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篇1

摘要: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2)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据笔者对某校1—6年级100名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发现,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实际状况并不乐观,甚至让我们担忧:一课外阅读的氛围较为淡薄,部分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二阅读内容较为单一,阅读时间显得不足。15%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为0;坚持每天课外阅读1小时以上的学生只占30%左右;三阅读指导不够,方法不当。会写真正意义的读后感的学生不足6%,坚持自觉写读书笔记的不足20%;四阅读习惯尚待培养,自觉意识不够等。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

2.1 开展课外阅读体现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从近几年各地语文考试所选用的考题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趋势,试卷检测的重点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基础知识,而更多的是涉及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

2.2 开展课外阅读是开拓视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强调“要大量阅读”,“一学期读它80到100万字不为多”。实践表明,多读书就能使我们广泛地接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领域。

2.3 开展课外阅读体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将成为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一个人会不会阅读将决定其向社会获取智慧量的大小。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曾提出在新世纪中,人们将迎来三方面的挑战:(1)书籍量的无限增加与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的挑战;(2)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接受能力的挑战;(3)不断出现的新知识对读者理解力的挑战。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里,学生可以冲破时空的局限而看到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感受当今世界脉搏的跳动,从而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策略

3.1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显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影响。它是人们的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能够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是学生从事阅读活动和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及意义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积极心理倾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促其自觉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我们就应着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言“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下面以《关心下一

代周报》为例,谈具体的激趣过程。(1)巧借问候之语,营造读报氛围。“今天你读报了吗?”每天上课,我总以这样的问候检查孩子们的读报。同时列举名人与身边同学坚持读报的事例,宣讲读报的意义及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作用。(2)巧变“发报”形式,强化读报质量。每次换报前做到“三检”:一是检查读报痕迹;二是检查读报笔记;(3)检测读报内容。

3.2 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读书是一项心静的活动。课外阅读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阅读氛围的营造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形成和促进作用。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使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要想使课外阅读得以有效开展必须着力营造学生的课外阅读氛围。

(1)创造阅读环境。实践表明,要想营造必要的课外阅读氛围,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舒适幽雅的阅读环境,如建立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具体要求:无论是阅览室还是图书室,都应做到室内的安静整洁、通风采光。同时,在室内外的墙壁四周可酌情悬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在阅读的过程之中,还可适时播放一些轻音乐。如此则能使学生从一进入室内开如就能感受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并且能让学生的思想沉浸于音乐与知识的海洋之中,获得审美情感熏陶。

(2)树立阅读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更为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个人好学,可以染起好多人好学。”①教者自身树立榜样。②树立同伴榜样。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现班级热爱读书的典型,并加以热烈表扬。如此则能通过长期间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间争相阅读良好氛围的形成。③树立名人榜样。

3.3 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话,才能酿出蜜来。”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别林斯基所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因此,在平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以及文章的的篇幅长短、内容深浅等方面的情况,着力为其推荐一些正确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少儿版,还有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孙漂流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另外还可向学生推荐与教材同类材课外课文,如学习了课文《黄果树瀑布》可推荐学生阅读《迷人的张家界》一书;学习了《早》这篇课文可推荐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课文《莫泊桑拜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小说《项链》或《羊脂球》等,以此作为课内课文学习的补充。

3.4 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古语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在阅读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乃至成材后走入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1)浏览泛读法。“浏览泛读法”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比如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我们只需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时,便可采用此法。同时,当我们的读书仅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或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时,也可采用此法。

(2)品味精读法。对于那些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的美文佳作、名篇名著和其它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采用“品味精读法”。如此,学生则能通过静心细读体会文章的立意构思,揣摩其布局谋篇,欣赏到其中的妙词佳句,从而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

己的知识营养。

(3)读写结合法。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还应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拾贝的习惯。具体的笔记方式有摘抄式、提纲式、读感式等。从中高年级开始,就可指导学生写好文摘卡、读书笔记,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从而为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4)学用结合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本身渗透着阅读的方法。如《无字词典》、《煮书》、《读书作记号的学问》、《读书莫放拦路虎》、《学与问》、《精读与泛读》等。对于这些学到的阅读方法,教者应着力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概括,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求得具体的实践应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外阅读能力。

3.5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1)开展阅读交流。为了使学生课外阅读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在读书节中还可举行读书感受交流活动。课外阅读交流可每周安排一次,每次为一节课,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内容为自己课后所读的各种书籍。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人发言,也可以由发言者向其他同学提问。

(2)尝试日记赠言。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可用可尝试日记赠言的形式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师给学生赠言之外,学生之间也可采可进行轮流互赠。如此以往则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的、主动的具有渴求热望的自我行为。

(3)进行习作创作。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勤于动笔能有效促进阅读内容的深化。在阅读的基础上,可经常举行一些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

