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工作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好的音乐是为了拔动人的心弦”。那么现在拔动中学生心弦的就是流行歌曲,所以流行歌曲进课堂势在必行。例如:一次音乐课,欣赏梨园金曲,同学们反响极大,有的说:老师都什么年代了,那老一套谁学呀!有的说:老师我一听京剧头就大,咱们东北人还不如学二人转;多数同学还是认为学流行歌曲最好,一提流行歌曲同学们那可是眉飞色舞,《自由飞翔》、《中国话》、《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等等。尽管有些歌曲不是很适合中学生唱,但是学生们那期盼的目光和对流行歌曲火样的热情,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是从心理、生理飞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受学生们的启发,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我曾经看见这么一段话“我发现,歌唱的是我想唱的,书写的是我想写的,我觉得这些东西就是属于我的”。看到这段话我感触很深,音乐何尝不是如此呢?我想为何不把学生想唱的歌唱出来呢,唱出他们所想,让音乐属于学生自己的,让音乐驻进学生的心中。我采取每节课留出五至十分钟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推荐喜欢唱歌的同学上来表演,唱唱自己喜爱的歌曲,可以是唱我们教材上的歌曲,也可以是唱课外学会的流行歌曲,刚开始同学还有难为情,几次以后学生都不会再推辞了,上台也放得开了,自我表现意识增强了。尽管他们唱的几乎都是自己学唱的流行歌曲,有时就只唱一小段,下面的同学都给以热烈的掌声,我趁机对他们进行一番评价(多是赞许)和鼓励,同时给他们讲一下声音的控制,气息的运用,他们都会尽量去试着去模仿,比教唱课本歌曲的指点更乐意接受。这样即活跃了教学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同时还可以发现一些好的苗子,为班级文娱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
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虽然我是教师,但也应该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和学生们成为生活、学习上的朋友,当然,我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并非一味的迎合学生,作为教师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歌曲的选择,时间的分配等等都要能够合理安排。音乐教学中尊重了学生的喜好,教学上更有成就感和快乐感,自己身心上也会得到释放,不必再陷于目前普遍存在于我们音乐课堂的各类难言的尴尬之中。
一、教学工作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中心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走向内涵发展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的新时期。但是,教学的中心地位不能只是此刻才有,而应当是永恒的。对此,远清同志曾经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在任何时期都要把质量放在中心的位置,没有质量标准或不以质量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会误入歧途”[1],并相应提出“教学改革是核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重视教学是绝对真理”、“提高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不重视教育质量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教务处是天下第一大处”、“学风是没有列入课表的必修课”等一系列论述。
(一)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本质功能
纵观近30年远清同志的讲话与论述,教学及其质量建设无疑着墨最多。他始终认为“培养人”是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为了突出这一思想,他不惜运用“生命线、主旋律、永恒主题、灵魂”等鲜明的形象比喻,将教学置于高等学校工作中的最高地位。
1985年他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商业高等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中指出,对一个学校的评价,最终的检验标准是要看培养的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要看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要把是否重视教学提到办学思想是否明确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一所学校、一个系办得好坏,最终是看培养出的人的质量;离开了培养人,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要认真保护教学的地位。”这个论述首次从办学思想的角度对教学给以明确定位。1992年11月,他在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并再次强调,“要始终把教学工作摆放在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位置上,学校培养人是根本任务,这是涉及学校办学方向是否端正的问题”,这个论断进一步地从学校性质和方向上突出了教学的重要性。他认为,尽管高等学校面临的困难比较多,面对的热点问题比较多,但绝不能放松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更加重视办学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质量。1993年8月,在“全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要点研究”第一次研讨会上,他强调“学校的各项改革要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一切改革的目的都要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正式提出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旋律,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的观点。随后他多次强调,“教学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工作始终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工作,其他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2]。“是否重视教学工作,是否重视培养人是涉及学校办学方向、指导思想的大问题。培养人是学校的首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旋律,学校指挥机构不能变调,不能离调,要围绕这个主旋律。”[3]这些论述均体现了其从学校本质功能角度对教学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是其教学质量观思想的精髓。
(二)从国家需求角度看待高等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史表明,“象牙塔”之后的高等教育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对教学与质量进行战略定位时,远清同志心系国家发展,多次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角度描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并论述了教学质量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1993年3月5日,远清同志在华南理工大学干部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的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是衡量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所以要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这次会上他还说,学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学校在社会上的荣誉,最能体现学校的地位。1996年1月15日,远清同志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信息交流及重点计划洽谈会”上讲话指出,毕业生是学校完成了学校教育阶段后输送给社会的最后“产品”,社会是否欢迎学校的毕业生,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志。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是否到了应该去的工作岗位?是否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也是衡量学校是不是坚持了正确办学方向的标志。这些论述表明,在远清同志的心中,高等教育与国家和社会水乳交融,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联着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他认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等教育必须要有更高的质量[4]。他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必须依靠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但我国的知识创新指数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这给教育赋予了特殊重大的历史使命,必须将我国未来的命运和民族振兴的希望系于教育的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5]。他分析到,尽管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高等教育大国,但与高等教育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他回忆了自己多次出国考察的感受,指出“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有世界一流大学跟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国家的地位是不一样的”[4]。后来远清同志在总结“211工程”和“985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应该适时实施“高教强国工程”[6]的想法,强调以国家意志的行为来加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快速提高我国的知识创新力和综合国力。如上可见其对高等教育教学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地位重要性的认识。
