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企业管理浅析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层企业管理浅析(通用8篇)

基层企业管理浅析 篇1

创新有多层的内涵,有多元的指向。发展有多重的难题,有多样的选择。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多年间,社会矛盾在步入新世纪后集中体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以至于常常陷入“百姓苦,干部累”各种利益诉求无法满足,矛盾纠纷难及时化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重要而紧迫,是发展转型,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保证。

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点多面广,涉及层次多,涉及每个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我所就创新社会管理着重从农村基层剖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阐述当前社会管理的热点。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的税,费和义务工等负担全面取消,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传统工作抓手与载体基本丧失。然而,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涌现,农民的诉求和意愿也呈现出诸多新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及时化解、调处好矛盾纠纷;适应需求改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职能转轨提高服务标准。

管控源头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矛盾呈现类型多样,情况复杂趋势,突发性,涉众性特点显现,许多矛盾纠纷形成快,易激化,难调处。

而现行的调解体系客观上仍然存在力量不足,时效性不强等问题。矛盾纠纷往往因失去了最佳调解时机而扩大升级。

在群众自治的前提下,学习借鉴“中心户长”制,在农村推选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群众代表担任中心户长,以村小组为单位负责本区域内的治安防范,矛盾调处,帮解困难和村民议事会的协调者。履行以往“五大员”:维稳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治安防范执勤员,法制教育宣传员,重点对象帮扶员的职责。适当的参与村两委的中心工作和村级事务管理,规范中心户长工作制度,实行动态调整,一年一聘,按照各项考评结果优胜劣汰,体现村民自治组织特性。其报酬以误工补助的形式发放,上级部门完善其经费保障制度。

中心户长一般都来自群众,熟悉群众,扎根群众,有地缘、人缘、血缘优势,使基层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臵在小”的要求能够得到落实。将综治第一道防线延伸到身边人。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从传统向现代型的的转型,农村人口需求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基本需求水平不断的提高,而且和权力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怎样解决和处理好新问题,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配臵;完善体制机制搭建新载体,发挥基层社会管理的最大效率是工作重点,对此有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基层综治一体化平台。以往乡镇综治工作中心综治、公安、人民法庭、司法、信访等部门组成。已经很好的整合了基层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可统

筹民政、国土、计生、人武、团委、妇联等单位进入基层综治维稳体系,实行统一领导,明确各单位在综治中心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综治办的牵头协调作用,有条件的乡镇可以集中办公,更有效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更广泛的将各群体纳入基层综治网络。根据各乡镇维稳工作的实际情况,成立由民兵应急分队为主的治安巡防队,由综治工作中心统一管理,抽调干部职工管理,人员不足可从农村复退军人和治安积极分子中招录,在重点村建立联防小组。

二是综治工作机制一体化整合。虽然基层综治力量得到了有效整合,但只是在硬件上的资源整合,不一定在解决实际问题面前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各部门由于人员所限在搞好综治维稳工作的同时还要搞好乡镇农业基础工作,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存在顾此失彼。工作机制较为无需,这需要综治工作中心在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处理原则上达成一致,各部门协调联动,建立统一的工作台账,工作例会,检查督导,绩效考评,24小时干部轮流值班制。确保各部门能够相互通力配合,相互衔接,使得综治一体化机制运行有序。

三是整合社会团体和群众资源。在以往实践中,社会力量参与综治维稳积累了宝贵经验。以2009年山东新泰市一起村民被火车刮倒死亡的案例,当时造成300多名群众围堵磁莱铁路的群体性事件,新泰市政法委立即安排乡镇、村两级平安协会会长及副会长带领数名会员赶到铁道边劝解情绪激动的群众,由于两人在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威望,经过协调使铁路部门与死者家属就赔偿标准达成一致,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将事件平息。从上述案例中,村民自治组织在此事件中

发挥了关键最用。在我县现有基础上,在企业较多的乡镇、农村成立以企业牵头,村民自主参与的的社会团体,以缴纳团费,社会捐助,政府补助等形式筹集资金,资金用于乡镇、村的治安防控硬件建设和矛盾纠纷化解经费补助,将更多的、各式各样的、有益于社会管理的社会团体和群众资源吸纳进基层综治维稳体系中来,与政府部门相互联动,在政府和群众之间形成“缓冲带”,避免了政法队伍与群众正面接触。

绘好“民情地图”创新公共服务

随着新农村事业的扎实推进,农村公共事业投入不断增加,事关民生的各项公共服务职能延伸到农村,特别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这些恰恰群众反映最激烈最突出的地方,既是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察民生,恤民情,知民需,绘好这幅“民情地图”对加强和创新农村公共服务起着导向意义。

转变干部作风,强化服务理念。许多时候我们的基层工作都是“百姓找上门,百姓常上门”,工作态度不积极,管理者观念太强,等、靠、拖思想太重,被动的接受工作,使得群众意愿和诉求没有及时满足,百姓怨声载道、滋生矛盾。要搞好农村的公共服务,就要整饬不良风气,转变我们干部的工作作风,纠正麻痹思想,打造为民服务意识,深入基层、深入实地、深入农民群众,主动去为百姓帮困解难,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将服务百姓的理念上升到使命高度。

基层企业管理浅析 篇2

关键词:基层,企业管理,问题,原因,路径选择

一株好的植物要想长得枝繁叶茂, 除了阳光、土壤、雨露外还需要精心的打理才能达到;那么一个企业要想不断发展, 除了产品、战略、人才、技术及外部环境外, 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需要科学的管理才能实现。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过, “一个企业成在经营败在管理。”可见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1 企业管理的理论内涵

