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江苏发展印象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考察报告——江苏发展印象

考察报告——江苏发展印象 篇1

一、隆力奇——特色工会管理

江苏隆力奇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先进的日化产品、养生保健品的研究、开发和产销基地。公司创建24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日化行业的领军企业,“隆力奇”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被评为“全国化妆品制造行业效益十佳企业”和全球华人企业500强。

近年来,隆力奇工会以争创“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为奋斗目标,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被江苏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隆力奇工会在企业中发挥的强大作用给我们启迪,让我们自省,催我们奋进。

(一)必须增强工作责任感。考察学习使我们看到了差距和不足,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舞台更大,发展机遇更多,决不是“无处下手”,无所作为。先进地区工会工作成绩突出,有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快的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工会人立足实际,真抓实干,面对困难敢想敢干。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增多,职工队伍扩大,工会工作的任务更重。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学赶先进的紧迫感,虚心学习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既要学习好思路好做法,又要学习超前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和强烈的服务意识,以对工会工作的满腔热情,争创一流成绩的高昂激情和对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二)必须不断创新创优。与时俱进、务实创新、抓亮点、创特色、树品牌是隆力奇工会的一大特点。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他们没有为难发愁,而是立足实际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手段,这是他们工作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主要因素。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必须学习先进地区创新的理念,以创新求发展,以发展求作为,以作为求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化,各乡镇、系统、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具体情况不同,对工会工作的要求不尽相同,要全面分析,统筹兼顾,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加以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三)必须强化服务大局意识。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是工会组织始终坚持的工作宗旨。隆力奇工会影响力大,社会地位高,是因为他们牢固树立服务观念,立足企业发展开展工作。他们的很多工作想在了企业家前面,解决的许多问题是企业家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克服就维权而维权、就工会抓工会的倾向,坚持“发展为先、职工为本”的理念,围绕中心,明确定位,发挥优势,把工会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认识、把握和运作。必须着眼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找准工作着力点,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创新发展、务实争先的工作理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实现经济稳健发展。

二、蒋巷村——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隶属常熟市任阳镇的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百佳农村。其村支部书记常德胜也因为带领村民进行建设取得卓越成绩而被评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并多次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人大的会议。在常德盛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使蒋巷村从一个贫穷落后村发展为富裕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的蒋巷村厂房林立,别墅成群,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覆盖全村。村民们各尽其职,少有所为,老有所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蒋巷村由当初那个穷乡僻壤发展成为现如今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它的发展过程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首先,蒋巷村拥有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有道是:“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直接决定了一个集体的发展。在以常德胜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生产。作为带头人,常德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了村办企业的发展,他走南闯北,日夜操劳,一心想着自己的集体、自己的村民。也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村民,调动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绝对信任。蒋巷的领导班子在常德胜的带领下不断的成熟和完善。

其次,蒋巷村走出了一条“村厂合一”的农村发展新路子。几乎所有的蒋巷村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所以蒋巷村决定只建立一个党支部,使村委会和企业处于同一个支部的领导下,这样就统一了思想,统一了领导,避免了许多因指导思想不同而带来的麻烦。由于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他们的职工大会也就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村民大会。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摸索出了这样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蒋巷村的经济发展。

再次,蒋巷村十分重视思想理论宣传。他们努力地深化思想宣传力度,旨在提高蒋巷村人民整体的思想文化修养。在蒋巷村,“坚持改革开放政策,齐奔富民强村道路”、“跟着共产党,建设新蒋巷”等标语随处可见。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和中央召开重要会议之后,蒋巷村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并且组织全体村民学习中央的会议和重要讲话精神,对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村民的政治敏锐感和思想觉悟。正像常德胜同志所说的那样:“蒋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村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村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

三、无锡——领跑中国物联网

“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或者是逼人的形势下,迅速地建立中国的传感网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的中心,就定在无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8月7日在无锡如是说。

此后,无锡几乎成为中国物联网的代名词。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从技术角度又称为传感网。它是指给所有物体安装传感器,然后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无锡物联网的迅速发展,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布局谋篇:春江水暖鸭先知

无锡市在温家宝总理视察后明确目标,与研发部门、电信等网络设施建设部门全力对接,加大投入,共同争取和推动“感知中国”中心在无锡建立,打造继中关村、深圳之后的国内第三大信息技术产业园区。

无锡新区管委会积极努力,引入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重点对物联网产业链的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产业应用等领域进行攻关创新。目前无锡市已集聚了一批物联网企业,编制完成了《国家“感知中国”示范区(中心)建设纲要》。物联网建设在无锡全面“引爆”,在国内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加快渗透:统筹兼顾促融合无锡政府精心策划,公司适销对路,为全面拓展民生市场赢得胜券。融入,不是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踏准民生需求的节拍,根据天时、地理、人和,采取适合公众多样需求、提升群体品味的举措,来推进物联网衍生业务的发展。

(三)高瞻远瞩:授人以渔激智慧

如同互联网刚发展起来的时候一样,并不是把所有难点都解决了才去发展,而是在发展中逐步解决。无锡领导认为,物联网的发展,一是要靠规模化和应用化;二是要充分发挥通信网的作用,将传感器获得的信息以应用的形式“返还给客户”,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培养“学习型客户”。

11月上旬,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在无锡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物联网领域的产、学、研、用50多家单位的百余名专家聚集一堂,激发智慧,探讨推进传感网技术标准制定。

考察报告——江苏发展印象 篇2

农民画反映了农民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 是农民的现代意识与古朴的民间绘画艺术风格相互糅合而形成的独特绘画形式。它既具有民族、民间的艺术风格, 又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时代性。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逐渐形成了陕西户县、江苏邳县、上海金山、山东日照等地的农民画乡。金山、户县等地的农民画已经家喻户晓, 而邳县的农民画却还不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邳县农民画艺术源于农村, 源于农民, 别具特色, 是中国农耕文化的艺术缩影。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正在逐步萎缩, 面临失传的危险。笔者通过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及电子资料等, 梳理了邳县农民画的发展脉落, 归纳出其艺术特色, 并探寻了其存在问题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

一、邳县农民画发展概述

邳县农民绘画的创作活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 形成阶段 (50年代“大跃进”时期)

关于农民画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起源于江苏邳县与河北束鹿。另一说法认为起源于江苏邳县、河北束鹿、甘肃庆阳、陕西户县、安徽阜阳、四川绵阳、湖南浏阳等地的1958年‘壁画化’、‘诗画墙’等配合‘大跃进’的活动。”[1]无论哪种说法, 邳县都是全国农民画的发源地之一。

1957年, 当时中国美协的华君武、蔡若虹等人发现了邳县农民画这个新生事物, 并在《美术》杂志上撰文介绍, 在全国美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农民画由于受政治运动的影响, 有好的方面, 也有不足之处, 如艺术的夸张成为浮夸风的象征, 但也有真实地反映农村劳动生活的农民画佳作。

(二) 发展阶段 (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中后期)

此阶段的农民画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 发展迅速。60年代中期, 邳县农民画出现了不少版画作品, 丰富了农民画的表现形式。但由于农民自身的美术功底不深, 在文化素养和对作品的鉴赏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1975年, 邳县正式举办农民画创作学习班, 学习年画、版画、国画等专业性的表现手法, 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

