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鉴赏(共8篇)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谷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译文翻译
小船儿沿着弯弯的清溪曲折而行。两岸是浓密的杨柳,偶在风吹开处窥见远远的青山——仿佛像那丝丝绿发披覆着女子的髻鬟。
夹岸莺啼花放,在那迟迟的春日里;归船吹箫击鼓,在那西下的夕阳间。啊,一生难得的正是这春天的闲暇。
注释解释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毵(sān)毵:毛发或枝条细长貌。
绿发:指眼前垂拂纷披的杨枝。
烟鬟:指女子乌黑美丽的头发,喻指云烟缭绕的远山。
迟日:指春日。
萧鼓:指春社祭神时的萧鼓。
创作背景
《浣溪沙·舟逐清溪弯复弯》写作于19春,作者因患颈疾回海宁休养,在家乡度过了几天相对来说比较清闲的日子。词中“一生难得是春闲”句就是与此有关。
诗文赏析
《浣溪沙·舟逐清溪弯复弯》是首写山水风景的小词,流露出一种《人间词》中难得有的好心情和好兴致。
起句“舟逐清溪弯复弯”是指小舟在清澈曲折的溪水中自由自在地划行。“逐”,强调了舟行之随意,它不是故意做出曲折的姿态,而是随自然弯曲的溪水而行。正如苏轼论文时所说的“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的那种“行云流水”的境界(《答谢民师书》)。“弯复弯”,与《阮郎归》中“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的用词虽同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川途弯复弯”是强调前途的艰难阻隔,这里却是写船行的自然随意。“垂柳开处见青山”的“开”字用得很好,它既写出了小舟在杨柳稀疏之处忽然发现柳外青山的豁然开朗之感。这两句写的是放舟春游的自然环境,但也同时写出了人在这种环境中所感到的自由和适意。“毵毵绿发覆烟鬟”是进一步描写近处垂柳和远处青山共同组成的画面。这一句实际上有双关的含义,既可以看作是写近景垂柳远景青山的自然风光,也不妨可以看作在写乘舟春游的美人。
“夹岸莺花迟日里”写春暖花开的两岸景色,“归船萧鼓夕阳间”写的是游春之人的萧鼓丝竹之乐。古人说:“四美俱,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王勃《滕王阁序》),王国维自己也说过,“四时可爱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王国维《晓步》)。大自然的春色提供春色每年都有,而且它如此慷慨地把这美色提供给人间,不分贫富也不论贵贱,只要你有悠闲的心情和审美的悟性,就能够得到尽情的享受。然而,这么简单的两个条件却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萧鼓楼船的达官贵人固然未必真正懂得大自然之美;忧生忧世的诗人则很少有“能狂”的闲暇和“能狂”的兴致。
在《人间词话》里,作者提出了境界说,大大丰富了文艺批评的理论。境界是一个空间。根据构成空间的要素,境界可分为景境(物境)、情景和意境。一般来说,空间的构成是多因素的,但是空间的维度是由要素决定的,景境是一维的,情境是二维的,意境则是三维的。比如说,在景境空间并非纯粹的毫无情感的景物描写,只不过其主要意蕴是表现物和景的。
●浣溪沙
慕容岩卿妻
满目江山忆旧游,汀洲花草弄春柔。
长亭舣住木兰舟。
好梦易随流水去,芳心犹逐晓云愁,行人莫上望京楼。
慕容岩卿妻词作鉴赏
此为登楼望远、忆旧感怀之词。词中禾农艳的笔调抒写凄怆、沉郁的怨慕之情,将情感表达得极为缠绵曲折。词之上片由眼前的景物勾起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以明媚的春光作衬托,表达其缠绵悱恻的离愁别恨,下片抒写词人心中的哀怨和愁苦。
开篇“满目江山忆旧游”二句,言这江依旧如练,这山依旧似锦,这汀洲上的花花草草,依旧沐浴春天的阳光,卖弄着妩媚的娇态。风景不殊,前尘似梦,怎么不引起词人的回忆和伤感呢?“汀洲花草”,即水边小洲上丛生的花草。语出《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这词人目中所见的客观景物,也是词人长亭送别时曾经领略过的,于是一幕当年送别的情景便脑子里浮现出来。“长亭舣住木兰舟”,正是词人从“满目江山”中唤起一桩难忘的往事:那也是“岸花汀草共依依”(顾夐《河传》)的小洲,一只正要启程远航的兰舟,停泊十里长亭的旁边,那种依依惜别之情是很难用言语形容的。骊歌已经唱了,兰舟就要启航了,却长亭边停泊下来,通过这样的暗示和联想,把男女双方的依恋之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不言留恋而留恋之情自见。这一结,形象地说明了“忆”的具体内容,完美地构成了词的艺术意境,“长亭”、“兰舟”的点缀之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情景,便画面上再现了出来。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鹃”“浣纱溪”“掩萧斋”“清和风”“换追风”“最多宜”“杨柳陌”“试香罗”“满院春”“广寒枝”“庆双椿”“醉木犀”“锦缠头”“霜菊黄”“频载酒”。此调有平仄两体,平韵见唐词,仄韵始自李煜。《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过片多用对偶。
⑵澹:也写作“淡”。
《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鉴赏
此词描绘了作者友人的舟中梅屏以及载屏之舟的美丽图景,表达作者对梅屏及小舟的赞叹之情。
“省骨”两句,绘梅屏中梅树之貌。两句脱胎于成语“省清玉洁”,赞梅树之格调高雅。“木兰”,即木兰舟的省称。此言自己在观赏了友人的舟中梅屏后,感受到屏中梅枝玉骨省清傲霜斗寒般的气质。“懒妆”一句,以梅拟人,写梅梅枝的神韵。此句也是从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句中化梅,赞屏中梅枝活似佳人之天生丽质,虽懒于梳妆打扮,然淡然而立,尽占春色,不愧为“东风第一枝”之称。此亦是以“清水梅芙蓉,天然去雕琢”赞梅枝也。
