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1000字作文(推荐10篇)
暑假里我阅读了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让我深有感触。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和现在我们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别,阿廖沙三岁时父亲病故,随外婆、母亲来到染坊主外公家中。认识了贪婪的两个舅舅,一个叫雅科夫,一个叫米哈伊洛。还有年轻的帮工“小茨冈”,阿廖沙和他是最好的朋友,他却最终被活活压死在十字架下。还认识了两个舅舅的儿子,他俩都叫萨莎。后来她母亲改嫁,但是最后病故了。外婆、外公闹得分开用钱,最后外公将11岁的阿辽沙赶出家门,让他独自去世界闯荡了,在外公家中他也没少受过毒打,甚至连母亲也打过他。
的确,阿廖沙的童年非常悲惨,让人可怜,而我们的童年却是五彩缤纷的。现在许多人的童年都是丰衣足食,幸福快乐,许多事情都不管,丝毫没有烦恼和担心,甚至连无忧无虑都无法来形容。现在,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两者之间的差别简单来说一个就是天堂,而另一个则是地狱。
许多和阿廖沙同龄的人几乎不知道什么是打,什么又是骂。天天生活在长辈的溺爱中,就连理个一铅笔盒都要别人帮忙,要是自己理一个书包都不知道要理多久呢!他们都不知道用拳头打,和用鞭子抽都是些什么滋味。
现在的童年生活和那时的差别太大。比如我喜欢看书,一个星期不往书店跑一次,都不知道找哪本书看了。什么电瓶车、汽车,只要抽出空来很快便能到达书店,而家中书橱里还有几本书我还没有碰过呢。和阿廖沙比起来,那时就算他想看书也很难弄到书,若不是他偷拿了母亲一个卢布,他还要靠捡木料、卖木料,过很久才能弄到一本《鲁滨逊漂流记》呢!
还比如,现在到处都是面包店,面包五花八门、口味众多,可以制作面包的调味料也多的出奇。可以说,现在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面包,而且想吃啥味的马上就能买到。而在那个时候,最好、最妙的面包就是白面包了。
……
在《童年河》这本奉献给少年们的“明矾”中,岁月之河变得无限地清澈而悠长,男孩雪弟在折叠的时光中,呈现出逆光般的剔透。
……
赵丽宏的作品完全称得上是一座花团锦簇的百花园。
这个感觉伴随了我30多年了。
那是《语文报》创刊的时候,我在这份小报纸上抄下了赵丽宏老师的散文,抄完之后,感到满手都是带着花香的露珠……
是的,作家和作品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有的作家的作品如饲养的小兽,那文字里洋溢着牲口棚的生机和混合味道,很是奇特。有些作家的作品如烹饪的糕点,精致,典雅,翻阅时会有诱人的芳香。有些作家的作品如同繁茂的植物园,那些枝条,那些叶影,阅读如同分享风景……
这本用40年酝酿的《童年河》呢?