(三)由国际竞争进一步凸显教学质量重要意义
远清同志认为,进入经济全球化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要到世界范围去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质量的竞争。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中国的高等教育很危险[7]。他认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已进入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目标的时代,从世界范围来看,提高教育质量将是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8]。
1995年前后,远清同志发现,“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提出,面向21世纪非常重要的是提高教学质量”[9],开始用世界和国际视野来思考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发展。1996年1月4日,他在《中国高等教育如何面对新世纪》一文中,指出“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主题”。在该文中,他从世界科学技术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高等学校必须把教学改革提到重要日程上来。1998年4月10日,教育部办公厅全文转发了远清同志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这个讲话中,远清同志更加深刻地指出,从国际社会、经济以及科技文化发展趋势看,下一个世纪将是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重视质量是一个时代的命题,谁轻视质量谁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他判断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已经开始供大于求,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世界各国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既对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经验,也带来了挑战。因此,如何尽快地、全面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和进程快慢的大问题;是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能力的大问题;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能否立于世界之林,占有应有的重要地位的大问题”。这是比规模多发展一点还是少发展一点“更为紧迫、更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有紧迫感、危机感。为此,他大力支持“高校质量工程”建设,认为我们必须要培养出一批在世界舞台上有更大竞争能力的高质量的学生、专家,培养一批在国际各项组织之中非常活跃的政治家、活动家,培养一批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企业家[10]。他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我国的教育必须融入世界,实行国际化,并将其发展融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去,为经济全球化服务,并接受世界的检验。然而“我们还没有一所大学真正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还没有几个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学科;我们的教育投入、管理、体制和结构方面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采取措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21世纪确实能够上一个台阶”[5]。他的这些论述从全球化的角度突出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四)教育发展过程要“全天候”地重视教学工作
经过多年的工作和观察,远清同志不仅发现“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同时,还提出了“提高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的观点,将重视教学作为高等教育“全天候”的中心工作来推广。
在1998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转发的讲话中,远清同志提出“教育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观念,具有社会的和时代的特征”。他说,学校要承认不同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的变化,要研究这种变化,扬弃旧的教育质量观念,研究新的人才质量观念并在新的观念指引下,改革相应的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标准。他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该是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急中之急”。这个观点加上他后来提出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事情”[11]、“改革的目标———提高质量和提高效益”[12]等观点,进一步从动态目标及历史发展的角度肯定了教学质量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2005年,他在《中国大学教学》杂志发表《高等教育要尽快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一文。文章指出,从1992年以后到跨世纪的过程进行了这么大、这么长时间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并且有些矛盾逐渐凸显出来,所以必然要求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第三阶段[13]。在该文中,远清同志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定位教学质量,并明确将其定位为高等教育在一个时期内必须坚持的发展主纲,这是从来没有过的高度。在该文中,他还提出了“教学是生命”的观点,提出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学校的教学。后来,他又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将“改革、做大”变为“改革、做强”的论断,指出“由大变强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14],这里的“做强”就是指要提高教学质量。2010年,远清同志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理事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质量是中心,这是我们多年来改革特别是近10来年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在这个讲话中,他否定了一些人理解的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质量标准不同的观点,强调“大众化教育,虽然是一种不同的培养模式,但是提高质量仍是、一定是、必然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15],这个论断从全天候的角度肯定了教学质量的地位,是其教学质量中心观的又一次提升。
二、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远清同志将教学与质量统一于人才培养这个主题下,认为“教改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16]、“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16]。在他的论述中,质量始终与教学紧密相联,它们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因此,本文不再单独探讨教学和质量的关系,而将它们视作一个同意义的整体。
(一)教学与改革的关系
关于教学与改革的关系问题,远清同志思考很多。在1992年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他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在于改革,其中“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17]。而“这两个方面,不是截然分开的,要一手抓体制改革,一手抓教学改革,二者要相互促进”[18]。1995年,远清同志根据新形势又及时总结、补充了“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改革是先导”的观点,初步形成“三位一体”的高等教育改革思想。他说,“体制改革、教学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犹如三个乐章,构成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协奏曲,三者缺一不可”[19],其中“教学改革是核心”,“所有改革都要围绕教学工作,或者最后都要落实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来”[20]。“一个关键解决,另一个关键出来,它不是永恒的,但是教学改革是核心,核心是不能再变的。”[21]由于当时轻视教学改革的现象依然存在,1997年,远清同志以“真正把教学改革放在核心位置上”为题分别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与教材研究》和《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强调这一观点,并反复指出,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人才培养,不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就会前功尽弃。后来随着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总结和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观察分析,远清同志逐步建立了“改革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事情”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发展一定要强化“改革意识”,认为“提高质量关键在于改革,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22],只有改革才能进步,才能创新[23]。