1.1 企业管理的定义

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 是由人们在从事交换过程中的共同劳动所引起的。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 一切规模较大的共同劳动, 都或多或少地需要进行指挥, 以协调个人的活动。通过对整个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调节, 使单个劳动服从生产总体的要求, 以保证整个劳动过程按人们预定的目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 企业管理就显得愈加重要。

1.2 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计划经济根植于自然经济, 向来远离真正的竞争, 也就不存在竞争性质的管理。只要超额完成任务便是先进单位。这就造成了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是管理, 最差的能力是创新, 导致了许多国有企业亏损。当前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滑坡只是表面现象, 而导致经营滑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些企业不善于管理, 造成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本过高, 最终丢失了市场竞争优势。没有市场的企业, 即没有了生存的基础和前提, 员工看不到市场前景, 丧失信心, 企业丧失了凝聚力, 效益必然滑坡。体制、机制问题也都属于管理问题, 并非是亏损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市场经济十分成熟的美国, 每年仍有数以万计的企业破产倒闭, 这也都并非是体制、机制的问题, 唯有科学的管理才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2 目前基层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历史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竞争时代的到来, 光靠人才和经验式的管理已经不可能解决我们企业前进中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经营中还有很多重生产轻管理现象。

2.1 目前基层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重机关轻基层, 头重脚轻;管理层级不科学, 责任分不清;管理手段老一套, 前紧后松;管理思维片面, 重生产轻意识形态。

2.2 目前基层企业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 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作怪。

唯我独尊, 官老爷习气十足, 喜欢弄面子活, 干出彩的事, 对企业的发展和基层群众呼声不闻不问。对反映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认为是事多或刺头, 听不进直言, 俯不下身子。

(2) 专权思想作怪。

一些单位的“一把手”为了怕别人抢风头, 事事自己说了算。工作只要不经过自己的就不支持, 甚至否定。比如抓劳动纪律, 对职工进行处罚, 不是自己主张抓的就不加处罚。弄得职工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留下了制度之下不平等、单位领导有矛盾的印象, 造成了除了一把手其他人的管理都不好使的潜规则。表面上像是自己有威严, 其实把一个健康的团队带上了小集团的邪路。弄得自己事必躬亲, 其他管理人员怕惹领导不高兴, 管理上畏手畏脚, 结果单位生产效率低下, 工作一潭死水。

(3) 懒惰思想作怪。

一些高层管理者工作不爱下基层。即使下基层也是到基层的管理层口头了解情况, 不能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问题。而一些基层的管理者则迎合这种管理方式, 总是停留在做作汇报, 写写材料, 不对自身工作进行剖析自问, 深入研究。总是坐在办公室里指挥工作。弄得很多问题耗费巨额成本才能解决, 最终是职工群众不满意, 丧失责任感。由大家干变成了大家造, 基层一盘散沙。

(4) 实用主义思想作怪。

一些管理者以实用为主, 以短期收益为第一目的。对于那些利于长远打基础的问题则怕影响正常工作, 不闻不问甚至是进行阻挠、泼冷水。比如企业文化建设, 乃至党群工作。很多单位不支持, 或者冷漠对待, 认为没有用, 其实是错误的。职工休息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环境好了, 心情顺了, 才能对生产工作产生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目前基层企业管理的路径选择

3.1 科学选人、用人、提升管理

要切实强化基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选派那些能力强、懂管理、重实际的人才到基层工作, 给他们创造条件, 提供舞台。同时不但要选拔人才, 还要善于培养人才。制定有效管用的基层管理人员培训计划。要让他们不但懂业务还要会管理。广泛涉猎与管理相关的各种知识, 以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让人才来自基层、服务基层。

3.2 要用活的机制激活管理

高层管理要将科学有效的方法、机制, 下移到基层管理中。建立公开透明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管理职责, 明确岗位分工。各级管理人员, 各岗位管理人员, 都该管什么, 都该管到什么程度, 管理人员之间如何的沟通配合, 都要明确。并把管理层的民主评议作为考核基层领导管理业绩的一个方面, 不但要放权给基层的一把手, 还要建立有效制衡机制, 让管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真正的为企业服务, 为职工群众谋利。

3.3 量化细化目标推行管理

深入调查研究基层管理工作中的目标管理。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让目标管理和岗位评价不仅仅停留在纸上, 还要落实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并适时的进行调整。把符合实际发展, 符合管理需要, 切实可行的方式、手段运用到管理当中。用真正的制度和方法去管理。变人治为法制、机制, 避免“能人效应”, 人走工作乱的情况。

要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人才晋升奖励机制。让人才流动起来。让干事、务实的人才得到任用提拔, 引导管理风气的转变。让每个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都有晋升的希望, 都有晋升的机会。形成干事、创业、务实、清廉的良好管理氛围。

3.4 用企业文化促进管理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之中。让管理文化深入人心, 让一切管理内容体现文化内涵。了解职工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活动, 引导职工参与到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中来。并研究如何根据自身实际和现有条件开展文化活动。政工及群团组织在企业管理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我厂党委多年来就一直致力于职工素质文化的提升, 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用文化的力量管理职工。每年定期举办由工会牵头的职工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 并采取现场全纪实、专家点评、专业观摩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极大的激发职工学技术、爱岗位、做奉献的热情, 多年来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同时还在班组开设图书角;为山上野外作业的职工制作流动休息室、开展厂长联络员座谈会、举办阳光关爱捐赠晚会等民心工程。多年来各级组织通过爱心文化、家园文化、行为文化、服务文化、安全文化、节约文化等管理理念使职工奉献企业的意识明显增强。

