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早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共10篇)

早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 篇1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2.练读课文。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ɑ.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早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 篇2

主备教师:高新荣 备课时间:/2/19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学习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

教学准备:

三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

1、教师板书:早2

2、设问: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段。

2.着重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以及鲁迅先生事事早,时时早的精神。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选读课文,感悟“早”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学生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

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板书设计

3.早

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

以花喻人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早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 篇3

淮阴区王兴镇中心小学

李永军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34页至136页。内容简析:

课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聪明的乌鸦。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教学重点: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理解“到处”的意思。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师:猜对了,谜底就是“乌鸦”。(板书:乌鸦)

指名拼读后教学生字“鸦”:乌鸦是一种鸟,所以鸦是鸟字旁。

2、师:老师这儿还有几张乌鸦的图片,想看吗?(多媒体播放乌鸦图片)看了这么多乌鸦图片,谁来说说乌鸦长什么样?(指名回答)

3、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乌鸦的歌曲,你们想听吗?(播放歌曲)听完歌曲你觉得乌鸦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指名回答)别看乌鸦长得黑乎乎的,但它可是一只聪明的小鸟。谁知道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4、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乌鸦喝水的故事。(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5、指名拼读“喝”。问:为什么喝有口字旁?(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朋友对猜谜语有着很高的兴趣,以谜语引入课堂,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促使学生积极动脑,从而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师:想不想自己去读一读这个故事?

要求: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师:瞧!课文中的生字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们愿意吗?(出示生字)(1)自由拼读。

(2)指名拼读。

(3)齐读。

(4)去掉拼音读。

师:在这些字中,有两个字很相象,怎样记住并区分它们呢?(“渴”需要水—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口字旁)

3、师:生字都已经会读了,相信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通顺,请大家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

4、师:接下来,谁能告诉老师课文分几个自然段?那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评议)

5、师:听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读了。(教师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那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再读一读课文?

【设计意图: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原理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从而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1、师:(出示乌鸦图片)看!这就是文中那只口渴的乌鸦。你们口渴过吗?感觉怎么样?(指名回答)

师:乌鸦口渴难耐、口干舌燥,所以到处找水喝。

出示课文第一句: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①师:你能通过读把这种口渴的感觉读出来吗?谁想试试?

②师:是呀,多渴呀!小乌鸦飞呀飞呀,飞到了小树林,找到水了吗?又飞到了小村子,找到了吗?小乌鸦还飞到了好多的地方,所以课文中用到了一个词——“到处”。③师:谁能把这只口渴的小乌鸦,到处找水喝通过读表现出来。(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学生通过回忆自己口渴时的感觉更能真切地体会到乌鸦找水喝的心情。】

2、师:乌鸦渴极了,到处找水喝,那它找到水了没有。出示课文: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

①师:自由读一读。终于找到水了,乌鸦这时候的心情怎么样?你能感觉到吗?谁能用高兴的心情再读一读这句话?

②指名读、齐读,体会乌鸦高兴的心情。

3、师:虽然乌鸦找到了水,可是它喝着水了吗?这是为什么呢?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课文: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①自由读。

②(出示两个不同的瓶子图)

师:哪一个是乌鸦看见的瓶子呢?为什么?(小组讨论)师:乌鸦为什么喝不着里面的水?(指名回答)

乌鸦找到水,却喝不着水,心里怎么样? ③指导朗读:你能读出乌鸦心里的着急吗?

4、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把这一段连起来读读,要读出乌鸦的不同心情。

5、师:乌鸦到底想了个什么办法?想出办法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这些问题留给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到处”、“可是”、“喝不着”,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乌鸦想喝水的心情,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于 办 法 终 2.学生谈怎样写好这些字。3.教者指导重点:

“于”的两横,不能一样长,要上短下长;

强调“办”字两点不同;

“法”和“终”要写得左窄右宽。4.学生按笔顺描红,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五、板书设计:

24、乌鸦喝水

喝不着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篇4

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字的结构要工整)

tao yan

fan lan

pin ji

chong kua

()

()

()

()

shu guan

chong shua

tu rang

yao

qing()

()

()

()

二、给下列字组词。

厌()()

滥()()

贫(垮()()

冠()()

刷(壤()()

擦()()

邀(三、深度理解课文。

1、妈妈为什么“心疼地说”?

2、为什么说“森林是水库”?

3、什么说“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请有条理的写出来。

4、麻雀的“心愿”是什么?

5、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早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 篇5

通常,文言文教学总是先串讲文意,然后作文意分析。而我以为这样的教学弊病不少:串讲文意时讲授古代汉语的相关知识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枯燥乏味;串讲文意和文意分析许多地方内容重复,效率低下;完整的文言文教学变成了古汉语教学和文选解读的的拼盘,不伦不类……

我以为,文言文教学实为文言文阅读教学,其依据是在课程标准中文言文教学的课程目标呈现在阅读教学部分,基于此,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其任务有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习古代语言。受钱梦龙先生《愚公移山》教学实践的影响,我将《活板》一课的阅读教学与古代汉语教学融为一体,引领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学习古代语言,学习古代语言为有效阅读文章服务,以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强化学生学习古代语言的动机;避免交叉和重复,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词语:印、就、板、已、和、更、互、设、炀、布、稍、从、贴、为、讫 2.积累文化知识: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3.学习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火烧令坚 用讫再火令药熔 被动句式: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定语后置的倒装句:有奇字素无备者 通假字:已、镕、文、止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文章的意义,理解说明文写作应围绕别说明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作的顺序。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

