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队伍建设总结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安队伍建设总结(共8篇)

公安队伍建设总结 篇1

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永恒追求。下面是关于公安队伍建设工作总结三篇。

公安队伍建设工作总结篇一

今年,全市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精神为指引,以率先基本实现警务现代化为核心,坚持统筹设计、系统谋划,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为平安xxxx、法治xxxx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市“三区三城”建设和“两个率先”大局创造了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xxxx公安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上级机关的充分肯定,4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孟建柱来市局视察,高度肯定了xxxx公安的各项工作。6月初,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分批至市局参观视察,观看并听取了xxxx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演示,对近年来xxxx公安抓住“三项建设”契机,立足实际,以信息化带动基础建设,以立体化防控体系推动平安建设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截至目前,已有40余家省市公安机关来我市考察学习。

(一)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深化警务现代化建设。xxxx年是警务现代化建设的深化年,全市公安机关围绕市局制定的总纲和战略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创新举措、扎实工作,深入推进警务现代化建设。半年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服务管理人本化方面,“警民恳谈社区覆盖率”、“居住证覆盖率”等5项指标达到100%;“社区民警知晓率”、“网上办事比重”等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全年目标值。在警务运作集约化方面,全市未发生一起涉恐应急处置案事件,维稳能力有效提升;专业队破案占比达78.9%,合成侦查破案占比超过60%,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案件同比下降6.7%,打防水平明显提升。在警务执法规范化方面,基本实现执法单位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和窗口单位亲民便民服务软环境建设全达标,行政案件处理结果改变和国家赔偿实现零发生,有效涉法信访投诉仅为2.1%。在警务手段科技化方面,上半年,dna、指纹等技术比中破案全省位列第一;交通、消防等智能警务作用率效果明显。在警务工作社会化方面,与16家涉及民生的单位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定期整合社会数据。xxxx公安基础数据超过63亿,并且每天以千万条的速度增加。在警队管理科学化方面,“民警违法违纪率仅为0.08‰;警营和谐度达到95%。警务现代化建设荣获“xxxx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推荐案例”,在6月份的《领导决策信息》周刊上,刊载了题为《xxxx50项指标构建全国首个警务现代化体系》的文章,高度评价了警务现代化建设为xxxx创建“平安中国”示范区作出的突出贡献。

(二)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为首要任务,全力保障社会大局稳定。坚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维稳工作主动权。一是主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深化公调对接、交调对接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调解员培训考核,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市局、县分局、派出所三级涉法信访投诉研判与处理工作机制,深挖研判成果,源头预防化解,涉法涉诉有效信访率同比下降4.2%。二是狠抓应急处突机制建设,维护社会平安。针对重大突发事件、敏感事件,建立联合应急指挥部及相关机制,实行指挥中心、交巡警、特警、消防、网警等多警种部门集中办公、联合指挥,加强相关硬件建设力度,制定《xxxx市公安局联合指挥部工作规范(暂行)》等规范性文件,保障联合指挥规范顺畅运作。自联合指挥部启动以来,先后成功处置了 “6.11”爆炸事故、新区商铺甲烷气体泄露等重大突发事件,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三)以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抓手,全面推进平安xxxx建设。切实发挥平安建设主力军作用,针对社会治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全市治安秩序持续平稳。一是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深化“六张网”建设。全市社会面每天保持1.1万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开展常态化巡逻,构筑情报主导、警种协同、区域联动的全天候路面巡防网络;道路监控智能抓拍及电子警察系统基本覆盖城市所有主干道、交叉路口和县际以上卡口,实现重点车辆自动报警、车辆轨迹自动生成、车辆动态积分预警;全市布有视频监控探头30万个,构建严密的空中防线。上半年,市区通过扁平化指挥、快速合围共现行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00名,同比上升133%。其中“两抢”嫌疑人43名,同比上升53.6%,全市违法犯罪警情稳中有降,社会治安继续保持平稳可控。二是着力提升打击犯罪能力水平。不断完善情报研判、合成侦查、积分预警等机制,大力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发展,增强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上半年,共破获刑事案件8700余起,先后破获常熟“2.3”特大杀人案等一批大要案件。始终将打击矛头对准黑恶势力犯罪、电信诈骗犯罪等切实关乎民生的犯罪活动,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摧毁涉黑恶势力团伙116个,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619人;公安部专门在xxxx挂牌成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实战培训基地”,并开设“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指挥员培训班”。三是切实加强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坚持突出问题整治和基础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同步推进,强化场所行业阵地管控,重点加强对民用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依托“打四黑除四害”信息共享平台,深入推进治爆缉枪、“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打击黄赌毒假等影响社会治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半年,全市共检查重点地区重点场所3万余家次,破获各类案件26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5800余人。四是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全力整治“三超一疲劳”、闯红灯、酒驾、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依托渣土车动态安全监管平台,为4700余辆渣土车安装gps动态监管终端,将全市90%渣土车纳入平台监管,渣土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进一步做实基层消防安全“网格化”监督管理,开展区域性、行业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对 “九小”场所、“三合一”场所等重点地区实行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上半年,全市火灾万人死亡率仅为0.013%。

(四)以加强科技信息化建设应用为引擎,着力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积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切实加大科技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力度,进一步解放警力,提高警务效能。一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应用。深化派出所警务工作平台建设,拓展“建筑工地”管理、“消防九小场所”管理等模块的开发应用;推进市、县两级情报小平台与市级情报平台对接,实现互联互通、一体应用;依托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挖掘功能,建设人案关联分析工具,实现“由人到案、人案关联”;建成智能指挥调度平台,将接处警、警车gps定位、视频监控等系统集成到一个界面,对接各类情报数据,主导实战警务。二是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应用。依托“新xxxx人社会信息采集平台”,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机制,提升信息采集质量,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上半年年,流动人口登记率超过95%;累计发放居住证840万份,社会应用拓展至8家政府职能部门的13项均等化社会公共服务,依据流动人口信息,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五)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基础,着力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始终把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公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围绕公正廉洁执法,综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安执法工作。一是强化执法过程控制。结合警务流程再造,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 “执法源头整治”专项活动,排查整改处警执勤、行政管理、重点执法环节三个方面九类突出问题,制定出台《xxxx市公安局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规定》,进一步规范重大警务决策程序;开展行政权力库更新维护工作,实现行政权力全部网上公开、分类规范、流程规范;深化执法告知服务,提高执法告知服务系统的使用率、参与度,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二是强化执法制度建设。严格按照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健全完善侦查人员和鉴定人出庭制度、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严明执法裁量要求和裁量标准;制定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倒逼规范执法;进一步落实和推进轻微刑事案件侦查阶段刑事和解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办理刑事和解案件近400起,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三是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全面推广应用全市二级电子数据证据库以及电子证据系统、电子笔录系统、电子卷宗系统、律师会见系统等“一库四系统”,落实执法信息网上流转、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组织开展“飞行临检”等行动,排查整治影响执法质量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快推进网上督察系统建设,实现对执法执勤的全程督察,提升执法监督效能。

(六)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为目标,着力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充分履行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社会管理,以警务创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服务管理水平。一是不断深化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坚持做好“警民恳谈日”活动,依据群众需求确定恳谈主题,加强警民沟通联系。今年以来,已开展警民恳谈活动10481场,征求群众意见建议2096条,解决答复1975条,解决率达94.2%。积极推进xxxx公安政府微博服务厅和政务微博管家项目建设,提升对全市460余个警务微博的管理水平,及时发布信息、互动沟通,上半年,“xxxx公安”新浪微博连续两个月进入全国政务微博前五十强。二是不断创新服务管理举措。创新行政服务管理。推动xxxx公安“网上办事大厅”四期建设,118项行政许可、审批、管理服务事项全部上线运行,群众足不出户办事比例达83%。今年以来,群众通过“网上办事大厅”申报、办结事项共计70万余件,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9%以上。创新城市服务管理。紧紧抓住市政府“四大整治四大提升”专项行动这一契机,落实完善路长制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通过加强与市容市政、交通运管等职能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动协作,有效解决停车难、占道经营、沿街乞讨等城市管理难题。三是不断提升民意处理水平。依托民意处理反馈平台,整合“平安民声”服务台、寒山闻钟论坛、110处警反馈等9种民意来源,建立健全民意研判、民意反馈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对民意的收集、流转、处理和反馈,截至目前,已收集、流转民意25900条,基本能够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七)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提升公安机关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把公安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安机关,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保障。一是狠抓警队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开展“学习贯彻、深入推进现代化、公安怎么办”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确保广大民警吃透精神、把握实质、学以致用;积极推动党员、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市局机关党委、姑苏警方服务队入围“市级先锋党组织”、“市级优秀党建品牌”评选活动;坚持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坚定全警的政治品格和职业操守。二是狠抓警队教育训练。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拓宽培训渠道、提升培训层次。加强一线民警训练,围绕实战需求,丰富训练内容,参训民警达20xx余人。加强警务辅助人员培训,全市共举办各类警辅培训1831场次,培训7574人。三是狠抓警营生态建设。不断强化警营内部沟通,开发启用“xxxx公安警营恳谈工作系统”,建立“警营恳谈日”活动意见建议处理流程工作规范,目前全市已开展警营恳谈活动2547场,答复解决各类意见建议875条。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出台《科级以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和《科级以下领导职位竞争上岗积分选拔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干部管理工作,实现科学选人用人。健全完善岗位人才分级管理制度,补充推荐领军、重点、岗位技能等三个层级8项类别人才共75人。积极落实各项从优待警措施,制定出台《xxxx公安大病特困救助基金会救助金发放暂行办法》,筹集公安大病特困基金59.3万元,上半年共向全市公安机关困难民警、警辅人员发放救助金118万元。四是狠抓警队廉政建设。依托廉政教育基地,推动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对于民警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严格落实诫勉谈话、提醒谈话制度;健全完善主要负责人勤廉双述、民主评议和每月廉情分析研判等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和问责追究制度,强化廉政监督制约。