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篇2

一、创造阅读的环境

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思维能力相对较低,虽然好奇心较强,但是由于比较贪玩,不可能顷刻间就对阅读产生兴趣,需要教师创造出适合阅读的环境,采用循序渐进,逐步引导的方式,逐渐培养起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为了给班级学生创作一个适宜阅读的环境,在班级内设立了图书角,鼓励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一些图书放在图书角的书架上,供其他同学一起阅读。同时,我一有空,就会利用班级内的投影仪,给学生们介绍我最新发现的有益于学生阅读的图书,与他们一起阅读文中美妙的句子,一起欣赏精美的插画。每当我把图书中的故事阅读给他们听时,他们很快便会聚精会神起来,眼睛里透出如饥似渴的眼神,他们都已经被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每当我讲完一个故事,他们仍然会意犹未尽,主动央求我,要求再讲一个,或者再读一页。我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同时,我也鼓励他们自己去读书,自己去书店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向老师一样,给其他同学阅读图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积极性可高了,对阅读图书都产生了强烈的热情。

二、以身示范,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认知能力比较低, 身心发展还不足,比较容易去模仿教师的行为。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首先自己要热爱读书,运用以身示范的方式,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例如,在班级内图书角的书架上,除了大部分是学生的读物之外,还有一小部分是我的图书。每当到了阅读的时间,我会以表率的形式,首先去图书角挑选一本图书,阅读起来。然后,学生们开始模仿我的样子,在图书角的书架上挑选一本自己想要读的书,开始阅读起来。再如,在每天的晨读课上,教师也要进行表率式地朗读,学生们很快就被教师所感染,也非常投入地、大声地朗读起来。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引导学生。

三、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

我给班里的学生特别设计了每天读书的作业,规定了他们每天用于读书的最低时间限度,并让他们把每天所读的书的书名、页数和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设计,帮助学生从一种强制的、完成作业似的阅读中,逐渐培养成一种阅读的习惯,再逐渐地培养成一种读书的兴趣,最后逐渐转变为一种读书的热情。

四、保障书源的供给

我们都清楚,课外阅读活动的正常开展,先决条件之一便是保障有足够的书籍供学生阅读。为此,我们便要想方设法尽量多的向学生提供可阅读的书籍。学校的图书室要引进大量书籍,在保障书籍足够的基础上,再确保图书室能够准确的定时向学生开放,以满足学生借书阅读的需求,保障学生的阅读不受影响。在每个班级里,可以设立班级自己的图书角。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的,认为比较好的书籍带到班级的图书角,让班级的学生都能够阅读到精品的书籍。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平时节约零用钱,或者合理用好自己的压岁钱等等, 用这些钱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以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鼓励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借阅、交换好的书籍,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我们通过想方设法,实施多种方法措施,广开书源。只有保障了足够多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方能有效、高效的实施。

五、做好对学生阅读成效的评价

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增加知识储备,拓展思维,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合理清晰地表达。那么,我们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的时候,也要通过对学生阅读成效的评价,来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在对学生阅读成效进行评价时,最直接和便捷的方式便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表达时的流畅度、清晰度、条理性及表达时的美感等等。对于表达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鼓励他们的信心,引导他们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对于表达较差的学生,教师也不要轻易批评或是指责,应该多鼓励他们,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努力改正,不断提高自我。同时,多开展一些有关于阅读和表达的活动,鼓励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多表达,多交流,多与其他同学合作分享,鼓励学生展现自我。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效,又可以让学生感受阅读和表达的乐趣, 提高对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对阅读的品味,从而培养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热情,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摘要:小学时代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好的时间段。把他们带入课外阅读的殿堂,不仅能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而且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有效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分别是创造阅读的环境;以身示范,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保障书源的供给;做好对学生阅读成效的评价。

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书,汲取书中的精华,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经典的海洋中畅游,领略书中的风情,深化思想,完善自己的人格,受益终身。基于此,我们要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到底,让学生爱上读书,乐享读书。

一、师生推介,创设氛围

伏尔泰说,读书让人心明眼亮。确实如此,爱读书、多读书的人,生活会更充实,见解会更富有个性。可是很多教师和家长却反映学生只喜欢读那些无用的漫画书、笑话书甚至网络小说,并因此而严重耽误学业,并导致其思想偏激或走入误区。这是因为学生在渴望读书时,没有得到更好的指导,没有看到更有价值的书籍。为此,我们每周都会举行读书推介会,让师生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并将自己读到的好书推介给大家,营造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每个单元学完之后,我们都会举行一次读书推介会。我们采取轮换制,每次推介会,都会有3—5名学生将与此主题相关的书推介给大家,达到扩展知识面、扩大读书范围的目的,做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衔接。在第九册第二单元学完之后,我们的推介会开始了,有的学生给大家推介了《海底三万里》这本书,该生在推介词中这样说,我特别喜欢《海底小纵队》这个动画片,没想到这本书要比这个动画片还要好看,里面有很多探索大洋的点子,你看了就知道了。精彩度为五星!另一个学生则说,我给大家推荐一本《叶圣陶童话》,精彩度也不低,我最喜欢里边的《稻草人》,它是一个忠诚而善良的稻草人,看到很多悲惨的事情却无能为力,最后倒在田野里……除了推介,我们还会讨论,让大家就自然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激发其敬畏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偏好,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在推介会中,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读书感言,将自己的体悟融入其中,并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可谓一举多得。

