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预防制度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染病疫情预防制度(通用10篇)

传染病疫情预防制度 篇1

为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教职员工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对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二、学校发现疫情要在24小时内上报。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1、建立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负责制,成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

2、工作任务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四、严格疫情报告:

1、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向主管领导报告,主管领导同时向市教育局和疾控中心报告。

2、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疫情报告人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3、重大疫情由疫情报告人于两小时内上报防疫站、教育局。

五、凡患有传染病的师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2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为了学生、教职工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全校所有师生员工严格执行。

一、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传染病在我国少年中发病率很高,必须加强预防。

二、师生必须雇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大类共35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乙脑等,丙类传染病:肺结核、流感、腮腺炎等。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1、组织领导:分管副校长为领导,教导处负责具体工作。

2、工作任务:把住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做到五早:早期预防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一)严格疫情报告

1、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以及疑似病人6小时内报上级防疫部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12小时内报告上级卫生防疫部门,发现丙类传染病应及时上报卫生防疫部门。如班内发现有以上传染病迹象,尽快报告并及时去医院诊断。

2、凡患传染病的学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师亦同。

(二)一般传染病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两例以上班主任在2小时内报告校长室,由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主要传染病疫情报告:甲类疑似或乙类3例或丙类10例以上,班主任在1小时内报告校长室,由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四)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甲类确诊病例或乙类5例以上或丙类20例以上或群体性不明确发热,班主任在半小时内报告校长室,学校或个人因违反传染病法的规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千万损害的,应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疫情报告人:张松

疫情上级部门:侯镇教育管理办公室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3

一、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特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二、本校建立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织,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卫生保健教师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具体工作,各班班主任老师协助配合。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三、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接受卫生部门对学校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

四、本校传染病报告顺序:第一发现人→班主任→校(园)保健医生(教师)→当地疾控中心、校领导→卫生行政部门。

五、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托幼机构应按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的规定及时上报。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六、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4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为使学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统一、有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建立从各班学生到班主任,到级部主任,到校卫生所,到学校的传染病疫情发现、登记及报告制度。

二、在疫情发生时,启动学生晨检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制度。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应及时报告校医进行排查,并将结果记录在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三、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辅导员应(必要时和家长联系)迅速了解患病学生情况和可能的病因,让其马上去医院检查治疗,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

四、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1.当发现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时,疫情报告人应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2.发现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3.学校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五、发现传染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被追究责任。

疫情报告人:

级部主任:***

校本部卫生室电话:*****联系人***

手机:********

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5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卫办疾控发[2006]65号《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精神,拟定我校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报告程序,建立疫情报告制度。疫情报告人在分管校长领导下,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学校坚持晨检制度,每天由班主任负责检查班内学生身体状况及教室环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卫生室负责全校的异常情况的排查。

1.班主任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人(5例以上)并有相似症状(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应当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

(2)如发生法定传染病病例,明确诊断的重点传染病(肝炎、菌痢、伤寒、流脑、手足口、甲型HINI流感等)以上的疫情应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由卫生室在24小时内向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教育局上报疫情信息。并做好病例专册登记。

(3)在同一班级,如发现流感、手足口病、红眼病、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

措施

1.班主任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让其与其他人接触。

2.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卫生室老师诊断为疑似病人后及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上报疫情信息。

3.班主任通知学生家长,让家长送疑似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时电话追踪医院诊断结果。

4.坚持开窗通风制度,各班每天派专人负责教室开窗。

5.配合卫生室做好班级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2.卫生室上报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原因不明的疾病聚集性发病,指较短时间内,同一班级中连续发生多例(10例以上含10例)原因不明的、同一症状的患者:包括体温≥38℃,伴有咳嗽、鼻塞、流涕、全身肌肉酸痛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痛服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学生。及时电话报告镇疾控中心和县教育局。

(2)同一个月内,如发现流感、手足口病、红眼病、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连续发生5例的。及时电话报告镇疾控中心和县教育局。同时协助卫生部门采取应急措施。劝阻发病学生立即离校。

(3)如发生法定传染病病例,明确诊断的重点传染病(肝炎、菌痢、伤寒、流脑、甲型HINI流感等),由卫生室在24小时内向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教育局上报疫情信息。

措施

1.加强巡检。

2.加强宣传教育,安定人心,稳定学校秩序。

3.如发生传染病除隔离病人外,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间,做好随时消毒工作。

4.加强并督促各班多开窗通风

5.做好上报疫情的同时,及时做好病例专册登记工作及消毒记录。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篇6

一、疫情报告制度:发现传染病疫情,特别是学生群体性发病等情况,学校应指派校医对疫情进行初步核实,确认后由专人按要求及时上报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落实“四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二、晨检制度: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检工作。对患传染病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应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并对已发生传染病班级的其它学生要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如板兰根、维生素C等。

三、消毒制度:认真做好教室、专用教室消毒工作,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和宿舍要重点消毒,勤洗晒衣被并用紫外线消毒车和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消毒。

四、病愈后复课要求: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隔离时间来决定隔离期限,隔离时间未到的必须要有医院传染病科证明,并由校医务室复检后学生才能进教室上课,反之仍作为病未愈不能来校上课。

五、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这一内容的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勤洗手,及时做的必须要有医院传染病科证明,并由校医务室复检后学生才能进教室上课,反之仍作为病未愈不能来校上课。