(三) 繁荣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末)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邳县农民画步入了繁荣期, 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越来越需要精神文化食粮, 农民画创作活跃。邳县农民画返璞归真, 转变为创作表现民族风情题材的文艺作品。农民画先后送至北京、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地展销, 同时还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日本及港、澳、台等地展出, 有1000多件展品被中外美术馆和艺术家收藏。1991年6月, 邳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称号。1992年, 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摄制组来此采风, 摄制了艺术片《邳州农民画》, 并用英、法、俄、日、西班牙、阿拉伯等6种语言译制, 向国外146个国家发行, 使邳县农民画一时间蜚声海内外。

(四) 商品经济时期 (2000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 邳县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观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农民画开始与市场接轨。邳县在2004年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2006年, 邳县农民画成功申报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如此, 邳县农民画还早已成为了国际文化市场上的“香饽饽”, 近年来有6000余幅农民画作品在国内外展出, 500多幅获各种奖励, 200余幅被国家美术馆及美、法、意大利等十余个国家的艺术馆购买、收藏。据了解, 邳县岔河镇以画为媒的夫妻画家邹文才和朱成梅经营的“乡韵文化公司”, 2006年就实现销售收入20多万元。源源不断走向市场的农民画, 不仅为农民画家们带来了可观的财富, 更成为邳县对外最为响亮的一张“名片”。

据统计, 目前邳县全县每年可产生作品一千余件, 骨干作者也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几百人, 遍布全县农村乡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 邳县的农民画爱好者队伍现已达到一万余人, 农民画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二、邳县农民画的艺术特色分析

在商品经济日趋繁荣的今天, 农民画也在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对农村生活的深切感受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邳县农民画家们创作的源泉, 他们用质朴、新颖的手法描绘自己心中美好的图景, 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

(一) 题材及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邳县农民画题材丰富, 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瓜果蔬菜、古今人物、神仙异怪、婚丧嫁娶、吉祥喜庆、驱瘟避邪等, 形象自然生动, 贴近生活。画家们以其丰富的想象, 生活化的艺术表达, 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 使作品极具艺术感染力。如农民画家邹文才的作品《集镇》, 就用生动优美的造型, 明快强烈的色彩, 较好地表现了农民赶集时的热闹场面, 作者对农家生活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历时15年完成的百米长卷农民画《运河之春》 (现存国家美术馆) 则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农民昂扬进取、对美好生活充满感恩的精神。仇奎训的《丰收的南瓜》、《水塘秋色》、《还是醉了好》等作品则以新的视角和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人生的感悟。

邳县农民画的绘画种类和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 出现了壁画、年画、宣传画、水粉画、装饰画、连环画、木板年画、喜床画、灶台画、汉画像石画等, 表现手法纯真自由, 使人想到璀璨的民间文化和风俗。

(二) 艺术风格特色鲜明

1. 色彩明快, 对比强烈

邳县农民画既保留了民间传统的艺术特色, 又吸收了当代艺术的绘画技巧。在色彩上, 吸收了木版年画和民间刺绣的用色特点, 色彩对比强烈, 多用红、绿、蓝、黄等纯色, 很少用调和色, 呈现出清新明快、丰富和谐的艺术效果, 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表现出独特的地方民族民间艺术风格。如作品《牛耕》 (图一) 就是利用大块的黄、蓝与绿色来表现耕作的劳动场面。同样是表现农民劳作场面的《收麦子》 (图二) 则运用了大面积的黄色, 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联想。

2. 造型夸张随意, 画面丰满充实

邳县农民画发展了传统民间美术最明显的特征, 造型简单、朴实、夸张、生动传神。还有很多复合变异的造型, 将不同的动、植物复合于一体, 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充满生命之蕴, 并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作品《嬉戏》 (图三) 和《舞蹈》 (图四) , 造型复合变异, 虽夸张, 但不失其形。观赏此类作品, 我们能够深入体会邳县农民在劳作之余自娱自乐的欢快场景。

在构图布局上, 邳县农民画吸取了汉画像石的特点:不受空间、时间、地点的限制, 随心所欲。画面饱满, 罗列了作者乐意描绘的所见所闻。同时也受地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 画面以块面为主, 采用一种完全平面化的构图, 流畅的线条, 沉着厚实, 不留空白, 不追求空灵, 而求丰满充实, 打破了一般的三维空间, 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绘画风格。这种风格包含了浓郁的民间意味和芬芳的泥土气息, 富有很强的装饰美感。

(三) “我画我心”, 绘出农民自己的“生活之美”

邳县农民画家远望大山大水, 近观田园风光, 品味民俗风情, 生活经验丰富。不仅在画面内容和形式上追求自由, 而且每幅作品都是自己心灵的再现, 表达了一定的意境和审美理想。他们笃信“生活中有画, 画中有生活”, 对他们来说, 任何美好的物象或事件, 都能通过直观的生活体验, 激发内心深处的感情, 进而产生用画笔表现的愿望。所以画家的作品是为农民自己“说话”的, 是为农民“代言”的, 表达农民的思想情感。他们常说, “我画我心, 爱画啥就画啥”, 画是“随心鸟”, 凭爱好和兴趣, 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三、邳县农民画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

(一) 面临的问题

经过考察, 笔者发现邳县农民画发展势头良好,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与其他发展成熟地区的农民画相比, 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这些问题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方面:

1. 组织辅导活动资金投入不足。

基层农民画的组织机构是县乡文化馆和文化站, 由于基层政府对公益文化事业缺乏足够重视, 对这些单位经费投入不足, 难以定期开展农民画创作、展览、培训等活动。

2. 农民画辅导人员队伍呈现不断萎缩和老化的趋势。

农民画辅导保护工作需要制度来保障机构本身的正常运行, 还需要高素质的人员来开展具体工作。当今邳县农民画辅导者由于工作长期不受重视和待遇低等原因, 年轻人跳槽, 老同志将要退休, 出现了作画人员严重缺乏, 青黄不接, 人才断层的难堪局面。

3. 市场管理制度混乱。

邳县农民画市场竞争激烈, 管理制度不完善, 受商品画的冲击和经济利益的驱动, 粗制滥造、复制、临摹、剽窃他人作品的现象充斥着市场, 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

4. 传承状况令人担忧。

传承人年事已高且后继乏人是一种普遍现象。传承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思想、经济、历史、文化上的多重原因。比如说, 有的是因为市场狭小, 效益低;有的是因为学艺比较艰苦, 学艺周期长, 行业成才率不高。此外, 邳县农民画还没有专门的商业网站, 仅仅是作为一项民俗或土特产放在政府网站的一角, 寥寥几十个字的介绍显得非常单薄。

(二) 解决的途径

如何解决农民画现存的问题, 把农民画的可持续发展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与市场接轨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农民画的传统特色。把农民画推向市场, 并不是为了迎合或满足文化消费主义者对农民以及农村生活的想象, 农民画家应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所以, 一定要提升农民画质量, 创造出真实体现农民思想感情的原生态的农民画。农民画成功的标准不仅仅是市场的销量, 更是作品的质量。