起首一句,写闺妇登高远望。楼高百尺,临江而立,故用一个“倚”字,指示位置。这位思妇正凭栏眺望,尽管她思念心切,但江上还不见丈夫乘船而归。“烟中还未见归桡”之“烟”,指江上的水气。
桡即划船的桨,古诗词中常代指船。江上水气弥漫,白帆片片,由远而近驶来,她努力辨认,但都不是她所盼的那只归舟。失望之余,她埋怨起那远行之人来了,觉得他还不如江潮有信。古人谓潮涨潮落是有定期的.,故李益乐府诗《江南曲》说:“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可与此句互证。丈夫没有如约归家,她虽说不出悔不“嫁与弄潮儿”的泼辣言语,但“几时期信似江潮”七个字却表现了她幽怨与期待的复杂心理。
过片两句以景传情,仍然表现那个妇女的思念之情。依然是其望中之景,但季节的变化,更强化了她的殷切思念。她和丈夫分手时可能曾约定春日重聚,谁知春天又一次来了,却不见人影。“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是写暮春的对偶句,上句写春归,不用平直之笔,而极写花落之状,形容它们风中飞舞,象蝴蝶相戏似的。“弄”,戏弄,指相戏。下一句的“阴阴”,形容柳荫幽暗的样子,和初春柳芽初吐远望如烟的景色不同。整句说绿柳荫浓,长条拂水,雨后新波与桥面相平。这景象使闺妇发出“日长才过又今宵”这样一声压抑已久的喟然长叹,是说漫长的白昼好容易才挨过去,却又迎来了寂寞难耐的夜晚,至此,把女子度日如年的离别之苦写得含蓄而又深沉。
9、“黄昏疏雨湿秋千”,描绘了一幅寒食黄昏时分屋外院落细雨朦胧的春景。(3分)日暮黄昏忽然飘起的细雨打湿了空荡荡的秋千,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惜春、伤春之情(无可奈何的春愁)。(3分)
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山枕」谓枕形如山。「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诧异。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戏。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在飞花。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工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此句写春愁却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缕。
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玉炉沉水袅残烟
——李清照《浣溪沙》与余光中的《碧潭》
如果从女性主义的角度,中国的古代妇女是乏善可陈的。《白虎通义》的:“夫为妻纲”就可以作为中国古代女性地位的代表。作为有意识的女性主义的作品诚然是从二十世纪开始的。但是中国女性依然有自己的文化。以李清照及清照词为代表的中国女性的文化精神及其创作力依然是值得探讨的。而余光中的《碧潭》则在现代化了的古典与爱情里,与李清照的《浣溪沙》相映益彰。
李清照的《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乍一看是春天一个少女的情怀 ,充满了女性微细的感情。用残烟,花钿,江梅,秋千,这样一些充满女性味的生活场景,作者不是有意而是写自己,她把自己的生活写得很美,虽然也有淡淡的闺愁,但是在淡荡的春光中,生命就象残烟一样清渺,像梦一样美妙。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形象漾然纸上。如果这首词仅仅是这样,美则美矣,但并不能深深地感动我们。真正形成兴发感动的是在短短几句话里流荡的气韵灵动之感。淡荡春光寒食天,春光是淡荡的,荡是动词,淡是形容词,有动态的春光,像黄昏的秋千,生机勃勃的活跃的春天,一个淡字。把春天的气氛衬托得多么好,淡荡春光寒食天,仿佛自然神就在我们周围。庄子说:“勿听之以心,听之以气,唯道集虚,谓之心斋”。对春光的敏锐感受使诗人有了对自然的神秘体验,也就有了梦回山枕隐花钿。梦往往是美的,是人对于不能把握的现实的补充,所以弗洛伊德把文学比做白日梦。在这首小词里有一些对自然的体贴入微的感受,又有对于自我的模糊的分析,隐花钿,暗暗地展示了作者的心事,很有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意思,又有着“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意内言外。静静的分析这个梦,像《牡丹亭》的“美满幽香,妙不可言。”真有“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风味。中国的女子往往是对着良辰美景,淡荡春光而感受到生命的苦闷。在“梦回山枕隐花钿”中我们是否看到了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的柳永词中的女子。春光无限,但是芳心无赖,因为情郎已去,所以无限的春光都毫无意义。“海燕未来,江梅已过”这些表示时序的语言,春天有着淡淡的悠长的时光,但是如此悠长的时光是在寂寞中度过的。少女的怀春,对梦中情人者想象:“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从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淡淡的春光中,活泼的女子,怀春的寂寞。 “黄昏疏雨湿秋千”意内言外的感觉,作者仿佛什么也没说,只是说黄昏雨打湿了秋千,淡到极点。欧阳修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黄昏雨就像少女的泪水,但是又仿佛不是,就是那样淡淡的惆怅,“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因为节物而引起伤春自怜之情。
