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测试题(共10篇)
(满分120分,共需40分钟)编写者:杨平尧
姓名:座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某天的温度上升了2C的意义是()
A、上升了2C.B、没有变化.C、下降了2C.D、下降了2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和负数统称有理数.B、0是整数,但不是正数.C、0是最小的有理数.D、整数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3、下列各对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A 5和-00001B 2和-2C -1和-1D 0.01和10
52234、下列各组数中:①-5与(-5);②-3与(-3);③0
23100与0200; ④-(-1)与(-1);⑤1与-1。相等的共有()组:
A 2B 3C 4D
55、用四舍五入法把0.06097精确到千分位的近似值的有效数字是()
A 0,6,0B 0,6,1,0C 0,6,1D 6,16、下面所描述的数据是精确数据的是()
A、我校师生共有3000多人.B、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C、在5·12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中,有几十万解放军武警战士参加救援.D、小红测得数学书的长度为21.1厘米.7、(-0.125)200632×(-8)2007的值为()
A -4B 4C 8D -88、如果一个近似数是1.60,则它的精确值x的取值范围是()
A 1.594 5C 1.595 A3B9C7D110、若数轴上的点A、B分别与有理数a、b对应,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b(B)-a<b(C)|a|<|b|(D)-a>-b B A 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0.25的相反数是,3=,6的倒数是,1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4500000000=; 13、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10的所有整数的和是_____________ 14、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14,2.5,,15,0,49,2.3,321, 232 整数集合{„„} 负数集合{„„}分数集合{„„} 15、比较大小:-61,- 32-,―(―2)-3。3416、某圆形零件的直径在图纸上注明是单位是mm,这样标注表示该零件直径的标准尺 寸是mm,符合要求的最小直径是mm。最大直径是mm。 17、若a2+(b-3)=0,则a=,b=,ab=.18、如图,数轴上A、B两点间的距离是个单位,A、C两点间的距离是,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C -1 0 A 1B 2.519、近似数6.9210精确到位,如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那么这个近似数是,它精确到位.20、在等式3×□-2×□=15的两个方格内分别填入一个数,使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且等式成立。 三、解答题(40分) 21、画出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找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把它们排列起来.(5分) 11、 3、(2)、1、2 2-[+(-3)] 22、计算:(20分)① 2③-2+(-3)×[(-4)+(-2)]-(-3)÷(-2) ④3()4(1)8() ⑤(2)1( 12111111 5—3—5+(—3)②2-(-+-)÷ 733724816 2232 232 3348)(2)(1)(4)2 1ab23、如果规定符号“*”的意义是a*b=,求2*(-3)*4的值.(本题5分) a+b24、小王上周五在股市以收盘价(收市时的价格)每股25元买进某公司的股票1000股,在接下来的一周交易日内,小王记下该股票每日收盘价格相比前一天的涨跌情况:(单位:元)(10分) ① 星期二收盘时该股票每股多少元? ② 这一周内该股票收盘时的最高价与最低价分别是多少? ③已知买入股票与卖出股票均需支付成交额的千分之五的交易费,若小王在本周五以收盘价将全部股票卖出,则他的收益情况怎样? 四、附加题(20分) 25.已知 a 4,b 3,求ab的值.26、把编号位1,2,3,4,…的若干盆花如图摆放,花盆中的花按红、黄、蓝、紫的颜色 依次循环排列,则第2009行左起第6盆花的颜色为色。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 在 ,+7, 0, , 中,正数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 -27与(-2)7 B. -32与(-3)2 C. -323与-322 D. ―(―3)2与―(―2)3 3、在-5,- ,-3.5,-0.01,-2,-212中,最大的数是( ) A. -12 B. - C. -0.01 D. -5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并且小于4的所有正整数的和是( ) A.8 B.7 C.6 D.5 6、已知一个数的倒数的相反数为 ,则这个数为 ( ) A. B. C. D. 7、如图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a比b大 B.b比a大 C.a、b一样大 D.a、b的大小无法确定 8、如果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差等于0,那么这个数是( ) A. 0 B.-1 C. 1 D. 0或1 9、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全长约为63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63102千米 B. 6.3102千米 C. 6.3104千米 D. 6.3103千米 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4 B. C. D. 11、下列运算过程正确的是 ( ) A、= B. = C、= D. = 12、在数轴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两个负有理数,大的离原点远 B. 是正数 C.两个有理数,绝对值大的离原点远 D.- 是负数 13、已知两个有理数a,b,如果ab0且a+b0,那么( ) A、a0,b0 B、a0,b0 C、a,b异号 D、a,b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大 14、下列说法①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的绝对值不相等; ④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B、1个;C、2个;D、3个 1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a|一定是正数; B、|a|一定是负数; C、|a|一定是非正数; D、|a|一定是负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在数轴上,与表示-5的.点距离为4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2、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g、(250.2)kg、(250.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能相差 kg; 3、地图上标有甲地的温度为25度,乙地的温度为20度,丙地的温度为-5度,则温度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____度; 4、如果a、b互为倒数,c、d互为相反数,且 , 则代数式2ab-(c+d)+ =_______; 5、计算:(1-2)(2-3)(3-4)(101-102)= . 