二、巧妙积累,采撷精华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根据遗忘规律,我们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再清楚的内容也会变得模糊。只有定期复习,才能不断积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宝库,我让学生动手制作了读书卡片,可以随身携带,还可以摆放在自己的床头,既可以将自己喜欢的素材摘抄下来,还可以用做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工具。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采撷”更多的精华,并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读书。

我总是告诉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学着做读书批注,还让他们将自己喜欢的语段摘抄在本子上,而广受欢迎的读书卡更是发挥了大作用。有的学生在卡片上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激励话语,并制定了自己的读书计划,从国内外名著小说到经典散文、青春诗集、明人传记等,内容丰富而健康,希望激励自己坚持下去。一个月下来,他果真读了《西游记》《繁星》《格列夫游记》等。还有的学生将自己正在读的书中精彩话语、内容摘抄下来,丰富自己的“文库”。如“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条除了你以外别人走不了的路”等读书名言,还有《双城记》中的内容:“我有个原则:想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而且要做得彻底”等等。

在我的激励下,学生们积累了很多读书资源,读到很多精彩的故事,体验到不同的人生经历,增长了见闻,提高了修养,变得懂事了、知礼了,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三、多彩实践,增加趣味

小学生活泼好动,不能长时间集中于一件事。为了让学生战胜自己,让了让学生爱上读书,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微信晒书、读书茶话会、读书辩论赛、话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充分享受读书所带来的乐趣,并在实践中增益自己,提高听说读写及组织、交际等方面的能力。

有一阵,我们班的学生迷上了《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本书,他们非常喜欢那个爱说大话却又机智勇敢、正直热情的神秘骑士——闵希豪生男爵,对于他的历险故事更是讲得头头是道。于是,在学校的读书节中,我们班排演的《吹牛大王历险记之中国行》收到观众的热情好评。在原著的基础上,我们加进了中国元素,让骑士到长城上寻宝,又让他学中国功夫,再到中国的草原上驰骋,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创作了富有中国元素的探险剧本。表演时,这个小“德国骑士”口里喊着“不到长城非好汉”,为了保护“格格”,在“长城垛口”边与蝙蝠大军作战,还将美丽的“格格”送回草原……故事非常精彩,掌声久久不息。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读书的主人。在各种活动中,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将书中的知识与现实活动完美结合起来,课外阅读成果十分显著。

总之,好书就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指导学生选择好书并掌握读书的方法,与家长携手,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打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多彩的趣味读书实践活动,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充盈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陈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上),2016(6).

[2]徐忠飞.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思考[J].学生之友

(小学版)(上半月),2009(8).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篇4

上传: 刘艳红 更新时间:2012-5-30 16:23:26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他们的心灵,充实他们的头脑,无疑会令学生终生受益。我们国家也高度重视课外阅读。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以下几点错误:

1、盲目性。学生不知道读哪些课外书,结果是乱看一气。

2、无计划性。学生有兴趣时就读,无兴趣时就不读:有时间就读,没有时间就不读。可谓“一曝十寒”,缺少计划性和持久性。

3、不平衡性。(1)兴趣所系。阅读兴趣浓的学生看的课外书多;缺少阅读兴趣的学生看的课外书少,甚至没看过一本课外书。(2)条件所限。城里的学校基本都有图书馆、阅览室,学生家中也或多或少有些藏书。而农村乡镇却很欠缺,尽管学生有阅读兴趣,却无书可读。

4、功利性。(1)一些教师把课外阅读一味地与词语的摘抄、与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摘抄词句和写读后感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2)一些家长观念落后,他们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学习,从而抑制学生的阅读空间。

5、低效性。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加之老师误以为,既然是“课外阅读”,就无需老师的指导。学生读书不得法,吸收少,效果差。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与效益呢?笔者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

一、处理好被动与主动的关系。

(一)激发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1、借教材激趣。在布置预习时,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把课内外阅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学习《祖父的园子》之前,可让学生收集有关萧红的资料。如她是什么地方人,一生写了多少作品等。

2、借课外书激趣。教师可通过讲述某本书中最精彩的片断,在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时,因势利导,让他们去读这本书。

3、借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大家爱读书的故事;还可以让班级公认的爱读书的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4、借活动激趣。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不同的年级可采用不同的活动方法和形式,不同的学生可选择富有个性的活动方式。如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可采用讲故事、朗读精彩片段的形式;音乐智能杰出的学生可把阅读材料改编成课本剧,绘声绘色地表演等。