用心

爱心

专心

由四大发明谈起,轻学生说说印刷术中的活字印刷。(可以读带来的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宋元文化部分有关印刷术的部分)

说明记录活字印刷术的古文献资料最重要的就是沈括的《梦溪笔谈》,其《技艺》部分记载了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印刷术,题目是编者所加。

二、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1.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知识是如何传播的? 抄书,雕版印刷。缺点是速度慢。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2.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是什么时候的人?他是什么身份的人?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3.活字印刷是如何操作的?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先制字,而后设版、排字、炀版、平字,这里是按工作程序来说明的,这也是一种时间顺序。这样的顺序安排是文章富有条理,头绪清楚,便于说明事物。4.为什么用胶泥作字印?不继续用木头刻字?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5.活字印刷有何好处?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6.现代汉语中常用汉字有3500个,那时,常用字也不会少,排版时这么多的字怎样才能迅捷方便地找到呢?

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7.遇到没有的字怎么办?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8.运用活字印刷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问题:

1教材p119注释12将“炀”解释为“烘干”有误,应为“烘烤”。

2.教师用书练习

二、1参考答案将“和”当作连词解释,与教材注释不符,参考译文犯了同样的错误。

3.教师用书练习

二、2参考答案将“以草火烧”解释为“用草火烘烤”不确,“烧”就是“烧”,由泥质的变成陶质的,这样字模才能反复使用。参考译文也犯了同样的错误。4.教师用书参考译文将“火烧令坚”翻译成“用火烤一下,让他变得坚固”,亦误。5.《梦溪笔谈》中并无《活板》这个题目,注释中应作出说明。

用心

爱心

早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 篇6

12.荷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

3.搜集有关荷花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设疑导入

1、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老师想这些花应该是大自然母亲的宠儿,要不然,怎么生长得那么婀娜多姿,让人喜爱呢?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花呢?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花,那么老师今天跟大家一起欣赏出於泥而不染的花——荷花

2、播放课件:欣赏荷花各种形态的样子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看得很入迷,好象被美丽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所吸引,老师忍不住要问了,你看到了怎么样的荷花?

3、指名学生说说

师:大家都看到了自己心中的荷花,那么我们去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怎样?大家还是来读读课文吧!

4、板书课题:12 荷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梦 好梦

饱胀

了不起

破裂

碧绿

花骨朵 挨挨挤挤

莲蓬

翩翩起舞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2)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2、读课文。

(1)听读课文,跟着默读。

(2)轻声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3)分自然段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的马上要()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小结

。有的)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重点指导“蓬 骨 翩 蹈”

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大家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或者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2)用“_”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2、讨论、交流

(1)“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关联词说明了什么?(板书:清香)(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A.师:这句话写了什么?美在哪里?(板书:挨挨挤挤 碧绿 圆)B.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C.“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D.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E.集体朗读这句话。

F.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3)、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师: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美?(冒)

B.它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伸、探等等)C.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怎么样才可以冒? D、演一演“冒” 师:假如你们就是荷花仙仔,我们这个教室就是一个池塘,现在睁开你们的眼睛,周围都是挨挨挤挤的荷叶,你们想不想冒出来?冒出来干什么?想怎样冒就怎样冒。

(4)、找出描写荷花姿势的句子并出示句子 A.师:这句话一共写了荷花几种姿势?(三种)B.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

C.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5)、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完整的话(6)、学生再美美地把描写荷花姿势的句子读一读(7)、师范读句子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四、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出示课件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结合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请大胆想象:假如你也变成一朵荷花静静地站在那儿,小鱼会告诉你什么?小鸟又会告诉你什么„„

3、请“随心所欲”:读到这里,我们情绪高涨,激情飞扬,如果你站在荷池面前,会怎样大加赞赏呢?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呢?

⑴ 想当主持人的:去绘声绘色美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想当画家的:去画一画你心中的荷花,并配上精彩的解说词。

⑶ 想当作家的:去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用你的妙笔仿写一种你喜欢的花。如果能去读读《叶圣陶集》,将有更大收获。

⑷ 想当研究员的:查找资料,去研究荷花的根茎叶,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

七、板书设计:

荷花

多 绿

一大幅活的画 花

千姿百态

教学反思: 做得成功方面:

一、新课程的实施给我留出了很大的空间,使我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能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

二、注意的学生的主观能动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荷花》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如果说作者看到荷花感到的是“画意”,而学生们感悟到的既有“画意”,又有“诗情”。这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传递给我们的不正是诗情画意吗?学生的联想仿佛偏离了教师的预设。简直成了自由发言。其实,这自由发言正是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是来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视的课程资源……如果说这是一个“教学意外”,那也称得上是个“喜出望外”,因为,这是学生“潜心会文本”的直接体现。

