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高考语文满分卷(共9篇)
弭谤莫若自修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使是中国作协“女掌门”铁凝和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也会有犯错的时候。忠言逆耳,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对待自己的谬误,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弭谤,首先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失误,2013年法网公开赛上,前法网冠军,六号种子李娜在第二轮意外出局。她的对手是排名较为靠后的一名美国选手,在领先的局势下,比赛因雨暂停,之后李娜表现的极其烦躁,输掉了比赛。在随后的记者会上,李娜火气仍旧很大,当记者问她有什么要对观众说时,她说:“我需要说什么吗?道歉吗?三拜九叩吗?”这令现场气氛降到了冰点。余窃以为这是缺乏职业素养的表现,殊不知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的成长与观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面对自己的错误,李娜明显没有保持足够的尊重。较之于莫言、铁凝的大度,这是不利于其成长的。
其实让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是一件好事,唯有以谦虚的心接受并深入思考,我们才能逐步走向成功。“问过则喜”,齐威王的行动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面对邹忌的讽谏,齐威王没有因自己身为国君而懊恼,反而却大开纳谏之门,一时间举国上下谏言不断,数月之后,齐民想要赏赐也提不出意见了。齐国得以“战胜于朝廷”,齐威王也兑现了自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诺言。如邹忌所言,那些所谓因“私”,因“畏”,因有求于人而来的赞美,虽然悦耳,却无异于成功之路上的绊脚石;而惟有那些指出我们过失的人,才是我们前进的最好助力。
弭谤,最好的方法便是自修。与其面红耳赤地争个不休,退而自省,以行动改变自我来封人之口,岂不妙哉?鹏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而南为,学鸠笑之,而当鹏鸟展翅而去时,学鸠应当惭愧吧?“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若我们没有足够的自修来承载自己,何以弭谤?西蒙在26岁时,便已在欧洲各国巡演,获好评如潮,然而却有评论家说他是未经打磨的钻石。西蒙听说后,潜心研究,不再只顾演出,终于成为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无疑,西蒙用不断的厚积完善了自己,实至名归,弭谤的目的自然而然就达到了。
面对别人指出的谬误,我们是否能做到像铁凝、莫言那样谦虚呢?他们感谢读者的“咬文嚼字”,而我们也要不怕被“咬”,因为谬误并不可耻,弭谤莫若自修。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方块字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熟悉的旋律在耳旁萦绕,中华两千多年 的悠悠历史就是凭这迷人的方块字镌刻于墨青,流淌在人们的心灵归宿。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简小的文字,巧妙地组合,为我们的灵魂勾勒出一份宁静与闲适。然而,高速发展的现实社会却似乎在一夜之间冲垮了这个心灵的隐居地,纷杂喧嚣的数字时代正在肆无忌惮侵蚀我们的文化之根。人们不禁无奈思索: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方块字?
说起《现代汉语词典》,人们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一位开朝元老:吕叔湘。这位早年留学于英国牛津大学的语言文学家一生都在与错字别字做着斗争。每每他看到报纸书籍上出现的错字,都会不厌其烦地一一挑出,然后又义愤填膺地给出版社写信要求其订正。这样对待方块字的一丝不苟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又有几人还在维护和守护那维系民族之根的方块字?
当我们对“内牛满面”“杯具”这样的词莞尔一笑时,当我们对路边街边的“咳不容缓”熟视无睹时,我们更应该想到这是(写的潦草了,猜的)一生的信仰与坚守,拿什么拯救你?我们需要的是每个人的行动践行。
还记得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的一课》吗?这篇文章一直作为小学语文课本,让一代代孩子们为之感动。德国纳粹占领了他们的祖国,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次法语课。教室周围是自发旁听的小,居民,他们眼里饱含泪水,认真倾听着他们的民族语魂,而我们的方块字,甲骨、金文、篆隶行草楷,更是千百年来伟大人民的智慧结晶。我的方块字,我们的方块字,我们国家的方块字。。。
正是这绵延至今的方块字,把这片神州大地上的成千上万的人凝聚到了一起,纵使铁炮敲门,敌寇入侵,也打不垮、击不散被这“龙文”牵绊的成千上万的中国人!
拿什么拯救你?我们渐渐明白,这颗对中华文化的敬仰和热爱的赤诚之心才能够真正的守护住你啊!我迷人的方块字。
正是对方块字的渐渐迷失与不断寻找,让我们更加坚守了对方块字的虔诚之心。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作品的“咬文嚼字”,再到莫言感谢读者帮他消除谬误,这些文字领军人物都在以实践行动维护着方块字的纯洁和生机。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又怎能不去拯救这一民族之根?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正是这一个个方块字构成了我们的国,我们的家。
我们会去拯救你,以微小却不微弱的力量,我们的方块字。
我们会去守护你,以一颗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之情,我们的“龙文”。
直面批评
《咬文嚼字》从看似刁钻的角度挑拣名家作品的疏漏,被批评者却真诚的含笑感谢。这是因为那些被“挑错”的人明悉一个道理:批评有助于进步,而接受别人的“挑错”则可以进一步完善自我。
再明净的月夜也逃不脱阴影的追踪,再清澈的水面也逃不脱风浪的搅动,人生永不完美,因而批评的声音恒在。“水自泉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只有正视批评并虚心接纳,我们的生命从才会绽放得更加绚烂。
请由衷地感谢那些逆耳之言吧!它们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我们不完美,莲步轻移,柳腰曼转,梅兰芳在舞台上永远顾盼生辉。而这一切光芒正是得益于老票友对他近乎苛刻的挑剔,正是因为跟随着梅兰芳的眼光是苛刻的,所以他每一个台步每一个首饰都精雕细刻,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饱含感情。为的正是不辜负台下给予他批评也给予他信任的戏迷。
梅派艺术万古常新,正是因为他汇聚的目光太多,收到的批评也太多。在对自我不断审视中,以批评为尺衡量人生,看的才会更透彻。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把批评看作波浪,路程便惊险无比;把批评看作吹动帆布的风,人生才充满力量。白岩松出入央视时,因为普通话不够标准流利而饱受冷眼和批评,但他把那些有意无意的指责视为敦促自己进步的鼓点,不断激励自己,反复训练,终于在人才荟萃的央视站稳了脚跟。
批评的声音不能带给我们什么,只有你听到了感到了,并把他放进心里去,批评才能转
化为真正的力量,推动我们再向前一步。
然而,世间的确又充斥着许多恶意的指摘,如果不能从那些指摘中收获营养,便不妨含笑视之,将他丰富为人生的一段经历,并感谢那些指责者给予我们磨洗和淬炼。
真的勇士并不只是能够挺过挫折与黑暗,更应懂得如何直面批评,如何从批评中汲取营养。一个社会是否成熟,就在于它包容了多少种不同的声音:一个人是否成熟,就在于他能从批评中看到什么。
蛙声远,蝉声近,透窗纱。繁华世界红尘万丈,我们会听到许多声音,每一种声音都会为生命染上自己的颜色,而批评,即使是刁钻的批评,也必然会提供给我们所需要的。
直面批评,世界将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闻过则喜
《咬文嚼字》给作家们“挑错”,作协主席铁凝反而向他们致谢,为何?只因铁凝明白,感谢他人的指正,正是在发展自己,改善自己。
虚心接受他人的指正,感谢别人的纠错,往往能让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古人云“闻过则喜”,这句成语放在今天,仍是那么有力。
感谢他人的指正,让人减少自己的失误,古有诽谤之木,今有网民上书,从古至今,人们都明白他人对自己指正的必要性。一代大师梅兰芳,演出后有人找到他,直言演出中不足,台步应是八步而非七步。本是小事,怕是资深剧迷也不会去数走步多少,梅兰芳却马上感谢了这位老先生,并马上改正。如若他没有感谢并听取意见,他也许就练不成他那完美的惊人的京剧艺术,又如何能叫人念醉酒贵妃、散花天女到如今?减少失误一分,我们也就离完美近一寸,写作如此,演艺如此,人生亦如此。在人生之路上,别忘了感谢那些为你指明过失的人。
感谢他人的指正,让人发展自己的事业。曹雪芹的巨著《红楼梦》并非以一人之力完成,亦非一次定稿,后人看到的便有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点、删节。若曹公无人相助,无人评点他写下作品,恐也不能让《红楼梦》成为这样一部巨作。所幸他感谢并接受了别人的建议,修改了那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此书也成小说中难以逾越的高峰之作。反观那些“知名”作家,书一本接着一本,却近乎“一夜”写成,书成读者提意见,却还有无数说词,也许稿费没少拿,文学的事业却越来越凋零,与曹公相比,岂不惭愧?