5、借竞赛激趣。“争胜之心,人皆有之。”通过开展阅读竞赛,调动学生课处阅读的积极性。

(二)通过交流成果,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1、举办阅读成果展示会。将学生的词句摘抄本、所写的读书笔记、手抄报以及在各种读书竞赛中所获的荣誉进行展示。

2、举行读书报告会、故事会。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3、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活动后,可授予学生各种荣誉称号,如“读写大王”、“小高尔基”等。

4、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活动后,对优秀的学生给予激励,授予“阅读之星”、“读书小博士”称号。

二、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要处理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关系,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阅读。

(一)适时推荐阅读书目,使自主阅读有的放矢

“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语)在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可根据他们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适时地向他们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学完了《一本男孩必读的书》,可以向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可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等等。

2、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中低年级学生,可推荐他们读一些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优秀作文等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读一些科普读物、民间故事、小说、诗歌、名家名篇等。另外,可建立班级图书角,让每一个学生有书可读。

3、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生也被各类信息包围着。所以,课外阅读也不能仅限于书本。除了书本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借助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二)适时进行方法指导,使自主阅读事半功倍。

课外阅读要提高有效性,必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可教给学生以下几种方法:

1、摘抄划句法:向学生提出摘录和划句的要求,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划、一边摘,或妙词佳句、或名言警句、或知识哲理、或问题答案,分门别类地摘录在自己的本子上。摘毕,要写清什么时候、摘于什么刊物、作者是谁。

2、批注“挑剔”法: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解放思想,不迷信作者,发现疑难之处或有不同看法等,就在课文的书页空白处进行批注,发表个人评论意见,对错误、消极的敢于“挑剔”。

3、反复阅读法:要求学生对一些重点文章,或重点章节段落,要反复阅读,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培养“真读书”的本领。

4、质疑问难法:能提出问题,是读书中思考的收获。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时学会处处设疑,于探究中释疑、解疑。“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5、读写结合法:这里所说的读写结合,主要指两种形式:(1)写提要,对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等进行归纳缩写。(2)写心得,写出自己的感想、收获和评价。

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篇5

试论把握原则运用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基础教育必须贯彻纲要精神,加强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英语教学涉及到学习者的听、说、读、写,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其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 者:陆裕珍  作者单位:江苏乎潮高级中学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H3 关键词:阅读教学   兴趣培养   方法构建   能力提高  

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篇6

[论文摘要]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

用心

爱心

专心 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

用心

爱心

专心 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心

爱心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探讨 篇7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语文是一种范围广泛的学习,且需综合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时期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解读、逻辑推理、思考和写作的能力。传统课堂上,通常是讲述教学,教师讲,学生听,且对语文的测验方式仅局限于分数,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反之,教学方式若能与生活经验联结、游戏化教学、结合资讯科技来统整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用于生活中。

1. 传播媒体的不当示范

如今信息多元化,一些媒体为了提高阅读或收视率,多以最直接、快速吸引人眼球的耸动标题与娱乐新闻来刊载、播放,由此对语文、语言的学习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发音不正确、成语的滥用与误用、粗俗或不文明等,都会对媒体之下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学生极易被这些快餐文化不分良莠地吸引,从而影响了课外阅读。

2. 疲于应付考试

当前的教育考试压力大,而且语文测验方式一直是以纸质测试为主。为了应付考试,使得教学过于重视读与写,忽视了听与说的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自然会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此情形容易产生僵化的问题,学生的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研究题目的标准答案上,缺少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动力,语文素养无法得到提升。

3. 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

教师因受限于教学进度、教学课时数及考试成绩等种种因素,课堂上多以讲授为主,缺少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的时间和环节。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器,学习成了知识的堆积,造成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高,甚至是大幅下降,更加无法唤起学生课外阅读、提升自身语文素养的激情。

4. 语文学习的热忱减少

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应注重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让思想和人格都受到文学美感的陶冶。但当前的考试制度,让我们渐渐模糊了语文学习的焦点,更多的目标只是以升学为目的。只注重如何让知识快速填入脑中,使学习仅仅停留在字音意的理解和死记硬背上,谈何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视野和思维,培养人文情怀。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对策与实践

学生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指导应根据学段特点有所区分,第一学段应以读故事,演故事,讲故事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学段应以“读中把握主要内容,体验乐趣——读后交流感受,分享体验”的方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第三学段应以“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世界,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为目标。

1. 为孩子课外阅读创造优越的外部环境

(1)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给孩子的课外阅读留下充裕的时间。由学校行政领导把关,各科教师协同,合理安排课外作业量,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

(2)建立各种层次的课外阅读资源库。为了确保学生有较大的自主选择余地,应想方设法建立图书资源库,包括学生个人书柜、班级图书室、学校图书馆等。

2. 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倡导课外阅读,最关键的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激发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同课内阅读相比较,课外阅读的特点就是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在课外阅读中,选什么读、读多还是读少、阅读的时间,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总之,课外阅读的动力来源就是学生从被指导阅读到自主阅读的阅读兴趣的激发。

3. 开设阅读汇报课

在阅读汇报课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可以是演讲,由学生选取一本书籍,选取一个阅读体验点,自行撰稿,表达一个或多个观点,意在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可以是辩论会,由教师选取一个话题,学生自行组合,事先搜集资料、准备材料,会上辩论。能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和逻辑能力。还可以是讲故事比赛,学生将阅读内容讲给大家听,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在挑选语文教学素材时,要考虑学生性格、智力、认知方式、接受能力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才能大放异彩,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梅.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探讨[J].文学教育,2014(01).