而“改革的目的最后是提高质量,任何其他的改革如果对教学工作不利,对培养人不利,都是不成功的改革,任何其他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去”[24]。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远清同志主张,教学同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改革是手段,质量是目标,目标引领手段,手段要为目标服务。正因为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在远清同志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在跨世纪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高等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二)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上,远清同志坚持尊重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要协调发展的观点。他说,纵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结构、效益、布局、质量这些问题是非常突出的,是十分关注而又十分难解决的问题。一想到发展就铺摊子,增加专业,并且要升格。现在也开始这样,我们要稳住,走一条更加健康、协调发展的路子[20]。从这个认识出发,远清同志主张高等教育应该重视内涵发展,提出高等教育发展要强化“质量意识”[23]。他指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教育发展,总有一个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质量的倾向,因此一定要加强质量意识。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在解放后曾经历“四起四落”,都是因为没处理好发展中质量同数量的关系,没有给予质量以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根据多年的观察,他发现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真正树立质量的观念并不太容易,因此一再强调“质量意识”的重要性,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强调要在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把培养质量抓上去。他曾多次借用朱镕基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关系上要更加重视质量”,并补充说数量同质量相比,质量更重要;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要重视质量,不要轻视质量[25]。他还曾多次引用一位诺贝尔得主1978年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的讲话,指出在信息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物质产品的丰富多样,质量取代数量成为价值的决定因素。从数量向质量的转移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后来被远清同志总结为质量的“时代意义”,更成为其强调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重视质量的有力证据。以上这些都鲜明地表达出远清同志对质量和发展关系在高等教育中的认识,即质量既是目的,也是过程。目的是发展的结果要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准,过程是发展本身应是内涵式的、可持续的,要平稳,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三)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在这方面,远清同志明确反对“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高等教育虽然具有促进社会发展和育人的双重功能,但培养高级人才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社会功能也主要是通过育人来实现的,因此育人功能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他还进一步认为,在现代高等学校的三种主要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人才培养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起质的规定性作用的首位职能[26]。他说,尽管不同类型的高校对三种职能发挥的程度有区别,但不论哪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都必须把培养人才作为最基本的职能,都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根本任务[2]。尽管他支持教育质量较高、科研条件比较好的高校,可以办成教学、科研两个中心,但科研的发展更具有内驱力,因此也就更需要给教学以更大的支持,“教学是主旋律”。他反对只重科研而轻视教学,指出“教学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工作始终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工作,其他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2]。他认为,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是学校的基础。本科的教学质量不高,研究生上不去,师资队伍上不去,科研工作也上不去[27]172。因此,他要求各个学校在制定政策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学工作;在进行投入时,宁愿其他方面紧一点,也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并将这称为处理好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工作内部的关系
(一)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关系
尽管远清同志认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以及教学改革是核心的观点都是持久的,但并没有因为强调改革而忽视了教学的基本建设工作。他在1993年10月29日“邮电高校教学质量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学校教学工作不可能通过一项改革或一二措施就使得教学质量在短期内有很大提高。他说,“办学不是那么简单。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些扎扎实实、长期坚持做的事,这些事就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28]。他说,学校不是什么工作都要改革,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建设工作,如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实验室、师资队伍、学风建设等,要扎扎实实做好,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好的基本条件[29]。他认为教学基本建设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建议每个学校都要定出几项教学的最基本建设项目,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他要求学校抓好学籍、成绩、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监控、信息反馈等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逐渐做到严格、规范、科学,以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使教学质量得到基本保证。远清同志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内容、体系、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落后的地方,守着原来那些内容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必须改革。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同教学的基本建设之间的关系,要特别重视教学的基本建设。他强调说,学校提高水平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基本建设,积极稳妥地进行教学改革。他还强调,在处理“教学建设和改革工作时,绝不能一刀切、一阵风;也不能搞虚架子、花架子,学习别人的经验一定要符合自己学校的情况”[27]174,只有这样才能最后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远清同志的这些论述,实际上是在说明一种教学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其日常基本建设是保持稳定,而改革则是为了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只有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保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和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关系
在上世纪90年代,为突破我国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许多高校都尝试了“学分制”改革,几乎形成了“一阵风”。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远清同志敏锐地注意到,其实并不是所有学校都适合这项改革。因为,实施学分制最重要的是要选课,但如果教师们讲的都一样就失去了选课的意义。他由此发现,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原来是要受制于教学内容的,要实行管理制度的改革,教学内容必须改革[27]176。管理制度改革与业务改革要结合起来,要不断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处理好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后来,他把更进一步地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确定为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明确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他说,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改革,不仅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有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改革。在教学改革时,虽然可以从某些单项入手,但必须从整体改革着眼,并落脚到整体优化上[2]。这些论述表明,在远清同志看来,教学改革乃至教学质量的建设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进程中要坚持系统的观点。这其中尽管有侧重有先后,却是一个整体,这里教学内容(“一”)与其他方面(“多”)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我们必须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好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建设工作。