三、计算题(32分) 1、-20+(-17)-(-18)-11 2、(-1 )0.8(- ) 3、312 +(-12 )-(-13 )+223 4.(-14 -38 +524 )48 5、; 6、 7、-2 -12 ( - ) 1 8、 四、应用题(共8分) 1、小李用470元购买了8套儿童服装,准备以一定价格出售。如果每套儿童服装以60元的价格作为标准价格来卖,超出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记录如下: +7,-3,-1,-8, -2,+9,0, -6。当他卖完这8套儿童服装后是盈利还是亏损? 2、十一黄金周,武商家电部大力促销,收银情况一直看好。下表为当天与前一天的营业额的涨跌情况(单位:万元)。已知9月30日的营业额为26万元: 10月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4 3 2 0 -1 -3 -5 (1)黄金周内收入最低的是哪一天?(直接回答,不必写过程)。 二、7.23;-32;23.8.0;-8;16;5. 9.-8;1;-9.10.百分,三.11.四;812.1 三、13.514.615.116.38 四、17.(1)最高分是:80+12=92(分)最低分是:80-10=70(分)(2)510×100%=50% (3)[80×10+(8-3+12-7-10-3-8+1+0+10)]÷10=80(分) (一)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2节第三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相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及符号的化简。 2、本节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相反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在研究了负数的基础上,遵循过渡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既把小学所学的正数、零和初中的负数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又为学生以后顺利掌握绝对值的意义,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在以后将要学习的二次根式、方程、函数和相关学科等知识领域都有所渗透。因此,这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双重符号的化简;难点:“-a”的理解和双重符号的化简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其特征性质;(2)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3)能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含有双重符号的数。 能力目标:(1)经过观察、思考、分析、发现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a”的理解,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3)由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得出相反数的特征性质,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一系列探求活动,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2)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启发引导 突出问题 遵循原则 鼓励探索”将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本节课采用了启发、探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激励学生去想、去思考,以小组讨论、自由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推理方法,养成大胆参与,主动学习的习惯,变“学会”到“会学”。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两个人从某地反向行走4米。 提 问 :“两个人都行走了4米”能完全表述此动画意思吗?用数学语言怎么表示? 再 问 :+4和-4包含了几层意思? 将互为相反的两个数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得到初步感知。观 察 : +4和-4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再 观 察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分别在原点的 边,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个,分别在原点的 边,这些点表示的数是。若a是一个整数,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几个,分别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什么。 引入数轴,将实际问题抽象到数学问题,为下一步概念的形成做铺垫。 (二)、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问题:+4和-4,+2 和-2,+5和-5,+a和-a每组数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发表见解,引导发现它们“符号不同,数字相同”。深入问题1:+4和-2这组数也具有上述特点吗? 深入问题2:“符号不同”体现在数轴上是什么意思? 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每组数都含有“只有符号不同”和数轴上“方向相反”两个意思。 问题3:+3这个数有上述特点吗? 使学生认识到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综合以上各点引导学生得出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观察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在以上数轴和数的结合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发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左右,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练一练: 1、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6,-8,-3.9,5/2,-2/11,100,0 (三)、继续探究,深入理解 问题一:从练习1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观察、讨论,发现1 :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一个正数,0的相反数仍是0。发现2:在一个正数的前面添上“-”号就成为它的相反数。由此类推出: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填一填 :+5 5,100 +100,+a a(填上=、< 或 >) 让学生发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本身。说一说:这些数表示的意义?并化简这些数 -(-68),-(+0.75),+(-3/5),-(+3.8),-(-x),+(-m)试一试 :化简-{+[-(-9)]} 活动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有理数的意义到双重符号乃至多重符号的化简,起到分散难点,逐一突破的目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基础知识题: 1、判断正误(1)任意一个数都有相反数()(2)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3)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数一定是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2、如果a+b=0,那么() A、a、b两个数中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B、a、b两数中至少有一个为0; C、一定有a=b=0;D、a、b互为相反数。 