[2]李娜.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拓展与积累[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

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现状;对策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重要突破口,课外阅读能力得到加强,才能更好地巩固语文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当格外注重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兴趣在小学生的语文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课外阅读能够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阅读兴趣得到加强和巩固,从而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的良好衔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契合语文教学的出发点。

课外阅读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温习原有的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同时,对于新知识,学生也会花一些时间去加以记忆。可见,只有具备较强的记忆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记忆基本知识,以便在课外阅读方面打开困顿的局面。

3.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这个部分的参与,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交流水平和分析能力等综合素养,这样,就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现状

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面,仍然会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影响着孩子们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阻碍了课外阅读培养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

1.词汇量较少,严重影响课外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需要构建在一定的词汇量基础上。然而,很多小学生的语文词汇量非常少,他们不注重对书本教材中词汇量的积累,在课余时间对教材外的词汇更是不愿过多摄取,致使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因词汇量少而犯愁,对书本内容无法理解,对课外阅读丧失了兴趣,不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进行。

2.语法不熟练,制约了课外阅读速度。

课外阅读所涉及的是文章,需要借助一定语法知识来进行阅读分析归纳,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然而,很多小学生的语法知识仍然少有涉及,这势必制约学生课外阅读的速度,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3.其他因素导致学生课外阅读能力限制。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有时候课外阅读能力却出现下滑现象。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他因素在干扰。比如:对所阅读的文章题材不感兴趣,对课外阅读缺乏信心,对文章进行课外阅读的动机不明,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下降。

三、实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

若想改变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就应当从课外阅读的预期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积极对策,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1.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明确课外阅读在他们未来学习工作中的作用,这样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有一个全新的思想认识。同时,教师还要理解并破解学生对课外阅读课的恐惧感,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利于课外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2.注重词汇语法的学习,为课外阅读提供智力支撑。

学生应当从自身寻找突破口。在课余时间可以增加阅读量,积累更多的词汇,避免一旦出现生词,就去翻阅词典的不良习惯,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词义相近用法却不同的词归结在一起,进行集中辨析,使学生知道在某种语境下运用哪个词语更加准确更加贴切,如“华丽”“美丽”“壮丽”之间的词义毕竟相近,却各有所用,分析到位,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才会大幅提升,才会焕发一种快乐阅读的氛围。

3.加强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适应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段文章,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寻找关键语句,并抓住中心思想,然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阅读。例如,学生在课外阅读终于到“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其词义进行猜测,从而形成一种快乐阅读的氛围,对猜对的学生进行表扬,然后对成语进行全面的解释,使学生的词汇量得到增加,利于快乐阅读目标的实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健康成长,让我们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把他们置于一个宽松自主的大阅读环境之中,让他们有目的地学习、汲取,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实现自主学习。因此,抓好课外阅读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与学生都做出各自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轻松学好语文,让语文能力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孟利霞.浅谈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07).

[2]张晓培.重视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发展[J].吉林教育,2010(02).

[3]张艳华.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篇9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基本动力。要搞好文学作品的欣赏,更要有许多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口味,浅显易懂而又情感高洁的文学作品是首先条件;比如对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就要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真正体会一些深奥的名著的含义。而较高年级的同学,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所以可引导他们读较高深的名著。

不同的要求会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他们所接触的名著,也是阅读名著重要的引导方式之一。

二、阅读后写读后感

“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对于名著仅仅是读是无法真正领会其中的真谛的。所以就要联系自己感想,写出读后感。如在《水浒传》中,李逵为请朱仝上梁山的时候,十分残忍地杀了朱仝所照顾的县令的孩子。这一段就有很大的争议,学生们在读了这段以后都有不同的感想。有人认为为了请朱仝上梁山,可以壮大梁山的力量去劫富济贫,这样做是正确的;而有的人则认为孩子是完全无辜的,为了请朱仝上梁山,哪怕可以牺牲一个无辜的孩子的命,这样做是十分残忍,甚至是不人道的。

学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认真思考自己所阅读到的东西,这样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阅读名著的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介绍其中精彩的片段

学生为什么会耐心地读完一本书?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从内心处就想去读,书中有吸引他们的东西,或者是其中的情节、或者是其中的人物、或者是其他什么。

而从书的开始很难将学生吸引住,这就要求教师有好的吸引入的介绍和讲解能力。而在讲解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学生们介绍其中精彩的片段。