(三)教学具体工作中“严”和“活”的关系
远清同志还发现,教学改革要取得很大进展,真正做到教学质量上一个台阶,还必须处理好“严”和“活”的关系,该“严”的地方要“严”,该“活”的地方要“活”。在教学要求、教学管理、学风建设上要“严”,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培养人的模式上要“活”;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活”,但制度确定后执行起来就要“严”[30]。“严”与“活”的关系是对“一”与“多”关系的补充,其体现的也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和不可偏废的系统思想观点。远清同志说,我们主张学术有自由,教学有原则[31]。在学术研究中,我们必须提倡学术自由,贯彻“双百方针”,研究者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发表个人的学术观点,包括不成熟的观点。而教育则是国家的行为,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教育法》,实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必须符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因此,国家有责任规范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以成熟的、正确的理论观点教育学生。一切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以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精神,严肃地对待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活动,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学的管理。教学要有原则,必须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注意划清一些重大的理论是非界限。这些界限应该成为教学改革中正确方向与错误方向的分水岭。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绝不允许错误的观点进课堂,学校的一切领导和教师都要加强政治责任感,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他指出,高等教育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国家的事业,国家都要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使得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32]。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学。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以上是学术界对生本教育的阐述,我的理解是:生本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努力开发学生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提倡自主学习,培养自食其力的学习本领。
生本教育,这个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事物,首先要从理论上认识,初步感知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不是“师本教育”中国的教育似乎例来都遵循着一种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换言之,就是所谓的“师本教育”,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一切以教师为主。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老师们似乎都有这样一种认识:现在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现在的孩子也是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因为现在的孩子们见得多,想得多,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与思想,他们再也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老师传授什么就接受什么。现在的孩子,他们经常都会问“为什么”,会对老师的答案提出质疑。就是因为这样,老师的“师道尊严”就再也不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了。也就是因为这样,老师才从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做的,只是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
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并不是不讲,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我们班的同学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在课堂上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同学们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同学们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不厌其烦的强调了一遍又一遍,我说的口干舌燥,孩子们听得昏昏欲睡。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听宣化新兴街小学老师的课,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通过这次网络教学学习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我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
1、对教育战略地位的新认识。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
2、优先发展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教育投入是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到2012年实现4%并保持稳定增长。要把增加教育投入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是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三个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应该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如果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光辉之处就在于教师可以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必须更加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讲话的心得体会
新学期又开始了,又是大家蓄势待发的时刻,每个人都力求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田局长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了本学期工作的重点。通过对讲话的学习,我认真思考了自己的过去,也描绘了自己未来的工作,我计划在新学期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师德方面
工作时必须明确自己从事的是教育工作,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用阳光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把教书育人的外在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作为班主任还要从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必须要多与学生沟通,多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掌握学生,应对好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能力素质方面
当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成了每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田局长在讲话中提出:要让教师在语言表达、教学书写、案例写作、教学思维、组织管理、备课说课、现场上课、课件制作、学科专业等九项能力过关,而我的其中好几项能力相当薄弱,所以我会更加努力,通过多种渠道认真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
三、教育教学文面
田局长提出:要树立质量是立校之本、教育之本的观念,以质量的提高促进形象的树立。作为下堡初中的一名教师,也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首先是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实验新的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育技术,把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教育教学行为;其次是切实提高课堂效益,更大力度地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高效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坚决杜绝无效课堂、负效课堂,而且要因材施教,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问题,设计教学环节,布置作业,分层优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同时必须要加大培优补差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第三是加强德育和课外实践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最初的被动到主动再到最终化为生命的自觉行为。