能力提高题: 4、如果x+(-4)=0,(+16)+y=0,试求x 2 +y的值。 发展思维题:如果a、b表示有理数,在什么条件下,a+b和a-b互为相反数? 以上不同层次的练习设置不但可以照顾差生,还可以解放优生,同时也能调动中层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达到抓两头,促中间的效果。 (五)、回顾总结,发展情感 回顾: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顾之后,加以评价,将零散的知识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方法,体会辩证思想。 (六)、布置作业,回归实践 :教科书第14页的2题,18页的3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 ∠C,则∠1+∠2等于() A.270°B.135°C.90°D. 315° 2.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E,且AB=6cm,则△DEB的周长为() A.4cmB.6cmC.8 cmD.10cm 3.如图,△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CB边于 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为() A.2B.3C.4D. 54.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7,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则腰长是() A.4B.10C.4或10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 数为() A.30°B.36°C.45°D.70° 6.如图,在Rt△ABC中,∠ACB=90°,AB=2BC,在直线BC或AC上取 一点P,使得△PAB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7.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的内有一点0,那么0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之和为 () A.3B.23C.2D. 438.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F,若BF=AC,则∠ABC的大小是() A.40°B.45°C.50°D.60°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在Rt△ABC中,∠B=90°,∠A=40°,AC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交于D点,则∠BCD的度数为。 10.如图,△ABC中,∠C=Rt∠,AD平分∠BAC交BC于点D,BD∶DC=2∶1,BC=7.8cm,则D到AB的距离为cm。11.一辆汽车沿30°角的山坡从山底开到山顶,共走了4000米,那么这座山的高度为米. 1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D⊥BC,PE⊥AB,PF⊥AC,则△DEF是三角形。 13.如图,∠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其中正确的结论是(注:将你认为正确的结论都填上). 14.如图,ABC中,∠C=90°,∠ABC=60°,BD平分∠ABC,若AD=6,则CD=。 1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腰长为a,则其底边上的高是.16.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F作DE∥BC,分别交AB、AC于D、E,已知△ADE的周长为24cm,且BC = 8cm,则△ABC的周长=。 三、解答题(52分) 17.(10分)如图,已知AB=AC,AD是中线,BE=CF.(1)求证:△BDE≌△COF; (2)当∠B=60°时,过AB的中点G,作GH∥BD,求证:GH= 18.(10分)如图,△ABC中,∠ACB90,ACBC,CO 为中线.现将一直 AB. 4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上并绕点O旋转,若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 AC,CB的延长线于点G,H. (1)试写出图中除ACBC,OAOBOC外其他所有相等的线段;(2)请任选一组你写出的相等线段给予证明. 我选择证明=.证明: 19.(10分)如图,在△ABC 中,AB=AC,D是BC边上的一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添加一个条件,使DE= DF,并说明理由. 解: 需添加条件是. 理由是: 20.(10分)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A D C H 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 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面的问题: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 21.(12分)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结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结CQ. (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PA:PB:PC3:4:5,连结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B Q C ★ 秘密 考试时间:2018年10月XX日10:30—11:30 XX二中七年级上期10月考试 地 理 试 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6页)。试题卷1至6页;答题卷1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与生物合卷)。预计难度系数:0.65。 命题:XXX 校对:XXX 审核:XXX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卷共30小题,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30分) 1.最先证明地球形状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2.如图关于地球形状的小实验说明() A.地球是一个正方体 B.通过卫星照片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C.通过观察海平面上船只的出没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D.通过月球表面的变化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3.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①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 ② l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③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④观察日食现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假如你是一位裁剪师,要为地球制作一件外衣包裹全身,那么所需的面料是()A.4万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B.