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应用(精选11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 具体应用美术论文发表/mslwfabiao/; 局限性
一、概念与程序介绍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相关利益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并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进行财务分析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
1.确定分析目标。
财务分析的范围广泛,不同的相关者对财务分析内容的要求不同。因此必须明确分析的目标,以免在分析中头绪纷繁,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制定分析方案。
分析目标确定后,要根据分析问题的难度、分析量的大小制定出具体的分析方案。
3.搜集资料进行财务分析。
首先应掌握大量资料,以保证分析的质量。相关资料一般包括企业的报表,统计核算、业务核算等方面的资料以及预算资料,同行业企业的相关资料等。
4.运用特定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在掌握充分的财务资料之后,即可运用特定分析方法来比较分析。以反映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详述财务分析按计算指标的性质或所用的具体分析方法,可以分为金额变动与变动百分比分析、趋势比例分析、结构比例分析和比率分析。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一)金额变动与变动百分比法金额的变动是指比较与基准某一数据的金额差距,例如,本年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加1O万元。而变动百分比的计算,是将不同间金额的变动额除以基准的金额所得的百分比。这种方法具体是:把上一个时期的数字定为基数,后一个时期与前一个时期依次进行环比。例如假设某公司1991、1992、1993三个的总资产分别为10000元,15000元和20000元。在这种方法下,先以1991年的10000元为基数,1992年比1991年总资产增长50%,再以1992年的15000元为基数,1993年比1992年总资产增长33%。计算变动百分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经营增长率,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变动百分比的计算受到基数的制约,具体表现如下:
1.当基期的金额为负数或零时,变动百分比将无法计算。例如:如果在计算企业的利润增长率时,某一期因发生亏损,金额为负值艺术论文发表/yslwfabiao/,则计算下一期与该期的变动百分比时就没有意义。
2.在前后几期的增长绝对额相等的情况下,由于各自比较的基数不同,因此计算的各期变动百分比也不一样。如上例中,虽然资产数额1993年和1992年都分别比上增加了5 000元,但因基期由1992年变成1991年,致使两年的变动百分比不同。
一、企业中开展财务分析的具体方法以及步骤
1. 财务分析的方法.
首先, 财务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是比较分析法。顾名思义, 在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 会事先将不同阶段的数据汇总并且进行相关指标的对比, 以此寻求而出相似点以及不同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以及数据实际上都能为下一步的经营计划提供必要的依据, 这种比较分析的方法可以适用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比较分析法又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绝对分析法, 一种是定基分析法, 还有一种为环比分析法。前一种分析的方法是将同一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资金数量进行比对, 中间的一种方式是将某一项目在不同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比对, 从中发现共同点以及差异。后一种是将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对比, 观察变化情况。
其次, 以趋势分析法为基准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对比。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将财务报表中的金额栏分为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 以不同的时期为依据进行分析, 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 这种方法称为编制绝对数。另外一种方法是以相对数额为基础的, 选取出关键项目的金额, 以此作为基数, 并且与其他项目进行对比, 将数据以报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可以从纵向上得出相应的变化。
第三, 因素分析法选取了与财务报表相关联的几个影响性因素, 主要研究影响程度的差异, 在企业总成本、净资产报酬等相关内容的分析中经常运用此种方法对财务指标加以研究, 这种方法也被称作是因素替换法。
还有一种方法是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中根据情况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从结构上进行分析, 这是在企业各部门比重配置方面常用的一种方法, 主要根据比率情况的不同而凸显出相应的结论。另外一种是对相关比重进行分析的方法, 考察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的相关联性, 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从比率分析法中更加有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2. 财务分析的具体步骤。
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从四个步骤中得以实现的。首先是要对所分析的对象加以明确, 这样才能根据分析内容的不同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 以便获得理想的效果。其次是要制定出明确的分析方案, 以项目的难易程度为基准。第三个步骤是对与项目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 数据资料需要尽可能的丰富, 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最后, 采取相应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建立在相关结果的基础之上的, 在一定程度上, 这些数据也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以及具体应用
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经营活动, 是以财务分析为指导的, 以此为基础, 企业才能进一步拓展业务, 才能实现资金的流通等。通过财务分析, 能够对企业的运作具有一定的认识, 及时发现企业结构异常的情况, 以便能够做出调整。如果在企业中出现大量的资金流动情况, 那么就需要注意对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检查, 防止因快速发展而造成的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可见, 在企业发展中, 通过财务分析能够预见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
企业要想得到发展, 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获得更多的利润, 因此才更需要加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地位。通过对盈利资金比率的分析, 可以观察出外界因素对企业发展状况产生的影响, 这一比率越大就说明盈利质量越高, 越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再投资比率在财务分析中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一比率的确定可以确保企业各个项目的资金注入, 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的实施, 这一比率的结果与企业发展的规模成正比, 也就是说结果越大说明生产经营的规模也就越大, 从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财务分析中还能对企业的偿还能力进行一定的预测, 这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标之一。通过对企业的偿还能力进行分析, 可以保证企业朝着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这一比率的确定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指标, 如果计算所得到的结果越大, 那么就说明企业具备较高的偿还能力, 相应的信誉度也会得到提升。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偿还的主要途径依然是经营所获取的利润。
最后是对企业的利润构成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 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展现出来, 不仅有助于改善企业当前的经营现状, 吸引更多的外界投资, 还能使投资者更加信任企业, 相信企业具备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从而实现了的企业规模的扩大, 由此可见, 财务报表在企业发展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在企业利润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几点表现。一是企业收入中主营业务的收入、营业外的收入以及其他的业务收入。二是支出方面主营业务的成本支出、业务税金以及其他业务的支出, 还包括存货以及周转的损耗费、管理费以及所得税等。将财务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使财务分析真正地成为企业决策的一部分, 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三、结语
在企业财务分析的过程中, 应该加强对于其管理的力度, 增强企业财务的促进作用。这一措施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一定的决策, 还能够规划出企业的发展方向, 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总之, 加强企业财务分析, 促进其经济活动的发展, 从而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稳定, 最终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睿, 刘钰.论在企业经济中的财务分析应用[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3 (06) .
[2]葛鸽.试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应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2 (01) .