公安队伍建设工作总结篇二

在市委、政府及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以“治安平稳、群众满意”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五铁精神”抓好全面工作,公安工作有了新的进步,确保了我市的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为全市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年我局公安工作的简要回顾:

****年我市公安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年执法质量考核不达标和全省县级公安机关综合考评排在末10位的严峻形势和被动局面使公安工作一度陷入低谷。为使全体民警放下包袱,化压力为动力,在全省十五次公安会议召开后,局党委就明确提出了“卧薪尝胆、树立信心、背水一战,打一个公安工作的翻身仗”的口号,并全局叫响了用“五铁”精神来抓好全面工作。

(一)铁石心肠抓队伍。在经历****年两项考评工作落后的阵痛之后,局党委深刻认识到工作上出的问题,归根到底症结还是在队伍建设上。今年伊始,局党委即把队伍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一是坚持从严治长,全面加强班子建设。要求党委成员做到政治上同德、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局党委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统一思想,坚持原则,议事形成共识,在处理重大事件中从未出现决策失误。二是立足我局实际,开展队伍集中教育整顿。3月1日至5月31日,针对队伍现状全局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以“弘扬正气、抵制歪风、整肃警纪”为内容的教育整顿活动,严肃查处民警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在7月份,坚决免除了两名存在违纪问题的派出所所长职务,将政治素质高、工作实绩大、群众反映好的民警调整到重要岗位,增强了队伍活力。三是继续健全目标管理等级化考核。今年我局实行了比去年更为严格的考评制度,完善建立了由局长、政委考核班子成员、局考核办考核科室所队、各科室所队考核民警的三级考核制度以及考评复议制度。四是形式多样,开展岗位大练兵。6月份以来,我局根据“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练兵原则,结合工作实际,练文练武双结合,先后开展了法律知识讲座、长跑比赛、警务技能训练等一系列措施具体,形式多样的练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全局民警的法律素质和警务技能素质。

(二)铁定目标保稳定。一是加强情报信息工作,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三)铁的手腕抓打击。一是狠抓侦察破案,破获了一批大要案件。1月-11月,我市共立刑事案件###起,共破获###起;其中立杀人案件#起,破#起,现行命案立#破#,侦破率100%。成功侦破了“1.26”故意杀人案,“1.7”特大系列投素案、案、“11.24”、“12.5”伤害致人死亡案等一系列恶性刑事案件。二是抓获了一批犯罪嫌疑人,加大了追逃工作力度。2004年1月-2004年11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名,刑事拘留##人,报捕#人,移送起诉#人,劳教##人,取保侯审#人,监视居住##人。一些大案要案逃犯先后被我局抓获。(略)三是适时开展重点整治,解决突出社会治安问题。今年3月至6月根据市委政法委的部署,我局对线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专项整治,重拳打击今年以线发生的堵路、打、砸、抢等犯罪行为。6月份,根据城区街头犯罪、侵财型犯罪高发的态势和我市综合治理工作基础薄弱的情况,我局适时争取市委、政府的支持,在全市开展了一场为期4个月的社会治安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在行动中我局集中优势警力,一举破获235起各类刑事案件,刑拘犯罪嫌疑人112人,逮捕105人,强制戒毒71人,治安拘留69人,取得了预期效果。11月1起,局党委针对年底的治安特点,决定再次在全市开展一场为期2个月的冬季侦破战役。此次战役以“破现行案、打团伙、追逃犯”为重点,已破获现行命案2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0余人,拘留14人,逮捕2人。其中冷江所破获的系列飞车抢夺案已达60余起,自此案破获后,目前城区没有再发生一起飞车抢夺案,群众反响相当好。

(四)铁的措施抓管理。一是加强治安管理。今年1-11月我局共受理治安案件===起,查处-起,治安拘留==6人。同时加大了对雷管炸药、烟花爆竹、剧毒

物品、放射性物品的管理力度,强化对特种行业、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全年对全市使用、储存、运输、销售、生产危爆物品?17家单位及临时性使用单位和个人50余家开展了集中清理整顿,先后开展专项检查19次。查处非法运输爆炸物1起,查处违反爆炸物品治安案件17起,与各使用单位签订治安责任状223份,并坚持每季度对这些单位安全检查一次,共安全检查1000余人次,发现隐患42处,全部进行有效整改。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强“扫黄打非”、扫除黄赌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工作,适时组织开展了集中扫荡行动。共查处赌博案件131起,抓获违法人员==人,销毁牌机==台;查处卖淫嫖娼案件39起,抓获卖淫嫖娼人员112人,净化了社会风气。二是加强交通管理和消防管理。交警部门积极实施畅通工程,集中整治交通违章,从严打击交通肇事犯罪,全面强化道路交通管理。同时,通过深入贯彻公安部61号令,以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为重点,强化消防安全管理,今年以来尚末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三是强化户政管理。加强了对公安网络系统的投入,进一步抓好派出所等级评定工作,强化了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我局目前有一个二级所,三个三级所。同时我局把人口管理作为派出所工作的重点来抓,按照省、市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户口清理核对,加强了人口登记信息采集录入、案事件录入工作采集图像并录入微机,我市16岁以上头像入库率已上升至86%以上,积极为2005年换发第二代身份证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常住人口六项主要信息差错率低于千分之五。四是加强监所安全管理。通过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确保了“三所二室”的安全。至今为止,看守所累计收押==人,戒毒所累计收戒吸毒人员==人,劳教复吸人员158人;拘留所共收押拘留人员810人,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五)铁的质量抓执法。去年我局因为执法质量问题被省厅挂黄牌,通过反思去年执法质量考评中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局大力加强法制工作,把它当作“一把手工程”、“生命工程”来抓,今年初我局不遗余力从全局所有岗位上选调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民警充实到法制办,配齐配强了法制办的领导班子和审核把关的民警力量。同时建立和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实行“捆绑”责任制,扎实开展“一案一评”,双审双把制度,办案单位负责人、分管局领导对案件质量进行双重审核把关。今年通过强化内部规范力度,出台一系列新举措,执法质量明显进步。今年以来受理的各类刑事、治安案件中,无一起冤假错案,无一起因错案而引发的“国家赔偿”案,全市没有因执法过错而引发的集体上访省市案件,无一起刑讯逼供案件,全局的整体执法水平增强。

公安队伍建设工作总结篇三

20xx年,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会关于加强社会稳定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加强维稳工作力度,按照省、州、县综治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打击为主、预防为本、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方针,从工作实际出发,切实履行职能作用,积极调解社会各种矛盾,使我局的维稳工作稳步向前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我局对2011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维稳工作领导。

1、我局成立了以分局局长**为组长,政委**为副组长,分局副局长、各所队负责人为成员的“**分局维护社会稳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有兼职工作人员,进行具体工作,我局落实了维稳工作经费,确保了我局各项维稳工作顺利开展。

2、领导小组提高加强社会稳定维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思想认识,对全局的维稳工作在年初就进行了部署,把维稳工作纳入各项工作的重点之一,进行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一起评比。

3、按照条块结合、层层落实责任的原则,**分局于年初签订了工作责任书,与各所队都签订了《责任书》,签订率达100。

4、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了《维稳工作责任制》,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我局认真落实维稳各项工作,做到年初有安排部署、半年有总结、年终有总结评比和奖惩。

二、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高依法执法水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分局支委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公安民警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公正执法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能力。认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工作,着重提高公安民警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强化执法监督,促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加大民警保障力度,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的支持,从政治上关心,经济上增加投入,不断提高本部门的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全面落实“从优待警”各项政策措施,改善基层一线民警的待遇和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打牢做实基层基础工作。

三、加强打防相结合,施行整体联动防范工作

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铁路治安是**分局工作的重点,分局领导及时调整思路,转变防控观念,牢固树立打防结合、统筹兼顾的防范思想,着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牢固确立打防并重的工作思路,在打击整治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以“以动制动、以快制快”为目标的打防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着力构建打得狠、防得牢、控得住的“大防控”网络。坚持“以站保线、以线保平安、以线保稳定”的方针,与铁路公安机关在境内九个火车站实行路地各派一名驻站民警的“双警制”,经常保持治安大队的民警全部驻点、驻站专职抓防范,结合各次专项斗争和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赌博、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端掉了铁路沿线毒、赌、黄窝子,对废旧金属收购业、旅店、出租房屋、窝棚、娱乐场所加大清理清查力度,对非法的废旧金属收购摊点坚决予以取缔(现我县铁路沿线已无废旧金属收购摊点),建立了铁路周边环境的打、防、管、控、建、改、教的运作机制;