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 C.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度数向东减小的是西经 6.关于0º经线,说法正确的是() A.又叫本初子午线 B.又叫赤道 C.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D.是南北半球的界线 7.成语“南辕北辙”,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最后不能 到达目的地。如果“东辕西辙”,理论上可以到达目的地,解释其原因正确的是() ①经线等长,纬线不等长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经线是圆,纬线是半圆 ④经线是半圆,纬线是圆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8.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度数的纬线都有两条 9.某人站在北极点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北后南 B.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C.左西右东 D.前后左右都是北方 10.某人从赤道以北30公里处出发,依次向正西、正南、正东、正北各走100公里,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以北 D.出发点以东 11.关于经度、纬度变化正确的是() A.0°经线以东是西经 B.180°经线以东为东经 C.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D.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12.某同学把某地的位置记做:东经116º,纬度40º,此地点在地球表面有()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 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13~15题 13.右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A.(10ºS,170ºE)B.(10ºN,170ºW) C.(10ºN,170ºE)D.(10ºS,170ºW)14.图中所示的四条线段,下列等量关系成立的是() D.6351平方千米 A.AB=BD B.AC=CD C.AC=BD D.无法确定 15.图中A、C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A.40000千米 B.2200千米 C.1100千米 D.无法确定 16.一游客在旅行日记中写到:我到达过世界上一个神奇的地方,在那里,我右手位于东半球,左手位于西半球,面向北半球,背靠南半球.这个神奇的地方就是图中的()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7.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可的经线是() A.30°W B.150°E C.150°W D.180°E 下面是四幅大小一样的局部经纬网方格示意图。回答18~20 题 18.四个地区中,同时满足位于西半球、南半球、高纬度的是() 组成一个经线圈.与30°E经线组成经线圈A.① B.② C.③ D.④ 19.图示四个地区中面积最大的是()A.② B.③ C.④ D.一样大 20.下列关于图中四地面积差异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长度相等 B.纬线长度相等 C.经线长度不等 D.纬线长度不等 21.读下面经纬网图,有关图中A、B、C、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A点与C点所在的经线相互平行 B.从D点到B点日期要加一天 C.B点位于中纬度和高纬度的界线上 D.B点所在的纬线可能是50°N 22.读下面的A、B、C、D四幅经纬网图,哪幅图中的M点位置同时符合①东半球②南半球③低纬度三个条件?() A. B. C. D. 23.甲(30°N,160°E),乙(30°S,160°W)两点,甲点在乙点的()方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24.下面小军绘制的地球自转方向图,正确的是() 25.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方向一致 B、它们周期相同 C、它们不是同时进行的 D、它们绕转中心是一样的 26.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如图).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现象 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27.当我们上午上课的时候,英国的学生正在深夜睡梦中,原因是()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作息时间不一样 D、以上都错 28.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A.自东向西 B.逆时针 C.顺时针 D.自西向东 29.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一天是() A.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 B.一个白天的时间 C.地球绕地轴旋转一周的时间 D.太阳东升西落之间的时间 30.在同一时间,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A.地球自转 C.太阳在运动 B.地球公转 D.人为规定的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 4 31.读图,回答下列 (1)B点位于___________纬度地带。(2)D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_方向。 (3)A、B、C、D四点中,位于西半球上的是________点。(4)A、B、C、D四点中位于东西半球界线上的是______点。 (5)如果有人从B点出发,沿着经线往南走,最后(能或不能)回到出发点。 32.根据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A点位于___________(东或西)半球;B点位于___________(2)B点位于C点的___________方 (3)A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经度是____________ 问题。(5分) 试卷Ⅱ(非选择题部分,20分) (4)若甲乙两人分别从B、C两地出发,匀速向南运动,那么两人在__________处距离最远,在__________ (5)图中B、C两点,较早看到日出的是 点. 33.根据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①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____半球 ;④地所在的纬线名称是__________。 (2)②点的经度是__________,纬度是___________。 (3)③地位于①地的___________方;④地位于③地的_______方。(4)①、②、③三地中,满足“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是________。 一、选择题答案: 1-5: BCCCD 6-10: ACDBD 11-15: CBCCB 16-20:BCCCD 21—25: CBCBA 26—30: BADCA 二、31.(1)中 (2)西北 (3)D(4)C(5)不能 32.(1)西;北(2)正西(3)80゜N;40゜W(4)赤道或0゜纬线;南极或90゜S(5)C 33.(1)西; 南回归线 (2)60゜W,23.5゜N (3)西南方;正北方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 一、填空 1、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12、1的相反数是_______,它的倒数是_______,它的绝对值是______.33、最大的负整数是 _____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_____.4 4、在72评价________ 中的底数是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___.