如钱钟书的《围城》中:“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轮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己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那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又如《老人与海》中:“他把那只抽筋的手在裤子上擦擦,想使手指松动松动。可是手张不开来。也许随着太阳出来它能张开,他想。也许等那些养人的生金枪鱼肉消化后,它能张开。如果我非靠这只手不可,我要不惜任何代价把它张开。但是我眼下不愿硬把它张开。让它自行张开,自动恢复过来吧。我毕竟在昨夜把它使用得过度了,那时候不得不把各条钓索解开,系在一起。”

这些都是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在加上教师生动的介绍,必然会使学生们提升起兴趣和耐心去品读名著。

四、增加阅读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我们要多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例如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开展读书交流会和读书讲座。如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可以组织大家一起来讨论刘备这个人物的性格,或是大胆假设赤壁之战曹操成功会如何,官渡之战袁绍胜利会如何,等等。

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和讨论必定会对原著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兴趣去阅读其他名著。

五、教会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阅读方法才是品读名著的重要方式。如今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一种浅阅读,即速读。顾名思义,就是用很快的速度去读书,但是却没有真正领悟到书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浅阅读是无法吸收和消化名著的这就要求教师去教导学生们如何阅读、如何品味。这样才可以真正阅读名著,感受其中的精髓所在。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训练方法 篇10

不管什么方法都应从兴趣入手。兴趣才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渴望阅读,有阅读的欲望,才能产生内在动力,主动去阅读。只有自身想去做,才会主动去对知识进行了解、学习、研究。教师只有激发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才能让他们在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时能够愉悦地、自主地接受语文知识。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故事的悬念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说到故事,人人都爱听,每个学生一听到教师要讲故事了,没有不兴奋、不积极响应的,个个都精力集中,迫不及待地一听为快。

教师声情并茂地诉说故事情节,能把学生带入不同的情感世界里。就在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渴望大结局的时候,教师戛然而止,并平静地告诉学生: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后面有可能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还得你们自己读原文。这时教师就可以把已经准备好的相关读物推荐给学生。此时的学生早已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争先恐后要求借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1、以身示范

很多时候语言不如实际行动。教师可以将自己和学生也喜欢的文章分享,绘声绘色地朗读,富有情趣地评讲,让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更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文章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互相交流,谈谈感受,说说自己的收获,教师可适时给予表扬、鼓励以及肯定。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课外阅读体会,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2、以课内促课外

教师要课内抓根固本,课外大量阅读,结合教材内容配套拓宽、延伸课外读物。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以教材为引线,由点及面,向课后延伸,引导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运用、巩固、补充知识。

3、自我超越

教师的作用不光是传播知识,还应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一句甜美的赞扬有时候胜过一句批评。发现学生优点的同时,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能够发挥他们才能、表现自我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发光。

4、怡然自得

只有在自由的阅读时间,在没有特定阅读要求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处于放松的状态,开启思维,激发情感,对所阅读课外知识有所理解,有所体会,才能收获得更多。

二、好的方法有益于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所在,可如果学生只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还不足以达到最佳效果。有的学生虽然有很强的阅读兴趣,可是对生动的故事情节也只是走马观花;还有的即便是读到了好的文章,也不懂得积累、吸收和总结,更不会运用。显然他们都有对阅读的兴趣,但这种读书的方法收效甚微,根本达不到课外阅读的最初目标。既然想读书,就要掌握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读书,体现课外阅读的意义。

1、选读法

这种方法是基于学生在课内学习或是写作上的需要,选择性地阅读相关文章或书报加以利用。如学习了《生命的起源》这一课,学生完全可以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的进化和地球、自然的关系,有目的地选读相关的课外知识,这样既丰富了知识,又提高了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

2、精读法

何为精读?就是对文章的相关重点、重要内容,集中精力、由表及里、逐字逐句地进行熟读的阅读方法。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就是每句先逐字阅读,以字为单位,理解一句话的意思,再以每句话为单位,对整篇文章进行理解。学生要想练好精读,就必须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正所谓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逐渐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顾名思义,就是对所要阅读的文章不出声、不辨读、不转移视线,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不光要能够快速阅读,还要高度集中精神,能够对有用的信息快速处理、消化,并加以应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不同的学生喜欢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决定是否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