二是改变过去重点设防城区街面的防控观念,将防控触角更多的延伸到街巷、社区、企事业单位内部和农村中去。为切实整治好越西境内的铁路治安,我局制定了“路地配合、划片包段、以站保线、反货盗、压事故、保畅通、促安全”的总体实施方案。狠抓维护辖区社会政治稳定,以“集中重点整治”等专项斗争为主线,加强“严打”力度,破大案,抓逃犯,打团伙,端窝点,整治社会丑恶现象,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作坚决的斗争;

三是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推行捆绑式责任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创建安全文明铁道线活动,巩固整治成果。根据辖区各地的不同情况,与当地党委、政府协同工作,将住在同一地域的村民按十户一个联保小组的方式划分,由村民选出或由当地党委、政府指定在当地有威信、德高望重的人担当小组长,签定《爱路护路责任书》,制定了相应的村规民约并逗硬兑现,对重点人口指定帮教责任人,建立互帮互助和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铁路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和路地公安机关的共同努力,安全文明村社(小区)建设步伐逐步加大,最大限度地动员人民群众参与进来,使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铁路沿线人民群众爱路护路的思想加强了,在铁路两旁放牧、逗留、玩耍的少了、破坏铁路交通设施的没有了。铁路治安治理策略也由单一的打击治标,向结合治理标本兼治方向发展。

四、加强内部保卫,确保公安机关安全

我局为更好维护社会治安,有力的开展治理工作,十分重视分局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专门设立了门卫室和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询问和登记,确保分局机关内部的安全,以便更好地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和工作。今年未发生过机关内部的的盗窃案件。

五、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强化社区戒毒工作

我局始终以“创建平安文明村”、“创建平安铁道线”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协调指导,不断提高基层组织自我管理水平,并通过在部门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以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治化管理和服务社会水平为主要内容,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的依法行政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因为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禁毒法》将戒毒工作分为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戒毒两个方面,所以在开展各项创建活动的同时,我局积极谋划建立社区戒毒工作机制,通过广泛宣传,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实现社区戒毒工作社会化,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推进社区戒毒工作规范化。

公安队伍建设总结 篇2

一、预审工作与队伍现状概览

侦审体制改革始于1997年, 刑侦、预审这两个原本相互独立的部门被整合为一个侦查办案实体, 共同完成从立案到移送起诉的全部侦查工作。

在侦审体制改革后, 侦查办案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几种样态:一是彻底改革, 将侦查和预审的机构、职能、人员合并, 由侦查员完成从立案到起诉的一体化操作, 不设内部审核环节;二是继续保留预审机构及预审办案程序, 侦查部门破案后将案件交预审部门继续办理, 完成审查移送起送, 北京、天津等地公安机关就采用此类做法;三是将预审部门设置在刑警组织中, 负责强制措施的审批及逮捕后的案件处理工作;四是不受预审机构的限制, 直接将预审职能赋予个人, 设置预审员完成上述工作。还有的, 是将强制措施的审批、案件证据的审核等交给法制部门, 由法制部门进行把关。[1]但就目前而言, 绝大多数公安机关实行的是部分改革、分步改革, 预审部门实际上是隐性地存在着。就笔者对乌鲁木齐市 (以下简称乌市) 高新区 (新市区) 、沙区刑警大队调研的情况来看, 乌市侦审合一的改革进行得较为“彻底”:在1997年之后便将预审职能赋予刑侦部门, 原先的预审人员也全部充实到刑侦队伍中。案件从立案到最终的移送起诉完全由侦查员完成, 采取“一杆到底”的模式。这也就意味着, 乌市目前根本不存在形式或实质上的预审部门。①

这种模式在改革初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警力得到了有效的配置与运用, 侦查部门的办案效率得以提升。改革者希望藉此强化侦查人员的证据意识、提高取证的工作质量, 使案件处理在质和量上达到较高水平, 但从长期运行的效果来看却似乎与改革初衷相去甚远。同样以乌市为例, 刑侦部门面对犯罪的高发态势, 特别是暴恐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 大部分精力都集中于查破案件上, 一般会在接手案件后充分利用侦查的“黄金时间”查实案件情况并收集可以用于采取强制措施的相关证据。当这些证据收集并固定下来之后, 刑警们由于受到内在因素, 即自认为事实已清楚, 证据已够用或者外在因素, 如其他破案任务的需要而停止或减少对案件的投入, 转而投入下一项工作任务中。由于缺乏预审专业知识和相应的系统培训, 侦查人员对于如何进行关键的第一次讯问以及如何构建证据体系等都欠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而且大多数办案人员还担负着繁重的维稳任务, 临时抽调、借调的情况时有发生, 届时不得不放下手头的案子从而客观上压缩

了侦查人员的办案时间, 更不要说在提高案件质量上下功夫了。此时, 法制部门可能就成为把控案件质量的最后一环了, 但实践中其往往扮演着“法律咨询”的角色, 大多是对诸如手续审批、案件定性之类问题进行指导, 因此, 想要依靠法制部门来把好证据审查关的愿望也无法实现。如此一来, 公安机关的办案质量不高就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案件的批捕率、起诉率降低, 退回补充侦查比例上升等方面。原因主要是:第一, 案件事实不清, 证据不足;第二, 案件定性、定罪不准确, 包括是否构成犯罪, 构成什么罪, 是否需要起诉等问题;第三, 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 包括案卷材料的整理装订错误、文书不符合法律要求等。而这些问题恰恰都是原预审部门监督把关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 恢复预审工作的呼声越来越高, 并在部分地区产生了反弹性需求。例如, 为了解决各类案件在证据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达到命案起诉率100%的要求, 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成立了八大队———专门负责全市命案和疑难案件的证据审查、案卷整理和移送起诉工作。但这与真正意义上的预审职能还有很大区别, 况且由于人手有限也无法应对全市命案起诉工作的繁重任务, 实质上是承担了指导各分县局工作的职能, 作用十分有限。

二、从“侦审合一”谈预审工作的虚置

“侦审合一”又名“侦审一体化”, 主要是指将原本独立的预审部门并入刑侦部门, 使公安机关的侦查职能与预审职能合并, 整个刑事办案流程由刑侦部门负责到底, 架构立案、侦查、移送起诉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一) “侦审合一”的理想目标

“侦审合一”改革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效率”和“素质”两个层面上。改革者希冀通过改革实现提高侦查效率和提升侦查人员素质的双赢。一方面通过推行侦审一体化机制, 将侦查、预审有机地结合起来, 简化侦查程序, 提高侦查效率;另一方面将预审工作寓于侦查过程当中, 激励侦查人员增强自身素质, 提高办案水平, 一专多能。[2]

(二) “侦审合一”的实际效果

目前侦审合一改革已进行了将近二十年, 其机制功能和客观效应大体都已显现出来。就现状而言, 侦审合一改革并没有完全实现改革之初的目标预定, 实际效果与预想的积极程度也相去甚远。[3]

首先, 在效率层面, 侦审合一的主要目标虽定位于提升侦查效率, 但由于改革仅仅立足于公安机关, 主要利益倾向于便利自身工作, 导致改革视野过于狭窄。具体而言, “侦审合一”改革并未融入我国刑事诉讼整体改革的格局中, 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反而加剧了侦查和起诉的脱节。这样的改革效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侦查效率, 但是这种侦查效率的提升是以减损诉讼效率, 进而降低整个诉讼效益为代价的。[4]

其次, 在素质层面, “侦审合一”目标在于增强侦查人员素质, 提高办案水平。但在具体实践中, 原先由预审部门承担的工作转而成为侦查人员侦查活动中的新环节, 这本身就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但实际办案过程中, 还有许多现实的因素, 如犯罪形势、犯罪数量、办案期限等都极易导致公安刑侦部门习惯性地偏向侦查破案这一原有职能, 从而不同程度忽视预审工作。因此撤销预审部门, 将预审权分配给具体办案人员, 必然使预审工作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个人业务水平、认识能力的影响, 难免会出现诸如案件证据收集不全、法律适用不准等问题, 从而也增加了案卷退卷、无法顺利诉出的风险。

最后, 无法实现有效的内外监督。侦查机关动用国家公权力对犯罪嫌疑人启动诉讼程序, 可能会对其人身权利造成侵害从而使得法律必须为侦查工作的“准确性”设定较高的标准, 并决定了这一行为本身需要接受内外监督。但“侦审合一”后, 预审这个具有质量把关、内部监督色彩的环节消失了, 案件侦查的天平偏向了“效率”一端, 案件质量下滑严重。另外, 尽管我国宪法规定, 检察机关属于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依法对公安机关的侦查行为实行监督, 但实际上检察机关在此阶段的监督职能趋于弱化, 其批捕级监督属于静态监督, 主要通过书面阅卷的方式完成, 不利于及时纠错改错。