林肯曾说:“要感谢那些肯对你说实话的人。”是的,肯为你指出不足的人,才是真正爱护你的,肯为你点出失误的话,才是真正促进发展的话。“闻过则喜”是当代人丢下太多时候的一个词语,观之今日的崇拜者乃至偶像群体,心平气和的评论也被当成是攻击,要么是“你来做这事试试”,就是“这是诽谤”„„殊不知正误了自己的前程。
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我们当欣喜。批评表示这世界上有人希望你能更好,感谢指正表示你已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莫让“闻过则喜”成为词典中的一个冰冷词条,要让它成为成功之路上的有力支撑。
腹有雅量气自华
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
它平静和静谧地流过时光,将所有杂质一一沉淀,白云苍狗之间,它仍是清澈见底。偶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人们为它加固堤坎后,它继续温顺地滋润农田。
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胸襟。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彼岸的花开,亦可安然夜黑的山路。
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有芳华!
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那篇骆宾王写的将她骂得狗血喷头的《讨武曌檄》后,莞尔一笑,大叹此人才华。臣子面面相觑,她却责备宰相不能早日发现这一人才。
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批评与指责,作为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而欣然接受。她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从不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为自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她深知,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
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日月当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而雅量,却如那幽谷芝兰,香飘千年,至今仍存。坚净斋里,他挥毫泼墨,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诗思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他有着博大精深、无所不容的学问,也有着隽秀洒脱、卓尔不群的书法,可即使如此他仍常常虚心请教于人。每当别人指出他的不足,他更是欣喜如一个得到礼物的孩童。
这便是雅量。对待不足敢于直视,胸怀当如天地广。
雅量,让一代大家,山高水长!
雅量,让铁凝与莫言真挚感谢为他们挑错的人,让他们的作品更上一层楼,于人如此,于国家,未尝不是如此。
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我泱泱大国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改正。
于是,有这样一群人站了起来,他们用华年做桨,渉万里河江。自此,辛亥革命的旗帜竖立在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井冈山的杜鹃开出血与火的颜色,南海边的渔村地覆天翻,北京奥运火炬点亮中华„„
雅量,让一个民族屹立东方!
而我当代青年,更要鲜衣怒马,意气洋洋,不记过往,铿然前行,直视错误,虚心改正。因为——
腹有雅量气自华!
敢把权威拉下马
《咬文嚼字》杂志敢于开设专栏,为著名作家作品挑错,敢于质疑权威,体现了一种胆量,一种气魄。
不论文艺作品,还是科学研究,因为个人能力或时代的局限,未免会有少许瑕疵,甚至谬论。倘若以权威的言论、做法当作处世法则、金科玉律,人们只会止步不前。
面对真理,我们应具备“敢把权威拉下马”的胆识,坚守真理的勇气。
一代大师梅兰芳将京剧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然而白璧却仍有微瑕,对此,无名老人敢于指出并告诉梅兰芳正确步法,让梅兰芳将京剧诠释得更加唯美。
此外,哥白尼质疑“地心说”、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小泽征尔质疑大赛乐谱、爱因斯坦质疑牛顿定律的普适性„„权威通常会让我们在做事方法或对事物认知上更加方便或透彻,可是,人无完人,权威也是一样,倘若一味迷信权威,只会让权威成为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个人,更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
莫要让真理从错误的沟渠中流过。即使著名作家,也会出现文字、文史知识的差错;即使智慧之人,也会有错误的认知,荒唐的做法,因此,我们应果断指出,唯有将人或社会从谬误中引上正确之路,人或社会才会进步。
然而,质疑权威并非鲁莽地一律否定权威,面对个人认知与权威的不同,我们应审慎
思考,仔细推敲,此后,再评论权威的对错。
其实,相对过去君主专制或教皇统治的时代,我们如今的学术氛围、言论自由已好了很多,古人为真理可拼却性命而不退步,如今的我们为什么不敢大胆指出错误?
如材料所呈现的,《咬文嚼字》这一挑战者与当代著名作家这些权威们不是冰与火的极端对立,而是互相促进、相互提升,齐力推动文学进步。因而,不要在真理面前退却了,人,本应具备这种敢把权威拉下马的勇气。
2010年山东卷第14题: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 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1起, 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 怆悢2使心伤。
【注】1商风:秋风。2怆悢 (liàng) :悲伤。
从诗歌测试材料来看, 本诗属于魏晋诗, 题材为“述志感怀”, 且有注释。命题者给古代诗歌鉴赏材料加注, 内容通常涉及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生疏的作者、生僻的字词、特点称谓用语等。
第一小题考查:诗中“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 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分值分配为3分。从题目内容可知, 此题的考查内容为“反思评价”, 评价文本中提供的特点信息。命题者给出考查限定的信息, 要求考生从内容或形式方面分析限定信息, 最终为限定信息作出评价。这类题目给了考生很大的空间, 难度也相对高, 考生需要综合作品中的多项信息, 在全面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 进行合理评价。最终得出结论。第二小题考查: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分值分配为5分, 表达技巧及情感态度, 是古代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考查方式。第一问考查表达技巧。首先考生头脑中要有作品表现形式的知识框架, 然后通过阅读品味诗句, 辨析该诗属于哪一种表现形式, 并运用相应知识具体分析作品的内容。第二问考查情感态度。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就要探寻隐藏于诗句中的作者的情感取向。考生应细细品读、由表及里, 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2011年山东卷第14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 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 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 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 年年长自清。
2011年的诗歌测试材料为唐诗。唐宋诗词为每年18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测试材料来源。题材为“咏物言志”。
第一小题考查: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 飞空作雨声”的妙处。本题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在阅读方面发展了能力层级。本题要求考生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某一方面来鉴赏诗歌。本题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 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第二小题考查: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此题第一问以一个意象为考查对象, 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 完成题目要求。第二问则是通过对全诗的理解, 评价作者的情感取向。
2012年山东卷第14题:
吴松道中二首 (其二)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 江名。
2012年考查了一首宋诗, 题材为“羁旅思乡”, 包含有注释。此类题材的诗歌是历年高考诗歌考查的重点。
第一小题考查: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赋分3分。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 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 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 兼以风声萧萧, 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 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本诗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E ( 鉴赏评价 )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E ( 鉴赏评价) 。
2013年山东卷第14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 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 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 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 山中独不眠。
2013年考查了一首清诗, 题材为“羁旅行愁”。当时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 孤独一人, 对月思乡, 感慨身世浮沉。第一小题考查: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本题赋分4分。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 考查的是物象——烟。烟, 即雾气、云气, 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作铺垫作映衬, 第三句运用比喻, 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 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 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 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 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 并与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保持内在的一致。第二小题考查: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本题赋分4分。本题考查考生对该诗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综合能力。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 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 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回答要点:翻译最后两句, 概括出失眠原因, 写出诗歌的情感。