3.5 用典型经验推广管理

做好典型经验的推广和宣传工作。让科学管理成为可学、可用的实际方法, 形成科学管理的传导效应。而不是停留在书本上和书报上的理论文章。

总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不论多么科学的管理方法, 不论多么科技的现代手段, 如果不深入实际, 深入基层, 不实践于基层, 那么都会停留于表面, 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不会对工作起到任何作用。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只有在管理工作中重视基层, 了解基层, 抓好基层, 才能让企业管理工作真正服务企业的发展, 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日) 大前研一.思考型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

[2]程云喜.现代企业管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

[3]陈春花.从理念到行为习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浅析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工作 篇3

【关键词】基层土地管理;执法难;对策

【Abstract】From global and local planning conflict led local protection phenomenon, difficult to find violations, illegal ways to diversify, protect the weak awareness of farmers' land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re are omissions operation mechanism, the quality of law enforcement personnel and other aspects to be improved grassroots land management law enforcement difficult problem analysis, an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fully mobilize all sectors to work together to strengthen the farmers' land conservation education,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reverse local misconceptions and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of law enforcement personnel and other aspects of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Grassroots land management;Law enforcement difficult;Countermeasure

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为保证粮食安全,解决建设用地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政策。

1. 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基本情况

1.1整体与局部的规划冲突导致地方保护现象出现。 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紧缺以及土地资源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基层土地管理难的基本原因。在国家整体的、长远的土地规划确定后,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实际情况制定了局部规划与当前规划,因此在实际过程中长远的与当前的,整体的与局部的规划出现了矛盾。当地政府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求土地管理部门对涉及土地使用的项目放行,加强服务意识,使得基层土地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来自地方保护与行政干预方面的阻力,造成了基层土地管理和执法难的问题较为突出。

1.2违法行为不易发现,违法方式多样化。 随着国家对土地管理的不断加强,违法行为逐渐从地上转到地下,如非法买卖土地、非法批地、非法转让集体土地、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等行为。违法行为的隐蔽性越来越强,而且越来越不易被发现。特别是一些地方招商引资、政绩形象工程等都隐藏在政绩工程的背后,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将法律规定形式化、违法行为隐藏化、土地管理空白化。违法方式的多样化也使执法人员在辨别违法行为时遇到困难,出现了以租代征、明租暗征、老城新建、扩建开发区、擅自调整土地利用规划,规避占用基本农田报国务院审批和违规下放规划审批权,拆分项目化整为零报批用地等多种形式,造成土地管理失控于法律漏洞之外,土地执法监察人员就目前法律赋予的权力很难找到和取得证据。

1.3农民保护土地意识薄弱。 由于国家在要求办理征地出让手续时有严格的审核、审批手续,部分基层干部为了躲避手续的办理,而非法将集体土地私自转让给开发使用或是承包人。部分农民只看到土地占用补偿费用或是使用土地的经济收入等眼前短期利益,使得农民或基层干部支持甚至纵容违法用地行为。农民保护土地意识薄弱,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在经济利益的面前妥协退让,从而使执法人员很难发现土地问题,即便发现问题在进行管理时也会受到来自农民和基层干部的阻力。

1.4管理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存在疏漏。 从土地管理执法体系、管理机制来看,基层土地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如土地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由于得不到其他职能部门的协助与配合,使得管理成效较低。同时相关制度法规规定的模糊,可操作性差,原则化过强,规定查处案件时间较长,再加上违法手段和工具较为先进等问题,导致违法行为被发现时已成事实,土地的破坏或非法使用已基本建成。违法者在收到执法者的书面停工通知后,仍继续施工,基层土地管理者由于没有办法通过强制手段阻止,所以管理失去力度与威信。如果涉及强制执行还要依法申请法律程序,时间拖延较长,给执法带来难度,同时也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再加上,违法当事人躲避工作人员,不协助配合工作进行,造成工作人员调查取证较难,管理被动。在惩治力度上,由于规定惩罚金额较小,对于非法占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来说起不到威慑和以儆效尤的作用。

1.5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 首先,部分基层土地管理的执法人员素质较低,业务能力差,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还不完全了解,对国土资源管理、行政执法、办案流程等知识缺少学习和了解。土地执法人员制止违法占用土地时,经常会遇到暴力抗法的事件,导致执法者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使得办案过程中执法受阻,部分人员存在办案畏惧心理或缺失办案尺度,对涉及势力较强的案件畏首畏尾,不能依法办案。对于普通案件执法人员还存在不文明执法、不按法律程序执行,粗暴蛮横等行为,严重影响基层土地管理者的形象。其次,执法监督机构组成人员较少,管辖范围较大,巡查过程缺少法律化、科学化。

2. 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对策

2.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协同工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行为处分办法、制度、措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缩短办案时间、减化执行环节,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应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协作,如规划、建设、城管、环保、电力、供水、工商、税务等,全面管理和制衡违法使用土地的行为;与纪检监察、公安、法院、司法联合查处,实施违法行为联合问责,以法律法规、行政制度等形式增加对违法侵占土地的行为进行经济处罚,加大基层土地管理的力度。