三、注意教学的“预设”。语文教学的“预设”是必须的,但要有弹性和留白;“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语文课程的活力所在。教师应该接纳和珍视教学中的“意外”,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教学就不会局限在“认知维度”一隅了。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意外”建构生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需要改进方面:

1、学生的读还没有到位。“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没有利用教学的各种契机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的品词、品句不到位。

2、三年级是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和写段的训练重要时期,说的训练落实到位,就为今后的水平表达打下基础,这节课上,利用知识引导孩子说一两句话,或写一段话.纵观整堂课,在培养学生说话方面训练和写是显得不足的,因而课堂更精彩的生成没有出现。

附1前置性学习单

一、自主识字学词

1.读正确,注意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记住字形,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联系课文初步理解。

梦 好梦

饱胀

了不起

破裂

碧绿

花骨朵 挨挨挤挤

莲蓬

翩翩起舞

2.写正确、写美观。(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行楷字体的意连写法)

二、朗读课文,走进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完成填空。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的马上要()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记下你在读书时的疑问。

三、查阅资料。

1、还有哪些描写荷花的诗句。

早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 篇7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三个字。用“争夺”、“争持”各造一个句子。

3、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4、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建构阅读话题

1.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2.詹天佑是谁?──京张铁路(板书)的设计施工者。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1905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一百多年)

3.对于京张铁路来说,200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京张铁路动工整整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

10月15日,张家口市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暨大型文艺演出。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省市电视台播放; 10月12日开始,“詹天佑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演周”将在张家口市大众电影院拉开帷幕;

10月13日,发行1000套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邮品。4.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

5.同学们,老师看了这些资料,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那么重要?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初读:回顾难忘岁月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些事情?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梳理文章脉络:读了课文,请告诉老师,从1905到1909年这四年 中,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几件事情?

4.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并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边板书边指导“勘测”的写法,提示“隧”字的读音。

(二)品读:再现动人细节

1、刚才,我们匆匆地回顾了一百年前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对詹天佑修筑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在修筑铁路的四年也就是1400多个日子里,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施工现场。(学生细读4-6自然段,圈圈画画,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让今天的我们深有触动?)

2、组织交流,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等优秀品质。

交流预设: 片段一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指名回答)引读,进一步体会“勉励”。(以下只是预设的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生成。)

师: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工作马虎,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片段二: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对句子的理解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学生练读)

(2)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点拨: 你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你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

你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你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

(3)那么,詹天佑在铁路修筑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学生从书上找句子回答。教师追问: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仅仅遇到这些困难吗?(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贝多芬的《命运》,老师低沉地读屏幕上的文字):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 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 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4)看完了这几段让人动容的文字,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有别样的触动。指名读──齐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5)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片段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 点、测绘。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引导学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3.练习朗读

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上台讲解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师以课件辅助,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的超群智慧。

第五自然段让学生用话筒当火车,在老师画的“人”字形线路上表演火 车是怎么上山的,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3、孩子们,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让我们深有感触的事情,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肃然起敬。

(三)研读:回眸百年沧桑

1.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联系詹天佑修筑

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难以平静?(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

2.孩子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回顾那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难以平静 的,谁来读读有关句子?(交流感受,朗读体会──抓住以下内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的高山深涧;国人的期望;技术条件的落后,资金的缺乏,理解詹天佑面临的压力)。

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国人的殷切期望,面对高山深涧,我们可以想象詹天佑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压力面前,他犹豫了吗?退缩了吗?

4.出示句子,学生齐读: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5.引读:詹天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呢?学生接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6.继续引读: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教师板书:学生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师: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

7.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 读最后一段。写话:倾诉满腔情怀

1.此后的几年里,詹天佑一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四处奔走,呕心沥血。在极度紧张的工作中,他病倒了,而且,病势逐渐加重。他拖着重病之身,登上长城,面对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想起祖国的坎坷命运,壮志未酬的詹天佑深情地说:“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师一字一顿地)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世,享年59岁。

2.面对着将自己的生命化为铁轨的詹天佑,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适当借助于课文中的词句来表达你的情感。(音乐《沉思曲》渐起„„)

2学生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写话。3组织交流。

4让我们全体起立,面对着新落成的詹天佑铜像,表达我们的敬意!

(四)究读:体察历史意义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回顾课始的提问: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为一条铁路的动工而举行隆重的纪念?(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早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乐”“苦中带涩”的丰富内涵;

2、体会文中描写以及语句饱含的感情;

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乐”“苦”的具体内涵;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理解文中语句饱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候课:柳叶儿图片,音乐。

二、导入: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文化习俗,对于柳,人们或是吟诗,或是作画,或是感叹它的多情,或是赞赏它的多姿。可,对于作家宋学孟来说,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何等滋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柳叶儿》。【投影】(板书:柳叶儿、宋学孟)

三、背景介绍:

要想理解文章,首先要了解一下文中的“我”所处的时代背景:【投影】(沉重的语气)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新中国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经历了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大饥荒。中国科学院****年发表的国情报告这样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

我从网上也收集了一些图片,同学们可以欣赏一下,什么叫颗粒无收?什么叫饥不择食?什么叫衣衫褴褛?什么叫皮包骨头?什么叫苦涩的童年?