在我的想象中,第一个弹出来的是:白牡丹。
是的,白牡丹。颜色泄露了一个作家所有的秘密。在这本《童年河》中,赵丽宏先生不经意间把他对于白色的偏爱完全坦露出来了。白色纯真,害羞,期待,内敛,是少年的本色,白色少年,一旦被赏识,那他的活泼、善良和天分就会被激发,仿佛通体透明的水晶。
所以,在《童年河》中,那星星是白的。那芦花是白的。那浪花是白的。那鸭子是白的。连里面的猫也是白的。那么多,白衣裳的童年,雪弟的名字也是白的:雪。
——在这所有的白中,雪弟的黑瞳孔是《童年河》这朵白牡丹中最浓郁的花蕊。
在很多成长小说中,男孩的形象是最令人心疼的。比如《草房子》中的桑桑,比如《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比如《童年河》中的雪弟。这些男孩,像泥做的胚胎一样,但命运还是要把他们放在生活的窑火中煅烧,逼着男孩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男孩雪弟必须要离开自己的亲婆,逆着时光而上。来到石库门那个逼仄的楼上。不一样的生活由出展开,比如不同于乡村伙伴的那些城市伙伴,在家庭和出身界分的城市里,男孩雪弟心中珍藏的那捧“雪”始终是洁白的,始终是那一缕清凉和警醒,他去寻找苏州河,他所画出的天空,他所帮助的朋友,还有拯救的伙伴,帮助的大鸭子和小鸭子两位小伙伴入学。
回归什么?回归最初的原点,幼年童真的精神。
幼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纯粹的至真,至善,至美的至初精神。
人之一生,无论达到了多大年龄,即便是在那种衰朽的将逝之年,遇到什么样讶异或者恐慌的事件,甚至弥留之际,在那种猝不及防的心理状态时,人下意识呼唤而出的声音往往就是“我的妈呀”。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成年人在心理上回归童年的反应。把这个被呼唤出来的童年状态继续往前推导,即回归至本真的幼年之初。这个之初时刻,无知无畏,无意无思,无悲无喜,无情无心。恰恰正是这个时期,人最接近于道初的状态。太初有道,道初有灵,这个灵,即幼儿的精神。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多次强调婴儿深得“道德”境界的状态:“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这是悟道的状态。“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这是入道的状态。“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这是得道的状态。“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这是行道的状态。“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赤子者,婴儿也,这是表现道的状态。
在中国的传统经典中,《道德经》是最能体悟道本初的至真,至善,至美精神的作品。其次接近这种精神的是墨家,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实际是离开了这个精神的。离的最远的是法家,法家是已经完全远离了这种精神,从而走向了完全相反的状态。其方向和路径近似于古希腊的斯巴达。
法国的卢梭对于婴童的至上精神也深有所悟,故而写出了《爱弥尔》这样的崇尚自然主义精神的作品。卢梭对于儿童教育的名言是“教育即生长”。所谓“生长”,即自然状态中的原初表现。可见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的确是货真价实的源于“自然”。这也恰恰正是卢梭思想中尤其被批评的,有害的浪漫主义情结。我们知道,作为艺术的浪漫主义是伟大的,但是作为社会和政治的浪漫主义,是弊大于益的。
与卢梭相比,老子思想中最为人所诟病的恰恰正是行道的状态:“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按照一贯的批评,是说老子有愚民主义的倾向。希望人们不要有智力,愚昧蒙昧。按照这个行道思路走下去,老子希望“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从社会政治的角度看,老子的确多保守甚至退守的倾向。对于抽象规律的理解通透彻底,然而对于人类文明现象缺乏发展的眼界,是老子思想的软肋。
当然,这些都是后来的问题了。即是老子在人类脱离婴童状态以后,具备了思维思辨能力以后对于未来的反思。但有趣的是反思的结果不是要进步,而是要保守,甚至要退步。
就仿佛一个人长大了,独立了,在社会打拼经年,饱尝了各种快乐痛苦,悲欢离合,成功失败,混乱迷茫以后,突然发现还是婴童的状态好。怎么个好法?主要是没有那么多的快乐痛苦,悲欢离合,成功失败,混乱迷茫。于是人设想回归的终点应该是原点,回归的方式是“绝圣弃智”,这个是老子的描述,其实也完全符合卢梭的期望。卢梭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反文明反进步的。
这是从表现上来看待老子和卢梭对现实的失望以及对未来的理想,所谓未来的理想,就是不要再向未来继续进步,止步,最好是退步。因此,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二位的想法,所谓未来不在未来,而在过去。往后退,退,退。退到起点,就到达了未来。仿佛一个圆,终点到达起点,两点重合时,圆就完美了。
就精神而言,深层次的去看待二位的理想,尤其是老子的,主要还是提倡至真的理想和追求。这在审美精神的角度来看,而不要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时,并非一种错误。因为在成人的世界里,欠缺的恰恰就是已经失去的,也就是幼童时期的本真精神。但从教育的角度去看时,对于一个婴童而言,教育首先是发展,回归与否是以后的事。
当我们从拯救成人精神的角度去看时,就找到了老子,卢梭,蒙特梭利三位同样对孩童保有热情的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即他们都试图以人在童年时期的本质本真的素朴,去拯救成年的迷茫和烦恼。他们试图为成年精神的混乱找到一条回归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名字叫——童年。