四、要幸福的工作
教育是我每天必须进行的工作,因此我要在教育中享受幸福,要幸福的进行教育工作:对孩子,微笑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对家长,嘴巴甜一点,气量大一点;对工作,抱怨少一点,热情多一点,多一份珍惜,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反思;要求学生,多一份感恩,多一份表现,多一份快乐。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会一路追随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
-----“四群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秦光荣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现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基础和根本在于认真做好“四群”工作。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在不同时代承载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关系事业成败。党的90年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势中,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的新形势,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发生偏差,精神懈怠,不断出现脱离、疏远群众,甚至和群众对立的现象,直接损害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因此说省委提出做好“四群”工作意义深远,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认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关键要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一是解其心结。纵观古今,一切纷争皆因心起。世上事,大多为利益之争,或为教义之争,无论是利益,还是教义,皆为人之心起,都是世人之间的事,求人心大小间的平衡,若有偏差,就会出现失衡,就会导致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经济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生就了一批拥有物质财富的巨人,人们也从“穷即光荣”、“越穷越光荣”中醒悟过来,意识到追求物质利益、物质享受是个人的权利。在这种潜意识的推动下,特别是看到别人有收获,自己还处于相对不足时,有的人心里的价值天平就发生倾斜,心理失衡或是仇富现象不断发生。加之,在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利益的多样化越来越明显,就是群众的利益也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各个方面,而且不同阶层对利益的实质要求也各具内容,完全不一致。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转型期既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凡是社会大变动时期都是容易产生新问题,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你比我还提高得更多,我就心里不舒服。有的时候也不一定就是说有多少大的什么事,就是心理失衡,就导致行为失衡。这种社会利益的多样化,必然在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引起新的矛盾,而这些矛盾都属人民内部的矛盾,它不是敌我矛盾,如果是敌我矛盾,消灭敌人是第一位的事,而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缓解。解什么?解其心中的那个结。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心必须用心平等对待,真诚沟通,求取心的平衡,方能解结,方能让心回到
平衡的家,获得安全感。如同一社区中不同的社会利益阶层,具有不同的社会需求,而且差异很大。这种社会需求,也会引起人们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和谐现象,如果不加引导,任其自然发展,其结果也必然影响这个社会的和谐。因而要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利益多样化的客观现实性,正确面对社会利益多样化现象,使属于各个阶层的人们相互沟通,找到他们的利益共同点,从而疏导人们的心理压力,缓解人们的心理不平衡现象,达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目的。
二是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俗话说人上一百五颜六色,各有千秋,各有想法,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也是如此,想法不一致,方向就不会同一,就象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谁也跳脱不了,只有等死的份。过去也好,现在也好,为什么我们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都要开个动员大会,领导们反复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际上就是为了打动具体实施者的心,让你排除心中的杂念,全心容入工作中。实际上就是让你一心扑在工作上,最终获取工作的最佳效果。群众工作也是如此,需要宣传引导。群众是通理的,也是讲理的,但他对事物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对于群众来说,法律不是画在纸上的饼,而是与其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称,无论怎么使用都必须是公平合理的。要让他从内心明了自己的权利义务,知晓现阶段党的方针政策,与我们同心,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而这些年来,虽然通讯发达、信息畅通,但
人与人的勾通越来越少,甚至于处在一种陌生状态,老死不相往来。这种情形下,群众获得的信息多为道听途说、传来传去的多,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某些个体为自身利益而谣传。俗话说众口生金,传的多了,就会越来越真。小时候记得生产队一个星期要组织一次会议,会前大家在一起议这议那,互通感悟,张家长李家短,后开会传达政策,群众在一起既通感情,又知政策。目前,特别是农村一年也就由村里组织社干部开一两次会,会议传达会议,至此为止,群众对上级的精神知之甚少,甚至于不理解,他怎能与你同心呢?为此,我认为我们还是要拾起传统的一些工作方法,多到基层,与群众在一起,宣传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传达给他们真实的信息,带给他们真实的希望,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正确对待个体和集体利益,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利益,净化其内心世界,坚定其信念,激发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斗志和干劲,调动其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真心暧人。世间人际关系种类繁多,同事、父子、夫妻、妯娌、朋友、婆媳、翁姑无不隐藏着十分复杂的关系,织就着最为牢固而又最容易扯断的关系网。由于不同阶层或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在追求利益过程中,人本性的那颗善心最容易被利欲熏蒙,有时仅仅只是一丝蝇头小利或是一点小事,由于心眼小,会在心里激起千层浪,甚至于浪涛汹涌,无论在什么时候,人最注重的就是亲情,因为亲情让人感到温暖、亲切,给人安全。心境如何,往往决定人的处事方法。纵观古今,我国的民
众始终有“民怕官”的观念,一般情况下,群众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尽量自己解决,不愿意去找政府,一旦要找政府就证明已是情非得以,无奈之举。群众之间发生的纠纷大多数是因林地、土地及邻里、家庭之间的利益之争,在我们看来也许是小事一桩,是鸡毛蒜皮的事,但群众往往因为要一份尊严,要争一口气,对他来说是一件大事,事关尊严的大事。在与群众打交道过程中,由于我们面对的群众素质不尽相同,无论群众在反映时显得多么琐碎,还是有理无理,我们都要保持善心,尊重他,用包容的心宽容一切事,象大肚佛一样容天下事,笑待天下人,把每个人都当作亲人,耐心听,细致地予以解释,用心待之,用心与之沟通,唤起每个人心里天生具有的那份亲情,用感情换感情,宛如一家人生活着,用心把苦日子过得精彩、丰富、充裕,让心知足,世间就会少许多纷争,增添许多快乐和友谊。
四是把事办实。民心,水也,既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各个方面,而且不同阶层对利益的实质要求也各具内容,完全的不一致。在这些众多利益中,经济利益最是基本的,但决不是群众的唯一利益。
群众不仅要经济上的富裕,还要政治上、精神文化上的利益。利益是对人们未来有好处的事物,而且决定人们的价值观的取向,人们追求的主流利益形态随着时代变迁而悄然变化,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区、部门、单位的特殊利益日益凸现出来,特别是地方利益与大局利益,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矛盾日益凸现。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处理好本位利益和大局利益,群众的现实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关系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环境,我们的一些干部高高在上,或满足于在办公室里“上传下达”,或忙碌于“文山会海”,或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还有一些干部沾染上旧衙门习气,老爷做派十足,总是侃侃而谈,随口许诺,事后不当回事。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以利益为基本的衡量点来对行为、决策、举动进行权衡。我们的群众是实在的,他们只相信眼见的事实,任何虚无飘渺、海市蜃楼式的空中楼阁,他们是不会相信的。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事情,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使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等得到体现和落实,创新工作方式,用心与群众沟通,了解群众的想法,弄懂群众的心思,尽心尽责地为民解忧释惑,用民族的共同理想统一民众的思想,特别是为群众办事情不能推,不能拖,更不能骗,及时是小事,也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扎实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遇到一时办不了的事情,要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以感情换感情,争取他们心的谅解,让他们从心中认可和追随你,从而赢得民心的支持,重塑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总之,只要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
