人们依然充满想象。

编辑推荐融合通信:语音、视频和数..

统一通信进一步发展了IP通信的概念,通过使用SIP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和包括移动解决方案..

三网融合实训报告 篇5

这不,日前江苏、广东两省电信侵权行为最终惹恼了广电,一纸诉状,广电将两省电信公司告上法庭,这一举措在业内激起千层浪,难怪业内人士纷纷预示广电和电信两大系统在“三网融合”上的利益博弈已经从暗斗发展到了明争。更有悲观者预言,“三网融合”遭遇重重困难,最终或将夭折。

各方博弈,为哪般?

“三网融合”遭遇重重困难,追根问底还是各利益攸关方的利益难以协调。广电系统内部的利益权衡自不必说,广电和电信两大系统的利益博弈则更是白热化。

就“三网融合”应该由谁主导这一问题,广电与电信至今依然僵持不下。目前,电信相继在全国多个城市独立发展IPTV用户,对此有广电高层批评“他们既没有落地资格,也没有传输资格”;电信人士则称,国家正在组织一项“三网融合”课题,“明确由我们主导负责”。

目前,“三网融合”陷入僵局,广电步步紧逼,电信则施展拖延战术。此次,广电状告电信,业内人士认为实质是广电借此向外界传递出这样一个重要信号:广电手握着互联网电视和IPTV牌照,掌管电视内容制作、播控权,电信运营商必须与广电IPTV播控平台对接;否则,擅自播放视频就视为侵权。其实在技术层面上,电信运营商的平台已经具备了与广电对接的能力。对于广电而言,和电信合作IPTV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广电播控平台只需要提供内容;传输、运作维护、用户、市场等都可以由电信运营商操作。但是对于电信而言,一旦与广电播控平台对接,电信运营商将彻底沦为“管道”,因此电信的担忧不无道理,而这也是“三网融合”工作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广电拿着内容制作、播控权,掌握信息源;电信拿着互联网宽带出口和IDC(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源,占据传输管道。双方各自握紧手中的王牌,相互觊觎对方的好处,又不愿丧失自身的利益,千方百计阻击对方对自身业务的渗透和进入。利益博弈中,“三网融合”,究竟路在何方?

“三网融合”,路在何方?

其实,“三网融合”总体上的方向和目标,各方已基本达成共识,台面上貌似停滞的“三网融合”进程,实际上内部早已波澜再起。广电、电信正围绕“三网融合”积极弥补自身的不足,实质性工作正在加速推进。广电正弥补自身互联网提供能力,各地省网整合也正在加快,数字化转换、双向改造开展顺利。电信方面则围绕宽带带宽和覆盖,已在推进大规模宽带提速扩容,来强化自身视频服务提供能力。

去年初,国务院已明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时间进程表,今年国家又多次就“三网融合”召开会议,这显示国家对“三网融合”的重视,“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近日搜狐新闻关于“‘三网融合’,你最期待什么?”的网上调查显示,分别有1/4的网友期待“整体资费下调”和“打破垄断,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而“打电话、上网、看电视,一机搞定”和“加快网速,光纤到户”则分别占20%。显然,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让资源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产生更大的效益,尽早实现“三网融合”利民利国。

三网融合之路 篇6

三网融合的三网指的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 (或传媒网) 和计算机网 (或互联网) 。由于历史的原因, 包括技术的发展、管理体制等, 这三个网络, 特别是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 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各具特点, 各有不同的结构、功能、业务和服务对象和市场, 属于不同的产业。最初的电信网主要是提供电报和电话通信以及后来的传真, 广电网提供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服务, 计算机网提供数据传输。也就是电信网主要用于互通信息, 广播电视网主要用于传递信息;计算机网主要服务于处理信息;过去分别由三个独立的部门管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种局面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三大信息网络技术正在向着同一个方面发展, 即都在走向数字化、光缆化、宽带化和多媒体化, 简单地说是用同样的技术建设同样的网络, 达到殊途同归。

三网融合的本质是未来的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都可以承载多种信息业务, 创造出更多的融合业务, 业务融合是三网融合的核心本质。在我国, 电信网和互联网经过10多年的发展, 基本上已实现了融合。当然, 业务的融合必然还将导致技术与市场的融合。就当前而言, 最重要的是电信网带宽的升级和广电网的双向改造。而不是三张网合成一张网, 三网融合不是三网合一。

