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事迹报告会(精选7篇)
5月27日上午,听了百团千场报告会后,对我有深深的触动。他们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拼搏,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领跑者。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习劳模、争当劳模,让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努力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作为一个有责任的社会人,我们就是要学习劳模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克服一切困难,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劳模精神是各行各业、各岗位在千变万化的复杂社会环境下不断突破、前进的精神保障。劳动模范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突出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有着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干好事业的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就要像他们一样,志存高远,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要学习劳模那种勇于创新、争创一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我们要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寻求革新,创新工作方法。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充分说明了事业是实干出来的,任何心存坐享其成、好逸恶劳思想和做法的人是不可能干出一番事业的。求真务实、兢兢业业工作,就是我们学习劳模的最好行动。
要学习劳模那种那种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和甘于奉献、乐于服务的忘我精神。
劳模精神是时代的旗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我们就要牢固树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生态度,像我们身边的劳模一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说真话,走正道,办实事,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身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锐意进取、务实奉献,为社会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五一前夕, 记者慕名前往陕西省地方电力 (集团) 有限公司所在地西安南二环东段的秦电国际大厦, 公司新闻中心的邱斌主管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他说, 戚总交待过了, 不要报道他个人, 应重点宣传报道基层一线劳模先进的事迹, 大力宣传他们在一线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计回报、甘于奉献的的精神。细细翻阅着省地方电力集团的一份份资料, 那一个个闪光的形像越来越清晰……
榆林电力分公司:创先争优促跨越
陕西省地方电力 (集团) 有限公司榆林电力分公司, 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 坚持“科技引领、开拓创新、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的企业发展观, 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在电网建设、优质服务、安全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 满足了全市工农业生产用电需求, 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优秀企业”、“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企业”、陕西省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和榆林市行风建设免评单位。五一前, 榆林电力分公司又荣获2012年“陕西省先进集体”称号。
加快电网建设, 助推城市发展。“十一五”期间, 榆林电力分公司电网建设快速推进, 投产规模实现翻番。累计完成投资32.25亿元, 建成110千伏变电站63座, 容量3485兆伏安, 线路1791公里。售电量从2005年的50.94亿千瓦时增至2010年的95.23亿千瓦时, 年递增13.29%。网改范围大幅提高。为彻底消灭全市无电村户, 实现村村户户有电用, 榆林电力分公司累计投资11.8亿元, 完成了榆阳区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农网改造面达97.2%。2007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网架结构日益优化。形成与榆林市“人字型”千里工业走廊布局相匹配的主网格局, 电网功能不断完善, 供电能力大幅提高, 成为榆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可靠保证和能源基地建设的强劲动力。
塑造优质服务, 树立一流形象。榆林电力分公司视优质服务为企业生命线, 积极践行“服务是第一产品”的理念。公司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建成96789客户呼叫中心, 以规范、统一、标准化的服务赢得客户。同时围绕市上重大项目, 建立工程项目库, 实施“整套服务方案”。针对重要客户、重点工程, 开辟绿色通道。公司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完善了客户回访机制、开展满意度测评, 加强营销服务的监控评价。在全市创佳评差和行风评议中, 实现“创佳评差”连续两年最佳、行风连续三年第一, 12个县区分公司获属地行风第一, 19个班站获市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公司所属的榆阳区城关供电所, 成为我省唯一的“中国最美金牌供电所”。
强化安全监管实现平稳运行。榆林电力分公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管理步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保持了长周期安全运行, 实现安全运行1240天的最高纪录。公司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保电措施, 强化应急队伍和设施建设, 开展电网大面积停电演练和重大社会活动保电实战演练, 开展带电作业和带电跨越施工, 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有效防止了电网重特大事故发生, 提高了电网安全可靠性。开展安全性评价、设备安全年活动, 组织春、秋季安全大检查、百日安全督查、隐患排查治理。狠抓作业现场监督与检查, 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
细化企业管理, 打造文化榆电。目前, 榆林电力分公司已建成地电系统一流供电企业。实施了以技术标准、管理体系、工作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建成标准化变电站94座、标杆站2座、保线站17个、修试中心1个;建成规范化供电所125个、示范所2个, 标准化呼叫中心13个、计量所9个。公司以文化建设为先导, 全力打造文化榆电。制订了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考核细则和宣贯培育计划, 通过企业文化内训师巡回演讲等多种形式, 对“光谱文化”进行了全面宣贯, 企业文化逐步渗透、落地生根。公司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目标, 开展全方位创先争优活动, 建成4个省级文明单位, 1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产生全总表彰的工人先锋号、国家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1个、全国巾帼文明岗1个, 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创佳评差先进单位1个, 涌现出省级劳动模范2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市劳模2名。
富平县供电分公司:科学创新兴企业兴发展
“十一五”以来, 陕西省地方电力 (集团) 有限公司富平县供电分公司, 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两型两化”战略目标,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主线, 以电网建设为基础, 以强化管理为根本, 以优化服务为先导, 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 统筹兼顾, 多方推进, 企业管理迈上新台阶, 整体工作呈现新面貌, 企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高。公司党支部连年被渭南分公司和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实现了政风行风测评“三连冠”。2009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2011年成功命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五一前, 又荣获2012年“陕西省先进集体”称号。
创新管理机制, 提升经营效益。近年来, 富平县分公司坚持“以效益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 以制度作保障”的管理思路, 推行新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 在市场开发、技术革新、流程再造、人力资源优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了积极实践。
2009年以来, 公司通过稳步推进公司化改造, 有效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和科学发展后劲。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实现了“专业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流程化运行、规范化服务”格局和“专业有专管, 专人管专业”的工作局面。推进站与站、所与所、馈路与馈路、台区与台区之间的“效益对标”。扎实、深入、有效的开展站所建设。现有的28个供电所、14座变电站 (除临时变和在建变) 全部建成了规范化供电所、标准化变电站, 调度中心、保线班、96789呼叫中心均已实现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结出了累累硕果。2011年公司售电量完成71122万千瓦时, 同比增长50.44%。被渭南供电分公司评为“电网建设先进单位”和年度综合考评A级单位。
创新服务机制, 强化供电能力。公司把优质服务纳入到年度考核体系中, 实行一票否决, 与其它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坚持班子成员“接访日”和大客户定期回访, 全面启动《客户供电整套方案》和《营销业务流程》。推行客户经理制, 实施个性化服务和差异化服务。在强化“96789”电力服务热线作用的同时, 开通了停电手机短讯提醒业务和业扩报装流程化管理。电费缴纳实现“一机对外”、异地查询、异地缴费、预购电费和随时交费。加强重大节日和高、中考的保电工作, 推行“阳光服务”, 构建了和谐的供用电关系, 塑造了富平电力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加快电网规划和建设步伐, 使电网结构更加合理, 线路设备承载能力得到加强, 提升了服务县域经济的硬实力。2009年以来, 共实施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270个, 新建110千伏变电站两座、35千伏变电站两座, 新架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2.6公里。2011年全国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顺利通过验收达标。
夯实安全根基, 严格工作标准。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以强责任、遵标准、查隐患、反违章、防事故为主要内容, 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截止2011年底, 累计安全运行1460天。公司加大考核力度, 建立健全了“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以推进安全目标管理为核心, 以安全月活动、安全大检查活动为载体,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 营造安全生产的企业氛围。加强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行现场安全监督卡、标准化作业卡和红马甲制度, 坚持开展标准化作业演练活动。
践行科学发展, 深化文化建设。公司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 稳步实施思想文化建设系统工程, 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争创“四强四优”为目标, 深入开展党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努力建设廉洁高效、务实创新的班子核心, 打造一支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党员队伍。
杜永勤:用心点亮最美的明灯
六年前, 杜永勤任陕西省地方电力 (集团) 有限公司凤翔县供电分公司纸坊供电所所长。这些年来, 他像一块磁铁, 紧紧地把员工吸引在周围,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身边每个人;他像一头黄牛, 在自己的“责任田”中辛勤耕耘, 播种希望, 收获硕果。在他的带领下, 纸坊供电所一举摘得“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和“中国最美供电所”桂冠。用心所以成功, 爱心因此收获。杜永勤连续三年被凤翔县供电分公司评为先进生产者, 今年2月被集团公司评为劳动模范。五一前, 他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多年来, 杜永勤立足本职, 模范践行“陕西电网、双优电网”的社会承诺和“自信自强、不断超越”的企业精神, 他用自已的辛勤劳动写下了人生光辉的一页!