从2010年到2013年四年的山东高考古诗词测试内容可见, 以古诗考查为主, 四年中未出现词、曲、赋的考查, 但并不排除今后不会考到。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鉴赏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较大, 表现出命题者重视诗歌的审美价值, 追求以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来考查考生的审美能力。
摘要: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鉴赏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较大, 表现出命题者重视诗歌的审美价值, 追求以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来考查考生的审美能力。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作文再现
探究:路漫仍求索
山东考生
材料中的小孩为了分清丝瓜藤与肉豆须的不同而把自己家中的丝瓜与肉豆茎叶扯断,这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让其分辨了两者的不同。父亲认为这种行为可笑,他只看到了丝瓜与肉豆的食用价值,而对于孩子探究事物的过程与本质却视而不见。孩子的探究精神与实践精神无疑与家长代表的求实保守思维交上了锋。
探究是勇于质疑、敢于实践的表现。孩子刨根问底,对事物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这是孩子具备创新意识的前提与基础,他们不会囿于先人所创建的理论和定律,他们会亲手去证明,去探究。这是因为,科学家们从小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故事让我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尽管我们受先贤伟人故事的滋养,但我们大胆动手的意识大多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削弱,这正是父亲看儿子行为可笑的体现。我们的求实心理,对于事物的逐渐麻木和保守成了我们动手去证明和探究的最大敌人。父辈的探究精神可能还在,但只仅仅局限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或现实中必须应付的事物中。他们没有对茎须与藤蔓关系探究的兴趣,因为他们根本不屑一顾:吃的东西,你管他们根与茎的关系干甚!甚至他们可能会因孩子对丝瓜与肉豆的损坏而懊恼。他们因为所谓生活经验、教育知识的增加,而导致思维一再被模式化、固定化,缺少了对细微事物探索的热情。孩子的思维还未被程式化的生活束缚,他们还能够探求自己认为应该清楚了解的事物。
我们都在谈外国教育的优越之处。诚然,他们不拘一格、自由探索的精神要比如今国内大行其道的应试教育要强一些,这就是我们盛产金牌选手、却难产诺贝尔巨匠的重要原因。教育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应试教育最能反射出如今社会功利、僵化的思维。但是,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在进步,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虽举步维艰,但也令人欣喜。国家层面开始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探索,这可能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转向标。
在僵化的以功利为追求目标的当下,我们必须保护孩子们那些还未被僵化、束缚的纯真的心和刨根问底的精神,这不仅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更需要千万家长的支持、关怀与指引。当我们的后代再问起我们丝瓜藤与肉豆须的区别时,我们应当也必须带着他们去菜地,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分辨,帮助他们分清两者的不同,而不是讥笑嘲弄、不屑一顾,更不能以功利之心去打击他们的探究兴趣。这是时代的责任。
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开拓创新。愿学校、师长都能将这三粒种子种到孩子们的心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满分分析
这篇满分作文的亮点比较突出。
1. 自然引入,切合题意。这篇文章拟题为“探究:路漫仍求索”有点别扭,不属于特别新颖的标题,但文章在立意上却契合了主旨,作者首先对材料中父子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进行对比,从而在第二段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自己的观点:“探究是勇于质疑、敢于实践的表现。”
2.思维缜密,逻辑性强。作者在高考考场上以其缜密的思维,于平实有味的语言中表达了对高考作文材料的理解,在题目中就旗帜鲜明亮出了核心观点——探究之路漫长,但必须不断求索。行文则在对比中展现出了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先是通过对比,充分肯定孩子的探究与实践精神;再拿先贤伟人探索实践的滋养让孩子乐于动手实践与成人在成长中逐渐削弱探索精神的经历对比,指出孩子积极探索思维与行为的难能可贵;又通过外国教育与国内教育的对比,深刻揭示出国内素质教育滞后的历史原因和传统根由;最后水到渠成地回扣到“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开拓创新”的论述主旨上来,以屈原《离骚》的名句结束全篇。整篇文章形成了起则平直、承则从容、转则变化、合则渊水的严谨议论结构,逻辑性强。
3.层层深入,论证透彻。在行文过程中,作者从两个层面谈“勇于质疑”的可贵之处:一是紧紧结合材料,仍然在对比中肯定孩子们探究精神的可贵,二是将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教育天地,从国外到国内,从应试教育谈到素质教育,二者互相关联,层层深入,论证深刻,这是全文最大的亮点。本文一鼓双敲,论证如析薪破竹,逐层析因,鞭辟入里,语言凝练顺畅,在有所批判的底色上添加一些建设性的论述,使得行文富有辩证性和变化感,大有“行当其所行,止当其所止”的意味。
4.结构严谨,文字流畅。开篇的破题,在分析材料中暗含了自我见解与认知,进而提出论点,自然流畅,丝丝入扣,清晰明确。文章始终紧扣小孩的质疑精神进行论述,肯定其探究的科学精神,笔调在“削弱”二字上顿挫,展示出作者的思维深度。文章对应试教育进行了反思,显示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层思考,结尾不忘点题,对社会、对家长提出更深层次的思考。文字流畅中展露出作者真诚的写作情怀与应试意识,反复渲染里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写作借鉴
今年山东卷作文题目涉及物象多,牵连的关系多,可提供的思考视角多,可触发考生思维发散的节点多;无形中也给考生的审题立意带来一些困难。加大思辨能力考查力度,让考生置身于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之中,展开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引导考生透过诸多现象发现深层本质,以获得新的认识与看法,是2015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设计的最大特色。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是我们中学生比较薄弱的思维方式,因此,这里将主要从本次作文的审题立意上作一详细说明,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借鉴一些审题立意的方法和多角度立意的思路。
材料中提到植物方面的,有丝瓜藤、肉豆须;人物方面的,有孩子、父亲;丝瓜藤与肉豆须之间关系是“分不清”,孩子与两种植物之间关系是孩子想弄清楚两种植物的不同却扯掉了其茎叶,父亲与孩子之间关系是劝阻孩子分辨行为,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看法;写作提示材料每一小节均提到了关键词语“分辨”:第一节是“很难分辨的”,第二节是“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第三节是“不是用来分辨的呀”。这就告诉我们可以从植物缠绕生长方面、孩子探究分辨方面、父亲劝阻孩子方面等思维路径去思考,也可从材料整体理解方面去考量,确定行文立意。
如从植物生长与缠绕的角度,可以确定出顺从自然规律,反对人为过度干预与破坏的立意,也可确定出不回避缠绕、繁杂和纠缠,以壮实自己为人生要务的立意等;从孩子角度,可以确定出勇于探索实践,不断优化探索方式、方法的立意,也可确定出质疑权威、挑战固有观念的立意,还可从追求过程比知道结果更重要等方面立意;从父亲角度,可以确定出结果更重要,方式、方法要为结果服务等立意,也可从做事要抓本质,分清主次等角度切入;也可从材料整体方面考虑,确定出长辈如何教育、引导晚辈,何为“有用”结果与“无用”行为,值得不值得分辨探究,相伴生长与借力等,不一而足。
还记得前不久举行的那届校运会,在紧张的校运会前期,我们都在为自己参赛的项目做着准备,我报了跳高,一项极其需要爆发力、柔韧度和弹跳力的项目,跳高这项项目对我这种门外汉来说,是一件极具的挑战性的事。看着面前横着的跳杆,我心中泛起了嘀咕:这真的能跳过去吗?我决定进行第一次尝试,选择了一个比较弯的路线,路面也比较平坦,这是为了能给运动员一个良好的助跑,方便惯性帮助自己过杆。
到我了,我深吸一口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脚却不自觉的抽搐起来,随后出于本能,我有了打退堂鼓的心思,就在这时,站旁边一位的“行家”发话了,她指导我要放松,不要紧张,在跳过去的时候记得收起腿和屁股,能极大增加过杆的几率。
助跑,起跳……我还梦想着一跃而过的那种飘飘然的感觉,啪,一声沉重的闷响,我被横杆绊了一下,重重倒在软垫上,第一次试跳,以失败告终。
我本打算放弃了,但是那位“行家”在目睹我跳的时候发现了我的失误之处。我从她的眼神和那种严肃的口吻中看到了不要放弃的意思,她见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便说起了她的跳高经历,她说跳高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跳高的第一点就是不能害怕和犹豫,这是决定能不能过杆的关键,因为它会阻碍你的发力,和身体的配合,第二,助跑后的弹跳那一下一定要发力,且发力向上而不是向前……
我听后,按照她的话继续练习……
到了正式比赛的那天下午,太阳格外的毒辣,汗珠从我的脸颊大滴大滴的滚落下来,很快,到我了,我的心跳扑通扑通的,我很紧张,紧张到冷汗直冒,也顾不得太阳毒不毒,脚也不停地打哆嗦,面对那么多人的目光注视在我身上,使我变得更加胆怯。
但是我知道现在已经退缩不了了,我深吸一口气,也不知道是不是紧张的原因,感觉空气都格外的凉,我寻找好了路线,握紧了冰凉的拳头,向前冲去,临近栏杆,那时栏杆在我眼中就像是一名威武的将军站在我面前,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我脑子一片空白,就在这时,我想起了“行家”的提点和她那炽烈的眼神,刹时眼前的栏杆就好像缩小了,没了之前的气势。我脚掌发力,向上一跃,收腿、缩臀,一气呵成,没有半点犹豫的样子,连我自己都愣住了,半天才回过神————越过了,栏杆没有落下,我成功了!虽然最后我只拿了跳高比赛项目的年级第五名,但对于跳高0基础的我,已经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面对《咬文嚼字》的挑错,著名作家积极以感谢和理解回应,令人为之动容。我总以为,唯有积极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挑错,人生境界才能不断升华,生命才能日益趋向不朽和伟大。
挑错的必要性,来自于主观世界的狭隘与片面。我们常常沉醉于自己超于常人的流光溢彩,而忘了在骄傲的同时保留一份面对不足的谦卑。
所以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智者如曹禺,也深谙这一哲理。当美国剧作家蒙特来华拜见这位剧作大师时,交流正酣,曹禺拿出黄永玉对他的批评信:“我不喜欢你后来的戏,一部也不喜欢,你丢失了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如此辛辣,一针见血,指出曹禺“重政治,轻创作”的错误,曹禺硬是让翻译一字一句译给蒙特听„„可见曹禺的伟大,除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还体现在了对挑错的理性面对和坦然接受。
然而,若一味妄自尊大,对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李经纬,在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健力宝”公司,创造了可与百事可乐比肩的商业传奇。可是,面对前无古人的成功,李经纬却对别人的挑错一概拒绝,面对公司上至领导下至员工的批评与阻挡,他不管不问,集巨资在广州建造健力宝大厦,最终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面对业界好友对他“不考虑商业规律,一味拉广告招商”的挑错,他拒绝诚恳吸收,最终让健力宝暗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他自己也身陷囹圄。那么,如何善待批评以追求完美自我呢?