对此, 我个人提出一孔之见, 希望得到相关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

1. 增加经费投入, 重点培养新人。

将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并对农民画保护资金的落实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确保资金真实、及时地落实到位, 做到专款专用。开放文化馆承担农民画的组织辅导工作, 场馆可以利用农闲季节等休息时间, 定期举办农民画辅导班。

2. 成立农民书画院, 建立农民画家档案。

由文化馆创办, 联合专业团体, 成立农民书画院, 聘请有一定组织能力, 长期从事农民画创作的画家担任画院兼职领导和固定画家。

3. 组织展览, 扩大交流。

经常举办农民画学术论坛等各种交流研讨活动, 并定期组织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民画大展, 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加强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嘉兴秀洲等国内其他著名农民画乡的交流, 和它们联合办展, 在国内巡回展出, 促进政府文化部门、专家学者、民间传承人与广大群众之间的广泛交流, 鼓励广大农民画爱好者参与这项事业, 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

4. 繁荣农民画市场, 依法规范经营。

针对近年来农民书画市场繁荣的背后暴露出的问题, 如复制伪劣品造成大量艺术质量低劣品充斥市场, 应采取对应措施:一要组织农民画作者学习有关著作法、文化经营方面的法律, 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一旦发现侵权, 可以诉诸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二要加强农民画市场的稽查力度, 保证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 不得复制。

5. 邳县农民画需要形成自己的“品牌”。

我们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搭建邳县农民画展示、保护、传播的特色网络平台, 建立一批专业的宣传网站, 如:淮海/徐州农民画网、邳县农民画网等, 打造出邳县农民画自己的“品牌”。还可进行农民画衍生产品的研究开发, 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丝巾、手帕纸、刺绣、床单、挂毯、艺术靠垫、台历、贺卡等一系列的农民画衍生产品。还可以把农民画和民间刺绣工艺结合起来, 打造出具有传统特色和现代气息的艺术品。

现在的农民画家作画面对的不再是自己的邻居、村民、朋友, 而是文化市场上的买家。这种创作上的转型, 使一些年轻的画家出现了某种骚动不安的情绪, 朴实的农民画变了味。笔者认为走商业化的道路无可厚非, 但要首先保证农民画的本质特征不改变, 要扎根“泥土”, 浓厚的地方特色才是它的生命力。农民画的题材要和地域风情、民间习俗紧密结合, 如果缺失这点, 农民画也就失掉了存在的根本。因此, 如何将地方化与学院化、品牌化结合起来, 在国内、国际树立农民画的声誉, 使农民画发展走出一条适合而有特色的新路, 是当今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邳县农民画只要坚持原生态、大众化、时代性的价值取向, 不失根本、不丢本色、不丢文脉, 必定会在中国绘画的百花园中傲然挺立, 永盛不衰。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农民画.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8

[2]夏潮, 吴长江.中国农民绘画调研汇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

考察报告——江苏发展印象 篇3

一、关于审题

其实这则材料属于观点性材料,与叙述性材料比较起来在立意上相对单一。《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中是这样表述的:“第一句,强调了‘精神,故曰‘青春不朽;第二句,强调了‘身体,故曰‘青春亦朽。要之,此题‘哲理性材料的焦点在于:‘青春,朽与不朽?考生可以自己‘选取角度,故只要抓住‘朽与“不朽,从‘青春‘生命等话题入手,进行记叙或议论,均属切题。”在实际阅卷中,一些关于具有生命特质的诸如文化、艺术、技艺等的传承的作文亦属切题范畴。考生在实际行文中,只谈青春,未谈及朽与不朽的,或只谈朽与不朽,未谈及青春的,得分都较低。

或许部分考生受其他省份模考作文影响,他们从两则材料的对立性出发,认为认知不同,结果不同,从而得出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的观点。其实这种立意足以应付所有的类似的多则材料作文,似乎是一种“万能贴”,这也太轻而易举了。须知,轻易得来的一般不是好东西,此等小儿科之举,在国家级别的选拔性大考中,其最终的评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实,这两则对立的观点性材料作文,应该抓住其中之一,集中笔力叙述或议论。但偏偏有许多考生“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左右开弓”,似乎“左右逢源”。但面面俱到,也就是面面不到,最后只落得“两头都不讨好”的下场。我们还注意到,部分偏题走题考生,由于行文时开头把作文中的两则材料都引用照搬,这就降低了偏题走题的篇幅,从而多得了几分。但同时我们也留意到,部分切题优秀作文,在开头也这样做,这就显得很啰嗦,势必影响赋分。此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关于拟题

作文题目是全文的眼睛,考生的语文素养、文学文化功底在此可能得到一定的体现。考场作文中一个好题目能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从而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但遗憾的是,对于我省今年新材料作文的题目,相当多的考生都用了《青春不朽》或《不朽的青春》,从而造成了“千人一面”的大撞车。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其他形象的词句来“等量代换”,从而达到让人一见钟情的效果。在阅卷中,一些小众化的作文题目往往让人眼前一亮,如《莫道青春终会老》《永不陨落的青春》《青春不染暮气》《心怀青春,华枝不朽》《流年易逝,心颜不老》《青春的旗帜永远飘扬》《青春长吟,花开不谢》……有的题目则显得颇具匠心,如《拿什么拯救你,速朽的青春》《鬓微霜,又何妨》《荒芜不侵青春心》……有的题目则显得很别致,如《指尖上的青春》《青春的枝头有只蓝蜻蜓》《雕刻青春》……有的题目直接引用古诗句,则显得机智而熨贴,如《一朝春尽红颜老》《朱颜辞镜花辞树》《更持红烛赏残花》。

三、关于素材

阅卷中,我们发现一些共有的热点素材呈现在众多考生的笔下。本人经过爬罗剔抉,现梳理归纳如下:记叙文中,翻老照片、广场舞、老顽童式的学电脑、学单词、偷菜特别盛行。

议论文或散文中,一些颇具青春气息的影片诸如《致我们终将消逝的青春》《小时代》《青春派》《中国合伙人》等纷纷粉墨登场;一些关于青春的歌曲在我们的耳边不时回荡,如林志颖的《十七岁的雨季》、李宇春的《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了》、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王菲的《红豆》里的“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新疆民歌《青春舞曲》里的“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等等;一些站在时代前沿的人或物诸如陈欧、九把刀、姚贝娜、最强大脑、中国好声音等也让我们目不暇接;一些作为青春反面教材的诸如李天一、郭美美等官二代富二代,变成了被众多考生集体唾弃讨伐的对象;这学年的热门人物爱丽丝·门罗、曼德拉无疑也成了一些作文中的主角;对青春的“且行且珍惜”当仁不让地成了今年高考作文中的热门词句;当然也少不了屈原、司马迁、王勃、李白等古人的热情加盟……

以上这些素材在考场出现的频率颇高,经常“撞衫”,易造成阅卷老师的品之无味,自然影响得分。例如,有考生全文写大家耳熟能详的雷锋青春不朽,虽然切题,但素材太老套,写得再好,也只能在四类卷徘徊。而有极少数考生将全文的目光投向相对来说少为人知,且又有一定影响力的茨维塔耶娃、木心、杜拉斯等的青春不朽,既切题、语言好而且有深度,实际判分均属于一类卷。这就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高考作文中一定要选择那些有品位的独家素材来写,考场阅卷中因素材的新与旧而导致实际的赋分差距很大。