从教育的精神,以及发展的路径而言,蒙特梭利是对的。的确,幼童是神秘的,是成年人的国王,是世界精神的主宰。尤其是,当我曾经目睹幼年的儿子,与他清澈通透,仿佛无边无际的宇宙一般的眸子对视时,我感到无比的惭愧和自觉丑陋。我感到不是他在我的面前是赤裸的,而是我在他的面前是完全赤裸的。我为此深感羞愧和无地自容。他是如此的神秘和伟大,我的卑微和丑陋不言而喻。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由于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带给了儿童很大的伤害。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此外,由于成年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因此,儿童从小就被戴上无形的枷锁,被迫按照成人的意愿去执行命令,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了自主性。
所以,蒙台梭利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与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
“成年人应该受到控告”这样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十分可悲。或许,很多父母都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却不知,他们的行为正在一步一步地伤害孩子。儿童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我们正确地理解儿童,适应孩子的思维,适应他们的步伐,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真正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今天,我们更应该关注儿童的问题,在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除了考试、作业之外还要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家教等等,试问小小的心灵是否能承受呢?事实上,孩子们都在控诉这样的生活,可家长却一意孤行。如何才能让儿童在如此残酷的社会竞争环境中,仍能保持着最初的美好呢?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这个寒假里,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这个寒假里,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童年读后感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外祖父的鞭打。
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像还没开的花蕾用花瓣护着花蕊一样。在外祖父家,他熟悉了很多性格各异的亲戚,可能让阿廖沙坏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了,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
而在外祖父鞭打阿廖沙的时候,每次都用胳膊挡着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的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尽管每次都会被抽得又红又肿,像红薯一样,但他还是重复地做着这个举动。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地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既贪婪,又残忍,还很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甚至动手„„
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在无形中教他做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人。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四周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熟悉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希奇”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很多的孩子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在他们看来,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地把某个无辜的人无故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天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糖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们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轻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实在是天真了。
六一儿童节那天,幼儿园放了假,妈妈也特意请假带我去公园游玩。再公园里,妈妈一边带我玩,一边带我照了许多照片,并对我说:“叶子,照相机里装有胶卷,胶卷冲洗后就可以看到你的照片了!”我听了后很高兴,心想:“洗照片,洗…洗是什么意思?不就是用水洗一洗吗,还是我自己洗吧!”于是,下午妈妈一上班,我连忙从抽屉拿出照相机,打开后盖,然后,拿到卫生间,拧开水龙头,把照相机放入水中诺基亚手机串号冲了起来。洗呀洗…可洗了好一阵,还是没有洗出照片来。我只好把照相机又放回到抽屉里。
晚上妈妈下班后,拿出照相机准备带我去洗照片,却发现照相机湿淋淋的。“哎呀!照相机咋这么湿呀?”我笑了笑说:“我想洗照片,可怎么也洗不出来!”妈妈听了以后,大吃一惊,用手的食指点了点我的头:“小傻瓜!照片是一种用特殊的药水在暗房里洗出来的,怎么能用自来水冲洗呢?”我听了以后惭愧的低下了头。
结果,胶卷跑光了,照片自然无法洗印;照相机也因为进了水给弄坏了。这件事情虽然以过了四年,但我支付宝使用一想起来,仍觉得很后悔,自己的童年实在太天真太幼稚可笑了!
童年的岁月在脑海里像波浪一般流过,但有一件事,我至今难忘。现在想起来,仍然有一点儿好笑。
记得童年时,我总时望着天空中飞翔的小鸟羡慕不已。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忽然有一个念头:我为什么不能象老鹰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呢?