首先,面对别人尖锐的挑错,要保持一份淡定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不躲不藏;如季羡林所说的那样:“别人说的话是鼓励是批评是鞭策,都是对我好。”其次,要学会甄别“有价值”的挑错与“一味为了挑错而挑错”,也就是说,在面对别人挑错时,不是固定的屈从,而是要保持一份起码的信任。如演员于是之一辈子都在接受观众的挑错与批评,但必须经过“审视——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把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演到了人们心中„„
人生逆旅,每个人都会犯错,迷失甚至被异化,而往往一份善待别人挑错的胸襟,能够带领你欣赏更旖旎的风景。
【名师点评】阅卷组专家认为,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首先题目拟得好——“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把善待错误上升到人生境界的高度,这就远远高出了那些只知就事论事的考生,这说明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激活全篇。当然,作者在选择论据上也费了一番心思,曹禺一例是正面的例子,论述了“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李经纬一例则是反例,从反面论述了“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文章最后指出了对待批评和挑错的正确做法。可谓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正视批评,成就谦谦君子之风
在《咬文嚼字》杂志开辟专栏,专门为名作家著作挑错之后,这些作家纷纷表示感谢,诚恳承认错误,可见,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君子之风。胡适一生名满天下,也谤满天下,赞扬和批评他的人都表现到了极致。他有一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从不以激烈的言辞攻击自己的反对者,而是正视别人的批评。这不是懦弱卑下的表现,恰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之风。他年老时身居台湾,大陆人民不认可他,他坦言:“我这一辈子做了百分之六十的事对国家有益,剩下百分之四十我是不怕骂的。”并说:“允许别人说话是形成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人之老矣,仍保持一份平和谦卑的心态,正视别人的指责,他的谦和君子之风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而与此相对的,是其好友陈独秀。两人初为同道,后因政见不同而成为政治上的死敌,然而私人的友谊仍在。陈独秀主张激进革命,拒绝接受渐进改良派的任何批评建议,最终因自大而决策失误,致使无数共产党人被杀害,其本人也被开除党籍。然而在其穷困潦倒之时,发动北大全体教授营救他的却正是胡适。接受别人的指责,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成功路上必备的态度。“文化大革命”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正视群众的指责,及时修正错误,做出正确决策,迎来了开放口岸的汽笛声声、交易所的铃声阵阵„„
在当今中国,青年们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他们敢于对混乱的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我想说,青年人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好声音,首先要练就一副好嗓子,选择那些有可能对现实造成危害并要继续危害下去的事,以慷慨激昂之音为促进社会的调整和改变发声。而我们的国家,只有正视来自各方的指责,才会让这个几千年来以智慧、谦和而著称的国家,不失应有的谦谦君子之风。
正视批评,让我们一起做出努力,成就谦谦君子之风,消除谬 误和浮躁之气。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意蕴深厚、条理清晰、比较规范的考场议论文。文章直接截取材料,由此引出自己的观点: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君子之风。这样入题迅速,点题明确,又能避免偏题,使文章干净利落。结构严谨、清晰,由材料起,引出话题和中心,再到选取胡适、陈独秀一正一反的例证,相互对照,同时例证之间又相互关联,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深化了主题。最后一部风,表达对国家之关怀,结尾处从青年人的角度发出号召,有气度,有担当,情深意切。首尾相扣,一气呵成。对人物素材的娴熟运用,对文化名人的中肯评价,将话题演绎得机警而成功,使文章立意深刻,思想卓然不群,意蕴丰富,具有不可抗拒的思想力量。
腹有雅量气自华
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
它平和静谧地流过时光,将所有的杂质一一沉淀,白云苍狗之间,仍清澈见底。偶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人们为它加固堤坝后,它就继续温顺地滋润农田。
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胸襟。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花开的彼岸,亦可安然走过黑夜里的山路。
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
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骆宾王将她骂得狗血喷头的《讨武檄文》后,莞尔一笑,大赞此人才华。臣子们面面相觑,她却责备宰相不能早日发现这一人才。
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批评和指责,作为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而欣然接受。她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从不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为自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她深知,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
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日月当空!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而雅量,却如同那幽谷芝兰,香飘千年,至今仍在。
坚净斋里,他挥毫泼墨,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诗思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他有着博大精深、无所不容的学问,也有着隽秀洒脱、卓尔不群的书法。可即使如此,他仍常常虚心请教于人,每当别人指出他的不足时,他便欣然如一个得到礼物的孩童。
这便是雅量。对待不足敢于直视,胸怀如天地广。雅量,让一代大家山高水长!
雅量让铁凝与莫言真挚感谢为他们挑错的人,让他们的作品更上一层楼。于人如此,于国家,未尝不是如此。
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我泱泱大国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面对。
于是,有这样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以年华为桨,涉万里河疆。自此,辛亥革命的旗帜飘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井冈山的杜鹃开出血与火的颜色,南海边的渔村也地覆天翻,北京奥运火炬点亮中华„„
雅量,让一个民族屹立东方!
而我当代青年,更要直视错误,虚心改正,不计过往,意气风发,铿锵前行,因为——
腹有雅量气自华!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先咏他物,然后引出所咏之物”的起兴手法。由眼前河流的雅量写起,由物及人,古今结合,联想到武则天、启功以及铁凝、莫言等人直视错误的气魄、胸襟,再由个人上升到国家,叙述一代代直视错误并虚心改正的国人的雅量,层层深入,结构紧凑,过渡自然,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这也是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一个主要原因。再者,此文题目“腹有雅量气自宽”很有特色,使得文章主旨鲜明,让人耳目一新,可见考生无论是在对文题的理解上还是在选材上都高人一筹。另外此文诗一般的语言,流畅通顺,夹叙夹议,长短句结合,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也为作文增色不少。
闻吾过,心窃喜
三闾大夫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难免有过失。就算是圣贤,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那么,圣贤和庸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关键就在于对待过失的态度上:闻过则怒,是为庸人;闻过则喜,是为圣贤。
孔老夫子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且不说改正错误,单说知错,便已是不易。对于别人提出的批评,是恼羞成怒,还是虚心接受并对别人表示由衷的感激?