二、党和国家的重视是三网融合的保证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三网融合的重大战略意义, 这是推进三网融合的保证。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三网合一”的基本构想。把三网融合列入了国家发展规划之中。1997年4月, 国务院在全国信息化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总体规划》, 其中提出了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平台, 三个网”。三个网指电信网、广电网和计算机网, 这是国家首次提出了三网融合的思想。在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我国”十五”计划纲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中也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工作。在2006年10月9日~11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关于我国发展国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就提出了”促进电信、电视和计算机三网融合”的方针, 将”三网融合”提到了新的高度。这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2009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 推进三网融合”。同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人大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支持和推进三网融合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 创造新的社会需求。2009年5月29日, 在《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落实国家相关规定, 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 标志着“三网融合”的推动工作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党务会议, 下发了《国务院发推进三网相融总体方案的通知》, 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2010年5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 指出对三网融合要加强政策上的扶持, 要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 支持与三网融合相关的基础技术和相关软硬件中的开发和产生化, 对产品开发和网络建设等要给予金融、财政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文件不仅在政策上给予了保证, 而且对具体实施确定了目标, 指出了重点:2010~2012年进行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行的试点, 探索有关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并且成立了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 负责协调三网融合的具体工作。

三、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三网融合的驱动力

一些专家认为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已经到来或即将到来。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 是推动社会革命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通信技术 (ICT) 是信息化技术的核心, 而三网融合又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网融合将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三网融合将带动信息通信设备制造工业和信息服务业的更快发展。据测算, 在未来3年内三网融合将拉动投资和消费近7000亿元, 对于增加就业岗位和拉动GDP的作用都是明显的。

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服务需求, 是三网融合的原动力。传统上, 消费者 (个人、企业、机关、团体、学校) 需要分别缴纳电话费、上网费和有线电视费等。三网融合之后, 消费者可能只需缴纳一次费用即可;不仅如此, 消费者得到的服务产品还可能比原来更多, 而费用还有可能下降。

总之, 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是三网融合的巨大驱动力。

四、技术进步是三网融合的前提

三网融合不仅涉及体制管理问题, 需要政策的强有力的推动, 更需要技术进步的支持。各项信息通信技术 (ICT) 的进步是三网融合的前提条件, ICT的进步已经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技术基础, 这些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任何形式的信息, 包括话音、图像、数据、多媒体等等, 经数字化后可以以比特流的形式进行处理、传输, 存储、交换等, 大大方便了信息的提供、处理、传送、分配和交互, 促进了网络软硬件的通用化。 (2) 光纤技术:光纤的最大优点是其巨大的传输带宽和优良的传送质量。光纤通信技术和光传送网的发展, 可构建理想的大容量传输平台, 为要求大带宽的视像信息传输成为可能。随着光进铜退, 电信网与广电网因传统上技术的不同而造成的带宽差异在缩小。 (3) 传送技术:近年来传送网技术在光传送网 (OTN) 、分组传送网 (PTN) 和高速传输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容量传输、灵活高效组网等方面的需求。 (4) 终端技术:业务终端的发展在促进三网融全方面的作用最为易于人们所体验。一方面, 高性能的IPTV机顶合、智能电视、视频终端等的大量出现和普及;另一方面, 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电脑的功能和性能在不断趋同, 界线变得模糊不清, 高端的智能手机的处理性能已不亚于家用电脑;这些都成为各类网络技术融合和创新的载体。 (5) 软件技术和传输协议: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个网络及终端都可通过软件的变更最终能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普遍采用统一的TCP/IP协议, 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络上实现互通。首次具有统一的、能为三个网接受的的通信协议, 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信息通信技术 (ICT) 的进步和产业的融合开拓了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 反过来三网融合给ICT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动了信息产业发展, 两个方面形成了互相依赖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五、三网融合取得进展, 前景光明

我国最初于1998年提出“三网合一”的概念。2010年国务院常委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明确提出了三网融合的实施路径和时间表, 自此三网融合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

2010年~2012年为试点阶段, 以推进电信网和广电网在业务上的双向进入为重点, 开辟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2013年~2015年为推广阶段, 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2010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为落实深化重点领域政策的要求, 工信部经与广电部门等多次协商、研究, 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实旋意见并报国务院, 我国光进铜退、宽带发展、无线城市、手机电视等有关三网融合重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

总体而言, 三网融合虽然在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但在产业发展需求的强力推动下, 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首先在三网融合的政策落实、标准制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出台并落实了一些政策。在各试点地区, 如上海、江苏、广东的三网融合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2010年全国IPTV用户达到760万, 而到2013年IPTV用户将突破2000万, 可望达到2250万;宽带网络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截止到2012年9月底全国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404万公里。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799亿户, 互联网宽带接口增加到2.6亿个, 5年间分别增长2.6倍和3.3倍;3G基站达到76万个, 建立更多的4G实验基站。在今后5年内宽带建设还会加快, 在城市入户带宽实现20Mbit/s, 农村入户的带宽也可达到4Mbit/s。

上一篇:小学部春游活动安全应急预案下一篇:我国石化企业节水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