而文中的“我”那时多大?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在当时经历了哪些酸甜苦辣呢?我建议同学们这样来走进这个年仅8岁的孩子的童年世界。

【投影】速读课文,体会一个“乐”字; 寻读课文,品味一个“苦”字; 回味课文,感悟一个“情”字;

四、速读课文,体会一个“乐”字:

课文第6节中这样写到“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板书:最乐)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用心

爱心

专心方式快速朗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式来体会一个“乐”字。

【投影】建议你这样去体会“乐”:那岁月,有一种“快乐”叫逞能(或:景美;或饱食),看……(用文中关键的字词或句子)

1、预设:我在爬树时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哪些关键词可以看出来? 爬树、美滋滋、得意洋洋…… 嗯,一句话:爬树逞能之乐。还有哪些同学要发言?

2、预设:天蒙蒙亮……早春的空气里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一句话:抢柳叶儿的美景之乐。还有哪些同学要发言?

3、预设:往往要泡一两天……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一句话:吃柳叶儿之乐。

你看,我“乐”吧?我“乐”在爬树显示独特的本领;我“乐”在路上欣赏美丽的风景;我“乐”在吃柳叶儿享受吃撑的独权。

柳叶儿好吃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还有吗?老师提醒一下,从做柳叶儿饭的工序也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要这么复杂呢?可见柳叶儿确实不好吃。

另外,从文中第4节也可以感受到这一点,你能看出来吗?

虽然我们或许没有吃过野菜或榆树皮,但可以想象一下,野菜和榆树皮相比,哪个好吃?那吃光了这些后才去抢柳叶儿,说明柳叶儿更难吃;

当时作者几岁?可谓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五、寻读课文,品味一个“苦”字:

其实,隐藏在“乐”字里面的是什么呢?正如作者在文中写到的那样“苦中略带些涩”。(板书:苦涩)因此,【投影】建议你这样去品味“苦”:那岁月,有一种“苦涩”是饥饿(或:冰凉),你看……(用文中相关语句或词语)

1、预设: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用心

爱心

专心

是啊!在那年月,柳叶救过很多人的命,因此作者对柳叶儿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感激之情,(板书:感激)于是就有了故事开头和结尾中所说的那样:我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去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好!这篇文章我们就学到到这里。

最后,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情。【投影】学完本文后,我有这样的感受: 【音乐】——《今天是个好日子》

1、预设:我们都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预设:作者当时生活很艰苦。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踩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学校上课;幸福是在寒冷的冬天有厚厚的羽绒服御寒;幸福是放学回家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与作者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总而言之,让我们记住柳叶儿的那个时代吧!因为,柳叶儿的时代情感熏陶了我们的灵魂,丰厚了我们的思想积淀,但愿它更能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板书:

柳叶儿 宋学孟

最乐?

苦涩!珍惜幸福生活

感激。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早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部首。

2.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诵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乡村夏夜的情趣。

教学重点:会写7个生字,掌握新笔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图画,认识有关词语,通过创设情景,体会夏夜情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儿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闪烁的小星星》,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会唱的一起唱。

小朋友们唱得真好,瞧,天上的星星都被你们吸引过来了。星星说啊:今天要跟小朋友们一起学习,还要跟表现得好的小朋友交朋友呢。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展示:夜晚闪烁的繁星图)

过渡:哟,图上的两位姐姐在看什么这么入迷呀?(星星)我们也一起去欣赏欣赏。

三、引读词串,认读词语

(一)出示图片,引出词串

1、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说说你看到哪些东西?(学生自由发言说词语。)

2、同学们你们说的词语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

(二)认读词语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74页,借助拼音,自己练习读一读这些词语。

1、你们看,夜晚的星空多美啊,谁想读一读?(出示图片:夜晚繁星亮晶晶)指名读,(读后师集体纠正个别词语的读音,特别是后鼻音)

2、老师从你的读中感觉到星星真亮,你们看看,院子里有谁在看星星呢?(展示:农家小院纳凉图)(出示:爷爷奶奶小丁丁)小组里自学这组词语,并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词的读音,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一个小组来读,注意读准轻声音节。

3、在这美丽的夏夜,小丁丁一家在干什么呢?

(1)、对呀,爷爷正笑眯眯地给小丁丁讲故事呢,爷爷手里拿着的扇子就叫——蒲扇读

(2)、爷爷坐的椅子是竹子做成的,就叫——竹椅读

(3)、爷爷坐在竹椅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给小丁丁讲故事,奶奶笑眯眯地坐在一旁,小丁丁入神地听着,连墙角的萤火虫都被吸引过来了。出示:萤火虫读。

(4)、谁来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读一读?

4、引言:爷爷讲的什么故事让小丁丁这样入迷呢?你们想听吗?老师已经听到了爷爷讲的故事,现在老师就把爷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但老师有个要求,听的时候得听仔细,听完后老师有问题考大家哦。

(1)、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王母娘娘有个漂亮的外甥女叫织女,她和人间的牛郎相亲相爱,结成了夫妻,并且生下了一儿一女。这一天,王母娘娘知道了这事,于是派了天兵天将来到人间,把织女捉回天庭。牛郎知道后,挑起两个孩子追上了天,眼看就要追到了,这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往织女身后一划,立刻,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牛郎和织女的中间。从此,牛郎带着儿女住到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与织女遥遥相对,每年的七月初七,他们团聚一次。直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到,在银河的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2)、小朋友,故事中讲到了哪两颗星?