让群众用上放心电是他的神圣天职。六年前, 纸坊供电所基础管理落后、线路设备陈旧、办公环境艰苦、生活条件简陋, 职工们不能安心工作, 台区电工像“走马灯”似地一茬茬换。面对这样一块烫手的“山芋”, 杜永勤临危受命出任所长。就在他努力谋划供电所发展时, 一场50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突袭而来。7月12日下午, 凤翔县大部分地区遭受罕见暴雨袭击, 纸坊供电所辖区的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30%的低压线路被暴雨冲刷摧毁, 全镇供电陷入瘫痪状态。杜永勤立即向县公司报告灾情, 并在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预案》, 组织全所员工兵分两路全力开展线路巡视和抢修。他带领着同事们披着雨衣, 趟着泥水, 一个村一个村挨家挨户查看统计。鞋子早已被泥水粘糊, 衣服早已被雨水浸透, 他依然恪尽职守, 坚决贯彻上级指令, 组织力量抢修用电故障。“3个小时的辛苦奋战, 换来群众的满意, 值!”, 在杜永勤看来, 确保正常用电是自己的天职, 也是所里每一名员工的最大职责。
强化管理带好队伍是他的光荣使命。纸坊供电所地处凤翔县城乡结合部, 近年来随着县城规划东移, 镇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 强化管理、带好队伍成为当务之急。为此, 杜永勤采取多举措夯实日常工作基础:为及时掌握各类客户的用电信息, 他坚持每周深入村组和台区现场查看线路运行情况, 经常入户走访, 主动与电信、广电等部门对接。杜永勤注重员工培训, 除了组织全员参加县公司各项学习外, 还利用周五安全活动日时间, 结合案例和实际工作, 与员工坐在一起谈经验、讲体会, 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各项工作焕发生机与活力, 供电所先后被凤翔县供电分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基础管理达标单位”。
全力满足客户需求是他的不懈追求。去年8月的一天, 当地有家铸造厂打来报修电话, 称变压器发生故障无法正常运行。十分钟后, 杜永勤便带领抢修人员赶到现场, 仅用一刻钟就恢复了供电。今年春节前的一天深夜, 一位用户打来电话说家中突然断电, 试探着问供电所能否过去看一下。杜永勤一听, 二话没说, 就和值班人员赶赴现场, 经查发现表箱电源线烧断, 于是立即对导线进行了更换, 工作完成已是凌晨两点, 用户握着他冻麻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杜永勤就是这样, 满足客户用电需求是他始终不渝的追求。
创新方法优化服务是他的至高责任。近年来, 纸坊供电所以创建“规范化供电所示范所”和“市级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为契机, 先后开展了“温馨关怀打工族”、“关爱残疾人”、“义务帮扶贫困户”等特色服务, 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今年, 按照居民用电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相关要求, 杜永勤经过深思熟虑, 在全所率先推出了“四心”服务 (重点服务精心, 超前服务用心, 延伸服务真心, 特殊服务爱心) 的新理念, 依托“雍城之光”抢修服务队这一载体, 不断创新服务方法, 提升服务水平。所里在“春耕”, “夏种”、“秋收”等打工者返乡之际, 适时提供高效快捷的电力服务, 使每位打工者都能在最短时间用上电, 用好电,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所里还在辖区内的72个村民小组设立了电费收缴点和接洽服务点, 全方位满足客户用电咨询、业务办理和电费收缴, 不仅缩短了收费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减少了客户的奔波之苦。随着“家电下乡”活动的推进, 所里成立了专门的小分队, 每天深入村组指导客户安全用电, 协助客户做好电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杜永勤以实际行动, 用心守护好自己的服务“责任田”。
魏荣坤:秦岭山中的“光明使者”
魏荣坤是陕西省地方电力 (集团) 有限公司宁陕县供电分公司江口供电所一名普通的收费员, 今年五一前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他, 有一双粗糙的大手, 一张黝黑的面孔, 一身地电蓝的工作服, 来去匆匆。自加入电力行业的那一天起, 他就全身心投入其中, 刻苦钻研业务, 以娴熟的技术和热忱的服务, 赢得了同事和群众的赞誉。他用勤奋和汗水书写了无悔的青春, 用无私和奉献诠释了“光明使者”的价值。
热忱服务从不怠慢。2001年, 魏荣坤进入宁陕县供电分公司江口供电所。初到供电所, 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模式, 魏荣坤利用一切机会, 向同事请教, 向书本学习, 并自费参加高等学校的函授教育, 很快就系统掌握了相关业务知识, 并成为一名业务骨干、技术能手。江口供电所担负着江口、金川、旬阳坝3镇的供电任务。所辖区内山大沟深, 交通不便, 且住户分散, 工作线长, 点多面大。就是这这样的环境下, 魏荣坤接手了烧房坪、高桥、江河、双河4个行政村600多户的抄表、收费、巡线、排障工作。2011年3月12日深夜,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熟睡中的魏荣坤。电话中传来近似哀求的声音:“我是高桥村大屋组的张福海, 我们这停电了, 我们9户的袋料食用菌正在高温消毒, 如果不能尽快通电, 15万袋的菌袋就要完全报废……”魏荣坤立即向上级汇报了这一情况, 并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与同时赶来的供电所其它职工一道迅速制定抢修方案, 得到批准后马上投入抢修。初春的山村依然寒冬咧咧,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 魏荣坤和他的同事借着微弱的手电光, 伏在冰冷的机器上, 找故障、排故障, 终了在凌晨2点多使大屋组的故障变台恢复了送电。
立足岗位无私奉献。认识魏荣坤的都说“小魏是个热心肠。”有一次, 魏荣坤到江河村收缴电费, 发现有户孤老家中唯一的一盏灯泡却不亮。他二话没说便赶回去拿工具, 帮老人修好了电灯。自那以后, 他每次出门都不忘带着工具包, 备些小材料, 哪家的线路、开关、插座有问题, 他都随时帮忙修修。他说, 装个灯泡、安个插座对有些家庭来说可能是件麻烦的事, 但对我们来说仅是举手之劳, 能帮助乡亲们解决些具体困难, 挺有成就感的。
双河村有位70多岁的老人叫常元勋, 无儿无女, 经常为交不起电费而发愁。魏荣坤收入不高, 却主动承担起老人的电费, 6年来为常老汉缴纳电费600余元。魏荣坤并不是没有改善收入的机会。近年来, 宁陕县的矿山和小水开发很快。有几处老板都看上他, 想请他去当管电师傅, 薪酬要高出他工资的好几倍, 而他都没答应。他说:“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再说现在在家门口工作, 既照看了家里的老小和地里的庄稼, 又能为乡亲们服务, 精神上很充实。”
辛勤耕耘终有回报。出色的业绩和优秀的人品, 使魏荣坤赢得到了群众赞誉和组织的认可。在宁陕县供电分公司连续几年的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 他均被评为A级, 从2005年到2011年连续7年被评为先进个人, 2010年被评为宁陕供电分公司配电线路首席技术能手, 2011年荣获安康市优秀人大代表和安康市首届“孝行天下和谐安康”和谐家庭奖, 2012年4月被破格提拔为江口供电所副所长。先后当选为宁陕县第十六届、安康市第三届和陕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当地有个习惯, 盖房封脊亲戚朋友都要前来恭贺帮忙。2011年7月, 魏荣坤在老屋旁的公路边修了幢两层小楼, 现浇屋顶时, 一下就来了100多位帮忙的乡亲, 几乎家家都有代表, 把不大的院场挤得满满当当。人群中有个花白胡须的老汉, 他就是常元勋, 他从年轻人手中夺过锨把, 使着劲儿把砂浆绞绊了几下, “荣坤把我当亲人, 我不帮着做点啥, 心里实在过不去呀!”这就是一名基层电力工人与当地百姓的鱼水情谊─我的心中装着你, 你的心中也装着我, 这是最高的荣誉, 也是最高的奖赏。
每个人都有难以割舍的情结,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情结所在,才让一个人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
李良,一位普通的莱钢汉子,与焦炉结下了不解的情结。从一名最初的调火工到现在的热调班长,成长为一名莱钢的劳动模范。27年了,虽然岗位几次更换,却始终未曾离开过焦炉,难怪工友戏称李良是“百分之百的纯焦炉汉子”。
一提到焦炉,沉默寡言的李良就立刻变得健谈起来:“焦炉是通人性的,你得学会摸准它的脾气。”这也许就是李良27年来悟出的一条理儿。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经济危机影响,为保证整个莱钢的生产均衡,焦炭产量需要压减。李良还清楚地记的那个日子,10月4日,接到延长结焦时间的通知,由原来的19个小时延长到50个小时。在李良记忆中,他参加工作27年以来,工作目标都是如何在保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缩短结焦时间来实现焦炭的高产。而如此大幅度地延长结焦时间,应该是焦化历史上的第一次。
“这不是让焦炉受委屈吗?” “这样对炉体是不是会有损害?”
会议室内职工们议论纷纷,大家从情感上很难接受这个 事实。李良的内心更是很痛苦,他何尝不期盼焦炉按常规出焦?
特殊的形势下,就要有特殊的智慧和勇气。
“只要在焦炉上干过的,谁对焦炉没感情?就是挥汗如雨也感到幸福!因为旺盛的生产形势象征着我们红红火火的日子!焦炉限产只是暂时的,只要咱们好好干,严冬再冷也冻不怕咱们焦炉汉子!”
李良的一席话让职工振奋了精神,其实李良内心也充满困惑和矛盾。但延长结焦时间的任务时不我待,需要迅速投入战斗!
从保护焦炉本体出发,结焦时间的延长需要循序渐进,以前的工作都是以“焦炭提产”为中心,现在一下子向着反方向努力,衍生出很多的工作。当务之急是要将煤气量控制住,当前的煤气孔板不合适,需要由大孔板换到小孔板,这种做法不但耗时长而且成本高,于是他们采取了往孔板中加铁丝的方法,增加煤气的阻力,从而减小煤气流量,来实现整个加热系统的均衡。
定下攻克的办法,就要立即行动,没有时间让你优柔寡断!
当天上午,李良就抱来了一捆50KG重的8号铁丝,迅速组织工友们将其截成40CM左右长的铁丝段,这种做法的劳动强度很大,是人工用钳子截。经过计算,每个孔板中大 约需要加入5-6段铁丝,一共有1952个孔板,也就是说他们得截出12000多段铁丝来,看似不复杂的程序,却是很大的工作量。两天的时间,50KG一捆的铁丝,他们截了近20捆,重量达1000KG。
为了赶进度,李良把班里的人员分成几组进行分工,让他们轮流休息,却唯独对自己要求苛刻,一刻也不停歇。
中午,工友们替他买来了饭,当他想松开钳子去吃饭时,却发现手似乎不听使唤了,手一直保持着握钳子的姿势,僵硬的指头关节根本打不开,伸不直了,手指头上早已磨起了层层血泡。
工友们实在看不下去,把他拖回休息室让他吃饭,而他的手哆嗦着连筷子都拿不住了,李良还乐观地说“咱不用筷子了,今天就吃手抓饭”,旁边有的女职工见状悄悄抹起了眼泪……
仅仅两天的时间,李良就和工友们完成了对孔板的阻力调节。更复杂的工作还在后面,由于结焦时间调至50个小时,原来所用的高炉煤气不适应调整后的工艺生产,需要转为焦炉煤气加热。而焦炉煤气加热系统已经长时间不用,管道杂质多,有的已经堵塞,需要到焦炉地下室挨个卸下管道四通小帽进行清理。
“有122个四通管道,咱多长时间能清出来?”李良询问大家,厂里给了三天的时间,他想听听职工的意见。“两天!”职工的回答让李良感动,他知道,这些还没从疲惫中走出来的弟兄们再一次振奋了精神。
“好!咱要的就是这种精神气!”李良带着弟兄们进了地下室。
10月份的天气依旧炎热,地下室的温度达38度以上,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的工作,极易发生中暑现象,为保证职工的安全,李良总是让大家一个小时就轮换着出去休息一次,而他又给自己安排了个“全程参与”,从下午开始清理,一直清理到晚上11点多,他们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完成了任务!