(三) “侦审合一”造成了预审工作的虚置

预审工作, 保证了侦查环节与起诉环节较好对接, 有利于诉讼程序的顺利推进。同时, 这项工作的实质是在侦查阶段和侦查机关内部设置“过滤器”, 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了审查证据、发现错案、提升质量、整体把关的突出作用。“侦审合一”之后, 预审工作在形式上甚至实质上取消, 自然这“过滤器”的作用便减弱甚至消失, 导致内部监督无从开展, 难免使得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饱受“自侦自审”的诟病, 成为人权保障和法律公平正义道路上的障碍。

三、从预审功能谈预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预审工作事关案件质量和办案效果。预审功能的发挥,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审队伍的素质, 也就是说, 预审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是预审工作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一) 建设预审专业队伍有利于提高办案质量

建设预审专业队伍, 严把证据关, 防止出现错案、冤案是提高案件质量的题中之意。体现在证据把关上, 预审人员对案件证据在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方面进行严格审查;体现在积极为诉讼做准备上, 预审人员严格按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的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以及法律手续完备、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要求审查证据材料, 积极为公诉做准备。

(二) 建设预审专业队伍有利于加强内部监督

预审工作可以发挥内部监督的效能, 实现侦查监督权力的合理配置与优化。预审人员对“侦查版本”的事实②在内容、形式上进行核实, 并对支撑该事实的证据材料是否达到确实充分的标准进行审核;至于对法律适用的监督, 内容清单还包括:认定的犯罪性质、确定的罪名是否准确, 相应的法律手续是否完备, 才去的强制措施是否恰当等。这些工作, 最大程度上避免侦查机关自侦自审的嫌疑, 从制度构建上弥合侦查程序与庭审程序之间的距离。[5]

四、多措并举加强预审队伍建设

加强预审队伍建设, 要以提高执法办案质量为重点, 以创新完善预审办案工作运行机制为抓手, 多措并举, 着力恢复我市预审工作在侦查工作中的地位, 开创预审工作的新局面。

(一) 更新侦查办案理念, 重视人才建设

长期以来, 侦查实践部门中存在着重破案轻办案的思想倾向, 从基层侦查员上到指挥人员, 破案成为他们头脑中最根深蒂固的任务。至于案件能否顺利起诉以及后续的诉讼程序进行的如何, 他们都不甚关心, 形成轰轰烈烈侦查, 冷冷清清办案的强烈反差。因此, 牢固树立破案和办案并重的理念, 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在现有体制下, 刑侦部门的领导对于二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很大程度上对当地刑侦部门的办案质量有重要影响。

预审工作的任务最终要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 这些预审人员的素质不应只局限于预审模块上, 还应更加全面:延展到涉及刑事诉讼程序的各个方面, 当具综合性。否则知识结构中的任何一模块出现短板都会影响到预审工作的整体大局。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才的质量是提升侦查力、实现侦查法治的关键所在, 那么重视人才培养和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就不言自明了。

(二) 完善办案考核体系, 促进队伍发展

发现、揭露、证实和惩处犯罪这些程序环环相扣, 共同形成刑事执法体系。从刑事诉讼整体程序来看, 侦查终结是个承上启下的环节, 一方面表明侦查程序暂时告一段落, 另一方面则意味着起诉阶段的开始。侦查阶段的“成果”是揭露、证实、打击犯罪的根据, 尽管这些成果还都是“初级产品”, 但破案本身却往往被侦查人员奉为刑侦工作的最终目标, 成为评判侦查工作的重要甚至关键性指标。这种现象必然导致侦查人员“唯破案论”, 只有以法治侦查为目标, 积极探索侦查办案工作的科学考核方式, 将预审工作纳入考核体系, 充分考虑过程性评价, 注重办案质量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才能从本质上调整考核评价体系, 从而引导基层侦查机构和人员将办案与破案并重, 进一步提高刑事执法水平。

同时, 通过制定预审考核办法、强化公诉绝对数的地位、突出错案追究等措施, 也可以实现对预审人员的监督和激励作用, 从而促进队伍发展。

(三) 强化预审人员培训, 提升业务水平

面对案件数量多、办案任务重的情况, 一支专业预审队伍必不可少。因此, 不仅要不断充实专业人员, 加强人才培养, 使他们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化证据意识, 还要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 避免预审专业人才的断层。

当然, 加强与检察机关的联系也是提升业务水平的一条路径。例如, 检察机关在长期的工作当中, 对于侦查人员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诸如证据收集、体系建构方面的问题非常了解, 可以就此进行有针对性地探讨和交流;对于一些典型案件可以在侦查过程中进行指导或者进行类案剖析, 明确证据参考标准;同时, 形成侦查人员定期旁听庭审的机制, 具象、鲜活的庭审现场以及控辩双方就事实或证据开展的激烈辩论, 有时候比空洞的说教更具有冲击力, 会迫使侦查员对于侦查办案工作展开更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渤.预审制度与侦审一体化[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1 (2) :18-21.

[2]马文元.刑事侦查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政法学刊, 1999 (1) :29-33.

[3]李欣.从侦审改革困境看侦查监督权力的配置与优化[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1 (6) :20-25.

[4]任克勤.从侦审一体化困境看我国侦诉关系的重塑[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 :5-10.

论加强公安基层建设 篇3

一、就边防派出所而言。要把边防派出所建设成为一支能军能警,威武文明之师,必须突出抓好“五化”建设

1.队伍建设正规化

边防部门既要履行部队的职能又要履行警察职能,这种双重职能,基层所更为突出。因此,边防部队首先要按照军队的要求搞好正规化建设,从警营设施到军容风纪、一日生活制度都要进行正规严格的管理、教育和训练,保持部队那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事化生活作风,做到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

2.业务建设警察化

这是边防部队不同于正规部队的又一特点。边防派出所既要守卫边防边境,又要负责打击辖区内的违法犯罪,是穿着军装的警察。

3.军民关系民本化

以民为本,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边防派出所的双重职能,决定了边防部队的官兵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必须以民为本。

4.执勤合法化

边防部门的执勤,不只是履行一般意义上的边防巡逻守卫,而且还要履行治安管理,依法打击边、海防和辖区各种违法犯罪的艰巨任务,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边防部队养兵千日,用兵千日。

5.治安防范网络化

要紧紧地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以及辖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和措施,在辖区构建打防管建防控网络,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治安热点、难点问题,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有什么问题解决问题,不图形式、不走过场。

二、提高基层队伍整体素质是关系到基层基础工作乃至公安派出所工作改革成败的关键

这些年来,为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公安部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调研情况看,派出所工作重心的调整,与其说是工作调整,不如说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因为,无论是调整还是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关键是建设一支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群众满意、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1.必须将派出所领导班子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坚持选拔党性强、业务精、作风硬、会管理的年轻同志到派出所任职。派出所所长要会动脑筋,会想问题,会想办法,要是个“明白人”。派出所所长官不大,但责任重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所长,派出所工作就不可能搞好。要采用专门机构评估、群众评议、领导集体把关等多种形式,定期对派出所领导干部进行考察。

2.切实抓好派出所党组织建设

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基层所队,切实抓好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在队伍管理中,要从根本上改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

在录用、任职工作中要严把入口,畅通出口,管住楼梯。通过公开、公正的考试考核,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使不合格的人进不了公安机关,不称职的人无法留在公安机关。

4.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基层公安队伍执法水平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执法机关,忠实地执行法律,是公安机关的本职工作、核心工作。

三、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必须强化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密切警民关系,把公安工作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它要求我们的工作必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建国以来的公安工作实践证明,我们坚持了群众路线,警民关系就密切,社会治安的群众基础就比较扎实。反之,社会治安的群众基础就会削弱。尤其是当前形势下,整个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人、财、物流动日益加快,如果我们的公安工作脱离群众,丧失群众基础,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要教育基层领导学会借助传媒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扩大公安宣传阵地,强化公安宣传的开放度及透明度

要宣传公安工作职能,体现公安机关的实绩,在严格遵守内部宣传纪律的前提下,揭开公安工作的神秘色彩,让群众了解公安。

2.明确执法范围,减少、杜绝行政干预

执法范围不仅要在立法上进行明确,在思想上更要明确。属于我们管的就要严格执法,不属于我们管的就不要超越职权范围。

3.深入群众,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要密切警民关系就必须提高民警在社区警务活动中的出现率、知晓率、办事率,因此要继续深入开展“四百活动”,在警务工作中实行办事回执制、回访制、回结制。民警只有真正沉到社区中,与社区居民结成伙伴合作关系,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才能赢得信赖与支持。

4.加强派出所“窗口”规范化建设

公安局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篇4

X年,X市公安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全市“五大会战”、“四个X”建设,主动服务新区重大国家战略项目推进,强化组织保障,以管理精细化、执法智能化、决策法治化、队伍专业化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法治公安建设提档升级。