五、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这一内容的健好学生的计划免疫,防止交叉感染。学生离校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六、对患传染病的学生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学生进行检疫,隔离、观察、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篇7

1.认真按实记载门诊日志

门诊日志为发现、检索传染病的基础资料。15岁以下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登记家长姓名、电话号码、学校年级及班级。

2.相关科室发现传染病阳性结果

检验科、放射科发现传染病的阳性结果时要询问并登记病人的详细住址和电话号码,同时电话报告防保科及首诊医生。

3.接到传染病报告卡

临床首诊医生在接到检验科或放射科的报告,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报告防保科

4.传染病疫情报告

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任何责任疫情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立即填写新的传染病报告卡,卡上标记的星号必填,同时报告防保科。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在短期内填写传染病订正卡并上报防保科。

5.网络直报

办公室根据传染病报告要求,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认真填写传染病登记簿和肺结核转诊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保存3年。

6.特殊病例

对于15岁以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疾病病人应立即电话报告办公室,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求询问患儿家长姓名、住址、电话号码。

7.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在2小时内上报,对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在24小时内上报。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于2小时内向卫生局报告。

9.住院部发现传染病病人

住院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报告办公室。

10.发现传染病及时上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篇8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 作规范(试行)》的规定,为使学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统一、有序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设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分管安全卫生工作的领导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对全体师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分管安全卫生的领导应马上向校长报告,学校在第一时间内向区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或疾控中心)报告。

1、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

2、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3、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晨检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及班级卫生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及教师有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报告校长室,确保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 篇9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学生、职工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万潮中学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

一、工作原则:

1、把住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期预防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二、具体做法:

1、在校所有教职员工、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员,有责任对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事件进行报告。

2、执行晨检制度,每日早晨学生进行相关健康状况及卫生状况检查,并留有详细记录。

3、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每位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时,均有权利和义务向在校疫情管理人员报告或直接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4、在学校以每个班级为单位,每个教研组、办公室为单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由班主任、教研组长每天定时向学校卫生领导小组报告有无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

5、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时,由学校的疫情报告人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6、对传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7、凡患传染病的学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师职工亦同。

8、严格疫情报告:

发现甲例传染病鼠疫、霍乱、以及疑似病人、2小时内报教育局或上级防疫部门。

发现乙例病毒性肝炎、伤寒、乙脑等传染病和疑似病人2小时内上报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

发现丙例传染病肺结核、麻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2小时内上报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

新店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 制度 篇10

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历来是国家重视、民众受益的大事,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为主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方针。学校一旦发现传染病后,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为此,我校结合实际制订如下制度。

一、日常预防工作:

1、提高认识:提高师生卫生意识是防病的基础,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并实行接触人群的健康监察与有相关体征人群的医务监察是控制传染病蔓延与流行的重要措施。

2、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体育教师、班主任组成的学校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实施对传染病预防等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及处理突发事件。

3、常规工作分工:

(1)由班主任负责日常的传染病预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师生了解传染病的预防与相关的体能锻炼知识,从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卫生劳动等,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个人卫生意识。

(2)利用家长学校、学校宣传橱窗等途径,向家长、社会宣传有关传染病的防治,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做好防治工作。

(3)总务主任与班主任负责学校室内外、校园环境的卫生打扫及检查指导,对一些易忽视的卫生死角,加强检查,组织人力,进行经常性打扫,确保校内环境的整洁。检查结果与行为规范示范班、合格班、文明组室考核挂钩。

(4)加强学校卫生长效管理,由班主任协助卫生室坚持晨检工作。

(5)由班主任对体检异常者进行跟踪了解,督促就医,及时反馈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二、校内传染病发生的处理:

(一)班主任老师

1、负责每天对本班学生中健康状况动态观察,发现与某些传染性疾病相关的症状时或因病缺课情况,应询问学生健康状况并做好相应记录,如病例数超过

正常时,应及时报告卫生老师。

2、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提供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生当时的身体状况。

3、突发事件发生后,对班级学生的发病情况作动态了解后,每天2次报告卫生老师。

(二)卫生老师

1、负责每天接受班主任晨检情况,并记录归档。

2、出现突发公共事件时,负责及时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点、时间、主要病征、发病人数、发病班级、可能原因、采取措施、现状和趋势,向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法定传染病: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流行性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非法定传染病:水痘、手足口病、急性结膜炎

3、负责对出现症状的学生进行暂时隔离,必要时护送相关医院就诊。

4、发生突发事件后,负责每天2次接受班主任晨检情况,统计后传真上报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5、对病愈返校的学生,返校当天必须先到学校卫生室,经卫生老师检查后(卫生部门出具的返校证明),方可进入教室上课。

6、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学校的疫情解除通知后,即可对学校采取解除控制措施。

(三)学校领导

1、学校应组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明确分管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领导和职能科室,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应急工作。

2、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应根据疫情波及范围和流行的情况,停止进行集体性活动,避免发病班级学生进入集体活动场所,对发病较多班级的学生,相对限制活动区域,必要时使用备用教室,防止发病班级之间的交叉感染。疫情严重时,报请相关部门后,考虑全校停课。

3、学校需加强同区疾控中心的联系,保持信息通畅,密切关注学校学生的发病状况。

4、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健康教育课、晨会、班会、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形式,坚持正面宣传,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绪,使之自觉配合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做好学校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不同季节传染病发生特点,宣传传染病的危害与防制知识,增强疾病预防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上一篇:教育教学求职简历下一篇:社会学教师毕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