关键词:柔性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变革
一、柔性管理的概念阐述
柔性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由经验管理、刚性管理再过渡到柔性管理而来的,曾经刚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企业的经济实践活动中,显现出一定的缺陷,这主要是由于其强制性的特点,而使企业员工造成心理反弹,压抑了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使企业管理陷于消沉之中。柔性管理便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运而生。
柔性管理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进行企业知识创新管理的新型模式,它是刚性经济管理的相对概念,与严格的制度遵守、指标的全面完成等经济管理模式不同,柔性管理是在现代企业的文化氛围之下,对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使员工在自觉的意识下开展企业的相关任务,而不是被强制性的完成。它强调人性化和民主性,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弹性和灵敏、反应和速度、变化和跳跃,是柔性管理的标志,它通过虚拟整合、差异互补、竞争性合作等手段进行知识与管理的显化。
二、柔性管理的功用性分析
柔性管理还要先提高企业的资本投资规模,用丰富、优化的投资方式及内容,进行灵活的资本投资。它具有以下功用及意义:(1)激发企业员工的潜能。现代企业的竞争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争夺一席之地,需要激发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采用柔性管理使员工处于饱满而良好的工作状态之下,用开放的心态,积极地投入到企业建设当中,用创造的激情,铸就企业的坚实大厦。(2) 促进企业激励机制的完善与优化。企业为了实现其长远目标,进行可持续性的发展和建设,就必须完善和优化企业的激励机制,以企业目标为宗旨,对员工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要求,针对不同员工对象进行激励机制的政策制定,这样,才能切实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达到有效的激励效果。在以往的企业激励机制中,多注重一些物质方面的激励手段和惩戒措施,在实际操作中物质激励手段与员工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而惩戒措施又过分苛刻,无法起到激励机制所应有的效应和功能。伴随着现代化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完善,员工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简单的、物质性的激励已经不适应于企业员工的情况,而柔性管理中以员工为根本,以满足员工需求为目标,进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1]。(3)提升企业的反应灵敏度。现代化市场竞争态势下,企业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个性化的买方需求不断趋于多元化、个性化特征,而企业为了积极应对这一趋势,采用柔性管理是顺应了企业经济管理的方向,用精细化的组织结构框架替代了层级结构的布局,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信息的传播与反馈,最终使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提速,提升了企业的反应灵敏度。(4) 为企业发展提速。伴随着市场需求主体的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必须由较为刻板、大批量的生产运营转为小批量的、灵活而多样化的方式,即采用柔性管理,用即产即销的方式尽量减少库存,用灵活多样的生产运营方式和经济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为企业发展提速。
三、柔性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实践
(1) 组织结构上架构柔性管理。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就需要在组织结构上进行调整和精简,对企业的职级结构进行对其业务相适应的管理,弱化层级之间的差别,强调和注重企业决策与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用先进的网络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行信息跟踪和反馈。[2]。(2) 对企业产品结构进行多元设计优化。现代企业要用多元的产品结构优化,来实现企业抵御市场风险、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用多元的产品结构,在瞬息万变的竞争风云中,进行企业业务的拓展和产品结构的优化。(3)采用“刚柔并济”的管理策略。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其规章制度的实施与完善是通过刚性管理模式来实现的,而柔性管理则与之互补,将刚性管理中程式化和规律化的内容弱化,替之以人性化、创新化的柔性管理,在这“刚柔相济”的管理策略之下,可以有效地凝聚人心,汇聚企业所有资源与力量,推动企业持续向前发展。(4) 优化企业激励机制。企业经济管理的激励机制不但要对员工进行物质上的掌控,还要摸清员工的需求,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在这种优化的激励机制下,有助于引导员工正确的经济行为。
现代企业的柔性管理是在市场供求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对企业员工进行人本为主的管理,用创新的、灵活的经济管理模式,使企业迅速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自身的调整和转型,用具有优势的柔性管理手段,进行结构重组和产品换代升级,使企业经济管理成为新型的、顺应时代趋势的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秦玮.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 中外企业家. 2014(11)
介绍了项目经济评价中概率分析的原理,用数学公式简明地论述了该分析工具的方法和计算过程,特别强调了概率分析对风险评价和投资决策的定量分析作用,举例说明了概率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作 者:伍进伟 作者单位: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4 刊 名:有色金属设计 英文刊名:NONFERROUS METALS DESIGN 年,卷(期): 30(1) 分类号:F403.7 关键词:概率分析 项目经济评价 不确定因素 净现值 期望和方差
二、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指企业因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三、影响资金投放决策分析的因素:1风险因素2机会成本3资金的时间价值。
四、资产: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五、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其建筑物、机械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设备等。
六、无形资产的特点:1无形资产本身没有物质实体2无形资产可以在较长时期内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3无形资产具有明显的专有性4无形资产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七、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八、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存货、应收款、预付款和可变现的有价证劵等。流动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资产。
九、流动资产的特征:流动性、短期性、变现性、波动性
十、产品成本:是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核算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消耗、劳动报酬以及有关费用支出。
十一、可比产品:是指过去曾经发生过,产品成本资料齐全,可用于对比的产品
十二、不可比产品:是指本年初次生产的新产品,或虽在过去曾经生产过,但产品成本资料不齐全的产品成本