2.2加强农民法律法规政策教育,增强保护土地意识。 对于土地保护意识较为薄弱的农民应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促进国家的土地政策与制度的贯彻与落实,从而提高农民对土地的保护与利用的正确认识,可以从长远性、全局性、生态发展等角度进行考虑,摒弃狭隘的、自私的、个人的经济利益观念,减少基层土地管理执法的难度。

2.3加强监督管理,扭转地方错误观念。 对于部分地方政府只重视地区经济发展而忽略土地保护,存在违法用地的行为和意识,一方面应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从重处罚,避免来自地方保护和行政干扰等问题。另一方面应改变衡量地方政府业绩的标准,摆脱盲目追求经济目标的现象,加强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等软指标的考核力度、减少基层土地管理的阻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思想教育,提高认识,从国家发展出发,树立全局意识。

2.4加强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应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对国土资源管理、行政执法、办案流程等知识进行学习,了解工作职责,提高责任意识,摒弃畏惧心理,把握办案尺度,避免不文明执法行为,将基层管理队伍统一化、专业化,提高基层土地管理者的形象。稳定和配置管理人员,合理安排组织工作,使监督管理科学化、法律化。

3. 结论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具有数量有限、可持续使用、方向变更较难、经济供给稀缺等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加大了对土地的使用,同时也增加了对土地的破坏,人类生产生存活动与土地资源出现了矛盾,土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问题逐渐凸显。为了避免国家土地资产的流失,维护土地管理和土地市场的秩序,保护土地合理的使用,加强土地管理成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途径。我们需要从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从立法的更全面、更具可操作性入手,从建立、健全完备而有效的机制、体制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全方位地解决。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19亿亩耕地红线,解决土地执法难问题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每个公民共同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曹秋平.湖南省农民违法占地建房及执法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基层企业管理浅析 篇4

[摘要]乡级政府处于我国政府管理系统的最末梢,其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农村地区各项事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由于传统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管理体制本身所固有的弊端,使得我国乡级政府的管理体制越来越难以适用时代的要求,成为阻碍乡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对乡级政府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主要是以农业型的乡级政府作为研究对象,从政府职能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 乡级基层政府;管理职能改革;农业型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四项主要职能。以往我们的政府一直比较重视经济发展,在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主要是运用行政手段、习惯于直接管理。面对新的情况,政府必须进一步转变经济调节方式,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同时又要加强政府的社会公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尤其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根据乡镇政府现在所面临的形势,认为当务之急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能。

一、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管理改革,关键在于政府职能转变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多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职能转变工作逐步推进。但现在的乡级政府与其他各级政府一样还是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了又管不好的事情,而有些该管的事情没有管或没有管好。国家在乡镇的区域内所承担的组织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职责,主要是通过乡政府的管理活动来完成的。然而,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基层政府存在“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困境,既影响了政府管理效能的发挥,又束缚了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活力。因此,继续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乡级政府管理改革的中心任务。

一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特别要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真正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作为行政审批改革还远远做得不够好的基层乡级政府,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严格依法设定行政审批事项,法律不允许和于法无据的行政审批要坚决取消。二是坚决实行政企分开。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分开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要求和前提,也是乡镇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关键。政企不分在基层政府仍是一个普遍现象。乡级政府由于处于整个国家行政体系的末梢,可支配的资源有限,而且也不可能像上级政府那样有机会借用其他资源来弥补政府资源的短缺,因此参与乡镇企业的经济活动成为其开发本地资源以增强自身运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处理它与企业的关系有其特殊的背景。在理顺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乡政府应以新的方式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三是改革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凸现是改革后农村的一大社会变迁,它成为政府管理改革的重要背景,同时也是政府机构和职能转变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一对重要关系。当前乡一级政府,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乡政府与广大村民、村民自治组织、各类农民自治组织及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乡级政府管理的改革的目标模式最终是要实现规模适度的强政府,即逐渐收缩政府职能,还权于民,将原属政府的大量微观职能还给社会,政府集中精力对社会实行宏观的规划和调控,办理那些对社会来说非常重要,而一般的社会组织及个人没有能力办的事情,同时相应扩大和强化社会自身管理的能力,由社会的各种组织按照各自的性质和任务,依次分流,共同承担社会义务,实现在政府宏观引导、协调和监督下的社会自我管理。

二、全面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社会管理职能,主要包括政府承担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协调社会矛盾、保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职能。要进一步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智治理机制等,加强社会事务管理。为了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正常秩序,乡级政府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这是加强社会管理职能的一项急迫任务。

公共服务职能,主要包括政府承担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公共政策,扩大社会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健全政务、办公和信息等公共服务实施系统等方面的职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结合我国农业型乡镇的特点和任务,当务之急要特别重视并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职能。

(一)强化其“农政性”职能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基层政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大部分乡镇都属于“农业型”政府,“三农”问题在我国许多乡级政府管理职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所制定的有关政策,大力推进农业结构和农业生产区域布局调整,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以及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增加农业投入。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业和农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特别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全国十三亿人口中有62%的人生活在农村,而农村有3,0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约6,000万刚刚越过温饱线,收入还很不稳定。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政府管理职能的首要位臵。