这期间,李良愣是半步没离开地下室,工友们说:李良这副身板跟铁打的差不多!
只有妻子知道,李良那几天晚上睡觉腰疼的连翻身都困难,常常是在腰后垫上几个靠垫才能勉强入睡。第二天,还得在妻子的协助下才能起床。奇怪的是,就是这种状态,一但到了班上,李良又是浑身使不完的劲儿!
所以说:“人没有铁打的身体,只有铁打的精神!” 经过两周的精心调节,焦炉的结焦时间稳步从19个小时延长至50个小时,生产进入稳定顺行的阶段。
在限产的日子里,李良天天盼着焦炉提产,心里早已经想出多套提产后如何调节的方案。对李良来说,这两座焦炉就像是他看大的孩子,受到委屈他会觉的心疼。终于在2008年12月1日,李良听到了提产的喜讯,他高兴地把班组成员聚到一起,将提产的喜悦与大家分享,结焦时间将缩短至36个小时,尽管离原来的19个小时还有差距,但是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他与工友们欢呼庆祝,想到提产,李良就觉得脚下生风,感觉走路都快了起来,提产意味着他们将再次面临更多的难题,将面临繁杂琐碎的调试,但他深信,扎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对钢铁严冬最好的抵御!
钢铁严冬的到来,让本来就小气的李良更加精打细算起来。考克是热调系统中需要周期性清洗的一个关键设备,一般都是用煤油来清洗,清洗后煤油中杂质较多,很难达到重复利用。李良却总是能想到高招,他先用沙子将又脏又黑的煤油进行过滤,过滤之后再静止沉淀,这样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一桶170升的煤油大概在850元左右,经过过滤沉淀的煤油也就能省出半桶,但这几百元却让李良看到眼里。
一位到车间办事的外来人员看到李良这样做十分不解:“你不嫌费事啊!这么个大厂子还在乎你这仨瓜俩枣的!”
李良迅速变了脸:“那可不能这么说,别说是这几百元,就是一分钱攒多了也能攒出个金山来,莱钢多少个班组?一个班组省上几百元,那得多少?”
如果每位莱钢职工都有李良这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精神,那莱钢走出经济危机就指日可待!李良说,日子好过的时候不铺张,日子难过的时候才不会乱了手脚,好的节俭习惯会让人在经济危机中比别人多一份优势,少一份恐惧,在逆境中添一份力量。
自该车间两座焦炉投产以来,炉门的刀边就未曾进过一个新的。按照正常损耗,一个月消耗一个是很正常的,但在李良眼里,刀边就像“细瓷”一样娇贵,每天都重点照顾、加强点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个炉门刀边采购成本在16000元左右,他哪能舍得让其随随便便的出问题呢?
高炉煤气加热系统中有一根一米长的管道,叫“一米管”,由于地处比较娇气的部位,在使用过程中易断裂,在生产形势好的时间,李良也是让大家自己修复焊补,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下来。在进入钢铁严冬的特殊时期,他组织职工焊补20多根,直接降低采购成本10余万元。
李良说,降本增效只要用心用脑,总能想出一些金点子。炼焦生产中的煤气流量总是发生着一些细小的变化,这些变化如果忽略也不影响生产,但如果留心,就会在细节中发现降本增效的突破口。
李良经过琢磨,在煤气消耗上如果根据一些细小的变化进行及时微调节,就会避免煤气的浪费。李良一但从交换机室发现流量出现异常,他二话不说就跑到机侧平台调节阀门,有时候一天能跑上十几趟。李良说,别看跑这十几趟,经过频繁适度的调节,每小时可节约5000m的煤气,一天就是节省12万m,这些都是钱啊!如果人要懒了,不愿意跑这十几趟,这12万m的煤气就会白白烧掉!李良说,咱力气有的是,使了还会再有,但这煤气要是白白烧了就没有了!不就是多观察多跑腿吗?能为厂里省下煤气,太划算了!
工友们说“李良的腿,跑跑就是钱啊!” 李良说“不是腿值钱,是煤气浪费了心疼!”
工作中的李良视焦炉为命根子,生活中的李良视工友们为兄弟,他是工友们的老大哥,有一副热心肠,平日里喜欢给年轻人做媒,时至今日已经有好多对年轻人在李良的牵线下喜结良缘,每当有喜酒喝的时候,李良就特别高兴。他说职工的生活稳定了、幸福了,工作才更加有动力!
李良恋家,尽管工作原因,少了很多与家人团聚的时刻,但他在工作之余总是与家人共同度过,对他来说,家就像个充电器,让他重新获得第二天的工作精力。李良83岁的母亲一直跟随他生活,去过他家的工友们都知道,他家里住的是两居室,母亲是在朝阳的那间大卧室,他与妻子住在小卧室,儿子则睡在走廊的一张搭起的小床上。
问过李良,一家子有没有时不时找个机会出去撮一顿,李良笑了笑说,很少,多年来,可能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回到家,坐到老母亲跟前,吃着妻子做的饭,看着身强体壮
3的儿子,一切就都踏实了!
今年23岁的儿子是李良的心头肉,从小到大都是疼爱有加,李良是大家眼中的慈父,可一但与工作发生冲突,这位慈父却总是上演狠心的一幕。一次儿子骑摩托车上班,与一辆疾速行驶的汽车相撞,伤势严重,当李良接到电话时,他正赶上煤气置换,他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在这个关键环节离开。
电话中听妻子说儿子已经送往医院,他想在医院就安全了,医生一定会处理儿子的伤势,他就等忙完再去吧,这一忙就到了半夜。
在从班上往医院赶的途中,李良想象着,灯火通明的医院大楼,有多少病人在忍受痛苦?儿子就是其中的一员。
他心里这才突然紧张起来,儿子到底伤到哪儿了?要不要紧呢?一步一步逼近医院,他的愧疚一点点增多,终于找到儿子的病房,妻子正在床前垂泪,看到儿子胳膊上打着石膏,脸上纱布有渗出的血迹,在经受了疼痛与惊吓的儿子睡着了,李良内心一下子涌出百般愧疚,他真想抱抱眼前的儿子,但看着他打着石膏的胳膊,却不知道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父爱,这个焦炉上的硬汉子,多难的事都没落过泪,却在那一刻泪流满面!
有一天,康复后的儿子对李良说“爸爸,等我养好伤上班后,我要像你一样好好工作,以后也当劳模!”李良一时 哽咽,曾一直认为儿子一定在怨恨他,曾一直怀疑自己疏于管教,儿子会不会争气。在那一刻,李良得到了答案,是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儿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是自己多年来的吃苦敬业精神感染了儿子,这正是这位焦炉上的硬汉子所期待的!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自己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战斗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广大社会阶层的劳动群众,向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社会政治保持基本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和劳动群众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实践充分证明,工人阶级始终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推动**发展、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的基本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当前,我市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和发展关键期。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既是对我们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和战斗力的重大考验。工人阶级一定要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体现先进性,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建立无愧于时代的新功勋。
一、要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人阶级队伍。在今天这个大会上发言的几个劳模,是新时期我市工人阶级的典范,是全市广大干部、职工的楷模。在他们当中,有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成绩的一线工矿工人、环卫工人;有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用心血在教坛上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师;有为保一方平安,肩负正义,与犯罪分子作坚决斗争,赢得广大人民群众赞誉的人民警察;有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带领农民致富的农民(来源:好范文 http:///)企业家;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党的医疗事业作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有理想、有信念,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用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和模范行为推动全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和高贵品格,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一定要大力弘扬劳动模范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弘扬他们的忘我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弘扬他们的开拓进取意识和创新求实精神,弘扬他们的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并切实关心劳模,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进一步形成尊重劳模、爱护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时代新风。通过向劳模学习,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职工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良好职业道德,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有力推动工人阶级队伍的知识化进程。
二、要充分发挥经济建设主力军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全面建设小康**,是**人民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也必定是新形势下全市工人阶级的工作主题。广大职工一定要认清形势,牢记使命,大力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伟大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实践中再立新功。要自觉站在改革的前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在改革中经受考验,取得新的进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十一五”发展纲要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一流业绩。要大力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利益关系的调整,坚决拥护各级党委和政府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办法措施,积极促进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和社会安定和谐,充分发挥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中流砥柱作用。
三、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更好地完成党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务必从全局的高度和战略的角度重视工会工作,真正把工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工会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帮助工会组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自己的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制定出台重大改革发展政策措施时,要切实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职工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使职工群众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要着力解决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重点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工作,坚决纠正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坚决纠正拖欠职工工资等问题。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团结意识、群众
意识,全面履行各项职能,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进一步协调劳动关系,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多做工作,不断提高工会在职工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进一步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把职工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而共同努力。
xx十分注重个人的政治素质修养,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系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凭着一腔热血、务实求真、技术精湛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始终以党的方针、路线为指引,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攻克无数技术难关,因工作突出曾多次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科技创新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xx做为一名公司领导干部,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把勤奋工作当作自己最大的追求目标。从他担任总工程师以来,单位所取得的成绩及个人荣誉的背后,都凝聚着他辛勤的汗水和无私奉献精神,正是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使得苏州迪芬德科技有限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做技术环境考察时他总是身先士卒,无论是矿井深处,还是荒芜草原,他都会亲自到场,进行严格的实地考察,不怕脏、累、忙,为生产合格的产品打下坚定的基础,他总是教导下属说,“做技术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只有看到现场才知道你要做什么”,正是在这种无怨无悔、乐此不疲,不计个人名利,超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热衷于党务工作事业的坚忍不拔精神下,由他主持的多个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江苏省和太仓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
xx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技术创新性,总是瞄准行业最前端,当他了解到国内港口目前仍使用人力进行冷藏箱数据采集时,他看到了这里面巨大的商业前景,于是他带领研发团队,经过近两年的辛苦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可以识别各类型冷藏箱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解决各大港口码头停靠冷藏箱的监控问题,并即将投入使用。目前由他申请的专利已近百余件。在他带领下的某某公司成立三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2016年计划成为新三板上市企业。