十三、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在经济核算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它是一门技术经济学科。
十四、经济活动分析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它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及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经济指标。
十五、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①比较法②结构分析法③平均分析法④动态分析法⑤图表法⑥回归分析法
十六、比较法:比较法又称对比法,它是把相关的指标或事物进行对比,用以说明和反映两个指标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十七、连环替代法:是把影响某一经济现象的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逐个分解测定,把其中一个因素作为可变,其他因素当作不变,顺序的逐个进行替代,以测定各因素对该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
十八、差额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即将连环替代法中的计算某因素变动后的指标值以及将本次计算结果与前次计算结果相比较这两步合并为一步,直接利用各因素的变动量(也称差额)来计算对指标的影响程度。
十九、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的因素:①产量因素②产品单位成本③产品品种结构
二十、商品流转的四个基本环节:商品采购、商品运输、商品储存、商品销售
二十一、财务分析: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以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为基础,对报告期实现的各项财务活动及其成果进行综合的研究和评价。
摘 要 :企业重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企业重组模式和重组方式。企业重组模式与方式的选择标准在于企业价值创造。财务分析对于明确企业重组价值来源渠道、确定企业重组价值创造水平、搞清企业重组的受益者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业重组是指企业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 ,运用资产重组、负债重组和产权重组方式 ,优化企业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产权结构 ,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企业重组 ,根据企业改制和资本营运总战略及企业自身特点 ,可采取原续型企业重组模式、合并型企业重组模式和分立型企业重组模式等。企业重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企业重组模式和重组方式。而合理的重组模式和重组方式选择标准在于创造企业价值 ,实现资本增值。财务分析对于明确企业重组价值来源渠道、确定企业重组价值创造水平、搞清企业重组的受益者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企业重组方式与价值来源分析
(一 )企业重组方式
企业重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我国企业重组实践中通常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片面理解企业重组为企业兼并或企业扩张 ,而忽视其售卖、剥离等企业资本收缩经营方式 ;二是混淆合并与兼并、剥离与分立等方式。进行企业重组价值来源分析 ,首先界定企业重组方式内涵是必要的。
1 合并 (Consolidation)。指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 ,原有所有企业都不以法律实体形式存在 ,而建立一个新的公司。如将A公司与B公司合并成为C公司。但根据 1 994年 7月 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公司合并可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 ,被吸收的公司解散 ;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 ,合并各方解散。吸收合并类似于“Merger” ,而新设合并则类似于“Consolidation”.因此 ,从广义上说 ,合并包括兼并。
2 兼并 (Merger)。指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 ,其中一个企业保持其原有名称 ,而其他企业不再以法律实体形式存在。如财政部1 9 8月 2 4日颁发《企业兼并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指出 ,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等有偿方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 ,使其失去法人资格或虽保留法人资格但变更投资主体的一种行为。
3 收购 (Acquisition)。指一个企业以购买全部或部分股票 (或称为股份收购 )的方式购买了另一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 ,或者以购买全部或部分资产 (或称资产收购 )的方式购买另一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股票收购可通过兼并 (Merger)或标购 (Tenderoffer)来实现。兼并特点是与目标企业管理者直接谈判 ,或以交换股票的方式进行购买 ;目标企业董事会的认可通常发生在兼并出价获得目标企业所有者认同之前。使用标购方式 ,购买股票的出价直接面向目标企业所有者。收购其他企业部分与全部资产 ,通常是直接与目标企业管理者谈判。收购的目标是获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 ,目标企业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
4 接管或接收 (Takeover)。它是指某公司原具有控股地位的股东 (通常是该公司最大的股东 )由于出售或转让股权 ,或者股权持有量被他人超过而控股地位旁落的情况。
5 标购 (Tenderoff)。是指一个企业直接向另一个企业的股东提出购买他们所持有的该企业股份的要约 ,达到控制该企业目的行为。这发生在该企业为上市公司的情况。
6 剥离。“剥离”一词的理论定义目前主要来自于对英文“Divestiture”的翻译 ,指一个企业出售它的下属部门 (独立部门或生产线 )资产给另一企业的交易。具体说是指企业将其部分闲置的不良资产、无利可图的资产或产品生产线、子公司或部门出售给其他企业以获得现金或有价证券。剥离的这一定义与我国目前的企业或资产售卖的含义基本相同。笔者认为将“Divestiture”翻译为售卖更准确。那么 ,剥离是否等于售卖呢 ?不完全相同。剥离是指企业根据资本经营的要求 ,将企业的部分资产、子公司、生产线等 ,以出售或分立的`方式 ,将其与企业分离的过程。因此 ,剥离应含有售卖和分立两种方式。
7 售卖。根据上述剥离含义 ,售卖是剥离的一种方式。售卖是指企业将其所属的资产
(包括子公司、生产线等 )出售给其他企业 ,以获取现金和有价证券的交易。在国有企业改
制中 ,国有资本所有者根据资本经营总体目标要求 ,将小型国有企业整体出售 ,也属于售卖
范畴。
8 分立。分立从英文“Spin offs”本义看 ,是指公司将其在子公司中拥有的全部股份按比例分配给公司的股东 ,从而形成两家相互独立的股权结构相同的公司。这一定义实质上与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资产剥离含义基本相同。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剥离往往是指将国有企业非经营资产或非主营资产 ,以无偿划拨的方式 ,与企业经营资产或主营资产分离的过程。通过资产剥离 ,可分立出不同的法人实体 ,而国家拥有这些法人实体的股权。分立是剥离的形式之一。
9 破产。破产简单地说是无力偿付到期债务。具体地说 ,指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不能扭亏为盈 ,并逐渐发展为无力偿付到期债务的一种企业失败。企业失败可分为经营失败和财务失败两种类型。财务失败又分为技术上无力偿债和破产。破产是财务失败的极端形式。企业改制中的破产 ,实际上是企业改组的法律程序 ,也是社会资产重组的形式。
(二 )企业重组的价值来源分析