一是加强市场培育职能。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增强市场的辐射能力,形成与外地大市场相衔接的网络,为农民增收架设“金桥”,这是乡镇政府的首要职能。这就要求政府首先要进一步提升完善市场功能,广辟流通渠道,为把农民的“物”变成“钱”提供优质服务;其次是要鼓励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合理有序流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综合效益,把农村同市场同城市紧密地连接起来,打破地域封锁,形成统一的大市场。二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瓦解,国家对农村资源的整合和调度能力的下降,在农村也就出现了不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道路由于年久失修而濒临废去的危险。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它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政府要进行必要的资金投入,属于一个行政村内部的事,可由村委会自行组织村民进行维修和新建,但必须进行必要的资助、指导和监督;对于涉及跨村的设施,则乡政府要亲自出面组织、指导建设。三是坚持依法管理,加大扶贫力度。必须把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管理,纳入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中,尊重农民依法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践踏农民的正当权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侵害农民的利益,都要坚决查处,严肃处理。改善和加强对农村的管理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要深入了解农民的困境和需求,提供实在帮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扶持保护体系。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

[5]组织等。同时,按照中央的要求和上级政府的部署,贯彻并执行“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扶贫等措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指出,“要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努力强化扶贫开发举措,丰富发展扶贫开发手段,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要继续加强各级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东西协作扶贫工作,引导、鼓励、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开发,继续加强与国际社会在扶贫领域的合作。坚持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确保实现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目标,切实争取到2010年的未来6年内解决所在乡的贫困人口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扶贫责任,确保如期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促进所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贫困人口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总之,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改革是农村发展的惟一出路,一是要坚持完善农村的土地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筹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二是对农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保护的基本工作思路,放开手,多帮忙,少添乱,少从农民手里拿东西;坚持税费的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谨防“税退费进”的现象的重演。

(二)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的职能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政治学家塞缪尔〃 亨廷顿

就指出:“社会和经济现代化不仅产生政治不稳定,且与两者的发展程度也密切相关。”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在中国大地开始进行的历史性变革到现在已经持续了20多年,在这场变革中,中国同时历经多重转变:从一个乡村——农业化社会到一个城市——工业化社会的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一个内向型、自我封闭的经济体系向一个开放型、国际化的经济体系转变;从一个以个人权威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管理体制向一个民主与法制化的社会管理体制转变。在这20多年里,我们创造了一个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的奇迹,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过大关”——正经历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在社会发展序列谱上我国当前恰好对应着“非稳定状态”的频发阶段,即在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公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因此,“稳定压倒一切”的前提,对于中国,尤其是今后30年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是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由于危机事件常常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一定的社会影响性,再加上农村地区特有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无论是人为的还是自然所导致的公共危机,带来的影响常常要特殊些,在处理上难度也要相对大些。因此,当地政府必须对这类问题有着充分的认识和准备。首先政府组成人员必须树立牢固的危机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危机意识就不可能有危机管理。那种“高枕无忧,放马南山”的麻痹大意的思想作风必然会为危机的爆发而埋下祸根;其次要做到有备无患。在我国可以说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危机的认识和有关危机管理方面的体制还不十分不健全。作为一级地方政府的乡级政府也必须在中央及上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学习发达国家的做法,加强社会预警研究,就不同形态的危机,形成一套适合本乡特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有关制度和方案,制定实施细则。这是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根本途径;再次就是要进行资源整合。作为一件突发事件,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它常常影响一定数量群众(甚至全乡或跨越乡界)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处理突发事件不能只靠政府当中的哪一个部门或系统,而必须由政府出面在全乡范围内(必要是还要依靠上级政府的支持)举全乡之力,进行资源整合,包括信息、救灾人员、物资、交通、治安的整合。最后就是要真抓实干。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高度的不确定性。应对这样的事件需要真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作为指挥者,必须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亲临前线,深入灾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应对措施,坚持跟踪决策。参与处理突发事件的所有人员,都应心怀大局,踏踏实实地做好分内工作,才能积极应对危机,提高政府危机管理。

二是高度重视对民族、宗教管理方面的职能。民族、宗教无小事。我国许多乡镇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民族乡镇的特点是,多民族混居,多宗教并存,而且有的一个民族内部还信仰多种宗教,或者一种宗教在几个民族之间信仰,这些复杂的局面如果掌握不好的话,往往容易会有不良事件的出现,这会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边境安宁都带来许多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做好民族、宗教方面的工作,就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务必要做到:严格遵照、执行我们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宗教方面的法律和政策。切实贯彻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坚持群众宗教信仰的自由,有信教的自由和不信教的自由,有信这种教也有信那种教的自由。同时也要执行宗教不能干涉政治和教育等方面的规定;要区别对待正常的宗教活动与违反犯纪的行为。随着与外界的不断接触,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也正在影响着当地的群众,尤其是那些地处边境的地区,怀有一定目的的人常常会借机打着宗教活动的外衣进行一些非法活动。万一发生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宗教之间的冲突,政府机关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对此采取果断措施,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的前提下,采取灵活措施,区别对待。

(三)加强人口、环保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管理职能

政府要切实加强其在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人口方面的职能。以环境保护为例:加强环境保护力度,让群众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新鲜的空气。我国的许多乡镇(从面积来看)大部分是分布在西部地区,有的是以沙漠为主、有的是以草原为主,即使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生态也很脆弱,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尤其是土地沙漠化严重,现沙漠化面积达到17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每年损失540亿元,影响人口达4亿之多。而且许多地方就是一些大江大河的源头,只要该地受到了破坏,受害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乡的地域,对区域外的影响也十分大,“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生态的全局性和关联性。因此,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在思想上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认识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存;(2)在实践中要努力搞好天然林的保护和草原建设,加大对风沙源治理的投入,实行退耕还草还林工程;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同时实行严格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防止水源、空气和土壤的污染;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