年初,下发《X全市公安法制工作要点》,明确本法治公安建设重点工作计划,并将相关工作要求纳入督导考核项目,每月上墙公示工作进展及评定情况。X月份召开全市公安法制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市局党委书记、局长魏明详细部署本法治公安建设任务。

年内,局党委班子先后X次召开专题班子会议,分别研究部署三轮车专项整治、案件管理中心工作标准、基层所队执法办案质量管理、民警依法履职免责等依法行政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一、以管理精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执法机制改革。

一是完善配套制度。研究出台《基层所队执法办案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和《案件管理中心(室)工作标准(试行)》,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工作要求。自X月起,从案管机构成立、人员配备到位、巡查工作开展、结果有效应用等方面督导各地推进工作,切实扭转案管室“有名无实”的局面。

二是加快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关于加强县级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的意见》,明确X年上半年完成硬件建设、X年底实现全面运行的工作目标。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

在全市范围构建所队全天候自查、县级常态化核查、市级不定期巡查的三级执法管理网络,对执法考评重点内容开展常态化检查,每两月一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汇总进行通报、督促整改。年内,以实地核查行政案件质量和执法管理工作成效为重点,集中组织两次行政执法检查。

四是健全轻案快办工作机制。

制定《行政案件快速办理实施细则(试行)》,全面推行行政案件快速办理,并在部分有条件的派出所建成行政快办区。全年全市公安机关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X小时办结率达X.X%。

二、以执法智能化建设为抓手,有效提升执法信息化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海岛实际,研究制定《全市公安智能法制建设三年初步规划》,针对性组织开展项目建设。一是深化移动执法平台运用。结合旅游警务,在普陀山等地广泛应用集“法律法规搜索”、“现场执法”、“现场笔录制作”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执法平台和智能辅助系统,现场开具法律文书、制作笔录。

二是试点建设远程办案、语音转写系统。

在定海试点建设集远程询问、辨认等功能于一体的可视化远程办案系统,并配套制定《X市公安机关远程取证工作规定(试行)》,在普陀试点应用语音转写系统,以提升办案效率和取证实效。

三是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

年内开通“互联网+监管”平台帐号X个,其中“双随机”执法人员帐号X个。全年全市公安机关共开展X次执法检查,检查X家(次)单位,其中双随机检查X家(次)。X月X日,局领导带队到相关单位开展了“市级行政机关一把手”掌上执法。

三、以法制部门依法履职为抓手,有效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

一是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持续推行法制部门负责人列席局党委会制度,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做到应评尽评,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相关工作平稳推进。

二是加强本机关合同管理。

落实经济合同集中管理制,合同订立前除业务部门自审外,需经法制部门进行合同合法性审核。所有合同由警务保障部门集中保管,并按规定落实重大合同备案。

三是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

继续聘请市内知名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加强内部公职律师管理,以团队形式为全市公安民警提供行政诉讼代理、疑难案件研究会商、民事行政合同审核、法律咨询等各项法律服务,并积极参与局领导接访等工作。

四是贯彻“谁普法谁执法”普法责任制。

在“X.X”、“X.X”、“X.X”、“X.X”等主题宣传日,以发放资料、现场答疑、文艺宣传等形式,开展专项普法活动。组建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业宣讲团队,充分借助电台、报刊等传统媒体,有效运用X公安新媒体矩阵(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定期发布典型警示案例及近期防诈重点预警,积极开展以案释法活动。

四、以队伍专业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执法主体履职能力。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年内,局党委先后多次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班子会议或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省、市党代会、人代会、政法、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公安工作涉及的法律政策规定。

二是狠抓全警执法素质培养。

组织开展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年内共X名民警参加考试。对民警开展常态化法律素质测试,落实所队定期学法培训制度。认真落实民警初任培训、实战轮训等制度,将法律业务知识作为培训重点内容。

三是精心培养专业骨干。

以基层办案骨干民警为对象,举办一期法律政策运用能力培训班。继续鼓励民警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组织为期各两周的客观题考前集训和主观题脱产复习,全市共X名民警新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创历年新高)。

公安队伍建设总结 篇5

一、抓住一个关键,内部强力推进,外部积极争取,形成党委政府统抓总揽、有关部门配套联动、公安机关全力推进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为确保“三基”建设步步深入、快速发展,___全力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扎实搞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建立健全党政挂帅、真抓实干的责任机制,政策倾斜、加大投入的保障机制,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奖优罚劣、强制推进的制约机制,使“三基”建设由公安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由公安机关的意愿,变成党委、政府的决策,变成公安机关与有关部门的共同意志。在内部,迅速启动“三基”建设“十百千万”工程。“十”就是将推动警力下沉、创新警务机制等10项工作列为2006年十大重点突破事项;“百”就是对各级、各单位需要在3年内重点加强的基层基础工作,逐条梳理、归纳,确定100个重点建设项目;“千”就是___市公安局对重点突破事项和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千分制考核,凡未按时完成任务的限期“补课”,“补课”不达标的责令引咎辞职;“万”就是从今年到2008年,市局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在“三基”建设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在外部,市委、市政府、市综治委先后召开5次会议,研究、推进公安“三基”建设。在全市进一步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要求,要把公安“三基”建设作为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工程、保持长治久安的基石工程、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构建和谐社会的奠基工程,摆到重要议程,切实抓紧抓好。市委、市政府将“三基”建设列为“为民服务实事”、“重点督办事项”,作为综合工作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几大班子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所有市委常委多次视察、指导“三基”建设;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每季度牵头组织一次“三基”建设专项督查;市人大、政协领导围绕“三基”建设,组织4次专题调研活动,积极建言献策,督导工作落实;___市公安机关“三基”建设实施意见、派出所和警务室基础设施建设意见等7份“三基”建设骨干性文件全部以市委、市政府或市综治委名义下发,为“三基”建设深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创造良好条件。

二、抓好一个载体,大力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积极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的主动先发型警务机制

今年以来,___市公安局遵照周部长、曲厅长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实施社区、农村警务战略作为公安工作服从服务于城市社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推进“三基”建设、深化公安工作改革的重要载体,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主要是因地制宜地建设居家式、搭档式、团组式、包片式警务室。实施过程中,突出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强势启动。市局先后召开研讨会、党委会、动员会、调度会、现场会等9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对内,将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贯穿始终;对外,全力争取各级领导、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

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努力营造上下齐心协力、内外共同促进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二是,强制规范。___市公安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意见》、《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工作规范》、《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工作考核标准及办法》、《关于规范警务室标志标识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指导思想、建设模式、职责任务、工作标

准。特别是牢牢把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覆盖、无缝衔接和认识先行、形成合力、保障可靠、着眼长远两大建设原则,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科学规划、建设四种模式的警务室,较好地解决警力、经费这两大制约因素。三是,强力推进。在内部,出台三条硬措施:

1、将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作为正规化建设综合考评的首要内容,凡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对责任单位及其主要领导评先选优实行一票否决;

2、实行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包片制度,与所包单位进行捆绑连带考核,同奖同罚,重奖重罚;

3、通过发放通讯、交通、生活、水电气暖补贴以及民警原有住房出租等措施,确保居家式警务室民警每人每年至少增加2万元的收入,其他警务室民警每人每年至少增加1万元的收入。在外部,提请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公安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队伍建设的意见》,将警务室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落实建设用地,社区和农村警务经费由当地政府统筹解决,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警务室民警适当解决科级非领导职务。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纷纷出台《实施意见》,将警务室建设纳入城建改造总体规划,办公用房、外观标识、办公设施、房租、交通通讯、水电气暖等基本设施配备和日常经费保障全部落实给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解决,都隆重召开几大班子一把手、各镇街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由于全市上下认识高度统一、步调高度一致,在3个月的时间内,全市共建起四种模式的警务室756处,占规划总数的84.2%,其中居家式59处、搭档式165处、团组式65处、包片式428处,配备警务室民警1310名;初步匡算,目前我市已在警务室建设方面投入近1亿元,95%以上的投入由党委政府、物业公司、部门单位、繁华部位商家承担;我们确定再协调有关方面投入3000万元,确保年底前规划的898处警务室全部建设完毕。我市探索新型社区和农村警务机制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较好地把握警务前移这个方向,解决警力下沉这个关键,落实执法为民这个根本,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社会各界普遍赞誉,广大群众热烈欢迎。一是,提升了防控效能。推行四种警务模式后,大量民警沉到基层、扎根社区、深入村庄、走上路面,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以区块平安带动了整体平安。今年8至10月份,全市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其中推行时间较早的龙口、芝罘等地的可防性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1到46个百分点。二是,密切了警民关系。遍布全市城乡的警务室真正成为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级平台,拉近了警民距离,增进了警民感情,融洽了警民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紧紧抓住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这一社区和农村警务改革的精髓,使控制犯罪的主体由公安机关转为整个社会,使控制犯罪的手段由注重打击转为综合治理,将有限的警力和无穷的民力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强大合力。三是,提升了队伍素质。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绩效考核机制、警务监督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切实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警务室民警的责任感、危机感明显增强,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迅速实现角色定位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由打击型向防范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四是,促进了警务变革。社区和农村警务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警务组织形式,整个公安警务工作机制必须以社区和农村警务为根基和载体进行变革。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围绕警力配置最优、资源消耗最低、警务效益最大的目标,以信息化为主导、以高效化为目标、以规范化为基础、以科技化为支撑,积极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的主动先发型警务工作机制,特别是在做精机关、做实基层,重兵防范、精兵破案,做强警务室、做精专业队方面狠下功夫。8月24日,***部长在___视察时,对我们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周部长指出,这一做法是警务工作机制的根本性改革,完全符合公安部关于加强“三基”工作的思路和部署,使公安工作的根基打得更牢,对社会治安的控制驾驭能力更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要好好总结经验,不断加强社区警务和治安防控工作,将新型社区警务工作抓得更牢、做得更好,推进平安建设和公安“三基”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突出一个重点,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高动态环境下的社会治安驾驭能力