闻过则喜,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勃初任校长之职时,流言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人,出身低微,阅历浅薄,顿时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面对那些如山崩落石般打在他头上的批评,他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恼羞成怒,而是认真收集那些批评他的语言,反省自己,并一心扑在芝加哥大学的管理工作上,终成该校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试问,假如罗勃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退缩怯懦了,或是冲动恼怒了,那么他又如何能名垂青史,成为芝加哥大学的骄傲呢?面对批评,我们应有的不正是这样一种谦逊的低姿态吗?
闻过则喜,可以带领一个集体走向胜利。纵观历史风云,哪一次战役的作战计划不是经过了一次次的修改、审议,再修改、再审议才最终制定的?如果作战计划的制定者没有闻过则喜的胸怀,何来一次次战役的胜利?如果他一意孤行,又会有多少士兵的生命白白葬送?又会有多少无谓的牺牲?面对批评,我们要学会冷静,冷静地去思考,到底是不是我们的错,有则改之,并做出改进,为多数人的利益去奋斗。
闻过则喜,可以兴盛一个王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对于魏征直截了当的批评,他没有以皇帝的威严震慑他,而是欣然接受。正是唐太宗这种闻过则喜的品质,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才有了仓廪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空前盛况。
闻过则喜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胸怀。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面对“咬文嚼字”的纠错所表现出的,不正是闻过则喜的胸怀吗?闻吾过,心窃喜,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人所崇尚的道德修养。
闻过则喜,助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名师点评】在考场上,难见这样一篇颇具杂文风格的好文章——睿智深刻而不消极,语句锤炼彰显生动。考生匠心独运,题目用“闻吾过,心窃喜”一语,句式工整,既概括了文章主旨,更彰显了考生的文言文功底。考生以三闾大夫的名言做开门之句,引人入胜,用孔老夫子的名言过渡,承上启下,借唐太宗的话收束全篇,这些名言的引用彰显了文章的厚度。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的是,文章多处反问连用,增强了气势,大大增强了论证的效果。此外,文章开篇提出论点,并逐层深入摆事实讲道理,可谓精彩。
文字留香
我没有尊贵的身份,但我仍以虔诚之心敬畏汉字的丝丝留香——题记 五月湛蓝的天空下,樱花早已一片片的纷落,浓郁的树荫下,我摊开双臂上漫卷的书,书香萦萦将我围绕。稀疏投影下的阳光交织着野蔷薇的芳香,撩人的是那书上的文字精灵。我知道,这方方正正的汉字已成为我血液流淌着的气息,烙下芳香。
曾几何时,我倔强地写了又划,划了又揉,揉了又扔,扔了又写。我惊讶于那一个“永”字,老师教我们练了如此之久,四面白墙,曾经年幼的我,烦躁地听着知了的叫声咬着笔杆,恨不能将那一笔捺写得赏心悦目。
一纸深秋,遍地深沉的金黄。暮雨如画中,我们吟着离愁,将吟诵之声绘入这纸深秋。笑那红雨瓢泼中人生只如初见的情愁,笑那泛黄史章中曹操还贪慕着小乔,羡那《诗经·小雅》中“呦呦鹿鸣”的闲适,恨那旷古离骚中竟无人懂你屈平的无奈。“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曾经惆怅得令人心痛的文字,伴我渐渐成熟,我抚摸着这些汉字,生怕自己才疏学浅,误解了这博大精深。汉字留香,我不敢轻浮地一嗅。
岁月带走了我的最美韶华,却带不走这汉字留下的芳香。时光荏苒,等我终于到了可以摊开一本厚厚史册之时,我不知该以何种表情,何样心情来容忍那简单的错字。当看到“蒜薹”被写成“蒜苔”之时,当看到“启示”被写作“启事”之时,我的心竟像被黄蜂狠狠地螫了一下。我没有尊贵的身份,不能纠正这不堪的错讹,无法表达对汉字的敬畏,我却依然在心底里偷偷哭泣。
挑灯夜战,我揉着发涩的眼睛,却执拗地不肯潦草一笔,这汉字的方正,我难以将其扭曲,我看着作业本上红笔勾画的地方,我又将“翱翔”写成了“遨游”,抬头对着老师的目光,我将嘴角上扬。老师您放心,我将以虔诚之心敬畏汉字。
我不是作家,没有人屑于纠正我的错误,没有人会因我将“启示”写成“歧视”而指责我,但指尖触碰着的笔杆,余温烘托出汉字的芳香,我无法控制自己的嗅觉贪婪地吮吸这香气,唯有沉浸其中,心生敬畏。
汉字留香,敌得过这清晨中蓬勃的泥土香。汉字留香,值得我守护这一抔中华香。【主题点评】 考生从“咬文嚼字”中提取“文字”,围绕“汉语文字”进行写作,写成了一篇中国汉字的颂歌,歌颂了汉字的美好。汉字传承的美好。考生的表达感情是独特的,立意的角度也是独特的。【选材点评】 考生选用自己练习汉字的独特经历以及汉字误写的相关材料来写,增强了真实性和亲切性,同时也选用了汉字所承载的汉语爱恨情愁,来抒写自己对汉字的敬畏心和热爱情。
【结构点评】 这篇文章先写一句题记,为整篇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开篇写景,渲染美景,抒发美情。然后以时间为序,先回忆幼时练字的情景,然后写读书时汉字所传达的爱恨情愁,写读书遇到错别字和自己写错别字,暗扣了材料内容,最后点出考生写作之依托,文章结束时,独立成段,抒发感情。
【语言点评】这篇文章情美文美,通篇弥漫着汉字馥郁的香气,这得益于考生的语言美。题记中作者化抽象为形象,让“汉字”“丝丝留香”,开头“湛蓝的天空”“浓郁的树荫”“萦萦的书香”“稀疏的阳光”,将“汉字”书写成“精灵”,多美富有诗情画意。
“写了又划”几句将幼时练字的情景再现,“咬”笔杆的描写极为精到。“一纸深秋”用字简洁洗练,然后一组排比将汉字所承载的爱恨情愁抒写得淋漓尽致。一个“嗅”,有李清照 “却把青梅嗅”的味道。当作者写道遭遇错别字时,作者说“我的心竟像被黄蜂狠狠地螫了一下”,一个比喻写出了自己的心痛。
最后将汉字之香与泥土之香作比,进而升华为“中华香”极尽歌颂之意。
人言可敬
古人常言“人言可敬”,诚然,谣言与诽谤着实可畏,不单可畏,而且可恨,有一种人言却是可敬的,它让我一心遮掩的谬误与瑕疵曝晒于阳光之下,让那些见不得人的龃龉无所遁形,它比三人成虎的谣言更可畏,但正是这可敬可畏的人言让我们在光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我曾感慨于北宋的党派之争,王安石感于百姓生活的苦楚与政事的壅蔽,决心改革;司马光看见权力斗争的复杂与利益的波流暗涌,保守拒进。势不两立中,这两位后世声名显赫的文学家无愧于其君子之质,以谏为剑,以劝为刃,相促相进,使北宋在这谦谦君子之争中获得长久的安宁。犹记得王安石去世之时,司马光悲痛不已,涕落满襟,这其中,也因那可敬的人言从此不再有了罢!