企业重组的直接动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最大化现有股东持有股权的市场价值 ;二是最大化现有管理者的财富。这二者可能是一致的 ,也可能发生冲突。无论如何 ,增加企业价值是实现这两个目的的根本。企业重组的价值来源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获取战略机会。兼并者的动机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 ,一个重要战略是兼并在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 ,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原因在于 :第一 ,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 ;第二 ,获得时间优势 ,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 ;第三 ,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重组的另一战略机会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同一价格政策 ,可使它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收益。大量信息资源可能用于披露战略机会。财会信息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如会计收益数据可被用于评价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 ;可被用于评价行业盈利能力的变化等。这对企业重组是十分有意义的。
2 发挥协同效应。企业重组的协同效应是指重组可产生 1 +1 >2或 5-2 >3的效果。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领域 :(1 )在生产领域 ,通过重组 :第一 ,可产生规模经济性 ;第二 ,可接受新的技术 ;第三 ,可减少供给短缺的可能性 ;第四 ,可充分利用未使用生产能力。(2 )在市场及分配领域 ,通过重组 :第一 ,可产生规模经济性 ;第二 ,是进入新市场
的捷径 ;第三 ,扩展现存分布网 ;第四 ,增加产品市场的控制力。(3)在财务领域 ,通过重组 :第一 ,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税收利益 ;第二 ,开发未使用的债务能力 ;第三 ,扩展现存分布网 ;第四 ,增加产品市场的控制力。(4)在人事领域 ,通过重组 :第一 ,吸收关键的管理技能 ;第二 ,使多种研究与开发部门融合。在各个领域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实现重组效果 ,都离不开财务分析。例如 ,当要估计更好地利用生产能力的收益时 ,分析师要检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生产能力利用率之间的关系 ;要估计融合各研究与开发部门的收益 ,则应包括对复制这些部门的成本分析。
3 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重组的另一价值来源是增加管理效率。一种情况是 ,现在的管理者以非标准方式经营 ,因此 ,当其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收购后 ,现在的管理者将被替换 ,从而使管理效率提高。要做到这一点 ,财务分析有着重要作用。分析中要观察 :第一 ,兼并对象的预期会计收益率在行业分布中所处的位置 ;第二 ,分布的发散程度。企业在分布中的位置越低 ,分布越发散 ,对新的管理者的收益越大。企业重组增加管理效率的另一情况是 ,当管理者的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 ,则可增加管理效率。如采用杠杆购买后 ,现有管理者的财富构成取决于企业的财务成功。这时管理者可能高度集中其注意力于使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
4 发现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如果一个个体能发现资本市场证券的错误定价 ,他将可从中获益。财务出版物经常刊登一些报道 ,介绍某单位兼并一个公司 ,然后出售部分资产就收回其全部购买价格 ,结果以零成本取得剩余资产。投资银行家在这个领域活动很活跃。投资银行家在咨询管理与依据管理者的重组决策收取费用之间存在冲突。重要的问题是投资银行家的咨询被认为是值得怀疑的。企业重组影响还涉及许多方面 ,如所有者、债权人、工人和消费者。在所有企业重组中 ,各方面的谈判能力强弱将影响公司价值增加的分配 ,既使企业重组不增加价值 ,也会产生价值分配问题。重新分配财富可能是企业重组的明显动机。
二、企业重组财务分析
(一 )企业重组的基本分析
1 企业重组价值创造分析
企业重组通常涉及买卖双方。企业重组的价值创造也涉及对重组双方的价值评估。为了评估重组对购买公司股东的价值创造潜力 ,必须评估卖方价值 ,收购获益价值 ,以及控制卖方所要求的价格。各个部分的作用可从以下等式中反映 :
第一个等式反映的收购价值创造 ,是兼并后公司价值与兼并前买卖双方独立价值之和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代表了通过经营、筹资和税金等所得到的收购利益。应当强调 ,这是合并两个公司的总价值 ,而不是买者创造的价值。卖方公司的独立价值是卖方的最低接受价格或底价 ,因为它存在持续经营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 ,卖方期望以高于其持续经营的现值出售是合理的。在大多数案例中 ,卖方所得大于其独立价值。收购价值创造更多地流向卖方所有者。因此 ,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 :第一 ,用什么样的计量方法去估计卖方独立价值 ?第二 ,在什么情况下 ,卖方放弃独立价值作为底价 ?当卖方是上市公司时 ,市场价值是最好的独立价值评估基础。但是 ,对于有些公司 ,市场价值可能不是替代独立价值的最好方法。如有些公司其股票价值已经被兼并投标所抬高 ,因此 ,估计独立价值时应将这部分兼并利益从现行市场价中扣除。对于第二个问题 ,卖方的底价是由它可供选择的机会决定的。如果卖方已得到一个出价高于其市价 ,这个出价就是它的底价。相反 ,如果卖者对其实现公司未来经营前景的潜力不乐观 ,底价可能低于市价。要有效谈判 ,买者应认识到 ,底价取决于卖者的感觉 ,而不是买者。第二个等式定义支付给卖方最大可接受价为卖方独立价值加上收购价值创造。最大价格也可看作是合并企业的兼并后价值与兼并前买方独立价值之差。如果最大价格被实际支付 ,那么,所有的兼并价值创造都归属于卖方。因此,从买方购点看,最大价值是其损益平衡价格。通常这个价格真实反映其最大出价。然而 ,在一些情况下 ,买者可能愿意支付更多 ,而在另一些情况下 ,买方将最大可接受价定在一个较低水平。
有些时候 ,收
购可能仅仅是作为全球长期战略投资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总体战略创造价值。在这种情况下 ,一项收购可能不满足通常的折现控制率 ,而只是实施长期战略。这样的收购并不以其本身结束而结束 ,而要看它提供了参与未来不确定机会的作用。在有些情况下 ,买方公司的最大可接受价格可能低于卖方独立价值和收购价值创造。所有这些涉及低成本选择的应用。另外 ,管理者还要在内部发展与外部发展之间做出选择。目前 ,对收购 (外部发展 )的倾向性 ,反映了收购较之内部发展的几个重要优点 :第一 ,通过收购进入产品市场需要几周或几个月 ,而通过内部发展则需要几年 ;第二 ,兼并一个拥有较强市场位置的企业比通过市场竞争战取得市场 ,使用的成本要低 ;第三 ,战略资产 ,如商标、分配渠道、专有技术、专利等 ,通过内部发展是困难的 ;第四 ,一个现存的并被验证了的企业显然比发展新企业风险低。第三个等式将买者的价值创造定义为最大可接受价格与取得卖方企业要求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异。考虑公司控制市场的竞争性质 ,只有买者有特殊能力通过组合去创造明显经济效益 ,收购才可能为买方创造价值。证明公司控制市场的价值往往高于每日股票市场价值是重要的。证据是支付给卖方股票所有者的高收益。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价值在信息充分情况下为 5元 ,为什么在出现兼时突然上升为 7元呢 ?一种可能是公司买者高估卖者的价值 ,现实中有很多这种情况。另一种解释是 ,每股 5元反映投资者不控制公司的价值 ,而 7元是以未来控制公司经营为依据的。每股 2元的额外费用被支付 ,是因为买者要寻求多数股权。当一个投资者购买小部分股票时 ,他对公司股票供求平衡不产生多少影响。相反 ,当所有股票或大量股票被需求 ,人们就将增加股票价格。只要收购创造价值高于支付的额外费用 ,买方可能愿意支付市场超额费用。
既使兼并没创造价值 ,对买者是否有价值呢 ?可能有价值 ,条件是买者确信 ,市场低估了卖者的独立价值。例如 :买方公司每股独立价值为 6 0元 ;卖方公司每股独立价值为 2 5元 ;合并公司每股价值 85元。买方如以最大可接受价格 2 5元购买 ,这个兼并没创造价值。如果买方成功地以 2 3元购买 ,尽管兼并本身没创造价值 ,但它将创造每股 2元价值。
2 公司收购分析与评价
公司收购评价可使用股东价值法进行。这种方法在过去十多年中一直广泛使用。财务评价程序涉及兼并企业的自我评价和对收购候选人的评价。财务自我评价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我的公司值多少钱 ?二是公司价值如何被各种情况影响 ?