(3)、出示:牵牛织女

(4)、爷爷刚讲完牵牛织女星的故事,奶奶又给小丁丁讲起了北斗星的故事。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到北方这一组最亮的星星了吗?这就是“北斗星”。北斗星一共有七颗星组成,很象小朋友家里舀水的勺子。如果你在夏天看星星,在天空的北方发现七颗组成勺子一样的星星,那就是“北斗星”。

出示:牵牛织女北斗星谁来美美地读这三个词语?

(5)、天上的星星,除了牵牛、织女、北斗星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学生说)

(6)、其实呀,天上的星星有许许多多,我们看到的只是能发光的及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星星是不发光的,但他们也存在于宇宙中。

四、连词成篇,熟读能诵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的识字6,用12个词语写出了在夏天的夜晚,小丁丁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的情景,这么多的词语连在一起,有信心读好吗?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1)、指名读,看谁能把想象到的画面读出来。

(2)、下面在小组里试着背一背,然后全班表演背。

(3)、我们用《闪烁的小星》这首歌曲的旋律,把今天学得这篇韵文唱一唱,你们说好吗?伴奏音乐

3、老师从你们的歌声看到了夏夜的美丽,看谁能用上文中的一个或两个词语来说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呢,用上词语越多越好。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4、小朋友们真是能说会道,下面老师把你们说的写成了一段短文。创设情景:夜晚,天上繁星亮晶晶,地上萤火虫打着灯笼一闪一闪的,爷爷奶奶和小丁丁坐在结满小葫芦的架子下乘凉。爷爷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指着天上的星星,讲起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故事,奶奶乐呵呵地讲起北斗星的来历,坐在小竹椅上的丁丁聚精会神地听着。

这是一个多么快乐的夜晚啊!

5、请跟着老师一起来轻轻读一读好吗?

6、生跟读,指名读,齐读。

五、识记生字

1、刚才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这么流利,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能不能一眼读出生字呢?(星、爷、奶、丁、扇、女、斗)拿出你们的词卡先在小组学习,组长检查。全班齐认。

2、识字游戏:翻字卡夺星星

3、书写生字“星”

六、再度感知,齐诵全文。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长带同学们复习生字词。

2.开小火车认读老师生字箩里的生字。

3.各个小组准备一下,马上我们来比赛读课文,看哪个小组读得最美。

二、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爷、奶、丁、扇、女、斗

认读生字。

认识新部首“父字头”“女字旁”“女字旁”。

2.小组内同伴讨论:你会记住哪个字?怎样记?

3.交流讨论结果。

注意“奶”的“女字旁”的第三笔是“提”。

(1)生字书空。

(2)数笔画。

4.游戏扩词—生字开花。

5.指导写字。

6.播放音乐,学生写字,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三、背诵词串 1.自由背诵。2.指名背诵。3.比赛背诵。4.齐背。

板书设计:

识字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细致观察、大胆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了解会意字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两句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含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

《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大概):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条死去的大青虫,去搬,搬不动。又来了一只,也搬不动。后来,又来了三只、四只……最后,一大群蚂蚁终于把比它们体积大上千倍的大青虫搬回洞里。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课内悟

(一)导入:

1、认读熟字:木、人、工、心。

2、板书课题。

(二)初次看图,自渎生字词

1、看书上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些什么?

2、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轻声读,读准字音,想一想课中哪些生字与图有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三)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左图

(一)2、图上画了谁?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走路)

3、他走路的姿势像一个什么字?(出示)人

“二人”是干什么的?

4、左图

(二)(三)教法如上。

5、小结:刚才我们边看图边学习了哪几个生字,新词?想想,这些生字与图有什么关系?

(四)看图学习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金:前鼻音成:翘舌音,后鼻音

3、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4、读懂儿歌:

“二人从”是什么意思:“三人众”是什么意思?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 回顾刚才的“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

4、背儿歌

三、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词

2、按笔顺描红

反馈‘变、成、金’的笔顺

5、学新偏旁:“群”:羊字旁

6、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7、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以下字:

众:上面的人要盖住下面的从,从的左边的人的一捺要写成一点。群:君与羊都要写得瘦长些,羊的一竖还要写得长些。成:第四笔斜钩要写舒展,略有弧状

8、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师范写。

9、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四、课后练:

1、填空:

条:共()笔,第2笔是(),第5笔是()。黄:共()笔,第3笔是(),第5笔是()。

变:共()笔,第3笔是(),第5笔是()。金是()结构的字,共()笔,第6笔是()。

2、课文内容填空:

一人单独走是什么字?()

二人结伴走是什么字?()

三人成一群是什么字?()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背诵第一则短文。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学生认真看图,再读读词旁的词语,说说明白了什么?