基层企业管理浅析 篇5

社会管理及其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

平,这是我们党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式新变化新特点,针对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作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如何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笔者认为应当从工商行政管理自身职能出发,立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高度,从三个方面将此项工作做深、做实、做出成效。

一、深刻认识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所面临的新挑战安康地改市以来,汉滨区作为安康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国家、省市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指引下,非公有制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成为安康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非公有制企业的登记管理部门,负有鼓励支持引导其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与监管,本身就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承担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责任,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如何在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中,按照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相统一的要求,进一步找准监管服务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结合点,是当前摆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度、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站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及其创新。

二、适应新形式新要求,积极探索新时代社会管理模式

(一)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简化和规范市场主体登记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近年来,安康市工商局汉滨分局贯彻落实省工商局“30条意见”、“市局45条意见”和市政府关于努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实施意见,采取主动上门服务措施,走出门、进企业、进厂矿、到农村,把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为个体私营经济营造了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并在全系统推行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为申请人

提供申请、受理、审批一站式服务。

(二)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经成为社会就业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安康市工商局汉滨分局始终把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引导创业带动就业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一是把加大工作力度,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残疾人自主创业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任务。严格贯彻《就业促进法》规定,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申请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提供免费的开业指导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二是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的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安工商发(2011)95号文(安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发挥工商职能支持人口计生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严格按照文件精神,加强对工商系统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婚育证明》查验和登记制度,切实加强计生药具市场监管,在各类评比和干部任用中严把计划生育关,注重配合有关部门,探索“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积极主动为流动人口经商办企业提供快捷、便利服务,有效推动了流动人口稳定就业,加快流动人口融入地方社会。三是高度重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三)加强监管执法,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一是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与教育、公安、文化等部门一起,组织开展学校周边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检查,严格学校周边商业网点的管理,严把学校周边市场主体准入关,积极探索建立工商所与辖区内中小学校间的信息交流机制,提高执行力和执法效能。二是认真开展查处取缔黑网吧工作。针对黑网吧由城市向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转移的情况,加强对农村市场的巡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商店等群众聚集场所黑网吧的查处取缔力度。三是对传销坚持高压严打,保持对传销活动的强大震慑威力,开展以打击“资本运作”名义和利用互联网从事传销活动的“清剿”行动,与公安部门一起,先后查处了多起案件。四是继续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深入开展色情广告专项整治。五是积极参与禁毒防艾工作认真履行依法严把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娱乐场所经营者市场主体准入关的职责。积极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特别是在广大农民工中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教育。还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加大对流动人口利用出租房屋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打击力度。六是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把参与非公党建工作作为强化服务、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深化监管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积极配合当地组织部门认真开展个体私营企业党建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选好配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组织负

责人,注重宣传“创先争优”的典型经验,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积极促进企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在实现科学发展、维护各方权益等方面中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有力地促进社会管理的创新。

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管理社会的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工商机关建设。为适应工商转型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新时期工商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四化建设,实现“四高”目标,安康市工商局汉滨分局在全系统开展了以“讲学习、提素质、树形象”为重点的干部队伍管理制度,并加大制度的监督执行力度,真正做到令必行,禁必止,努力打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精神饱满、锐意进取的干部队伍。今年以来,安康市工商局汉滨分局以“岗位大练兵、专业大比武”为契机,认真做好全系统干部的培训工作,精心安排,认真部署,通过采取专家讲授公共课、分局业务股长讲授专业课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全系统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二)深化服务格局,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大胆探索适应跨越式发展的服务方式和机制,创造公平竞 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是以监管服务责任区层级管

理机制为基础,综合运用信用分类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商标广告合同等监管力量,应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的综合效能;二是加强信息技术与工商业务的融合,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全程电子化监管,做好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工作,积极推进“诚信经营户”建设;三是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继续抓好各类专项整治,严厉查处侵害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坚决遏制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反弹和蔓延;四是深化推进调解、维权工作格局,深入开展“手拉手、一帮

一、结对子”活动,在工商干部和个体私营从业者队伍中有效形成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以全系统中大力弘扬“向上、坚韧、正直、奉献”的价值观为突出特征的工商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全力服务社会发展,为进一步发挥好维护和谐、服务和谐、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基层企业管理浅析 篇6

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浅析基层巡察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改进建议》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宾川县于2016年7月在大理州先行先试首家开展县级基层巡察,截至目前共开展了三轮巡察,笔者有幸参与了三轮巡察,期间对巡察工作有了粗浅的认识和见解。巡察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虽然有中央、省巡视和州巡察工作的经验可以遵循,但由于巡察地域较大、巡察人员较多、巡察时间较短,通过常规的巡察方式,只能发现一些共性和面上 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巡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基层巡察主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巡察人才选拔难,业务素质有待提升。县级巡察对巡察组组长、副组长的能力、水平、阅历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县一级由于体量较小,加之巡察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直指违规违纪的人和事,巡察干部承受较大压力,有相当部分巡察组组长、副组长人选参加巡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造成可选的人员不多。加之各巡察组成员均是临时抽调,虽经过简单的业务培训,但均未经过系统性、规范性培训,部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未接触过巡察相关工作,缺乏业务知识的掌握,政治素质也未受过长期检验。因此,有的巡察人员在了解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照章办事、谦虚谨慎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巡察工作效率。同时,还存在抽调人员虽明确了巡察期间不参与原单位工作,但实际