作为一名工程师,xx同志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多年来勤奋工作,使他积攒了丰富的物联网行业研发、管理经历,在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公司在车载终端应用方面的空白,曾多次获得航天科工集团的表彰,被公司评为“企业期间成功主持、研发了“无线智能车载终端”、“数字公交车站”等项目,这些技术填补了技术骨干”称号。
在凯威利亚公司期间带领团队成功研发“电力行业无线故障检测系统”,是全国最早研发、生产并得以实施的公司,所生产的产品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大功率基站强电磁环境下无线测温系统”,此技术迄今填补国内空白。xx团队所研发的该无线温度传感器,附着在高压环境(10KV)并传送温度数据,工作在200KW-500KW的强电磁场环境,该设备对于长期工作在恶劣电磁环境下的工业电子产品的设计者是一个挑战,此系统是国家广电唯一的供货商。
严格管理不松手,质量标准不走样是xx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他总是严把质量关,把质量标准化管理放在首位,无论是电路板绘图过程中焊盘容易脱落的小细节,还是产品生产时原材料的品质,亦或是产品完成后对现场环境的适应度,他都严格要求员工按质量标准进行把控,并先后制定了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工程质量同验收管理人员工资挂钩等多项规章制度。
在个人成长方面,xx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他十分重视知识的更新,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本职工效有序进行,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自学,不断的从书中吸取营养,来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不仅在物联网方面,在各行各业上都拥有十分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平时的工作中,能自觉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善于敏锐洞察新的形势,把握时代的脉搏,自觉锤炼,具有不断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能力。
在道德品质素质方面,不断用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锻炼,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性格,努力塑造党员的形象。在作风素质方面,按照党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入手,加强培养自己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来树立和转变自己的工作作风,使自己成为他人的榜样。
树行业形象
展劳模风采
——***收费站长张亮同志事迹材料
共产党员张亮同志是***收费东站站长,在参加工作的二十五年时间里,无论在那个工作岗位,无论在何种环境,他始终坚定干好事业的信念,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成了全收费所乃至全****总段一致认可的优秀基层收费工作者。他是公路事业大发展形势下涌现出的苦干实干、能干会干的先进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人奋发进取、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勤奋好学、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爱岗敬业、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也充分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和普通收费站长的良好形象。十多年来,他连续被管理所和****总段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多次被总段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获得被甘肃省省委组织部和省扶贫办等部门评为全省干部下农村帮扶工作先进队员。
刻苦钻研,争做业务上的能手
张亮同志1989年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总段工作,1995年,随着312国道界石铺至口收费公路管理所的成立,他被调至****从事一线收费工作,那时正值甘肃收费
2010年甘肃省劳动模范推荐人先进事迹材料
公路的起步阶段,许多司机对收费政策不理解,收费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收费员们在通车收费前掌握的收费知识无法打消司机拒绝缴费的念头,为了尽快熟悉收费业务,更好地为司机解释收费政策,作为收费站长,张亮经常将收费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及时查看相关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将自己掌握的工作技巧和经验及时向全站职工传授,是全站职工做到了解释收费政策有理有据、判断车型准确无误、收款递票迅速快捷,为收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收费站长岗位上,他不但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还不断学习班站管理知识,认真钻研班站管理的新方式、好办法,在职工管理中坚持以制度约束与思想说教相结合,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大力营造风正、气顺的工作环境,他所带领的收费东站也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团结战斗的集体,多次被****总段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严于律己,争做遵章守纪的模范
收费工作天天与金钱打交道,没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拒腐防变意识是很难胜任的。多年来,张亮同志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各项管理制度,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他的所作所为,让大家由衷的感到钦佩。
2010年甘肃省劳动模范推荐人先进事迹材料
日常工作中,总会有一些想方设法逃避通行费或要求减免通行费的司机,但张亮站长都会坚持原则,促使司机依法缴费。2008年10月21日夜班,一辆平凉货车驶入东站,递给收费员一张字迹填写不工整的植物检疫证书,要求按绿色通道车辆免费通行,看到检疫证书不规范,正在收费亭的张亮便要求司机验货,在对该车车厢边沿的货物查验完后,他注意到该车顶部形状与检疫证上的箱装形状有点不符合,要求司机打开车顶篷布进一步检查。这时司机试图和他“套近乎”,说不必检查了,拉的都是鲜梨,闪烁其词的不愿打开篷布,还从车上取出两箱梨准备送给张亮。“我是国家工作人员,怎能干这种无原则、无纪律的事呢?快把你的东西收起来”,张亮一边严厉拒绝司机的行贿行为,一边认认真真地给司机讲起国家绿色通道收费政策,并坚决要求司机打开篷布进行验货。司机百般缠磨,最后无奈地承认自己的车是假冒“绿色通道”车辆,全额缴纳了通行费。
近年来,由于车辆分流、收费路段路况质量较差等因素,造成了该所收费额的下降,为了做到车辆通行费的足额征收,管理所挖掘费源,加强了对本地车辆的征费力度,但该所收费东站位于会宁城区,本地车辆征费难度特别大,但张亮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总是耐心细致地解释收费政策,不折不扣地坚持“应征不漏、应免不征”的征费原则。面对个别顽固的三轮车司机,有时为了收两块钱的通行费就得十几
2010年甘肃省劳动模范推荐人先进事迹材料
分钟的解释,“老张,算了吧!”、“就两块钱,何必呢?”年轻的票员不耐烦了。“两块钱是不多,但我们坚持收,积累起来就多了”,张亮语重心长地告诫收费人员,并又一次耐心地向车主讲道理,最终收取了仅仅两块钱的通行费。正是他的这种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精神,才避免了车辆通行费的流失,确保了近年来全所收费任务的超额完成。
文明服务 争做构建和谐交通的践行者
收费站是公路行业的窗口,收费员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公路乃至交通行业的形象。在工作中他一直带头以规范化、人性化、特色化的服务实践着“三个服务”的理念,和全站职工一起,文明收费、优质服务,做到了停车交费有迎声,司机询问有答声,收费临走有送声,服务不周有歉声、配合工作有谢声。多年来,他和他所带领的收费站始终保持着“零投诉”的记录。
工作的开展并非是一帆风顺,收费员被辱骂是家常便饭,车道被阻塞的事件时有发生。有时司机将车停在收费车道,将怨气连同通行费收据一同无礼地扔向收费员,脏言乱语脱口而出,不理解溢于言表。面对这种情形,张亮从来都是不亢不卑,骂不还口。多年的收费工作使他明白,司机也需要理解,只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赢得更多的理解与尊重。于是他学会了用真诚的微笑来化解矛盾,学会了用
2010年甘肃省劳动模范推荐人先进事迹材料
耐心细致的解释来排除纠纷。司机飞溅的唾沫、蔑视的目光,这一切他都默默承受着,他还是一遍又一遍地解释着收费政策,一次又一次地给司机敬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诚的态度,执着的工作精神,终于感化了司机,司机自愿缴纳了通行费。这样的事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着,而张亮也是一次又一次耐心地解释着,到最后,赢得司机理解和敬佩目光的还是这位工作耐心细致的收费站长——张亮同志。
在xx教育这片沃土上,有这样一个人----她四十四年如一日,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献给了心爱的教育事业,青丝变白发,换来美誉满天下:人们惊叹于她不断创新的思想,既有将薄弱学校化腐朽为神奇的胆识,又有将优质学校带上一个新的高峰的魄力;
人们敬佩于她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无论教育改革如何推进,她始终行进在教育改革大潮的最前沿;
人们感动于她对教育的大爱,爱生、爱师、爱的是xx这片充满生机的教育热土……她就是xx市第七中学校长、xx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集团长、党委书记xx。
追求卓越铁肩担道铸名校
xx校长是一位有着坚定的毅力和铁一样肩膀,能够勇挑重担的教育女强人。她几年来,承重突进,大大地缓解了区域择校的“高热”问题;
穷思竭智,用心营造了一方均衡优质的和谐教育生态。自她担任xx七中校长以来,特别是近两三年,利用自己超前的意识,先进的办学理念,一举扭转了xx七中在市民的眼中只是单纯注重学习成绩,通过题海战术和选拔性招生,中考成绩不错的所谓“应试名校”的形象,这主要源于xx校长提出的要变以培养部分优秀学生为重点的“精英教育”为全员式发展的“卓越教育”的办学思想,努力培养“品行卓越、智力卓越、努力卓越”的现代中学生,这让xx七中适应了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成功地实现了学校办学机制的转型,在她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引领下,xx七中虽历经学校转轨和创建现代化一流名校,教师交流和学区化管理,合并薄弱学校与集团化办学,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等义务教育逐步走向公平和优质,不仅平稳渡过了几次改革的阵痛,而且实现了学校不断攀升,由平凡走向了卓越。学校连续22年在xx市中考独占鳌头,85%以上的学生考入省、市级重点高中。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级课题示范校、xx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单位,xx省文明单位,xx省五一奖状,xx省德育先进集体、xx省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xx省爱国拥军示范学校、xx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先进学校等几十项荣誉。真正成为改革一方、示范一方、引领一方的标杆学校。
德润人心人本教育耀光辉
“德润人心”是xx校长引领七中走向卓越发展的根本。她注重师德塑造,从七中创业的老一辈教师身上总结出七中教师“十种精神”,引导学校全体教师立德、立言、立事、育人。如今这十种精神,已经成为全体七中教师的共同的价值追求;
她尊重教师智慧,不以统一僵化的教学模式限制禁锢教师的教学个性,“坚持面向全体不懈怠,坚持以生为本不动摇,坚持轻负高效不折腾”已经成为七中课堂教学的特有风格;
她倾力教师成长,努力为教师创造各种培训机会,培养出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市骨干教师、区名师、区首席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教师近200人,七中也成为全区优秀教师队伍培养的集散地。“道虽近,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她为学生亲手制定了“七中七德”,作为培育和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习惯的新型道德行为准则,文明懂礼成为七中学生的标签;
另一方面,曹校长注重为学生发展特长搭建平台,学生走进联合国总部表演。学校被评为市艺术、体育特色学校和外语、科技特色项目学校……,这些都预示着学校将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道路上继续昂首迈进。
胸怀大爱,教育均衡做典范
在xx校长的办学思想中,始终坚持七中是“沈河区的七中”、“xx市的七中”这一理念,在她的不断努力下,学校积极发挥品牌作用,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身为xx七中教育集团的集团长和集团党委书记,她仅仅用了18天时间完成了对薄弱学校xx市86中学的重组;
她用了不到两年时间,通过选派校级干部输入管理,让xx市82中学重焕新生;
她从无到有创建了xx七中东校区,圆了沈河东部地区无数百姓享受优质教育的梦想;
她敞开办学,联手三所农村学校,建立常态帮扶机制,成为全市推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典范,在她的努力下,七中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沈河,辐射xx。学校虽然在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打造教育公平方面承担如此多的重任,但是七中没有被稀释,反而实现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报》用曹校长的原话“我们要把水变成牛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专题报道。此外,七中在她的培养和推荐下,20几位干部走向沈河教育的各个管理岗位,全区12所初中有7所学校的校级干部来自七中,七中成为了沈河教育干部培养的“黄埔军校”。“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曹校长最朴素的教育情怀。
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xx省党代会代表、省优秀专家、省“五十名专家型名校长”、省德育先进工作者、省“五·一”奖章获得者、省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省“巾帼创新业”标兵,市优秀校长、市教育专家、市劳动模范,市人大代表。她应邀上过中央电视台,介绍过学校综合治理的经验,在国家、省、市级层面,多次作过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经验介绍,一系列荣誉和称号,从一个侧面映证着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近十几年来在校长工作岗位上,付出的极大努力,取得的极大业绩……这样的荣誉,也许是对一个教育人最高的褒奖,然而曹校长对此从来都是淡然。每天她依然伴着朝阳、带着笑容,充满活力地耕耘在这片教育沃土上。鉴于她以毕生的精力、无私地奉献、先进的理念,为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教育公平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省、市义务教育战线的旗帜性人物,沈河区委、区政府一致决定其延期退休5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让教育点亮每一个孩子卓越发展的人生之路,这就是xx----一位从教四十四年,将全部身心奉献给孩子的教育工作者不变的追求与信念!