学生想要学好小学语文,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还应该注重课外阅读,以此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缺乏有效性,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深入研究,提出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合理措施,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实现学生小学语文成绩的有效提升。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生活经验较少,所以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理解过于深奥的问题,所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文字较为简单的书,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不会打消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绘本、漫画类的书籍,这类书籍的插图较多、文字较少,文章蕴含的内容较为简单,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比较有内涵的文章,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刻的思考才能理解,这样才能实现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所以,首先应选择合适的读物。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学生年龄且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读物,并保证学生愿意读、读得懂,例如,在上阅读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侦探类的读物,如《神探马克和鬼怪》《冒险小虎队》等侦探故事,这些侦探类读物不仅情节曲折变化,而且富有推理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课外阅读形式应多种多样,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体阅读,又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阅读,还可以让家长陪读,因此,教师应根据阅读的内容,结合学生需求,合理进行选择,保证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再次注重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对于阅读能力提升的学生,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将其作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能够使这位学生受到很大的鼓励,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以此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自主性。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小学阅读课外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无论在课堂或者课下,学生要敢于有感情地大声朗读,通过朗读,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读后感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文章内容,能够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在上阅读课时,首先教师为学生推荐了一本书籍,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挑选这本书籍中具有阅读价值的一则故事进行阅读即可;其次教师让全班学生自由朗读,并选几名学生上台在全班面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对于朗读比较好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再次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这则故事,写一篇读后感,对于读后感写得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鼓励学生写好读后感。

四、加强教师的引导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但是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还应把握好尺度,不能过于干预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的途径,不能仅限于书本,还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让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面。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方法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一种为摘抄画句法,就是将文章中的妙词佳句摘录下来;一种为批注“挑剔”法,它是指学生对文章中一些内容提出不同的看法;还有一种为反复阅读法,它是指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反复阅读。在实际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总之,学生语文成绩的有效提升,离不开学生知识积累,而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必须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这对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玉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71.

[2]林良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168.

试论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效性,方法

一、引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 语文学习内容就是学习汉字, 初步了解语文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与写作技巧。同时, 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发展。但是,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并不能满足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与个人发展需求。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是小学生语文教育工作者必然要关注的问题。

二、关注教材作用, 开展有效备课

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师需要设计更加合理的教学内容。在备课阶段, 教师要关注小学语文教材, 深入到教材之中, 发现更深层次的教学目标, 利用丰富且多样的教学内容, 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 最有用也最直接的资源就是语文学科教材。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有必要在上课之前对教材进行钻研, 发现教材的可利用之处, 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教师要发现学习内容难度与学生学习水平之间的关系, 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 安排合理的教学时间与顺序。在备课工作中, 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入备课实践中, 不仅让自己的备课成果更加清晰, 也利于课堂展示。

比如在针对《小小的船》进行备课时, 教师需要对课本内容及相关的内容进行挖掘, 明确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要掌握哪些文化知识, 掌握哪些汉字, 记住哪些句子, 了解哪些阅读与应用技巧。教师可以《小小的船》为导图的核心, 从文化、字词、理解、情感等角度设计分支, 合理构建课堂教学内容。关注教材作用, 深入分析教学内容, 利用思维导图对学习内容进行呈现, 有利于备课质量的提高, 也会大大促进小学生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关注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改革, 是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环节。在教育事业发展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 教师应当从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出发, 自主进行教学手段的调节。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加强教学工作有效性。教学是有一定规则的, 但是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从教学规律出发设计与开展教学, 但教学方法是可以灵活变化的。当代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欲望较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能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以及水平出发, 利用丰富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情境中去。

比如,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内感受语文学科学习的真实性。比如在讲解《乌鸦喝水》的故事时, 课本上的图画可能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 也无法提高教学的生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以此为主题的动画, 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 对课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关注学生地位, 激发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进行提高, 教师需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 给学生时间思考, 给学生机会表现, 让学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活跃者, 有利于小学生主体意识的建立。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 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小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 更是小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服务者。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利用合理的课堂活动, 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比如在讲解《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时候,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想象性画画活动。教师可以利用雪地作品的展示, 给学生一些灵感, 让学生明白活动的意义。之后, 给学生五到十分钟的时间,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 给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 小学生找到课堂学习体验感, 也意识到参与课堂的乐趣, 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五、关注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情绪。教师合理处理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使小学生的学习精力更加集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重、难点进行层次化讲解, 使重点得到突出, 难点详讲。课堂教学的精炼化, 对于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意义。

比如在讲解《我长大了一岁》的时候, 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意识进行培养。情感目标的达成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要通过文章故事的讲解, 让学生意识到成长关系着他们每一个人, 成长需要他们学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层次分明的教学有利于教学综合目标的实现,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 社会的发展使教育事业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多。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引导更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思想与方法的改革, 让小学生从心底里爱上语文学科, 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对于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习负担的减弱都有重要意义。将正确的方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效率必然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泳.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 2012.

[2]崔洁.整合教育信息技术,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3]周芳.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0.

[4]王庭波.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3.