+120045、12003=______________。 6、代数式2x+3y的值是-4,则3+6x+9y的值是 二、选择题 1、一个数加上12等于5,则这个数是() A.17B.7C.17D.72、4等于()3 A.12B.12C.64D.6 4三、计算 11、+231 2332、82(4)1 223、100224、7p3p2p12p3p 3 四、先化简,在求值 1、化简求值:2x2yxy3x2yxy4x2y,其中x1,y 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过程与方法: 用表演的形式模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观察事物和制作地球模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 难点:引导学生找出前人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的四个关键点。【教学方法】 讲解法:讲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别。【教学准备】 地球卫星图片、地球仪。【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早上(下午)好!老师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我遇见了三个不同的人,他们都分别问了老师不同的问题。第一个人说:“我是从湖南省来的,你是哪来的?”老师回答:“我是从贵州省来的。”第二个人说:“我是从美国来的,你是哪来的?”老师回答:“我是从中国来的。”第三个人很特别,他对老师说:“我是从火星来的,你是哪的啊?” 教师:同学们,老师应该怎么回答他呢? 学生:地球的。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是地球的。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地方。那么我们对地球有多少了解呢?例如:地球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了解地球。板书: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吗? 学生:圆的„„ 教师:指着课前在黑板上准备好的地球卫星照片挂图。 教师:这是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很明显的就能知道地球的形状,可在远古时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迷,我们的祖先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认识过程。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二页,看一看图1、1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一组分别代表对不同时期的探索图进行讨论(1分钟),然后在各组请出一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第一组讲述:天圆地方„„ 教师: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学生:不同意。 教师:非常好,古代人完全凭借直觉来认识世界,简单的认为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所以在我国古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第二组讲述:后来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教师: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能充分地证明地球的形状吗? 学生:不能„„ 教师:下面请第三组的同学讲述。第三组同学朗读阅读材料。总结:(指着书上的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加以描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请第四组同学讲述。第四组同学讲述 板书: 1、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④地球卫星图片 总结:刚才,四组同学精彩的讲述了人类认识地球的探索过程,图1.1①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④地球卫星图片四幅图的顺序表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从古代人立足地球上的直觉认知,到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再提升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践,最后凭借人造地球卫星图片获得直观认。可见,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是个不断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那么,通过学习古人对地球形状认识漫长的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 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们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以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近代科学家在探索地球奥秘的过程中,还精确测量出可地球的大小,那么地球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大小,请大家打开书第4页,图1.2 板书: 二、地球的大小 教师:同学们看一下课本图1、2,然后齐声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少? 学生:6371千米 板书: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教师:(边写边提问):地球的最大周长是多少?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呢? 板书: 2、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边写边强调让同学们记住这些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 教师:同学们看它这两个数据,平均半径、最大周长,为什么要在半径前面加上平均呢? 学生:„„ 教师:既然是平均,那么说明地球的不同地方,半径并不等长,这就说明了地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正球体。请同学们再看看图(教师板图),这是赤道半径:6378千米,这是极半径:6357千米。 注:学生可能会对极和赤道陌生而发生疑问,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应说明在今后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老师会一一告诉大家。大家把这两个数据写在书的相应位置上。 教师:根据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数据,请同学们算出它们相差多少千米,然后回答老师。学生:21千米 教师:回答正确,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根据这个差别,我们就可以得出了地球形状的最正确表述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板书: 3、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 承转: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活在这个家园中,就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它。