自进行国家级子课题“作为学习策略的教育理论读物选择研究以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且深有感触。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记得小时候有一本杂志,我家四口人抢着看,它就是———《读者文摘》。刚开始我喜欢看其中的漫画、笑话。后来被精美的封面所吸引,有经典古画,有清纯美女,有山水名胜———典雅高贵、别具一格,令人赏心悦目。
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品读文章,更是由衷喜爱。文章内容丰富而有内涵,贾平凹、周国平、梁晓声、毕淑敏、池莉等大家的散文都是我的最爱,总是逐字逐句细细地看。还有许多无名作者的经历也很感人,令人深思共鸣。岁月荏苒,《读者文摘》又改名为《读者》,我也由学生成长为教师。但我对它的喜爱依旧。读它,是一种幸福。它所选的美文让我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就像一本好书值得珍藏,没过期过时之说。就连工作繁忙时,我也不忘读它,那是享受,是放松,是启发。如同清泉,洗涤心灵,陶冶情操;如同知己,默默与我交流倾谈;如同亲人,轻柔地慰藉与抚平受伤之心……
记得在《读者》中,曾看过一篇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是我最喜欢的章节之一,几次拜读后轻轻阖上,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肖川教授在我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
在书中,肖川教授讲到了宽容,他说:老年人是较能宽容的,原因恐怕就在于老年人已经历练人生,见怪不怪,更能接纳人类广阔无限的多样性。青年人是最需要被宽容的,他们初出茅庐,棱角未钝,往往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而宽容、宽松、宽厚给人以安全和融洽,更易于个性自由全面的发展,青年人也最需要以宽容的精神来行事。在我们的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它对于造就健康人格,培植宽容,真诚,信任与正直的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想到了为人师的我,看到学生听讲不认真,作业没有完成,课文不会背,我也会很生气,但是我意识到了批评已起不到太大作用。如何既严格要求学生而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与自信,这的确不容易做到。我现在教的是初三年级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正是自以为成熟,以为自己可以决定一切的反叛时期。升学的压力已经是高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看着一张张可爱的面孔,实在是不忍心再去吵他们,于是我先管好了自己的情绪,接着把更多的指责变成了引导和奖励,渐渐地学会了对学生的宽容。因为在讲台上,是我们在人生舞台上的一部分,凡事也都只能“不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吾心”。
是啊,回想这么多年自己走过的路,正是自己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宽容之心待孩子,以善良之心爱孩子,以欣赏之心看孩子的结果,让每一个成人都不再麻木、都易于感动,我们的生活会更加阳光灿烂!
读《读者》,你会有许多的感动,你会有许多的领悟,你还会有更多的反思。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优雅的离别》,讲的是2008年岁末的一天,开心辞典节目现场。与王小丫对坐的是一位有着美丽卷发的时尚女子,她一脸笑容,正在认真答题。她叫臧涛。答题过程中,通过小丫的介绍,作者了解到这样的情况:33岁的臧涛不幸患上乳腺癌,做了乳房切除手术后不久,丈夫与她离婚。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下,她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化疗。然而到2008年底发现癌细胞已经残忍地扩散。坐在台上的她,生命已开始倒计时!然而,就是这个美丽而坚强的女子,那么从容与淡定,她毅然放弃治疗,并做出了一个让人敬佩的决定:捐献自己的眼角膜。臧涛顺利答对六道题目之后,获得了央视送的一份大礼:一台小巧的笔记本电脑,她把它送给自己年仅十岁的活泼可爱的儿子。在节目现场,她与答应为她做角膜手术的姚小明博士见面,并当场签署器官捐献协议书。她的举止落落大方,笑容优雅从容,丝毫看不出是个重症患者。臧涛表示,如果可能,她希望自己的眼角膜能够移植给一个小孩儿或一位老年人。她说:“孩子生活刚刚开始,是那么的需要光明;而老年人能在有生之年看见身边的一切,心中不会留有遗憾。”
那一刻,我被文中的臧涛所感动。她优雅的黑边眼镜,她时髦的俏丽卷发,淡淡的微笑,从容的举止,折射出的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面对风雨,岿然不动,宠辱不惊,是超然的境界。看完文章,想想我们自己,工作、生活中还有哪些克服不了的困难呢?让我们一起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生命之美,敢于面对、敢于承担、敢于付出……我把文章读给我的学生听,他们感动地哭了,为伟大的母爱、为坚强美丽的主人公。这比任何苍白的大道理都更有教育意义!我给学生朗读的文章有很多,如:《三文鱼的生命旅程》,讲述了三文鱼充满危险和悲壮的一生,它们遭遇重重困难,却义无反顾地去经历,去搏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告诉我的学生人生应该像三文鱼一样,去勇敢地经历和成长。又如:2009年一期的卷首语《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文中写到“谁也无法预报心灵之花开放的时辰,更无法向你描述它们怒放时的奇妙景象,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花,每时每刻都在人间开放。当有人在向世界奉献爱心,这样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我对我的学生说:“希望你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将来走到社会上,世界会更温暖,而你们也将会是受益之人。”
我爱《读者》,《读者》中的真情故事,让我懂得了感恩、宽容和爱,善待长辈、善待亲情、善待友情;《读者》中的海外文明,让我紧跟上健康时尚的生活节奏,让自己永远不被时代抛弃。更为可喜的是我对这本杂志的热爱已经深深影响到了我的女儿和爱人。现在每逢来了新的一期《读者》,他俩跟我抢着看。
我段下设21个车间、车队,涵盖166个班组,现有职工8803名,其中在岗党员总数为1773人。这样的人员分布让我们很难去将党员集中起来,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而如果单纯以班组党支部为单位,又无法保证学习效果。
一、以往的党员学习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计件式”学习不科学。以往的党员学习,强调的是学了多少课时、写了多少笔记,用次数多少衡量认真与否,用笔记厚度凸显标准高低,并不科学。党员日常政治学习摘抄的是领导讲话、政策法规、会议精神,理解性不强;就连业务学习记录也是草拟课题,适用性不高。长此以往,当学习脱离现场,学习超过职工的理解力,学习变成计件与机械化复读,笔记让职工抄的手疼时,我们的党员培训,甚至是任何一种培训,都不但起不到教育引导的作用,还会引起职工的逆反心理。
2.“靠点式”学习效率低。以往的党员学习,总支书记、支部书记照本宣科,讲课的教案长篇累牍,凑时间、凑字数,讲的人磨磨叨叨,听的人浑浑噩噩,既浪费管理资源,又增加职工压力。结果学十次,记不住一次;学两个点,答不上一句。实际上,党员学习完全可以精简成几个必要的知识点,利用出乘点名前的十分钟和折返站会的后十分钟进行。但从实际开展情况看,大家习惯于“长、拖、靠”式的党员学习会,已经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沼,养成了拖沓疲懒的风气。
3.“强制式”学习弊端大。以往的党员学习,教啥学啥,学啥背啥,念啥记啥,没有效果不说,还占用职工大量个人休息时间,结果职工一脑子浆糊,一肚子牢骚,越学越反感,越背越迟钝。这种强制灌输、被动填鸭,不但给职工平添压力,而且极易引起职工逆反心理;这种无差别化的培训,不但起不到党员培训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且看不出党员与普通职工之间应有的差距,看不出党员的先进性。
4.“单一式”学习效果差。以往的党员学习,内容固定,项目单一,方法单调,结果因忽略学员感受,忽视高科技手段运用,造成培训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如果再受限于教师自身素质、水平、能力,教学质量更加难以保证,有时一节党课或党员日常培训下来,学员只记得授课人在前面“唐僧”式的说教,具体说的什么没有印象,也没有兴趣了解。
二、党员学习教育可以采取的开放式措施和做法
1.党员学习要创新教育载体。齐客在这方面,主要采取的作法是“一网变三网”,所谓“一网变三网”,即本着服务职工同教育引导职工相结合的原则,依托段办公网架设“开放式党员培训”平台,并积极开发互联网电脑平台和智能手机平台,推出“互联网在线自助培训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载体,设立电子规章、手机加油站、网络教材,从而实现“一网变三网、固定变移动”。有了互联网的介入后,无论是党员、积极分子,还是职工群众都可以在学习室、家里,甚至在折返站利用电脑、手机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为职工按需索学、按图索骥,提供了便利条件。
2.党员学习要帮助党员树立“你行我也行”的自信。我们组织党员学习的最终目的与学生参加高考不同,不是论胜负,而是要真正让党员职工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因此我们不能以一次定好否,以一次定胜负。为此,齐客尝试了“一次变多次”的党员教育培训方法,其最终目的是要调动党员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变“大锅饭”为“自助餐”的方式,改变以往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模式,实行多次答题取最高分。并采取积分过关的形式,党员通过答题获得不同积分,每月按照分值兑换不同奖励,让党员人人都有机会中奖,鼓励全员参与学习,实现党员素质整体提升。