操作过程中还两边负责两边跑现象,分散了巡察组人员的精力。

深入谈话难,震慑作用难以发挥。在巡察工作中,个别谈话是发现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很多谈话却浅尝辄止,一谈了之。虽然都准备了谈话提纲,提纲也与单位实际相联系,但是往往在触及一些敏感问题或干部个人问题时,被谈话人犹如惊弓之鸟通常会出现犹豫、胆怯的情况而转移话题,或及时补场、或进行否认,而谈话人这时也往往在左右权衡中会出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都是一个地方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不能相逼过甚的念头,所以当时没有进行乘胜追击、顺藤摸瓜,在与被谈话人的心理博弈中输给了自己,从而错失了发现问题线索的良机,导致较少在谈话中发现有用的问题线索,就更谈不上震慑了。

巡察方法存在局限性,发现问题难。巡察主要是采取听取汇报、述职述廉、列席会议、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档案、受理举报、实地调研、交换意见等,这些方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和不适用性,不能满足于发现问题的需要。巡察组是按方案开展巡察的,被巡察单位事先会按照巡察要求准备了基础性工作,致使巡察组获得的一手资料有些失真,发现问题线索渠道单一,影响了巡察效果。另外,巡察内容全而不精。集中巡察工作几乎涵盖了党的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内容,导致针对性不强,使巡察早发现、早提醒、早反映、早制止的职能作用不突出。

二、加强基层巡察工作的几点意见建议

合理搭配强化培训,提升巡察人员综合素质。针对县级巡察组工作人员是每轮巡察临时挑选组成的实际情况,建议在县级常设一定名额巡察组组长编制,以确保巡察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从而避免开展一轮巡察工作并熟悉掌握巡察业务后又没有再次负责下一轮巡察而导致投入太多的人员培训精

力。建议县委领导分期分批与巡察组组长、副组长谈心谈话,提气鼓劲,交任务、压担子,体现县委的信任、重托,以及巡察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严格把好巡察人员的入口关,严格标准、严格选配、严格培训、严格准入,从严管理,注重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才能确保高质量完成巡察工作任务。建议上级应加大对基层巡察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以达到开拓视野、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增强谈话针对性,提高发现问题线索价值。首先要精心拟定谈话提纲。先查阅被巡察单位相关资料,掌握相关情况,再结合被巡察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工作流程、权力运行轨迹、干部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拟定谈话提纲。使谈话对象有话说、有事讲、有问题反映,能够产生共鸣。同时,根据谈话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补充完善谈话提纲,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其次是细致安排谈话对象。巡察中做到

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必谈,近年退休的班子成员必谈,重大项目的参与者和知情人必谈,关键岗位上的人员必谈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谈话范围,以便更有利地发现问题。同时,在谈话中合理规避相关对象,避免因谈话了解问题时出现疏忽和泄露。最后要积极接受群众约谈。巡察组随时随地接受干部职工和群众之“约”,顺应基层群众的要求,随机选择时间和地点。同时,采取“一对一谈话”方式,变“高高在上”“冷漠以对”为“平等和气”“促膝长谈”,让基层群众放下顾虑对巡察组敢说话、说实话、讲真话,在与干部群众“唠家常”“掏心窝”中发现蛛丝马迹。

探索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精准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是巡察工作的主要任务。开展巡察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有问题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就是渎职”的理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巡察方式和手段,针对基层熟人社会、宗族势力、人情困扰等实际问

基层企业管理浅析 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预算,管理,概念,措施

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推动下, 供电企业规模的扩大, 基建项目工程也随之增多, 这就给供电企业项目工程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因此, 项目工程投资预算对供电企业经营活动至关重要。加强企业项目工程预算管理, 是加强投资管控能力,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有利于增强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降本增效和提高供电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 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一、电力建设工程的概念及特点

供电企业建设项目工程是电力基础工程建设以及电力安装工程的总称, 是供电企业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需要, 根据要求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对电力基建项目工程予以施工建设。电力基建工程是供电企业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供电企业的项目工程有这自身行业的特性: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创新性。因此增加了企业加强工程项目概预算的难度和重要性。

二、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管理的概念

供电企业项目工程概预算管理主要是根据企业经营活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 对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管控, 根据企业基建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预算目标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编制出项目工程投资概预算的总体方案, 供电力企业项目工程负责人作出科学合理的参考判断, 进而实现供电企业项目工程建设节源创效的战略性目标。

三、项目工程预算管理的问题

加强供电企业项目工程投资预算管理, 对供电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供电企业的发展, 仍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高素质预算管理人才

随着供电企业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进步以及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的更新, 相关的预算工作人员在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并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 供电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并没有随着企业发展而不断提高,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供电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需求。

2.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供电企业都已实行财务预算管理, 但是没有设立预算管理机构, 大部分由财务部门来兼任, 部分供电企业甚至由计划部门来负责, 预算制度体系有待健全, 加上供电企业内部又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 导致预算管理机制无法有效的运行。

3.工程项目概预算精准度偏低

基建工程投资计划是根据项目施工进度的各个方面情况进行编制, 财务人员结合工程概预算的情况分析并按年度测算出项目工程投资额度。企业财务预算主要是在投资计划各个方面情况进行预算编制管理。由于相关数据存在误差可能性, 导致项目工程投资计划和工程预算跟客观实际情况存出现差值。致使项目工程概预算出现误差, 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也说明财务预算的精益化程度不够, 缺乏对预算费用标准的把握。

