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推荐4篇)
《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乐观积极心态的道理。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谈话导入,质疑激趣,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由朗读文本,有所感悟。然后分小组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释放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很快地理解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学能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童话故事富有想象,在教学时我也紧抓这一点,在学生读文中引发学生的想象,在想象中受到启示。如课文引导学生想象种子在泥土中的难受及生长时的努力,体会愿望的实现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想象手推车装着东西跑来跑去的快乐以及椅子看似休息,却还给人们提供方便,感受它们在奉献中获得快乐的心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读童话中受到启示,这也就达到了童话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
2.学会默读课文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2.通过对比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童话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她就像一粒美丽的种子播种在我们的心田,为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今天呀,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这个奇妙的童话世界。齐读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二、整体感知
1.归纳主要内容:
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先来考考大家。
(1)读准下面的字词:
缩成一团
努力
茎
吱吱嘎嘎
拆掉
(2)那么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指名说)
课件: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最好的姿势,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现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理想,就要不断地努力去追求这一个道理。
2.那么,这粒种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边读边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出示:第1段: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师问:当它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它觉得怎样会很好?
指生回答。
你会怎样读这句话呢?能呼吸到空气的树,真的会很好吗?
2.师出示:第4—7段中“‘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树这么想着。”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指生读第4段,说一说“做一棵会跑的树”有什么好处?
它实现愿望了吗?那时的心情是什么?指生回答。
指导学生读出羡慕的语气。
3.师出示:第8段“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师问:当了许多年的手推车,它又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呢?
指生回答。
体会“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这句话,感受“年迈”的手推车的心情。
4.师出示:第10段“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成了椅子的它,还是觉得不够好,为什么呢?
理解“吃力”的含义。
5.师出示句子:第12段“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理解“满意”“舒展”的意思,感受木地板的心情。
它最终变成了木地板,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它觉得——(生回答)
师相机板书:舒服
四、归纳讨论,明白道理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了解了一粒种子到木地板的变化历程,你觉得这粒种子不断的追求“很好”的过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2.小组内交流,讨论课文内的道理。
3.教师点拨:
那粒种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过程,在每一段经历中它都是不断努力、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生说自己的体会。
五、对比阅读,感悟主题
1.师出示短文《去年的树》。
2.同学们对比阅读,你能说出《那一定会很好》和《去年的树》这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吗?(相同:都是童话,都以课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不同:前文侧重从心理变化去塑造人物形象,后文侧重从语言方面去刻画人物形象。)
六、作业
1.再读课文,积累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把你喜欢的童话再拿出来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一粒种子——木地板
追求“很好”的生活
1、会认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一粒种子到阳台的木地板走过的历程,理解为什么“它”觉得“很好”。
3、比较《那肯定会很好》和课文《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重点难点
1、知道一粒种子到阳台的木地板走过的历程,理解为什么“它”觉得“很好”。
2、比较《那肯定会很好》和课文《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去年的`树》,去年的树的遭受让我们感到有些淡淡的悲伤。有一粒种子努力生长,它也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它又有哪些奇遇呢?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那肯定会很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
出示重点字词:缩成努力茎手推车吱吱嘎嘎拆了旧木料
2、指名读,师生一起正音。
3、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争论沟通
1、默读课文,把含有“很好”这个词语的句子画出来。
这些“很好”代表着这粒种子的愿望,那么它究竟有过哪些愿望呢?它的愿望实现了没有?怎样实现的?小组争论沟通。
情节1:它是种子时。
A、小组沟通:它在想什么呢?为什么这样想?(站起来,呼吸新奇空气。——那肯定很很好)
B、指导朗读:哪个词能体现种子肯定要站起来的决心?(肯定)指导把句子读的洪亮坚决。
C、沟通:愿望实现没有?怎么实现的?(努力生长,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情节2:它是大树时。
A、沟通:它在想什么呢?为什么?(做一棵会跑的树。——那肯定很很好)
B、体会心情,指导读出憧憬的语气。
C、沟通:它是怎么实现这个愿望的?(向农夫拂动,被做成一辆手推车。)成了手推车以后,它什么感受?(真很好)
情节3:它是手推车时。
沟通:它为什么想停下来?它怎么想的?抓住“费劲”一词,体会它的感受(坐着休息——那肯定很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它费劲的样子。
情节4:它是椅子时。
A、从它的感受来体会,抓住“吃力”体会心情。(想躺下——那肯定很很好。)
B、指导朗读。读出吃力的感受。
情节5:它是木地板时。
A、沟通:哪些词语能表现它的感受?“满足”、“伸展”。(很好极了)。
B、争论:为什么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它觉得自己又变得年轻了。)
C、指导朗读。体会它满足的心情,并读出来。
2、总结: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特别的历程,每一个历程它都为人类作出了贡献,每一个历程也都为它带来了欢乐。
(四)对比阅读,争论异同
前面我们学习了《去年的树》,同样是写树木,从体裁和内容上看,这两篇文章在有什么相像之处与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完成表格,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也可以自主完成。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五)围绕主题,练讲故事
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粒种子在历程中给人类做出了贡献,自己也感到了欢乐。假如你是这粒小小的种子,你能把你的奇遇讲给别人听吗?
木地板又许下一个心愿,它想:“要是我能站在草地上,看着那蔚蓝的天空,那一定会很好。”
过了几天,农夫的儿子把木地板拆了,把地面换成了水泥地。他又花了一天时间把木地板改造成了篱笆,专门用来养鸡、养鸭、养羊……
篱笆经常晒着太阳,望望远处,这小日子过得可真舒服啊!可是,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几年就过去了。篱笆站得腿有点疼了。它又在想:“要是我可以靠在大树的树干上,一定会很好。”这天,农夫的儿子把篱笆拆了,换成了石头砌的围墙。家门口正好有几棵斜倒的树,农夫的儿子把篱笆做成了支撑斜树的架子。它觉得现在这样子真好!
又是过了好多年,它想:“我已经靠够了,我要是能被人们动一动,那一定会很好。”这天,农夫的儿子看看树已经长正了,于是把它拆了。这时,农夫的儿子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把支撑杆做成了棒球棍,孩子玩得可带劲啦!
【语文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06-14
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定要争气》精选优秀教案11-29
一定要遵守纪律06-09
一定要学习企业文化06-13
努力一定能成功作文01-07
一定三有制度03-14
下一站一定会幸福07-12
父母一定不能说的话07-13
你一定要幸福网络散文09-08
关于“一定三有”保障意见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