3.党员学习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党员的素质不同、年龄不同,能够适应的学习难易程度也不同。这就好比一个班级,同样一个老师讲课,为什么有尖子生、有中等生、有差生,因为老师所讲授的内容随接收对象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这就需要我們开展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助”培训,党员能接受什么就学什么,只要与其本人相比,有提高,就是收获。为此,齐客实行了“一卷变三卷”,即在党内自主开发网络电子答题系统中,设置A、B、C三个档次题库,供党员自行选择,党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照单抓药”,这就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提升了党员培训的针对性。而且,每月我们会更新150道试题,不限次数、分数,职工24小时可利用网络系统答题,成绩以单次答题最高分值为准,这就让党员的学习提素活动达到日常化、随机化、常态化。
4.党员学习要用活正激励手段。随着人们思维理念的不断进步,正激励这个字眼大家已经不再陌生,管理中,我们不再认同问题管理、考核扣款管理,在党员的教育学习中,同样,大家也认同激励式的培训管理手段。为了最大限度调动党员的学习热情,我们采取了“一奖变三奖”的培训方式,即坚持正向激励的理念,参考“一战到底”和“移动积分兑奖”的形式,相继推出了“我是冠军”系列党员技能竞赛和积分竞赛。答题十次,可获得一份精美的“参与纪念奖”、答题积分累计到一定程度就能凭积分换取“积分闯关奖”,年底积分最高的和竞赛中取得名次的党员可以参加段党委组织的“我是冠军”大奖赛,有机会赢得3000元的“年度大奖”,这个活动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年,每到角逐年度大奖的时候,总是我们全体党员学习热情最高的时候,特别是3000元大奖产生时,台上台下总会一片沸腾。
三、齐客实行开放式党员学习教育所产生的效果
镜头1:一次不行答十次。成都车队的党员贾浩刚,因为年龄大,学习的积极性一直不高,利用开放式平台第一次答题,只得了15分,跟支部书记说不答了。支部书记讲清“可以多次答题取最高分”后,老贾来了热情,连着在学习室答了十多次,最终取得了95分,乐颠颠的说“一次不行咱答十次,岁数大咋了?照样是冠军。”
镜头2:副书记用不上电脑。实施开放式党员学习教育以来,杭州车队学习室的电脑就一直“供不应求”,甚至连车队干部的电脑也经常被答题的“党员”霸占,车队的总支副书记刚刚添乘回来,发现办公室的电脑被杭州2组的3名职工占用了,一下午都没走,职工说:“书记,让我再答会吧,明天就出乘了。”
镜头3:中午12点也有人答题。中午12点钟,组织助理孙杰志打开开放式党员培训平台管理系统,发现系统显示还有很多党员的状态是“正在答题”,立即打电话向车队党总支询问,原来是几名党员上午一直没轮上答题,觉得中午吃饭的时候学习室人少,想要多答几次。
镜头4:你们能不能让让老同志。“今天你答了几次题?”齐客北京车队学习室的电脑前,李鹏飞等3名党员正在讨论。“下一个该我答了。”51岁的老党员张云生说,“你们这帮小年轻的回家用手机也能答,照顾照顾我们老同志。”
镜头5:“我要入党”。“我是冠军”大奖赛,因为仅限党员可以冲击大奖的限制,群众只能做旁观者,比赛现场,一名群众说:“我要入党,我也要参赛!”,比赛结束后,陆续有15名群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根据教育局精神,我园在5月学习了孙瑞彬书记、艾文礼、张妹芝同志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石家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内容,我深深感受到石家庄市对教育系统的高度重视。《规划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蓝图的全面谋划和总体部署,是我市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石家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把学前教育做了全面的表述,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规定政府责任,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其中把“学前教育”在第三章以一个章节进行了规划,提出了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说明把学前教育放到了重要位置。同时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农村公共事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到2020年,农村幼儿全部在规范化幼儿园入园。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师资,举办幼儿园。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和管理,构建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辐射带动村办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发展格
局。
目前我们公办幼儿园没有政府生均经费的投入,由于资金短缺,好多设施设备达不到要求,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拉大了和城市幼儿园的距离,《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家庭合理分担,社会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实施优质园集团化发展战略,发挥优质园辐射作用,采取优质园办新园、扶持薄弱园、帮扶农村园等多种形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师层次不齐,老龄化严重,《教育规划纲要》中要求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通过对《教育纲要》等文件的学习培训,深知我市把基础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因此,作为一名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我感到更有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纲要》精神为动力,“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个体发展,对幼儿要有爱心、耐心,促使每个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横河学校 上官建锋 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论述,对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对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有坚定的信心,对未来教育的宏伟蓝图有明确的阐述。
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激发了我们的使命感。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为之振奋,备受鼓舞,深切地感受到使命在肩,任重道远。
中央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纲要》明确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针。这为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践行,积极奉献。
第一,此次教育工作会议深刻认识到发展教育必须遵循教育事业发展规律。提出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培养人既关乎国家民族事业,又关乎家庭和个人幸福。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是 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这个论断对全面深刻理解教育,理解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很有启发。教育事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必须依靠遵循教育规律办教育。
第二,此次教育工作会议对当前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认识深刻。会议指出“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满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应该说这样的认识是深刻的,只有对问题的准确把握,接下来的教育改革才有可能更有针对性。
会上,唐胜为老干部们介绍了全市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和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同时充分肯定了老干三支部工作多年来组织生活、学习活动正常开展,“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好,党费收缴自觉自愿,这些都是党性強的表现。希望老同志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挥正能量,为市委市政府分忧,多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点赞,为社会稳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杨素华)
六枝特区 六枝特区委离退局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为了更好的体现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认真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引向深入。近期,该局共组织了45名副县级以上离退休老干部、以及12名建初干部,到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了健康体检。目前,体检报告单已经送到了老干部手中。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该局组织这次离退休老干部以此次体检为契机,以服务质量为导向,以老同志需求为要求,与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一起周密计划,科学组织,精心准备体检项目,及时掌握参检人员情况,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推进作风建设,确保体检工作有序开展。通过积极协调联系,保证通知到每位离退休老干部,提高参检率;协商调整体检时间,延长体检周期,关注老同志体检感受;组织离退局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加强对高龄、行动不便老同志的陪同体检服务,保障体检过程安全,努力为老干部提供更加贴心的“亲情”服务。(刘琴)