公司自我评价预示着对所有公司的潜在利益。在收购市场中 ,自我评价有特殊意见 :
(1 )当一个公司将自己作为兼并者时 ,很少的公司能完全排除在可能的收购之外。自我评估是管理者和董事会对兼购迅速反映的基础。
(2 )自我评估程序可引起对战略收购或其他重组机会的注意。 (3)财务自我评估 ,提供给收购公司评估现金和股票交换可比优势的基础。买方公司通常以股票交换的市场价值 ,评估收购的购买价格。这种实践并不经济 ,可能误导 ,并加大买卖双方公司的成本。股票交换收购分析要求对买卖双方进行评估。如果买方管理者确信市场低估了其股票价格 ,那么以市场为基础评价购买价格 ,将使公司为购买支付过多 ,使收益率低于最低可接接受水平。相反 ,如果管理者认为市场高估其股票价值 ,从而最低可接受收益水平被高估 ,以市场为基础评价购买价格将可能使其失去增值机会。
例如 ,买方公司管理者评估其公司价值1 5亿元 ,买者的价值是拥有 1 0 0 0万股每股1 5元的股票。买者评估目标公司价值 450 0万元。买者将发行多少股份去交换卖者的股票呢 ?答案显然是 30 0万股 (30 0万× 1 5=450 0万 )。如下:
兼并前 1 0 0 0 0 0 0 0
发行新股 30 0 0 0 0 0
兼并后 1 30 0 0 0 0 0
买者的股东权益为总权益
价值 195亿元的 1 0 / 1 3$ 1 50 0 0 0 0 0 0
减 :兼并前买者价值$ 1 50 0 0 0 0 0 0
买者的价值创造$ 0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只是买者的市场价值
变为每股 9元 ,即总的市场价值为 90 0 0万
元。此时 ,买者最大股票发行量是多少呢 ?仍
然是 30 0万股 ,因为买方公司管理者认为其公
司的价值仍是每股 1 5元 ,而市场将其低估了
6元。如果股份按市场价值每股 9元交换 ,买
者将需要发行 50 0万股去交换卖者的 450 0万
股份。这将使买者为此多支付 2 0 0 0万元。计
算如下 :
流通股票
兼并前 1 0 0 0 0 0 0 0
发行新股 50 0 0 0 0 0
兼并后 1 50&
nbsp;0 0 0 0 0
买者的股东权益为总权益
价值 1 95亿元的 1 0 / 1 5$ 1 30 0 0 0 0 0 0
减 :兼并前买者价值$ 1 50 0 0 0 0 0 0
买者的价值创造 -$ 2 0 0 0 0 0 0 0
(二 )公司兼并实证分析
1 兼并前分析 :被兼并与没被兼并企业特点
对被兼并和没被兼并企业的特征研究一直在两个相关领域 :事后分类分析和事前预测分析。前者主要强调被兼并和没被兼并公司的财务特征 ;预测分析则强调预测哪些企业将成为兼并目标 ,从而根据预测发展交易战略。
(1 )分类分析
分类分析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 ,来揭示被兼并企业和没被兼并企业的特征。其基本步骤是 :第一 ,选择在过去几年中已被兼并和没被兼并的企业 ;第二 ,运用财务指标体系 ,对两类企业进行比较 ;第三 ,根据比较得出被兼并和没被兼并企业的特征。例如 ,帕乐普 (Palepu ,1 985)的研究是分类分析的很好案例。他的研究在于要找出企业的财务特征与其被兼并可能之间的关系。他选择了 1 971_ 1 979年间 1 6 3个被兼并企业和2 56个被控制但没被兼并企业。他采用的指标有 :前四年平均每天证券收益 ;前四年平均市场调节证券收益 ;前三年平均销售增长率 ;前三年净流动资产与总资产比率 ;前三年长期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比率 ;企业帐面净资产 ;前一年普通股市场价与帐面价之比 ;前一年企业价格与收益比等。通过两类企业对比 ,他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第一 ,被兼并企业在被兼并前四年有较低的股票收益率 ;第二 ,被兼并企业表现出高增长及与资源的不协调 ;第三 ,被兼并企业在被兼并前在行业中没有优势位置 ;第四 ,被兼并企业平均规模相对较小 ;第五 ,无论是市价与帐面价值比 ,还是价格收益比 ,这两类企业无明显差异。
(2 )预测分析
一、统计分析
(一) 统计分析的概况
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 联合分析对象, 从定量和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 也就是在一定选题下, 将分析方案设计、资料都集合整理而展开的活动, 较为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统计分析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在这个活动中, 提供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是最终的目的, 而分析过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统计指标
针对统计信息提供的大量统计数据、指标进行筛选是统计分析的首要活动, 需要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任务要求以及在信息当中发现的问题而定, 在这期间, 可以选择能够反应整体或是一部分工作情况的宏观指标, 或者是选择主要的工作质量指标, 或者是选择变化幅度较大、出现异常情况的指标, 或者就是根据企业关注的指标进行。统计指标确定后, 需要采用统一规范或通用指标进行, 这样可以方便进行纵横向的比较, 同时要确定标杆, 也就是企业预算指标、过往的平均值, 或同行业内先进企业的经营值, 且需要剔除不可比因素, 标杆要具有可比性, 避免统计分析结果做出错误的判断, 引发错误的决策。
2. 统计分析的方法
统计方法从运用而言, 可以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 前者是长期活动后与实践经验相关的相关方法, 较为便捷, 但不严谨。后者包括数量比较法、分组分析法、指数及因素分析法等较为科学, 其结果更加严谨。现代统计分析主要运用的就是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 详细情况如下:
(1) 比较法
比较法是根据企业统计分析的不同目的进行的分析方法, 包含不同的对比方法, 如横向对比 (评价企业管理的相对水平位置) 、纵向对比 (评价企业管理发展的程度、速度和趋势) 、标杆对比 (评价与标杆值的差距) , 这种统计分析方法结果多较为笼统, 可以分析出企业发展的位置、发展程度, 与其他企业的差异等。
(2)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多元统计分析的分支, 也是统计分析中较为重要且实用的方法, 是通过指数体系分析现象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 与比较法相比, 这种方法更为详细, 运用指数的变化分析不同因素间存在问题。分析过程中包含了差额分析、连环替代、指标分解和定基替代法。因素分析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对可观测的事物完成分析, 包括该事物在发展中的外部特征及联系, 完成从里到外的去伪、去粗处理, 得出客观本质的概况, 同时, 这种分析方法还能将复杂进行简化, 并保持基本信息量, 结果较为严谨。
(3) 综合评价法
企业管理活动往往具有很多的指标, 而这些指标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统计分析当中需要将这些因素进行互相联系, 串联后进行分析, 综合评价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出现的统计分析方法, 也是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由于企业每个指标中的每个因素都可能存在问题或改良, 所以在分析中需要对企业的所有指标进行收集和分析。