将“三基”建设的落脚点定位在大抓治安防控上,围绕巩固、规范、深化、拓展、创新十字方针,不断健全完善防管控一体、人技物配套、点线面结合、军警民联防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突出抓了“五化”建设:一是,防控投入多元化。按照政府拨款构建防控主体框架、企业出资构建厂企防控网络、社会筹资构建基层防控平台的总体原则,在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方面狠下功夫,做到投入共担、资源共享、平安共保。今年以来,仅各级财政在治安防控方面就投入2.1亿元。二是,防控队伍专业化。在按照城区不低于人口万分之

十、农村不低于人口万分之三的比例,组建起6200人的社区保安队伍,坚持不懈地抓好治保会、巡逻队、治安信息员、治安自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出台《规范和发展全市保安服务业的意见》,对全市自建自管、分散独立、各自为战的3万名物业保安、企业保安、行业保安全部进行整编,变多头管理为保安公司统一管理,实行考录、训练、服装、证件、管理“五统一”,建立起集押运、守护、巡逻于一体的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保安服务工作新格局。三是,防控机制现代化。与市综治、规划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安全技术防范镇村建设的实施意见》、《___市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城区社会面治安监控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的意见》以及《___市公安局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实施方案》、《___市公安局治安交通监控系统管理规定》等11份文件,大力推进交通治安监控、重点部位监控、有线无线联网报警、旅馆业治安信息管理、卫星定位、海上技防六大技防系统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技防镇(街道办事处)102个,技防村930个,分别占总数的73.9%和15%;建成智能化居民小区92个;安装监控探头39520个、防盗报警装置69900套,车载G系统13000套;全市3170处重点要害部位全部安装电视监控装置,大型广场、商业街、车站、码头等治安复杂场所技防监控覆盖率达到82%;建立起市局、县局、派出所、警务室(监控点)四级联网的治安交通监控系统,系统建成以来,破获刑事案件623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97起,查处治安案件1130起、交通违法行为11万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48名。四是,防控布局系统化。本着“政府领导、公安牵头、单位负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将全市内部单位划分为金融、教育、电业、卫生等16大系统、行业,与系统、行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制定规范、严格的系统、行业治安防控工作实施意见、考核标准,提请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内部单位治安防控暨平安行业建设会议动员部署、扎实推进,形成抓系统、系统抓的工作格局,构建起比较严密的系统、行业治安防控体系。五是,防控举措前置化。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暂住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综治、公安、房管等19个部门配套联动,市、县、镇(街)、社区(村庄)逐级建立暂住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办公室、管理服务中心、管理服务站。1至10月份,通过暂住流动人口管理,查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85名,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发生。今年以来,全市94%以上的村居和96%以上的单位无重大刑事案件。

四、明确一个方向,大力推进正规化建设,为公安工作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组织机构警队化、教育训练职业化、内务管理标准化、执法执勤程序化、监督制约阳光化、警务保障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正规化建设。着力在五个环节下功夫:一是,全面。本着机关带动基层、基层促进机关、条块有机衔接、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到基层机关同步推进、条条块块整体联动。目前,龙口、莱州、开发、莱山等8个县级公安局,全市2/3的派出所、交警大队、交警中队、刑警大队、刑警责任区中队、看守所、治安拘留所,所有车管所、警务工作站已基本实现正规化;明年上半年,力争全市公安机关基本实现正规化。二是,规范。围绕警务工作标准化、执法执勤程序化的目标,制定《___市公安机关警务质量管理体系》、《___市公安机关警务流程控制体系》、《___市公安机关警务标准作业程序》,对各个单位、岗位、环节的工作由谁做、做什么、怎样做、什么时间做到什么程度等等,全部作出明确规定,做到岗位明确、目标量化、职责具体、衔接紧密、运转高效、过程透明,责、绩、效、时全部记录在案,“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三是,扎实。以提高全警基本素质和岗位职责能力为目标,以思想练兵、法律练兵、群众工作练兵、基本体能练兵、基本技能战术练兵为重点,将集中训练、岗位训练、个人自学自练、机动灵活训练有机结合,从市局机关到基层所队,从业务警种到综合部门,从领导干部到普通民警,全面、广泛、深入开展大练兵活动,做到专业训练岗位化、基础训练普及化、体能训练经常化、教育培训制度化,努力形成人人爱岗敬业、人人勤学苦练、人人适应岗位、人人胜任职责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广大民警的政治、业务、体能、心理素质。四是,精细。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稍息、立正、敬礼、标志标识、物品摆放、桌牌胸卡、穿衣戴帽、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一个个基本动作、一件件具体小事、一项项细微工作做起、抓起,重视小事、关注细节,努力把大事做细、把细节做精。特别是在基层所队全面实行军事化、标准化管理,整治服务态度“冷硬横”、纪律作风“稀拉松”、内务管理“脏乱差”等顽症;在窗口单位全面开展“优质服务、优良警风、优美环境”达标活动,树立整齐划

公安队伍建设总结 篇6

一、回顾过去,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助推器

近三年来,我局思想政治建

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五项建设”为主线,积极倡导局党委提出的“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这一理念,切实加强全局思想政治建设,为确保各项公安保卫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与此同时,思南县公安局以创新的工作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内涵,尤其是近几年出台的一些重要举措和取得的一些具体实效,成为公安工作的亮点。

(一)切实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深化内部安全意识。2006年底思南县公安局在上海闸北袭警事件发生之前的一年便率先出台了“两个规定、一个制度”和《思南县公安局内部安全管理规定》,做到了“三个超前”即“超前意识、超前部署、超前落实”,切实有效地降低和杜绝了各类内部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全力落实从优待警方针。三年来,我局共划拨8万余元经费为民警购买人身保险,划拨10万余元经费为民警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争取并落实了民警职工每人每月300元的值勤岗位津贴,提拨使用了28名副科级干部,向其他部门输送了3名优秀的领导干部,明确了40名一线年满15年民警的副科级政治待遇。目前,全局副科级以上民警达172人,占全局民警总数的62%,其比例名列全区前茅。08年开通了《政委信箱》,进一步缩短和拉近了局党委与全体民警沟通的距离,09年出台了《思南县公安局民警子女上大学奖励制度》,颁发民警子女上大学奖励金2.3万元。与此同时,思南县公安局还将尊重老干、关心老干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抓实,每年都要划拨1万元左右的工作经费用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工作,每逢重大节日党委领导都要亲自登门拜访慰问,切实把“从优待警”方针落实到包括老干工作的具体行动上。

(三)“三基”工程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县直接投入“三基”工程资金2087.14万元,超过了过去30年财政投入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总和。三年来,共修建了19个崭新的派出所,彻底解决了派出所无房办公和民警居无定所的尴尬处境,极大地安抚和稳定了基层民警队伍。2007年划拨50万元为思唐所、刑侦等部门购置警务用车10台;08年划拨180余万元为18个派出所添置警务用车18台,其中猎豹车12台、桑塔纳轿车6台。车辆从2006年的12台增加到68台,消除了无车派出所;2007年划拨40万余元为27个乡镇派出所、刑侦、治安等部门添置惠普牌台式电脑89台;08年划拨11万元添置惠普牌台式电脑27台。计算机从2006年初的50台增加到203台,百名民警拥有计算机73.6台。全局基层派出所规范化建设各个渠道投入经费总额达181.11万元,其中公安局投入资金53.3万元,各乡镇党委政府投入37.03万元,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援助49.3万元,各乡镇派出所自筹资金41.48万元。……。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县从“三基”工程建设后进县一跃称为是全省先进县,2008年12月,我局被省公安厅表彰为全省“三基”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史大高同志在全省“三基”工程建设表彰会上作为优秀公安局长作了典型发言,安仕优、蒙光强被表彰为全省“三基”工程建设先进个人。同时,我局在深化苦练基本功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开展了“轮值轮训、战训合一”练兵活动,投入10余万元对“轮训轮值”办公场所、民警学员宿舍进行装修改造,轮训轮值人员按每天每18元生活费予以补助,保障了“轮值轮训”活动的正常开展,我局“轮值轮训、战训合一”始终贴近实战,既解决了城区警力不足的问题,又使民警应知应会能力特别是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08年执法质量考评经地局考评为优秀,排名全区公安机关前列。