赤水市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为使党员干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不走过场、不走形式、学有所获、以学促做,“在中秋节、国庆节、老年节“三节”之际,赤水市委离退局以“学”为根本,以“做”为落脚点,积极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赤水”专项行动,离退局支部党员干部以普通群众身份参与整脏治乱活动,将“学”贯穿于“做”,把“做”作为践行为民服务的责任和担当。开展“情系老干部·中秋送祝福”慰问活动,详细了解离休老干部的家庭、生活和健康状况,及时将市委、政府的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为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离退局结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遵义市“迎国庆、颂党恩”系列活动,于 9月19日举办“浓情金秋,温馨家园”联欢会,营造出老干部与局干部职工浓浓的和谐家园情。(胡贵兰)
仁怀市 9月19日,仁怀市委离退局开展“两学一做”第七次学习教育,邀请仁怀市委党校老师举行学习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专题讲座。讲座围绕“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为主题,从我党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党的光辉历程,如何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方面的问题对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冯强)
贵定县 10月10日,贵定县委离退局组织召开副县级以上离退休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会,副县级以上离退休干部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离退局局长、县离退休干部党工委书记雷作胜主持。会议组织学习了中央供给侧改革有关政策,传达学习了县委“两学一做”有关文件,继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雷作胜就党章党规、“两学一做”有关内容进行辅导学习,强调了党费收缴的标准,并就下步工作提出了要求。(雷作胜)
荔波县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教育党员干部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道德底线,10月11日,荔波县委离退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到荔波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全体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反面典型为鉴,倍加珍惜今天的工作和生活,增强看齐意识、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从自身做起,从工作的点滴做起,切实做好反腐倡廉和清正廉洁工作,做合格党员。(荔波县委离退局)
音乐学院作为一个艺术院系, 从学生的性格上来说, 大多数都是非常外向活跃的。学艺术的学生, 活泼好动, 天资聪明。但是骨子里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叛逆因素。作为一名导员, 并且我也是音乐专业, 所以我更能了解他们的想法, 能做到设身处地的为学生们着想, 换位思考。因此好多事情也都进行的都比较顺利。
首先, 音乐学院每年的文艺演出会非常的多。本着锻炼学生的角度, 想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上台展现自我, 锻炼自我的机会, 我院在每周一都举行一周一次的“星期音乐会”。
“星期音乐会”以班级为单位, 每周一次, 学生们可以抛去一切心理杂念以及心理负担, 在星期音乐会的这个舞台上, 为大家展示自己本周所学的专业技能, 如唱歌、钢琴、舞蹈等等。通过星期音乐会, 同学们之间可以做到在专业上彼此了解, 互相交流。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提高以及对自我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在舞台上, 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临场应变能力, 增加学生的演出经验。
从星期音乐会创始以来到现在, 已经有几十期。每周的星期音乐会之前, 都会指派班级文艺委员以及学生会文艺部同学对整个的音乐会节目做一个合理的安排。由此一来, 也同样锻炼学生对于晚会的组织能力, 对音乐会的流程也有了一番了解。
自从我院星期音乐会开办以来, 同学们一直积极配合, 踊跃报名。在星期音乐会的这个平台上向全体同学展示自我, 相互沟通交流, “星期音乐会”也真正达到了“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的创办目的。
除此之外, 我院也会有一年一度的“新老生交流会”, 这是一个新生与老生交流的平台。在“新老师交流会”召开前期, 我们的学生干部以及老师会动员所有音乐学院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锻炼自己的胆识, 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这个舞台上, 新老生将分别进行自己专业方面的展示, 以此来促进新生与老生学习方面的交流, 使之共同进步。
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 对于学习缺少目标与方向, 这样的一个音乐会形式的交流平台, 可以让他们在师哥师姐的展示中, 找到自己的目标, 找到学习的动力。
在文艺演出方面, 我学院不仅在学院内部搞各式各样的专业交流。对于全校而言, 中秋晚会, 红歌会, 我院也一直在用自己的努力, 尽力为学校这个大集体做着或多或少的贡献。
做为一名导员, 我一直相信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有他们的优点。只不过是有时因为某种心理因素而制约了他们身上优点的展现。所以在各种文艺演出之前, 我都会亲自对大家进行动员, 希望每位同学在大学四年之中, 都可以得到锻炼自己的机会。也希望每位同学在大学四年之后, 都可以充满自信, 更勇敢的迈入社会。
除了文艺演出, 课余生活上, 我一直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大学是丰富多彩的, 参加各种社团, 更能增强学生们集体意识以及与外界的交往能力, 增长学生们的见识, 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作为他们的老师, 我更希望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能丰富多彩, 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 好多时候, 我都会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去帮助他们, 尽量给予他们一些我的想法和提醒他们一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和学生们打成一片, 去沟通去交流, 也可以从中更加了解他们, 促进了我们之间的师生关系, 使我的学生工作可以更加顺利的进行。
在这一年的学生工作中, 我和所有辅导员一样, 也面对了每年都会面对一个比较棘手的事情——分寝室。音乐学院有好多性格比较爱计较的同学, 所以分寝室这个事情, 在我们院每年都是一个比较难做的事情。在每次分寝室之前, 我们都需要做大量的了解工作, 找到每个寝室长沟通寝室里一些同学的想法, 尽量去满足她们提出的一些可以实现的小愿望, 让每名同学能够高高兴兴地入住自己的新寝室。
每届学生从大一到大二, 也就是八人寝室变四人寝室的时候是非常难进行的, 但是在这次的分寝室中, 我们院非常顺利。从开全院大会开导学生的思想, 到公布寝室名单, 到入住新的寝室, 两天之内全部解决。所以, 了解学生才能真正便于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
和分寝室一样, 每年还有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就是评奖学金。每年的评奖学金, 是好多的同学都特别的关心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学院一直秉承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把成绩放在第一位。在奖学金公布前的这几天里, 我们将会特别的辛苦, 每天晚上加班, 把每位同学的成绩调出来打印, 然后计算再汇总。之后我们将会召开全院大会公布评定奖学金的结果。在大会召开之后, 也会有好多同学来找我, 要求看自己的成绩, 所以还会有很多的善后工作。但是当他们调出成绩的时候, 就会发现自己和上榜同学之间的差距。
从做学生工作以来, 我相信我每件事情的顺利进行也都离不开我的学生干部们的努力和配合。
所以, 每次学生会换届, 也是我的一项重大工作任务之一。学生会换届, 虽然只有一天两天的时间, 但是平时对于学生以及班委的观察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在大一之中, 组织班委到办公室值班, 我会交给他们一些小任务让他们去完成, 观察他们能力的同时也锻炼着他们处理事情的能力。
学生干部在有着较强办事能力的同时, 我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学生会的成员一定是不可以挂科的, 并且上课出勤的次数也一定要保证。不论学生会和系里的事情再忙, 也会以学生会里的每个人的学业为主, 不允许旷课迟到等行为的发生。
学生会里的每一位成员, 在辅助学生工作的同时, 更多的是希望他们可以锻炼自己, 为以后走上社会, 在工作岗位上的一些为人处世积累经验, 使他们的办事能力、组织能力以及领导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我想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能力, 也相信我的学生干部可以在四年之后走出校门, 面对社会之时, 可以如鱼得水, 更加得出色。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太阳, 看你如何让它发光。”我想我的学生们也正是这样,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 我们老师也正应当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 鼓励他们去发扬自己的优点。
【音乐教育工作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音乐教师学习心得01-12
学习心得《音乐的作用》01-07
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9-20
小学音乐学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1-15
音乐核心素养学习体会12-06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11-17
《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党员学习心得09-20
小学音乐教师国培培训学习心得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