【篇二】
参加工作15年了,说实在的,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也没有什么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有的只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以满腔热情,用青春和汗水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而凝结的感悟。十几年来,我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一名劳动模范,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进步,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履行一份责任、贡献一份力量,感到自豪而欣慰。
199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怀着对事业的美好憧憬,踏进xx的大门,从事辅机冷却器设计工作。大学4年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的学习,容器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看到师傅们从换热计算、设备参数的确定,到之后的反复校核,再到介质的物性、容器材质的选择,以及腐蚀性的考虑等等,技术准备就要面对这么多繁琐又缜密的细节,而对于设计者来说,这只是刚刚开始,一台冷却器要通过计算、绘图,分解出几十张甚至上百张图纸,彼此配合,环环相扣,细致衔接。一张图纸只要有一个细节有所疏忽,一个尺寸出现错误,都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最终组装成功。看着师傅们严肃的工作神情,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满屋厚厚的图纸,“设计”这个沉甸甸的字眼儿,在我心里顿时变得具体、庄重而深刻。
我成了师傅的“小跟班”,对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认真观察、仔细琢磨,丝毫不愿错过,针对每台产品的特点,准确记录、精心归纳、详细总结。几个月下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工作备忘手册。学习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更是积累的过程,我很快成为辅机冷却器设计室的骨干。入厂五年后,就研究开发了直径近3米,长度11米,xx历史上最大的冷却器。之后,又主导开发了公司首台低温容器。主导研制的双管板换热器,填补了xx的技术空白。
2003年,在参与开发设计4万8空分装置时,我发现原来的冷却器因为成本高,根本无利润可言,怎样能在保证冷却器强度的同时又能有效降低成本呢?我拿出这几年的工作手册,仔细研究各种形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用心地琢磨起来。还特意到厂外资料库,查找出曾经看过的日本日立公司的一张相关图纸,得到一些灵感,开始绘制初步的结构图,之后,又到车间,与工艺师、工人师傅们一起现场研究如何解决密封问题,认为可行后,再反复修改图纸。经过近半个月的时间,结构终于确认下来,成功地将平盖封头改为受力较好的椭圆封头,减少了耗材,减轻了重量,减小了负荷,仅这一个项目就为企业节约资金近一百万元。这种经济实用的技术改良,经几台产品的试验成功后,在用户现场运行良好,现已在企业广泛推广使用,每年还继续为企业节约成本一百万元。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多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想做好工作,首先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不随时完善和充实自己,就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并于2004年考取了xx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我克服了基础知识因日久而生疏,数学基础不如应届研究生等不利因素,取得了优异成绩,专业课老师感叹地说:“在校的研究生计算能力和理论课可能比xx强,但是没有一个有她这种扎扎实实向上进取的学习态度”。其实,并不是我要强,而是因为我的学习目的很明确,自己不是到课堂上拿文凭的,而是来取“真经”的。2008年,我顺利地取得了工程硕士学位,为我日后从事的压缩机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由于工作的出色表现,我从辅机设计转到主机设计,开始从事离心压缩机核心部分的设计工作。一年后,领导找到我,让我负责开发研制国内首台超低温压缩机,这在企业及国内同行业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尝试。众所周知,乙烯工业是体现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压缩机又是乙烯工业中的核心设备。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具备设计并制造乙烯压缩机的能力。压缩机研发“金字塔”顶端的技术,是花费多少金钱也不可能引进的,更不会有与国外企业联合研发的机会。如何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自主研发生产乙烯压缩机,赢得市场竞争,已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多年来的夙愿。所以,研发制造乙烯压缩机是xx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是“xx人”三十年的梦想,也是摆在我们设计者面前一道必须攻克的难关。
xx华锦化工有限公司45万吨/年的乙烯压缩机是国产化的首台产品,设计温度要求零下150℃、所以从设计选材到焊接技术以及结构上都有极为特殊的要求,技术上几乎无经验可循,国际同行严格的技术保密,国内资料的严重匮乏,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了我的肩膀上。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我基本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和休息时间,忙着查阅大量国内外科技文献。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和了解更多的焊接加工方法,奔走于国内各大科研院所,请教专家、教授,吃了很多次闭门羹。我在心里告诫自己,我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只要能解决问题,再苦再累都是必经的历练。一次次的冷言拒绝,一次次的真心求教,终于慢慢得到了他们的理解,给我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宝贵的意见建议。在详尽的分析和探讨后,确定了低压缸采用铸造机壳,高压缸采用焊接机壳的结构方案。研制过程中,秉承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反复论证,修改机型,三次推翻设计方案,多次优化具体结构,对机组结构进行了数次全新规划,将设计方案调至最佳状态。从前期技术储备工作,直到机组最终研制成功,历时两年多,完成设计图纸300余份,而支撑设计图纸的计算分析等技术文件资料则达数千页。“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乙烯压缩机最终实现两个缸联动一次试车成功,最大振幅在14微米以下,达到了国际优质产品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5万吨乙烯机组的成功设计,标志着乙烯压缩机实现了国产化零的突破。
然而,首台乙烯压缩机突破性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从此一帆风顺。2008年底,该机组虽然在厂内试车和用户现场机械运转均达到优质产品要求,但是,当机组通入零下101℃乙烯介质时,压缩机主轴却发生了弯曲。如果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给用户造成每天上百万的损失,面对来自外界的种种质疑和责难,我默默地承受,却没有因此而气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我自己,还关系到企业的信誉,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荣誉,我振作精神,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设计攻关之中,发誓与乙烯机组共进退。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设计理念,打破常规的设计思路,经过缜密的分析、测评、论证,终于设计出具有xx特色的低温转子,解决了在常温装配、低温运行下,转子可能发生弯曲的问题。经过紧张的答辩、研讨,这次的改进方案彻底征服了用户。改进后的乙烯机在零下101℃下开车成功,所有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化水准。在掌声和祝贺声中,我再也抑制不住激动与欣喜的泪水……之后,我又连续设计六台不同规模、不同温度的乙烯压缩机,全部填补国内空白,从那时起,大家送给我一个“乙烯专业户”的绰号。
2010年,作为xx最大设计室的室主任,我带领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队伍,承担了近70%的离心压缩机设计任务,仅当年就完成压缩机设计160多台,装置设计70余台套,并且全部按计划交档,为后续的生产加工赢得了充足的时间,确保了产品按时交货。其中的重难点项目更是数不胜数,武汉80万吨/年乙烯三机、燕山丁基橡胶装置的三套压缩机、大唐xx四万空分压缩机组……2011年开发研制的液化天然气压缩机,丙烯制烯烃装置、硝酸四合一等新领域压缩机,已投入生产。2012年又接到了更加艰巨的,10万空分压缩机的研制任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十五年的工作历程有艰难时的心酸和泪水,亦有成功时的激动与喜悦。一次次的攻坚克难,一次次的开拓创新,带给我的是一次次的成长并趋于成熟。而我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挥洒在了xx这片土地上,同时,我工作上的成果和表现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多次被集团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感动xx十大人物。我主持的乙烯压缩机研制等多个项目获得省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同时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