当今的高考议论文中,引用名人名言似乎正成为越来越多考生的选择。因为这些名句能使得论证更具说服力,也能增强文采美和文化含量。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不少佳作,因引用别人很少引用的名人名言,而使得其作文得以增色。兹摘录一些优秀作文中的名人名言: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说:“我爱你年轻时的美貌,更爱你被岁月摧残过的容颜。”“你的青春消逝了,但我仰慕你的灵魂。”

奥地利作家托马斯有语:“抚平心灵的皱纹,等于青春永驻。”

阿多尼斯说:“不是时间使你衰老,而是妄图留住青春使你衰老。”

简媜曾说:“色衰爱弛,是美人心事;尚能饭否,是将相块垒。”

村上春树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总渴望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当我年老的时候,却又用孩子的眼光重新打量这个世界。”

梁启超说过:“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

阅卷中我们还发现,精短而充满智慧的的佛教哲学小故事,如果恰当地引用,也会成为得分的亮点,因此我们可以平时留意搜集这方面的素材。如一篇优秀作文中这样写道:

“隐者问佛:‘我愿做山林里的一棵树,一生安定,无欲无求。'佛曰:‘我若是你,我愿做大海里的一叶扁舟。唯有闯过,拼过,笑过,哭过,知过,方能立地成佛。志在千里,有闯劲有奋斗的青春才能收获精彩,成就不朽。”endprint

从这些考生的实际引用中,可以想象出他们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非一般考生所比。不过,在阅卷中我们还发现某些名句被不同的考生频繁引用,细究其因,原来是一些学校在备考时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所谓的貌似唬人的万能名句。今年的高考作文中引用最多的莫过于狄更斯所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而且一般用于文章的起始部分。且不说这样做易造成的审美疲劳,甚至于有考生为了从这句过渡到论点句颇费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笔墨,直接导致赋分下降,可谓得不偿失。类似的还有《菜根谭》中的一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而且这句多出现在文末。

还有引用频率略低的,如李叔同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纪伯伦的“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以及张晓风的“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这几句相对来说比狄更斯说的从阅卷感觉上要稍好一些。

因此,引用名人名言,最好不要有投机取巧的心理,平时要踏踏实实的准备一些有品位的独家名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嘛。我们说引用名人名言一定要准确,否则会丢三落四,张冠李戴,贻笑大方。如,一考生写道:

汪曾祺说:“见了大海,却因没见过原野依旧遗憾;见了森林,却因没到达无边的荒漠仍然遗憾;世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

看上去引用很精当,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句话其实是汪国真的:

“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沙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你看,这两者之间的出入有多大。有的考生引用更是南辕北辙:“泰戈尔说过:‘我从天空飞过,留下了我的痕迹。同样的,我们要让自己的青春在人生的天空中飞过,但要留下精神的痕迹。”读罢,不禁让人啼笑皆非。

高考作文中引用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万事都要有个度,过多地引用名人名言,则显得过犹不及。自己不说,却去拼凑过多的名人名言,那么整篇作文就不是你的了,反而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一篇作文中,引用两三句就足矣,多了就会导致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四、关于构思

一篇作文离不开构思,构思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文的成败。作文的构思包含很多内容,在此我只想从文章的立意和结构安排这两方面来谈谈。

今年的考场作文中,不少考生选择通过长辈翻阅照片,勾起对青春的回忆,从而表达主题,我称之为照片体。这类作文的高下主要决定于语言的优劣。还有一类作文我称之为个人简历体,亦为不少考生所青睐,这种构思在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所体现,都有点“万能”的意味了。如一些考生在表达“青春不朽”的主题时,分别描写小学、初中、高中时的青春轨迹或小升初、中考、高考时的青春轨迹。个人简历体因为简单易写,但在具体操作中常常流于记流水账,得分往往不高。还有两种我称之为品茶体和赏花体,在平时模考中少数优秀作文中有时也会见其踪迹。考生通过我或爷爷等长辈品茶、赏花的过程中,引发对青春的思索。只要切题,而且语言上档次,这类作文因为其高雅,赋分一般很高。还有为数不少的考生,在作文的后半部分不约而同地出现“反观当下”,然后大篇幅地着重从反面加以论证,我称之为反观当下体。尽管这种写法本无可厚非,但这类作文在阅卷中看多了,我们也就索然无味了。如果把这些内容的位置调到前半部分,给我们的感觉或许要好一点。此外,众多考生的议论文中,忽视说理,频繁举例,从而陷入“字数不够例子凑”的泥淖。如果叙述事例的成分,超过了全文的三分之一,易造成文体不明,在高考中那就很危险了。

考场议论文易写难工,主要体现在逻辑层次上。众多考生在写议论文时,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生硬,思维上缺乏严密的逻辑性,“脚踩西瓜皮,想到哪滑到哪”,造成严重的“断层”。或许今年的一些高分议论文中,在体现其论证思维的语言标志上,能给予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以有益的启迪。现从几篇考场高分议论文中摘录一些体现文章思路的关键语句,如:“我们看到的是……忽视的是……关键是……”“蓦地想起了…… 细细想来……”“是啊……或许……不由得我想到……”“忽地想起了一句话……还记得吗……但即使如此,就像(某某)指出的……的确……故曰……”以上这些词句使得行文脉络分明,环环紧扣,流转自如,浑然一体。

即使是为了证明论点的举例,也最好不要“胡同里面赶小猪——直来直去”,可以用一两句有文采的话嫁接一下,如“让我们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透过岁月篇章的瞳孔”,然后举例,这样岂不更好?

五、关于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年来,一些高考标杆作文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也要注意把握一定的度,不要完全照搬,否则,一不留神,就有抄袭之嫌。如多年前的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中,有这样一句:“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此后,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能觅得它的踪影,因为只要把其中的“毅力”换成其他的词语即可。今年的考场作文中当然也发现部分考生背下这句话,只是把“毅力”置换成“青春”了。我们同样看到有的考生,把这句话稍为变通一下,感觉就稍好一点了,如:“于是,在浅浅月光中,我掬一捧最清的;在清清河水中,我取一瓢最净的;在灼灼红叶中,我摘一片最烂漫的;在美好的青春中,我拿一份最重的——信念。”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乃佛家禅语。但有考生化用一下,语句立刻增色不少:“心中若有青春在,何日春光不明媚。”这里就有创造的成分了,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

以上只是关于个别语句的借鉴,就整篇文章(尤其是记叙文)来说,借鉴别人的文章风格是可以的。然而我们发现一些考生没有自己的内容和思想,他们明目张胆地对一些别人公开发表的文章进行复制粘贴,于是出现了一幕幕“李鬼杀李逵”的场景。如果考生把借鉴变为抄袭,那么“玩火者必自焚”。