2、讨论交流,适当点拨。

一棵树,叫做木。

两棵合在一起就是“林”,表示树木很多,也叫树林。

三棵树就是“森”字。森林表示很多的树,多得一眼望不到边。

3、根据学生回答点拨,并相机出示生字词,指导读准生字字音。

(木 树木 林 松林 森 森林)

三、看图学习第二则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3、讨论交流:

这则儿歌你读懂了哪句?说一说。

4、有感情读背短文。

四、教学生字。

1、认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用“单、丝”口头组词。

3、在书上描红“单、丝”。

4、在习字册上书写“单、丝”。

五、诵读全文,检测效果

1、多种形式诵读课文。

2、多听写本课生字词。

六、小结

板书设计:

识字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目”。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掌握形声字的学习方法。

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4.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理解字词

教学重点:认识课本生字。

教学难点: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字形,理解字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

1、用字盘玩游戏: 找朋友

2、看偏旁,并说说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相机教学新偏旁忄。

二、课内悟:

1、出示一写着“青”的孩子在哭。让学生认读。

2、激趣:“青”看见“也”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他也很想找一些朋友玩,我们愿意帮帮他吗?

3、游戏:找朋友。利用字盘组成:请、清、情、晴、睛、蜻,拿相应卡片的学生走出来。教师相机贴带拼音的生字。

师:帮人帮到底,你们能把这些字读准确给小朋友听吗?

4、指导观察6个生字的拼音都有后鼻音inɡ,要注意读准。

5、生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多种形式读)

6、理解字义:A猜字(把上面6个生字的偏旁变成图形),说说为什么?

B揭示形声字的特点: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读音都与右边的“青”有关,意思都与左面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偏旁是形旁,这些字就叫形声字。

C 巩固读音。

7、四人小组选一个生字组词,说一句话。师出示生字词,认读。

8、游戏:对号入座:把能够组成词的字放在对应的车里,学生合作完成。齐读。

11、总结:今天,我们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帮“青”字找了6个好朋友(齐读)希望我们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帮更多的字找朋友,好吗?

三、课后练

1、选字填空:

请 清 晴 情 睛 青

()天()客()草 事()眼()()假

2、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字盘,跟朋友玩一玩课上的游戏。想一想,你还可以利用字盘复习哪些相近的字呢?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说说“情、洁”的笔顺。

2、指名认读词语。

二、指导看图,初读儿歌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幅图的?师范读。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4、检查读音。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导读,做到边读边想象池塘环境的优美和小蜻蜓忙着捉蚊虫的景象。相机进行保护益虫的教育。

3、边背边进行表演。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① 观察清、情、晴、睛的字形

相同:左右结构,右面是青,左窄右宽

不同:偏旁不同

②复习“青”的写法,在田字格上写2个。

③自学生字笔顺

④师范写“情”

⑤学生描红,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⑥学生临写每个两个,展示优秀作业。板书设计:

识字8 教学总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2.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儿歌,体会宁宁钉铁钉挂铜铃的乐趣。3.掌握新偏旁“钅”,学习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教学重点

体会宁宁钉铁钉挂铜铃的乐趣。教学难点

掌握新偏旁“钅”,学习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2.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儿歌。3.掌握新偏旁“钅”,学习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新偏旁“钅”,学习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课前准备

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拼字,趣味识字。

1.这节课咱们换一个老师来上课,新老师是谁呢?(ppt出示)对,就是大象老师。大象老师自我介绍:嗨,大家好!我是大象老师,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一起做游戏,耶!看看我给你们带来的新朋友——钅(出示卡片)

有小朋友认识这个新朋友吗?

对,它叫金旁,看这是它原本的模样(出示“金”字)。“金”字下边是土,藏在地下的金属矿物就是“土”字周围的点,上边倒扣的三角表示覆盖。本义指金属。金要做偏旁,它会变形,就变成了“钅”,读作“金旁”。(领读两遍)

2.跟老师一起来写“钅”:横画仰起,上紧下松,竖略偏左。好了,认识了新偏旁“钅”,咱们要开始玩游戏了。从抽屉里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自己拼拼看,看看“钅”和谁在一起玩了,拼成了什么字。

学生做拼字游戏,老师有针对性地去辅导一两个学习力比较弱的学生。3.展示拼字成果,认识生字:铁、钉、铜、铃 指4个学生到讲台前拼字,并且带着大家认识自己拼出来的字,强调部件的位置,也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这个字的意思。

尽量与实物相联系,根据学生的描述,及时出示相关的实物,重点是在识字,读准音,认清形,努力给更多的学生机会。

4.打乱顺序认读“铁、钉、铜、铃”,观察找出这4个字的共同点:都是金旁,都和金属有关

5.学习词语:铁钉、铜铃

大象老师:我要变魔法了!轻轻挪动4个生字的位置,变成两个词语。谁会读?铜铃在哪儿?铁钉在哪儿?谁会发出动听的声音?