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平和地看待自身、看待荣誉时,别人也就不会太在意你身上的光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再多的工作、再多的成绩都是由透平设计部设计三室的全体成员共同完成的,我只是代表集体收获了这一份份的荣誉。今年,我有幸被评为xx市特等劳动模范,这既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的鞭策,荣誉只代表过去,未来还有更多的责任和艰巨的任务在等待我,我将时刻以劳动模范标准来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和设计室全体同事一道,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为企业的快速发展,为xx的经济建设,为xx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腾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三】
xx公司作为共和国航空工业的长子,在61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无数个第一。我所在的分厂主要是为飞机操控系统加工零件,我们钳工班就是为这些零件做最后一道手工精密加工。这项工作不仅要熟知机械加工所涉及的各个工序、各种材料以及机械原理、力学原理等相关知识,还要掌握钳工的加工技术技能,尤其要具有掌控加工精度的高超本领,才能保证部件的装配技术要求。
我出身在工人家庭,祖孙三代都是xx职工,从小生活在xx大院,耳濡目染,父辈们“航空报国”的理想一直感染和激励着我。2000年我如愿地走进了xx公司技工学校,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立志成为全国最好的钳工,心系蓝天,报效国家!那时,我的这个理想没对别人说,怕人家说我“狂妄”。在3年的技校学习期间,我几乎每天上完6个小时课之后,还要拿出6个小时自学苦练。上实训课,我经常问老师全国和省市钳工技能比赛要求什么精度,然后就超出课程所规定的,把0.1毫米公差提高到0.05毫米、把0.05毫米公差提高到0.02毫米,向更高目标看齐。
2003年,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技校毕业,入厂当了一名钳工。虽然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但我学习和钻研的劲头一点儿也没有减。为了全面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我白天在厂里勤学苦练,晚上回到家则系统学习理论力学、结构力学、钳工工艺学等专业理论和工艺方法。我还一有空就去书店购买专业书籍,有时手头不太宽裕,就抄录书中的精华。多年来,我购买的专业书籍多达400余本,整理了20余万字的钳工技术资料。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了成人高考,先后拿下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专科和本科文凭。
我既向书本学习,也向实践学习,多方拜师学艺。参加工作之初,厂里安排付红安和杨四新做我的师傅,我不像其他徒弟那样学两三个月就急着干活,而是潜心学习,反复研习,整整学艺两年。2004年,我在公司举办的技能大赛上,结识了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工具钳工季军王晓东,就拜他为师。那以后,我在参加全国和省市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又先后拜全国钳工冠军曲骊、全国劳动模范胡长国、全国技术革新能手王文麒和国防科工委技术能手由发强为老师,每逢遇到问题就通过电话、qq向他们请教,从中不仅学到了精湛的专业技能,也领悟到了那种追求理想、勇于担当的崇高品质,锐意创新、超越自我的奋斗精神。
参加工作第二年,在公司举办的技能竞赛中,我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工友们都向我表示祝贺,而我却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每天下班不回家,吃袋方便面,在车间一练就到下半夜。后来我还感觉不解渴,又买了一台老虎钳子,安在家里北阳台上苦练不止。那时的我就像着了魔,一时一刻都不想停下来。
有志者事竟成,付出就有回报。凭借常人难以做到的刻苦学习和钻研,从2005年开始,我多次代表公司参加各级别职业技能竞赛,先后取得xx市、xx省、全国不同钳工组多个第一名的成绩。经过三次破格晋升,2009年,我成为了xx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技师。特别是我手工加工公差可以达到0.003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25,即使是最先进的数控机床也达不到这个程度,被大家称之为“文墨精度”,那年我25岁。由此,我被选为中航工业集团公司青年技师协会副秘书长、xx市国防及中省直企业职工技术协会钳工协会会长。
钳工俗称机械工人中的万能工。当好钳工光靠体力不行,需要时时动脑筋琢磨,更需要有一种不盲从、不服输、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俗话说“活好还得家什妙”,我对钳工工具的喜爱超过了一切。2010年,我荣获全国机修钳工状元,得到3万元奖金,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xx五金工具城,把自己渴望已久的一套进口组合量规买到手。在每年xx举办的“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的最后一天,我也总要赶过去,趁参展单位甩卖机会,以低廉的价格选购适合的工具。在使用这些新工具的同时,我还把它们与厂里使用的工具进行比对,研究其中的差距,然后动手加以改进,累计改进各种刀、量、夹具100多种。特别是有一种钛合金专用丝锥经改进后,提高工效4倍,每年能节约人工成本和材料费46.2万元。这些工具成为工友们的抢手货。
2006年,公司在为国外客户生产大型客机舱门时,有一道紧固件的生产环节,时间周期紧,加工难度大,我就整天琢磨着怎么改进方法。恰好一天晚上,我在电视“走近科学”栏目看到了一个有关汽车刹车片的专题,这让我豁然开朗:可不可以生产一个装置,事先预设好摩擦系数,通过钻床旋转达到紧固的目的。我立即画图纸,第二天到单位做零件乃至装配、调试,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如今,这个名为“定扭矩螺纹旋合器”的装备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生产加工中广泛应用,使以往2个人、1天半的加工装配任务,现在1个人、2小时即可完成,提高生产效率8倍,仅人工成本每年就节约逾百万元。
2008年,公司有一项上千万元的国外订单,由于质量没达到要求,被国外客户亮了黄牌。如果三个月内解决不了问题,不仅订单告吹,而且公司甚至中国航空企业在整个欧洲市场都将颜面尽失。公司上下憋着一口气,一定要啃下这个硬骨头!而要攻克这个难关,通常要建一个恒温、恒湿的车间,投资数百万元不说,工期根本来不及。接到这个任务后,我与工友们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用保温箱加防潮沙营造出一个符合加工要求的小环境,使这道难题迎刃而解,保证了产品按时交付,为中国航空企业赢得了信誉。
参加工作9年来,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累计改进工艺方法60余项,改进设备2项,发现设计问题26个,提出生产窍门24项,总结先进操作方法和撰写技术论文12篇,申报技术革新项目20项,并取得了“多功能测量表架”等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相当于每个月有4项革新改造和发明创造项目。
现在社会一些人对“80后”总有一些担心,甚至对他们能否保持工人阶级本色表示怀疑。其实每个“80后”都有自己的个性,也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一样。所不同的是,我的理想是做一个中国最好的钳工,让理想接地气,让人生更有价值。
我所在的钳工班有12个人,除去两个老师傅和我,剩下的9个人年龄最大的也不过24岁,其中7个是“90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技艺的增进,我渐渐意识到新时期工人阶级的责任,意识到我们年轻一代需要弘扬和传承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工作中,我更多地依靠团队,并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和影响身边的青年职工。在工友们遇到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时,我都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加工方法和技巧,或现场找出专业书籍讲解,或以身示范教大家如何正确使用工具。
我在同行业有了名气以后,一些猎头公司也找上门来。2009年的一天,南方一家民营公司老板给我开出年薪48万元的条件,想把我挖走,而我却没有丝毫动心。我知道,我的家在xx,我的根在xx,三尺钳工操作台,这就是我心系蓝天、创新超越、实现理想的大舞台。
今年年初,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xx市和xx省特等劳动模范,还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面对中国航空工业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将珍惜荣誉、不辱使命、再接再厉,以盈尺锉刀为画笔,在航空报国的巨幅画板上泼墨点染,续写当代工人创新劳动的新篇章!