上海、江苏名校考察报告 篇4

赴上海、江苏名校考察报告

和孝镇中心小学耿海涛

在市教育局组织下,我们上海、江苏名校考察团一行90余人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考察学习。整个活动安排得既紧张又和谐,虽然劳累但收获颇丰,特别是参观的5所名校,令我产生了深深的震撼。我们通过看校园、听报告、进教室等形式获得了名校管理的鲜活而厚重的第一手资料。此行我们共参访了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江苏南通市如东县马塘小学、江苏南通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苏州市实验小学和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所参观的学校的校长都具有前瞻的办学理念、深厚的业务修为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校园的现代化的人文气息,以及师生们表现出来的朝气与活力、和谐与健康都让人叹服和感动。

现将收获与感想汇报如下:

一、名校的发展离不开成功校长的教育智慧。

校长成功意味着学校和校长个人的共同成功,通过到上海、江苏名校考察,使我真正认识到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真正含义。这次考察我们一共接触了六位名校长,这几位校长都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崇高的敬业精神、深厚的文化底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智慧的办学策略。他们精管理、善研究,个个是教育专家。正是有了这些成功的校长,才引领着这些学校不断发展,走向成功,可以说名校的发展离不开成功校长的教育智慧,有智慧的成功校长是引领学校走向成功的桥梁。

二、文化建设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我们参观的五所名校大多是百年老校(虽然有的刚搬入新校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从这些名校的办学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五所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所学校都坚持文化立校,把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所到之处,寓意深刻的教学楼、各具特色的厅廊文化、种类齐全的社团、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处处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文化立校的办学过程中,彰显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如:南通师范二附小的情景教学及主体性大单元活动、马塘小学的“集团作战”和“马小现象”等,是学校文化建设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三、读书习惯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石。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习惯”。而读书习惯是使人受用一生的好习惯,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石。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史,没有经典的阅读就没有经典的人生,要把校园办成学生读书的天堂,让校园处处充满书香。这五所名校都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作为学校养成教育的一个亮点,如:南师二附小的童话馆、马塘小学的读书长廊,尤其是马塘小学的成果非常显著,100%的学生和100%教师都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被誉为小学教育科研成果“全国之最”,读书已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置身在这些校园时时感受着书香。

四、努力创名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短暂的学习考察结束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同时,借鉴名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今后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工作实效。重视学校常规管理,制定

系统、全面的《规章制度手册》,涵盖学校方方面面,让学校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二)构建体验性德育机制,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学生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三)教研科研并重,打造品牌科组。科研足以兴校,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搞好教科研工作,切忌表面化,形式化,切实把科研、教研和当前我县“打造高校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人人乐于参与教科研。坚持“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的科研工作思路,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四)注重教师分层培养,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一批好教师也是一所好学校”。学校要以科研为载体,把教师发展确定为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五大工程”(师德建设工程、学习提升工程、基本功竞赛工程、师徒结对工程、课改能手培养工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管理,注意培训,特别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更加关注,想方设法促进其专业化成长,从而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五)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育人环境。以“分期分批、量力而行、构建与保养双管齐下”为工作原则;以“相对独立、各具特色、互相辉映、适时更新”为设计理念,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精心设计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等,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教育,得到熏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上海、江苏一行,使我亲眼目

睹了全国一流学校的风貌,亲耳聆听了名校长的先进管理经验,领悟了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管理的精髓内涵,感受颇深,不虚此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这次考察学习为契机,自觉学习名校先进的办学经验,立足本校实际,知难而进,扎实工作,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2011

考察报告——江苏发展印象 篇5

专业班级姓名

2011年4月日,我们艺术设计专业的江南考察之旅开始了。在刘院长和边老师等人的带领下,我们为期半个月的考察走访了南京、黄山、景德镇、杭州、上海、苏州等许多地方。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很多地方没有能够多多的驻足观察,成为很多同学的遗憾。

第一站南京,我们先到了有名的夫子庙。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公元1869年重建之后,于1937年遭侵华日军焚烧而严重损毁。1984年,市、区人民政府为保护古都文化遗产,经有关专家科学论证和规划,几度拨专款,历数年的精心维修和复建。如今的夫子庙已焕然一新,再展辉煌。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这里南京夫子庙重建的思乐亭石柱上镌刻的一幅楹联,它把秦淮河的清姿丽质和夫子庙的建设新貌含蓄而充分地展示出来,给游人以无穷的回味和遐思。

参观完夫子庙,我们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在接受革命教育的同时,也参观了纪念馆的建筑。围绕场馆环境建设改造,该馆注重以灰白色大理石为主要建筑基调的体现,构成了一部由石头垒成的史书,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先后获得“中国八十年代十大优秀建筑设计奖”和“中国九十年代环境艺术设计十佳”等殊荣。在环境建设上,突出渲染了南京大屠杀的主题氛围。

第二站安徽。离开南京之后,我们来到了安徽境内。安徽是旅游名胜很多,尤其是黄山及其附近的宏村、西递、南坪等。我们在这里呆的时间比较比较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好好参观考察。宏村是中国古代依据仿生学建造的,具有独特造型的“牛型村落”——“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村子始建于宋代,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承志堂、敬修堂;气度恢宏、古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南湖书院;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雷岗上参天古木、民居庭院中的百年牡丹与探过墙头的青藤石木,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着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至清代宏村已是“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

西递村我们此次考察所看的最久的地点,有点让人流连忘返。西递村原名西川,建于北宋元丰年间,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距屯溪约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村中保存完好的124幢明清民居,大多为三间与四合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马头墙、小青瓦,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都是国内罕见,被游客、学者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村庄”“古民居建筑的宝库”。西递村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形成船形的船体,村落四周的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整个村庄。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以东西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用黟县本地产的青石铺就。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富有韵律感。宽约3米的正街、横路街、前边溪街、后边溪街等四条街道,构成了村落的主要道路骨架,四十多条保存完好的古巷弄辐射全村。住宅大多临水而建,有精雕细刻的八字大门楼,高耸的马头山墙,曲折的墙面,形状各异的石雕漏窗及街头巷尾的石凳、水井、石板桥,这些建筑和物件都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原有风貌。整个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体现出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黄山群峰林立,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最高峰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令人叹为观止的的立体画面。

离开安徽之后,我们途径景德镇。因为时间紧张,只在火车站附近陶瓷市场逛了一下。看到那么多精美的瓷器,虽然爱不释手,但也只能悻悻离去。我们下一站来到了美丽的杭州

西湖,体会到了诗人笔下的“西子”。西湖的风景果然名不虚传,苏堤、白堤等风景吸引了

很多的游人。西湖以其秀丽湖光山色和众多名胜古迹闻名中外,在我国30多处以“西湖”

命名的湖泊中,最为著名,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别为湖滨区、湖

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总面积达49平方千米。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

环绕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临石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总称南山。北面有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宝石山等,总称北山。它们

像众心拱月一样,捧出西湖这颗明珠。山的高度都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遥相对峙,高插云霄。

我们还参观了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

平方米。它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使其与该地区传统街巷肌理保持统一。纪念

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纪念馆环境幽雅,广场及各出

入口室外地面均采用绍兴传统的青石板地面。其中展厅和鲁迅祖居毗连的绿化巷,栽竹叠石,花木扶疏,更是绍兴的典型传统天井庭园。还有一条水景系列,从序厅西侧开始逶迤北上,在馆址西北方形成开阔水面,加以填土移木,积石理水,配置绍兴特有的廊桥、乌篷船舫等