我亦感慨于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与耶律楚材的悲悯情怀。当成吉思汗发誓要为枉死的国人报仇雪恨时,我看见耶律楚材眼中的敬佩与向往;当成吉思汗的铁蹄向着更远的西方踏进时,我看见他眼中的忧虑与疑惑;当成吉思汗所过之处哀鸿遍野,繁华散尽之时,我看见他眼里的坚决与痛苦。他站在成吉思汗面前,不卑不亢,指责他对人格的违背与尊严的伤害,他毫不顾虑这可畏的人言,是否会为他带来杀身之祸,他只知道必须要说,惟其如此,那沉浸于征服与杀戮的帝王才能幡然醒悟,改正自己的过错。
人言可敬,汉武帝因有东方朔的直言不讳成就千古英名;唐太宗不辞魏征的直言进谏方成太平盛世,是他人的挑错成就了自己的伟业,那光彩逼人的身后正是可敬的人言。
人言可敬,商纣王剖出比干的七窍玲珑心,以封其谏;刘阿斗不顾诸葛孔明的劝谏而乐不思蜀。不听挑错人言,终使他们坠入师心自用的泥潭和贪图享乐的陷阱,毁掉了他们紧攥手中唯恐丧失的权柄和地位。
正如莫言所说,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方式,接纳人言,当是自然的,就如磨破的袖口缝上补丁,在流血的伤口敷上草药,丑陋和疼痛在所难免,但也唯有丑陋和疼痛,才能使人刻骨铭心,规避前车之鉴,在光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人言可敬,在那苛刻地审视看你的目光中抬起头吧,因它铸就的是你潮平两岸阔的锦绣前程。
【主题点评】考生运用逆向思维,结合对导引材料的阅读——将“挑错批评”视作人言,从“人言可畏”的反面入题,写成“人言可敬”。一个“敬”将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挑错,作为一种信仰,显然立意是独立高标。【选材点评】考生选用司马光与王安石、成吉思汗与耶律楚材、汉武帝与东方朔、唐太宗与魏征、商纣王与比干、刘阿斗与诸葛亮等材料,材料虽多,却不显繁杂,这得益于考生叙述的详略得当,前两个材料作者进行详写,后面几则材料略述,详者密不透风,略者疏可走马。
【结构点评】这篇文章开篇引用常言,由“可畏”入“可敬”自然妥帖。“我曾感慨于北宋的党派之争”“我亦感慨于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与耶律楚材的悲悯情怀”两则材料过渡衔接自然,后面两个段落以“人言可敬”打头,一正一反,构成对比,然后“点”一下材料并展开说理,最后发出号召。整篇文章一气呵成成,如行云流水。
【语言点评】这篇文章行文自然流畅,简洁明快。在开头由“可畏”过渡到“可敬”,由北宋的党派之争到大汗和楚材君臣恩遇,语言自然流畅,由汉武帝、唐太宗到纣王、阿斗,用语简洁明快,最后作者将“挑错”比喻成缝补丁和疗伤口并展开叙写,说理形象生动。
我看“咬文嚼字”之回归
古人赏花,形香俱在为上品,由此拓展“形”可视为文学作品的文字载体,香可视为文学作品表现出的内在气韵,一部好的作品也需要形与香相辅相成,以致《咬文嚼字》专栏的开设让我不禁拍案叫好。
“咬文嚼字”一词古代就有,它代表着一种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它穿越千年的旷世风华,破空而来,为这个世界荒芜的世间注入了甘霖,为痛苦呻吟的中国文学注入了鲜活的生机。“咬文嚼字”之回归,首先是读者意识的觉醒,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三纲五常压抑人性,专制皇权高高在上,人民早已失去了自我意识,多半是权威的应声虫,随风而倒的墙头草,只会唯上、唯权与唯书,独独失去了唯真。而读者为当代作家的作品挑错,指出一些语言和文史知识的差错,是读者求真求实精神之回归,像王朔叫板金庸,观众对“嬛嬛”两字读音的微博之争让我看到了读者意识的回归,此乃叫好原因之一。
“咬文嚼字”之回归,其次是作家责任意识之回归,这一点才令我看到了“大家”的风范,铁凝作为中国作协的主席,莫言作为中国获得诺奖的第一人,面对读者对自己作品的挑错,首表感谢之情并诚恳接受了指摘,让我知道真正的学者不在于他权威的论断或厚厚的著作,而在于他们心中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一种对文字的虔敬,同时我也相信,读者审美品味挑剔目光的提高也会成为他们不断创新完善的动力。中国文学会迎来一派醉人的风光,我想国外影视界“金酸莓奖”和中国影视界的“金扫帚奖”的设立,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吧,由此来激励影视界人士创造出抒写真情的高水平之作,此乃叫好原因之二。
“咬文嚼字”之回归,从深层次上是民族敬畏意识之回归。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是守护民族文化家园纯净的决心,郁达夫曾言:“有了伟人出现而不珍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呼唤民族文化的复兴,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咬文嚼字”之精神岂能缺少?文化敬畏之回归,此乃叫好原因之三。
“咬文嚼字”之精神内涵,不应仅仅局限于文学艺术领域,它要渗透在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一起发扬这种精神,此刻我仿佛看到求真的种子在萌芽!
【主题点评】 考生从《咬文嚼字》杂志社为作家“咬文嚼字”入手,挖掘了“咬文嚼字”的深层意义,这在五十万考生中绝无仅有,有幸的是考生作文被质检组专家、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常庆教授遇到,避免了遗珠之憾。
【选材点评】 考生选用国人读书的唯上、唯权、唯书的特点和王朔叫板金庸、甄嬛传,国内国外影视界最差影视剧评奖,郁达夫纪念鲁迅文章里的话语等内容来写,选材都是细细碎碎的,能把这细细碎碎的内容连缀起来,全靠作者的见识。【结构点评】这篇文章开篇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是为起兴手法,写赏花到赏文学作品,进而到咬文嚼字。然后用“‘咬文嚼字’之回归”引起三个主体段落,每个段落“此乃叫好原因之”收束,这样一步三回头的顾盼生姿是最让阅卷老师喜欢的结构,也是最容易获取高分的。【语言点评】这篇文章语言具有古典的韵味与雅致,让人读起来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高度融合,感受到考生深厚的学养。开篇由花起兴,紧接着追溯“咬文嚼字”之渊源,谈读者意识兼及古代与现代,谈责任意识触及国内与国外,谈敬畏意识,升华为民族复兴。语言上典雅大气。
文字安好,便是晴天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典籍为依托,生生不息的精神以文字为载体,一个个方块字,融汇着我们的古老,我们的文化。
现如今,一些著名作家和学者会在作品中出现文字和文史知识的差错,被指出后积极改正固然很好,但事情不该就此结束,这反映出文化缺失理应被进一步揭示。有一个词,叫“国学”,国学之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晚清的暮钟与新时代的歌声同时响起,有这样一些人,给了中华文化自由和希望。辜鸿铭留学11年归乡,将“四书”中的三书译成英文传播中国文明,他推崇西方的先进,却不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王国维瘦弱的身躯,独自挺立在北大国学院的讲台上,他用自杀的方式捍卫自己的清洁,捍卫他对国学不易的信仰;而刘文典的激愤与刻薄,却是对传统文化最绝望的保护,当他骂沈从文不值四毛钱的时候,已经依稀看到一种文明渐行渐远的背影,胡适之和陈独秀等人的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但又在不经意间,把国学生生撕开一个缺口。
曾经看过一个访谈节目叫“民国范儿”,正如王学斌曾言的“民国底气”,而这股孤傲之气,在当今已很难找到,因为文字褪色,文化远走。没有了文字,我们就是漂浮一族,是王开岭所言的“从石头缝里蹦出的人”。
许多人所不齿的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却是让我深深震撼的人,无论他是否颠倒黑白,是非不分,但他那对日本传统文化精髓的坚守,以死祭古的豪情,那么真,那样美。现代人正是缺了这样一种坚守,一种守护,一种“民国范儿”。
世界已然掀起一股“孔子热”,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去当了“汉学家”,可不管中国文化多么普及多么热,它是我们的,始终是,永远是。若我们,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已将文字抛在现代科技的身后,用“图”替代字,用“打字”替代书写,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会不会真的断掉,断在我们面前。
文字,是文化的魂,我们的楷如泰山稳重,行如浮云流水,草如龙飞凤舞,隶如燕头蚕尾,美丽的方块字镌刻着对国学的守护,书写着对文化的向往。若文字一切都好,好在我们新一代的研究与书写中,中华文化便会褪去阴霾,文明古国将迎来有一个文化的晴天。
愿你渐远的背影即将回头,愿你曾经的笑容重新绽放。
【主题点评】 考生从“文字”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切入,论述“咬文嚼字”所反映出的文化缺失问题,运用仿写拟制了“文字安好,便是晴天”这样一个标题,颇富韵味。虽然这不是阅卷组所提供的几种立意方向,无疑它是切合所供材料含义的,是合题合意的。受到作文阅卷组长、山东大学博导王小舒教授的赞赏是在情理之中的。
【选材点评】 考生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掌故了如指掌,信手拈来。辜鸿铭、王国维、刘文典、王学斌、王开岭等等,还有国外的三岛由纪夫。显示了考生非凡的阅读视野和思维视野,纵使一般的本科毕业生也未必能有如此广博的知识视野,所以文章内容的充实,材料的丰富自不必言。其中流露出的对国学的热爱、对国学现状的忧思,对高三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透露出考生的“国学功底”自然让博导激赏。