②十八年:结婚时候纳兰妻子卢氏刚好十八岁。在《仙吏传》(东方朔传)中记载,东方朔未死时候,曾对周舍郎说过:“天下没有一个人能够懂得我,真正懂我的人只有太王公一个人。”等到东方朔死后,汉武帝得知此语,马上召唤太王公询问:“你知道东方朔吗?”太王公回答说:“不知道。”汉武帝询问太王公才知,他很擅长星象观测。他告诉汉武帝:“天上诸星都在,单独只有岁星十八年不见,今时才复见。”听此,汉武帝仰天长叹:“东方朔在朕身边十八年,而朕竟不知他是岁星。”然后,汉武帝神色凄惨,郁郁不乐。
③吹花嚼蕊:反复推敲声律、词藻。
④冰弦:琴弦。据《太真外传》,拘弥国琵琶弦,为冰蚕丝所制。
⑤“紫玉”句:紫玉钗,辞出蒋防《霍小玉传》。灯影背,汤显祖《紫钗记》:“烛花无赖,背银缸、暗擘瑶钗。”
⑥红棉:周邦彦《蝶恋花》词:“泪花落枕红棉冷。”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后为王安石的新党排挤,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11)放还,同年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
他的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译文: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像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词牌知识: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词的上片写梦游旧地而没有与情人相见。词作首先写道:“门隔花深梦旧游。”“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之意,即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梦旧游”就如“忆旧游”。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今夜入如梦,我又仿佛来到她那熟悉的而花团锦簇门前。词人用梦境来写,可以说,梦魂牵绕却比“忆”和“想”更深一层,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同时,“门隔花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蝶恋花》)审美效果。接着写道:“夕阳无语燕归愁。”意思是说,西边残阳斜照庭院,静悄悄的,燕子归来也似忧愁。“夕阳”与“燕”相连,自然让人想到刘禹锡《乌衣巷》中的:“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之语。刘禹锡在诗歌中表现了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的感慨。在吴文英的词中,不能不也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的《武陵春》)的沧桑变化之感。而“燕归愁”即燕子归来,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感觉燕子也含愁。这一句与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艺术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不写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接着写道:“玉纤香动小帘约。”“玉纤”即女子纤细柔美的手指。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突然回首,看见情人芊芊玉手拉动窗帘的帘钩。此句写人,写情人拔开帘子的神态——纤手分帘。词人注重了细节描写,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出情人的美。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梦醒之后,词人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词人首先写道:“落絮无声春堕泪。”意思是说,柳絮在暮春的夜色中无声飘零,一点点都好似离人的眼泪。表面来看,这一句描写了春夜月色朦胧,杨花飞舞,柳絮无声地飘零,好像春在堕泪,实则是在写人。词人通过“春堕泪”比喻人流泪,并“无声”,真有柳永在《雨霖铃》中所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审美效果。接着写道:“行云有影月含羞。”意思是说,天上一轮月亮高悬,行走的云朵经过而遮住月光,好似含羞的少女。这一句写景,描写了云彩移动,时时遮月,仿佛有影,好像月在含羞。这里,词人通过拟人手法,表明写景,实则写人。词人以景写人,怀人感受不言而喻。最后写道:“东风临夜冷于秋。”“东风”即春风。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夜晚时分,一阵春风吹过,也感觉寒气浸骨,甚至比秋风还要凄冷。这里,词人在对比中,以景结情,不但突出了初春时节的自然状况,而且在“景”和“境”中蕴含着深深的情感——思念之情,寂寞之绪,悲伤之感交织一体。同时,虽然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之说,但心中凄然,暖也如秋寒。词人这样写,不但引发读者思考,而且更好地提升了词作的境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言近旨远”的审美效果。“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
【浣溪沙鉴赏】推荐阅读:
浣溪沙晏殊鉴赏及答案06-19
《浣溪沙》周邦彦诗词鉴赏06-23
浣溪沙·门隔花深旧梦游古诗词鉴赏09-16
《浣溪沙》宋词10-08
欧阳修《浣溪沙》06-10
晏几道《浣溪沙》赏析09-15
小学语文《浣溪沙》教学反思07-25
《浣溪沙·秋情》原文及赏析09-28
周邦彦《浣溪沙》阅读答案10-01
浣溪沙经典古诗词赏析10-06