(四)公安业务工作成效显著。近三年来,我局党委认真贯彻落实“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这一重要论断,一方面紧密围绕稳定这个大局,在移民搬迁的维稳工作中,全体民警勇于奉献、顾全大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以出色的处置能力确保全县整个移民搬迁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和流血冲突;另一方面狠抓公安业务工作,在预防和打击各类形形色色的犯罪活动中,惩处并抓捕了一大批违法犯罪分子,打出了声势,树立了警威,城区的“两抢一盗”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提高,尤其是影响特别恶劣的“3.08”公厕凶杀案、“4.15”特大绑架案的及时告破得到了县委、政府的表扬和重奖,再一次证明了思南公安是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是一支招之即来、来

之即战、战之即胜的队伍,思南公安的神勇在山城悄然传颂。

二、深化责任,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回首过去的三年,面对思想政治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局党委及全体民警倍感欣慰和自豪,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然而,一起“9.27”看守所押人员自缢死亡事故的(来源:好范文 http:///)

发生无疑一锤响亮的警钟敲醒了个别警种、部门和少数民警松弛的思想和麻痹的意识,除了制度缺失之外,同时也充分暴露了我局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因此,我局党委高度重视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克服“9.27”事故造成的负面影网响,全局上下变压力为动力,变坏事为契机,以事故为教训,以整改为切入点,认真剖析,深刻反思,立行立改,从“四个坚持”上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

(一)坚持政治学习不放松。长期以来,各警种、各部门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传达学习,没有详细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没有切实可行的学习载体,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忽略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全警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局党委要求各部门要以支部为阵地,以“周一讲评”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政治建警”方针,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学习制度,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力推动全局民警思想政治学习上台阶。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夯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切实把警令警规入脑入心,把规章制度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只要绷紧思想这根弦,就能遏制和杜绝违纪违令事件的发生。

(二)坚持一岗双责不放松。各党委成员、各部门主要领导既是工作的表率,也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先锋和模范,同时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党委成员要对分管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责,政治教导员更要摆正位置,常思“责任”二字,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敏锐的政治头脑,要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置入和渗透到公安业务工作的各个领域之中,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开拓的思维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真正做到思想政治建设与公安业务工作两轮同驱,齐头并进。

(三)坚持严密治警不放松。“好的队伍是管出来的”,全力贯彻并竭尽全力落实好“从优待警”的方针是局党委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从优待警”的同时必须“从严治警”,“从严治警”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必要手段,其目的是推进爱警护警目标的最终实现。全体民警务必牢记并严格遵守公安部 “五条禁令”、“五项禁止”和公安厅“十条警规”,对违令者决不姑息迁就。

(四)坚持细节管理不放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国庆60周年大庆的敏感时期,我县“9.27”事故发生的背后就是因为一些极不起眼的管理细节出了漏洞。纵观事故本身,客观上是管理上的缺失,主观上却是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和作风不实所致。如果监管部门思想再绷紧一些,工作再细致一点,就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人才队伍建设 篇7

1 深刻认识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重大意义

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就是公安消防部队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推动下,着眼于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执行消防监督执法、灭火救援为中心的多样化任务需要,逐步实现消防管理、指挥作战、执勤训练、人才建设、装备保障、教育培训、消防科技、队伍管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发展过程,逐步实现部队建设正规化、监督执法规范化、执勤训练科学化。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保障。

1.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是公安消防部队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和转型。其中,人才队伍对于实现部队整体转型具有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是推动公安消防部队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2008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颁布实施,决定了公安消防部队所承担的任务已由过去较为单一的灭火拓展为安全保卫、抢险救灾、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等。随着职责使命的不断拓展,部队执行的任务越来越重,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要圆满完成多样化任务,就必须有多方面、多专业、多技能的人才。同时,新形势下的执勤和执法工作方式也必然要由以往的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效能型转变,这就决定了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作为引领。由此可见,加快建设现代化消防铁军,要以加快人才生成、提升人才队伍层次为先导,以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公安消防部队在其他领域转型。

1.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创新消防管理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消防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人民群众也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更高的期盼。惟有加强和创新消防管理,始终把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然而,加强和创新消防管理,切实履行好各项艰巨繁重的消防保卫、监督执法任务,使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政治建警、科技强警、文化育警”,努力提高广大官兵的政治素养、文化水平、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1.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有力支撑

战斗力是部队的生命。当前,严峻的火灾防控形式、繁重的灭火救援任务对公安消防部队的战斗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决胜于未战,决胜于人才。”人才是关系到能否实现战斗力提升的决定因素,人才队伍的结构和布局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各种要素能否有效融合促进战斗力的生成。目前,在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进程中,如何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充分运用好消防领域出现的各种新技术、新器材、新装备,实现人与装备的完美结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消防管理水平和灭火救援实战能力,成为了事关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成败的重要环节。而要运用这些新兴技术和装备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推动部队战斗力的整体提升,就必然离不开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创新的高素质新型人才。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

公安消防部队要站在消防事业和部队建设长远发展的高度,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基础性工作抓好抓实,坚持与时俱进,以转变观念为先导,结合人才政策创新和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使公安消防部队人才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事例。

2.1 坚持“以人为本”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从做好新形势下的部队管理、防火监督、灭火救援等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合理的选人机制、科学的用人机制、完备的育人机制和有保障的留人机制等,努力形成以高素质官兵为基础、骨干能手为中坚、行家专家为龙头的专业人才队伍新格局。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突出“核心在人、根本在人、关键在人”的思想,从消防工作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紧紧围绕“增强人才总量、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个中心任务,根据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所需人才的特点,不断加大培育和吸收力度,努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人才队伍。

2.2 坚持“以用为本”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

人才发展要以用为本,在实践中人人可以成才。当前,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成为消防部队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头等大事,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懂业务、能创新、肯钻研的人才。因此,要积极创新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和体制机制,坚持在工作中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在使用中锻炼人才、培养人才。敢于把发掘出的“好苗子”安排到消防监督执法、灭火救援、消防科技创新等关键岗位上,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聪明才智,学习前辈们的好作风、好做法、好经验,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前沿理论,同时让他们的创新思想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创新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从而真正实现以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建设为契机壮大人才队伍,更好地为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提供人才保障。

2.3 坚持“统筹发展”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需要

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期,人才队伍建设也要从长远出发,突出人才队伍建设的连续性,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使公安消防部队的人才资源库不断得到扩充。要注重超前预测、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充分利用军地科技、教育优质资源,做到揽才、聚才、育才、用才各环节有机衔接,注重以使命牵引人才队伍建设,把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有效履行职责使命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贴消防工作的实际,科学确立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全面提高各类型、各层次、各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逐步形成后备人才资源充足、现有人才结构梯次合理的局面,实现单一型人才队伍向复合型人才队伍、数量扩展型人才队伍向质量提升型人才队伍的深层次转变和发展,促进人才队伍合理布局、整体优化。

3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开创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号角已经吹响,人才队伍建设任务迫在眉睫。必须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密结合公安消防部队实际,找准制约人才建设的瓶颈所在,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破解“老问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解决“新问题”,打开人才建设的新局面。

3.1 构建布局合理专业齐全的教育体系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基础

目前,世界一些主要工业发达和技术先进的国家都建立了一整套健全的消防教育体系,如俄罗斯的消防教育体系布局就比较合理,专业也相对齐全,他们把消防专业的人才教育培训分三个层次进行:莫斯科消防学院主要是培养高级消防管理干部;列宁格勒消防工程学院主要是培养高级消防技术人员;其他的消防技术学校主要是培养中、初级消防干部。反观我国目前的消防专业教育体系,虽然公安消防部队已经拥有了一定程度上培养专业人才的资源优势,但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尚未建立,主要体现在开设消防专业的高等院校较少,教育的系统性、层次性还有待完善。目前消防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基层一线防火监督、灭火救援等基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对于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略显捉襟见肘。由此可见,整合部队内外的教育资源,构建布局合理、专业齐全的教育体系对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十二五”期间是消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抓住机遇,牢固树立“科技强警,人才兴消”的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全面构建布局合理、专业齐全的教育体系,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基础。从而实现依托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建立起一支拥有“专家型研究人员、骨干型创新人才、应用型业务能手”的人才队伍,推动消防事业和部队建设在“十二五”发展期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在构建布局合理、专业齐全的教育体系方面,浙江省消防总队立足实际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2005年,浙江省消防总队党委按照部消防局党委关于“161”、“三基”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合资源,科学规划,作出了在全省消防部队全面实施“十百千”人才建设工程的战略部署,制订下发了《浙江省消防部队“十百千”人才工程建设实施办法》,明确提出了“通过三年努力,在全省消防部队建立一支拥有‘十名消防专家、百名业务骨干、千名岗位能手’的人才队伍”的总体目标,并且形成了“党委负总责、政治机关具体承办、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官兵积极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目前,已评定为“专家型”人才的6人、“骨干型”人才的85人、“能手型”人才的788人,较好的发挥了人才队伍的引领作用。