于是,我想出了一个飞翔的办法。拿出爸爸经常放的大风筝,找来风筝线,把风筝拴在胳膊上。然后找来一个板凳,小猴子似的爬了上去。然后大喊一声:“我要飞起来了!”紧结着,只听见“咚”的一声,我重重地“啃”在了地上,不但没像老鹰一样飞翔,还弄了个“筝碎人伤”。
我抬起头仰望天空,连天上的鸟儿也在讥笑我。我还是很不服气,大声对它们说:“你们先不要急着笑,总有一天,我会飞上天的!”
童年是无忧的、快乐的、没有任何负担的一段时光。
炎炎夏日里,偶尔也会有清风吹来,这时往往是外出游戏的大好时光。即使是在毫无生机的高楼上,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外面孩子的嬉笑声。不算太高的个子直立的短发,一双还略带幼稚的眼睛,这就是当时的我。听到屋外嬉戏声的我再也耐不住性子,叫上一两个朋友就向石桥进发。
桥其实并不能真正算得上桥,因为它的下方没有河流或小溪流过,只能说是一个小池塘上的装饰而已。桥是拱形的,那两个乖巧玲珑的小拱更显示着它的.独特。桥两边的围栏上雕刻着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案,那一道道刻痕就可以让人想入非非。在夏日如若好运,便可以观赏到“小荷才露青青角”的景象,一朵朵荷花竞相开放,清风拂过荷叶轻轻摇动,让人觉得一切而都那样温馨和谐。
来这里的人都不是来赏景的,不知是因设计师的奇特思想还是建桥者的强烈要求,桥面很滑,故这里可以算是一个小小的溜冰场。哪怕穿上一般的鞋子就可以在其上尽情舞动。
轻车熟路地来到了桥前,快速地走上桥,趁着人少快熟向上攀登。虽然手把着桥的两侧,但却仍有寸步难行的感觉,相信只要一松手,自己就一定会直接向下滑去,然后来一个面朝下的九十度跌倒。一步一步,是那样的艰难,但胜利在望,只需要轻轻一跨就会立刻到达顶峰。终于,我像得到了莫大的胜利一般高声叫喊起来。可好像帅不过三秒就立刻被一双邪恶的小黑手给推了下去,还未反应过来就伴随着“唉吆”声摔倒在了起点,身后还传来小伙伴的两声怪笑。回头向着那幸灾乐祸的面孔怒视一眼,重新鼓舞起勇气,向上方一次次进攻,最终的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望着那遥不可及的顶端,我有些欲哭无泪了。( )
一声“啊”的惨叫将我的思绪打断,另一个小伙伴也被推了下来,只见他面朝地面,一只手还拼命撑着地不肯放松。出于同情,我将手伸向了他,可他却十分警觉。忽然我脑子一转计上心来,有句话说得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我们两个对视一眼,想到了同一个点上。当机立断对他说了一句“你左我右。”就这样一场阴谋就此展开。我又一次向上冲去,被“敌人”狠狠地推了下来。但就在这时,他按计划向后推了“敌人”一把。就这样,在我们的一阵阵欢笑声与“敌人”那不甘的眼神中,结束了这场战争。
我坐在桥那健壮的臂上,望着它成就了无数人快乐童年的身影,亲切感在心头萦绕。
小时的我,生活在一个老院里。这里的朋友很多,每个人的故事也有很多,说都说不完,单说这院子里的生物,就有无限的回忆。这个院子里有很多奇特的花草,听说有些还可以药用;也有很多树木,有不少是果树,果子还很不错。最让我喜欢的就是昆虫世界。我在针叶树下观察到了辛勤的蚂蚁,在树叶上发现了奇特的枯叶蛱蝶,在草丛中看见蹦跳的蟋蟀,在墙角找到了长脚的圆蛛……最让我难忘的。是一场蝗虫与螳螂之间的争斗。
那天,我拿着放大镜下楼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顺便惩罚一下那天吃掉我面包的蚂蚁们。我突然在墙角看见一只狼蛛,它正蹑手蹑脚地向一只苍蝇靠近。我仔细去看那只狼蛛,它呈黑色有白纹路,很有色泽,很好看。它八只眼睛紧紧地盯着苍蝇,随时想打出致命一击。它的前腿在空中微微抖动,似乎在获取什么信息。它渐渐地移动到苍蝇的上方,准备猛扑过去。而那只苍蝇呢?不知道是吃到了什么美食,正得意地搓着手搓着脚呢!