建筑小品,营造出一派江南水乡意境。

离开浙江,我们下一站是上海。这里最吸引我们的当然是世博会中的中国馆。虽然世博

会结束了,但中国馆却永久保留了下来。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

体造型雄浑有力,犹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

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让游客叹为

观止。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南京路、东方明珠电视塔和上海博物馆。下一站是苏州。苏州最为著名的是苏州园林,我们先来到了拙政园。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

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

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

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

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参观了拙政园之后,我们还参观

了苏州博物馆和山塘街,近距离体会了苏州的风情。

5月日,我们踏上了回校的路途。这一次旅行虽然时间很紧,很多地方没有能够充分的感受,但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专业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以后还会有机会再重新

赴江苏、苏州的学习考察报告 篇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道路交通管理的要求便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全市公安交警的执法规范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学习借鉴在执法规范化方面成绩突出的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特别是民警执法水平,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6月9日 至14日,我们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行十余人在XX的带领下赴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学习和考察了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这次三市之行,使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收益匪浅。同时也深深感到差距之大,压力之大,责任之大,深知任重而道远。现围绕本次考察学习工作的主题,对照考察学习的实际情况作汇报如下:

一、总体概况

我们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行十余人先后考察了苏州交警支队园区大队、金阊大队、杭州交警支队西湖大队等地,分别与支队领导、大队、中队干部以及基层民警进行了座谈,并结合考察内容对口进行了讨论交流,全面学习了他们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交通管理精细化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

二、考察地交通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当地党委、政府对交通管理工作非常重视。

在苏杭两市兄弟单位考察学习期间,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当地党委、政府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并将其摆上突出重要的位置紧抓不放,同时还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记得余杭车管所指导员给我们说的一句话:“我们车管所现在不差钱,为了建设车管所,我们市委、市政府领导专门召集财政局、发改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研究、协调,开通拨款‘绿色通道’,直接一次性拨款450余万元用于车管所建设,从人、财、地、物等各方面给予充分保障”。还有杭州市从20xx年开始,政府每年投入3500万元用于只能交通建设,连续8年投入近3亿资金。20xx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把缓解“行路停车难”问题作为事关民生的“七难”问题着力解决,以两办名义出台《关于破解“停车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并专门下拨经费700万元用于交通管理社会区服务站的开办和日常运作经费,从人、财、地、物等各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二)管理方法有效。

一是执法严,规范有序,力度大。苏杭两地都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队伍形象。在苏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学习考察时发现,每位交警都有一本《五大明星交巡警工作法》的小册子。苏州市推广郭晓红执勤工作法,郭晓红之所以能做到万起纠违无投诉,主要体现在坚持严格、规范执法的同时,针对不同交通参与者,采取不同沟通方法。在完善“郭晓红执勤工作法”的基础上,又推出了“陈忠路口作业法”、“时刚假牌证识别法”、“袁明治安卡口实战法”、“叶青车管窗口服务法”等,形成了五大明星交巡警工作法,相应建立了“五个工作室”,并将“五个工作室”作为全支队民警随岗培训的重要基地,带动队伍执法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在全市营造了规范执法、争优创优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为了强化民警执法规范化教育培训,苏州支队在基层所队配建了计算机训练考试室,开发了法律法规、指挥手势、规范用语、服务群众等“一口清”练兵软件,实时公布民警学习训练和考试情况,在提高民警综合素质的同时,有效提高执勤执法规范化水平。

二是交通设施先进,通行率高。两地道路成网,渠化度高,每个路口、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都极其完善,主干道、次干道完全做到机非分离,人车分离,城区建有四通八达的快速立交桥,基本呈现出立体交通格局。即使是小街小巷,微循环畅通,基本没有违法建筑、摊点占道现象,更没有“马路经济”对交通的干扰和影响。在道路渠化方面,杭州提出平面交通立体化概念,在左转待转区的基础上,首创了直行等待区,与信号倒计时联动,实现一次起步通行能力明显提高。为解决部分车道忙闲不均的问题,设置了遥控可变车道,车辆根据指示牌而不是地面标线行驶。为提高通行效率,20xx年以来,通过迁移绿化、展宽进口道、设置路段调头车道等措施,实施170项交改项目,去年又推出了潮汐车道,早晚高峰提早10分钟结束。

在交通设施方面,两地的交通设施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服务市民的实际交通需要。以杭州为例,主要道路的机非绿化隔离缺口基本都设置了减速垄,较大路口在中心隔离区设置了行人二次过街的等候安全岛,背街小巷出入口都设置了让行标志或施划让行标线,立交隧道下坡与弯曲道路上设置了减速标线。此外,杭州还先后推出了自发光车道指示牌,突起夜间发光路标、彩色人行横道线,彩色人行隔离墩,彩色公交专用道等创新交通标志标线和设施,这些都反映了交通设施的人性化。

三是制度完善。苏杭两市在道路交通管理上有比较完善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市里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近10个,在实施中严格执行,同时两支队也分别在内务管理、民警奖惩等方面制定了一些严格的规章制度。

四是队伍管理独具特色。两市在队伍管理中都引进了精细化的理念,监督制约机制健全,苏州支队采取“以军队化管理为主,现代企业式管理为辅”的模式,推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廉政工作机制,设立廉政问责谈话室、建立民警廉政档案,开展民警心理咨询,并自主研发了廉政风险防控计算机管理软件,为执法办事民警配发录音、录像笔,在事故处理、违法受理、治安卡口、车辆检验上牌等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施,对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各类数据适时采集,运用分析,对工作流程中可能发生的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权利和权限进行风险报警,实现了对权力运行的适时监督和过程控制,在技术上防止出现违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警营文化浓厚。如在苏州园区大队,随处可见各类挂版,从单位的荣誉历程,到队伍的精神规范,再到民警的.工作状态,还有民警亲人的温馨寄语,更有摄影角特色栏目展示民警文学、艺术作品,处处透着和谐、文明的警营文化。

五是协调意识强。深刻认识全面理解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涉及层面广、牵涉部门多的特点,遇有综合性工作或任务,立即请示当地政府,多以“一个部门牵头,成立临时机构”的组织形成来推进,从而确保了工作任务的顺利高效完成。

三、考察学习的体会

此次学习考察,我们感觉到了自己的差距。但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要冷静客观对待。苏杭的诸多优势是我们不可比拟的,比如:政府出资、优越的地理环境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客观学习上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但他们的发展趋势、现代理念和管理理念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效法的。考察地的经验给我的体会很多,主要有四点。

(一)政府支持、领导重视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关键。

交通管理工作应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的重视,进而推动全社会齐抓共的管,综合治理,走交通管理社会化之路,才能破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瓶颈,取得突破性进展。实践可以证明,交通管理工作只有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工作机制才能完善,工作成效才会明显。

(二)执勤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

我们应该建立基层执法质量服务长效机制,落实基层执法质量服务措施。每年支队将通过抽调各大队法制骨干组成执法服务队,到基层开展一至两次执法服务活动。各大队要组建执法服务队,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执法服务活动。执法服务主要以抽查违法行为处理案件档案、与一线民警面对面座谈交流、开展执法法律咨询等方式进行。切实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解决民警法治理念和执法为民意识淡薄、纠正重处罚轻教育等执法理念问题。二是解决路面执勤执法不规范、适用法律不准确、处理程序违法、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等执法问题。三是解决法制员制度等规章制度落实不力问题。四是解决执法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执法队伍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执政为民。