从本质上而言,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对同一事物内部构成的变化出发, 分析该事物中的相互关系, 完成结论并提出管理建议。在分析当中, 通过对事物构成的因素或特点, 进而达到认识事物、分析事物规律和变化原因, 并最终提出建议。如分析指标中存在维修费用升高, 那么在这期间需要考虑分析形成因素中的互相联系因素, 包括事物和事物规律中存在的零件费用上涨、或是保养不足等因素, 之后需要分析其原因所在, 人为造成或客观形成, 如维护人员问题、维护开支不足等, 最后针对该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统计分析需要进行的不仅仅是数字,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数字, 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 寻找相互关联因素, 分析完成事物原因所在,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这就需要熟悉和掌握研究对象的相应知识。发现问题是统计分析的前提,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其目的。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的应用
统计分析的整体过程就是完成统计设计、调查、初步整理统计资料, 进而对客观现象的特点取得一定认识, 然后完成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 把握事物的本质、内在及发展变化规律, 最后得出进一步深化认识, 找出事物存在的问题, 这也就决定了在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统计分析的重要性。企业经济活动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在同一时期内可能存在着较多的制约因素, 或是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 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企业完成有效管理就必须根据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达到企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企业经济运行涉及到很多方面, 包括企业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能源损耗等, 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统计分析当中, 对企业及同行业的科技进步程度、能源消耗进行分析, 并对企业提出一定的建议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经济发展进程。如某企业产品销售量与目标数量存在很大的差异, 同期产品与同行业企业产品单价相比较高, 那么在企业中可能存在生产设备落后、科技含量较低, 或是生产当中能源损耗较大, 形成能源浪费, 那么统计分析就需要通过综合比较方法进行联合分析, 为企业提出改进生产设备、加强科技研发投入, 引进新型能源或是器械, 降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 增加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从而实现企业经济运行发展的目的。
除此之外, 企业发展同样需要统计分析, 在这种应用当中,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企业预测当中的应用
经济运行中的波动和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企业在经济运行当中需要统计分析进行预测,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 对年度、季度统计, 完成静态、动态分析预测, 首先确保企业发展当中的目标管理及考核有效, 并根据企业的计划目标和过往数据指标分析, 寻找差异, 最后根据企业总体规划及行业存在的特殊性使用预测模型完成对企业预测的目的。
(二) 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在企业决策中, 包括企业的管理和经济运行方面, 统计分析可以对企业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包括市场需求及供给能力等, 涵盖产品市场购买力、产品潜在和市场需求、品牌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 最终判断企业的盈利空间, 供需关系等, 提出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建议。
同期, 如上所述, 企业的经济运行活动与社会市场存在必然联系, 企业的经济收益与居民的消费能力成正比关系, 如果统计分析中居民CPI下降, 及购买方没有达到企业预期目标值, 那么统计分析就需要对企业经济运行提出降低产品单价、降低目标利润等建议, 同时, 在企业成产中降低生产量, 避免造成企业产品堆积, 形成资金停滞, 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最后, 企业产品的销售问题对企业具有巨大的影响, 而面对这种情况, 统计分析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如产品滞销, 需要查找不同因素间的关联, 包括产品价格、交货情况、产品质量等, 针对性的提出企业解决决策。
(三) 企业过程分析及阶段分析控制中的应用
对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决策建议后, 其方案的实施中会出现一定的不可知状况, 统计分析可以对在此当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或是阶段分析, 采用统计数据, 定期分析计划完成的进度情况等, 如发现问题, 需及时提出针对建议, 使用对比分析法, 对阶段结果进行分析, 提高指标完成率。
三、结论及建议
统计分析是经济运行分析的方法和手段, 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出改进企业管理的建议, 在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统计分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需要针对企业的不同特性完成认识、掌握并分析。企业需要统计分析解决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前提之上, 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 统计分析必须要客观、时效, 实事求是也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 从服务角度出发, 为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 完成企业发展与统计工作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环, 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裴俊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统计与咨询, 2009, 5 (05) :32-34.