【篇四】
1972年,我出生在内蒙古一个偏远的乡村。那片贫瘠的土地和苦涩的井水铸就了我勤劳朴实、坚强刚毅的性格。12年的寒窗苦读,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成都理工大学,成为全乡第一个女大学生,并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被分配到xx汽车制造厂,现xx金杯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进厂后,我放弃处室工作的优越环境,主动到生产一线,成为一名涂装工艺员。由于车间的生产工艺与我所学的专业出入很大,我要求自己从头学起,每天与工人师傅一起摸爬滚打,下班后把技术文件带回宿舍反复研究。两年的时间,我就基本掌握了涂装生产的各项专业知识,逐渐成为车间的技术骨干。
1999年底,我所在的技术小组分配到新组建的涂装二车间,我承担起技术组组长的重任。新车间组建,一切都是空白,为了有效贯彻质量体系的运行机制,我结合生产实际,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先后制定了“不合格品管理办法”、“内部整车评审制度”、“产品转序管理办法”等21个制度文件,编制了“工艺纪律考核细则”,并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11块工艺点检示板,将生产质量、生产工艺要求量化、细化,一目了然。
2003年,新产品suv、皮卡即将投产,我们车间承担新产品的喷涂任务。为了解决suv玻璃钢件曝晒后漆膜起泡和易划伤等原因造成的返修率高的质量难题,我多方联系各种底漆及面漆生产厂家,不断尝试新的底漆和低温罩光清漆,并反复进行玻璃钢件的烘烤试验,经多轮对比,终于确定了可行的喷涂工艺,提高了一次交检合格率,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漆膜外观质量和性能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攻克了这个难题,皮卡、suv漆膜硬度差,补漆色差严重的问题又随之而来,我不敢耽误,立即利用休息时间,与油漆厂家主动协调沟通,不断调整油漆成分,并在生产线上反复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保证了漆膜硬度达到同类产品的质量指标,并采用修补漆与面漆同批次使用的方式,解决了面漆色差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企业轻卡产量不断攀升,车间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电泳线轻卡货箱原设计生产能力为单班年产6千台,公司虽调整了生产班次,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年产3万台以上的市场需求。通过和技术人员共同核定各工序的工艺时间和设备情况,发现电泳线的烘干温度为180度,烘干时间为30分钟,这道工序虽一直沿用,但如今已成为制约生产能力的主要瓶颈。经查阅大量专业资料,尝试改进配方及油漆成分,使烘干温度慢慢提高到210度,烘干时间缩短到20分钟。并通过考察各种汽车生产线,咨询设备厂家,从设备改造入手,对工艺时间重新核定和不断修正,使现有工艺和设备逐步趋于合理,制定出最佳的改造方案,最终实现单台成本降低50%,货箱生产能力翻一番。
2010年以前,我们车间电泳漆环保要求未达到国家标准,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和工艺处同事共同与电泳漆厂家研究,改进成分,减少溶剂及重金属铅含量,降低烘干温度,制定了实验室试验方案,对比烘干时间和温度,检测样板各项性能指标,经一周反复试验,确定生产线方案。2010年1月,低温环保型电泳漆试投产后,我立即制定工艺及质量跟踪方案,每天和技术人员现场记录工艺参数、检测产品质量性能,根据生产情况随时调整工艺方案。三个月后,新的电泳漆置换率达到200%,各项参数稳定,性能指标优良,烘干温度降低15度,不仅达到国家节能减排要求,而且单台降低生产成本20%,提高生产能力15%,年节约成本125万元。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研发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我的根本职责。一次去其他汽车生产企业参观,我无意中发现他们的每个工艺槽循环系统的过滤装置中都有用来吸附铁屑和杂质的磁棒,我深受启发,看似简单的设计,却是节能降耗的好方法。一路上我反复琢磨,回厂后,根据车间的设备及消耗情况做出了详细的磁棒引进方案,又与设备管理人员联系磁棒生产厂家,进行现场测绘,确定磁棒尺寸参数和安装方案,经过反复尝试,顺利安装成功。这一改进,延长了电泳线槽液和过滤袋的使用寿命及稳定性,不仅年节约成本200余万元,产品质量也得到极大地改善。
近年来,诸如此类的改进项目还有很多,例如,2003年以前,公司轻卡车架由外厂供应,成本较高,所采用的浸漆工艺防腐能力低,易生锈,质量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为开发自行生产能力,2003年,我们车间承担了涂装的重任,通过对相关系统的改造,实现了公司内车架喷涂工艺的突破,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确保了车架顺利投产。这当中,还包括取消金属漆中涂工艺,中涂面漆湿碰湿喷涂工艺,采用小口径喷枪的工艺装备等多项改造项目,年累计节约成本近二百余万元,完成技术攻关和质量改进三十余项,合理化建议上百项,为公司节约成本一千多万元。
作为技术组组长,我乐于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每有新工艺员到来时,我都主动带他们到车间现场讲解工艺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年来,组织培训项目近百项,培训近千人次,身边的多名工艺员从只懂书本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车间的技术骨干。
2000年初,当我幸福地成为准妈妈时,却赶上公司承揽金杯海狮面包车涂装项目的洽谈和准备工作的关键时期,孕期反应强烈,但我没有退却,每天不顾油漆溶剂及有毒气体的侵害,忙碌在生产一线,同事们总是劝我少下现场,我当然知道有毒气体对孩子的影响,但我更知道这个项目的来之不易和对公司发展的重大意义,我不能因为个人的原因而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展。孩子整整提前一个月来到人世,就在他出生前的24小时里,我们娘儿俩还一起工作在生产线上。剖腹产后,我只在家休息两个半月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我的爱人是我的大学同学,同是从贫瘠的土地走出来的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向。从事野外勘察工作的他长年在外奔波,家里所有的生活重担都落到了我一个人肩上,但我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就连母亲住院、孩子生病都舍不得耽误一天工作。2010年,爱人住院做手术的当天,我还在车间忙碌,当我急匆匆赶到医院时,爱人已经被推进手术室,手术后,也未能陪在他身边,只能在班后急匆匆赶往医院,再急匆匆赶回家照顾孩子。
2004年7月,我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怕耽误工作,一直拖着没去医院。9月14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黑暗的日子。那一天,我被确诊患乳腺癌并已转移至淋巴,是乳腺癌中最严重的。突如其来的打击,对于年仅32岁的我,显得如此无情。那些日子,我想了很多很多:从年迈的母亲、幼小的孩子,想到了不能放弃的责任;
从领导、同事们的信任与支持,想到热爱的岗位和未能完成的事业……我慢慢冷静下来,现实虽然残酷,但我绝不放弃,不去悲观地叹天问地,而是以更坚定、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地工作和生活,争分夺秒地实现生命的价值。
9月20日,我走进了手术室。出院后,没有休息,忍着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头晕、脱发,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了工作岗位,坚持到现场巡视检查,忙碌起来,常常把吃药的时间错过了,导致白血球及肝功能多项指标不合格,耽误了正常化疗。
我很小就没有了父亲,是母亲靠种地供我上学。远在内蒙老家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好,为了不影响工作,我从未请假陪伴过母亲。得病后,我更加思念她。一个休息日,我悄悄回到老家,当母亲看到一头秀发的女儿突然没了头发、面容憔悴地站在她面前,眼含热泪地搂着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一夜过的很快,第二天,我含着泪水与母亲道别,谁知这一别竟然是阴阳两隔,母亲在我离家的第七天就去世了。其实母亲身体早就不好了,家里人怕影响我的工作,没有对我说。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里,回想母亲含辛茹苦的一生,辛辛苦苦地把我拉扯大,我却未能送她最后一程,心如刀割。
手术过后是漫长的放疗期,我央求医生每天早些给我放疗,以免上班迟到,影响工作。医生被我的反复哀求打动了,每天最先安排我放疗。三九天,天还未亮,我就早早从家赶往医院,放疗后再回到单位,每天在路途上奔波三个小时。一个疗程,35天,天天如此,身体终于扛不住了,发烧、咳嗽,直到现在还落下了病根。放化疗过后,还要接受内分泌疗法,药物的副作用使我的视力下降,身上出现皮疹,子宫内膜增厚,卵巢出现囊肿,我不得不在05年再次做了卵巢摘除手术。然而,病魔并没有对我罢手,长期服药引起的负作用,造成严重的生理疾病和重度贫血,我需长期服药补血,还需要定期手术治疗。如今,常常有人关切地问我,你身体怎么样?回头想想,得病到现在,快十年了,就是靠着乐观的心态和热爱的工作支撑着自己,忙碌起来,常常忘了自己是个病人。因为工作,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个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感恩,一种回报,更是一份快乐。
细数四十年的人生之路,我虽然遭遇了坎坷与不幸,但有各级领导和身边的同事给我莫大的关心帮助,有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给予我这么多的荣誉,我又觉得我很幸运。充满无尽的感激,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将继续以勤勉踏实地工作,回报企业、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和关爱我的人,以自己无悔的人生,书写劳动模范的风采。
【篇五】
每当我有幸去xx,天安门总是我必去的地方。凝望城楼上那枚国徽,我总是心潮澎湃。新中国刚刚建立时,xx机床厂的师傅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共和国制造了第一枚国徽。这枚国徽当中就有一枚齿轮,它代表着新中国工业的发展。我们齿轮公司是xx机床的配套企业。齿轮,是机床传动系统的“心脏”,一台机床设备没有齿轮,只能是一堆没有生命的破铜废铁。我就是在这个创造了无数光荣历史的企业中成长起来的。
1982年,我从xx机床厂技校毕业,被分配到齿轮车间(也就是现在的齿轮分公司)做维修钳工。我的职业起点不高,维修钳工在其他企业大多是不被重视的二线员工。但是,我们齿轮分公司却是藏龙卧虎的领军企业。这里孕育了45名各级劳模,我的师傅是共和国三十位大工匠之一的刘殿鼎,他把一生的宝贵经验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我。别人拜一位师傅,我有“七位师傅”。我虚心求教,他们倾囊教授,热心地将所有的技艺都教给了我。齿轮厂深厚的积淀,使我的技术水平快速提高,一年后我就可以独立维修设备,三年后夺得xx市青年“钳工状元”,此后又先后获得企业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省、市劳动模范,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等荣誉。
在国家“七五”期间,作为国内的领军企业,我们企业在国内第一家进口了最先进的设备。近年来,xx机床集团加入了全球生产分工,加快了技术、装备和产品升级步伐,先后从发达国家引进了近百台高档数控机床。然而,外国企业卖给我们设备,却垄断了维修技术,设备一旦“趴窝”,就得找国外厂家维修,不仅费用高,还耽误生产,全公司上下就怕进口设备“犯病”。
我迎来了影响我一生的一次维修。那时,我们齿轮分公司有一件“宝贝”,是用世界银行贷款,花了1400万元从德国知名机床企业纳尔斯公司引进的世界顶级磨齿机。纳尔斯公司是世界三大齿轮巨头之一,产品精度高、加工效率高,但这个“宝贝”偏偏出了毛病。按照购买约定,机器坏了他们负责维修,可德国专家赶到xx最快也要半个月,而且从动身出发开始就要按小时付费;
外加上机器无法按期运转的违约金,我们一下子就要损失一百二十多万元!
此时生产已全面停顿,领导上火,工人着急。作为一名维修工,我心里着实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给洋设备当家,掌握维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为中国人争气!”我大胆地提出,这台机器由我们自己维修,得到了领导的支持。我和工友们闷在车间里研究了两天两夜,终于找到了机器发病的原因——y轴滚珠丝杠副间隙过大。找到“病因”后,我大胆拆卸设备的丝杠,取下已破损的垫片,同时用自己的两只手研磨三天,把垫片研好装上,再调整丝杠丝母间隙,最后,一次试车成功。
这是我们企业维修历史上的一次信心之战!
看到世界上最精密的这台“洋设备”又准确地运转起来,我深深地意识到,维修洋设备,一靠技术,二靠勇气。要是没有过硬的本领,你就无法驾驭它;
要是没有勇气,把它当做老虎不敢碰、不敢摸,那它永远是个拦路虎。这些年,我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机械专业的本科课程,同时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每天争取多修几台机器,积累经验和技术。我把多年来维修过的所有设备都建立了技术档案,积累了50余本、10余万字的维修资料,积攒了上千张图纸,每天都抽时间翻看。
中国人自己维修了这台磨齿机!