【结构点评】 这篇文章开篇如坠巨石,突兀而来,紧接着点出材料,设置问题,引发思考。考生在晚清的暮鼓与新时代的歌声中将思绪聚焦于辜鸿铭、王国维、刘文典身上,笔锋一转谈及“民国范儿”,然后由中而外,论及三岛由纪夫,由时下的孔子热表达自己的忧思,最后用对汉字的赞美,发出自己美好的宏愿。【语言点评】这篇文章磅礴大气,可谓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的顶尖之作。开篇看似套语,实为文章奠定基调,一个“文化缺失”让考生独具只眼,在第三段中对辜鸿铭、王国维、刘文典,虽片言只语,但他们傲然“挺立”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论及汉学热是,多用短句,字字铁,句句钢,“它是我们的,始终是,永远是。”在对汉字进行描写时,运用排比对“楷行草隶”进行比喻,一气呵成。
听听那冷雨
行走在纷杂的世间,成长中我们并不是那样完美,所以总会听到击打在我身上的雨声,看到淋湿的衣帽,实则洗去了一身泥泞。不妨俯下身来,听听那冷雨,冷雨不冷。
潇潇冷雨看似冰凉,打在身上却是热的,面对“语林啄木鸟”《咬文嚼字》杂志的纠错,铁凝、莫言等作家大度地表示理解,并表达了对挑错者的感谢,那毫不留情的纠错,就好似道道雨丝,打在这些作家的身上,维护那文字的严谨,消除了谬误。
一代明君唐太宗遭受冷雨的洗礼似乎比历代帝王都要多,所以他的贞观之治也为大唐奠定了盛世的基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他俯察民意,倾听谏言,以谦卑的姿态面对他人的批评,成就了他千古明君的盛名,也成就了繁荣昌盛的大唐。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看到了繁荣,也看到了衰败。李唐后主李煜,才华横溢,文采超群他听惯了群臣的赞美与歌颂,却不能忍受那些劝谏他励精图治的大臣,最终在一片虚假的“吾皇圣明”声中,葬送了自己的国家,将祖宗留传下来的千古基业拱手让人。不经冷雨的击打,一味蒙蔽在自我满足之中,只能在“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怅恨和惋惜中走向生命的尽头,这是何等的悲凉。
不经冷雨击打,怎知天气寒冷!近日,饱受世人诟病的红十字会,算是真正领略了冷雨的温度。一起郭美美事件,让红十字会颜面扫地,面对公众凝结血汗的善款,红十字会给出了模棱两可的交代,在善款不知去向,红十字会内部腐败成风的情况被曝光后,社会各界的批评像洪水般涌向红十字会,作为官方机构,红十字会的不作为让老百姓寒透了心。伴随着那萧涩(瑟)的冷雨,红十字会或许应在这场冷雨中听出民意,让百姓凝结着希望的冷雨冲刷掉积淀多年的泥垢,听听那冷雨,改正自身的问题。否则,有何颜面面对充满爱心与希冀的百姓。
冷雨虽冷,但打在身上心里却是暖的。面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我们在厉声断喝中听到那热切的关怀和殷殷的期待,在那些指责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听听那冷雨,让我们更加成熟。
冷雨打在身上,声音柔和不似打在窗上那般凄(利)厉,这冷雨虽冷,却帮助我们改正错误,完善自己。
听听那冷雨吧!
【主题点评】 考生拟题为“听听那冷雨”用“冷雨”比喻“冷嘲热讽”的批评,文章立意为认真听取别人的批评,是切合题意的,笔者质检过另一篇《听听那冷语》,也是高分之作,但略逊一筹。
【选材点评】 考生选用了经典素材,如唐太宗李世民、李煜,也运用了鲜活素材,如郭美美事件等,还有切近实际的生活素材。素材不多但作者善于运用,将李世民、李煜糅合在一起,构成对比。
【结构点评】文章开篇从生活场景入手入题,然后引述材料,既点材料,又做论据。然后论及唐太宗的接受批评和李煜拒绝批评,然后转入“近日”,最后联系考生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实际,最后点明冷雨的作用,收束全文。整篇文章“冷雨”反复出现,贯穿全文,即使再马虎的阅卷老师也不会判为跑题。【语言点评】这篇文章开篇颇有苏轼《定**》的意味,第二段 “冰凉”与“热” 构成对比,“道道雨丝”运用比喻,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在文章主体段落中,同时李唐,对比鲜明,叙述事例兼有引用,叙写郭美美事件则很详细,联系实际颇为简略,最后一句,崭截有力。
2013年高考开头不好的作文
1.《挑错》:挑错之后而改之,方能使我们在春天踏青,感受“风乎舞雩”的惬意;使我们在夏夜谈心,感受蛙声一片的怡然,使我们在秋日登高,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使我们在冬夜神游,感受“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
你或许潇洒,我或许淡然;你或许腼腆,我或许豁达;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然而,只有以诚挚的心,以感谢的态度,请别人为自己挑错,我们人皆可成就华美篇章。
2.《成功因否定而熠熠生辉》:阳光,从树林中穿过,留在树干上圈圈年轮;溪水,从河流中淌过,映出粼粼波光;我们,从山峰上跃下,留下一抹自信的身影,因为敢于否定,可以从容自信。
3.《消除谬误》:一杯水是什么?如果你是化学家,也许你会告诉我它的分子构成;如果你是物理学家,也许你会告诉我它的质量;如果你是生物学家,也许你会告诉我它的循环过程。没有人会百分之百的说明白水究竟是什么,接受别人的指正会更加趋于完美。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只有肯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夏花才会一直灿烂开放。
4.《虚心助你前行》:山,遇上春天就山花烂漫,因为它懂得虚心,虚心接受春天所赐予的改变;山,赶上夏天就百草丰茂,因为它懂得虚心虚心接受夏季带来的雨润;山,邂逅冬天就银装素裹,因为它懂得虚心,虚心接受冬天所给的漫天飞雪。山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它懂得虚心接受。
高考是莘莘学子人生的一次大考,承载着美好梦想和奋斗汗水。面对高考作文,广大学子紧握手中之笔答卷,书写着关于岁月和梦想的答卷。今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乐意去探索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征程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开拓之心和探索精神,在实践中必须怀有“责任心”“求实心”“拼搏心”,踔厉奋发、扛起使命,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答出干事创业“高分卷”。
用“责任心”去探索,答好“深入一线、全面去看”的卷子,得出真实立体的结论。党员干部要迈开“双腿”实地走,问题出在哪里,就到哪里去看;哪里环境最复杂、矛盾最突出,就向哪里走,直接奔着问题去,直接冲着矛盾去,这是党员干部在工作时应有的态度和姿态。迈入基层,党员干部要擦亮“双眼”细致看,既看发展的概况,也看点滴的细节;既看人民群众的期盼,也看人民群众的诉求;既看发展好的特色亮点所在,也看发展基础的薄弱点在哪里,要“哪哪都看”,做到“全面去看”,既看基层的“成绩单”,也看发展的“短板处”。党员干部要善于观察、汇总资料,把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把所见和所听联系起来,得出客观、真实且立体的结论。
用“求实心”去探索,答好“贴近民生、摸清问题”的卷子,获得详实丰富的资料。“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情,只有和群众“一起坐”“一同聊”“一块劳动”,脚上沾了泥土,心中怀着真情,才能拉近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党员干部要多和群众“唠嗑”,说说田间之丰、四季之景、孝悌之乐,也说说产业前景、田间技术、生活琐事,和群众越聊越熟络。同时多听听群众的说法,在倾听中了解实情的来龙去脉,把准问题之“脉”,让调查研究高质量开展。党员干部要善于观察群众的“表情包”,能够从群众的表情、语气、“弦外音”中了解群众的真实感受,要从群众的话中还原问题的本貌,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工作实践“步步深入”。
在实际的高考作文指导中,可以发现,令多数学生感到头痛的原因是看到文题后不知写些什么,即使能迅速地找准文章,并很快地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但在充实内容方面,则显得捉襟见肘,或材旨不谐,或滥竽充数,或枯燥单调。那么,怎样才能在考场上灵活运用自己的写作素材呢?我们先从2014年高考福建卷作文谈起。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
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作文再现
生活需要微笑
尼采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巴黎大学的围墙上也写有“生活在别处”的字样。我曾经长久地喜欢这些闪光的句子,他们无不阐述着一个道理:生活需要乐观,需要微笑。
悲观者愁眉苦脸,认为他们从天空飞过,天空却没有留下他们的痕迹,他们看到的只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乐观者微笑生活,认为天空没有留下他们的痕迹,但他们已经飞过,他们看到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打来,在它的身上,脚下碎开”,在那段红色动乱的文化大动荡中,艾青被扣上反动的帽子,受尽折磨,但他却始终微笑着。在大兴安岭,你常常可以看到正在劳动却依旧哼着歌的他,即使前路是无尽的黑暗,但他始终追寻着心中的光明。他说:“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所以,纵然他被困在窗台,却依旧能够构想着海洋。他说:“生活需要微笑,我便微笑。”