关键词:企业;诚信;信用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056-02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门提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可见诚信问题的重要性。
1 诚信的概念
所谓诚信指的是“诚实守信”。“诚”既实心实意,开诚布公;“信”即诚实不欺,言而有信。诚信结合在一起表明诚恳老实,有信无欺,诚实守信。企业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最主要的微观经济主体,其诚信状况不仅直接关系自身的信誉度,也影响到社会整体的诚信建设,企业诚信蕴藏着多元化的内涵。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生存活动始终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之中,因此市场经济与诚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是重要,讲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基石和标志,我们的企业应该做到“商海无涯信为舟,心怀诚信走天下”。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易;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没有信用经营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
2 诚信与企业
在经济领域的各种关系中,都有一个通用的经济伦理规范,都有一个讲不讲诚信的问题。作为一个纳税企业是照章纳税还是偷税漏税;是正当竞争还是不正当竞争,都是与经济诚信相关的问题。
3 诚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已成为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对企业来说诚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通行证。企业的诚实守信,日积月累就形成良好的信誉,使企业在生意往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成为扩大交往、促进合作、走向成功的通行证。
(2)诚信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证。在高度商业化的现代社会中,对于企业而言,诚信是一块金牌,是企业的基础和生命线。
(3)诚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商场如战场,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信誉战 ,谁赢得了市场信誉度,谁就能赢得最大程度的市场。
(4)诚信是企业自我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强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它体现在企业的市场开发,形象的塑造,资源的运用,融资理财等多个领域,比有形资产更加可贵。
4 企业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目前一些企业信用意识薄弱、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期。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至今尚未到位。众多的国有、集体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制的。一些企业经营者从观念上还认为企业是国家的,银行也是国家的,因而对逃避银行债务和偷逃国家税收行为没有违法的概念。
(2)完善的信用机制尚未建立。我国的信用机制包括政府、企業和个人信用体系,涉及到行政管理、法律约束、中介诚信机构的作用,而目前政府机关对企业信用监督力度不够,处理不公平,中介诚信机构刚刚起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经济行为就不能进行有效地的制约。
(3)企业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缺乏良好的预期,会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这是造成企业诚信缺失的内部原因。
(4)社会对不守信现象惩罚不力,也是企业失信的重要原因。在经济体制转型期,旧的约束机制已经不起作用.新的约束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常常出现不守信用的行为。
5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构成关系如图l所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信用管理体制的形成又依赖和受制于政府行政监管、行政立法和中介诚信体系的建立。从以上2图可以看出,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进行。内,指的是强化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外,指的是完善政府信用监督和管理体系,推动和规范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内部职员的信用意识、企业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及外部消费者的信用意识。企业的参与者和非企业内部人员,共同努力构建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
6 强化企业内部信用管理
(1)企业信用管理机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道德来规范,需要企业主体自身的诚信和企业相互间的信任来维系。信用管理,能够减少资金低效占用,加快资金周转和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财务成本,从而提高投资效益。信用管理,更能促进市场的拓宽,区域的扩大,提高市场占有。信用管理,还能增强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的能力。完善内部信用管理机制,能为企业创造巨额财富。
(2)提高企业信用程度,建立企业内部信用机制,就必须提高企业经营者的道德素质通过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来约束和规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制定出相应的法律。如对信用不佳者,根据程度的不同,规定几年内不得注册公司,不得以高层管理者的身份进入经济领域,以提高企业经营者的信用观念和道德水准。
(3)诚信是企业营销的手段和战略,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只有将诚信融入企业文化中,并为决策者、经营者和广大员工所接受,才能使诚信成为企业的自主行为。把诚信孕育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才能使企业信用成为一种生产力,成为一种无形资产,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7 加强企业经营者的职业素养和企业内部职员的信用意识
(1)企业管理者在缺乏专业知识、缺乏市场分析能力时采取的短期行为,往往只为赚取更大的利润,完成上层领导下达的任务。这些短期行为缺乏对企业长远利益的考虑,造成企业失信于消费者。
(2)企业的主要成员是企业的员工,对企业员工进行诚信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信用意识,并建立员工诚信监督、考核部门,从根本上杜绝员工的非诚信行为。
8 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的基本行为准则
(1)诚信面对经营管理。企业要做到诚信经营,首先要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双方才能保持长期友好合作的关系。要深刻认识到,任何利益的获得都要依靠诚实劳动、诚信经营和守法经营。
(2)诚信面对市场竞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应当以诚实的态度参与竞争。应当加强自律、坚持以诚信准则对待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企业外部:
9 完善政府信用监督和管理体系
要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单靠企业自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政府的推动力。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关键是建立企业守信激励机制、失信行为约束和惩罚机制。
(1)政府应加大行政监督、监管力度,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以此加大失信企业的失信成本,使失信企业为失信行为付出的代价高到企业不敢、不愿再去冒失信的风险。
(2)银行系统与企业信息联网。政府也应加强各部门之间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整合。切实加强工商、税务、银行等各部门企业信息横向沟通,做到信息资源共享,避免信息不流通造成企业信用监管的漏洞。
(3)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因此应加快对社会信用制度的立法,从法律上明确企业失信程度的量化标准。制定相应的处罚条款和制裁措施。通过惩罚机制的设立,约束和迫使企业诚实、守信、健康的发展。
10 推动和规范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
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没有完善的企业信用服务,企业间的信用交易行为就难以顺利进行。企业信用中介服务主要为企业提供诚信服务,代理客户对交易的另一方的资历、信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判断,以供决策者在选择贸易伙伴、签约、确定结算方式、处理经济纠纷时参考。
(1)诚信中介机构开放所拥有的企业信用数据,推动企业信用中介服务业的发展。
(2)规范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①要建立信用中介行业的许可制度,严格市场准入;②要建立信用中介机构的“退市”机制。约束和规范信用中介机构的行为。③对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做出明确规定,建立资信评估师的资格考试制度。④建立企业信用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加强企业信用中介服务行业自律。
(3)打破地区、行业封锁,加强中介信用中介资源整合,形成规模发展。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要想做大、作强要想实现目标,首先要奉行诚信经营的理念,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的基本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茅于轼.社会信用与经济增长[M].特区经济,2002.
[2]颜晓峰.诚信与文明[M].北京: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3]李运福.国家与国有企业关系研究[M].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4]肖月桐.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与发展[M].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刘延平.中国宏观经济问题[M].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B
(课程代码:1458351专业:工商管理学习形式:本科年级:2010级)
本试题需在【答题册】作答。(试题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为评价企业财务成果的发展变化情况,通常应采用()。
A.经验标准B.历史标准 C.行业标准D.预算
2、企业的负债比率越低越好,这是站在()的立场上做出的评价。
A.企业经营者B.投资者 C.其他相关者D.债权者
3、息税前利润是指()。
A.营业利息与利息支出之和B.利润与利息收入之和 C.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D.利润总额与财务费用之和
4、恩格尔系数在30%—40%之间的为()
A.极富裕型B.富裕型C.温饱型D.小康水平
5、甲公司本年销售额200万元,上年销售额为100万元,则本年销售额为上年销售额的百分比为()
A.200%B.50%C.100%D.150%
6、以下哪个不是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A.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B.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C.企业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D.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7、包括市场状况分析、本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分析等内容。()
A.环境分析B.市场分析C.生产分析D.销售分析
8、是从原材料投入开始,到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过程。()
A.生产过程B.商品流转过程C.销售过程D.资金流转过程
课程代码14583519、指能够使一定时期商品的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
A.采购量B.销售量C.经济订货批量D.消耗数量
10、计算生产均衡率,也要遵照,即未完成计划的按实际完成率,已完成计划的只能按100%或按其计划数。()