消息传到德国纳尔斯后,德国专家们十分惊讶,“中国工人用自己的技术,修复了这样的顶级设备,简直是个奇迹。”德国纳尔斯公司每年都在全球搜集维修案例,后来将这次维修写进了他们的经典案例。
近些年来,xx机床的国际排名从当年名不见经传终于进入世界十强,再到2009年排名世界第5名。在xx机床不断拓展的同时,发达国家的机床企业对xx机床企业的技术封锁更厉害了。
“中国工人一定要给洋设备当家!”我就是凭借这条信念,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进口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创新了轴瓦类主轴修复等10多种维修法,在一些洋设备核心部件国产化上实现了突破。机床维修的传统惯例是“修旧如旧”,而我打破了这个传统做法,形成了“代、改、创”的维修方法,业内有人称之为“陈新海维修三绝”。
“代”,就是对洋设备的零部件实行国内替代。国外维修机床设备常用的办法就是更换零部件,而我用“替代法”。
2007年5月,一台瑞士产的磨齿机发生窜动,影响加工精度,我检查机器后发现是长期运行造成了主轴传动系统的轴瓦精度不够。按国外的维修法,换零部件要花29万元。我试验自己做轴材料,并联系外协单位进行浇铸,再把轴与轴瓦套在一起,用手工整整研刮了三天,结果,主轴径向和轴向精度均达到1/1000毫米,达到出厂标准,其中径向精度比设备出厂还高出0.5/1000毫米。这次维修,让这台设备核心部件实现了国产化。
“改”,就是对洋设备进行改进,向国外的技术权威挑战。
2007年11月,我们集团生产的数控机床出现噪音,原因是使用的洋设备刚性不足,造成了加工出来的设备齿轮精度不够。我就用自己特制的工具,把这台设备的传动轴单键联结改为花键联结,大大增加了洋设备的传动动力,提高了洋设备的刚性,加工出来的齿轮因而精度得到提高,数控机床的噪音消失了。
“创”,就是对洋设备进行再改造,让引进设备推陈出新,大幅提高原有加工效率。
2006年,xx机床的产品供不应求,要求齿轮生产量每天提高10倍,这样的话,就得增加10台铣床,但实际上很难办到,生产出现瓶颈。凭着多年对设备的了解,我把原来sz311铣床的单齿铣,变成四个齿轮联动,结果效率是原来的20倍。这项创新不仅满足了生产需要,而且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关键在于,它把制造产业的末端——“维修”部分,重新变成了“制造”的一部分,进而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创造的体系,为自主研发的民族品牌产品增添一份光彩。
目前,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ge等国际巨头,已经进入了靠服务牟取利润的时代。作为中国机床行业的代表,我很欣慰的是,xx机床出现“代、改、创”等维修方法,真正地延长了中国创造的内涵。
“修旧如旧,不如革新创造”。我秉承这样的理念,10年间,共取得技术创新成果150多项,仅零部件替代等维修技术方法的创新,就为集团节省成本开支1200多万元,间接创造效益达到8000余万元。
中国许多机床企业的进口设备经常趴窝,成为价格昂贵的废铁。我和我的工友们则真正成了洋设备的主人。在我们企业,这些高精尖设备的开动率达到98%以上。齿轮分公司的齿轮制造水平在全国领先,维修水平也代表中国水平,维修工人有责任掌握核心技术,当好洋设备的中国医生。中国制造业要走向国际,高档设备维修就绝不能受制于人。
2010年1月15日,xx机床集团召开经营工作会议,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树立了2015年xx机床经济规模要达到300亿元,登上世界机床第一高峰的目标。xx机床新的攀峰号角已吹响,争做新征程的“护旗手”的雄心在我心中激荡。
2010年4月27日,作为一名普通工人,我光荣地走进庄严神圣的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亲耳聆听胡总书记的讲话,又参加了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劳模座谈会,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我当然清楚,这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xx机床集团,属于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xx装备制造业,属于所有为加速xx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而辛勤工作的各行各业同志们。
xx机床正处于由“中国制造”上升为“中国创造”的历史阶段。我们要迅速积累世界机床数百年的经验,突破发达国家对我们的重重封锁,勇敢坚定地攀登世界顶峰——这既是艰巨的目标,更是光荣的使命!
我只不过是我们企业的一颗齿轮,xx机床则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齿轮。但我与我们的工友们都希望,继续发扬勇于献身的齿轮精神,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发奋图强,勇于创新,紧紧跟上发展的潮流,让“中国创造”的齿轮永远转动!
【篇六】
有这样一句流行的广告词: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
1995年7月,从xx镇平的农村考入平顶山城建学院的xx毕业了,当他站在中建七局建设工地上的那一刻,他的心里就萌生了一个美好愿望: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建设者,我一定要盖出最好的楼房。
10余年过去了,xx在建筑工地上播种的理想种子已经硕果累累。
从1995年起,xx先后荣获xx市“五一劳动奖章”、总公司“中国建筑青年创优个人”、公司“优秀项目经理”、公司“先进营销工作者”等。他率领的团队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总公司“廉洁文化示范点”,工程局“标杆工地”、局“项目商务管理争优奖”金奖等。xx这个普普通通的中建人,用18年的时间,用模板、钢管、塔吊、地泵、水泥、砂浆,用无悔的青春,在建筑工地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年华。
挑战带来机遇拼搏打造品牌
大海无言,白浪滔天,每一朵浪花都记载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1998年4月,上任施工工长不到三年,xx便被领导安排在安装处技术科担任负责人;
几年后,他又被派往xx领先国际城担任项目经理,独立指挥了公司从未干过的建筑面积29.7万平方米大型商住两用综合体工程。8年的施工实践,锤炼造就出了一位年轻的优秀项目经理、一位响当当的优秀工程指挥。
2011年1月,xx被任命为xx澳海西湖二期工程项目经理。当时,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施工现场没水、没电、没临设、没食堂,更没地方上厕所。他冒着零下18摄氏度的严寒,紧盯现场。那段日子,他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有时洗着脚都能睡着。但他硬挺着,超负荷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把40万立方米的土挖完了。xx带领员工夜以继日地赶进度、保质量、抓安全。转眼间到了11月,气温骤降,按照施工计划,年前要把内墙保温做完。在保温板粘贴到第六层的时候,xx发现部分内墙保温板粘贴不实,出现空鼓现象,他立刻停工召开现场会,分析原因,逐一排查,要求重新按照规范粘贴。施工队伍以工期紧张,即使个别有空鼓现象也不影响整体质量为由进行辩解,要求继续施工。xx不为所动,向他们反复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并明确表示就算耽误了工期、增加了成本,也绝不能出现任何质量隐患。施工队最终心服口服,进行了全面整改,确保了保温板粘贴全部符合技术质量要求。
最终,该工程被评为xx市优质工程。甲方领导在检查时由衷地赞叹:“你们不愧是大企业,守信誉,有保障!”澳海项目的精益求精为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品牌效应。业主四次向公司发嘉奖信并累计发放奖金十五万元。通过该二期项目的施工管理,甲方主动将三期工程、抚顺澳海、长春澳海交给公司施工,累计签约面积32万平方米,签约额4亿元。自此,一个蓬勃发展的局面展示在大家面前,实现了公司常年倡导的干一个项目、创一个精品、交一个朋友、揽一个回头工程的目标。
管理促进效益育人成就企业
“智者无虑、多为无忧”,这是xx信奉的为人处世的一条哲理,也是他走上工作岗位后一直坚守的一个信条。
2012年,公司任命具有丰富一线项目管理经验的xx为xx事业部副经理,主抓商务合约和法律事务工作。xx是做预算出身的,精打细算是他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在工程招投标中,他以数据为依据,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逐步细致地计算施工成本,确定成本底限,为投标定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采购材料的质量监控,他采用厂家现场监造、现场验收的前移式管理方式,并对以上要求做到服务指导到位。对项目创效,他通过优化现场施工工艺降低成本,在澳海项目施工中,他组织人员完成了控制梁板混凝土浇筑量整套技术论证,并一次性实现了80万元成本节约。在结算工作中,他要求项目及时编制竣工结算策划书,核算项目成本,测算项目的盈亏情况,并坚持工程竣工一个月内报出,六个月内完成结算的要求。最终,事业部2012年全年完成结算项目14个,结算项目金额94262万元,完成率93.33%,获得公司“竣工结算劳动竞赛”一等奖。
作为一名老员工,xx对企业人才断档的问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为此,他多次组织培训会,召开座谈会,大胆启用年轻员工担任主要岗位,耐心地给他们指导,给他们解压,告诉他们现场管理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年,从xx项目中成长起来走上各个领导岗位的数不胜数:在领先国际城培养出了代旭、杜亮、马运彪等优秀工程师;
在澳海西湖又成长起来金新华、满志刚、张东生等项目管理型人才。这些人绝大多数已经成为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还有一大部分年轻人已经成为技术战线上的标兵骨干。“当这些年轻人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本领,锻炼成长起来,我心里感到非常踏实,因为我在培养年轻人的同时,也为企业留下了更多的财富。”xx说。
责任点燃激情,奉献成就自我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有时,xx也想干份安安稳稳的工作,但一进入紧张忙碌的施工现场,这些就被他抛在了脑后。有时,xx也想回到平顶山,多照顾照顾年近古稀的父母,但一听到开工的号角,这些思愁也被他深深藏在了心里。
xx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勤劳朴实的家人不善言辞,却一直在默默地支持他。2007年,xx领先国际城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中,xx的母亲因患脑淤血住进了医院。家人为了不耽误他的工作,一直瞒着他。细心的xx在几次电话通话中听出了端倪,多次追问,才得知实情。虽然母亲现在病情好转,在家休养,但每每谈及这些,xx总是心怀愧疚。
因工作性质的需要,每天早上六点,你都会看到xx的身影在施工现场检查或是在办公室内审阅文件,其他大部分时间也需要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特别是每逢节假日,别人都在享受着家人团聚的快乐,而他往往必须在外奔波,路过家门却因工作繁忙没法回家,这其中的辛酸也只有他自己才能够体会得到。
同事们说,十八年来,从xx坚守的这个建筑平台上流泻出的,不是单调的音符,而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劳模事迹报告会】推荐阅读:
煤矿劳模事迹材料11-03
劳模事迹读后感06-28
劳模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7-20
向劳模事迹学习心得体会06-22
申报市级劳模先进事迹材料09-08
劳模活动方案06-16
劳模评选条件09-18
十大劳模评选10-09
慰问困难劳模10-16
五一劳模评选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