是的,生活需要微笑。亚历山大市的海蒂在实验室里度过了她23岁的生日。这个女孩,从一出生就呆在科学家为她制造的无菌室里,因为她有一种奇怪的病,她的皮肤对外部环境过敏。她从出生开始,母亲没抱过她一次,她也不能哭泣,因为咸咸的泪水会腐蚀她的皮肤。多么孤独的人啊,但是她笑着说:“我喜欢上网,那里有我喜欢的天堂。”
因为不可以哭泣,海蒂选择了微笑。然而,那个写下“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顾城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却因为不会微笑而走上了极端的自杀道路。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看见什么取决于你的心态。同样是半杯水,悲观者说:“只剩下了半杯水。”而乐观者则会说:“好啊,还剩半杯水呢。”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人生的际遇也许会因此而不同。
乐观,就像是寒冷季节的一丝阳光,就像是炎热夏日的一缕清风,给予你的永远是希望、信心和勇气。生活需要微笑,那么便微笑面对生活,怀揣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即使遇到空谷,你面对的也不再是悬崖峭壁,而是栈道桥梁——越过空谷,通向新生活的途径。
微笑是一块磁铁,吸引并感染他人;微笑是一把号角,使你振作起来勇敢面对生活。我很想告诉米兰·昆德拉,我见过一种微笑,比上帝本人还要美。
满分分析
1.开篇奇崛,切合题意。在审题中,如果把“空谷”界定为人生困境,那么最佳的理解角度是,面对人生困境,有人悲观绝望地认为无路可走,有人积极乐观地认为另有途径可以通过。这篇作文从尼采和巴黎大学围墙的名句,引出“生活需要乐观,需要微笑”的主题。从经典名句中挖掘写作对象,引人入胜。
2.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开篇引用名言,提出观点;主体部分正反对比,艾青、海蒂例从正面论证,再过渡到顾城和海子的反面材料,用“阳光”“清风”的比喻点睛;结尾用“磁铁”“号角”的比喻作结,并引出米兰·昆德拉,意味深长。
3.视野开阔,选材新颖。作者选材独辟蹊径,选取了诗人艾青微笑面对生活的事例,感染力很强。作者选取的海蒂的材料依然是相对陌生化的材料,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第五段列举了顾城和海子的反面例子,与前面艾青和海蒂的事例形成对比,作者的态度显而易见。
4.语言生动,亮点纷呈。议论文也是讲究文采的,本文语言亮点纷呈。引用艾青、海蒂等人名句,恰到好处,毫无造作、堆砌之感。作者把控语言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地展显,手法多样,信手拈来都是妙句。第二段的两个句子,既把“悲观”和“乐观”的不同心态进行了对比,也增添了文章的活力和气势。
写作借鉴
素材的比较运用。把性质相似或者相反的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推导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差异点,使论点具有说服力。上文中艾青和海蒂在艰难环境中的“笑”,都是性质相同、正面论证主题的材料;顾城和海子“因为不会微笑而走上了极端的自杀道路”是性质相反、反面论证主题的材料,和前面的材料形成正反对比。
素材的叙议结合。对以描写、记叙、引用等方式呈现的素材,进行点评、分析、推理、判断,以打通素材与主旨之间的因果关联,让素材和主旨高度吻合,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文中第三段在讲述了艾青的事例后,有两处画龙点睛的议论句:“即使前路是无尽的黑暗,但他始终追寻着心中的光明”,“纵然他被困在窗台,却依旧能够构想着海洋”。这样的叙议结合,恰到好处。
素材的新颖独到。作文素材不喜“熟”,所以,写作时要力戒老一套,尽量回避众所周知的熟材,回避人云亦云模式化的套话,回避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废话。别人都积累“感动中国”的事迹材料,你不妨关注身边的细节;别人都在广泛涉猎,你不妨深入挖掘。这篇作文中,一般作文中最常见的古人没有出现,很少听说的海蒂走到了台前,这就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
续航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个人的续航能力是实现个人目标和成就的关键。在学业上,续航意味着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事业上,续航意味着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克服困难和挑战。只有具备续航能力的个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取得长久的成功。
续航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础
社会的续航能力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续航意味着持续改革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制度和公共服务。在经济领域,续航意味着持续创新和投资,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增长。只有拥有续航能力的社会,才能应对挑战、适应变化,并保持持续的繁荣。
续航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全球层面,续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在环境保护方面,续航意味着持续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在社会公正方面,续航意味着持续关注贫困、教育和卫生等问题,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福祉。只有全球范围内的续航努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论据和论证:为支持以上论点,我们可以引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例如,研究表明,个人的续航能力与其学业和事业的成功密切相关。社会的续航能力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许多国家通过持续的改革和投资实现了长期的繁荣。而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和国际组织正在共同努力,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推动续航的实现。
生活,需要你放慢脚步。生活中的美妙就好像路边的花,很容易在时间匆忙行进之间被我们忽视掉,但事实上生活中最值得珍惜的就是它们。人活了一生就好像经历整个故事,但从没有多余的墨水书写无用之场景,在忙碌着改变世界主线的旁边,还需有一个副线,那也就是生活。最近“两会”上,不是强调教育要慢下来吗?而苏格拉底与友人一同爬山时,友人只顾着走向山顶,而苏格拉底却边走,边欣赏路旁的风景,虽然两人都是登山,但收获却不尽相同。可以想象两人的心理感受有多么大的差别。因此,细细想来,生活不就是让心灵感受到愉悦吗?
生活,需要你脚踏实地。人们可能会想,没有拼尽全力怎么能实现成功?其实,拼尽全力从来就不是成功的唯一方式。我们看到许多当今过快生活导致的悲剧,无缘无故倒塌的楼房,毫无征兆损毁的桥梁,各式各样的不精准、不专业甚至是抄袭来的学术成果,全都是那急功近利心理在作祟。GDP走高了,雾霾来了。在0.8生活中,0.2的留白不是空白,它给我们更多的余地思考、调整和周转,就像是常听的“劳逸结合”,就算是拼尽了全力生长的花草,也要静默的度过一个孕育的日子,就算是称霸森林的猛兽,也要沉睡过一个寒冷的冬日。0.8生活,难道需要的不是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吗?
生活,需要你看淡胜负。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可能发展成圣人与平庸之辈的差距。中国围棋棋圣吴清源当年在日本连胜所有日本围棋大手,他自己坦言说:“就棋艺而言,我与他们之间没有差别,我之所以屡屡获胜全在于精神因素。”每一战之前,吴清源都会诵读一遍《道德经》,正是“无为,无我,无欲,清虚,自然”这些给吴清源打通了一条通往成功的绿色通道。所以,洪应明说得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高士的0.8生活;视功名如粪土,一心向往东篱采菊,这是隐者的0.8生活。谁还能抛弃“花开花落两由之”的境界呢?
【2023年山东高考语文满分卷】推荐阅读:
2023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07-02
高考语文山东卷07-15
高考语文山东卷作文范文07-11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行囊07-23
202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压轴卷10-29
山东春季高考语文11-02
山东高考语文知识点12-11
山东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05-30
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满分模板10-21
2023年全国卷高考政治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