这两个词语都和金属有关,一起读读。

二、游戏巩固,学写生字。大象老师:咱们动物小学的小动物们也要学习生字,谁来把这个词卡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

现在是写字时间,看看要写的这4个字,都是金旁,右边部分的书写要注意什么呢?先书空一下笔顺。

三、观察书中田字格的范字,看看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到黑板上来摆一摆,看谁摆的最规范最好看。(动手操作,关注结构的摆布。)

跟着老师一起学写这几个字。铁,关注撇画的变化,钉,注意右边一横的起笔位置,铜,注意右边同的框要直,铃,让这个字不呆板的主要是撇折,折笔要短一些,让出地方给点。

学生完成习字册的书写。提醒注意写字姿势。点评。

四、课堂总结,留有期待。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儿歌,体会宁宁钉铁钉挂铜铃的乐趣。2.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宁宁钉铁钉挂铜铃的乐趣。教学准备

课件 投影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读词卡,注意音准。2.说出字义,词义。

3.指名说一说“铁,钉,铜,铃”四个字的笔顺。

二、学习儿歌,积累词语。

1.大象老师:小朋友们很棒哟,这么短的时间内,就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4个金旁的生字“铁、钉、铜、铃”,知道它们都和金属有关。出示课本插图,讲述故事:有个小朋友啊,叫宁宁,他认识了这4个字以后,做了一件事——钉铁钉(指名读),为啥要钉铁钉呢?是为了“挂铜铃”(指读)。风儿一吹,铜铃就会发出响声“叮咚叮咚”(指读),一只小狗跑过来,听到铜铃响叮咚,吓得跑走了,小宁宁看到小狗的这模样,笑了。

2.编书的老师把这件事写成了一首儿歌,就在语文书上,自己打开书读读,每个字都要读准哦,不认识的就读读拼音。

3.指名读,相机正音。

读给同桌听,有读错的要帮帮他,读对了,给他一个大拇指,大象老师能看到你们的合作。

4.细读儿歌,读中识字。

儿歌中有一个小朋友,叫“宁宁”,出示词卡,学生认读,注意鼻音,识记字形,和“钉”比较。宁宁做了一件事“钉铁钉”,都做做这个动作,“钉”是动作的时候,读第四声,这是多音字,一起读读。钉铁钉是为了“挂铜铃”,“挂”为什么是提手旁?对,和手部动作有关。铜铃会发出声音,“响叮咚”,三个字都是什么旁?猜猜为什么?

吹来一阵风,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谁来说说?认识“吓”,害怕的时候,会长大嘴巴,对,就是这个表情,所以“吓”也是口字旁。

再读儿歌,要把句子读通顺哦,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儿歌好听的节奏。5.比赛读儿歌,拍手读儿歌或者表演读儿歌。

三、学写生字

叮 吓 宁 跑 1.说说“叮 吓”“叮 宁”有什么异同,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2.说说写这三个字的要点:“叮 吓 跑”都是左右结构,要求左窄右宽,左边靠上写。“宁”上下结构,宝盖头向下,点竖对齐。

3.学生书空、临摹。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

板书设计:

练习5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拟声词,初步掌握拟声词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声词将句子补充完整。

2、朗读、背诵4个成语和儿歌《伞花》。

3、写铅笔字,写好含有竖提的字。

4、观察图画,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明白正确的看书姿势。教学重点:观察图画,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明白正确的看书姿势。教学准备:多媒体,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认清笔顺,按笔顺写字)

二、指导

1、出示所有生字。

指名认读,注意学生读音是否正确。

2、小朋友们能正确认识这些本单元的生字真不错,你们能把每个字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吗?

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回忆一下每个字的笔顺,遇到自己记得不熟的字,画上一个五角星,多练习几次。

学生自己学习,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请同座位的小朋友先检查一下画五角星的字是不是记牢了。

以同桌为单位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监督。

4、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画星的字是否会了,并小结检查结果。

5、师小结。

三、学习字词句

1、出示4组拟声词,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

2、引导学生说出四组拟声词分别是鸽子、小鸡、小猫、和小青蛙。

3、对口练习:让学生再次亮开嗓门模仿。

4、指导学生说说这些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讨论:为什么表示动物的叫声的字多是口字旁?

6、归纳:发出声和口有关,所以加上口字旁。

7、启发说说还有哪些口字旁表示声音的字。

8、归纳引申:

一些小动物的发声,强调加上口字旁。

9、出示句子:

小鸡一边-------------地叫,一边在找虫子。

指名读句子,想一想,横线上应该填上什么词。

比较读,体会小鸡叫声后句子显得更加生动。

10、其余三句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11、交流反馈。

12、比较读,进一步体会。

13、扩散:

河水---------------流淌,好象在唱歌。

-------------发令枪响了,运动员飞快地跑出去。指导学生完成。比较朗读。

四、写字有方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2、指导。

(1)复习以前学过的笔画。

(2)今天,我们学写“铁、钉、请、眼”4个字,看看这些字里的竖提怎样书写。

3、练习。

(1)练习描写仿影

(2)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

(1)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指出问题。

(2)进行纠正性练习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3)师:这次读读背背学习分两个部分,借助拼音把每个部分的题目读一读。

2、指导。

(1)学习成语歌。

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这个小朋友从小就学写毛笔字,你看他已经能写二年级才学的一些复杂的字了,他可是从练习写基本笔画开始的呀!

(2)出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检查读正确情况。

(3)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师:你怎么看出他很认真?

师:这个小朋友他今天练习一个类型的字,明天再练习一个类型的字,还不忘记复习前几天写过的字。

3、出示:日积月累温故知新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正确情况。

(3)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练习:学生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5)检查背诵情况。

4、学习儿歌。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生借助拼音试着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回答教师问题:

“花儿”指什么?