我们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仅仅是个起点,但地球太大了,我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怎么研究它呢?(出示地球仪) 教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 学生:地球仪 教师:对,这就是地球仪,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板书: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现在哪位同学来告诉老师地球仪和地球原貌有哪些不同? 学生:„„ 与学生共同总结地球仪的特点:P5 ①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②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不存在的线,叫做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上有一根能使地球仪转动的地轴,而这根地轴在地球上不存在。地轴和球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分别为南极和北极。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一个定义。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作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组我们了解地球表明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会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本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地球仪的另一个重要图示——经线和纬线。请同学们做好预习。板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①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④地球卫星图片 二、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①赤道半径:6378千米 ②极半径:6357千米 2、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藻类植物 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的分化 经济意义:释放氧气,可供食用、药用、鱼类饵料 常见植物:墙藓、葫芦藓、地钱等 复习指要: 主要特征: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有茎、叶分化,有假根 经济意义:可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植物:蕨、肾蕨、卷柏、满江红等 蕨类植物 主要特征: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有根、茎、叶的分化 经济意义:可供食用、药用、可作绿肥和饲料、可形成煤种皮 绿 色 植 物 答案: C胚芽胚轴 胚胚根子叶:两片果皮和种皮胚乳玉米种子胚芽 胚 胚轴 胚根子叶:一片特征: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裸子植物特征: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常见种类:牡丹、桃、杨树、小麦等 典例解析: 例 1、用烧杯装一些活水绵和清水,然后放到黑暗的环境中,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这些水绵()A、生长正常B、停止生长 C、全部死亡D、生长得更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水绵营养方式和光合作用知识的理解。水绵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植物。水绵在黑暗的环境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得不到有机物,无法生活,过一段时间水绵就会死亡。 例 2、(2005·内江会考)芳芳做《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时作了如下记录,小组讨论中,洋洋指出芳芳的记录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找出芳芳的下列记录中错误的一项() A、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有种皮和胚 B、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胚都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构成A、玉米种子有胚乳,菜豆种子没有胚乳 D、菜豆种子有子叶,玉米种子没有子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上的异同,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要重点比较记忆。 由上表可知,玉米种子也有子叶,只不过玉米种子的子叶只有一片,很薄,不易分辨而已。所以答案D错误。答案: D 例 3、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果皮存在的重要意义是() A、保护了种子B、储存了营养 C、萌发较快D、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解析: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的果皮对种子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种子不易受到损伤,因而种子的存活率高,繁殖后代的几率高。这是地球上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繁盛的根本原因。 答案:A 基础训练: 1、下列植物中属于单细胞藻类的是(D) A.海带B.紫菜C.水绵D.衣藻 2、藻类植物是一类低等植物,其原因的是(C) A.主要生活在水中B.可进行光合作用 C.无根、茎、叶的分化D.植物体都很小 3、“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中湖水、江水泛起绿色,是因为(C) A春天气温升高,岸边苔藓植物生长旺盛,有些苔癣植物流到湖水、江水中 B春天降水增多,空气中含水量升高,因而出现发霉现象 C春天气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命漂浮在江水、湖水中 D春天的天空格外明媚,岸边树木花草也长出了绿叶;江水、湖水格外绿 4、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下列可以作为其污染程度指示植物的是(A) A.苔藓B.铁线蕨C.水绵D.卷柏 5、苔藓植物假根的功能是(C) A.吸收水分B.吸收有机物C.固着D.吸收无机盐 6、下列蕨类植物可供我们食用的是(D) A.卷柏B.满江红C.铁线蕨D.蕨 7、肾蕨地面以上的部分是植物体的(B) A.茎和叶B.叶C.茎、叶、根D.叶、果实 8、形成地层中煤矿的是(C) A.远古时期的苔类B.远古时期的藻类 C.远古时期的蕨类D.远古时期的被子植物 9、下列各类植物中,不具有输导组织的是(B) A、蕨类植物B、苔藓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10、下列哪一种植物能生活在干旱而贫瘠的土壤中(B) A、葫芦藓B、松树C、地钱D、蕨 11、下列不产生种子的是(A) A.卷柏B.桃C.侧柏D.松 12、下列哪项是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D) A.都是多细胞植物B.都没有根、茎、叶器官的分化 C.大都生活在阴湿环境中D.都不产生种子 13、与桃树相比,松树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B) A.