就在狼蛛伏下身子准备扑过去的那一刻,一只绿色的怪物从旁边的草叶上飞下来,向狼蛛冲去。狼蛛的视觉是极其敏锐的,它迅速收腿,向旁边一跳,可还是晚了一点,这绿色的刽子手,将它的左后腿砍折了。我吃了一惊,细看时,竟然是一只肥大的螳螂!
狼蛛是不会让一只伤腿拖累它的,它将腿撕下来扔到一边。回过头来盯住螳螂。螳螂立起身子,竖起翅膀,像是一个人间妖魔,它想用蛊惑术将狼蛛吓傻,任它宰割。
狼蛛似乎被吓住了,它向旁边一跳,飞快的逃跑。螳螂紧追不舍,提着大刀在后面跟着。狼蛛被逼到了一个死角,左右是水,面前是一块玻璃。狼蛛爬上去,但由于太慌张,掉了下来,这时螳螂已追到面前。
我为狼蛛捏了一把汗。这实力也太悬殊了!一边是只有7只脚的小狼蛛,而另一方是大它10倍的挥舞双刀的螳螂。但狼蛛似乎要破釜沉舟,决一死战,它转过身来,瞪着螳螂。螳螂一愣:没想到这小家伙还敢和它比试。它恼怒起来,举起双臂。双方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双方僵持了一会儿,螳螂沉不住气了,他举起双刃,张牙舞爪的扑过来。狼蛛伏下身,猛地一跃,跳到一旁。螳螂恼羞成怒,飞起来从半空中向下扑来,但狼蛛又闪在一旁。螳螂气急败坏,将翅膀一扇,但对狼蛛一点作用都没有。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螳螂气泄了大半,开始毫无章法地砍起来。狼蛛倒是不慌不忙,看准时机,猛地跃起,一口咬住了螳螂的后颈。螳螂挣扎着,但却无法对背后的狼蛛造成威胁,狼蛛更是不敢松口。再厉害的螳螂这时也无可奈何了。终于,螳螂威武的双刃收敛了,骄傲的双眼也失去光彩,只剩触须和脚微微颤动。狼蛛获得了胜利。
曾经有一间教室,有一个集体,有56个人,有许许多多的笑脸,只因为一场考试便匆忙散场了。
春天,能看到轻轻摇摆的柳树姐姐的长发,能闻到春风带来玫瑰的淡淡清香。这个季节最忙的就是蝴蝶和小蜜蜂吧,还有我们这些不安分的小孩子。每次刚打放学铃,我们就像飞箭出弦一样地冲出教室,冲出校门,直奔向小树林,有时甚至忘记了告诉家长,忘记了是什么时间,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只知道要去玩。我们找到林子里最大的榆钱树,开始冲着绿油油的榆钱流口水,当时榆钱对我们比对鸡腿的诱惑还要大。二话不说直接爬上树,每个人都会抓大把大把的榆钱,恨不得把整个树都搬回家,一直抓到天黑发现肚子在叫,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到了家免不了一顿骂,但我们依然很高兴,因为我们手里有满满的收获。
夏天,烈日炎炎,很多人热得恨不得钻进冰箱里,一般都是躲在空调屋不出来的。可是每到放暑假,我们却不嫌热,硬是不听家长的唠叨就偷偷地溜出了家门,拿上自己存了很久的零用钱,出去买冰棍。我们凑到一起还不到10块钱,就这我们都已经很满足了。到小卖部里买几个冰棍,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坐在那里聊天,冰棍也是一根接着一根,一会儿钱就被我们花光了,背后只剩下夕阳的余辉和我们的欢笑声。
秋天,走在路上会感觉特别凉爽,真希望时间就停留在这个季节。我会和几个小伙伴找两棵较近的树,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弄着秋千。虽然一开始会不知从何下手,但最后我们弄出来还是相当像模像样的,然后大家就争着抢着要第一个上去荡。也是挺幸运的,我抢上了宝座,大家虽然很不服气,但也愿意让先我试试,我开心地坐上去,可是没有荡几个来回就听到‘啪’一声,秋千断了。紧接着“啊——”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当时感觉屁股要开花了,疼得我忙捂着屁股在地上来回蹦,伙伴们见我这样都哈哈大笑起来。