A.最大化原则B.最小化原则C.多退少补原则D.不抵补原则
11、市场运行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它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和工资等各种市场杠杆发挥作用。在各种杠杆中,是中心。()
A.价格B.供求C.竞争D.工资
12、是企业因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A.资本成本率B.资本成本C.成本费用D.销售费用
13、指不在一定范围内随产量增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折旧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资
福利费等。()
A.固定成本B.变动成本C.产品成本D.生产成本
14、在企业具备历史资料完整、准确的情况下,应采用()
A.定量预测分析法B.定性预测分析法 C.销售收入资金率法D.销售百分比法
15、外购的无形资产,按照计价作为无形资产价值。()
A.预算价格B.实际支付的价款及其他支出 C.公允价格D.市场价格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16、资金需要量预测分析是资金分析的重要环节,通常可以采用的方法为。()
A.定性预测分析法B.趋势分析法 C.定量预测分析D.经济批量法
17、股票投资分析按投资目的和期限可分为。()
A.对外投资B.短期投资C.长期投资D.对内投资
第 1 页(共 2 页)
18、平衡计分卡的主要内容有。()
A.客户方面因素B.财务方面因素
C.企业内部运营方面因素D.企业员工方面因素
19、根据产品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把成本分为。()
A.固定成本B.变动成本C.目标成本D.生产成本
20、企业经济活动的作用包括。()
A.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状况
B.控制企业经济活动过程
C.预测企业经济活动的效果
D.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三、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21、简述影响市场商品需求量的因素
22、简述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原则
23、简述筹资来源渠道和筹资的方式
24、简述连环替代法的计算步骤
25、简述产品成本预测的内容和步骤
26、简述商品流转的基本环节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27、某公司的上期资料和本期资料见下表:
要求:利用差额分析法分析运费增加的原因。
關键词:微观经济学;理论应用;会计学领域
Keywords:microeconomics;theoreticalapplication;accountingfield
中图分类号:F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01-0187-02
0引言
微观经济学最早发源于西方,二十世纪初才渐渐传入我国。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中心问题就是价格问题,并且主要研究个体或者个人的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对所有权状况以及资源配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在学术研究的深入下,微观经济学理论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的经济问题当中,例如:会计、金融、人力资源等。当前,着重讨论微观经济学理论在会计学领域中的应用。
1微观经济学理论研究
微观经济学又称小经济学,即所谓的个体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是研究以个体或者个人为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还深入研究了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并且提出了微观经济学理论对市场失灵的看法和纠正,积极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个体的经济过程。总的来说,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中心思想就是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中,微观经济学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了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
关键词:社会经济背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发展运用
企业在建立时,市场竞争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生存压力,而大部分企业都将中心投放在对业务的开发拓展和资本累积,并没有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如此一来便会出现员工素质底下、团结能力不足、人才储备量不足的现象。这对于刚刚进入发展阶段的企业而言是不利于今后发展。因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了解自身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挖掘出能够正确的引导企业文化人才,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推进企业内部形成人力资源的优势。
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定义
人力资源,就是指人自身具备能够对价值创造出一定的贡献作用,并能够对组织奉献自身的体力和能力总和,而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能够预算出人力资源的需求,并针对需求做出计划,如人力需求、人才招聘、绩效考核、组织协作、并以人文本为中心思想进行运作协调。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企业的责任,体系的建立必须先了解企业自身的文化、经营目标、工作进程、工作设计、员工组成、员工需求等等,因此每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都不是相同的,必须以企业的自身需求为基础,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没有固定的标尺,只有符合自身发展的体系,以便企业建立管理体系。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作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现如今对于企业而言的问题不是如何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是在建立之后如何能和企业相吻合、和系统之间相紧扣。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发挥其整体功能、能否和子系统进行连接,如薪资系统、培训系统、任职系统、福利系统等等,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体系,这也是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在当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关部门应当由传统的功能性部门变成核心经营业务部门,企业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促进平稳健康的发展,提升企业生产流程,保证其经济效益以及资产的增值。
而企业中的业绩也是依靠能为消费者提供舒心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为此,企业中人力资源是设计、提供、生产和服务。同时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时也能制定出较多对企业有利活动,将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这是对于人资资源管理的要求,也是一个目标。企业的资本只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构成,作为当今时代的发展进程而言人力资本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发展的推动力。所以企业在发展时势必要抛弃传统老旧的管理制度,采取现代化模式和方法,为企业提供平稳有效的运行机制。
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发展中的运用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在企业的经营中被放在一个高度上,人力资源管理应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吻合,转变传统的抉择,将人力资源管理变成企业主管的辅助。将相关部门的工作范畴扩大至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运行流程中,符合企业自身的运行目标。管理人员要和人力资源部门随时进行交流,势必要保证经营方向和运营目标以及管理战术和相应举措达到一致。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于一个人才资源的挖掘、维护、运用、激励、发展等全方位的发展和活动,并保障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自身企业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应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变革能力放在首位,在保证企业竞争能力的同时,点燃人才的热情,实现企业目标的前进动力。
伴随企业逐步发展,企业的内外环境都需要一定的变革,从某一角度上看,可以进行职工培训,加深企业内部交流,还可以将培训变成一种升华,满足人才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新时代的好奇,在培训的过程中,让企业员工学习新知识,在靠阔眼界的同时满足人对于新时代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加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推进企业的发展进程。
(一)人才影响企业。企业,市场环境的经济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企业的发展皆会受到些许影响和制约,如想企业能够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必要发现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研制出响应的解决措施,确保企业能够健康稳定且长期的发展。
主要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资源、技术、资本资金、人力资源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才资源,这不单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同样也影响企业内部其他的发展因素。
(二)企业发展需要正确的人才观。在时下社会中,全方位复合型人才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对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企业而言,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势必要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储备,否则一定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主要应注意其中的人性管理和变革管理,有一定预支性,并且能够将人才的储备、使用、提升放在管理的首要位置,将其作用在企业的整体经营发展中占去重要位置。对于传统的人力资源中,管理体系皆是被动的行政角色,和企业的整体的运作绩效完全的脱离。而在当今时代中,人才是最为稀有的资源,并且在如今竞争体系中,已经由传统的企业竞争变成人才竞争,对于新的人力定位也变革为一种能加强企业的设计、规划、执行、策略等等高附加值的新技能确认。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可以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员工提出一个可以正常晋升的体系,提高企业内部对于人才的流动和提升,让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的人力发展目标向吻合,完成企业和人才共同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翠霞.基于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e-HR研究[D].贵州大学,2008
[2]伍业龙.商业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
【财务分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教案11-23
浅谈数据分析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07-09
干旱指标及其在浙江省干旱监测分析中的应用06-24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06-26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文06-17
浅谈数据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05-27
在煤矿经济活动分析会上的工作报告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