4.预算统筹配置资源的力度不强

由于各供电企业发展情况各有不同,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供求2个方面存在矛盾, 这要求我们加强预算管理, 加强投资引导科学编制投资计划, 准确编制投资预算。

四、加强预算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认知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进步, 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但供电企业里仍然有些地方 (特别是落后偏远地区的供电企业) 管理者在管理意识上存在不足。由于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疏漏导致企业在财务的一些方面没有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 供电企业管理者应该在思想上重视, 不断加强培训学习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改善提高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企业员工树立榜样, 带动企业员工提高管理意识, 才能提高认知能力, 发现财务管理的中的漏掉和不足, 加强改进创新, 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提高预算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

在招聘时严格挑选高素质专业人才。积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加强培训提高企业内部财务人员, 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在企业内部加强绩效管理, 加强薪酬管理, 赏罚分明, 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供电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效率。

3.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供电企业的组织领导, 严格按照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程序统一管理, 同时提高企业基建项目工程预算的精准度和完整性。加强完善预算机制建设, 严格落实投资预算方案, 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严格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程序, 做好供电企业项目工程投资预算各个方面成本核算, 加强项目工程各个环节成本管理控制, 增强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水平。

4.降本增效, 降低风险

根据基建项目工程客观实际情况, 加强投资预算管理控制。加强招投标管理, 严格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 加强基建工程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保障决算科学合理。根据企业经营活动投资预算, 严格项目工程各个环节成本, 加强费用使用跟踪, 实行动态管控控制, 争取达到企业总投资预算目标。在月度预算管理过程中, 严格费用审核, 加强资金流动把关, 为完成年度投资预算做好铺垫。对项目工程其他各个环节费用进行分类管理, 严格采购, 加强支出管理, 防止资源浪费造成预算超支。对项目工程预算层层分解, 提高企业项目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5.健全预算管理工作机制

项目工程投资预算要融入企业年度预算工作。总结各个项目工程投资预算编报经验, 对相关项目工程预算成立相关监督管理机制, 严格投资预算编报流程和管理监督程序, 分析总结相关基建项目工程指导意见, 加强对项目工程监督管理。根据项目工程投资细化工程投资各个环节预算管控, 对工程各个环节费用实施精益化管理, 层层分解, 严格审核工程各个环节费用支出。

参考文献

[1]肖丹.企业内部控制中预算管理建设探究[J].中国经贸, 2014, (17) :201.

[2]杜刚.预算管理在供电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财经界, 2015, (12) :67.

[3]李海清.加强供电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11, (15) :104-105.

基层企业管理浅析 篇8

政治思想工作是党的生命线,是基层单位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的基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从而有效确保石油企业的安全高效运行,是我国石油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石油企业由于高效、经济、污染小的特点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逐步成为继煤炭之后全世界工业生产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能源。然而目前石油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增加,目前石油已有超过50%依赖进口。可见,石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的能源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甚至掌握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此背景下,加强和改进我国石油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我国的改革和建设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意义。

一、加强石油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保证

职工的思想有先进、中间和落后之分,正确和错误思想同时并存。如果只靠先进职工的积极性,而没有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企业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要防止错误思想对职工的腐蚀,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使企业决策的目标、管理者的意图,成为职工自觉的行动目标,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保证

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改革开放意识和适应新科技的能力,才能彻底解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统一认识,协调大家的行动。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激励员工的可靠方法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能根本上发挥职工积极性。只有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让职工们认清自己的责任,发挥主人翁意识的积极性,工作才会朝气蓬勃,企业才能兴旺发达。

二、如何树立先进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理念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各项工作措施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面对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及时更新观念,树立起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全局意识,学会用新的眼光审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学习,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发展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和未来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在工作目标上渗透

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基层工作各个环节中,抓管理需从思想入手,抓思想需从管理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工作目标经营决策安全生产等,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紧密相结合,细化和量化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基层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生命线。例如,围绕教育干部职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主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敬业心,为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起到保驾护航。

(三)基层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应时刻注意发挥好党员、干部的作用,动员大家一起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在生产的关键时刻,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基层党组织应组织党员干部共同想办法,分头做工作,可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等形式,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结合岗位特点,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让党员干部的聪明才智有用武之地,从而更好地起到带动职工的作用。作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急职工所急,帮职工所需,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四)将石油企业基层思想政治管理与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企业基层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产物,能够有效组织企业基层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自我教育活动,激发企业基层干部和职工民主。平等地参与企业决策的意识,成为推动石油企业基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有力因素,开创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生动活泼的局面,增强企业基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渗透力,开拓企业基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新领域,同时实现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在企业基层文化建设中的渗透,使二者合二为一,促进石油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五)关爱员工,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与关爱文化相结合,要坚持以人为本。只有人心凝聚了,所有员工拥护并支持企业,企业的各项管理措施才能得到彻底实施,工作目标才能得到实现。贴近实际,深入基层,关注员工的心理感受,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员工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把矛盾和不健康的心态消除在“萌芽”状态,教育引导员工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员工个人、家庭、事业的平衡发展,稳定队伍、凝聚人心。

三、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各大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生命线。我国石油企业历来重视基层的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我国石油企业改革建设的实践证明,越重视和加强石油企业基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越能有效促进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新形势下,只有顺应形势发展,不断提高石油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水平,才能确保石油企业顺利实现其改革和发展的长远目标。

上一篇: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下一篇:机械加工承包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