果皮内有种子B.没有果皮,种子裸露在外面 C.终年常绿,永不落叶D.松果是有果皮包着种子的果实 14、种子的主要部分是(C) A、胚芽B、胚乳 C、胚D、子叶 15、下列结构不是胚的组成部分的是(B) A、胚芽B、胚乳 C、胚根D、子叶 16.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之处为(D) A.最外面都是种皮B.子叶的数量 C.都有胚乳D.胚的构成17.观察种子结构时,发现子叶是连接在(B)上的A.胚芽B.胚轴 C.胚根D.胚乳 18.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贮藏于(A) A.子叶B.胚乳 C.胚轴D.胚芽 19.我们吃的面粉主要来自于小麦种子的(A) A.胚乳B.子叶 C.胚芽D.胚轴 20.已剥壳去皮的一粒花生米,是花生的(D) A.种子B.果实 C.胚和子叶D.胚 21.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后,在纵切面上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的结构是(A) A、胚乳B、子叶 C、胚芽D、胚 22.下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纵剖面图,据图回答问题: (图9) (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的相同点是都有种皮 [ 3、6 ]和胚,胚都由四部分组成:胚芽 [ 4、7]、胚轴[ 1、8]、胚根[ 2、8]、子叶[ 5、11]。 (2)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相比,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子叶只有1片。 (3)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 5]子叶中,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 10]胚乳中。 提高训练: 23、植物进化过程中,最初出现根、茎、叶的分化,且具有输导组织的植物是(B)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24、1945年夏,一架横渡太平洋的客机不幸中途失事,乘客们纷纷跳伞落在一荒无人迹的岛上。人们从浅海中捞取藻类植物充饥而得以生还,想想他们最可能吃的是下列的什么藻类(D) A小球藻和衣藻B衣藻和硅藻C水绵和衣藻D海带和紫菜 25、下列细胞中,不能形成生物体的是(C) A.芽孢B.受精卵C.精子D.孢子 26、下列哪种植物是无花植物(B) A.无花果B.卷柏C.侧柏D.仙人掌 27、下列各组生物中,两种生物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最相似的是(A) A、墙藓、蕨B、水绵、水稻 C、海带、雪松D、白菜、紫菜 28、人们常把一些形态优美的蕨类植物栽在花盆里供观赏,我们应该把这些盆栽植物放在什么地方?(C) A、阳光下,经常浇水B、阳光下,保持干燥 C、背阴处,经常浇水D、背阴处,保持干燥 29、松树与桃树的共同特征是(D) A、都是绿色开花植物B、都有果皮 C、都有六种器官D、都能产生种子 30、松树上结的“松果”是松树的(B) A、果实B、种子 C、胚D、胚乳 31、用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在水中,无茎、叶分化的是藻类植物。 (2)生活在阴湿环境,依靠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是苔藓植物。 (3)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能用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是蕨类植物。 (4)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信息及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能力。 重点难点 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及应用,能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 信息的种类什么是信息技术 使用教具电脑设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总结信息的定义 教师:大家都知道信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来认知信息,搜集信息,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信息和信息技术。 内容组织 信息:信息就是消息,它是多种多样的,文字、符号、图像、声音、语言都是信息的载体。 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现代社会中,信息对于人们来说就像水和空气一样重要,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信息。人们通过信息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前进。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指一切与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应用等有关的各种技术和手段。 我们将要学的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1.信息技术的发展 2.信息技术的应用 3.信息技术的展望 树立正确的态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1.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人是信息技术的发明者,信息技术有不足,不可能完全代替人 2.人要学习并使用信息技术 3.要正当使用,不可违法使用信息技术 课堂小结 人类离不开信息技术 要学会信息技术,开发信息技术,正当利用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 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学好信息技术 布置作业 (1)我们身边能接触到哪几类信息? (2)你和朋友传递信息采用哪些方式?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测试题】推荐阅读: 七上数学第一章有理数06-15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除法课件07-15 七年级数学检测试题09-15 七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试题11-02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教案07-22 七年级数学质量检测试题答案09-15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10-10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教案06-13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测试题 篇2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测试题 篇3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测试题 篇4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测试题 篇5
七上地理第一章试题 篇6
七年级数学第一、二章测试 篇7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测试题 篇8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测试题 篇9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测试题 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