3.2 以编制调整改革为契机,优化人才结构层次和人才资源配置

目前,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配置不科学严重制约了消防工作的创新发展。一是人才分布不合理。由于公安消防部队的特殊性,人才主要集中在机关和中心城市、发达地区,而在边远艰苦地方和基层部队人才相对较少。二是人才体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就浙江省消防总队为例,目前全省消防部队专业技术人才总数已达到500余人,占干部总数的近四分之一,但从人才层次、质量上看,在全国享有一定专业权威的人才凤毛麟角,能用理论指导实践或转化为战斗力的人才也屈指可数,人才的层次、质量不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普遍存在。

2011年是公安消防部队实施编制调整改革的第一年,这也为消防部队优化人才结构层次和人才资源配置提供了机遇。新实施的编制是从消防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在深入调研论证,切实弄清人才需求,科学谋划各个岗位所需要配置人才的专业设置、数量配置和层次结构的基础上确定的。此次编制调整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努力构建与履行职责使命相适应的编成结构。因此,浙江省消防总队各级政工部门在今年干部调配时,通过严格落实编制,严格按照编制配备干部,实现编配平衡。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人才向一线部队、艰苦边远地区部队和缺编单位流动,促进各专业领域人才有序流动、合理配置。

3.3 完善人才教育培训渠道提高人才队伍建设质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队伍建设是长久大计。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光是靠“输血”引进人才是短期行为,根本的是依靠自身“造血”功能,培养切实符合部队需要的人才。人才的培养还要瞄准“创新性”、“复合型”的目标,因此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动脑筋、谋创新,进一步完善人才教育培训渠道,真正实现消防部队人才队伍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为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以地方院校及科研机构为有力补充。消防工作对象涉及方方面面,依据区域、人口数量、质量、分布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又各具特点。因此,可依托本区域的地方院校、科研院所采用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定期培训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派专业素质较好,年轻且具有本专业发展前途的人员接受长期或短期的培训,以弥补相关专业知识结构的不足,从而通过个体方面提高综合素质来完善队伍整体知识结构。在与相关院校合作培养人才方面,浙江省消防总队做出了积极探索,通过与浙江省委党校、武警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火灾重点实验室、南京政治学院、武汉军事经济学院等部队、地方院校建立共建培训点等形式定向培养专业人才。近三年,先后选派了380余名各级各类干部进行脱产进修深造,其中,有2名干部获得博士学位,21名干部获得硕士学位,极大地提升了浙江省消防总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以对外学术交流为重要途径。思想的交锋带来的往往是技术和理论的进步。组织开展兄弟省市消防部队之间、甚至国内外消防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研究和访问活动,让官兵了解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开拓官兵视野,取长补短,进一步激发官兵学习和引进先进消防理论知识和技术装备的积极性,促进专业人才层次的不断提升,确保消防工作的与时俱进和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升。2005年,浙江省消防总队应马来西亚政府部门的邀请,派专人到马来西亚消防部门学习培训,参训人员学成归来后带回了许多先进的消防管理理念和方法。

党以才兴,国以才立,军以才强。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是公安消防部队在新时期新阶段迎接新挑战、谋求新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人才队伍建设首当其冲。因此,一定要把实现人才建设现代化作为事关消防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根本,早规划,抓引进,重培养,抓建设,求实效,全力建设一支符合现代消防工作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为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灿.孟建柱在调研消防工作时强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新期待努力建设一支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N].人民公安报,2011-07-20(1).

[2]杜榕.李源潮在人才发展新思想新理念研讨会上指出努力树立促进科学发展的人才观[N].人民日报,2011-06-18(4).

[3]姜学鹏,徐志胜,李耀庄,等.我国消防工程专业学历教育前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4):36-41.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探析 篇8

一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内涵

(一)学科及学科建设

在我国,《辞海》把学科定义为“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2]在西方,学科的英文为“discipline”。该词具有多种含义,包括学科、课程、纪律、严格的训练、规范准则、戒律、熏陶等。伯顿·R·克拉克认为:“学科明显是一种联结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专门化组织方式。它按学科,即通过知识领域实现专门化”。[3]本文认为,学科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范畴,主要应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学科是特定研究领域走向成熟的产物。“称一个研究范围为一门‘学科’,即是说它并非只是依赖教条而立,其权威性并非源自一人或一派,而是基于普遍接受的方法或真理。”[4]“称一门知识为学科,即有严格和具有认受性的蕴义。”[5]其二,学科是对知识进行划分的一种单位,它通过同一性的作用来设置自身的研究边界,并规定了本学科研究者的学术规范。

所谓学科建设,我们可以理解为建设学科或发展学科。它是指学科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6]

(二)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

根据上述学科及其建设的概念辨析,我们认为,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是指新建公安本科院校根据社会发展对公安人才的需求变化和学科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科建设是公安院校办出特色,打造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码。从学科建设的内涵出发来考虑,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应主要包括构建学科理论体系;凝练学科方向;打造学科人才梯队;完善学科规范建制,营造学科建设环境等方面。

二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基本特征

(一)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地方取向性

地方性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特点之一,也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看,高等教育的服务面向走的是一条“国际—国家—地方”的发展轨迹:中世纪的大学,其服务面向具有国际性;民族国家的兴起,使大学具有国民性;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高等学校具有地方性特征。新建公安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各省市中心城市或地级城市,归属地方公安部门管理,同时接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指导和管理,具有“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特点,并与地方经济、地方公安界有着天然联系。因此,地方取向性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最基本的特点。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公安行业发展的需要,为区域发展服务。首先,新建公安本科院校作为办学的适应主体,应根据地方区域发展与公安行业需求的变化以及自身的特点,不断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自觉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的优化统一。[7]其次,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学科与专业结构不是按照越来越细,越来越窄,强调“对口”的直接适应思路来调整的,而是能够较好地根据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实基础、强能力、重应用、图创新”的模式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一线公安工作时,方能迸发出极大的活力。

(二)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基础薄弱性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短,学科建设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科建设意识薄弱,缺乏整体建设规划。由于脱胎于专科院校的新建本科院校存在“学科建设集体无意识”等先天性缺陷,使得在现实中,一些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上缺乏基本规划,既没有相应的短期安排,也没有中长期规划,学科建设处于盲目的状态;一些新建公安本科院校虽然有学科建设规划,但规划的质量不高,缺乏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的过程中随意性很大,缺乏全局性考虑。二是学科建设基础薄弱,师资和科研力量不强。师资队伍和科研力量既是学科建设的构成要素,又是建设高水平学科的基础条件。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都由公安专科院校升格而来,先天性存在师资欠缺和科研力量薄弱这两块软肋,导致了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基础薄弱和学科建设进展缓慢。三是学科建设投入不够,学科建设硬件条件不足。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经费不足,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与学科建设相关的图书资料、实验室、学科基地建设跟不上,从而影响了学科建设的质量

(三)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应用取向性

应用性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又一显著特点。这是因为地方一线公安工作需要一批高素质的警务专门人才,而学科建设的核心之一是人才培养。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应用性主要表现在应该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地方公安工作服务,培养一线的应用型警务人才。“应用型警务人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公安警务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特别强调基础、实用和实战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第二,这种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公安警务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第三,“实用型警务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公安工作的结合,更加重视公安警务实习这个教学环节。为此,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应体现应用价值取向,主要培养应用型警务专门人才,以便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一线公安工作的需求。因此,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应冷热结合,灵活应变,对于体现自身特色和水平而一线公安工作需求不是很大的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对专业进行调整,但不能因为市场需求不大而任意削减。对于社会急需自己又不具备优势的热门专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合理设置,以适应地方经济和公安工作的需要。

(四)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行业特色性

行业特色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主要特点之一。所谓特色,就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有一项指标“特色项目”是完全独立于七个一级指标之外的。在这个指标体系中“特色”被注释为“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可见,大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办学历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理念、模式、风格、氛围等等。它既可以是学校及校长个性的整体显现,也可以是学校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甚至在某一点上所表现出来的闪耀着独特个性的亮点。[8]

学科建设的特色性,是大学特色中最主要、最鲜明的标志。作为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不可能在本学科的所有领域占据学术的制高点,而应有其自己的特色。突出特色是学科建设的根本所在。就具体学科而言,只有形成了本身鲜明的特色,才能闪光于学科丛林之中,体现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既要体现出公安行业特色,又要在同类高校相同学科中通过创新凸显特色。一方面,新建公安本科院校要突出公安学科专业不同于普通专业的个性,彰显学科特色;另一方面,新建公安本科院校也要结合历史和现实条件,整合学科积淀和学科优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现代公安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通过理论、方法、制度创新来培育学科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总之,“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础,它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更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只有把学科建设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9]由此可见,新建公安本科院校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离不开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是否针对有效,又取决于对学科建设基本特点的准确分析和把握。故而,对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地方取向性、基础薄弱性、应用取向性和行业特色性等基本特点进行探析,有利于提高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新建公安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声誉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大中.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02(21).

[2]辞海(中)[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947.

[3]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4.

[4][5]华勒斯坦.学科·知识·权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3-14.

[6]罗云.论大学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7).

[7][8]栗新.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1).

上一篇:担保行业研究报告下一篇:2018年云南省宪法考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