[5]孙海英.对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13, 73:5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应试方法 篇13

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与其心理需求一致,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他们阅读兴趣。小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各不相同,其阅读兴趣、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必须尽量满足学生不同阅读需要。要满足学生不同课外阅读需要,首先应为学生准备大量阅读材料。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建造家庭小书橱,在教室设立小小图书角,让学生具备藏书意识。此外,还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使家长提高认识,为学生购买相关课外阅读资料,并在家中形成相应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动机。

同时,为了丰富学生读书内容,我们引导学生共同建立班级书橱,让学生将自己看过的书拿到班级里,或用零花钱购买几本书捐给班级,使班级拥有一个比较丰富小书橱,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为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书籍熏陶,我还经常与学生谈起自己在书店所见自己喜欢的书,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选择阅读材料信息。

2、溯本求源,选择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应该有所选择,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怎样为小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的问题。选择阅读的内容应满足两个需求:

(1)选择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的认知需求

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如: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校中也学习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如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低年级则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类的书籍。

(2)选择课外读物要适合孩子的个性需求。

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所体现出来的全部心理特征综合。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的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激发兴趣。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

如《爱因斯坦传》、《李四光》等;对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对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等故事;对喜欢文艺、体育的学生,向他们介绍与之相关联的名人趣事,投其所好,循循善诱,使他们从这些名人趣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的相似之处,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因为,“强烈的希望是人生中比任何欢乐更大的兴奋剂”。让小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奋就可以将“被动”变成“主动”。

3、明确要求,拓宽时空

课外阅读首先它是学生独立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对书籍的选择有着自主性。阅读速度,也是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去安排。因此,在给自己制定阅读计划的时候,要明确每天至少阅读时间半小时。对于内容的选择上,要本着与教学相关的读物,不能阅读有害于身心健康的书籍。同时,还要养成对于经典优美的句子,做好摘抄的习惯,保存下来,最好能够记忆下来,可以给别的学生讲自己看到的知识。这样做,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

4、以研促教,创新模式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 篇14

月夜

夜啊,静悄悄的,一弯明月悬挂在天空,银灰色的月光洒在我的小屋里,显

得更加寂静。我躺在床上焦急不安地想:“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出差,我怎么偏在这个时候生病呀!”门“嘎吱”一声开了,老师走了进来。她走到我的床前,摸了摸我的前额,轻声说:“快起来,老师带你去看病。”说完,抱起我就往外走去。到了医院,老师顾不得喘口气就去挂号,一会儿又把我抱进急诊室。大夫诊

断后对老师说老师说:“孩子的妈妈,不要紧,孩子得的是重感冒,我开些药给她吃,过几天就会好的。”

“谢谢。”老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微微涨红的脸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心

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这时,我真想大声说:“大夫啊,我的老师还没结婚呢,您可知道,她时时刻

刻都像慈母一般关怀我们,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我们的身上啊!”我的泪不知不觉地夺眶而出。

走出医院,夜似乎更静了。路边的树木,飒飒作响,像是在赞美老师。银白

色的月光照在老师身上。我依偎在老师的怀里,感到无比温暖。我忽然觉得老师走错了路,惊奇地问:“老师,这里去哪儿?”“到我家去啊!”老师亲切地回答着,把我抱得更紧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宁静 —()安慰 —()

好像 —()每时每刻 —()

2、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3、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篇15

关键词:课外阅读,灵活多样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优秀的阅读方法,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他一生都有帮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260万字。”明确地界定课外阅读的定量指标。然而,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评价等等,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探讨和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转化为可贵的自觉性、主动性,课外阅读也一样。学生一旦有了阅读兴趣,那么就会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主动地去寻求知识。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如下方法:

课堂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穿插一些联系课文的课外知识或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如:我在教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在讲到学校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时,正好我们学校也叫民族实验小学,学校有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我让学生们课后在爸爸妈妈帮忙下去找一些资料,看看学校的学生民族上都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其他民族。课后利用班会课、阅读课,开展了交流活动,同学们给大家阅读自己查到的资料,教师给予评价和奖励,从而更加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氛围熏陶: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大环境,主动阅读。如: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倡导每名学生带自己最喜欢读的1到2本书,这样全旗40名学生,就有60本以上的书籍,可供学生参考,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也让学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可以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介绍名作家、名言警句、名作品及读书方法、阅读剪报等等。

二、明确学生阅读要求

在阅读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自由读写,自由思考,自由讨论,自由笔记。但充分的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最终还要围绕阅读的目的进行实践。同时,也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既有弹性又相对统一的文章阅读目标,对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应提出既有差异又大致统一的要求。如学习完三年级上册18课“盘古开天地”后,我让学生上网找一找,读读女娲补天神话,要求大家能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复述,并能给大家讲神话故事。教师留任务过程中,对学生确定阅读的要求和目的,帮助他们树立标杆,真正起到一个导航的作用,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自己在书中寻找答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长久的保持。

三、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一)指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选书,学生选择要阅读的书籍必须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有时,学生知道的少,教师可以帮助选定。二是定时,每天确定好读书时间,无论什么情况不能改变,形成长效机制。三是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计划,每天读一定页数,无论书中的内容是否感兴趣,都要读完。四是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躺着看书,不走路和在强光下看书,做到既保护眼睛,又增长知识。

(二)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四种:精读、带着感情的读、略读、浏览。所以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这样学生能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而用”的目的。

四、要找一些经典的书来读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上一篇:理想信念教育理论宣讲下一篇:元宵节快乐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