(三)精神饱满是交警形象的基本要素。

我们看到的交警,制度整洁,帽套手套,以及武装带保持洁白,个个看上去显得非常有精神,在指挥交通时的手势十分准确而且力,不但体现自己的良好精神面貌,更向驾驶员提供准确的形式信息。能够做到以上这几点,老百姓肯定会认为这名交警是闪亮的,至少是威武的。

(四)服务人民群众做的很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警察这个职业越来越体现出它为社会服务性的一面,这个社会存在着不少的弱势群体,所以我们在路口执勤的时候,见到比如说老人,小孩,残疾人,孕妇等要过马路的时候,可以上前进行搀扶。遇到群众问路,要耐心地解答。要带着爱心去服务,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困难留给自己。

考察报告——江苏发展印象 篇7

最近,本人有幸赴江苏昆山进行了学习考察。感受了昆山灵活的体制机制、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干部职工先进的思想观念、昂扬的精神风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百强县第一名的昆山强在哪里?

昆山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县级市,面积927平方公里,下辖10个乡镇,常住人口16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9万人,是第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的县级市。

昆山改革开放之初也不富裕,1985年前,昆山仅仅是靠种水稻、蔬菜为主的农业县,经济实力在苏州市排在最末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昆山人通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走出了一条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发展之路,拥有数个“全国第一”,如全国第一个办在县级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第一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等。昆山有无数张国家级“名片”,如全国百强县第一、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等。

昆山的发展很快,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从1978年的2.4亿元和466元增至2008年的1500亿元和12万元,从2005年起已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2008年,昆山实现财政收入27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5亿元,进出口总额613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70亿元,财政收入总量、人均GDP和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继续居全国各县市之首。2008年,世界500强有37家在昆山办有企业,形成了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二、昆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探讨

(一)加快发展,解放思想是关键。调查发现,昆山经济的高速发展,首先是昆山人不断解放思想,敢闯敢干的结果。他们坚持的“四个不论”就是解放思想的成功经验之一。“四个不论”即发展经济不论什么形式,能搞活就行;不论公有私有,有作为就行;不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行;不论公有私有,能交税就行。上世纪80年代中期,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机遇,以非凡的胆识自费创办开发区,当时的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在县城东边划了一块4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上海的虹桥立了一块大广告牌:欢迎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创业(实际上1991年才被省政府认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开发区),率先走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第一步。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抢抓浦东开发、沿江重点发展和昆山开发区获国家批准三大机遇,开创了外向型经济基本格局。由于在发展的每一个转折关头,能够不断解放思想,捕捉机遇,推动了经济发展隔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快发展,选准产业是突破口。昆山走的是一条适合当地情况、特色鲜明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招商引资是昆山的主导产业。开始主要是招的港澳台商,承接港澳台的产业转移,现在来昆山投资合作的有日本、韩国、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昆山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高密度地区和投资高回报的地区,全市已开工投产外资企业2000多家。至2008年底,全市工业销售的80%、利税的80%、工业投资的70%、进出口的95%都来自外企。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的大量进入,昆山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三成多。

(三)加快发展,优化环境是基础。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构建昆山独特的竞争新优势,是昆山各级政府的一贯理念。一是形成四种共识:即“来帮我们投资的是恩人,来投资我们的老板是亲人,能打开招商局面的是能人,影响投资环境的是罪人”。二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在硬环境上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特别在基础设施方面,实施了交通网、电力网、通信网、宽带网“四网”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大了工业或者产业园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园区环境,基本实现交通、通讯、供水、能源等“七通一平”。在软环境的建设上,其法治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服务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人文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四)加快发展,人才是保证。昆山不搞论资排辈,坚持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出干部,大量提拔有闯劲有能力的年轻干部。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每年有三大工程:第一,每年组织200名内资老板到外资企业当学徒,学理念,学管理;第二,每年挑选100名35岁左右的中青年干部上大学深造两年,学习招商技能、经贸知识和外语。第三、每年挑选100名25岁左右优秀青年干部出国培训三个月。同时,为了提高人才素质,昆山每个月都有干部知识讲座,请国内外的专家上课,解决干部队伍中的能力危机、知识危机。

三、对龙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站在龙山看昆山,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对一个全面进入小康、即将实现现代化的县级市的仰望。当前,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生产要素短缺、经济总量偏小是制约龙山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龙山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一是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大,二是城市的经济载体和平台基本形成,三是旅游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四是集国家、省、州扶持政策为一身的政策优势。结合龙山实际,本人认为,要加快龙山发展,当前我们要紧紧抓住黔张常铁路、龙永公路、209国道绕城线、吉恩高速等一批基础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围绕富民强县的奋斗目标,按县里确定的总体思路,在“十二五”之前,新研究和制定发展思路、规划和产业政策,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同时,突出抓好产业转移承接,走出一条适合龙山的发展之路来。

(一)统一认识,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 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某些产业以企业为主导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承接产业转移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途径。思路决定出路,经济发展的差距,也体现在观念上的差距。龙山作为落后地区,当前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此,必须以开阔的视野和全新的思维,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借鉴昆山等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主动作为,以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来推进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当前,要重点抓信息,选产业,找老板,上门招商,把昆山等发达地区想转移的适合龙山的人力密集性产业项目引过来。

(二)创建平台,发挥工业园在产业转移中的载体作用

外地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打造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目前由于征地难、征地费用高已经严重制约了龙山县工业发展。必须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龙山工业的重心、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阵地,举全县之力加以推进。一是要加紧做好工业园的规划和开发,充分利用荒地、改制企业的闲置土地,做好工业用地的规划、协调和储备工作,突破工业用地“瓶颈”,解决好企业的落地问题。要把园区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把园区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结合起来,推动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联动发展。二是要积极争取上级的工业发展资金或者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加快工业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要引进企业,在园区建设上应该努力做到“三通一平”(昆山最高标准的工业园区是“九通一平”),提高对项目的吸纳和承载能力。三是抓住长沙市对口扶持的有利时机,与其工业园建立合作关系,寻求更大支持。

(三)利用资源优势,努力承接并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龙山农产品、林产品、陶土、硅石、石灰石和水电等资源比较丰富,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大优势。但目前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水平很低,因而做大做强资源加工型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是我们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方向,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财源,努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一是着重发展以木薯、红薯为原料的酒精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燃料酒精立项和建设,利用原有乌龙山品牌恢复“乌龙山”牌白酒生产;二是以百合、桔柑、辣椒、植物油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发展订单农业,搞好精深加工;三是抓好药材种植和加工,发展生物制药业;四是进一步做好林木产品加工业;五是利用紫砂陶土资源、硅石和石灰石资源,大力发展建材、陶瓷、工业硅和水泥产业;六是发展以里耶古城保护开发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和旅游产业。对上述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和实力的要加大技改投入扩大生产能力,从中扶持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没有核心企业和核心企业没有形成的产业,要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行业领头企业。