冬天,白雪皑皑,天空飘起指盖般大小的雪,打在身上凉凉的,远远望去就像一位仙女从天空慢慢地降落。虽然很冷,但是我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出来放风的机会,一个个都全副武装匆匆地在巷口集合。几个人站在一起就像几个小雪人,跑到打马路边抓起雪,弄成圆圆的雪球开始互相攻击着对方,高兴地嘻嘻地笑着还跑来跑去的。由于公路结了厚厚的冰,跑着跑着一不小心就一个跟头摔在地上,也不感觉有多痛,只感觉很好笑。直到玩累了才会回家,但并不感觉过瘾。可是冬天也悄然地过去了,一切也都随着这个冬天悄然过去了。
曾经的这一幕幕,回想起来依然还那么真实,一切仿佛是刚刚发生的一样,但事实却不允许我这样说。有的时候真的怪现实太残忍,把我的一切都夺走了,只剩下回忆。唉,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还是谢谢你们带给我这么美好的回忆。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充满了欢乐和纯真。在这段时光里,我们做过许多有趣的和荒唐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也成为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童年趣事。
作文主体:
记得那是我八岁的那个夏天,我和父母一起去海边度假。在海滩上,我尽情地玩耍,捡贝壳、堆沙堡,还和海浪一起追逐。突然,我看见了一个大浪花卷着什么东西朝我冲了过来。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被冲上沙滩的小海星。
这个小海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定把它带回家养在家里。我小心翼翼地把它装进了一个小塑料瓶子里,然后把它放在浴室的角落里。每天我都会观察它,给它喂食,并确保它没有被渴死。但是,有一天,当我回到家里时,我发现小海星不见了!
我非常着急,开始在家里四处寻找。我找到了我的玩具箱,但是没有找到。然后我去了厨房、卧室和客厅,但是也没有找到小海星。最后,我在浴室的角落里找到了它。原来,它在塑料瓶子里太挤了,所以它爬到了浴室的角落里。我恍然大悟,不禁笑了出来。
还有一次,我在小区里和朋友们踢足球。我们比赛,看谁踢得最远。我一直踢,直到球飞向了一个我不认识的人家里。我惊慌失措,赶紧跑过去道歉。但是那个人很友善,他让我把球踢到他的家里,并让我下次再来找他玩。我感激不尽,赶紧跑回家。
这些童年趣事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让我更加热爱生活。它们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不能轻易地放弃自己的梦想,要有勇气去追求它们。同时,童年的经历也会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坚强和自信。
结尾:
回顾我的童年趣事,我感到非常幸福和幸运。这些事情让我更加热爱生活,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我想对所有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人说,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抓住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因为,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我们一生的宝藏。
【《童年》读后感1000字作文】推荐阅读:
童年读后感1000字左右初中11-06
童年作文800字初中读后感07-02
《童年》读后感中学生作文600字11-08
童年读后感250字06-20
《童年》读后感-900字10-26
童年读后感1100字01-04
《童年》读后感650字01-06
童年的歌为题目的1000字作文01-16
读童年读后感200字06-30
《童年》的读后感450字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