“风雨”指什么?

(3)同学们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应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读呢?

(4)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好象小一个下雨的早晨,打着小伞去上学,谁来读一读?

(5)练习朗读、背诵。

(6)检查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图一:图上的王洪是怎样看书的?

3、出示图三:图上的张海是怎样看书的?

4、出示图四:图上的韩小是怎样看书的?

5、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谁的姿势正确呢?

汇报讨论结果。

三、拓展训练

1、请三人按图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组织学生发言。

3、小结: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读书姿势呢?组织学生发言。

四、练笔

早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 篇10

自主学习目标:

1、解决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大意。自主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易错的字、多音字的读音,搞清文中常用词语的意思。

2、反复阅读课文,能复述课文。自主学习评价: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腼腆()干瘪瘪()撂在()蹭着()....粗粝()反刍()翕动()找茬儿()....半晌()不屑()七皱八zhě()..瘦骨línxún()()瑕cī()zīzhū()()必较

2、填空。

《安恩和奶牛》的作者是(国家)的小说家、诗人,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是,他的代表作有。1944年,他获得 文学家。

3、解释下列词语。

旁若无人: 瘦骨línxún: zīzhū必较: 刨根究底: 死乞白赖:

4、反复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5、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主学习反思:

《安恩和奶牛》互动学习案 主备人:韦荣贵 审核人:韦荣贵 班级 姓名 学号

互动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探讨,能理清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说出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互动学习重难点:

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互动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情况反馈。

二、反复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要理清情节的开端、发展和高潮)。

2、本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两部分,请说说各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三、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初步了解人物

1、第一小节主要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从这些语句中可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呢?

2、第一小节中有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3、第二小节主要是对牛的描写,从中可看出这是一头怎样的牛?从哪些语句中又可以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呢?

四、研读第二部分,深入了解人物

1、读完小说的第一部分,你对后面发生的事有没有自己的猜想?有哪些是你没想到的?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

2、对于文中写的几次买牛人,安恩分别是怎样的态度?最后为什么“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可以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

3、在安恩拒绝了众多的买主之后,终于有人对此寻根究底,不断追问。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的几个问题很耐人寻味。请你揣摩一下其中的语气。

4、对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的几个问题,安恩是怎样的反应,可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

5、被质疑、责难的安恩为什么还坚持不卖奶牛呢?请结合最后一个小结说说安恩是个怎样的人。

6、小结人物形象和情节特点。

五、概括文章主旨和写法

1、从安恩和奶牛身上,我们能读出点什么?

2、文章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呢?

《安恩和奶牛》互动学习评价 主备人:韦荣贵 审核人:韦荣贵 班级 姓名 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羞怯(què)

锃(zēng)亮 瑕疵(xiácī)腼腆(miǎndiǎn)B.撂(liào)下 反刍(chú)抽屉(tì)嶙峋(línxún)C.磨蹭(cēng)翕(xī)动 找茬(chá)锱铢(zīzhū)D.干瘪(biě)粗砺(lì)木屐(zhī)窘迫(jǒng)

2.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皱褶 货摊 毛茸茸 熙来嚷往 B.暇疵

缅腆 撂下 端详 C.谦恭 惶惑 半晌 踌躇不绝 D.纠缠 牛犊 嶙峋 斑驳 3.词语或加点字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

A.锱铢必较(形容很大方)踌躇(犹豫的样子)蹭(摩擦)B.瑕疵(玉上的斑点)腼腆(形容很羞涩)撂下(搁下,丢开).C.翕动(一张一合地动)锃亮(闪亮)惶惑(不安,迷惑)

D.嘈杂(声音杂乱扰人,喧闹)粗粝(粗糙)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4.下边加点的词语是在本课中学过的,其中运用不当的是()A.老人大病初愈,瘦骨嶙峋,十分虚弱。

....B.该李洋唱歌了,可是他的脸羞得红红的,像个腼腆的小姑娘 ..C.小摊上,顾客和摊主讨价还价,锱铢必较。....D.天太热了,小狗懒洋洋的趴在窝里,吐着舌头不断地反刍。..5.下列片段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周围一片嘈杂⑧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写作上: 修辞上: 作用:

6.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使语言连贯。

①其实,这个难题并不难解决,这就是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读书的技巧。②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快、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③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④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难题。

排列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只写句子序号)7.填空。

(1)约翰尼斯·延森

国小说家、诗人。曾获

奖,主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

》等。

(2)《安恩和奶牛》体裁是

,它通过记叙一位老太太把牛牵到市场却不卖牛的故事,表现了,主人公名字叫

。阅读课文节选,回答文后问题。

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那人问道。“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究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是呀,当然是的喽。”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可是他打断了她:

“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得说不出话,神色有点慌乱。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8.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9.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如何理解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

10.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最恰当()

A.安恩老太太有些害怕那个人,希望他不要伤害自己。

B.安恩本来想要回去,但又一想自己不过是来这里让奶牛散散心,并没伤害谁,没有必要就这么回去,“恳求的眼神”是希望那人不要难为自己。C.安恩老太太非常生气,希望他听一听自己的解释。

11.“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中这样具体指什么?“只好”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上一篇:中秋节短信祝福句子下一篇:三学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