(四)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 昆山的经验告诉我们,现代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投资环境的竞争。各地实践证明环境就是生产力,服务就是竞争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服务环境作为构建软实力最重要的环节来打造,破解工业发展用地难、融资难、办事难等难题。一是营造服务环境。要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原来的政策文件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出台一些发展经济的新政策文件,如出台“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文件。要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和干部作风建设,创造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的市场环境和公正的法律环境,努力克服过来出现的政策不到位、服务不优质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严禁各级各部门以任何理由、任何名目到工业重点项目进行检查收费,尽量减少对项目发展的行政干预,同时要严厉打击非法阻工行为,提供良好的建设环境。二是构建良好的金融环境。成立融资服务中心,对各项目、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进行分类疏理,主动为企业做好服务,搞好包装,积极与各银行进行对接,推荐项目和企业,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探索新的融资模式。三是着力破解工业发展用地难题。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充分整合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名下的国有闲置资产作为担保,向国家政策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抵押贷款,将贷款资金用于工业用地的征地拆迁和工业园的建设上来。

(五)强化招商力度,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效性

龙山作为落后地区,底子薄、水平低、财力弱,实现自我发展的原始积累非常有限,必须大力招商引资,加快产业升级。一是建好项目库和招商信息平台,包装和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策划包装。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广泛开展专题招商、定点招商、委托招商、节会招商和网络招商,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中介辅助”的招商新机制。特别突出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和部门要主动和发达地区加强沟通和联系,针对龙山县的陶瓷产业,定点考察引进佛山、景德镇等地的陶瓷产业。三是加强专业招商干部队伍建设。招商引资成败的关键在于招商队伍素质的高低,必须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建一支专业招商队伍,通过公开招录,挑选精兵强将;一方面要强化培训,严格管理,绩效挂钩,奖优罚劣,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作者系龙山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发布人:刘兴 来源:州政府办

考察报告——江苏发展印象 篇8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借鉴经验,加快发展,2012年5月7日至13日,我市组织党政考察团赴江苏、上海、陕西、云南等地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学习。通过这次考察,我们近距离、多角度地领略了江苏、上海、陕西、云南等地的魅力,学习了他们在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城市建设等方面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时间虽短,但内容充实、收获很大,既看到外地迅猛发展的势头,学到加快发展的先进经验,又感受到时不我待的发展压力,看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触动很大,感受很深,受益很多。

一、考察感受

这次学习考察的江苏、上海、陕西、云南等地,既有长江三角洲的发达城市,又有陕滇等地的著名旅游城市,部分地区高点定位,发展迅速,展现了雄厚的经济实力;部分地区立足资源,开发旅游,展现了旅游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的发展成就硕果累累,尤其是江宁区和昆山市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借鉴。一是经济综合实力强,发展迅速。所考察地区江宁区和昆山市经济实力雄厚,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省内有位次的强市区,成为区域发展的领头羊。2011年江宁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9亿元,是2007年的2.2倍;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16亿元,实现四年翻番,地方财政收入突破百亿,达115亿元,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区县第五位。昆山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32.3亿元,比上年增 1

长15.8%,全口径财政收入602.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3%、22.7%。我市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5亿元,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52亿元,比上年增加19.7%,地方财政收入21.7亿元,年均增长22.3%。目前,我市的地方财政收入与2002年的昆山市(19.04亿元)、2005年的江宁区(21.99亿元)相近,而昆山市在短短的10年间增长了10倍,江宁区在7年间增长了5倍,我们不禁思索,是什么造就了昆山模式、江宁模式,他们的成功也为我们今后的加快工业发展进一步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二是园区建设层次高。所考察地区江宁区和昆山市都在建设高水平开发园区,靠园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而且园区内都是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92年创建以来共引进42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个项目,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500多个,45家世界500强企业进区投资;累计实现合同外资90亿美元,到位外资60亿美元,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智能电网与电力自动化产业等。昆山开发区自1984年创建以来,共引进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0亿美元,注册外资超180亿美元,形成电子信息、光电显示、精密机械、装备制造、民生轻工五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三是工作理念气魄强。所考察的发达地区思想解放、观念常新、敢闯敢干,与周边地区比着干、拼着跑、赛着冲、瞄准省内

有位次、区域争先进的目标,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积极争创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排头兵。昆山市坚持“科学发展,和谐昆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弘扬“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率先达到江苏全面小康社会水平,成为江苏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二、经验做法

(一)坚持改革创新,敢拼敢闯。江宁、昆山等地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思想解放、改革创新就是奇迹产生的源泉。他们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覆盖在发展的各个层面和角落。无论是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还是在发展理念、人才引进、机构运转等方面上,都体现了敢想敢干、敢拼敢闯的风格,体现了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探索精神。昆山打造的国际领先的小核酸产业基地,探索实施了“政产学研资”的合作模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最终打造成为高新区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二)坚持园区主导,重抓招商引资。这次我们考察的江宁、昆山等地,都有强烈的工业兴市意识,无论是启动民间资本,还是开展招商引资,重点都放在兴办工业上,以此带动相关行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他们以规模化的园区建设为载体,强化园区对工业发展的拉动效应,在园区内普遍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在园区的设计上,突出规划先行,集约化利用,同时,紧紧抓住了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中心,拿出最多的时间、最强的力量抓招商。

(三)坚持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所考察江宁、昆山等地,目前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特征是自主创新,科技创业。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鼓励自主创新。加快培植光电、太阳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形成了产业升级、企业生根、产品创牌整体推进的格局,抓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两个重点,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做优做强工业。

(四)重视人才引进,以人为本。所考察江宁、昆山等地在产业在产业引人、产业留人、产业育人,着力打造人才特区,积极培育研发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等方面都有非常明确的思路、非常创新的举措、非常显著的效果。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由花大精力举办招聘会吸引人才转变到自己办学培养人才;为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昆山还计划组织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院校在当地设立研究生分院,帮助其培养高层次人才。

三、几点启示

第一,必须不断解放思想,以更加超前的理念谋划发展。解放思想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些地区之所以能够取得经济上的腾飞,就是因为他们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敢于突破制约和束缚抓

发展。尽管这几年我们一直强调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但思想解放程度仍然不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立足工作实际,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针对财政工作,我们更要继续解放思想,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88建设的财政体制框架的发展之路。

第二,必须全面走出去,以更有效的办法推进招商引资。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招商引资,资本总额有限、市场份额有限,各地的招商政策、环境逐渐趋同。面对僧多粥少的形势,这时候谁的办法好,谁的手段高,谁招的商就多,谁的发展就快。因此,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新办法、新举措,比效果、比质量、比速度;要摒弃“坐在家里等客商、指望上级送客商”的观念,积极走出去,超前谋划,高点定位抓招商,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外出招商上来。

第三,必须突出产业升级转型,以科技支持加快工业企业快速发展。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单纯的依靠传统工业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要想脱颖而出,必须依靠技术革新。要坚持一般项目和高科技项目齐抓的同时,突出抓财税贡献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以项目建设的大推进加快88工业化进程,同时,要牢固树立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理念,要充分发挥财政引导作用,全力打造企业科研孵化器,积极引领企业自主创新。

第四,必须打造人才“核动力”,全力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工作。

上一篇:电大行政管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下一篇:成都小升初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